前后联合小切口

2024-07-18

前后联合小切口(共8篇)

前后联合小切口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复杂对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行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 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前侧入路, 实验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方法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 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 有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疗效理想, 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前后联合小切口,前侧入路,临床效果

调查显示, 随着近年来我国公众活动的逐渐多元化, 高能量创伤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其中以胫骨平台骨折最为多见[1]。临床资料显示, 对于Schatzker分级Ⅲ级以上者, 即复杂骨折患者, 其治疗较为棘手, 若患者同时合并后髁骨折, 治疗难度显著增大。本次研究通过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90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通过对比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方法和前侧入路对于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 旨在为帮助临床选取合理的治疗方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排除机体系统严重疾病者、意识障碍者, 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45例, 31例男性, 14例女性, 年龄分布为19~57岁, 平均年龄为 (37.2±7.1) 岁, 25例左侧, 20例右侧, 其中3例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 4例合并半月板损伤, 3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实验组45例, 29例男性, 16例女性, 年龄分布为21~63岁, 平均年龄为 (38.3±6.5) 岁, 23例左侧, 22例右侧, 其中4例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 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 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前侧入路手术:首先进行骨牵引, 对软组织情况进行观察, 之后开展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由前侧切开入路。实验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方法:患者行硬膜外麻醉, 采用气囊进行术中止血。协助患者调整为45°屈曲, 由后外侧实施切开操作, 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取长度为10 cm的切口, 探查股二头肌肌腱和腓总神经, 实施钝性分离, 充分暴露胫骨平台关节, 采用克式针进行固定, 使其恢复正常高度, 并保证关节面的平整。置入钢板并进行固定, 修复韧带。外旋下肢, 在髌骨上极上方约3 cm处取膝关节前正中切口, 并朝胫骨外延伸, 充分暴露近端胫骨干。在骨膜下进行剥离操作, 避免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 探查损伤情况, 暴露骨折部分, 并对塌陷骨折进行复位, 置入钢板进行固定。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并视患者情况开展功能锻炼。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 采用Radmussen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 主要评估内容包括行走能力、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疼痛感四个部分, 总分为30分, 其中以9分以下为差, 10~19分为一般, 20~26分为良好, 27~30分为优, 以优和良好作为治疗有效。同时对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其中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患者的术后Rasmussen评分, 对其进行t检验, 采用百分制的形式表示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并对其进行χ2检验, 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见表1,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其中,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Rasmussen评分为 (24.6±2.3) 分, 对照组为 (19.1±1.9) 分, 实验组患者术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显著性 (t=12.367, P=0.000<0.05) 。

2.2 并发症:

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随访期间共计发生2例创伤性关节炎, 3例关节强直, 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共计发生8例创伤性关节炎, 5例关节强直, 并发症发生率为28.89%, 对照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 差异具有显著性 (χ2=4.444, P=0.035<0.05) 。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的日益多元化, 暴力致伤时有发生, 其中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伴后髁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骨折类型。该类患者多在膝关节屈曲或半屈时, 受到内外翻或垂直应力, 引起胫骨平台后侧出现侧劈裂骨折[2]。目前临床对于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前后内侧联合后路切口、后路切口、前正中切口入路等。但是临床研究显示, 传统前内侧入路方法在显露内后髁并进行剥离时容易造成内侧副韧带损伤, 同时由于剥离范围较大, 易引起皮瓣血运障碍等各类并发症;而膝前正中入路由于需要对皮瓣进行广泛剥离, 创伤较大, 易引起术后感染和皮肤坏死, 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 (P<0.05) , 同相关资料中的结论基本一致[3]。

同传统手术入路方式相比, 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具有明显优势, 术中无需进行软组织广泛剥离, 并可使术野充分暴露, 有助于降低手术难度, 对于防控并发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采用锁定钢板进行固定, 防止对软组织造成损伤, 且术中可良好复位关节面, 增加内固定稳定性, 有利于促进术后高度的恢复, 为开展早期功能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术后评分及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同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表明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对于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 在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方式对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 对于闭合性骨折应在肿胀消除、皮纹出现后实施手术;对于开放性骨折, 建议实施一期清创联合内固定术;术中使用钢板以保障骨折的稳定性, 但是需按照患者的骨折情况对钢板进行合理塑形, 从而保障内固定的可靠性;术后视患者情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以促进患者更好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 促进其机体功能的尽早恢复[4]。

综上所述, 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 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 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效果理想, 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红良, 李军伟, 刘跃华.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 20 (1) :104-105.

[2]曾卫平.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 2011, 22 (7) :11-13.

[3]郭云锋, 郭丽洪.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临床探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 (19) :2877-2878.

[4]姚鹏飞.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临床探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12) :2172-2173.

前后联合小切口 篇2

[关键词] 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

[中图分类号] R779.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84-02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术,因采用的是传统大切口摘除白内障,安装硬性人工晶体,术后散光重、并发症多而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虽然采用巩膜或角膜小切口,然而需要白内障超声乳化设备,易产生热损伤,操作复杂不易掌握,学习时间长。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8月~2010年7月施行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190例(202眼)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患者190例202眼,其中男102例(108眼),女88例(94眼);年龄38~78岁,平均(64±12)岁;老年性白内障155例(167眼),糖尿病性白内障24例(24眼),并发性白内障9例(9眼);外伤性白内障2例(2眼);术前视力光感~0.2;核硬度Ⅱ~Ⅴ级。光定位和色觉检查均正常。术前常规行角膜曲率及眼A/B超检查,并以电脑程序SRKⅡ公式计算所需人工晶体度,角膜穿通伤1例患者参照健眼数据。

1.2 手术方法

常规内眼手术消毒铺巾,球后及眼轮匝肌麻醉,压迫眼球以降眼压,容易配合的患者采用表面麻醉。作上方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在l2点钟位做3.5~4.0 mm直线巩膜板层切口[1],距角膜缘1.0~1.5 mm,制作巩膜隧道向前越过角膜缘血管弓进入透明角膜内1.0 mm,穿刺进入前房。注入染色剂,等待45 s后,用平衡盐液冲洗染色剂,前房注入黏弹剂,行成直径约5.5~6.0 mm的连续环形撕囊,进行水分离和水分层,将晶体核脱入前房,在晶体核后、前面注入黏弹剂,开放内切口至4.5~5.0 mm,将长椭圆性注水圈套器伸入核后方,用晶体切核刀将晶体核分成两块或多块分别娩出,用直头和弯头双腔管抽吸晶体核周及周边皮质。前房及囊袋内注满黏弹剂,用推助器方式将折叠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置换黏弹剂,平衡盐液充盈前房,巩膜外口不缝合。结膜瓣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和地塞米松2.5 mg,使球结膜自然复位并覆盖切口结膜。球结膜覆盖切口困难者,采用结膜切口电凝以覆盖巩膜切口。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术后第3天裸眼视力≥0.5者136眼(67.32%),裸眼视力<0.5者66眼;术后1个月复查:裸眼视力≥0.5者172眼(85.15%),裸眼视力<0.5者30眼。

2.2 并发症

2.2.1 术中并发症 上方虹膜损伤5眼,为隧道过短,内切口进入前房过早,虹膜反复脱出造成;后囊破裂8眼,伴玻璃体脱出2眼,均发生于环形撕囊不完整患者的娩核过程中,玻璃体脱出者注入黏弹剂行干性抽吸,剪除前房玻璃体,人工晶体植于前囊膜上,植入睫状沟内,人工晶体位置正中。

2.2.2 术后并发症 角膜内皮轻度水肿10眼,均于1周内消退;人工晶体前膜形成1眼,给予活动瞳孔,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4 d后消退。

3 讨论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大多数患者,特别是广大农村患者不愿意佩戴眼镜,因此术后裸眼视力尤为重要。手术源性散光是影响术后裸眼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而角膜散光和切口的长度成正比。笔者采用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已使切口长度缩短至3.5~4.0 mm,较通常的非超声乳化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5.5~7.0 mm切口明显减小,同时也减少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2-3],其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的超声乳化术结果相近,明显高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4]。

在手术技巧上,笔者体会有以下操作要点:(1)巩膜切口、形成隧道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外切口要整齐,隧道长度应以3 mm为宜。要形成内长外短的梯形,有利于核的娩出。(2)连续环形撕囊直径要大,撕囊口要完整,完整的连续环形撕囊对预防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断裂、玻璃体脱出非常重要。(3)手法碎核前要做好充分的水分离和水分层,让晶体核与核周皮质充分分离,如果皮质遮挡晶体核,可用双腔管先行抽吸。(4)用黏弹剂充分形成核后的间隙,防止圈套划破后囊:用黏弹剂在角膜内皮与核前方形成核前的间隙,在碎核与娩核的操作过程中保护角膜内皮。(5)手法碎核:视核的大小碎为2~4块使核块横径不大于3 mm可顺利娩出。(6)娩出时用晶体转核器放在晶体核的前方,让晶体核与角膜内皮有一定的空间,以保护角膜内皮。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与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不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相比,其切口长度明显缩短,为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创造了条件,加之投资少,技术易掌握,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姚晓明.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1.

[2] 张效房,吕勇,马静,等.介绍一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22(5):501-502.

[3] 吴松一,徐国兴,吕凡,等,两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复明工程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9,9(12):2406-2408.

[4] 徐庆斋,刘涛.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临床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4(2):168-169.

(收稿日期:2012-02-29)

前后联合小切口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80例, 右侧骨折70例, 左侧10例, 其中男50例, 女30例, 患者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观察组男25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 (56.89±10.34) 岁, 右侧骨折35例, 左侧5例, 对照组男25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 (56.79±10.24) 岁, 右侧骨折35例, 左侧5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X线扫描, 明确损伤部位, 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麻醉患者。患者体位取俯卧躺于X线手术床上, 垫高同侧髋关节, 将患者患肢消毒后驱血并进行止血带充气, 将膝关节屈曲并于后方垫高使小腿放置于手术台边缘准备手术。

术中步骤:对照组患者术中仅在前侧切开入路。观察组:将皮肤软组织全层剥离至胫骨后外侧角, 塌陷骨块用克氏针暂时固定, 高度得到恢复并平整关节面.在缺损的部位可用髂骨填上。再放置钢板固定, 修复损伤的半月板与韧带。再外旋下肢, 在膝关节前正中切口, 从髌骨上极上方3 cm切开, 延伸到胫骨外侧, 最大程度地将近端胫骨干暴露。在骨膜下剥离, 避免皮肤与皮下组织分离, 探查损伤情况, 暴露骨折部位, 抬起塌陷的骨折并使之复位。最后使用钢板进行固定。缝合切开的髂胫束及胫前肌起点完成外侧软组织的修补。

术后处理: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指导, 嘱咐患者8周内腿部不可负重。

1.3 疗效判断

采用HSS评分标准, 总分100分, 分6个维度疼痛评分 (30分) 、功能评分 (22分) 、活动度评分 (18分) 、肌力评分 (10分) 、屈膝畸形评分 (10分) 、稳定性评分 (10分) 进行评价, 分越高说明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评分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 总分为 (72.25±10.56) 分高于对照组 (60.29±9.43) 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12例, 分别为创伤性关节炎5例, 关节强直5例, 关节不稳1例;对照组创伤性关节炎9例, 关节强直7例, 关节不稳5例;两组均无关节感染例数。对照组并发症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 两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706, P<0.05) 。

3 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 人们生活的丰富化, 严重的暴力损伤日益增多, 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变的较为多见, 其受伤机制主要为膝关节屈曲位受到轴向暴力作用, 加上股骨髁的后半部在膝关节屈曲是应力集中的部位, 轴向应力向下便可造成胫骨平台后髁在冠状面上的劈裂或塌陷的损伤, 暴力严重时可使胫骨相对于股骨向前移位, 从而造成前交叉韧带的损伤, 甚至引起血管及邻近半月板不同程度的损伤[2]。

复杂胫骨平台一直以来都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题之一, 尤其是合并后髁骨折更加大了治疗的难度, 治疗极易引起后期不良并发症, 如关节强直、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3,4]。该研究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患者40例, 从治疗结果可以看出, 患者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 术后疼痛情况由于对照组, 可能的原因是传统手术入路创面较大, 术后锻炼创面没有磨合好, 另外从术后稳定评分可以预测患者的术后关节稳定情况, 对照组术后关节不稳多达5例, 观察组仅1例。另外, 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也高于对照组, 说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法效果较好。该研究中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认为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效果确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5,6], 但在不良反应上, 其它学者发现有关节感染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该次研究中手术过程十分注意防止感染的发生所致[7,8,9]。

总而言之, 对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治疗临床上应该重视手术入路的选择, 减少后期并发症, 改善患者预后。

摘要:目的 比较传统前侧入路手术与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患者, 患者临床诊断为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 按照数字表格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前侧入路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 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总分为 (72.25±10.56) 分高于对照组 (60.29±9.43) 分, 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12例, 对照组21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比传统前侧入路手术可以更有效的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 减少术后并发症,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复杂胫骨平台,后髁骨折

参考文献

[1]侯彦杰, 曲广华, 韩亚军, 等.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体会[J].重庆医学, 2013 (33) :4082-4083.

[2]陈玉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损伤的治疗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 25 (1) :87-88.

[3]曾卫平.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 2011, 22 (7) :11-13.

[4]Jiang R, Luo CF, Zeng BF.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fixation methods for fracture disloceation involving the proximal tibia[J].Clinical Biomechanics (Bristol, Avon) , 2008 (8) :1059-1064.

[5]姚鹏飞.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临床探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12) :2172-2173.

[6]郭云锋, 郭丽洪.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临床探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 (19) :2877-2878.

[7]李红良, 李军伟, 刘跃华, 等.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 20 (1) :104-105.

[8]徐云钦, 李强, 申屠刚, 等.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 28 (4) :320-323.

前后联合小切口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青光眼合并成熟期及近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施行改良三联术, 共36例 (36只眼) , 其中男性16例, 女性20例, 年龄60~85岁, 平均74.5岁, 术前眼压18~62mmHg, 平均眼压 (25.5±4.5) mmHg, 对眼压较高的青光眼患者先用药物控制眼压, 眼压接近正常再手术。

1.2 手术方法

常规术前散瞳, 局部麻醉下剪开球结膜, 电凝止血, 角膜缘后2mm做长约6mm直线巩膜切口, 隧道向前进入角膜内1mm, 穿刺刀在3点钟透明角膜做侧切口, 刺入前房, 注入黏弹剂维持前房, 用截囊针作连续环形撕囊或开罐式截囊, 水分离, 松动晶体核, 并使核脱入前房, 注黏弹剂于核下, 用晶体圈匙托ā晶体核, 注吸残留皮质, 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于巩膜遂道切口处做矩形巩膜瓣, 在巩膜瓣下做深1/3巩膜厚2mm×4mm大小巩膜槽, 在巩膜瓣下切除约1mm×2mm大小的小梁组织, 做虹膜周边切除, 恢复虹膜后可见虹膜周切口, 吸除前房内黏弹剂, 用10-0进口缝线缝合巩膜瓣, 利用侧切口调整前房深度, 巩膜瓣滤过良好后, 球结膜瓣间断缝合。

1.3 术后治疗

常规激素及抗生素眼药水滴眼, 对患者眼部炎性反应重者, 全身使用激素及抗生素, 局部美多丽散瞳, 引流过畅浅前房者给予加压包扎。

1.4 检查及统计学方法

常规检查术眼手术前后的视力及眼压, 应用自动非接触计测量术眼眼压3次, 取平均数为眼压值, 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成及并发症。滤过泡分型:1型:滤过泡成扁平状透明, 结膜微囊形成。2型:滤过泡透明, 结膜囊状微隆起。3型:滤过泡成包裹性囊状[1]。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做显著性检验, 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视力

36例 (36只眼) 术后视力均有提高, 术前矫正视力≤0.01者10眼, 0.01~0.08者12眼, ≥0.1者14眼, 占38.89%,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1者2眼, 0.01~0.08者5眼, ≥0.1者29眼占80.55%, 经χ2检验术前与术后视力变化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眼压

本组患者术前眼压为18~62mm Hg, 平均 (25.5±4.5) mm Hg, 术后2个月患者平均眼压 (15.3±2.35) mmHg, 术后4个月患者平均眼压 (13.5±2.46) mmHg, 术后8个月, 平均眼压 (14.2±2.65) mmHg, 经t检验术后2, 4, 8个月与术前眼压比较 (P<0.01) 有显著性差异, 术后2, 4, 8个月之间眼压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随访术后2, 4, 8个月36眼均为1型滤过泡, 眼压正常。

2.3 术后并发症

术后角膜水肿7例, 瞳孔区渗出4例, 浅前房3例, 经复方托吡卡胺散瞳, 20%甘露醇, 抗生素及激素应用, 水肿渗出均在1周内消失, 浅前房加深。

3 讨论

如仅行小梁切除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成熟期及近成熟期白内障, 由于手术损伤, 术后反应, 眼内代谢紊乱, 可致晶状体混浊加重, 甚至过熟, 小梁切除术后再次手术时, 手术难度增加。我院自2008年起对青光眼合并成熟期及近成熟期白内障施行改良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达到降低眼压, 恢复视力的功效, 缩短了治疗时间, 一次完成两种手术, 减轻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改良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成功主要是控制术后眼压和术后视力的恢复, 36例 (36只眼) 术后视力均有提高, 有2只眼视力≤0.01, 有5只眼视力0.01~0.08, 原因是视神经萎缩。术后眼压随访2, 4, 8个月, 通过比较患者术前眼压, 均有显著下降。

在三联手术中小梁切除手术远期滤过泡形成仍有很多问题, 眼科医师为此做了大量研究, 有在深层与浅层巩膜瓣间使用抗代谢药物5-Fu, 丝裂霉素c等, 还有植入透明质酸膜及使用各种泵装置来维持滤过道通畅, 阻止瘢痕生成, 达到控制眼压。我们对常规小梁切除做了改进, 就是在巩膜瓣下做一巩膜槽, 使巩膜瓣与深层的巩膜之间有一定空间, 巩膜瓣不易与深层巩膜组织粘连愈合, 阻止了瘢痕的形成, 增强了滤过功能。本组36只眼随访8个月均形成了功能性滤过泡。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展了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随着手术技术提高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加小梁切除术逐渐推广, 该手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青光眼合并成熟期及近成熟期白内障患者即降低眼压又提高视力, 但手术切口大易导致房角损伤, 前房压力低, 术后浅前房等并发症。随着手术设备和技术的进步, 超声乳化手术在临床广泛应用,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在中老年人中逐年增多,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优点如手术切口小, 组织损伤小, 术后并发症少, 使青光眼合并成熟期及近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有用视力得到恢复, 而且有效控制眼压, 使很多中老年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得到治愈, 在临床实践中, 被广泛认可。三联手术的疗效取决于手术切口大小, 手术切口位置及手术类型, 近年来随着显微技术不断提高, 手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越来越明显, 文献报道早期行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更有益[2]。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可折叠后房型人工晶体的开展, 手术切口也向更小推进, 术后炎性反应更小, 视力恢复更快, 角膜散光度更小的优点得到推广应用。由于超声乳化设备昂贵, 技术要求高, 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目前在我们基层医院得以普及, 该手术切口小, 小梁切除术仅在小切口内完成, 术后并发症少, 炎症反应的程度也大大地减轻。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的重要步骤是将晶体核上方脱入前房, 注黏弹剂于核下, 用晶体圈匙托出晶体核, 与超声乳化截然不同, 熟练掌握这一操作致关重要。

在小梁切除手术中, 浅前房或无前房这一并发症时常发生, 而三联手术后浅前房或无前房的发生明显减少[3]。我们在观察36例 (36只眼) 术后患者时发现, 患者术后3~5d会有一个手术炎性反应, 人工晶体表面可见渗出及色素脱落, 前房若浅, 后房会随之变浅或消失, 造成虹膜后粘连, 在瞳孔散大或瞳孔正常时, 较严重炎性反应, 也可造成瞳孔后粘连, 因此前房的形成及术后散瞳维持瞳孔活动对减少虹膜后粘连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陆琼, 孙劼, 牛蔚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5, 5 (3) :171-172.

[2]邹玉平, 林振德, 周静, 等.不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比较[J].中华眼科杂志, 2001, 37 (5) :335-337.

前后联合小切口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 男68例, 女52例, 年龄33~65岁, 平均34.5岁。胆囊收缩功能相对良好, 胆囊结石经超声检查确诊。86例有临床症状。36例心电图异常, 例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 16例糖尿病, 2例轻度肝硬化, 12例高血压病, 8例上腹部手术史。

1.2 方法

观察组全身麻醉, 常规行气腹建立准备, 对胆囊底的位置在腹腔镜下确定, 于胆囊底体表投影处用手指按压, 手指压迹可在腹腔镜下显示, 腹壁切口位置经手指和腹腔镜共同确定, 于最近的腹壁拉出胆囊底。做斜行切口, 于腹壁肋缘下2~3cm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将腹直肌前鞘剪开, 腹直肌钝性分离, 切开后鞘, 对腹膜1cmTrocar穿刺进入腹腔, 将胆囊底用抓钳抓起, 提出腹腔外, 牵引固定胆囊底。对胆囊粘膜层和浆膜层分层切开约1cm, 将胆囊内结石用胆镜网篮取出, 并对胆囊内行仔细检查, 用4-0可吸收线在确定无结石残留后将胆囊粘膜层和浆膜层分两层连续缝合。放胆囊入腹腔, 右上腹腹腔镜检查确定无异常, 不行引流管放置, 对腹壁小切口行间断缝合, 将切口及脐部戳孔用创可贴拉拢, 手术结束。患者为继发胆总管结石时需对胆总管在术中进行探查, 增加2个戳孔在腹壁处, 将一段胆总管在腹腔镜下显露, 用电钩在穿刺抽出胆汁后对胆总管纵行切开约1cm, 将结石用胆道镜网篮取出。若结石于胆总管下段嵌顿, 先将结石用激光碎石仪击碎, 用球囊导管待嵌顿的结石发生松动后上拉, 再行胆道镜网篮将石取出。用5-0可吸收线依据胆总管情况行一期缝合。对照组采用单纯腹腔镜治疗, 麻醉方式同观察组。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中, 成功取净结石59例, 占98.3%, 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2例, 于腹腔镜下对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结合胆道镜取出3例, 置T管引流1例。手术时间为24~50min, 平均时间为37.5min, 手术出血9~31mL, 平均19mL, 术后无胆漏、出血及结石残留等并发症发生, 平均住院4d。随访1~24个月, 58例随访成功的患者中, 3例复发。临床结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改善, 膳食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 在对胆囊结石进行治疗时, 完全腹腔镜、微小切口开腹是国内目前保胆取石的主要方法[2]。因患者解剖学及病情存在差异, 实际行保胆手术时常因患者胆囊解剖位置出现变化而相对棘手。如胆囊不能拉动、位置固定深入, 在体表投影的胆囊底与术前判断完全偏离等。不管采取小切口或是腹腔镜均会在保胆手术中耗费精力和时间。

本次研究采用腹腔镜联合小切口术进行治疗, 其优势为: (1) 胆囊底采用腹腔镜定位, 距腹壁体表为最短距离; (2) 患者中右上腹微小切口经腹腔镜定位把胆囊提到腹壁切口进行操作, 切开和缝合胆囊较为精细、轻松, 明显降低了胆漏的发生率; (3) 固定胆囊底于切口处, 注入的水及胆汁在胆道镜取石时不易流向腹腔, 降低了腹腔污染机率; (4) 微创保胆术采用腹腔镜联合小切口进行, 方便操作, 并发症发生率低; (5) 胆囊底的位置用5mm腹腔镜便可确定, 脐部的切口相对隐蔽, 胆囊在右上腹2~3cm小切口提出, 有明显的微创效果[3,4]。保胆取石采用腹腔镜联合小切口术时需掌握一定的技巧, 以提高手术效率, 具体包括: (1) 胆囊在术中向腹壁切口拉置提拉时需用力适当, 过大会将胆囊床或胆囊壁撕裂, 不可强行将相对固定的胆囊底拉至腹腔外, 患者中大部分将提拉胆囊底至腹膜下, 手术即可获得理想效果。 (2) 胆囊内结石宜用胆道镜网篮进行套取, 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粘膜的创伤, 结石较大不易用网篮套取时可用开腹石钳对其夹取, 动作需轻柔, 防止将结石夹破, 残留碎屑在胆囊内。 (3) 要正确处理和判断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术, 通常适度对嵌顿的结石进行挤压将其向胆囊移动, 但嵌顿的结石在胆囊管时处理有一定难度, 用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处理可取得较好效果。 (4) 保胆手术的核心是术中对胆囊结石是否取净进行有效判断, 反复对有无残留结石进行检查, 避免残留结石发生[5,6]。 (5) 在对胆漏进行预防中, 术毕胆囊缝合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对可吸收材料线进行选择十分重要, 为避免有异物留在胆囊内, 通常不用丝线, 对浆膜层和粘膜层分别缝合可对胆漏进行有效预防。

综上, 腹腔镜联合小切口保胆切除术对胆囊结石进行治疗, 方便操作, 并发症发生率低, 有明显的微创效果, 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术中出血量, 临床效果满意,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小切口保胆取石术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60例, 采取腹腔镜联合小切口肿胆取石术治疗 (观察组) , 就其临床资料与单纯使用腹腔镜治疗的同类型病例60例 (对照组)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中, 成功取净结石59例, 占98.3%, 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2例, 于腹腔镜下对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结合胆道镜取出3例, 置T管引流1例。手术时间为2450min, 平均时间为37.5min, 手术出血931mL, 平均19mL, 术后无胆漏、出血及结石残留等并发症发生, 平均住院4d。随访124个月, 58例随访成功的患者中, 3例复发。优于对照组临床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联合小切口保胆切除术对胆囊结石进行治疗, 方便操作, 并发症发生率低, 有明显的微创效果, 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术中出血量, 临床效果满意,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联合,小切口,保胆取石术

参考文献

[1] 邓勇, 马德寿, 李晓峰, 等.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附30例报告) [J].中国内镜杂志, 2004, 10 (10) :19-20.

[2] Yoon YS, Han HS, Shin SH, et al.Laparoscopic treatment for intrah-epatic duct stones in the era of laparoscopy:laparoscopic intrah-epatic duct exploration and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J].Ann Surg, 2000, 249 (2) :286.

[3] Rojas OS, Arizpe BD, Marfn Lopez ER, et al.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J].J Gastrointest Surg, 2003, 7 (4) :492.

[4] Tang CN, Tai CK, Ha JP, et al.Antegrade hiliary stenting versus T-tube drainage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dchotomy-acomparative cobort study[J].Hepatogastrenterology, 2006, 53 (69) :330.

[5] 许建平, 刘衍民, 简锋, 等.腹腔镜与开腹保胆取石术治疗鹏囊结石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 9 (2) :148-150.

前后联合小切口 篇6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眼科临床较为常见, 随着眼科先进设备的发展及显微手术的不断提高, 三联手术已成为当前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主要手术方法。我院自2001年4月至2009年7月对49例51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三联手术,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49例51眼, 其中男20例, 女29例;单眼47例, 双眼2例, 平均年龄63.13岁。急性闭角性青光眼40眼, 慢性闭角性青光眼6眼, 原发开角性青光眼2眼, 外伤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3眼。术前视力:光感10眼, 手动20眼, 指数8眼, 0.02~0.1之间6眼, 0.1以上2眼。入院时眼压, 最高75.11 mm Hg, 最低9.4 mm Hg, 平均33.36 mm Hg。

1.2 术前准备

(1) 常规白内障摘除术术前准备; (2) 术前眼压降至正常范围。如眼压持续不降者, 术前30 min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5~250 ml。

1.3 手术方法

取平卧位, 术眼常规消毒、铺单;2%利多卡因及0.75%布比卡因行球周局麻。置开睑器, 上方做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 烧灼止血;结膜瓣下角巩缘做“反眉弓”板层隧道切口, 外侧角膜缘侧切口;侧切口注入粘弹剂, 主切口穿刺入前房;连续环形撕囊, 水分离;注入粘弹剂, 绕核, 劈核, 分次娩核;注吸针经侧切口入前房抽吸皮质干净后注入粘弹剂, 植入人工晶体;“反眉弓”板层切口外侧斜形剪开形成三角形巩膜瓣;瓣下切除2.0 mm×1.5 mm小梁组织在内的角巩膜组织;行相应虹膜根部切除;10-0尼龙线缝合2-3针三角形巩膜瓣;注吸针经侧切口再入前房, 置换出粘弹剂, 观察房水漏出情况 (若漏出过强可将巩膜切口加强缝合) ;球结膜瓣10-0尼龙线缝合2-3针;球旁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 mg。

1.4 术后处理

术后用药抗生素和激素全身和局部应用, 复方托品酰胺眼液散瞳。

2 术后结果

(1) 术后视力:<0.05者8眼, 0.05~0.3者28眼, >0.3者15眼。术后视力提高不明显者与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有关; (2) 术后眼压:术后眼压控制在9.80~19.85 mm Hg间, 平均14.85 mm Hg; (3) 术后滤过泡:球结膜滤过泡按Kronfeld[1]分型:Ⅰ型为微小囊泡型5眼;Ⅱ型为弥漫扁平型20眼;Ⅲ型为缺如型26眼;Ⅳ型为包裹型0眼。

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多为角膜水肿和虹膜炎症反应。角膜不同程度水肿40眼, 前房渗出19眼, 前房出血4眼。术后未发生浅前房及脉络膜脱离。

3 讨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手术方法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 其关键在于术后能否控制眼压和提高视力[2]。近年来多数医生广泛采用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一般认为三联手术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比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者效果更好。经临床研究, 本组患者尽管都采用的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但因采用了手法碎核, 减小了手术的切口, 再加上粘弹剂的保护, 而使术中眼压、前房的深浅较稳定, 也可以有同样好的手术效果, 且青光眼联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花费少更适合于无超声乳化仪的基层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三联手术49例51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0.5-2年眼压平均14.85mmHg。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三联手术远期效果良好。

关键词:小切口,青光眼,白内障,小梁切除术

参考文献

[1]Kronfeld PC.the mechanism of filteing operations.Trans pac coast Oto-Opthtalmo1soc, 1949, 30:20.

[2]王卫群, 席保红.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植入.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5, 19 (6) :339.

前后联合小切口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 男49例, 女35例, 年龄20~65岁, 平均42.5岁。共99条肢体, 右下肢28例, 左下肢63例, 双下肢8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 均有下肢酸胀、沉重、易疲乏感, 其中皮肤色素沉着30例, 合并湿疹样皮炎14例。术前均做彩色多普勒检查和Perthes试验及Pratt试验, 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 评估下肢深静脉回流及深、浅静脉和交通支瓣膜功能情况, 以排除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动静脉瘘等其它疾病, 明确诊断为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

1.2 手术适应证

适用于单纯下肢浅静脉功能不全及其属支功能不全, 深静脉通畅, 无明显返流及手术禁忌的患者。

1.3 手术方法

(1) 术前标记:术前1d患者站立后使下肢浅静脉曲张到最大程度, 用龙胆紫沿曲张静脉走行画线并用碘酊固定, Pratt试验阳性者画叉标记交通支点位。 (2) 麻醉选择:连续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麻醉。 (3) 高位结扎:先从腹股沟皮纹下0.5cm股动脉搏动内侧1cm处取与腹股沟韧带平行切口长约1.5~2cm, 解剖大隐静脉, 结扎所见各属支, 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近端 (距股静脉0.5~1cm) , 远端插入剥脱器至膝关节内上方0.5~1cm, 以剥脱器为标志切口约1cm, 游离静脉切断, 远端结扎, 近端利用剥脱器将大隐静脉向上拉出, 抽出大腿段主干后即刻用棉垫沿剥脱路径压迫5min。 (4) 起始部结扎:在内踝内上方大隐静脉起始部用尖刀做0.3cm切口, 切断大隐静脉主干, 断端结扎。 (5) 小腿部点式剥脱:沿术前描记的曲张静脉标记用尖刀做多个约0.3cm切口。切开皮肤至血管外膜层, 将曲张静脉先用血管钳拉出, 再用绞拉法最大限度的拉出静脉。有交通支点位标记处做0.3cm切口, 于筋膜上结扎交通支。 (6) 包扎及术后处理:腹股沟及膝关节内上方切口5-0吸收线皮内缝合, 其它切口用美敷拉拢, 用弹力绷带自足背至大腿中上段包扎。如有小腿合并湿疹样皮炎处用复方康纳乐霜软膏做成单层纱布敷于患处。术后抬高患肢, 在床上活动踝关节, 鼓励患者24h后离床活动, 术后第3天拆除绷带, 穿弹力袜3个月。

2 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住院3~5d, 术后24~48h可下床活动。下肢皮肤切口愈合良好, 无切口出血、皮下血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隐神经损伤及淋巴瘘发生。本组术后残留曲张静脉2例, 于门诊局部注射硬化剂后消失。本组随访到79例, 随访时间6个月~4年, 下肢酸胀、沉重、易疲乏感均明显好转, 皮肤色素沉着消失或明显减退, 湿疹样皮炎消失, 均未见复发病例。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属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范畴[3]。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常见的相关因素有:长期站立、女性妊娠、年龄、不同原因导致的腹内压升高、家族遗传等。自20世纪初Homans提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以来, 该术式一直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最主要手段, 有学者认为具有根治效果并推荐为首选术式[4]。手术的基本原则是大隐静脉剥脱阻止浅静脉返流, 曲张浅静脉的切除, 以达到消除静脉高压的来源和曲张浅静脉的目的。但传统手术切口大, 创伤大, 残留疤痕明显, 术中出血多, 隐神经损伤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美观的要求及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近年来微创技术广泛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主要包括:透光直视旋切术、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术、腔镜交通支手术[5]及泡沫硬化剂治疗[6]等, 其特点是创伤小, 美观, 术后恢复较快等, 但其术后浅静脉炎发生率高, 术后早期疼痛明显, 易发生皮下淤血及血肿, 临床效果有待于观察, 设备及治疗费用较昂贵, 技术要求较高, 在基层医院较难开展。我们采用的小切口联合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是以传统手术为基础, 操作简单, 无须特殊器械。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具有以下优点: (1) 大隐静脉主干剥脱于膝关节内上方, 手术隧道短, 手术中出血少, 不损伤隐神经, 术后一般无血肿、皮下淤血及下肢疼痛等。 (2) 小腿部曲张静脉采取点式剥脱, 每个小口可以剥除曲张静脉5cm左右, 切口部位依据曲张静脉的部位选择, 手术较为彻底, 复发率低。 (3) 小切口创伤轻, 出血少, 术后愈合好, 无明显疤痕, 对外观影响较小。 (4) 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张涛[7]等认为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复发主要是术前诊断错误和手术操作不当等因素所致。我们术前充分评估下肢静脉回流及深、浅静脉和交通支瓣膜功能,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有效的减少了术后复发率。同时对于小腿合并湿疹样皮炎患者, 我们应用复方康纳乐霜软膏做成单层纱布敷于患处, 复方康纳乐霜软膏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对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皮肤湿疹样皮炎效果显著。

通过几年的临床观察和总结, 我们认为小切口联合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安全易操作, 复发率低, 费用较低, 有切口小、疤痕不明显、美观等微创技术的优点, 又有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 对改善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摘要:下肢静脉曲张主要表现为大隐静脉扩张, 迂曲。发病初期多有患肢肿胀、沉重及钝痛感、易疲乏, 晚期出现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 严重者出现湿疹及溃疡, 可并发出血及血栓性静脉炎,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小切口联合点式剥脱治疗

参考文献

[1]张培华, 蒋米尔, 戴乐天, 等.华西四省一市周围血管疾病调查研究[J].普外临床, 1993:162~164.

[2]Bergan JJ.Venousre Flux:Guideline for management[J].Vasc Surg, 1997, 3 (3) :286.

[3]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39~641.

[4]杨宏新, 杨振林, 王荣华.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00例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 2005, 3 (11) :49~50.

[5]刘鹏.微创技术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 4 (25) :210.

[6]刘小平, 温朝阳, 梁发启, 等.泡沫硬化剂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35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2 (26) :136~137.

前后联合小切口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白内障患者, 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浑浊。其中男25例, 女17例, 年龄45岁~71岁, 平均年龄61岁。

1.2 手术方法

手术前均用5%的新福林散瞳, 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 眼球活动频繁者2%利多卡因2 m L+罗哌卡因2 m L麻醉, 沿上方或右上方角膜缘2 mm处剪开球结膜, 做巩膜隧道切口。透明角膜侧切口穿刺刀穿刺入前房, 注入透明质酸钠等粘弹剂, 用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 充分使水分离。此时扩大主切口, 注入粘弹剂充盈囊袋, 植入人工晶状体。

1.3 观察项目

观察手术效果、视力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

2 结果

本组42例白内障患者治疗后的视力及眼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 术后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为4.7%, 治疗效果较好。

3 讨论

白内障作为目前很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白内障的治疗过程中, 治疗不及时会导致产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 诸如青光眼、色素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可能引起失明, 有时可导致眼球萎缩, 以致部分患者眼球被摘除。所以白内障的治疗如若必要, 一定要采取手术疗法, 在目前尚无有效药物的现实情况下, 手术治疗势在必行。

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术后影响因素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术后角膜散光, 与手术中的切口大小、切口位置、切口方式以及缝合种类、方式都有关系。经研究表明, 切口越大, 术后的散光越大, 就越远离角膜, 从而对角膜曲率的影响越小[2]。切口的形状很重要, 好的切口两端是远离角膜缘的, 这样能够产生一定的悬吊作用, 从而防止切口下垂, 能够减轻术后散光问题。

小切口治疗白内障目前广受关注, 因为切口小, 术后并发症少而被广泛应用。小切口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适应证范围非常广泛, 除对普通白内障可适用, 儿童白内障或因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脱离等所引起的白内障也适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医疗器械的更新, 现在的手术方法减少了术后散光的同时也使术后视力得到改善, 而且术后伤口愈合的速度更快[3]。更重要的是, 联合小切口手术对伤口的愈合有很多好处, 患者手术之后不仅能够更早出院, 这种微型手术还可以在门诊进行, 既减少了手术费用, 同时可减轻患者因过度精神紧张导致的失眠、食欲不振等表现。

目前, 临床主张采取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 本文采用小切口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治疗后不仅患者的视力得到了显著改善, 眼压也明显降低。而且, 联合治疗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据研究报道, 这是由于小切口手术的损伤小, 手术过程中可以使眼内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稳定了前房, 又能够维持眼内压, 从而能使人工晶状体顺利地植入其中。

综上所述, 小切口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疗效确切, 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视力和角膜散光度,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本组病例数较少, 尚需今后进一步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1]邓琼华.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体会[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1, 33 (5) :377-379.

[2]曲超, 杨绍伟, 魏敏, 等.白内障防盲手术中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8, 30 (4) :253-255.

上一篇:贷款减值预期损失法下一篇:大学生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