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台系统

2024-07-31

前后台系统(通用11篇)

前后台系统 篇1

摘要:为了保证分布式基站通信系统的前后台数据一致性, 本文按照实际需要提出了记录级同步和表级同步两种方法的设计以及实现, 实时性好, 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 这两种方法可以很好的保证该通信系统的前后台数据一致性。

关键词:前后台,数据一致性,记录级同步,表级同步

1 引言

从2005年开始, 数据业务逐渐成为拉动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动力【1】, 数据业务的不断发展驱动着整个通信领域必须采用多样化、灵活化、精细化的策略来应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基于BBU+RRU模块化组网模式架构的分布式软基站应运而生, 人们开始了对分布式基站系统的研究。所谓软基站, 是指在一片覆盖区域内, 一个射频单元 (称为子站) 通过光纤或其他数字化传输介质与处在远端的大容量基带处理资源池 (称为主单元) 相连, 并在射频单元间共享基带处理资源、主控时钟单元以及操作维护平台, 从而实现对周围相邻地区覆盖的基站系统【2】。

基于分布式软基站的通信系统分为硬件架构以及软件架构。硬件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BBU (基带子系统) 、RRU (射频子系统) 以及基站控制器 (BSC) 构成前台, 后台由操作维护中心OMC构成。另一种常用的简易架构为经本地维护终端LMT (后台) 不通过BSC直接与BBC连接构成。该分布式基站通信系统上运行的软件是以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为平台的大型嵌入式软件系统, 采用分层的设计思想来实现系统软件的整体架构【3】。该通信系统的软件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可见, DBS子系统处于整个通信系统的中间, 负责整个系统软件的数据管理和维护, 为其他子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其中, 如何始终保证前后台数据的一致性, 是DBS子系统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本文研究的是基于分布式软基站的通信系统中, DBS子系统如何保证前后台数据一致性的方法, 提出了记录级同步和表级同步, 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2 前后台数据一致性方法设计

前后台数据一致性是指前台DBS数据与后台OMC/LMT的配置数据的一致性, 本文后台采用LMT。首先引用主备内存【4】的思想, 即将数据库中表的内容、索引分为主备两份放在内存中, 每个表句柄分别对应着两个指针, 即主指针和备指针。具体实现为前台CC上电, 为数据库申请主备两块内存, 加载数据到主内存中。正常情况下, 读写数据库操作只与主内存有关。本文提出的记录级同步和表级同步的方法就是基于这种主备内存的思想。如图3所示。

在主备内存的前提保证下, 前后台数据同步还需要保证以下两种情况下的数据一致性, 即后台发起的对于单个表的某个字段进行的增、删或者改的操作 (如通过LMT在某个机架上添加一块单板) 以及指通过后台对不只一张表的多个字段进行的增、删或者改的操作, 主要应用于对新建基站进行一次性数据更新, 这两种情况频繁发生在实际后台操作中。于是针对这两种情况分别提出了记录级同步和表级同步方法来保证前后台数据一致性。

2.1 记录级同步

设计的具体算法如下:

(1) 后台将事务操作存放在.xml文件中, 并传送到前台。以通过LMT删除1号机架、1号机框、2号槽位的CCM单板的操作为例, 生成的.xml文件的部分内容如下, 该事务为对单板表的架号为1、框号为1、槽位号为2的CCM单板 (规定单板类型为1) 进行的删除操作。

(2) DBS首先清除全局相关表集合T中的前后台同步标记, 并清空T。

(3) DBS从前台指定目录下的.xml文件中取出操作事务, 找出当前表R的所有相关表集合H, 逐个判断H中的每一个表Rx是否在T中, 如果Rx不在T中, 则对Rx进行主备内存拷贝, 并把Rx放入T集合中。对备内存中的当前表进行操作。对更改的所有表设置前后台同步标记。数据传送结束后, DBS会切换T集合中有前后台同步标记的表的主备内存指针。

2.2 表级增量同步

设计的具体算法如下:

(1) 后台传给DBS一个或多个表级增量文件 (.xml格式) , 该.xml文件形式如下, 即一系列记录级增量.xml的组合形式:

(2) DBS进行解析, 解析出此次表级增量同步的关系表集合T={R1, R2, …, Rn}, 这个顺序是依照先父表后子表的顺序传递的。

(3) 根据集合T构造两个相关表集合T1={所有不存在于T中的T的子表}, T2={不存在于T和T1中的T的父表或者互斥表}, 即T1和T2没有交集。如图4所示。

(4) 将T2的主内存数据拷贝到备内存, 并且覆盖备内存。清空DBS备内存中的T+T1。

(5) 按照T+T1集合所有父子关系表顺序取出表序号, 如果表序号在集合T中, 解析表级增量文件, 根据表序号定位相应的表, 具体如下:

①解析文件组合出一条完整的表记录数据;

②根据索引在表内存中的定位该记录是否存在, 如果不存在表示该操作为插入操作, 直接调用核心原语进行插入;如果存在表示为更新操作, 调用核心原语进行更新。

如果表序号在集合T1中, 则要进行:主内存记录逐条到备内存进行外键约束检查, 定位父表中记录是否存在, 存在则调用插入函数, 插入记录。

表级操作时保证前后台数据一致性的操作如图5所示。

3 测试与验证

3.1 记录级同步测试验证

我们准备通过后台LMT来添加一块单板, 会引

发一次记录级同步。LMT接入基站之前, 通过命令查看前台主内存DBS中R_BOARD表的数据情况, 如图6所示。表明当前主内存中R_BOARD表只有三条记录, 分别为1号槽位的CCM单板, 3号槽位的FS单板以及8号槽位的PSA (电源告警板) 单板。

LMT接入基站, 如图7所示, 后台上仅配置了

三块单板, 和前台的数据一致。然后通过LMT在2号槽位添加一块CC单板, 操作如图7所示。

生成的.xml文件的部分内容如下所示, 其中opType为I表示为添加操作:

7添加操作完成后LMT的界面如图8所示, 表明后台2号槽位的CCM单板已经添加成功。

然后通过命令查看当前主内存DBS中单板表数据情况如图9所示。

可以看到前台主内存DBS中单板表的数据情况与后台一致。该方法可以保证前后台数据一致性。并且从生成.xml文件到最后在主内存生效的时间如图10所示, 跟踪软件上的跟踪打印信息表明:DBS收到记录级增量开始的时间点为14:39:25:765, 而完成记录级增量同步的时间点为14:39:25:875, 所需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2 表级同步测试验证

后台当前的配置如图11所示。

以上后台的配置分别对应前台的单板表、电源表以及干结点表。如图12所示。

然后LMT发起表级增量同步。如图13所示。

后台提示表级增量同步成功, 需要重新接入LMT。重新接入LMT后, 后台相应配置如图14所示。

查看前台主内存中的对应表数据, 如图15所示。

对比表级增量前后, 前后台数据始终保持一致, 并且同时完成了多个表、多个字段的数据更改, 达到了一次性更新基站数据的目的。

4 结束语

该文以分布式软基站通信系统的前后台数据一致性问题引入, 采用主备内存的思想, 提出了记录级同步和表级同步两种方法, 很好的保证了该系统的前后台数据的实时一致性, 提高了整个通信系统的健壮性和可靠性, 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军杰.移动通信向数据业务转型不可逆转[J].通信世界, 2008, (12) .

[2]李鲲鹏.一种新型无线基站——软基站介绍[J].电信网技术, 2005, (10) .

[3]邓娟, 基于CDMA2000基站收发信机系统的VxWorks BSP设计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 2009.

[4]王宏伟.数据主备内存处理方法[P].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第二研究所, 2003.

[5]Salem, M.Salamah, M.A novel distributed wireless channel allocation algorithm in cellular networks with mobile base stations[J].Communications, Signals and Coding, 2008.MIC-CSC'08.Proceedings of the Mosharak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008:22-27

前后台系统 篇2

雾化吸入是利用高频振动将药物振动成雾粒或微粒悬浮于气体中,通过吸入气道和肺底,起到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等作用,具有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操作方便、起效快、患者无痛苦、副作用小等优点,是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老年患者呼吸系统器官退行性变,肺活量减小,残气量增加,最大通气量明显减少,呼吸肌力量逐渐减弱,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而粘稠不易咳出,易诱发呼吸系统并发症。笔者参与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内科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护理研究,对其在雾化吸入前后加强护理干预,收到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endprint

雾化吸入是利用高频振动将药物振动成雾粒或微粒悬浮于气体中,通过吸入气道和肺底,起到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等作用,具有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操作方便、起效快、患者无痛苦、副作用小等优点,是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老年患者呼吸系统器官退行性变,肺活量减小,残气量增加,最大通气量明显减少,呼吸肌力量逐渐减弱,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而粘稠不易咳出,易诱发呼吸系统并发症。笔者参与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内科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护理研究,对其在雾化吸入前后加强护理干预,收到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endprint

雾化吸入是利用高频振动将药物振动成雾粒或微粒悬浮于气体中,通过吸入气道和肺底,起到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等作用,具有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操作方便、起效快、患者无痛苦、副作用小等优点,是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老年患者呼吸系统器官退行性变,肺活量减小,残气量增加,最大通气量明显减少,呼吸肌力量逐渐减弱,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而粘稠不易咳出,易诱发呼吸系统并发症。笔者参与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内科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护理研究,对其在雾化吸入前后加强护理干预,收到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endprint

图书馆后台信息管理系统 篇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社会正逐渐走向信息化。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是社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极大地促进了文献信息的加工整理和传播利用, 使图书馆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快速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我国骨干通信网的建设, 为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向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图书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它给企事业管理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

极大提高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全面提高了图书管理水平, 大大减少了以往入出存流程繁琐, 杂乱, 周期长的弊端, 可以减少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及库存管理中的漏洞, 减少大量的数据冗余和繁琐的工作量, 同时也减少人工操作出错的概率, 可以节约不少管理开支。

为了加快图书管理自动化的步伐, 提高图书的管理业务处理效率, 建立图书管理系统已变得十分心要。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 使用计算机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 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 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 管理信息系统逐渐成熟起来, 并且给管理带来了新的革命。鉴于目前学校图书数目剧增, 图书信息量也呈爆炸性增长的形势下, 对图书管理系统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图书管理系统也在此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各系统力求使其功能简洁明了, 而且齐全、易于操作。

图书管理信息化是信息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管理系统模型的研究, 提出一套构造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模块的方法, 并利用数据库、信息系统分析所学的知识, 结合其它图书管理业务常识, 建立相关数据模型, 利用面向对象开发工具对其进行设计与开发。建立一套有效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可以减少工作量, 将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提高图书馆管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1 系统开发使用NEO的框架

系统整体实现是基于NEO开发框架, 它具有典型的Java Web开发分层, 表现层、控制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开发者只需编写必需的代码, 不需要直接接触底层的API, 可以为程序提供清晰的结构并且提高程序的内聚性。由于本系统采用的是JAVA相关的技术具有“一处编译处处运行”的特性, 所以系统能够跨平台使用。

2 系统分析

2.1 图书分类列表管理功能

系统首先是显示所有的图书分类列表, 所有图书都按其分类排列在各分类名下。此管理功能只有管理员可以操作, 其他用户类型均不可以操作。

此功能为在线图书销售系统后台管理功能模块之一。在此功能中管理员可以对图书分类列表进行修改图书分类、删除图书分类、创建图书分类等功能进行管理。

2.2 图书管理功能

此功能也是后台管理功能模块之一。在此功能中管理员可以新建图书、编辑图书信息、上传图书封面、删除图书、搜索图书、统计图书等和图书相关信息进行修改, 实现图书信息实时动态查询显示的管理模块。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

登录页面:用户可点击登录框内的注册按钮进行注册, 注册时必须填写用户名, 密码, 确认密码等信息。注册成功后可返回登录页面, 只有用户名、密码都正确才可以成功登录系统, 系统根据用户输入正确的信息, 跳转到系统的主页面。

(1) 管理图书分类:在这一模块中管理员可以对图书分类进行增、删、改、查的管理。点击“新建分类”即进入新建图书分类的页面, 按要求输入信息进行添加。但分类名称必须是不能重复的名字, 不然添加不成功。点击“编辑图书分类”即进入编辑图书分类的页面, 在此页面可以看到所点击分类的分类信息, 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修改并点击“确定”按钮信息修改成功。点击“删除分类”则对该图书分类进行删除。

(2) 图书管理:在此模块, 管理员对图书进行增、删、改、查的管理。点击一个分类名, 在分类名下有“新建图书”按钮进入添加图书页面在该页面中选择图书分类, 输入图书名、出版社、作者、图书简介等信息, 带红色“*”的为必填选项, 若有漏项当点击“确定”按钮时则会弹出提示信息, 可输入未填信息即可。点击“编辑图片”即进入编辑封面图片页面, 在此页面可以修改图书的图片。点击“修改”按钮便进入了修改图书信息的页面, 此页面会显示本书的详细信息, 在此可以修改图书所属分类, 修改图书名称、出版社、作者、图书简介、定价等信息。点击“删除”按钮会弹出“是否删除”的对话框, 点击确定则可以删除该图书所有信息。

(3) 搜索图书:点击“搜索图书”即进入搜索图书页面, 可以选择根据图书分类名称查询所有这个分类下的图书。也可以根据图书名称、作者或者是出版社等信息对想要的图书进行模糊查找。

(4) 统计图书:点击“统计图书”进入统计结果页面, 在此页面会看到同年同月上架图书的总数和总价, 便于管理员对图书进行汇总。

(5) 修改密码:点击“修改用户密码”进入到修改密码页面, 在此页面管理员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

(6) 移动图书:此功能在各分类图书列表页面的下方, 先选中要移动的图书, 再选择要把图书移动到的目标分类名称, 点击“移动”按钮系统将执行移动操作。

(7) 退出系统:点击“退出系统”按钮, 即可退出本系统回到最初的登录界面。

3.2 系统控制流程

系统通过登录信息与数据库进行验证, 如果输入的是正确的用户信息系统将会跳转到管理员首页, 管理员可以管理图书分类、管理图书信息、修改密码。如果输入的用户信息在数据库里不存在, 则系统会提示用户先进行注册。

3.3 系统功能设计

3.3.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系统开发得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 从用户登录到各模块的运行, 要以最简便的操作提供最强大的功能, 这是程序设计的理念和方针。使功能更全面, 更具有人性化。

3.3.2 图书管理模块

图书管理模块是管理员对图书进行增、删、改、查的一系列操作, 图书管理模块可以分为七个功能, 分别是添加图书、修改图书、删除图书、移动图书、编辑图书封面、图书统计和图书搜索。本模块的搜索功能可以以分类名称搜索和对图书信息进行模糊搜索, 大大增强了后台的搜索能力。

4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的对象不仅仅包括需要测试的产品系统的软件, 还要包含软件所依赖的硬件、外设甚至包括某些数据、某些支持软件及其接口等。因此, 必须将系统中的软件与各种依赖的资源结合起来, 在系统实际运行环境下来进行测试。

5 结论

系统使用了后台管理形式, 图书管理员可以对图书进行增、删、改、查, 统计管理等等。总体来说, 本系统能够完成图书馆后台信息管理的所有基本功能, 辽宁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通过使用本系统来管理图书馆和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相比, 前者毫无疑问会大大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能够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提高整体工作效益, 减少差错, 节省人力物力, 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 提供完善于的技术保障。同时可以更好地为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倩.网页设计中人机界面的特征[J].魅力中国, 2010, 4 (1) :21-22.

[2]马炎.图书管理系统设计[J].科技资讯, 2007, 21 (1) :255-255.

前后台系统 篇4

相信对于那些大虾级的人物来说装系统根本不是什么难事,不过是不停的点“下一步”罢了!但对于菜鸟级人物也许就是一件难事了,

今天我们就以装windowsXP为例,把本人装系统的一些经验告诉大家,希望会对你们有所帮助。

装系统前:

先想好要将系统装在哪个盘,然后将该盘整理。这里所说的整理,就是将有用的文件放到另一个盘中保存起来,以防格式化的时候误删掉。还有就是如果你的机器硬件驱动盘找不到了,建议使用工具软件将驱动保存下来。Windows优化大师可以做到这点。

需要注意的就是,“我的文档”里的东西都算C盘里的东西,别忘了保存它里面的文件。

至于收藏夹等的路径因系统不同而不同。一般在C:Documents and Settings下面有一个以你机器登陆名命名的文件夹,打开后就会看到收藏夹,复制到别的盘即可。

做好以上这些,基本上就可以开始装系统了。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有的人在这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按DEL键,那就告诉你个笨办法,只要重启了,就一直按好了。还有就是,因为主板生产厂家的不同,进入BIOS的快捷键也有所区别。有的是F2,有的是F10,一般开机时在屏幕低端都有提示。

进入BIOS后切勿随便改动,因为这里面的东西都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改错可能会连系统都进不去,

我们只需要改动计算机启动时的盘符顺序就可以了。

这个怎么找还真不好说,因为BIOS设置也会因主板不同而不同。一般在BOOT标签下,设置用光驱启动计算机就可以。BIOS设置时右边都会有相关提示,菜鸟们可根据提示来做。弄好后先别急着重启,要把安装盘放进光驱中,再按F10保存并重新启动。

这时要注意观察,启动时计算机会先检测光驱,屏幕下面出现一行字符(具体英语忘掉了,汗),意思就是让你按任意键进入光盘启动。按一下,听到光驱开始疯转,装系统的过程就正式开始了!

装系统中:

看屏幕中的提示,因为都是中文的所以几乎不需要介绍什么。首先需要用户选择是安装新的操作系统还是修复,选择安装新的操作系统,然后按F8同意那些协议,出现盘符选择界面。

用键盘上下键移动光标至你要安装的盘符上,按“D”键,系统会提示说删除该盘将会删除所有资料,不管它,接着按“L”键再确定删除。完成后屏幕返回到刚才的界面。然后选择“在当前盘安装WindowsXP”(大概意思,原文不记的了)后按回车,系统提示要格式化该盘。选择“快速NTFS方式”格式化,此时出现格式化界面,稍候等进度条到100%时计算机开始自动装入光驱中的安装文件,大概时间8分钟左右(视光驱速度而定),完成后系统自动重启。

注意,此时要将光驱里的安装盘取出,为的是避免重启后又自动读取。

重启后再次进入安装界面,此时将安装盘再放入后安装继续,几乎不需要你做任何设置,点“下一步”就可以。不过中间有一个输入序列号的过程得动动手。

春分前后的保健 篇5

一年之气,始于立春,这是冬寒转向春暖的开始。而春分则是春天过去一半,温气大来,慢慢向夏季过渡了。中医认为,这是春阳之气上升,万物生长发育,欣欣向荣的时候。生活于自然界的人们,当然也要顺应季节,要多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心情舒畅,宽缓形体,保持生气盎然的状态。

但是气候也时有反常,不是春寒料峭,就是春暖早至,或者忽寒乍暖。此时如不善于适应和调养,就会;带来疾病。所谓“百草回芽,百病发作”,就是指此而言。尤其是老年人最怕春寒,往往随之病倒。所以“焐春三、冻八九”,这是行之有效的我国群众中的经验。

有慢性病的人,春天也最易于复发。例如偏头痛、胃痛、过敏性哮喘等复发是最常见的。

偏头痛在春分前后发作者尤为频繁,而且妇女为多见。这种病除了注意寒暖和情绪的保养外,还可用川芎研末调服以预防和治疗(预防每次2克,清茶汁调服,每日1~2次,治疗用量加倍,并多服1次)。

胃痛胃寒较多的人,往往逢节气而胃痛发作。这种病,除了注意平时保暖及饮食调节以外,尚可多吃点生姜、金桔饼,也可用豆蔻仁研末,装入密闭瓶中,每日2~3次,每次2克,用生姜汤过服。

过敏性哮喘小孩更多见。这种病,除了保暖外,要多戴口罩,少接近花卉和开花的树、草。一旦发病,如仅是气喘,痰涎不多的,可每日用蜂蜜2匙、生姜汁2匙,调和熬熟,分多次开水过服。如有烦躁不安,头上冒热汗的,用炙桑皮、地骨皮、粳米各10克,生甘草8克、黄豆20粒,共煎汤服。

前后台系统 篇6

关键词:电子病历,病历质控,监管平台

电子病历是指用电子化设备取代手写病历,以此来记录病人在医院诊断治疗的全过程,包括病程记录、手术记录、护理记录等[1]。目前,全国各大三甲医院已基本具备结构化电子病历的录入功能及一些质控规范。而该文讨论的重点是,医院管理部门如何通过高效、合理的方法来对医院病史做个整体的把控,找出各个病区甚至具体某个病人病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因此,笔者及所在部门为了提高医院的病史质量,构建与设计了一个电子病历系统质控后台,它不仅能快速、实时地统计全院各病区、各病人当前病史的完成情况,还能调用HIS、EMR等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数据,并结合卫生部及医院对于病历质控的要求,对此进行分类,最终分析给出病史达标率。

1 病历质控的现状及不足

电子病历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加入了许多质控要求,例如,节点控制、时限控制、文书清点等[2]。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几点明显缺陷:(1)所有的控制点都是加在某个具体环节上,只有当书写病历者违反了质控规则,系统才会给予提示或禁止操作。(2)科室管理人员不能对该科室存在病史问题的病人进行实时总览,只能分别点击进入每个病人的病史编辑界面才能发现质控问题。(3)医院管理人员不能对全院所有科室的病史达标率做出统计。(4)针对一些病历质控规范,不能进行分类,不能具体明确是哪一块出现了病史缺陷。

总体而言,目前病历质控在电子病历中,大多数情况下只是针对某个病人而言,仅仅集中在一个点上,如图1所示。

2 质控后台的优点

针对上述病历质控的不足,电子病历系统质控后台应由而生。它能由点及面,不仅涵盖单个病人的质控,还能实时统计某一个科室所有病人的当前病史完成情况,并在这基础上,对质控进行分类,最终提供给医院管理者总体达标率和分类达标率的统计数据。

病历质控分类根据医院要求,主要分为3类:常规文书质控、危重文书质控和台账文书质控。其中常规文书质控主要是根据节点控制、时限控制、文书清点等规则来对一些日常的病程录进行质控统计,这些日常的病程录包括《入院记录》《首次病程录》《主任医师查房》《出院记录》等;危重文书质控主要是统计危重病人的病历中,是否涵盖《告病重后主任查房》《病危通知书》等一些特殊文书;台账文书质控主要负责统计一些死亡、危重、疑难杂症病人是否含有相对应的《死亡病例讨论本》《危重病历讨论本》《疑难病例讨论本》等文书[3]。另外还会统计一些报告卡及交接班本的完成情况。因此,质控后台不仅使得病历质控从广度上由点及面:从单个病人发展至全院所有科室,同时也使得病历质控从深度上由点及面:从具体质控点发展至质控分类。

3 质控后台的设计与实现

为了改善现有电子病历系统中质控的不足,并在听取了医院管理者的需求之后,构建与设计了病历质控后台,主要功能界面如图2所示。

在这其中,具备以下几个功能点。

(1)科室与个人双重查询条件。医院管理人员一般以科室为单位来进行总体的统计,但发现某个具体病人存在病史问题时,也能单独统计该病人的情况。

(2)病区概况展现功能。能在具体查询的时间点上,显示出所查病区的总人数,包括当天新入院病人人数、当天出院病人人数等信息,使管理者对病区概括能有所了解。

(3)质控分类统计功能。将不符合病历质控的病人,按照常规文书、危重文书、台账本文书三大类进行分类,给出每类具体不达标人数以及该病区整体不达标人数的统计数字。

(4)质控分类明细情况展现。点击某一类质控分类详情时,展现出不符合该类规范的病人明细列表,然后以病人为单位进行分组,将一病人所有不符合质控规范的情况都列举在他的组下,组名则显示该病人的床号、姓名、住院号、性别等病人信息。

(5)查看未达标病人的具体病历。在未达标的病人列表中,有时医院管理者需要查看他们的具体病历内容。质控后台通过直接调用电子病历系统中的病历书写器界面,并加载选中病人的所有病历来进行展现。但是,查看者只具备浏览权限,具体修改还是要通知相关科室医生进行操作。

(6)全局关键字查询功能。在统计出来的结果集中,精确定位到输入的关键字。例如:在查询框中输入病人的姓名、住院号、床号等,则能立刻定位到该病人;输入“入院记录”,则能筛选出所有《入院记录》存在问题的病人集合;输入“入院48 h”,则能分析出所有在入院后48 h内,按照质控要求,未书写《首次病程记录》《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等病历的病人。

(7)导出、打印功能。医务处可以将每天统计出来未达标的结果,按照统计时间点,导出成Excel,或者直接在质控后台进行打印,便于巡查病房时,通知科室负责人及时整改病史。

4 结语和展望

电子病历系统质控后台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在医院各管理部门已经全面铺展开来。相比较于之前的单病人单点质控,目前医院管理者对于病史质量的整体把控能力已大大地提高。他们可以很方便、快捷地随时统计全院各科室的病史达标率,及时通知各科室进行整改。而不用像之前单点质控时,有些病史可能要等到病人出院时才进行质控审核,病历质控的时效性显著提高[4]。此外,管理者们花费在病历质控上的时间也大大地缩短,不用再对每个病人分别进行质控审核,工作效率提升巨大。同时,医院的病史质量也明显提升,关于病史的纠纷问题也逐步减少。

病历质控目前仍在持续发展中,日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质控要求和越来越高的质控标准出现。如何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不断地改进管理流程、增强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效率成为目前医院所需讨论的一个问题:(1)结合医院协同办公平台,使得病历质控报告化。医院内部办公平台的报告其本身就具有流程化,在流程中的每个节点都需要相关负责人审核签名。医院管理者可以将质控后台所统计的结果形成报告,病区医生也可通过报告审批的流程来申请整改不符合规范的病史。(2)利用移动技术来丰富管理手段。临床医生和科主任不可能一直在病区内,因此,当质控后台统计出某科室的病史出现问题时,系统可以自动读取事先维护好的该科室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并通过短信平台来对他们发送短信提醒。短信内容包含不符合规范的病史文书名称和涉及到的病人信息等。尽可能让医生在第一时间整改不规范的病史。

参考文献

[1]郑其望,李志文.电子病历的概念与发展趋势[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29(10):50-51.

[2]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S].2010.

[3]胡琴,黄淑环,梁卓林.死亡病案质量分析[J].中国病案,2010,11(10):10-11.

前后台系统 篇7

城市照明系统是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城市人们的生活、生产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 城市照明设施随着经济和交通的发展, 其规模和数量迅速增长, 但随之也产生能耗增大、地域分布广以及节点数量巨大等一系列弊端。现在采用的传统的人工控制或分布式的钟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这主要表现在:可控性差, 不能保证准时的开关灯;可维护性差, 损坏灯泡定位困难;智能性与节能性差, 功能单一且只能进行统一开关控制——整个城市照明设施没有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 建立一套基于计算机管理、现代化、智能化的城市照明管理系统, 对整个城市照明系统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监控和分析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关研究中, 文献[1][2]提出以单片机定时自动控制路灯开关的方法, 达到管理照明系统的目的。这些研究没有解决管理员对于照明系统方便地进行统一管理的问题, 而且只是定位于街道、城市区域的路灯节能。要实现智能化的城市照明系统应运用物联网技术, 文献[3][4]提出路灯的一个或多个控制模块通过GPRS的通信方式与管理后台进行的设计方案, 文献[5][6][7]则提出较为廉价的ZigBee方案。这些研究主要着眼解决下层节点的组网问题, 要真正实现可以投入实际运行、用户接口良好的城市照明管理系统还具有一个的管理后台系统。

本文设计的基于WebGIS的城市照明管理系统面向的是城市照明设备中主要部分——路灯, 针对它的节点线路长、布局分散、维护管理困难等特点, 利用WebGIS技术将下层节点的地理位置与传感器信息地结合在一起, 做到了图文并茂, 简便直观, 有效地协助城市照明管理部门的路灯线路管理、规划管理和辅助决策, 实现路灯设施管理规范化、自动化、科学化, 对日益快速发展的城市道路照明路灯实行科学管理。本系统的应用在物联网技术中具有一定的典型, 可以为其它类似的物联网应用提供一个很好的范本。

1 总体设计

1.1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照明管理系统

在相关研究中, 文献[3][4][5][6][7]利用GPRS与ZigBee等技术构建城市照明管理系统, 将系统中各个实体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 如图1所示。

下层/底层由网关、终端节点构成, 这些节点统称为下层节点。终端节点为路灯监控器, 起监视、控制路灯的灯泡状态作用;网关可通过无线方式控制多个终端节点进行通信, 并通过移动数据业务网接入到计算机网络中。中层为传输网络, 传输网络包括两部分:计算机网络与移动数据业务网。而上层则是城市照明系统的后台管理系统, 它可由多个服务器组成, 负责支撑整个系统的运行并为控制中心提供管理接口。

系统中, 数据通信链路是这样的:终端节点的上行数据通过如ZigBee无线方式传送到网关, 网关通过移动数据业务网接入到因特网将这些数据提交上层服务器中。上层控制中心发送下行数据则以与上述方向相反的链路方式传达到下层节点。其中, 上行数据包括路灯节点的状态信息、设置信息与故障信息;下行数据包括了管理下发的控制命令与查询命令。

本文所设计的后台系统基于上述城市照明管理系统, 其中下层节点系统使用了GPRS无线数据业务。

1.2 后台系统设计

基于以上的城市照明管理系统的架构, 用于该系统后台系统应符合以下几方面要求:

(1) 管理功能:监控管理下层终端节点的运行状态;

(2) 支撑功能:支撑整个城市照明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

(3) 服务功能:为城市照明系统的管理人员提供友好的管理接口;

(4) 维护功能:可协助维修人员进行故障定位;

(5) 安全功能: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对于后台的管理功能, 后台要管理的主要对象城市中的路灯节点, 要对不同型号的路灯进行管理控制;但在系统中, 为实现这一目标, 后台必须得与网关节点、终端节点等发生联系, 协调它们有序地运行起来, 这也就是后台的对整个城市照明管理系统支撑作用;对于城市照明管理系统的直接使用人员, 即城市照明系统的管理人员, 后台系统应为其提供良好的监控服务与维护功能, 使其有效地管理、维护整个照明系统;当然, 作为定位于城市级别的照明管理系统并且使用了公网实现数据传输, 系统的安全性应受到充分的考虑。

基于以上考虑, 本文提出以下系统架构。

如图2所示, 本文设计的城市智能照明后台系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用户服务模块与支撑服务模块, 这两部分面对的服务对象分别是城市照明系统的管理人员和下层节点。这两个模块可以运行于两个不同的服务器上, 这样的设计不但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 而且由于实现了用户服务程序与支撑服务模块中下层数据的分离, 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1.3 用户服务模块的设计

首先要确定后系统对管理人员的服务模式, 本系统采用B/S模式。相较于C/S模式, 使用B/S模式的好处在于, 客户端程序不依赖于操作系统, 适用性强。这样设计的好处体现在不需要为维修人员开发另外的设备, 他们在户外维护节点时只需要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中的浏览器便可使用本系统方便地定位到故障的节点。另外, 地理位置信息是物联网节点信息最重要的信息, 使用B/S模式也可以方便地利用第三方提供的WebGIS, 这样就给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友好的节点地图管理接口。用户服务模块的设计如图3所示:

用户服务模块由两个子模块组成:动态网页生成子模块, 用于响应用户的各种请求, 生成管理界面, 并且在这个过程将WebGIS的应用代码嵌入到网页当中;通信子模块负责与支撑服务模块进行通信, 以得到这个模块的数据服务与数据下发服务。

对于We b G I S提供者的选择, 现在著名免费的WebGIS有google地图与百度地图。由于google的地图服务器架设在境外, 容易出现无法访问或访问速度慢的问题, 如果将其纳入系统的构建, 容易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而百度地图也提供丰富的编程接口, 已经很好地满足了本系统的要求。

百度地图可以满足本系统的功能包括:

(1) 可以在地图任何区域添加自定义的标注, 本系统中利用其来显示灯杆和灯杆中灯泡的开/关/损坏状态;

(2) 对标注加入本文说明, 本系统用来作为灯杆信息的文本说明;

(3) 地图显示区域, 本系统用来作监控片区的选择;

(4) 百度地图JavaScript版可以与jQuery的UI库一起使用, 这样可以让系统构建良好易用的用户使用界面。

1.4 支撑服务模块的设计

支撑服务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 因为这个模块不但对用户服务模块提供服务, 还要对照明管理系统的下层节点进行管理。它的设计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优劣。

在设计这个模块应注意到:

(1) 作为服务端, 要对多个连接的数据进行处理;

(2) 弥补系统所依赖的支撑平台的局限性。

保证数据的在无线链路中的有效传输, 并考虑到通信接口的应用层所传输的数据是控制数据, 数据量较小, 传输层协议采用TCP协议。另一方面, 下层节点由于部署数量很大, 所以它采用了配置低的单片机硬件, 这在一定程序限制了其与后台系统的通信方式, 如TCP连接的发起是单向的 (只能由下层节点发起) , 这使得后台与网关的联通采用了TCP长连接的方式。这就决定本系统采用轮询的方式来处理多个连接的数据:使用发送线程向所有网关发送下行数据;使用接收线程来接收来自所有网关的上行数据, 如图5所示。采用这方式的好处在于:在不要求系统有较高实时性的情况下, 可以有效地防止线程池方式中线程膨胀的问题。

运营商的无线数据通信业务现时对物联网的支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本系统中表现为:由于网关与后台的通信量很小, 甚至网关与后台的链路往往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有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 现行的无线数据通信网将会自动关闭这个连接, 甚至让网关的GPRS连接下线。为解决这个问题, 系统在运行的时候, 要让后台与网关周期性地传输一些无用信息, 即“心跳”。

考虑到以上因素, 支撑服务模块的设计如上图所示。它包括了两个通信子模块, 分别与下层节点与用户服务模块进行通信。下行数据队列里的数据通过数据转换子模块转换之后发送, 而上行数据在转换之后在上行数据队列中等待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而数据库作为本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系统运行时的数据进行存储, 这些数据包括系统运行参数、用户信息与下层节点信息。

2 系统实现

基于上文的设计, 本文使用Visual Studio 2005、mysql数据库、php&JavaScript动态网页技术及百度地图WebGIS等开发平台实现了一个基于WebGIS的城市照明后台管理系统。最后, 本文与面向的下层节点系统联合运行, 在长时间测试中运行稳定[14]。本节展示的是系统运行时的部分效果图。

2.1 路灯控制

路灯控制页面如图6所示, 此页面左边部分为“控制栏”, 右边部分为“地图信息栏”。通过本页面, 管理员可以完成对城市路灯的控制, 控制方式分为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

2.2 路灯状态查询

路灯控制页面如图7所示, 通过此页面, 管理员可以查看城市路灯的当前状态, 包括路灯亮灭情况, 损坏信息, 路灯周围光线亮度。

2.3 维修管理

路灯控制页面如图8所示, 通过此页面, 管理员可以按区按街道查询哪些路灯损坏了, 并可通过弹出的小地图定位该损坏路灯的具体位置, 便于工作人员及时维修。

3 结语

前后台系统 篇8

电力调度中后台监控系统实现了对电力调度数据的在线采集与监控。电力调度中后台监控系统一方面包括系统硬件, 同时也包括系统运行的软件。电力调度人员基于后台监控系统,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信息以及相关控制数据进行监控, 另外, 利用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自带的有关工具进行决策分析。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实现了计算机技术, 自动化技术等相关技术的集成, 可以对系统的运行状态提供准确详尽的信息, 从而使得电力调度的工作效率, 系统诊断故障的效率, 决策分析的效率及效果得到全面提升。基于此, 后台监控系统对于电力调度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保障了电网的稳定、可靠、安全、高效运行。

1 电力调度系统概述

整体上电力调度系统包括调度主站层, 调度子站, 区域分站三层。电力调度系统中调度主站就是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 事实上调度主站是整个电力调度进行自动化监控以及系统管理的关键, 对电网运行的状态进行整体的监控与分析, 同时对变电站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 后台监控系统要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从而确保整个电力网络的运行状态能够保持最佳。通过电力主站层, 实现了对变电所以及各有关电力设备的监控, 状态的分析, 子站关系的协调, 配电系统的优化。电力调度系统的区域分站系统在调度主站层和调度子站层之间, 位于变电站, 利用光纤向下和所属子站监控终端通信, 从而实现了对变电站全部子站SCADA功能;向上和中心主站实现通信, 进行数据的转发。区域分站通过工控机或者高档微机以及通信设备构成, 区域分站不但与主站构成了一个高速的局域网, 同时和各个子站的中断构成了数据的通信网。调度子站主要实现以下功能:调度子站向上实现和区域分站的通信, 从而对数据进行转发;调度子站向下实现了对所辖的设备的监测与控制。对于比较重要的调度子站的远动通道通常使用双机冗余设置。

2 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的构成

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通常包括硬件与软件两类。数据服务器、WEB服务器、维护工作站、调度员工作站、相关网络设备都属于硬件范畴;对于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的软件而言, 一般使用Client/Server (客户端/服务器) 方式及分布式处理技术, 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 使得系统的可维护性及拓展性提高。

2.1 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的硬件系统

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中控制中心是数据服务器, 对各个分站数据信息进行接收, 对各个分站监控情况进行分析, 同时处理各个分站的故障信息, 将上述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以后, 进行广播, 提供给其他站点使用。数据服务器都安装商用数据库, 实现了对电力调度系统的运行的参数以及历史数据进行存储, 同时, 可以作为网络数据库, 提供了系统和外界数据接口。调度员利用调度员工作站对整个电力调度系统进行监控, 对电网实时运行的情况进行查看, 同时可以获取电网运行的报表, 数据曲线等信息资料, 与此同时, 调度员工作站给电力调度系统监控与管理电网的运行状态提供了技术措施。当电力调度系统发生故障时, 系统维护人力基于对工作站的维护实现了对系统的维护。在WEB服务器中安装WEB服务端软件, 对WEB访问进行支持。利用网关, 路由器等, 和MIS系统接口, 实现了数据以及图形等信息资源的共享。

2.2 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软件系统

HR2000系统是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中常用的软件系统, 该系统实现了商业化, 是一个利用Window NT操作系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HR2000系统使用标准智能扩展卡进行数据的采集, 使用Client/Server模式及分布式处理技术。HR2000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控, 其人机界面良好, 具有操作简单易学的特征, 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 当新硬件平台对系统软件运行支持时, 不需要进行系统的修改, 就可以运行在新的平台上;HR2000系统的功能比较稳定, 准确, 对满足电网调度自动化要求进行实时响应, 用户通过系统接口实现了对系统的二次开发, 从而对于电力调度系统而言, 其可扩展性非常强。

3 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实现的功能

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报警、数据库管理、遥控、信息管理、设备管理、自动电压调节、生成报表、打印报表、历史数据管理, 生成操作票, 进行调度员的培训模拟等功能都是后台监控系统完成的功能。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不但可以提供SCADA系统的全部功能, 同时能够提供了系统的信息管理, 设备系统的管理, 地理信息管理, 操作票生成系统, 自动电压调节系统以及多种不同的保护系统的接口等。

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通常采用双机热备用的形式, 当其中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 将出现故障的服务器的全部数据向另外的服务器进行转移, 从而使得系统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使得当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 系统可以正常的运转。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自身具有权限管理的功能, 能够对自身的故障进行自动的维护, 也可以对故障通过人工切除的形式进行消除。当进行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故障切除时, 对系统其它正常的节点的运行不会造成影响。

在整个电力调度的自动化监控与管理系统中, 后台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 实现了整体上对电力调度自动化进行监视与控制, 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分层, 对变电站内部的RTU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 从而确保了整个电网的运行处于最佳的状态中。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能够完成SCADA功能, 对数据进行采集, 对系统的配电站的数据进行上传, 对数据进行存储, 处理, 对事故进行报警, 进行远方控制等。事实上, 后台监控系统实现了对电网运行的实时监控, 具有实时性, 高效性及安全性。

4 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的运行与管理

为了使得电力调度的效率提高, 确保电网的稳定安全高效运行。对于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人员而言, 不但需要提高专业技能, 对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的运行管理同样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电力调度时, 当发生由于人为因素或者机器因素造成的系统的瘫痪问题时, 会使得正常的电网调度受到影响, 从而影响到电网的正常运行。因此, 要加强对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的运行于管理。

1) 构建完善的电力调度监控系统运行于管理机制, 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规章制度、操作制度。电力调度监控人员必须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当发生由于违反操作制度造成的严重的后果, 必须进行严厉处罚, 不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同时要追究相关领导的领导责任;

2) 加强对电力调度监控机的维护的管理。对设备要定期安排人员进行检查,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3) 建立健全的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的认证体系。加强对后台监控系统的身份认证, 通常要求主管领导进行控制, 从而预防普通的值班人员随意的进入到后台监控系统中进行操作。电力调度监控系统操作部分采用整体封装的方式。当监控人员发现系统信息异常时, 及时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 同时基于实际的情况对进行相应的指令的发送。

5 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发展趋势

随着电网安全分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实现可视化在线监控已经成为电力调度中的急切的要求。通过可视化, 实现了把传统的电力调度中的基于数字、表格等的离线表达信息, 向先进的图形技术进行转化, 通过显示技术进行图形信息的表达。比如后台监控系统中潮流可视化技术, 电压稳定可视化技术, 电力负荷预测可视化技术, 暂态稳定安全域可视化技术, 电力市场电量竞价计划可视化技术等, 实现了将电缆系统的潮流, 暂态稳定区域, 电压不稳定区域, 电压稳定区域等通过可视图进行直观形象的表达, 从而可以满足调度人员对电网的监视与控制直观形象的要求。

6 结论

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中综合应用了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电子通信技术, 自动化控制技术等, 其自动化程度非常高, 可靠性也非常高, 具有人机对话友好, 能够进行完整信息传送的优点, 对信息能够全面传送, 错误率非常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变电所的无人值守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基于此, 后台监控系统对于电网的安全稳定安全运行而言意义重大。对于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不但需要选择性能优良的设备, 同时要求调度运行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强, 业务素质过硬, 这样才能保证电网能够稳定、安全、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晓波.微机保护后台监控系统的运行与维护[J].技术创新, 2009, 10 (8) :78, 79.

[2]杨秀娟.综合监控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 2013 (2) :26, 27.

前后台系统 篇9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图像信息的数字编码处理模式的不断增加,新一代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在我国不断演进与实现,多媒体数据加解密算法技术的多类别发展,尤其是适合于无线视频传输的数据传输带宽的发展为无线视频监控带来了新的契机[1]。本文所论述的就是基于3G无线传输的后端监控管理服务平台的设计。

2 移动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该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可分为3大功能主体:前端嵌入式采集终端、3G无线网络传输部分和后端监控管理服务平台。

该系统采用上海杰得微电子有限公司的应用处理器Z228开发,ARM926EJ为内核,采用AMBA总线协议。板载64 Mbyte的SDRAM及64 Mbyte的Nor Flash。AMBA总线上挂载有MPEG-4硬件编解码器,支持图像大小从96×96到640×480(VGA)、最大帧率30 f/s(帧/秒)、最大比特率8 Mbit/s;支持I-VOP,P-VOP,支持MPEG-4Simple Profile(0~3级),Advanced Simple Profile(4~6级)。DMA控制器拥有8个通道,可以支持32个DMA请求。

系统的前端由音/视频采集设备和嵌入式软件构成用于音/视频数据捕获、编码压缩、RTP/RTCP封装和USB控制模块对系统的配置管理等。音/视频的捕获、MPEG-4和CAT编码由Z228应用处理器完成。

3G无线网络传输部分完成网络的发送与数据获取让前端采集终端绑定一固定的3G手机号码(被叫),当后端监控管理平台使用配备3G手机号码(主叫)的3G通信模块拨打终端号码,且此主叫号码位于采集终端中预设的手机号码列表中时,就接通数据链路,并根据要求传回实时监控数据。3G模块采用了基于重邮信科的TD-SCDMA基带芯片C3220设计的TDM200无线模块。

后端监控管理平台是一个运行在监控PC机上的应用程序,如图2所示。它应用了TD-SCDMA与互联网互联的特点,直接通过互联网络来获取由TD-SCDMA传输该后台还可通过计算机和前端设备的USB控制模块相连,对前端进行控制。

3 后端监控管理服务平台(后台)

后端监控管理服务平台是本监控系统的人机交互的接口[2],其整体框架如图2所示,首先通过互联网接收3G网络传来的前端数据,然后经过RTP解封,AES解密和音视频解码即可进行实时播放、录像;后台提供给用户一个操作管理界面,通过该界面用户不但可以对前端设备所采集的声音和图像进行实时播放、录像,还可以对前端设备进行本地存储设置、音视频配置,如调节分辨力、每秒的帧数、前端音量大小等;还可选定图像进行抓取、放大、移动[3];后台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前端设备的USB控制模块相连,直接对前端设备进行控制。

3.1 RTP解封

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是一种提供端到端传输服务的实时传输协议[4]。视频等实时数据的传输对于实时性的要求远高于可靠性,固此RTP数据通常采用UDP/IP封装,它利用UDP的多路技术和校验,共同完成数据的实时传输功能。

RTP发送方将MPEG-4 Frame按照MTU(最大传输单元)进行分割传输,保证每个RTP数据包中不存在2个或多个Frame信息,并按照RTP协议给每个数据包添加上RTP Header。

数据分割处理遵守RFC3016标准。RFC3016标准中建议不要在一个RTP包中映射多个VOP,这样可以保证RTP时间戳能唯一地表示VOP分帧时间,并且无需在MPEG-4视觉RTP负载格式中定义额外的RTP包头。

由于第一个RTP包需要传输VS/VO/VOL Header信息,封包方法如图3所示。

当Frame大于MTU时,使用固定大小分割VOP;当Frame小于MTU时,每一个Frame占用一个RTP包。

RTP解封流程图,如图4所示。

3.2 AES解密

当RTP解封完成后,紧接着后台就要进行AES解密。AES为分组密码算法,适用于文件信息的加密解密。本系统采用AES-128(数据块长度为128 byte,密钥长度为128 byte)。

AES加密程序模块的接口需要两个参数,一个是它所加密的数据所在位置,即在哪里获取音视频数据流;另一个是加密后的数据存放在哪里,通过指针实现,入口指针和出口指针相同,即数据经过处理后仍然存放回获取数据的空间中,目的是节省内存消耗,经过测试是可行的。

系统的AES解密功能实现与加密类似,只是AES解密算法与AES加密算法有所不同,表现在其描述内容和执行顺序有所差异。图5即为系统AES解密功能实现流程图[5]。

3.3 音视频解码

本文描述的视频监控系统使用MPEG-4标准格式[6]来对音视频数据编解码。

MPEG-4编码器从内存中读取YUV视频帧,压缩成MPEG-4码流,存入内存。

MPEG-4解码器根据数据流的格式规范从压缩数据流中正确的解码出各种数据,再进行视频帧的补偿和重构。视频流被分解出来之后,进行可变长编码,解码器结果包含4部分信息:编码模式信息用来控制开关S1;量化参数信息用来控制反量化;运动矢量信息用来做运动补偿;DCT系数信息首先经过运行长解码,然后进行反量化和逆DCT变换[7]。其具体解码流程如图6所示。

3.4 连接/播放及录像

经过了前面的RTP解封、AES解密和音视频解码,后台就可以进行播放、录像、音视频配置等功能了。

如图7所示,左下方“刷新”按钮的功能是查找前端

设备。假设前端设备是开启的,该按钮下的程序首先通过参数设定来确定要查找的前端设备,并将找到的前端设备的IP和端口号显示在设定好的位置。在“刷新”按钮上面有一个“连接/播放”按钮,选中找到的IP,点击“连接/播放”按钮,数据由前端传回,中间经过了RTP接封、AES解密和音视频解码,就可以和前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在后台进行播放。建立端连接后,在图像的上方有网络连接状态栏,来显示流量大小。“连接/播放”按钮的主要实现程序介绍如下:

如图7所示,在实现了播放,看到了前端所拍摄到的视频后,用户可以点击播放图像下面的“录像”按钮来进行录像,录像开始后,将有一个计时器被启动,“录像服务状态”栏中会显示计时的时间,当录像停止时计时,计时器被关闭,计时结束。录像文件将被以现在的时间以“*年*月*日*点*分”的格式命名,并被默认保存在和后台应用程序同一个文件夹中。其主要程序如下:

3.5 配置管理

后台可以根据需要来对前端的摄像进行音视频设置;可通过“视频配置”对图像格式(VGA,CIF,QCIF等)、比特率、画面质量以及帧频(25 f/s,20 f/s,15 f/s等)进行调整,且分级可调;可通过“音频配置”对前端的音量大小进行设置;“录像配置”是用来选择录像存储的位置(未设置前系统默认和后台管理系统存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最后“本地存储”是用来查询录像的文件存储情况,及录像文件的信息,可以通过它对文件进行管理。

3.6 USB管理

除了通过网络的方法来实现视频监控外,用户还可先将计算机和前端设备的USB控制模块相连,然后通过后台管理界面中的“服务器管理”选项进入USB管理界面,对前端设备直接进行控制(前端设备的系统和后台计算机已安装匹配的USB驱动),如图7左上方所示;并且以上提到的播放、录像、配置管理等功能在这里都可以继续应用。这种管理方法为用户在不需要或没有网络时提供了方便。图8是通过USB管理方法所拍摄的图像。

4 测试与应用

图像由前端摄像头OV7710捕获,经TD-SCDMA无线传输后,利用TD-SCDMA无线传输可以和互联网相连的特点,后台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来接收数据,然后对其进行RTP解包、AES解密、音视频解码等一系列的处理后,即可对图像进行播放、录像等工作,在3G移动网络平台上的视频分辨力最大能达到VGA(640×480),最大帧频可达到25 f/s,其监控效果如图7所示。

该后台还可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和前端的USB控制模块相连,直接对前端进行控制,实现效果良好,其监控效果如图8所示。

经测试证明,该后台工作稳定,能顺利实现播放、存储、音视频配置及USB管理等功能,支持整个监控系统的AES加解密技术,并能很好地保障信息安全。该后台开发已经完成,并在视频监控领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宁,罗安,雷震.基于流媒体技术的智能视频监视系统[J].自动化仪表,2007,28(7):35-38.

[2]张峥,张元.基于DirectShow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6(11):136-139.

[3]刘晓冬,苏光大,周全,等.一种可视化智能户外监控系统[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2000,5(12):1024-1029.

[4]LAZZARO J.Framing RTP and RTCP packets over connection orient-ed transport[EB/OL].[2008-07-20].http://www.eecs.berkeley.edu/~lazzaro/sa/pubs/index.html.

[5]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EB/OL].[2008-07-20].http://en.wikipedia.org/wiki/Advanced-Encryption-Standard.

[6]钟玉啄,玉琪,贺玉文.基于对象的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国际标准——MPEG-4及其校验模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中国网球“单飞”前后 篇10

2002年,中国网球在釜山亚运会上破天荒地全面溃败。李芳退役,易景倩、李心意等队员也状态下滑,女子网球彻底陷入低潮。

由此,网球运动投入不足,赛练脱节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时任中国网球协会会长张晓宁曾经回忆,“当时的条件不允许我们的运动员去职业化。我们的经费最多只能让主力队员每年打10站比赛。”

即使网球在中国一直属于弱势项目,这一情况也引起了官方的极大重视。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中国网协制定了“以女子为重心、以双打为突破口”的策略。虽然网管中心并没有明确提出职业化要求,但是在“多参战——挣积分——进奥运”的硬指标下,运动员们被允许大范围地参加国际比赛。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国家为女子选手出国比赛提供的金额为600万元,加上男选手,总投入达到1000万元。

由此,郑洁、晏紫、李婷、孙甜甜开始频繁参加国外职业巡回赛。一开始,她们的排名只处于300~400名;从ITF挑战赛和卫星赛打到WTA巡回赛预选赛,一年半后,她们已经挤进前50名,凭排名可以直接进入大满贯正选赛。

2004年,老女排队长孙晋芳入主网球管理中心。她以自己极大的诚意劝说天赋高、但在两年前退役的李娜重回国家队。此外,孙晋芳还一一解除了李娜对于未来困难的许多疑虑。她承诺为李娜创造条件和帮助,“一定会在个人层面上实现你的个人利益最大化”。

同年,李婷和孙甜甜在雅典奥运会上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一枚意外的金牌,中国女网的发展道路似乎一帆风顺。然而,随着运动员们越来越多地参与职业赛事,奖金和利益分配逐渐成为运动员们与管理者之间的最大矛盾。不仅运动员们的训练、参赛、经费使用必须由网球中心或国家队统一管理,必须将税后奖金的65%上缴,根据中国网协的规定,剩余的奖金也不会马上发给球员。

矛盾一触即发,曾被视为中国网球女单希望之星的彭帅成为最早的挑战者。2005年,她要求在教练、奖金和参赛上脱离国家队管理模式,享受充分自由;而孙晋芳则对她“只想奖金,不考虑大局”的态度予以严厉批评。

同样在2005年,卫冕冠军李娜在十运会网球女单半决赛中遭淘汰。赛后,她表示:“如果可以将队员的成绩和奖金挂钩,应该会更好一些”。

金花单飞,压力之下“摸着石头过河”

变革看来是必须的了。2006年,郑洁和晏紫在澳网获得女双冠军。孙晋芳和她负责的网管中心开始考虑改革。

改革的动因除了来自于网球运动发展的需要,也来自于网球运动员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与举国体制的冲突已经把这一项目推向了中国体育的风口浪尖。

对于如何改革、改革后怎么走、以后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等等,孙晋芳为很多理论的探索和总结,做足了准备。而改革举措的推出一拖两年。一些人对于改革有很多顾虑,比如运动员放出去以后你怎么管理?奥运争光计划能不能落实?

用孙晋芳今天的话来说,“时机尚未成熟,而2008年奥运后是一个最好的节点。”此前,她就跟运动员承诺,“在2008年以后我们一定会采取很多改革和开放的政策。”

2008年奥运会之后,网管中心终于决定对运动员实行“金花单飞”政策,这意味着传统的举国体制将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可以想见,如果没有雅典奥运会女双金牌和一系列极具说服力的大满贯成绩,网球中心也很难下定决心改革。

12月,中国四名最顶尖、同时“条件成熟”的女子球员——李娜、郑洁、彭帅和晏紫终于成为中国史无前例的第一批单飞运动员。这意味着她们将脱离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获得自由计划自己的网球职业的权利——可以自己制订时间表,选择教练和后援团队,只需将一年的赛事按周期上报,而且只用将奖金收益的8%~12%上交给中国网球协会。

“我们给她们选择:你要单飞出去也可以;有飞不动、留在体制内的,我们也给予很有空间的政策,”孙晋芳向《中国新闻周刊》举例,“比如说张帅,按照选择改革的政策她能够单飞了,但是她没有强大的保障团队和经济实力飞出去,所以她享受体制内最好的待遇。”

孙晋芳认为,这已经是“洋为中用、既走网球职业化道路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最好方式”。

但是同任何一项改革一样,这一举动一开始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和质疑,这些运动员能否自己在WTA的大环境下生存?体制内的批评声音四起——尤其是一开始她们的成绩都不甚理想。国家体育总局一位负责人当时曾公开对媒体表示:“从目前来看,金花们单飞之后的表现并不理想。至少我个人认为,单飞目前不适合继续推广。”

对于网管中心和金花们来说,单飞两年来,双方都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网管中心在摸索如何用新模式管理离开体制、但又与体制有千丝万缕关系的运动员,运动员们则在告别“家长”后面对巨额的教练、训练、机票和酒店开销,以及生存下去的巨大压力。

单飞显然并不适用于所有运动员。四朵金花中的晏紫就一直状态不佳,还传出怀孕消息,已退出今年所有赛事。孙晋芳曾表示,单飞后“有的金花在落后,说明不适应单飞模式,有的选手可能会回归国家队模式”。

但是,李娜和郑洁在2010年双双杀入澳网半决赛,打消了人们的疑虑;2010年上半赛季因伤状态一度不佳的彭帅,在广州亚运会上夺得网球女单冠军后也状态神勇,目前首次跻身世界前20名。

前后台系统 篇11

1 实现添加新闻功能

1.1 需求分析

新闻需要维护的基本信息包括:标题、时间、内容和分类。为了能在首页显示热点新闻, 须有一个字段维护新闻是否是热点新闻。新闻实现排序功能, 可以使用一个整形的数字设定新闻的顺序。除了需要使用常用的控件输入新闻信息以外, 还需要使用验证控件对部分输入的数据进行验证, 一个是数据类型的验证, 另一个是必添控件的验证。为了方便维护, 当打开页面的时候, 页面需要显示默认为当天的时间。此外, 添加完数据并保存后, 要清空页面的输入数据, 方便继续输入。新闻内容中除了文字, 还要有图片, 并且可以对文字和图片进行在线的编辑工作, 可以使用第三方HTML在线编辑控件——Free Text Box控件。

1.2 实现方法

(1) 在网站admin目录下增加名称为News Add.aspx的页面。

(2) 在News Add.asp页面上添加需要的输入控件、验证控件 (Requied Field Validator和Compare Valdator控件) 、保存按钮, 页面布局如图1所示。部分代码如下:

(3) 单击页面上的保存按钮进入后台页面代码, 在按钮的调用方法中编写保存数据的代码。Free Text Box的取值和赋值和普通的Text Box控件一样, 都是使用Text属性。使用Execut Non Query方法的返回值判断数据是否添加成功, 如果添加成功, 则给出提示, 并清空输入值。部分代码如下:

(4) 在Page Load方法中添加显示默认日期的代码。Date Time为.NET的时间类, Now为当前时间属性, To Short Date String () 方法, 显示格式如“2015-1-12”的日期。代码如下:

(5) 运行网站, 访问页面News Add.aspx, 效果如图2所示, 填加并保存。

2 实现新闻按列表维护功能

2.1 需求分析

要求以列表的形式查看已加入数据库的新闻。显示的内容包括:新闻标题、新闻内容, 类别和日期。要求以列表实现数字分页, 页记录条数不限。要求能够删除列表中显示的每一条新闻。在列表中允许按新闻标题、日期、类别进行排序。使用Grid View栏中的Sort Expression属性即可实现该需求。要求能够从列表中的链接 (图片链接) 进入某条新闻的修改页面 (New Edit.asp) , 页面效果如图3所示。

2.2 实现方法

(1) 在admin目录下增加名称为News Admin.asp的页面。

(2) 使用数据源向导完成Sql Data Source控件的配置, 该控件将自动生成数据表的增加、删除、修改、查找配置, 删除其中的增加、修改配置。

(3) 在页面中添加Grid View控件, 然后在“Grid View任务”中选择数据源、启用分页、启用排序、启用删除, 自动生成相关代码;删除不需要的列并对列进行排序;通过“编辑列…”进入字段窗口, 选定“删除”字段, 单击“将此字段转换为Template Field”, 单击“确定”, 生成Template Field列, Template Field中包含一个Link Button控件, 在页面“源”视图中, 通过属性窗口设置Link Button的属性:设置属性代码如下:

(4) 通过“编辑…”进入字段窗口, 增加Hyper Link Field字段, 设置其属性Data Navigate Fields为“newsId”, 设置Data Navigate Url Format From String属性为“~/admin/News Edit.aspx?new Id={0}”, 设置Header Text属性为“编辑”, 设置Text属性为“”。

3 实现修改新闻功能

3.1 需求分析

要求单击News Admin.aspx中每条新闻链接, 打开的页面能够显示新闻的所有字段内容, 可以在页面的Page_Load方法中实现读取数据的代码。要求在页面上修改该条新闻的内容后, 保存该条新闻到数据库中。保存新闻成功后需要跳转到News Admin.aspx页面。

3.2 实现方法

(1) 在Admin文件夹下增加名称为News Edit.asp的页面。

(2) 在页面中添加各种控件, 和News Add.aspx页面基本一致。

(3) 在News Edit.aspx.cs的Page_Load方法中实现显示新闻的功能。可以使用ADO.NET的Data Reader对象来读取数据, 部分代码如下:

(5) 在读取数据并赋值给页面控件之前要注意数据类型的转换, 要保证所赋值的类型和控件的属性的类型正确, 否则出错。对于时间类型, 需要转换为Date Time类型, 然后使用To Short Date String () 方法得到格式为“2015-1-12”的时间格式。

(6) 在News Edit.aspx.cs的按钮方法中实现保存新闻的功能。该部分的代码与News Add.aspx.cs中的代码类似, 只是SQL语句使用更新语句即可。

(7) 分别对新闻的后台添加、按分类维护、编辑和删除功能进行测试, 各功能运行正常, 新闻页面的前台显示和首页的热点新闻显示效果分别图4、5所示。

至此, 基本完成了网站新闻系统的后台管理子模块, 实现了网站新闻系统的后台添加、按分类维护、编辑修改和删除的功能。逐步对网站界面和后台功能进行完善, 实现更丰富的页面显示效果, 如图6所示。

利用ASP.NET建设动态网站在平台搭建、数据库连接和操作、参数的传递与调用、控件的使用和属性设置, 以及测试环境等方面的要求相对复杂, 稍有疏漏, 就会造成程序异常或数据被破坏。本子模块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存在功能不够完善、界面友好欠缺、新闻内容所支持的文件格式受限、交互操作不便捷等诸多问题。在其它功能模块的建设和继续开发的过程中会努力解决问题和出现的异常、充实理论知识、强化操作技能、不断钻研和创新, 使动态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具有更实用、更全面的应用价值。

摘要:本文使用ASP.NET相关技术建设网站新闻系统的后台管理子模块。设计和制作了网站新闻内容的后台添加、按分类维护、编辑修改和删除等功能页面, 经过测试, 实现了在前台新闻中心页面中的列表显示、新闻内页的详细内容显示, 以及在首页中热点新闻的调用显示。使网站新闻的后台管理和维护工作更加便捷、稳定、及时和高效。

上一篇:预警信息发布下一篇:社会主义法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