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处理

2024-10-24

前后处理(精选8篇)

前后处理 篇1

营改增是我国实施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大举措, 交通运输业的营改增不仅影响到交通运输业本身, 也影响到其它企业运输费用的核算。营改增前后企业所涉及的运输费用的税务处理和会计处理有哪些变化?本文从企业支付的运费、收取的运费、运费的进项税额转出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营改增前后的差别。

一、支付运费财税处理的差异

企业购进、销售货物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的运费, 取得运费普通发票, 符合抵扣条件的, 按照发票上注明的不含装卸费、保险费的金额乘以7%的抵扣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在会计核算上, 运输费用和建设基金之和的7%记进项税额, 另外93%计入生产经营的成本。

从2014年1月开始, 交通运输业全行业纳入营改增的范围。依据财税[2013]106号文的规定, 符合运费抵扣条件的, 企业必须要取得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其购买运输劳务才能抵扣进项税额。现阶段, 企业购进货物、销售货物或者生产经营过程支付的运费, 取得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都可以依11%的税率抵扣进项税额, 如果取得是普通发票, 则不能抵扣。这里要注意的是, 只要是支付的运费, 不仅包括购进货物支付的运费, 还有日常经营过程中、销售货物的过程中支付的运费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抵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为了扩大销售, 占领市场, 会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这种情况下是销售方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劳务, 是销售方负担货物的运费, 属于销售费用的一部分, 也可以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会计核算时, 如果取得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企业按支付不含税的运费计入生产经营成本, 不含税运费*11%记进项税额抵扣。如果取得的是货物运输业普通发票, 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全部运输费用计入生产经营成本。

案例分析:长江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的税率为17%, 假设购入原材料一批, 或者将一批材料由A仓库运送至B仓库, 或者销售一批产品。由某运输公司承运, 支付运费2000元, 收到相关的货物运输凭证, 货款已付, 材料已验收入库。

营改增前, 交通运输业只能开具普通发票, 长江公司根据收到货物运输普通发票进行核算, 按照2000*7%=140作为可以抵扣的增值税的进项税额, 账务处理为:

营改增后, 交通运输业一般纳税人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小规模纳税人只能开具普通发票。如果企业取得的是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按照2000/ (1+11%) *11%=198.20作为可以抵扣的增值税的进项税额, 账务处理为:

如果企业取得的是货物运输业普通发票, 支付运费不得抵扣进行税额, 全部计入外购货物的成本。运费的账务处理为:

二、收取运费财税处理的差异

根据2009年《增值税暂行条》第六条的规定, 增值税的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购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进一步解释, 销售货物收取的运费装卸费具有价外收费的性质, 属于价外费用的范畴, 应并入销售额缴纳增值税。但是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运费除外。第一, 承运部门的运输发票给购买方;第二, 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买方。满足两个条件的运费其本质是代垫的运费, 不是销售方的价外收入, 不需要纳税。或者另外一种解释, 销售货物同时送货上门也属于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 送货上门的营业税劳务依主业按照货物适用的税率缴纳增值税。会计核算时, 工业企业提供运输劳务应作为企业兼营业务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改增后, 根据依据财税[2013]106号文的规定, 混业经营是指纳税人兼有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 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额, 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 从高适用税率和征收率。销售货物并通过本企业运输部门送货上门, 属于增值税混业经营行为。这种情况下本企业提供的运输劳务如果有和货物销售额分别核算的, 收取的运费就按照11%的税率核算增值税销项税额, 如果未分别核算, 按照货物和运费较高的税率核算销项税额。同样, 会计上把运费收入也是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案例分析:长江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销售货物一批, 货物适用的税率为17%, 由本企业运输部门车辆送货上门, 收取运费2000元, 开具货物运输凭证。

营改增前, 销售货物并提供运输劳务取得收入, 只能开具运费结算凭证, 属于普通发票, 按照销售货物适用的税率换算缴纳增值税, 运费应纳增值税为2000/ (1+17%) =290.6。

营改增以后, 销售货物提供运输业劳务, 一般纳税人可以开具货物运输业专用发票也可以开具普通发票, 分别核算的, 按照11%的税率核算销项税额, 运费销项税额为2000/ (1+11%) =198.2。未分别核算, 按照货物17%或者13%的税率来核算运费的销项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98.20

如果是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收取的运费, 即运输公司发票的抬头开给购货方, 销售方先代垫运费, 然后将发票转交给购买方, 结算货款时收回代垫的运费。这种情况下, 收取的运费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销售方代垫的运费会计核算是不计入收入, 而是计入其他应收款。这种情况下收取的代垫的运费, 营改增前后的财税处理相同。

案例分析:长江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销售货物一批, 货物适用的税率为17%, 双方协商由购买方负担运费, 运输公司的发票抬头开具给购买方, 长江公司先垫付运费2000, 后随货款款项一并收回。

长江公司向运输公司支付运费时:

随货款收回代垫的运费时:

三、进项税额转出运费财税处理的差异

根据2009年《增值税暂行条》第十条的规定, 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1) 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2) 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3) 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4) 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 (5) 上述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或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对于外购货物、生产的半成品、产成品改变用途或者发生非正常损失, 不仅货物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货物所负担的运费也不能抵扣, 要做进行税额转出。由于原支付的运费7%的部分记进项税额抵扣, 93%的部分进入货物的成本。因此做进行税额转出时先还原, 用计入成本中的运费除以93%先还原为全部运费, 然后在乘以7%的抵扣率就是运费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金额。会计核算时, 运费进项税额转出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应付职工薪酬、待处理待产损益等账户。

营改增后, 根据依据财税[2013]106号文第二十四条, 下列项目的进行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1) 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 (2) 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交通运输业服务。 (3) 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 (不包括固定资产) 、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交通运输业服务。 (4) 接受的旅客运输服务。改革之后不得抵扣的运费与之前相比增加了旅客运输服务, 但是进项税额转出的计算却与之前差别较大。营改增之后, 企业只有取得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支付运费进项税额才能够抵扣, 并且是用不含税的运费*11%记进项税额, 不含税运输费记入成本, 所以进项税额转出的金额也是用成本中的运费*11%。对于运费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核算改革前后没有变化。

案例分析:长江公司外购的一批材料保管不善发生毁损, 损失的材料的账面成本是20000, 包含支付给某企业的2000元的运费。

营改增前, 材料应进项税额转出的金额为 (20000-2000) *17%=3060, 运费进项税额转出的金额为2000/ (1-7%) *7%=150.54。账务处理为:

营改增后, 材料进项税额转出的金额与之前相同, 运费进项税额转出的金额为2000*11%=220。账务处理为:

四、小结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运费, 有些运费是做进项税额抵扣, 有些是做销项税额缴纳, 并且营改增之后, 运费的税务处理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对于运费, 首先要分清楚方向, 是支付的运费还是收取的运费, 支付的运费相当于是购买的运输劳务, 做进项税额核算。如果支付的运费发生了不抵扣的情形, 还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收取的运费 (除满足两个条件代垫的运费) 相当于取得劳务收入, 做销项税额核算。满足条件代垫的运费是垫付的款项, 不是企业的收入, 因此不需要纳税。其次, 营改增以后, 运费适用的税率为11%, 不管是核算销项税额还是进项税额都要按11%的税率, 而不能按照之前的7%的抵扣率计算抵扣。营改增之后运费的抵扣必须要取得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普通发票一律不得作为抵扣的凭证。

前后处理 篇2

通常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销售行为在开发产品完工前即已开始,完工后还会继续下去,直至开发产品售出完毕。开发产品完工前不结转销售成本,完工后根据配比原则对应结转已售部分的开发成本。所以,房地产企业的损益表在项目完工前不能体现开发产品的经营成果。

在税务处理上,鉴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2009]31号)第六条规定,企业通过正式签订《房地产销售合同》或《房地产预售合同》所取得的收入,应确认为销售收入的实现。这说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收入的确认并没有完工与否的条件,与会计核算相关规定截然不同。与之相对应,企业所得税计税成本的处理与会计核算成本也有本质的区别。本文试对开发产品完工前后成本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

开发产品完工前成本的确认

开发产品完工前发生的成本费用通过“开发成本”科目反映,“开发成本”项目与国税发[2009]31号文件计税成本支出的内容相同,包括如下内容:

一、土地征用费及拆迁补偿费。

指为取得土地开发使用权(或开发权)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土地买价或出让金、市政配套费、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变更用途和超面积补交的地价及相关税费、拆迁补偿支出、安置及动迁支出、回迁房建造支出、农作物补偿费、危房补偿费等。

二、前期工程费。

指项目开发前期发生的水文地质勘察、测绘、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筹建、场地通平等前期费用。

三、建筑安装工程费。

指开发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建筑安装费用,主要包括开发项目建筑工程费和开发项目安装工程费等。

四、基础设施建设费。

指开发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基础设施支出,主要包括开发项目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照明等社区管网工程费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园林环境工程费。

五、公共配套设施费。

指开发项目内发生的、独立的、非营利性的,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的公共配套设施支出。

六、开发间接费。

指企业为直接组织和管理开发项目所发生的,且不能将其归属于特定成本对象的成本费用性支出,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工程管理费、周转房摊销以及项目营销设施建造费等。

会计处理上,对于开发产品完工前的预售收入不进行损益结转,“开发成本”科目累计借方发生额或期末余额反映了开发产品项目成本费用的实际投入。

税务处理上,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第九条规定,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应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度(或月)计算出预计毛利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这说明税法上要确认未完工开发产品销售收入,但不直接计算对应的计税成本,而是间接地以计税毛利率来确定销售毛利额。

开发产品完工后成本的确认

开发产品完工后交付使用,会计上要确认收入,“开发成本”归集的成本费用相应按照已售建筑面积占可售建筑面积的比例结转销售成本。

会计处理上,无论资产负债表日还是财务报告报出日,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费用不一定能够全部取得结算发票,为了确保会计损益真实、准确,也包含了为准确核算单位建筑面积开发成本预提的成本费用。所以,开发产品完工后,按照已售建筑面积和单位成本结转的销售成本,从会计报表上能够反映开发项目的实际经营情况。

税务处理上,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第九条规定,开发产品完工后,企业应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同时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企业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第三十五条规定,开发产品完工以后,企业可在完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选择确定计税成本核算的终止日,不得滞后。

上述税法规定的内容可概括如下:

1.开发产品当完工必须结算计税成本。

2.根据结算的计税成本,对以前销售收入实际毛利额与预计毛利额差额调整计入当应纳税所得额。

3.计税成本核算终止日,即完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

由此产生的会计成本与计税成本差异表现在:

1.会计成本与交付入住的建筑面积和确认的收入相配比,计税成本只考虑实际毛利额,不考虑实际结转成本。

2.会计成本年终结算止于资产负债表日,计税成本可以次年5月31日前任一时点为核算终止日。

3.会计成本对未入账的成本费用均可以预提;计税成本则规定,预提成本费用不超过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第三十二条规定的范围和标准。

4.12月31日~5月31日之间取得合法凭据,会计作为次发生的成本费用或冲减预提成本,税法则可以计入当计税成本。

【例】A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某楼盘已于2008年9月完工并全部交付入住,出包工程合同总金额为80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前已取得的发票金额为5000万元。2009年4月取得的发票金额为1000万元,A公司12月31日按照合同造价预提了3000万元。年终结转后开发成本无余额。

计税成本核算以2009年5月1日为终止日,企业的计税成本包括:

(1).2008年12月31日前已取得的发票5000万元;

(2).2009年4月取得的发票1000万元;

(3).不超过合同总额10%的预提成本800万元;

企业的销售成本当为8000万元,企业的计税成本当为6800万元,差额为1200万元。

开发产品完工条件的确认

开发产品完工是结算计税成本的前提,国税发[2009]31号文件规定,除土地开发之外,开发产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视为已经完工:

1.开发产品竣工证明材料已报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

2.开发产品已开始投入使用;

3.开发产品已取得了初始产权证明。

苦荞浸蒸处理前后的力学特性 篇3

苦荞麦属蓼科双子叶植物,学名鞑靼荞麦( tartari-an buckwheat) ,俗称苦荞。随着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食品及其食疗作用日益重视,苦荞仁作为营养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1]; 但苦荞固有的韧性壳、脆性仁,决定了其脱壳的难度,影响了苦荞产品的综合利用,也影响了后续脱壳机的设计。目前,针对苦荞自身力学特性和破碎机理的研究很少,没有一定的实际参数可对脱壳机的设计提供依据。针对这一情况,结合苦荞茶加工过程的浸蒸工艺,对浸蒸前后的苦荞进行抗压力实验,观察和分析其抗压特性,得出不同情况下苦荞抗压特性的变化特点,为后续脱壳机设计、工艺开发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方向指导。

1 苦荞生物学特性

苦荞籽粒表面粗糙呈灰褐色,长卵状三棱形,有3条沟,如图1所示。由于品种和长势的情况不同,籽粒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实验采用的荞麦品种为晋荞麦2号,产自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在样品中随机抽取50粒,测得其平均长度为5. 9mm,平均宽度为3mm,平均高度为2. 7mm,苦荞壳平均厚度为0. 16 mm。苦荞壳是一个整体结构,韧性好、强度高,且对仁的包裹紧密。苦荞仁主要由淀粉、蛋白等物质构成, 中间有似S形的胚,强度不高,脆性大。由于苦荞籽粒的这种特殊的生物结构导致苦荞壳很难被脱去,脱壳处理过程中,大量的苦荞仁碎裂成小颗粒,只能用来加工面粉或其他粉料。

2实验安排

在苦荞制茶的工艺过程中,要对苦荞进行浸蒸处理,经处理后的苦荞再经过分选、脱壳、炒制等工艺加工成苦荞茶。浸蒸过程中苦荞会出现糊化现象,通过实践发现糊化后的苦荞比糊化前较容易脱壳。本文使用食品物性分析仪对浸蒸前后的苦荞及仁分别进行抗压实验,通过测得的数据来定量地说明荞麦籽粒的抗压特性变化情况。

2. 1 材料及预处理

实验样品: 晋荞麦2号( 直径3. 0 ~ 3. 2mm) ,产自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含水率为13. 5% 。

实验前对原料用圆孔分级筛进行筛分和含水率测定( 烘干法,参考JJG658 - 1990 ) ,挑选出3. 0 ~ 3.2mm粒径的苦荞200g,并将其分成各100g两份; 一组直接做实验,实验时随机抽取籽粒,做苦荞籽粒抗压实验,然后取足够数量苦荞籽粒用裁纸刀划破外壳取出苦荞仁,挑选完整的苦荞仁进行籽粒抗压实验; 另一组实验样品放入恒温水槽中,在30℃的清水中浸泡60min,然后取出放入高压灭菌锅进行气蒸,选用温度120℃ ,加压时间60min,压力0. 4MPa[2]。经过干燥箱干燥后即可用于抗压实验( 含水率11. 2% ) ,去壳方法同上。

2. 2 实验装置及方法

实验仪器: TMS - Pro食品物性分析仪( 亦称质构仪,力量感应源型号为GS—1A,力量精度0. 0001N,位移精度为2. 5μm,美国FTC公司) ) : DK - 80型电热恒温水槽( 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HVE - 50高压灭菌锅; DL104型电热鼓风干燥箱(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BS224S型电子称、烧杯、游标卡尺等。

1. 电脑 2. TMS - Pro 食品物性分析仪 3. 苦荞籽粒

2. 3 实验过程

1) 压力测试: 质构仪与计算机配套使用,通过相关计算机程序控制质构仪的起落和压力等。实验考虑到苦荞籽粒小,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对准加载探头的中心位置,选用直径为10mm圆柱形探头。仪器运行前清理仪器平台、校准基准位置,并选择相应测试程序( 30% 变形破碎测试) ; 检查完毕后将籽粒水平放置于测试平台上,启动程序开始实验。测试条件: 样品平台与加载探头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6mm,变形百分量为30% ,测试速度为2mm /min,起始力为1N,破裂点的百分值为5%[3,4]。

实验主要指标如下。

( 1) 破坏力Fmax( N) : 物料在力变形过程中力—变形曲线上的第一个峰值。

( 2) 破坏能W( J) : 物料在力变形过程中力—变形曲线上破坏力点以前的曲线与位移轴所围成的面积。

破坏能可以采用积分的方法来计算,即

式中F—实验采集点处的作用力;

d D—实验相邻采集点处的变形差。

( 3) 硬度: 在农产品及食品物料硬度研究中,常将物料在载荷的作用下,力变形关系曲线的斜率定义为硬度,本文用力—变形曲线上破坏力与破坏力对应位移之间的比值表示硬度[5]。

2) 断裂观察: 观察实验后样品碎片,并对处理前后苦荞用裁纸刀从籽粒底部开始轻轻刮去籽粒下端部分( 不超过籽粒最大横截面) ,露出籽粒断面( 见图3) ; 随后放入质构仪上进行压力实验,观察断面变形情况,直至籽粒破碎。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时分别对预处理好的苦荞样品随机抽取50粒进行力—变形实验。由于籽粒间的差异性,曲线略有差异,但整体具有一定规律性。以下对各样品的典型曲线和部分参数的平均数值进行分析,得出各样品的受压破坏规律和基本数据; 观察受压破碎的碎片形状和受压时横截面变化情况,发现籽粒破坏的主要形式。

3. 1 未浸蒸处理苦荞及仁的力—变形曲线

苦荞籽粒在受压过程中的典型曲线( 见图4) ,能够体现变形过程的特点。由图4可知,随着变形量的逐步增加,起始阶段力随位移近似成线性关系,该阶段主要以弹性变形为主; 随着力加载到一定数值后籽粒内部发生突然性的脆断,导致曲线出现急速下降,随后脆断的碎片达到有效支撑位置; 随着位移增加,力再次逐渐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再次发生破碎,力再次突然减小,此过程在卸载前可能会反复几次。根据图形对比可以发现壳的存在较大地增加了籽粒的抗压强度,破裂形式主要以脆断为主。苦荞仁本身的抗压强度小,而苦荞籽粒的抗压强度高,这与苦荞壳较厚且韧性好,壳几乎为一个整体,紧紧将仁包裹在内的特殊形态有关。当籽粒受到压力变形时,仁的变形传递到外壳上,导致外壳绷紧,阻碍变形,即外壳的张紧力抵消了部分压力。通过曲线可以看出苦荞仁的最大承受压力要比籽粒本身小许多,正是这一特点导致在机械脱壳过程中难以对其进行处理,且仁紧紧包裹在壳内,不易取出。

破裂特点: 在苦荞籽粒的破裂过程为一次或多次的脆断,具体表现为曲线上的垂直变化部分,第一次脆断往往伴随着外壳腹部的突然破裂。

从图5易看出苦荞仁的破坏力和破坏能比苦荞的破坏力、破坏能要小。正是由于这一情况的存在导致脱壳过程中的破碎情况非常严重,很难得到完整的苦荞仁。

3. 2 浸蒸处理后苦荞及仁的力—变形实验

从浸蒸处理后的样品中随机取50粒苦荞,同样采用手工破壳的方式取得50粒苦荞仁进行力—变形实验( 为了表述方便,以下简称为熟苦荞和熟苦荞仁) 。由于苦荞籽粒存在差异,曲线不尽相同,这里仅讨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曲线。由图6和图7可以看出,随着变形量的逐步增加,起始段力随位移也近似线性变换,主要以近似线性变形为主; 随着力加载到一定数值后,籽粒内部发生突然性的脆断,导致曲线出现急速下降; 随着位移增加,力再次逐渐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再次减小,此过程和未处理的荞麦籽粒类似。曲线基本趋势和未处理相同,尤其是破裂前的近似线性段。不同点表现为破坏力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同时熟苦荞仁在第一次破碎时极易瞬间迸裂并弹飞。

综上所述可知,浸蒸处理前后,荞麦籽粒及仁在受压破坏时曲线的基本趋势相似,不同点表现为具体数值的大小上存在差异。

3. 3 结果和分析

1) 根据上述曲线及实验观察发现,当荞麦籽粒受压达到一定的数值时会产生突然的破裂,曲线上表现为压力突然的降低。曲线垂直下降的高度代表破裂的程度,如果下降高度不大,一般是荞麦与压头接触点位置发生了局部破裂,籽粒本身没有较大的裂痕或分裂,易产生碎米和粉末; 下降的高度越大代表破裂后的碎片也较大。苦荞的特殊形状和结构导致在受压情况下,最初发生破裂时一般会产生较大的碎片而不是局部小破裂,后续的受压过程中则易产生小碎片。

2) 苦荞仁发生破裂时的变形量比未脱壳情况要小,很小的变形即可使荞麦仁发生破裂,这对于加工设备的间隙调整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 对比样品的平均硬度、破坏力和破坏能可以发现,熟苦荞仁的硬度比苦荞仁略有减小,但破坏力增加了近2倍,破坏能则增加了近6倍,即破坏时熟苦荞仁的变形量比苦荞仁的变形量要增加很多,如表1所示。

3. 4 籽粒的断裂

苦荞籽粒主要由种皮、胚乳和胚3部分组成[6]。通过观察受压时断面的变化情况和完整籽粒破裂后的碎片可以发现,由于胚和胚乳间结合强度小且常有微小空隙存在,导致籽粒在受压时裂纹易沿二者结合部位开始生长、扩散,最终导致破裂。籽粒断裂时的主要位置: 胚两侧、籽粒沟槽处和受压接触位置。破裂后一般形成2 ~ 3个碎片,常见的是沿胚的一侧断裂成两块,一般碎片较大,如图8所示。在籽粒沟槽处或受压接触点断裂时会形成比较小的碎片,尤其是受压接触点位置,碎片会很小; 具体断裂情况则与籽粒形状、胚的形状、受压位置和变形大小等相关。

图8中籽粒中间的黑色线条为受压断裂时的断裂位置,左图籽粒碎裂为左右两半,右图籽粒则延断裂线断裂为3部分。

4 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经过浸蒸处理后,苦荞仁的破坏力和破坏能显著上升,硬度略有下降,即仁的韧性有所增加; 而处理后的苦荞破坏力和破坏能均有所下降,但变化量不大。在整体破坏力和破坏能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仁的破坏力和破坏能的增加意味着破坏壳所需的破坏力和破坏能相应的减小,即脱壳更加容易,且加工过程中仁更不易破碎; 通过对破碎籽粒和压缩过程的观察得出籽粒断裂时的位置主要在胚两侧、籽粒沟槽处和受压接触位置,破裂过程以脆断为主。

摘要:由于苦荞具有皮韧仁脆的特点,在脱壳过程中破碎率高、脱壳困难。为此,对浸蒸前、后的苦荞进行力—变形实验,通过实验测得其力—变形曲线;根据曲线数据,得出其硬度、破坏力、破坏能等常规力学参数;通过对比得出浸蒸处理后的苦荞破坏力和破坏能略有降低,苦荞仁的破坏力和破坏能显著增加,表明表皮结合强度降低,有利于减小脱壳破碎率。同时,对苦荞碎片和籽粒受压时横断面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得出苦荞籽粒的断裂位置主要位于胚两侧、籽粒沟槽处和受压接触点。

关键词:苦荞,浸蒸,力学特性

参考文献

[1]姜忠丽,赵永进.苦荞麦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能[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3(4):33-35.

[2]左光明,谭斌,罗彬,等.全营养苦荞米抗性淀粉形成的工艺参数优化[J].食品科学,2008,29(9):130-134.

[3]刘彩霞.苦荞麦熟化前后的机械特性对其剥壳效率的影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4]王新忠,王敏.银杏种核力学特性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8,39(8):84-88.

[5]张洪霞,李大勇,任光辉,等.含水率对稻米籽粒剪切特性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18(4):28-30.

前后处理 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会计处理

1事业单位转行政单位前后会计处理比较分析

1.1资产基金的会计核算差异

事业单位设置“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这四种非流动资产所占用的金额。行政单位设置“资产基金”科目,核算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七项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用的金额。具体如下:

1.2期末结转的会计核算差异

事业单位期末结转核算复杂,且存在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行政单位相对简单,且不存在结余分配,具体如下:

1.3应付账款的会计核算差异

事业单位应付账款核算不涉及净资产科目,行政单位涉及净资产科目,具体如下:

1.4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差异

按照《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第71号令)规定:“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或者举办经济实体。对于未与行政单位脱钩的经济实体,行政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监管。”因此,《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未设置“短期投资”、“对外投资”科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规定,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也就是说可能存在非财政资金形成的股票、基金等投资。

转制时,应对投资进行清理处置,如股票投资可由上市公司定向回购、基金办理赎回、期货交割、企业债券回购等,所得款项可作为行政单位成立时的国家资本入账。转制基准日未处置完毕的投资,“短期投资”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其他应收款”科目,“对外投资”科目余额应转入新账中“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

2事业单位转企业前后会计处理比较分析

2.1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差异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涉及净资产科目,企业不涉及。具体如下:

2.1.1累计折旧的核算

2.1.2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2.1.3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2.1.4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

2.1.5固定资产清查

2.2应收款项的会计核算差异

事业单位不计提坏账准备,遇到无法收回的坏账,直接列支核销。企业要计提坏账准备。具体处理如下:

我国事业单位情况复杂,差异较大,在分类改革过程中发生的划转、移交等经济事项也纷繁不一,本文仅是对重点会计核算进行了举例分析,我们在具体会计实务工作中,还要结合实际,继续收集整理找出共性问题和基础问题,开展重点研究,提出建设性建议,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同时,要继续密切关注国家改革政策变化和会计制度修订内容,准确把握改革要求,依法合规办理各项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前后处理 篇5

一、固定资产范围的界定

(一) 固定资产的限定条件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 (下称“新条例”) 规定只有“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才是固定资产。

(二) 允许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范围

新条例明确除专门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等的机器设备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外, 包括混用的机器设备在内的其他机器设备进项税额均可抵扣。

(三) 不允许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范围

新条例明确规定, 不动产在建工程不允许抵扣进项税, 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 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

二、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处理

(一) 外购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新条例规定, 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 其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或者依据增值税扣税凭证计算的增值税税额应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抵扣。

[例1]甲企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09年5月12日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生产用设备, 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0000元, 增值税额17000元;支付运输费用2000元, 并取得了合法抵扣凭证, 以上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生产型增值税下的会计处理: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 同时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也不能抵扣进项税。因此:

消费型增值税下的会计处理:消费型增值税扩大了抵扣范围, 可以抵扣新购入的机器设备的进项税额, 同时购进设备的运费也可以按照7%的抵扣率计算抵扣。

(二) 自建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由于消费型增值税对于可以抵扣进项税的固定资产有明确的限定条件和范围, 据此固定资产分为可以抵扣固定资产和不可抵扣固定资产, 企业自建固定资产就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例2] (自建可以抵扣固定资产) 甲企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09年6月12日自建一条生产线, 购入各种工程物资,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200000元, 增值税额34000元, 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6月15日工程领用工程物资200000元, 外购的原材料一批, 成本20000元, 本企业生产商品成本18000元, 计税价格20000元, 支付工人工资40000元。8月2日工程完工交付使用。

生产型增值税下的会计处理: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 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也不可抵扣;非应税项目是指提供非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等。根据此规定, 纳税人无论进行哪种形式的固定资产自建行为, 均属于非应税项目, 自建领用的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应进行进项税额转出;纳税人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视同销售货物计算销项增值税。

(1) 购入为自建准备的物资

(2) 工程领用物资

(3) 工程领用原材料

(4) 工程领用产品

(5) 应支付的职工薪酬

(6) 工程完工

消费型增值税下的会计处理:消费型增值税剔除了固定资产 (动产) 不得抵扣的规定, 扩大了抵扣范围。因此企业新购入的机器设备所含进项税额允许在销项税额中抵扣;列明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明确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同时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明确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是指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 生产用的设备的在建工程不再为非增值税的应税项目, 其进项税额不需转出, 将自产产品用于此类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也不属于视同销售行为, 不需计算销项税。

(1) 购入为自建准备的物资

(2) 工程领用物资

(3) 工程领用原材料

(4) 工程领用产品

(5) 应支付的职工薪酬

(6) 工程完工

[例3] (自建不可以抵扣固定资产——不动产) 甲企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09年7月12日自建一座厂房, 购入各种工程物资,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400000元, 增值税额68000元, 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6月15日工程领用工程物资400000元, 外购的原材料一批, 成本40000元, 本企业生产商品成本18000元, 计税价格20000元, 支付工人工资40000元。10月2日工程完工交付使用。

会计处理:企业自建厂房, 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 在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下均不允许抵扣进项税, 属于增值税非应税项目, 自建领用的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应进行进项税额转出;纳税人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视同销售货物计算销项增值税。

(1) 购入为自建准备的物资

(2) 工程领用物资

(3) 工程领用原材料

(4) 工程领用产品

(5) 应支付的职工薪酬

(6) 工程完工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一) 出售固定资产

对于企业出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视不同情况进行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第一种情况, 企业出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l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 应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

[例4]甲企业转让2009年前购入的一台设备, 该设备账面含税价300000元, 已提折旧5000元, 转让价305000元, 未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1)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2) 收取价款

(3) 计算税金

(4) 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

第二种情况, 企业出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 如取得时的进项税额已抵扣, 则应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例5]甲企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于2009年8月12日出售一2009年1月购入的生产用的固定资产, 该固定资产原值为30000元, 已提折旧3000元, 该固定资产售价为29000元, 增值税额为4930元, 已收到全部款项存入银行。该固定资产购入时进项税额5100元已全部抵扣。

(1)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2) 收取价款和增值税额

(3) 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

(二) 改变用途及非正常损失的固定资产

如果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改变用途用于增值税不得抵扣项目或发生非正常损失时, 应在当月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账户。

[例6]甲企业2009年9月清查中, 发现一台设备发生毁损, 该设备于2009年1月购入, 价款20000元, 已提折旧5000元,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已抵扣进项税;盘亏一台设备, 该设备购于2009年1月, 原值5000元, 已提折旧1000元, 进项税额已抵扣。

(1)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等

(2) 进项税额转出

(3) 结转固定资产净损益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 增值税转型前后企业的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对于固定资产界定标准的差异, 并非所有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都发生了变化, 只是在增值税暂行条例中限定的那一部分可以抵扣进项税的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有了变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2008年12月。

前后处理 篇6

一是明确除专门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等的机器设备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外, 包括混用的机器设备在内的其他机器设备进项税额均可抵扣。新《细则》第二十一条新增了对固定资产范围做出界定, 规定“条例第十条第 (一) 项所称购进货物, 不包括既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 (不含免征增值税项目) 也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 (以下简称免税) 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同时, 取消了旧细则中“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 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对固定资产限定条件。也就是说, 新《细则》规定, 只有“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才是固定资产。这就意味着, 机器、机械、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不同, 其用途存在多样性, 经常混用于生产应税和免税货物, 无法按照销售额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结合东北和中部地区转型试点的经验, 必须特殊规定, 只有专门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等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才不得抵扣, 其他混用的固定资产均可抵扣。

二是明确不动产在建工程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 并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按照旧《细则》要求, 在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中除提供非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以外, 还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在新条例中由于购进固定资产可做抵扣, 因此新《细则》改为了不动产在建工程, 明确不动产在建工程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 并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即: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 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三是根据其上位法授权, 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 具体明确为应征消费税的游艇、汽车和摩托车。新《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 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 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应征消费税的游艇、汽车、摩托车属于奢侈消费品, 个人拥有的上述物品容易混入生产经营用品计算抵扣进项税额。为堵塞漏洞, 借鉴国际惯例, 规定凡纳税人自己使用的上述物品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但如果是外购后销售的, 属于普通货物, 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四是调整了“非正常损失”的范围。新《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条例所称非正常损失, 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这一规定将旧《细则》规定的“非正常损失”范围进行了调整, 删除了“自然灾害损失”和“其他非正常损失”, 仅保留了“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将“自然灾害损失”的进项税允许纳税人抵扣;而“其他非正常损失”由于范围不够明确, 难以准确把握, 争议较大, 因此也予以删除。

以下是增值税转型前后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比较:

一、原生产型增值税下的会计核算

1、购进 (建造等) 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计入成本。生产型增值税, 对于购进固定资产 (含自建) 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 相对应的, 在会计上的具体体现就是购进固定资产时的增值税不允许单独核算, 一起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例1:甲企业从国内乙企业采购机器设备一台给生产部门使用, 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50万元, 增值税8.5万元, 购进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运输费用0.5万元, 安装费1万元, 取得合法专用发票, 均用银行存款支付。甲企业会计分录:

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时:

2、建造领用一般货物必须转出增值税。我国税法规定, 购进货物改变用途 (即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等) , 其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 在会计核算上的具体表现就是其支付或负担的进项税必须转出。

例2:B企业用进价10, 000元的原材料用于设备建造。则会计处理为:

3、销售固定资产时一般免增值税。我国销售固定资产一般免增值税, 所以在会计处理时, 只涉及“固定资产清理”, 没有涉及增值税。

例3:C企业销售固定资产取得收入5, 000元, 款项收讫。则会计处理为:

二、增值税转型后的会计核算

1、购进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转型后购进固定资产的增值税不计入成本, 而是单独核算。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后, 不需要区分是一般货物的进项税额还是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所以对购进固定资产的增值税一样允许抵扣, 相对应地, 在会计上的具体体现就是购进固定资产时的增值税就和购进一般货物一样, 允许单独核算, 不需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而作为进项税额单独核算。外购时, 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 按照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金额, 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 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 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对于随固定资产购置发生的运费, 在取得货物运费发票并经过国税、地税交叉稽核比对无误后, 按税法规定准予抵扣的部分直接计入增值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其余部分转入固定资产的价值, 会计处理方法与物资采购的会计处理方法一致。如果购入的固定资产发生退货, 则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1:甲企业从国内乙企业采购机器设备一台给生产部门使用, 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50万元, 增值税8.5万元, 购进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运输费用0.5万元, 安装费1万元, 取得合法专用发票, 均用银行存款支付。

甲企业会计分录:

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时:

2、视同销售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对于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固定资产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固定资产作为投资, 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或分配给股东、或无偿赠送他人等都应视同销售货物, 计算应缴增值税。借记“在建工程”、“长期股权投资”、“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营业外支出”、“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按货物的公允价格,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销售价格和规定的增值税税率计算的销项税额,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科目, 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的规定, 单位或个体经营者的下列行为均视同销售货物, 要征收增值税:1、委托代销;2、受托代销;3、由总机构统一核算的纳税人, 其设在不同县 (市) 的相关机构之间移送货物;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股利发放、无偿赠送。

根据170号文件规定, 纳税人发生细则第四条规定固定资产视同销售行为, 对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无法确定销售额的, 以固定资产净值为销售额。

3、销售固定资产时的会计处理。财税[2008]170号第四条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 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 (以下简称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 , 应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 (1)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 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2) 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 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3) 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 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 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这里所称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 是指纳税人根据财务会计制度已经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企业销售本企业已使用过的可抵扣增值税的固定资产, 如该项固定资产原取得时, 其增值税进项税额已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销售时计算确定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科目。

例2:乙公司因购货原因于2009年1月1日产生应付甲公司账款100万元, 贷款偿还期限为3个月。2009年4月1日, 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 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经与甲公司协商进行债务重组。双方同意以乙公司生产吊车用作甲公司的生产经营, 该设备成本60万元, 公允价值 (计税价) 为80万元。假设甲公司未计提坏账准备, 乙公司向甲公司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 价款80万元, 增值税13.6万元。

债权人甲公司账务处理:

例3:某企业销售一台生产用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 含税价为117万元, 已提折旧10万元, 该固定资产取得时, 其进项税额17万元计入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出售时收到价款80万元。

例4:某企业转让2009年前购入的八成新小轿车, 固定资产账面含税价30万元, 已提折旧0.5万元, 转让价30.5万元, 未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该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未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不考虑城建税及附加税费。

4、在建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建造领用一般货物不必转出增值税。由于转型后对购进货物和固定资产不加以区分, 所以建造固定资产领用的一般货物, 也就和一般生产或销售领用一般货物的会计处理一样, 其进项税额允许抵扣。在会计核算上的具体表现就是其支付或负担的进项税不需转出。沿用上文B企业的例子加以分析。

则B企业的会计处理为:

5、进项税额转出的核算。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时, 已按规定将增值税进项税额计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的, 如果相关固定资产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 或出现非正常损失;或耗用了固定资产的在产品、产成品出现非正常损失的。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非正常损失不包括“自然灾害损失”和“其他非正常损失”, 应将原已计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的金额予以转出, 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科目。

前后处理 篇7

一、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发生的销售退回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 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 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缴纳的所得税等。

例1:2009年12月甲公司接受乙公司的订单, 为其生产一批按摩椅。2009年12月26日, 甲公司将生产好的按摩椅销售给乙公司, 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200万元, 增值税为34万元, 货物的销售成本为150万元。根据双方协议, 产品3个月内如不满意乙公司有权退货。甲公司根据以往经验, 估计该批存货的退货率为10%。商品已发出, 款项尚未收到, 增值税专用发票已开具, 不考虑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假定甲公司对此项应收账款未计提减值准备。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假设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甲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经董事会批准报出日为2010年3月30日。甲公司作如下会计处理:

(1) 2009年12月26日确认销售收入时:借:应收账款———乙公司2 340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2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340 000。

结转销售成本时:借:主营业务成本1 500 000;贷:库存商品1 500 000。

(2) 2009年12月31日按10%估计可能发生的销售退回:借:主营业务收入200 000;贷:主营业务成本150 000, 预计负债50 000。

由于12月31日是暂估退货金额, 税法不予确认, 因而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0 000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 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是50 000元, 计税基础是0, 由此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 000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2 500元。

若2009年度会计利润为1 000万元, 不考虑其他纳税因素, 企业应纳所得税额= (10 000 000+50 000) ×25%=2 512 500 (元)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2 512 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 512 50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预计负债12 500;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12 500。

(3) 假设2010年3月20日发生销售退回, 企业尚未完成2009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 且该销售退回业务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应编制相关调整分录并调整2009年度财务报告相关项目的金额。

情况1:实际退货占销售总量的10%, 且对方款项已支付。借:库存商品1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34 000, 预计负债50 000;贷:银行存款234 000。

由于预计负债会计的账面价值是0, 计税基础是0,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消失, 因而应转回已经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2 50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预计负债12 500。

由于销售退回发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 因而企业应调减2009年度应纳所得税12 500元[ (2 000 000-1 500 000) ×10%×25%]。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2 5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2 500。

情况2:实际退货占销售总量的5%, 且对方款项已支付。借:库存商品75 000, 预计负债50 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主营业务成本) 7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7 000;贷:银行存款117 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2 50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预计负债12 500。

由于调整事项发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 因而企业应调减2009年度应纳所得税6 250元[ (2 000 000-1 500 000) ×5%×25%]。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 25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 250。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8 75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 750。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 875;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 875。

情况3:实际退货占销售总量的15%, 且对方款项已支付。借:库存商品225 000, 预计负债50 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51 000;贷:银行存款351 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主营业务成本) 75 00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2 50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预计负债12 500。

由于调整事项发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 因而企业应调减2009年度应纳所得税18 750元[ (2 000 000-1 500 000) ×15%×25%]。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8 75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8 750。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 75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8 750。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 875;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 875。

二、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发生的销售退回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 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收入、成本等, 并相应调整本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本年度应缴纳的所得税, 而不调整报告年度的所得税。如果汇算清缴期未满, 纳税人也可以重新办理纳税申报, 这种情况与销售退回发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的处理是一致的。

例2:沿用例1, 假设所得税汇算清缴已于2010年3月10日完成, 销售退回时间为2010年3月20日, 假设实际退货占销货总量的5%。该项销售退回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但因其销售退回发生在年终汇算清缴后, 因销售退回而涉及的所得额在计算2010年度所得税时作纳税调减处理, 而不是直接调减2009年度应纳税额。

虽然企业不调整2009年度的所得税, 但是对于销售退回的未来影响, 即计算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减少6 250元, 企业应在2009年度报表中予以确认, 作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6 25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 250。

此笔处理思路为, 既然发生了销售退回, 报告年度的销售收入就不应该确认。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 相应的所得税即使已经向税务机关缴纳, 也不确认。此方法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巧妙地将多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在报告年度转回, 而下一年度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抵减多交的所得税, 从而避免影响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摘要:本文分别对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发生的销售退回及所得税汇算清缴后发生的销售退回举例加以分析, 为相关实务提供借鉴。

关键词:所得税汇算清缴,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参考文献

[1].高金平.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前后处理 篇8

1、试验材料

试件板材选用核桃楸旋切单板,将试件的尺寸基本定为100mm×100mm×10mm,以备试验使用。选用河南茂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特制的黄蜂蜡、康普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特制的白川蜡、大庆昆仑58#石蜡作为烫蜡的主要原材料。

2、试验方法

木质材料表面烫蜡颜色计量方法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CIE (L*a*b*)标准色度学表色系统。测试时,每个试件选择5个点,5个点Z型分布,将数据送入计算机进行各测量值的平均值统计。

通过测量,可以通过仪器直接测得CIE (L*a*b*)表色系统的L*、a*、b*,C*和Ag*的值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公式如下:

二、结果与分析

观察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天然蜡和合成蜡处理后材色变化的共同特点是:明度指数L*降低,色饱和度C*增高,而且被测的各个组合的蜡均有这种变化趋势(即△L*为负值,△C*为正值)。其中材色偏红的天然蜡H和合成蜡b在明度变化程度上高于其他组的蜡。

将各组的木质材料表面天然蜡和合成蜡烫蜡装饰后的结果相比较时发现:合成蜡明度差的绝对值的上升趋势,烫蜡后的色品指数虽有差异,但对各组烫蜡检测择取的点来说,随机性较强,没有统一的规律。合成蜡烫蜡过程中明度差(绝对值)总体的上升现象,可以认为敷在试件表面蜡的厚度和表面平整度的提升,被烫蜡的木质材料表面光线漫反射程度降低的结果。

注-0:打磨后素材, (A-I) :天然蜡, (a-i) :合成蜡, **Ag:色调角, C:色饱和度

从各项色差指标来比较木质材料表面天然蜡和合成蜡烫蜡装饰后的材色变化,总体来说二者的差异性不大,如上诉的L*降低、色饱和度C*增高,以及色品指数通常为增大等方面有趋同的结果,但仍有一些各自不同的特点,较为明显的一点是:合成蜡烫蜡装饰后的木质材料表面的黄蓝轴色品差△b*较大,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均大于对应木质材料表面天然蜡烫蜡装饰后的该项指标,该现象说明理想状态应为烫蜡材料中还是具有微量的有色成分,合成蜡中的微黄成份应与其制作工艺中使用的石蜡和蜂蜡成份的颜色有关。天然蜡烫蜡装饰后的木质材料表面的红绿轴色品差△a*较小,则是由于天然蜡中微量的促进剂作用不明显的结果。从色调变化看,天然蜡和合成蜡烫蜡后的色调角差都不大,说明木质材料表面烫蜡确实是具有保持木材天然色调,提高表面色鲜程度(测量结果数字特征为饱和度增高)的优点。比较两组烫蜡处理前后的色调变化,其结果因试件检测选取的点有差异,总体规律性不强。针对以上结果对材色鲜艳,纹理清晰的核桃楸测量结果来看,木质材料表面合成蜡烫蜡在保持原有木材的材色方面其效果略优于天然蜡烫蜡。

摘要:本文采用正交试验组合的天然蜡和合成蜡对核桃楸进行烫蜡装饰处理, 测量并分析木质材料表面烫蜡处理前后材色的变化。

关键词:木质材料表面,烫蜡,材色

参考文献

[1]刘一星, 李坚, 郭明辉.透明涂饰处理前后木材表面材色和光泽度的变化[J].家具, 1995, 3:3-5.

上一篇:秸秆腐熟还田下一篇:适应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