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阶段

2024-10-24

适应阶段(共6篇)

适应阶段 篇1

一、研究背景

中学与小学衔接阶段是义务教育的过渡时期, 过渡的成功与否对教育质量影响颇大。对于学生而言, 由小学升入初中是其学习生涯中的重大事件。从小学进入中学, 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表现为学习内容与难度的增加、更加严格的学习评价标、更为频繁的各种测试、教师教学节奏的变快、教师“保姆式”帮助辅导的减少、更加严格的班级纪律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 从小学进入初中, 正值学生开始步入青春期这一个体发展的过渡时期, 该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非平衡状态, 容易引发各种心理矛盾与冲突。中小衔接阶段学习环境的变化与青春期学生特殊心理发展特点的交互作用, 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学校适应方面的问题, 比如内部学习动机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对学校积极态度的减少、焦虑担忧等消极情绪体验的增多等[1]。国外研究表明, 在中小衔接这一过渡阶段, 如果能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 提供与其认知与需求相匹配的成长环境, 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适应性发展以及良好的发展结果[2]。

纵观国内有关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的调查研究, 主要关注于一般情境下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的现状、学校适应与学习成绩以及与个别环境变量, 比如与课堂环境、师生关系、社会支持等的相关, 较少有研究关注转折过渡时期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对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分析发现, 大多数研究者通常从学业、人际、情绪、行为问题等心理指标来测查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 而对于学生在学校适应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有所忽视。基于此, 本研究立足于中小衔接阶段学生的适应问题, 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压力源进行调查, 旨在找出中小衔接阶段学生学校适应的所面临的压力及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与建议。本研究中, 中小衔接指六年级学生到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过渡。学校适应压力源指由小学步入初中的初始阶段, 学生在学校适应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或面临的各种负性生活事件。

二、研究方法

(一) 被试

根据上海地区六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过渡的预备年级的实际状况, 选择初中六年级学生作为本研究的被试群体。从上海的中心城区、近郊、远郊随机抽取7所学校, 进一步随机抽取7所学校中预备年级2~3个班的学生作为本研究的被试。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46份, 回收有效问卷1006份, 其中男生499人, 女生507人, 问卷有效率达96.17%。

(二) 研究工具

预备年级学生学校压力源问卷。该问卷参考台湾师范大学吴武典教授编制的学生在校生活状况问卷中的压力来源分量表[3], 同时结合笔者对178名预备年级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的开放式调查结果编制而成。初始问卷由30个项目组成, 分别考察学生所面临的五种压力。学习压力, 主要指学生在学习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比如成绩下滑、作业增多、课程进度增快等;生活压力, 主要指学生在适应初中学校生活方面所遇到的问题, 比如休息休闲时间的减少、不适应学校管理等;同学压力, 主要指与同学相处时所遇到的问题, 如知心朋友少、与同学相处不好等;教师压力, 主要指学生与老师相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比如与老师关系紧张、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等;家庭压力, 主要指父母高期望或家庭经济困难所带来的压力。

对原始问卷的30个项目进行因素分析, 最终得到21个项目。对留存的21个项目再次进行主成分分析, 生成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4个 (学习与生活压力聚合为一个因素) , 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6.87%。学习压力、同学压力、教师压力、家庭压力等四个因子构成本问卷的四个分测验, 其内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5, 0.82, 0.79, 0.77, 问卷的总体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91。

(三) 研究过程

研究发现, 入学2个月是学生适应最差的时候[4], 了解该时期学生学校适应的所面临的压力更具有实践意义。因此, 选择六年级学生期中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周作为问卷调查的时间点。在班主任的协助下, 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集体测验, 测验在20分钟内完成。将收集的数据输入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 整个测验过程及对数据的处理均严格按测验的实施程序规则及统计学原理进行。

三、研究结果

(一) 中小衔接阶段学生学校适应压力的基本状况

学生的压力源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压力 (M=1.32;SD=0.82) 、家庭压力 (M=0.64;SD=0.84) 、同学压力 (M=0.45;SD=0.67) 、教师压力 (M=1.13;SD=0.9) 。对压力源问卷中每个项目的平均得分及各压力等级上的人数比进行分析, 如表1所示, 排在第一位的是“想念小学的好朋友”, 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该事件对自己有“极重度”的影响。其余排在前10位的项目中, 有4项与学生的学习有关, 其中“担心考试成绩不好”这一项目上, 选择重度、极重度影响的学生比达到40%;2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 五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为“休闲娱乐休息时间减少”对自己产生了重度与极重度的影响;2项来自于父母与家庭的压力, 有25%左右的学生认为“父母期望过高”、“看重排名”对自己带来了重度与极重度的压力;1项与学生自身的情绪有关。

(二) 中小衔接阶段学生的学校适应的类型

依据中小衔接阶段学生所面临的4类压力, 对被试进行K-Means Cluster聚类分析, 可将学生的学校适应分为四类:适应良好型、学习-同学压力型、适应不良型、家庭-学习压力型, 具体见图1。适应良好型主要表现为在各项压力指标上的得分均较低, 体验到的各方面压力在轻度以下, 该类型学生占总人数的51.8%;适应不良型主要表现为在各项压力指标上的得分均较高, 体验到的压力在中度以上, 该类型学生占总人数的11%;学习-同学压力型表现体验到一定的学习压力与同学压力, 而对教师压力与家庭压力的体验在轻度以下, 该类型学生占总人数的14.1%;家庭-学习压力型表现为体验到一定的家庭压力与学习压力, 而对同学压力与教师压力的体验在轻度以下, 该类型学生占总人数的23.1%。

(三) 中小衔接阶段学生学校适应压力的影响因素

1. 性别差异

由表2可知, 在学习压力、同学压力、教师压力、家庭压力等四项指标上, 男生的平均得分均大于女生, 且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适应类型人数比的分析发现, 适应良好型男生的人数比低于女生12个百分点 (男生=45.7%;女生=57.8%) , 适应问题型男生的人数比是女生比例的近两倍 (男生=14.4%;女生=7.7%) , 学习-同学压力型 (男生=15%;女生=13.2%) 、家庭学习-压力型 (男生=24.8%;女生=21.3%) 男生人数的百分比略高于女生。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以下同。

2. 学习成绩差异的影响

由表3可知, 不管是入学前成绩还是入学后成绩, 在各项压力指标上, 学习成绩排名后三分之一者得分>学习成绩中等水平者得分>学习成绩前三分之一者得分, 且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进一步的事后配对比较表明, 不管是入学前成绩还是入学后成绩, 在各项压力指标上, 学习成绩排名后三分之一者所体验到的各方面压力明显高于学习成绩中等水平者、学习成绩前三分之一者;学习成绩排名前三分之一者所体验到的各方面压力明显低于学习成绩中等水平者、学习成绩后三分之一者。

由图2可知, 在适应不良类型上, 不同成绩差异的学生均表现为入学前成绩上的人数比大于入学后成绩上人数比, 这表明入学前成绩是影响学生适应不良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入学前成绩后三分之一者的产生适应不良的人数最多。在学习-同学压力型上, 学习成绩后三分之一者的人数比明显高于学习成绩中等水平与前三分之一者, 尤其是入学后成绩后三分之一者体验到学习-同学压力的人数最多。在家庭-学习压力型上, 入学后成绩后三分之一者体验到家庭-学习压力的人数最多, 入学后成绩前三分之一者体验到家庭-学习压力的人数最少, 其次是入学前成绩后三分之一者。在适应良好类型上, 入学前成绩后三分之一者人数比大于入学后成绩后1/3者, 这表明入学前成绩后三分之一者有一定的空间上升为适应良好型学生;入学前成绩前三分之一者人数比小于入学后成绩前三分之一者, 这表明入学前成绩前三分之一者当中适应良好型人数有所减少。

3. 生源地差异

由表4可知, 在各压力指标上,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得分均高于上海学生得分, 在教师压力、家庭压力指标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在同学压力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学习压力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适应类型人数比的分析发现,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适应良好型上的人数比低于上海学生10个百分点 (上海学生=54.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44.1%) ,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应问题型上的人数比几乎是上海学生比例的两倍 (上海学生=17.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8.8%) , 两类群体学生在学习-同学压力型 (上海学生=14.7%;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3%) 、家庭-学习压力型 (上海学生=22.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5.5%) 的人数比差异不明显。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与讨论

1. 家庭压力的交织作用下, 学习成为中小衔接阶段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源

如前所述, 预备年级学生压力排名前十的项目中, 其中4项与学习有关, 2项与生活有关, 2项与家庭有关, 更深入的分析发现, 与生活、家庭相关的项目都与学习有关, 学习压力的增大导致了运动、娱乐、休闲时间与作息时间的减少。正因为如此, 对问卷进行因素分析时, 有关学习与有关生活的项目聚合为一个因素, 这正是学习压力与生活压力密切相关的体现。父母的高期望主要来自对学生的学习, 父母对成绩、排名的看重亦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在三类问题类型中, 高学习压力都包含在其中。

2. 男生的学校适应压力高于女生

本研究发现, 男生的学校适应压力高于女生。该结果与国内有关初中生学校适应的研究结果一致[5,6]。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 女孩的心理发展比男孩提前约一年左右, 在刚刚步入青春期的中小衔接阶段, 女孩心理发展上提前优势更为明显。其二, 在人际交往方面, 女生更容易表达情感, 有更多的交往技巧, 而且比男生更听老师的话, 更不易出现违纪行为, 因此女生的同伴关系和教师关系都要好于男生。其三, 由于男生所面临的社会期望很高, 父母期望也高, 所以体验到的家庭压力更大。

3. 学生的学校适应压力水平随着学习成绩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入学前与入学后的成绩差异对学生的学校适应产生不同的影响

由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得多老师的好感、同伴的尊敬、家长的赞许, 因此体验到的各种压力相对较小。反之,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往往会受到教师冷落、同伴的欺负、家长的敦促, 因此体验到的各方面压力较大。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时期, 学生的学习成绩容易产生波动, 入学前成绩好的学生有可能退步, 退出适应良好类型的行列;少数入学前成绩差的学生有可能进步, 成为一名适应良好者。同时, 也正因为学习成绩的波动, 使得入学前成绩比入学后成绩对学生的适应问题产生更大的影响, 入学前成绩较好或中等水平的学生可能因为退步而产生适应问题, 入学前成绩较差而没有进步的学生, 则可能成为“铁杆”的失败接受者, 甚至难以感受到学习压力与家庭压力。此外, 入学后成绩较差的学生, 面临着现实的学习成绩压力, 所以体验到家庭-学习压力、学习-同学压力的人数最多。

4.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适应压力高于上海学生, 主要体现在家庭与人际关系方面

与上海学生相比,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有更多的学生面临来自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本研究数据分析发现,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非常困难的学生比率 (8.9%) 是上海学生 (4.8%) 的近两倍。同时, 为了实现向上流动或改变目前的生活现状, 外来务工人员对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会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因此,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感知的家庭压力高于上海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同学压力、教师压力方面的体验显著高于上海学生, 最主要的原因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缺乏人际沟通技能与主动的人际沟通意识。沈之菲在研究中发现, 在人际主动性上公办学校的外来农民工子女显著低于公办学校的上海学生, 有18.2%的公办学校外来农民工子女和36.3%的民工子女学校学生不知如何与上海学生交往[7]。

(二) 对策与建议

1. 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第一,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其中包括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正确面对学习成绩下滑;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 以科学的方法应对增多的作业并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对某一门课学习吃力的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等。第二, 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正确评估孩子的学习表现, 降低对孩子的高期望以及对成绩、排名的看重。

2. 关注男生的学校适应问题, 有意识提高男生的学校适应能力

在刚刚步入青春期的中小衔接阶段, 男生的身心发展存在明显的滞后与劣势, 需要进一步了解该阶段男生群体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 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举措, 帮助其顺利渡过中小衔接。

3. 根据学习成绩差异对学生进行辅导

第一, 加强小学毕业生的入学准备教育。教给即将毕业的小学生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 有意识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有效的学习策略等。第二,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于入学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重在引导其树立对新阶段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入学前成绩好的学生, 重在引导其自己及家长正确看待学习成绩波动、学习成绩排名;对于入学后成绩差的学生, 在减轻其学习压力的同时, 还要舒缓其体验较高的同学压力、家庭压力。

4. 以人际关系为切入口, 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适应水平

第一, 教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要一视同仁、积极接纳, 主动与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也要引导本地学生主动了解关心、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第二, 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人际交往能力训练, 提升其人际交往的主动性与人际交往的技能, 使其能更积极、主动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第三, 在生活上, 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一定的帮助, 以减轻其经济压力。

参考文献

[1]Eccles J S., Carol Midgley.Stage-Environment Fit: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Classrooms for Young Adolescents[D].In Research on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1989:142~159.

[2]Carol Midgley, Middleton M J., et al.Stage-Environment Fit Revisited:A Goal Theory Aprroach to Examining School Transitions[D].In Goal, Goal Structures, and Patterns of Adaptive Learning, 2002:110.

[3]吴武典.国中偏差行为学生学校生活适应之探讨[J].教育心理学报, 1997, (29) :25~50.

[4]李慧莉, 顾永清.初中新生入学适应发展的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3, (3) :127~129.

[5]陈秋梅.初一新生适应状况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5) :618~619.

[6]刘旺, 冯建新.初中生学校适应及其与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 2006, (6) :77~80.

[7]沈之菲.在互动中适应在融合中成长:外来农民工子女在上海学校适应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10) :62~65.

适应阶段 篇2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教案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何为大学?

《礼记•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曾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30年代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认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前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曾说,“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大学犹海上之灯塔,吾人不能于此地抗战时期降落道德之标准也。”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高中文化程度基础之上实施的,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诸领域各具体岗位培养实践型、技术型、职业专门化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教育。

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建时,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谋个性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

大学为学生成才提供了多种有利条件: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的氛围。

大学与中学学习生活相比有三个变化:

1、学习要求的变化,需要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2、生活环境的变化,需要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

3、社会活动的变化,需要培养组织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案例: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测试题。

一、生活篇

1. 你的衣服是自己洗的吗?

A.是,每天自己洗 B.大件的带回去,内衣每天自己洗 C.全部带回去洗

2. 如果晚上寝室里突然停电,不是电卡用完,也不是熄灯时间,你一般做出的第一反应是_____ A.用手电检查是否跳闸,若不是再找管理员解决 B.立刻告诉室友,让室友解决 C.直接找管理员或干脆不管 3. 你若生病,会______ A.自己去医务室,自己照料自己 B.需要同学们的照料与帮助C.思念父母,要求回家 4. 到一个新的城市找地方,你会________ A.自己随身带地图 B.向路人问路 C.前两者相结合

5.如果下周有重要考试,而且时间很紧迫,那这个周末你会__________ A.留在学校用功 B.回家复习更有效率 C.放弃复习,去放松一下 D.无所谓 6.晚上在寝室独处时,你会_______ A.觉得更自由更轻松 B.有点害怕,希望有人在身边 C.不知所措,害怕不已 7.你的寝室有人打扫吗?

A.有,由每周安排的值日生打扫B.有,每星期有清洁工帮忙打扫 C.没有,再脏也只当没看见,哪个人看不下去了自然会打扫的D.没有,每人保持自家门口干净就行了 8.开学第一天你父母同你一起来,帮你整理床铺和个人物品吗?

A.我自己过来的B.他们把我送过来,但不帮我整理C.他们把我送过来后,只帮我整理床铺D.他们把我送过来,并帮我整理所有东西 9. 你最常吃的方便面是以下哪种?

A.简包装,自己洗碗 B.只吃碗面和杯面 10.你有“经济危机”了,你会_____________ A.完全不向父母求助,勒紧裤腰带,自力更生B.虽然还会向父母讨生活费,但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向朋友借或打工)C.靠压岁钱和存款D.伸手阶级,当然毫无疑问地向父母索取咯

11.你有打工赚钱的经历吗?

A.有 B.有打算,无机会 C.连想都没想过

二、工作篇

1. 你有否独立一人完成过某项工作? A.是 B.否

2. 当一项工作有几个人共同完成时,你是否会勇于担当组织者,负起主要责任? A.是 B.否

3.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你会如何解决? A.自己硬着头皮上 B.向老师寻求帮助

4. 你在同学中是否有威信,大家是否乐意接受你的指挥? A.是 B.一般 C.否

5. 在着手一项工作时,你会______ A.先制定计划,再具体行事 B.不知所措,走一步算一步 C.找别人帮忙

三、感情篇

1. 你视朋友为:_______ A.锦上添花的花 B.雪中送炭的炭 C.形影不离的影 2. 若你与朋友间出现问题而不和时,你会_______ A.主动去与朋友谈,共同解决问题B.虽然很在乎,但等着对方来道歉C.无比绝望,伤心不已 D.毫不在乎,任其自然

3. 当朋友不在身边,你要独自去做什么事时,你会觉得形单影只,孤独无助吗? A.不会 B.会

4. 若谈恋爱,你会________ A.爱情不是一切,各自人应该保持独自的生活空间,互不干涉B.既然谈恋爱,就应该将两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取其交集C.完全融入对方的生活,千依百顺 5.希望把你的家庭设计成_____ A.拥有自身活动和娱乐的自我世界 B.邻里朋友交往活动的一部分D.两者之间 6. 独处时,心情忧郁时,你会选择什么音乐? A.轻音乐 B.摇滚乐 C.抒情,乡村乐 D.交响乐

四、学习篇

1. 你的学习参考书主要__________ A.自己逛书店选得 B.由老师推荐C.写好书名,叫父母买回来了D.学校发的书足够 2.你会从其他途径找学习资料吗?如有,主要是以下哪种? A.上网B.朋友介绍C.媒体广告D.图书馆

3.除了上课获得知识,你会自己查字典增加知识容量吗?

A.会,并能基本记住B.会,但找得的知识并不能映入脑海C.不会,上课学得的知识已经足够消化了

4.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你首先会向谁寻求帮助? A.自己B.同学C.老师

5.你的学习是以哪种方式为主?

A.完全自主学习B.自主学习与老师讲授相结合C.纯粹由老师教授,按部就班 6.进入大学后,你是否改变了自己原本的学习方法?

A.是,改变巨大,从完全被动转入自主学习B.是,但改变不大,因为原本就已经常自主学习C.是,但改变不大,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D.否,和以前差不多 7.你在选课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出于兴趣爱好B.学自己不擅长的科目,挑战自己C.只要容易得学分D.随大流,与好友在一起

8.对于早晨的长跑锻炼你的态度是:

A.很积极,而且还能帮助其他室友B.随室友而定C.觉得很辛苦,不适应 接下来,请统计一下你的分数:

选A者得1分,选B者得2分,选C者得3分,选D者得4分。

A.30分~43分 :你是一个相当独立的人,凡事喜欢依靠自己,十分有主见,好胜心强,在同学中也经常充当领导者的身份,给人安全感。

B.44分~61分:你在某些方面比较自立,但还是有许多事情期待得到别人的援助,不愿独立完成一件工作,对自己办事能力的自信还不够。总的来说,你个性比较中庸,只求做个平凡人。

C.62~94分:你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人,任何事情都希望别人帮你处理,或者助你一臂之力。没有领导全局的胆量与魄力,总是生活在别人为你撑起的树荫下。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1、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如何应对大学学习?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也许在你刚踏入社会时就已经淘汰了,为了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在学校要学会的不仅是各种课程所提供的现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才能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专博结合;知识与方法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

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江泽民同志强调:“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终身教育”主要是指以国家各级政府为主体并结合其他社会力量,规划、组织和向人民提供多样化、多渠道、公平的教育条件和机会,使每个人在其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随时都能得到他所需要的教育,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案例:终生学习即终生教育作为一种思想潮最早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终生教育导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终生教育思潮形成。1967年联合国文化合作委员会提出把终生教育作为其在教育方面全部工作的指导性观念,并就终生教育出版了一系列的重要理论著作,对推动终生教育的理论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确定1970年为国际教育年时,把终生教育作为国际教育年的重要目标加以提出。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思想虽然传入中国的时间不长,但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并已写进国家有关法律和文件。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第一次正式提出“终生教育”的概念,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国家教育部也进一地步明确了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具体目标,即: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案例: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它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

四、培养优良学风

如何才能完成大学学习任务?

1、勤奋。

唐代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马克思:“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2、严谨。

爱因斯坦说:“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说:“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

3、求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案例:袁隆平1950年大一下期期末考试成绩单清楚地表明:袁隆平当时农学课程成绩并不很突出,反而英文成绩特别好,高达93分。国文64分,植物学65分,普通化学60分,地质学88分,农业概论88分,气象学84分,农场实习67分。他专业成绩在班上仅相当于中等。袁隆平说过:“书本很重要,电脑很重要,但书本和电脑都种不出水稻”。

4、创新。

适应阶段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阶段性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要求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摆脱封闭、僵化单一的状态,不仅要在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也要在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通过探索与研究,了解作业设计的途径与方法,不但可以巩固、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而更应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因此,我校申报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现将课题阶段性研究情况作一总结。

二、具体的实践

(一)制订计划: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从课题审批下来后,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会议,撰写开题报告,课题开题。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的对象,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从2011年10月开始,拟定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调查问卷,并在三—六年级各抽取20名学生和25名语文老师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随即对我校的语文家庭作业进行了随机抽查,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我校的语文作业随机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发现我校的语文作业设计不容乐观,与新课程下作业设计要求相差甚远。作业设计形式单一,随意性强,一刀切的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于是又召开了第二次课题组会议。会上,各课题组成员针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整改方案,在作业设计上提出明确的要求,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有效,达成共识。

(二)制定具体可行的作业设计方案

(1)基础型作业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①正音正字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内字词教学。在前一天预习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基础,借助字典、词典自主扫清“拦路虎”,为课文正音正字。设计了这项作业,改变了原有的读课文、画词语、抄词语的刻板模式,不仅关注到了每个同学字词掌握的不同程度,能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字词掌握的情况进行反思,认识到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还能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的作业设计,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大大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②自默自批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后字词抄写。在学完一篇课文的第一课后,以往我们总会布置学生抄写生字词或文章中的一些重点段落,有时甚至抄上好几遍。对于学生来说,这项任务机械、重复,毫无意义。于是,我们根据学生的意愿设计,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一些好词语背诵;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进行比较练习;有的会挑选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按课文内容填空的练习;有的干脆直接把整段重点默写下来;还有的会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进行梳理记忆。自己出题自己完成之后,学生会对照课文进行批改,然后订正。

(2)阅读型作业设计更加具体细致。

①扣关键字词,抓住短文中的生僻字词或关键字词,对这些字词进行注音、辨析或理解;②抓关键语句,深化短文中心。教师要围绕文章中心设计作业,并分发给每个学生作业纸,随后收集,随时掌握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③抓好读后感交流展示,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布置给学生的阅读内容,一定要抓好读后感的书写,交流评价环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读懂文章内容,才会把阅读作业真正落到实处。

(3)实践性作业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

①延伸性作业设计——从课内走向课外。教师设计的作业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真正达到“学语文,是为用语文”的目标;②表演型作业设计——用文本创造活动。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把作业当成是学习,也是活动,更是快乐的享受。

(4)层次性作业设计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这样,由于难度适宜,同学们都乐于完成作业。并且,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作业,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关注到知识的层次性,还要关注到孩子们的差异。作业设计应体现选择性、层次性。

三、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阅读语文,分层体验多元化的作业,不同于以往的作业要求,在学生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当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声:“这样的作业我们喜欢!”时,作为教师我们感受到了作业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大气自信,体验到了快乐与成功,使语文作业真正成为激发学生潜能,放飞个性的沃土。

四、实践后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也发现了不足及问题。1.阅读型作业,对学习积极主动,文学鉴赏水平高的学生不是很困难,但对一些学困生较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如何将这样的作业质量提高,将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2.阅读作业中读后感的交流评价活动的过程资料怎样留存是一大困难。3.实践型作业学生很喜欢,但由于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环境,不能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学生的要求,落实不到位。4.层次型作业设计有部分老师不能长期坚持。

(二)努力的方向

1.教师要克服困难,捕捉学生活动中的细节并善于收集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改进,并对自己作业设计过程中的感想、认识和做法,随时记录下来,写成研究随笔、小论文等文本资料,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2.教师要进一步发挥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希望通过课题组老师在语文作业上的设计研究一些成功的做法,从而带动年级组老师大胆创新,精心设计,推动我校作业设计的全面改革。

适应阶段 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价值观,核心文化,重点文化因子,宣贯

一、企业文化是什么

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精神, 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综合, 是企业全体员工的认同并努力实践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地讲, 企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地讲, 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本文重点探讨的是狭义的企业文化, 是企业文化中的重点文化因子。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深远的影响, 可以这样用数据说话:如果一个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公司会产生一倍的效果;如果一个部门改造流程, 公司会产生10倍的效果;但是如果整个公司改造企业文化, 就会有100倍的效果。

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为7~8年, 公司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才能够长盛不衰?如何才能够实现持续发展?几乎所有的企业最高管理者都为企业文化烦心过。一个企业要做好, 固然要有位好的领导;企业要持续发展, 则有赖于它的企业文化和群体共识。企业要获取持续发展的恒动力, 只有通过构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但是它又是实实在在能感知到的, 它的作用可以这样来形象说明:

1. 文化如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文化如水, 润物细无声, 至柔至静, 却能源远流长。优秀的企业文化, 能让企业百年长青的优秀理念, 如清澈之水, 能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以其轻柔而悠远的力量洗涤员工的心灵。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上善若水, 大道无形都是讲的这个意思。

2.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界定了本公司与它公司的差异

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一个很有企业文化的公司走出来的人, 是一眼就能被辩识出来的, 就象中国人出到国外, 某个省的人出到其它的省, 都能从他们个体身上看到群体的烙印。

3. 文化是管理, 是一种立场, 让组织更理性, 是一种高境界的管理

企业文化能促进员工对某一事物的追求, 宁可放弃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在

诱惑面前更理性、有原则、有底线。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两个方面, 一软一硬, 软硬兼施, 实现企业腾飞。

4. 企业文化是一种正能量

企业文化高于制度, 能产生制度所不能产生的力量:凝聚团队, 营造氛围, 对组织和个体进行目标引导。企业是构成社会的组织之一, 企业文化可以提高社会的稳定度, 规范社会的言行标准。

三、企业文化的提取, 重点文化因子的确定和培育

企业文化应该具有一定的特定性, 应该与企业的产品或行业特性直接相关, 应该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重点文化因子是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因素, 即核心文化, 主力文化, 有时伴以特定的表现形式。一个企业不可能完全没文化, 也不可能完全不知道文化是什么?只能说, 哪些地方需要补强, 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 慢慢地有的文化因子不见了, 弱化了;或者面对新的环境, 面对新的竞争对手, 哪个方面需要补充和加强。

1. 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 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重点文化因子

任何一个企业基本上都要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 各个阶段的特点鲜明。

创业期的主要矛盾是生存问题, 这个阶段的企业特点是人心齐, 相互间信任、默契, 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江湖义气重, 带有较多的个人色彩, 这个阶段的文化是自然而然形成。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发展与持续, 企业从这个阶段开始思索和提炼、梳理企业文化, 开始做企业文化宣贯和落地工作, 这个阶段可能会出现确实有了文化, 但落不了地的尴尬。这个阶段是企业文化培育、塑造的重要阶段, 为企业真正注入思想和灵魂的阶段。这一阶段要想走得好,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和持续的必然选择。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持续和成熟, 如何持续优秀, 持续发展, 持续保持行业优势, 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 如何让优秀成为卓越, 是这个阶段的主题。这个时候的文化特点应该是持续化、正规化并与国际接轨。

2. 发电企业文化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各阶段如何培养相适应的重点文化因子

笔者所在公司为发电企业, 笔者有幸与本企业共成长。下面就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历程来谈谈不同阶段的文化建设情况及重点文化因子的培育。

对发电企业来说, 创业期就是指基建期和投产初期;具体对前湾电厂, 其建设和营运单位为广前电力公司, 应该是2003至2007年期间。此阶段, 广前电力公司确立了企业愿景。

早在基建初期, 针对前湾电厂在孤岛上的特殊环境, 广前电力公司宣扬“奉献精神、钉子精神、团队精神”, 树立典型, 以点带面, 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公心正气、积极奋进的氛围, 一种奋发向上的企业先进主流文化逐步形成。公司以文化推动管理升级, 推行科学、规范、标准化、制度化的先进管理, 树立“制度为天、例外管理、分级授权、监督检查”的管理理念, 并将其贯穿于设计、投资、施工、建设、调试和运行整个过程, 促进公司的电厂基建生产和职工队伍建设同步进行。全厂员工克服重重困难, 努力实施精品战略, 严格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 取得了电源建设跨越性发展, 成为粤电的基建标杆企业。为了树立共同的目标和健康持续发展, 公司把建设“绿色、人文、和谐、透明”的国际一流发电企业作为公司的愿景。大家坚信愿景的实现, 投产至今六年以来, 公司的制度建设、员工培训、用人机制都体现了企业愿景。企业文化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员工队伍建设和公司凝聚力的提升, 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此阶段, 公司一把手的观念和思维, 对整个企业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企业决策、员工成长、机制建设, 包括资源配置, 处处都可以找到英雄人物的影子。

第二阶段为发展与持续期, 对发电企业来说就是投产后的持续运营期。从2008年开始至今, 以及往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企业的文化重心都是围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为了保持基建时期的昂扬激情, 预防松懈情绪, 解决满足已经取得成绩而安于现状的苗头, 公司对文化体系进行系统的审视和深层次的解读, 决定每年解决一个阻碍企业发展的思想问题, 使企业文化真正生根落地和开花结果。公司以“主题教育年”的形式为载体, 开展年度主题文化建设, 传播企业文化。确定每年的年度主题就是提炼现阶段的重点文化因子, 年度主题文化宣贯就是培育重点文化因子。

2009年,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 即2009年的重点文化因子是“知足感恩”, 2010年的重点文化因子是“自省、宽容、不抱怨”, 2011年的重点文化因子是“诚孝厚德、敬业爱岗”, 2012年的的重点文化因子“守诺精进、责任广前”, 到今年2013年的的重点文化因子是“恒心敏行、阳光广前”, 每一个年度主题形成一种思想, 每一个重点文化因子的培育过程都承载着员工学习教育过程中的很多故事, 员工收获了很多感动, 公司解决了现阶段的一种思想困惑。通过年度主题文化建设很好地培育了现阶段的重点文化因子。

3. 全员参与年度主题文化建设, 培育现阶段的重点文化因子

⑴全员参与年度主题建设, 提炼重点文化因子。为了文化的认同和实践, 我们采取全员参与的措施。广前电力公司的年度文化主题语言平实、题材鲜明, 却恰如其分地紧扣当今时代主题, 彰显广前理念, 这是广前电力公司广大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首先主题的产生每年以员工投稿、评委评议的方式选出备选主题若干, 由公司领导集体讨论筛选入围备选主题后, 在公司企业文化论坛发布备选主题接受大家的投票和评议, 最终由公司领导根据员工投票及评议情况确定最终的年度主题。事实证明, 只有通过这种公司上下多次推敲、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方式, 才能甄选出最符合我们自身发展情况、最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主题。

⑵全员参与文化主题宣贯, 亮点无处不在。这些年一路走来, 广前电力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同员工共同成长。为做好企业文化的宣贯, 公司开展了大量的培训、拓展和各类文体活动, 并在公司内部通过《广前简报》、企业文化论坛、“广前文化公园”宣传栏等诸多文化阵地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此外, 从2012年起, 我们还创新性地将年度文化主题拆分, 细化为十二个小的主题。公司在OA开辟“广前论坛”, 以每个月一个中心话题的形式, 对本年度的企业文化主题做出内涵分解, 逐月进行层层解读, 以督促、引导员工们针对本月话题展开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形成具有较强凝聚力和引导力的企业文化。

⑶多种载体分享, 旋律唱响一年。针对每年不同的主题, 公司每年都采取了形式多样, 并充分符合主题精神的系列活动。比如针对2012年“守诺精进、责任广前”的主题, 公司开展了“学雷锋献爱心捐衣物”活动;针对2013年“恒心敏行、阳光广前”的主题, 公司组织了广前电力公司第二届游泳比赛暨水上项目拓展活动。除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公司领导班子每年都会将企业文化主题建设作为年度精神文明领域的重点工作, 并以此作为思想工作的总基调使其融入到党政工团的各项工作之中, 充分发挥了企业文化凝聚人心和引领企业发展的作用。

⑷“窗口”瞭望, “广前文化公园”展示文化成果。今年, 公司为进一步彰显文化成果, 建设了题为“广前文化公园”的企业文化墙, 以明亮的灯光、精美的设计以及图文结合的内容为广大员工展示了一扇文化成果的“窗口”。广前文化公园共分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国企党建持续发展”、“学习园地提升素质”、“阳光透明厂务公开”和“精彩自我秀美广前”六大板块, 其内容涵盖并展示了公司各个方面的文化成果, 是公司企业文化宣贯工作深入基层的重要阵地。

四、综述, 文化培育就是“知—信—行”的过程

1. 必要的仪式

仪式是一个期望仪式的参与者以及旁观者能够“闻弦歌而知雅意”的过程, 使人们看到并领悟到某种文化精神, 能够改变甚至重塑员工的观念和精神世界, 如奥运会的颁奖仪式要演奏国歌, 公司的表彰大会, 年初职代会上的安全生产责任书签定, 周例会制, 新员工入职仪式等,

2. 行为渗透

让大家动起来, 在行动中不断强化意识, 形成共识。通过共同举止达成共识的典型的运用是军队。

3. 文化故事

人们容易记住的是故事和案例, 而不是硬道理。抽象的教义或价值观往往是借助形象的故事实现其广泛传播的。企业文化故事撰写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让员工用自己的话说身边的事。”首先, 故事一定是要发生在员工身边, 为员工所熟悉;其次, 故事一定要运用员工自身熟悉的语言描述出来。企业文化故事的收集方法, 一般先通过内部刊物、征文或访谈等渠道获得。提炼时做到故事理念化, 理念故事化。

4. 可视化的文化氛围

宣传、视频, 无处不见的LOGO, 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公司活动的一切场所、一切事件中。

5. 制度化、常态化

适应阶段 篇5

1、外部行为失调

学习困难学生的外部行为失调主要表现在攻击, 说谎, 违纪, 逃学等行为问题。其中, 攻击性行为是学习困难儿童的一个显著特点。所谓攻击性行为, 是指有意伤害他人、损坏或抢夺他人东西的行为。它表现为直接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和间接攻击等方面。我国学者俞国良在对学习困难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的研究中发现:小学四、五、六年级 (10—13岁) 的学习困难儿童中占主要地位的行为问题是违纪行为;初一、初二占主要地位的行为问题是攻击性行为, 随着年龄的增加, 行为问题有一定的上升趋势[1]。

2、内部情绪失调

学习困难学生的内部情绪失调主要表现为:焦虑, 抑郁, 孤独, 恐惧等方面。杨心德的研究表明, 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感在小学, 初中和高中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各个年龄状态下都表现出较高的焦虑水平。另一些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中存在抑郁的占10%--36%之间, 而在正常学生中仅有10%。这可能是由于学习困难学生比非学习困难学生有较低的自尊水平, 低的自尊水平是他们存在抑郁的一个征兆, 导致他们比正常的学生更容易有抑郁的情绪体验。

二、社会适应不良主要影响因素及教育建议

1、社会认知的影响

自我概念是社会认知中的一个核心的概念, 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知觉, 是个体对自身身心特点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它是学习困难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内部动力因素。简单来讲, 正确的自我概念应该是个人经过自我评价后, 能自我接纳而感到自尊。贝勒 (Byrne, 1984) 以及玛什等人的 (Maesh, Relich&Smith, 1983) 研究认为, 学业成就和与特定的自我概念之间的密切相关。雷雳等有关自我概念的研究表明:学习不良少年的自我概念总体上比非学习不良少年消极, 尤其是在学业及一般自我表现方面。由此看来, 学习困难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普遍偏低, 这种低的自我概念使个体缺乏一种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进而与其低学业成绩、辍学、抑郁和自杀等社会适应不良行为相联。

在社会信息加工过程方面, 学习不良儿童和一般儿童在对权威社会情景进行编码时存在显著差异, 学习不良儿童的编码准确性和全面性显著低于一般儿童。Dodge在自己的一项研究中发现, 儿童对刺激线索的编码和解释能力落后, 是导致其行为问题和社交地位低下的重要原因。

2、社会技能与情绪调节的影响

社会技能是影响个体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可以使人对复杂的环境线索进行调节并做出反应, 可以帮助个体处理压力情境, 避免人际冲突。西方研究者通过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实证性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技能与他们的学业成绩, 社会适应能力直接相关。

学习困难儿童在各种人际关系中陷入困难, 正是由于他们最常见的社会技能低下——缺乏对他人情感的敏感性而导致的。这种社会技能的缺陷不仅表现在对非语言的交流线索, 如面部表情、姿势或语气不能理解, 还表现在言语交际策略运用能力的滞后, 即在言语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上的滞后。这些社会技能的缺陷使他们在解决人际问题时, 一方面倾向于采取各种攻击性行为, 另一方面则惧怕与人交往, 体会不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出现孤独、焦虑, 抑郁等情绪问题。

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 它要求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 应变性和适度性, 以使人们能以有组织的, 建设性的方式, 迅速而有效的适应变化的社会情境。一项有关情绪表达的研究表明, 学习不良儿童表情调节知识得分显著低于一般儿童, 这说明学习不良儿童较少意识到需要根据情境的不同对面部表情进行调节。学习困难学生对别人情绪理解的不当和对自己情绪表达缺乏技巧和控制, 直接影响到他们人际关系的好坏。

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绪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有促进或阻碍的效能。许多学习困难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情绪行为障碍, 对学生困难学生进行情感干预就是改善其情绪方面的因素。要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情绪疏导,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当情绪和行为表现,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感觉统合训练, 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 充分表达积蓄在他们心中的紧张、焦虑、恐怖, 不满等消极情绪。通过这一过程, 他们也就学会了如何控制和疏导自己的情绪, 怎样适合时宜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总之:学习困难学生的父母应努力为孩子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 采取一种理解、接纳、鼓励和关爱的教育态度, 对孩子做出合乎实际的期望, 帮助他们扶起自信, 鼓励他们与人交往, 多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而决不能采取惩罚、干涉等教育方式, 避免其行为和心理问题不断增加以及社会适应不良。

参考文献

适应阶段 篇6

新课程改革以来, 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要求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 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 校内外沟通, 学科间融合, 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 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摆脱封闭、僵化单一的状态, 不仅要在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 也要在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 通过探索与研究, 了解作业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不但可以巩固、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 而更应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 创造能力。因此, 我校申报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课题, 现将课题阶段性研究情况作一总结。

二、具体的实践

(一) 制订计划: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从课题审批下来后, 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会议, 撰写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的对象, 搜集相关资料, 通过学习,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从2011年10月开始, 拟定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调查问卷, 并在三—六年级各抽取20名学生和25名语文老师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 随即对我校的语文家庭作业进行了随机抽查, 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我校的语文作业随机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发现我校的语文作业设计不容乐观, 与新课程下作业设计要求相差甚远。作业设计形式单一, 随意性强, 一刀切的现象比较严重, 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于是又召开了第二次课题组会议。会上, 各课题组成员针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提出了整改方案, 在作业设计上提出明确的要求, 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有效, 达成共识。

(二) 制定具体可行的作业设计方案

(1) 基础型作业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 编写作业题, 使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提问。

①正音正字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内字词教学。在前一天预习时,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基础, 借助字典、词典自主扫清“拦路虎”, 为课文正音正字。设计了这项作业, 改变了原有的读课文、画词语、抄词语的刻板模式, 不仅关注到了每个同学字词掌握的不同程度, 能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字词掌握的情况进行反思, 认识到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还能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的作业设计, 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又大大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②自默自批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后字词抄写。在学完一篇课文的第一课后, 以往我们总会布置学生抄写生字词或文章中的一些重点段落, 有时甚至抄上好几遍。对于学生来说, 这项任务机械、重复, 毫无意义。于是, 我们根据学生的意愿设计, 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一些好词语背诵;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进行比较练习;有的会挑选文中的重点段落, 进行按课文内容填空的练习;有的干脆直接把整段重点默写下来;还有的会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进行梳理记忆。自己出题自己完成之后, 学生会对照课文进行批改, 然后订正。

(2) 阅读型作业设计更加具体细致。

①扣关键字词, 抓住短文中的生僻字词或关键字词, 对这些字词进行注音、辨析或理解;②抓关键语句, 深化短文中心。教师要围绕文章中心设计作业, 并分发给每个学生作业纸, 随后收集, 随时掌握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③抓好读后感交流展示, 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布置给学生的阅读内容, 一定要抓好读后感的书写, 交流评价环节。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真正读懂文章内容, 才会把阅读作业真正落到实处。

(3) 实践性作业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

①延伸性作业设计——从课内走向课外。教师设计的作业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 真正达到“学语文, 是为用语文”的目标; ②表演型作业设计——用文本创造活动。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把作业当成是学习, 也是活动, 更是快乐的享受。

(4) 层次性作业设计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这样, 由于难度适宜, 同学们都乐于完成作业。并且,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作业, 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关注到知识的层次性, 还要关注到孩子们的差异。作业设计应体现选择性、层次性。

三、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让学生动手操作, 亲身实践, 阅读语文, 分层体验多元化的作业, 不同于以往的作业要求, 在学生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当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声:“这样的作业我们喜欢!”时, 作为教师我们感受到了作业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中, 在这样的作业中, 学生大气自信, 体验到了快乐与成功, 使语文作业真正成为激发学生潜能, 放飞个性的沃土。

四、实践后的思考

(一) 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 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也发现了不足及问题。1. 阅读型作业, 对学习积极主动, 文学鉴赏水平高的学生不是很困难, 但对一些学困生较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如何将这样的作业质量提高, 将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2. 阅读作业中读后感的交流评价活动的过程资料怎样留存是一大困难。3. 实践型作业学生很喜欢, 但由于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环境, 不能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学生的要求, 落实不到位。4. 层次型作业设计有部分老师不能长期坚持。

(二) 努力的方向

1. 教师要克服困难, 捕捉学生活动中的细节并善于收集过程性资料, 进行整理、分析和改进, 并对自己作业设计过程中的感想、认识和做法, 随时记录下来, 写成研究随笔、小论文等文本资料, 要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2. 教师要进一步发挥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 希望通过课题组老师在语文作业上的设计研究一些成功的做法, 从而带动年级组老师大胆创新, 精心设计, 推动我校作业设计的全面改革。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 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要求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 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 校内外沟通, 学科间融合, 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 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上一篇:前后处理下一篇:室内设计的中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