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适应

2024-05-24

课堂学习适应(精选12篇)

课堂学习适应 篇1

话说从头,一切都来源于小学生们的一次围绕着食品安全的奇思妙想。

那是在2015年10月金秋的北京,我们集合了来自北京和上海的几十名中小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雾霾问题展开了脑洞大开的思想碰撞。不同学校的学生自由组合成学生团队,以小组的方式开始了探究式的学习。孩子们发现农药超标、废油回收之类的热点新闻频频上了报纸头条,大家纷纷提出解决方案。

其中,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以上海嘉定实验小学学生为主的一个团队,他们设计出了一台可编程控制的智能空气清洁和农作物养殖的超能机器,以智慧手段净化空气,培养有机农作物,从而使人们吃得更健康。在专家引导、阶段性调整之后,学生们有了最初的商业构想:成立“知农科技有限公司”。孩子们想出“用Scratch配合智能感应器实现绿色植物大棚”的绝妙主意,专门经营可追溯的健康有机农作物产品。为此,他们计划融资70万元在学校或周边建立农业大棚,与农业专家、学校以及喵爪公司合作,共同经营。活动期间,孩子们面对现场10多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创业导师甚至进行了“路演”。

这场活动给我们的启发是:如果邀请学生们参与解决与身边的世界、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辅以启发式的引导,慢慢地引燃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那么他们迸发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由此也又一次证明,创新思维的培养应当从提出问题,并调动一切智慧和资源来解决问题开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设计合理的路径,调动孩子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能够有效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基于这样的思考和理念,我们打造出了一系列智慧物联网项目制学习内容。其代表项目就是智慧农业项目—一个给孩子们参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实践项目。

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考虑到的是:编程和设计是学生们必备的一项技能。

首先,被引入项目的是Scratch编程教学。Scratch是麻省理工学院发明的一款开源的图形化编程软件。利用其图形化、可视化的特点,学生可以做项目的呈现。同时,创造离不开设计。好的设计思维,有助于真实表达创造意图和提升视觉体验,是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非常有必要。在项目中引入3D设计教学,学生们可以利用3D设计软件来为项目中引入的物联网感应器产品做包装设计,让孩子们体验工业设计、产品的制造的过程。

其次,未来的世界是物联网的世界,掌握物联网基础传感器技术是项目学习的基础。孩子们都爱大自然,对田野乡间充满好奇。我们根据兴趣引入对自然学科的学习,使孩子们熟悉农作物生长的相关知识。所谓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监控,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实现有机农作物的养成可追溯系统,从而证明农作物是有机的、健康的。我们将检测主要参数所需的传感器与Scratch编程相结合,让学生学习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孩子们用智能感应器Scrabox百宝盒及时收集并反馈蔬菜的各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了解农产品的可追溯技术,从而进一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最后,引领孩子们进行“解决食品安全”的创业实践。在上述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创立学生团队、公司,以创业的形式来实践。为此,我们将介绍相关智慧农业创业团队或有机农作物养殖户与学生团队合作,利用商户提供的可追溯记录,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农田作物的种植、销售,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引导、培养学生的商业思维和创业体验。我们鼓励学生之间的伙伴式学习和交流,共同实现自适应的、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们的公民意识。孩子们在尝试解决社会痛点问题的同时,利用社会实践的契机,通过公益活动来帮助他人,从而实现“改变世界,哪怕一点点”。孩子们可以在MZ星球上,利用教育沙盒游戏空间搭建虚拟的“开心农场”,将智慧农业项目可追溯的种植数据在空间里做模拟呈现,展示农作物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进行学习和创业的互动。同时,在吸引小伙伴们参与的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公益组织、相关创业团队互动,利用喵爪币这一数字币来进行商业活动和公益活动,在这一无比真实的、富有趣味的“虚拟世界”里面轻松获得创业体验。

喵爪的第一个智慧农业项目落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大兴实验学校。作为一所拥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学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大兴实验学校在培养创新型学生方面,与喵爪的理念一拍即合。于是,双方于2016年初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通过信息技术深度应用而进行的创新教育实践。目前,智慧农业项目正在学校积极部署,即将开启一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项目制学习。

喵爪孵化器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学生创业项目将在瞄爪孵化器中接受商业思维、创业指导等的培训。基于在线平台,我们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寻找学习以及创业指导导师,与孩子们在线互动,定制化地帮助孩子们依照自己的兴趣来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提出问题并寻找路径和资源来解决问题。对其中产生的优秀项目,我们将举办项目推介活动,并组织路演,帮助学生团队创业成功。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学习项目,我们还推出了智能家居项目,与开发智能空气清洁器的创业团队相对接。以解决雾霾等空气污染问题为学习内容,通过制造空气清新装置,来深度探究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同时,此项目也作为公益项目,把孩子们众筹的自行动手设计、组装的空气清新器产品,捐赠给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比如儿童医院等。当然,学生为自己的小家设计制作空气清新器产品也是完全可行的。通过这一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智能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学生们了解了物联网技术与生活的关联。

此类物联网应用学习项目还有很多。比如,将虹膜技术用于智慧校园的管理。再如,用于健康与医疗的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等。我们将一个个项目变成引发学生兴趣、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的项目。在MZ星球网站上,这些学习项目将被设计成为一个个的“Playlist”,孩子们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将根据个人喜好自主选择感兴趣的“playlist”,以游戏的方式完成学习内容,并在游戏化空间里获得相应的认证和奖励。这种类似游戏通关的阶段性任务设定和奖励可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自适应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

依此类推,上海喵爪诚挚邀请学校、学生团体以及学生个人与我们合作,共同打造智慧物联网学习项目。我们把与身边社会及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介绍给学生们,使之成为他们参与改变世界的认知学习项目,激发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火种。

课堂学习适应 篇2

一、一定要培养或提高自学的能力

在新课程方案的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中特别强调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自学能力是这一能力的基础,培养自学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在初中大部分同学是在老师的督促检查下学习的,没有自学习惯,但进入高中后老师对学生的个别督促检查明显减少,而代之的是学法的指导。这就需要同学们自觉加强自学的能力。第一,自学需要坚强的毅力为后盾。学习过程中第一遍看不懂时,就要想想看不懂的原因。若是由于以前学过的知识没有掌握牢固就要复习回顾一下,再看第二遍,直到看懂为止,学习没有坚强毅力是不行的;第二,要边看书边动笔,该圈的圈,该点的点,该记的记。这样既能防止你走神又能强制你积极思维寻找重点难点,从而提高看书的效率;第三,要善于归纳总结,把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列出纲来,使记忆条理;第四,要善于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主要是做题,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加深理解。我想我们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产生矛盾--再认识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二、要认真听课

第一,要在自学(或预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来听课,在急于想找到问题答案的欲望的驱使下你的听课效率一定会很高;第二,就是你感到上课之前这节课的内容都会了也要认真听,听老师是怎样对这些问题描述的、解释的,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的,你不认为老师那简洁准确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严密的推理不正是你所缺乏的吗?这样下来你一定会感到这节课的确受益匪浅。第三,注意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免上课时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看小书、下棋、打牌、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不能平静下来。第四,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巧记笔记

课堂做笔记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一点不记呆听傻看,这样的后果是要么睡觉要么走神;第二是将老师讲的例题一字不漏的抄下来,而同时忽略了老师精辟的分析。笔记是要记的,但记什么?我认为(1)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2)记典型的例题和重要的思想方法;(3)当时没理解的问题。总之把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四、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习。听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时间是在自习上或饭前饭后,就是在吃饭的时候也可以回顾一下课上学习的内容。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分析例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单元复习。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把小节写在卡片上,以便带在身上随时随地的复习。

3.做好单元小结。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1)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2)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3)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五、关于练习题量的问题

有不少同学把提高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不要以做题多少论英雄”,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是否掌握得牢固。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而对于中档题,尢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把它们联系起来,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你今后的学习。当然没有一定量(老师布置的作业量)的练习就不能形成技能,也是不行的。另外,就是对题目我们不能只局限在会做上,还应把准确性和解答的完美性放在重要的位置。同学们不是常有考试时觉得大部分都会做,可就是得分很少的经历吗,这就是你平时不重视做对和做好的原因。若会做的题都能做对、做好比你多会做几个题得分还要高。

六、正确对待例题

听老师讲例题或自己看例题时,先不要看分析和解答,看懂题意后自己作,真不会再看分析,看完分析后能做出吗,能就自己做一做,做不出,再看解答,看懂了再自己做,做完了再对照;会做时做完了也要看着人家的解答分析比较。这样才能真正学到这个例子所教给我们的思想方法。且不可看完题目就看解答,有时好象看明白了,其实不然,不自己动手做一遍你是弄不清楚其中奥妙的。

七、要改变两个错误观点

对学文科的认识,有些同学认为学习语文我没少用功夫,可就是成绩还是和原来一样。殊不知学习语文是一个慢功细活,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平时要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你没体会到在你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的时候也能学到很多语文知识吗?没有耐心、没恒心是成就不了一番事业的;对学理科的认识,个别同学认为做数学题太浪费时间,一节课做不了几个题,不如背几个单词、查几个词语收获明显。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对理科学习不了解的表现。第一,学习理科更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探索研究未知世界,寻求宇宙中的自然规律不正是理科学习的目标吗?第二,只有通过你认真的钻研得来的东西才是你终生难忘的东西,这里面包括结论、方法和感受。不少同学不就是由于通过自己钻研出了一道难题而改变了学习态度甚至是人生态度的吗?第三,你就是做不出这道题而在你研究这道题的过程中不是也复习或学到了很多知识吗?虽然你还不知道到达目标的正确道路,但你起码知道走哪些路是行不通的,这难道离正确的路还会很远吗?急功近利是干不成大事的。有的同学对文科或理科不感兴趣,那是你没有感悟出她迷人的地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多么形象的比喻啊!你不感觉他和下面那条理严密的完美证明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八、要抛弃依赖思想增强责任感

课堂学习适应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返璞归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12

现如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教育科研的声音也是越来越铿锵有力。在见仁见智的宽泛教育氛围中,笔者认为教育应该回归返璞归真的局面,顺应孩子的天性,实现有教无类。我们知道,既然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那么作为教师,“数学应如何更好地为人的发展服务”就成了我们必须重视和研究的课题。经过大量的实践总结,笔者终于发现其中的端倪:数学课堂要基于我们对人天性的认识、尊重,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的发展服务。

我们认为人的天性主要有四个: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这既可以看成是孩子的四大天性,也可以看成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四个过程。现实生活中,我们改变不了气候,就应懂得去适应环境。同理,人的天性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就应该想办法从顺应孩子天性入手来教学。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从以下方面入手构建数学课堂,从而大获裨益。

一、精心设计“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为学生的有趣数学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

学生对未知的世界是好奇的,他们的学习是基于情境的,如若他们对知识产生了好奇心,就会希望一探究竟。所以,教师创设情境要通过一系列有趣、有用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活动,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在调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以《字母表示数》为例,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情境:

师:老师的家乡在美丽的黑河水畔,老师小时候天天都能听到青蛙美妙的歌声,我们今天就来学青蛙唱《数青蛙》。

1.学生齐唱(看大屏幕:【课件播放】)

1只青蛙、1张嘴。

2只青蛙、2张嘴。

……

唱乱了,找原因,探究算式。

——只青蛙——张嘴

2.归纳

师:那用什么来表示青蛙的个数,可以把所有的都表示出来呢?

生:用字母表示。

师:你想用什么字母表示?

生:A、B、C、D、X……

师:A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用字母表示数)

这样的情境创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融声、图、文于一体的优势,使数学学习成为了一种乐趣、一种享受,点燃了学生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兴趣,有效地完成了课程目标。

二、补充丰富生活素材,将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有效对接”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数学的原始、初步的经验。如果教师能在教科书中已有素材的基础上,大胆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捕捉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设计出富含生活经验和符合教材内容的情境,就有利于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有效对接”,促使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实现经验的改造,推进日常生活经验“数学化”,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积淀数学的目标。比如我为学生布置了搜集自己本周生活中的数学的作业,学生搜集到了:

a.昨天我和爸爸去商场购物。买了6瓶牛奶,每瓶2元;2条毛巾,每条4元,1瓶花生油6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b.星期天,妈妈去市场买鱼,鱼每斤6元,共3斤。妈妈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c.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看新房子。量出客厅长8米,宽4米,房间一长7米,宽3米,房间二长5米,宽3米,房间三长4米,宽3米,厨房的边长3米,两个卫生间都是长3米,宽2米,那新房的面积有多大呢?

三、遵循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

数学课上做到基于孩子的天性发展,就要做到以人为本。要做到以人为本,教师必须自始至终把“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作为指导数学教学的重要准则。我们的数学课堂往往通过设计拓展性问题和作业,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材料等方式来体现教材的弹性和可选择性。所以,我们在课堂容量,呈现方式允许的情况下,就同一个情景、同一句话、同一个问题、同一个方法,要尽可能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从而做到尊重并欣赏学生对于同一内容的不同理解,尊重并欣赏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积极与他人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独特理解。如《解方程》,教材呈现的解方程方法是天平原理,方程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或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仍然成立的方法来解方程,结果有好多学生发现这种方法不简便。教师就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想解题方法。于是,学生纷纷讨论,进而发现了用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来解方程的方式。这样试图尊重每一个个体,体现了数学的人文性,也顺应了学生的天性。

四、精心设计,提供数量合适、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练习题

高效的数学课中练习题的设计必不可少。而练习题的数量必须是合适的,质变需要适当的量变。但要做到数量合适、层次合理、详实多样,符合各层次学生的练习,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所以,在设计练习题时,教师既要设计一些促进理解的属于中下层段学生的“餐饮”,又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属于学有余力学生的“美餐”,力求形式多样,尽可能地让呈现顺序与问题串的顺序保持一致,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部分练习题目“跳跃性”过大的问题,同时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减少了无序设计可能给教师带来的不必要的工作负担。

基于孩子天性的练习,教师还要在练习期间,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时间。练习与巩固要适度,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相辅相成,凸凹有致,坚持做到三个尽量:学生知道的教师尽量不教,学生能讲的教师尽量不讲,学生会做的教师尽量不做,并鼓励自由表达,提倡交流合作。

总之,教师从学生的天性出发,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备数学、教数学、学数学,培养学生“从始至终”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强调数学理解的学与教共进的过程,久而久之,就能使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内化、渗透到孩子的骨子里,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应时代要求开展课堂改革 篇4

一、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中职学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更应尽量避免理论概念多且枯燥而乏味的授课方法。突破顺序教法, 会计要素、账户、借贷记账法、会计循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理论一带而过, 重点落在“练”上, 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做会计凭证练习借贷记账法;通过记账识记会计科目;通过做会计报表理解会计要素, 让学生真正感到在做中学、学中练的收获和体会, 突出实践教学。

二、适应学生实际开展教学工作

经济管理专业类的学生在初次接触基础会计学课程时, 普遍难以进入。其主要原因是课时有限, 教师不能像对待会计专业的学生那样将问题细化。如账户设置、复式记账及其运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等, 这些内容如逐一详细地向学生介绍, 势必占用大量授课时间。虽然教师应跳出教材, 针对不同专业有不同要求, 但基础会计学的连贯性又使得学生课后学习不能脱离教材, 也就是说教材一定是学生学习和消化的参照物, 否则将导致学生课上一步跟不上, 步步跟不上的状况发生。另外, 初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 常会感到教材内容的艰涩和术语的不通。甚至有学生反映既读不懂教材又理解不了其中的内容, 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根据这种情况, 教师在理解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上, 应力求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任务应能让大多数学生完成。特别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定位标准不能过高。

三、教学内容精挑细选

因为是专业基础课, 在教材选用上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基本统一。由于没有各专业的适用教材, 因此对于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的起点在教法上是一样的。专业教师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总是习惯于将非专业学生看作专业学生进行教学, 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求学生会做账, 其结果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兴趣逐渐减弱甚至放弃。而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讲, 由于专业的不同, 在学习过程中目的十分模糊, 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会计与他们所学专业没有任何关系, 毕业以后不会从事会计工作, 学了不知道有什么用, 学习上非常不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自然也受到影响, 从而导致教学失败。

四、会计课堂教学改革

1.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观念;读书是学习, 而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的观念;而向全体、关怀每一个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的观念;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观念:研究性学习的观念;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的观念;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的观念;不当教书匠, 要做教育家的观念;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观念;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观念等都应成为职教工作者的基本观念。

2. 在课堂教学上应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让学生参与教学, 采用研讨式、问题式、导学式等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 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

3. 教学内容改革。

(1) 编写课业指导书。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点、疑难解析、教学进程、参考书目及文献资料、网站访问、讨论题、作业题、成绩评定等内容编成指导书, 并在课前发到学生手上,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了解学习进程, 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正确处理好教材的继承性与先进、知识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以外最新的、最先进的相关知识。通过教师和学生网站查找优秀教案、通过政府网站查阅会计政策和会计环境等信息、通过行业和企业网站了解工作动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上网获取信息。学生通过浏览网站, 不仅能了解动态、扩充知识, 还能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个性发展可得到尊重。

(3) 筛选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课外必读书目。认真研究教学方法, 并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加以改进。精心筛选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课外必读书目, 并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良好学习环境, 要求学生认真研读反映会计学最新学术动态和成果的资料。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又体现合理的知识结构, 选择性地引入新资料、新观点、新理论。教师还可撰写校本教材, 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

4. 评价手段改革过去。

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依据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考勤, 是作业, 三是考试。新的教育理念倡导考试方法应将考知识和考能力结合起来, 考学生的理解能力, 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 把平时的学习态度, 能力与教学活动的表现纳入成绩考核之中。故评价手段应多样化。

五、结束语

如何适应高中阶段学习 篇5

心理、方法、态度和习惯四转变

李兴怀介绍,初中与高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注重教会学生“是什么”,后者则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初中学习内容容量小,难度小,中考(微博)的难度也不大。有些学生可能初

一、初二没认真学习,到了初三才开始补,也能考上一个比较好的高中。

李兴怀说,到了高中后,这种高

一、高二不努力学习到了高三再恶补的方法已经是行不通了。很多大学教材的内容都放在高中教材里,学习的难度、容量增大,高考题目变化多端。作为高中生,不仅要学好高中内容,在高考取得好的成绩,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应学习一些大学内容,为今后的大学学习提供更多帮助。自制自学、刻苦钻研、重视作业

李兴怀表示,高中老师更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高中生要学会自学,包括课本、教辅书等,勇于钻研一些问题。做作业感到吃力也不要怕,要从心理上克服恐惧感和畏难情绪,刻苦钻研。课前要预习新课,提前消化,在课堂上对重难点集中突破,形成良性循环;对疑难点做记号,处理好听课与笔记关系。做作业前要先复习当天的内容,慢慢学会自学,学会自我管理。做完作业后,要总结好的思想和方法。平时要多和同学交流方法,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优势。”数学三字真经“读、思、做”

构建“适应性”课堂教学 篇6

随着课改的持续深入和教学反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课堂中需要的是充满创造力的鲜活个体;强调的是学生已有经验、正进行经验和可能最终成为学生自身一部分的经验在教学上的重要价值;通过教学,应该使孩子的大脑充满疑问,懂得怎样去思考问题以及面对问题如何寻找答案……为此,我在教学中着力构建“适应性”课堂教学,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载体。现在普遍认为,适应性教学是指让在成就动机、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先前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的众多学习者达到共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策略,强调教学起点要建立在深入了解学生差异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教学组织也要有助于学生个体认知结构的优化,要积极关注生成资源并加以智慧运用。

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评价

如今,课堂教学与评价机制同步进行并一体化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所以,我们不仅重视对学习过程和知识达成度的评价,同时重视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课堂参与度和实践能力的多角度评价,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表达和应用并转化为相应的能力;同时,不仅关注对教学结果的判断,更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潜在状况和进行状态,及时判断学习的动态过程,调整教学进程。

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实践

为了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首先精心设计富有趣味性、新颖性、艺术性的学习情境,使知识的掌握成为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然后不断创设积极的认知环境,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如游戏、课内外实验、网络交流以及社会调查等,让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特点拥有张扬的空间并得以实现。

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差异

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和学习偏好等来组织有效教学。

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和交流互动,引导学生相互质疑答疑,反思借鉴,实现多向交流与教学互动。

捕捉生成资源。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预设目标的达成,更要安排好充分的弹性空间和留白空间,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各种资源,以适应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进程。

实施分层教学。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多样性的学习差异,将学习目标和练习题分为A、B、C三层,每一层代表着某一级的学习水平和深度,学生可以从教师所提供的多层学习任务和练习题中自主选择。当然,这样的“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习不同类型的知识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目标层,以适应个体发展的需要。

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关注成功

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善于应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的学生善于对信息做出主动的加工来进行理解,还有的学生善于通过直接经验来理解信息。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供与所学内容相联系的实际经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组织和加工,从而给学生创造空间,让他们更自由地翱翔于知识的海洋,去发现、探索、领悟,体验成功的快乐。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

谈大一新生的学习适应 篇7

1 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学习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生反映, 高中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刻苦学习, 考上理想中的大学, 往往会说“你们读高三是最辛苦的, 等考上大学就轻松了”, 学生对此深信不疑, 等着上大学来轻松。进入大学后, 之前的学习目标已经达到, 大学梦已经实现, 新的目标还没有确立, 很多同学就觉得不再有压力, 不用再努力学习了, 可以尽情地享受大学生活了。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 加上手机功能的强大以及校园内网络流量套餐的优惠等等, 不少大一新生开始沉迷于QQ聊天、看电影、网络游戏等, 使学习花费的精力很少, 经常考试前突击, 只追求60分万岁, 最终导致大一新生各科考试挂科率高居不下。

1.2 学习兴趣不浓厚

许多同学进入大学后, 有着明确的目标, 对于自己的目标, 也有足够的冲劲。但往往在这些同学中, 会有部分同学认为学习不再是重点, 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他们喜欢的事情上, 比如各种社团、协会、学生会等活动, 等喜欢的事情做好了, 再来学习, 导致学习的兴趣不大。有些同学因考取的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大学或者理想中的专业而自暴自弃, 对学习常有不满情绪, 最终导致厌学、惧学情绪, 也有一些同学以过于理想化的心态去看待大学校园生活, 当实际的情况和自己的心理预期有出入时, 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最终导致厌学、惧学等心理状态, 学习没有了兴趣, 想取得好成绩是很难的。

1.3 学习态度不端正

大学的学习环境和中学不同, 大学对学生而言具有更宽泛的自由, 没有家长的督促, 没有老师在旁边的强制学习, 课时较少, 一般老师上完课后也很少布置作业, 比较强调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规划, 但随着电脑、智能手机和校园网络给学生带来快速获取信息的便捷的同时, 也给学生的“堕落”提供了方便:QQ聊天、微信、电影、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等等, 而上课迟到、旷课、早退、玩手机、睡觉等现象更是司空见惯。尽管学校、老师反复教育学生们, 要端正学习态度, 要主动学习, 要爱学习, 可似乎学生就是主动不起来, 该逃的课还是逃, 该玩手机的还是在玩手机。平时学习不用功, 考前临时突击, 有的甚至在考试中作弊以求得蒙混过关。

1.4 学习内容不适应

高中阶段开设课程门数较少, 教师讲的细、速度慢、内容少、答疑及时, 一个知识点经常要讲上好几遍, 反复练习强化巩固。而大学阶段开设课程较多, 不仅有基础课也有专业课, 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 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 而且课堂教学中信息量较大, 讲授时间相对较少、内容多、速度快、抽象性较强, 很难在课堂中完全吸收掌握, 更多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在课下通过自学掌握, 所以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来说在课程内容上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

1.5 学习方法不得当

高中期间, 为了高考, 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以灌输为主, 自习课上安排时间进行答疑辅导。学生整天在题海中拼杀, 有着做不完的作业, 学生根本不用考虑学什么, 怎么学的问题。而到了大学, 学习任务相对较轻松, 一般是大班上课, 教室一般是流动教室, 位置不固定, 上完课老师基本上也不留作业了, 学生们便觉得无事可做了。很少有同学做到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 也无法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到期末考试前才发现自己对课程的知识点并没有掌握, 而考试相对又较集中, 导致学生顾此失彼, 考试不及格率高居不下。

2 加强大一新生学习适应的几点措施

2.1 加强入学教育和专业指导, 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

大一新生入学后, 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 虽然感到新鲜, 但是经常感到无所适从。这时候, 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宿舍, 除了在生活上多关心外, 更应该多与同学们交流, 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 帮助他们更好的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 解决在大学期间学什么, 怎么学, 什么时候学等的问题, 为他们将来制定人生规划打好基础。另外, 大一新生普遍对本专业不太了解, 有些同学对本专业不喜欢或者没感觉, 表示有机会就要调换专业, 针对这一情况, 班主任要抓好大一新生的专业指导工作, 通过召开专业介绍会, 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使同学们了解自己的专业和学习, 也可以邀请本专业专家、学科带头人讲专业发展的优势, 邀请同专业高年级优秀的学生, 介绍专业学习中的经验和教训, 其实任何专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 让同学们通过交流, 了解自己学校和专业的优势, 提高对学校的热爱和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引导大一新生尽快确立学习目标, 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为步入社会工作做好准备。

2.2 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端正学习态度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 要制定明确合理的规章制度, 规范学生们的行为, 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保驾护航。首先, 加强日常考勤, 严肃考试纪律, 纠正学生的迟到、早退、逃课、考试舞弊等现象,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其次, 做好班干部的选拔工作, 一个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能在班级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能够带领同学们管理好整个班集体, 对于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至关重要。最后, 开展学习竞赛, 组建班级学习兴趣小组, 开展“一帮一”“结对子”等活动,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激发学习的学习动力。在班级中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氛围, 使班级所有同学共同进步。在班级中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采取各种灵活有效措施, 加强学习指导

大一新生入学之初,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 或邀请本专业高年级优秀的学生来进行现身说法, 对大一新生进行学习指导。也可以借助学校的现有资源, 如图书馆, 鼓励学生多进图书馆借阅图书, 加强学习。另外, 在和学生日常接触中, 发现不少大一新生在宿舍经常是在看电子书、玩手机QQ或者飞信聊天等, 他们更习惯于网络这一交流方式, 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 可以采用:手机、QQ、飞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交流, 加强学习指导, 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 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在线答疑、布置作业等, 可以方便及时的与学生沟通, 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做好他们的学习指导, 解决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种种疑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成长。

随着社会的进步, 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大学四年时光美好而短暂, 大一新生从大一入校就要做好准备, 早日摆脱错误的思想认识, 尽快适应新环境的生活和学习, 不管以后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进入工作岗位, 都要做好大学四年学习和生活的目标和计划, 为将来的人生做好准备。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也要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方法。

摘要:大学对每位大学生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个新起点。由于理想目标、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变化, 使得大一新生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多不适应, 进而出现迷茫。本文以一名大一新生的班主任角度分析大一新生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几点主要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大一新生学习适应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大一新生,学习态度,学习适应

参考文献

[1]马闯.大一新生入学引导问题的思考及方法浅析[J].新西部, 2013 (21) :142.

[2]张艳玲.如何做好大一新生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J].科教导刊, 2014 (7) :55-56.

英语自主学习适应问题探讨 篇8

跨文化适应一般是指处于异文化氛围中的主体逐步调整、接受、适应、融入该文化的渐进过程, 适应的目标是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增强, 体现于对异文化模式的认知、选择和接受能力, 以及与异文化成员的交往能力的提高。20世纪50年代中期, Lysgaad (1955) 就提出了关于跨文化适应阶段的U形模式, 认为适应过程可分为蜜月期、沮丧期、困难期、调整期和适应期。Davis (1999) 把这五个阶段称为兴奋期、迷惘期、沮丧期、有效期、欣赏期。Brown (1986) 则把适应分为四个阶段, 即兴奋阶段、文化休克阶段、文化初步适应阶段和文化基本适应阶段, 有学者把这四个阶段称为蜜月期、沮丧期、调整期和适应期, 或蜜月期、危机期、适应期、双文化期。Mezirow (1991) 更是把该过程细化为十个阶段。尽管西方学者们对文化适应的阶段划分及表达各有不同, 但整个过程的基本轮廓特征是比较一致的, 跨文化适应是一个包涵认知、情感和行为诸因素的综合过程。虽然自主学习适应不是对一种新文化的体验过程, 但是自主学习是对学习和教学本质的修改, 处于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在经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取代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需要学习者调整、接受、适应这种学习方式, 涉及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能力的改变, 也正是学生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适应、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通过三个学期的自主学习课堂观察、访谈及问卷调查, 学生自主学习的适应过程也呈现出阶段性特点, 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兴奋期、迷惘期、困难期、调整期和适应期。通过了解学生所处的阶段, 自主学习适应为开展有针对性、有时效性的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 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并且成为自主学习相关研究的组成部分。

二、实验过程

从2008年9月开始,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笔者所执教的三个实验班共159人采用网络自主学习和教师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学生每周有两个学时是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心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和进度完成资源模块 (包括指定的“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 “全新版大学英语”等课程学习软件, 含视频、音频、网上题库的课程中心) 和任务模块 (包括在线作业、在线测试) 。自主学习中有一节课是8~10人一组的口语面授课;整个学期每名学生基本有三次接受面授的机会, 并有一次机会在全班面前演讲。由于学生在第四学期参加英语文化选修课, 原班学生分散, 因此, 本研究着重对第一到第三个学期的自主学习课堂进行跟踪观察, 了解学生自主学习适应的阶段性特点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一)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定性研究包括自主学习课堂观察, 学生的反思报告, 小组汇报和交流, 及在线交流。定量研究采用问卷调查, 通过该问卷的量化了解学生所处自主学习适应的阶段, 调查问卷针对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各层面, 共有13项。根据庞维国 (2003) 对自主学习的界定及其自主学习能力量表, 确定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容, 包括时间运用、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效能、学习动机、学习环境。自主学习各层面主要包括行为、心理、情感、方法、应用等 (张红玲2007) 。考虑到中国学生有自谦和爱面子的特点, 因此与项目内容一致的程度没有设置“完全一致”和“完全不一致”, 而是划分为“比较一致”、“大部分一致”、“有一部分一致”、“不怎么一致”, 分值为3、2、1、0, 第7项和第10项的分值顺序相反 (调查问卷见附录1) 。问卷是在各学期期末时进行的, 在第一学期入学的第一、二个月中, 学生普遍对英语自主学习的模式感到新奇, 中段考后学习的兴奋感明显消退, 到期末已基本无显示, 因此无兴奋期的统计数字, 在表1中表示为/。各项总分0~9分为处于困难期, 10~19为迷惘期, 20~29为调整期, 30~39为适应期。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二) 研究结果

1. 自主学习适应过程的人数和比例

从表1可知, 处于迷惘期和困难期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从第一学期的42.13%和19.50%下降到第三学期的15.72%和3.14%, 处于调整期和适应期的学生比例则呈上升趋势, 分别从最初的31.45%和6.92%升至56.60%和23.90%。这说明学生的自主性不断增强, 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第一学期迷惘期阶段占了最大比例, 第二和三学期都是处于调整期的学生最多, 这对教学起了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

2. 自主学习适应的具体表现

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 各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学生自述概括如表2所示。

必须指出的是, 由于自主学习适应过程同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关, 并非每个同学都会经历以上的每个阶段, 如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越过了困难期而直接进入调整期或适应期。在各个阶段不同个体也会表现不同, 程度不同, 结果也会不同。

三、自主学习适应的应用

在跨文化交际方面, 跨文化适应问题已引起高度关注。笔者认为, 要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要认识到自主学习适应问题, 根据该阶段性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当学生处于兴奋期时, 应充分把握学生的猎奇心理、尝试心态以及学习中的不安, 进行适当的自主学习方面的知识指导, 使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一个相对客观完整的认识。这可以为学习者在接触到学习中的困惑时提供一种理论支撑, 帮助他们分析自己学习困难的原因和寻求解决的方法。当新鲜期一过, 多数学生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困惑, 当学生处于迷惘期时, 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各方面都表现得不稳定, 自我效能比较低, 往往对自己的学习沮丧、不满意, 实际的学业学习时间利用率很低。这一阶段非常关键, 它影响到学习主体是走向适应还是封闭的状态, 因此引起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不至于自暴自弃, 同时采取一些主动干预的措施, 如加强课堂管理, 完善评价系统, 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学生处于困难期时, 应当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制订相对适宜的学习计划等。当学生处于调整期时, 其正面的心理状态居多, 自主性逐步走向相对稳定, 但要进入主动学习的适应期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根据自主学习适应的特点, 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开展了阶段性的教学活动。

(一) 尽早进行自主学习的培训、指导、监控和反馈。

学习无明确规划、任务无法完成、“先松后紧”的学习时间安排、考前突击的学习策略, 考前高度的焦虑等情况都说明大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还不是很强, 认知学习策略的发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在第二学期初开始了系统的自主学习方面的培训, 包括分析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特征、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 学习策略的训练, 自我监控的指导等方面, 让学生加深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了解新模式下对自主学习提出的要求和任务, 有效利用网络学习环境给自己的学习提供的灵活性、自由度和控制权, 进一步认识自主学习的价值和重要性, 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计划、监控和评价;要求学生对自己最满意的一次自主学习课堂做记录、写心得;利用博客、邮箱、Q群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在第三学期, 班级管理上以小组为单位, 让小组成员轮流管理自己小组, 制定有效的规则, 学会自我管理, 这有利于学生从他律变成自律。笔者设想, 如果在第一学期中段考前充分利用学生普遍处于兴奋期的机会进行相关的培训和举措, 学生将会更多受益, 能更早适应自主学习。

(二) 自主学习和课堂面授做到有机结合, 拓展课外实践活动。

灵活运用体验式学习、支架型、任务型、合作小组等教学方法, 尝试多种形式的交互活动, 如值日报告活动、写作评价活动、主题讨论、角色扮演、教学体验、小组自主学习交流等, 继续安排自主学习口语小课堂, 大力提高听说能力。第二学期口语内容包括名篇/名段朗诵、课文复述、个人演讲、才华展示等。第三学期围绕读后感、小组辩论、个人喜爱图片解说等展开。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技能训练活动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更重要的是学习者能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体验到认识提高的快乐, 从而激发和维持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此外,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语言实践活动, 如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广播/电台、英语知识大赛等, 进一步明确外语学习的目的, 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 完善评价方式。

提倡多元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整体评价。在第二学期尝试让学生进行亮点评价并自评平时成绩。在第三学期, 在评价中以合作小组为奖励单位, 让小组成员在分享合作成果时相互激励;平时成绩由自评和小组成员评议合作表现构成。在学会独立学习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结束语

自主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自主学习适应可以说是一个相对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渐进过程除了自身的努力外, 与教师的适时指导不无关系。不同的文化对自主程度有不同的期望, 在完全自主和教师指导下的自主之间 (Sinclair 1997) , 中国学生的情况更属于后者。许多同学坦言自主学习是个较好的模式, 但在现在大学生自制力差又无教师指导和监管的情况下, 无疑成为了变相上网的另一种形式。因此, 自主学习适应的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教师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而灵活地参与其中, 顺利完成自己在新模式下的角色转换。

摘要:本文借鉴跨文化适应理论, 通过三个学期对英语自主学习课堂的观察、访谈及问卷调查, 对自主学习适应的概念进行了探讨。适应过程可分为兴奋期、迷惘期、困难期、调整期和适应期。在非完全自主的学习背景下, 自主学习适应的特点有助于教师开展阶段性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 顺利完成新模式下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自主学习适应,跨文化交际适应,自主学习适应阶段

参考文献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Brown D H.Learning a second culture, culture boun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Davis L.Doing cultu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in ac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 1999.

Lysgaad S.Adjustment in foreign society:NorwegianFulbright Grantees visiting the United States[J].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Bulletin, 1955 (7) .

Mezirow J.Transformative dimensions of adult learn-ing[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991.

适应性网络学习决策系统 篇9

1 决策系统图及功能说明

1.1 适应性网络学习决策系统

基于Internet的网络学习决策系统是一种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典型Internet应用。客户端主要用来作为与用户进行交互的工具,常用的客户端为浏览器。主要的逻辑计算和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端实现。服务器常常是并发的、异步的。

图1是基与网络学习决策的系统结构图,用户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决策请求,WEB服务器接受请求后,调用数据库中用户信息和知识库中知识信息,对学生模型进行初始化;根据学生模型的参数,WEB服务器再调用知识库中的学习策略,给出学习模型中与用户相对应的学习策略,并通过对象调用数据库中的推理规则推出学生模型的参数,WEB服务器将根据学生模型参数找到与决策模型向匹配的决策,然后用户端获得HTML文档形式的决策项后表现给用户,并将用户新信息返还给服务器,以便进行下一步决策。当决策结束后,得出的用户表现信息和用户决策信息将用于更新学生模型和决策模型,同时将各个参数存入数据库的用户信息和决策资料里,以备下一次进行决策。

1.2 系统的功能说明

网络学习决策系统由5个模块组成,即由知识库、数据库、知识获取、推理机及人机交互界面。知识库中储存学习(教学)知识信息、学习或教学策略、教学经验、推理规则,它是推理机制的基础;数据库中储存用户信息、各种试题、教学评估资料、决策资料;推理机是控制、协调整个决策系统的,并根据当前数据库中学习者的信息、教师的教学信息,应用知识库中的知识按照确定的推理规则进行推理;知识获取部分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内容进行修改、删除或扩充;人机交互界面是用户与计算机对话的媒介,由注册或登陆及身份选择、内容选择、方式选择等几部分组成,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系统是否真正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因此可以看出决策系统实现了以下几个功能:

1)网络学习功能:是本决策系统一个重要思想,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子系统,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情况在系统的辅助下选择不同的方式学习:独立学习、在线协同学习、听课学习。

2)网络教学功能:教师通过网络教学系统里的可视化界面编辑器对教学设计策略库、教学模版库及媒体进行有效的修改、扩充。

3)检测功能:在线检测子系统是由身份确认库、试题库及抽题策略库构成。身份确认库中确定有该用户的信息后,通过在线检测子系统它会自动生成一套符合用户身份的试题给用户做,进行在线检测,然后把用户新的信息再次输入到数据库中进行更新。

4)决策功能:通过检测功能的检测后,系统把用户新的信息输入到Web服务器里与学生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在与决策模型中相匹配的决策,通过WEB服务器调用在把信息以HTML文档形式显示给用户看。

2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1)贝叶斯网络是一种有向无环图,其结点代表了人们所关心的变量,结点之间的连接代表了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变量间影响的程度由网络中依附在父—子结点上的条件概率来表示。

学生模型的作用就是为系统提供关于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准确信息,以便教学策略部分能够及时、准确做出决断,并从决策模型中给出相应的决策,返还给用户。

利用贝叶斯网络来建立测试项与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更新来达到不断了解的目的。学生对于某种技能的掌握程度采用技能水平上的概率分布来表现。这里给出了贝叶斯建模方法,通过限制学生的模型表现知识的复杂性和用来建立学生模型的概念网络的复杂性,使得网络的更新时间可以与输入数据项的数据量呈线性关系,需要拥有的先验知识的数量也减少了,同时对于输入项来说,也可以模块化处理,以便于添加或删除不必更改模型参数或算法。

我们将每个学习者从几个方面进行抽象为一个特征向量,每一维分别对应一个因素,利用结点的各属性之间的条件依赖关系和样本得出的条件概率,得出联合概率后,就可以对属性的后验概率进行更新;图2是抽象出来的学习者的贝叶斯网络结点图。

其中:1性别;2年龄;3学历;4身份;5所处行业;6学习内容;7认知规律;8应用型知识;9理论型知识;10图形动画知识;11提示语反馈;12结论性展示;13多媒体方式展示;14知识型策略;15能力型策略。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不同身份的学习者由于自身的认识水平不同,因此系统就要根据模型来推理一下目前这个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如何,最后才能根据所测出认知水平的参数对应学习策略中的具体策略,以英语为能力型策略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更新步骤如下:

首先,简化方法在于把问题归类。将问题的难度分为几个等级,难度相近的问题归于一类,然后把答对某类难度问题的条件概率与可能的技能水平联系起来。通过把问题归入不同的类,使同类难度的问题都有同样的条件概率参数。

其次,把问题难度等级与技能等级联系起来,如有4个技能等级:高中、四级、六级、托福,则可有3个相关的问题分类如:四级、六级、托福。

最后,减少条件概率参数的方法是利用技能分类的过渡性:假如某用户已达到特定水平级,则理想情况他只能回答这一水平级以及低于这一级的所有问题。

失误率s和猜中概率g:s和g都是比较小的数字,如果我们选择问题有m个选项,则取g=1/m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如果g=0.25,s=0.1。考察四级题目如表2所示。

表1、表2中,第一行是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贝叶斯网络就是通过表1,推理学生技能在不同等级的概率分布。

S失误率——用户答错应知道问题的概率;g猜中率——用户答对自己所不知道问题的概率;现在给出从表中数据中提取决定决定技能水平的概率分布的等式;

表现数据e的条件下,用户等级的单一离散概率变量X为:

这里xj(=1…4)是特定的学生技能等级,e是某一个用户表现数据,P(e/X=xj)表示某一个难度的问题,在用户级别是xj的条件下,出现数据e的概率。P(e)表示对于特定难度的问题,表现数据e出现的概率。

由(3)、(4)两式构成贝叶斯推理公式,P(e|X=xj)由上表根据s和g的取值给出。

2)决策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是人们基于自己的知识、经历、偏好等行为准则与手段进行探索、判断与决策的过程。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往往是多准则决策,包括多目标决策和多属性决策,而本系统采用的则是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

考虑一个系统会对学习者进行据测问题的提示,通常采用学习态度u1、学习状况u2和学习方法u3这3个属性作为决策指标,设有5个方案xi(i=1,2,3,4,5)将被决策,并假定属性的权重向量为w=(0.4,0.4,0.2),决策者以区间数这种不确定形式给出了5个方案的属性值,其规划决策矩阵如表3。

为了对各方案进行排序,利用公式求出zi(w)(i=1,2,3,4,5)两两比较的可能度矩阵P,利用公式求得矩阵P的排序向量v,由排序向量V及矩阵的P的可能度,得到区间数zi(w)(i=1,2,3,4,5)的排序,即能表示出方案间的具有可能度的优序关系,则相应5个方案的排序为:

从而得出结论,x2的决策策略最适合学习者现在学习模型下的决策方法。

3 实验结果

本文对130名网络适应学习者进行了决策系统的测试,测试的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贝叶斯方法的正确率可以达到93.7%,本方法与其他方法的统计分析比较,发现不论在最高正确率,还是在同一个正确率要求下的错误率方法比较,贝叶斯方法都有一定的优势。

4 结束语

基于贝叶斯的网络学习决策系统中,系统会根据学习者的自身情况为其准备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进行辅助学习;当学习完成时,系统又会通过检测功能确定学习者新的认知水平,作为下一次登陆学习时为其学习准备依据,并向学习者提供进一步的决策意见。网络学习决策系统毕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知识系统,发展过程中尚存在未能解决的问题,如:系统的核心技术中数据库的推理机制等。

摘要:该文对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实现个性化学习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贝叶斯方法和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的适应性网络学习决策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实现的方法进行了初步说明。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篇10

一、在教学理念上:我们应当转变传统理念为新课改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 新的历史课程理念提出: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新课改下的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面对新教材, 我们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对历史新课标的再学习和课堂教学的实践, 认真比较新旧课程, 有很大差别。旧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体性, 重视个性的发展。

通过不断地学习, 使我们认识到只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才能顺利进行新课程改革。通过不断地学习, 也使我们感受到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改革, 必须要由知识灌输传统式课堂向学生自主探究型课堂转变, 提高课堂学力, 激发学习活力, 增强教学魅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就是要解放思想, 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 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新理念。教师的角色必须由传统教学中的权威转向师生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平等中的首席”,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当我们这一传统教学观念得到更新, 就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能够借鉴传统, 开拓创新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 强调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历史活动机会”。因此, 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就应是学生活动过程的教学。

当我们教师树立了这样全新的教学理念后, 应该有创新思维来组织我们的教学活动, 在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就必须要有改变。因为毕竟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即使教师的理念再新, 如果无法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 无法真正使我们的学生受益, 那么新课改就会犹如纸上谈兵, 名存实亡。

这样一来, 我们要恰当处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新课改的核心是教师、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 即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让学生学习活动起来、历史课堂生动起来的保证。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让学生们‘动’起来, 让历史课‘活’起来”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当恰当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我尝试实施活动体验学习就是实践这一教学理念的有效方式之一, 很好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教学过程中, 安排有学习活动“历史想象:北京人的一天”。先引导学生结合“从春夏秋冬四季中选择一天, 想象北京人从早到晚的生活和劳动情况”。在开展活动时, 可将全班同学分为春、夏、秋、冬四组, 各组同学集中想象该季节中北京人一天的活动。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发言, 其他同学补充。四季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以植物为例, 春天发芽长叶开花, 夏天枝繁叶茂, 秋天果实累累, 冬天枝叶凋落是一般规律。学生的想象一定要符合季节特征。通过活动体验想象, 对不符合季节特征的描述, 我们老师应启发他们进行修正, 从而过到本次活动的目的培养想象表过能力。

第四课“夏朝和商朝”教学过程中, 可安排的教学活动是“走进殷墟博物苑”。要求学生以参观者的身份走进去看一看, 根据具体情况, 重庆市地区的只能进行模拟考察。开展此活动时:第一, 引导学生运用教材涉及的知识 (包括正文、插图和“史海拾贝”) 。第二,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如观察“殷墟博物苑”一图正中的“大房子”, 说“我看见一座很大的房子, 两重屋檐, 四周有回廊和立柱, 这就是商王的宫殿”。第三, 引导学生想象。比如, 可通过想象, 把教材介绍的某一件青铜器放在苑内的某一地方, 作为自己看见的东西加以介绍。但如学生说, 他走进博物苑, 看到了司母戊鼎。老师则应风趣地指出:“对不起, 你看到的是复制品, 真品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院陈列着呢。”

第五课“西周的兴亡”教学过程中, 开展的活动是制作西周主要封国分布图。其目的是通过地图的制作, 培养学生制作历史地图的能力。学生可用手工制作, 也可以用电脑制作。其手工制作方法有:第一, 临摹法。将一张透明性好的纸, 放在教材的“西周封国略图”上, 描出线条, 然后有选择地填写符号、文字。第二, 方格放大法。第三, 投影法。我们还应鼓励学生自己用老师未介绍的方法去制作历史地图。

总之,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已成为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 更不断有利于我们的专业成长。

摘要:本文通过作者外出培训、听课学习和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从教学理念到课堂教学具体实施方面进行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如何迅速适应高三学习生活 篇11

关键词:高三;适应;学习;生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尔兹说过:面对“危机”关头,如果你反应适当,“危机”就能给你增添平常所没有的力量和智慧;如果你的反应不适当,“危机”就能使你丧失力量和智慧,使你平常具有的能力发挥不出来。高三就是这样一个时期,但是我们也没必要过度地害怕这个时期,适度的紧张会让人兴奋,过度的紧张则会事倍功半。学生升人高三学年,当务之急就是迅速地适应高三的学习生活,而迅速地适应繁忙的高三时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习方面:夯实基础知识。改掉偏科恶习

很多学生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偏难的知识点上,忽略了比较基础的问题,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夯实基础知识其实就是为自己的知识网络打好基础,基础打得牢,网络才伸得广,反之,没有基础的知识网络是脆弱的,也是狭窄的。就好比参天大树的根茎一样,只有根扎得深、扎得牢,树才长得茂密。因此,在高三,学生切勿走偏,忽视基础知识,更不要一门心思扎进题海之中,多做练习题是提高成绩的一个好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课堂上多听老师讲重点知识,自己主动学习,学会分析和总结,才可以举一反三,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当然,偏科也是很多学生的死穴。有不少学生认为已经到高三冲刺时期了,那些不拿手的科目干脆放弃算了,这种想法是绝对要不得的。每一门学科都不是独立的,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你忽视数学,那么可能在地理的空间问题上就会遇到问题;再如,你懒得背历史,在答政治题时,对很多问题一知半解,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高一、高二,时间还允许我们或多或少的偏科,允许我们逃避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的学科,而到高三时期,任何的逃避都可能会带来难以接受的结局,因此,如果你在高三还有偏科,那么就努力提高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不要逃避它,要勇敢地迎难而上,当然,你还可以寻求任课老师的帮助,让他帮你找到自己在该门学科上的欠缺,有的放矢,早日拿下这些原本你逃避的学科。

二、心理方面:积极调试。平常心应对

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压力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你可以学会积极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平常心面对,化压力为动力,那么对你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不适应是平常事,很多学生步入高三后发现,学习一下子紧张了许多,要复习的东西成倍地增长,自己很不适应。这些其实是正常的,每位学生都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无需过度.陇虑,成绩起起伏伏也是正常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地紧张兮兮,于事无补,反倒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学习任务加重了,我就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进步了说明最近自己的复习有了效果,后退了就赶紧查漏補缺,调试好自己的状态,不计较一时的得失才可以笑到最后。

正确地认识自己,给自己定一个合适的目标,会帮助你更好地度过高三。每个人的学习成绩有高有低,有人擅长文科领域,有人侧重理科方向,高考虽说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唯一的一件大事,我们要重视高三,重视高考,但不能给自己过大的心理压力,将高考视为唯一的出路。每位学生都可以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余好好考虑下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自己的兴趣爱好,扬长避短,给自己定一个恰当合适的目标,过高或者过低的目标都可能会给你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然后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学习之余,可以适当地参加一些娱乐活动,适当地放松身心,比如天气好了下楼散散步,在家看书累了和父母聊聊天等,高三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我们当然要以学业为重,但是也要注意心理的调试。

高三,一个代表着紧张和忙碌的字眼。每位步入高三的学生都要清楚地认识到,此时的你马上将要面对人生第一个转折点——高考。迅速地适应高三的学习生活,是学生顺利渡过这个特殊时期所必需的。学生除了要在学习上继续努力,当然也不能忽视了心理的调试,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高三是辛苦的,高三是单调的,但是沒有辛苦哪来甘甜,没有单调何来充实。希望每位步入高三的学生都可以迅速地调整自己,让自己迅速进入角色,适应高三的学习生活节奏,努力拼搏,踏踏实实地过好高三的每一天,为自己赢得一个辉煌的明天。

创设适应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 篇12

一、以“问”激活课堂,让学生有疑敢问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以一名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时,我通过设计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架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交流的平台。

上课伊始,我板书完课文标题,就把话语权交给了学生,请学生朗读课题后针对课题提出问题。起初,学生有些紧张,不知如何提问。我微笑着引导他们:“胆子大些,你可以针对课题中的某个词语提问,也可以针对整个课题提问。”随后,我举了个例子给学生:“什么地方叫做阵地?”我还在课文标题中划出“阵地”两字,打上问号。学生经过我的点拨,茅塞顿开,他们的问题如决堤的洪水般涌来:“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怎样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往往印象深刻,兴趣盎然,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愿望往往也更加迫切。

之后的课堂学习印证了这点。学生比以往更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他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答案的目标驱使他们读书更仔细、认真;伙伴之间的讨论学习更主动、更热烈;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

二、以“情”贯穿课堂,让学生情智交融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以良好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从而达到情智交融的完美状态。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情感,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白求恩的遗言来烘托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接着,我让学生抓住文中描写白求恩的语句,说说自己眼中的白求恩。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着手,讨论、剖析、阐述自己对白求恩这个人物的认识,并通过课外补充材料的阅读,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故事背景,从而更全面、深刻地体会到白求恩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最后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升华感情,达到以文中之情引发学生内在感情,读者与作者共鸣的最佳阅读状态。

学生力求用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讲解、分析,讲出心目中白求恩的形象的同时,也正是他们对文学鉴赏的过程,是他们积聚、交流情感的过程。正是以情营造教学氛围,以情再现课文形象、意境,以情朗读,以情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思维迸发,达到情智交融的最佳状态。

三、以“研”激活课堂,让学生有施展的空间

在阅读教学中,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学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内涵越来越深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有相对较大的宽度和深度,可供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也比传统的提问应答要大得多。但同时,学生也会产生更多的疑问,往往会使课堂交流陷入“困境”。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时,学生就“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意见产生了分歧,使课堂交流出现了对峙的状态。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此时的我退居二线,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舞台上,自发讨论和探索,我只是起到点拨和引导的作用。经过大家的努力,讨论总结出的结论让大家心服口服,课文的主题也自然地呈现出来。

上一篇:增值税下一篇:控制平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