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自主学习语文课堂(共12篇)
打造自主学习语文课堂 篇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老的这句话深刻阐明了,教师应教学生以方法,学生应习得这种方法并运用之。现阶段,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提出,从一个侧面有力地印证了陶行知先生此语的前瞻性。自主学习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它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做好引导者的角色,还课堂于学生,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实践、独立分析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实现学习的目标。
一、初中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义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习得了一定的学习技能,具有了进行自主学习的初步能力,其进行自主学习的意义体现在:
第一,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减少学生对教师指导的依赖,从而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努力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第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独立个体,统一的教学必然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个性需求,因而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热情,发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其在主动探究中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第三,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使其更能适应社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能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主动探索解决各类问题,提高社会适应性。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语云“活到老,学到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学得更深、更远,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方法
(一)以趣促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曾言:“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烧其想学、好学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求知,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游戏、音乐、故事、传说、表演、设问、典故等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导入课堂,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并通过深入引导,引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例如,在课文《桥之美》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音乐情境和动感唯美的画面,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欣赏桥的美,促使学生产生遐想,同时设问:“桥之美,美在何处?你们想知道作者是怎么来看桥之美的吗?”通过情境创设、教师引导,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二)方法指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掌握的还不够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对其进行方法指导,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例如,在古文的学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引导其积极思考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整合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如:古代官员多有升迁降贬,在文言文中对官职的升降用词不一,有除、拜、谪、授、调、夺、迁等多种说法,许多学生对此不予理解。为巩固学生的知识,语文教师可在古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列表比对升降官职的各类称谓和使用方法,同时回忆记录已学的文言文知识,配以课文例句,以更好地理解词语。通过知识的整合、对比和分析,学生既能深入理解新知识,又能温习旧知识,同时也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了提升,学习效率也有效提高了。
(三)问题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序开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而问,有问而学,是学习的一种状态。问题是引发学习和探索的关键,有效质疑,能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进行。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使学生对课文的思考能围绕问题层层开展,步步深入,避免学生的思维太过散漫,从而偏离教学目标,致使课堂教学难以深入开展。例如,在教学课文《甜甜的泥土》时,教师可从有关课文内容的提问中引申开来,引导学生找寻文中的线索,从而逐步进入到对课文解读的环节。如教师可先设问:“文章中讲了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全文。当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了解后,教师可通过继续设问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教师可质疑“文中的‘她’是谁?‘她’对王小亮有着怎样的情感,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文章中其他人物的设置有何作用?”“读完课文,你认为王小亮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你的理由是什么?”通过连贯、有序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逐步深入,也使得自主学习围绕课文中心层层开展,有序进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四)合理评价,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信心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有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合理、激励式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促进自主学习的持久开展。因此,教师应将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并通过积极、正面的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自觉自乐地投身于语文学习之中,提升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完善,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求知,高效学习,使初中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学生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真知,畅游于知识之海,不断提升自我,做一个主动求知的人。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日益获得教师的关注。本文从探究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意义出发,对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进行了分析与论述,以期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打造自主学习语文课堂 篇2
--------参加第二届全国初中名校高效课堂教学现场研讨会聆听山东杜郎口中学专家于娜课堂教学及讲座的心得体会
武胜县华封初中
龙晏辉
2011年11月11----13日,教育局组织我们在南充川北医学院参加第二届全国初中名校高效课堂教学现场研讨会,聆听山东杜郎口中学于娜、广文中学韩文联、重庆綦江曾明、武胜等专家课堂教学及讲座,听了这些骨干教师的课及讲座,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如广文中学的语文主题教学,就是以目标、教材为主,从教材单元出发,以教材为依托,寻找与之相关、相似、相近、相对、相连的阅读材料,主题不仅仅表现为内容方面,还可以包括文章的语言风格,作者、表现手法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下面我就于娜老师的课堂教学与讲座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理念,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中,于娜老师为突出课文的重点、难点都运用了朗读感悟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发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比如:于娜老师在教学《海燕》时,在学生品读课文后,让学生合作探究,“文章中的各种物象的象征意义”,找出相关的句子,再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作出总结,最后再让学生读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朗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极力倡导的。于娜老师通过让学生在读中层层加深,层层提高,小组读,个性化朗读,加深后再读,再体验,在品味中体现人文性,让学生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
二、他们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风貌,在他们的教学中不仅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的显性因素,而且发掘了隐性情感因素。他们 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体会”、“品味”还给了学生。从他们的授课中可看出,他们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浮华已随风飘去去,课堂本色显朴实,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处。
三、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译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于娜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于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于老师教学《海燕》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察课件,一边听老师介绍,那自然亲切、简洁准确、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学生的思绪带进了整篇课文的情节之中、大家都仿佛看到了一只高傲战斗的海燕。
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于娜老师也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并鼓励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
四、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我对于娜老师印象深刻,在她的课堂上,我发现她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上课一开始就通过和学生互动做游戏的方式,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轻松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五、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更应该是高效的。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讲求效率。语文教学也不应例外。一节好的语文课,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之中,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运用能力有了最大程度地发展和提高,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及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否有效,收到了怎样的效果”是评价一节课的最终标准。自读感悟,寓教于乐的新式课堂耳目一新,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于老师所执教的《海燕》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初步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深入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教学中,于老师让学生通过自读边读边想,将海燕、海鸥、海鸭、企鹅、大海、波浪、狂风、乌云、闪电、暴风雨等的特点完整地展现给大家。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于老师采用了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大胆的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那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的。
自主学习,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老的这句话深刻阐明了,教师应教学生以方法,学生应习得这种方法并运用之。现阶段,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提出,从一个侧面有力地印证了陶行知先生此语的前瞻性。自主学习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它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做好引导者的角色,还课堂于学生,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实践、独立分析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实现学习的目标。
一、初中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义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习得了一定的学习技能,具有了进行自主学习的初步能力,其进行自主学习的意义体现在:
第一,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减少学生对教师指导的依赖,从而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努力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第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独立个体,统一的教学必然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个性需求,因而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热情,发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其在主动探究中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第三,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使其更能适应社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能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主动探索解决各类问题,提高社会适应性。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语云“活到老,学到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学得更深、更远,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方法
(一)以趣促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曾言:“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烧其想学、好学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求知,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游戏、音乐、故事、传说、表演、设问、典故等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导入课堂,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并通过深入引导,引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例如,在课文《桥之美》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音乐情境和动感唯美的画面,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欣赏桥的美,促使学生产生遐想,同时设问:“桥之美,美在何处?你们想知道作者是怎么来看桥之美的吗?”通过情境创设、教师引导,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二)方法指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掌握的还不够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对其进行方法指导,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例如,在古文的学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引导其积极思考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整合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如:古代官员多有升迁降贬,在文言文中对官职的升降用词不一,有除、拜、谪、授、调、夺、迁等多种说法,许多学生对此不予理解。为巩固学生的知识,语文教师可在古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列表比对升降官职的各类称谓和使用方法,同时回忆记录已学的文言文知识,配以课文例句,以更好地理解词语。通过知识的整合、对比和分析,学生既能深入理解新知识,又能温习旧知识,同时也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了提升,学习效率也有效提高了。
(三)问题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序开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而问,有问而学,是学习的一种状态。问题是引发学习和探索的关键,有效质疑,能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进行。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使学生对课文的思考能围绕问题层层开展,步步深入,避免学生的思维太过散漫,从而偏离教学目标,致使课堂教学难以深入开展。例如,在教学课文《甜甜的泥土》时,教师可从有关课文内容的提问中引申开来,引导学生找寻文中的线索,从而逐步进入到对课文解读的环节。如教师可先设问:“文章中讲了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全文。当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了解后,教师可通过继续设问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教师可质疑“文中的‘她’是谁?‘她’对王小亮有着怎样的情感,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文章中其他人物的设置有何作用?”“读完课文,你认为王小亮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你的理由是什么?”通过连贯、有序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逐步深入,也使得自主学习围绕课文中心层层开展,有序进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四)合理评价,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信心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有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合理、激励式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促进自主学习的持久开展。因此,教师应将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并通过积极、正面的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自觉自乐地投身于语文学习之中,提升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完善,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求知,高效学习,使初中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学生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真知,畅游于知识之海,不断提升自我,做一个主动求知的人。
参考文献
[1]陆利平.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浅谈[J].文学教育,2013(2).
[2]林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5).
打造自主学习语文课堂 篇4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就会把学习看成是自己内在的一种需要, 而不是一种负担, 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愉快的体验, 就能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历史的学习中去, 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索。例如在讲授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时, 可以选取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的故事, 如讲述秦灭亡的时候穿插“荆轲刺秦”的故事;讲述汉武帝时, 穿插“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的故事;讲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时, 用《射雕英雄传》的故事引入等等, 这样既能给予教材框架以血肉, 又能激发学生兴趣, 丰富学生相关历史知识,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再如, 笔者在讲解《三国鼎立》时, 同学们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刘阿斗如此无能, 诸葛亮为什么自己不当皇帝?”“在‘三顾茅庐’时诸葛亮为什么那么清高?”“曹操既然是政治家、军事家, 那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会败给孙刘联军?”这些问题看似幼稚, 却说明学生在发展、在思考, 这为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历史知识提供了动力。
二、搭建平台——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载体
目前, 学生不重视历史、不喜欢上历史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历史课程与学生的兴趣及需要严重脱节。因此, 历史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 从而为学生提供历史与现实对话的平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其实质就是在现实社会这一独特的“情景”氛围下, 基于学生已有的社会认知, 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贯通, 实现学生对历史内容进行现代意义的自我建构。例如, 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章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联系当前的许多热点问题, 如中日关系问题、日本申请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海峡两岸关系问题, 在现实问题中追溯历史, 在历史问题中认识现实。这样, 学生能切身感受到历史与现实存在着难以割断的联系, 在搭建起历史与现实对话平台的基础上, 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多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促进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由于历史学科的形象思维性较强, 因此应该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可通过一个个“历史问题”, 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促进学生参与到对历史问题的主动探究中。例如, 笔者在讲授《难忘九一八》的“西安事变”这一内容时, 巧设悬疑:“同学们, 在十年内战中, 蒋介石残忍地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双手沾满了革命烈士的鲜血, 现在‘西安事变’好不容易捉住了蒋介石,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就此杀了蒋介石呢?”悬念一旦产生, 学生要探个究竟的积极性一定会被激发出来, 经过热烈地讨论, 再由教师适当启发和诱导, 学生便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
对于初中生来说, 历史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年代久远, 比较抽象与复杂, 单靠语言来描述, 缺乏情景渲染, 难以有效地进行历史学习。通过多媒体元素的运用,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无声为有声, 变枯燥为鲜活, 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 让学生身临其境, 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 这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珍珠港事件”内容时, 可利用影片《珍珠港》的精彩片段, 向学生展现“珍珠港事件”, 同时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 从而激发起进一步探究“战争问题”的兴趣。
四、指导学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古人有言:“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通过教师的“教”来启动学生的“学”, 从而达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为此,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 乃至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在平时教学中, 要注重学法指导。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 针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笔者引导学生用两个字概括每一条内容进行记忆, 得出“割地、赔款、开埠、议税”。针对《南京条约》的影响, 笔者分设四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1) 割地对中国有何危害? (2) 赔款加重了谁的负担? (3) 五口通商是互利的吗?其危害是什么? (4) 协定关税对中国有何影响?由此引导学生最后得出结论: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教学后面的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其危害时, 放手让学生来讲, 学生以分析《南京条约》的方法为借鉴,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们的内容, 并针对每一条内容设计成问题, 经过分析得出结论。这样, 学生对学习历史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 对课本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 对各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初步懂得了学习历史的方法。
五、营造氛围——打造师生和谐的历史课堂
打造自主学习语文课堂 篇5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但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得到广泛的重视,并成为必要。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资源;知识创新水平和速度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和科技的进步,而这取决于教育发展水平和速度,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现代社会知识发展异常迅速,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更新知识的需要,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的公认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未来的文盲定义为“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面对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快速纷繁,“终生学习”已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学会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未来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讲话中明确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程改革指出“让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一辈子负责,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校更是引发学习的地方”。课堂教学过程
要实现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引领和点化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质疑、学会批判,必须真正教给学生生存的本领,最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是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需要。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与快乐。面对新形势与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与时俱进。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1、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理论、创新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活动教学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①、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强调教学的个性化,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学习要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学习要学会和掌握学习的方法;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结合。
②、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以宏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
性和谐发展和挖掘人的创新潜能为宗旨。它强调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③、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
④、活动教学理论: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这种教学理念主张:活
动是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发展的根本方式,以弘扬主体性教育精神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人格独立性;以丰富的活动方式,作为实施主体性教育的中介,强调“以活动促发展”,倡导主动学习。活动超越“教师中心”的桎梏,营建民主、互助、合作、和谐、愉悦和共鸣的师生关系;突破“知识本位”的局限,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为目的;在强调从“坐中学”向“做中学”转变,强调从“知识”向“能力”转变的同时,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2、实践价值
本课题研究立足农村,着眼于“自主学习”,着重解决小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问题。
(1)通过自主学习的研究,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积极的智力活动
去“生产”知识,发展能力。重视“个体”的尝试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在个性化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2)通过自主学习的研究,探索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教学模式,变传统的个体学习为自主发展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通过自主学习的研究,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结合起来,优化教师行为,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由“接受学习”发展为“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创新性学习活动,注重自主和创新的统一,充分展示自尊、自信、自律这一进取性人格精神,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当前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积极因素和具体问题,以便针对性地研究确定具体的策略。
(2)、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4)、探索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步骤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使研究尽量地靠近目标, 我们采用“讨论—行动—反馈—调整”,即边研究边行动、边反馈边改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收集情报、边修改方案的做法。
(1)、调查研究法: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心理素质、智力品质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在研究和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观察分析和策略指导。
(2)、文献研究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他人的成功教学经验,借鉴外地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准实验研究法:按照课题设计和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出对广大学生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成功经验,从而促使学校各科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
(4)、经验总结法:在自主、创新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自主、创新教学资料,针对有关教育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抽象、概括,得出科学性的结论,并撰写成论文和课题实验报告。
2、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2月——2013年7月)
①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完成实验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
②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讨论、理解、熟悉课题研究方案。
③确定课题对象:横铺中学四年级45班、五年级43班全体学生。(2)、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
①主要任务: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方案全面实施研究工作,编制自主教学方案,开展课堂自主教学实践,做好记录、及时分析,定期参加课题观摩、交流、汇报;评定自主教学效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撰写研究论文,向课题组提交自己撰写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进行阶段测查、小结
②达成目标: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指导他们主动地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协调统一,通过行动研究建构“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③实施原则:民主、和谐、平等原则: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耐心辅导、热情关心、支持、尊重人格,不歧视,无偏见,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来。其次,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励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尝试自我调控学习的方法、节奏和进程;自主学习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氛围,体现自主、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自己
感受,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明白事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尽可能地摆脱对教师和他人的依赖;评价原则: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以激励的方式评价学习,应采取多样的方式:1)学生自己的评价;2)学生自己和老师的评价;3)学生自己、同学和老师的评价;4)学生自己和同学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3)、总结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2月)
采用阶段评价学习与最后总结深化相结合,在实施阶段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课题研究,总结重点成果,汇编优秀教学设计、案例、教师研究论文和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形成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申请结题。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研究论文:主要阐述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内涵、特征与作用、教学策略及方法途径。
2、研究案例:主要通过反思总结撰写反映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的思路操作方法的典型案例。
六、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与表达。
1、实验教师每一阶段写一篇教学反思,每一阶段一篇教学叙事案例,每年撰写两篇有关课题方面的研究性论文。
2、每位参研教师都应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的研究步骤及时撰写阶段总结。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有效课堂》教师论文集。(每年每个 实验教师推荐1--2篇)
4、构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有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5、撰写结题报告,制作优秀教学课例。
七、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力求探索出构建语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机统一的教与学的模式和与之相应的评价模式,将“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以此指导我校的常规教学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八、实验管理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为加强对课题实验的研究领导和管理,切实保障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确定本校四年级45班、五年级43班为实验班,四年级46班、五年级44班为对比班。
2、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成立横铺中学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组 长:卢铝地(全面负责)
副组长:余炎忠(主持课题申报、开题、结题,并负责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有关研究、研讨活动,撰写课题实验报告并汇集出版研究成果,负责课题的管理与队伍培训及课题研究期间经费开支等工作。)
成 员:谢 勇、潘飞翔、刘 韵、卢 丹、何 燕(负责课题的实施,管理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收集实验资料与数据,撰写阶段
性实验工作的计划与总结、阶段小论文、制作优秀课例等)
3、立足实验,服务学生。这项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增强终身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过去繁重琐碎的无效劳动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时间对课堂和课外的教与学进行研究,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了提高教师参与课内外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仅对教师的研究工作进行量化考评,与教学检测挂钩,而且会不断引导教师加强科研幸福感,确保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4、增进交流,及时总结。根据课题管理办法,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科研活动,做到围绕主题研讨,定期交流,及时总结,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引向纵深。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1)、思想保证
实验教师要加强学习,增强课改意识,不断强化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实验作为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发展需要和事业来做。
(2)、人力保障
课题组成员都有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积累了较好的科研成果,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课题组主要成员为学校的班主任、教研组长及一线骨干教师,受过一定的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或训练,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流程,更难得的是这些同志理论知识广博,并且都能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全部胜任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3)、制度保障
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的统筹规划和全面管理。课题组定期召开阶段反馈会议,及时调整工作安排与进程。组员定期向课题组汇报工作进程与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组同时也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督导,促使课题项目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有效开展和完成。
(4)、资源保障
课题组有针对性地搜集有关教学,教科研等方面的资料,编制专题目录,索引,文摘,剪辑等资料,以多种形式为教师学习提供信息支持。
(5)、经费保障
学校领导思想观念先进,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特别重视基础方面的教学研究。在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能够拨付足额专项经费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
(6)、时间保障
我校每周三下午为教研组活动时间,其中课题研究是一项重要内容,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确保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用在课题研究上。
十、课题论证
1、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先进性、可行性和显著的成效性是我校进行这一课题的基础的前提。魏书生通过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在实践中总结完善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并通过在全国部分地区实验推广取得显著成效,充分证明了这一理论的先进性与可行性,这是我们研究和推广这一理论的原因所在。
2、我校对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方式进行了初步的实
用自主模式打造语文生动课堂 篇6
一、语文自主课堂要借助于扁平化载体搭建平台
扁平化的学习载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功能,其对上要正确领悟教师的教学意图,对下要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并且要发挥出重难点突破的有效作用,从而为语文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合作小组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扁平化学习载体,在合作小组的设置上要精心安排,追求最佳搭配。笔者从人员安排、组织协调两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这一载体的运作有效性。在人员组织方面,充分兼顾到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分布,学习优秀生和学困生需要均衡分布,让学生在这样的载体里面相互学习研究、讨论分析、合作互动,提高集体智慧的促进效果。另外,笔者将牵头学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明确要求每个组都由一名学生牵头负责这一项工作,同时组内成员有不同分工,承担一定的功能任务,以牵头学生为龙头带领成员参与课堂活动,针对教师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总结梳理答案结论。这样一种合作小组的搭建是保障自主课堂有效推进的重要前提。
二、语文自主课堂要借助于探究性线索引领思维
自主课堂的打造应当体现对学生思维的引领,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丰富有价值。笔者在教学中精心设置能涵盖教学内容、体现重难点、思维有梯度的问题,以问促学,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他们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有效突破学习难点,掌握学习重点,全面达成学习目标任务。例如本人在执教《老王》一课时,为培养学生品读感悟文本和深入探究能力等,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你认为文中的老王是个怎样的人,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用一两个词语来简要概括。你得出这些结论的文本依据是什么?哪些叙写能证明?作者在平时交往中是怎样对待老王的?在作者所写的与老王交往的文字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怎样理解文章结尾说的“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运者的愧怍”?老王是不幸的人,那么作者是幸运的人吗?这样的一组问题充分涵盖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进行认真的自主阅读和交流分析,这一组问题完成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充分解读文章的人物形象,加深了对表现手法、艺术特点的感知认知,问题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线索,并且增强了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
三、语文自主课堂要借助于互动性讨论突破难点
在自主课堂构建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给予学生互动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开展互动式讨论,尤其是针对学习理解中的难点进行有效分析,集聚大家的智慧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课堂上有了充分互动合作,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激发和展示,课堂变成随时质疑和生成的课堂,我们的教和学才可能高效。例如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是非常典型的人物,她属于勤劳、善良、朴实的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代表,但在封建社会的环境下,自己的命运是无法掌握的,只有被践踏、迫害、愚弄、鄙视。对于这样的一个复杂和矛盾的人物形象,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初到鲁镇时祥林嫂的形象,被迫改嫁后再到鲁镇的状况,并且分析鲁镇人的思想性格、对祥林嫂的态度,这样的环境和祥林嫂命运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分析祥林嫂怎样从挣扎反抗最后走向毁灭的。在这样的引导中,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仅对于祥林嫂自身的悲剧原因具有清晰的认识,而且对于复杂的社会背景及深层次的原因也得到了初步明晰。明白了封建礼教使祥林嫂这位善良的农村妇女命运发生了变化,祥林嫂的离去正是封建礼教吃人害人的最真实写照和最直接控诉,祥林嫂之惨在于受封建礼教压迫,封建礼教胜于吃掉其孩子的狼。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对于这一人物的形象感悟将会更加圆润丰满。
四、语文自主课堂要借助于及时性反馈获得信息
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能够有效调整接下来的教学实施原有安排,使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更贴近学生实际,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笔者在教学中,每节课都留有三到五分钟时间进行学习要点的检查和评估,或是让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学习要点和收获,或是通过相关题目简单测试。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环节进行自我反馈,了解还有哪些环节的知识需要进一步强化与巩固,避免了以往教学活动中昏昏然不知所以然的现象。当堂反馈信息不仅及时,而且所获得的信息非常准确,为教师后续教学活动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上当堂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对于教师下一步教学的开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也利于学生及时进行拾遗补缺,这也是打造自主高效课堂的有效环节。
实施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篇7
一、教师放手让学生阅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教师讲得多, 学生读的时间自然就少, 放手让学生阅读就是让学生多读, 在读中发现问题, 学到知识。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的有效性, 我指导学生学会直接在教材上标划重点, 用各种符号把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重要的段落, 用各种符号标出。同时教会学生增补内容, 对于书上难以理解的地方予以简要的文字说明, 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学生可把它增补在书本上。并教会学生写批注, 对于教材个别地方必须“前挪”或“后移”才能说明问题的, 可批注在旁边, 以便阅读时查阅。如细胞中的大分子———核酸内容中的DNA, 此节教材没精讲, 而在《DNA的结构和复制》一节中, 讲得很详细, 可“前挪”到这一节, 帮助学生学习。
二、教师放手让学生提问
如今的课堂教学中, 普遍存在学生不敢提问的现象。学生不敢问是因为有心理顾虑。许多学生担心:我提的问题如果是错的或别人都懂了, 同学们会讥笑吗? 我提的问题如果不是今天新课的要点, 老师会批评吗? 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必须满腔热情地激励他们大胆地发问, 敢于质疑, 即使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 有的甚至荒诞, 也要保护他们的这种热情, 加以表扬鼓励。因为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也必须从低质量的问题开始。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激励学生, 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于发问的良好习惯。教师只有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才能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 把课堂变成学生提问的天堂。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 每个学生的表现会各不相同, 有的比较会提问, 有的却提不出问题;有的提问比较简单, 有的会比较深刻, 还有的提问可能毫无意义。对于这些提问, 教师要妥善处理, 如果遇到较好的提问, 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像他这样提出有水平的问题, 发挥榜样的作用;如在预习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有学生问到生物体不同的细胞转录出来的mRNA一样吗? 还有在预习过减数分裂之后有同学问到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和其他的非同源染色体怎样结合呢? 初学者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在是难能可贵, 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遇到毫无意义的提问时, 教师也不能立即否认, 应对他们这种敢于提问的精神给予肯定, 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也可能有的教师担心, 学生提出问题, 自己回答不出来怎么办? 其实, 我们完全没必要为此担心, 有时反而要真心诚意地请教学生, 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下一步的研究之中, 这样反而更能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是真正的发现者。教师也可以在和学生的思想碰撞中做到教学相长, 这不是一举多得吗?
三、教师放手让学生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 积极性很高。他们根据个人已有知识、直接经验各自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有时甚至面红耳赤地对教材中的某些观点进行争辩, 在争辩中明辨是非、最终达成共识。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感, 更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四、教师放手让学生讲解
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 但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情感的交流更重要。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三人行, 必有我师”。在课堂教学中, 我尝试与学生交换角色, 请学生当老师, 把他学到的知识讲解给其他学生, 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对胆量也进行了锻炼。
有个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我愿意做老师, 这是一种挑战, 也是一份快乐。以前我只会做题, 要我把做题的思路和方法讲清楚, 总觉得很难。可现在, 为了当好老师, 我必须把老师的讲解再认真地回忆一遍, 把课本上的知识再仔细地看一遍, 把题目再认真地做一遍。我觉得当老师让我对题目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
“我当老师给同学讲解题目, 我觉得自己学习的效率有所提高。许多讲过的知识和题目好像已经深深地印在脑子里, 非常深刻。做老师的感觉真好! ”
请学生讲解, 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智慧与成长, 请学生讲解, 让学生爱上了生物课, 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师放手让学生总结
通过讨论、分析和讲解, 学生虽然解决了存在的疑问, 但一些知识点在学生的头脑中还处于杂乱无序状态, 所以需要进行整理。整理过程由学生完成。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主导作用是启发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最明了的方式对这一节所讲的内容作总结。例如《种群的增长方式》一课中, 学生通过讲解, 已经对种群增长的两种模型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 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大家根据前面的讲解并结合课本, 归纳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我给了学生5分钟的时间归纳, 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我对同学们的归纳总结非常满意。
六、教师放手让学生出题
布置课外作业时, 我让学生根据每课知识点, 出基本题、中等题、探究题各两道, 并在题后注明命题人班级、姓名, 然后收上来, 教师精心挑选、改编, 一部分作为典型例题讲解, 一部分统一印刷, 作为学生的课堂训练。对于这一别出心裁的作业, 学生热情很高, 非常认真地查找各种资料, 有的是个人独创编题, 有的是改编题目, 真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特别是看到自己出的题目作为典型例题或训练题讲时, 更是喜不自禁, 学习热情更高。实践证明, 学生自己出练习题, 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 还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 教师只有大胆改革创新, 真正相信学生、放手发动学生, 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真正打造出高效课堂。
摘要: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 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作者认为要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适当地放手, 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本文介绍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怎样放手, 实施学生自主学习, 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自主学习语文课堂 篇8
“学讲课堂”的核心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其中只起指导者作用。我认为“以学定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读:
(1)“以学定教”的“学”是指学生。陶行知说:“教什么和怎样教, 绝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 ‘人’的问题。”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年龄特征, 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认知规律, 研究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自觉性,启发学生的主动性, 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基础的学习任务,提供有难度、有梯度、有情境的学习资源和设计学习讨论的问题、学习程序、环节,以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2)“以学定教”的“学”是指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认真钻研教材、解读教材,整体地、 系统地把握知识脉络。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多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空间,让后进生“吃好”,让优生“吃饱”。
(3)“以学定教”的“学”是指新课程标准。教师要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依据自己执教的学段课程目标, 既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也可以联系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发展的能力,深加工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二、课内—有效调动学生情绪,提高参与度
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据此通过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语言、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笔者采用了一些趣味活动,如:
(1)歌曲导趣法——升华课堂。教材中有很多英文歌曲,而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针对这一情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内容、多媒体课件等认真教唱英文歌曲。学生边唱边跳,在欢快的气氛中学到了很多日常用语。
(2)民间游戏激趣法——丰富课堂。民间游戏来自于民间各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它们的玩法很简单,也容易学,趣味性强,灵活多样,取材方便,场地自由,组织自如。因此通常我会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开展一些民间游戏。比如:指天星过天河、 编花篮、石头剪刀布、拾石子、打元宝、 丢沙包等。
(3)评价激励法——贯穿课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英语教学应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都加以肯定,且坚持使评价贯穿整个学习活动中。例如在 “cinderella”这个单元,我要求各合作小组组建临时演出团,由一名组员运用所学句式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有一个小组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件符合各自身份的道具(如灰姑娘的水晶鞋、王子佩带的宝剑), 他们的表演一结束,我立即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成功表演进行评价和鼓励:看着被激励的同学眼里流露的喜悦之情,我也感受到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小组合作的参与度得到了提高。
因此,教师要通过适时给予肯定赞扬和多种激励的方式,如:奖品激励、 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 体验成功,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 特别要注意对后进生所取得的进步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
三、课外—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加强运用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英语交际机会。可以结合实际组织英语竞赛,如英语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听写竞赛、单词接龙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以及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另外经常性地编辑英语学习园地, 办英语墙报,成立英语课外兴趣小组, 开展学习课外材料、演唱英文歌曲、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
学生自主学习中打造活力课堂研究 篇9
关键词:自主,积极性,求知欲望,自学能力,方法
新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以《槐乡五月》的教学为例, 通过一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打造活力课堂。
一、更新教育观念, 确立主体地位
在教学《槐乡五月》第二课时, 教师以“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 你觉得槐乡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问题导入, 一方面让学生回忆上堂课的内容, 激起学生的自主思考, 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回答。如“我觉得槐乡的槐花很美”“我觉得槐乡的槐花很香”“我觉得槐乡的孩子真快乐啊”……教师就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进行小结:是的, 槐乡因槐花而美, 因孩子而美, 所以作者会这样说:“五月, 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时, 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自主学习:打开书本, 先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希望你能充分调动你的感官, 用眼睛专心地看, 用耳朵仔细地听, 用鼻子用力地闻一闻。边听边想, 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时, 教师又给学生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这个时候你来到了槐乡, 你最想做的是什么?请大家用心地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然后告诉老师。这种带着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还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 极大地提高课堂实践效率。
二、实施教学民主, 营造和谐氛围
在课堂上,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跟他人合作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也可以有序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来选择学习的内容, 自主地提问老师和同学, 互帮互助。这样, 会真正给予学生自由, 放松学生身心, 还给学生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 便于激发他们的灵感, 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在教学“‘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 采走了香的粉, 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 篮儿挎走白花花的槐花, 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时”, 学生会发现这语言像诗一样流畅, 像歌一样动听。在这样的前提下, 教师让学生自主去读、去发现, 在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能让他们读出诗歌一样的美感, 进而体会这场面的欢乐和热闹。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有的同学擅长朗诵, 就让他朗诵;有的同学愿意说, 就让他把自己所认识的槐乡的景象描绘出来;有的同学擅长画画, 就让他把槐乡的美景画下来, 给诗配画。在这节课中, 学生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且学习兴趣浓厚, 学习效率比平时大大提高。
三、激发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 鼓励提问, 放手质疑。人最智慧的不在于会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在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让他们多思多学, 在自我的提问中发现问题, 并主动地用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学习《槐乡五月》一课时, 首先, 教师让学生先读一读课题, 并说一说读到课题后心中有什么疑问。学生们畅所欲言:“槐乡五月有哪些美景?”“槐乡五月的孩子们最喜欢做什么?”……然后, 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读课文、找答案……这样,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 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2) 展开讨论, 理解内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精力, 让他们相互合作, 在讨论中自主地理解学习的内容, 促进知识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教学《槐乡五月》中, 教师提问: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观察和描写槐乡的呢?学生们一开始会比较疑惑, 这时教师就可引导他们展开讨论, 让他们讨论交流, 他们就会发现在探讨的过程中问题会迎刃而解。这样, 学生们在探讨中不仅能相互启迪、共同提高, 而且还在探讨中获得了快乐, 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内外相结合, 培养自学能力
“取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这句话道出了课内外结合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 如果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 则可以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延伸。仍以《槐乡五月》为例, 课后教师可推荐学生们去读季羡林的《槐花》, 让他们进行比较阅读。通过阅读, 学生们不仅能在比较中更扎实地学好本课的内容, 更能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方法。同时,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发现事物的美, 会更能开阔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一道新生的曙光, 它将照亮教师漫长的教学之路。为了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夺目光彩, 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 大胆改革课堂教学, 让学生呼吸到自由的空气, 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因此, 教师只有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化作暖暖的东风, 才能吹醒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朱秀玲.立足教材享受语文[J].语文知识, 2016 (04) .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 篇10
一、学生为主, 自学探究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 由于受教师“权威”与教材“经典”模式的束缚, 学生形成思维惰性, 局限课本, 不敢质疑, 依赖教师, 不敢开口。同时, 加之一些错误观念影响, 不少学生只是将语文学习视为应付考试的学科来学习, 感觉枯燥无味。实际上, 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提升语文素养、文化素质, 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为终身学习与个性发展打好基础, 而这些需要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才能实现。所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需要从应试教育思想中解脱出来, 将学习主动权与自主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阅读、合理质疑、自由说话、实践探究,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促进他们走向自立教育、自主发展。
如教学《雷雨》等话剧类课文, 人物繁多, 内容篇幅长, 而且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 倘若以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朗读, 以一问一答来代替文本探究, 同学们会套用参考答案, 构建教学者预期的“空中楼阁”, 但学习后, 学生局限于文本表面, 不能深入理解文本, 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所以, 教师需要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引领学生阅读、质疑、探究、领悟。比如学生分角色朗读, 并结合自己收集的戏剧常识、有关背景等知识, 研读语言, 解读鲁侍萍与周朴园;根据相关情境, 合作探究周朴对鲁侍萍是否有感情?对侍萍的怀念是否真实?等等。对不同看法, 学生可质疑提问, 说说个人见解, 言之有理即可。而后教师针对同学们自学探究中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 提供相关材料, 予以点拨, 启发他们开动脑筋, 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理解知识, 提高能力。
二、互动交流, 有效对话
有效教学应是互动交流的过程, 而不是教师个人“独白”, 不是知识的单一传授。但在语文教学中, “满堂灌”现象依旧普遍, 或者有些教师单纯的以为紧扣课前预案展开的师生之间的简单问答就是对话交流, 却未认识到师生之间的思想沟通与精神交流, 抑制了多维对话场的形成, 对话教学流于形式, 同学们只是被动应付, 缺乏深入思索、深层探究。有的教师虽然设计了讨论活动, 但害怕无法完成预设任务, 缩减了学生思考与讨论时间, 直接引导学生往标准答案方向走, 忽视了学生独特体验与感受, 限制了有效对话与沟通。所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 优化对话话题设计, 组织多种互动活动, 预留足够的对话空间与时间, 使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建立其多重对话, 促使同学们自主体验、自由表达, 在对话交流中形成认知冲突、思维碰撞、相互启发、交接与融合, 深化文本理解。
首先, 有效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 让学生萌发参与意识。如教学《鸿门宴》, 巧设问题, 调动学生思维, 形成对话交流。在我们的印象当中, “鸿门宴”一词一般指不怀好意、甚至是蕴含杀机与陷阱的宴会。然而阅读本文后, 好像并没有感受到其中的杀机。对此, 你们又是如何看待的?是否同意老师的这一看法?问题一出, 学生热情高涨, 纷纷翻开课本, 热烈讨论着, 说出了各自看法, 形成互动氛围。
其次, 组织互动讨论等活动, 在思索、聆听、讨论的对话过程中, 促进多维交流, 形成多元解读、个性化解读。如教学《听听那冷雨》时, 文章体现了作者的故乡情结, 若要感受这一情结, 教师需要组织互动讨论、鉴赏交流活动, 增强学生自主感悟。如设计感悟语言环节, 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 分别鉴赏不同段落, 说说哪些语言可展示出余光中的故乡情结, 说说理由, 组员可达成共识, 抑或保留不同见解, 留待讨论。而后代表发言汇报, 其他学生聆听、评价、补充, 对于意见相左的, 师生共同探讨, 碰撞思维。
打造自主学习语文课堂 篇11
关键词:“自主学习” “导学案” “小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3
高效课堂建设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坚持不断创新的理念,要求转变学生身份,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心,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高效课堂就是学以致用,知识与能力并重,强调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发展、终身发展和创新思维。从课堂内部和过程来看,就是学生是否学得好、学得牢、学会用,学生不但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学习方法和技能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在学习中体验获得知识的愉快。从课堂结构来看,就是学生是不是掌握了应掌握的知识,成绩是否大幅度提高。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怎样建设高效课堂?通过近两年学习、实践、探索、反思不断改进,我校形成了“一条红线”为中心,“两个车轮”为支点的课堂改革模式,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条红线”就是大力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理念贯穿高效课堂始终,是高效课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高效課堂建设的首要目标;“两个车轮”一是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二是加强小组建设,学习小组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突破口,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成真正的“动车组”,才能提升小组合作的效率,实现自主课堂的高效化。
好奇与求知是人的本能,学习是人的天性。只要教学方式得当,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学业成功。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方式存在差异,
传统教学是让所有学生的学适应一个老师的教;现代教学则要求老师的教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学。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伟大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先进教学理论下,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本身就是学生自我发展规律的需要;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师课堂教学重要内容,作为教师须着重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和提升,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给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极大的动力。
“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建设的核心,在实践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是坚持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落到实处;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到高效课堂的成败。我们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自主学习”的首位。着力培养学生计划的习惯、落实的习惯和反思的习惯,并通过不同形式的展评、交流或评比活动,不断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坚持把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到位。第一确保自主学习时间。把自主学习向课外拓展,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规范自习,为学习提供更多的自主支配的时间。第二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第三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按时、按要求完成。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所谓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教师设计好导学案,是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和“学会”的基础,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支撑点。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重要媒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自主学习、反馈展示、检测小结等环节的调控,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以达成学习目标最大限度的落实。
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的讨论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是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小组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参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总之“一条红线”和“两个车轮”三者是统一整体,缺一不可。自主学习是前提,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是重要手段,学习小组建设是突破口。三者贯穿整个课堂改革始终。在高效课堂建设实践中,我们提出“理念是前提,模式是保障,创新是灵魂,落实是根本”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只有创造性的开展教与学的活动,高效课堂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图书专著:房超平,《教育现场对话2:品牌学校是怎样建成的》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09—01
[2]报刊著作:房超平,《让每个孩子具有不竭的发展动力》 中国教育报 2010—04—23
[3]期刊著作:张顺平,《我的“自主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教育学文摘第四期总122期 2010—08—20
打造自主学习语文课堂 篇12
(一)学生自主性的定义
学生自主性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前者来分析主要是指学生进行自我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而从后者来分析则是指学生经过独立做出与学习相关的活动,并成功获得相应的能力。学生自主性近年来在我国教育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种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自变量,而其学习效果成为直接受其影响的因变量,能够进一步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决策意识。
(二)学生自主性的特征
学生自主性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反映,如果学生能够自主地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成功后的喜悦心情会激励自己继续学习。另外一方面,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所选择的学习任务比他人多出很多那么好胜的动机会强化他的冒尖心理。学生自主去学习也是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和与他人协调的过程,能够从中感受到交往的乐趣,同时获得他人的欣赏。
学生自主性是由多元素构成的,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学生自主性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元素:第一,信仰和爱好代表的感情和意志,能够反映学生在情意方面的自主性;第二,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认知活动等智力因素,也是反映学生认知能力的自主性;第三, 学生在实践过程所表现的行为自主性。这三个要素互相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整体。首先情意可以引导另外两者,促进人们进行认知活动和评价反思;其次是认知可以提升前两者的理性程度,能够让人们在备选项目中比较相互间的利弊。
学生自主性还具有层次性的特征,有学者认为学生的自主性主要包括四个层次:首先是行动者可以实现自我控制的目的,也不需要太多的反思能力,这是最小自主性;其次是行动者在外界声音的驱动下进行行动,但是并不会追问如此行动的原因,这是过渡自主性;再次是行动者经过外界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反思,并能够对行为策略进行选择,这是常态自主性;最后是行动者拜托各种暑促,超越常规去自主形式,并进行大胆的创新,这是超常自主性。以上自主性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存在很多重叠的可能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运用
高中语文相对于初中语文来说具有更大的难度,不仅在学习的量上有很大的增加,而且在难度方面也有比较大的跨越,这样就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加强自主性学习,从而提高整个语文教学的效率。本文结合笔者参与的高中语文教学,分析学生自主性学习在其中的运用。本文对高二某班的30人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自主性学习模式教学尝试,并与在成绩和规模都有相当的班级进行对比。
首先进行小组分配,将全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并且每组综合能力相当、强弱搭配,由语文成绩比较好的担任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和协调工作,让每位同学都能履行自己的职责。本文在采用学生自主性学习时,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特别引用了小组合作模式,从而让学生合作来弥补自主性学习的不足,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教师在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时,将课堂讲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和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可以通过自主完成并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作陈述发言,最后由语文教师陈述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字词的掌握,可以就某个问题在课堂上讨论,并鼓励学生利用自己自主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由于是小组合作模式,所以可以经过小组讨论后再在班级上发言,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课后作业是考察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主要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部分,在口语表达上学生可以通过各种表演方式展示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而书面作业则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完成。
第三步是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这也是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学习成绩评价应该包括期末测试、自主学习成果和合作学习成果三个部分,并且整个评价过程要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 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的部分过程中。
【打造自主学习语文课堂】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8-11
打造农村语文高效课堂05-11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实例05-23
打造小学语文创新课堂06-29
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09-26
打造蓝色的语文课堂10-05
打造原生态语文课堂06-04
精心打造语文高效课堂06-20
打造生态课堂++追求本色语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