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2024-08-21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精选12篇)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篇1

一、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1. 定标自学, 全面把握

历史组的学案是四大块, 即学习目标、知识梳理、拓展延伸和夯基达标, 我们的预习基本上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当然视情况而定, 有的课内容太多或者是需要学生查阅资料等, 预习也可以安排在课下完成。预习时要求学生先把学案放在一边后通读一遍教材, 然后精读教材, 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 对学案中设计的框架在书中找出要点做好标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学生只对学案中的填空感兴趣, 填完学案就完成任务的消极心理, 也是为后边的展示做充分准备。

2. 互动合作, 解决问题

在学案完成的过程中, 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完成之后由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口头交流相互找错纠错。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要在这一阶段完成。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由记录员作记录。

3. 交流反馈, 突破难点

这一环节把各小组记录员提供的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出来, 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内解决, 全班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点拨。

4. 精讲提升, 点拨拓展

首先教会学生把握住知识结构。首先, 教会学生理清历史线索, 一个单元有一个单元的线索, 每课有每课的框架, 每个知识点有每个知识点的结构, 都要让学生做好笔记并记住。其次, 要教一些记忆的技巧和方法。虽然我们倡导素质教育, 但历史课还是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去记忆, 如果是单纯要学生死记硬背, 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我们不妨找一些记忆技巧教给学生, 这样既能克服学生记忆的困难, 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记忆窍门有很多, 试举几例: (1) 抓住线索, 纲举目张。如1949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在教材上是一段共六行, 学生如果死记硬背至少需要十分钟的时间。这个知识点虽考点不多但却是重点要求学生掌握, 我们给学生归纳了简短的几个字即四国两纪一纲领:四国, 确定国旗、国歌、国都、国名;两纪, 确定了纪年法, 纪念碑的修建;一纲领, 共同纲领。这样在二三分钟的时间里就解决了记忆困难。 (2) 编造歌诀, 趣味记忆。如近代史上的条约内容都可以找到顺口溜来记忆。如《南京条约》有四项:“割赔开商, 口岸有五处, 广厦福宁上”。 (3) 数字记忆法。像《马关条约》就可以用数字来概括了:“1厂2亿3岛4埠”。 (4) 谐音记忆法:《南京条约》的五处通商口岸可以用“光下不能上”来记, 《马关条约》的四处通商口岸可以用“杀出苏杭”来记。还有如点面交叉、纵横联系、归类求异、对比记忆、绘制图表、空间记忆等等。历史课上记忆的窍门有很多, 利用记忆窍门既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又能扎实地掌握重点知识, 可谓是一举三得。再次, 教师一定要注重对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的拓展, 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点、线、面的整合, 适时将世界史与中国史、古代史与近现代史多联系, 或整理成专题进行横向与纵向的联系。还要引导学生注重对重点、考点和热点的把握, 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 以及把书本知识与乡土历史进行整合等。最后, 历史课的学科特点应该是鲜活的、生动的, 教师要争取每一堂课都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 以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这样的办法有很多, 如创设情境, 体验历史, 运用影视资料, 注重教师语言的幽默风趣等。

5. 当堂达标, 落实到位

因为历史学科的特殊性, 再加上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要求我们必须对当堂学的知识进行检测, 做到堂堂清, 不把任务留到课下。在习题的设计上也要侧重重点、考点和热点, 而且要有梯度, 保证对好学生的拔高和学困生对基础问题的掌握。当堂达标时,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 组内纠错, 将重点易错的问题提出来由师生共同纠错。

二、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

1. 优势

(1) 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2)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3) 增强了学习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 有助于学生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2.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也非尽善尽美。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教师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需转变角色意识, 加强对学生过程的调控。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 有个别组和个别学生不参与和不讨论, 有的即使讨论也只是一个形式, 并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进行调控。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体现在: (1) 协调小组内部关系。 (2) 亲自参与讨论,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帮助解决。 (3) 利用好评价机制, 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篇2

古城街道北洛初中

窦景涛

古城街道北洛初中是位于县城北边的一所初级中学,建校二十年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推行素质教育,学校的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先后荣获“省规范化学校”、“省教学示范校”“潍坊市双五十强学校”“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寿光市教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进一步反思不足,力改陈弊,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走减负增效之路,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下面将我们的体会汇报如下。

一、着眼学生发展,探寻有效课堂策略

新的教育形势,为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面对这严峻的考验,我校全体班子树立了“基于问题解决”的反思意识。我们首先对全校教育教学现状和师生心理状况进行了调研,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学校前几年曾经取得了全市理想的成绩,但是教师加班加点,学生课业负担重,师生都苦不堪言,毫无幸福感。追根究底,问题出在了课堂上----教学管理人员,忽视了对课堂的研究和指导;课堂上,教师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仍存有“满堂灌”“填鸭式”的现象;教学中缺少民主,教师满堂问,学生缺少思考的机会;一部分教师,还存有依靠挤占学生时间、重复性训练来提高学生成绩的现象;教师缺少对课堂的真正反思,不善动笔写作,缺少对教学的推动力;„„凡此种种,我校的课堂教学还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因此我校下决心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高效优质课堂的教学策略,以使教学焕发出真正活力,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二、积极探索,构建“导练结合,自主互动”和谐型课堂

在学习江苏洋思、南京东庐、聊城杜郎口、潍坊十中、潍坊五中等名校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我校结合寿光市教育局关于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意见,狠抓“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应用。

导学,就是以目标导学、以学案助学。导练,以学案达标题进行训练。自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学案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互动,包括小组内“一”对“一”的互助,小组内四人或六人间的多

维互助以及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和互动。课堂教学由单一的“知识课堂”教学范式,走向“智慧”课堂教学范式。和谐,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呈现出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

基本流程包括四阶段九环节,具体操作方法是:

(一)构建动场 唤醒智慧

1、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设置情景(复习旧知、检查预习、讲故事、放歌曲、设疑、课件),来认识学习内容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2、制定目标,明确重点

主要通过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来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二)自主学习

启迪智慧

1、学案解说,指导方法。

教师对学案进行扼要的解说,并指导学习方法。

2、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学生依学案独立学习,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习情况,发现问题,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三)交流探究

实践智慧

1、小组交流,互助落实

学生在有自己见解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成员互助落实,即先“一对一”交流落实,再“四人或六人小组”交流落实„„进行二次达标。对小组仍有疑问的问题作出标注,作为课堂讨论的重点。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前四分之一的学生进行拔高训练,促进优尖生培养。

2、课堂讨论,质疑释疑

对有难度、有价值、有疑问、有争议、能发散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展示,质疑释疑。教师适时进行指导点拨,从规律、方法、思想等方面归纳提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升华思想。

(四)综合建构

内化智慧

1、回扣目标,训练巩固

回扣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达标训练。力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确保目标达成。

2、反馈矫正,反思升华

通过检测反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方法、习惯、自信心、主动性等方面进行反思升华。使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新的认知结构,形成知识树。

3、迁移拓展,创新实践

引导学生纵向、横向的迁移拓展;联系生活,组织学科实践活动。

三、加强管理,强化研训,创新活动,扎实推进

(一)加强组织

强化管理

1、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教科室各主任、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课改领导小组负责课改的规划,总模式的制定。负责对各年级、各教研组的课改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建立课改问卷、学生评教、课改标兵评选等制度,以保障课改的健康运行。

2、加强课改工作承包责任制。一是学校的课改工作由分管校长负总责。二是各级部主任体负责各个年级的课改的管理和推行。四是承包教研组工作。具体负责教研组的课堂模式的构建和教师成长工作。五是建立教科室,负责课改的理论论证和课改成果的推广等等。

3、加强课改的过程管理。注重对课改的过程管理,对新的教学模式下的备课、学案、课堂教学、作业、达标、听课、理论各项常规进行检查。分成三条线进行检查,一条线是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包部主任→年级主任,横向对年级部各科课改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集体备课、学案),每月一次。一条线是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包组主任→教研组长,纵向对教研组层面各学段教师课改检查(重点检查课堂教学、听课、课型探索、理论学习),每月一次。这两项分别由包部、包组主任汇总梳理后交教导主任,并在值班室公示。一条线是全员管理督察小组,每天抽查各年级部任意教师的课改常规(重点检查作业、训练、课堂行为),计入年级部评价。

(二)强化研训,创新活动,扎实推进

一是开展各个层面的学习交流。

1、备课组内的集体备课,每周二次,主要是针对课型模式的实施和学案的实用进行研讨。

2、教研组的课改沙龙,两周一次,针对在备课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会诊,提出解决方案。

3、全校的教学论坛,每月一次,学校规定同一专题,各年级部和教研组推选优秀教师进行演讲,各抒己见,智慧交锋。

我们经过各个层面的学习研讨,已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1、各个教研组、备课组制定了总模式下的学科模式和各课型模

式,学校编辑了《“导学导练,自主互动”智慧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及案例集锦》,以此作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蓝本文件。

2、学案导学。学校规定,教师没有导学案,不能进教室。各个教研组、备课组制定出了本学科、本学段的学案实施标准。导学案的设计与制作,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先由一位教师执笔,同科教师共同参与,各抒己见,充分酝酿讨论后,达成共识,由主备课人最终定稿。然后由各任课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案补充,实施于课堂教学之中。

3、小组建设。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形式,因此我们把小组的建设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

4、自习课零作业。为了保证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我们正在探索实施自习课零作业的措施,首先推行优生零作业。我们将依此作为减负增效的突破口。

二是开展各种层次的磨课、议课。包括

1、备课组内的研究课。

2、教研组内的观摩课。

3、全校范围内的示范课。不论哪种形式的磨课,都要经历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小结四个步骤。

三是实施教师反思制度,使教师在个人反思中成长。经验+反思=成长。我们在教师扎实做好常规的基础上,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反思,倡导“课堂三思”,课前思考是否把握好了教材,了解了学生,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进程;课上思考课堂活动的组织是否有效,是否实现了师生间的积极互动;课后思考课前预设与教学实际的差距,总结哪些目标达到了,课堂上出现了哪些新的情况,又是如何应对的。并且要求教师在反思的同时,动笔表达,每周要写出一篇教学反思或者教育随笔,并且纳入了教学常规管理。

四是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改革排忧解难。为了及时解决老师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我们加大了小课题的研究力度,即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对当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立项研究,确保各项改革顺利进行。在小课题研究方面,我们以教研组为活动主体,以骨干教师为带动群体,使全体教师全面参与,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教研氛围。对老师们在教研组当场解决不了的问题,需立项研究的,由教师本人或教研组长向学校申请立项。我们指导教师从个人的教学实际出发,着眼于课堂改革中的“小现象”、“小问题”进行研究。

五是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有全新的理念,需要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需要教师要有大量的阅读量。因此,我们对教师读书提出了明确要求,并

且把这项工作纳入了常规管理,每两周检查一次。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天挤出一个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每学期至少阅读一至二本教育著作、撰写一万字的读书笔记,并积极撰写读书心得,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使教师读书活动扎实、有效、深入开展。

四、教学相长,体验幸福,课改成效显著

(一)学生生动活泼、个性张扬,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自从实施“导学导练,自主互动”智慧和谐型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校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由以前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现在的主动探求、自主探究,培养了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注重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导学案的实施,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愈发高涨,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有效的发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强。分组教学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小助手的带头作用。小组同学在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集体力量的伟大,学会了倾听,小组内的辩论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同一种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得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学生思维的相互碰撞,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上课打瞌睡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开始向“我会学”、“我乐学”的方向发展。语文课上,学生阅读名著,自主读书,圈点勾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数学课上,开展研究性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走进数学世界,学以致用,思维在理性中飞扬;英语课上,学生争做小翻译;理化课,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课堂上,不再是老师唯我独尊,学生更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变成了探索者、实践者。

(二)教师体验教育幸福,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导练结合,自主互动”智慧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使教学常规的几个关键环节出现了新气象。原来备课中的“重写轻备”被教师的集体备课所替代。不论课前还是课内,一改原来的“重教学内容轻教育对象”为“教育对象与教学内容并重”。原来存在的“课上任务课后补”的后遗症得到了明显缓解。教师人人在努力寻求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最佳结合点,整合、优化了传统的教学过程,更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更可喜的是,我们倡导教师要创造性的应用“导练结合,自主互动”智慧和谐型课堂教学模式,要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校课堂教学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喜人局面:初一的王贺阳老师的语文教学,大胆改革,教师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课本内容,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读书,在自省自悟中理解名著内涵,在课堂上开展“口语交际课”、“时文赏析课”、“演讲辩论课”等,在师生的多向交流中吸收文化营养,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初三的王虹老师用《新概念英语》作为第二教材进行教学。各种模式和课型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已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

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师逐渐摆脱了“拼时间、耗体力”的疲劳战术;而是把时间用在学案的制定、集体备课上、用在研究教材上。课堂上教师不再为学生的厌学而烦恼,常常投入到同学生的交流和碰撞中,时时沉浸在教学相长的幸福里。教师在教学教程中不断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体会到了“学习提升”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的乐趣。

总之,自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校师生的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了办学品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还处在探索阶段,做得还很不够。新的课堂模式,需要教师精讲点拨,注重课堂生成,更关注学生的自主、互动,对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机智提出了较高的挑战,很多教师还很不适应,还摆脱不了“灌输式”的低效教法,教学中还依然存有加班加点、大作业量的情况;再者,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索,个别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而且合作过程中过多关注了对困难生的互助,对优生提高有一定的影响,这些都是有待于我们今后改进的。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研究 篇3

教育发展到今天,原有的教師“满堂灌”和“满堂问”,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仅制约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且还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与新课改的目的背道而驰。学校应该在提升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的同时,着力推进以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究,快乐地获取知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自主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支架作用,在自主学习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上,教师提供支架作用也会很不相同,越到后来,教师的支架作用越来越少,直至消失。互助是基于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及共同发展。由此,学生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了以合作学习为主,“以讲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先生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挤水分,去虚套,切实在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完善,进一步完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达到“自主、互助、快乐高效”。

教师启动是互助互动教学的前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在新授课之前,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的薄弱环节,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学习新知识的需要,有目的地做好原有知识的巩固工作,并作好学生学习动机的引导工作,利用知识的转移,使学生能够正确、有序、有效的获取知识,尽量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个人自学是互助互动教学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新知识教学的开始,先由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问题。在这个阶段,老师首先应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为了防止差生不动脑筋甚至动脑也解决不了问题的现象,教师所提自学要求要由浅入深,让差生也能有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对自己认为已经学懂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准备在小组发言交流,同时也将尚未理解的知识列出,提交小组讨论,寻求解答。让学生自学课本,还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成绩好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够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成功愉悦感。而成绩中等的同学,既理解了部分知识又找到了暂时还未弄懂的内容,也诱发了他们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责任感。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虽然对所学内容大都存在困难,但毕竟知道了问题的所在,明确了主攻的方向,为进一步深化知识奠定了基础。

小组讨论是互助互动的主体。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注意学生搭配;创造良好学习气氛,小组成员平等民主,互帮互学;处理好成绩优差学生的关系,优生主动帮助差生,差生主动提问,大胆发言,培养认真准备、主动发言的习惯;注意训练小组发言的语言模式。可以采用教师抽查与小组内学生检查的方法,以防有的学生游离在外。让其中一名同学说一说对所学问题的理解,其它同学作补充;同时把个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小组的同学讨论,对讨论中达成的共识以及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在课堂交流时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应该提出明确的讨论要求,指导学生有效高质地进行讨论,并关注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了解小组讨论中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全班交流是互助互动教学的关键。教师适时将小组所提出的问题发展、提高。在小组讨论后学生的学习热情趋于高涨,这时老师因势利导组织全班交流,为学习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通畅,互助学习全面体现。在全班交流中可先由一个小组抢先发言,其它小组进行评价、补充、记录;同时各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同时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答;最后在老师指导下全班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归纳得出结论和方法,即形成观点、形成能力。教师应当有效地组织全班的讨论交流,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启发性引导,在水到渠成之际对新授知识作出科学的总结。

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应抓住有共性的问题,突破重点难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可以是测试题,也可以师生反馈总结,可以让学生写收获、心得、感悟,或者师生寻找写作方法的总结。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通过相互评定,使学生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学习成果得以体现。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篇4

一、“思”:启发学生思考, 让他们学会自己提出问题

学习的主人公是学生,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 才能提出问题, 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针对学生不愿思考、不爱提问、不会探究、启而不发这种现状, 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自主提出问题, 从而获得全新的思维成果。这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这一点, 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 教师必须学会提问。只有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也想解决的, 并具有一定思维力度, 富于启发性的问题, 才能确保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使他们顺利、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其次,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教给他们发问的方法。教师要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提高发问的质量, 让他们不仅懂得“是什么”, 更要去探究“为什么”“还有什么”“说明了什么”, 同时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让他懂得, 只有在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比较、思考之后提出的问题才会有深度、有价值, 有质量。

二、“研”:引导学生探究、合作、自觉解决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 学生会经常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甚至怪异的想法, 教师不能轻易否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猜想, 也不能急于下结论, 而要把问题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 带着明确的任务、运用恰当的自学方法进行探究, 使自学更扎实有效。在遇到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 也可参与小组合作, 共同探讨解决。那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教师应科学合理地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的框架, 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深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全面考虑小组各组员的学习能力、心理特征、表达交往能力等因素, 尽可能进行学习实力强弱搭配、行为表现好差搭配, 以充分发挥组员之间相互约束、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的作用, 避免出现小组间学习效果过分悬殊的差异, 从而为学生搭建一个探究的平台, 培养学生探究的“勤奋”, 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说”: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展示交流

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后, 关键是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学生争论、说理、答辩,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自己的观点, 直至把问题弄清楚。同时, 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倾听他人发言, 听出他人发言的重点, 对他人的发言做出判断, 有自己的见解。听的时候需抓住下列要点:一是听表达的大致过程, 从总体上把握他人发言的要点;二是听他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及思考方法;三听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想法有哪些不同, 分析出其正确与错误、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 以便进行修正和补充。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 要对对他人的发言进行积极评价, 评价时需抓住以下核心:一是评价他人的亮点, 充分肯定他人;二是指出不足的地方;三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刚开始, 学生对于自己的观点的展示不够大胆, 怕说得不恰当, 或者说错了,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 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久而久之, 养成了勤于动口的习惯。

四、“练”:巧设练习, 调动学生持续的课堂活动积极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练习, 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的主要手段。但是进行课堂练习时上课时间往往已经过去了一半, 学生认为该懂的都懂了, 该会的也都会了, 已有了疲劳情绪和满足心理, 不必再练习, 那怎样引导他们去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呢?我认为要在下面几方面下功夫。

(一) 在“趣”上下工夫

为了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并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再现、组合、整理, 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设计练习,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从内心激发他们的斗志。

(二) 在“点”上突破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 这样既能解决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 又能保证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也有所进步, 从而提升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

(三) 在“巧”上探索

设计练习要注重有针对性, 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 进行对比练习。

(四) 在“拓”上下工夫

如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练习, 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 相互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在多层次的练习中调动学生的“兴趣”, 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五、“纠”:帮助学生主动反馈, 自觉纠正

在练习过程中, 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 教师可采用反馈纠正, 再反馈再纠正的方法, 在反馈纠正中不断地解决老问题, 提出新问题。在课堂上反馈纠正需注意以下要点:少数人的问题个体纠正;预料中的问题计划纠正;出乎意料的问题机动纠正;要害性问题重点纠正;经常出现的问题变式纠正。这样, 反馈纠正才是及时的、扎实有效的。

总之, 课堂上采用“思”“研”“说”“练”“纠”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 他们都能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初步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 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并感受到了自主互助学习带给自己的快乐, 同时教师也普遍感觉到课堂教学过程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在试验过程中勇于实践, 大胆创新, 学校的教研气氛浓厚了。

摘要:让学生听懂、了解并不是数学教学的目的, 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和研究, 在课堂中感受分析、研究的过程, 养成分析、研究的学习习惯, 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与他人交流展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那么,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展示能力, 使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呢?本文就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总结(模版) 篇5

新的教育形势,为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面对更高的要求,教师更要着眼学生发展,探寻有效课堂策略。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与优越性,尤其是课堂教学上的合作学习。

要实现“自主、互助、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要敢于放手,其实对于许多优秀的教育模式我们都了解、先进的新课程理论我们也熟悉,但我们难以把自己的课堂真正的放开,因为我们对学生发展的需求不了解,教材的把握度上也有所欠缺,这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部分始料不及或对学生情况研究不够,以至课堂失控,导致易放不易收的尴尬境地。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加强课下备课的力度,对各种课堂出现情况能够有所欲设,给孩子创设一个看似无序,实则有序的学习环境,课堂上能够让他们自主、快乐、充分的探究,达到生生之间多向、立体式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情绪体验,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及时地把握好探究方向,而不怕收不回来,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自主、互助、快乐、高效”的课堂。

其次,我认为教师要处理好“自主、探究、合作”三者的关系。自主说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探究说的是学生学习的形式,合作说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把他们分成几个孤立的板块,它们是相互联系的,自主应贯穿课堂始终,合作之中有探究,探究之中有合作。合作必须建立在自主探究基础之上,只有经过独立自主后的思考,合作探究才有价值,而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老师处理不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往往也给一些孩子养成惰性的习惯,依赖别人,自己不去主动思考,失去了合作的意义。虽然现在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但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好三点:一是组织,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并组织实施,即是导演;二是引导,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调控学生学习的进程和保证学习的正确方向,即是节目的主持人;三是服务,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反应,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及时为学生的学习的需要提供帮助,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即是剧务。只有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才能更好彰显。

通过自主互助学习模式,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学生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了,主动性大了,积极性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内驱力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强了,师生之间交流多了,关系融洽了,提高了教学质量;课堂常规建立规范了,形成了良好的班规班风、组规组风,保障了学习的效果;小组规范的建设和小组评价的激励,营造了良好的合作互助氛围,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初步形成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互助的良好习惯,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自信心、自我约束能力和合作意识等得到了明显提高。

正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同学们都在自己原有的起点上得到了提高和进步。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品尝到学习中的愉悦。小组互助解决了每个学生自己的问题,因为小组成员给了学习困难生更多的展示机会,使这些学生有了很大的自信心。由于在小组内表达得多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学生在班内展示的时候也敢于表达了。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自学后的学情变化与学生学情差异,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出挑战。因此如何在自学活动中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如何实现自学后学生更多的变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作为一名与新课改同行的教师,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平台为自己学习充电,以胜任新课程下的教师这一角色。自主互助学习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学生在活动,老师的时间少了,但是潜心思考,自主互助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应该是更高了。要钻研教材,充分准备。课堂调控,随机应变。多元评价,全面发展。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篇6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课堂 自主互助教学模式

新课改实施以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试图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方式获取更多的知识。为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针对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建立进行了深入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开展,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等,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学生们也能在最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

一、坚持创新教育理念,进行问题拓展

新课改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成为高中数学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数学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接受和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教师要将创新融入教学材料中,不管是教学重点,还是教学难点,教师都应该针对教学内容提出创新性问题,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传授给学生新思维、新思想,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统计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实际生活,要求学生们对班级住校学生早晨到班级的时间、六点四十分以前到班的人数等进行调查,教师选择调查结果最优秀的资料作为教学材料进行教学引导。因为有了之前的教学铺垫,学生们对统计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引起了一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展开时,学生们自然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学习者,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又如在学习线面关系、面面关系内容时,教师专门设计了如下题目:“空间四边形ABCD被平面EFGH所截,已知线段EF∥CD,求EF与平面BCD的关系”“已知EFGH是矩形,求证CD//平面EFGH;求异面直线AB与CD的关系”等。这样的问题设计将线面、面面的相关知识都融入到了一起,不仅检验了学生们对基本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考查了学生们的数形结合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二、坚持双边互动理念,采用多元教法

课堂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关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们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其中,分层教学法是教师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考虑了学生们的差异性,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问题、作业以及相关练习等,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热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难度。例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针对“以O为圆心的圆半径为6cm,点O到直线a的距离为5cm”这一题设设置三个不同的问题,比如判断直线与圆的关系、直线b与圆相切的条件是什么、求直线c与圆相离的集合等。另外,小组教学法也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它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了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习上,在合作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统计内容时,教师利用小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布置不同的题目给学生,引导学生们通过自学教学内容将题目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解决问题。还有问题教学法也是高中数学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的应用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问题的基础性、提升性以及针对性等,问题的设置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以提升学生们的思维发展能力。

三、坚持学有所用思想,及时展开练习

为了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应该及时组织学生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对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巩固。对于练习题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讲究,不仅要与教学知识点相对应,还要突出重点知识,引导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关注和巩固。比如,在学习《等差数列》之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练习题:“2005是数列1,7,13,19,25,31……中的第多少项?”有的学生给出答案第334项,也有的学生给出第335项。对于这样的不同声音,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道题由于有1的干扰项,所以很多学生将1排除,出现了334项的答案,应该加上1这一项,这样就使学生们意识到做题要认真,要学会思考。

四、坚持教学互助思想,实现效果反馈

教学评价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广泛采用激励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小组评价等各种评价方式鼓励,激励学生们乐于参与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传统的教学评价更多地注重学习成绩、考试成绩等,将这些作为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有失偏颇。新课改倡导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标准,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各种学习表现能力、作业完成情况以及阶段性成绩表现等作为学生学习结果衡量指标,旨在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新课改倡导的自主互助探究学习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教师们将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们,学生自主探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教学内容掌握得更加牢固,思维得到拓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于芳.培养自学能力 教会学生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34):29-30.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篇7

一、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品质, 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审美意识, 这是21世纪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自主互助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模式, 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它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1. 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 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实践证明, 人对某一事物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便会百折不挠地去进取。有人曾说, 兴趣是发展智能的催化剂; 兴趣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纽带。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诱发学生自觉地醉心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大胆创新的学习享受中。“自主互助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 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进而坚定了超越自我的信念。

2. 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 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知道, 所谓自主, 就是课堂探究的问题由学生提出, 规律由学生探究, 文本由学生自由解读等。一句话,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己做主的课堂, 学生不仅会积极参与, 认真对待, 而且还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提出问题, 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一改传统教学中“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授课形式,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把苦学变成乐学; 把负担变成享受。实践证明, 只有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 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 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课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理念, 它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以发挥, 课堂的合作性和开放性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智力的发展。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 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个人的智力水平拓展延伸, 在愉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可见, 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 能使学生从“填鸭式”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 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凸显。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生活的主人, 社会使命感、历史责任感必将因此得到提升。

二、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教学有法, 而无定法。教师选择哪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关键看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诸多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 “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是新课程以来专家、学者以及从业人员不断探索和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

1. 构建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创设, 要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出发, 为学生提供一个呈现和传递知识、实现学习目标的信息资源, 可以是文字材料、书籍, 也可以是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和因特网。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 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基础; 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 是师生情感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的动力。它是转变教师角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活力语文课堂必然要求。

如在教学《不用谢, 爸爸》第二课时内容时, 教师先组织学生带着感情色彩来读人物对话 ( 教师将人物情景对话制成了课件) 。然后由学生质疑问题: ( 1) 爱因斯坦怎样把眼镜弄掉了? ( 2) 他为什么没有找到? ( 3) 小姑娘把眼镜递给爱因斯坦的时候, 他为什么说谢谢? ( 4) 他究竟知不知道递给他眼镜的人是谁? 为什么? ( 5) 小姑娘为什么说不用谢? 这些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任意联想, 每个孩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都有话可说, 个个争先恐后, 踊跃参与。如此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 情绪高昂, 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欢乐, 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 发展学生的个性

众所周知, 学习活动越是自主, 学习过程就越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 教师必须让学生享有学习的自由, 占有学习的空间, 只有这样, 才能拥有学习的欢乐; 才能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 悦纳自己; 才能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个性发挥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蜀相》一课后, 为了能鼓励学生走进名著, 走进名著中的人物, 教师可组织故事会, 让学生去讲故事、演故事, 学生表演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三顾茅庐”等故事, 不但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而且还提高了阅读兴趣。

三、结束语

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是21世纪主要社会特征, 时代需要能在多方面大显身手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复合型人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学习力。知识经济的条件下, 知识的获取方式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培养学生持续学习和创造学习的能力, 是知识经济时代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模式, 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小学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王静, 杨红伟, 任建华.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课例研究.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11, (06) .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篇8

1 创新备课方式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要求每位教师从新理念出发, 认真备课, 设计出适合学生能力培养、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案。反思传统的备课方式, 缺乏实效:多数教师机械抄写教案, 应付检查;教研组不能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该校在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对传统备课方式进行改革创新, 注重实效备课, 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对教材的集体研讨、自主课堂流程的设计、学情的调研、学生互动方式的预置、导学策略的改进、教学的反思上, 注重体现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提高备课质量。

农村教师的整体层次不高, 但毕竟有业务能力稍胜一筹的。郑母初中在摸索过程中, 让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先准备教案, 然后拿出来经由集体讨论, 再由专人负责编制成学案, 发给学生当做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的材料。此举既能促进所在备课组乃至教研组备课质量的提高, 又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少做笔记。

“学案”来自于新的备课模式, 这一模式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 集体研讨, 优化学案, 师生共用”。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将“学案”草稿拿出;组长初审后提前两天发给全体组员, 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后交学科主任审定后印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学案”发至学生, 第二天师生共用这一文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 教师在“学案”上填写“课后记”, 学生填写“学后记”, 已备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再完善。“学案”不是简单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 而是将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课堂上教师在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学案”、上课前抽批部分“学案”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的同时, 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这样“课内损失课外补”没了时间和空间。教师“穿新鞋”没法走老路就得改变思路, 就得研究如何在课内做文章;给学生松了绑, 许多课外活动也得以全面开展起来。

具体备课要求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1 以弘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为本

学案的设计要体现人性化, 要做到以学生为本, 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 学案的设计重在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重在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 提高课堂效率。

1.2 环节科学合理

学案的设计形式可多样, 环节重点突出三个:一是教学目标、知识点、重难点、迁移点;二是提出重点问题、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三是应对措施 (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环节、多元化、分层化次的作业设计等) 。

1.3 教案学案合二为一, 先周备课

根据教学进度, 同年级学科组长将备课任务先周分配到备课教师, 备课教师必须转换角色——自扮学生认真学教材, 体现自主互助学习, 从而弄清哪些问题学生能自主完成, 哪些问题需小组合作解决, 哪些问题需教师指导和帮助。教、学案要将“三讲三不讲”落到实处, 以设计出更有效、生动的教学方案。

1.4 集体研讨学案

同科教师每周至少一课时共同研讨主备教师的学案, 或集体质疑, 主备教师解答;或由主备教师提问, 其余教师出谋划策, 以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不断丰富学案的内涵、提高学案质量。

1.5 二次优化学案

经过集体研讨, 备课教师根据修改方案进行二次备课, 使教案 (学案) 达到最优化后打印分发到各任课教师。各使用教师还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如环节的调整、学困生的照顾、教学情境的再创设等。

1.6 教后反思

上完课后, 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后反思,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纠偏, 共同提高。

1.7 集体备课的考核办法

学校把集体备课和个体备课的改革确定为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突破点之一, 以同年级同科为考核单位纳入教师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备课计划、备课分工明细表、学案质量、教学反思与修改情况、学案的实效价值等。如教、学案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等。

备课方式的改革还时间给教师, 还活力给课堂, 还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 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创新授课模式

新授课一般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①依据学案, 自主预习;②小组交流, 合作探讨;③质释疑释, 教师导学;④自主展示, 目标落实;⑤检测反馈, 总结提升。

每个环节完成如下要求:

2.1 依据学案, 自主预习

依据学案预设的问题情景, 学生自主解读文本, 自悟自结, 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圈点记录, 为下一环节的交流探讨准备问题材料。

2.2 小组交流, 合作探讨

学生将第一环节圈点记录的材料交由小组合作探讨, 先“一对一”交流, 再“二二”交流探讨, 对仍然有疑问和未解决的问题由整个小组或全班讨论。

2.3 质释疑释, 教师导学

对上一环节全班讨论的问题各小组总结消化, 有异议、有价值、难理解的问题提交教师, 由老师作指导和讲解, 启发学生思考、学会分析。

2.4 自主展示, 目标落实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完成学案预习提示的问题和再生的问题后, 紧扣目标和重点, 学生分工展示, 达标训练, 由其他学生分别评价或集体评价展示效果。

2.5 检测反馈, 总结提升

课堂结束前5分钟, 独立完成教师预设在学案上的检测题, 组内或组间交流、点评、打分, 然后反馈给学生本人, 由学生课后进行总结和反思。

当然, 学校并不要求所有学科千篇一律采用相同的模式, 他们根据各学科特点, 灵活运用和创新, 比如英语新授课又分为“读写课”和“听说课”, 数学又分为“概念预习课”和“习题巩固课”等。

复习课是指在章节体系内容完成后, 利用二节课时间完成章节或单元内容的复习。第一节课由学生自主复习、小组合作交流, 对该章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组内学员相互检查提问, 评价释疑。另一节课由各小组的正副组长任选一两个组进行交叉交流、检查, 或由值日组长、教师进行抽号问答, 设问题抢答。

讲评课是指年级学科单元质量检测的讲评。教师阅完检测卷后给各学习小组进行综合评价, 将检测卷发放给各小组学员, 再由各个小组进行自改、互助, 合作完成本小组学员检测卷上存在的问题, 将重点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展示在黑板上, 由其他小组学员和教师作讲解、点评。这是对前期小组自主、互助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检验和学习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在以上多种课堂模式的各个环节进程中始终贯彻“鼓励性评价, 让学生感受学习是快乐的”这一核心, 落实“自主、合作”两大主题, 完成能力锻炼、素质提高和情感体验这三大目标。

3 创新作业方式

传统的作业方式单一呆板,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既不利于实现知识的广泛迁移, 又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改革以来, 该校严格遵守上级规定的学生在校时间, 落实作业“轻负担”, 学习“高质量”精神, 把被动应付抄写性质的作业本变为自主预习性质的学案, 改革作业布置及评价方式, 提高学生课外作业的质量。

3.1 目标作业

教师精心设计学案, 将学习目标和要求以灵活多样的问题形式出现, 设置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将学案提前发给学生, 引导学生按学案中预设的学习目标去预习课文, 自主学习, 改变了过去模式自学的呆板, 实现了目标教学的“先学后教”。

3.2 分层作业

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注重因材施教。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 设有必做题 (基础题) 和选做题 (提高题) , 有的同学要全做, 有的同学可以只做或不做提高题。这样, 让每个学生的目标始终是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3 实践作业

注意将用于实践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联系起来, 在双休日、节假日布置实践活动为主的作业, 如办期英语手抄报, 讲一则家庭故事, 做一次人物采访, 听一篇课文录音, 搞一次智力竞赛, 等等。给学生搭建才艺展示的平台, 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体现快乐学习的宗旨。

3.4 作业批改的形式多样

以教师批改为主, 少量辅以学生自批、学生互批, 要求也要规范。掌握四个原则:及时批改, 每次作业必须在下次作业前批改完, 及时填写批改记录;积极评价, 作业批改评价等第分为优、良、及格、须努力, 对作业获优、良等级的同学实行组内加分奖励;有错必纠, 有错误的作业尽可能加上批语, 指出病因和努力方向, 要求学生建立纠错本, 记录和纠正错题。面批面改, 每个学生每学期面批面改不少于二次, 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适当增加面批面改的次数, 通过单独辅导培养其学习信心。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建设让学生找到了自信, 有了学习兴趣, 主动投入, 自觉刻苦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 还培养了创新精神, 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 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村学校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山东省青州市郑母初中推行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建设或许是一个有益尝试。他们不断寻求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 力图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不断提高课堂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备课、学习、作业方式, 积极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能力还给学生, 把发展还给学生, 做到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真正激活了学生潜能, 放飞了学生的心灵, 使学生们愉快学习, 幸福成长。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篇9

教学工作本身就是双方面的工作, 如果单单凭借教师的传授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满足适应社会发展对数学人才的需要.实施“自主与互助”的教学模式, 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来合理分配数学知识的比重, 这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有效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

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 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即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 明确规定学生课堂学习的目标任务.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同时要体现三维性, 以便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确定施教方法.

二、实施教学导入

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必须以教师的启动为前提.运用“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应该建立在教师启动的基础上.教师在讲解新课内容前需要采取措施来引导学生进入到知识学习环境中去, 如:教师可以先创设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情境问题, 对学生提出疑问, 以激发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就是引导, 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学生去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向学生输送丰富的感性材料.恰当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导入一般要注意从对知识点分化、新旧知识的衔接、创设学习新知识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等方面考虑.导入形式其实灵活多样:由辨析问题引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引用生动材料、设计趣味问题、检测预习情况等等.根据教学内容确定, 不一而足.导入语言要力求简洁、生动, 有吸引力、亲和力.

三、确定教学目标

而实施“自主—互助”学习还应当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后, 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实际的、容易实现的教学目标, 并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个人学习目标, 促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尽量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不断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讨知识, 为下面的小组讨论做好前期准备.

四、促进质疑问答

学生在自主、互助学习过程中, 很可能会遇到困惑, 或难以确定答案, 或延展派生的新问题.因此, 教师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学生梳理、思考、探究疑难问题, 并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小组讨论作为“自主—互动”的主体, 需要在学生具备自学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具体做法为:每组由4名学生 (优等生1人, 中等生2人, 差生1人) 组成, 定期对小组重组, 以保持“同组异质, 异组同质”的状态小组在课堂上汇报自学情况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分钟左右汇报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简单叙述自己所在组的讨论情况, 并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进行简要阐述.组内成员轮流互相提问题;小组长把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到一起思考, 若互相讨论还是解答不出来, 则由老师进行指导讲解小组讨论过程中, 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从学生汇报情况来看, 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方式, 对新课的内容和知识点都能够有较好地理解, 基本上能正确回答教师和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这就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自主—互助”学习的关键是组间交流.除了小组讨论外, 还要展开组与组之间的交流, 乃至全班集体交流.教师先让讨论较好的小组代表发言, 汇报出该组对知识的理解情况, 其他各组在旁边听着, 待汇报完毕后, 其他各组对汇报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 再由全班学生展开集体讨论, 最终将问题解决完整.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也要做好相应的调控工作, 讨论结束后还要为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 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将各自的想法或对知识的理解发表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也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 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其思维得到锻炼, 更为主要的是加强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促进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知识训练拓展

“自主—互助”学习的检测靠练习评定实现.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以致用, 当教师根据相关的评价标准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后, 还要通过课堂练习来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课内练习作为巩固知识的有效环节, 在检测教学效果中十分有效.教师在课堂上可及时将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派发给学生, 题目最好能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知识来检查学生的运用情况.在学生自练结束后, 教师同样可采取互评、互议、互改, 再一次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当堂检测教学在“自主—互助”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能够起到很好的反馈效果,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数学教学质量.

六、结语

通过自主、互助的学习方式, 能让学生在互助中逐步成长, 使学生的成绩在高效的课堂学习中提高, 并体会到团队的力量, 使学生逐步形成成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摘要: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 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 有超常提高, 有超常进步.构建自主与互助的高效课堂, 说起来似乎很容易, 但是面对初中学生, 似乎就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应该如何下手呢?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篇10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三条规律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 要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 有3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

规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 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 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规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 (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 , 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

规律三:温故而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一切教学都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诀, “低”即低起点, “小”即小步子, “多”即多活动, “快”即快反馈。

二、从课堂操作层面上入手

1. 联系阅读。

“联系”即综合, 或彼此接上关系, “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联系阅读, 就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 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 阅读就是学习, 没有阅读就没有学习。阅读在人的一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 一节课是否优秀, 我们要看学生是否进行了阅读, 而且要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能否围绕目标, 对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 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 主动问答。

“主动问答”即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肯尼思吕胡拂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 因为“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美国斯特尔G卡尔汉) ,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美国布鲁巴克) 。可见, 主动问答既是教学目标, 又是教学手段、教学艺术。

3. 自主讨论。

讨论, 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的活动。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 学生自选问题, 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 以解决问题, 或生成新的问题的活动。讨论, 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辨证思维能力, 以及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自评互判。自评是指自我评价, 即以自己自身作为评

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的评价, 其目的是全面认识自我, 发现优点、鼓起信心、认识不足、反馈调节;互判即相互评价, 是指学生们相互促进的评价, 它重视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 即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伙伴的优点, 以此相互认识、相互激励、相互提高。

罗杰斯认为, 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 独立性、创造性和就会得到促进。就是说, 只有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标准、学习的目的, 以及达到目的的程度等负起责任时, 他才是在真正地学习, 才会对自己学习的方向真正地负责。

关于相互评价, 朱智贤、林崇德研究认为, 初中生评价能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就是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 关于这一点在其他年级的学生中是少见的。所以, 在教学中, 我们抓住这一点, 引导学生开展相互评价。

以上四个环节, 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要做到的, 但只要一个环节做得好, 就是一节好课。

三、“自主+互助高效课堂”的十点建议

1. 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要做到灵活多变, 引“生”入胜。

2. 课堂上, 教师进入状态, 精神饱满;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 还有幽默。让课堂上有笑声, 学生才会愿意上你的课。

3. 在课堂上要“用教材教”, 而不要“教教材”。

用教材教, 从创造性加工教材开始, 教师要对教材科学地重组、合并、放大、缩小, 添加、删除, 让教材符合你的学生的实际, 符合你的学生的口味。

4. 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讲, 讲出自己的理解, 讲出自己的特点, 讲出自己的风格, 千万不要照本宣科。

5. 课堂上教师的全部功绩在于“引导”。

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而是教师“引导”出来的。好教师就是善于“引导”的教师。

6. 课堂上, 教师一定要学会“偷懒”。

教师“懒”一点, 学生才会“勤”一点。一名“懒”教师会培养一班“勤”学生, 相反, 一名“勤”教师, 就会培养一班“懒”学生。

7. 课堂上, 教师一定要学会“装傻”。

教师“傻”, 你的学生才会聪明, 否则, 教师太聪明, 你的学生一定变傻。现在, 我们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太“聪明”。

8. 课堂上, 教师一定要学会“踢皮球”。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要当“保姆”, 什么事情都包办。教师要学会把皮球踢给学生, 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9. 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找出学科的难点;一定要从学科本身的特点, 确定重点, 做到有的放矢。

1 0. 课堂上, 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堂的生成, 要善于捕捉教育机会, 要注意学生的思路。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篇11

一、新课导入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前提下,教师制定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求知的兴趣与渴望主动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的导语要求或情景新奇,或问题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如果做不到这样就不如开门见山。

二、主体研究环节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1.自主学习环节

在自主学习前教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或注意问题的提醒。在自主学习时,教师通过设计的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感知、思考、归纳。通过提出学习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行为,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通过对小组完成任务的显性或隐形奖励,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调控学习进程。

2.合作交流环节

在合作交流前,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交流的内容,交流的重点,要展示的内容,及展示的要求;明确交流的时间;明确展示的激励条件,让学生有深入交流的动力。教师要进行有效交流的指导,避免交流流于形式。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巡视,并收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闪光点和呈现的问题,为展示时的指导点拨作准备。教师还要对交流中的个性问题作指导,帮助解决;对交流中的共性问题、重点问题作引导,鼓励学生在展示时提出来,作为推动学生认识提升的生成资源。要学会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中传递,为制造展示时的亮点作铺垫。

3.实验探究环节

在实验探究时,不管是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

的后,实验方案的设计一定要让学生合上课本,独立思考,实在有困难的再看课本,这就对不同层次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学生经历了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避免了实验过程中无从下手或盲目操作,甚至干脆就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去照搬照做的现象。实验方案设计部分应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三、展示、点拨提升环节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充分参与学生的研究、展示、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讲解,激发学生质疑,将问题呈现充分,从而根本解决学生的困惑。教师从思路、规范、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整合提升,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教师的点拨是在学生的展示出现问题时,引导学生把问题呈现清楚,引起学生的思考、质疑,从而激发智慧的火花。不能在学生表达出现错误时,教师立即追问、指点,不给学生留展示的空间。也切忌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立马上阵,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对展示的正、误,一视同仁,不能一听不合己意,就立马叫停。应把展示中出现的错误,转化成引导学生深化认识的资源。

四、反馈矫正环节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达标反馈,是通过知识的运用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拓展学生的认识,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精选达标训练题的内容,并且题目的设计要有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最大程度的发展。要严格训练的形式,让学生把每次的达标测试当成一次测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重视训练的效果,对于做的好的学生要给予鼓勵;对于掌握不好的知识点要加强练习。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篇12

有的老师认为, 凭我个人的力量, 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几十个小毛孩组织在一起。可能有一些班主任做到了, 但这是劳心劳力的方法, 是一种效率较低的做法。仅凭班主任个人的力量建立起来的班级是很难经得起考验的。作为一个班级的重要支柱, 班主任应该依靠班级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 建立起一个团结互助、有着共同目标的班集体。

在探索班集体建设中, 我发现了一条比较切实可行而且又比较容易操作的方法, 那就是通过自主互助学习小组的形式, 构建和谐班集体, 提升班级凝聚力。我将它分成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 分组

根据学生数量、特点和兴趣等将班级分成各学习小组———可以自由组合, 班主任给予适当的指导 (这个组合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相对稳定,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后, 可适当调整) 。小组的每个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提醒、互相激励、互相评价。这样, 变孤立的学习为合作的学习, 变个人行为为集体行为, 既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弘扬了友爱互助的精神, 同时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我运用这种方法, 将班级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主动性较好者两名, 为“召集者”;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者两名, 为“督导”;其余为一般同学。在两名“督导”的监督下, 在专业和文化课方面的一些学习举措, 比如专业技能的训练, 文化理论的读、背、默都得到了极好的落实。而学习中的难点、重点, 在两位“召集者”的带领下, 也逐步得到解决。班主任只须每周招集六个小组的负责人一次, 给予学习上、管理上的辅导, 最后由他们落实到位。通过一段时间实践, 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 学习习惯, 甚至连行为习惯都得到了改善。不仅如此, 每个小组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展开了良性竞争,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不再仅仅是为了一己之利而闹得不可开交。他们互相鼓励, 互相监督, 逐步走出个人狭小的圈子, 融入到小组中来。

第二步, 重组

为了避免出现学生过多的强调“小圈子”, 每过一个月, 可允许每组两位同学跳出“圈子”, 重新组合。这两位同学要在对方的邀请下, 并经本人同意, 才可交换。这种交换, 可能是交换方法, 可能是交换经验, 也可能是交换成果, 有时还可能是教训。但也可能是同学逃离矛盾, 这时, 就需要班主任做好协调工作, 班主任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比较妥当的方法解决矛盾, 树立威信。我把这种交换称之为“挂职锻炼”, 但这两位同学最终是去是留, 由他们自己商量决定。

这样一来, 早读课、自习课, 午间休息、晚上就寝, 甚至其他老师的课堂上都有人在尽班主任应尽的义务。魏书生说过江苏无锡●张克伟

这样的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做的事, 教师绝不参与。放手让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才能发挥主人翁的精神, 将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班级才更具有凝聚力, 更具有班级的特点, 班主任也就更具魅力, 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学生才会慢慢地走进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来。

第三步, 推广

和任课老师协作, 将“小组学习法”推广到各门功课中去。这时的工作对于学生来说, 已经驾轻就熟, 学生很快适应了角色的转变, 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将“学习小组”推广后, 我发现又解决了其他一些潜在的问题, 有的同学在这门功课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到了另一门课上, 他有可能成为佼佼者, 这就意味着, 学生在这门学科中是“督导”, 到另一门学科中就有可能变成了“召集者”。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就有了一定程度的弥补, 就更愿意学习了。

第四步, 拓展

定期开展活动, 如餐饮、导游技能竞赛, 朗诵比赛, 外语话剧演出, 征文比赛, 书法比赛等, 各组同学互帮互助, 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事实证明, 学生尽管知识水平有相当局限性, 但是当其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 便会产生极大动力。学生头脑灵活, 很少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在自主与互助学习中, 常常颇有创意, 颇为前卫的思想带入课堂。有时还会突发奇想, 对同一问题从不同方面去思考, 这正应了辐散型思维方式。在自主与互助学习中, 学生提出的问题, 也往往是自己最想解决的难点, 容易引起同龄人的共鸣。学生找到了自信, 自然将主要精力都放到学习中去, 其他方面的“坏”事情也就自然减少了。这给班主任管理班级带来极大的帮助, 实际上把班主任从繁重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了。不仅如此, 在每周一次的师生“见面会”上, 学生和老师互通有无, 畅所欲言, 学生和任课老师的关系进一步和谐, 距离进一步拉近, 课堂氛围也就更好了。

通过一年尝试性活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不仅如此, 班级的凝聚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在学习中, 学生更愿意自己去发现问题, 去解决问题;在生活中, 学生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间的协作去解决遇到的困难。这样, 班级就慢慢变成了学生们自己的天地, 它不再是班主任的“一言堂”, 学生不再是客人, 不再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他们更愿意自己去“装扮”这个美丽的地方。良好的班集体已经养成, 班主任再也用不着事事亲力亲为。

班主任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互相帮助的环境, 毋须越俎代庖, 只需加以协调。通过自主互助学习小组的形式, 学生不仅可以从老师身上, 还可以从同学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得到更多的帮助, 然后再去帮助其他更多的学生。这样, 在班级中, 就不再是班主任一个教师管理班级, 而是一大群“教师”在打理这个大家庭。

上一篇: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论文下一篇:健康的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