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2024-05-26

结题报告《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共8篇)

结题报告《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篇1

《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

崔东东 寺耳中学 中学历史

关键词 : 自主学习历史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 :中考历史学科实施考查方案后,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市级考查科目,其教育、教学效果与原来作为非中考学科相比地位有了一定提高,但学生还是不重视,学习成绩不理想。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历史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当前的教学现状以及中考考试办法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为出发点,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在当前的形式下以及考试改革方案实施后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力图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把历史学习当做初中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作为农村历史教师要尽快适应时代要求,明确学科定位,寻找新的突破点。提高个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为以后高中学习打好基础。

历史是一门探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既古老同时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学好历史的关键,能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各种能力,最终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把学习知识作为自己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课题的概述

(一)课题的背景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还课堂与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农村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只重视语数外,对历史教学并不重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历史教学也不感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历史知识匮乏,历史教学成绩非常差。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这一课题,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历史课堂教学出发,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规律,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为目的,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和我校历史教学成绩。历史是一门探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既古老同时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学好历史的关键,能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各种能力,最终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把学习知识作为自己终身发展的需要。

中考历史学科实施考查方案后,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市级考查科目,其教育、教学效果与原来作为非中考学科相比地位有了一定提高,但学生还是不重视,学习成绩不理想。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历史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当前的教学现状以及中考考试办法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为出发点,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在当前的形式下以及考试改革方案实施后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力图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把历史学习当做初中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作为农村历史教师要尽快适应时代要求,明确学科定位,寻找新的突破点。提高个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为以后高中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指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在学习伙伴的影响和帮助下,在学习动机上自己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冲动,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积极参与创设学习的环境。初中历史教学,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学习方式,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课题的价值

历史是一门探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既古老同时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学好历史的关键,能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各种能力,最终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把学习知识作为自己终身发展的需要。中考历史学科实施考查方案后,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市级考查科目,其教育、教学效果与原来作为非中考学科相比地位有了一定提高,但学生还是不重视,学习成绩不理想。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历史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当前的教学现状以及中考考试办法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为出发点,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在当前的形式下以及考试改革方案实施后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力图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把历史学习当做初中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作为农村历史教师要尽快适应时代要求,明确学科定位,寻找新的突破点。提高个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为以后高中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学习方式,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课题研究和实施,使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认真领会落实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把新课程实施落到实处。首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其次实现历史教师由说教者向讨论者、商谈者转变。达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想学习、会学习、坚持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二)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积极探索解决历史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力图唤起本学科教师研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热情,以实现由“传统课堂”到“高效课堂”的教学转型,最终达到促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生命价值不断得以升华。在教学中强化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以下几点作为重点研究内容:

1、引起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2、创造条件,提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机会。

3、指导学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质量。

4、体验成功,保持学生创新的动力。

5、应用媒体,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6、引导实践,鼓励大胆创新,拓展思维空间。

(三)课题的预期创新点

1、在课堂中精巧设计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2、应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坚持高效课堂教学。

3、适时布置课外作业,培养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四)课题的研究思路

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新课程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撰写有关论文;开展问卷调查,摸清我校学生学习的现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开展思品教学实践;探索和开发有利于我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历史教学模式;利用多元评价,对历史教学进行监控,提高教学评价的能力和水平,改进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一)课题的研究方法:

全体成员通力合作,共同研究,共同查阅准备资料,利用一切有效地方法来解决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1、调查法:设计调查卷,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2、行动研究法:将实验过程如实地记录下来,从中找出实验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相应的措施,再继续投入实验,反复进行,直至完全解决问题。

3、文献法:查阅有关初中历史考试改革的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文献,深入领会课程改革的内涵精神,探讨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搞好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用上网查阅资料等帮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进行课题论证(2012年11月——2013年2月)。第二阶段:准备阶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013年3月——2013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初步明确课题的理论撑点,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方案及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13年6月--2013年12月)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和尝试,交流实践体会,汇编优秀论文、收集获奖证书等,撰写阶段性报告。

第四阶段: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侧重于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整理加工、提炼概括,加强反思,对研究情况进行事实求是的评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应用推广。

第五阶段:总结阶段,收集整理资料准备结题(2014年7月--2014年10月)做好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汇编优秀案例、优秀论文,收集获奖证书、申请结题等。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与结论

(一)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为现代化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取得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系列经验。

3、获得了课题研究工作的经验。

4、建立起了新的课题工作评价机制。

5、形成了较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6、学校科研工作得到了加强,构建了全新的育人网络。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论文:

在2013年,论文《放飞初中历史课堂 开辟自主学习天地》荣获创新论文区级贰等奖。

五、存在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和谐的因素: 第一、教科研的氛围不够“浓”。主要是由于年龄、知识、自身素质、新的课改和各种压力的问题,从本校来说,目前中老年教师在这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参与度不明,认识程度不到位,成绩不显著,研究与思考的意识不强,这是今后校本培训的着力点所在。第二、缺少专家的强有力的指导。第三、缺少足够的学习和观摩的机会。

第四、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中考考查科目,其教育、教学效果中考学科相比地位低,学生不重视,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不理想。

六、今后的设想

1、我们继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灵活应用科学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注重及时总结初中历史先进教学经验,推广实用科研成果

总之,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校历史教师一直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尝试,在尝试中成长,努力追求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提升了我校历史教师教科研水平。在课题活动中,大家得以取长补短,得以共同提高。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新的教学理念、追求高效历史教学模式不应该随课题研究的结束而停止,而应该成为我们广大历史教师永恒地追求。主要参考文献:

[1]彭明光.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2]刘佳.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3]田文红.论中学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4]邓璟生.中学历史教学与环境意识教育[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结题报告《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篇2

1.自主学习模式概述

1.1自 主 学 习 模 式 的 定 义 。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顾名思义,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1.1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做好事先的安排和计划。

1.1.2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能主动完成、评价和反馈。

1.1.3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能主动调节、修正和控制。

自主学习模式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研究等方式, 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主体, 将课堂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 老师仅用少部分时间进行“点拨”,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1.2自 主 学 习 模 式 的方 式 。

根据高中生自律能力的不同和学习水平的差异,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模式可以采用两种形式:

1.2.1完全自主式。这一模式是指知识的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把握, 老师只起辅助作用, 学生可按自己的方式和步骤学习。这一学习过程一般分为确定内容、收集资料、筛选资料、成果互评、成就互享等。具体实施时, 可以采取小组模式分组调研等形式。

1.2.2半自主式。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 , 与完全式自主模式相比, 半自主式具备更强的可行性。这主要是因为半自主式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模式, 在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教师作有效指导, 使学生少走弯路, 提高学习效率。

2.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2.1创设情境 , 激发学生 学习动机 。

应用情境教学法,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情绪, 进而产生强大的教育力量。在热情、兴奋的状态下掌握的知识技能更长久, 更牢固, 也就是学习活动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 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首先要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 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其次, 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 如故事情境、实物情境、问题情境等,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2应 用有 效 的 教 学 流 程 。

应用有效教学流程, 教师把传授知识、“满堂灌”转化为全方位地强化知识, 变题海训练为以思维发展为中心的训练;课堂上教师变得从容悠闲, 学生变得紧张忙碌;教师讲得少, 学生思考得多; 学生的提问次数增多, 课堂成了展示学生的舞台。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是自主学习。应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 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历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 为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方式, 并始终把它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2.3培 养 学 生 良 好 的学 习 行为 习 惯 。

高中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能强化学习效果。逐步培养学生在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和复习的习惯等, 并努力使其规范化。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需要, 给予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时间, 并按照学生的兴趣, 调动其历史学习积极性。

2.4多 元 评 价 , 坚 定 学 生 的学 习 信 心 。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中, 要发挥教师和学生这一对平等的“双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 就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多元评价, 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

2.4.1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和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要在期末历史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发挥主体作用。

2.4.2采用“闭卷+开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闭卷部分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技能; 开卷部分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式的题目, 如:“论某位历史人物的功过”等, 让学生发挥特长, 自主选择题目, 完成相关任务。

综上所述, 高中历史教学要遵循“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让效果显出来”的原则, 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平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意识。

摘要:自主学习是我国教育课程改革中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要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概述了自主学习模式的定义及形式, 提出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赵晨飞.历史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J].科学大众, 2011 (04) .

[2]张炎.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走上理性化轨道[J].安徽文学, 2012 (10) .

结题报告《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主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方法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一个子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中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式下,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研究成为我们小学教师讨论的热点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提出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界定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的特征:1.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学习的基本品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2.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能学”。3.自主学习是一种无任何监控的学习。

三、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我校现状来看,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从研究教学策略着手,特别是从研究怎样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

四、课题研究过程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月,学习立项通知精神,做好开题论证工作。2.选课题,使全体成员明晰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步骤,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3.申报立项。2012年3月,组建研究团队。1.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意识,为课题研究创建和谐、信任的人文环境。2.分配任务,明确分工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3月,继续深入学习本课题的相关理论知识,课题组成员深入各年级调查、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成绩等情况;开展教研活动。2012年4月-5月,通过上示范课、听课、评课、说课等形式指导年轻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和反思,传授教学经验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2012年7月,撰写教学随笔、案例和反思,采取学习研讨、集体备课、群体反思、跟踪改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反思中不断提高。2012年8月,组织教师到北流市、玉林市培训学习,带回了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2012年9月,进行提升培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为全县教师技能大赛充电。2012年10月,举行校级赛课和教育教学理论考试,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县级赛课教育教学理论考试,推选5名优秀教师参加县级赛课。11月,5名优秀教师参加县级赛课教育教学理论考试,有2位教师获得一等奖,有3名教是获得二等奖。2013年1月,我们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方法。2013年2月举行成果展示,展览实物图片,观摩学习,交流典型经验。在课题研究中,研究人员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通过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在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课题组研究人员在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教师素质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撰写了一批与课题相关的经验文章(教案设计、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具和课件制作等),写有13篇论文(获奖6篇,并刊登在省级以上的刊物)、10篇案例分析(获奖4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有6篇发表在《小学生作文报》上,获奖课件2个,有5位教师获得毕业班教学成绩超市标奖,有6名教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课题组成员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3月,课题组成员收集各种材料、总结、整理研究论文,撰写结题报告,上交总课题组。进行经验交流,实验教师的研究论文结集,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立足课题研究单位的实际情况,广泛搜集了小学生自主学习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寻找一些有效对策,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案例研究法。课题组选取了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典型案例,研究其成功经验,并在全校教师中推介这些好经验。

3、调查研究法。课题组采取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全校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总体上了解到了全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状况、教师对自主学习的基本看法、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等。

4、文献研究法。围绕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课题组做好了文献综述,收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部分研究成果,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认真学习,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实验的总体目标在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探索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适合于大班额学习环境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课题组研究人员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将“学习、实践、研究”融为一体。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根据问题收集事实、证据。3、分析和处理信息,形成解释并对信息的可靠性作出评估。4、表达与交流、修正与完善解释。

七、研究成果

1.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驾驭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可喜的进步,为了激励教师、展示我校学习方式研究成果,在校级和县级的赛课中,中青年教师的风采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的好评。

2.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学会了合作,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个性也得到和谐的发展。

重点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篇4

课题的名称:

指导老师:

组长:

组员:

一、研究内容:

1、海南骑楼老街的由来:

海口骑楼老街的由来,跟海口的港口开放通商史大有联系。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海禁,开海贸易。琼州(海口)从此海运四通八达;至咸丰八年清政府与英法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琼州(海口)即被辟为通商口岸,称琼州口。从此,琼籍人士热衷于下南洋谋生,外国人则可以在琼州自由往来。1924年,为了建省办特区,当年粤军第一军独立旅旅长兼任琼崖善后处处长的邓本殷热情邀请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房。《海口文史资料》载“仅二年,争相修建有骑楼的新式楼房计800多幢,使海口面貌焕然一新。这种建筑特色非常适合海南阳光强烈、风雨即来的天气,凉爽舒适的骑楼,利于人们遮阳挡雨。由于毗邻港口,这些家家户户所建骑楼连接形成的街道,有着可供行走的地板,有着挡避风雨骄阳的顶盖,成为“店铺的公共走廊”。

路通财通,随着商业铺面的建设,老城区的商贸业也急速发展起来,当时全市商店迅速发展到600多家,贸易总额达到一年数百万元。到了夜间,店铺灯火辉煌,广告牌被映照得五颜六色,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宛如上海十里洋场。

2、海南骑楼街区的风格:

沿着海口骑楼老街漫步,这种南洋风格的骑楼,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的,在马路边连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度有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海口骑楼街的价值在于它的建筑形态,在于它中西合璧的特色,门窗、装饰、街道的适宜尺度。这些建筑的柱廊、敝廊、尖顶、雕花门窗和百叶窗,在南洋风格中都融入了欧洲建筑元素

骑楼大都高两三层,最高不过五层,有些还保留着早年的商号,成为具有现代资本主义特征的商业街。骑楼一栋挨着一栋,邻里或者共用一堵墙。骑楼的颜色米色、乳白、嫩黄,端庄典雅,但留在人们印象中的南洋色彩还有那些穿行在骑楼间苗条、婀娜、风情、野性的南国女子,今日的海口街头依然可以看见,衬着大朵的花瓣和高高的椰子树,深蓝的海水和五色的帆船,桃红、橘黄、宝蓝、翠绿毫无顾忌地流淌在骑楼檐下,穿着鲜艳衣物的厚嘴唇、幽深眼睛、轮廓分明的南国女子和少年,和这里的气候一样,热情、奔放、自由。

3、海南骑楼街区的典型建筑:

海口人热爱骑楼,骑楼是老海口的神韵。几代人的生生息息都在依傍它遮风挡雨。静态的老街串起了海口变迁的历史,而动态的人间烟火更能够体现出老街记忆中的人文情怀。在这些骑楼里,有家族的兴衰历史,也有战火中人们的痛苦和无奈。骑楼,不仅是海口的视觉记忆,也是我们直接感受历史的方式。不仅是很多内地游客,就是很多海南本地人,都难以想象当年骑楼老街上外国领馆林立,更难以想象华侨、渔民、学生、革命义士等等在此探求真理谋求伟业的盛况。

爱国华侨积极为海口投资建设,海口老街上的多数骑楼是由华侨修建的。1928年,热心公益事业的海口汇兑同业工会理事长周成梅倡议集资在海口建一座钟楼,以便统一全市时间。海口商界、香港琼籍商人、海外琼籍侨胞纷纷捐助,所需款项当年就筹足。由于道路扩建,海口钟楼于1952年和1987年先后两次移建,都保持原结构。该钟楼为六层混合结构,高27米,平面为5.37米×5.37米的正四边形,立面造型采用在四角设随楼层升高而逐层收缩的附角柱,因而表现钟楼的立体感,并在底层设拱形大门和上层采用拱形小窗,衬托出钟楼挺拔俊美的形象。在钟楼顶层四面的报时大钟设在正中,并在楼顶竖起8支高低不一的箭状尖顶,使整个钟楼更和谐和完整。钟楼外墙采用红砖砌清水墙。整幢砖红色的钟楼,在绿树、内海、蓝天的映托下,秀丽出众,清雅夺目。上世纪50年代前这座钟楼旁边就是码头,不少离岛进岛的海南人都是听着钟声从这里经过的,因此对钟楼的印象非常深刻。不少华侨回国后,看到钟楼就似看到了家乡,它也成为了海口人故乡的象征。历史不会停住脚步,钟楼的时间也将周而复始地继续下去。

4、海南骑楼街区的文化意义:

在海口骑楼街区,无论是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向人们讲述海口精神和气质。这种精神中带有一种博大和宽阔,也带有几分传奇和神秘。也许“满街的方言只字不懂……而满街的内容涵盖着地理、历史、气象、考古、艺术、建筑、园林。肯留心处,处处是学问”。

因为临海,大海不仅给了海口人开拓精神,也给了海口人对于未知生活的虔诚期待。无论是文化生活还是宗教生活,都是海口文化的呈现。作为移民岛上的移民城市,海口骑楼街区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个案古迹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也因其更显著的地域保存价值而身价百倍。

在这些风情万种的骑楼里,演绎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民国第一楼”家族兴衰的传说,有富家女毅然投身革命洪流的往事,有“大亚旅店”“裕大商行”神秘东家的遗事,有前清北京格格漂洋渡海远嫁海南的旧事……老街、骑楼在沧桑岁月中愈老愈有味道,在现代化的城市格局中越来越显得时尚珍贵……这种生活将在未来继续延续,因为没有哪个城市有这样的自由度,能够改变你的,就改变你;不能改变的,就吸纳你,达到一种共融共生。

5、海南骑楼街区的规划复兴

早在1996年甚至更早的时间,关于海口骑楼街区的振兴已经有过规划。随着时间的推进,2007年6月1日至7月30日,海口市对中山路、得胜沙路、博爱北路、新华北路、长堤路进行全面测绘测量,编制老街测量图册,此举标志着椰城的历史文化名街保护性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在核心保护区,重点突出整体风貌特色的保护,即保护构成街区历史风貌外观的基本要素(建筑外观、建筑平面格局、建筑高度、街道空间尺度、环境小品、市政设施外观、绿化布局形式等),对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进行整修、改造或拆除。

骑楼老街区对海口市来说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资产,是海口城市中心区最后保留的有历史意义的商业空间……可能成为海口最重要的地标……海南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海洋文化、自然风情和发展需要,在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工作日渐推进的契机,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共同体

协力运作下,为了此种发展变化趋势,保存、修复和振兴大量的和重要的老建筑,仅仅保护那些“最好的”或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并不能满足海南省和其省会海口市的需求。

发展现代旅游、精致旅游和文化(生态)旅游,以一个文化制作中心的文化氛围和特色向游客进行海口骑楼街区行销。将原先的古老建筑转变为休闲业态功能标榜着一种浪漫、迷人,带有某种特殊的社会印记和文化氛围的时尚,包括会议、展览、艺术、博物馆、文化遗产、休闲活动、免税店、酒吧、咖啡和一些特殊项目等。南洋风格的骑楼紧邻窄小的街道、小巷,这些不朽的作品与世俗平常的肌理之间的对比形成老街的空间特征。

随着海口骑楼历史街区地位的确立,在受到保护免于拆除和毁坏的同时,这里恢复起来的自信必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商业投资。对于已经开发的商业,便捷的可达性和宽敞的停车场会把更活跃的商业活动吸引过来,同时吸引娱乐业和艺术活动在此扎根。骑楼的本质是给人方便,给人舒适,这样的设计理念永远不会过时。

作为海口城市变迁的载体,海口精神的文脉,注重活力和生机的创造,建设科学发展的国际旅游岛,发展骑楼街区独一无二的精神传承特性,将是海口市城市整体发展的精华所在。

二、探究结束总结:

通过对这次课题的研究,我们从中学会了许多知识,如:我们了解了海南骑楼的由来、风格、文化意义等等。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尊重海南骑楼文化、保护骑楼文化!让海南骑楼文化源远流长!

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我们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协作讨论,提高了认和能力,养成了自己自主学习的习惯。更为重要的是,重视团队精神,友好与别人相处,对于我们以后的人际关系交往中亦有好处。

结题报告《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篇5

德州市临盘中学 王淑华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的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校作为一所乡镇的普通初级中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成了迫在眉睫的一件事,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的探究》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应试教育”片面强调灌输,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教的过程,不重视学的过程,教师习惯把课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滴水不漏的讲给学生听,唯恐某一点没讲到而造成考场上失分,学生的学习被老师包办代替,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自主学习强调发展的功能,实施发展性教育行为。在化学教学中应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主动的参与,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结合起来。

2.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一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并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大于老师和家长对其影响。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的前提下,确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的探究”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化学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的指导策略。

2、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研究,将课程从“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的定位上转移到促进“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发展”的定位上。

四,研究方法

1、资料文献法。在准备阶段和第一阶段主要利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有关的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现状调查,可用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

3、行动研究法。教师直接对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与评价”三个环节。

4、个案研究法。对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典型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进行跟踪研究和总结。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和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前测工作

为了了解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状况,在进行课题研究前,笔者对两个实验班初三学生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你对所学化学课程感兴趣吗? 感兴趣的占36.8%,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化学教学? 喜欢小组合作探究的占75.7%,喜欢教师直接讲解的仅占14.3% 你是怎样学化学的? 制定计划学习的占21.6%,只听老师讲课的占78.4% 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 认为教学方式呆板占78%,认为课程太难占12%,没兴趣的占10%。

在对学生进行进一步访谈中得知,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做实验,自己动手去做。可见他们对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课题实施

1、进行“自主学法”指导

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总结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具体做法是备课中有“学法”设计,上课时有“学法”指导,课后有“学法”总结。实验中,更要关注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仅靠自己还不会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尤为重要。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题实施

①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进行预习。通常是布置即将学习的课时内容,要求学生阅读,初步了解要学习的新内容,划出主要概念或定义,对难以理解的或者读不懂的内容作出标记,以利于课堂教学时针对性地听讲。重点预习实验,预习实验时的基本要求:识图仪器、所用药品、步骤内容、基本结论,但预习实验要求不能过高。为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在教学中提前印发简明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巩固旧知识,探索新知识,通过设计问题或填空的形式,尝试解决问题。

②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课堂内容较多要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其章节在整节整书中的重要地位,采用略讲或者重点、难点多分析,其余让学生自行调整完成。或者将内容合理整合重组,充分让学生小组自主讨论,有时借助实验或者多媒体。在保证预习环节完成较好的基础上,可以尝试由学生代表汇报已经学会的知识点,课堂上教师重点释疑解惑,突出重点,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实验,观看课件突破难点,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留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并及时反馈,检测学习成效。用足够的时间放在实验探究内容上,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归纳、反思的能力。③做实验,指导学生拓展课外化学学习。指导学生通过网站查询学习资料,了解化学史。开设调查研究,开展家庭小实验,把有用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体验相结合,提高化学学习的素养。如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指导学生认识对比实验的关键要控制变量。使铁钉处于只与水接触、只与氧气接触、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三种环境中,来观察铁生锈的情况,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学生在家中完成此实验,并在课堂上进行了交流。在实验中,没有试管,同学们用玻璃杯代替,用保鲜膜扎紧杯口代替橡皮塞。从茶叶罐中、雪米饼袋中、甚至从羊毛衫的包装中找来各种干燥剂做实验。由于自己动手实验,并从生活中寻找实验仪器和材料,同学们不仅亲身体验到了铁在什么条件下会生锈,在什么条件下更容易生锈的知识。而且知道了什么是对比实验、初步学会了如何设计、运用对比实验,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大家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再修改、完善方案,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后的反思。

3、进行探索性实验,让学生自主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教师结合有关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积极探索现象产生的原因,获得有关结论。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开放实验室,放手让他们去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如果实验中某些事实与书本现有结论不同,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实验过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学习CO2的实验室制法时,要求学生先认真学习课本有关内容,分析反应原理,条件和特点,然后结合已学过的O2的实验室制法,自己设计一套制取CO2的装置。这样就促使学生自己去阅读资料,去设计实验,去改进创新。可以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然后选择优秀的实验方案,由学生在课堂上演示,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做到“会学”。衡量学生是自主能动地学习,不仅要看学生是不是在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要看他们是不是富有成效地学习。

学习每告一段落,都要求学生定期写学习心得或小结。回忆、反省前一段时间学习情况,养成课后及时复习、整理、归纳的好习惯。对已学过知识运用“纵向或横向的统摄整理能力” 来查找学习上的不足,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让学生弄清楚。

六、研究取得收获

1、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转变。

实验研究班级较对照班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有很大进步,学生的独立学习、合作探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有所转变。学生内在能力有了大的提升。学校构建了开放性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活动中实施了探究式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了挂图、投影、多媒体及直观材料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在小组探讨、展示中,同学之间无拘无束畅谈见解,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互相评价,指出不足,激励优秀形成了初步的竞争氛围。

3、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系统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开展好各种学习环节。我让学生经常充当老师,让他们来讲、来表演、来操作,让他们去评价其他学生的探究行为,让他们去辅导其他同学等等,初步形成了师生水乳交融的氛围。

4、建成并逐步完善了教学资源库。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我们在校局域网上建成了化学学科教学资源库,收集了化学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试题、课件、教学视频等化学教学资料。

5、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编写了优秀教案:

(1)《制取氧气》教案(2)《溶解度》教案

(3)《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优秀的教学课件:

结题报告《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篇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始终贯穿于小学1-6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小学生要识3000左右的字,才能比较顺畅、自由地大量阅读,进而通过阅读主动认识和理解自我和社会生活。可见,识字直接关系、显示后续能力的发展,它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识字量非常大,教师的识字教学任务也就非常繁重,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年龄小,又好动,缺乏识字的主动性,学生记忆的效果不好,没有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识字的能力较差,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教学过程变为学习过程,激发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我们选择了本课题进行探索: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研究,研究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促进学生说、读、听的能力,为高年级阅读和写作打好基础。

2.“大量读写”的需要。

很多人对学生的错别字总归咎于学生的粗心,甚至责怪汉字的“三难”,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汉字没有掌握牢。由于没有“对症下药”,所以一味地让学生抄写,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受到严重制约,不利于儿童入学后的语言发展和智力开发,阻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谈及教学目的时指出,要“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而本组小课题研究的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让学生初步地感知汉字魅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思想感情的极好方式,因而开展本课题实验意义重大。

二、课题研究对象

为使实验的效果具有说服力,保证实验的实用性、适应性,以提高本组学生整体识字的效果,本课题选取二年级组全体学生作为研究个体,学生219人。实验前对二年级组语文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及全体学生识字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保证实验后测试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1、引领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掌握识字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发展儿童语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低年级课文中的语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发展学生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联系熟悉的事物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4、采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经验,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把自己所见所闻的汉字识记下来,以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不断增加识字量。

四、课题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课堂内、生活中采用多种识字研究方法识字,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识字

1、课堂内采用以下识字研究的方法

(1)激发识字兴趣,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以提高学生识字的速度(2)在游戏中乐趣识字。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还可以使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等。

(3)采用多种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熟悉的字换偏旁”、“ 熟悉的字加偏旁”等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等。

(4)多种形式识字,如开火车、做游戏、摘苹果等多种形式识字。生活中采用多种识字研究的方法

2、在情境中学生识字。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经验,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把自己所乌苏市第五小学 二年级语文 胡雁

五.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领导重视,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1 .领导重视,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为了推动教育科研工作,校长专门召开行政会,决定学校从财力、物力上保证课题试验的完成。学校经常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比如组内“小循环教学活动”,学校的教研月中“小课题赛讲活动”等,这些活动努力探索适应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手段,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的教研培训,对实验骨干教师进行跟踪听课,培养,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制定制度,加强课题教研的系列化管理

为了加强教育科研建设,本课题组制定健全的管理体系,开学制定课题计划、考评细则,平时活动安计划,记录详细,并建立完善了教师个人科研档案,并进行了细化管理.使课堂教学、教研工作建立在课题实验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有顺序地上课,参加教验活动。使教学与教研紧紧围绕课题计划进行。定期总结课题工作,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学期末对课题工作进行总结,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教师撰写论文,案例分析,教学设计,做好年终总结,表彰先进的工作,以促使本组的小课题顺利进行。

六、课题研究工作的过程

按照课题方案的安排,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阶段(2007.4—— 2007.7)准备阶段

确定参加小课题试验的教师、学生,制定小课题试验方案及审报表的工作。我们主要采用组内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以研究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第二阶段(2007.9 —— 20008、1)组织实施阶段

1、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本年级 确定有胡雁 教师 担任课题组长,各课题组成员有李莉,杨军,赵英。试验的学生是二年级全体学生。课题组制定计划,明确了课题实施的目的、以实践应用为价值取向,确定了研究内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主体性、主动性,照顾差异性、持续性,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其次扎实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2、注意开展有关课题理论的培训工作。我们课题组安明确了课题实施的目的、要求,组织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按计划实施课题研究。在教学中,我们注意资料的收集、积累,一有心得、体会,就记载下来。平时经常阅读有关的书籍,进行摘记、随笔、剪报,并写成有主题的文章。通过上课,研讨问题,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围绕课题进行上课,并通过小组教师积极参加组内、学校教研、研讨活动,还利用课题组的成员带动其他老师一起进行研究,使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设计评比及教学优秀案例、论文评比等活动,探索和开发阅读识字一体化的典型案例,进一步了解我校阅读与识字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同时锻炼和培养课题研究骨干教师。

第三阶段(2008、2—— 2008.7)结题阶段。

我们小课题于 2007年 4月开始研究到2008年7进入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收集、整理和分析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组对一年来开展的各项教学和教研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平时教师积累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并将研究成果形成论文或总结。需要收集、整理的研究资料包括各种原始计划、学生作品、收集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结题做好准备。组织教师积极撰写课题研究的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件等,课题组长撰写结题报告,总结以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的有价值的“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理论。

七、课题研究 所取得的 成果

1、提高了教师的全面素质,提高了教学效率

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的研究”,对全组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是一个很大的触动,教师们将激发学生识字的方法研究运用于识字教学当中,在探索识字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优化了识字教学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组二年级课题组的实验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换获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教师队伍也得到了锻炼。涌现出一批教学骨干,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发表了大批优秀教学论文、案例和教学设计。比如胡雁在 2007年的论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教学案例获得自治区及三等奖;李莉教师论文、案例分别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的一等奖,二等奖,胡雁、李莉等教师论文分别在乌苏市地五小学刊物上发表。胡雁教师在2007年5月和2008年4月学校的小课题赛讲课上分别获得一等奖,全组语文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共计30多篇。

2、学生的识字热情空前高涨

在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识字汉字;在生活中,同学们乐学好问,注重积累,阅读水平也逐渐提高。学生在学习之余,能积极踊跃的参加读书活动,并积极写读书笔记,记下读书的心得,写的很有特色,由此可见识字帮助学生阅读,识字促进了学生阅读。

3、学生在教学中大胆运用积累的多种识字方法,多种识字形式阅读课文,随文识字,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优化了课堂教学。4 .学生在教学中大胆运用积累的多种识字方法,学生的识字量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促进学生乐于习作,并且习作巩固了识字的效果。二年级学生的观察生活习作,多的能写 3、4 百字,而且错别字很少。在写话的过程中,巩固了学过的生字。不会写的字,想办法会写,又学了新的字。从识字方面来说,写一遍比读一遍记忆的效果更好。识字、写作相互促进,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共同提高。

八、研究后的体会与思考

近一年来,我组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虽然有所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组教师的研究水平还有差距,成效未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寻找差距,我们认识到,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部分教师对于教科研不能按照课题计划要求科学、规范地进行,还存在靠经验和思辨认识的现象,资料的积累和分析研究等意识也还有待加强,研究工作有一定成果但还没有取得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进展。

结题报告《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篇7

一、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 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 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 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 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教师是外因, 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 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 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 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具有主人翁意识。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活动是课堂教学最根本的, 因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做到:

1. 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提高能力。因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 不给出标准答案, 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 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 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2. 引导学生自学质疑。

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 它能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 产生认知冲突, 引起深究性反射, 产生思维活动。没有问题的教学, 不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多少痕迹, 更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思考, 不会提问题。首先, 让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构建出本课的知识网络, 了解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其次,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次, 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设计问题, 带到课上, 师生共同解决。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3. 打破对权威的信仰, 树立信仰的权威。

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来说, 教师、教材、学习辅导材料等是权威, 这些权威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但权威不等于真理, 总要受到时代或个人认识的局限。因此, 学生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就要坚持信仰, 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物。对一些问题大胆提出质疑, 通过师生之间交流探讨获得真理。

二、引领学生, 探索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 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 也是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 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 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 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 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 发现并掌握其规律, 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 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 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 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 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 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 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 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 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2. 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 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 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 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 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 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 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 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 用“集合”的方法, 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 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3. 探索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规律。

以史导论, 史论结合。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以史导论, 史论结合的学习基本规律。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广泛搜集史料, 并对所搜集的史料进行去粗取精, 分析归纳, 提炼升华, 最后得出基本观点和基本的历史结论。

观察历史问题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 各种历史现象表现得纷繁复杂、曲折离奇。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透过若干历史现象, 揭示历史的本质、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学习方法。如在中国封建社会里, 同样是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为什么秦汉时期是进步的, 而明清时期却是反动的?其本质是前者顺应民心, 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而后者却违背历史潮流, 顽固维护已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腐朽的封建制度。

三、教师适时引导,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

许多成功人士, 在学校时并不是第一流的学生, 只不过是二、三流的, 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靠的是后天的努力, 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 而这种精神来源自于学生时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 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的课堂教学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 而是特别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只有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 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 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动机, 并能敞开心扉, 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 对此教师要给予鼓励,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在学生初步掌握一节课的基础上,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头脑中分散的知识点用“线”串起来, 理顺知识的层次结构, 既要突出重点, 又要有系统性, 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获得准确的历史概念。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 教师要及时指导修正, 使教学朝着目标方向发展。

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经历了问题的最初困惑到最后解决问题的曲折思维过程后, 从中抽取规律, 再遇到类似的问题, 就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规律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自学能力的运用创造机会, 在历史教学中多注重设计历史的“典型事例”, 使学生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学习, 加深对同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实现知识的迁移。如:对历史原因的探索, 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 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 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 综合各方面因素, 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 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 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社会性质, 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 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在教学中, 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 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 进行分析或对比, 从多学科的角度, 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 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如学习到美国西部开发问题, 可以联系到当今中国西部大开发这一政治时事热点问题, 同时又可以联系中、美两国西部的地理因素进行比较, 从而对中、美两国西部开发的区别和联系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

总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让他们发现问题, 发现规律, 体验成功的快乐, 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领学生, 探索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适时引导,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运用所学知识,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结题报告《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篇8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自主学习 学习能力 学习素养

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倡导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地位平等,更要在具体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唱主角,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推动学生自主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有学科学习方法、能力,提升思维和学科学习素养。

一、更新教学理念,创造宽松的自学环境

随着课改的深入和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的加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唯有信任学生、指导学生,大胆放手,通过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通过教学情境与问题设计,让学生生出想学历史的兴趣和情感,才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达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1.营造历史自主学习的氛围。

历史教材的特点是图文并茂,一般通过具体的历史史实,加以背景的铺垫,再现史实的现象,揭示历史规律和道理。因此,学生如愿意看教材便成为自主学习的前提,重视课前预习指导则非常必要。如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学习之前,可以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设计如“西汉时期在地方管理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七国之乱、藩镇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其共同原因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学会在预习中抓住重点,从原因、经过(时间、旗号、首领、参加者)和结果(目的、措施、意义)等角度分析理解。加强历史现象的前后联系,设计由浅入深的思考问题,推动学生自觉主动地认识历史现象,发现历史问题,探索历史规律,获得教育和指导意义,从而掌握历史学科自主学习方法,形成导向、自我与监控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我们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情境和氛围中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和思考,成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主人。

2.重建课堂师生地位与关系。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起学生学习自信心,让他们相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好。以往师生关系是不对等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往往是被动的;而现在课堂中,老师是指导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多维的,不仅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如在“焚书坑儒”学习中,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从当时历史现状和维护自己的统治角度出发的,我们不能只看到其对文化的破坏性;如果从他的意图看,是否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积极性呢?如果是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不可能有这样的个性思考,而这样的思考虽与教学目标和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的理解相违,但是这些问题的提出正是学生运用辩证历史观学习。

二、优化历史教学设计,推进自主学习活动开展

1.联系现实,激起自主学习兴趣。

历史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不应该只是应付考试,而是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发展和变革,以史为鉴地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并在历史知识的掌握、运用和深度延伸中获得现实的教义。因此,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多关注所学内容与现实的关联,激起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认识现实问题。如《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中,我们先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展示给学生,如女婿因丈母娘结婚陪嫁价值四百万的豪车而下跪等事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样的事件的看法,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看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谈谈这样的变迁有哪些对现实生活来说是进步的,哪些需要注意。又如《梭伦改革》学习中,我们先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情况做一简单的回顾,让学生对为什么改革、怎样改革、改革会有哪些阻力等问题有一定的认识。然后,让他们自读教材,找找梭伦改革的背景、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改革的可能性等问题阅读分析、思考提炼概括,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当然,激起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关注国内国际的政治热点,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联系要学内容。如《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学习中,展示最近美国总统大选的进展情况,然后提问,美国总统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党派之间为总统之争而水火不相容呢?谁当总统有本质区别吗?

2.重视自主学习深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问题的推进提升。我们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课堂之后,还要注意他们学习深入有效地开展。如学生对某一问题认识不清楚、不准确的时候,可以提供相应的历史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等让他们自己观看、阅读和倾听之后让学生在感受历史、体验历史中有效自主学习。如《国民革命歌》教学中,学生对北伐的原因理解不到位,可以节选北伐战争的图片,孙中山及其他同时代人的话语,让学生自主把握北伐的必要性和意义。

课堂中师生互动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品质提升的重要教学手段。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学习中,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然后提出条约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内容?学生就会分析条约制定的背景,即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在当时有什么意义。当然,我们要注意学生思维的深入和分析方法的形成,就这一条约而言,要培养学生从背景、内容、积极性与局限性(对德国、前苏联及世界,等角度分析)。

另外,促成学生自主学习深入,还要老师放手让学生多动手动脑,让他们读历史图册、做历史大事年表、归纳历史事件的意义等。如“鸦片战争”相关内容学习中,让学生找找列强两次登陆地点的不同、他们的航行路线、概括战争情况等。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历史学习效果,就要激发、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只要老师重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教材和分析思考,重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训练;那么,学生的历史学习素养和能力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朱汉国,王斯德.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西班牙语专业学生的自荐信下一篇:创食品安全责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