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研究性学习

2024-05-11

结题报告研究性学习(通用8篇)

结题报告研究性学习 篇1

山西大学附中高二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名称:有关小广告的调查所在班级:课题组长:课题成员: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年级

班级

 摘要…………………………………………………………………3  研究背景…………………………………………………………3  目的和意义………………………………………………………3  研究方法 ………………………………………………………3  任务分工 ……………………………………………………3  活动时间安排 ………………………………………………3  研究过程 ……………………………………………………4  总结报告……………………………………………………… 4  体验与反思 …………………………………………………4  参考文献…………………………………………………………4  致谢……………………………………………………………

41、摘要:

小广告因成本低廉倍受商家青睐,而它的存在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加约束的小广告,如贴在墙上的、漆在地下的、散发在路旁却被随手丢弃的,无疑会对城市环境以及形象造成巨大影响。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小广告为主题。活动内容为:

总结小广告类型,探讨小广告优缺,调查公众对小广告的态度,探究小广告未来的发展模式。

小组组员分工调查,汇总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Small ads are preferred by merchants for their little cost.But the developments of them do influence our daily life.So we chose small ads as the topic of our research.We planed to classify different kinds of small ads and discuss pros and cons of them.And we did a survey among people about the general attitudes towards them.As a result,we had a debate on the future of small ads.2、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广告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宣传手段。而在街头巷尾,各式各样的小广告正悄然兴起。有的贴在墙上,有的漆在路面上,有的化身传单散发在路旁。比起要求高额广告费的电视广告,成本低廉的小广告成了商贩们的首选。然而,由小广告引发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欺骗消费者等问题却不容忽视。整顿小广告已经刻不容缓。

3、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告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宣传手段。然而在街头巷尾,在楼道门旁,都会有形式特殊的广告出现。比如说楼道墙壁上张贴的搬家广告,马路上漆着的办证广告,在红绿灯旁有人分发的卡片,传单,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这些广告对我们个人,整个社会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而我们个人,我们政府又该如何去对待这些广告呢?通过这些问题的发现,研究,讨论,能够加深我们对社会现象的剖析能力,能够为人们,为相关单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从而使人们的心情得以调整,社会的环境,氛围得以提升,会让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4、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并总结

5、任务分工

组长: 负责组内领导和分配任务,即各项工作的安排,联系和检查。组员: 负责问卷设计及后期一些文字性工作

负责调查联络工作

负责问卷调查以一些文字性工作

6、活动时间安排

3月1日至15日 确定问卷内容,明确分工。到四月十五日之前完成初次调 查,之后用五天时间完成统计。稍后花一星期时间进行了补充调查,最后才汇总,分析,得出结论。

7、研究过程

确立课题,写出开题报告,设计问卷,问卷调查,总结,写出结题报告

8、总结报告

在我组的调查中,小广告的影响颇大。它们有好处,也有坏处。

先介绍好处:在十字路口等人流量大的交通中心,大型广告牌的设立,的的确确有着宣传产品信息,扩大知名度的作用。并且它还能丰富社会内容,提升社会面貌,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映像。让人们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然而,小广告的坏处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楼道,街头上,有着密密麻麻的小广告。纸贴的,漆刷的,乱七八糟,给市容市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让人的心情不悦。特别地,我们访问了清洁工人,他们说这样的东西很难打扫,尤其是在地上刷漆的,还得往上再抹层东西,收拾太麻烦。而在楼道里贴纸,把本来干净的墙弄得不美观。还有在红绿灯处,有不少人在机动车道上往车玻璃插小卡片,让自己和驾驶员处在危险中。

希望政府能够加大整治力度,提高打击严度,让人民在好的环境中享受快乐生活。

9体验与反思:在我们整个的活动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习得了小组合作的基本要领。在问题的发现、讨论、研究中,提高了我们对社会现象深入剖析的能力和提出建议的能力。当然还有我们对人际交往的深入体验,增加了沟通互动的经验。但在小组活动中,我们仍有不足。在计划创立时没有考虑到其实践性,合理性,有些主观臆断。不过在今后的办事中,我们会注意到这一点,并加以该进。

10、参考文献:无

11、致谢: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最后对于给予精心指导的指导教师、接受采访和在调查或查阅资料的过程给予过帮助的老师、员工、专家和同学等等表示衷心的感谢!

结题报告研究性学习 篇2

一、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校生源75%是农民工子女,绝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未接受或从未重视过英语课程。现在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对他们来说起点高,不太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除了不容易启发、调动学生们的学英语 兴趣之外, 还有作业的布置方面也是难题。本改革试图改变这种状况。本调查旨在了解历时三年的初中英语的作业改 革实施情况及成效。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作业的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 起点低、教材 难度大的学习任务完成途径,解决学生们惧怕学习英语的问题,帮助学生渡过困难期,顺利完成三年的英语学习任务。

三、研究的内容

1.七年级至九年级现用教材中平时布置的学 习任务。2.七年级能初步达到口头和笔头交际能力所学的语言等。3.八年级能达到进一步地提高运用语言的技能。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4.九年级能达 到较自如 地运用所学知识,能具备有质量的预习能力。如:预习时找出所学的重、难点,并能够轻松和正确地完成书写小短文。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研究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民工子女英语作业的改革;通过对初中英语作业的改革, 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五、研究的方法

1.通过口语操练、笔头作业布置、集 体或个体 指导法等多方面去进行研究。比如:外研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上册Module 2Great books Unit 1的作业布置,我会要求学生尝试用对话中的一些短语造句或编写小短文:as far as,not…any more,be read,be influenced ,millions of,be known as,这样的作业练习,不仅突出了本模块的语法———被动语态及重点短语,而且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和创造力。每次改作业时,我都会有一些意外或惊喜。同时,我会非常重视作业讲评这一环 节:我会点名表扬一些同学,尤其是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学生;在班上选读他们自己编造的精彩句子,让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极大地增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我也会展出一些优秀作品,贴在教室的墙上,让他们更有成就感。(请看后面所附学生们的作品。)

2.采用问卷和数据的方式调查,根据调查目的设计 问卷。如:

调查表(1)

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是否对 英语这一 科目加深了认识和了解呢?请大家就下面的调查问题做出回答:

1你现在是否会运用本学期课本上的单词或词 组造句子呢?

A.会B.不会

2你会模仿课本上的句子自己造句吗?

A.会B.不会

3你会用口头或笔头自己造句吗?

A.会B.不会

4你已能自己写出五个句子以上的小短文了吗?

A.能B.不能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七年级教学实践初步调查阶段(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第二阶段:八年级在教学实际中实施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鉴定阶段(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课题的研究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 台阶

第一阶段:2009年6月,通过问卷 调查了84名学生,结果如下:实验班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和训练,调查中的各项问题已完全解决,合格率达100%,已超出原定的目标。非实验班结果显示:第一项合格率达55.2%, 第二项合格率达40.1%,第三项合格率达37.1%。

第二阶段:2010年6月,通过问卷调查了84名学生,结果如下:实验班经过一年的学习和训练,调查中的各项问题已完全解决,合格率达100%,已超出原定80%的目标。非实验班结果显示:第一项合格率达53.8 %,第二项合格率达68%,第三项合格率达32.1%,第四项合格率达75.3%,

第三阶段:2011年南宁市中考英语成绩对比结果如下:实验班———宋词班参加中考共38人,其中A+6人、A 16人、B+12人、B 4人;非实验班———元曲班参加中考共41人,其中A+0人、A 7人、B+18人、B 12人、C+4人。结果表明实验班成绩明显优于非实验班。

(二)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在新形势下,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研究新的 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民工子女英语作业的改革,并通过对初中英语作业的改革,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对初中英语作业的改革的课题研究与提升,发挥课题研究在素质教育中的更大作用,稳步提高教学质量。课题的研究引领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高效性、创新性不断地升华,必将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作出贡献。在开展课题研究期间,我学会了思 考,能积极撰写随笔、论文,工作有成效,获得了一些荣誉,如:

2009年发表论文刊登在《广西教育》上;2011年论文获广西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08—2011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 竞赛,荣获国家 级二、三等奖、广 西区级一、二、三等奖;2008年获南宁市“十一.五”时期“教学骨干”称号;获2008年南宁市中考成绩评 比校级二 等奖; 2010年被聘任为南宁市青秀区中学英语兼职教研员;荣获校级2011年中考“推优工作一等奖”;获青秀区2011年中考“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等。

(三)建立、完善十七中初中英语资源库

根据教学的需要建立了南宁十七中教学资源库,对初中英语作业改革采用问卷调查;通过口语操练、笔头作业布置、集体或 个体指导 法等方法,进行改革 研究。这些资源都是进行课题研究期间,收集和整理出来的, 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使今后的教学更有实效性。

八、问题与思考

1.本课题是初中英语作业的改革研究,课题只在初中英语作业布置上进行了探索研究。今后可在小学、初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九年一贯制英语教学能螺旋式上升,使学生的英语逻辑智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在取得一些经验的同时我也总结了教训,对该课题的理论研究与分析缺乏一定深度;今后我还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思考,不断地总结经验,我相信自己能在今后的课题研究实验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摘要:我校的生源75%是农民工子女,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未接受或从未重视过英语课程。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研究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民工子女英语作业的改革,从口语操练、笔头作业布置、集体或个体指导法等多方面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初中英语作业的改革,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运用英语的能力。

结题报告研究性学习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主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方法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一个子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中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式下,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研究成为我们小学教师讨论的热点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提出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界定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的特征:1.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学习的基本品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2.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能学”。3.自主学习是一种无任何监控的学习。

三、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我校现状来看,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从研究教学策略着手,特别是从研究怎样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

四、课题研究过程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月,学习立项通知精神,做好开题论证工作。2.选课题,使全体成员明晰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步骤,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3.申报立项。2012年3月,组建研究团队。1.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意识,为课题研究创建和谐、信任的人文环境。2.分配任务,明确分工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3月,继续深入学习本课题的相关理论知识,课题组成员深入各年级调查、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成绩等情况;开展教研活动。2012年4月-5月,通过上示范课、听课、评课、说课等形式指导年轻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和反思,传授教学经验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2012年7月,撰写教学随笔、案例和反思,采取学习研讨、集体备课、群体反思、跟踪改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反思中不断提高。2012年8月,组织教师到北流市、玉林市培训学习,带回了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2012年9月,进行提升培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为全县教师技能大赛充电。2012年10月,举行校级赛课和教育教学理论考试,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县级赛课教育教学理论考试,推选5名优秀教师参加县级赛课。11月,5名优秀教师参加县级赛课教育教学理论考试,有2位教师获得一等奖,有3名教是获得二等奖。2013年1月,我们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方法。2013年2月举行成果展示,展览实物图片,观摩学习,交流典型经验。在课题研究中,研究人员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通过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在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课题组研究人员在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教师素质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撰写了一批与课题相关的经验文章(教案设计、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具和课件制作等),写有13篇论文(获奖6篇,并刊登在省级以上的刊物)、10篇案例分析(获奖4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有6篇发表在《小学生作文报》上,获奖课件2个,有5位教师获得毕业班教学成绩超市标奖,有6名教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课题组成员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3月,课题组成员收集各种材料、总结、整理研究论文,撰写结题报告,上交总课题组。进行经验交流,实验教师的研究论文结集,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立足课题研究单位的实际情况,广泛搜集了小学生自主学习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寻找一些有效对策,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案例研究法。课题组选取了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典型案例,研究其成功经验,并在全校教师中推介这些好经验。

3、调查研究法。课题组采取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全校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总体上了解到了全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状况、教师对自主学习的基本看法、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等。

4、文献研究法。围绕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课题组做好了文献综述,收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部分研究成果,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认真学习,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实验的总体目标在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探索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适合于大班额学习环境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课题组研究人员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将“学习、实践、研究”融为一体。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根据问题收集事实、证据。3、分析和处理信息,形成解释并对信息的可靠性作出评估。4、表达与交流、修正与完善解释。

七、研究成果

1.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驾驭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可喜的进步,为了激励教师、展示我校学习方式研究成果,在校级和县级的赛课中,中青年教师的风采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的好评。

2.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学会了合作,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个性也得到和谐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篇4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噪音污染已越来越严重,噪音不仅会干扰人们正常的工作休息,而且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防治噪音已成为人们的共鸣。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和实际调查等。

三.研究过程:

①准备阶段:

先邀请指导教师加入我们的研究,作开题报告,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资料

②实施阶段:

参加社会实践各种调查工作,对调查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如何防治及措施

四.研究成果: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造成噪音污染也日益严重。噪音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噪音影响我们的心理、身体和正常的学习休息等,噪音防止看似简单,其实不易。

通常噪音会影响我们的听觉,影响我们的情绪,是我们容易变得烦躁,影响学习效率和正常的休息。严重的噪音污染则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损伤,如使人失聪,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等。

无论是学生或是老师,亦或是社会大众,都迫切希望有一个比较安宁的生活环境。下午以我们小组通过问卷分析,和网上查阅的资料等总结出了噪音防治的方案如下:

①从噪音的声源:如,给汽车安装消声器,控制酒吧、歌厅等娱乐场所的歌曲音量。

②从噪音的传播途径:如,在学校和公路周围多植树造林、建造回音墙,在教学期间关上部分门窗。③从噪音的接收:如,可以给耳朵带上护耳罩。

五.问题拓展:

高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篇5

【摘要】目的:调查学生对鸿门宴中项羽的认识,对项羽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方法:①向指导老师询问相关问题,并在其指导下制作和完善调查问卷②向中学阶段的各年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③收集分析数据绘制成表格。结果:初步了解中学生对鸿门宴中的项羽的认识。【关键词】《鸿门宴》、项羽、评价

前言 众所周知,项羽自古以就是一个让人争议的人物,对于项羽的说法也众说纷纭。项羽的传奇人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大起大落。在高中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鸿门宴》,并对项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学习这篇古文,我们认识到得的可能只是表层。对于这个拥有非凡气概却英年早逝的英雄人物,他的性格、处事都是值得去探索发现的。我们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我看《鸿门宴》中的项羽”作为研究性课题,在老师的帮助、同学们的讨论研究中,深入学习《鸿门宴》这篇高中语文课文,从中解剖出项羽的性格特点,得到正确认识,并且使终学生对项羽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中学阶段各个年级的学生

2.2研究方法:本组成员向本校各年级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 2.3调查过程:

为了得到全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在放假前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让每个人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年级发放调查问卷,以求到最大范围的调查。

我们在进行之初,可谓是困难重重。首先,没有调查经验的我们,做的调查问卷内容过于片面,没有针对性,对我们的研究也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在发放调查问卷时,我们没有特别注意为调查对象讲清楚调查目的,致使起初许多人不愿意接受调查和后期一部分表收不回来。我们这才知道在调查前作前期准备活动的必要性。我们联系了我们的指导老师,虚心询问、并对我们的调查问卷进行修改。调查工作这才走上正轨,而我们却浪费了许多时间和部分的调查问卷。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对项羽个传奇人物并不是很了解。对于学过语文课文《鸿门宴》印象也并不是十分深刻。项羽在鸿门宴中放走了刘备,对于这一事件、有些同学的看法过于激进,有些同学对项羽的做法十分批判、认为项羽优柔寡断、无法形成霸业、还有些同学态度不明确,这些都使同学们无法去客观的评价《鸿门宴》中项羽。造成了对人们评价的全面性。我们小组调查出同学们中普遍观点、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提出一个全面的、客观的人物评析,让中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为了更全面的分析项羽这个人物现象,我们小组进行合理分工、在调查中学生对《鸿门宴》中项羽的看法同时,我们还搜集有关资料,向老师咨询,对《鸿门宴》这片古文进行解剖,挖掘出深层涵义,给项羽一个公正的评判。除此、还需要了解鸿门宴的背景情况,这就需要组员们进行文献查询,搜集有关资料。这些都为研究做好了扎实的准备工作。在开学后,我们一边将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一边交流调查中的经历感受,我们都感受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进行学术研究的不易和艰苦,这都使我们收获颇丰。3.研究结果

通过走访询问和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关于《鸿门宴》中项羽现象的调查情况 年级 乱世枭雄莽夫之为 忠义之士 高一年级 28%16%56% 高二年级 40%20%40% 关于《鸿门宴》中对项羽的了解情况 年级 了解 一般 不了解 高一年级 20% 76%4% 高二年级4% 92%4%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鸿门宴》中项羽的认识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认识不够全面。还需要客观评价。这也说明了中学生对项羽在鸿门宴中的做法拥有一定评价。但是我们也看得出,这种评价和认识存在着不足。正如我们在调查中提到的,一部分同学对鸿门宴中项羽的评价过于激进,有些完全赞同,还有一些全盘否认,这就需要我们做出对人物的全面分析,帮助中学生正确看待鸿门宴中的项羽。

4、结论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于《鸿门宴》中的项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全面客观的分析。项羽这个英雄人物,在鸿门宴中放走了刘备最终无法成就霸业。鸿门宴可以说是项羽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在此次调查研究中对项羽提出正确的看法,帮助了中学生对英雄人物项羽的认识,使中学生正确评析历史人物。篇二:高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模板 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研究生活中的化学 组长: 课题成员: 指导教师:

目的: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课外延伸,并通过此次研究,提高我们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化学服务于生活。方法:查阅相关资料,联系课本进行知识迁移。过程:(1)小组讨论并明确分工(2)做开题报告

(3)查阅资料,进行研究(4)分析结果

(5)总结,做结题报告

正文:

一、开启化学之门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巨大的岩石逐渐风化变成泥土和沙砾;由于地壳变动而埋没在地下深处的古代树木变成了煤;铁器在潮湿的空气里逐渐生锈;等等。

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在长期跟自然作斗争的过程里,积累了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从而逐渐认识到,自然界里一切物质变化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掌握了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就能进一步控制物质变化的发生,以达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化学就是一门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它研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随着变化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发光、放热、发生气体等)。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增长密切相关。常规性能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的煤、石油、天然气等,提高这些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在进行这些技术的革新中,离不开化学知识,离不开化学工作者的努力。在开发新能源中,化学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优势,如核能和太阳能发电装置都离不开特殊材料的研制。

二、进入化学之门

1. 实用的新能源——电池

铝-空气-海水为能源的新型电池是我国首创的,可用作水标志灯已研制成功。还有

特种电池,如太阳能电池就是利用晶体硅和非晶体硅为材料制成的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这种电池的前景最为广阔,因为它没有污染,据预测到21世纪中期全世界的电力总耗量的20%~30%将由太阳能电池提供。主要用于航天领域的氢氧燃烧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电池。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化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碳电极等,电解质溶液一般为40%的koh溶液。电子手表之所以能昼夜走动,袖珍电子计算机的液晶显示器显示数字等都靠的是微型电池。电子手表用的是银锌电池,银-锌电池安装在电子手表中可以使用长达两年之久。1958年第一个心脏起搏器在瑞典植入成功,植入人体内,使用寿命长达10年之久。这种能源起搏器的安装寿命最长、可靠性最高的是锂-碘电池。2.未来的能源——水中取“火”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新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地热、氢燃料和核能等,其中氢气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新燃料,而氢气来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h2o ==== h2↑+o2↑,可用光化学法、生物方法或太阳能直接将海水转变为氢气。一旦水真正成为制氢的原料,人类又获得一种经久的能源。随着科技的发展,能提取的水将成为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廉价能源,汽车、轮船、飞机和各种动力设备都将用氢气作燃料。更有意义的是氢气燃料又与氧气化合成水,如此循环不息,使氢气成为人类永不枯竭的能源。三.化学之门处处开1. 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喜欢穿羊毛衫和羊毛外套。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但也有不出在羊身上的“羊毛”。这就是在百货商店大量充满毛线柜台色彩特别耀眼的腈纶毛线。腈纶有“合成毛线”之称,它的学名叫聚丙烯腈,它具有羊毛的特点,并且有优于羊毛之初。腈纶是怎样合成的呢?制取腈纶的原料是丙烯腈,丙烯腈可以由电石制造,也可以用石油裂解和炼油废气中的丙烯来制造,丙烯经过氨氧化后,便成了丙烯腈,丙烯腈通过聚合反应变成聚丙烯腈,然后通过喷丝、纺织便成了腈纶纤维。2 食

炸油条时,向面团里常加入纯碱和明矾,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发明油条的

人可能并不懂得化学,但是他不自觉地利用了三个化学原理,才得到受人喜欢的油条。纯碱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气化碳使面团里形成了许多充满二氧化碳的微小气室,气体受热会发生膨胀,所以在炸油条时,油条迅速膨胀起来。但上面两个反应结果会产生较多的氢氧化钠,因氢氧化钠是强碱,那是不能吃的,巧在发明油条的知道用明矾,来中和氢氧化钠的碱性。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铝呈胶体形式存在,有利于包裹二氧化碳气体和使面团具有较大限度的伸胀性。氢氧化铝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它能中和胃中产生过多的胃酸(盐酸),保护胃壁黏膜,因此患有胃病的人,常吃油条有好处。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舒坦了自己的胃。3 住

聚氯乙烯(pvc),你知道它的作用吗?它就是家居中广泛应用的墙壁装饰材料墙纸的化学原料,把它用刮刀均匀地涂在底纸,再经过一定的工序后,印刷和沟底轧花而成。我们用的肥皂盒、梳子、拖鞋、凉鞋、床单、水桶等都是由聚氯乙烯制成的,有的比丝绸还要柔软,有的比钢铁还要坚硬。在这些材料的制作中掺入不同量和质的添加剂,以至塑料制品达到人们的预计要求。

总之,化学应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只有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让化学真正地服务于人类。在研究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搜寻资料,积极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料,当遇到实在弄不懂的问题时,向物理老师寻求帮助。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合作下,最终比较成功的完成了这次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1 篇6

第六大队第九组

组 长:吴思琪、、阎达仁

组 员:黄艺行、宁震坤、曾 强、周孟龙、王俊琛、任怡翔 指导老师:周小青

一、明确目的:研究沙龙村产业结构变化,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建议。

二、研究方法:座谈 访问

三、正文:

既然是调查产业结构,那么我们要先清楚产业结构到底是什么。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简而言之,就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而一般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为:

(1)需求结构;(2)资源供给结构;(3)科学技术因素;(4)国际经济关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我们调查的主要是沿溪镇沙龙村的产业结构变化。

沙龙村以第一产业的蔬菜种植为龙头。而形成如此优越的发展条件在于:

地理环境:土质肥沃;水质、空气均达到国家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而沙龙村北邻浏东公路,南靠浏阳河使得交通无比便利;(如图)

市场需要: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与此——绿

种植面积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图***020012007时间200836005100色农业应运而生,满足市场需求;

思想普及:由于建设新农村政策及村委会的宣传领导,使农民也普遍形成一种概念;

物质条件:因为免收农业税政策,机械、肥料有提供和补贴,所以大大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动发展。

由于以上如此之多、各个方面的优势条件存在,使得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村。以下是一张沙龙村蔬菜种植面积的发展条形图。

备注:含复种面积 据了解,2001年沙龙村成为全国农业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无公害蔬菜种植成为沙龙村的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2001年人均收入为2800元,到2007年人均收入达到7900元,同年,蔬菜总产值达到840万元,到08年达到1560元,发展尤为迅猛。

同时我们还从村干部口中得知了沙龙村最新的动态:建立沙龙高科技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在我们的追问之下,了解到关于此模式的一系列资料,其优点在于:

1、提供新的种苗、农药、肥料。由普通种苗改良为优质种苗;由化学农药升级为更加健康的生物农药;由无机肥进化为有机肥,这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2、提供机械。目前沙龙村的劳动力输出情况分为3大块:外出务工,一般为18——40岁;在乡镇企业打工,一般为初高中毕业,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留家种田,大多是40——65岁的劳动力。显然大龄劳动力并不符合如此大规模大做功的农业活动,而提供机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矛盾,提高单位劳动力生产效率。

3、引进先进技术。如与湖南农大、农科院建立教科实习合作,在冰灾后引进恒温技术。

同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改变了原来散户型生产模式生产、产品不成规模、缺乏品牌效应的缺点,集中了劳动力、机械等,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规范了种子、肥料、农药的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努力实现高效、科技、现代农业,开始具有树立品牌意识。

其次沙龙村在第二产业方面以花炮、化工(高新技术为其他产业服务)、食品、塑料、农产品加工为主。第二产业产值达1.5亿,占总产值3/4。平均增长值高于沿溪镇(36%)。在走访了一些工厂之后,我们得到以下数据。百年食品加工厂:

工人数:12人(初始8人)大多为女工 纯工人(少数几天回家务农)年产值:07年50万 08年100万 人均收入:8000元/人

浏阳三星烟花股份有限公司:20——100多人 纯工人 年产值:1亿左右 年收入:2万4左右 沙龙竹制顶板生产厂:

年产值:06年200万 08年500万 人均收入:1万2 工人数:06年60人 08年180人(半农半工)沙龙塑料生产厂:

年产值:06年115万 08年472万 人均收入:6000元(计件 半农半工)

从以上数据综合可以看出,沙龙村的第二产业创造的产值大大超越了第一产业的产值,甚至更有前景。那么我们发出疑问了——为什么还要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农业产业为主?

通过资料的分析与实践得出的感受,我们哦们得到如下答案:

1、沙龙村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宜发展农业;

2、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无公害蔬菜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与可持续性;

3、农业往加工储藏方向发展,需要工业的发展来帮助实现机械化、现代化的农业。

所以,沙龙村的工业发展仅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和作用条件,不能代替处于重要位置的农业。

而沙龙村发展的第三产业更是为了农业发展提供条件。

为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村里坚持贯彻建设新农村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具体措施表现在:建设农民新村,改造了2个小区;实行“三改”(水、厕、渠);建立环保学校。

这为无公害蔬菜提供配套设施,宣传环保理念与思想,稳定农民坚定的发展这条道路。沙龙村虽然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已有基础,但目前还并不完善。比如:有网页,但紧缺网络人才;大型蔬菜基地也缺少蔬菜检测人员;蔬菜包装会增加产品成本……而村领导也已意识到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做出了相应的举措。如将招聘网络人才作为了今年工作的一项重点。

四、总结:

沿溪镇沙龙村以蔬菜种植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第一产业服务,第三产业的加强是第一产业形成品牌与优势的关键。

五、建议:

结题报告研究性学习 篇7

一、研究背景

(一) 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 中国教育必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与重任。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实施基础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一培养目标的确定, 不仅对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也对新形势下学校如何搞好德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校要在研究课程改革的同时, 积极研究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德育工作, 使德育工作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 协调发展, 共同提高。

(三) 学校教育现状的需要

目前, 中小学德育工作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知水平很高, 有很强的道德思维能力,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道德行为。因此, 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德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是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的需要, 是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是对传统德育工作模式和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需要, 是实施科研强校、质量兴校的战略需要。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 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 使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教育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我国教育方针所指的全面发展, 是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能获得正常、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 现代德育理论

现代德育理论认为, 在德育过程中必须经过由外到内, 由内到外, 不断内化, 不断外化的循环往复之后, 受教育者的道德才能形成。因此, 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 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 又是进一步教育条件和内部驱动力,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 德育

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 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 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 通过内化和外化, 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二) 德育方法

学校德育方法是指为达到教育目标, 完成教育任务, 在教育原则指导下, 运用各种教育手段, 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总和。德育的方法应当根据德育过程的所有条件和要素决定, 不仅要讲究最大、最佳的德育效果, 而且要讲求德育投入与德育效果之间的最佳结合, 即讲求德育的效率和功效。

四、研究内容

(一) 改进德育方法:促进德育可持续发展

1、坚持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做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工作。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做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工作具有深远意义。其一, 集体主义、“五爱”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是学校开展道德教育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其二, 坚持不懈地推进素质教育, 把道德教育融入到整个学校教育和学生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2、坚持不懈地从学生和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出发讲究方法和实效。

学校开展道德教育, 要科学规划各个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并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 讲究方法和实效。其一, 在道德教育的出发点上,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独立分析与判断的能力、道德评价与自我改正能力、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能力, 使道德教育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践履、自我管理的过程。其二, 在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上, 要做到“六顺”。一要顺情, 动之以情, 以情感人;二要顺理, 在讲授中晓之以理, 以理育人;三要顺性, 根据不同的个性和特征进行教育, 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四要顺势, 根据不同的形势展开适时的教育;五要顺利, 因势利导, 水到渠成, 顺畅自然;六要顺真, 讲真话、讲实情, 实事求是。其三, 在道德教育的实际操作中, 要注意七个“结合”。一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结合起来;二要把道德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三要把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结合起来;四要把共性教育与特殊教育结合起来;五要把无形教育与有形教育结合起来;六要把大节教育与小节教育结合起来;七要把物质奖励与荣誉感教育结合起来。

(二) 改进德育方法, 构建学校德育新体系

1、转变德育观念。

学校德育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生命价值的丰富化”, 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德育的核心价值应建立在以人为本理念基础上, 以人为中心, 突出人的发展, 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的价值的集中体现;德育应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价值是紧密联系, 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 注重发展个性;学校德育应是使学生学会做人的科学导航基础性课程, 帮助学生顺利融入社会, 在积极适应和参与社会进步与社会建设中实现个人价值。

2、尊重和满足“两个需要”。

改进学校德育必须从实际出发, 遵循学校德育规律, 并且明确学校德育的核心价值目标——从指导和帮助学生获得人生的成功与发展出发, 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使学生掌握如何从人生意义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 从而使自己发展得更好。我们认为, 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尊重和满足“两个需要”。其一, 学校德育要满足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其二, 学校德育要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3、发挥灵活机制。

学校德育在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不言而喻, 而德育在实施过程中的难度却同样不言而喻。我们在进行德育高级目标 (如理想信念等) 的教育中, 如何使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 把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定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在学生逐步认识、提升当今学习生活的意义上, 使他们逐步达到领悟点。通过“远”与“近”的联系, 找到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需要的最佳结合点, 这就是德育应起的作用。因此, 我们迫切需要整合德育内容, 建立系统化的校本德育课程, 以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从而有效地发挥德育的功能并体现德育的生命力。

4、实现“三个和谐”。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是充满生机性、体现时代感、富于创造力的一项条理、融洽、透射出和谐美的育人实践活动, 其本质是实践的, 其运作是和谐的。 (1) 人际和谐:实现德育目标的首要前提。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的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学校德育恰恰是突出了对“人”的教育, 承担着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自我完善意识的任务。完成这个过程, 师生人际关系状况对德育接受效果有着决定影响, 必须调整好教育者对待受教育者的态度, 使二者关系处于和谐状态。一是德育工作者要研究学生心理需求, 客观地分析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 做到“知己知彼”;二是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 由高高在上转为平等相处, 消除隔膜, 使学生产生“自己人”的感觉;三是要学会把德育内容“活化”, 从解决学生生活、学习、择业等实际问题入手, 促进教育对象的社会化;四是引导学生自觉修德, 大胆放手, 指导学生自发开展有利于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充分发挥的育德活动。 (2) 管理和谐:德育成效的切实保证。管理与和谐是相互促进的一对范畴, 没有管理, 和谐就缺乏基础, 没有和谐, 管理就缺乏方向。学校德育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形成一个全员德育的工作局面。一是要更新德育观念, 通过引导、教育, 使学校教师摒弃思想上德育是德育工作者的“专利”的思维局限, 秉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优良传统, 主动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职工队伍建设、实习实训与就业指导等各项工作与德育工作间的联系、渗透和融合;二是健全管理机制, 保证落实好德育工作的校长负责制,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和德育投入;三是在管理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使德育运行在和谐状态下进行。 (3) 环境和谐:学生德性成长的肥沃土壤。中学生的道德成长、发育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这些有机情境。学校必须努力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为学生提供肥沃的成长土壤。首先, 校外环境与校内环境要和谐。学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各行各业和广大家长的支持, 塑造适应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其次, 校园内部诸子环境要和谐。校园文化环境、专业建设环境、师生人际环境等子环境构成学校的校园生态环境, 这些子环境中德育氛围形成与否、程度深浅及子环境间德育目标与方式的整体协调性, 在促进学生加强道德认识、形成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和对其本身和谐、全面发展的深入理解上至为关键。

(三) 构建走向主体实践的学校德育新模式

结合四年的实验研究, 课题组在改进学生德育方法,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方面, 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1、核心是激发学生自我建构的意识。

从根本上讲, 人格的发展完善是个人主动自觉的过程, 其成效主要依赖于个体人格自我建构意识的强弱和所付出的努力。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最快的时期, 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强。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想方设法促使学生成为人格建设的主人, 使其意识到自我的需要, 自我存在的价值。要激发其进行人格建构的意向, 确立人格建构的目标, 培养人格建构的方法和能力, 依靠学生人格自我建构积极性的发挥。教育者能给予受教育者最重要的帮助, 应是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意识的高度觉醒。

2、重点是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发展。

对于中学生来说, 对其进行人格教育应当在重视发展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同时, 把重点放在人格素质的整合上。要在继承和发扬原有人格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及改进那些新时代、新生活所需要的新的人格成分, 补充已有人格成分的不足, 抛弃那些已落后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旧有人格成分, 把新老人格成分按照新时代、新生活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融合, 实现生理与心理的统一、思想与行为的统一, 知识、能力、品德的协调。

3、基础是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既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基础, 也是现代人格的基础, 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形成现代化人格的理想条件。文化素质体现着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折射出人的信仰和情感, 体现着人的精神风貌, 代表着人的品位和品质, 广博的知识是提高自身修养, 完善自我的重要基础。人格的教育与塑造必须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为前提和基础, 特别是面向青少年和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格教育更是如此。

4、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

在青少年的人格教育中要注意和尊重情感、意志等因素在人格品质形成中的特殊地位和功能, 要强化情境的陶冶以及行为的训练。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的建设, 丰富青少年的生活, 培养青少年取得成功的体验和耐挫力, 要搞好学生的班集体建设, 提高教育者人格感染力, 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会解决冲突的技能, 要净化、美化生活环境, 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要加强艺术教育功能, 发挥艺术熏陶作用, 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 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接触社会生活, 学会认识社会, 适应社会, 要努力创设专门的情感与训练活动, 培养青少年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及行为习惯。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获知、育情、炼意、导行, 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均衡健康发展, 达到身心的统一, 人与社会的协调。

5、优化育人环境, 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 形成人格教育正合力。

健康的环境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优化育人环境, 协调好对人格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 成为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进行人格教育时, 不仅要在学校内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局面, 而且也要依赖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各自功能的发挥和三者的密切配合,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 家庭教育为基础, 社会教育为延伸的人格教育体系, 实现人格教育的整体化、系统化、一体化。当前, 不仅要注意改进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师的人格水平, 强化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 更要注意消除电视、网络和其他传播媒体的副作用影响等问题, 尽可能使三方面的教育趋于协调, 促进青少年的人格健康发展。

6、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也已列为德育的重要内容,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是当前德育及其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格教育的水平。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发展个性心理品质, 培养心理调适能力, 预防心理障碍, 矫治行为偏差等等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来完成, 这样才能有可能促使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

7、建立健全人格健康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青少年的人格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 是一个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教育环境、教育者, 受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在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要使各种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一股合力, 实现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发展, 离不开科学完善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需要靠制度、法规来提供保障和导向。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仅对组织教育过程是必要的, 而且对青少年自身进行人格自建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 构建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学校德育体系

1、构建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学校德育主题教育的五大系列。

即:以中学生行为规范为主体的养成教育和基础道德教育系列;仪式活动 (升旗、成人仪式等) 和节日纪念活动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系列;学军、学农、学工、社会考察、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实践教育系列;以《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为主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系列;以学生党校为主阵地的理想信念教育系列;关注学生成长, 塑造健康人格, 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

2、构建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学校有重点的分级系列教育。

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 以爱国主义为教育主线, 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律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相融合, 形成有层次的系列教育, 整体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3、形成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自主管理教育机制。

培养学生具有“慎独”的良好品质, 学校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理、自律的能力。如我校大力推广值周班级制度, 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学生会在科技、文娱、体育等方面自行组织活动;成立学生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保证学生的权益;建立健全学生宿舍“楼长——层长——室长”三级管理体制;在条件成熟的班级, 通过竞聘, 选拔学生担任班主任助理等。使学生既成为管理者, 又是被管理者, 学会自我教育。

4、营造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高雅的校园文化。

从三个层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第一是良好卫生环境的创建;第二是良好育人环境的建设;第三是学生社团和校园体育、科技、艺术等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德育内化的文化活动的开展。

5、拓宽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学校德育的途径。

学习充分利用区域人文资源, 开展德育活动、社会实践,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立重庆市渝北中学校“网上家长学校”, 进行军民共建、社区服务等活动;成立家长委员会, 创办家长学校, 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新途径是我校的重要德育策略。

6、探索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有利于道德发展的德育评价。

以学生的群体进步为衡量班级工作的主要指标, 制订《渝北中学日常行为规范检测方案》, 允许学生犯错误, 更推动学生改正错误, 完善自我。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 尽量做到定性评价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与自我评相结合,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激发学生的内在道德需要, 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二) 遵循教育规律, 优化了适宜学生成长的德育方法

在历时四年的研究过程中, 课题组注意紧扣我校学生的特点, 严格遵循教育规律, 力戒假、大、空, 力求真、实、近, 提出并优化了榜样示范法等德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

课题组把每个学期期末总结工作作为落实德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依据课题组设计的《中学生成长记录》和《中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分细则》, 由班主任组织学生通过“三评”评出“三优”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 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 并通过家庭教育联络组把“喜报”发到学生家庭, 表彰他们的优秀事迹。这样的榜样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学生看得见, 学得快, 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

2、活动陶冶法。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阵地, “新课改”活动为主要内容, 团支部、学生会、班委会为活动平台, 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选择, 学会判断, 使中小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3、自我评价法。

根据我校学生年龄和性格特点, 课题组在学生自我评价体系中, 设计了“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方案。如:每学期中以班为单位召开2次以上“我真行”主题班会,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言行举止, 待人接物, 为人处事和行为习惯 (标准是不定的) , 寻找自己的闪光点, 自我激励, 勇往直前;每学期末让学生按照评价细则, 给自己记分, 让学生在评价中参与, 在参与中认识自我, 发展自我。

(三) 强化德育管理, 探讨出我校德育管理新模式

课题组根据我校学生实际问题, 借鉴一些成功经验, 反复讨论研究提出“学生自主, 成人帮助、多元评价”的德育新模式, 并进行了大胆尝试, 取得了良好效果。

1、学生自主, 即实施自主性德育。

在研究过程中, 课题组注意引导教师广泛接受新信息, 形成新理念。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把学生看成具有独立人格, 自主意识, 自主先择, 可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主体;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把自己看作是学生在社会化 (成长) 过程中的顾问, 而不是做说一不二、正襟危坐的法官;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把德育看成是对学生成长的指导,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训导, 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生存, 学会选择, 实现自主构建、自我完善的育人目标。

2、成人帮助。

我校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不足, 情绪易变, 自控力不强, 加之家长对子女教育存在着诸多缺陷, 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较差, 更需要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 我们课题组把”成人帮助”作为改进德育方法,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怎样联系与沟通, 形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实践, 其效果是明显的。

3、多元评价。

在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的基础上, 我们课题组根据构建研究目标要求, 设计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教师对教师、学生对教师、学生对学生、家长对教师、家长对学生的多元主体式评价体系, 编写了《渝北中学德育评价手册》, 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相关的教育法规为蓝本, 构建德育评价准则, 实行分值量化。

评价结果及其运用是师生在评价过程中最关心的焦点, 课题组坚持实行评价“三公开” (评价方案公开、运行程序公开、评价结果公开) , 让全体师生了解评价的全过程, 达到互相交流, 自我反思, 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 引入激励机制, 一方面, 把对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团员的重要依据, 另一方面, 把对教师的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学校连同教师的教学实绩及其他工作情况, 对每个教师实行综合评分, 与年终福利、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直接挂钩, 使学校德育工作刚柔相济, 相得益彰。

(四) 更新了德育观念, 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更新德育观念, 按照学生的内在发展要求来规划德育工作。

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基础上, 我们认为要突出学生主体性观念、民主平等观念、人格发展的内化观念、自我教育能力观念, 树立起新型的人才观和发展观, 要通过德育的自我教育指导机制, 将社会规范的个性化和个体人格的社会化两个过程内在地统一起来。体现在教学上, 一方面要注重社会规范的传授和价值观人生观的系统教育;另一方面, 要注重学生能动自觉的社会适应性和价值观、人生观的辨析能力的提高。体现在课程上, 不能仅仅拘泥于现行的德育课程模式, 不能只注重显性课程, 而要将课程延伸到社会道德生活中, 主动接受社会大课堂的教育。体现在日常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上, 不能消极防范, “堵问题”、“救火线”, 而要注重积极主动的人生指导, 进行心理沟通, 加强行为引导, 将德育工作落到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实处。为了切实转变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我们课题组在教科处的大力协助下, 要求各教研组大兴学习研究之风, 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辅导资料, 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出一篇有份量的理论文章, 在课题组交流。在这期间, 课题组教师有大量的理论文章在各级各类教学刊物上发表。通过3年多的研究实践, 学校的德育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我校被评为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12个单项荣誉称号。

2、造就了一支能进行高素质的德育工作师资队伍。

在课题研究中, 我们不仅得到一批成果, 更重要的是带出了一支队伍, 成就了一批人才。在研究过程中, 激发了大部分教师学习教育法规, 钻研教育理论, 捕捉教育信息和研究教育现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进一步掀起了教师”读书热”, 使一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开始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化, 成为学校工作的骨干力量,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三年来, 学校围绕这一课题召开了五次“德育工作论坛”, 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对德育工作进行研究。通过课题研究, 涌现出一批优秀班主任和优秀青年教师, 通过课题研究, 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德育工作队伍和教育科研骨干, 带动了全校教改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 有180多篇德育论文在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获奖。

渝北中学在教育改革中诞生, 在教育改革试验中发展前进, “改进学校德育方法,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就此告一段落, 但无论是理论上, 还是实践中, 都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我们将在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修改和提高。在新时期,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三个面向”为灵魂, 为培养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云晓, 《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年.

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篇8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与教育形势的发展我们认为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究其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由于农村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过多包办孩子的一切,减少了孩子为达到自己相应的自理能力所必须进行的学习、实践及体验的机会。

其次,学校教育中一味回避、抵制或阻止各种社会变革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凭着老师良好的愿望,在校内建立一个纯净的“理想空间”。结果学生在“真空世界”所获得的道德认识与现实世界挂不上钩,于是学生出现了双重人格。

再次,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偏差,“偏”在对书本知识的灌输上,“重”在知识型单一人才的培养上。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目的和意义

(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2)抓好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

少年儿童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3)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就普遍的学生状况来说,他们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造成的原因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如,我们德育工作调子很高,但脱离学生实际;有的教育活动只重形式,不求实效;还有我们对养成教育在落实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等。

2.研究内容:

对少年儿童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是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的。在做人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在做事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在学习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方法

1.研究过程

自2006年9月立项以来,我们分以下几个阶段,开展研究工作。

(1)研究的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2月)

①强化课题组织管理,成立了由校长挂帅、分管副校长主持,吸收优秀教师、教学骨干参加的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和步骤,研究负责人推进落实。

②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把我校学生培养成在做人方面是有爱心的人,在做事方面是有规则意识的人,在学习方面是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利用调查问卷对5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状,写出调查报告以便更好地推进课题研究的进展。

(2)研究的实践阶段(2007年3月~2008年2月)

①注重实效,探索机制。根据《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分解各年级段养成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建立小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系列制度;制定小学生一日常规(重在学习行为);构建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评价体系。

②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手册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共同局面。学校开展了“争当文明学生”评比,每月的文明学生评比,先由家长对其子女进行评定,评定其子女在家是否是好孩子。

③注重体验,激励带动。加强与校外机构的联系,带领学生参观部队,通过军操表演、内务整理等,给学生心灵以震撼,在东螺厂参观中感受到规则意识、诚信教育,在陶瓷学院参观,感受了学习的气氛等。同时学校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文明学生评比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3)研究的总结阶段

在这一阶段,课题组从两个方面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其间,先后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资料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归纳和提炼,形成了自身特色的结题相关资料。

2.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性质,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实践法: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考评和达标的评比为手段,在全校进一步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

个案研究法:本课题组拟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

调查法:本课题组调查了一些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文献研究法:本课题组对有关理论做了综合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良好效果

1.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首先每个学生在做人方面有真心、负责任、明礼诚信、乐观豁达。其次在做事方面,能“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还有在学习方面,做到“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

2.学校的整体形象得以提升。学校以课题实验为龙头,带动全校整体工作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提升了学校在社会的整体形象。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

存在问题:1.社会环境对学生的道德判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是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学生的道德判断。

2.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些家长不注重子女的养成教育。

今后设想: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更好地开展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我们思索最多的是如何在学校工作中将养成教育与我们平时的教学、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作者单位:江西省浮梁县湘湖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黄志光在市委九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下一篇:毕业感言—还没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