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土生活体验中,提高农村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2024-06-02

从乡土生活体验中,提高农村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共1篇)

从乡土生活体验中,提高农村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1

仁寿县视高镇中心小学

《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提出背景与意义

(一)提出的背景

1、新课改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农村教师立足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培养习作的兴趣,开拓乡村生活题材的习作,培养学生记录生活的习惯。

2、小学生普遍的习作实际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表现。小学语文教师无不把习作教学当作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习作教学现状确实是比较尴尬的。现行的教材中安排的参考例文及各种习作选中,学生习作城市生活题材较多,不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优秀的乡村生活题材学生习作严重缺乏,教师对写作内容指导得越多,学生越是无所适从。耗时多,收效微,造成了教师怕教习作,学生怕写习作的恶性循环,学生对习作失去了兴趣,与新课标提出的“乐于表达,易于动笔”的习作教学的理想越去越远。

3、农村小学生的习作实际

农村的小学生生活在乡村环境之中,总觉得生活单调单调,不像城市的孩子的生活那样丰富多彩,平时不注意观察和积累,写起习作来觉得无话可说,这种状况亟需改变。

4、我校的习作教学状况

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必教。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经常自主写作,发表作品的学生,到了中学之后,仍然有许多同学的文章见诸报端,可见这些学生已经从他人及社会的认可中获得了前进的动力,有能力反思自己的写作行为了,习作的习惯已逐渐形成。这是我们在尝试阶段始料未及的,这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自主习作习惯的形成,必将长期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我校决心从中年级就开展研究,在探索的过程中,再向低年级展开。

(二)研究的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去落实,很值得去研究。实施“自主习作”研究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习作教学中的尝试与探索。

首先,从学生的写作动机上来说,“自主习作”强调“自主”,放飞了学生的心灵,实现了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认识到习作是一种自我表达,有则多写,无则少写。让学生敢于说话,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避免了情感上的无病呻吟。

其次,从学生的写作源泉来说,“体验乡村生活”,让学生去发现发掘农村的生活资源,才能够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文章言之有物。

再次,从教师的习作指导策略上来说,“体验乡村生活,引导学生自主习作”,加强了习作教学课内与课外的沟通,实现了优势互补,课外开发生活资源为自主习作提供了素材,课堂教学又指导了学生自主创作的写作范式。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使习作教学成为“活的”、“动态的”的教学,站在大语文学习的高度,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课题的界定与分析

(一)概念的界定:

1、“体验”意为“体会、验证、品味”;“乡村生活”即“农村生活”。体验乡村生活就是发现、发掘农村生活环境中的资源,这个“资源”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人文的,积累习作素材。

2、“培养习作能力”即引导学生自主习作,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下,自主选材、自主习作、自主评议,实现习作能力的自主发展,逐步养成自主习作的习惯。

(二)课题界定:

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发掘乡村生活环境中的资源,并以之为写作源泉,以培养学生自主习作、自主评议修改能力为重点,以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自主发展为目标,进行的对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规律探索。

三、支撑性理论

(一)主体教育论:反对把学生看作被动的客体,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将受教育者看作能动的、独立的主体。要求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唤醒其主体意识,培养其主动发展的能力。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我校学生生活在农村的实际环境之中,对乡村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耳濡目染,心灵变得敏感,笔触变得流畅,从而喜爱习作,才能写好习作。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 “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习作教学不能空洞地去向学生传所谓的写作知识,而要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他们的创作源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教师从学生的习作中了解学情,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三)新课改理论: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教师也是新课程的建构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的研究从学生农村生活实际出发,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教师参与研究,与新课程一同成长。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如何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必须由学生去尝试,“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的研究正是在构建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内外的合作、探究、实践中逐步掌握这一学习方式。

四、研究目的和内容

(一)研究目的

1、增强和提高我镇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快速地,从整体上形成对如小学生习作的特点、任务、方法等新课标理念正确的全面的统一的认识。

2、从整体上改变教师的习作教学方式,促使教师把习作教学与乡村生活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师的习作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积极开发乡村的生活资源,感受乡村生活的情趣,养成观察、思考生活,自主习作的习惯。

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兴趣;

2、让学生掌握习作的一般知识;

3、提高学生的写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实施本课题的操作策略。

2、研究“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的一般指导方法。

3、研究体验乡村生活与习作的关系。

4、研究乡村生活资源的分类及各类资源搜集要点。

5、研究实施本课题给学生习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6、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评改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方法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还配合采用了一些其他的方法,例如: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

行动研究:对各年级的习作的状况进行研究,根据需要,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以课堂教学的实践的成果来验证课题实施的的有效程度。

调查法:课题研究前对本校的体验乡村生活引导学生习作及评改状况作调查分析,为课题论证提供依据。在课题进行一个阶段的研究后再进行调查,比较习作教学的差异。分析其中的问题,制定相应方案,把握研究方向。

个案研究法:每班选取10%的有代表性的学生,对他们的习作状况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其发展变化情况。

经验总结法:分阶段进行“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的经验总结交流。

文献研究法:参考国内外习作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合理地吸收利用。

六、课题的实施与过程

㈠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10年2月)

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2、调查了解有关于学生自主习作的现状。

3、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4、根据低中高年级习作的现状,初步制定研究计划。

㈡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

1、各年段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每月召开课题研讨活动,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自主习作指导的一般性策略。3、2010年4月接受县教研室专家指导,确定本课题以乡村生活为学生的创作源泉,并把本课题与各年级的教材要求结合,提高习作课堂教学的实效。

4、成立习作兴趣小组,教师每月做一次讲座,指导学生搜集利用资料的方法,分类练笔。

5、加强个案研究,从好中差三类学生中各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个案跟踪研究,以了解课题实施对全体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6、课题组成员之间加强交流,确定各年级的习作要求评选出优秀的习作,了解课题实施的成果。

7、在进行习作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学生乡村生活习作的一般指导方法。

8、对学生了解的乡村生活资历源进行再次调查,为习作教学的分类指导作好准备。

9、前期、中期及后期对学生的习作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全面了解课题实施产生的实效。㈢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对各年段课题研究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在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撰写出总课题结题报告,并提请主管部门进行鉴定。

七、研究的成果

(一)课题组成员三次对我校学生体验的乡村生活资源进行了调查,并把学生相关习作汇总为七大项即:①自然风光、②文物古迹、③风俗民情、④乡村生产、⑤日常生活、⑥民间传说、⑦家乡特产等。知道了学生习作之前有什么,便于教师的有效指导。

(二)探索“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的一般的操作流程即。

自主选材,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体验、发现、发掘乡村的生活资源并以此作为习作及日记的写作素材;自主习作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己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写作素材为内容进行写作;自主评议是指按一定的要求对习作进行评价;自主修改是指对学生对评议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自主展示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尽一切可能展示习作的成果。

(三)总结出了乡村生活资源收集的要点。

(四)探索了体验乡村生活与习作的关系。

(五)提出了乡村生活习作的一般的操作策略。

(六)积累了一些优秀教案论文及典型个案。(七)积累了三至六年级的优秀的习作例文。

(八)积累了一些优秀乡村生活习作(见《视高小学学生习作获奖及优秀习作集》)。

(九)本课题给学生带来了积极影响。

课题组成员从习作的兴趣、内容、修改、交流等四个方面,对学生的习作水平作了调查,2011年2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平时除老师布置的习作之外,三四年级学生有3-4人经常写作,8-9人开始写;五六年级6-7名学生经常写,8-9名学生开始写;写作的内容有将近80%的学生爱写校园外的乡村生活;写好之后,三四年级学生有3-5名经常修改,五年级7名学生经常修改,六年级有19人经常修改;

三、四年级有1-2人,五、六年级各有6人经常与他人交流交流。学生自主习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习作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学生发表的习作不再一枝独秀,而是全面开花,现在全校3——6年级的学生都有过作品发表的经历。课题实施之前与实施之后对比显示出课题实施对学生习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高勇执笔2011年6月6

结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从乡村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学校:仁寿县视高镇中心小学

2011年6月

上一篇:有关弟子规读后感500字下一篇:猎狗与小鸟童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