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课堂模式初探(共8篇)
自主合作课堂模式初探 篇1
“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新模式初探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
模式。其基本做法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凭借,走向未知。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一道探讨新问题。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以鲜明的时代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而越来越为语文教师所喜爱和采用。我接手语文实验班以来,也尝试着运用这种创造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颇有收获。我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出于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三个“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课程改革极为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
第二,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默默聆受的听讲,使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接受地位,教师独霸讲堂,控制着一切,使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失去了自主性,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极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学生个性的持续发展,应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
第三,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学习,这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因而自主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就会产生疑惑,有了疑惑不能独自解决,于是就有了交流合作的必要;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合作与交流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探究,质疑问难,深入分析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因而,探究学习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由此可见,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最佳途径。
第四,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在教师组织、引导和示范下的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又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也是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鉴于以上认识,我在实验班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不断探索、积累、总结,初步构建了适合于学生实际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现简要介绍如下;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很好的实施呢?一年的实践,我进行了探索,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以中学语文课文《小巷深处》的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一、启动激趣,促使好奇心、求知欲的产生
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制造引人入胜的悬念,让学生初步感知体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唤起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学生有了兴趣,便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取得最佳效果。教师的作用体现在:
1、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教师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视学生的学习需要复现已知的知识及学法,或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为新旧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3、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探索的方向。
在教学《小巷深处》一课时,上课伊始,我是这样导入的: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创设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共鸣。“对母亲的歌赞与美颂是永恒的主题,这是一首女儿献给母亲的歌(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正如歌中所唱: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母亲的一片深情,儿女总不能一一明了。而儿女终会长大,终将懂得母亲的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位小巷深处走出的女儿诉说的心曲。”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一上课,便有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学习的情感和认知需要。
二、质疑探究,激发主动意识、进取精神
学生带着对阅读课文的兴趣和通过初步学习尚不能解决的疑问进入此环节,这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阶段。分步环节如下:
1、自主学习,个人尝试探究。
学生针对问题,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资源,挖掘思维原动力,尝试解决问题。教师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充分地读,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文字。教师的作用体现在:(1)巡视指导,了解学情。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自学的同时,注重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培养,加强个别辅导。(2)注重圈划批注与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运其才智”,主动阅读、主动求解。
2、协同学习,小组合作促究
在学生个人探究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课堂气氛宽松起来,使学生在与老师,与伙伴的协同学习中消除恐惧感,消除拘束感;学会以他人之长,补自已之短。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组员间的互补性得到发挥,他们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多角度、多方位、主动交流对问题的认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及时收集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各类信息加以归纳整理,为进一步研讨作准备。
3、创新学习,大组交流启悟。
素质教育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所以学习能力中最可贵的便是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合理的“异”要大加鼓励;不合理的“异”要小心保护,妥善引导,因为从某种角度看,“求异”就是“创新”。教师的作用体现在:(1)因势利导,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全面互动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2)重视“集体开窍反应”。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反馈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理解不当之处。(3)教师要抓住教学契机,巧为点拔。把语言训练、学法指导,思想教育三者有机结合。
教学《小巷深处》一课时,在学生学完“‘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经历的变化及原因”时,请同学们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出学习方法: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然后请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母亲是怎样对待我的虚荣和无知的呢?”这时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手,人人动口。需要是人进行实践活动原动力,从马斯洛的学说看“自我实现是需要的最高层次。”同样,阅读需要是人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进行自主阅读,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积极地投入到新的自主阅读中去。通过自学,学生们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这时就请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小伙伴交流(4人小组),也可以将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共同商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已的见解。通过四人小组的讨论交流,学生有了不少新的体会,新的认识,此时,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合作学习信息交流处于高潮的时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以组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各组给予补充、评价。
三、反馈评价,注重个性发展,培植创新火花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表现、不同学习习惯,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学生既获得认知信息的反馈,又获得学习的信心,进一步获得更多的活动自主感和创新成功感。
教学《小巷深处》一课时,在学生自读描写“母亲”的段落后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对学生说:“同学们非常善于学习。”在依照学法个人探究描写将军的段落时,我对学生说:“通过刚才的自学,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养成了不学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评价:“同学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在课堂上,一位同学回答问题有自已独特的见解,我及时评价说:“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一个学生朗读完,我是这样评价的:“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则积极地起到指导、点拨、激励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和情感以及创新精神都得到开发和发展。教学要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应在有关的理论指导下,遵循一定的原则,因课而异,因文而异,灵活地构建和应用,从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自主合作课堂模式初探 篇2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教学模的条件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 积极促进教学民主化 。
平等、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高质量实现的保证, 也是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赞可夫曾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 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 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在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中, 学生会拿出学习的热情, 焕发学习的活力, 知识的获得不再是教师灌输的结果, 而是学生主动探寻的结晶。“亲其师, 信其道”, 只有在教师的尊重、鼓励和真心付出下, 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热情敢于畅所欲言, 发表独特见解。在这样的课堂上,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倾听与交流、质疑与探讨将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
2.建设 “有力 ”的合作小组 , 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
合作小组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 也是“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 科任教师应该和班主任协调配合抓好小组建设。小组的划分应以“优势互补、民主集中”为原则, 合理规定人数, 充分考虑学生基础、性别、个性、爱好等多方面因素, 使每个小组的实力尽量平衡。教师挑选或学生自主推举出每个小组的学习组长, 组长确定后要进行定期培训, 明确组长的工作职责, 合理调配组员, 培养合作氛围, 落实“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管理模式。教师针对小组成员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角色定位, 让不同学生负责不同的学习任务,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相互合作, 提高学习效率。
3.建立合理的评价奖励机制 ,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评价奖励机制是“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得以长期顺利推行的保障。因此, 为了有效推进“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过程性、鼓励性、鞭策性、合作性、差异性原则, 以小组为评价单位, 用量化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当然, 量化的过程必须是公平、公正、公开的, 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 起到“奖优罚懒的作用。
二、实施“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1.预 习环节 。
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首要 环节是学 生的自学 学习, 即课前预习。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采用编写学案的方法, 让学生知道该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 教师可以补充相关史料, 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 为学生的思考搭设阶梯,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学习。如在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时, 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而不是其他国家? (2) 你能简要叙述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吗?说明在工业革命进程中, 各个部门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3) 法国和美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如何? (4) 试从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格局等方面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5) 工业革命对中国有何影响?学生在教师学习提纲的指引下,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照教材, 分析材料, 逐一解决问题, 对不懂的地方进行归纳整理。这样,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过程, 而是解决问题和进一步提出问题的研究过程,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由此得到了锻炼。
2.情 境引入环节 。
良好的情境教学, 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结合时政热点, 引出历史问题, 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在进行《美国联邦政体的建立》一课的教学时, 可以先投影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电视辩论的新闻图片, 要求学生讲出图片反映的时政事件, 再进一步提出问题:“从这则新闻中, 同学们可以知道美国总统是怎样产生的吗?美国总统有哪些权力? 总统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处于什么地位? ”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通过给学生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明确了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有序地学习。
3.小 组合作环节 。
小组合作是“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在自主学习阶段, 通过自己的阅读、分析、思考和整理, 有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某些目标, 而有些可能还没有达到;有些问题学生已经解决, 但有些重点难点问题可能还没有很好地突破。教师先不要急于讲解, 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通过集思广益、互相合作、讨论辩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 积极主动地发表见解, 从中发现不足, 相互补充、启发, 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中逐步弄清问题的思路和结论。在小组讨论中,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反馈情况, 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 进行综合分析, 适时给予辅导和点拨, 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经过小组的讨论与总结, 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中所出现的零散问题得到了集中和不同程度的解决, 这时, 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
4.交 流反馈环节 。
交流反馈是指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成果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与全班同学交流的过程, 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 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辩论等, 实现学生思维的碰撞。对学生汇报的成果, 教师还必须给予适当评价, 对不正确的观点要及时更正, 对有疑问的学生要及时指导, 对新颖、独特的观点要及时鼓励。这样, 在相互交流中, 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分享, 知识得到了掌握,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大大提高。
自主合作课堂模式初探 篇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并把它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因此,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改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让学生在以读为本、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自悟其义,自悟其理,自悟其情,以达到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为此,我校承担了教育科研课题《小学语文“自主感悟,合作探究”课堂学习模式》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在语文教学中构建了:“激趣导学——自主感悟——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超越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作了如下探索。
一、激趣导学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首要环节。好的导语是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基石,可以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课题组教师在研究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内容,采用激趣、导读、设疑、讲故事、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兴趣,产生疑问,萌发猜想,明确学习目标,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如在教学《王二小》时,实验教师先播放了歌曲《王二小》,用学生喜爱的歌曲导入,学生在音符的跳动中、在美好情感的中走进课文。再如在教学《雷雨》等课文时,实验教师都采用激情导入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在心灵的震撼中走进作者。
二、自主感悟
这是本学习模式的核心。课堂上实验教师安排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字词句段等基础知识,自主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自主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真正达到自悟其义、自悟其理、自悟其情之目标。
研究中我们的教师通过让学生主动应用教材自读、自学,自主感悟知识的内容、情感、方法,做到读中有思,思中有法,做到边读、边想、边提出问题、边解决问题,逐步认识结论,把阅读、猜想、质疑、理解、写作结合起来。如我们在教学《王二小》一课时,没有更多地去讲解课文,而是让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体验作者的情感,然后让学生听录音,再去读。当学生能熟读的时候,让学生带着情感去读,学生在读中自悟其义,自悟其理,自悟其情,结果许多学生边读边留下了激动的眼泪。读到这里,无需教师再去讲更多,课文的内容、情感早已融入学生的心田。
三、合作探究
这是本模式教学过程的灵魂,也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自主感悟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朗读,并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这时由学生个人的自主感悟转变为小组集体研究,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解决。老师从各种角度的问题中筛选出重点问题,作为全班的思考讨论题。各小组围绕筛选出的问题,结合教学目标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每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互读互教互学、互补互促互进,凭组内众人的智慧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则深入各组,参与探究。在探究中,凡是学生自己能思考解决的问题,教师从不代替,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拓展思维,将讨论引向深入。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在学习完夹丝防爆玻璃后,让小组长组织组员运用刚才学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其他四种玻璃。采取小组之间的互相比赛的形式形成竞争机制,这样能迎合学生的好胜心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教学的竞争机制,达到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合作探究如果组织得不好就会流于形式,造成少数人说,多数人听,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局面。因此,合作探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把学生按优、良、中、差人数比例进行合理编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这样既可使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又能保证发言的质量。
(2)加强小组长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组织同学朗读、讨论、汇报、质疑、板演等。
(3)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成员必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民主平等,组内成员要努力提高发言的质量,养成认真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扩大信息量,拓宽合作的内涵。
(4)合作探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启发学生进行知识迁移,通过看书、读文、推测、讨论、查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
(5)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进行协调、组织、巡视、辅导,发挥好主导作用。了解“学困生”的困难和优生的特异思维,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6)把握合作时机,重视探究实效。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不能只图形式,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找准切入点,要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合作探究;要在重难点句段上进行合作探究;要在疑难问题上合作探究;要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合作研究;要在开放型题目的解决上合作探究。
四、汇报交流
充分讨论后,让各组汇报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收获,谈谈读懂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向同学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小组可以推荐一名主讲人,集中阐述大家的意见,其他人补充;也可以一个人谈一点,全组参与,形式不限。此时由小组探索讨论转向全班范围内的群体探索活动。允许不同意见者争论、互相质疑、互相补充,将讨论推向高潮,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经过全班交流,有些问题依然理解不深不透的,有些重点问题没有涉及到的,这时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点拨引导,归纳补充,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归纳学习方法,让学生从学会过渡到会学,产生认识的飞跃,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语文素养得到发展,思维得到升华。
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积极有效的自评和他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做出相应调整、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从而更好地开展合作探究。
五、超越创新
最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想象,去创新,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做法,让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这是实现学生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又一次飞跃。在教学《丰碑》一课时,我们让学生想象军需处长牺牲的地方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学生放飞了想象的翅膀,敢想敢说,大胆创新,有些想象看起来很荒诞,但谁能说将来有一天不会变成现实呢?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设计了乌鸦还能用什么方法喝到水;教《司马光砸缸》一课时,设计了有没有别的办法救出缸中的那位小朋友。以上这些方法,都是为了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同时进行写作指导,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自主合作课堂模式初探 篇4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的语文高效课堂
“翻转课堂”: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课下学习,课上操练。
翻转课堂的特点:
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不论是萨尔曼·可汗的数学辅导视频,还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所做的化学学科教学视频,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萨尔曼·可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用萨尔曼·可汗自己的话语来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作为不同之处。视频中的出现的教师的头
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第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
解学生。
二、翻转课堂与语文学习
但是,语文教学不同于理科教学,更多的是情境中品词析句,积累思想方法,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来汲取人类文化,涵养人生。教材中有的课文好像并不适合这一模式。翻转课堂是否适合所有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能不能真正翻转过来?
我觉得,翻转课堂,不是“推翻”,重在“转”,转为新形势下的课堂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需要探究一种新的混合型的教学模式!关键是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有一位老师的作法值得借鉴。引用如下:
1.精心设计,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要让学习成为学生自主的需要,翻转课堂第一步就是精心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将语文教材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方式指导学生自学。
根据本学期六年级语文教材情况,我们制定了计划并进行分工安排。采取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方式,每单元一人一篇,先个人进行“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然后集体讨论,大家在讨论中思想碰撞,开阔思路,再根据讨论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同时,按照学生学习规律,教师将知识点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学生在课前借助配套学习资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单中的任务。
语文任务单的设计一般分为三大板块:
板块一:积累与运用。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好地独立识字、写字、解词的能力,我们从每课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要求学生一要能正确辨别前后鼻音,读准字音;二要能借助拼音认读并正确美观地书写课中的生字词;三要能借助网络、词典、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四要能恰当地运用这些重点词语,并积累词汇。通过以上四个环节逐层递进的练习,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能正确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
板块二:理解与感悟。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任务单这一板块的设计,教师应扣住教材重难点,以问题为导向,尽可能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独立表述的时间和机会。
板块三:启迪与升华。学习文本,除了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意境,还要能体会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着的深刻内涵,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品味。另外,“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还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法,关注不同文本在表
达中的方法。
任务单的设计,要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水乳交融,语文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要有一定深度与难度的问题,并力求做到层层深入。
教学配套资源的设计和制作上不追求华丽,更应立足实用、实在,一定要与自主学习任务单有机整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借助配套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为课堂学习交流打好基础。
2.合理组织,实验交流,培养协作探究能力
学生在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预习,课堂上老师具体怎样操作呢?
首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位教师了解、整理、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不一样:潘老师采用小组合作评价。但对于后进生,潘老师每一课、每一题都是自己批改、评价的,其余学生采用的是抽查,以便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邱老师对于基础题,如《学习任务单》中的第一项,采用的是面批的方法且均在预习的第二天早上一个个面批。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便于在课堂上讲评,对于集中出现的问题重点强调,效果比较好。其他任务在课堂学习时由小组进行评价。何老师则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方式。老师和学生一起批改。但凡是订正的题目均交
由何老师进行批改、把关。金红老师根据体育特长班的人数及学情,采用的是每个孩子的每一课的《自主学习任务单》都由老师一人批改这一方式。不管是什么反馈形式,有预习就有反馈和检测。
当然这不是简单的批改,还要有机地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师根据已经掌握的和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以及可以拓展和深化的东西进行分类,设计课堂教学新方案。
其次,课堂上,师生共同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商榷、研究,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科学认识和思维能力。
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汇报采用的比较多——教师根据课前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选择相关学习小组(4人小组)交流,然后派选代表进行课堂交流发言。
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抛出学习中的问题,师生共同商榷探讨。做到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的和谐共生。
翻转课堂带来的可喜变化
在这几个月的实践中,我们收获到实验变革带来的可喜变化:
1.学生的变化
有了《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的预习任务更明确了。多样的形式激发了学生预习课文的兴趣。
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受环境干扰很少,注意力特别集中。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他们能按自己的步骤学习。
小组学习不再停留在形式上,在组长的组织下,人人交流,人人评价,积极性提高,真正体现自主性。
学生带着自己思考的成果到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时,就能有智慧的碰撞,情感的生成。我们发现孩子思考问题更深入了。不少孩子具有问题意识,善于思考、善于交流。
2.教师职能转变
翻转课堂本质上是以“教”学生如何学、怎么学以及由此而形成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的变更。需要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翻转课堂,教师不再需要去演完剧本——教案,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
3.课后作业的自主练习
变化一:基础性作业由单一到多样。字词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高年级学生也需要牢固掌握。但以往词语的抄写好像成了语文教学约定俗成的作业,不管哪一篇课文,不管多少生字,不管学生掌握能力如何,我们一概统一。现在学生的
作业有了这样的变化: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自主抄写,有的抄写一遍;有的根据字词特点备注好读音或用红笔标出关键笔画;有的在重点字词后面写上注释。虽然孩子们的作业本不再整齐划一,但是这样的作业色彩缤纷,这样的作业学生更喜欢去做,因为这里有他(她)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变化二:理解性作业由告知到自知。不管是《补充习题》还是《练习与测试》,里面有很多重点语段的理解。以往更多的是老师的讲解,但有了先前的自主预习,课堂最大化地在前自主学习资料分析基础上,学生在情境、协作、会话时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完成此类作业有了学生自己独到的理解。
自主合作课堂模式初探 篇5
岢岚三中 刘成贵
经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我校历史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谈不上什么经验,在这里只是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实施“问题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做法及自己的一点感受。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关键在教师,核心在理念引擎,重心是提高课堂效率,而中心落脚点却是每节课导学提纲和导学案的设计。只有在优质、科学、高效的导学提纲的引领下,才能真正唤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也才能真正体现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如何设计导学提纲和导学案两大板块说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导学提纲的设计
制定切实可行的导学提纲,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保障,它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路线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和提炼,学生了解了学习的路线图,自己就明白每一步去干啥,也就是用以指导学生依纲自学。导学提纲的设计分为五步:一是学习目标;二是知识框架;三是新知探究;四是延伸拓展;五是达标检测。每一步的具体要求是:
1.学习目标:认真钻研教材,制定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自学前就明确本节 课的学习目标。
2.知识框架: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知识琐碎,点小而多,不便于学生把握,我们在课前把知识框架整理出来印发给学生,这就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3.新知探究:即教师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并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创设一些问题,问题要遵循“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原则,具体来说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以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为例吧,我设计的第1题如果直接问就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是什么?然而我换了一种说法,阅读课本46页第一段小字和导入框的内容,与五四爱国运动有何联系?这样设问就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学生就会想那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于是我设计了第2题: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激发学生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②问题不要太多太碎。如:本节课第3题:你能提炼出哪些有关五四运动的有效信息?要比直接问五四运动的时间、地点、主力、口号、领导人、结果好得多,既培养了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培养。③问题应能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如:本节课第4题:“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是五四运动的传单。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学生答完之后,老师进行了及时恰当的点拨。把这种精神概括为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即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体会五四精神。在挖掘五四精神的基础上,链接现实生活,老师进一步追问: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如何发扬五四精神的?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史为鉴,传承五四精神,能更直接地感受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紧接着又设计了第6题:五四爱国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待学生答完后老师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进一步挖掘教材,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做到温故而知新,进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④问题的叙述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本节课第7题: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记者,你将向社会报道中共“一大”的哪些信息?虽然也是提炼信息,但以记者的身份去思考,就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答完第8题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我适当的提出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又为什么说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总之,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环环相扣、逐层递进的导学提纲设计,意在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而要使教师设计的问题有价值,达到导学之目的,我觉得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所以我们设计的导学问题,必须真正达到让学生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探究,学会自学,学会合作。
4.延伸拓展:在学生掌握本节课基础之上,轻松一下,我给学生出一道最简单的数学题: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多少周年?答对了给你们表现的机会,还要进行加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延伸拓展,引出下一个问题:学校将组织一次纪念中共建党90周年的板报比赛,你将如何设计? 联系现实,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党、拥护党,达到思想升华的目的,同时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关注差异。以上是我们在导学提纲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那么如何把导学提纲各个环节的任务落到实处,我想导学案的设计与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谈一下导学案的操作。
二、导学案的操作 导学案的操作,我们主要是围绕初中历史“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具体包括“创境引题、自主探究、展示交流、总结积累、达标验收” 五个环节。
(一)创境引题
结合具体内容,围绕三维目标要求,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本着启发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原则,采用巧设问题、参与表演、影像观看及音乐渲染等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从而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创设条件及氛围。
(二)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我们我们主要实施以下四步: 1.下发导学提纲,了解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阅读知识框架,整体感知本课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提纲中的新知探究内容。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走进教材,逐段逐句阅读教材,根据历史学科开卷考试的特点,熟悉教材至关重要,再加上时间也不是很充分,基础题答案在书上圈画出来就可以,理解性的在导学提纲上简单作答即可。这个环节必须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不能与小组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对于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或导学提纲上做好标记,在小组合作交流时请组内其他同学帮助解决。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个环节教师的角色就是在学生之间巡视,关注学生自学的投入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大约20分钟)。
4.安排小组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学生有了自学的基础,再由各组组长组织进行交流,使基础性的知识进一步夯实,使疑难问题得以解决。由于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学所得,无论对错,此时我们就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从而营造一个互帮互助、互相交流、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形成一种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悉心观察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为点拨指导做准备。
(三)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教师按照导学提纲中的问题先分配任务再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展示时可以是抽签,也可以按题号对应组别,可以抽号展示也可以组内推荐,灵活多样吧,不让学生抓住规律,多给他们一些新鲜感。各个小组领取任务后再进行交流,然后再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如果某个小组答案存在问题,可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让学生学会聆听,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通过小组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细节,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展示时,教师要及时评价赏识,对于精彩展示要给以加分鼓励。
2.教师点拨疑难问题。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解决不到位或弄不明白的疑难问题要及时地给予恰当的指导、点拨,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四)总结积累 1.总结
在展示交流结束,教师要组织学生谈收获,总结知识点,提升概括能力;也可教师高度概括,进行系统性和条理性的归纳,这一环节意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深化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2.积累
总结之后组织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引导他们回顾、记忆所学的重点知识,以为下一环节的达标检测做准备。
(五)达标验收
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全班同学进行检测,以试卷的形式呈现,试题要注重基础,突出重点,以便更确切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给复习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检测题最好抽号进行展示,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给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关注学困生。
总之,设计好导学提纲和导学案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缤纷的课改之花需教师携手共同培育,奋进的课改之舟需全船水手共同挥橹。新课改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下面我就“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谈一些感受,一点思考。1.历史一向被学生视为的小学科,在以前的历史课堂上个别学生有写外语单
词的、做数学题的、抄语文笔记的,新课改的历史课堂这种现象根本没有。因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无论是自学还是展示,采取激励和赏识的态度,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就有了保障。只要你分配任务,他们就都能很自觉地去完成,这样就改变了以前课堂老师提问也只是少数学生回答,积极性只是在少数学生身上体现,现在更有利于点面同时开展,使学生都能全程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3.新课改的课堂上有利于三生的培养,尖子生在小组中更加优秀了,他们更有责任心、进取心了。学困生感受到了关注、感受到了赏识、感受到了帮助,不再懈怠和消极了。
三、存在问题及发展:
1、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的含金量。在学案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重要的,但是不少学案设计的问题显得过浅,过平淡,缺乏思考的力度,更缺乏思维的厚度和宽度,不能充分体现学案思维的导向价值。
2、学案教学没能较好地体现层次感。不少学案忽略了学生的层次差异,缺少阶梯性和递进梯度,要求更多的体现的是整齐划一,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应该注意层次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使优秀学生能从学案的提升中感到满足,一般学生能从中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借助学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案应有的价值。
3、教师还要加强进一步的学习,转变观念。虽然有学案,但还是忍不住讲,讲得多,不放心学生。在学案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中拓展思路,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案的制作格式与使用有待完善。集体备课形成的学案,其制作缺乏统一格式要求,学案的使用也缺乏个性的修改与补充,这些都有待今后教学中改进。
5、学生的课余时间,不能得到真正有效利用,如何做到真正的精彩展示?
课堂改革背景下,课程资源已经不单纯是教科书、教辅材料,还应包括其他许多资源。从其来源分,可以分为校内的、家庭的和社会的三方面;从其存在的形式分,可以分为物质的和精神文化产品两方面。可以说,我们周围存在着丰富的而又极其珍贵的教学资源。以我所任教的历史学科为例,除了教科书以外的课程资源还可以包括——各种历史书籍、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丰富历史认识,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历史课程资源。
然而,我们学生从早上7:00到晚上9:00,每天学生在上完必要的课程的前提下,还要完成第二天所有课程导学案的预习工作,所以,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少闲暇时间再来进行家庭、社会的历史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拓展工作了。说实话,可能连多看一本历史课外资料的时间都没有了。这样,就学案谈学案,就课本说课本,学生又如何真正做到精彩展示呢?
6、使用效果不佳,我们发现在课堂上讲过的题仍有少数学生没有完成或没有更正。
7、学案是学生很好的复习资料,但有些学生今天发的学案明天就找不到了。
8、实施导学案,每一节内容时间比较紧,严重影响教学进度。
所以,针对这些困惑和问题,我们也在不断思索,尝试进行一些改进。在探索中寻求解决:
1、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或周末时间,通过到图书室看书、上网查资料等方式扩充知识面,丰富历史知识,为精彩的展示作准备。
2、对做过或讲过的导学案,再次收起来查阅或批改,并要求学生妥善保管,作为复习资料之用。
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每堂课的引入都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创设适合本课时的故事化、生活化、活动化或问题化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比如:用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歌《敕勒歌》导入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再导入《北魏孝文帝改革》;还比如,用一段让学生捧腹大笑的《生物进化》宣传片,导入生物进化论„„精彩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学生对这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于一节课的成败无疑是关键的一步。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可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节课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4、进行小组竞赛。课堂上为了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进行史实的记忆、学习的比赛、课堂的展示、当堂的练习和每周的“周清”。每个环节必让学生竞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学生为了小组利益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大家都在抓紧记忆、整理和交流,同时也便于展开小组及小组间的讨论。在这样一种方式下,我已经再次见到了久违的“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的场面,甚至出现当一个问题提出后,十几个同学同时站起来抢答的场面,兴意盎然,热情高涨。让上课的教师也会随之激情澎湃。小组竞赛的方式已经存在于我的课堂的每个环节,我正试着让小组竞赛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让小组合作竞赛成为高效课堂的一个支点!
5.教师在课改的同时要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有效方式,而不是机械的模仿形式,向课堂的有限时间要效率,最终实现我们的“自主优质高效”的课堂主旨。
6.高效的课堂,呼唤高标准、严要求的老师,学生要学习,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只有老师站得高,才能带学生看得远。我知道,在课改中,我们只是尝到了导学案教学法一点甜头,还有更彻底、更有效的方法等待我去学习、去使用,所以,我校会继续探索导学案教学法,以提高每位教师素质和课堂效果。
当然,教师的点拨要根据学生精彩展示的程度和理解的深度,随时进行点拨,这样可以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知识要点的剖析,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抓住问题要害,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认为一份好的学案,并不是堆砌几个题目,而是能使学生更容易地学和教师更方便地教。学案的使用效果关键是看学案设计的质量。复习课和新授课的设计有何不同?如何有效使用学案?学案如何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初探 篇6
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高万清
在大石头镇中学工作期间,与教师共同探索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通过探索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整个学校形成了学理论、研教法的良好风气,在学生当中出现了 “比、学、赶、帮、超”的喜人景象,有些学科的成绩明显提高。调到敦化市进修学校之后,走遍了全市各初中,看到很多学校都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为了促进全市推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将各校的成功经验汇总如下。
一、齐心协力搞好小组建设
小组建设是合作探究的基础,班主任应该同科任教师共同商讨组建本班的学习小组。
(一)小组划分的原则
1、异质互助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把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实力相当原则:每个学习小组各种类型的学生人数相当,成绩大致相同,有利于展开竞争。
3、有利交流原则: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会降低学生个体的活动量,不利于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缺乏不同类型学生的相互补充,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
4、动态平衡原则:小组合作学习运行一段时间后,应对各小组的表现及成绩进行阶段总结,然后对不合理因素要进行调整;进行小组之间成员的调整,使其实力均衡;进行小组内角色的调换,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不同角色。小组长应选有
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还可以设置学科组长和其他方面的负责人,一是为了减轻组长的负担,二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应该鼓励学习积极性较低、成绩较差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促使他们参与合作,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帮助小组长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随时进行角色的调换,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加强小组长的培养
1、加强对小组长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知道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让他们认识到组织小组学习对本人成长的作用,为他们树立长远目标,激发他们干好本职工作的内驱力;同时,设立对小组长的评比表彰项目,为他们树立短期目标,调动他们的积
极性。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教给小组长管理学生的方法。通过开
会及时了解各小组存在的问题,给小组长出谋划策,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如:教给他对组员进行合理而简单的分工;不同层次的问题指定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教给组长讲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讲题的效率。教给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教给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组长要归纳组员的学习成果,并且负责把本组学习的成果去粗取精。
3、适时更换小组长。当有新的同学符合条件时,就要更换原有的组长,也可以实行组长竞选制,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组织能力,产生
多位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有些班级虽然已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效率不高,原因有二。
一是小组交流的方法不合理,二是老师选择的问题不科学,所以提出一下意见。
(一)教会学生按照流程进行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一般按照“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产生
新的问题”的流程完成。在得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后,每个学生首先得独立思考,尽量自己解决所有问题,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并且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标记下来,提供给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倾听,并且按照分工完成自己的职责;小组汇报时,除了汇报通过小组交流解决的问题,还要把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供给老师;最后由其他组回答或由老师解决。在讨论每个问题时,应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还有别的思路吗?那种最简捷?促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培养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二)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小组交流的效率。
任课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前精心设计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通过恰当方式明确的呈现给学生。如果问题过简,就会让讨论流于形式,如果过难,小组无法解决,浪费时间。
(三)充分调动差生的积极性
根据能力恰当分工,让差生为小组承担一定的工作,增强其责任感及集体荣誉感;对差生的每一个向好转变,及时表扬鼓励,让其尝试成功,树立信心;对其薄弱学科指定专人负责,帮助提高。
三、及时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及时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还能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互帮互助,全员参与,杜绝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看客。在评价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公正合理的原则: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对各组应该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对小组的评价应由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以求评价范围尽可能全面周到,以利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本组
争光。
2、促进发展的原则: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量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其他工作时,对分数应该多加少减,防止产生抵触情绪。评价过程中,应给后进生和后进小组提供优先发言权,创造赶超先进的机会,调动积极性;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应突出过程和成绩提高的幅度,不能只关注成绩的绝对高低。
自主合作课堂模式初探 篇7
一、“自主、合作、探究”新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 以“激趣导入———自主品读——质疑探究———合作互动--迁移实践”为教学流程, 解决学生怕学、不想学、不会学的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 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简而言之, 即自由主动地学习。它是一种建立在对所学东西有一定的兴趣, 学习目的较为明确, 学习态度较为端正基础上的主动性的学习。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 相对的是“个体学习”。
“探究学习”, 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 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在教学中, 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 (或科学) 研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获得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新教学模式的主要步骤
新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 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学习任务, 达成教学目标。
1注重课前预习, 养成自学习惯
课前预习是感知课文的开始, 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更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一步。预习应以课内为主, 内外结合,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指导学生预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早读和晚修时间, 让学生有目的诵读课文, 粗略感知课文内容。“凡事预则立”,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效率, 顺利地达成教学目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初读课文时, 按“导读”提示自学, 并要求学生自己查阅字典、词典, 弄懂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并学会结合课文的上下文正确的理解词义;要求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开始, 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些一般性的问题, 比如: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是按着什么顺序叙说的?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具体通过哪些方面表现他 (她) 的品质?等等。因此, 教师要为学生预习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 允许他们参阅有关学习辅导资料, 让学生自由获取新的信息, 拓宽知识面。
2精心设计导入, 创设合作条件
在自学基础上, 学生按照教师指定的学习小组, 进行合作学习, 彼此交流自学时的所得。合作期间, 对教师出示的问题, 学生可在组内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学习小组的合作, 辅导个别学生, 要认真观察、了解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为下一步教学打基础。如: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后, 布置了这样一个探究思考题:毛泽东同志对“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作了评价, 委婉地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之处, 对“成吉思汗”, 批评更为严厉些。下面是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的评价, 阅读摘选的几则材料, 结合本词, 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1) 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 (男) 长天飞沙, 壮士血在狂号, (女) 原野飞花, 壮士怀抱冷傲。 (男) 一代天骄, 千秋知我名号, (女) 谈笑造时势, 问谁领风骚。 (2) 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评价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他们, 出现于文明时代的野蛮人, 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3) 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入侵时说:“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以后, 除了肆无忌惮的攫取和破坏, 既没有给予我们代数, 也没有给予我们亚里斯多德”。
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这几则材料, 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作了客观的分析, 如, 有的同学写出了以下的发现: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野蛮、凶残, 肆意掠夺, 破坏人类文明。电视连续剧美化了成吉思汗的形象, 把他视作壮士、英雄。
3整体感知内容, 注重文章主旨
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后,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加深, 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 得到一定的见解,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疑难问题。首先通过学生反复朗读, 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 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才能感悟课文的内容。为了使学生“读”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教师可先设计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也可以读后思考问题, 读与思紧密结合,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接着是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精讲课文, 进行一定的板书, 对目标问题作必要的讲解, 对学生交流的结果, 进行条理化归纳、总结。对合作学习时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作精讲。既可交给全班学生合作来回答;也可把这个学习组的疑难问题让另一个学习组来回答。充分调动学习小组的积极性, 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交流、质疑问难, 使差生得到补偿、中等生得到提高、优生萌发创造的见解, 课堂上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4培养探究能力, 巩固研读效果
实践证明, 讨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 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 以至互相启发、活跃思维、集思广益、认识升华的过程。因此, 教师应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精读、讨论, 把握要点。为了便于学生探究, 前后两排学生 (3-4人) 可组成一个单元学习小组, 讨论的结果, 由单元学习小组中的学生代表发言。发言的学生不是固定的, 每个小组成员都应有机会代表本小组发言, 展示自己的风采。教师要参与讨论, 并作必要的点拨和诱导, 适时引导学生精研课文, 在读中解决难题, 把读和思、思和议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在知识的探讨过程中有所收获, 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 形成获取知识的能力;还要通过讨论这种学习方式, 让学生学会听取与尊重别人意见, 学会宽容和理解, 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可以丰富自己的思维, 把自我置身于集体之中, 关心自己也关心他人, 以增强合作意识。学生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 定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敢于争论。古人说:“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有疑问, 才有学习的内驱力, 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个性化的特点,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5小结梳理延伸, 促进认识升华
课堂教学小结, 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它与课堂导入是相互对应的一对范畴, 构成语文课堂教学矛盾运动的完整过程, 具有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功能。同时, 语文教学内容因其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 更具“立人”的优势。语文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 尊重真理, 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因此, 必须及时整理, 系统归纳, 从课文的具体特点出发, 结合学生的实际, 进行人格品质的教育和审美情操的教育。这对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豁达的胸怀, 坚强的品质和宽容的精神, 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使其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德育功能。
三、新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准确理解新教学模式原则。新的教学模式是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语文,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当好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和“合作者”, 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导”的内容和学生“练”的题目, 做到精“导”巧“练”, 采用“生教生”、“师导生”的方式, 帮助“厌学生”、“学困生”, 搭建“合作”平台, 以保证不同层次学生“吃得了”、“吃得香”、“吃得饱”, 使学生学有兴趣, 相得益彰。
二是要准确理解新教学模式进程。整个教学进程要体现“一核心”、“两结合”、“三个点”、“四步曲”、“五注重”。一核心:以培养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二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三个点:教与学要抓准抓好语文学科的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四步曲:激情导标→独立自学→讨论交流→导语拓展, 循环反复, 不断提高。五注重: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注重思维训练, 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注重现有条件下的分层教学、个别辅导, 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培养尖子生;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让学生终身受用。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 主动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发展, 强调学习者要逐步形成稳定、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 自觉地参与、交往与合作, 使学习者集思广益, 对问题的思考更深入、更全面, 实现主体多角度、多层面的学习探索。由于这一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变化的, 学生不同, 目标不同、内容不同、环境不同, 教学程序就必定会有变化。因此,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从教学实际出发, 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出发, 留心学生在课堂上每一细微的变化, 根据认知规律和心理流程及时充实教学内容, 调整教学方法, 以利于学生各有差异的发展, 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群体智慧自由充分发挥, 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精神、人格的协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9[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9
[2]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大出版社, 2003、5[2]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大出版社, 2003、5
自主合作课堂模式初探 篇8
关键词: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模式;高中英语
在高中阶段阅读难度适当的英语报纸杂志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新《课标》提高了对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即“通过开展英语泛读类、选修类课程,重点发展学生的阅读和综合表达能力”。报刊是一个不断更新的信息资源。英语报刊在课堂中使用,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同时,这种不断更新的现行信息能激发学生阅读和讨论的动机,促进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来学习英语。因此,把英语报刊引入课堂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而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并与合作学习模式相结合,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自主选择式教学模式
自主选择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阅读的教学模式。
1.自主选择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近年来,我国出版的英语报刊种类日见增多,如《21世纪英文报》(21stCentury)《中国日报》(China Daily)《今日中国》(China Today)和《英语世界》(The world of English)等等。与教材相比,英语报刊具有更加方便、灵活且实用的优势。在这些报刊中,内容极其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一般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娱乐以及对外政策方面的重大事件,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其词汇量、丰富其语言知识。但如果要求每位学生(特别是高一学生)把所有的版面都看完,是比较困难的事。大多数的报刊都设立了各种版别,可供不同英语水平层次的人阅读。因此,让每位学生结合自己所喜欢的栏目及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难度适当、适合自己阅读的文章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学生就能在阅读中体验到成就感,保持他们继续阅读的热情,并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达到主动阅读、愉快阅读的目的。
2.自主选择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①教师介绍背景知识,为学生自主选择作好铺垫。报纸报刊里面的许多文章都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教师在每期报纸或报刊分发后就应针对学生较为喜欢的栏目及时向学生简单介绍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对话题的熟悉程度及文章的难易程度来选择自己要阅读的文章。而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选择列出一张统计表。②精心选材,合理利用。学生所在年级不同,认知水平也不尽相同。教师将英语报刊引进课堂教学时,必须注意结合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语言程度,精心选材,合理利用,才能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在阅读的初期阶段,教师应尽量避免选择那些内容生疏的文章,而应多通过一些简短、新颖、真实有趣的报刊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到了中高阶段,教师应转向选择内容不熟悉的文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阅读能力,拓展视野,开发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当英文阅读真正成为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和自主发展的需要时,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英语报刊成为伴随其成长的良师益友,促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终身有用的英语阅读能力。如高一时主要培养学生的读报兴趣,教师可推荐一些运动休闲、校园热点之类的文章。这种文章一般带一个或两个图标,即使有些生词多一点,但因为是感兴趣的,学生也能看完,了解个大概意思。到了高二、高三,教师就不能单从兴趣出发,还要兼顾阅读材料的宽度。比如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一些科普、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文章,以弥补课文体裁的单一。当然在难度加深的同时,要注重循序渐进,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英语水平的变化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
二、合作式教学模式
合作式教学模式指在报刊阅读中通过小组中的学生协作来完成阅读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实际意义,是自主选择式的必要补充。
1.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在实施上述的自我选择式教学模式中,必定会出现某个栏目学生较不感兴趣,或者出现某些文章学生觉得难度太大而无法单独完成。但是,如果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补充,以上问题则可迎刃而解。同时,合作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及学习方法体会。
2.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合作式教学模式不只是让学生聚在一起学习,而是以相依存关系为基础、目标明确地积极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性活动为其主要组织形式。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和合作,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竞争、协作、角色分工等形式,达到对学习内容的快速理解。①确定文章篇目,并安排到每一学习小组中。教师根据自主选择式阅读所列的统计表确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文章篇目,并给每小组安排一篇,所确定的文章,必须是较难的、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话题。②小组成员团结协作,限时完成任务。首先,小组成员迅速找出影响文章理解的生词,然后根据上下文语境用英语解释这些词,必要时可借助字典;其次,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每段的关键句,然后概括文章要点;再次,小组成员分析并交流所获得的所有信息,提出个人见解;最后,整个小组集体总结对全文的理解。③成果汇报。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汇报阅读的成果,教师则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之后,把各小组所汇报的内容收集起来,课后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
【自主合作课堂模式初探】推荐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总体框架08-31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初探09-22
自主合作模式08-04
自主合作教学模式05-18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10-10
自主合作教学模式论文08-30
“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11-08
课堂中的自主合作学习10-24
《自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第三阶段小结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