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式教学(共12篇)
自主合作式教学 篇1
新课程强调变“单一、被动、他主”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是“以生为本”的体现。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况不尽如人意。我们有必要对此冷静思考。
一、问题与分析
1、讲自主, 漫无目标, 满堂“放羊”
自立学习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 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的学习, 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是在于学生有不断学习的内在需要。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言, “物理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都说明了教师要一切以学生为主, 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来组织教学。
2、谈合作, 只重形式, 新瓶装旧酒
课堂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 许多教师采用这种方式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变了味的讨论。
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显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进行合作学习, 要从实际出发, 不能形式主义。有时一人不能解决的事, 大家分工合作很有必要;而有时很简单的事, 也来个讨论, 就大可不必了。学习的过程应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制定目标、确定重点、选择方法、评价效果, 都应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 师生共同商定, 如仍由老师“独断专行”, 那么“合作学习”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3、说探究, 摆样子, 形似神不似
我们看到有一些课, 老师布置一点所谓的探究的问题, 只不过是点缀一下, 摆摆样子, 最终还是老师宣布正确答案, 草草收场。
探究学习, 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老师为什么非要包办代替, 而不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去探究、发现呢?
二、思考与策略
我们可采取何种策略, 使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出别样的光彩?
1、重视学法指导, 教学生学会学习, 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
如前所述,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以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为基础的, 是以学生懂得怎样学习为前提的。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才会有求知与创新的激情和内动力。所以, 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 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 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 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备课首先要分析学情, 备学法:预习要求要有利于预习习惯的养成;课堂讲解要学法示范, 并重视指导自悟和总结学法;练习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迁移、巩固学法。当然, 学习方法多种多样, 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 在指导学法时,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愿学”、“乐学”, 因为不解决“愿学”、“乐学”的问题, 也就谈不上“会学”、“善学”。学习方法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动态过程, “愿学”和“乐学”是推动其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学生养成了自觉的习惯, 掌握了一些自学的方法, 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有基础。
2、创设民主环境, 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保障。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一个个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蕴含着生命潜能的人。因此, 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物理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尽可能把自己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使学生感到亲近;尽可能把教材以及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距离拉近, 使学生产生共振共鸣。绝不可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搞”一刀切”、“一锅煮”, 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 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 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 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 有些学生“吃不了”, 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
所以, 我们要创设多样的教学环境, 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的交互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老师作为学习参与者, 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如用亲切的语言感染, 营造宽松氛围, 鼓励学生发言;借助多媒体, 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小品表演, 提供体验机会等。只有这样,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有保障。
3、发现问题, 使学生思维升华, 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动力。
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 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学习与思维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 从本质上讲, 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 没有问题, 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 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学习只能是表层的和形式的。所以我们要在课前依据教材和所了解的学情而预设一两个能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问题, 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反馈, 临时改变教学预设, 对发现的新问题, 恰当地追问, 激发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创新。这样,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有持续前进的动力。
自主合作式教学 篇2
安徽省示范高中利辛一中
胡昆鹏
摘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采取自主合作式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等工具自主地探索、发现知识,从而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本文主要从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学习小组任务、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和学习评价几个环节描述自主合作学习的策略与应用。
关键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交流,探讨,评价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它也是我们今后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其中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所谓自主合作学习不是各学各的,而是将班级全体同学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彼此的信任与合作状态中,按照各自的任务和责任,通过互联网络等媒体工具合作探究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它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 形成正确的评价观,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品质。
信息技术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该课程的学习课时相对其它学科较少,尤其是上机时间更少,学生缺乏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兴趣,反而对电脑游戏和上网聊天更加感兴趣,如何使得学生在微机室保持良好的学习秩序,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共享性特征,采用小组式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下面将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运用这一方法的心德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合理分组,它是实现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根本。
小组的规模一般为4-6人,采取自愿组合的原则,使性格相似的学生在同一小组,有利于其在合作上的默契,同时应注意学生层次和男女性别的搭配,不同基础的同学在一个小组可以起到互相帮扶的作用,针对信息技术实践性强的特点,男生在这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帮助基础较弱的女生完成相关实践操作,这样的组合能够使学生优势互补。各小组之间的结构要基本相同,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平常教学中进行竞争和比赛,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小组形成后再对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编号,例如优等生为一号,中等生为二号和三号,基础较弱的学生为四号,这样可以方便以后的讨论和交流。
二、设计好教学内容,明确自主学习任务。
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适合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在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方面,做一个海报或一个多媒体作品,从其设计、规划到制作,一个人很难在规定的一个课时内完成,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这时可先由小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大致确定作品表达思想、内容和版式,然后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每人负责一块内容,如有的查找资料,有的设计版面,有的制作多媒体素材,完成后由组长或基础较好的同学将各自的成果组合到一起,构成一份较满意的作品,作品制作好后小组内的成员应进行评价,并完善和修改成完整的、易于表达的作品,当作品形成后,小组成员的同学还应该进行交流各自的经验和技巧,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完整作品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还有一些具有一定探索性的、挑战性的、需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内容,也可以采用自主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比如在高二的算法和程序设计一书中,经常需要我们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给出解决问题的一个算法,这时同学们可以就某一问进行深入的讨论,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解决问题的线索和思路,直到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师应指导学习小组及小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具备相关的合作品质,如: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主持,以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
首先,针对学习小组组长进行前期的辅导。在信息技术上机实验课中,我每节课都利用几分钟的时间通过单机操作演示提前跟学习小组组长交流学习的内容,让其明确当天的学习任务,对关键的操作步骤进行讲解、指导和启发,这样学习小组组长就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去组织学习。如果小组组长数量较多,可以分两批进行,一批六个较为适宜。如果条件较好的网络教室,可安装红蜘蛛或极域网络教学软件进行讲解和演示,也可以在投影机上进行讲解和演示。
其次,学习小组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如以下几种形式:1)组长主持式:让一号当组长,由他主持进行讨论发言。可逐步改为二号、三号当组长,甚至4号也可以当组长。2)轮留发言式:当大家在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模型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具体的过程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决定小组成员发言的先后顺序,如问题较难,可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先发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3)分项讨论式:每人各说一题或一小点,再综合讨论,彼此交流各自的见解。4)补充讨论式:一人先发言,其余的人逐一进行评价,补充,使答案逐步趋于完善。5)小组讨论式:由四人变为两两一组,一号和四号一组,二号和三号一组进行交流和互助,这样既增加了发言机会,又使困难学生得到了具体的帮助。
每个学习个体或合作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把自主学习中出现的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交给本小组或其它小组,寻求帮助,共同讨论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小组记录员记录并交全班讨论,师生共同参与解决疑难问题。
最后,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应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考虑到学生人数和小组数较多,教师无法参与到更多的学习小组中,教师可选择班干或专业基础较好的同学帮助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以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教师通过小范围辅导,指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合作学习方式,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有自尊的、积极主动的和相互尊重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从而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形成自主合作学习的成果。
自主合作学习实际上是学生内心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有愉悦的情感,不仅个人取得了成功的体验,而且还要让学生感受到交流和参与的喜悦,使学生真正达到爱学习,想学习的效果。为了加强学生学习总结的能力,每次自主学习完成后学习小组都要撰写学习总结报告,如实验报告等,具体的栏目可有学习的内容,获得哪些经验,小组在合作交流中有哪些不足,通过思考有哪些改进的办法等。然后对总结报告进行评估,可采取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导师导评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使得每一次的自主合作学习都有成果、有效果、有价值、有意义。
另外还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有效的探索和发现知识与技能,教师可制定一套科学的学习评分机制,每次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加分,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统计,对分数高的小组每人颁发优秀团队奖状,对其进行鼓励,使得每个同学都有集体荣誉感,对表现相对不足的学习小组,教师应做好耐心的辅导。
自主合作式教学 篇3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阅读教学
借鉴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方法,设计自主—合作式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为保证学生自主、主动、合作式阅读学习的进行,现就以下几点进行讨论:
1.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颤怵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例如我校一位语文教师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让学生根据课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描写创作一幅图画。学生边读课文边作画,课堂气氛活跃,他们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后,心中充满了景仰,完全陶醉于自己的“再创造”中了,思维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这时,教师提出要求:你能根据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人民英雄的不朽精神吗?此时,学生已有了高亢的情绪,积极思考并大胆表达,有的还充当了小导游,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结构、碑文和主题等。他们充分享受到了阅读学习的乐趣。例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文章。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阅读学习的乐趣。这就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为他们提供了主动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中求知,要使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勤阅读、勤思考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地去学、去思、去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全面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再次,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法,提高学生自主求知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性学习,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中获知。
2.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欲望
所谓问题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对问题的好奇,促使学生引发内在的需要,自主地去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问题的本质。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堂上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过渡。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角色。变传统的学生学习的指挥者、统治者为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使自己成为学生求知的伙伴。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创设条件,提供学生间合作交谈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感受合作成功的喜悦。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自我才能,而又乐于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学生只有通过主动探究、实践参与,才能促进个性发展,才能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探究,努力寻找与众不同,而又合情合理的答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3.形式多样,培养自主学习的信心和独创性
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通过思考角度的变化,思考方法的改变,题型设计的变化等来提供形态多样的知识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题思路,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种,从而促进理解的深入,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自我调控和相应的调适。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
4.诱导教学,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自主学习是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它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也不是自由散漫的学习。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精心策划,引导学生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运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诱导,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探究。为此,教师没必要急于先“发”,即把知识点直接“和盘托出”,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自行思考,激活学生整个认识系统,把他们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引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运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落实“教不越位,学要到位”的理念,克服传统教学单调的做法,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造性地整合课程资源,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平等交流。尽可能少采用“总结—例题—练习(模仿性)—巩固”的教学模式,更多地采用“质疑—猜测—交流—验证”的教学过程。
5.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读书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可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以六人一组为标准,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别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组讨论之时,教师关心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有重点地参与一、两个小组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互相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小组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
总之,我们要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给他们一个发展的空间,正好适应现在的教育教学策略。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科]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第4版).课程教材改革之路,2000-1-3.
[2]语文课程标准(第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7.
探索自主合作式的数学教学 篇4
一、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是在于达到不教……”, 我国古语“供人以鱼, 只解一餐;教人以渔, 终身受用。”都说明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
自主学习追求的目标是形成良好的创造品质的人, 往往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会更加自觉地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品质, 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科学面前师生平等。教师应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问题, 使课堂洋溢着宽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教师应及时对好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 更不要忘记对出错者予以耐心指导和鼓励。对学生多一些信任和尊重。一个方面是相信学生的能力, 学生尽管年龄小, 但思维活跃, 好奇心强, 已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应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 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肯定。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对学习较差的学生, 也要鼓励, 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在教学时, 经常用“你真行”“想一想, 你肯定会说好的”“你真聪明, 连老师也没想到”“你的理解确实有独到之处”等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其更好地在学习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同时多一些宽容和激励。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基础的局限, 难免常常会表现出幼稚和无知。尤其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探索的结果可能是片面的、错误的, 甚至是荒唐可笑的。这时教师要宽容学生,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摸索他们的思维方式, 允许学生出现错误, 鼓励学生对教师、教材提出不同的意见, 赞赏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和感受, 保护学生迸发的探究火花。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 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理念, 只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探究的过程, 教师都要给以肯定。可用“你的理解尽管不全面, 但主动思考的精神应该表扬”“你看, 他比以前肯动脑筋了,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多好啊”“如果再多给你一点时间, 你会完成的更好”等语言, 激励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得到重视, 自信心自然是越来越充分。
二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化学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 通过化学领域中诸如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感人事迹, 激励学生增强创造意志。化学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设计长期坚持的化学实验, 当地地处海边许多人家都是靠海吃饭的, 养扇贝、海参……要想有个好收入就得有适合它们生长的水质, 所以如让学生进行水质监测, 来帮助家乡, 其监测的时间可以是半年、一年, 其监测的项目有很多, 如PH测定、硬度、富营养化、跨学科如物种数量和种类及变化等等。教师应不断检查坚持者的实验情况、实验成果, 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帮助。化学教师还可以组建化学兴趣小组, 鼓励他们勇于实践, 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创造意志力, 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将探索学习中所学到知识和技能运用实践, 亲自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注意加强学生的表达训练,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开展自主学习
生活在学校, 班级群体中的学生需要交往, 合作学习更需要交往, 因为, 同学提供的经验, 通常容易被接受;同学间的交往, 尤其能使学生理解社会角色规范, 这有益于学生的规范意识, 任务意识, 合作意识责任感和团结合作精神。同学之间的交往, 还可以使学生产生群体的归属感, 认同感, 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尤其是在独生子女众多的特殊环境中, 更有助于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培养自信、自强、自立的自我意识和合群利他的社会品质及众多的社交技能。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在优质小组中彼此互助,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组织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 小组成员应分工合作, 如遇到障碍, 应当有的负责查资料, 有的负责请教师指导等, 做到人人动手, 个个进入角色。一遇意见分歧, 心平气和地分析、提炼, 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进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然后带着一系列新问题再查阅、再思考、再组织, 如此反复、滚动, 使学生扩大阅读面、知识面, 最后达到实验的学习目标, 形成小组的实验总结报告。整个过程, 生生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 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探究, 发展创新能力的很好的突破口, 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 也是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小组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 又围绕共同的任务而相互合作, 协调统一, 贡献各自的智慧, 达成统一的目标。在不同的合作学习中, 个角色进行互换, 使得学生各方面得到锻炼。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知识的构建, 学生是主动参与的, 小组成员是平等的,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这是自主学习所要求的。
自主式一体化教学 篇5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3年12月31日第5版
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有20多年的办学历史,但现在多数高职院校还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做”不能有机结合,培养的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动手 能力差。学生还在被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还只是口号和愿望。这也导致了高职学生的“厌学现象”,而且“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
“自主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在教学中探索并不断完善的一种简单、务实、高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在一体化教 学的过程中融入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元素。其中的一体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用性,而自主学习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两者的有机结合,确保了学 生走向社会后的适用性和持续发展能力。
“一体化教学”在我国中高职教学中已被广泛采用,它的内涵是在教中做、做中学,做是核心。实施一体化教学,课程设置要从以理论思维为主,变为以能力训练 为主;课程内容从以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授课方式从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讲,变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操作、积极探索新知;课程评价从老师讲好为准,变为以学生学好为准。
“自主学习”的设计思路,是在整体设计的训练目标框架内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即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分配学习时间、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申请参加考核。
“自主管理”的内涵是广义的个人行为素质的自主培养,包括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生活、学习和工作,培养自主调整心态的能力、辨别真假是非的能力等。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使他们在走向社会前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是完成高职教育“高素质”培养目标的需要。
实施“自主式一体化教学”,需要按照课程整体设计的构成要素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第一步要了解职业能力需求,包括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职业操作技能和 其他技能。第二步要根据职业能力需求来制定职业能力目标,并转换成课程教学目标。第三步要确定能力训练项目,由学生在教学中来完成。第四步是准备职业活动 素材,包括符合职业活动实际的情景、工具、设备、材料等。第五步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是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训 练相互交融。第六步是学生自主学习,包括知识目标的学习、能力目标的学习(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第七步是形成性考核,指 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考核将平时项目考核和期末综合评价相结合,项目考核包括三个部分:技能操作、知识答辩和笔试(学习报告);期末综合评价包括:项目完 成成绩、学习态度、综合素质和考勤。
自主合作式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自主式合作学习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以及新课程的改革已经逐渐步入了深水区,自助式的合作学习在新形势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自主式的合作学习作为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学习策略,它在使用的过程中既符合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又顾及到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学生在进行自主式的合作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学习能力、竞争意识以及合作精神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此外,这种学习方法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探究、合作、讨论、体验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对高中英语进行自主式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对学生的分组、学习任务的选择以及整个学习活动的过程进行合理的指导以及适当的评价。
一、在新形势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中使用自主式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改革理念
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以下的要求,老师在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改变传统的以书本、课堂以及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主动学习为主,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进行灌入式教学。
传统的灌入式教学不仅制约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违背了语言教学过程中的本质规律。合作学习作为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新型组织形式,它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让绝大部分学生直接参与到英语学习的活动中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自主式合作学习是体验新教材的一种方式
在新教材每个模块中的Writing、Function、Reading and Vocabulary 、Introduction均有这个要求,即work in groups、work in pairs。换句话说,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话题为中心,以教材的功能、结构项目为线索,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英语应用能力的活动。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英语沟通情景,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到的英语知识来完成活动中的各项任务,使学生学会对英语信息进行获取、处理以及使用,同时还要鼓励他们用英语与别人交流,并用英语来解决活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以便于更好的完成英语自主式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任务。
(三)促进英语目标的完成
在对新形势下的英语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设置各类情景问题,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来激发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质疑,从而实现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团结同学一起来对此类问题进行探讨,根据同学之间的讨论结果来得出自己的结论。此外,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对一个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鼓励他们对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空间进行不断的拓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兴趣。由此可见,自主式的合作学习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直接体现。
二、落实自主式合作学习的过程
(一)合理分组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式合作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根据要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倾向、学习成绩以及性别来对其进行均衡分组。各小组成员之间一定要具有互助性、互补性以及多样性,对学生进行这样分组的目的就是确保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具有公平性。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发现,在自主式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中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不仅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以及英语表达能力,而且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相对较高,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起到了领导和组织的作用。
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对那些英语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进行额外的关注,因为在这些学生当中,有的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他们的依赖性还比较强。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的鼓励这些学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让他们与英语学习的积极分子多接触,以便于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
分组情况:方法一:假设一个班级有60名学生,可以将他们分为10个小组,每组分别有三名英语后进生,三名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方法二:根据就近原则,将邻进的四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方法三:将同座的两人作为一个学习小组。
(二)设置活动任务
在进行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对于活动任务的选择,一定要选取那些贴近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以及生活的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语言形式逐渐转换为语言内容以及语言意义。这样就可以利用英语来完成某一项具体的任务或解决某一实际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以及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例如针对高中英语第三册Untie9 Gymnastics中关于李小鹏的写作内容,老师除了让学生看清题目的要求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关于李小鹏的事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探讨,让学生对此人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然后在提出一些学生难以把握的问题,如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word “keep-fit”in the first paragraph?通过课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该段的大概意思的讨论,学生对于该单词就不会感到陌生,消除了学生对于陌生单词的恐惧。
(三)控制活动的过程
自主合作式教学 篇7
一、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
1.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 创设问题情境, 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 产生探究内驱力。所以, 提出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节探究课的成败, 那么问题情境应该如何设计呢? 一般情况下教师根据教学背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已掌握知识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如学习“化学反应和速率”时, 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情境导学: (1) 结合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 大家能列举出哪些反应速度较快, 哪些反应速度慢? (2) 你是如何判断反应快慢的? 对于反应快慢, 怎样才能定量说明? (3) 有什么方法能让反应变快或减慢? 这样, 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预习, 细读教材内容, 思考探究后, 就能解决这节课的两个重点: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影响因素。
2.引导探究, 合作学习。
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 研讨教材, 边读边议边思考。教师提供探索问题的背景材料, 使学习者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要善于点拨、诱导, 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启发、激励, 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问, 针对学生在探究中提出的疑难, 指导学生用假设的方法有根据地猜测、联想, 小组内交流、合作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注意对学生的讨论及时进行恰如其分的启发, 因势利导地调控讨论进程。
3.展示成果, 精讲评价。
探究活动中, 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开展组内交流和合作。展示本组的初步探究成果, 然后在课堂上开展组间交流。针对小组间的不同意见, 教师要正确引导, 适时恰当地给予精讲评价。
4.总结归纳, 迁移发展。
在探究疑难、辩明概念的基础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归纳, 启发学生整合知识, 反思探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巩固练习检验教学效果。同时, 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发展, 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决定用途, 利用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这些应用性常识使学生不仅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知识得到迁移、拓展, 而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目前教学方式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不够导致探究有过程、无实效。
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但是, 在现实课堂中, 教师的确提出了探究性问题, 学生似乎也开展了实实在在的探究活动, 但最终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探究成果。
2.小组型就座方式容易促成学生违反纪律。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最基本的改变表现为学生就座形式的变化。小组合作方式把原来整齐划一、面向讲台、排排就座的形式, 改变为面对面、交流互动、组内异质的小组型就座形式, 这种面对面的就座形式本身就为学生的闲聊提供了条件。在探究过程中, 尤其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更会抓住机会, 在其他同学讨论的掩护下闲聊, 使合作学习沦为违反纪律的温床。
3.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 部分学生搭“顺风车”。
“搭车”现象指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 自己不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 使得课堂中的交往活动成为教师和少数优等生的交流, 而大部分学生成为“观众”而不是“演员”。长此以往, 不仅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反而使学困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受到压抑, 不利于学困生的发展, 加剧学生两极分化。
三、策略分析
根据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际运用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 教无定论,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课程内容。应该对高中化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分析, 将教学内容与具体合作式教学进行深入分析。例如, 高中化学之中的基本概念的分析往往不适合采用合作式教学形式, 运用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直接传授讲解似乎更胜一筹。
其次, 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素养, 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其他学科知识, 教师要努力钻研新教材和教法,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精选, 对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进行决断与反思, 从而提高驾驭和调控课堂的能力。
最后,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分层教学, 分层定目标, 分层定任务, 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究, 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体会到参与的快乐、合作的价值及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李勇.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J].科教研究, 2013 (03) .
[2]陈迪.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运用[J].教育时空, 2003 (02) .
[3]虞加强.合作探究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数理化学习, 2013 (07) .
[4]李晓明.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问题研究[D].聊城大学, 2013.
自主合作式教学 篇8
一、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的内涵
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是指教师以导学案为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合作学习。它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并以集体的成功为评价依据的教学实践。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非常强调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统占整个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发挥。
二、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别人发问,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看法。作为小组的一名成员,必须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拓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2、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有利于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在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中,精心编制的导学案是课堂的主线,它涵盖了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要点与重点。小组中的每一名成员都积极加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大家互相勉励,发挥集体的合力,共同解决难题。在探讨和交流中,不仅碰撞出知识的火花,而且增强了学生之间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三、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有下面几个环节:精心编制导学案—科学合理的分组、分层讨论—展示结果—评价与总结
1、教师精心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它是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的主线。导学案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导学案的设计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2、科学、合理地分组、分层讨论。
科学、合理地分组是成功进行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内容灵活分组。分组的方法灵活多样,如就地取材法,一般前后位4—6名学生一组,组长的选择可以采用自己举荐、组员民主选举和老师亲自任命的方法。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可以避免一刀切。
3、展示结果。
小组讨论之后,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可以让学生登台讲解。即通常意义上的“小先生”。教师可以给“小先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采用丰富多彩的讲解方式。“小先生”的讲解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互动和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再者,投影展示,其展示内容多为该组智慧的结晶。教师可以专门设计一些投影展示的小纸,以达到统一、整齐和美观的效果。对于展示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敢于放手给学生。
4、评价与总结。
评价是指对学生回答或展示的认可与否定。恰当的评价可以极大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热忱,给学生信心与勇气。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
英语课堂的评价相对而言比较单调,像我们通常用的“good, excellent, well done.”其实,我们的评价可以更具体些,如“You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it.”“I’m really moved by your performance.”如果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或展示不尽如人意,请不要用简单的“No”表示反对。您完全可以换一种语气,如“Please think about it again.”“The question is too difficult for you to get the right answer and have a try next time.”当然,也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加以评价。学生可能赞同,也可能反驳,甚至可以引起辩论。
总结应是课堂的点睛之笔,它可以是在学生回答或讲解基础上的补充说明、拓展延伸,也可以对学生的做题技巧进行适当点拨。其特点为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四、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的体会
自主合作式教学 篇9
1. 理论依据
自主合作式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围绕一个或者几个问题展开, 进行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 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一种学习活动。它考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性, 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增强群体合作的意识, 学会对他人的理解与支持。在课程的设计中, 教师必须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内涵, 精心设计问题;在实施过程中, 则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过程为线索、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基本策略, 使其具有主动性、过程性、探究性、体验性、合作性的特点。其教学模式如下:
2. 操作策略
在实施自主合作式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其作用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就教师而言, 全过程应包括准备、实施、评价这三个阶段。
2.1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指教师在三个方面的准备: (1) 教师心理定位。自主合作式课堂教学是围绕一个个小问题开展的教学方式, 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在其中的定位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又是便于学生查阅的“资料库”和可咨询的专家, 而不是往日只授业解惑、师道尊严、不可侵犯的权威。 (2) 实施框架的准备。让学生参与研究学科知识的目的是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及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要构建一个灵活多变且易于实践的开放性课堂实施结构框架, 同时还要布置学生设计容易研究的方案。 (3) 材料的准备。自主合作式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体验过程的活动, 该活动的群体是几十位个性多样、思维多样的学生, 而每一个学生也要培养多种思维形式, 因此, 教师必须准备多样的材料。
2.2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实质性和关键性的阶段, 主要过程为:学生报告研究设计方案→学生实践设计方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小组小结性陈述→全班讨论→学生总结及评价→教师评价等步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学生, 给学生一个活跃的空间, 将要说的、要做的都交给学生, 以此来营造一片“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2.3 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主要由学生的客观性表决评价和教师的总结性评价构成。它是一堂课的终结, 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肯定, 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科学的鼓励和激发, 对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及时地进行表扬和奖励, 以促使学生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去。
3. 教学反思
自主合作式教学 篇10
关键词:“自主、合作式”学习,文言文,重要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 现代语文教育已经正在摆脱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 其主要就是改变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变被动为主动, 让学生在一个快乐、轻松的环境中自主合作学习。
一、高中文言文“自主探究式”教学步骤
所谓“自主、合作式”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 教学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 而是学生与老师的互动。
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 文言文教学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使用各种工具书, 并且自觉的扫除、解决阅读障碍。从本质上来说, 文言文教学并不是以多取胜, 而是要精,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对古文言文的理解运用能力。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 教师可以相关的为学生准备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诗词作品, 通过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笔者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认为, 好的文言文教学法, 首先要学生能够通过工具书的配合使用理解文言意思, 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第二步, 老师应该根据从学生获得的信息然后在进行备课, 将学生的问题串联, 完成教学内容。第三步, 学生在上课时候, 有意识的要求用文言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以达到对部分重点实词以及特殊句式的积累。第四步, 让学生能够让学生在意思的理解之上品位文言文语言的神韵以及其思想。第五步, 让学生在对意思的理解之上背诵部分的片段, 阅读面积的扩大, 最终达到对语言的运用。
二、高中文言文“自主探究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1. 拓展自主学习空间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 文言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 让学生在了解作者相关知识背景的前提下使学生感受到文言知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发挥着作用, 并不是已经消亡, 对它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价值和乐趣。因此, 作为语文老师, 应该首先转换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让文言文课程的教学更生动, 并且贴近现实生活, 不会让学生感觉到文言文学习的无意义和无价值性。比如在讲到关于《岳阳楼记》的时候, 作为写景的散文, 作为老师应该在第一节课的时候给学生展示现代文中关于同一题材的文章写法, 然后帮助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的梳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每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 然后完成相关实词以及句式的学习, 并要求每一小组将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写出来, 然后语文老师就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二次备课, 将学生各方面的问题串联起来, 然后集中讲解, 最终让学生能够获得对文言文的全面自身感知。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语文教师如果能够选择一种与学生建立情感的有效的、最佳的方案就能够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最优化、最简便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并且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并不是让学生单纯的学会翻译, 形成一种“文白”互译的教学方式, 而是让学生能够在对基础知识的解读上完成文章意义的解读, 能够通过对文言意义的过滤而获得古代文法知识包括古代的人文知识。
杜威曾经说过, 只有让学生充满了对知识的探求与渴望才能够让学生始终渴望学习。所以, 在文言教学中, 优化教学的最首先的步骤就是要设置特殊的情境, 让学生感受到具体的场景,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情感, 让学生去感知、去思维并且去想象。因为文言文不像其他的内容, 离我们现代生活有距离, 所以, 学生很容易在这样的学习中感觉到枯燥, 所以, 恰当的情境设置有利于学生对意义的理解。比如《烛之武退秦师》这一篇文言文, 教师在讲解的时候, 就应该注重讲授相关的背景知识,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融入到故事中, 否则, 任何的知识讲解将会是徒劳的。
3.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读书实际上并不是对知识的学习, 而是应该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思维模式提出质疑, 而这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应该在读文言文中学会质疑, 在读文言文中去有所体悟, 然后学生与学生通过合作式的讨论而解决问题, 在交流与探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比如, 在讲解相关实词古今异义的时候, 就应该结合现代的社会实际, 让学生从成语入手, 让他们了解到判断文言实词的最直接,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有两个重点实词“遐、”和“迩”, 在讲解的时候, 就应该引导学生与现代成语“遐迩闻名”一起进行教学, 因为很多成语并没有脱离古汉语中的意思。那么久而久之, 学生的思维不再是局限的, 而是无限制开阔的, 并且这种迁移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比如《月下独酌》中“我歌月徘徊”, 中的“徘徊”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 想到《春江花月夜》中的“可怜楼下月徘徊”, 通过这样的讨论和质疑, 学生就会产生无限制的联想, 最终达到对这个词的深刻理解。
三、结语
新世纪, 文言文教学改革目标就是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 与此同时, 教师也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从“神坛”的位置上走下来,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获得多元学习的体验, 学生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完善自己的学习能力, 使学生在相互沟通中真正的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参考文献
[1]王文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J].新课程.中学, 2013 (1) :62—64
[2]王娜.高中文言文教学须授之以渔[J].中国教师, 2010 (12) :31—32
自主合作式教学 篇11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以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三种学习方法构成的学习体系。教师要探究如何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运用到数学课堂上,首先应该将三个要点分开来讨论、分析,这样才能搞清他们各自的贡献,然后再找寻这其中的联系,研究这三种学习方法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研究教学策略时,要注意分析教学主体在此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让教师更有目标、方向地开展课堂教学。
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推行之后,自主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到每一节课堂中,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行为,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让学生掌握更多学习的主动权,在学习中培养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并不能放权,而是要对学生适当指导,引导学生要学会自己质疑、探究、分析,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要做到“教、学、练”合一,不应该一味地将教师传授、灌输知识作为课堂重点,应该鼓励学生充分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探索来满足求知欲望,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
我们提倡的自主学习,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也是要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抛弃之前的旧思想,避免“满堂灌”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己把握学习的节奏,根据个人在课堂上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发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进行思考和分析,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尝试新的解题方法,遇到难题时要理清思路,沉着应对,尽量不向教师求助。对于模糊的知识点,要通过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联想,与教师和同学在学习中进行广泛讨论。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似乎不那么重要,但实际上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对课堂的整体把握一定要找准方向。
例如,在学习厘米这个度量单位以及如何运用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1厘米有多长,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找找看,学生自己带来的物体中,还有学生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随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3厘米长?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学生有什么发现。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索,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结合这些形象的想象和例子,学生能够更好地衡量1厘米长度,从而能够在学习中运用厘米这个度量单位。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现在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多、好奇心强,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一个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学习防范。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有以下要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重点把握。
1.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的绝大多数课程内容是适合进行合作学习,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等原因,学生在合作学习时会产生很多“不适应症”,所以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的课题时,应该经过适当分析和比较,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以难度适当的学习内容为基础,进行新式学习,对学习内容进行合作交流,提高特定课程内容的学习效率。
2.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不仅是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更是学生合作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分组时应该采用“小规模、多角度”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保证学生在小组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小组人数应该保持在4-6人为最佳,分组时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年龄特点、智力情况等因素,小组内的成员应该包括优生与后进生,避免以成绩为标准的区分原则,保证学习小组的多样化特点。小组内成员合作学习时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内应该有各自设定的角色,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成员间可以转换角色定位,这样才能够做到充分体验各种角色,让优生带动后进生,缩小学习上的差距,共享学习的喜悦和收获。
3.小组合作和集体交流缺一不可
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既定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单独的小组学习结束后,要进行全班的交流评价,两个环节缺一不可。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具有多样性,每个小组通过齐心协力的努力,对既定知识和内容做出了适当解答,而在小组学习结束之后,通过全班规模的合作交流,可以促进各小组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竞争、提升,可以说这是对小组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每小组派代表将小组内的交流结果进行介绍,其他学生可以自己发表意见和看法,这样就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探究学习是拓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数学知识除了既定的原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这些原理知识来解决问题,深化对定理和原理的理解。探究性学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够让学生从身边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教师也要结合教材的编排设置,从教材中发现可以运用的素材,让学生以探究的形式来探索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收获解题的思路,进而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观察物体”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几何形体,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不能一次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物体及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让学生在获得丰富感性经验的同时,练习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表象,结合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从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则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了面积的概念,会计算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形成有关多边形面积的系统知识。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较多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
通过对三个要点的独立分析,我们了解到这三个要点都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三点之间的紧密联系,自主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基础和指导理念,只有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后两种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模式才能够顺利进行,学生的自主性也能得到充分保证,由此可见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三种指导观念可以联合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依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最终达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更多思考、学习、探究的机会和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发掘更多的乐趣,发现学习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静.自主探究与适时引导[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1).
[2]邱雷颦.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海峡科学,2011(5).
关注学生成才重视自主合作式学习 篇12
关键词:合作,探究,主动,独立,成才
自主合作式学习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 也是一种富有成效性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做法是师生互动为主体, 以教材为基础, 走向未知, 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探究中感受知识的奥秘, 从而使他们通过这种学习的方式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 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因此, 我从关注学生成才的角度出发, 尝试着运用自主合作式学习的模式进行物理教学, 颇有收获。
一、自主合作课堂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教师, 在课前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认真阅读教材和大纲要求: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目标, 以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 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注意目标要有一定的弹性, 即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生成性, 同时还要体现一定创新性, 并适当地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
二、自主合作课堂实施过程节奏分明
自主合作课堂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内容, 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对新的问题形成具有个性的看法, 当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疑问, 带着疑问看书, 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同时,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准备一些具有方向性的问题来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从而保证合作时有论可讨。
第二步:合作探究。学生在探索问题之前, 应先根据自己自主学习的情况先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则需要创设一个适合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能有比较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有挑战性。例如在讲《单摆》的周期的时候, 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单摆, 让单摆从不同的位置摆下, 使得单摆的振幅不同, 并提出问题:同一个单摆振幅不同, 对应的周期会有怎样的变化?然后, 教师再问:当改变单摆的摆长或所悬挂的重物时, 周期又有怎样的变化?这样,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的方法去寻找答案, 教师根据情况做适当地点拨、指导。在组织、参与、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要教会学生讨论。有一部分学生不会讨论,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方法, 也可以参与到学生讨论的小组当中去。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 例如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新课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比不同物体自由质量的运动的快慢, 或者用图像的方法进行对比, 也可以动手操作, 还可以大胆地猜想比较, 最终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2) 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尤其是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平时活动不积极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参与到讨论中去, 让他们要张开嘴巴“说”, 有问题要提出来并解决问题。同时, 教师要提醒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多帮助他们, 给他们创造发言和操作的机会, 告诉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自己都是一种提高, 从而形成热烈、高效、积极参与的讨论氛围。
(3) 讨论不限于形式和次数, 关键是要解决问题。讨论时要有中心和主题, 也要有明确的讨论方向;讨论时要分好组, 例如全班共48人, 可以4人一个小组, 每个小组可以给团体取不同的名字, 选其中1人作为小组长, 让他们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群体。若有先讨论出结果的可以到黑板上展示讨论结果, 从而提高小组的效率和效果。
(4) 讨论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共性的问题面向全体点拨, 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个别点拨, 这样能降低学生讨论的难度, 提高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第三步:成果展示, 实践体验。这一步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检验, 又是对合作探究成果的巩固, 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 学生讨论结束后, 让学生到黑板上展示一下本组讨论的结果, 其他组的学生也可以参照进行对比和进一步思考。其次, 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探究情况, 简要对一类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 让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 学会举一反三地解决相关或类似问题, 以提高学生对知识认识的深度和准确度,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
第四步:激励评价, 引入探究。每次小组成果展示后, 教师和学生对小组代表的答案给予评价, 并对积极主动参与且探究成绩优秀的小组给予充分肯定, 为今后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中去探究和寻找规律。
第五步:课后思考, 巩固提高。在完成以上几个环节之后, 一定量的知识回顾和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的最终的目的就是看学生能否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利用。通过检测, 学生能够发现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知识的漏洞, 再一次进行知识的整合和提升。教师的提升总结远还不如让学生对所涉及的问题亲自去体验。只有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体验、感受予以总结反思, 才会得到质的提高和飞跃。
总之, 教师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 而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 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 而不是“授之鱼”。自主合作课堂的主旨是:多留些机会给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只有合理可行的探究式合作教学, 才能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积累与能力发展等方面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参与, 我进步”的快乐, 才能使物理课堂进入一个理想高效的状态, 让学生真正成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自主合作式教学】推荐阅读:
自主合作式初中政治07-16
自主合作教学模式05-18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10-21
自主合作教学模式论文08-30
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总体框架08-31
自主合作10-09
自主合作模式08-04
自主合作探08-12
自主合作提高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