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

2024-09-05

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精选6篇)

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 篇1

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兴起于美国, 上世纪80年代逐渐传入我国。新课程改革制定的《中学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正确把握体育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 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 在许多体育课堂中有了一些推广, 在一些示范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仍存在需要改进地方。针对当前中学体育课堂中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解决的方法就是实施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 使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注重“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氛围的创设

“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氛围的创设首先要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合作意识是个人的意愿、情感等的总和, 如果学生意识到个人的成败与团体的成败同等重要, 那么他就会自觉的投入到合作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全面观察每位学生, 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因此, 个人要积极参到团体活动中, 学生如果没有全面参与, 将很难体现教学的本质意义。《新课标》把“运动参与”作为十分重要的学习领域, 明确要求学生要有积极态度和行为, 要注重兴趣、习惯和意识的培养, 用科学的方法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因此,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还要部分同学带动其他同学参与学习, 逐步培养小团体合作意识。

当然, 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比如根据教材要求、学生情况等制定出可行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容易明确。上课时, 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练习中去, 发现有的学生出现偏离教学内容, 教师要加以启发引导, 或让同学示范、师生之间切磋等等, 让同学的注意力及时转回课堂。这样,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更加充分、自然, 而学生也会因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激励, 对教师会产生一种即尊敬又喜欢的情感。在这样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则会自主投入到合作学习中。

二、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小团体合作学习是一种新方式, 学生开始可能会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学习方式, 缺乏与他人沟通, 缺乏讨论和交流的意识和技能。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要引导学生做到:1.学会收集资料, 学生在收集对自己解决问题有用部分信息资料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意识和能力, 这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帮助。2.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团体合作学习需要每位学生去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才能相互了解自己的想法, 进而相互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反思, 学会总结和反思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完善对自我的认识。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用几句简短的话谈谈对课的感受、想法, 或者让学生周末写写小结, 下周在各自的小团体内交流自己的一些体会等等。

三、要合理组合好各个小团体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有多种合作方式。第一, 两人一组是便是最简便的合作学习, 这种合作学习形式易于组织, 可以按照队形配对, 也可以自由配对, 同伴之间互相学习、纠错, 最后还可以两人展示。第二是小团体合作, 俗称小组合作方式, 它可以直接有效地解决班级人数多而带来的一些问题。这样分组关键是怎样选择小组长, 及如何引导小组长组织好本小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采用稳定分组、阶段分组两种方式。1.稳定分组, 即按照学生的队形、身体素质、性别、爱好等因素, 分为较稳定的小团体, 长时间不变, 各小团体有一定的自主学练空间。其特点便于不同小组采用不同的内容和计划, 区别对待各个小团体之间的差异, 有利于更好的教学。2.阶段分组, 阶段性分组持续的时间较短, 可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组合, 教学任务完成, 小组也随之解散, 例如在篮球教学单元中, 学生可以技术水平的高低选择小组, 水平高的小组可以选择直接进行教学比赛的练习方式, 而水平较低的只能从运球等一些基本动作练习, 假如让篮球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也练习运球, 他会觉得枯燥无味的, 只有合理的区分,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真正体现。当然, 也可以按技能水平高低搭配分组, 让技术好的同学帮助技术差的同学, 发挥同学之间的帮带作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四、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中须注意的问题

小团体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它的发展适应了课改的要求, 但从当前中小学课堂所采用的一些小团体合作学习方式来看, 还多少存在一些问题:1.不能将教材与课程资源很好地结合。因此, 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选定好教材, 设定时间、人数, 小团体合作方式, 场地设施要求等, 只有选择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模式, 才能发挥优势。2.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够, 有些教师对其在小团体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不明确, 有些教师甚至认为不应对学生进行指导, 提出分组要求和任务后, 把学生分好小组就可以袖手旁观。其实, 运用合作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好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3.学生之间讨论的有效性不高, 体育与健康课的合作形式是丰富多采的, 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合作的前提, 因此, 要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品质。

总之, 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个性品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之间要经常地开展小团体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探讨, 不断反思、改进, 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小团体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 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2]陈仁伟.课堂教学结构探索[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 篇2

合作学习自主感悟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短文,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直住在井里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有多大的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否则就会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却自以为是。根据课文特点及新大纲要求,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感悟。因此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明确概念。

一上课,简笔画一口井,讲述故事:一只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着外面的天空,过着清闲的日子,忽然有一天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改变了它的生活。接着请小朋友把小鸟和青蛙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弄清“井口、井沿、井底”几个概念。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明确了概念,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学习,自主感悟。

新编低年级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为了增设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无句无束地表达。在本课教学中,我的做法是:

1、指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讨论:用一句话概括。

3、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小鸟认为天有多大?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把答案画书上)

4、讨论:同一片蓝天,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呢?

5、实验:卷纸筒,感受坐井观天。

6、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7、分组讨论后表演。

学生在四人一小组的讨论及表演中,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体验,置身于之中的感受,不但培养了听说能力,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形成互动的口语交际环境,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并且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去感悟,体会课文内容。

三、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本文对话较多,适宜进行角色朗读,锻炼学生朗读能力,在读中悟情。因此抓住“青蛙不跳处井口,会看不到无边无际的蓝天”这一点,引导学生,诚恳地把青蛙请出来,激发学生读书欲望后,采用分组读及分角色朗读,体会小鸟与青蛙当时的想法及语气,达到悟情目的。

四、设计练习,鼓励创新。

小学语文是一门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因此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出示投影片:

读句子,说句子。

1、我一抬头就看见天。

2、爸爸一起床就去跑步。

3、我一进公园就―――――――。

4、―――――就―――――――。

1、2两题是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模仿并运用课本上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第3、4题则是开放性练习题,让学生把所思所想不受任何束缚地表达出来。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独立诵读感悟是自主探索学习的重要方法。对于这种方法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一、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热点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沿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同时也让教学成了丧失活力的一潭死水。良好的教学活动不应该是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送过程,而应该是在教学双方的合作互动和灵感碰撞中不断生成的创造性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价值,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才是教育最终作用的对象,明晰了“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彻底明晰语文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简而言之,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热情,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互相督促,互为榜样,最大限度地发挥班集体的群体动力。

语文课程的两大主体内容分别是课文学习和作文训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的新型课堂就是要求教师在讲授每一节课的时候,都时刻记着为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实验创设条件。

二、课文学习:革新预习模式,构建趣味课堂

首先,在课文学习部分,课程改革应该兼顾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有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前预习,教师对复习任务的安排和预习的引导策略对学生的预习效果作用很大。新课改标准要求,教师要扮演好教学过程的导演角色,因此,教学改革在课前预习环节,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学生预习过程放任自流的模式。比如,语文教师在新课文授课之前缺乏对预习结果的检测,直接开始埋头讲课,这种预习的无效性可想而知。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预习形式、丰富化预习内容和奖励化成功检测三个方面改变无效预习的现状。

预习主要服务于课堂学习,课堂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理所当然应该作为教学改革的中心。比如,课文学习方面,教师在带领学生品析文章主要情节和思想感情时,可以遵循问题先行、循循善诱、导向结果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课本剧的表演、诗歌吟诵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笔者在讲授课文《皇帝的新装》时,就让学生精心排演了一处精彩的情景剧,同时还鼓励学生精心准备服装和道具。最后学生的汇报演出非常精彩,为语文学习留下了一段非常宝贵的经验。

三、作文训练:小组合作,互助评改

为了提高作文课堂的效率,为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运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建构合作互助的高效作文课堂,我在作文教学中改变了以往“教师给题目,学生写作文”的模式,将传统的一节作文评讲课变为三节作文课,分别是:作文开题课,作文互改课和优秀作文分享课。

在作文开题课上,老师先提出一两条具体的写作要求,比如,“描写一个对象,要求运用细节描写,在叙事中表达一个主旨”。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写作擅长点,到讲台上分享自己要写哪一个人?准备描写哪些细节?准备叙述一件什么事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然后在座的学生和老师共同评判并给出一些建议后再着手作文写作。在作文互改课上,以4~6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评改组内成员的作文,并做批注。标记出需要修改或者非常优秀的句子或段落,作者据此修改。修改工作结束以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推选出组内最优作文,在作文分享课上进行修改。

将传统作文课的上课模式如此变革以后,一方面,学生被动听老师批评讲解的立场改变了,学生成了作文修改的主体和评委。另一方面,一篇作文的“观众”也从单一的老师变为了老师和所有学生。这就意味着不仅仅是仅有的几篇优秀作文有机会被全班学生看到。在这样一种合作互助的作文评改氛围中,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相应的,作文训练的效率也立竿见影。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篇4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建立在互助合作基础上的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同学划分成若干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探索、研究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它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识品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下面就来谈谈我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几点认识。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最优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的学习小组,一般四至六人为一组。通常是以以下几种方式建组:

1、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根据学生人数及情况可采取多种座位排列的方法

①双马蹄形排列法;②“T”型排列法;

③田字格排列;

④梅花形排列以及自由排列等。

2、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 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孩子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

3、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学具准备情况来分(1)小组之间合作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实施,美术课教材更加强调了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还强调了探索性和研究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和种种问题,要通过学习他们讨论尝试得出结果,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由于实验教材的活动方式非常多,进行班级集体活动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从中认识美术、感受美术。又因现在的美术课涵盖的范围广,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完成不断变换的教学内容。可是由于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有些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孩子学习材料准备不足较难完成作业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资源互补,小组成员把自己准备的材料集中起来,共同使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每个人现有的学具,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2)交叉合作

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特长生对学困生的带动作用。如学习《让色彩动起来》时,在欣赏了许多图片,画面,讲解如何构图之后,让学生完成作品,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就采用了交叉合作的方法组织学习。通过特长生作品的示范或根据他们的建议把自己想法通过画笔表现出来。边看边学,边动手边体会,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学困生积极的绘画心理,树立起自信心并在合作中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长期的耳濡目染,得到了潜移默化。

(3)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寻找学习伙伴,使同一知识能力的学生在一起交流合作可以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并带动其他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实践证明一个班级中如果有几个在某一方面(音乐或美术)很好的学生能够带动班的兴趣走向。依靠学生自主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开展探究学习获得了较长远的教学效应。自主合作学习还可以运用到课后拓展中去,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文本或材料,自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信息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来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样,通过以上建组方式,既缩小了组际差别,又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此外,还要加强对小组长的指导和培养,树立榜样,带动其他成员。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4)课堂教学程序与策略:(1)课堂教学程序:

教师—→合作设计—→目标呈现—→创设情景—→诱导创造—→巡视指导—→─作业评价 学生—→明确目标—→自主探究活动—→合作学习——→尝试练习――反馈─┘展示交流

(2)基本策略:

a.设计合作活动,促进目标转化。缩短学生学习差异;修正合作设计;师生沟通,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b.引导自主创造。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创作潜能,引发学习动机;注重学法指导,善作精要点拨,启发思维想象,激励发散,褒奖创新。

组织合作研讨,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根据合作学习原理,运用合作学习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可以多样,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变个人之间的竞争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对成绩的评价不仅仅要看学习能力提高程度,更重要的要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出评价。这对学困生转化尤为重要。还要把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过去的美术技能有进步,审美能力有提高,就算达到了目标。

4.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合作意识

平时不但在美术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而且经常利用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合作。如带领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巩固当天学习内容、实施班级装饰美化活动,班级板报比赛活动等。通过这样相互之间的协作活动,使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帮助和提高,同时也对小组合作的认识趋于一致,兴趣激增,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贯穿教学始终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1)课前准备:引导学生收集学习材料和资料。充足分的准备工作为一堂课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上一堂好课增添了的信心,所以课前准备非常重要。课前我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资料准备、材料准备、形象准备、记录准备等等,学生分工明确,高质高效做好了课前准备。例如:《彩墨游戏——染纸》这一课,课前由小组长分配一名同学负责查资料,查找与染纸图案有关的知识,一名同学收集染纸、蜡染作品和图案造型等,其他同学分别准备宣纸、颜色、碟子……记录的同学记录整理相关资料。

(2)课堂中合作探究学习:合作式探究学习质量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是否富有成效的前提保障。虽然是以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探索研究最终获得知识为主要形式。但整个学习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课堂中我一方面放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展开讨论,探索实践,合作交流,一方面加强知识的指导,作品完成后展示互评,互相介绍作品,互相解释所领悟到的知识;互相找出不足的地方和原因,及时改正;互相小结学习心得,小组长作总结。这样使学生轻松愉快而且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良好的效果。

(3)教师积极创设情境: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情境的创设展开组内讨论、组际交流,互相启发、引导学生的自主的探究和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我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也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到收放结合,积极评价,质疑问难,开拓创新。

(4)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成效进行全面评价: 全面正确地评价是提高合作式探究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组际竞争,有效的减小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我在评价的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几点:首先,小组之间的评价。要让学生充分的考虑到,每个小组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之中,每个小组在合作中是否互相协作,每个小组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每个小组活动是否遵规守纪等等。评价要全面,评价的重点也要侧重于学习的过程。其次,评价又分为自我评价和民主评价。自我评价,作为小组成员首先要实事求是,对本组的水平及其表现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既能发现优点,、也能找出本组的不足,而民主评价则是要多发现其他组的优点,让本组从中学到某些长处,从而既促进小组成员合作的积极性,又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组与组之间友好竞争的良好氛围。

评价这环节是对整节课完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馈和验证。目的在于领会学习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师的提示下,对学习目标的认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例如,在教学《吉祥图案》一课,我对照学习目标,通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一看是否有创新意识,设计形式是否多样;二看绘制是否干净整齐,剪贴是否完整,制作是否合理;三看制做态度是否认真;四看小组合作是否和谐到位。在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形式围绕要求展开评价,自己提出鲜明的看法。评出等级,给予学生小小的奖励,同时鼓励学生把二方连续纹样运用到生活中。如办一期板报用上二方连续纹样,给自己毛衣设计二方连续纹样,为妈妈的背包设计二方连续纹样,给花坛设计围栏等等。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人格的健全。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为目标,引导学生根据社会与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开放的真实的情境中探求问题解决的各种途径与方法,取得具有一定原创性的发现。在小学美术课的探索发现领域运用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按照进入问题情境——学生探究体验——欣赏评价交流三大步骤在《棋牌乐——牌篇》一课进行探索研究的教学。首先,我带领学生直接进入玩“英语牌”的游戏活动,然后学生自己研究玩法,按顺时针摸牌能凑出什么样的英语单词,又按反时针摸牌能凑出什么样的英语单词,看谁凑出的单词多等。学生的兴趣高涨、玩得很开心。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我们想自己制作与众不同的英语牌的问题。这时我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研究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制作新奇的英语牌。学生进入实践体验阶段,他们交流讨论如何设计、如何分工等问题,并进行具体操作。作品完成后,进入欣赏评价交流阶段。于是我领学生举办一个英语牌展,把自己的评价和意见表述出来。学生通过欣赏、评价、交流与他人分享快乐和成果,学会了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学会了观察与思考,学会了敢于表达与申辩。

四、友好协作,磨练意志,用于攀登。

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内容。巧于启发学生想象构思,还要指导学生敢于冲出传统美术观念的框框,大胆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如此的课堂,学生的闲言少了,争吵少了,互谅多了,友好、协作更多了,同学们的绘画、动手及欣赏能力提高了,群体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随之提高。为了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多组织他们参加各级主办的各种美术竞赛,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五月份我校组织学生参加了第六届“艺术之星”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大赛,谭立明、周艳慧、任晓翠、庄明旭等四人获特等奖,张泽暄、赵慧颖等十二人获一等奖,李靖阳、庄鹏达、等十一人获二等奖,滕靖宇、谭文达等八人获三等奖,四人获优秀奖。九月份参加了教育厅、文化厅举办的第七届“佳艺奖”青少年儿童书法绘画大赛,董文静、张泽暄等二人获金奖,林远、徐扬、庄宇飞、张颖、赵慧颖等五人获银奖,王学晔、李文静等十一人获铜奖,二十九人获优秀奖。在学生获得成绩的同时不断鞭策自己,并从中磨练坚强的意志。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5

一、主动参与,培养实践能力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因此,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职高生来说,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是他们学好英语的主要保障。

就口语教学来讲,教师首先要把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语言的交际能力。课上课后教师坚持指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对话和交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逐步提高,从简单的日常会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能以一个中心话题进行演讲。

学生进行会话、演讲时,难免会出错,诸如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等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纠正错误,让学生抛开一切束缚,大胆地说,这样会形成一个学英语、说英语的良好氛围。活动结束后,师生再相互交流,共同纠正错误。有时学生会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错误并及时更正,这就把死记硬背的呆板教条学习变为轻松愉快的自主学习。有时为了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师生可以共同创设英语角,进行角色扮演和社会模拟等活动,诸如买东西、逛公园和打电话等,让学生反复操练,巩固所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实践证明,只有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正的语言知识,并把它转化为实践能力。

二、相互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语言来自于生活实践,服务于生活交往。因此,学习英语就应该在合作和交往的状态下进行,学会合作学习,培养自觉运用语言的能力。

无论是会话、故事,还是短文都可以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按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每个组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之中。为了使自己表现得更优秀,每个组员都会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且相互交流、共同商讨,随时纠正错误,取长补短,使学生在合作中增强了对他人的了解,认识到组员间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了团队精神。

如果适当地创设竞争氛围,以团队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如采用评比、表演、竞赛、辩论等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引起学生更大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在竞争条件下,学生们更重视合作学习的效果和成功率,更重视本小组每位成员的表现是否出色,因而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积极提问和释疑,以增强小组的竞争实力。同时,在竞争条件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更灵活、更清晰、更流畅,这尤其适合职高班教学,可实现分层优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尽可能得到全面发展。

三、自主发展,激发创新潜能

创新是一种潜在的能力,它来源于学生的探究意识、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它需要教师的精心启发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柔性的学习目标,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学习《Travel in Australia》一课后,让学生从地理位置、人口资源、首都、名胜等话题中,自主选定一个专题介绍这个国家,不限制学生语言的组织形式、范围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系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在介绍中国名胜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相互讨论,饶有兴趣地描述了“the Great Wall、the West Lake…”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小组交流时,教师积极发挥导学作用,组织和指导活动,使学生思维活跃,不断提出问题。这时教师要多关注学生中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创造,并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对获得的信息及时进行加工整理,并加以发展创新。随着知识的不断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培养,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学生的积极交流与合作可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享受学习;学生的自主发展可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探索学习方法和积累知识。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转化为学习英语的动力,不仅培养了学生自我实践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初探 篇6

一、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1创造自主合作探究条件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改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体系。

(2)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或自学,或操作,或讨论,或有选择地朗读等。可采用个别自读,小组讨论,组际质疑,大组交流等新的组织形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人人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

2开发语文资源

(1)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学生自主探索需要一种内在的欲望,只有调动起學生这种欲望和勇气,他们才会进行深入地探索。怎样激发这种欲望和勇气呢?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使之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形成探索的动机,从而产生心理需要,达到激发学习动力的目的。

(2)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过去的应试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承,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阻碍了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去社会中、大自然中、家庭中寻找学习资源,通过网络获取课本外的信息。

二、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方法。

1指导预习

预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积极开动脑筋,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要边读边想、边做记号。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这样指导学生预习:(1)常规预习:把生字学会(会读、会写、会用);画出不懂的词,通过询问家长,把它们弄懂;读熟课文,看看文章讲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2)搜集有关庐山及庐山云雾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3)搜集描写庐山云雾的其他文章。通过这样预习,不但使学生巩固了基本的复习方法,而且逐步养成了课前收集有关资料的习惯,使之最终掌握预习的方法。

2指导围绕矛盾处质疑

“学贵有疑”,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探究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围绕矛盾大胆质疑,主动参与学习,寻找探究切入点。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1)由课题质疑。文章的题目往往给读者留下许多悬念。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如教学《大作家的小老师》时,教师指着课题发问:“看了课题,你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小姑娘怎么会成为大作家的老师?”教师边赞扬同学问得好,边简要记下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边交流。

(2)由关键词质疑。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关键词在文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关键词,便领会了文章主旨。

(3)从看似平常处质疑。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抓住时机,及时发现学生的“愤”、“悱”状态,展现训练过程。如教学《菩萨兵》,当学生读到“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时,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藏民为什么这么称呼他们,并让学生提出不理解之处,许多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得出了“是因为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和爱护,使藏族同胞体会到了军民鱼水深情,所以藏族同胞称他们是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这个结论,充分验证了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优势。

上一篇:传统蜡染与现代服饰下一篇:启发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