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时间

2024-05-13

自主学习时间(精选11篇)

自主学习时间 篇1

在《人民教育》上有一篇《给教育一些“闲暇”》的文章, 作者这样说道:“这应成为我们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给教育一些‘闲暇’, 给孩子们一些‘闲暇’, 也给我们的教师一些‘闲暇’。”联系我们的教育实际, 这段文字确实有点耐人寻味;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经常会出现或碰到这样的问题。下面我想将自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经历和感想如实地记录下来, 供广大同仁参考。

随感一: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我们有一部分教师为落实这一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片面地将它理解为单一的师生、生生合作, 动辄合作讨论问题, 结果往往是形式火爆而内容虚无的“壮观”场面, 缺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 养成了学生依赖老师、依赖同学的惰性。在这样的训练下, 后来我发现学生不会独立思考了,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也回答不上来, 但一说要同学相互讨论时, 气氛就热烈得不得了。

对此, 我想, 课堂教学不仅要激励学生多合作, 以激起共鸣的思想火花, 更重要的是, 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虽然荀子认为“君子性非异也, 善借于物也”, 但个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那么, 这一过程应怎样体现于教学呢?

我认为, 对于某一探究性的话题, 其教学过程至少要做到下述两步:

第一步: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与能力。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只有思考了, 才会对问题有全面的理解, 才会知道自己思维方式的正确与否, 才会清楚自己能力的大小和知识水平的高低, 也才会从心灵上对自己的求知欲有所触动、有所鞭策。

第二步:合作学习, 求同存异。当学生经过艰苦的独立思考的过程后, 或者当教师的讲解显得艰涩抽象毫无成效时, 教师应适时地安排学生合作交流, 一方面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 能充分感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喜悦和如释重负、豁然开朗的惬意;另一方面让他们彼此汲取对方的思想精华, 感受到多种思想的交流互补所具有的神奇魅力。

例如我在教学《空城计》时, 让学生读课文, 找出文中写人物“笑”的语句, 并独立思考分析他们每次“笑”的心理。很快, 学生找出司马懿“笑而不信”, 孔明“笑容可掬”、“抚掌而笑”、“拍手大笑”等语句后, 稍加思考, 就分别答出了司马懿的狂妄而孔明的镇定自若、在司马懿退兵后的轻松到嘲笑的心理。

其实,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是相互交融的, 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边合作交流边独立思考。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又相互利用学习资源,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随感二:

可能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会发现, 随着年龄的增大,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我曾私下猜测, 可能是他们身体发育趋于成熟, 自认为思想成熟或者是他们越来越怕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缺点的缘故吧。曾为此与他们交流沟通过多次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 我泄气了, 干脆对此种现象不理不睬, 任其发展, 结果课堂几乎成了我一个人的课堂。

有一天, 一个学生跟我说:“老师, 您上课时, 应先给我们思考问题的时间;然后一堂课下来再给我们几分钟时间去巩固知识, 发现新问题。这样, 我们才能思考问题, 同时及时发现反馈问题, 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了!”

我震惊了, 为他的大胆, 为他的善观大局, 为他的合理建议, 同时也为我教学工作的疏忽。我采纳了这个学生的建议, 在教学马克·吐温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一课时, 本来一节课的时间内容安排得满满的, 但我在下课前几分钟就结束了“教学”, 剩余的时间就让学生自主思考, 结果不到两分钟, 就有学生提出了几个我未讲到或可能不会涉及的很有价值的问题, 如:

(1) 作者在报道希金斯投河自杀事件时, 详细描绘了那幅插图, 那为什么最后还要补充交待出文章的标题“约翰·摩尔先生的葬礼”?

(2) 作者在文中交待了三件事, 同是“讽刺、嘲笑、挖苦”了希金斯、两位知名人士和一个新来的外乡人, 为什么分别用了“煞费苦心”、“狠狠”、“有分寸”呢?

(3) 本文主要是展现少年时的马克·吐温的文学才华, 而从本文所反映的内容来看, 是不是让我们觉得他有意去攻击他人而显得缺乏道德修养呢?

当这些问题一提出来时, 我都有些惊讶极了:问题提得太好了, 想人所未想, 且又是那样紧扣课文且有探讨的意义!大家围绕这些问题, 一思考一讨论一发言, 气氛异常活跃, 见解也较为准确深刻。那时, 我比上了一堂公开的优秀课还要暗自高兴、欣慰。

我想,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应尽量做好组织者、引导者的具体工作, 应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去展开自由思想的翅膀, 自主学习, 以便发现更多的问题, 培养其自信心和创造力, 于“无疑处有疑, 方是进矣”, 最终培养其质疑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时间 篇2

截至,全国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共有90所,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其中,北京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大学等13所高校只面向本省考生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时间安排

2月份

高校发布招生简章

3月份

考生提交申请资料

4月份

高校审核考生资料

4月底前

高校公示初审通过考生名单

6月7日至8日

考生参加高考

6月10日至22日

高校考核

高考出分前

高校确定并公示入选考生资格名单

高考出分后

考生填报志愿、高校录取、公示录取名单

高考自主招生政策

一、自主招生政策部分

1.自主招生是什么?

各大学(全国共有90所985、211名校有自招)在高考后独立组织考试,给与在考试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降分录取等优惠。最多能降至一本线录取(即分数达到当地高考一本线即可进入该大学)。

2.自主招生有什么用?

自主招生是学生高考的“保险”:当学生的高考分数没有达到统招的分数线时,可以使用自主招生的优惠政策,“计划外招生”进入大学。

例如北大的分数线在695左右,某学生高考失利考了670分,同时在自主招生考试中表现优秀,获得30分加分(降分录取),加分后为700分,高于北大的统招分数线,即可顺利进入北京大学。

3.听说自招人数减少了,还有我的份吗?

20加分总人数确实减少,但清华、北大两所顶级名校以“领军计划”“博雅计划”的名义进行自招加分,名额反而比去年更多。自主招生在线

如:清华自招加分共266人,而通过自招加分59人,领军加分182人,共241人;而北大20自招加分221人,20自招加分56人,博雅加分199人,共计255人,所以,年清北自招加分共487人,而年清北自招496人。

至于清华北大是否还会有领军计划和博雅计划,自招人数是否会增加,还要等通知。

4.怎样参加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为大学公开发布信息,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全程公开的招生形式。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如下:自主招生在线

高考出分前确定入选名单6月中旬高校考核6月7、8日统一高考4月底公示初审通过名单4月份高校审核考生材料3月份考生提交申请材料。

2月份:高校发布招生简章

5.我可以拿到多个学校的自招加分吗?

可以。在投递材料、获得初审资格、参加考试等环节中,一个学生都可以同时获得多个大学的自招机会。即一个学生可以同时向多所大学提出申请、同时获得多个大学的初审通过资格、参加多个大学的考试,因而一个学生可能获得多个大学的自招加分。但是部分高校也会明确表示不能同时填报多所高校。自主招生在线

但在最后填报志愿时,只能使用其中一所大学的加分。

6.怎样获得自主招生资格?

根据年自招情况看来,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尤其是高三各次期中、期末及一模考试的成绩)足够优秀,获得省级竞赛奖即有极大可能通过初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

除了成绩优秀、获得竞赛奖项外,发表个人作品、获得专利及参加大学举办的各类夏令营也是获得自找资格的有效条件。自主招生在线

7.自主招生的初审和考试通过率怎么样?

由于缺乏数据,我们无法统计自招初审的通过率。同时各校自招考试的通过率不同,所以考生还要认真准备考试。

8.听说“校荐”取消了,高中还能为我做推荐吗?

可以。国家明文规定取消“校荐”,但事实上,大学审核学生材料时最主要的依据仍然是学生的在校成绩,区别有两个:自主招生在线

(1)以前是给高中一定数量的推荐名额,由高中分配;现在是对每个高中通过相应人数。如清华以前每年给某中学30个校荐名额,现在校荐取消后,清华仍然对这个学校前30名的同学实行直接通过,不过没有“校荐”这一步了而已。

(2)以前高中在分配校荐名额时会注意每个学生只有一个校荐机会。即清华给某中学20个校荐名额,北大给该中学25个校荐名额,学校会把这45个名额分配给45个不同的学生。现在学生自行申请,一个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多个大学,获得多个大学的自招资格。

9.听说需要专家推荐,什么样的专家推荐有用?

学校班主任、任课老师、实验室老师、大学教授、居委会、学生社团、公益组织……全都可以写推荐信。但推荐信其实并没有什么用。自主招生在线

除竞赛奖项和学习成绩之外的申请条件,都是“附加项”,并不起决定作用。

二、竞赛部分

10.“五大学科竞赛”指什么?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科竞赛,得到大部分大学承认。每年选拔出最优秀的部分学生以国家名义集训,并全部直接保送。因此,这五科竞赛非常受中学重视,被称为“五大学科竞赛”。自主招生在线

11、什么叫省一、国一、集训队、冬令营?

其中第一行是省级赛事,第二行是国家级赛事。请注意比赛全称。

12、参加学科竞赛对自招有什么用?

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同学可以得到国家认可的保送资格,直接保送清北。

获得国家级一等奖的同学大多数可以直接与清北签约,获得至少60分降分(不需要再参加自招考试)。

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同学可以直接获得清北自招资格(需要参加自招考试)。

获得省级竞赛奖项的同学可以更容易申请到各大高校自招资格

13、文科生没有竞赛,怎样获得自主招生的资格?

文科生可以通过参加作文比赛获得自招资格,大部分高校认可的作文比赛有:

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创新大赛、“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等。

除此之外,部分高校还会认可辩论赛的奖项。

三、夏令营部分

14、夏令营是什么?我可以参加吗?

夏令营是在自招正式开始前,部分大学以“体验营”“暑期学校”等名义组织优秀学生提前考试、签约的活动。

有“暑期学校”(清华)、“优秀中学生体验营”(北大)、学科竞赛营、院系专业营等多种形式。

学科竞赛营只有竞赛生参加,提前签约:

院系专业营公开接受报名,但对自招没有确实帮助(部分院系声称提供自招资格,但事实上院系对招生工作的参与度比较小,能争取到的资源和名额有限)。

有些夏令营只能由高中推荐参加,是真正的“自招夏令营”,优秀营员将直接获得自招资格。

15、哪些学校有夏令营?

国家明文规定不许举办自招夏令营,因此只有清华、北大、国科大等国家名校才有(提供自招资格的)夏令营。

16、“学科夏令营”是什么?有什么用?

“学科夏令营”这个提法是不规范的,包括两种夏令营

(1)院系专业夏令营,通常由考古、天文等冷门院系开设,以吸引学生、让优秀学生了解本专业为目的。对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好处。

(2)学科竞赛夏令营。通常由清北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对应学院开设,提前对竞赛生进行考试和签约。

17、我应该参加什么学科的夏令营?

如果是竞赛生,有机会一定要参加对应科目的竞赛夏令营。

如果是院系专业夏令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参加即可。院系有一定可能争取到资源,提供自招的资格和优惠政策。

18、怎样才能拿到自招夏令营的资格?

竞赛营和自招营一般会由大学直接联系各高中,不接受学生自行报名。

院系专业营一般可以由学生直接自行报名。

19、每个学校能有多少夏令营资格?

每个高中不同。通常大学会按照上一届的加分人数来分配下一届的名额。

根据学生和家长提供的消息,今年(2015)某高中获得的自招夏令营名额约等于今年(2015)该高中得到对应高中加分的人数。

20、清华北大的夏令营如何取舍?

首先考虑大学和专业:文科(文史哲、语言类等)、社科(经济、法律等)、理科(数理化生、信息技术、天文地质等)北大较为优秀,工科专业(建筑、软件、汽车、能源、电气工程)清华教为优秀。

在没有偏向的情况下,小编建议选择北大夏令营,原因如下:

(1)2015年清北的自招名额来源有两种:自主招生和博雅/领军计划。自招名额基本都给竞赛生和夏令营营员;博雅领军基本只看在校成绩。而就2016年的形式

看,清华领军通过了5000人(北京800余人);北大博雅通过了1900人(北京300余人)。因此,获得清华领军名额的可能性比较大,获得北大博雅名额的可能性比较小,因而夏令营选北大。

(2)根据2015年情况来看,清华的领军和自招是同一场考试,也就是如果同时拿到自招资格和领军资格两个资格,也只能考一次;而北大的自招和博雅是两个考试,也就是如果拿到北大自招、北大博雅两个资格,可以考两次,多一次考试机会,更加保险。

21、参加夏令营有多大可能拿到自招加分?

参加夏令营获得优秀营员可以得到自招资格,还需要参加6月高考后的自主招生考试。并不是直接获得自招加分。

22、夏令营的考试和自主招生考试一样吗?

科目分布和题目难度基本一样。因为大学老师并没有能力针对不同需求的高中生进行差异化的分别命题。

23、夏令营的考试怎样准备?

需要提前做一些高考压轴难度的题目,并学习一部分竞赛基础(大学基础)的知识点。如语文的语言学知识。

四、自招备考部分

24、自主招生考什么内容?

各高校不同。主要分为高考文化课(如北大自招考语数外理化,北理工考语文数学)、大学专业相关基础知识(如理科院系考察竞赛基础、传媒专业考察电视节目分析、语言类院系考察语言能力等)两种范围。

25、自主招生考得难吗?

大学专业知识主要是学生需要提前有了解。高考文化课难度介于高考中档题到竞赛基础题之间。

26、自主招生怎么提前准备?

时间点上:高三上以前可以补充一些竞赛内容;高三下应该专心准备高考,不要自招作专门训练。高三学习,尤其是高三下的学习节奏一定要以高考为准。

内容上:补充一些竞赛基础知识点、多练习高考压轴题左右难度的题目。

27、自主招生面试考什么?怎么准备?

各学校不一样,面试模式共有五种。

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并不需要学生表现得很“优秀”,情商正常、表达顺畅有条理即可。

准备自招面试,可以由父母陪孩子在家多练习“计时对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连续说话能力。

五、其他

28、新高三(2017高考)的学生现在可以做什么准备?

暑假学习竞赛(或自招内容)。9月参加数理化竞赛。文科生参加作文比赛。

29、新高二(高考)的学生现在可以做什么准备?

参加作文比赛。可以提前参加各类竞赛训练。高二学生尤其可以参加信息和生物竞赛,尤其是生物竞赛,更容易获得奖项。

30、新高一(高考)的学生现在可以做什么准备?

自主学习时间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金钱;自主支配权

How can use the good two big independent right to control - - time, the money

WANG Bao-hua

【Abstract】, when student after entering the university, after having the money independent right to control, time independent right to control these two big independent right to control, if cannot use correctly, will present the question student, must therefore certainly after newborn will enter the university will guide and raises it to use the good two big independent right to control, will cause it to complete the university studies smoothly.

【Key word】university student; Time; Money; Independent right to control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3-0027-01

我国教育的延续性问题造成许多学生在考入大学后反而不知道如何学习,有的没有完成学业,还有极少数学生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我个人认为这和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后,不能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的顺利过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和我国教育只重知识传授不重视能力培养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当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有了金钱的自主支配权、时间自主支配权这两大自主支配权后,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好,就会出现问题学生,因此一定要在新生进入大学后导引和培养其使用好两大自主支配权,使其顺利完成大学学业。那么怎样才能使用好两大自主支配权呢?

1 目前大学学生对两大自主支配权的认识和使用现状

大学的学生到学院来上课,就有了两大自主权,一个是金钱的自主支配权,一个是时间自主支配权。大学生对两大自主权的认识是有层次性的。有的学生时间抓得很紧,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在努力培养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利用一切条件科学合理的支配好自己可掌握的金钱支配权,但是仍有一些学生不能很好的使用好这两大支配权。(我在本文重在阐述地是不能合理使用两大支配权的问题。

1.1 时间自主支配权不能合理使用的现状。过去上高中的时候特别是在高考前一切都是家长为孩子做好了,时间就是从学校到家或宿舍,吃饭、购物都是现成的,衣服大多是家长给洗干净的,到了学校有班主任的管理,相对上大专院校而言要严格的多,学习上和生活中的许多事都是家长为孩子操心,甚至考上学后到学院来报到都是家长亲自将孩子送到学院来的。而且考入大专院校的学生多是农村孩子,上学后,时间可以由自己支配,想不想上课,愿不愿意学习由自己决定,而且大专院校的教师本身不坐班,上完课就走,许多老师只是上课而已,连学生叫何名字都不知道,学生的学习就需要自己自觉得学习,自学要求很高,不象在高中学习阶段那样时时事事老师都要操心,要排名,要摸底,要分析,要寻找考分提高的办法等,老师和父母可谓操碎了心,一切为了高考,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学习,为了高考,严管理,高重压,但是一到大学就有一种松弛感,因大学是一种广博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大多要依靠自己自觉的去学,时间的自由性相对高中学习阶段要多的多,如何支配它,应该说要自己去决定,这时就犹如有了一种自由,自由到找不到自己的感觉是一样的,有的学生晚上泡吧:网吧、歌吧、咖啡吧等乐此不疲,不上课或上课就睡觉,自习课不上,谈恋爱,有的学生问他为什么谈恋爱,他说为了消除寂寞,恋爱不是为成家,只是在大学生活时增加一点乐趣。

1.2 金钱支配权不能合理使用的现状。远离父母,父母就会给孩子一些生活费,到了第二年学费也由学生自己来交,生活费如何花,可由自己自由支配了,学费何时交可由自己来作决定,很自由,但是有些学生生活费没有计划,在月初就将生活费花完了,(现在工作中常有许多青年感叹自己是月光族或办月光族,都和上学时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费,正确使用好金钱支配权有关系)四处借债,到下月生活费还了再借,总是在借债和还钱中恶性循环。有的学生在交学费的问题上采用了多种方式,大多数同学能够将学费及时交了,但是有部分同学却忘记了学费的真正含义,自己把学费自由的支配了,有的将钱存入银行,挣些利息,到学期末才交;有的投资做买卖想挣些钱结果却是赔了钱,搭上精力,又四处筹措学费;有的是转借他人,到时要不回来,导致同学之间的不和;有的想靠赌博挣些钱,结果越赌越输;有的为了在同学面前显摆,为了自己享受将学费给花掉了;有的学生甚至笑贫不笑娼,靠卖身来享受生活等等不一而足。

2 导引和培养其使用好两大自主支配权

2.1 利用各种方式教会学生使用好两大自主支配权。在学生一入校就应利用各种方式教会学生使用好两大自主支配权,可用班会形式,可邀老生向新生进行经验介绍,可用上课时间,也可利用讲座等,使学生在一进校就知道自己有两大自主支配权,要使他们对两大支配权的使用有明确的认识,有计划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学业。

2.2 对时间的支配应有这样的指导思想,就是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培养自己所学专业所需的各种能力。比如独立思考能力、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能力、记笔记能力、自我认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要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2.3 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就要培养他们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是指个人行为约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指的是管理好自己的事,更高一点的要求就是能参与到学生组织中去管理学生自己的事。

2.4 金钱支配权使用的指导思想是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有多少钱过多少钱条件下的生活。学生时代一般情况下应是以学为主兼顾其他。

2.5 金钱的使用要有计划,要分主要和次要消费所需,依必要消费和可消费可不消费之分决定将有限的钱使用的恰到好处。月月有钱花还要略有赢余,要有必要的交往,又不能无限制的、超出自己能力的乱花钱。

2.6 对学费要认识到学费的重要性,交学费是非交不可,放在银行利息不高而风险高,因你掌握着钱的主动权,若应急时就可动用,若有人要借你不借就会得罪人,若借了,到时若交不了,你就更会得罪人,赌博俗话说得好“九赌十输”,切记学费是你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因此一定要把交学费放在放在第一位及时交,不给自己增添无必要的烦恼。

2.7 来学院的学习目的性很明确,生活中必要的支出是为了完成学业,而不是为了你显阔,也不是来此享受生活的,更不必为此连人格都出卖了。

当然每个人的阅历不一样,生活方式的不同,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手段的不一样,学习方式方法的不同导致每个人的学习生活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能力的培养和能力的大小影响着你的两大自主权的支配方式,而能否完成学业,自己是否会成为问题学生也和你的两大支配权的使用有关,因此对两大支配权的使用,还是重在自主支配,任何建议指导只能供使用者本人借鉴而已。但是使用好两大自住支配权却可使学业顺利完成,这一点毫无疑问,而且对你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将有很大的影响,请学习和使用好两大自主支配权。

自主学习时间 篇4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相比较,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差异有很多,其中对课堂自习时间的把握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如何对待自习时间,才能改变学习困境,稳步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呢,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

1 教师预设

学生在听完课之后,如何安排课后的大量自习时间,老师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例如:学生在面对9门课程的时候,优先选择哪一学科的作业主要是看老师是否认真检查,是否落实到位.学生会优先选择认真检查作业的老师的科目进行复习、写作业;假如某学科老师经常不布置作业,或不检查作业,学生有可能课后对该学科不复习,也不写作业.所以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外和课内的自习时间安排进行指导.

1.1 准备内容要详实

教师对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认真对待,要明确3个“www”:做什么(what),为什么做(why),怎么做(how).因此,教师要在规划的自习时段,准备针对上课所学内容的适量练习,让学生有具体事情可做,通过行动发现问题,培养兴趣,并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1.2 关注学生要全面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学习,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他们迅速从听课状态转入练习状态,有效利用课堂自习时间.虽然所提出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但是一定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至于少数的特优学生和特困学生要单独谈话、交流,让他们也有满意的收获.

1.3 安排自习要明确

没有具体目标,学生会迷失方向,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会不知道干什么,他们会去说话或看课外书,做些与上课无关的活动.一般情况下,一节课是45分钟,教师的授课时间应该掌握在20分钟到30分钟之间,剩余的时间会留给学生自习,这时老师要明确告诉学生:①本节课所讲到的重点、难点,学生要掌握的做题方法、做题技巧;②针对本节课布置作业、练习;③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如果下节是新课的话要求学生预习,那么上课的自习时间或者课外时间学生会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如果下节课要处理练习题,学生会在课堂或者课外时间提前处理练习题.这样不但会使下节课进行得很轻松,也会使学生有事可做,不会浪费宝贵的自习时间.

1.4 承诺话语要兑现

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提出来的改进方法,不是随心所欲、想当然的,这些方法一定要切合实际,让学生们够得着、做得到,这样才不会影响后面的教学计划.当然,我们也不能随意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出现意外情况要提前通知学生.假如说好的事情在上课后突然变化,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而且影响教师的信誉度,经常不遵守承诺,学生就会逐渐地不再跟随你的计划进行学习.

2 问卷调查

针对我们的自习课情况,对学生做了几个具体问题的调查:

2.1 被打扰时的反应

对于“自习课的时候你在专心做题,突然有同学问你题,你理不理他(她)?”这个问题,我们班的75位同学,70位同学都回答说“理”,只有5位同学选择不理.当然,理与不理以及怎么理,也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是,自习课是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宝贵时间,学生们碍于情面不得不说话是自主学习时间不能有效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无干扰时的表现

对于“你自习的时候是不是注意力集中?”这个问题,有82.7%的同学答案都是集中,但是自习的时候我发现班里只有10多个同学不会被外面的声音、突发事件影响,半数学生在自习的时候,会有左顾右盼、转笔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作为学生,注意力集中与否是学习事半功倍或事倍功半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习时间的有效利用以及自习的效果.

2.3 遇问题时的行为

对于“你在做题时碰到问题,你是独立思考,还是问老师或者同学?”这个问题,有回答“独立思考”的,有“问老师或同学”的,也有“先独立思考,想不出来再问老师或同学”的,还有“感觉太难就放弃”的.教师素来欢迎学生问问题,不会反对学生问问题,但是我要求学生在问问题的时候必须熟悉题目,对题目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有的学生在问题的时候,我说到题目的已知条件时,他竟然问“为什么?”我是一定会批评的.所以学生在进行了必要的思考之后还不明白,选择问老师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至于同学们之间的讨论完全可以在课下,或者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进行.

2.4 用答案时的习惯

对于“你做数学题时,直接抄过手边的答案吗?”这个问题,回答抄过答案的学生人数最多,占77.3%.做习题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把答案放到手边,这样的习惯虽然有利于自己参考答案,但是无形中也会影响自己的思路,稍微有点儿难度,就会去参考答案,影响自己的学习质量.看见学生这样做,我会说:“你们不是在做题,你们只是数学课上的搬运工.”简单地将答案搬运到资料上而已.

自习时间本来就不长,老师在的时候,最好不说话、不讨论问题,遇到难处理的习题要问老师,不要把大量宝贵时间用到讨论上.如果老师不在教室,有问题可以下课讨论,这样可以有效利用自习时间进行学习.

3 学生改进

教师为学生自习时间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学生利用自习时间的实际情况也进行了调查分析,那么,学生应该如何改变自习的不良习惯,更加有效利用自习时间呢?

3.1 把握课内的自习时间

每节课的自习时间首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学习,针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复习、练习,没有熟练掌握这节课的内容的时候暂时不要学习其他的东西.教学中所有的任务完成以后再去进行练习,处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处理本节课对应的辅导资料.

自习课进行的顺序一般是:复习———做题———预习.每节课都坚持这么做,学习的效果会有很大提高.每节课课内自习的时候,发现学生会迫不及待地直接去做布置的作业,碰到不会的知识点会往前翻课本.因此,我要求学生首先把上课的内容整理完,记清楚,然后再去做题,这样的做题才是对知识的加深,这样做以后,知识点在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几个月都不会忘记.

3.2 把握课间的自习时间

课间很多同学会出去玩,等上课铃响才慌慌张张地进教室、拿课本,要好几分钟才能静下心来听课,而这时候老师已经复习完毕,本节课有用的知识在强调的过程中你错过了,显然会影响本节课的听课效果.课间10分钟,正确地安排方法是:处理自己的问题———上厕所、学生交流等,然后拿出下节课的课本,复习上节课或者再看一下老师要讲的内容,看看哪些是自己要认真对待的部分,以便有针对性地听课.

3.3 把握在家的自习时间

中午或晚上回家以后的自习,首要任务是回顾学过的内容,整理并加以思考,然后是处理剩余的作业.根据心理学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样及时复习可以加深一天内学习内容的印象,加强学习效果.

3.4 把握周末的自习时间

每一周末是一个总结的时间,任务是总结一星期所学习的内容,并且针对自己遗忘的部分进行复习、再记忆.长此以往,良性循环下,学习的效果会越来越好.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只是外因,关键还是要看学生自身所付出的努力.所以,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加强自我管理,完善自己的自习习惯,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水到渠成.相信天道酬勤,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之,高中学生对自主学习时间的利用率是学生学业成绩形成差别的原因之一,学生正确把握并有效利用自主学习时间需要教师全面、详实地准备与认真、细致地落实.经过调查,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利用存在盲区,有学生尚未意识到自己的低效甚至无效学习行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改进课内外自习时间的利用习惯与方式,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晓端.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际升.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1,(2).

[3]刘广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07,(1).

[4]龙宝新,张立昌.高效课堂的理念与行动[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

[5]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

自主学习时间 篇5

寒假后适逢“春运高峰”

“今年寒假已经到了腊月十七,若报考外地高校自主招生,赶考时买飞机票、火车票肯定会更麻烦。”高三学生小柳说,许多外省高校自主招生未在昌设考点,只能赴外地赶考,“若推到寒假后,肯定会遇到‘春运高峰’。”

据了解,高中放假一般安排在2011年1月20日(农历腊月十七)左右,离春节不到15天,正是春运高峰。

拖得越长影响越大

“自主招生的战线拖得越长,学生会越痛苦,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所以,推迟至寒假后不一定是好事。”一位高三老师说,不管考试时间推迟或提前,自主招生考试“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复习,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测试推迟到寒假后,考试结果肯定也会推迟公布,学生在整个寒假的心情以及开学后的.复习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推迟大学自主招生,一个寒假就会被白白浪费掉,还会影响高考复习”……高三学生小谈坦言,如果各校的自主招生推迟到明年2月至3月,这不仅意味着他们可能将度过一个更为“充实”的寒假,“二模”考、高考志愿,甚至高考本身,都会再次受到自主招生的大幅冲击。

“推迟令”增经济负担

在某高三学生的家长黄俊看来,自主招生是“比高考还重要的事”。暑假期间,他为孩子抱回来好几本自主招生方面的辅导书,让他“早作准备”。自以为已经准备充分的他期待着政策“一锤定音”之后,能够让孩子搭上自主招生的早班车。而现在看来,他的计划几乎被这个“推迟令”给完全打乱了。

家长张琪女士算了一笔账:如果自主招生和去年一样,放在次年的1月至2月间进行,那么学生可以从期中考试后一直复习3个月左右,时间跨度长,方便在学校布置的作业后安排多门学科的复习计划;而如果自主招生推迟到3月之后,“撞车”情况将非常严重,原本已经相当紧凑的第二轮复习和各种重要考试将全部被自主招生打乱步调;而一旦自主招生失利,直接就面临高考,很难调整心态。

尤其是辅导班这块,很多自主招生的辅导班都已经开班了,不少家长已经砸了几千块钱进去。如真的推迟到明年3、4月再考,谁能保证学习的效果啊?我们总是被大学牵着跑,只能期待政策不要再有大的变动,这样前面做的功课还能有一些效果。

自主学习时间 篇6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探究

自主探究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领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用自己的各种感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地获取知识。它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仅被作为重要理念强调、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中,这势必对教学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探究作为学生面临的实际学习任务的一部分,通过提供探究教学的情境,让学生逐步学会在自主学习中探究,用探究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引领学生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并不同于课前预习,它更重于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在其中应该起到引领作用。

新教材中,很多课都按问题情境—学生活动—建立数学—运用数学等环节设计,这样设计无疑为学生创设探究的空间。因为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理解和掌握有一个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时机,教师要精心设计。

如:学习《积的乘方》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用若干张边长为a的正方形硬纸卡片,你能拼出一个新的正方形吗?请你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新正方形的面积。从不同的表示方法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猜想、动手尝试,最后发现4张、9张、16张、25张……正方形硬纸卡片都可以拼出一个新的正方形,再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新正方形的面积。最终同学们发现以下等式:(2a)■=4a■;(3a)■=9a■;(4a)■=16a■;(5a)■=25a■;…从而得到(ab)■=a■b■,进一步深入理解了冪的性质: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

在猜想—动手操作—发现的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学生也经历了一次数学家“发明创造”的历程。

又如,我们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图像性质,你认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有什么性质?

问题2: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与一次函数有何不同?

问题3:你能否结合反比例函数图像说明你得到的性质?

这样的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并类比一次函数图像性质探究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他们积极探讨,也与他人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中不乏出现一些错误的见解,大家通过讨论去伪存真,达成共识。从图像的增减性、对称性、连续性,探究了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

在这样一种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并经过自主的思维活动而发现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因此印象特别深刻,同时还获得了研究函数图像问题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像这类新授课,我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行探究、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又有利于树立数学发展过程中的数学思想。

二、认真阅读课本,让学生在课本阅读中自主探究

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考、实践和探索。例题、习题精挑细选,一些结论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思想精髓,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生长点。因此,让学生学会对课本仔细阅读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当然,数学阅读和文学阅读不尽相同,有其特殊性,由于数学语言及内容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学生阅读数学会感到枯燥,难以持久,所以很多学生对阅读数学不感兴趣,或不读过程直奔结果,这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利,所以教师要起到指导、引导的作用。如通过设置情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当然,在设置情景时,方法也是多样的,可以设置生活情景,也可以是历史情景、游戏情景等。

当然,阅读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坚持不懈,也需要根据不同教材选择是精读还是粗读。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也要引领其思考与探索。

三、设计矛盾,让学生在质疑中自主探究

教师提出让学生感到不可思议的问题,即让学生质疑,从而产生对问题刨根问底的欲望。这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常用于错题分析、一题多解的问题中。教师直接给出学生认为正确而实为错误的问题,让学生剖析、诊断、批判,改正自己的错误,使精神上为犯错而痛苦,为改错后的成功而快乐。

学生的质疑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自主探究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提升教学效益。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课时,课本从三个特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归纳得到勾股定理,但学生会困惑,对于一般情形都成立吗?在学生的质疑中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面积恒等式与几何证明》,这时学生目标明确,对于面积恒等式也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注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进行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对体验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课题学习列入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并列举了一些课题研究的实例。这些课题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中进行选择和确定,要求学生以个人自主探索性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课题研究,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经验和态度,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制作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时,先让学生独立想一想:用一张正方形纸怎么制作一个无盖长方体?怎样才能使制作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最大?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①先小组讨论交流上述两个问题,形成小组意见;②每人发一张同样大的正方形纸,亲手做一做,再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容积;③全班交流,比一比用同样大的纸做出来的长方体,谁做的容积最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一来,学生因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而积极性高涨。

在复习解直角三角形时,测量建筑物或树的高度,是一个典型的实践性探究作业。如:怎样测量树的高度?教师要求学生试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纪录所看到的实际情形,每人设计测量的具体方案,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把本小组的各种设想进行汇总和整理,撰写实习报告,再选择几种典型的解答在全班介绍。通过反复观察尝试,最终构建知识的过程,它所追求的是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的积累和更新。这样的复习课,走出教室,拥抱大自然,以探索研究方式既能复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和测量的方法,又能体现数形结合和方程的数学思想;同时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锻炼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比单纯的知识点的罗列更有效。这样的实践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为核心,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精辟的点拨与引领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更大的时空,恰当的帮助与促进可以深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从而把学生的知识建构变成学生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自主学习时间 篇7

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点内在联系的探究,让知识进一步内化,同时外化成为学生的专业能力。尤其对于实操性强的课程来讲,自主性学习将有效地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对于课程自主性学习方式的过程性管理能够有效地发挥这种学习方式的优点,让学生更加关注知识结构,而不是学习的外在形式,课程的过程性管理是自主性学习方式的质量评价标准之一[1]。

通过运用Delphi工具,开发了基于教师机端的自主性学习时间统计程序。通过该程序,教师能够直接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时间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为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提供依据。

2 系统概述

基于Delphi的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统计工具主要实现对已登记的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设置系统计算方式自动获得学生相应的自主学习考核分数,作为课程考核最终成绩的基础数据,系统开发环境如下:

(1)数据库Access。

(2)开发工具:Delphi 7.0。

(3)开发语言:Pascal。

3 系统功能模块

教师机端的系统主要完成对已登记的学生自主学习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了能够自动获得学生相应的自主学习考核分数,系统设置了计算方式。

3.1 自主性学习考核分数评定与计算

将学生每次自主上机时间TS和下机时间TE的时间差T作为自主性学习考核分数的评定基础,即上机学习总时间,考核分数计算机标准如表1所示。

3.2 系统模块

学生自主性学习时间统计系统的教师端程序主要有main.dfm、UntMain.dfm、main.pas、UntMain.pas和UntTools.pas等5个模块,模块功能如表2所示。

3.3 系统界面

在Delphi程序开发环境中,新建工程文件,按照如图所示的内容建立和设计系统界面。

3.4 系统代码

学生机端程序运行后获得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时间统计信息存储在data.xls文件,如图2所示。

将文件data.xls导入到系统,根据自主性考核分数计算标准计算得分并写入系统数据库,详细代码如下所示。

根据设置读取data.xls文件对应行与列值的过程:

根据学生自主性学习起始时间与结束时间计算自主性考核分数的过程:

将读取与生成的数据写入数据库系统后,点击“显示统计表”命令按钮可以看到程序运行的结果,如图3所示。

运行程序后,将计算统计结果直接导出Excel文件格式,方便教师存储和利用。

4 结语

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统计系统在学生机端能够自动记录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通过教师机端的程序,按照预定的计算方法,统计和计算学生自主学习的考核分数,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考核的一种有效尝试。该系统进一步完善后,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教师更加关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方式已经越来越广泛地成为各类各层次教育关注的焦点,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进行有效的过程性管理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以Delphi为开发工具,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时间的统计与管理,为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学习方式,Delphi语言,形成性考核

参考文献

[1]张润.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自主性的促进机制研究[J].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99-101.

自主学习时间 篇8

碎片化时间是指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零碎时间段, 短则一分钟, 长则半小时——这是我们每个人拥有的宝贵资源。

以前认为在大学里还有大块大块的学习时间, 出了校门要兼顾工作和生活, 时间会变得支离破碎, 要想正经八百完成一件事情很难。其实现在大学学习生活也被碎片化。等上课, 等吃饭, 等公交, 等看电影, 等男女朋友……三、五、十分钟的碎片时间, 原本只是靠刷微博, 微信这样的新媒体工具打发碎片化时间的, 慢慢上瘾后, 总是忍不住去刷屏, 结果很难静心完整地只做一件事情, 结果反而让大块的时间碎片化。包括上课, 老师上面讲, 学生下面玩手机的现象屡见不鲜, 连上课的时间都被碎片化了。

一个人的行为的改变总是从内心想法的转变开始, 然后才逐渐由内而外的变化的, 真正的学习一定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学习本身就是从一段“知道”到“做到”的旅程。我们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到的人、事、物, 如果不转化为自己所用, 这些时间就相当于白费了, 所以打造碎片化时间管理十分重要 , 同时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等问题, 这个时候辅导员的辅佐、引导作用十分重要, 给与学生正确的方向, 制定适合的学习方案,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找到新的奋斗目标,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慕课时代的特征

1. 什么是慕课

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 与以往动辄四五十分钟、没有激励机制、没有互动交流的在线课程不同, 慕课平台上都是“微课程”, 一般时间在10分钟左右, 甚至更短, 正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段;借助游戏里的通关设置, 慕课在课程与课程之间设置了许多进阶式小问题、小测验, 只有全部答对才能继续听课;学生如果有疑问, 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 无论是同步还是异步, 最终会有来自教师或学习伙伴的解答。

2. 慕课的发展

包括英、美、中目前全球有十几个国家在积极推进“慕课”。全球比较成规模的“慕课”三大平台是Coursera、Udacity、ed X, 语言以英语为主, 正在增加其他语种。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都通过ed X平台提供了本校教师讲授的开放课程 ;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加盟Coursera平台 ; 北京大学还通过Coursera平台提供在线课程, 清华大学于2013年10月10日正式开通了“学堂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平台。

3. 慕课“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改变“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现行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的讲授, 授什么、怎么授和授多久均由教师掌握。这种模式较少顾忌学生的需要和感受,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慕课的革命性在于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首先, 慕课空前的规模和开放程度以及不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成为可能, 再加上慕课操作简便、学习成本低廉,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其次, 慕课的可重复性为学生的温故知新创造了条件,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或兴趣有目的地对学习内容进行重复, 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现行课堂模式的满堂灌。最后, 慕课强调学生对学习的体验和互动, 巩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其中体验是学生学习的静态, 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的独立认知、感受和领悟;互动是学生学习的动态, 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的诠释和交流。

三、辅导员如何引导学生在慕课时代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1. 这是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求

教育部2014年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 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 建立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 推动制定完善队伍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 为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 增强职业自信心和归属感。《标准》从初、中、高三个职业能力等级, 对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等九方面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规范, 对辅导员应具备的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提出了明确要求。

要想成为一名高级辅导员必须在学业指导上 (一) 组织学生参与专业课教师的实验或研究项目, 培养学生学术爱好和研究能力; (二) 深入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形成规律,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型人格。所以, 辅导员在慕课时代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这是职业能力要求。

2. 大数据时代教师与辅导员角色转变的要求

慕课将对现行学校管理方式、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 “翻转课堂”的时间带来了师生角色转变, 教师变成辅导员、助学者、引导者、帮助者, 而辅导员呢, 不再是要盯着学生进课堂, 是否上课, 是否遵守纪律。利用新时代的进展, 多媒体教学, 我们辅导员也能用开放的心态学习, 给与学生引导, 帮助。让大学从传授知识的地方, 变成产生知识的地方, 同时, 师生在头脑风暴中思维碰撞, 在心灵交流中生成智慧。如果人人都要学, 都爱学, 都在学, 那么学校里违纪违规现象一定会大幅度下降, 辅导员的日常琐事也会减少。我相信, 辅导员最好的时代已经来临。

3. 辅导员如何做好引导的角色。

(1) 为学生推荐权威的慕课平台

目前国际 上MOOC的三大主 流机构是:2011年创立的Coursera, 包括20个科目的204门课程, 内容涉及计算机技术、数学、商务、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学和教育学等;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办的Udacity, 包含18门课程, 但是每门课程制作非常精良;还有由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联合在2012年5月份推出的非盈利性网站edx, 该网站提供大量的免费课程, 因为是名校参与, 课程的学术完整性较强。国内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都建设了自己的平台, 其中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在国内起步较早, 上面已经上线了不少在线课程;此外还有像凤凰微课, 百度文库公开课都是很好的网络学习平台。

(2) 为学生推荐优质的慕课课程

网络公开课程很多, 辅导员根据学生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 给他们推荐一些课程, 学好专业知识是学生在大学四年的主要学习任务, 但是作为大学生也要学习一些通识课程, 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所以现在大学里都有选修公选课的要求。其实还有很多网络课程资源同学们是可以学习和运用的, 提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一些巨著课程 (大师和名师讲授的课程) , 像哈佛公开课《公正》, 老师在3000多人的大礼堂给学生上课仍然能让学生充分互动交流。还有随着慕课的兴起, 一些名校也在一些平台上上线了一批高质量的课程, 像清华大学在学堂在线上线的《有机化学》, 北京大学的《民俗学》、《世界文化地理》、《20世纪西方音乐》, 南京大学的《认识地球》, 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等课程目前都是免费公开的, 这些慕课课程将一门课程分解成若干小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是独立的, 一般不超过15分钟, 借助各种方式进行讲解和演绎, 通俗易懂, 而且学生可以多次观看。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慕课课程

现在的同学基本都有电脑, 手机, 但是大量的宝贵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无益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如何将同学们从玩游戏、刷微博微信, 看肥皂剧上拉回来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一方面要靠对学生的严格管理, 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 给他们提供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源, 引导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 让同学们明白自己在大学里并不是无所事事, 而是有很多知识需要你去学习, 而且由于信息化的来临, 你可以用电脑和手机轻松地学到世界上最优秀的课程 , 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才会得以增强。

其实大学里除了传授给同学们知识和技能之外,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他们学会进行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不能只凭借外部条件予以解决, 更重要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 依据内部力量, 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的作用, 自己确定一学期所要学的课表外课程, 从什么渠道学, 如何学, 学院引导学生学习慕课也就期望通过给学生推荐优质的学习平台和资源, 省去同学们自我摸索和找寻的时间, 期望这些丰富有趣的慕课课程能唤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也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自主学习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竞争力。

由于时代需要 , 辅导员角色面临新的调整 , 即由事务型转向专业化、职业化。这也可以称为辅导员角色的第二次转型。我们海经院的学生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慕课, 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新时代学习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快我们自身的华丽转型。我相信, 只要深入研究碎片化时间的管理, 我们海经院的辅导员工作必定能开辟新领域, 我们的学生也将更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摘要:我们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到的人、事、物, 如果不转化为自己所用, 这些时间就相当于白费了, 所以打造碎片化时间管理十分重要, 同时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等问题, 这个时候辅导员的辅佐、引导作用十分重要, 给与学生正确的方向, 制定适合的学习方案,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找到新的奋斗目标,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关键词:慕课时代,碎片化时间,引导,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教思政[2014]2号, 2014年3月25日.

自主学习时间 篇9

为此,笔者认为对数量关系的有效教学首先应立足“核心概念”———速度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对速度的理解经历由生活化经验到数学化认知的学习过程。其次引导学生在对核心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已有认知经验自主构建数量关系。最后鼓励学生运用策略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思维模型。从以上三个层次着手来推进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学习过程。下面笔者结合“路程、时间和速度”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中如何把握数量关系的教学。

一、借助生活经验,实现核心概念的数学化认知

(一)激发生活经验,引入核心概念

激发学生原有认知经验,沟通生活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案例1】

情景1:小明、小红同时走100米,谁走得快?

师:你认为怎样比?

生:比时间,看谁走的时间少,谁就快。

师:如果告诉你时间,你能比出快慢吗?

生: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少走的就快,时间多走的就慢。

……

情景2:小明和小红同时走2分钟,谁走得快?

师:怎样比?

生:比路程,时间相同看谁走的路多,谁就快。

生:谁走的路少,谁就慢。

……

【思考】

学生对于“速度”的理解,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认知经验,会比较快慢的方法。教师创设两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原有认知经验,能感受到快慢不仅与时间有关,还跟路程有关,是对三者数量关系的初步感知。把核心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整合,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来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和经验水平之上进行新知识的再建构。

(二)优化策略方法,提炼核心概念

通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突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思维,生成多样的解决问题策略,在策略优化中明晰核心概念。

1.在比较中鉴别

【案例2】

情景:小明、小红同时放学回家,小红4分钟走240米,小明8分钟走720米,谁走得快?

师:时间也不同,路程也不同,你还能比吗?把你的想法在纸上写下来。

生(策略1):小红4分钟走240米,走720米就要12分钟,而小明只要8分钟,路程相同,小明用的时间少,小明快。

师:谁听明白他是怎样比的?

生:相同的路程比时间……

生(策略2):小红4分钟走240米,那8分钟就走480米。小明8分钟走720米,时间相同,小明走的路多,小明快。

师:他是怎样比的?

生:时间相同比路程……

生(策略3):小红240÷4=60米,小明720÷8=90米,90米大于60米,小明快。

师:谁听明白了,240÷4=60米,720÷8=90米,算的是什么?

生:240÷4=60米是小红每分钟走的路程,720÷8=90米是小明每分钟走的路程。是在比1分钟走的路程,谁多谁就快。

师:我们结合线段图来看更加清晰,以小明为例,谁能说一说明白了什么?(让学生说算式和线段图的联系)

生:……

师:这个方法很特别,想到用相同的1分钟时间来比谁走的路程多,谁就走得快。其他同学也把算式写一写。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都是用时间相同比路程。

生:一个是8分钟相同时间,另一个是1分钟相同时间来比。

……

【思考】

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说与已有的认知经验有一定的冲突,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产生不同的策略方法。策略1:“路程一样比时间”,策略2:“时间一样比路程”,策略3:“相同的1分钟时间比路程”。策略1和策略2是学生原有认知经验和方法,策略3是原有认知经验的突破和延伸,对于学生生成的探究策略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同时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引导学生比较、发现策略2和策略3两种方法的异同,相同的都是用时间相同比路程的方法来比较。不同的是关注点不同,一个是原有的认知策略相同的8分钟,另一个是相同的1分钟。二是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进一步认知1分钟走90米的含义,通过数形结合加深对速度的数学化认知。三是让学生体会“比较1分钟时间里走的路程”策略的优点,在比较中优化策略方法,进一步鉴别核心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生成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逐渐摒弃那种解决问题完全依赖于生活经验的现象,充分经历由生活经验过渡到数学化认知的思维过程,在策略比较中明晰核心概念“速度”的意义。

2.在冲突中完善

对于速度的数学化认知单单借助于学生的首次生成过程显得太过单薄,为此,还应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积累更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的认知经历肯定—否定—再肯定的往复过程,在调整中完善对“速度”的认知。

【案例3】

课件:宇宙飞船和骑自行车环节

(1)宇宙飞船在太空中5秒约飞行40千米,宇宙飞船每秒钟大约飞行几千米?

(2)小明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明骑自行车每小时骑行几千米?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40÷5=8(千米)16÷2=8(千米)

师:宇宙飞船和骑自行车都是8千米,一样快?

生:不一样的,一个是每秒8千米,一个是每小时8千米。

师:那我们怎样区分呢?

生:写上时间。

师:教授速度读写法:8千米/秒,8千米/时。

师:像这样表示每分钟行多少米、每秒行多少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就叫作速度。你知道速度和什么有关系?

生:路程、时间。

【思考】

学生在获得新的比较速度的策略方法后,教师创设计算宇宙飞船和自行车速度的问题情境,目的是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速度的认知,实现“速度可以这样表示”到“速度为什么要这样表示”的教学策略转变。师:“宇宙飞船和自行车都是8千米,一样快?”此时,教师的提问促使学生反思解题策略,与已有的认知经验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事实上学生知道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每秒8千米,一个是每小时8千米。“那我们怎样区分呢”的提问,引导学生必须优化调整对速度的认知,知道应在8千米后写上不同的时间单位来区分。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知道“速度是这样表示的”,还明白了“速度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更重要的是学生明确了速度和时间的联系,明晰速度表示的是1小时、1秒时间内行的路程,进一步完善对速度概念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制造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完善和优化认知结构,自主建构知识,获得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

二、立足核心概念,促基本数量关系的自主构建

纵观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基本数量关系的学习,学生对速度意义的理解是学生能否自主构建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为此,立足核心概念,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的“运算意义”等认知经验实现对三者基本数量关系的自主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解决问题中构建数量关系

【案例4】

课件呈现问题: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为8米/时,(1)蜗牛爬24米大约要几小时?(2)蜗牛4小时大约可以爬多少米?

学生独立解答,再反馈交流。

师:蜗牛爬24米大约要几小时?

生:24÷8=3(时)。

师:你是怎么想的?你能结合线段图说说吗?(呈现线段图)

生:24米里有3个8米,就是3小时。

生:每小时爬8米是速度,24米里有几个8米就是几小时,24÷8=3(时)。

师:蜗牛4小时大约可以爬多少米?

生:8×4=32(米)。

师:有一位同学画了下面这样一幅图,你能看懂吗?(呈现学生作品)

生:一段表示每小时爬8米,4小时就有4个8米,8×4就是求4个8米是多少?所以8×4=32(米)。

师:对,老师把四条线段连接起来就与我们所画的线段图一样了。(线段图)

师: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知道怎样求路程?

生:速度×时间=路程。

【思考】

正是学生对速度的意义有了充分的理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认知经验来自主构建数量关系,如“知道每小时爬8米是速度,24米里有几个8米,就是几小时”“1小时爬8米,要求4小时爬多少米,实际就是求4个8是多少米?用乘法表示8×4=32(米)”。学生对路程=速度×时间等基本数量关系的认知是自主的、自然的,同时也沟通了数量关系的纵横联系,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组块,对于三量关系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在多样化策略中完善思维模型

【案例5】

课件出示: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去的速度是40千米/时,返回的速度是60千米/时),返回时用2小时能到县城吗?

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

生:40×3=120(千米),60×2=120(千米),路程一样,能到。

师:他这是在比什么?(生:比路程)

生:40×3=120(千米),120÷2=60(千米/时),速度一样,能到。

师:他这是在比什么?(生:比速度)

生:40×3=120(千米),120÷60=2(时),时间一样,能到。(学有余力同学)

师:他这是在比什么?(生:比时间)

【思考】

解题策略并非单一,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会有不同的思路,但最终都能殊途同归。解决问题过程中要灵活应用不同策略,避免采用程式化的方法,让学生去套用现有的数量关系。通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选择信息、选择解题策略等学习过程。学生以相应的数量关系、数学模型作为支撑多角度来解决相关问题,多样化的解题策略蕴含着不同的思维智慧,在对不同的策略进行分析或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数学思维模型。

三、沟通数量关系,拓展策略性知识的相关运用

学生学习数量关系的价值是什么?笔者认为,不仅仅是为了解答问题,更在于能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创造性的解题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数量关系知识的过程中储存有关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的策略性知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拓展,以帮助学生运用策略知识解决相似问题,积累学习经验。

例如,创设问题情境:“一辆大众轿车行60千米耗油4升,另一辆丰田轿车行70千米耗油5升,哪辆车省油?就本题的解答,学生将在构建速度、时间、路程三者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的有关如何思考等策略性知识运用于解题实践,生成不同解题策略。

生1:两车如果都行420千米,大众轿车要4×7=28升油,丰田轿车要5×6=30升油,路程相同,大众轿车省油。

生2:如果两车都耗油20升,大众轿车60×5=300(千米),丰田轿车70×4=280(千米),耗油相同,大众轿车行的路程多说明省油。

生3:大众轿车每升油行60÷4=15(千米),丰田轿车每升油行70÷5=12(千米),相同1升油大众轿车行的路程多,省油。学生运用获得的策略方法解决相似问题,建立起耗油量与行驶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只有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融会贯通,才算是掌握了数学知识的核心,更重要的是通过数量关系知识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过程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立足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再进行解释和运用,积累学习经验,是一个思维模型不断完善的过程,而这正是数量关系教学中凸显学生“学为中心”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钟秀英.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10(5).

自主学习时间 篇10

过去的语文教学, 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主宰一切, 学生只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津津乐道的讲、学生昏昏欲睡的听, 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种以“应试”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满堂灌”的讲授模式弊端十分明显, 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且严重阻碍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必须予以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即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结构, 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互为合作与竞争;教师的作用是旗手, 是领航员, 是鼓手, 是拉拉队员, 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和蔼可亲的印象, 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1. 及时的沟通与交流

“亲其师而信其道”, 人的感情是有转移功能的, 特别是中小学生更明显。学生如果喜欢老师, 也就特别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上课就会积极思维,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就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波动, 与学生沟通、交流, 真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课堂上一句轻声的问候、一下温柔的抚摩、一个关注的眼神, 都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关心他们。

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博学多识吸引学生。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会令学生佩服你;语言诙谐幽默会令学生喜欢你、喜欢有你的课堂。

2. 客观的点评与鼓励

随着课堂的开放、学生课堂活动的增多, 学生学习注意力就会转移, 学习兴趣就受到影响。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客观的点评与鼓励来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课堂上教师要用好五种激励:目标激励、言语激励、情感激励、民主气氛激励和成果激励。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作表率, 为学生呐喊、加油、助威, 抓住时机给予奖励。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 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在学习文言文单元的时候, 我把学习目标分为朗读目标、积累目标、理解目标、背诵目标等, 以比赛积分的形式鼓励学生把握好课堂时间, 求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二、平等的引导是自主学习质量的保证。

课堂日趋开放, 拉近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但是课堂不能放开, 任由学生自由发挥, 因为自主≠自由, 这里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审时度势地引导, 与学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以保证自主学习的质量。

1. 精当引导学习兴趣

(1) 选择最佳教学突破口, 以角度的巧妙、切入的新异, 呈现出新颖不俗的教学设计, 给学生创设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进而自主去探究学习。在学习《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母亲, 以探讨“天下的母亲都一样吗”引入课文的学习, 学生很想知道伟人的母亲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课堂上非常活跃。

(2) 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适当延伸, 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并不是保持不变的, 单靠导语的新颖并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是热情活跃的, 还需要教师再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时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机。《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这课我就这样处理的:总结说明文特点之后, 学生以为这节课就要结束了, 我提出一个新的话题:谈谈你知道的珍奇、稀有动物, 尽量抓住它某一个方面, 运用一两种说明方法为它做一简单的说明。这一环节再掀起学生学习热潮, 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也为他们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平台。

2. 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社会在不断发展, 新知识在不断涌现, 仅靠教师的传授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 不给学生现成的结论, 而代之以激励、点拨、引导, 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掌握新知识, 更要总结、积累学习的方法, 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那怎么办呢?这就要发挥教师是学生学习合作者的身份和作用了, 和学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语文学习重在总结规律性的认识。如自己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运用的方法;同学理解问题的思路、角度、方法;教师点拨、纠正、补充、精讲的新知识和理解问题的思路、角度、方法。每学完一节课、一篇课文、一个单元, 老师和学生都要共同整理总结。这样学生可以不断地构建新的知识、方法去解决新的实际问题, 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这样学生才学会如何自主的学习。

以上这些做法是我在“自主学习”课题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尝试, 学生愿意自主学习, 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而感到自豪。在实验过程中我强调的实际就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互动。因为师生互动是一种师生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活动, 在互动中, 师生间的思维撞击, 有利于学生主动快乐地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而师生间互动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建立一种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 形成和谐民主的互动氛围, 使学生在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当然这需要教者长期的努力与实践的。

摘要:“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 责无旁贷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为他们的自主学习保驾护航。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篇11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笔者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 “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__________?”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 “黑兔是白兔的几分之几?白兔是黑兔的几倍?黑兔比白兔少几分之几?白兔比黑兔多百分之几?白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黑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一)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笔者通过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作量沙试验。在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善于勤奋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问题: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体积也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吗?笔者就再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再作适当引导,使得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深刻。

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时,笔者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己提出问题思考:(1)圆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2)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教会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本领:(1)可以应用知识间的转化和联系;(2)动手操作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3)认真观察、比较,有序地思考问题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等。

(二)充分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个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

这时笔者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

上一篇:高层剪力墙中连梁小议下一篇:教师如何与家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