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学习

2024-10-25

幼儿自主学习(共12篇)

幼儿自主学习 篇1

数学是研究现实社会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数和形的问题,比如吃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自己有几只手?每只手有几根手指?幼儿园中有几个老师?等等。幼儿如果没有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就会连这些基本的问题也弄不清。

在当今课程改革的汹涌浪潮中,教育已从传统的灌输转变成幼儿主动地学、主动地创造、主动地运用,从而在活动中产生新异、独特而有价值的东西,并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于生活中。而数学活动相对于故事教学、唱歌活动、绘画活动等而言要显得枯燥一些。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小,好动注意力又不集中,自控能力又稍弱,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利用各种形式、方法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结合学龄前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注重师生互动,注重让幼儿亲自操作,在玩玩讲讲的过程中接受数学知识。

1. 将数学与其它课程有机地整合

儿歌朗朗上口,短小易懂,深受幼儿的喜爱。将数学知识融于儿歌教学中,幼儿易于接受,并能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幼儿都爱听儿歌,念儿歌,将儿歌配上相应的多媒体画面,那幼儿的兴趣就会很高。因此,我常把数学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儿歌。如教幼儿学习认识物体匹配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桌子椅子手牵手,枕头被子头碰头,小碗筷子抱一抱,大家都是好朋友。”通过这样形象直观的解说,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这些物体之间的关系,还创造性地讲出了遥控器和电视机是好朋友、电脑和键盘是好朋友、太阳和月亮是好朋友等丰富的内容,并把它们编进了儿歌中,使儿歌的内容更为生动丰富。

将语言和数学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样既可让幼儿接受新授知识,又避免学习数学的枯燥过程。当然我们还可以将幼儿学到的数学知识唱出来。在《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中,我要求幼儿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三种基本的形状,幼儿一开始便进入了学习状态,可过了一会儿便出现了低头捏手指、讲悄悄话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但是当我把这些图形和相应的实物编成歌词并配上平时所熟悉的歌曲《ABC》的曲调时,每一位幼儿都听得入迷,在能力稍强的几个幼儿的带动下,一个个地跟着音乐唱起来,还做出许多表现圆形、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形状的手势、动作。

将数学与其它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科学地体现了《新纲要》的指导精神,体现了教育课程的多元化,为幼儿学习数学增加了趣味性,避免了枯燥的学习过程。

2. 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求知欲望

随着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包括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计算机为幼儿园教学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幼儿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适合幼儿好奇好模仿的心理特点,能强化幼儿的记忆,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如我在小班数学活动《比大小》的实施过程中,就设计了多媒体软件,将大大小小的物体出示在一幅图中,利用鼠标点击将大的物体放在一起,将小的物体放在一起。如果幼儿每答对一次,电脑就会自动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如果答错了那就是一声叹气声,接着是鼓励的声音。幼儿对此感到新奇,当听到欢快的音乐时兴奋不已,当意识到自己答案不对时就不由地产生了继续努力、不泄气、一定要找到的信心。

3. 抓住一日生活中数学教育的契机

数学教育的契机并不只存在于数学教学活动中,在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会使幼儿的思维因缺乏具体生动的信息支持而阻塞。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只要老师在平时能抓住时机,注意引导,日积月累的效果是很好的。

幼儿园每天午点后都会配上一些果蔬,如苹果、桔子、小蕃茄等,而小蕃茄又是孩子们比较爱吃的,因为它味道好,个儿又小,可以一次吃好几个。有一次,有的幼儿因为吃得快而抓了一大把,而吃得慢的幼儿只能吃到一两个。于是,我根据小蕃茄的数量在一开始就规定好“今天每位幼儿吃多少个”,然后鼓励幼儿来取时1个、2个、3个……大声地数出来,这样不仅缓解了幼儿吃的个数不平均的现象,而且也给了幼儿点数的机会。多次尝试后幼儿的点数兴趣浓厚了,点数的能力增强了,周围的事物他们都想拿来点一点,数一数。

班里有一些彩纸剪成的各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平时小朋友是利用这些图形喂娃娃,娃娃的嘴是什么形状的就喂什么形状的图形饼干,刚开始时幼儿很感兴趣,可是玩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便不感兴趣了。于是我立即改变了这些图片的玩法,将这些图片分成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四种归类摆放好,设计了一件长长衣,请幼儿自己选择两种颜色,一个一个地将两种颜色的图形有规律地排在娃娃的衣服上,玩法的改变立即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他们都积极地参与其中。

老师在平时细心观察,及时调整旧游戏,创造新游戏活动,孩子就会重新燃起学习的欲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4. 运用恰当的激励措施,体验成功的快感

《新纲要》明确指出对幼儿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而应该重过程、轻结果。幼儿与幼儿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既善于动脑筋又好于表现,而有的幼儿则知道答案却不表现出来。因此老师在平时要善于挖掘幼儿的优点,发现进步之处,及时表扬,对幼儿进行正面的引导,调动学习积极性。没有幼儿积极参与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因此,不论谁在学习活动中有进步的现象,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我都会毫不吝惜地加以表扬。比如今天飞飞勇敢地举手发言了,亮亮正确地说出了图形了,云云大声地点数了,等等,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幼儿才愿意迈出艰难的第一步,对自己充满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当然,激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和体态都对幼儿有激励作用,赞许的点头,期望的眼神,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都能表示对他们学习的肯定,使幼儿愉快学习。这些表达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深受幼儿的喜欢,因为这些小小的举动表明了他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在同伴中的形象。

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为幼儿提供各类探索机会,引导幼儿在不断的摸索研究过程中理解、感知数概念,从而找出规律所在,有了这样的体验,幼儿才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当他们取得成功时,那份喜悦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可以说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数学的枯燥与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形成了矛盾,但只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特点与水平,采用恰当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和技能,使数学教学活泼、自主、有趣。

摘要: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 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使他们快乐学习, 创造学习, 更好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去呢?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作了阐述:将数学与其它课程有机地融合;结合多媒体教学, 激发求知欲望;抓住一日生活中数学教育的契机;运用恰当的激励措施, 体验成功的快感。

关键词:幼儿,数学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幼儿自主学习 篇2

新疆福海县银海路双语幼儿园 依曼别克・胡尔力斯汗

【摘 要】《幼儿园的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并指出:“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才能获得必要的经验。”通过不断地改革、探索、实践,提出了“完整”课程的概念,并认为:“完整”课程是开发幼儿个体潜能的课程;“完整”课程是促进幼儿个体主动学习的课程;“完整”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完整”课程是培养“完整儿童”,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的课程。

如何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篇3

关键词:幼儿;自主;尝试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15-01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学习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提法明确了游戏在我国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意味着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对小学这种正规学习的一种准备,这种准备不仅包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学会自主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在工作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激发幼儿的自主积极性

兴趣对提高幼儿自主性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动力、组织、创造、强化的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工作中,要善于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在活动中注意观察他们的表现,关注其对活动是否有兴趣,是否能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其中,坚持从培养幼儿的兴趣出发,给予恰当的指导,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

良好的环境创设应体现开放、自由的特点,能让幼儿无拘无束地参与活动,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主性、自信心。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前提。具体包括物质环境的创设、心理氛围的营造 、活动内容的丰富等。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实践过程中,聊天活动是孩子们自发的活动,他们在这个活动中能畅所欲言,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自主能力的方法。在班级里,我经常和孩子们聊天,也鼓励孩子们自发的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这时我惊喜的发现:几个平日里不善言谈的孩子也积极参与其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看法,话讲流利了,脸上洋溢着一种满足。从中我想到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有自由地表达自己心愿的机会,让幼儿的心理上也有了自由。这不正符合了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吗?从中不难看出,游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自主性、积极性。

二、评价讲究自主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教师和幼儿都是活动的评价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和合作的过程。只有将涉及活动的所有人的意见、观点都加以综合,才能真正反映幼儿的发展。评价的方式、评价的时间、评价的程度都会对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产生重要的影响,评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要给予的第一个评价就是微笑。我们应该对幼儿每一个创意都表现出倾听、微笑和接纳的态度,欣赏他们,注重他们自主能力、创造力的发展,鼓励他们大胆、积极、自主地展现自己的创意。

《幼儿园工作规程》还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应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孩子的发展。教师的肯定、赞赏、鼓励都会增强幼儿的积极情感和信心,另外,在自由活动中,我还主张并鼓励幼儿进行自主评价,使幼儿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看到孩子们用稚嫩的童音去评价自己的伙伴,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内在潜能得到了开发,自主能力、学习能力必将得到发展。

三、给幼儿参与的权利

在我们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的同时,要考虑到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要设法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给幼儿参与的权利。大班幼儿在组织能力及活动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我更多的支持孩子通过广泛的途径去参与活动,对自己需要准备的材料,鼓励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收集、分析和归类,幼儿自己获得的材料,会更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能力水平,因而积极性会更高,参与性会更强。每每看到孩子们拿着自己收集到的卡通图片、儿歌、小制作等,给大家演示时,一种成功感便油然而生,我感觉参与活动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

如何搭建幼儿自主学习的平台 篇4

关键词:幼儿,自主学习,平台

一、创设数学环境来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正如皮亚杰所说:幼儿是在不断活动运动感官, 不断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能动地吸收环境与教育的影响, 通过自身的同化顺应不断平衡才获得发展。因此, 我创设了很多的区域环境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如“学习自然测量”数学活动中, 我们创设了数学环境, 在环境中放置各种测量器具:尺、毛线、绳子、棍子、火柴、铁棒、别针等让幼儿随意的去测量课桌、玩具橱、书本等并进行记录, 通过观察、分析、思考从而学到测量用具不同, 测量结果也不同的测量知识。

数学环境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时间与空间, 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答案, 发挥幼儿自主性的作用。结合本园的特点, 利用走廊瓷砖创设数学环境, 在瓷砖上张贴:“5个苹果+3个苹果=?”苹果的实物图片等, 幼儿在自由的时间学到加减运算从而达到教师的教育目标。

二、创设多种教学模式来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和儿童自主发展的观念, 在数学教育中要注意发扬幼儿的自主性, 创造和谐轻松的环境气氛激发幼儿去操作、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随着幼儿兴趣的不断变化为使幼儿能不断自主地展开活动, 教师必须为幼儿设计不同活动形式。

1. 操作活动

教学活动一般分为集中活动和分组操作活动两个部分。但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在集中活动中把新知识技能灌输给幼儿。操作也是对集中活动的简单重复。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对数学知识获得方式, 始于操作活动, 为此, 我们在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侧重幼儿的操作, 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的进行探索, 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如在“二次分类”的活动中, 以往我教幼儿按形状分成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 然后让幼儿拿出和我相同的图形。再按颜色分, 可分为绿色、蓝色、黑色等, 也让幼儿拿出和我颜色相同的图形, 以此类推, 幼儿感知的只是图形对应或颜色对应。实践经验告诉我, 让幼儿按老师的指令去操作虽然分类任务完成了, 但幼儿仍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没有给予幼儿自主的参与活动。如何发挥幼儿自主的获得知识时, 我以新的方式:先出示两个标记, 一种是形状标记, 一种是颜色标记, 让幼儿进行观察, 帮助幼儿明确“相同”的含义。并寻找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 我给幼儿一组图形标记, 引导幼儿按形状分类, 再给幼儿颜色标记, 引导幼儿再次分类。这样幼儿在活动中就能通过自己操作获得有关二次分类的感性知识。

2. 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自主游戏更是一种基于个体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 在活动中, 孩子主动参与, 趣味性强, 孩子有充分交往和活动的机会, 这正体现了加德纳“在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内容的过程中, 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的理念, 同时也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参与兴趣, 在积极的游戏活动中习得有关数学的知识和技能。如在“认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的活动中, 我让幼儿玩翻纸牌游戏:两个幼儿一组一起玩, 将1~10的圆点卡片各二张反扣在桌上单数的归一方双数的归一方然后轮流各翻五张卡片, 翻出的圆点数量与自己预定的一致时, 卡片放在自己面前, 不一致则放在一旁, 最后比一比, 牌多的一方为胜。通过翻纸牌引导幼儿认识单数和双数的特点, 这样幼儿在活动中就通过自己游戏来获得有关双数和单数的感性知识。

3. 小组活动

数学小组活动是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发挥幼儿自主学习的数学组织形式。它是变幼儿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的一种改革尝试。在组织小组活动初期, 我们主要采用小组完成一个主题作业:如在“学习自然测量”活动中, 让幼儿组成小组完成测量任务, 在测量过程中, 让小组中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差的幼儿解决问题。在分区活动中学习“8的组成”能力差的幼儿没有分清楚。这时就可发挥小组活动的作用, 提醒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适时进行小组活动的指导、帮助。幼儿习惯跟着老师走, 这是开展小组活动的大障碍。教师必须首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同伴和材料, 其次帮助解决争执不下或感到困惑的问题。如学习“面积守恒”, 提供两组图形, 一组是两个娃娃, 一组是艘气垫船, 知识点在于2个圆形变成4个半圆形, 4个长方形组合成2个正方形。幼儿经过一番操作、讨论, 无法得出一个结论。这时可追补一个提供“圆形会变吗”, 以启迪幼儿思维。自然地获得“面积守恒”的知识。从而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三、创设疑问激发兴趣来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让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 篇5

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是新教材大班《共同生活》领域,该领域包括幼儿身体健康和社会性发展两大方面。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圈子不断扩大,接触的社会环境越来越丰富,参加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因此促进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是大班《共同生活》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我想以“大班幼儿的社会性教育”为重点,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学习。

《青岛市幼儿园素质指导纲要》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为“发展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培养健康积极的社会性情感。认识并体验人与人之间关爱、协作的重要和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在其社会性发展上呈现出“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不断增长、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等特点,尤其是大班幼儿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新教材针对大班幼儿的这一心理特征,在社会性教育活动中注重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大量采用了情感渗透教学法。所以今天我和老师们交流探讨的题目就是如何“让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

一、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学会交往和守规则

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就是在活动中创设生活情境,从幼儿生活中的原有经验中汲取价值点,帮助幼儿把点状的经验进行整理,提升出更高的社会品质来指导幼儿的实践,也就是“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的过程,让幼儿在行动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

(一)模拟生活情境

模拟生活情境就是让幼儿置身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中,让幼儿模仿其中的角色、体验其中的角色,在体验中学会交往。如教材中P100教育活动《如何与陌生人交往》、P135的情境练习《紧急送还》中“捡到一个书包的”的情境模拟、P143的活动《大卫,不可以》中请幼儿扮演大卫妈妈角色等,都为幼儿模拟了一定的生活情境,使幼儿置身于不同的情境,体验不同的情感,促进社会性发展。下面我们就重点看一下P100的活动《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互动游戏中有一个题目:当小朋友一个人在家时,怎样有礼貌的对来访的妈妈的同事说,并让她高兴的离开。我们在组织这个活动时,教师就可以马上变换身份,与幼儿互动。教师可边模仿敲门动作边说:“你好,我是你妈妈的同事某某阿姨,我找你妈妈有点事。”在老师的带动下,幼儿会不知不觉跟着老师调整角色,与老师对话:“阿姨你好,对不起,妈妈不在家。”老师:“那么让我进去坐着等她吧。”幼儿:“如果你有急事,可以给妈妈打电话。

教师角色的转化,让幼儿变了身份,因而他会依照角色来想来说。这种真实的情景来自幼儿生活中,来自幼儿的原有经验,经过幼儿的“再次经历”和教师的指导,幼儿保留了有益的经验,舍弃了无益的经验,达到了经验的提升。

(二)再现生活片段。

社会性的内容是一种潜在的、近乎内隐的东西,幼儿缺少依托的支架很难回忆起已发生的事件。为了给幼儿的回顾经验提供“把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照相机、录像机抓取生活中有价值的片段,并将这些生活片段进行收集整理。在真实片段重现时,教师运用追问,把幼儿的经验进行梳理提升。由于这些片段来源于幼儿的真实生活,幼儿看到了这些场景,想说的欲望就强,把新的经验用到生活中去。教材中通过图片、视频、照片等多种形式为幼儿再现了生活片段。如P107教育活动《我有开心法宝》中为幼儿提供了3幅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幼儿学会运用“开心法宝”关爱同伴、P120《结识新朋友》中教师为幼儿抓拍幼儿与新朋友的照片、P123教育活动《美好回忆》提供视频“美好的班级活动”或照片,引导幼儿回忆和朋友在一起的美好事情、还有P218半日活动《起床以后„„》,我们来重点看一下,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两段小班幼儿起床后的录像片段,片段一是小班幼儿起床后,开始叠被子、穿衣服、系鞋带。有的衣服扣子系错了,有的小肚子露出来了,有的袖子没挽好,有的鞋带没系好。片段二是两名幼儿因为不会扣扣子、系鞋带着急的样子。通过播放片段让大班幼儿感受弟弟妹妹需要别人照顾的着急心情,激发幼儿去照顾弟弟妹妹的积极性,并通过以大带小活动,明确怎样让弟弟妹妹喜欢自己的帮助,怎样对弟弟妹妹实施帮助。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还用相机随机抓拍了幼儿的活动表现,最后的交流分享活动中请幼儿观看老师抓拍的照片,欣赏弟弟妹妹得到帮助时的开心笑脸,从中体验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快乐。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学会了怎样以积极、恰当的方式与小班幼儿发起交往,学会了与小弟弟小妹妹协商、合作、能够谦让弟弟妹妹,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学会了交往的技能。

为幼儿再现生活片段,对我们农村幼儿园来说,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来实施,有条件的幼儿园就可以用较普遍的照相机来抓取生活片段,也可以用图片为幼儿再现生活情境。举一个例子,如区角活动时,教师在图书区抓取了幼儿看图书的两张照片。几天后,教师将冲洗出来的相片呈现给孩子看。(条件不允许的幼儿园就可以用图片来代替)照片一(或图片一):一个女孩一下子拿了一摞书。教师抛出问题:“这个女孩一下子拿了多少书?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并及时小结:一次拿很多书,别人就没有书看了。照片二(或图片二):一个男孩只拿了一本书看。教师追问:“这个男孩拿了几本书?你们看书的时候,怎么做?”最后小结:这个男孩一次拿一本书,看完一本放回书架,再拿另外一本。教师结合两张照片(图片),根据幼儿原有经验的跟进式提问,引导幼儿遵守看书的规则,并渗透了初步的心中有他人的意识。

又如,为了让幼儿体验有规则和守规则的重要性,玩活动区时,教师故意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幼儿自选区角和玩具,当出现争执或玩具满地时结束活动,并请幼儿讲述自己的体验,感受游戏中没有规则的不愉快。教师通过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设置矛盾冲突,让幼儿真实体验到乱糟糟的环境让人心情很不舒服,乱放的游戏材料让环境混乱,让人取放不方便,没有规则带给大家很多的麻烦与不愉快,只有守规则才能保证井然有序。通过这样的体验,使幼儿真正认识到守规则的重要性,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成效。

幼儿生活中常常会发生类似的现象,如果不及时捕捉,就会时过境迁。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有效的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融入到幼儿的学习情境中,为幼儿搭建学习、理解、交流的支架。

二、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学会感受爱和施爱

大班教材P222中有一节教育活动《在家我也爱劳动》,教师为幼儿布置了家庭中乱糟糟的场景:地上有纸花,桌上有吃完的食品包装袋,菜篮里有几根芹菜,孩子和爸爸换下的脏衣服随便的扔在沙发上等,为幼儿创设了游戏情境,让幼儿表演游戏《妈妈生病了》,使幼儿学会关爱妈妈,并在表演中体验关爱妈妈的快乐和温馨。P185《看不见的世界》中请幼儿带眼罩表演游戏《迷路的盲人》,体验盲人的困难和不便,并通过两次提问关注了幼儿的情感体验,第一次的提问:你觉得蒙着眼睛走路、做事情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你有什么感受?关注了自我情绪体验;第二次的提问:先请带眼罩的幼儿谈谈有人帮助时自己的感受怎样?再请扶“盲人”的幼儿谈谈过红绿灯路口、上台阶时,自己是怎样帮助盲人的?关注了他人的情绪体验。通过在游戏中体验萌发了对盲人的关爱之情,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教材中还有很多活动都注重了幼儿在游戏情境中的体验,如P117《带“小不点儿”一起玩》活动中布置了“游乐场”的游戏情境、P121《结识新朋友》中创设情境组织幼儿玩“默契大考验”的游戏,进一步体验与新朋友在一起的快乐、P128《小小辩论会:说还是不说》中带幼儿玩情境游戏“我来教你做”,引导幼儿学习道歉的方法。P201《便衣警察》运用游戏让幼儿了解了警察这一职业,体验警察的辛苦。

幼儿具有“泛灵论”(即认为万物有灵性)的心理特点,在一日活动组织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住幼儿的这一特点,以童趣引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自主发展。有这样一个例子,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午睡后,孩子大多不喜欢起床,软软的赖在小床上。怎样让孩子乐于起床,高高兴兴参与下一环节的活动呢?于是,老师就扮作老公公,和孩子玩拔萝卜的游戏,每拔起一个“萝卜”,老公公就会高兴的亲两口,并说:“好大的萝卜呀”。能力强的幼儿自然喜欢象老师一样当老公公,其余的小朋友也急切的喊着:“我是个最大的萝卜,快来拔呀。”待小朋友起了床,老师接着故意用遗憾的声音说:“萝卜真大呀,可惜水分太少了,要是——”话音未落,孩子就会高兴的端起小杯子,大口大口的喝起水来。在这个例子中,老师以快乐的起床游戏为引子,在自然的环节过渡中,孩子会开心的进入下一活动。生活活动是琐碎的,正是这一个个有趣的小游戏,将生活活动串成了快乐的音符,不仅培养了幼儿醒后不赖床的良好习惯,幼儿在游戏中也感受到了老师浓浓的爱意。

又如散步时,小朋友观察到园里的小树,有的小朋友伤心地说:“小树在风中摇来摇去,象是被冻得在发抖。”有的说:“小树叶哭了”; 还有的说:“小树叶飘呀飘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个教育契机,分析幼儿的这些表现就是对小树的关心,是一种爱的表现,可以此作为切入口,渗透爱的教育。教师说:“那我们给它们建一个新家吧。” 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在教室里选择了一个朝阳的地方,搭一个纸箱做的房子,在旁边做一棵大树,让小朋友把捡来的树叶放回到大树妈妈的身边。整个过程,幼儿都积极的参与到这个充满趣味的小游戏中,教师同情、帮助弱者的行为深深地感染着幼儿,也成为他们关爱和帮助弱小的情感典范,爱的教育在幼儿的游戏中延续,深化。

三、在情感互动中体验,学会理解和自信。

《纲要》中指出:“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并能“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这里提到的情感互动,指的是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的以情唤情,是以教师、同伴的积极情感,及班级中的良好氛围去影响、唤起幼儿的内在体验,使幼儿产生认同感、信赖感等情感的共鸣,树立自信心、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例子:在户外活动中,胆小内向的孩子往往喜欢躲在角落里不愿动,自信心不足。如胖胖的萱萱面对着攀登架,眼里充满了拒绝,小伙伴敏捷的身影似乎更加重了她的自卑,此时,她需要的不仅仅是鼓励,更需要别人发自内心的认同,于是老师说:“这个攀登架看起来有些难爬,我也从来没爬过。心里有些紧张。”萱萱看老师的眼神里多了一份信任和亲近,接着老师给她提出了一个低于实际能力的目标:“我猜你能爬到最低的这个格,你猜我能爬到哪里?”最后老师做出了对萱萱充满诱惑力的行为:“老师和你一起爬,小朋友一定会为我们加油的。”伴随着小伙伴们“加油”的呼喊声,萱萱每爬过一个格,心中就会对自己多了一份自信,况且还有同伴这么多的加油呢。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参与者都获得了收获:萱萱感到了老师的关爱、同伴的友爱,获得了参与活动的信心;小朋友们在给萱萱喝彩、加油的过程中也感到了快乐和自豪,班级的氛围通过一次次这样的活动更加的温暖。

每个幼儿都有强烈的被爱和被尊重的需要,及时捕捉幼儿的情感需要,努力让幼儿真切感受和体验到对他的关注、支持、赞赏,会使幼儿感到幸福、自信,学会关爱和宽容。

例子:在美工活动“小鸭子”中,文文由于技能水平弱,做的小鸭子不像样,在交作品时,她不好意思的说:“我做的不好,我不会做„„”这充分说明了孩子的自信心不足。老师敏锐的察觉到幼儿的反应,及时转换角度,进行了这样的评价:她首先为小朋友讲了《丑小鸭》的故事,讲完故事后,老师告诉幼儿这只丑小鸭就在我们班里,是文文做的。小朋友都为文文鼓起掌来,表扬她很能干。老师接着引导幼儿评价:“哪里像丑小鸭,怎样做就会成为一只漂亮的小鸭子?”引导幼儿为文文的作品提建议。最后老师总结:‘文文真有本领,能做出故事中的丑小鸭,相信今后还会做更漂亮的小鸭子,甚至会做出美丽的白天鹅!”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教师只是转化了一个角度,但在这一过程中却让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建立了自信,同时学会了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了理解、宽容和善待别人。

四、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学会尊重和热爱劳动

生活即课程是我们倡导的理念,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教材中目标六(社会环境与劳动)部分的活动设计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通过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注重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加深他们对劳动的理解、体验,从而树立劳动观念、体会劳动的价值,了解相关的社会环境。如主题活动《劳动小能手》下的几个教育活动P221《在家我也爱劳动》、P226《跟奶奶学做枣饽饽》、P227《和爸爸妈妈试一试》、P232《秋收真快乐》、P231活动《一起扫落叶》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比如活动《一起扫落叶》,就是带幼儿到院子里,动手清扫落叶。活动开始首先让幼儿观察落叶满地飘零的场景,体验落叶给我们的活动带来的不便。并通过现场示范、设置矛盾冲突的场景,不但使幼儿掌握了扫落叶的方法,并体验了劳动的辛苦、分享了劳动成果。我们在组织这个活动后,就可以每天抽出时间组织幼儿开展一次捡落叶、清扫落叶的活动,把这个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强化幼儿的劳动观念,养成爱劳动的好品质。

家庭是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场所,但家长往往因担心幼儿笨手笨脚会发生危险、弄坏东西而剥夺了他们劳动的机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实施劳动教育,还需要做好家园配合工作,打消家长的这些顾虑。如P227活动《和爸爸妈妈试一试》的开展,就是通过亲子活动为家长提供了观察、引导孩子使用日常劳动工具进行探索的机会,在制作小板凳、裁剪小衣服等有趣劳动中让家长感受幼儿劳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今后大胆放手让幼儿参与劳动创造了条件。我们在实施时,还需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家园教育合力实施劳动教育。

同时,我们还要充分挖掘利用社区资源和自然资源,我们幼儿园大都地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农村自然材料,为我们的课程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开展活动《秋收真快乐》,我们农村幼儿园就可以将幼儿带到田间地头,让幼儿动手劳作收庄稼,体验劳动的快乐。还有我们经常开展的春游、秋游、远足运动等活动,让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清新与舒畅。乡镇文化中心、银行、邮局、书店、养老院等社区单位、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村办园所在的各村不同的民情习俗,都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环境。

五、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会移情和表达。

实践表达是教师将幼儿置身于社会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性认知的理解,释放自己对社会性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这是渗透情感教育的最终归宿。移情,就是在一定情境中,让孩子去体验、尝试感受他人的情感,并学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一日活动中,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提高幼儿的情感实践表达能力。

(一)通过语言表达来释放情感

即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语言方式表达释放自己内心的感受。教材中很多活动是通过语言来让幼儿表达释放的。如P140教育活动《爸爸妈妈的宝贝》中,实践部分组织幼儿讨论:每个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的小宝贝,爸爸妈妈是你们的宝贝吗?你们想怎样爱你们的“大宝贝”呢?引导幼儿用语言积极地交流关爱父母的方法。P106《我有开心法宝》请幼儿说说自己不开心的事情,组织大家为他想办法,让他高兴起来,并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P111《快快和好》中引导幼儿在集体面前讲一讲和好的方法。P113《小伙伴你真棒》中组织幼儿和好朋友“说句悄悄话”,表达对伙伴的喜爱。P171《老师,我想对您说》中情感迁移:这段诗歌让你想起了什么?你想对老师说什么?等等。

一日活动中教师可随机灵活的引导幼儿通过语言表达来释放情感,如班上有小朋友生病了,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式可以表示自己的关心,有的小朋友说可以送花,有的说要写信,还有的小朋友要打电话表示自己的关心,教师现场拨通了生病小朋友家的电话,引导幼儿向他表示慰问和关心,这就是一种语言表达,它传递的往往是一种爱,一种关怀。

(二)通过多种方式表征来释放情感

即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绘画、美工等手段表达自己的认识与体验。如:教材P242《班级规则我来定》活动中,实践部分请幼儿找一找在班级生活中小朋友应遵守的规则,幼儿运用绘画表征出来,在和幼儿共同讨论和筛选后,制定了班级有关规则并配上小儿歌,幼儿耳濡目染,促进幼儿规则意识不断提高。P241《我们发现的规则》引导幼儿将收集到的规则进行分类,然后贴到墙上。P110《原谅真好》,让幼儿通过动作相互拥抱,体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等。

(三)通过活动实践来释放情感

即通过组织幼儿进行实践行为练习,内化幼儿的认知、体验,初步形成亲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游览活动、社区活动、宣传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礼仪交际活动(如大带小活动、做客活动、社会采访等)等几种形式。如如教材中P115的“假期活动调查”、P116“伙伴的贸易会”的开展、P118的礼仪活动《请你和我跳个舞》等。教材P189中设计的“爱心义卖会”活动,目的就是通过义卖活动激发幼儿的爱。实践部分,教师引导幼儿开展义卖,幼儿共同讨论义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筹备义卖物品,召开爱心物品介绍会,布置爱心义卖会场,义卖中幼儿一边要和顾客讨价还价,一边还要随时应对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中不仅是一种爱心的表达,幼儿的协商、合作、交往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学有法,贵在得法。让我们共同研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我们的智慧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以人为本 激发幼儿自主学习 篇6

在一只纸箱做成的“电视机”前,孩子们兴奋地拿着手中的道具大胆地表演,宣传他手中的物品。这是一节别开生面的社会课——《大家说广告》。课前,教师组织幼儿观看各类电视广告,然后,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音乐声中自由地选择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各类物品,如,牙膏盒、北大富硒康盒子、达克宁药盒等。这时,教师引导幼儿:“今天,我们举行一次现场推销会,看看谁能最快地将自己的物品卖出去。”于是,孩子们自由讨论、交流,一个个在“电视机”前大显身手。“腰好、背好、腿脚好,新盖中盖口服液。”“黄金搭

档……”

在这节课中我们不难区分主体者和主导者。自由、轻松、愉快、创新的课程设计和环境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作用下,进一步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这就是当前幼儿园课程的新变化——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每一个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改幼儿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学习探究习惯。所以,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将幼儿看作一个独立、完整、主动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需要和尊严。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的关系,不能简单地将幼儿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教师要理解、支持和保护幼儿的创新表现。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创新潜能。它通过对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为幼儿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确立教育民主的思想,充分尊重、信任、激励幼儿。进一步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幼儿自主发展。如何激发幼儿自主学习,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巧妙引导,把学习的权利交还幼儿

要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要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抹杀其主导作用。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个主导者,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即教师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幼儿自己动脑,善于思索。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幼儿自觉的能动性,启发幼儿积极动脑,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育者,教师更多的是作为知识的启发者,而非灌输者。新课程改革提倡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提供更多的选择,发挥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加强教师对个别幼儿的了解,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互动和教育。因此,在这次课程改革中,作为教育主导者——教师的传统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以适应改革的大潮。有一次,语言课续编故事《龟兔赛跑》,当我问:“如果下一次乌龟和兔子再赛跑时你们想结果会怎样呢?”孩子们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下,犹如一线亮光点燃了思维的火花,开始自主探究、思考:有的设计了兔子的再度骄傲,有的设计了乌龟的诚实,还有的想象了他们的同心协力……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二、激发情感,推动自主学习

学习过程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渗透了幼儿的认知和情意活动。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将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局限于固定的、枯燥的知识传授之中。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体现以人为本,它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幼儿的学习情感放到一个崭新的位置,促使幼儿具有学习热情,积极、主动的学习,乐于学习。情感怎样激发?动机往往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出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营造出一种特定的学习氛围,有效刺激幼儿的求知欲望,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扣人心弦的导语,富于童趣的故事,故事情境剧的表演指导,活动中幼儿游戏的组织以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等,都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方式。

实践操作过程中,我注重了这样几个方面:与幼儿建立朋友式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多元地评价幼儿,允许幼儿出错,增强幼儿的自信,鼓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品尝成功的喜悦;充分地发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拓宽学习的领域……有了这份学习的激情,幼儿自然会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师生互动,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的有机统一。从某种角度来讲,以往幼儿不主动的学,厌学,不是幼儿不愿意学,而是我们的教师不愿意放手让他们学——担心教学质量,一味地“灌”——只看到了自己,从根本上忽视了教育的主体。所以,首先得从思想上认识到幼儿和教师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是活生生的人。其次,师生之间要实现教学相长,建立密切地教学关系,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挑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以往教学中幼儿处于的被动局面,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绘画《大海里的轮船》时,小朋友不能画出轮船的样子,我积极地开导他们:“我真想把轮船的样子画出来,大家愿意和我比一下谁画得更像吗?”幼儿受到激励,非常乐意和教师一比高低,研究轮船的意愿立刻就变得非常的浓烈,于是自主的去发现和探索轮船的特征和样子,画出了各种各样的轮船。

四、开放多元鼓励幼儿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过于封闭。教师忙于知识的满堂灌,幼儿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课堂教学也就变得沉闷,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更不应该拘泥于已有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师生都应该积极创造,超越预定的教与学的目标。开放多元化的课堂,教师首先要鼓励幼儿对书本进行自我理解,自我斟酌,大胆质疑,回归幼儿自己的生活。创新学习的关键在于“问题”意识,有了疑问,才能促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去思考,才可能实现创新。其次,还要充分地认识到幼儿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我们一样具有主观能动性,由于他们的知识、兴趣、爱好、个性和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对同样一个问题的见解是各不相同的,教学活动因此而异彩纷呈。记得有一次组织幼儿外出爬山时,一个幼儿看到山上的树说:“呀,这树长得可真高,”另一个幼儿马上说:“这树可真勇敢,从石头里长出来的。”我趁机引导幼儿议一议。幼儿讨论异常的激烈,发现了不少闪亮的地方。通过这次经历让我充分地感受到必须尊重幼儿的感受和独特发现,使学习的内容开放,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我认为,要做到这些,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开放性备课;打破教学形式的一成不变,开放性教学;打破教学手段的僵化,多元化激发幼儿的兴趣。在谈话活动“我爱家乡”时,为了激发幼儿自主地发现家乡的美,我并不从家乡的好处说起,而是直接说我的家乡是如何如何的人好、物美,说着说着,幼儿也逐一地说起家乡的优点来。由于开放性的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更加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实践创新,开阔幼儿的视野

多给幼儿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广大教师的职责。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于遇到新的情况,产生新的问题,更能够激发幼儿的“疑”,从而萌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也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探索动物与人的关系时,我对孩子们说:“动物间存在亲情吗?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呢?”孩子们认真地翻阅图书,查找资料,发现了书本上的故事很是感人,然而他们通过调查却发现现实并不是这样,有很多人擅自捕捉动物,于是不少的幼儿自发成立了保护动物小组,还画了连环画呼吁全社会都来保护动物,关爱生命。这次活动虽然给幼儿的只是一个自主的实践机会,然而赢得的却是深刻的认识,富有创意的表现。这样的自主学习不仅活跃了幼儿的思维,拓宽了幼儿智力发展的空间,还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幼儿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有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幼儿自主学习,让幼儿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帮助幼儿自由、富有个性、健康地成长。

乡村教育对幼儿自主学习的影响 篇7

一、提供平台,创造机会

1. 在多彩的乡村生活中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让幼儿走出教室,置身社会,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这是乡村教育思想的核心。为了能让幼儿自主去学习、获得丰富社会经验,这是必要的。

(1)驻扎乡村教学。孩子们热爱自然,有的孩子喜欢捕蝴蝶, 有的孩子喜欢在花园观赏花草,而有的孩子喜欢在麦田里拾捡麦穗……相信孩子能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自由探索,收获颇多。 秋天到了,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大自然,使之变成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践课。如观察落叶时,可以形容树叶像在奔跑,活像体操运动员在表演。由此可见,如果教师带领可爱的孩子们来到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美丽的景色,体验秋天的季节变化,会对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兴趣起很好的效果。

(2)融入乡村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那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人、事、物等无一不影响着每一个幼儿。城市中的幼儿很少接触到农村生活,而开展乡村系列活动可以真正让教师感受到幼儿身上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可让幼儿帮助农民伯伯记录农田情况,这不仅提高了幼儿兴趣,也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突出乡村生活在一日活动中的地位。

2. 在丰富的乡村游戏中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1)给予乡村游戏教学用具。教师在组织课程活动中,应注重游戏材料的选择,这有利于幼儿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使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激发。教师要尝试鼓励孩子开动脑筋,利用环保型的废旧材料制作教学用具。可以是平时活动中喝的各种瓶子,也可以是家里不用的布料。在孩子们的用心与老师的细心之下,孩子们的实验活动变得颇有生趣。

(2)开展多样化乡村活动。给传统的游戏添加许多与游戏相关的音乐与歌曲,可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自主地去参与游戏。还可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添加游戏情节,使幼儿自发地进行互动,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兴趣的奥妙,在于引起幼儿参加游戏的欲望。幼儿喜欢新鲜的事物,可让幼儿在多样化的乡村游戏活动中快乐游戏,全面发展, 如“弹蚕豆”“夹弹珠”“跳房子”“斗鸡”等。多种情趣的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从而开拓幼儿的生活、学习空间。

二、营造氛围,注意互动

1. 从科学实践中孕育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乡村是幼儿发挥自主性的有利场所,它可使幼儿在与周围环境及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最大程度激发其主动性和自主性。比如,乡村中的幼儿喜欢观察蚂蚁爱吃的食物,教师则可以对一些有奇思妙想的孩子进行提问, 及时地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要扼杀孩子探究的欲望,可以适时地给孩子一些小提示,进行师幼互动。

2. 从师幼互动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乡村中的幼儿有时缺乏自信心,教师的鼓励起着莫大的推动作用。师幼互动是让幼儿自主学习的催化剂。例如,手工课上,孩子们想让自己制作的风车转得更快。于是我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讨论,有的说可以迎着风跑,只要跑得快些,风车就能转得快。 由此可见,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在师幼互动中进行适时的点拨,使幼儿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互动中,教师可给予每一个幼儿激励性评价,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结束语

乡村教育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十分广博。通过深入的研究,要灵活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更深邃地映射到孩子的心中。 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努力改变城乡教育的差异,加强城乡互动,加快构建城乡交流的和谐平台,进一步引导幼儿手脑并用,尝试自主学习,发展自主学习,让孩子们真正成为未来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摘要:乡村教育内涵丰富,包括学校、社会、家庭等关于教育的范畴。乡村教育强调生活即教育。幼儿要走出教室,置身在社会中,从生活中汲取知识。丰富的社会生活,是幼儿自主学习、健康成长的肥田沃土。要通过提供平台,创造机会,营造氛围,注意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浅谈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8

一、鼓励幼儿自由地说, 培养自主性

幼儿教学活动是幼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幼儿教学活动对于激发幼儿的语调、手势及眼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在练、讲中谈谈自己的意见, 从而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 我让孩子们观察春天的雪水融化, 河冰融化, 我还引导幼儿编歌曲《听》, 学生会唱此歌曲以后, 我再让幼儿编歌词, 小朋友们自己想, 自己尝试着说, 任意地说。比如, 有的小朋友这样说:“我听见了沙沙树叶声。”有的小朋友说:“我听见小溪在唱歌。”毕云卉小朋友这样说:“我听见小板凳在说悄悄话。”这时有的小朋友还在笑, 孟小飞小朋友说:“它会说悄悄话的, 我们每天坐着它, 它因痛才哭的!”小朋友们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讨论得非常激烈。

二、大胆放手, 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有人提出过这样的观点,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会发现问题, 有了发现做基础, 理解才会更深, 也更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联系。所以, 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 让幼儿有更多的主动学习时间, 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和同伴、老师能够互动,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得以调动, 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学习也更主动了。幼儿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有了感官的参与, 就会发现更多的问题, 学会了探索新知, 也就学会了学习, 能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例如, 结合一系列的幼儿美术活动, 在制作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幼儿结合实地实物, 结合实景与实情加以体验, 能够感受到环境、生活及艺术之美, 并对幼儿的感受力加以培养。比如, 在学习《蔬菜》这一课时, 让幼儿认识更多的蔬菜, 并布置好“蔬菜天地”这种大的环境。让幼儿学会自由探讨:让幼儿学会观察、动手感触、用鼻子嗅, 还鼓励幼儿动手分开黄豆、绿豆及黑豆等, 还可以让学生解剖大白菜、土豆等, 并引导幼儿细心观察, 认真交流与体验, 感知蔬菜的基本特征。幼儿说:“茄子皮很光滑, 土豆是实心的, 丝瓜长的细长, 萝卜有黄的、紫的、绿的, 有的菜中间是空的, 西红柿有很多籽……”这是一堂生动的体验课, 幼儿在探索中懂得了许多蔬菜特征, 能够结合内部构造等知识, 积累更多的制作经验。

总之, 幼儿教师要努力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合集体教学活动及自主学习内容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幼儿自主学习 篇9

一、教学手段多种多样, 让幼儿学得轻松

为了更好地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杀手锏, 现如今, 幼儿园教学设备多种多样, 除了以往通用的图片、幻灯片、动画课件之外, 近几年又有了更为先进的电子白板等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不仅体现了就地取材的原则, 而且幼儿也更熟悉这些东西, 也就能够更好地配合老师。如:在一次语言教学活动中, 一开始我只是出示了几张图片, 与幼儿一起讲故事, 说说演演, 虽然整个过程比较完整, 但是幼儿的兴趣点不是很高涨, 他们往往讲述了几幅图片后便没有了表达和交流的欲望, 剩下的内容当然只能由我来“灌输”给孩子。这样一来, 幼儿获得的知识只有少部分是由他们自主观察学习得来的, 大部分是老师在牵着孩子的“鼻子”走, 这与《纲要》中“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相违背了。

于是, 在第二次的语言活动中, 我尝试运用图谱和动画课件相结合的方式, 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做做、演演的过程中去学习本领, 不仅动静结合, 同时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兼顾群体和个别差异。就如我班一个孩子, 总是不自信, 在分组的情境表演中, 她不能够很好地放开自己, 我看到后, 就加入到他们的小组, 同她一起来表演语言故事中的情境, 而在巩固知识的时候, 我也采用了分组学习的方式, 以强带弱, 共同进步。活动过后, 我也感受到了小朋友的快乐, 在之后的几次类似活动中, 我班孩子也越来越能够放开自己。很多孩子在过了几天之后, 一看到图谱, 自己就能够讲述学过的内容。

二、身段表情丰富多样, 让幼儿学得快乐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一次语言教学活动《云彩和风儿》中,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感受诗歌中“大狮子、胖娃娃、小帆船”的形象, 我亲身模仿, 不仅真得弓着身子, 而且张大嘴巴, 十分凶狠的样子。有个孩子忍不住说:“哇, 大狮子真的来了呀。”在胖娃娃的表演中, 我请我班的孩子在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后, 自己来表演, 可以看出, 幼儿都十分投入。

丰富多样的身段表情 (手、嘴、眼、脚) 等, 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课堂的轻松快乐, 他们也能够更放开, 更自主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想法, 这样的课堂, 幼儿的自主性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由于中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老师丰富的身段表情一定也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诗歌或其他语言活动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他们也会试着去模仿学习, 那这样的方式, 他们学得也更轻松。

三、教师要适当介入, 多为幼儿提供互动的机会

教师的正确介入是十分重要的, 语言教学也不例外。在活动中, 教师要找准时机, 恰当介入。如:在幼儿交流出现分歧时, 或在幼儿不知如何与同伴去交流、讲述画面内容时, 教师此时可以作为引导者适时介入, 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就要留给幼儿。过了几个星期, 我发现, 当孩子一直处于这样的交流氛围中,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而且与同伴之间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也有了进步。这样, 幼儿的学习就更加自主了。

在一次语言活动《秋天的画报》角色扮演的环节, 我为每组孩子准备了数量相同的头饰, 让他们分组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开始了,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观察孩子们, 只见有的小组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有的小组在井然有序地分配着角色, 唯独有一个小组, 他们不知道如何进行表演, 既不讨论也不分配角色, 只是在那边看着别的组的孩子热闹地表演, 眼看着时间已过去了一小半, 为了让他们也能体验到语言活动表演的快乐, 我以一个自由人的身份加入了他们:“哇, 这么多好看的头饰呀, 我真想表演苹果娃娃, 红彤彤的, 真好看……”这个组的孩子们见状, 马上也选择起来, “我要表演梨宝宝”“我要表演枣子……”于是, 整个组的气氛被调动了起来。孩子们都快乐地表演起来, 情绪十分高涨。

通过这次语言活动, 孩子们也越来越喜欢表演, 每到看到头饰或者各种各样创设的情境, 他们都非常开心, 在如此自由的氛围中, 他们的主动学习也充分地发挥了出来。

幼儿自主学习 篇10

一、当前幼儿自主学习积极心态养成教育存在错误倾向

(1) 教学活动内容选择不合理。在教学上出现随意性和“小学化”倾向, “灌输”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或者教学内容不适合幼儿的学习水平, 或者进行大量的低水平的重复, 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方式的采取不适当。教学活动不能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为基础, 不注重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有的“活而不动”, 教师主导过多;有的“动而不活”, 幼儿只是机械模仿, 没有积极的情感参与。

(3) 教学活动片面强调游戏化。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幼儿教育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学习, 不能光为游戏而游戏。有的教学活动表面上看把游戏和教育结合在一起, 而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效果。

二、幼儿自主学习积极心态养成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 体验性原则。要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性学习的环境, 让幼儿全身心自由投入其中, 通过参与操作获得体验, 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

(2) 适应性原则。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注重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的合理性、活动形式的可行性、操作材料的层次性。

(3) 主动性原则。自主性是指教学活动不是外在强制情况下进行的, 而是出于学习主体的兴趣和需要, 自发、自愿、自主地进行活动。教师要使用适宜的言行来指导幼儿活动, 以保证幼儿活动的权利, 尊重幼儿活动的意愿, 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的内容, 满足幼儿兴趣和发展的需要。

(4) 互动性原则。在活动内容设置上, 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心理特点, 努力使课程内容吸引幼儿, 唤起幼儿的共鸣, 从而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幼儿自主学习积极心态养成教育方法探索

1. 营造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积极心态的心理氛围

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要尊重幼儿积极心态的天性, 从幼儿的内在需求出发, 激发幼儿主动愉快地学习。幼儿教学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 也不在于获得某种特殊的技能, 而在于关注幼儿的发展与成长。一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积极加强引导, 满足其求知欲望和探索需要。二是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学习;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对问题和疑惑做出自己的解释、理解和判断, 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独特的理解与创造, 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和讨论, 鼓励幼儿大胆发问, 使幼儿的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三是创造宽松的自主学习环境。幼儿在自主学习探索的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很多低级错误, 但从幼儿的认识水平来说是合理正确的, 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进行评判。

2. 构建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积极心态的学习环境

教师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案例研究 篇11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发展儿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幼儿动手的过程成为学习的过程。其实幼儿是带着热情、积极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让他们带着自己特有的愿望和环境相互作用,而自主学习既能满足幼儿探索、了解环境的愿望,又能在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这种学习将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智慧发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儿童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有大量的机会做自己愿意做并感兴趣的事情,去解决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去自主地获得智慧的发展。在尝试中逐渐完成探索活动,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主见、有办法、自信、独立的人。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手工区是幼儿比较喜爱的活动区域之一,但是传统的手工活动,经常采用的是集体示范讲解的方法,教师教,幼儿学。幼儿的学习是在教师直接传授的过程中发生的,是被动的;幼儿获得的只是技能,但绝不是智慧。因此,这样的活动对幼儿来说,最大的伤害就是“不受尊重”。这样不但阻碍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兴趣,更影响了其自信与独立能力的发展。笔者就这一问题在手工区域中开始尝试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引导幼儿在老师创设的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中,由幼儿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规则、方法,边学边玩,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从而获得满足,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因此,当幼儿进入这一区域后,教师就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她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向自己挑战,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更困难的任务。下面就美工区域中发生的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例如:在一次美工区的活动申,我就见到了这样的情景;在活动区里,教师用图示法展示了如何把一张正方形手工纸对折剪成蝴蝶的每一个步骤。淇淇来到这里,拿起了手工纸和剪刀……不一会儿,淇淇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烦死了!烦死了!”,一边把手里的剪刀和纸往桌上一扔。于是我走过去问“剪坏了是吗?你试了几次,”“三次。”淇淇小声地同答。“可上次老师是试了五次,第六次才成功呢!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好办法,你仔细看看画板上的剪法,应该从哪一边剪蝴蝶才不会断开呢?”听了我的话,她点了点头,拿起纸和剪刀,又开始了第四次尝试。她先是走到画板边,把图示翻开看了看,再回到座位上,拿起了剪刀和纸,把纸对折后,淇淇开始不停地翻转手上的纸,她似乎无法确定应从哪一边入手。终于,她动手剪了,这次,是从对折纸开口的一边剪的,这也就意味着她的蝴蝶不再一分为二了,只是翅膀的弧度太大了,蝴蝶的身体却只有一点点。看来她已经接近成功了,她自己也显得非常意外,露出了惊喜的笑容。于是我也惊喜地说:“真棒!一只蝴蝶剪出来了。但是你能不能把蝴蝶的身体再剪得长一点呢?”“行!”她非常肯定地回答。这一次淇淇的动作特别迅速,很快就剪完了。可是打开一看,傻眼了,蝴蝶又变成两半了。此时淇淇显得非常失望和沮丧,最后,她用大眼睛望着我寻求帮助。我温和地对她说:“没关系,我们把两张拼起来看看,瞧,两张拼起来就是一只完整的蝴蝶了,拼起来的这条线就是蝴蝶的中心线了”。淇淇立刻说:“能不能帮我粘一下?”我点头默许了,她高兴地拿来了透明胶。于是我和淇淇一起将蝴蝶粘了起来。“剪出来的蝴蝶中间是不能分开的。不然蝴蝶就飞不起来了。你可以仔细看看墙上的样子。从那一边剪?”淇淇接受了我的建议,将画板上的图示拿下来仔细研究,还把对折的图示打开来看看。她看了一会似乎有点明白了,于是又开始了新的尝试。这次其起先仔细地画好轮廓,再非常小心地剪……“我剪出来了!”“我剪出来了!”她欣喜地举着蝴蝶跑到我身边。“太好了!祝贺你,你成功了!”我也高兴地对她说。“我可不可以再剪一只?”淇淇又小心地问。“当然可以。”我爽快地回答了她。尝到成功滋味的淇淇,心情好得很。这次,她剪的速度比刚才快多了,剪刀“咔擦咔擦”地飞舞起来,可是就在即将剪完时,她突然意识到手中的蝴蝶又被一分为二了。于是,她马上刹车,这回她剪成了二只翅膀相连而身体分家的蝴蝶。她懊丧地看着那只蝴蝶,一声不吭地呆呆坐在桌边,想了一会儿,她又拿起了一张纸,这次她找准了下手的方向,特别小心地剪下了第一刀。结果当然是剪出了一只完整漂亮的蝴蝶。我由衷地对淇淇说:“真了不起!你又剪出了一只漂亮的蝴蝶。”淇淇高兴地说:“傅老师,我想把蝴蝶打扮得漂亮一点可不可以?”于是我给了她一张彩色的手工纸和一盒油画棒,她想了一会儿,拿起了彩色纸,这次她完成得非常流畅,可以看出她完成作品时是非常认真的。活动结束后淇淇十分自豪地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和剪纸的经过,她告诉大家她剪了七次才成功。小朋友们给她热烈鼓掌,夸她了不起。淇淇的脸上泛起了自信的笑容……

二、分析

1.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强调以幼儿为中心,但又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只是对幼儿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刊帮助作用。当淇淇反复了三次都没有成功,而且犯的是同样的错误时,她显得烦躁不安,甚至于发起了脾气。她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弃。我认为这时教师该做的就是: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她继续做下去的愿望,同时,提醒她寻找惜误的原因,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避免徒劳的尝试。当淇淇高兴地向我跑来报喜时我所给予淇淇一定的肯定后,又鼓励淇淇再尝试一次,巩固和完善这一新技能。淇淇几乎是胸有成竹地进行这一次的尝试,她完全没有料到会失败,并且是前二次曾有过的错误。这时淇淇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为了缓解她的失败情绪,我告诉她剪出来的是两个一半,只要将它们拼在一起就行了。同时在粘蝴蝶时有意识地让她看中心线。为她进一步的探究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通过这一次的粘贴,她已有了中间不能剪断的经验,但对怎样连起来依然困惑,这时范例为孩子起了实质性的指导,我不仅允评孩于看,还可以拿在手里拆开研究,对这一活动进行有效的支持。很明显,这一次的成功给予她很人的鼓舞,她有强烈的再次体会成功的愿望。孩子在练习时,即便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也会出现反复,淇淇的及时刹车,证明她已经领悟到这一技能的要领。老师并没有介入,而是让她自行纠错。

2.通过自我调整孩子会特别注意自己曾剪错的地方,这里正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孩子经验内化的关键环节,是反省的结果。能自己把蝴蝶打扮得漂亮,并为她提供彩色纸和油画棒是对她多次尝试的一种奖励,同时让她有选择的余地,相信成功的经验会增加幼儿在今后探索过程中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适当的鼓励会让她参与活动和挑战自己的意愿达成。在自我学习中,孩子获得了自身整体能力和经验的增长,并体验着探索成功的愉悦。这种情感的体验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教育观念的更新,促使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幼儿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往往很容易停留在表面,于是许多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半途而废”。其实当幼儿在遭遇矛盾时不知所措;错误反复出现时,沮丧失望……此时教师如能及时为幼儿提供个别化的帮助和艾持,就会帮助幼儿超越问题的制高点,应用某个策略,使问题解次,获得成功。

三、反思

1.教师应当有目的地在问题情境中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促使幼儿积极介入。问题的解决需要知识的铺垫,当两者的潜在距离较大时,能力强的人可以借助其认知结构的同化功能,使之与新知识建立联系,而大多数幼儿则需要老师为他们搭建继续发展的平台。而这个平台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可组可拆的,为幼儿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也是为发展幼儿的进一步理解而提供一定的支撑,使他们的理解逐步深入,不断提高。

2.耐心观察,提供适时的情感支持。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设置障碍等方法让幼儿面对适度的困难,让孩子得到一定的锻炼,提高探究的兴趣。为了促成这种学习,教师应耐心进行观察,在孩子确实需要帮助的时候,恰当地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使幼儿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体会解决问题的满足感。

3.提供机会,支持幼儿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毫无疑问,幼儿需要一个可以自由展示自已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帮助幼儿去发现产生问题的原因。老师需要等待,让幼儿有一个自我消化吸收过程的机会。

四、建议

要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时时刻刻从“幼儿发展为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使自己成为幼儿学习的参与者、讨论者,而不是仅仅是活动的执行者。其实幼儿的想法是否正确并不重要,教师应真诚地接纳和认可,绝不要轻易地把自己的想法在幼儿尚未具备相关经验时强加给他,要善于挖掘每个幼儿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力求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对那些外表上看是失败了幼儿,更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培养他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因此,笔者认为必须要充分尊重幼儿,构建和谐对话的师幼关系,并在问题的不断引导下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进而从根本意义上实现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泠沅.教学实验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P116一II7

[2]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M]. 华东师大出版,1991年版

幼儿自主学习 篇12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动机

在一日活动中, 我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亲切温馨、活泼愉快、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班级氛围。我和孩子们一直保持着平等、合作的朋友关系, 这是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的首要前提。

课间孩子们常常会抢着跟我聊天, “老师, 我妈妈快生小妹妹了!”“我在欧尚超市里看到了一个很大的挖土机!”;晨间谈话时我设置了“小小气象员”、“新闻播报”“小小点名员”“我想说”等版块, 让孩子自由发挥, 大胆表达;当我试玩孩子的溜溜球笨手笨脚时, 孩子马上会说:“老师, 看我怎么玩的!”一边说一边动作熟练潇洒地玩给我看, 而我则是一副虚心求教的模样。

二、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满足幼儿自主学习的需要

《纲要》中强调了材料在幼儿活动中的重要性。然而在以往的活动设计中, 我们更多地考虑了能让幼儿积累多少经验, 学会哪样技能, 从而过度地研究材料, 而忽视了研究幼儿自主学习的内心需求。往往是我们冥思苦想的活动, 精心制作的材料, 幼儿自主参与的兴趣却不高。

一次体育活动后, 看见孩子们燥热难耐, 我调整预设的“猜谜语”游戏, 让孩子自选安静游戏。于是孩子们开始玩“百变折纸”, 我正教灿灿折钢琴时, 浩浩走过来很有礼貌地跟我商量:“老师, 我不想折纸了, 我可以画画吗?”我觉得有些惊讶, 因为为了维护班级卫生, 平时除了区角、美术活动, 我们都不拿绘画工具, 孩子们也没谁提过画画要求, 我想也就个别吧, 就点头说:好的, 小心别画在桌子上。

当我转向另一桌时, 突然感觉耳边叽叽喳喳的讨论声没有了, 变得特别安静, 我抬眼一看, 天哪!折纸人已寥寥无几, 大家都拿着记号笔认真地在桌上画画, 哪来的画纸呢?他们没向老师要, 就是手里刚才折的纸展开的 (那是筐子里老师收集的单面废纸) , 这时的活动室俨然已经成了一间涂鸦室, 更让我吃惊的是:那群“小画家”里竟然有以前一画画就泪眼汪汪喊“老师, 我不会画”的心心、总是磨磨蹭蹭不肯落笔的雯雯, 他们什么时候都爱上画画了?

眼前的景象除了让我震撼外更深刻的是反思, 为什么让我们头疼的孩子不爱画画的问题在一次自由绘画中迎刃而解, 为什么跟随浩浩画画的孩子会有那么多, 真的只是“跟随”吗?不是, 因为美术活动是幼儿最重要的自我表达方式, 涂鸦是孩子自发的内心需要。而老师预设的活动由于内容的难度给小部分孩子带来了压力, 在教师密密麻麻课程的高控制下, 幼儿有时只是需要一支画笔轻松自由地涂鸦, 而我们却连这都满足不了孩子!幼儿缺失的是自主学习的机会, 我们必须明确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多方创造条件, 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三、教师指导由帮助转为倾听, 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信心

弗洛姆指出:信任孩子就意味着信任孩子所具有的发展潜能。在全班幼儿都在快乐涂鸦时, 我心里暗自嘀咕, 他们到底画些什么, 画的怎样?但我没想往常一样去帮助那几个“画画困难户”, 而是悄悄地走到已画好的浩浩身边, 摸摸他的头, “给老师讲讲画里的故事吧!”“好, 这是一台通电的机器, 小朋友通电后变成了奥特曼, 小蜗牛变成了蝴蝶, 石头变成了乌龟, 老师, 我的乌龟画不下了!”浩浩有些着急。”好有想象力的图画故事啊!我心里一阵惊喜, 提醒他“这张纸太小了, 还有谁通电后变成了什么呢?你去找张大纸画吧!”这时我看到旁边的心心画了大半张纸的小草不像小草的密密麻麻的东西, 看上去就是一堆凌乱的线条。我没做评价, 只是耐心等待, 相信孩子有他独特的想法, “这是”心心沉思片刻, “是蜘蛛网。”我笑了, 好聪明的孩子, “夏天快到了, 你的蜘蛛网能捉到害虫吗?”“可以的, 我还要画呢!”“那你要编大点编密点, 不要让害虫逃掉哦!”

看着这些原本惧怕的孩子爱上了画画, 我庆幸自己大胆放手, 由帮助者转变为倾听者, 并运用鼓励、表扬、赞赏的语言激发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学习, 增强了幼儿学习的信心, 分享了孩子的快乐, 也让孩子充分享用自己的每一个奇思妙想的成果。

四、提出适宜的目标, 使不同水平幼儿获得成功

幼儿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个别差异, 为了让不同幼儿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在幼儿自主学习时, 我根据他们不同的“最近发展区”, 提出难度适宜的技能要求。

在班上举行的拍球比赛中, 伟伟由于生病开刀在家休息没练习, 一分钟只拍了3个, 看他有些难过, 我安慰他:“没关系, 老师陪你多练练, 先练一只手拍50个, 再练两只手轮流拍100个。”以后的几天, 无论是晨间锻炼还是自由活动时间, 伟伟都在一个人努力练拍球, 每当达到一个目标, 就兴奋地向我报告:“老师, 我一只手拍能不败掉呢!”“我会两只手拍球了!”这时我会表演花样拍球给他看, 他马上饶有兴致地学起了新花样。

上一篇:解决手段下一篇:大学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