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教育

2024-09-03

自主学习教育(精选12篇)

自主学习教育 篇1

极引导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使得进行适应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趋势。美术教育的新观念是从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出发, 构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美术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得到一种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进行相应的教育活动, 实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而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一项值得探索的课题。

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中, 强调人的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只有当人所从事的活动转化为自主活动, 才能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充分的表现。因此, 作为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创新能力的美术教育就更应倡导以人为本, 通过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 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自身的发展过程。

一、抓住“核心”, 美术教育注重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所谓美术教育的“核心”就是学生,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教育活动。美术教育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人性化的指导和评估, 让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 清醒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发展过程, 积极自觉地不断优化自己的发展过程, 充分发挥作为审美主体应有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的美术自主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自主美术实践活动实现的。其美术自主活动具体表现为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反馈、自主反思、自主调整的完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动机形成美术需要, 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积累、提炼、升华认识, 形成美术自主意识与良好习惯, 使学生学会, 会学, 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提高悟性, 培养独创精神。

美术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形式、学习状态, 而是教学双方面在全新观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新组合。美术的自主发展离不开教师积极的主导。自主发展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导趣、导向、导法、导思、导情中, 不断地激励学生和指导学生。同时, 教师的导学要及时、得力、得法。

二、构建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美术课堂是实施教育的前沿阵地, 重视自主发展, 就要从课堂开始, 从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出发, 指导学生确定美术自主发展的起点和目标。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形成关于教学目标、要求的认识。

要摸清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点, 是主体发展愿望的体现;对美术教材内容理解的疑难点;学生在认识上的模糊点;学生美术能力、习惯发展的薄弱点。坚持主导要求符合学生实际主体发展需要与主导要求一致。主动适应美术教学也是及时主动积极的对主导要求做适当的调整。调整教学活动的方法和内容, 另外坚持积极引导的原则, 发现主体需要价值不大或毫无价值, 更要大胆发挥主导作用, 做以调整引导。还要坚持促进转化原则。当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和要求不同步时, 就要诱发需要, 激发欲望, 这成为教学的关键。在引导转化过程中, 要积极引导学生的价值趋向, 让学生尽快由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过渡。

指导学生高效的自主发展, 关键是构建科学的美术教学操作模式, 通过具体的模式环节和操作策略, 规范教学行为, 确保学生的自主发展权力和自主发展效果。要根据学情和教情产生大小循环式的周而复始的操作于整个课堂。

运用这些模式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 观念转变要到位。

要认真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弄清美术自主发展模式与灌输式、放任式、参与式的本质区别, 合理地把握一个指导的度。

2. 主要教学环节要落实。

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反思、自主质疑、自主应用、自主拓展是自主发展的主要环节, 应确保落实到位, 美术教学中应注意:彻底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实际认准发展点;处理好美术教学进度和能力发展的关系,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自主实践;还要弄清每个环节的重点、要求, 准确把握时机, 灵活运用, 提高美术教学实效。

3. 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

参观、考察和游历, 以及各种形式的展览、竞赛等, 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动机,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 美术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体现主体性, 发展学生的个性, 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提供条件, 要改变僵化的管理手段、划一的教学目标, 创设健康和谐、宽松有序、寓教于美的育人环境, 为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提供最大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呼唤主体觉醒, 强调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已成为美术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 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扬弃, 也是教与学关系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因此, 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地位, 提倡创造性自主学习的美术教育, 将是在美术教育领域中一个急待探索和急待落实的问题。

自主学习教育 篇2

自主探究·切身体验·感悟学习

——培养学生“自能学习”有感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教学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终身学习、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这就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授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我校语文“自能学习”课题实验旨在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引进课堂,摒弃传统的“师讲生听”、“师教生学”等被动教法,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探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各种能力,以达到“自能研究,不待老师讲”的最终目的。要达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就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合作、探究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无比的快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进入文中意境构筑起自主、探究、创造的学习模式?下面我以教学《鸟的天堂》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 自主探究·切身体验·感悟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主动读书,让学生带着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走向老师,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

《鸟的天堂》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文章。在教学中,我给学生一个建议,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高声读、轻读、同桌比赛读、小组读等等。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读得不亦乐乎。汇报时,大家更是不甘示弱,有时以课文朗读的形式汇报“描写大榕树枝繁叶茂的部分写得非常美,写出了大榕树的静态美,建议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有的以表演的形式汇报,“我们一组把百鸟争乐部分配乐表演读,请大家多提意见。” 于是我配合学生播放一些关于鸟儿叫声的录音,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鸟儿在空中飞行,林中飞舞,枝头歌唱等景象的画面,创设真实、自然、充满情趣的情境。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氛围中,这一小组的同学声情并茂地诵读描写早晨百鸟争乐的壮观场面的语句,他们的诵读表演抑扬顿挫,惟妙惟肖,赢来了观众热烈的掌声。还有的以背诵的形式汇报,“我觉得文章中的语言优美生动,我们背诵百鸟争乐的一节”看着同学们的精彩汇报,我又趁热打铁,请学生交流有关“鸟的天堂”这一风景名胜以及鸟的有关资料,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以小导游的身份融课文内容和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介绍“鸟的天堂”这一旅游胜地;有的介绍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鸟的知识,介绍它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号召同学一起行动起来保护益鸟,共同维护我们的生态平衡,为人类造福;有的介绍当地的农民保护鸟的趣事,使这成为闻名中外的鸟的天堂。这种自主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二)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疑问难。

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在阅读中善于发现及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不受束缚地自由表达,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顿时,课堂高潮迭起,如,读了课文后,我知道了“鸟的天堂”那一带的环境幽

自主探究·切身体验·感悟学习

雅、风景秀丽;本文描写了大榕树的静态美和众鸟纷飞的动态美;当地的农民很爱护鸟等。我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地说,问;或是想,趁机点拨,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所得写到黑板上去,让学生走进课文。有的同学一下子就把课文的重点提了出来“我发现了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为什么作者 自主探究·切身体验·感悟学习

小学语文教育与自主学习 篇3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语文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学习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所以做好语文教育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关键。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促进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语文学习中。

一、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特点

1.主动性

小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学习语言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学习不能成为他们的负担,应当是一种愉快的享受,有一种愉悦的感觉,逐渐内化为自身的切实需求。换而言之,就是将过去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学习语言的最终结果同学校将来在社会中的生活条件紧密相连,因此语言的学习方法从本质上讲就是小学生在教室中的生活方式。只有将学习责任从教师转移至学生,学生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学习,使语言学习变得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充满色彩。

2.体验性

在语言学习中,最为突出的风格就是经验。人类之间最主要的交际手段就是通过语言的沟通,实现了人文主义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语文学科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母语的学习,不单单是一个理性认知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蕴含了人格、生理以及情感;学习语言的过程并非单纯的增长知识,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身体、心灵和人格。对语文学习的经验予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经验、知识作为重要资源,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独到见解,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演变为一个极富个性的旅程。

3.差异性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相同的内容,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存在差异性,他们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速度与所学时间也存在差别。在自主学习中,充分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学生合理地选取学习资源与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确保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二、激发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方法

语文是口语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结合。想要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要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即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是其最基本的特点。语文学科源于生活,并回归于生活,想要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必要注重生活化,让他们懂得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并感悟生活,从听、看、感、想、做入手。语文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从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出发,就激发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方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导入激发自主学习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从小学生喜欢探奇的心理出发,设计一些存在悬念的“圈套”,是激发兴趣的一种灵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导入方法能够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情境导入、时事导入以及故事导入等。下面就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放弃射门》为例展开论述。

《放弃射门》讲述的是英超利物浦队前锋福勒在比赛中主动放弃射门的机会,尊重公平竞赛的原则。在讲解之前,首先将当年的录像播放给小学生看,伴随着紧张激烈的节奏,那些画面一幕幕呈现在小学生的面前,能够让小学生切身感受到当时的场景,比生涩的语言更加生动。小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其内在学习的动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最终收获满意的教学效果。

2.课堂表演激发自主学习

通过课堂表演,能够很好地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小学生活泼好动,有很强的表现欲和好奇心,一些形象的事物能够引发特殊的视听效果,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有效把握小学生的特殊心理,并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能够帮助他们将这一方面的热情和兴趣转移至语文学习上,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课堂表演并非只是局限在小学生中,教师也可以亲身示范,收获意外的教学效果。

3.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的过程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与接受,更为关键的在于让小学生学会、学懂,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旦小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就会游刃有余地进行学习,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但是因为每一个学生自身存在差异性,因此在掌握学习方法上因人而异。只有掌握了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够称之为好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淑媛.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思[J].林区教学,2005(4):25.

[2]龙梅.激发小学生兴趣,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6(8):72.

开展自主学习 进行创新教育 篇4

首先,自主学习意识是创新的心理基础。一个人处在“自觉自愿”状态时,他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强,潜能容易发挥与表现,常有顿悟与灵感。当自主学习意识转化为创新行为时,创新过程便促成自主学习活动的新的发展,创新结果则是自主学习意识的升华。

其次,自主学习是创新的物质保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关心、追求学习目标的权利,有选择、接受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利,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权利,有支配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权利等。只有将这些权利落到实处,自主学习才变为现实,创新才有了物质保证。反过来,创新的实现,也体现了这些权利的价值,并赋予它们新的意义。

二、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自主学习的多种途径

1. 自学。

自学包括看书阅读、浏览网页、尝试练习、搜集整理等。在自学活动中,学生以独自活动为主,通过看例题、做习题、用学具、查资料等,了解学习内容,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讨论。

讨论一般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学生要围绕主要内容,从不同层面展开讨论:如讨论自学中的疑问;讨论练习中的错处;讨论不同意见;讨论教师给出的思考题等。在“勾股定理”这节课中,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扬互助合作精神。每位同学清楚地表明自己想法的同时,也注意听取了其他同学的意见。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教学气氛,并通过组织与引导,激发、鼓励学生放开去想、去说、去做。

3. 评价。

学生的评价是个薄弱环节。对此,必须加强。要提倡学生参与评价,形成学生自觉、主动、积极评价的教学民主的风尚。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评价,学会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错误、评正确、评最佳;评结果、评过程、评方法。

三、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1. 有意选择。

在课堂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学习材料,如与例题学习的相关的材料、动手操作的材料、习题等;选择学习方式,如自学、讨论、咨询、求教、互助、评价等;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在直觉、或形象或抽象思维状态下思考,用算术方法或用方程去解答应用题,用语言、或用图表帮助分析问题;还可以支配学习时间,不断的调整自己。

2. 主动参与。

第一章 现代远程教育与自主学习 篇5

1.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标志和重要内容是什么?

2.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3.世界远程教育可以分为哪四类形式?

4.远程教育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5.简述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6.远程教育的特征是什么?现代远程教育的定义是什么?

7.现代远程教育带来了哪些变化以及它的优势是什么?

8.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有什么不同?

9.现代远程教育初学者可能产生哪些不适应?

10.自主学习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11.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策略是什么?

12.学习方法是多层次的,具体可分为哪些学习方法?

参考答案

1.见本章 第一节 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

一、概述

2.见本章 第一节 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

一、概述

3.见本章 第一节 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

二、远程教育的发展/

(一)国际远程教育的发展

4.见本章 第一节 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

二、远程教育的发展/

(一)国际远程教育的发展

5.见本章 第一节 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

二、远程教育的发展/

(二)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

6.见本章 第一节 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

三、远程教育的特征

7.见本章 第二节 现代远程教育所带来的变化

8.见本章 第三节 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特点与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教育 篇6

如何指导中职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我认真学习、实践了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在几年的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展开如下论述。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是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来负担。”兴趣是学习的动固。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我们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巧妙地创设情境,通过多层次的设向、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得新知的兴趣。另外,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职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同一班里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学习不主动,甚至厌学。如果老师只是用分数去衡量他们,只能使他们自暴自弃。我们班的一个女生,基础很差,上课从不提问题或回答问题,甚至不交作业。一次作文,她写的字数很少,表达能力也很差,我给他认真修改后,给了她肯定性评价,在作文讲评课上,我首先点名表扬了她,她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她。这样以后的作文她都写得非常认真,错字、病句明显减少,在课堂上,我有意让他回答一些难度适合他的问题,课堂上得到老师的表扬多起来,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增强情感交流,建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课堂里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气氛来自师生和生生间的真挚、善意的情感交流。

一个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迟到了,学习已进行完一个环节,正是小结阶段,这时,我对他说:“注意,现在大家给你补课”。于是,一个个“小老师”冬尽其责,讲述完备详尽,那个学生也全神贯注地听,生怕漏掉一个字。大家都有了一次奇妙的情感体验。

有时师生角色的转换也能拉近师生间的感情——老师走下讲台就表示了对学生的亲近;学生走上讲台,无形中就增加了几分自豪。学习《论语》二则时,我撇开教材,决定让学生线先忘掉实词、虚词、意义、用法的束缚,直接感受儒家思想的睿智、通达。我站到最后一排,同大家一起面对抄在黑板上的原文,一起朗读推敲、感悟、时间飞快,两节课过去,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都能熟读成朗了。一个害怕学文言文的同学在周记中写道:“今天,我居然把整篇文章全学懂了,原来,文言文不难学!”

在语文课承载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任务的今天,实践民主教育思想的最大收益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态度积极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了,视野变宽了,思维敏捷了,对人生的态度更认真,对社会的认识也更周到了。学生对语文由“不愿学”发展到“爱学”,由“学不好”变为“学得好”。这些变化进一步验证了民主教育思想的先进行与可行性。

三、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教育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没有对问题的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真正的磨练和提高;没有探究就不可能有创新的学习和应用。

乡村教育对幼儿自主学习的影响 篇7

一、提供平台,创造机会

1. 在多彩的乡村生活中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让幼儿走出教室,置身社会,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这是乡村教育思想的核心。为了能让幼儿自主去学习、获得丰富社会经验,这是必要的。

(1)驻扎乡村教学。孩子们热爱自然,有的孩子喜欢捕蝴蝶, 有的孩子喜欢在花园观赏花草,而有的孩子喜欢在麦田里拾捡麦穗……相信孩子能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自由探索,收获颇多。 秋天到了,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大自然,使之变成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践课。如观察落叶时,可以形容树叶像在奔跑,活像体操运动员在表演。由此可见,如果教师带领可爱的孩子们来到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美丽的景色,体验秋天的季节变化,会对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兴趣起很好的效果。

(2)融入乡村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那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人、事、物等无一不影响着每一个幼儿。城市中的幼儿很少接触到农村生活,而开展乡村系列活动可以真正让教师感受到幼儿身上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可让幼儿帮助农民伯伯记录农田情况,这不仅提高了幼儿兴趣,也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突出乡村生活在一日活动中的地位。

2. 在丰富的乡村游戏中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1)给予乡村游戏教学用具。教师在组织课程活动中,应注重游戏材料的选择,这有利于幼儿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使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激发。教师要尝试鼓励孩子开动脑筋,利用环保型的废旧材料制作教学用具。可以是平时活动中喝的各种瓶子,也可以是家里不用的布料。在孩子们的用心与老师的细心之下,孩子们的实验活动变得颇有生趣。

(2)开展多样化乡村活动。给传统的游戏添加许多与游戏相关的音乐与歌曲,可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自主地去参与游戏。还可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添加游戏情节,使幼儿自发地进行互动,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兴趣的奥妙,在于引起幼儿参加游戏的欲望。幼儿喜欢新鲜的事物,可让幼儿在多样化的乡村游戏活动中快乐游戏,全面发展, 如“弹蚕豆”“夹弹珠”“跳房子”“斗鸡”等。多种情趣的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从而开拓幼儿的生活、学习空间。

二、营造氛围,注意互动

1. 从科学实践中孕育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乡村是幼儿发挥自主性的有利场所,它可使幼儿在与周围环境及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最大程度激发其主动性和自主性。比如,乡村中的幼儿喜欢观察蚂蚁爱吃的食物,教师则可以对一些有奇思妙想的孩子进行提问, 及时地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要扼杀孩子探究的欲望,可以适时地给孩子一些小提示,进行师幼互动。

2. 从师幼互动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乡村中的幼儿有时缺乏自信心,教师的鼓励起着莫大的推动作用。师幼互动是让幼儿自主学习的催化剂。例如,手工课上,孩子们想让自己制作的风车转得更快。于是我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讨论,有的说可以迎着风跑,只要跑得快些,风车就能转得快。 由此可见,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在师幼互动中进行适时的点拨,使幼儿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互动中,教师可给予每一个幼儿激励性评价,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结束语

乡村教育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十分广博。通过深入的研究,要灵活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更深邃地映射到孩子的心中。 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努力改变城乡教育的差异,加强城乡互动,加快构建城乡交流的和谐平台,进一步引导幼儿手脑并用,尝试自主学习,发展自主学习,让孩子们真正成为未来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摘要:乡村教育内涵丰富,包括学校、社会、家庭等关于教育的范畴。乡村教育强调生活即教育。幼儿要走出教室,置身在社会中,从生活中汲取知识。丰富的社会生活,是幼儿自主学习、健康成长的肥田沃土。要通过提供平台,创造机会,营造氛围,注意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英语学科自主学习和创新教育初探 篇8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那么如何去教学生学呢?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

学英语第一步可以说是开口, 开口是一种极平常习惯。声音高低, 速度快慢, 也是习惯。既然是习惯, 那就要自始至终的注意训练和培养。

1. 敢于口说

语言是有声语言, 不论世界上哪种语言, 说总先于写。因此, 只有开口, 才能学会语言, 学好语言。开口说是英语教学的第一关, 也是关键一关。大部分英语初学者不敢开口, 开口怕犯错, 没开口, 脸先红, 他永远不能把英语学好。

针对此问题, 教师采取各种方法尽力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陌生感, 充分调动初学者所特有的机械性低级模仿的被动学习变为创造性主动学习, 指导学生过开口关。但注意对学生不可提过高要求, 如超过他们的接受能力, 会产生逆反心理。

2. 说什么

为了使学生养成开口习惯, 教师应时常注意发音、拼音、朗读等习惯训练, 并使其互相促进。根据对初中英语教学两极分化情况的调查, 发现无论是地区与地区、校与校之间, 还是班与班之间都和单词不会读或读不准有关, 因读不准单词, 影响到单词记不住, 导致词汇量减少, 阅读困难重重。教师讲课听不懂, 举例听不清, 时间一长只有放弃学习英语, 部分学生到初中毕业靠一个字母一个字来记忆单词, 每节课老师领读才能读准单词, 这样英语效率低是可想而知的, 其原因就是学生不具备必要的拼读生活。所以, 教师尽早地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发音, 养成正确朗读、拼读习惯是重要的, 这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3. 怎么说

语言素质包括语言基本知识, 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是培养交流能力的基础和能力。而交流能力的提高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教材体系所提供的语言材料, 最大限度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要想全面提高他们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率先垂范, 尽量用英语教英语, 仅在必要时运用母语。

(2) 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手段, 把英语和要表达事物直接联系, 有利学生直接理解和记忆。教学中积极真实或模拟的交流情景, 把所学的语言知识及时运用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3) 教师要始终把培养初步运用交际英语的能力, 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并使全体学生达成共识:学习英语, 重在应用。

4. 何时说

开口提倡多, 但不求一步到位。句句完整, 如一开口就说整句, 学生会感到吃力。如果我们教会学生用一单词, 一个词组或一个短语来表达一个意思, 就能起到鼓励、激发学生的目的。如我们教“what's your name, please”, 可用“your name please”, “where are you going”可简化为“where”。常让学生用等来表疑问句甚至可鼓励学生中英文结合说, 虽不规范, 但能起到随时开口的效果。任何事物都经历从不规范到规范, 从不完善到完善这样一个过程, 只要学生能养成说英语习惯, 就是一大进步, 就应该鼓励。

二、创设条件,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 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不只是一个空泛的概念, 关键是其内容

奈斯比特曾说过:“处于伟大的知识时代, 我们最需要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当今世界, 知识更新速度快, 学生的学习应从传授性、继承性转为探索性、创造性;教师应从把知识传授放在首位转向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入手;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语言又学社会文化和科技知识, 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教学方法上既要有中国特色, 又要广纳世界各国先进教学经验。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这些方法都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行为出发点, 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目的。

2. 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创新教育的保证

要想培养创造性人才, 就需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对学生课内外应常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励。对学生回答问题, 应发现注意其闪光点, 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如“你的发音很准确, 声音真响亮”、“说得非常好”等。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出了对个人创造力的独特见解。他认为, 与集体活动相补充是“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是“印象”, 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因此,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关心、爱护、信任、尊重”, 师生间应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使学生身心愉快, 有安全感, 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如能不断创设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生思维才能敏捷, 他们才会自理学习, 才可能去探索去创新。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协同精神。

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所以, 教师必须重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 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 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 为其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机会和空间。如教人教版第三册第六十一课被动语态, 让学生备一个小书包, 里面装有小刀、钥匙、铅笔、钢笔、尺子等物, 对话时边拿边问:“what's this?what's it made of?what's it used for?”这样会引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学生亲自参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次, 加强课堂讨论, 强化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生看图讨论如何使用电梯时, 结合课文进一步问:“why doesn't John use the lift for the last three floor?”有意识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用英语讨论。第三, 将英语游戏引入课堂, 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参与意识及协同精神。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转换和能力的训练, 更重要的是师生间、学生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思维的碰撞、新信息的获取。课堂上开展“Play Games Team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等教学活动, 使学生彼此间相互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能力。

三、结语

自主学习教育 篇9

一、当前幼儿自主学习积极心态养成教育存在错误倾向

(1) 教学活动内容选择不合理。在教学上出现随意性和“小学化”倾向, “灌输”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或者教学内容不适合幼儿的学习水平, 或者进行大量的低水平的重复, 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方式的采取不适当。教学活动不能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为基础, 不注重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有的“活而不动”, 教师主导过多;有的“动而不活”, 幼儿只是机械模仿, 没有积极的情感参与。

(3) 教学活动片面强调游戏化。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幼儿教育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学习, 不能光为游戏而游戏。有的教学活动表面上看把游戏和教育结合在一起, 而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效果。

二、幼儿自主学习积极心态养成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 体验性原则。要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性学习的环境, 让幼儿全身心自由投入其中, 通过参与操作获得体验, 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

(2) 适应性原则。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注重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的合理性、活动形式的可行性、操作材料的层次性。

(3) 主动性原则。自主性是指教学活动不是外在强制情况下进行的, 而是出于学习主体的兴趣和需要, 自发、自愿、自主地进行活动。教师要使用适宜的言行来指导幼儿活动, 以保证幼儿活动的权利, 尊重幼儿活动的意愿, 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的内容, 满足幼儿兴趣和发展的需要。

(4) 互动性原则。在活动内容设置上, 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心理特点, 努力使课程内容吸引幼儿, 唤起幼儿的共鸣, 从而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幼儿自主学习积极心态养成教育方法探索

1. 营造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积极心态的心理氛围

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要尊重幼儿积极心态的天性, 从幼儿的内在需求出发, 激发幼儿主动愉快地学习。幼儿教学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 也不在于获得某种特殊的技能, 而在于关注幼儿的发展与成长。一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积极加强引导, 满足其求知欲望和探索需要。二是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学习;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对问题和疑惑做出自己的解释、理解和判断, 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独特的理解与创造, 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和讨论, 鼓励幼儿大胆发问, 使幼儿的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三是创造宽松的自主学习环境。幼儿在自主学习探索的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很多低级错误, 但从幼儿的认识水平来说是合理正确的, 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进行评判。

2. 构建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积极心态的学习环境

教育薄弱地区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 篇10

我国实施的是全民教育,这些教育薄弱地区的教育发展绝对不能放弃。如何利用该地区有限的教育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而分组教学更是该方向的一个热点课题,分组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主动学习。

国外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派认为主动学习事实上是一种操作行为,是对基于外部奖赏或惩罚作出的一种应答性的反应;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构建派则认为主动学习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他们均认为如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国内教育学家陈永龙在《创造思考教学的理论与实际》中呼吁大家共同投入心血去发展、应用和研究创造思考的教学策略,以达到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表现和增进学生主动学习[1]。

虽然目前国内外对分组教学的研究甚多,但对于教育薄弱地区的针对性研究却不多。教育薄弱地区教育实施环境较为复杂,如同一个班的生源层次就有多种,尖子生、偏科生、后进生往往同处一处,按先研究成果运用单一的分组学习根本难以满足学生良性发展的需求。

鉴于此现象,有必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探寻出符合现教育薄弱地区教育良性、均衡发展的方式,我们尝试从调动学生兴趣、主动学习的角度开展有效分组教学课题的探究。

一、分组教学具体实施步骤

由于学生层次差别大,需要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协作学习,动手实验并归纳,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具体实施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分组。

首先是确定分组办法。第一种是课内小组由老师定小组组长(一般为学习教出色、活跃的学生担当),小组组长自由选择学生人数(一般为6—8人/组),组合成学习小组;第二种是课外分组,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分为培优组和辅差组,由老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学生的意愿和学习形式(课内与课外),选择分组办法。不管是哪种分组办法,每次活动,都是每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学习活动。

(二)教学的内容。

按“五点合一”的思路指导分组教学,就是将教学中的五个教学要点,统一列写在一个案表中,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教与学共用。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按“四个流程”顺序要求进行。

1.“五个教学要点”的具体内容

(1)知识点。即把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列出,将教材知识点清单化。也可以理解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思考点。即把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理解的知识,以探索思考题的形式呈现。也就是把要讲解的知识问题化,以便在课堂启发学生去思考和理解。

(3)关键点。即学生掌握、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的关键地方。关键点,也可以说是重点,但不一定是难点。

(4)考测点。即教材中常用以设题考试的地方,特别是近年来会考、高考曾用以设题的考点。包括直接设题(识记,理解)和间接设题(利用教材原理设题,让学生分析应用)。教师要拟出相应的题目供学生在课堂上训练。

(5)易错点。即学生在识记和应用这些知识时易错、易漏和易混的地方。

2. 四个教学流程的顺序

第一个流程:确立学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第二个流程:探究疑难,让学生自学探讨研究。

第三个流程:解答疑难,老师为学生答疑解疑。

(三)分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学习目标达到程度的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协作学习的过程。

为此,在评价内容上,既要注重学习目标的检测,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性、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方法上,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评价。

每次合作小组学习活动结束都进行评价,但评价结果只让学生进行自我纵向比较,不进行同学间的横向比较。

二、效果分析与思考

(一)分组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苯的结构性质,学生在分组探究中自己动手组装苯的空间结构,加深对其性质结构的理解。

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改变了以往化学课严肃、枯燥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积极主动性。

(二)分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化学课堂参与度,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以往的课堂教学,学生一般只在教师提问时才有机会发言,而课堂时间有限,发言人数一般较少,而且发言的压力感也较强,很多同学都很害怕课堂发言。分组协作学习的实施,使在不变的课堂时间里,学生发言机会大大增加,学生不再等老师提问,而是主动发言。由于在同龄人之间较少权威因素和压力感,学生一般都能畅所欲言,即使是面对全班同学的发言,由于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准备充分,因此发言的学生也较少有压力感。因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不断增强,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三)分组合作学习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也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分组合作学习,把学生置于多向交流互动的学习情境中,从课内到课外,学生间互相启发、互教互学、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与人分享学习成果,学会了互相尊重。这个过程也增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增强了学生集体的凝聚力。

(四)分组协作学习使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2]。

分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大胆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在讨论中,他们的观点、看法被认同、被肯定、被补充完善,他们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尤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每一次的成功体验,都会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五)分组协作学习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丰富化学教学内容,拓宽师生的视野。

教育薄弱地区分组教学,可以更充分地利用骨干教师的经验,挖掘学生的资源。在课堂讨论中,学生都会借助已有经验和知识,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论据,阐述相同的观点,或者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样可大大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师生的视野,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使得教育薄弱地区的教育水平有较大的提升。

摘要:如今, 对于教育薄弱地区的教学针对性的研究不多。教育薄弱地区的教育实施环境较为复杂, 单一的教学根本难以满足学生良性发展的需求。鉴于此现象, 有必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探寻出符合现教育薄弱地区教育良性、均衡发展的方式, 作者尝试从调动学生兴趣、主动学习的角度开展有效分组教学课题的探究。

关键词:教育薄弱地区,有效分组教学,实施步骤

参考文献

[1]陈永龙.创造思考教学的理论与实际[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

小学生自主学习教育方法浅析 篇11

自主学习引导教育教育方式一、明确学习目的,确定学习目标

在幼儿阶段,幼儿的父母及周围环境对幼儿开始了最初的教育,因为好奇心而开始了解周围的事物,学习语言以及各种行为。可以说幼儿阶段的学习是并没有明确目的的,是轻松快乐地进行的。

有这样一种现象,在幼儿园或小学之前,大多数儿童对读书学习,完成作业所抱有的是一种欢喜的态度。是乐于做这些事的。但是在小学之后,许多学生认为完成作业是一种负担,而且对上学并没有一种意识,只是顺其自然地进行教育。并在父母不断商量,甚至是“威逼利诱”下才肯学习。

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一方面,是周围的人,老师或者家长对孩子先入为主的灌输了学习,作业等是负担的思想,因而总是商量学生去完成他们应该完成的事。另一方面,则是学校教育方式不够活泼,课本内容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带给学生单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加上的“必须如此”的负担。

学生不明白自己为何要学习,学习之后会如何,又如何能自主的好好学习呢。

因此,要帮助小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确定学习目标。小学生很少会如成年人一样为未来或比较长远的事情做打算,那么要为他们设立的目标更该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其体会学习的快乐,懂得其想要探索的内容。

在课堂讲解上先用问题引发学生探索的思考,用集体讨论等方式解答问题。自主在课文中寻求答案等,其实都是在明确学生课堂学习的目标,进而引发学生兴趣。

二、兴趣及注意力的培养

有一个普遍现象,在电脑游戏已经普及的今天,与课堂上课相比小学生更喜欢玩电脑游戏。抛开趣味性的原因,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小学生对玩游戏更感兴趣。兴趣是一种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人们往往会对感兴趣的事情倾注更多的注意力,进而更为擅长从事感兴趣的事。

兴趣是注意力集中的重要条件,而注意力集中又会对兴趣产生有意义的结果,可见兴趣的重要性。

呆板的照本宣科式的学习方式早已被淘汰,但是如何让课堂变得有趣还是饱受争议的事。但是必须重视的有一点,就是课堂面向的是学生,目的是学生接受,因此,必须针对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否则无论如何有趣都是枉然。

另外,对于学生本身而言,要让其自己主动学习知识,一定不能给其过重的负担。有研究表明,过多的考试确实能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也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喜爱程度,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一旦这种压力突然撤出,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不再努力学习,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学习不应被赋予太多的外在压力,而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是不该背负过多的重担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

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这个补习班泛滥的年代,激烈的竞争和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让学生的生活越发显得枯燥。有些学生的日程表甚至比成年人的工作表还满。家长为学生终日忙碌,接送孩子,时间紧迫,但学生却未必觉得这一切都是有益于他的,自我空间的剥夺就是在剥夺孩子的快乐。而学校教育与补习班的最大不同也在此,学习成绩并非学校教育的最终结果。而全面发展才是其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让自身全面发展。

只有动手动脑的能力全面发展,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各种文娱活动,课间广播体操都是不能被课堂教育全部占领的。小学生的许多创造力都是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的。不能否定游戏活动的意义,这是小学生童年的权利。

“第二课堂”等兴趣课堂必不可少,剪纸,书法,绘画,音乐,等等,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兴趣培养的关键。

适当的劳动课程,手工制作,除草浇花,为校园环境做出些贡献,都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办法。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努力的美好,贡献的美好,不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四、奖励制度下的不断尝试

没有无数次的失败,就没有最后的成功,没有汗水,就没有收获。在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探索时,不论结果如何,都是值得鼓励的,因为他们在为目标努力着。

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永不放弃的精神,努力更好的完成所做的事。在取得成功时,奖励更是不可或缺的。传统教育中,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曾存在过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批评的教育方式,更有批评是催人前行的皮鞭的说法。但是尽管适当的批评能为学生指明方向,但过度的批评必定会留下伤痕。与其只是批评错误,不如鼓励正确。

父母老师的认同对于学生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或许不经意的一个点头,一句夸赞,就能成为学生奋斗的动力,因此,不能吝于给学生鼓励。而物质奖励则是荣誉的象征,不必贵重,但一定要富有意义。会让学生得到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作为努力或成功的见证,物质奖励的存在无疑是时刻提醒着的标志。

奖励能提高学生的满足感,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是培养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正确的奖励更是学生成功的指路标。

五、打破定式思维,让学生在思想的天空翱翔

在学生已经懂得去学习知识的前提下,对问题的探索更加成为十分重要的事。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思想,一个问题,可以有无数种答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思维的宽度和广度,集思广益。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答案往往是其思维方向的体现,小学生自我意识还不全面,很容易产生人云亦云的现象,惰于自己思考。如果任其发展,只肯定一种或两种答案,就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使其产生思考问题的局限性。

所以要鼓励学生多想办法,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做问题思考者,还要做问题的提出者,只有主动提出问题,才是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六、竞争意识的适度培养

给予学生过度的压力是不正确的。但是适当的竞争意识培养却是必不可少的。尽管要赋予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但现实也必须正视。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要了解他们的任务。

只有目标和兴趣,还不足以让学生学习更有劲头,更为努力。但是如果有了一些相互的动力,就能让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成果。

许多知识竞赛就是竞争意识培养的一个成果。竞争力的培养可以为将来学生适应社会,奋斗不息打下基础。但是过度的竞争力就会让学生过早的承受社会压力,对学习的目的也会发生改变,如果完全把竞争作为目标,学习就会变成争斗的条件,而非目的,是不可取的。因此,必须掌握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度”。适度培养就是让学生既不觉得很有压力,又能因此产生动力。进而更好的学习生活。

自主学习教育 篇12

1. 教学观念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旨在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功成名就。自古至今, 人们一直以十年磨一剑的思想来督促着自己、子女发奋学习。随着时代的演变、人口的剧增, 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加之升学率的步步紧逼, 使得家长、老师与学生都日日背着沉重枯燥的升学的枷锁。中学是学生学习的黄金阶段, 也是学生升学的关键阶段, 决定着学生的前途与未来的发展方向。种种社会现实问题加剧了人们对语数外数理化等主要升学考试科目的强烈注视, 在不知不觉中体育课被广大师生忽视于无形。据调查显示, 百分之七十的中学开设了体育课程, 但是其中一半以上的学校在体育课程授课时只是本着随便打发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思想, 学生除了空出来一节课的闲暇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外从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甚少, 因此更别提在体育课上能够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而另一部分中学体育课程的授课模式仍是传统教学的模式, 虽已起到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的作用, 然而由于课程项目分类的单一等诸多因素, 使得体育课程的意义也仅止于此。还有百分之三十的中学体育课形同虚设, 以语数外为主的其他学科纷纷占据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 学生在体育课上“自主学习”也只是纸上谈兵, 流于形式。更有甚者, 学校干脆不开设体育课, 一律以其他课程代之。人们对体育课的忽视主要来源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干扰, 固定的思维方式限制了人们对教育的不平等认识, 师生普遍对体育课程没有一个概念性的意识, 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体育课上自主学习”的想法仅止步于想法。

2. 教师对体育课授课方式的误解, 学生的随性意识

许多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打闹娱乐的时刻, 特别是升学压力渐增的中学生, 在繁重的题海战术之余期望着以一节体育课的休闲获得几十分钟的轻松。因此学生们对于“自主学习”的概念相当淡薄。这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的教学现状所引发, 一方面是教师授课方式授课思维的误导。一些体育教师纯粹是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与固定模式进行授课, 传统的一整套授课方法可适用于各所中学, 使得各地区的体育课程大同小异, 体育课被限制在跑步、出操这样单一的步骤里。这些步骤完成后, 学生即一哄而散, 将体育课上的健身当成一个任务完成, 这无疑是在浪费时间。一些教师并未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 将学生限制在一个笼统的教学范畴里, 使得学生兴味索然。

二、中学体育“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1.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应逐渐顺应与时俱进的思想潮流, 不仅在于形式上的改革创新, 更应注重实践中具体的实施方案。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是一个大的群体,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 指导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学习从而掌握体育运动中的具体动作。将所有学生分组教学, 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 让学生在自主互助的学习氛围里体会合作的乐趣, 且形成积极的竞争意识。教师所要做的是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去, 通过新颖有趣的活动启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交流能力。体育课的意义不仅在于强身健体, 也是学生相互沟通、逐步适应外界环境、形成相互协作意识、在竞争与合作中识得生活道理的渠道。教师应适时的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 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人交往能力、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以帮助学生在积极活泼的愉悦氛围中提高身体素质。

2. 体育课程项目的改革

要想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够真正自主学习,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 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与身体素质差异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这时如果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授课, 只会适得其反, 学生对一些体育项目缺乏热情, 积极性自然不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合理安排体育课程项目, 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层教学, 加之正确的引导, 激发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动手能力、自主意识,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 督促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通过交流与合作以缓解沉重学习的压力, 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使得体育课真正起到有益身心的作用。

三、结语

中学体育课程中, 学生“自主学习”的改革不仅在于形式上的创新, 更在于教师如何在短暂的课堂时间里巧妙地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与思考。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交流中, 改革才能真正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刘晓玉.体育教师应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15) .

[2]杨勤.与进步同行——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四个“解放”[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1, (03) .

[3]孟凡钧.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1) .

[4]高广庆.谈如何提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04) .

上一篇:水貂大肠杆菌诊治下一篇:高密度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