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主学习

2024-06-03

化学自主学习(共12篇)

化学自主学习 篇1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科技更新日益加速, 要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就必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自我想学、能学、会学, 即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探究, 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构建知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 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教师应把关注焦点放在每位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上来, 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学习,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学生只有掌握了最佳的学习方法, 才能使他们的学习具有持续性, 并享受终身。

然而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普通初中来说, 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寥寥无几, 这就需要每个教师通过学习与实践,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 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在此, 就如何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谈谈自已粗浅的看法。

一、精心设计导语, 巧创自主学习情境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刚开始上课时, 有些学生还沉浸在下课十分钟的喧闹中, 心情激荡, 无法平静, 此时如果能根据课堂内容, 巧设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需求感、好奇心, 一开始就像吸石一样将学生牢牢吸引住, 将会起到“先声夺人, 一石二鸟”的功效。

如, 在学习《分子、原子》这一课题的时候, 我是用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咏梅》:“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来导入的。在咏完这首诗后, 我把问题抛给学生:“远看盛开的梅花就像一团团的雪, 可怎么知道它是花, 而不是雪呢, 原来有淡淡的清香飘来呢, 可明明是花, 香气何来呢?相信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一定会有所领悟!”这样数语, 既交代了本节的任务, 又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结果可想而知, 效果很好。

二、合理设计问题,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 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没有问题, 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 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创设情境, 学生从情境中生成问题, 再以猜测、验证、观察、归纳等方法进行探讨, 在探讨中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如在《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节中, 在完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后,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为什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得多?”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讨论。在学生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的基础上, 再进一步提出问题: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能否在氧气中燃烧呢?这就使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 并鼓励学生对此问题进行猜想, 从而引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三、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化学实验能以鲜明、生动、直观的现象与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动机。如, 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 我先演示“水下白磷燃烧”的实验:先在热水中放一小块白磷, 待白磷熔化后, 用一支大试管垂直倒插于水中, 罩住白磷, 可见白磷发火燃烧, 形成白烟, 不一会儿, 白磷就熄灭了。取出试管, 口朝下抖动片刻, 再插入水中, 罩住白磷, 白磷又发火燃烧, 形成白烟 (可以重复操作直到白磷耗尽) 。每当我重复实验时, 同学们屏住呼吸, 睁大眼睛紧盯着水中的白磷, 一颗颗原本平静的心又被激荡起来。接着我问学生:人们常说“水火不相容”, 但热水下的白磷为什么能燃烧?从化学本质上看, 又该怎样解释呢?这时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 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答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提出问题, 交流并解释。经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之后, 学生从理论到实质, 掌握燃烧的条件, 教学效果当然是很好的。

四、适时运用多媒体,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多媒体进入了课堂, 成为了新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形象性、多样性、趣味性、直观性等特点, 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 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 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时, 上课开始先播放一段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 使学生对二氧化碳又有了新的认识, 渴望知道它是如何制取的, 还有哪些性质, 有自己想试一试的冲动, 给学新授知识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里氛围。再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 巧妙地创设导入的情境, 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讲述二氧化碳性质前, 将意大利峡谷之迷、动物进入古老山洞出现死亡的现象制作成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学生就会联系生活经验去思考、分析,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 自主学习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 其根本特征表现在主动性和参与性上。教师应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 创设一个场合, 渲染一种气氛, 使学生很快进人情境之中, 从而进人主动学习状态。不过, 在化学教学中,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是一项创造性工作, 是教师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 还有待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

化学自主学习 篇2

在教学中,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1.上好第一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化学的开篇课“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中,教材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但没有安排实验.我觉得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补充一些趣味性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小猫捉迷藏”等,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中,可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盎然兴趣.

2.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入具体的情境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教学中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十分有用的,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化学知识.

二、调整传统教学模式,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

著名的“尝试教育”专家邱学华教授说:教师先不讲,让学生先练,就是让学生先试一下,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让学生先练,必然会遇到困难,他们就会主动去自学课本,在课本中寻找线索或主动向别人请教或主动积极思考,直到解决问题.这样就会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上.为了尽快让学生“自主学习”,笔者尝试设计了教学案,将传统教学中的“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即把学生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先行解决,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掌握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或指导.这样做给学生的受益是终身的.通过自学、讨论,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自学、讨论后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为教师的精讲提供了明确的依据.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或指导学生,能够更好的获得问题解决的策略,因为学生在自学、讨论后听讲的愿望更强,更具有目的性.例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我先让学生进行自学、讨论交流等环节后,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问题集中的反映了上来,我赶紧抓住这个关键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学生分类从不同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进行配平。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变“验证”为“探究”

凸显自主学习追求高效化学课堂 篇3

一、自主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自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对于学生而言,化学是他们接触较晚的学科。化学知识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的抽象性,包括化学符号、化学概念在内的化学内容都是十分抽象的,其知识难度可想而知。中学化学还涉及一些抽象的化学概念,如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分数等,这给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化学知识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强有力的实验支撑,这是我们在化学课堂中施行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一。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样才能更加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与掌握复杂的化学知识。

2.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在中学化学课堂中施行自主学习的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施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是推动中学化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中首要的观念,而我们施行自主学习就是全面贯彻这种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过程,对于化学课堂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与价值。

3.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

在中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引进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主要方式之一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与动脑来掌握必要的化学知识。这种方式是高中生拓展自学能力、增强动手能

(1)实验中持续通入干燥的氮气。加热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其作用是。

(2)反应结束后,甲同学熄灭了喷灯的火焰后,马上停止通入N2,他的操作对吗?

请说明理由。

(3)如果氢氧化钠溶液是足量的,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完全的,那么甲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增重测定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将(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原因是。若有误差,则减小误差的改进措施是。

(4)取矿石样品10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共用去稀盐酸112.5g,过滤得到滤渣2.5g(假设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请同学们—起计算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

该题列出要求回答的4个问题中,第(1)问是最容易的,轻易就可作答;第(2)问是较容易的,稍作思考后可以填上;第(3)问是较难的,加以思考也可以做好;第(4)问是最难的,要深入思考才能完成。

如此的题目设计,不同的设问有不同的难度,但都落在学生的思维能力范围之内,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处,既能让学生在层层解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又能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较强的思维能力。

总之,高效课堂是最接近于理想的课堂教学形式,但并不是随手捡、放之四海皆准的灵丹妙法。要让它在不同的学生身上都生效,必须细化各个环节的操作策略,尤其是检评课堂效益的练习题,不能随意套用,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这种模式的高效性。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 篇4

一、适度引导阅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平等互动, 积极对话, 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适度引导, 让他们尝试自学。

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是阅读, 无论是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 还是课外阅读, 都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其在相互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 应先拟好预习提纲,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 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如“燃烧和灭火”一课, 设计下列预习提纲:1.什么是燃烧?2.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灭火的原理?3.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 了解梗概, 然后再精读细读, 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 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 做到重点落实。

由于化学课外参考书种类很多, 学生在参加课外科技实验活动实践中, 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必须去查阅课外参考书。为了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 主动帮助学生选好这些书。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要求他们做到:1.有所侧重;2.弃粗取精;3.做好笔记。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建议每位学生每学一期根据自己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写一篇化学小论文。另外, 利用与化学有关的节日 (如无烟节、环境保护日等) , 要求每位学生紧扣节日主题摘编一篇化学小报。课外阅读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还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此外, 要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爱质疑、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单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是很有限的, 因此指导学生要多读一些与化学科学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 通过摘录、剪贴建立自己的“化学资料库”, 以便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 吸取更多的课外知识,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紧密联系日常生活, 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的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 因而学得十分积极主动, 也很有成效。

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笔者经常这样设计导言:

1. 从比较常见、能引起注意的现象谈起, 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 可设计如下事例作为导言:神州“七号”飞天和成都公交车火灾。

2. 从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谈起。如在学习“原子的结构”时, 首先讲述一则趣闻:汤姆生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汤姆生的学生完成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散射实验) , 否认了葡萄干布丁模型的正确性;玻尔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这三人都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 由成语典故开始。如学习“钢铁”时, 从“百炼成钢”即“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 转化为坚硬的钢, 其实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致纯的过程”谈起;学习“燃烧”时从“火树银花” (火树就是指焰火, 俗称烟花) 谈起。

通过精心设计导言, 抓住了学生求真、求异的心理, 很快就唤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联系日常生活, 分析自然现象一类的情境设计, 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而且使他们了解、加深对生活现象的理解, 使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了他们尊重科学, 热爱科学的态度, 树立了将来追求科学、献身科学健康的人生观。

三、鼓励参与和探究,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要在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中学化学, 而探究是主动学习的方式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追求的重要条件。”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有“亲身参与”的“体验”, 就应该让学生尽量多动手, 给他们充分自主探索, 在实践中感受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鼓励学生参与和探究,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视情况采取如下方式:从“从本节课的标题, 你想知道什么, 或者说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入手, 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接着, “请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 按照自己选择的方法进行学习”, 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随后, 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 有的看书, 有的交流、讨论, 有的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自我调控学习过程;最后, “同学间交流, 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让学生自我反馈学习结果。这样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特征。

化学自主学习 篇5

之后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验证自己的想法,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多进行几组对比实验,让结果又充分的说服力。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得出最终结论。

老师进行最后的总结和补充,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积极性不够的学生积极性不够的学生进行多多鼓励,让组员多多合作多多沟通。

之后就是对于作业的完成上面。可以要求每个人先独自完成自己的作业,保证内容不雷同,之后再在进行评选表扬,增加学生写出有自己特色和想法的作业的信心。

在平时,增加化学知识的补充及时的结合时政和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化学原理的解释,并鼓励学生多去发现现象和问题与同学们讨论。

化学自主学习 篇6

关键词: 概念图;支架;自主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2-0007-04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2.003

支架式教学(也称为“脚手架式教学”或“支撑点式教学”)源自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方法。

“概念图”用节点代表概念、用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概念图能够通过提供可视化结构的方法来呈示关键概念和认知图式,深刻揭示出不同事物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差异对比,从而促进学习者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养成特定的认知途径和思维图式。因此,概念图能够成为一种促进学习者养成特定认知模式的思维可视化支架[1],用可视化方式对信息或概念进行描述、对比、分类、排序、推理或决策,并呈现思维过程,尤其适合支持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如解释、分析、综合、评价等。在化学课堂教学及课后学习指导中,我尝试用概念图设计学习支架,创设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和首创精神,优化知识体系的意义建构,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应用概念图设计问题型学习支架

问题型学习支架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用概念图表征问题支架可以避免繁琐的语言文字,简洁明了,主题突出,结构性强,适宜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烃的衍生物复习课前,让学生先自主填写烃的衍生物通式和化学性质的表格。课堂上,为完成复习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相互转化关系,熟练解答有机框图推断题。设计下列问题支架。

支架1:请学生把溴乙烷、乙醇、乙醛、乙酸和乙酸乙酯填写在适当的框图内。

图1烃的衍生物相互转化

支架2:由1,2,5转化关系,设计如下卤代烃,请学生在方框中填写结构简式。

图2卤代烃、醇、烯烃三角转化1

支架3:什么结构的醇和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在下列方框中用结构式表示。

图3卤代烃、醇、烯烃三角转化2

支架4:由2,3,4转化关系,在方框中填写结构简式。

图4醇、醛、羧酸转化1

支架5:什么结构的醇能氧化成醛,最后氧化成羧酸?在下列方框中用结构式表示。

图5醇、醛、羧酸转化2

支架6:由2,4,6转化关系,在方框中填写结构简式。

图6醇、羧酸、酯三角关系

经过以上用概念图表示的问题支架一步步引导,问题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从典型代表物的转化研究逐步过渡到一般烃的衍生物相互转化研究。在此,概念图以结构性、可视性的鲜明特征提供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支架,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中键的断裂和键的形成的理解逐步深入,形成了有机化学反应学习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学生理顺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官能团结构特征后,请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在课后把烃的转化补充入上述概念图中,形成完整的有机物相互转化关系网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应用概念图设计范例型学习支架

范例是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往往包含了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用概念图设计范例学习支架能构造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架构的掌握,直观快速地把握一个概念体系,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引导、示范作用。

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知识。由于无机化合物内容多而杂,学生学习和复习时会觉得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太多,考试时往往由于一个或两个小知识点遗忘了,而不能得到正确答案。在化学必修1钠的新课学习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构建如图所示的元素化合物学习模板:

图7钠的结构、性质、用途概念图1

在钠单质的学习中,先向学生展示钠的性质、结构、用途的简单模板(图7),然后在此基础上辐射扩展出去(图8)。在学完钠的单质后,钠的化合物及其他元素化合物都能依此为模板,建构元素化合物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网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Inspiration软件画概念图。Inspiration软件操作简便,灵活易改。在课后自主学习中,学生动脑、动手,运用自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创作出独特的概念图作品。随着同伴间、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和学习的深入,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概念图。因此,学生对无机化合物知识的掌握不再死记硬背,有效改变无机化合物知识内容庞杂、难以长久记忆的特点,做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三、应用概念图设计向导型学习支架

向导型支架(亦可称为指南)是问题、建议、范例等片段性支架根据某个主题的汇总和集合。用Inspiration概念图软件设计向导型学习支架,可以插入图片、视频、音频文件,可以链接网络,具有可视化、结构化、多媒体和网络化特征。一个用概念图设计的向导型学习支架就是一个可扩展的动态化学课件,对学生的课堂内外自主学习都是一个很好的导航。例如我用Inspiration软件设计了离子晶体结构学习的向导型学习支架。

赞可夫认为:“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在离子晶体中氯化钠和氯化铯是两个重要的晶体模型。这两种晶体模型的学习都是使用均摊法的结构思想方法。依据上述概念图,学生在初次建构知识体系时就能清晰把握核心思想,有利于培养观察、分析、推理、演绎等能力。此外,概念图软件能轻松地插入图片、超链接各种模型动画、网页,使得抽象的晶体结构直观化、可视化。在离子晶体课前准备、课后练习中我超链接网页,供学生学前预习和学后巩固。拓展视野超链接“晶体之星”网络资源,增加了课堂教学信息,使学生的视野更宽广。因此,这样一个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的学习内容,通过概念图搭建学习支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要有效运用概念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除了要灵活应用多种学习支架外,还要创设好协作、会话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把社会性交互作用视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者处于“实践共同体”[2],会获得该共同体具体体现的信念和行为,会由新手或初试者转变为熟手或专家。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我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对学生进行编组。在适当的课题中,我布置学习小组先个人画概念图,再小组交流、讨论,改进概念图。例如在合成氨工业生产条件的选择新课后,我布置学生画出合成氨生产条件选择的概念图。在预习新课内容后一位小组成员用Inspiration软件画了图10,在学习小组讨论、协商后修改成为图11。

图11工业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后)

这位小组成员在课前预习中用概念图表示出了合成氨工业的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的生产条件。在经过学习小组共同探讨中,他用概念图直观清晰的表示出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现有生产条件的原因,并且能区别和联系几种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异同。由此可见,通过学习小组的协作和对话,学生能根据小组讨论、协商的反馈信息集思广益,来主动深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完成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因此,用概念图设计学习支架,创设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紧紧围绕发挥学生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三个自主学习要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改正错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概念图才能促进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参考文献

[1]熊频,胡小勇. 可视化思维支架:概念图研究新视角[J].信息技术教育,2005(10)

凸显自主学习 追求高效化学课堂 篇7

一、自主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自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对于学生而言, 化学是他们接触较晚的学科。化学知识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的抽象性, 包括化学符号、化学概念在内的化学内容都是十分抽象的, 其知识难度可想而知。中学化学还涉及一些抽象的化学概念, 如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分数等, 这给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化学知识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强大的困难。但是化学知识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强有力的实验支撑, 这是我们在化学课堂中施行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一。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 我们必须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 这样才能更加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与掌握复杂的化学知识。

2.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在中学化学课堂中施行自主学习的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是施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是推动中学化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这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中首要的观念, 而我们施行自主学习就是全面贯彻这种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过程, 对于化学课堂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与价值。

3.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

在中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引进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 主要方式之一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与动脑来掌握必要的化学知识。这种方式是高中生拓展自学能力、增强动手能学知识。这种方式是高中生拓展自学能力、增强动手能力、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与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注重相关能力的培养, 积极帮助学生培养相关的学习与科研习惯, 通过科学的方式与有效的手段让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各种能力,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自主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

化学是一门典型的自然学科, 其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 因此,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基础, 实验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为直接的方式。在化学的学科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自主学习策略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在实验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策略,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更深刻地理解化学理论。

例如, 在“电解氯化铜实验”的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实施自主学习策略。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 应该引导学生对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进行全面的掌握, 这是进行化学实验的本要求, 这个过程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之一。在真正的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实施自主学习策略, 教师只是进行适当的指导,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在电解氯化铜实验中, 最难掌握的就是阳极与阴极的产物, 通过实验观察和学习, 学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阳极产生气泡 (氯气) , 阴极产生红色固体 (铜) 。通过这个实验, 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该实验的知识内容。

2.自主学习策略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实施

在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之中有很多抽象的化学概念, 这些化学概念在日常的生活中很难接触到, 因此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之前如果没有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对其进行预习, 学生在课堂上是很难快速理解这些抽象、陌生的化学概念的。

例如, 在“物质的量”这个概念的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的策略做好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 学生应该通过自主学习来了解这个概念, 并将此概念与传统的“质量”“原子质量”等概念进行区分, 在此基础上得到关于“物质的量”的大概印象。通过自主学习再结合教师适当的比喻, 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实现化学教学的高效性。

3.自主学习策略在化学基本原理教学中的实施

化学教学过程中最为困难的就是基本原理的教学, 这是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也是保障学生学好化学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 由于化学基本理论的深奥性, 使教师在进行化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无从下手, 无法找到简便易懂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但是在化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应用自主学习策略却有着很好的效果。

针对化学理论实施自主学习是引导学生对化学理论进行深入学习的重要措施。例如, 在“化学平衡”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具体可以让学生用“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守恒知识与“化学平衡”形成类比,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通过一定的类比让学生掌握“物质守恒”的概念, 由此进一步掌握“物料守恒”“电子守恒”“质子守恒”“原子守恒”四个方面的知识, 从而全面地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

4.自主学习策略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实施

构成化学知识体系的两大核心知识就是化学基本原理与元素、化合物。因此在中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元素、化合物的课堂教学, 这是我们化学教学的重头戏, 也是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与化学原理的教学不同, 元素、化合物的教学过程更加注重的是对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相关知识的积累。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容量大, 知识体系繁杂, 因此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应用自主学习策略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 学生可以自己将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总结, 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与识记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另外,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相对化学原理而言更加简单, 更易于自主学习的实施。

例如, 在“卤族元素”的教学中, 涉及5种具体的元素, 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特有的化学性质与反应特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找出卤族元素的共同特点, 发现各个元素的特征, 寻找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等。

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复杂的化学知识与实验现象, 对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行, 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与学生的认可与欢迎, 极大地促进了中学化学课程教学, 使中学化学的高效课堂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周能.论化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构建[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7 (6) .

化学课自主学习的实践初探 篇8

一、自主学习的程序和机理

(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杰出科学家的故事、化学学科发展史实、典型化学实验操作,以及社会现象或化学现象的描述渲染等手段,创设一种愉悦情境,达到使学生较为迅速地进入“化学王国”的目的。通过多姿多彩的学习情境创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讲“物质的量”内容时,我先讲述了一个故事性的开场白:“古时候,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想娶王国美丽的公主为妻。国王给小伙出了三道题考查他的智商,其中一道题是这样的:10千克小米有多少粒?要求在燃一支香的时间内答出来。同学们能不能帮帮这个小伙?”经过简短讨论后,我出示了一个容量为36毫升的小烧杯,在里面盛满水,留下悬念。并且对同学们说,通过本节课,我们就能解决国王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教师按照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将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形成具有层次性和启发性的许多小问题,帮助学生获取课外材料和实验用品。

(3)自主学习。在教师的组织策划下,启发学生以一定的探究思路,进行个别化和合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理解教材内容、材料或实验用品,找出课题关键点,分析归纳知识要点,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老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统一思想。这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内容,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要给学生限定时间,适时进行检查并辅导。

(4)反馈讲评。根据在自主学习程序中学生提出的难点和教师在检查时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对有关问题进行辅导点评,必要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门别类的详细讲评。“讲”的方法是,不直接向学生展现结论,而是循循善诱、启发点拨,组织班里学生进一步开展讨论,在争论中达成共识。“评”的目的主要是肯定学生的积极思维,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一种成就感。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激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

(5)迁移应用。即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所获取的知识结论进行实时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习题的选编要做到精益求精,既要不偏离基础,又要有化学科内不同知识间的综合等新情境,或化学与其他学科甚至与社会、环境等的综合,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做题,不拘泥于例题示范。

二、自主学习的效益及反思

(1)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了学习气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是中专学校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散思维习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有效方法。

(2)教师的教案设计和实施是自主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案要求教师掌握新的教育理念,熟练理解教材内容,善于获取和利用资源信息,教案设计的实施要着力体现灵活、机智和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自主学习的组织策划者和启发引导者,变为学生智力开发的艺术家。

(3)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智力开发,教会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自主、轻松地获取化学知识,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社会、接受挑战做好铺垫。

(4)教师的个性化辅导十分重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和适应能力进行自主学习辅导,组织学生开展相互讨论、结对互学。这种方法不仅使后进生燃起希望的火焰,向优秀生请教成为常态,消除了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力所不及”的困难,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使学校的学习氛围更加和谐。

摘要:文章从变革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就中专化学教学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学习的五步操作程序:创设情境—出示问题—自主学习—反馈讲评—迁移应用,对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反思。

关键词:化学课,自主学习,行动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的体会 篇9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 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说出了学生学习的本质。然而, 当前的教学仍然存在着老师满堂讲的现象,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应该抛弃。新课程应该提倡教师的角色转变,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现。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呢?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在此谈些体会。

一、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知识欲望的情境

宋代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可见, 疑问是学习的动力。它能使学生求知欲望从潜伏状态转变成活跃状态。因此,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老师首先应该创设问题情景, 将学习的思绪带到疑问的境地。当然, 老师所创新的问题情景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不能太难, 也不能太易, “跳一跳能够到”为宜。学生遇到了疑问就能激发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比如, 白磷的着火点很低, 我问学生:“把白磷放在开水里能燃烧吗?欲使其燃烧, 有什么方法呢?”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发了, 立即自发讨论起来。有的说不可能;有的说可能的;还有的说是不是在变魔术啊?最后我将氧气通入水中, 学生看到了白磷燃烧的现象。这不仅巩固了常见可燃烧的概念, 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不能简单地给出问题的答案, 应该起引导作用, 尽量让学生自己探索。

二、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践活动

新课程提倡从生活走向化学, 再从化学走向社会, 事实上化学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在新课程教学中开展化学实践活动正是将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的最佳途径。学生通过化学实践问题的解决, 可以将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变活。比如, 在学习爱护水资源时, 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考查活动:我们家乡的水资源污染情况如何?水资源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污染的水对我们人, 以及工农业的生产产生哪些影响?生活中有哪些属于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学生通过走访、实地考查,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测等方式, 得到了较为完整的结论。每个学生在化学实践活动中, 都有自己的想法, 他们又通过各自的方式去观察自然、亲近自然, 满足了探知的欲望与好奇心, 在实践活动中将即时的学习兴趣转变成长久的稳定兴趣, 扩大了知识视野, 同时也培养了追求科学真理的情感。

三、做好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工作

合作学生是建立在学生自己思索的基础上的。因此, 做好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工作, 就等于深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在班级或小组内能充分展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提出自己的疑问, 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具体的活动中, 老师起指导、点拨作用, 同时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研究, 还要利用评价这个杠杆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比如, 在学习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时, 虽然学生已经有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础, 以及对碳与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知识的掌握, 但对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比较陌生, 对碳与氧气在什么量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还是一氧化碳更是难以掌握。因此, 本节教学后, 教师可以增加一节合作探究课:把3克C与6克O2放在密闭的容器充分反应后, 探究它们所生成物质的成分。首先让学生进行假设或猜想, 然后让学生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进行计算。当然, 在这个探究活动中, 要让学生懂得反应物过量问题, 部分学生虽然难以理解, 但学生通过思考, 最终能理解过量问题, 并掌握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推断的能力, 以及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指导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亲自动手操作, 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主要方式。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后, 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或者补充一些开放性实验, 给学生自己解决化学问题的机会, 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提高。比如, 在学习酸碱盐知识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究这样的问题:在滴有酚酞的20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加入20毫升的盐酸, 溶液变成了无色。我问:溶液里有哪些成分?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 会发现可能有多种成分, 然后在设计实验方案一一验证。可见, 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是自主学习的延伸。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 篇10

为了提升学生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好习惯, 化学教师要认识到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

一、当前中学生学习化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基本上都依赖教师, 严格按照教师和书本的导向去记忆和归纳知识, 很少有学生对教师或课本产生质疑。这样学生就缺乏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意识, 缺乏对问题的质疑、分析和探究能力。总结起来有以下问题:

1.没有意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 学生都能意识到分数的重要性, 因此他们都会以分数为目的来学习化学, 忽视了化学这门课本身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的衣食住行、工农业生产等都离不开化学。对于化学这门特殊的学科, 需要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主动地探究、深入地思考, 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 将其作为一门可以锻炼自己、开发自己的课程。

2.缺乏积极学习化学的动力

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改下的自主学习方式转变, 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 被动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也是大部分中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除了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兴趣外, 在对待其他的课程内容上, 如课本理论知识、课后练习都不能做到积极主动, 更重要的是, 很少有同学能以探索、发现的态度来对待化学这门学科, 大多数同学都在“死读书”。这根源于缺少推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3.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弱

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大多是教师讲解, 学生记忆、背诵、练习、考试,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得死板、效率低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依赖教师“讲”的习惯, 遇到疑难问题时不会主动探究寻求解答。结果毕业生能力低下, 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究其原因, 多数学生都没能在上学的过程中形成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智力, 让学生有充足的动力来学习。要提高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能力。首先, 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其次, 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中学化学来讲,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发现化学的乐趣

要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化学这门科目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知道化学对于他们并不只等于分数, 学习化学是一项技能培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升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 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其次, 要让学生发现学习化学的乐趣, 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的独特性决定了这门学科要比其他学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都与化学息息相关, 在平常的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同时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自我观察、师生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寻学习化学的乐趣。

2.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随着教学理念的进步, 教学的主要任务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转变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培养。“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知识讲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体制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且对于我们学生 , 传授知识固然重要, 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更重要。因为后者才是根本, 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学化学课是提升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当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以引导为主, 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化学学习习惯, 通过日常学习来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有意识、有能力主动地去进行化学课程的学习。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很大影响,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当与先进的教学理念接轨, 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小组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 也要让他们从简单的知识学起, 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巩固基础知识, 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4.严格化学用语的读写规范

纠正化学用语读写中的错误习惯, 比学习新知识更加困难。因此, 教师的教学及任何示范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读写,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其他条件、符号的表示, 必须强调规范化, 对作业、试卷的评分必须严格, 要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严谨性。

化学自主学习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教学要“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是发展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关键要素。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能动地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一、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高中生已经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高中化学学习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解决 ,重模仿、轻创造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极大地束缚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高中化学教师要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课上、课下谈话和不失时机地思想交流,让学生明白: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知识层出不穷,“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每个人必须学会随时补充和更新知识,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体现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只有激活学生主动心理情绪,使学生在内心深处明确自主学习的意义,才能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主动投身到化学新知识的探索和掌握之中。

二、营造思考与探索的氛围和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人的心灵深处蕴藏着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固有欲望,对这种欲望的挖掘需要一定的氛围和空间。”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自主学习归根到底是一种发现、研究和探索过程,自然要有适合的条件作为基础。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高中化学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领悟,帮助学生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化学学习观,营造积极思考和探索的班级学习氛围。同时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把教学的有限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地观察、分析、讨论、验证化学问题,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化学知识的追求和探究之中。对于“氧化铝是一种两性氧化物”,我们没有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讲授,而是给学生提供有氧化层的铝条、打磨器、氢氧化钠溶液、Al2O3粉末、水等实验备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铝和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充分领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教学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索自由,便于学生在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既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加强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作为突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学法指导自然就成为高中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可忽缺的重要环节。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中,教师首先要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立足点,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将观察实验法、归纳演绎法、比较与类比法、分析与综合法等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机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逐步感知化学自主学习的一般规律。其次教师要有换位意识,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学习要求和学习范围,以教法改革促学法转变,在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导促学,以诱达思中实现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跨越。第三要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创作与开发”,精心编制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导学案,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探索过程等方面给学生以明确的提示,强化导学案的导学、导思、导练功能,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的指导训练,让学生逐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化学学习方法,培养起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注重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认定,是高中化学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化学教师要尊重学生喜欢被肯定、被鼓励的天性,通过细致地观察与访谈,全面掌握每位学生的性格爱好、知识基础、自主学习状态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适宜的、目标多元化的学生评价语言。要遵循激励为主的教学评价原则,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多给学生几把标称的尺子。及时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的点滴进步,在教学评价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的完美发挥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促使学生充满学习热情,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递进过程。我们要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明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掌握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强力推动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夏明勇.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J].新课程(上),2011(10).

[2]邹 敏.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探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12).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篇12

一、提出生活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离开生活的学习是没有生机的。因此恰当展现生活背景, 将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值得学生探究和发现。那么创设一个探究生活问题的情境,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综合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化学学科本质和内在价值的认识是通过相关的实际问题解决过程而体悟出来的, 而不是通过讲授或机械操练来达成的。

二、利用化学实验,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化学实验是最具化学学科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化学教师都有这样类似的体会, 每当教师在课堂做演示实验时, 每一位学生都会全神贯注,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和鲜明现象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 它能有效地激起矛盾, 引起学生注意, 从而产生探究的愿望。学生独立操作探究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效果很好。化学实验一般是动态连续的, 直观具体, 观察点比较多, 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是化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宝贵资源。同时化学实验具有丰富的内涵, 每一个化学实验都为我们创设了生动的探究学习的情境。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并将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做的:

教学设计案例: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见附表)

(一) 情境一:

1912年4月10日, 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 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4月14日晚11点40分, 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 百年后的今天, 这艘巨轮正静静地躺在大西洋底部, 用斑斑锈迹诉说着它的故事。

1.投影图片:

(1) 请同学们讨论, 在我们身边你看到了哪些金属被腐蚀, 情况如何?

(2) 金属腐蚀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它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全球每一分半钟就有一吨钢腐蚀成铁锈, 造成金属腐蚀的原因是什么?

2.指导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P84—85金属的电化学腐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金属腐蚀?其本质是什么?

(2) 金属腐蚀有哪些种类?化学腐蚀和哪些因素有关?

(3) 什么是电化学腐蚀?

(二) 情景二:

展示下列图表, 并提问:“铁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的条件是什么?”

(三) 知识总结:

1.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长时间不易被腐蚀。

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快被腐蚀。

3.铁在电解质溶液中腐蚀更快。

4.温度升高, 显著加速化学或电化学腐蚀。

三、总结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化学史实, 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 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 使学生学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比如, 在学习硝酸性质时, 介绍其与盐酸形成氧化性很强的“王水”, 可以插入一个小故事:二战时,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被迫离开被德国法西斯占领的祖国, 为了表示自己返回祖国的决心, 他把他最钟爱的诺贝尔奖章留在祖国, 留在家里, 为了不让法西斯发现, 他把金质奖章溶解在王水中, 装在玻璃瓶中。后来纳粹分子来到玻尔家中, 翻箱倒柜也没有发现奖章。战争结束后, 玻尔返回祖国, 从王水中提炼出金子, 重铸诺贝尔奖章。这样一个非常简短的故事, 既能给学生上一堂爱国教育课, 又能让他们体会到利用所学的知识可以创造很多的不平凡。在我们生活中诸多新闻与化学相关, 如煤矿瓦斯爆炸、化工厂重大事故、硫酸毁容案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极大兴趣, 唤起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实践证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新闻来创设情境, 可以打通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社会生活世界的联系,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空袋子难以直立。”富兰克林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如果我们背着空空的人生行囊前行, 就难以抵达成功的终点。因此, 采撷智慧之果, 以丰富多样的各科知识充实我们的行程就显得非常重要。自主学习作为当今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 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自身智慧的创造性释放, 并应用到教学中, 才是课程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精神, 从而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此外, 它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 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摘要:传统教学中,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 最主要的任务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中, 设置了很多探究实验, 这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关键词:自主探究,激发,培养兴趣,学习自主性

参考文献

[1]王升.论教学中的主体参与[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1 (1) .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下) [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系统下一篇:曲轴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