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化学

2024-09-09

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化学(精选12篇)

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化学 篇1

靳玉乐博士认为, 自主学习 (自我调节的学习) 是学习主体在学习目标、过程、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主动建构过程。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也使我们更加关注身体健康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这些都为我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 笔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 理解运用知识, 培养探究创新的能力。

一、适度引导阅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平等互动, 积极对话, 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适度引导, 让他们尝试自学。

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是阅读, 无论是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 还是课外阅读, 都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其在相互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 应先拟好预习提纲,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 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如“燃烧和灭火”一课, 设计下列预习提纲:1.什么是燃烧?2.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灭火的原理?3.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 了解梗概, 然后再精读细读, 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 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 做到重点落实。

由于化学课外参考书种类很多, 学生在参加课外科技实验活动实践中, 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必须去查阅课外参考书。为了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 主动帮助学生选好这些书。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要求他们做到:1.有所侧重;2.弃粗取精;3.做好笔记。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建议每位学生每学一期根据自己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写一篇化学小论文。另外, 利用与化学有关的节日 (如无烟节、环境保护日等) , 要求每位学生紧扣节日主题摘编一篇化学小报。课外阅读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还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此外, 要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爱质疑、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单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是很有限的, 因此指导学生要多读一些与化学科学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 通过摘录、剪贴建立自己的“化学资料库”, 以便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 吸取更多的课外知识,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紧密联系日常生活, 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的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 因而学得十分积极主动, 也很有成效。

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笔者经常这样设计导言:

1. 从比较常见、能引起注意的现象谈起, 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 可设计如下事例作为导言:神州“七号”飞天和成都公交车火灾。

2. 从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谈起。如在学习“原子的结构”时, 首先讲述一则趣闻:汤姆生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汤姆生的学生完成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散射实验) , 否认了葡萄干布丁模型的正确性;玻尔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这三人都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 由成语典故开始。如学习“钢铁”时, 从“百炼成钢”即“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 转化为坚硬的钢, 其实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致纯的过程”谈起;学习“燃烧”时从“火树银花” (火树就是指焰火, 俗称烟花) 谈起。

通过精心设计导言, 抓住了学生求真、求异的心理, 很快就唤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联系日常生活, 分析自然现象一类的情境设计, 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而且使他们了解、加深对生活现象的理解, 使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了他们尊重科学, 热爱科学的态度, 树立了将来追求科学、献身科学健康的人生观。

三、鼓励参与和探究,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要在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中学化学, 而探究是主动学习的方式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追求的重要条件。”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有“亲身参与”的“体验”, 就应该让学生尽量多动手, 给他们充分自主探索, 在实践中感受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鼓励学生参与和探究,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视情况采取如下方式:从“从本节课的标题, 你想知道什么, 或者说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入手, 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接着, “请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 按照自己选择的方法进行学习”, 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随后, 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 有的看书, 有的交流、讨论, 有的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自我调控学习过程;最后, “同学间交流, 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让学生自我反馈学习结果。这样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特征。

通过探究,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初步的科学工作技能和正确思维方法。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使他们领悟科学的本质和特性, 这才是真正实现了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

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化学 篇2

【摘要】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中提出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文中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分析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措施,提出了自主探究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

新课标明确提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可见,自主探究学习已经成为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化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努力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创新精神与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如下。

一、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做到有章可循

学生的自主探究应以目标引导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根据目标去寻找信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案一体化进行教学,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做到有章可循。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尝试自学。化学对高中生来说是一门新鲜而神奇的课程,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借此让他们寻找自己身边的有趣的化学现象,如把氯水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成无色,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讨变成无色的原因。提出几种假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同学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教会他们自己从各种渠道查阅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对学生在自学中形成的成果予以中肯的评价,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合理的表扬,这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有利于保持和增强他们自学的信心。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要学会阅读思考。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则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结构,注意粗读和细读相结合。例如,对于教材新内容的预习,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能将知识条理化,明白本部分内容在整体中的作用,只需粗读就可以了。但对于教材中的概念、物质的结构特点、性质特点、实验现象及物质的用途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需反复读、用心体会、思考和记忆,就必须细读,这样才能探究问题的实质。

2.教学生学会思考。思考是学习品质的核心。阅读后遇到问题就要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独立思考的过程。一个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教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分类比较的方法;能一分为二又能合二为一进行发散和收敛的方法……要通过不同的课型、题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

四、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以下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1.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对学生来说,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要抓住时机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可以建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探究式的教学结构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当一个人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之后,如果不整理,则不利于记忆贮存,相近的知识概念还很容易混淆,不利于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学生每进行完一个阶段的自主探究学习后,要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得到系统与升华。

2.讨论探究式

这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研讨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各自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条件,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以教师为主导的讨论探究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材料――指导讨论――归纳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化学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易于深入,便于把握方向和进程。

(2)以学生自学和交流为主的讨论探究式:布置课题、提出要求――学生自学、检索阅读――小组讨论、小组间交流――教师评价、课题总结。这种方式易于发挥求异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实验探究式。在教学中把身边的化学现象、趣味化学作为探索问题的途径和手段,通过创造条件,提供器材,使学生有动手实验的机会,进行观察、分析研究。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质:实验――认识――再实验――再认识的过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提供了确切方法。

初中化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自主学习;实验;实践探究;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地位大大提高,并且提出的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政策也是顺应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在这种大的教学前提下,老师需要摆正自己的教学心态,通过融合创新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被表面的活跃气氛所迷惑,要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观察,调整教学思路,发散教学思维。初中化学又恰恰比较适合这样的教学办法,因为其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学习过程既繁琐又有趣。会学习的人能够发现其中的趣味,从而进行不断的探索,初中化学的教学要求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会学习的人”。

一、利用导学案,辅助自主预习

无论是现代化的教育,还是传统教育,预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但是在传统教育中,它却未发挥真正的作用。往往学生就是象征性地翻翻课本,看看上面的文字,根本没有记到心里,或者是明白些什么。而老师在课堂上也没有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也为了节约时间,就直接讲解化学内容。

采用导学案的预习办法,将主要的预习内容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一方面指导学生预习,另一方面也监督和保证预习的质量。学生填完作业题目,便对化学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在课堂上听讲会更加有自信,效率会更高。而对于老师来说,要将导学案提前收上来批阅,整理出学生对那些知识理解模糊,重点讲解。另外,学生通过这样的预习方式,对其自主学习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初中化学学习开始可以通过外力帮助预习,但渐渐地就能摆脱这种外力,或者老师可以渐渐将知识框架模糊化,或者让学生自己写导学案,评出优秀者。这样的预习会演变成自主学习,会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能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

二、引入化学小实验,展示化学多样本质

化学实验是化学的本质,也是化学学科的伊始。从化学实验开始学习初中化学,能大大提高学习趣味,符合初中生的兴趣点,能让他们迅速爱上化学。一些涉及化学原理的实验,例如,氢气燃烧、二氧化碳灭火等实验,可以放在课堂前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来思考原因,调动他们学习的欲望。初中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和生活挂钩,锻炼他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从生活中不断发展化学元素,又利用化学去解决生活

问题。

建议用生活中常见物品来做化学实验,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这样的惊喜。比如,在二氧化碳制备时,老师可以将碳酸钙换成鸡蛋壳,让学生从家中收集鸡蛋壳,然后再用普通的醋或者是白醋,来制备二氧化碳。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化学实验没有那么难,它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好奇的学生更是会自己回家尝试着做。学生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可用的化学材料,或者思考一些和化学沾边的生活问题。这就是自主学习,被化学实验成功调动起兴趣的自主学习。

三、自己设计化学作业,小组合作相互检查作业

除了学习知识,重要的还有反思知识。如果学习者只懂得学习新的内容,而不知道反思,是難以取得大的进步的。因此,复习和反思同样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如何反思化学知识呢?通常情况下是老师布置学习作业,学生在课下完成。但是这样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想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可以将作业布置这项任务交由他们自己完成。例如,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时,这些概念的总结和区分,如果老师给出框架,就容易让学生在提示中完成作业。不如彻底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将伴随现象、本质区别、相互关系、概念、实质和实例等划分出来。一个学生可能想不到那么全面,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之间相互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不仅能够彼此检查错误,还可以发现对方在自主学习上的优点,相互补充学习。为了提高学生全面的化学知识,可以两周一次的小测验,由学生自己出题,将自己认为重要的题目以试卷的形式提供给其他同学,然后通过得分来评价出题人和做题人。这样的相互帮助学习,实际上是最好的自主学习方式,不仅能够相互监督,淡化了老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更是调动了彼此的积极性,将化学学习看做是一件自己可以完成,非常快乐、有趣的事情。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习得感受”,将学生的自主性摆在教学目的的第一位。并且注意化学和生活的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理解化学的真正含义,自己探索,自我学习,自主成长。

参考文献:

毕华林.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J].化学教育,1996(9).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的体会 篇4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 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说出了学生学习的本质。然而, 当前的教学仍然存在着老师满堂讲的现象,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应该抛弃。新课程应该提倡教师的角色转变,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现。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呢?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在此谈些体会。

一、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知识欲望的情境

宋代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可见, 疑问是学习的动力。它能使学生求知欲望从潜伏状态转变成活跃状态。因此,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老师首先应该创设问题情景, 将学习的思绪带到疑问的境地。当然, 老师所创新的问题情景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不能太难, 也不能太易, “跳一跳能够到”为宜。学生遇到了疑问就能激发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比如, 白磷的着火点很低, 我问学生:“把白磷放在开水里能燃烧吗?欲使其燃烧, 有什么方法呢?”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发了, 立即自发讨论起来。有的说不可能;有的说可能的;还有的说是不是在变魔术啊?最后我将氧气通入水中, 学生看到了白磷燃烧的现象。这不仅巩固了常见可燃烧的概念, 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不能简单地给出问题的答案, 应该起引导作用, 尽量让学生自己探索。

二、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践活动

新课程提倡从生活走向化学, 再从化学走向社会, 事实上化学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在新课程教学中开展化学实践活动正是将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的最佳途径。学生通过化学实践问题的解决, 可以将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变活。比如, 在学习爱护水资源时, 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考查活动:我们家乡的水资源污染情况如何?水资源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污染的水对我们人, 以及工农业的生产产生哪些影响?生活中有哪些属于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学生通过走访、实地考查,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测等方式, 得到了较为完整的结论。每个学生在化学实践活动中, 都有自己的想法, 他们又通过各自的方式去观察自然、亲近自然, 满足了探知的欲望与好奇心, 在实践活动中将即时的学习兴趣转变成长久的稳定兴趣, 扩大了知识视野, 同时也培养了追求科学真理的情感。

三、做好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工作

合作学生是建立在学生自己思索的基础上的。因此, 做好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工作, 就等于深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在班级或小组内能充分展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提出自己的疑问, 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具体的活动中, 老师起指导、点拨作用, 同时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研究, 还要利用评价这个杠杆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比如, 在学习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时, 虽然学生已经有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础, 以及对碳与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知识的掌握, 但对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比较陌生, 对碳与氧气在什么量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还是一氧化碳更是难以掌握。因此, 本节教学后, 教师可以增加一节合作探究课:把3克C与6克O2放在密闭的容器充分反应后, 探究它们所生成物质的成分。首先让学生进行假设或猜想, 然后让学生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进行计算。当然, 在这个探究活动中, 要让学生懂得反应物过量问题, 部分学生虽然难以理解, 但学生通过思考, 最终能理解过量问题, 并掌握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推断的能力, 以及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指导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亲自动手操作, 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主要方式。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后, 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或者补充一些开放性实验, 给学生自己解决化学问题的机会, 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提高。比如, 在学习酸碱盐知识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究这样的问题:在滴有酚酞的20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加入20毫升的盐酸, 溶液变成了无色。我问:溶液里有哪些成分?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 会发现可能有多种成分, 然后在设计实验方案一一验证。可见, 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是自主学习的延伸。

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化学 篇5

吴宗志

长期以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机械地接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条件,丧失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遏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针对这种现象,在化学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在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勤于动手,善于自我小结,从中获取基本知识,培养技能,教师起着引导、启发的作用。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积极主动规划安排好自已的学习,并能根据自已的需要进行分类、总结、整理。在学生参与的集体活动中,应增强他们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培养他们的相互协调,共同合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学习,让学生能对所学内容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获取新知识。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欠方法的传授。我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蒋南翔同志也说过:对于一个初次进森林的青年猎手,不能只给他干粮和猎 枪,更重要的是要教他具有如何生存的本领和熟练掌握射击技术,这都告诉我们能力远比知识重要。

1、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应试教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环境下,教师是传授知识这一活动的主体,只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知识的掌握与消化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交流、思考和创造,同时也忽视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合作,而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也常常是看教师是否把问题讲清楚明白,是否突出重难点,教师是否有较好的基本功,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活动。在以往的观念中,有许多教师总是以学科知识的化身出现,教师永远是对的,是权威的象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足够的信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教师讲的、书本上写的都是不容怀疑的。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结果往往是教师费尽口舌,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知半解,就算是学生理解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但一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仍然解决不了。而在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自主性学习中应让学生自已提出疑问,然后进行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归纳小结解释其内在的深层关系,最后是在掌握主要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探索新的知识。如本人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五章第四节乙炔 炔烃时,把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乙烯这一不饱合烃的性质,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角度出发,让学生大胆地猜测乙炔与酸性高锰酸钾及溴水的反应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已动手用实验来回答自已的问题,而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意 外情况也可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你的实验结果是否和别人的一样?为什么你的实验和别人的不一样?答案能在书本中找到吗?如果不能在课外能找到答案吗?同时在乙炔燃烧的实验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乙炔的燃烧火焰与乙烯的燃烧现象不同,这也同样激发学生去找原因,还有在乙炔的用途中提到它有果实催熟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呢?又能否在化学方面找到原因?如果不能应从那个方面找到答案呢?由此可以让学生上网或是请教权威人士。从而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权力,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

2、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要求上进与发展,让学生确立“我是学习的主人而非奴隶”“读书而不唯书”“尊师而不唯师”的观念,把学习这一过程看作是一个学习与创造的过程,进行新知识新内容的创新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创新,学会创新,轻学科重创造性的劳动,让学生在不断地进化、发展、提高、完善甚至超越。如此一来将一改传统教学中的等、听、依、背。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六章第六节乙酸羧酸内容时,其中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实验中,在收集乙酸乙酯时只考虑产物中有乙酸,为此本人根据学生所学知识通过实验来探讨这一实验。设计如下问题:在产物中可能还有哪些物质的存在?如何验证这些物质的存在?应该如何除去这些物质?在反应中应如何控制适宜的温度?如何能够得到较纯的乙酸乙酯?你有什么设想把这个实验改进?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导学 生去进行思考与探索,而学生渴求找到答案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带着问题去学习并通过自已的努力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不仅能够提高自已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创新意识。

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加强

1、充分利用好教材

在新编的高中化学教材中,新闻记者资料、家庭小实验、选学等栏目的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而所有的这些内容一般都不会在课堂教学中详细讲解,这都要求教师能够引导,使学生自主地完成这部分的内容,教师也可适当地印发一些与之相关的补充内容让学生自已阅读,或在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的有关学习及实验,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及自学的能力。如在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烷烃中,有一个自制烷烃分子模型的家庭小实验,就可以指导学生课后完成,这不仅有助于学生 对烷烃结构的进一步了解,还有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其实大多数学生的智商是相差不大的,而在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等方面却相差较大,其中兴趣优为重要。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生的分组实验,则大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实验的处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中的样版实验,这还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实验进行分析与改进,以增加趣味性与科学性。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第二节二氧化硫时,对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我们除了可以将其通入品红溶液中,还可以将其通入其它有色物质中。而对于二氧 4 化硫的污染问题,也可组织学生定期对某一植物或某一材料喷二氧化硫,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并以书面的形式上交。

3、让化学与生活相联系

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篇6

【关键词】教学情境;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网络学习环境

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有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可最终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是处于一种低效的状态。曾有教育家强调:“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要求时才能实现” 。新课改也倡导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化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但能自主地吸收知识、探究问题,同时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化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下积极地、自主地学习。

一、巧设情境,学生寓学于乐

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起始于发现,在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人的思维能力才开始启动,思维活动的良好开端就是引入问题。因而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情景中,使其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就能自主地运用已有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与相关问题的情境中,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让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心理需求,同时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眼口配合,在轻松愉快的参与中,主动探求、发现、掌握新的知识,达到传统教学所难达到的教学效果。

“创造思维基于实验始于问题”,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发现、探索和验证事物最重要的手段。目前,中学化学验证性实较多,即按课本所给条件及步骤验证某些物质的性质或验证某个化学反应原理、某种物质的制取方法。这种机械的依照课本进行实验操作、描述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的验证实验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但对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没有帮助,还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之相比较,探索性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他们亲自探究新知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新教材教授过程中我把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设计成探究性试验,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并用实验来论证其假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例如在学习钠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假设自己是科学家,将如何探讨钠的化学性质,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提出假设,在充分讨论后利用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到结论。这样,把传统的“看一步做一步”的实验方法转变为“一边想一边做”,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一般学生实验所存在的操作和结果上的局限,而且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这就促使学生将课本知识进行了升华和拓展,把已有的知识变活了。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下不仅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而且能发掘学生发现问题和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潜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化被动为主动,学生自主探究

我们的教学处于低效状态的关键原因就是满堂灌、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思维不活跃,实践能力弱,学过的东西容易遗忘,这种教育模式让学生对学习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学生厌恶学习、进步缓慢,多是因为学习兴趣消磨殆尽。而多姿多彩的探究活动是保持学习兴趣的最佳源泉,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成为教改的关键。化学新教材增加的大多数小栏目,都是倡导学生参与、探究、动手,旨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调整和学生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想法,为他们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引导他们大胆设想,多角度、多方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其对化学问题产生兴趣,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和质疑等自主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从“学会”向“会学”转化。

三、研究性学习模式下学生主动参与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基础,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大胆地去获取知识和归纳规律。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所选课题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所以乐于参与。学生在一定情景中自主地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经过探索解决问题,体会了科学探索过程,培养了自主探究习惯,形成和提高了创造能力。在化学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研究课题并深入研究,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当家作主”的感觉,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探讨知识,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在课余,学生还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一些研究课题,如:了解普通陶瓷及新型陶瓷种类及其用途;陶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鉴别有毒和无毒塑料?测定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状况等。通过对研究性课题的探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学会如何观察、如何质疑、如何提出假设和实验验证,进而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全过程。学生较为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和较强的能力。

四、利用多媒休和网络的自主学习

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应该是基于因特网的教學改革,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构成了一种多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体系。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可以提供同时作用于学生各个感官的图、文、声、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例如Cl2的实验室制法,可在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在计算机上选择仪器并进行模拟操作,所组装装置的正确与否,计算机都会即时给出评价和解释,还何以重新组装,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使学生形成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CAI的交互性还可应用于学生习题练习,并合理设置声音、动画,增强趣味性,学生所选答案的正误计算机即时告知结果。计算机辅助教学以生动直观的画面、有趣的人机对话功能,使学生能视听同步、手脑并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其交互性又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网络环境下信息丰富、容量大、涉及面广,其不囿于教材的知识领域,打破了课本的局限,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自主地吸收和探究知识。

化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篇7

那么,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重视并加强自主学习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 大多数学生的智商是相差不大的, 而在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等方面却相差较大, 其中兴趣尤为重要。

1. 用好化学实验, 能够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必须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生动、直观地展示着教学内容, 能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 让学生探究体验, 联系生活实际, 学有所用, 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好趣味实验对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大有裨益。在“碱金属”一章的教学中, 讲到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完成了“滴水生火”和“吹气点火”两个趣味实验, 学生感叹于化学变化的神奇。由此产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是很多说教无法代替的。

2. 教师要增强自身的素质, 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知识渊博, 仪表端庄, 充满自信和活力, 能很好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实验技能娴熟的教师受到学生的推崇。许多学生因此喜欢化学。在教学中师生之间要经常交流, 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开展。

二、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

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 在活动中, 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勤于动手, 善于自我小结, 从中获取基本知识, 培养技能, 教师起着引导、启发的作用。

1. 须转变教师与学生角色

在应试教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环境下, 教师是传授知识这一活动的主体, 只重视学生在课堂知识的掌握与消化上, 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交流、思考和创造, 也忽视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合作, 而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也常常是看教师是否把问题讲清楚明白, 是否突出重难点, 教师是否有较好的基本功, 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活动。但这样的教学结果往往是教师费尽口舌, 讲得满头大汗,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一知半解, 就算是学生理解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但一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仍然解决不了。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自主性学习中应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 然后进行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归纳小结解释其内在的深层关系, 最后在掌握主要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探索新的知识。如笔者在讲授乙炔、炔烃时, 把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乙烯这一不饱合烃的性质, 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角度出发, 让学生大胆地猜测乙炔与酸性高锰酸钾及溴水的反应现象,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实验来回答自己的问题, 而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也可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乙炔燃烧的实验中, 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乙炔的燃烧火焰与乙烯的燃烧现象不同, 这也同样激发学生去找原因。另外还有在乙炔的用途中提到它有果实催熟的作用, 这是为什么呢?由此可以让学生上网找答案或是请教权威人士, 从而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权力, 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2. 充分利用启发及教材的讨论, 让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化学教学既有化学现象观察与实验的直观教学, 又有高度抽象思维活动的理性教学。针对教材特点, 结合课堂学习目标,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实验、去发现, 教师要在设计学生“如何学”上下功夫;要让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即使学生说错了, 也要加以鼓励和引导, 这样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要有意义地提出, 要能激发兴趣, 启迪思维的作用。教师不但要考虑问什么, 同时要考虑怎样问, 要有层次, 指明方向, 不能让学生面对问题一团迷雾。

3. 课堂上要给学生自主思维的时间,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满堂讲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交流、思考和创造, 往往让学生感到是旁观者, 时间长了就会感到厌烦, 即使学生理解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但一遇到实际问题仍然解决不了。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习时间, 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三、充分利用好教材, 让化学与生活相联系,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在化学教材中, 新闻记者资料、家庭小实验、选学等栏目的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 而所有的这些内容一般都不会在课堂教学中详细讲解, 这都要求教师能够引导, 使学生自主地完成这部分的内容, 教师也可适当地印发一些与之相关的补充内容让学生自己阅读, 或在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的有关学习及实验, 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自学的能力。如在烷烃这一节, 有一个自制烷烃分子模型的家庭小实验, 就可以指导学生课后完成,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烷烃结构的进一步了解, 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 化学即是生活, 在教学中结合有关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 例如教学在合成氨的内容时, 指导学生阅读化学史, 了解最合成氨的发展史, 组织学生到氮肥厂参观生产车间, 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 了解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是一个如何复杂的生产过程, 实际生产中又是如何讲究成本、效率、效益的, 从而使学生增加了不少工业生产的感性知识。从校园走向生活、社会, 学习、探索新知识, 既大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通过课后作业,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新大纲和新教材对原有的一些过时的知识点进行了删除, 对一些只需知道的知识点的要求也降低了, 现有的许多参考资料多无法直接应用, 因此我们选择作业时要多做几套题, 精心挑选, 所留作业要在注意题型和知识点全面的基础上, 要突出重点, 特别是要突出基础知识, 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内容。另外, 还应考虑到一个班的学生在方方面面的差距,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程度在自习课上有事干, 独立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作业, 实现学习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躬行”。重视习题讲评, 习题解后的评析, 不仅能及时整理学生的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习题评讲课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多让学生讲, 教师加以强调和点评。

总之, 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在化学教学中应扬弃传统的填鸭式的、被动的教育方法,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和实践活动中来, 使学生的个性及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摘要:“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枯燥且低效的, 所以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从重教转向重学, 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本文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加强自主学习进行了探索, 现就思路和一些做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学,加强,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唐晓明.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

[2]蒋逸萍.化学自主能动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自主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3年6月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篇8

一、提出生活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离开生活的学习是没有生机的。因此恰当展现生活背景, 将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值得学生探究和发现。那么创设一个探究生活问题的情境,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综合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化学学科本质和内在价值的认识是通过相关的实际问题解决过程而体悟出来的, 而不是通过讲授或机械操练来达成的。

二、利用化学实验,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化学实验是最具化学学科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化学教师都有这样类似的体会, 每当教师在课堂做演示实验时, 每一位学生都会全神贯注,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和鲜明现象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 它能有效地激起矛盾, 引起学生注意, 从而产生探究的愿望。学生独立操作探究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效果很好。化学实验一般是动态连续的, 直观具体, 观察点比较多, 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是化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宝贵资源。同时化学实验具有丰富的内涵, 每一个化学实验都为我们创设了生动的探究学习的情境。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并将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做的:

教学设计案例: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见附表)

(一) 情境一:

1912年4月10日, 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 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4月14日晚11点40分, 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 百年后的今天, 这艘巨轮正静静地躺在大西洋底部, 用斑斑锈迹诉说着它的故事。

1.投影图片:

(1) 请同学们讨论, 在我们身边你看到了哪些金属被腐蚀, 情况如何?

(2) 金属腐蚀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它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全球每一分半钟就有一吨钢腐蚀成铁锈, 造成金属腐蚀的原因是什么?

2.指导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P84—85金属的电化学腐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金属腐蚀?其本质是什么?

(2) 金属腐蚀有哪些种类?化学腐蚀和哪些因素有关?

(3) 什么是电化学腐蚀?

(二) 情景二:

展示下列图表, 并提问:“铁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的条件是什么?”

(三) 知识总结:

1.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长时间不易被腐蚀。

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快被腐蚀。

3.铁在电解质溶液中腐蚀更快。

4.温度升高, 显著加速化学或电化学腐蚀。

三、总结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化学史实, 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 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 使学生学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比如, 在学习硝酸性质时, 介绍其与盐酸形成氧化性很强的“王水”, 可以插入一个小故事:二战时,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被迫离开被德国法西斯占领的祖国, 为了表示自己返回祖国的决心, 他把他最钟爱的诺贝尔奖章留在祖国, 留在家里, 为了不让法西斯发现, 他把金质奖章溶解在王水中, 装在玻璃瓶中。后来纳粹分子来到玻尔家中, 翻箱倒柜也没有发现奖章。战争结束后, 玻尔返回祖国, 从王水中提炼出金子, 重铸诺贝尔奖章。这样一个非常简短的故事, 既能给学生上一堂爱国教育课, 又能让他们体会到利用所学的知识可以创造很多的不平凡。在我们生活中诸多新闻与化学相关, 如煤矿瓦斯爆炸、化工厂重大事故、硫酸毁容案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极大兴趣, 唤起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实践证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新闻来创设情境, 可以打通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社会生活世界的联系,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空袋子难以直立。”富兰克林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如果我们背着空空的人生行囊前行, 就难以抵达成功的终点。因此, 采撷智慧之果, 以丰富多样的各科知识充实我们的行程就显得非常重要。自主学习作为当今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 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自身智慧的创造性释放, 并应用到教学中, 才是课程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精神, 从而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此外, 它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 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摘要:传统教学中,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 最主要的任务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中, 设置了很多探究实验, 这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关键词:自主探究,激发,培养兴趣,学习自主性

参考文献

[1]王升.论教学中的主体参与[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1 (1) .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下) [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化学 篇9

一、编写好导学案, 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导学案是教学的一种手段, 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模式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导学案重点在导, 变传统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 所以要想把整堂课导好、导活, 让学生真正学得好、学得活、学到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学案的编排上要最大限度地突出教材的重难点, 把握住教材的知识脉络, 要符合本班的学情, 注重学法指导,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导学案设计难易程度、思维容量大小, 坚持运用让学生“跷脚摘果子”的原则, 如果难度过大, 超越了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 学生茫然无知, 会失去信心甚至干脆不学, 如果设计太容易, 又会使学生懒得动脑, 会泯灭他们求知的欲望。

今年我校在导学案的编写中, 将导学案分为这样几大块, 第一块为学习目标, 教材重难点, 学生一看就知道, 本节课需要掌握哪些内容, 使学生心中有数, 增强学习的目标性。第二块为预习部分, 要求学生在每堂课之前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准, 结合读教材, 自主完成, 是学生自主学习必要的准备过程, 然后学习小组的同学相互交流, 对于确实有疑问的问题集中起来, 老师进行点评。这样在每堂课之前, 学生对于每节课内容已有所了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学习部分, 有知识梳理, 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 共同讨论, 教师把握住时机, 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导学, 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整堂课教学中, 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 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培养, 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运用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具有良好品质的学生, 对新奇神秘的化学现象往往会产生好奇, 对不理解的事情进行深入研究, 教师要主动保护、激发、肯定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多想“为什么”“怎么办”。探究性实验, 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便于在众多的学习主题中, 选择与自己认知匹配的学习主题, 开拓学习思路, 加强学法指导。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探究性学习小组, 同时对每个探究小组的行动进行了专项指导, 使学生了解, 应用课本所学知识,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 让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一边做一边看一边想, 再经过分析归纳和总结, 促使学生在深切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反应本质, 激发学习潜能,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学习了我们身边的物质后, 结合教材内容, 针对学生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脱离的现象, 要求学生探究蛋黄派食品包装袋中气体成分, 指导学生查阅资料, 设计实验方案, 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在讲解了石灰石的利用后, 要求学生收集不同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 并对干燥剂的成分进行探究。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 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是实验药品的选择, 设计三个实验进行了比较: (1) 大理石和稀盐酸; (2) 大理石和稀硫酸; (3) 纯碱和稀盐酸。通过实验比较选择哪一组最适合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是发生装置的选择, 此发生装置适用条件。三是收集装置的选择, 在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教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 问题的讨论分析, 结论的得出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 学生成了学习过程的主体, 既增长了学生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利用家庭小实验,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 是一门新学科, 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 对于变化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 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在做好教材所需要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和家庭小实验, 根据学生特点和本校实际, 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授第一章化学研究些什么时, 我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蜡烛燃烧实验现象, 并事先列好实验提纲, 学生根据实验提纲填写好实验报告。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 兴趣较为浓厚, 第二天小组交流时, 学生争相发言, 纷纷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 那情景着实让老师感动。在讲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时,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反应的能量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 指导学生运用生石灰和水煮鸡蛋, 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使他们感到化学奥妙无穷, 迫切要求了解能量改变的原因, 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运用这些家庭小实验,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增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更注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利用小组合作,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 有了独立思考的基础, 还应发挥集体的智慧, 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看法, 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或者他人的问题, 这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更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不但展示自主自学的学习成果, 而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展示讨论与交流, 进行互动答疑, 辩驳质疑, 初步解决预习环节中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或拿不准的各种疑难问题, 使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这一环节教师的助学服务主要表现在教师一定要及时参与到合作小组中去, 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 并通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激发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讨论, 营造良好和谐的互动交流氛围。开学初, 我将全班同学合理编排, 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中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 有的同学观察能力较强, 有的同学动手能力较强, 有的同学善于思考, 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的同学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更有助于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展示自我学习的成果和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

五、利用社会实践,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知识的目的, 不只是为了储存知识, 更主要的是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从目前教学实际情况来看, 偏重知识传授, 忽视知识迁移应用的现象, 还相当普遍。其实用的过程, 也是学的过程, 不仅是改变形式的学, 而且用的本身就是学, 通过用的过程, 使学生学得更具体、更深刻、更有效。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说, 是极具诱惑力的。在讲授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时, 指导学生组成社会实践小组, 到大型企业宝南木业有限公司去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学生兴趣特浓, 组织得有模有样。从工厂排放的尾气的收集, 到气体成分的探究, 根据检测结果和学生所学知识, 给宝南木业领导写了一封空气污染与防治的建议书, 受到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社会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 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化学 篇10

一、中学生自主学习化学存在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它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想象和悬念, 对于中学生而言在教师引导下学习都存在诸多困难, 自主学习问题就更多了, 通过调查分析, 中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课堂太严肃, 学习气氛不和谐; (2) 化学知识枯燥, 学习兴趣不浓; (3) 化学实验, 学习内容深奥, 无法展开自主学习。

二、中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倡导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的今天,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 去操作实践, 去交流和分享探索的成果, 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2) 有利于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自主学习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塑造独立人格, 形成强烈的责任感。 (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促使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对照、比较、切磋, 然后总结归纳正确的解决方法, 从而让其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改进和提高[1]。

三、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 构建和谐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自主学习的意识源泉。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原动力。因此, 要在化学教育中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应构建和谐课堂,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九年级化学《绪言》一课时, 先指导学生设计趣味实验“白纸显影”,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引发学生好奇心, 然后引出新课, 这样紧扣学生心弦, 巧妙设置悬念, 其效果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 教师要逐一采用多种形式, 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增强师生感情, 使学生愿意学、乐学、主动地学。因此, 教师要以情感激励, 巧妙引导, 才能活跃气氛, 提升效率。

(二) 和谐师生关系,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校是学生第二个家, 教师就相当于是学生第二个家长, 作为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睦相处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兴趣都有极大的影响。 (1) 当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时, 学生会因为喜欢该教师而喜欢该门课程, 上课的时候也更积极, 对于老师教导也会虚心接受, 对于教师的安排也很服从。 (2) 师生关系和谐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体会到快乐学习, 吸取知识的快乐, 找出答案的快乐, 取得进步的快乐, 快乐学习让学生迈向了成功, 特别是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必须让学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学习,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3) 在教学过程中, 要让师生关系和谐, 学生快乐学习,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正确完成习题时等等及时给与学生表扬和鼓励, 在批改作业时多用一些鼓励和委婉的句子对血红色呢个创新性提问给与夸奖、指出学生的不足, 进而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增强其对化学知识学习的自信心。

(三) 开展化学活动,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 成立化学活动小组, 组织学生观看化学与生活的影片, 介绍化学发展史、化学家的故事等人文文化;组织学生搜集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点点滴滴, 把理论和生活结合起来, 丰富所学知识;组织学生参观周边的化学工业, 了解产品生产原理, 针对工厂产生的污染成分, 启发学生搜集资料, 写小论文和调查报告;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等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2]。

例如:Cu2+在水溶液中显蓝色, 在做Cu O和稀盐酸反应生成Cu Cl2溶液有时却是绿色溶液, 学生可就这一意外现象进行探究, 也可以做一些实验的改进。例如, 在演示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 可以把实验进行如图所示的改装:

可先将胶头滴管挤一下, 讨论烧瓶中膨胀的气球有何现象发生, 再进行操作, 这样把化学知识与物理知识交织起来, 指出实验组装的魅力, 组合一些原理或现象, 说明生活的许多创新, 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

(四) 做好课前预习, 提高理解思考能力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预习、了解、分析、提高的一个过程, 因此, 课前预习关系甚广, 是自主学习的开端, 要想自主学习好化学知识, 课前预习必不可少而且学会分析知识, 找出要点、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课前预习就是一个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虽然课本内容里面就很多定义、分析和例题, 但是要通过学生自己分析来掌握要点、搞清思路、抓住关键和难点还是不容易的, 这个过程必须经过学生独立思考才行, 那么怎么才能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呢?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几次预习, 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预习思路进行之后课文的预习。

例如:课前预习“燃烧和灭火”这一课题时, 通过阅读课文后, 找出几个有疑问的问题 (1) 为什么有些物质能燃烧而有些物质不能燃烧; (2) 一般情况下物质燃烧必须具备那些条件; (3) 灭火的原理是什么等等。由于通过预习提出疑问,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接下来课堂学习中就会带着疑问听课, 在老师的带领下找出答案, 得出正确的结论。

又如:在预习“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时, 学生们对于“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 其体积却小于200ml”而不得其解, 然后在课堂学习中, 通过教师的教导和分析, 才得知“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可见, 预习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还能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前提下, 其理解思考能力也进一步提高, 对知识的吸收度也增高。

(五) 学会归纳总结,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学会总结归纳,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平时的学习中, 教师应督促和训练学生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让知识系统化。 (1) 每堂课结束后, 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纳, 总结出其要点、重点和难点。 (2) 每周或者固定一个时间段, 再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一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是对之前每堂课总结出的要点、重要和难点进行再学习。 (3) 将学生呢个总结出来的要点在复习课中进行点评和讲解, 一方面让其他同学进一步学习知识, 另一个方面让学生进行自我更正。

(六) 指导学习方法, 提升自主学习质量

面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因而,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 始终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还要帮助、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如教学生如何进行粗读化学教材?如何掌握内容的整体结构?如何理解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我们在每学完一课时之后就要求学生与教师一起为该课时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总结[3]。

例如: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 学生可能猜想与氧气有关, 还有可能猜想与水有关, 与二氧化碳有关……不容易猜想到关键点上, 如果所有猜想都设计实验验证, 课堂时间不够, 教师可以给以提示, 是不是单一因素呢?如果教师在讲解该点知识的过程中没能发挥好指导工作, 那么学生就会对结果胡乱猜想, 造成课堂混乱, 以至于学习效果失控。

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 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直接关系学生是否学好化学, 其能力是否能得到提升, 甚至还有可能关系到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 对中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因此, 作为化学教师应时刻调查学生学习的动态, 分析其存在问题, 对症下药, 积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要:当前,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从厌学化学到主动学习化学, 在启发下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动脑把所学的知识纳入自己的认识结构。从而达到优化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本文教师结合教学经验, 分析当前中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存在的问题, 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培养,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张新莲:《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和探讨》, 《继续教育研究》, 2008 (4) 。

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化学 篇11

摘要:叙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义,从指导预习、设计问题、课堂精讲、巩固练习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在培养“乖孩子”、“听话的孩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在培养会做题的孩子。这样的学生对老师教的、课本上的知识奉为“圣旨”;这样的学生迷信权威,崇信书本;这样的学生缺乏主动性、独立性,面临选择时束手无策,难置可否,结果放弃思考,人云亦云,窒息创造。

素质教育形势下,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改变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组织模式。因此,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能力的很好的突破口,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学生只有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想解决问题。所以会主动找同学交流,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应该精心准备预习学案,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创造条件。

学案上的知识点要简单,尽量让学生自己就能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适当的地方设置几个有难度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自发与其他同学合作来解决问题。这就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创造了条件。

其次,教师应该明了学情,以便在课堂上少讲学生会了的知识,用大多数时间,引导学生突破难点,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课堂上,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讨论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不能太难,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也不能太简单,否则流于形式。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阶梯性原则,不断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合作小组内不同学生水平的需要,充分发挥互助合作的功能。

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理念;还要吃透学生,精心设计既有联系性又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污染”时可布置以下开放性问题:①何为酸雨?酸雨有什么危害?②酸雨是怎样形成的?③空气中的SO2主要来源?④如何防治酸雨?

第三、教师精讲,点拔贯通

通过自学、讨论,掌握了部分知识,还有一些知识没有掌握或者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可能还比较零乱,条理性比较差,加之為了照顾后进生,教师有必要对本节内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精讲,给予适当的点拔,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形成认知结构,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教师的精讲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知识在学生头脑中重现的过程。教师在精讲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使所学的知识成为体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形成知识体系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化学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不但能促使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基本能力的形成,良好思维的发展。而且也是了解、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求,就必须提高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效果。

课堂练习应有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更应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练习要求。层次性主要体现在每堂课完成基本练习、巩固练习后,配备一定的发展练习,让有潜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对重要知识点的考查要全面。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做该题以后对这部分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加深印象。趣味性主要体现在题目的做法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样可以在做练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生活节奏快,知识和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只有自主、合作学习,才能有所创新,才能更好地生存;未来社会又是一个新的未知数,原有的知识不足以应付未来社会,靠终生的学校教育既不可能,更无必要,靠得住的是一个人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对接受学校教育的在校学生进行教育时,务必深刻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灌”的,是通过思考“悟”的,是通过活动“生产”的;务必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绝知此事要躬行”。相信在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自主、合作学习的大力推行会让学生“吃”到一份好胃口,好心情,好营养的能力大餐,并将受益终身!

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化学 篇12

一、强化课前预习,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每次上新课前, 我都会给学生发下一节的预习导学案, 把预习当做一次硬性作业, 规定学生认真完成。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 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另外, 为引起学生重视, 也不想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 每节课最后都留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给他们预习, 这样就使学生知道:预习作业也是一项重要的作业, 必须很好地完成。课前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前教学的前奏, 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由之路和有效保障。

二、通过巧设问题, 在理论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巧设一个个问题, 引导学生逐个推理, 积极思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硝酸的氧化性时, 可提出: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但是为什么在制备氢气和硫化氢时, 却要用盐酸或稀硫酸, 而不能应用稀硝酸。必要时结合制作的课件播放,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并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整堂教学, 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好地培养。

三、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 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敏锐和精确的观察力, 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向氢氧化钠浓溶液中滴入氯化铝溶液与向氯化铝浓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中, 学生就会看到前者先有沉淀生成, 但马上消失, 而后者有沉淀产生。从表面看来, 好像都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铝反应, 为什么现象却截然不同?于是就正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原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 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由于氢氧化钠过量, 而氢氧化铝沉淀具有两性, 生成的氢氧化铝又溶解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生成偏铝酸钠溶液;而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但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不与过量的氯化铝溶液反应, 所以, 产生沉淀, 沉淀不溶解。因此,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 教师应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 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 将其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 并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积极思考。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科学思维力, 以及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探究, 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体验探究的乐趣, 形成和发展自主探究能力。在一次带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实验时, 我提前给学生提供了废旧的输液器、针管、输液瓶等, 引导学生改进课本上的演示实验———钠的燃烧、钠与水的反应, 学生兴趣很浓, 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组同学提前在瓶子装多半瓶水和黄豆大小的钠, 然后迅速把针管插在输液瓶的橡皮塞上, 产生的气体直接排到针管里, 然后将针管的气体对着酒精灯火焰推气, 有很长的火苗出现。这次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 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让学生走上讲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每隔一定时间, 专门抽出一两节课, 让学生上讲台讲课或操作实验, 并引导台下学生观察分析。在学生讲课过程中,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扮演好“学生”的角色, 认真听课, 仔细做好记录, 以便在讲评中, 能对症下药。让学生走上讲台, 讲授自己的一些见解, 它能使学生获得终生难忘的体验, 真正激励起学生热爱化学, 学习化学的热情, 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上一篇: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研究下一篇:抒情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