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2024-07-10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共14篇)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篇1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要让学生思考,必先让其疑。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要积极地创设“疑”的情境,使学生对当前的事物发生兴趣,让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状态。学生的求知欲越强烈,越愿意主动学习新知识,寻求问题的答案。这一“疑”境的创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用“疑”的火种点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到最佳状态。

(二)创设个性化的学习氛围

美国一著名学者认为,个性化教育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个性发展教育需要以教师个性为基础,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关注,从而使教学活动充满激情,涌动着灵感。还需要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自由地讨论问题,努力地解决问题,要给他们充分的权利,包括出错的权利,要杜绝训斥性的评价,克服简单否定的评价,要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奇心,不去伤害他们,成为他们学习的知心朋友、合作伙伴,让他们无忧无虑地去探索、去实践,学出个性。当然尊重个性也不是一味地勉强,放任自流。

(三)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兴趣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让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使学生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师应在“引导”上下功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四)在活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动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意、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如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辩论。

(五) 放手实践,鼓励自主创新

“实践出真知”,任何一种发明创造,最终都是通过实践而实现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实践活动。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保护学生创新的火花,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篇2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应艺术地展现作品中所描述的情境。要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就得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再别康桥》这首诗歌时,我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面中,在一首首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康桥的柔波里,沉浸在康桥的美景中,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进石头,让学生激起思维的涟漪,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创设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运用。只有当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丰富广博的知识,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每个教师都应是一名出色的演员,以丰富有趣的语言、真诚的情感进入每个角色,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成效。

二、打造出轻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为学生营造出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关怀与理解,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教师不仅要熟悉新课标的宗旨,还要熟悉教材和学生,在教学时坚持“三个沟通”的理念。即人际沟通、文化沟通与心灵沟通。语文教师要把“亲和度、自由度、参与度”视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将自己放在学生朋友的位置,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在课堂教学时,老师可以走到教室中间,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如果学生做出积极反应,比如答对问题等,老师要予以夸奖和鼓励,以此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有不同见解,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

三、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

老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成为符合世纪要求的“能力型”人才,就应该把质疑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教师只在何处质疑及如何质疑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引导呢?首先对文章的主旨性内容进行质疑释疑。这种质疑释疑,抓住了阅读的关键,具有针对性和集中性,在阅读中起到向导作用。因为人们阅读文章时,不可文章中每一词语、每项内容都进行同等深度的加工,而是选择对文章某些部分(如重要内容)作精细加工,对另一些部分(如次要细节)作粗略加工,甚至忽略不做加工。在阅读中,围绕文章的主旨对内容进行质疑释疑,正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完成学业任务而需要深入加工的信息之上,使信息加工更有效。其次,针对文章整体提出质疑。老师要引导学生提问,比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文中主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可以采取合作探索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最后,要教会学生找出文中的核心词句进行质疑,例如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每一个段落的开头与结尾等。此外还有记叙文中的抒情语句、议论文中的过渡段等。学生学会对文章进行质疑之后,其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水平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使学生能在知识的海洋任意遨游。学生掌握了学习的窍门之后,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运用现有的条件处理未知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吸收到更多知识。一堂语文课的教学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而并非老师讲了多少。老师只需给学生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让学生自己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在学生产生疑问时,老师也可予以点拨,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

五、活动教学中张扬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篇3

[关键词]自主学习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倡导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自主探索学习”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的特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怎样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本领呢?笔者认为。如果单单把关注的视点放在学生某一学习点的操作策略上,无疑是孤立地看问题,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要形成一个全程渐进的自主学习系统,应在立足于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特点上来构建。

一、找准自主学习方向

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大概的认识。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引让学生自主地确定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让他们从自身特点出发自主定向。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目标,攻有方向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获得什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之中。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师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感知文本,并在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目标。如对同一文本,学生可以将语言描写作为学习重点,也可以将写作方法或观祭角度等作为学习重点。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既是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

二、引发学生的自学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习,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与课本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如有条件的话可适当通过一些形象的图片展示、视频音频的播放,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同时。要让学生学有成效。长久地保持自学兴趣,教师也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适当提供策略方法,予以指导点拔,帮助他们闯过难关。

三、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特别提到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恩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比如教《米络斯的维纳斯》,可以就维纳斯的美体现在哪里让学生充分讨论,并且允许他们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看法要讲出合理的理由。通过对学生的提问组织讨论,多方交流,相互启发,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层的了解,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注重自主探究过程的参与性

自主探究是自主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不过这种引导应该是引而不发的。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真正亲近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之外,还应该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师生间要有情感的沟通,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新课程里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真谛也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形成、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火花。同时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此过程充分了解情况,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辨明方向。这样通过集体交流之后,达到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

五、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知行合一”的语文学习思想。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运用中举一反三,形成技能。如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篇4

所谓自主学习,即学生根据自我的个性、意识、能力、习惯、风格,自己做出学习决定、学习选择,自己独立拟订,自己执行,自我评价。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我们偏远的乡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不是可望而可及呢?它能否给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呢?本人对此做了一些尝试。

一、交给学生一块能够自由开垦的空地。

赤手空拳上课,是我们乡村小学一种司空见惯的教学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对落后的教学条件是我们得过且过,不思上进,不求创新的借口。我们作为一个青年的乡村小学教师,应该用最新鲜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冲破长期以来困扰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模式(学习生字——范读课文——讲解课文——总结课文)的束缚,不能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一改过去要求学生统一预习的,在每次学习课文之前,留给学生一节课,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制定预习课文的目标,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初步感知课文。因此,有的学生自读课文,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和自己的同桌或好朋友学习生字、试读课文;有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课文的某些词语写句子、写一段话;有的学生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学习课文。总之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要怎样去学习,而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怎样去学习。留给学生一块真正意义上的一块空地,让他们把握自己该做些什么。结果,预习课文出现这么几种情况:上等生能流利读完课文,能用一些词语写句子,会欣赏一些优美的句子;中等生能读完课文,写完生字、组词;后进生会读、写生字,能读课文某些段落。久而久之,学生在预习课文上自学自得、渐渐有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提供学生自主发展的阵地。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想改变过去“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课堂,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即教师主动退居一线,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

1、放手学生参于学习。“学习通过学生的积极行为才进行。不是教师做什么,而是学生做什么,学生自己才能学到什么。”我们教师的一切活动应该落实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上,教学中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知识放手学生概括等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而且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地去感受和获取知识,使自己的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例如在学习《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结果学生发现了一个很有价值手问题,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课文的结尾是这样的:

一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老爷爷眼中只有一个儿子,是哪个儿子呢?是翻着跟头的孩子,还是唱着歌的孩子,或者是帮着妈妈提着水桶的孩子?持三种意见的学生自动分成三组展开激烈的辩论,教师成了忠实的听众,且不忘在旁边时适的引导,课文在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场所,充分发挥了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在这节课上,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主动发展。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学生能变被动为主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活动,是学生在主动思考,发表意见,而且课堂上氛轻松愉快,不但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调动,而且也使学生的情感因素得以充分发挥。课堂上没有了学生被教师强行灌输的场面,真正成了学生主动发展的环境。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分四组来合作学习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色以及丰富的物产。这节课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贯穿课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授的时间少了,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自主学习。通过读、议、画、说等方式进行小组交流。然后,掌握了新知识的各个小组又进行大交流,全班同学的听、说、读、团结协作等能力都得到提高。又如教学《群鸟学艺》这篇文章时,学生自由组合,自学、自编、自演,把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等鸟类的骄傲、没耐心、不虚心以及小燕子的认真学本领等特点演绎得栩栩如生。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留给学生存在个性差异的余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致力于发展每个学生的智慧和形成他的个性特点。”课堂教学怎样考虑到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既保证每个学生在诸多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没有缺陷的健康地发展,又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呢?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允许他们存在个人看法、个性的差异。例如,在教学《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时,学生就“老爷爷眼中只有一个儿子,是哪个儿子呢?”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当然答案有三个,其中认为是第三个儿子的同学占多数,因为他有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母亲,帮母亲做力所能及的事。但有一个学生对此进行反驳,她说:“只会帮家里干活的孩子不是好儿子,他比不上会唱歌、会翻筋斗的孩子,因为单单会干活的人比不上歌星、体育明星。如果当了歌星、体育明星,赚了很多钱照样能孝敬母亲。”对于学生这些独特的看法,我们应该给予鼓励、支持。又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时,我叫学生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准备一份生日礼物。结果有一个学生两手空空地站起来说:“老师,我礼物看不见,摸不着。我要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是一个吻,感谢爸爸妈妈对我的关爱。”还有的学生拿出一个萝卜说:“我祝愿自己的爸爸妈妈长得像萝卜一样白胖胖的。”这些想法、语言、动作,都充分表现出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篇5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还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做到学生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提高。

具体地说,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经过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知时精心创设情境,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教师可以先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以优美的传说导入,接着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南海,了解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群岛概况。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或观看南海的录像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课文的欲望。学习《哪吒闹海》时,可以播放多媒体动画片断,显示哪吒手拿乾坤圈,脖绕混天绫,脚踩风火轮的形象。然后让学生谈谈喜欢小哪吒的原因,指导学生进入课文的阅读。学习《石榴》时,出示谜语:黄瓷瓶,口儿小,瓶里装着红珠宝;只能吃,不能戴,又酸又甜味道好。猜猜是哪一种水果?然后再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谈谈对石榴的了解。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此时教师把握时机,导入新课。这样学生的学习有了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

第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

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创造一种人人都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促使学生增强问题意识。解决办法:一是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有不懂的地方要标记下来,及时提出来。二是教师教给学生具体悟什么,比如时代,地方,人物,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主要内容,意义及感受和启发。要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和动情点,抓住中心句段。三要分解问题的难度,可以分层次提出不同的问题来,让学生有路可走。四是教师将问题具体化,适合课文,适应学生,使学生有章可循。五是让学生继续阅读,深入阅读,充分阅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六是教师要创设情境,多鼓励,让学生自己评价激励。七是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巧妙地点拨,及时地启发。八是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小集体的智慧。从时间上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课前预习时的质疑,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初步提出不懂的问题。课堂上的质疑,使学生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的质疑,有利于问题的升华和拓展,更有利于学困生的复习和巩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给予真诚的鼓励,让学生敢于质疑;给予科学的指导,让学生善于质疑;努力创设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经常质疑。

第三、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在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利用课内外的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编写手抄报、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诵读古诗词、表演课本剧、开展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组织图书超市活动,说说买卖东西的过程和感受,然后再写下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放风筝、爬山、做游戏、跑步、拔河、跳绳、踢毽子等活动,然后做说话练习和习作;也可以让学生做环保、绿化、家乡的变化等主体调查活动,或者是结合课堂教学的有关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运用语文知识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会到了多样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可以开展的实践还有很多,例如利用国庆、元旦、六

一、端午、重阳、中秋、教师节等节日,搞一些庆祝活动,让学生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评选,开展一些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的庆祝活动。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后,要求学生课外收集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东沙群岛等岛屿的图片、文字资料,围绕“我爱祖国的宝岛”的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手抄报,在班级进行展评。

第四、进入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

语文知识无处不在,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也要传授生活中学语文知识。我们学语文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要“有意”在生活中学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内容极其广泛,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一切新的、美的事物,周围发生的好人好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网络、新闻、广告、对联和各种自然、社会现象都有观察的必要。课文中也要再现生活。如学习《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第五、探索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延伸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能自主探索。为了在语文课中能让学生自主探索,我有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探索环节,有时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阅读《小镇的早晨》时,当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并开始有了个人的感受、体验和见解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习探究性阅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探究性的问题可以是:课文选取了那几幅典型的画面?写小镇的美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个典型特征?侧重点是什么?记叙的顺序能够变化吗?在学习《虎门销烟》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当年的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然后在引导学生联系今天的现实进行探讨:今天在一些地方毒品死灰复燃,它的危害又表现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远离毒品、拒绝毒品?让学生联系课文和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提高认识和觉悟。在合作探究的进程中,教师要当好“合作学习中的首席”这个角色。对于理解不准、不深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把它们作为问题提出来,和学生共同探讨,关键处要做精当讲解。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篇6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教师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只会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善于思考 主动探究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对学习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语文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并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课堂中的听众,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研究和探索,教师也只是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学生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互动。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和探究知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主要取决于他们对这门学科是否感兴趣。所以,教师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性格多不相同,所擅长的方面也不相同。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特长和优点,并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能够将课文中枯燥的文字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制作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画,讲完课后,播放动画,使学生融入到教师所设置的情景当中,这有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想象。

(三)教师要善于利用鼓励性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提出思考性的问题,让他们对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他们学习水平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当他们回答错误时,教师也不能一味地批评,而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帮助树立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和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自学,之后让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评价

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同桌讨论、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再让其他学生做出评价,评价的时候首先要肯定答案中好的方面,再针对欠缺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质疑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传授知识,学生负责接受知识,而且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能随意接话。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通常都是教师提问以后,找一个学生回答,之后便给出正确答案。这种模式中,学生对问题缺乏思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惰性,也就不再愿意思考了。这种教学方式使语文课堂气氛变得沉闷,而且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进行提问,可以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解答,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再进行解答。

(五)在课堂中引入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利用图片和音乐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给予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出都是由教师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也因此受到了束缚。所以,语文教师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说出来。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进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的过程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水平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遵循由简到难的规律的,所以,教师的教学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为他们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学习知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难度。此外,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别的,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都提出同样的要求,否则不仅达不到教学的效果,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篇7

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艺术效果,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美。其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 从而诱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其目的使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并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能从学习中获取情感体验, 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品质。

一、品味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

学习者的内在动力非常重要, 其内在动力的产生是通过语文教学的艺术性的情感体验实现的。通过教师积极耐心的引导,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地发挥。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即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监控。当然, 阅读好的作品才能诱发人的情感, 促进人的心智, 启发人的灵感。所以, 要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智慧的自主学习者, 那么教师必须广泛阅读, 具备渊博的知识, 通读古今中外之书, 认知天地人文之理, 这样的教师自然会在教学中体现出教学之艺术性。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大量知识, 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观念。语文课程所选作品都很精美, 只要教师认真教, 学生仔细品味其内涵, 就一定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达到预期的效果。语文教学之目的就是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

二、教师要赏识激励, 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 教师要耐心地培养其品质。学生是认知和学习活动的主体, 他们的活动主要源于内部动机, 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的艺术性, 而且要耐心地指导学生的“学”, 在指导学生“学会”的基础上, 更要精地心引导学生“会学”。在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还要让其积极地发言, 成为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逐步提高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之意境, 走近作者, 会与作者对话, 避免盲目被动的学习, 不能把学习语文作为一种负担, 而是要树立良好的情趣。好的作品能净化人的心灵, 只要学生仔细品味, 就会提高理解能力, 并领会其内涵, 就能形成自己新颖独创的见解。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激发自主学习的激情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调动学生愉快喜悦的良好情绪, 利于促进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启发学生积极探索, 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 不仅要用知识武装学生头脑, 而且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师要创设具有“人文”特色的课堂硬环境。语文学科知识的人文性和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很强, 要完满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 就要优化课堂学习环境, 并营造“人性化”的课堂软环境;要实现主体参与式自主学习, 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 充满“人性”的精神环境。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很好地解读教材、驾驭材料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一个丰富、开放的课堂。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中的“教师一堂言”, 重新确立师生角色, 摆正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的指导性地位, 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样师生才能相互沟通, 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能愉快地教, 学生能自觉地、自如地学, 营造和创设能够增强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激发学习情趣, 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意大利学者克罗齐说:“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 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 用后者去制造宇宙。”在教学中恰当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 如充分开展展示、表演、演讲、讨论、科学探究等精彩活动, 使学生能在“做”中学, 在“乐”中学,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 让学生在讲台上演讲, 讲成语故事、名人轶事、语文笑话等,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口技》教学中, 教师充分利用其适合表演的素材和情节, 鼓励学生有准备地在课堂内表演, 学生会信心百倍地去努力, 他们会力求表演成功。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 学生不仅会珍惜课堂时间, 认真学习书本知识, 而且会到处寻找学习资料, 丰富知识内涵, 全面掌握知识, 必然会提高认识, 增强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学生勤于学习, 善于反思, 通过思考增加自己的思想深度, 在实践中求真知, 在行动中受教益, 在反思中悟法理。

五、践行教书育人之天职, 注重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是一个地方发展和振兴的强大力量。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精美的文学作品吸引着众多文化人的眼球。语文教师就要有高深的文学素养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腹有诗书气自华”, 如此, 才能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 使学生不仅掌握丰富的知识, 而且学会勤勉、宽容、感恩、谦让、自省、自律等良好行为品质, 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和竞争意识, 指导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其认真学习和研究语文知识的热情。以现代电化视听教学媒体, 来发挥其具体、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 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教学中, 图文并茂, 激发认知冲突, 诱发学生求知欲。在学生依靠自己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以全新的方式去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

实践证明, 语文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教师要激励学生从语文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让学生对语文教育之真谛有更深刻的体悟, 提高其学习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 并能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分层指导, 灵活训练, 引导学生好审、乐学、善思,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的现代化学习方式,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探索、实践, 以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以自身为主体, 不受时间空间及教学环境限制, 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制订学习计划。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 篇8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个体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之上。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呢?笔者从以下三方面方面来阐述: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伟大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凡事都需要兴趣的激发,没有兴趣的激发很难成功。语文自主学习更是如此,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内心充满了学习语文的强烈愿望,自主学习才具备了内驱力,这样,学生的学习行为才会变得自觉而且积极,学习过程中思维才会更加活跃,学习效率才会更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变“让我学”为“我想学”“我要学”,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首要环节。

二、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古人云:”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语文大师叶圣陶先生也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给予学生方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比如:笔者在指导初一年级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时,教授学生精读和跳读的方法。所谓精读就是指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精读就是细读,就是精思,就是鉴赏。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可以这样概括:沙僧认为“进退两难”,为取经前途担忧;猪八戒向“拣无火处走”,其一贯的“散火”想法再次复燃;唐僧“直欲往有经处去”,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比如书中一些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等。学生有了明确的阅读方法,再经过反复的阅读与探究实践,学习效果一定会逐渐改善,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渐提高。

三、注重评价措施,让学生“坚持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一时的兴趣而努力地学习,但当兴趣点淡化或消失时,学习劲头也就随之大大减退。那么,如何让学生持续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呢?笔者认为,恰当而有效的评价手段必不可少。语文课程改革指出,要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大组竞争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课堂评价。首先,把全班学生尽可能均衡地分成两个大组,并拟好组名,把组名写在黑板上。积分形式采用加分制,加分项包括:预习作业完成质量高、主动朗读课文、积极回答课上问题、勇于提出质疑等等,加分项尽可能地考虑了各个层次的学生,黑板上的分数也是动态生成的,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不断地投入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始终不减,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当然,为了让这种评价形式长期有效,笔者采用每节课一小结,每周一大结,每个月终极总结表彰的办法,学生有了短期和长期的跟踪评价的激励,逐渐克服被动的心理,养成自觉而主动的学习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投入时间、精力和智慧,更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读懂新课标,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寻找更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真正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自主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篇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填鸭式”、“注入式”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成长。新的课程标准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春风,它强调应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学生个性差异

自主学习是以“学会学习”、“自动学习”为目的的学习,强调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促进人的智力、体力、情感等平衡发展,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学习,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浩如烟海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

新的课程改革的一大任务就是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师生共同建立一种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教与学的信心,教师要宽容地对待学生,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对学生来说,它是产生强烈求知欲望的积极因素。学生只有对自己,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浓厚的兴趣,才能保持学习的动力。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学生内在的需求,并把这种内在需求引到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

(二)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要想使学生的热情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注意在课堂上进行感情投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捕捉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为他们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提倡独立思考,建立独立、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育过程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传统模式,从思想高度上把握素质教育的形势,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的手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趟着水沙过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新型课堂。

三、深入生活,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中,应倡导尊重学生人格,努力实现学生把表达视为一种生活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社会、对人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个性。

1.搭建桥梁,沟通生活与写作。生活中处处皆学问,一枝一叶总关情,能从一棵小草嗅到春天,能从落叶感受奉献,能从一朵梅花看到坚强……关键是要有善感的心灵。因此要时常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发现生活,感悟生活。

2.提供舞台,“秀”出自我。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得到欣赏,都希望自己才华得到展示,极力让他们“秀”出自我。①可以创建班刊,每月出版一期,由学生自己编印,人手一册。②写出自己文集。期末每个学生收集自己的文章,自己编目录,命名设计封面,然后全班评出一、二、三等奖。

3.诚于嘉评,培养信心。只要我们用“放大镜”来寻找孩子的作文中的优点,并给予良好的心理音乐,他们的作文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四、利用课外活动拓展学生视野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并在活动中展现才能和智慧。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时,都可以让学生自己主持,自己收集资料,在教师直接指导下,使学生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并让中下等学生多参与,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其观察、阅读、理解、表达等能力,教师应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各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的意识。

五、创条件,抓契机,启发创新思维

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学会自主发展,必须采取开放性教学。学生遇到疑问时,教师要保护学生智慧的火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勇于提出疑问,勇于挑战困难的习惯。“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都说明思维往往都是从疑问开始的,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教师应主动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由机械接受变为主动发现,从中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10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才是教师传给学生的有用的法宝。在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吸取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自主性较差,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自主学习也贵在得法。

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途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四、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应用知识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同时也可以指导实践生产。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还能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应用知识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篇11

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从理论上讲,自主学习应该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以及应试教学的影响,要想真正实现自主性学习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其次要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在五年级的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了如下的尝试与探索: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提高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

首先,激发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所以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二、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有“我要学”、“我要知道”的强烈求知欲,让学生在“为什么”的中去探索。培养学生健康的自学心理、树立自学信心,激发自学兴趣。与此同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找出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终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亲自实践,学会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品味自己劳动成果所带给的快乐。要勤于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多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和点滴发现,不断激励学生自学。

三、积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

1、创设情景,巧设问题,使学生乐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2、大胆质疑,乐于思考 ,独立自学。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说过:“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可见,良好的教学气氛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在课堂中应营造这种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每学期刚开学,我就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安排,包括计划、进度和课时都告诉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一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的学生,在完成相应阶段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水平和爱好,提前向老师提出学习要求。我鼓励学生独立自学,实施个别辅导。心理学告诉我们:“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 “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3、逐层指导,巧妙训练,使学生善学。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别指导: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在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4、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

四、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自主学习过程中有可能枯燥乏味,有可能困难重重,应及时为他们的学习过程添色加彩。苏霍姆斯基认为,学生成功体验来源于两个因素:一是自己获得知识、技能的价值感的满足,这是内在因素;二是别人的表扬、奖励所带来的荣誉感的满足,这是外在因素。教学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奖励的语文本,都会无形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呐喊助威;学生会在为他们搭建的平台上时时感悟到成功带来的乐趣,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愉悦。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个成功点便会变成他们成长历程的一个个加油站。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篇12

一、把学生的自主意识, 通过设置开放式课堂体现出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 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 大胆拓展课堂时空, 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 让学生“自由地呼吸”, 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给予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不迷信, 不盲从, 有独到见解, 让他们善于质疑, 敢于怀疑, 锤炼自己的思维品质,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比如在学习《愚公移山》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提出“愚公并不聪明, 只是愚而已”, 让学生通过评论进行批判式探索, 把愚公的“愚”, 通过书面形式完成。通过开展此类的研究, 学生知道书本上的知识不是唯一的, 而要把书里的学问变成自己的学问, 就要进行一系列的“怀疑”、“思考”及“辨别”。此类探究不但能把学生对知识探索的个性展现出来, 而且能让学生看到语文学习的灵活性及开放性, 使语文教学活动进展得更加顺利。

二、把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 通过设立自学目标培养出来

为了促使学生全面、自我、独立发展,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 要培养学生明确自己目标的意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可以为学生精心营造参与自学的良好氛围, 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自主学习渠道去亲近文本、理解主旨、获得知识。

比如在进行《论语十则》的教学时, 可以适合学生自身要求的方式积极地开展自学活动。例如, 有的学生朗读方面有优势, 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式来进行自主学习;有的学生擅长记忆, 可以在课堂上记忆, 并且以小组竞争的形式进行, 等等。在此过程中, 教师适时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 及时鼓励学生按照既定的学习目标与方法进行自学, 为全班同学的自主学习明确方向, 指明内容, 从而不仅可以多方面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且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把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过激发思维矛盾培养出来

激发学生的思维矛盾, 使学生有效探索并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变得更加活跃, 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比如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紧紧围绕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学生知识水平, 不断引导学生深入钻研, 并适时提出一些能够挑起思维“矛盾”的问题, 引发学生的探讨和争论, 从而确保不断让学生感受到自主探索的乐趣。同时, 为了让学生对一些新问题进行积极的发现与探究, 教师还要使学生对问题的敢疑、敢想。

比如在进行《桃花源记》的教学时, 为了培养学生对问题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1) 桃花源的人怎样来到此地? (2) “后遂无问津者”的原因是什么, 揭示了什么? (3) 这篇文章表现出作者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4) 这种想要成为现实的理想社会的条件是什么? (5) 就“和谐社会”的观点看来, 对于《桃花源记》,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上述这5个问题, 对激发全班学生思维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仔细思考, 大家踊跃发言, 各抒己见, 增强了创新意识。

四、把学生的自主体验能力通过开展课堂互助激发出来

教师要注重开展课堂合作,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语文的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提升自主体验能力。比如在进行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四步 (读、析、赏、练) 开展自主学习, 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 促进学生不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真正让学生高效率地在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比如在进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课文, 读懂文义。然后“析”课文, 对课文的主旨进行梳理、分析并探究, 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及解决能力, 并适时地鼓励学生正确。接着, 让学生进行“赏”, 对于文章中出现的优美的段落、句子及词语, 引导学生懂得欣赏和品味。例如:通过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对偶遇于勒这一段“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母亲突然暴怒起来”充分品味, 领会菲利普夫妇的异常神态和紧张动作, 同时, 也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惊恐, 以及失魂落魄, 从而揭示人物虚伪、冷酷、自私且唯利是图的本性。最后, 对学生进行“练”。如果一位长得像于勒的十分富有的人出现在船上的话, 菲利普夫妇将会作何反应?他们的感情会随之而变化吗?这一新颖的题目,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综上所述, 主体教育思想, 是教学领域中自主学习的产物。为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掘出来, 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 使学生自主掌握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马义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J].宁夏教育科研, 2006, (04) .

[2]刘杰.谈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1) .

[3]张果.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理念与方式的转变[J].教育革新, 2008, (10) .

[4]杜发光.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教育革新, 2008, (10) .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13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关调查表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在现阶段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 者:汪钦钦  作者单位:浙江瑞安龙翔高级中学,浙江,瑞安,325200 刊 名:希望月报(上半月) 英文刊名:HOPE MONTHLY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H3 关键词:自主学习  主体意识   学习策略   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篇14

之后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验证自己的想法,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多进行几组对比实验,让结果又充分的说服力。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得出最终结论。

老师进行最后的总结和补充,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积极性不够的学生积极性不够的学生进行多多鼓励,让组员多多合作多多沟通。

之后就是对于作业的完成上面。可以要求每个人先独自完成自己的作业,保证内容不雷同,之后再在进行评选表扬,增加学生写出有自己特色和想法的作业的信心。

在平时,增加化学知识的补充及时的结合时政和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化学原理的解释,并鼓励学生多去发现现象和问题与同学们讨论。

上一篇:新趋势下一篇:副园长个人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