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2024-08-17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用13篇)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篇1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

 

作者/ 毛成阳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交流与合作。在新课程理念下,要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不仅教师组织教学的行为方式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也要重塑,形成自主、合作、探究、主动的学习习惯,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等着教师“填鸭”的惰性学习习惯。

关键词:培养;主动;习惯

培养和训练学生养成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交流与合作的主动性学习习惯,是推进新课程中提高有效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容忽视。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和训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习惯,已成为影响一堂课是否有效、高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仅将本人实际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探讨。

一、创造适度宽松的课堂环境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巧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的巧妙设计,使学生动静结合,手脑并用,既消除学生大脑的疲劳,又可使学生处于兴奋愉快的氛围。如,让胆大的学生做引领,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胆大的敢说,二是体现教师对学生平等,不歧视学困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我在上“骨传声”时,做音叉抵在前额、耳后、牙齿上辨别音叉响度的大小。我就让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上来与教师配合做,因为他胆大敢做,做完后敢说,效果非常好,经过后来考试验证,很少有学生在问题上出错。我在讲到“音色”时,知道学生对“音色”的.理解有较大的难度,于是巧设了一个情境:让四个学生(调皮学困生)到教室后面背对前面的学生,前面座着的学生不准反脸看后面的同学,然后让后面的四个学生分别朗读书上的一句话,让学生辨别发音的同学是谁。然后告诉学生,我们能辨别是哪位同学发音,就是因为他们的发音有不同于其他同学的声音特色――音色。学生通过这一教学情境,很容易就理解了什么是音色。

二、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教师在平时的各种教学环境和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创设学生合作学习情境和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和团队合作学习取得成绩是每一位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愉悦感受,从而营造合作学习气氛。例如,开展小组学习提高评比、小组课外综合实践评比、实验协调配合评比等课内外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很多学习和实验单凭一个人很难完成,需要多人参与合作,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经过多次训练,使每一个学习小组形成学习团队,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心理需求,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比如,多安排一些合作性较强的实验、带有探究性的实验、综合趣味性的实验,这些实验单凭一个人很难完成,需多人参与合作,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实验的成功率非常高,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心理肯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合作。例如,在做“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由于该实验所用到的仪器较多,且操作复杂,调节天平、测量铝柱质量、测量液体体积、制作记录图表等,需要小组成员做好内部的分工与合作,通过小组成员间合作与协调做好实验,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这些良好活动氛围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三、对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

我们现在的学生大都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教师说对

就对,说错就错,学生缺乏主动意识、主动思考,教师也习以为常,既然学生不愿主动,那教师就自问自答,也懒得去思考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学生的惰性学习习惯。其实,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并不是一件难事,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课前作好思考与设计,从细节做起,点滴培养,教学中不迁就学生的惰性,经过训练使学生很快变得主动起来。如,教师的提问技巧。常听到有的教师上课提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有没有等到无效提问,学生常常是随口就答:对、不对、是、不是。课堂很热闹,但哪有学生的主动思考?如,某教师出示一组关于力的示意图,让学生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教师提问: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图中有没有正确的力的示意图?全班学生当即就回答:“有”“没有”。一阵乱答。我认为若改成这样问:同学们看看图中哪些表示力的示意图,找出来与同学交流?学生就会主动去看、去识别、去交流,学生也不会不思考就回答,学生就会养成先思考、后回答的习惯,学习就会主动起来。因此,教师要从“教”的细节,学生“学”的细节入手,改变教师教的行为方式,学生学的习惯,注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通过培养与训练,学生就会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主战场,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从教与学的细微之处设计好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 贵州省罗甸县八茂中学)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篇2

一、转变传统的师生观,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 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 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以前所倡导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已不再适用现在的教育教学, 所以转变传统的师生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 去创新。经过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后, 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知识的建构者, 教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创造过程。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二、兴趣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石。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 他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 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 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没有学习兴趣, 根本就不想主动去学。针对小学生这种情况, 我平时在上课时,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 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正确引导学生, 使其从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主动去探究和创新。

1、创设激情导入, 带领学生进入精彩信息世界。

对小学生来说,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极大的兴趣, 特别是对电脑, 由于他们刚接触电脑不久, 对电脑怀有一种神秘而好奇的感觉, 学习积极性很高, 所以我们要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特点, 培养他们主动去学习的习惯。

2、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主动学习。

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奠定了基础。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欢玩游戏引起的。那我们上课时是不是就禁止学生玩游戏呢?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 在上某些课程时,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 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例如在上键盘指法时, 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 学生不但学得很累, 而且很不愿学, 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 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 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 看谁打字速度快。由于大部分同学刚接触键盘不久, 对字母排列和指法都不是很熟悉, 所以打字速度非常慢, 而且有些同学只会用一个手指按键盘, 不一会就被打字速度快的同学抓到了。这时同学们就会提出如何才能打得又对又快, 在这种情况下, 我及时提出记住指法的重要性, 再讲解指法练习, 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 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三、激发主动学习欲望, 指导主动探究,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1、利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而每章每节的教学内容, 也没有设置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 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现象:某些教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 把学生带到电脑室,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玩, 玩游戏、上网, 教师一概不理。这样学生在学习时, 根本找不到目标, 有些学生甚至还养成了只喜欢上网、玩游戏的习性;或者教师整一节课, 按照课本“照本宣读”, 引着学生的鼻子走, 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某些操作练习, 这样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更是百害而无一利。

2、利用竞赛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竞赛方式进行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对要竞赛的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 而且对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也是很有好处的。例如在对键盘基本键练习这一节, 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 针对这一现象, 我利用好恰当的契机, 组织一次字母录入竞赛, 利用“金山打字通”软件进行竞赛, 看谁的速度快。通过这样一设计, 学生的学习劲来了, 在竞赛过程中你追我赶, 看谁输入速度快。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对键盘的熟悉程度及字母录入的熟练程度, 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又如在上“绘上缤纷的色彩”这课时, 我同样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 上课时我出示了三幅没有颜色的森林图画, 让学生们在8分钟内利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 帮助动物王国找回色彩。竞赛前我设定了竞赛规则, 同学们根据规则进行创作, 然后小组评选出一幅最好的作品进行全班的评比, 最后评出最佳创作能手。

摘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他们在学习中主要表现为自我控制及主动学习能力不强, 而当前我国的教学体制存在着不少缺点:重教有余, 重学不足;灌输有余, 启发不足, 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篇3

【关键词】学生 主动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36-01

《教育导刊》载彭得昭《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要求》一文,提出人的个体素质结构中的主要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等7种素质。其中的科学素质包括旺盛的求知欲(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一定的智能基础,积极的创造精神(能力)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科由于它所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所以培养好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即语文的科学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能更为有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发生兴趣,最后成为物理界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学界的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

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节生动的CAI课,甚至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表人才,性格幽默风趣等。老师尽可能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例如:尝试经常把初中学生有兴趣的东西引入课堂,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表现,从而发觉原来语文就在身边,再加上老师经常表扬,产生兴趣的效果很好。例如:在进行《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时,通过导入设计(以名曲《二泉映月》导入);感悟设计(选朗读程度好的六位学生现场配乐《高山流水》朗诵,整体感知课文);品析设计(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音乐,教师点拨,学生抓住文章描写音乐的优美词语,理解和感悟);积累设计(以《渔舟晚唱》为背景音乐,积累描写音乐的优美词句,完成作业。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整个课堂效果非常好。

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将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既要在课堂上主动学习语文,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还能在生活中收集、观察、体会,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

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尤其重要的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以后还能剩下的东西”,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同学们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在课堂上时刻提醒学生遇到不懂的东西或生字词时自己解决。例如:在讲一道口语交际题时,学生不理解“精神文明”是什么,就提醒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每课的生字词也一样,通过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如果有哪个学生没有认真做或偷懒,就罚他给大家讲个故事或背诵一首古诗(课外)。果然如此,以后语文课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都可以自己解决,我也从同学们的见识中增广了不少知识。碰到同学们有错时,就及时由其他学生加以纠正,碰到有疑问的,就留到课后师生都去查寻资料。不少同学在日记中提到“语文课既轻松活泼,又学到了知识”。这样,主动学习的习惯就自然养成了。

三、探寻主动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學习的金钥匙,是事半功倍的前提。语文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法上与其他学科有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等。同时还有它独到的学法。笔者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常根据实际,采用一些自主学习教学策略:读写互动策略,原始阅读策略,自由发问策略。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般把读与写割裂,读就是在教材里打滚,写就是完成单元写作任务,二者好象毫不沾边。这显然是违背了教材读写循环的阅读规律。而读写互动策略则是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读是写基础,写是读的目的,读的升华,读的质量外化。笔者在组织《钱塘湖春行》教学时,整个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朗读”、“从写作角度品读诗歌的内容”和“尝试写作写景短文”三大部分。其中“朗读”部分,运用“自读——范读——学读——比读——赛读——背读”的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从写作的角度品读诗歌的内容”部分,讨论了诗歌景物描写的顺序,观景的方式,所体现的季节等角度品读诗歌的景物描写特点。在“尝试写作写景短文”部分,要求学生以本诗歌为蓝本,以第一人称“我”为叙事视角,将这首诗歌该成现代写景短文,学生练笔后,在全班交流。这样从写作角度切入阅读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诗文的内容、意境、主题,是对读的有力升华。

四、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物理学家LAUE有句名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的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已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这里“所剩下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指的科学素质中的学习能力。“人们在细节被淡忘之后仍然应该记忆的知识洞察力和技巧”。这种主动学习的求知能力才是我们老师孜孜以求的让学生受用一辈子的东西。

前面提到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方法,最终落脚点就是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寻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三级探究教学”模式,即“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合作探究”。每级可分为感知,提问,解答,整理四个环节。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主动深入探究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释疑的策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发现学习,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从而主动构建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的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主动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日益的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篇4

现在,人们大多已经明白,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如果我们的国民缺乏良好的素质,那么就无法承担建设辉煌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的重任。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华罗庚教授曾说过:“宇宙之大、核于之微、火箭之速、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就是说不管干什么,人人都离不开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才能使他们获得将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教师应善于激发学主的学习兴趣,主动去获取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如果能寓所学知识于趣味的情节之中,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产生对知识的需求。学生一旦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能进一步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自觉地去获取知识,较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就能推动他们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用愉快的情绪去解决数学的问题。更多教学反思范文www.gzzongjie.cn/xdth/jxfs/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素,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我校“‘乐学・会学’式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从理论和实践上为课堂教学实施“乐学”和“会学”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尤其是构建这一教学模式的基础理论框架中关于“乐学始终”和“主体、主动”,对我们改革具体教法有很大启发。本文拟从具体教法的改革上作一些探讨。

1、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行教材之中使用了大量的插图,有了插图,有利于诱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有利于由直观过渡到抽象。教师如果恰到好处地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节时,先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第66页的插图,详细说一说图上画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由于图中色彩鲜艳,因此学生很容易说出来。老师再出示一些实物,问:“这些物品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都有角。”这时,老师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老师指着图说:“生活中到处都有角,你看你们坐的椅子、趴的桌子都有很多角呢!你们想学习角的知识,想画角吗?”生:“想!”这样,先通过插图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兴趣。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如今,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走进课堂。这一现代化的手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扩大教学的信息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一位老师在“相遇应用题”的教学中,运用软件直观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屏幕上首先以一幅中国地图为背景,出示一道应用题:“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738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北京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9千米;沈阳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64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教师轻触屏幕上的提示键,题目消失,在音乐声中,地图上北京和沈阳两点间铁路线,由细变粗,由曲慢慢拉直。而后地图逐渐隐去,与北京和沈阳两点间的直线相平行,出现两条铁轨,各有一列火车在两地相对准备开出,教师触摸火车图,两列火车在模拟得非常逼真的火车运行声音中,相对开出,直至相遇,线段图上还同时标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形象化的火车运行动态演示与直观的线段图构成一个整体,原题中的条件、问题以及数量间的关系动态地呈现于屏幕中,学生这时完全是在一种思维高度兴奋、愉快而集中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视听信息,很快便能理解并完整地表达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多媒体计算机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乐学”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的优化的途径。

3、利用教材中的习题、星号题以及思考题激发兴趣。

有人说,学生怕做题,哪来的兴趣?笔者认为不是这样。关键是要使学生对所学功课本身产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去做题。记得有一位数学教师因为班上一个学生犯了一个错误,就吓唬他说要罚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个学生不想抄,就跟老师说:“能不能做二十道数学题?”老师同意了。不管在这件事中教师的处理是否妥当,但这个例子至少可以证明,学生对数学一旦真正产生兴趣,是不会怕做题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篇5

我国的教育使为选拔人才而进行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的“人”的因素,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没有或者很少顾及学生的个体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特别是语文学科,如此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思维方式千篇 一律,虽对知识的记忆力强,但是动手能力差,思维敏捷灵活性,更加缺乏终生学习的观念。

人类社会正步入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人才的竞争,都对当今的学校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人才,成为当今基础教育的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是为选拔人才而进行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的“人”的因素,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没有或者很少顾及学生的个体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特别是语文学科,有的教师公然宣称:“语文科就是“贝多芬”(背多分),只要认得字,谁都可以教得了。”如此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思维方式千篇 一律,虽对知识的记忆力强,但是动手能力差,思维缺乏灵活性,更加缺乏终生学习的观念。长期以往,我国的教育几乎无前途出路可言。所以,现代教学必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首先,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语文如今已不是单纯的记忆,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和人生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探究中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变“掌握知识为主”为“注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

其次,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应让教师占整个课堂,而应把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已淳淳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为主,使学生摆脱学习的被动性,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再次,,就是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谓学文可以明志,学文可以知今,只有真正的学好语文才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学习语文仅靠空洞的说教和乏味的背诵是很难奏效的。实践是知识的来源,没有实践的知识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陶先之先生:“行是知之始,多提新问题,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空间,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挖掘潜力,从成功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体会到学习的轻松和愉悦,并以更加投入的身心去迎接新的生活。

二、教师主动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良好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观因素,而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为学生提供了基本保障。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形成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可以轻松自由地参加到活动中来,在师生真诚平等的对话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去,将语文知识变为一股股溪流融入心田。

在课堂交流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和利用学生地兴趣、动机、意志、使学生在课堂上较好地互动起来,教师多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要一味地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激发保护学生发表见解的欲望,应尽量去肯定他们为此做出的努力,尊重和采纳学生合理的想法。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魏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商量,商量,再商量”的办法就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并不使让学生再课堂教学中无视纪律散漫无序,更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袖手旁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真正站在学生角度上,从引导的目的出发,指导学生在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摸索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初建期,与父辈们极少沟通,对空洞的说教又感到厌倦,其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的欠缺,如果任其发展,必将走上弯路。所以在让叶叶扁舟自由漂泊的同时,还必须有教师作为领航人。

三、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多种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语文教师就要突出语文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语文课堂对学生永远有一种魅力,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学习,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结合教学目标,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比如让学生自编自导故事剧,让学生做小老师,让学生主持和参加“开心词典”活动,让学生参加辩论会等等。使学生在不同形式中感到新鲜又好奇,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课堂,在激烈的竞争活动中,使学生的热情和能力在此过程中得以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篇6

地点:平盟会客室

家长:郭先生

郭先生:老师您好!

值班咨询老师:家长您好,请您说一下孩子的具体情况吧。

郭先生:好的,我的孩子刚上初一,从小养成的坏习惯,学习依赖性太强,每天学习都得我们家长盯着才能好好学,家长让他学什么就学什么,没有一点自己的学习计划。我们又不可能总盯着他学习,想让他能够自己培养学习兴趣,能够主动的学习,所以想找个老师培养一下孩子的学习能力。

值班咨询老师:初一的孩子,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普遍是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而初一下学期又是一个关键的打基础的时期,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们帮助孩子培养他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职场中很多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要照顾,所以没有足够的精力来辅导孩子,所以这就需要专业的老师来帮助孩子提高。孩子不仅要成绩提高,更要学习能力的提高,注重孩子的自主性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改善孩子 学习的惰性,另一方面,这样对孩子将来的学习与工作有更大的帮助,在人格的培养方面也是大有裨益的。平盟教育的老师在辅导孩子时,注重的正是这一点。

郭先生:我想问一下你们这里,师资情况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实力来保证我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呢?

值班咨询老师:平盟教育的老师一般具有丰厚的辅导经验和资深的辅导水平,教学辅导经验丰富,老师在给孩子辅导时,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与学习能力。平盟教育的老师注重辅导效果,效果才是检验平盟的唯一标准。我们的教学理念是“持续提升孩子学习考试能力,让学生更有信心家长更放心”。所以这一点请您务必放心,我们会通过成绩和效果来证明我们的实力。

郭先生:你们这里有没有特别能带动孩子学习兴趣的、上课比较幽默的老师。因为我孩子性格很内向,我怕上课比较严肃的老师带动不了他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篇7

1 在知识的讲解上要使知识易懂化

数学是一门过于抽象的科目, 特别是对于函数定义的内容, 学生很难理解, 我们就需要讲的通俗易懂, 使学生发现函数的实质为两个变量及它们的关系。只要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 不断沟通生活数学与课本数学的联系, 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 在例题的讲解上要分析化, 步骤化, 思路化

讲题不应为题而讲题。例题应该是某一类题的代表, 是解题思路方法的集中体现。首先, 把例题分析化, 即把文字语言翻译为一个数学式子, 转化为数学语言。通过对知识的深化理解, 进一步深化已知内容。部分内容可以步骤化, 如:求曲线轨迹方程的题, 就有一定的固定步骤, 在掌握步骤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之。思路化, 使学生体会到千变万化的数学题中, 解题基本上有应变方法可行, 使学生体会到思维上的成功, 理解到数学不难。

3 例题, 练习题的配备上应由易入难, 因材实教

例题应可以多变多化, 这样足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题多样化的来源, 使学生理解了题的变化另有了应变能力。由易入难, 使学生在成功中加大做题的快感, 加大了数学学习兴趣, 在遇到了难题后, 使其思后方可做出, 便可把兴趣延伸下去。

4 在和学生的沟通上应幽默, 亲和, 鼓励, 诱导

幽默, 亲和, 可以使枯燥的教学充满乐趣, 使学生认可教师, 喜爱教师, 从而喜爱学习数学;鼓励学生, 提高学生自信, 使学生感到有人重视, 发挥起潜力走向成功;诱导, 循循善诱, 可以使学生在自己思维的基础上逐步走入正确之路, 体会成功。教学实践证明:很多学生往往对某任课教师产生好感之后, 会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会自觉地、不厌倦地钻研这门课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5 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学生的兴趣学习中, 教师虽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但学习兴趣与学习气氛是紧密联系的。

其一, 营造宽松气氛, 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自由能使学生的潜力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所以新教材中明确的提出, 师生之间建立平等, 民主, 和谐的关系, 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学, 思, 凝, 问。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引到学生, 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拓展学生的思路。其二, 合作互动,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著名学者陶行知说:“人有两件宝, 双手和大脑。”在教学的重点, 难点上, 我们不仅要让自己的脑子想, 而且还要让自己的双手动, 达到小组合作的方式, 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探讨, 不但可以突出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 取长补短, 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其三, 开发第二课堂, 增加学生数学的知识面。所谓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 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及加强的过程。教师应尽可能的创造条件, 有计划, 有目的的开发第二课堂, 增加数学知识, 扩大视野及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 组织各种数学游戏、竞赛、小组比赛、解题思路的训练、课外趣味实验等内容为第二课堂,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当一回老师, 自己讲自己的解题思路, 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做到花时少, 收获大, 让学生自愿的参加第二课堂。

6 对学生分层次, 进行阶梯教学

任何一个学生, 他的智力和学习状态都有一定的差异,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提高, 让尖子生迈大步, 后进生不落伍, 这样学生才能有积极性.我们把学生分为A、B、C三组, A组为成绩在优生线上的尖子生, B组为成绩在优生线下及格线上的中等生, C组为成绩在及格线下的后进生.课堂上讲课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 B组学生“吃得好”, 还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深, 以保证A组学生“吃得饱”但不应太多.课堂练习也分层次地要求, 让C组学生完成基础的题目, 让B组学生完成中等的题目, 让A组学生完成较难的题目, 并及时进行讲评, 对学生多加鼓励特别是后进生, 他们学习才会积极.作业也同样分层次要求, 以教材A组习题为基础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过关, B组习题为提高题, B组学生应适当完成一部分, C组练习为难题, 鼓励A组学生去做, 不会的题目,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或与教师探讨完成, 也鼓励A组学生课外自己找些能力提高题完成.最后还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也可提高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7 加强学法指导, 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因此, 改进课堂教学, 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 更要指导他们“会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五点:7.1教学生“读一读”, 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 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 逐步学会归纳整理, 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7.2让学生“讲一讲”, 在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在讲的过程中, 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 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 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7.3带动学生“做一做”,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 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7.4引导学生“想一想”, 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 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 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7.5引导学生学会“复习”。

8 发展学习能力, 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1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 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归纳、类比等思想方法, 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8.2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 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探索,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8.3注重因人施教, 让学生有个性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个性差异, 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 只有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中, 数学课堂才能真正的动起来, 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成为数学课的主人,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摘要: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 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 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应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 教学生养成“读”、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引导学生学会“讲”、“想”, 广开思路、勤动手、会复习获得主动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篇8

一、转变观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教师应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教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创造过程。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例如在上“网上导游”一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供学生资源网站,让学生根据问题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兴致勃勃地在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参与到课堂中,给出了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学生这个时候的“学”,是有教师背景下的学,而不是盲目的在网上冲浪。另外,在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下,教师给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条件,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探索,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培养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他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没有学习兴趣,根本就不想主动去学。针对小学生这种情况,我平时在上课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从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去探究和创新。

例如我在上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绘上缤纷的色彩》这课时,我以故事形式提出问题:“同学们,有一天小明去上学,突然间他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事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想”。然后我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以下情景:小明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走着走着,突然间,他看见一个漂亮的蝴蝶从身边飞过,小明追了上去,追着追着,他突然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地方,这是一个没有颜色的世界。这时突然跳出来一个小白兔,小白兔说:“这是动物王国,因为我们破坏了环境,太阳公公把颜色都收回去了。”“那怎么办呢?”小明想。小白兔接著说:“太阳公公说,只要我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给动物王国涂上漂亮的颜色,就能找回以前的颜色了,你能帮助我们吗”。看到这时,同学们个个都跃跃欲试了。这时我及时提出问题:“同学们愿意帮动物王国找回颜色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愿意!”。通过以上的情景创设,充分地调动了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课堂中,他们就会主动地去用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颜色的填充,以便能顺利地帮助动物王国找回颜色。

三、激发欲望,指导学生主动探究

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每章每节的教学内容,也没有设置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例如,我在讲解Word《绘出生动的图形》这课中,要求学生利用自选图形里的各种图形绘一幅画,图形可自主选择,教师通过展示示例作品明确任务,我只提出任务,不提出要求,完全由学生自主发挥,为学生留下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到上交作品时,我发现每个学生所画的画都不相同,有的用到了笑脸、十六角星组成了太阳、有的用到了矩形、三角形组成了房子和树……这些作品可看出小学生不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使他们在任务驱动下学习到了大量的知识。学生在收集资料、创作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地主动学习的过程,这样的任务设计使学生的思维更具独创性,使他们对信息技术课有了更大的兴趣,他们就更愿意去学习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从而培养了学习主动去学习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9

良好习惯能给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益处。现在,我们应该强烈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即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正在或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素养的提升了。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许多教师,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却很少关注学生是否会听讲。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一个问题时,总能看到部分学生在做一些与学习不相关的事,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根本没有关注,更谈不上重视,只是在老师让学生齐答时,也就随口地应付一下。因为老师在整个教学中,只关注了教学进度和任务,只关注了一种教学形式。这样的课堂,这一部分学生他们的学习有何收获!这样的情况长此以往,让一部分学生逐步养成不善于听讲的习惯,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的教学实效。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关注每个学生,应该强调应有的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坐姿,有一个好的发言习惯。对那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要有一个适当的提醒,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比比看,看谁听讲最认真。在教师的指点下,来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 一个学生写好作业,包括作业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尤其是讲究书写的规范。比如说,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养成在草稿纸上验算的习惯;解答完一个问题后,养成“答”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时常赞许一些学生的作业整洁而且正确率高,其实这也是一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事,它是教师们平时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对学生习惯培养的结果。因此,让一个学生写出一本好的作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仔细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习惯,我认为必须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听清老师问题的习惯。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当老师的一个问题还没有说完时,那些喜欢表现的学生就举起了手,要求回答问题。如果问题没有难度,他们会容易回答,如果问题稍为有点难度,他们就无法回答,只能是让课堂纪律混乱。更重要的是,这样下去,很容易让这些想表现自己的学生的思维常处于一种浅层次上,不利用学生的思维发展。二是要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回答结果,而不表述其思考的过程。三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分析信息、整合信息、取舍信息的能力,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1.提高感知和观察能力。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认识、去思考、去体会,以扩大孩子脑子里的印象范围,使之形成对事物正确的概括,发展思维能力。

2.启发孩子积极思考。要善于给孩子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孩子积极运用已有的感知经验去独立思考,一一找出答案来。也可以引导孩子的思路,并用类比的方法去启发孩子找出答案。

3.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孩子好奇心比较强,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见到新鲜的东西就要动一动,问一问,拆一拆,装一装,这些都是孩子喜欢探索和有旺盛求知欲的表现。老师和家长切不可随意禁止甚至恐吓他们,以免挫伤孩子思维的积极性。应当因势利导,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培养从小爱学习、爱科学、勤动手、好钻研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接触具体事物,并要求孩子用语言把这些事物的特征(如名称、颜色、状态、大小等)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孩子的思维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

5.增强孩子的自主能力。孩子的独立性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培养起来的。从孩子刚学会手眼协调要自己用勺子吃饭开始,家长不要怕孩子弄撒、弄脏,要让孩子自己吃,否则,孩子往往产生依赖性、懒于动脑,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

6.让孩子畅所欲言。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哪怕是错误的也要让孩子说完,适时而又恰当地给予指导。在家长制气氛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显得思维呆板,不敢畅所欲言,提不出新的观点,而是看家长的眼色行事,容易受家长的暗示而改变注意,或者动摇于各种见解之间,或是盲从附和随大流,影响思维独立性的发展。

7.加强分类归纳训练。在孩子认识万事万物的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经常给予孩子分类指导,孩子的归纳、抽象和概括能力就会得到很快的发展。

8.启发孩子“异想天开”。如:传统观念认为,碗是盛饭的,暖水瓶的盛热水的。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发现碗还可以当一种乐器使用,暖瓶还可以放冰糕而较长时间不化。这就是“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孩子在学习时就不会盲目听信,解决问题时就会思路开阔,灵活自如。

9.经常和孩子猜谜语。猜谜不仅有趣、幽默,而且可以激发和满足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是丰富想象、锻炼思维、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10.开展智力游戏。如摸瞎瞎游戏,有利形成孩子灵活性、推理性、逻辑性的思维品质。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父母为了谋生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却把他们的幼小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导致孩子与父母相伴的时间甚少,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呢?

一、了解留守儿童概况和联系方式

作为班主任要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数目、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联系方式。把自己的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

二、给留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

班主任要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分类,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和生活概况,制定帮扶计划、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做好家访工作

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平时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

四、对留守儿童以包容心

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引导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有时会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这时班主任不能一味责备,应该采用别谈心法与“留守儿童”谈心,说明道理,正确引导他们走出迷区。

五、关注留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何培养四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 篇10

张吉霞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受益终身,而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下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书写是小学生从事的一项专业性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获取知识、训练技能、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去认真完成。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哪位教师的字写得好,手下的学生必是书写好手,教师的字有什么特点,学生的字也会有什么特点。因此,我们觉得要用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影响学生,用一手整洁漂亮的字去影响、熏陶学生。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必须从学生初入学时抓起,因为初入学的儿童可塑造性强,写字姿势尚未定型,在这个阶段抓书写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我们还注意指导学生养成卷面整洁、爱护文具等附带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认为,除了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增长知识之外,应当讲究阅读的质量,也就是说要在“懂”字上下功夫。遇到拦路虎不轻易放过,而是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查字典,不理解的词要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些课文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里“过电影”。而如果像小和尚念经——读而不谙其义,这样的读就没有什么意义,也是读书的大忌。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我们注意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精彩的段落要求他们反复诵读,有的还鼓励他们背下来,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以备随时调用。

课外阅读的习惯也同样非常重要。我们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出发,一是采用和推广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诗歌、小故事等题材,让儿童易与、于接受、便于阅读。二是通过开展故事比赛、“读书会”等多种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中要求教师多注意节选课文中的名家名言与精彩片断,以饱满的情感介绍给学生,以激发起学生欲了解整个故事的愿望,然后再适时地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等等,使班级逐渐形成阅读的氛围,逐渐树立读书讲故事、读报纸看杂志的习惯。在阅读时,我们要求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学会提问题、做记号,养成读书提问题、做笔记的习惯。对于如何做记号和笔记,则根据不同的年级分别提出要求。

三、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听”是大有学问的。有的同学听人讲话心不在焉,听了以后不知所云,这就不是好的习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比如听课,要求学生学会抓住中心,记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侧耳倾听,并将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经常训练学生的听力,就能使学生的耳朵逐渐聪敏起来,提高其吸收、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良好的说的习惯也要从小培养。虽然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口语的能力,但并不规范、准确、完善,往往是夹杂方言,语句凌乱,有的还带有一些粗野的话。进入小学以后,我们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语,提高说的质量。如坚持说普通话,响亮话,完整话。对于那些说话有不良习惯的,如哼哼唧唧、结结巴巴或带口头禅的学生,我们通常进行个别纠正。

四、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要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而这里的“实践”,就是“自学”。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本领。所以老师们经常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不断地刺激学生学习。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乐趣,慢慢形成习惯。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小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还注重以下自学习惯的培养:1.预习的习惯;2.识字的习惯;3.动口的习惯;4.自查自改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它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综合能力的奠基石,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等特点,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特别是意志薄弱的小学生,更需要教师长期的教育和诱导,同时也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给不良习惯留下滋生的空间。

五.随时记笔记和整理错题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篇11

一、“自学质疑”中出现的问题

1.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存在学生不会“自学质疑”现象。在传统教育教学思想里,教师的职责注重“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仅是依照课本及大纲的目标,讲解规定的知识点,使整节课处于“满堂灌”的教法之中,让学生处于被动的认知状态,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习惯,思维被束缚,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尽管教育系统推进教学改革已经多年,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早已深入人心。但是传统的教育思想还在影响着今天的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学生缺少“自学质疑”的机会,也就不会“自学质疑”。

2.受学习态度的影响,存在学生假

“自学质疑”现象。心理学家麦独孤和史密斯早在1919年就在一项实验中发现,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速度有促进作用。但是现在许多学生学习没有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愿意进行主动学习。当课堂上需要“自学质疑”时,只是故弄玄虚,自欺欺人,使“自学质疑”流于形式,华而不实。

二、合理运用教学策略,积极开展“自学质疑”

1.以“创设情境”为主要策略,诱导学生“自学质疑”的欲望。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自学质疑”。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拥有悬念、新奇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燃起他们对知识追求的热情,驱使他们积极思考,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

学生在“自学质疑”中,会产生的不同观点,教师要尊重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即使有缺陷、不完善的发言,说明学生思考了,也胜于缄默与懒惰。学生置身于这种民主宽松的课堂,主体意识被催生勃发,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心理潜能随之释放。教师在评价学生“自学质疑”效果时,要多使用一些简短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以“学法指导”为主要策略,培养学生“自学质疑”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自学质疑”的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例如,从“理所当然”的推论中发现相反的事实,引导学生“自学质疑”。学习“生态平衡”时,举山区灭狼保护鹿的例子,按照常规进行推理:狼吃鹿,会使鹿的数量减少;如果消灭了狼,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鹿的数量必然会上升,这显然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当老师呈现出完全相反的事实后,学生思维上立即出现了矛盾,产生了问题。

3.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质疑”的质量。新课程既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又倡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相互促进作用关系。即自主学习,就是有自己的主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表现在对知识的主动思考`吸纳与重新建构,反之,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的见解,就会由别人牵着鼻子走。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性,自学能力难免参差不齐,倘若教师每堂课都逐个去指导自学方法,不现实,也不可能。而合作学习正好是在学习中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的关系。

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缺乏自主学习的合作,只能说是一种不平等的合作。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有些同学不愿意或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而是等同组人的探究的结果出来时,不加思索的借用,人云亦云。作业更是完全照抄。这样就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教师要及时的纠正,要求自学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去帮助一些较差的同学,注重过程,不是结果。不同教学策略的运用,我们不能孤立地理解它们,也不能模式化,要根据课堂上教材的内容、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的风格综合灵活运用它们,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篇12

一、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样, 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堂难忘的野外实习课、生动的CAI课、录像课, 甚至任课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表人才, 性格幽默风趣等等, 老师尽可发挥个人特长, 大胆创新, 积极尝试。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 能使观察更加敏锐, 记忆得到加强, 想象力更加丰富, 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 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例如:尝试经常把初中学生已经有兴趣的东西联系到课堂上, 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表现, 从而发觉原来地理就在身边, 自己本来就象张衡一样很爱好地理, 自己本来就知道了很多天文地理知识。再加上老师经常性的表扬, 产生兴趣的效果很好。…

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尤其重要, 这是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 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之后还能剩下的东西”, 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同学们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 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要将兴趣持久, 就要“习惯成自然”, 既能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地理, 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 完成作业, 还能在生活中收集, 观察、体会中学习地理。在讲日本这个重要国家时, 我首先问学生:“你了解日本哪些地理知识呢?”就会有不少学生竞相发言自己从书刊杂志、电影电视或其它学科中了解到的日本知识, 讲不出的又想表现的同学就有点后悔自己平时没留意了。我趁机表扬回答了的同学记忆力强、见识广, 也同时鼓励其他同学:只要你今后多留意, 到了印度、埃及、美国、德国、巴西等国家时, 你一定不亚于刚才的同学的。果然如此, 以后地理课上更少了沉默者, 真正的师生交流、教学相长, 我都从同学们的见识中增广了不少知识。碰到同学们有错时, 就及时由其他同学或老师加以纠正, 碰到有疑问的, 就留到课后师生都去查寻资料。如有一次讲到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性时, 有同学讲二次大战时英军舰队问题时, 同学有争议, 于是下一堂课上就有三位同学查到了真正史实, 并分析了原因。不少同学在写周记时提到:“地理堂上见识广”, 在这讨论与争议之中, 主动学习的习惯成自然了。

三、探寻主动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 是事半功倍的前提。地理作为科学的一门, 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等。同时还有它独到的学法。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好地图。有人说:“学地理就是学地图”是很有道理的。因此要通过多种学法来充分接触地图、学好用好地图。

以中国政区图的学习运用为例:A、引导看图:省界线和国界线有什么不同?首都图列和一般城市的图例有什么不一样?B、启发讲图:你能数全33个省级行政单位吗?沿海省级自北向南有哪些?从鸭绿江口逆时针方向讲出我国的15个陆上邻国?广东省的相邻省级单位有哪些?C、书中的图旁批注:“33=1+23+4+5” (指33个省级行政单位, 其中包括1个特别行政区、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 刚好是12345很好记) , “三部填记法:一步1+4+5, 二步东部11个边缘省, 三步四个三 (三步中的四个三指把剩下的12个省分为四个三:河南、湖北、湖南;云贵川;陕甘青;以及剩下的山西、江西、安徽) ”;D、想突出的内容可以描图:用红笔描出首都北京和自己所在的广东省, 用绿笔把我国的国界线描出来, 用蓝笔把长江描绘出来;在四至点上“插上”四面红旗;E、多次填图:在书中的空白政区图上按三步法依次填出33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在填图册中的政区图中按三步法依次把33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填出来, 在书后面的地理趣题第2题 (有33个分开的各省级轮廓图) 中填出各自的名称和省级行政中心的名称。F、课后画图或拼图:把趣题中的各省轮廓贴在一张硬纸上后剪开收集好, 下一堂课拼图比赛并作为测验记成绩。G、以后各章中经常用图:长江与黄河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单位?第三级地势阶梯上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位于湿润区的有哪些省?等等;H、学生问图:在总复习时, 让学生看政区图先由一二大组提问三四大组回答, 再由三四大组提问一二大组回答。通过这看图、讲图、用图、批图、描图、填图、问图、拼图甚至画图的多步曲之后, 同学们对中国政区图了如指掌, 并且也学会了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去学习地图了。

四、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地理在大学里作为理科的专业是有它的道理的, 好象是记忆为主的学科, 其实更需要理解分析。所以要求学生避免死记硬背, 要经常分析理解、积极联想。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物理学家LAUE有句名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 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已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这里“所剩下来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指的科学素质中的学习能力。“人们在细节被淡忘之后仍然应该记忆的知识洞察力和技巧”。这种主动学习的求知能力才是我们老师孜孜以求的让学生受用一辈子的东西。比如:在学习完初一上册后, 我用一节课对埃及这个国家 (内容在下册, 目的是保证同学都没有预习过) 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讨论完后, 要求每位同学做好自己的答案交到老师处保存, 等下学期开学拿到新书后再对照, 评价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而在英国这节选修课里, 我要求同学们自己分四大组分别提出四个问题, 讨论后组与组之间进行互问互答。这样一来, 由于学生经常主动地提问、答问, 地理课上学生爱动脑筋、并且会动脑筋;爱提出问题, 并且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日益提高。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的习惯 篇13

王 莉 童莉娅(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幼儿园)案例一:千方百计不想喝

喝水时间到了,我组织小朋友们有序地拿自己的口杯接水喝。每当这个时候,班上几个不爱喝水的小朋友好象没有听见老师的话,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有的还借故去解便想“逃跑”,有时被逼无奈只好喝上一点。

案例二:蜻蜓点水被动喝

排队喝水时,钦钦也跟着其他小朋友一起排在队伍里,轮到他接水了,只见他很敷衍地接了一点水,然后回到座位上,机械地喝了一口,就把杯子放回了杯架,他象是完成了一件任务一样蹦蹦跳跳地又回到座位上。

原因分析:

其一:这样的镜头在幼儿园里时有发生,一问究竟?“我不喜欢喝白水”“我都喝酸酸乳”„„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饮料层出不穷,什么可乐、果汁、优酸乳、酷儿„„看得人眼花缭乱。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喝到水,就大量购买各种饮料,其实有些饮料中还含有对孩子生长发育有害的糖精、防腐剂等对孩子的健康是没有好处的,导致孩子不想喝白开水。

其二:成人在孩子喝白水的习惯培养上力度不够,没有意识到水对人体的重要,也不清楚小孩对水的需求量,这样就形成了孩子对喝白开水不感兴趣。

水是人体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年龄越小,体液占人体体重的比例越大。幼儿身体中的水份约占其体重的80%,如果失去了20%的水份,就会危及生命。幼儿好动,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快,为保持体内消化、吸收、循环、排泄等生理作用的正常进行,其生理需水量相对比成人多。供给幼儿必需的水量,使每日进水和排水量近乎相等。当幼儿口渴要求喝水时,身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的状态。所以,改变这种“老师要我喝水”的被动状态迫在眉睫。

教师该如何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的习惯呢?

一、营造氛围,让幼儿喜欢喝

1、儿歌、故事吸引我喝

为改变幼儿不爱喝水、被动喝水的习惯,平时到了喝水时间,我先讲一个关于“水宝宝”的故事,每天讲一个,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喝水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喝水。有时为了提醒他们喝水,我便做出很渴的样子说:“呀!今天玩得真高兴,我都出汗了,觉得很渴,你们谁也觉得渴了告诉我,咱们一起去喝水。”孩子们似乎也感到渴了,不约而同地说“我也渴了”、“ 我也想喝水”„„

2、创设环境,激励幼儿喝

我们还为孩子们布置相关的环境,把小朋友喝水的图片挂在墙壁上,让孩子们说出图片内容,认读图片上“小朋友用杯子喝水”、“他们想喝水”和“我想喝水”的短句。结合观赏室内种植的串红、吊兰和大叶海棠等花草,让孩子们知道浇了水,花朵和叶片就更加水灵可爱,小朋友喜欢喝水,也会像花儿一样健壮、漂亮;花缺水就打蔫,小朋友缺水也会生病没精神。我们还编了儿歌《多喝水,变漂亮》,幼儿更加明白了喝水好处多。

二、家园配合,促幼儿定时喝

幼儿有了喝水的兴趣,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步。现在我们要着力培养幼儿定时喝水的好习惯。幼儿的特点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自己的事情。他玩起来,吃饭、喝水、大小便,什么都顾不得了。所以,每天要安排幼儿定时喝水的时间。

早晨起床后,要定时让孩子喝水。因为夜间幼儿体内在不断地新陈代谢,起床后需要补充水;而且起床后喝水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强食欲,对幼儿吃好早餐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早餐和午餐之间有三个半小时,是幼儿活动量最大、消耗体能最多的时间。这段时间要让小班幼儿定时喝水两次,大中班幼儿定时喝水一次。午睡起床后要定时给幼儿喝一次水,到吃晚餐前还要给幼儿喝一次水。晚餐到睡觉之前有四个小时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基本是生活在家里,他们的活动量也不少,对此不容忽视,应让孩子喝两次水。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让父母们了解定时喝白开水的益处及饮料喝多了 1 不利幼儿健康的常识,让他们和教师一起为幼儿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而努力。配班老师一年四季天天为孩子们准备好冷热适度的白开水,并保证供应充足,用具清洁卫生。在家里,也准备一个孩子能自己接水的安全容器。按时喝水的习惯不因园内的任何临时活动或大人的临时变化而随意改动,日久天长,较多的幼儿逐步从需提醒变为到时间能主动去做。

三、注重差异,养成随渴随喝

在培养幼儿定时喝水习惯的同时,我们还注重个体差异,培养他们随渴随喝的习惯。班上保教人员的一致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做到要求一致,共同了解和及时掌握幼儿的情况和变化,努力掌握不同孩子们的特点:哪些贪玩,哪些动作慢,谁知道要水喝,谁不爱说话,谁不爱喝水以及刚病愈等,做到心中有数,能有针对性地细致照顾好每一个孩子。幼儿因活动量大小不一样,饮食结构、身体状况、天气等不一样,定时喝水未必能满足所有幼儿对水的需求,他们随时有渴的可能。所以,要让幼儿养成随渴随喝的习惯。

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对孩子的健康更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的习惯非常重要。现在,我们班上到处都可以听见这样的声音:“童老师,我渴了,我要喝水”、“我也要喝水”、“我还要喝水”„„看着孩子们高高兴兴端着水杯、认真喝水的样子,我特别开心。因为我知道孩子们从“要我喝 ”到“我要喝”这一步,走得不容易。

上一篇:化学必修一知识总结下一篇:幽默的年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