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研究

2024-09-09

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研究(共12篇)

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研究 篇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 目前医疗市场的竞争程度日趋白热化, 来自政府部门的补贴和投入已经难以满足医院的日常经营活动。各级医院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重新认识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尤其是医院的财务部门, 不能沿用陈旧的观念, 认为财务部门仅仅只是后勤部门, 只负责算账、记账、报账等一系列简单机械型工作, 而是应该早日完成从核算型部门向管理型部门的转变, 并在此过程中, 建立起一套体系化的全面预算管理章程。所谓预算工作, 首先重在计划性, 医院应该在每一会计年度开始之前就从财务的角度审视未来各类经营活动的进度和结果。所谓预算管理, 则是指在进行预算的基础上, 通过一系列的组织和单位来保障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客观来看, 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 系统化程度高、涉及面较广的长期工程, 也是医院整体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到医院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一般来说, 医院的预算管理要点主要集中在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分析及预算考核等几个方面。不论在预算管理的哪一个环节, 都需要建立起严密的管理控制制度, 强化监管, 落实责任制。唯有如此, 才能使得各类预算控制方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医院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1. 合理规范和控制医院的整体经济活动

对于医院来说, 一个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应当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核、执行、考核与评价。在财务预算的编制过程中, 可以对医院的各类经济活动进行分析, 判断其必要性, 预算控制医院某些经济活动的发生与否。在财务预算的审核与执行过程中, 可以通过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预算方案能够得以顺利的执行, 杜绝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更改, 以免发生过大的偏差。通过对预算管理的考核, 能够更加清晰得了解医院经济活动的进度与结果。最后, 通过对预算的评价与奖惩, 可以对某类经济活动进行总结, 为今后的工作积累更有参考性的意见, 同时也可以将医院的奖惩机制落到实处, 提升预算管理工作的震慑力。

2. 有助于指导医院的资金运行, 推动财务战略的实施

医院加强预算管理, 有助于指导医院的资金运行, 推动医院财务战略的实施。具体来说, 医院的财务战略主要包括筹资战略、投资战略、收益分配战略, 这些战略的实质就是对医院的资金运行进行规划。财务战略是对医院资金流向的长期、全盘的考量, 囊括融资方向、时间、数量等内容的筹划。财务战略需要医院在充分、综合考虑自身经营特点及未来投资环境的基础上制定。财务战略并非一尘不染, 而是会随着医院面临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说, 预算管理是财务战略的基础, 能够帮助医院梳理资金的来源和去向, 更加科学得安排医院的各类资金。

3. 科学分解医院整体的经营目标, 分阶段逐步实现

预算管理有助于科学分解医院整体的经营目标, 分阶段逐步实现。医院的经营目标可以细分为年度经营目标、季度经营目标、月度经营目标等等, 在这些经营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大多数目标并不能够立马看到成效, 执行情况也难以及时考察。通过预算管理, 医院可以将各个阶段的经营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 使得经营目标变得更加具体和可量化, 从而有助于帮助医院控制短期预算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长期预算目标, 从而建立动态平衡, 保障中长期目标可以逐步变为现实。除此之外, 医院还可以通过财务预算管理, 建立起能够全面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体系, 通过是预算数与实际数的对比, 能够及时发现偏差并予以纠正, 能够更好地促进医院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 继而顺利实现整体财务目标。

4. 明晰各部门、科室的经济责任, 细化资源的分配

实行预算管理, 有助于进一步明晰医院各部门、各科室的经济责任, 能够细化各类医疗资源的分配。具体来说, 医院的预算管理控制需要将整体经营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 从最高管理层逐级分解, 直至最低操作层, 切实将医院每一个科室的支出、收入、经营目标完全分解到医院的各个系统, 不仅能够使得医院的收入、支出情况更加清晰和透明, 同时也能够将经济责任进行有效的落实和明确, 有利于实现医院的整体经营目标。除此之外, 预算管理也是医院追求高效内部控制管理的一种有力手段, 它能够限制医院的投入与产出, 对每一项经济活动进行操作方法和时间进度方面的规定, 保障能够在一定的监督与约束机制下进行医疗资源的分配, 提高效率, 从整体上提升医院的管理控制能力。

二、医院加强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1. 整合医院管理结构, 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

首先, 按照当下的责任会计理念的要求, 医院需要建立起预算执行核算系统。为了更好地满足医院内部预算管理对信息的巨大需求, 各个责任中心需要对预算目标的实现过程进行仔细、清晰的核算。医院可以要求各个责任中心根据自身的分管内容, 分别设置账簿, 举个简单的例子, 针对临床科室的收入和费用可以分开核算, 从而更好地反映出收支流水和结余情况;对于职能管理部门来说, 需要对费用进行归集核算, 定期计算出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成本, 分析其中的差异, 体现责任成本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其次, 在医院内部需要建立起通畅的信息反馈机制。医院可以根据预算执行核算系统产生的信息, 让财务部门负责定期编制预算执行报告, 主要需要提供预算执行差异、进度及预算目标是否存在异动等信息, 并报送医院的预算管理机构, 再及时反馈给各个责任中心。如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了突发状况, 或者是出现了新的问题和较大的变差, 相关执行机构需要及时查出差异原因并立刻上报。最后, 对于已由医院正式下达的预算, 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予以调整的。如果出现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 或者国家政策发生了较大的调整, 预算基础已经难以成立的情况, 那么才能考虑修改预算, 以免发生预算结果的重大偏差。

2. 尽快建立起预算执行结果的综合分析制度

预算执行结果分析是医院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分析的实质是凭借对过往资料的分析, 找出预算与各项实际业务之间发生的既有差异, 分析原因, 明确责任归属, 从而更加明确地指导医院的各项业务活动。预算执行结果分析主要包括收支情况分析、现金流量情况分析、预算目标完成情况分析、预算投入效益分析、项目完成进度分析等等内容。其中, 收支预算主要是根据上一会计年度收支的实际发生情况, 对本年度的收支情况进行合理的预计, 再与本年度事业计划相结合, 综合考虑后进行确定, 可靠性较高。预算目标主要是指对医院事业计划的分解和落实, 预算目标完成情况, 也可以理解为事业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这一部分工作也是预算执行结果分析的主要内容。现金流量分析需要涵盖现金流出与流入两大部分, 构成了预算报告的主体内容。预算投入的效益分析则需要结合医院的特殊社会角色, 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来考量预算投入效益, 二者缺一不可, 才能够得出一个可信的考核结果。项目完成情况分析则需要根据每个项目的规划进度、资金支付情况来进行综合分析。

3. 进一步完善医院的预算考评机制, 落实奖惩制度

要想将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并且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医院的预算考评机制, 落实奖惩制度。从理论上来说, 建立预算考评机制会从两个方面对预算管理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首先, 医院的预算管理是集预算的编制、审核、执行、分析、考评等各个环节为一体的完整体统, 这些阶段相互衔接, 相互作用才能起到实际的效果。通过考评制度, 可以对医院周而复始的业务活动进行最终控制, 从而可以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情况相对比, 客观评价各个部门、科室的业绩, 更加公正透明。其次, 在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中, 通过设立考评机制, 可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找出偏差, 及时纠正, 使得预算管理的精度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 奖惩制度的可行性与执行的严格程度, 将会直接影响着预算管理的最终效率。鉴于此, 医院在建立奖惩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首先, 奖惩单位最好落实到各个责任中心, 年终考核时也需要结合月度奖惩情况来综合考虑。其次, 各个科室、部门要尽快形成权、责、利的统一整体, 继而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者及普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 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 系统化程度高、涉及面较广的长期工程, 也是医院整体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 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医院作为特殊化的“企业”, 在其自身的发展进程中, 尤其是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 已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广大医院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自我, 就需要做到发展有方向, 监管有成效。全面实施预算管理, 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的各项业务都能在一个计划性强、控制得力、组织效率高的氛围下进行, 继而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推动医院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菁.探索医疗体制改革下医院预算管理的新思路.中国总会计师, 2010 (02) .

[2].易欣.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下的医院支出预算管理.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01) .

[3].谢辉.全面加强预算管理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6) .

[4].汪洁、余平.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现状和建议.财经界, 2010 (12) .

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研究 篇2

关键词: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卫生经济体制的改革,固定资产占医院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成为医院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

现阶段,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1.1帐物不清。医院固定资产品种多,数量大,分布广,不易清查,或清查时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使用效率掌握不清,影响领导决策,造成重置和闲置。

1.2利用率低。一是内部原因,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投资用以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价值隐性流失。二是外部原因,各地医疗市场有限,但在市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例如核磁共振一般市级医院都有,可每天就诊人数一般不超过四人。再如一些有着相似功能的医疗设备,提高了数字胃肠使用率,必然降低X光机使用率,提高螺旋CT使用率,必然降低一般CT使用率。

1.3缺乏严谨的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机制。近几年来,要求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呼声越来越大,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账面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都是构建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这与真实价值相差甚远。虽然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每月按

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维修,但由于修购基金不是按预计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实际损耗而提取的,这与单位实际发生的损耗相脱节,使得维修费居高不下,难以控制。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对策。

2.1摸清家底,建帐立册,定期清查,盘活存量。要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就要建立严格的资产清查制度。清查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帐实相符,帐帐相符,还要对资产的盈亏情况,使用情况,使用效率等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固定资产需要更新改造时,哪些可以继续使用,哪些需要淘汰做到心中有数。盘活现有固定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和闲置。医院要进一步完善“三账一卡”制度,所谓“三账一卡”制度,即总账、一级分类明细账、二级分类明细账、固定资产管理卡(台账)。由固定资产会计做好固定资产总账和一级分类明细账,对全院固定资产按资产主管科室及资产大类实行金额控制;协助设备和材料采购主管科室建立二级分类明细账,按资产分类、名称、规格分别设置账户,记录固定资产的数量和金额,并按资产使用科室进行归类管理;督促各科室护士长或科室负责人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记录本科室领用的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等。很多地方医院都实现了医生、护士、药房、收款的连接,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把各责任中心的终端链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这不仅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一目了然,而且也有利于使用部门核对和管理本科室的资产,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2.2制度健全。管理的混乱,需要制度上的规范,这就需要医院管理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包括:

2.2.1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对一般资产的采购,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大型的仪器设备还要采用采购论证制度。购买前使用部门要组织人员对当地医疗市场进行调研,进行本量利测算,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交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要召

开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并组织有关方面的医学与工程专家开会讨论,从应用和性能等全方位来论证购买大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杜绝盲目采购。

2.2.2固定资产出入库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责任到人,配备专职人员实行专门化管理。保管人员建立固定资产保管帐,要严格出入库单制,财产的增减均应及时反映在出入库单中。对财产的购置、调入,在入库单上登记;对财产的调出、借用、领用,应由医院领导审批,凭出库单领取财物,保管人员根据出入库单及时在保管帐中登记,以反映固定资产的转移、增减变动情况。

2.2.3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制度。日常维护不仅延长了资产的使用寿命,某种程度上等于节约了大量的维修费用,降低了成本支出,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医院可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各科的设备管理、使用和保养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督。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管理不善的人员按责任制惩罚。同时,设立设备管理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设备管理成效显著,效益突出的科室和个人,以提高科室人员对医疗设备的维护意识。

2.2.4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制度。对闲置不用或使用效率低的固定资产予以合理的调配,并及时办理调拨和核销手续,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

2.2.5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制度。有的固定资产盘亏是由于使用部门无专人保管,使财产流失或视为废物丢弃。有的盘盈固定资产不入帐,而将盘亏的固定资产入帐,其结果减少了医院的收支结余。发现资产盘盈、盘亏,应及时查明原因,区分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2.2.6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固定资产报废和转让,需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报告,列出清单,报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经班子会议讨论决定后,上报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批准方可核销。

2.3加强成本核算,正确计算和提取修购基金。

医院应积极推行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将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纳入科室成本范围,实行固定资产有偿占用。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维护更新,加强成本费用意识,强化经济核算,保证固定资产及时得到维护、更新。通过成本核算,促进科室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树立起投资要有回报,占用资产要缴费的成本意识,对闲置和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调拨和处理,用经济杠杆调节医院资金的投向,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2.4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医院要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为医院资产管理起到“增值保值服务”的作用,防止舞弊,及时堵塞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审计部门不仅要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清查和清理进行监督,还要定期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审计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有账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有无流失现象,切实解决固定资产保管不善、账实不符、闲置浪费以及非法侵占等问题。

2.5加强营销,从外部创造条件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保养和疾病的预防控制。目前,各地医疗机构众多,而市场有限,这就要求医院在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营销,把市场做大,做细,以此来提高资产利用率。比如对一些大的疾病,有时作常规检查是难以发现病源的,这样对有条件的人群可以建议做更全面的检查,如数字胃肠、CT、核磁共振等。

总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是保持医院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现阶段进行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实行本量利分析,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使医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李州,徐明升 谈新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国卫生经济》2004,23(6):56.廖云峰 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6 年 4 月 第 4 卷 第 4 期

论加强医院财务管理重要性研究 篇3

摘 要 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医院资金运用及所体现的财务关系的管理,其目标就是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的经营状况及其发展前景,与医院的财务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使医院的经营健康发展及其长远的生存,必须注重和规范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关键词 医院 财务管理 市场经济 效益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长期以来,考核医院工作的好坏,只强调门诊量和就诊率,不强调医院的经济效果,忽视了医院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一些医院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导致财经秩序较为混乱,经费管理漏洞较多、责任不清,以及重供轻管和重钱轻物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出现了严重流失、浪费经费物资的问题。

2.医院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淡薄。部分医院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并不强,在对医院进行管理的时候,只重视医疗业务管理,忽视了医院的价值管理,这样容易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使医院的运行成本过高。

3.医院财产物资控制薄弱,资金利用率低。医院拥有大量的药品、材料及各种消耗物资,这些都占用着大量的资金,在资金运动的循环过程中,几乎每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价。然而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医院是福利事业部门,价值规律不起作用,所以放弃了经营管理和核算,造成药品、材料大量的流失浪费,资金浪费。

4.医院内部控制薄弱,内部审计没有制度。有相当一部分医院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解,治理结构先天不足,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使医院内部控制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且,多数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只设置相应机构,配备了一两个审计人员,但不具备相对独立性,院领导也不赋予其相应权力,不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

5.没有建成切实有效的“经济责任制”。医疗卫生部门从管理上讲,没有“经济责任制”就意味着医院财务监督不健全。由于医院没有分级管理的“经济责任制”,更没有个“经济立法”,各级领导对医院的经济损失,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因而在医院经济管理上,管与不管一个样,因而经济犯罪案件时有发生。

6.不重视医院资产投资前的财务论证决策。现在医院医疗设备投资采购一般由领导或使用部门提出,领导审批即可。投资决策过程中出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大多由使用设备的业务部门完成,很少有财务部门参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经济效益的分析缺乏专业性,可信度低,导致盲目投资,造成资金浪费。

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1.加强成本核算管理,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本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贯穿于医疗业务的全过程。改革医院的成本核算方法,转变成本核算理念。要由不完全成本核算向完全成本核算转变,实行科室全成本核算。直接费用完全计入科室,医院行政、后勤部门发生的管理费用要按科室人数比例等方法合理分摊到科室成本,科室使用的新、旧固定资产都要计提折旧,计入科室成本。实行成本控制,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标准。通过制定定额成本,对科室的材料消耗、水电消耗、公务消耗等实行事前控制,对服务质量等进行量化考核,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

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按照“收支统管,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的原则,医院的一切收支都应纳入预算管理。医院要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并逐渐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编制收支预算、效益预算、分配预算、资金使用计划等,编制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时,要参考上年度实际收入、支出情况,结合本年度医院的发展和工作计划,以医疗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变动、人员编制、物价变动等因素作为预算年度基本编制依据。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预算。对预算执行情况建立考核制度,层层控制支出,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计划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强化医院领导财务管理意识,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领导要重视、支持财务工作,树立知识化理财观念,完善从业资格管理体制,积极培养、选拔和多方面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重视全体在职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进修,加强会计后继教育;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同时积极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

4.完善医院的财务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做好财务数据的基础分析工作。财务分析通过对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等会计报表的内容,计算出经济效益指标、负债比率指标、床位使用率等财务指标,进而对医院的资产结构、变现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进行分析。加强财务风险预警分析,做好事前预测工作。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系统,根据医院实际运行情况、历史资料、同行业资料等经济信息设立敏感性指标,对财务危机进行监测和预防。

5.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财务管理手段的新突破。建立收费管理系统,包括门诊收费系统和住院收费系统,将该系统与医院财务管理系统进行网络连接,可轻松实现医院管理层及时掌握医院每天的收入情况、门诊住院人数等信息。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管理工程,医院要强化财务管理职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使财务管理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实现医院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肖莉.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中国医药导报.2008(5).

医院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篇4

针对“看病贵、看不起病”等问题的处理上, 相关医疗卫生机构与各级医疗部门展开一系列的如:渐渐展开“农村施行新的合疗政策、城镇居民实施医疗保障体制、药品收支进行两条线、对医药贿赂进行治理、药品采取上实行招标制以及施行单病种限价”等处理手段, 上述手段于相应程度上极大地缓解了看不起病、看病贵等实际问题。可若想由实质上彻彻底底的利落的解决此问题, 务必由医疗机制的革新上作为切入口, 比如, 扭转政府的投资模式, 对公立医院的结构进行调整, 将大量的社会资金引进医疗服务行业。

一、医院引入社会资金

中央编办、财政部、卫生部、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于2010年2月23日颁发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其内明确指出“引导、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融入医疗服务行业”, 务必引导、支持、鼓励非公立医疗卫生部门的发展。其主旨即为要打破以往公立医院垄断市场模式, 吸纳社会所有资金的投入。对依公益作为目标的“公立医院”与依赢利为目标的“民营医院”, 展开切实、可操作性强的的分类管理, 以实现它们于我国医疗环境下能够得以各尽其责。

对当下城市医院服务模式展开调整, 对适合承担社区卫生服务任务的小型医院, 下决心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 。对一部分公立医院, 在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下, 引入社会资金进行改制。通过调整, 形成既有收治疑难、危重病症的医院服务, 又有负责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社区卫生服务;既有公立医疗服务体系, 又有民营医疗机构, 形成多渠道发展城市医疗服务的格局。

并非公立医院务必需由政府进行直接管理。当下, 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正在着手创设相对比较独立的董事会, 最关键的一条即为引进外部董事。依此体制, 我国的公立医院亦能够创设董事会来作为医院的“决策机构”。由中国近几年推行的医院产权革新的时间角度出发, 绝大多数的中小医院可以快速地筹措到资金而摆脱困境, 推动全院医护工作者落实权责, 皆可以各尽所能。

二、医院于社会资金涌入前, 务必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

投资双方在社会资金引进医院之前, 首先务必需对投资的收益给予充分考虑, 需投资可能性进行衡量, 充分估测投资项目。国有医院在吸纳社会资金的问题上, 投资方不管是以“固定资产模式进行合作、还是以资金的模式进行合作, 医院在签合同时需务必对医院的有形资产给予充分考虑并且更需加大无形资产管理力度, 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需展开清产核资, 核查医院的国有总资产, 还需对国有资产展开保值增值。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状况, 医院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上的关键几点因素如下。

(一) 管理不善造成的流失

受医疗卫生业在国有资产管理上的“无序、不到位、松懈”而导致的资产流失问题随处可见。比如, 一些医院的科室在搬家过程中往往把可以用的设备搬走, 而余下的不能用的便扔在那里无人过问, 不能做到及时上报。在原设备科库房内时常发生外科手术器械还没有开封, 却已然到了报废期限的问题。一些医院科室仅是顾着对设备的购买, 而对旧设备只是随意找个地方堆放起来, 任何相关手续都不办理, 有时还会出现新买进的设备不能安装, 而导致资金浪费的问题发生。并且会时常发生设备重购问题, 还存有规章体制缺失、管理不严等问题, 还有的医院尽管有规章体制, 可是落实不到位造成有章不循、在物品出库过程中对手续要求不严格导致资产流失 (3) 。故此, 医院务必加大医疗资源的整合利用体系创设的力度, 以及规范医院在物资管理工作上的粗放式管理模式, 有效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 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资产流失

当下, 我国在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上, 缺失统一有效的权威性行政管理机构全方位的执行对国有资产的运营、组织、管理以及监督职能, 为目前医疗卫生机构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关键性因素。目前医疗卫生机构的国有资产“经营、所有、管理”三权彼此的关系尚未理顺, 且以行政权来代行“管理权、所有权以及干预经营权”, 导致国有资产应用之时各个方面皆需照顾到, 以及在国有资产流失之时各个方面又皆不管的格局。

(三) 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缺失

产权体制的法律法规缺失。针对国有资产所有权问题, 国家缺少必有的法律保障, 特别是在对行政权替代、侵蚀以及干预国有资产管理权、所有权、经营权的问题上所缺失必要的切实可行的法律界定及约束。在资产管理问题上的法律法规缺失, 无健全的资产“运营、流动”等方面的所涉及到的资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令对某些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处置上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导致制止的力度缺失。资产评估以及中介活动方面的法律法规缺失, 对资产评估过程中所发生的违法违规问题, 无有效及时可行的“约束、监督以及制裁”的凭证。

(四) 缺失科学的资产评估体系, 土地增值、无形资产不入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医院的无形资产未评估入账, 导致医院的权益问题无从体现, 比如, 专利、专利权、商标等一些无形资产皆流于账外。同时, 自然资源亦尚未划进国有资产管理内容里, 土地由于没有列入固定资产而导致其频频发生被蚕食侵占的问题, 流失非常严重。

(五) 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行为缺乏规范性, 政策调整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比如, 国家于2000年之前鼓励联合办院、以及如租赁、出租等多种模式进行医疗项目经营, 而国家于2000年的下半年即取消了对医院所要展开的各种经营模式, 如此导致一些医院因违约所赔偿的大量资金, 有些医院的违约项目达十几项到几十项之间, 损失严重。

三、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需率先盘清家底

若想有效的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那么需率先摸清医院的实际家底。具体可通过对全院科室的资产进行反复摸底, 对全院的固定资产展开大规模的清查, 抽调专人组成核查办公室, 且委托中介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参与核查。在核查核对资产工作时, 各医院普遍发生“科室在搬家时、以及用房调整时未及时进行设备调拨手续的办理;不能维修的设备未及时办理报废手续, 即继续购进新的设备;在房屋拆时没有任何相关手续”等问题, 核查组的成员于资产核查过程中, 务必于原资产管理会计扶助下, 依其所提供原始资料基础上进行仔细核对, 对每一笔的出入库单据与发票展开认真核查, 对医院现有资产的状况进行彻彻底底的摸清, 最后, 国有资产清查组与会计师事务向最高管理者出具审计报告。

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和建议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发生, 严重的损害了医院利益, 对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已然成为市场经济发展下制约医院发生的障碍。怎样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做到切实有效的杜绝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发生, 为医院永久的重大工程, 此便需要医院领导要足够的重视, 以及全院职工的积极参与 (4) 。对于防范国家资产流失问题上, 可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 加大对医院无形资产“名称”的管理力度。需依相关的法律法规, 凭借企业“商誉”投资的规定模式, 充分利用医院“名称”所投资办理的实业, 需依对待有形资产一样来对待无形资产, 并且展开估价入股以及参与利益分享, 切实做到维护医院合法利益的目的。 (2) 加大科研成果管理力度。紧密关注在重大科研项目问题上的申报与立项, 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做好科研档案的管理、创设、保密与专著的出版及专利申请等事项。拟定对投资等等转出的无形资产进行具体规定, 严厉打击私下交易而造成的无形资产流失问题, 杜绝无形资产流失发生。 (3) 创设与登记无形资产台账, 加大对无形资产购入及转让的管理力度。对买进的无形资产需展开认真的“验收、登记”。采取“科研资金运作”作为中心, 对所完成的重大项目全部投入的费用作为基础对新产生的无形资产价值展开评估, 且依此创设此项无形资产的台账。创设的台账, 是为一旦发生侵权行为时进行的索赔、无形资产转让之时的要价、过期失效以后的摊销与盘点、核算及管理等给予凭证。 (4) 强化监督机制。加大决策者廉洁自律性, 正确履行国家的政策及法规, 规范“经营与理财监督”两者的管理, 让医院的决策者能够自觉地接受党内外以及群众的监督。且创设完善的针对决策者的“监管体制”, 比如, 可似定适宜医院的《重大经济事项追究制度》、《国有资产流失责任追究制度》等等规章体制, 于财务管理公开模式基础上, 对医院所有的重大经济项目上的立项、大额度资金的应用以及关键人员任免等的关键性的决策上务必需坚持民主、集体与科学决策, 杜绝发生个人的主观臆断现状。 (5) 创设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性的监督体系。采取按期资产运转评价体系以及核查国有资产的管理状况, 并且考核结果需和资产管理员以及科室主任等的奖惩与任免相挂钩。且加大医院负责人以及科室主任等的离任审计, 让全院由上至下树立起增收节支的管理意识, 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目标。 (6) 创设现代医院管理体制, 构建良好财务环境。深入加强法人负责体制建设, 健全激励体制, 按期展开管理和效果评价, 且需加强预算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有效性, 强化医院资金集中管理, 且由源头切实作好资金管理工作。 (7) 创设医院内部产权体制, 确立产权关系。对医院的国有资产展开记录与登记, 履行我国的国有资产“增加、减少”的报批体制。若是医院内部部门展开独立核算, 需对此部门所占用的国有资产展开详细登记, 依此部门所占有的国有资产数量进行占用费用的收取, 此外, 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进行审查。 (8) 创设内部审计体制。内部审计体制重点是针对医院生产要素的关键环节与经营成果展开审计, 经审计工作能够发现资产于运营过程时所存有的问题, 强化对各部门负责人的监督力度, 确保国有资产完整性。

参考文献

①李秀青, 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国爱资产管理问题的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2) , 第116-118页.

②倪君文, 程明.对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目标转变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 2008, (11) , 第56-58页.

③肖立萱, 完善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J].中国财政, 2011, (10) , 第236-238页.

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研究 篇5

日前,武汉中医医院鲁海婷、刘延辉、姜伟青、丁益群等25位临床医师(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6名,主治医师8名)正式被南京中医药大学授予兼职教授、副教授、教员称号。这批被任职的骨干医师、药师具有多年的医疗实践经验、丰富的临床带教能力,是该院认真挑选、推荐再经考察后被任命的。他们将对前来武进中医医院临床实践的医学实习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带教。

据了解,武进中医医院通过近年的努力和发展,如今已成为一所集医疗、科学、科研为一体、中西医临床科室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具有鲜明中医特色和中西医结合优势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于2008年3月通过了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的评估。

该院李宏院长等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医学人才的培养工作,充分认识到“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并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加大教学投入、促进医院教学工作发展作为一项基本性任务,确定了教学工作在医院各项工作中的地位,全面提高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的综合水平。该院专设了教学管理部门,职能部门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根据南京中医药大学各专业教学大纲给学生布置临床实践工作任务和制定理论培训计划。

负责该院教学管理的鲁海婷科长告诉笔者,今年该院已接受南京中医药大学76名大学生前来临床实践,医院还继续承担着常州卫校、滁州卫校及徐州卫校等多个专业实践医学生的教学任务。多年来,该院在严把教学质量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套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

强化教学管理是搞好临床教学的基础。

医学院校的学生从踏进医院大门进入为期一年的实习期或三个月的临床见习期开始,医院就要对实习生进行专人、专职、专项严格管理。做到政治思想、医德医风、日常生活有人抓,有人管,医疗业务技术有人教,有人带,有人考核,有人检查。为了保证这一点,该院建立了教学管理三级网络,由分管副院长、医教科、临床科室组成。分管副院长领导整个教学工作,医教科负责拟定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估信息反馈实习生思想教育日常生活。临床科室全面负责落实教学计划,病区实习生日常带教任务分工明确,层层负责。5年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形成全院教育工作的管理体系,使临床实习教学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加强实习生整体素质培养是临床实习教学的重要任务。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临床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社会人群对健康保健服务需求的提高,使医疗工作从面向疾病拓展到面向健康,从而对医疗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业务技术,健康的体魄,还应有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和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该院将实习生岗前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做为培养临床实习生整体素质的的抓手,向他们介绍医院规模、概况、先进设备、技术力量及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尽快熟悉环境,自觉遵守院规,服从管理;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组织听老专家的讲课,学习医疗界模范人物的事迹,使学生巩固专业思想和决心;在仪容仪表方面要求学生仪表庄重大方、态度和蔼、表情亲切、语言文明、服务热情、作风严谨,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进入临床实习;在服务上教育学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要从病人的利益去思考,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维方法。

——把好教学质量关是搞好临床实习教学的关键。

老师在临床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要培养合格的学生就必须有好的教学质量保证,要有好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有一支具有饱满的热情、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临床实践经验,懂教学方法,有严谨踏实工作作风的老师队伍。为此,该院院部首先加强对带教老师的教育和质量把关,挑选优秀的主治医师和高年资住院工程师担任带教老师,以突出临床实践为重点,着重培养实习生的临床工作能力,让他们在大量的临床工作中锻炼提高。通过教学查房、手术示范、病案书写、参加门诊急诊工作、疑难病例讨论,在上级医师手把手带教下施行手术及各项临床技能操作,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让实习生熟悉临床,深化对课堂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安排实习生到放射科、心电图等医技科室,拓宽知识面。医教科根据实习生不同特点,组织聘请院内专家为实习生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临床技能。并向他们介绍有关学科,专业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方法,使实习生进一步了解当前学科及专业的方向和重点。

——严格教学考核是搞好临床教学的保障。

医院每年根据各院校不同专业的实习要求和培养目标,对每一届临床实习生进行教学考核。根据临床实习大纲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常见病为主,检查实习生掌握各科基础理念、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水平,包括如何询问病史、正确体格检查、诊断制订治疗计划,规范病历书写、对临床问题的综合分析、思维表达能力等各项临床操作技能能力的测试,同时对实习生的医德医风学习工作态度思想品质也进行全面考核。出科考试采取口试、笔试、操作考三种形式,由科主任组织科内考,医教科对实习生综合水平考评并作书面登记,记入学生实习手册,将结果反馈给学校。与此同时,实习生也有一份反馈表,内容有带教老师是否认真带教,能否按时讲课、讲课内容是否切合实际;本科室带教老师是否放手,实习进度是否符合要求,科室领导能否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医院及带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请实习生对医院作出评定。通过院、实习生双方反馈不断总结交流经验,找出教学中薄弱环节,进一步调动医院临床教学的积极性及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研究 篇6

关键词:创建 科学管理 优质医院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66-01

2011年6月以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卫生部、江苏省卫生厅和苏州市卫生局等优质医院创建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创建国家优质医院工作。医院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强领导,缜密组织,精心谋划,扎实创建,确保实效,把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作为医院的工作重点,不断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力争做到“安全更有保障,质量更加可靠,成本更为合理,效率更加提高,服务更为改善”,经过全院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积极有效地推进了国家优质医院创建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要求

去年7月,医院成立了优质医院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下设创建办公室,以及“三好一满意”活动组、临床路径管理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组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组等18个专题工作组,确定了各专题组的负责人和联络员并制订工作职责,明确分工,建立专题组沟通机协作制,制定实施计划,定期开展检查,认真分析总结,督促及时整改,为创建国家优质医院提供组织保障。医院制订了优质医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分步组织实施,先后召开了两次全院动员大会,发布了创建优质医院的倡议书并及时建立了创建优质医院专题网页,有效地加强了创建工作的宣传与发动。

为让全院干部职工深入了解国家优质医院的标准和要求,医院在去年全院发放《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条款评价要素与方法说明》的基础上,今年还专门印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并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要求大家根据医院分工和对照标准找出差距,开展了全院性的书面知识竞赛和评比活动。

医院还根据优质医院创建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床位管理责任制,探索床位转化型诊疗模式,使完善的床位管理理念、做法、考评体系等成为加强医院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创建工作的亮点,达到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的。

二、实施专题培训,掌握标准细则

医院先后组织召开了以“努力创建优质医院,全面改善医疗质量”和“加强科室管理,创建优质医院”为主题的科主任管理培训暨创建优质医院工作会议。医院还先后举办了“落实卫生部医院评审标准创建优质医院培训班”和“医院评审和创建优质医院工作培训班”,邀请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评价处领导及清华大学医药卫生研究与培训中心专家来院专题培训,并开展了“追踪方法学”医院评价,使大家能掌握新的标准细则,找出存在问题,不断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创建国家级优质医院打好基础。每期培训都有院领导、各业务科室正副主任、护士长、党政职能科室正副主任、党总支书记以及医院创建优质医院的18个专题组联络员、各临床、医技科室医疗组联络员等近200人参加,做到全员参与,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开展自查自评,推进工作改进

为了让各专题组进一步明确工作标准和存在差距,医院定期组织各专题组根据医院分工对各自开展的自查自评工作进行汇报交流。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由专题组成员共同协商解决。对专题组提出的涉及其它部门的问题,尽量在现场解决,或由院领导指定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对于专题组的亮点工作,及时在现场进行交流和推广。

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创建工作与“三好一满意”活动相结合;二是创建工作与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相结合;三是创建工作与医院复核评价工作相结合。针对公立医院改革抓好七项重点工作,即“三好一满意”活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对口支援和分工协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志愿者医院服务以及加强成本核算控制医疗费用等,不断推出和完善“床边结账”、“分时段预约挂号”、“日间病房”、“一站式服务”、“全日制门诊”等便民举措,以及强化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以及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通过多种途径全面系统地推进国家级优质医院创建工作。医院定期向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汇报创建亮点工作。

今年,医院分批召开四次创建优质医院专题工作推进会,会前有分管院领导和办公室人员分别召集18个专题组召开了协调会,了解专题工作进展情况并加以指导,使大家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到创建优质医院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及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创建合力。

四、强化督促指导,确保工作实效

对于各专题组在自查自评中存在的问题,医院要求各责任部门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整改建议和整改完成时间,确保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医院定期反馈整改进展情况,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医院各分管院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还根据医院分工组织开展现场评估,对各自分管的创建工作实行PDCA管理,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和督查,采取了质量持续改进七项监管手段,即床位管理监督、专家督导监管、院长行政查房监管、医疗专项查房监管、每季度科主任会议监管、总值班查房监管以及公示反馈监管等,确保了工作实效。医院修订了工作人员职责和工作制度,强抓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力,严格考核,奖惩兑现,狠抓落实,切实促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改进,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通过积极开展创建国家优质医院活动,医院力争做到“三好一满意”。一是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二是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三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四是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使“以病人为中心,以保障安全,提升质量,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为主题的优质医院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医院加强预算管理与研究 篇7

医疗事业是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的, 是民生行业的核心之一, 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产业, 医疗行业的发展对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社会不断的发展促使医疗系统不断的深化, 市场竞争也随之越来越激烈, 单凭自身发展已经满足不了医院的经营目标, 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 医院就需要重视预算管理工作, 协同作战, 建立良好的制度, 推进其发展。

资金管理效率提高。财务管理是每一个单位的重要部门, 而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 就需要在弄清资金的来源和流向后科学规划, 为财务提供保障。通过实践表明, 加强预算管理不仅能提高医院资金的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进一步也能推动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节约医院成本。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院的花销, 促进收益, 预算其实也是对成本的管理,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提高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对于某种药品的采购中, 如果事先进行预算, 降低采购成本, 预估资金投入后的回报, 计算出合理的数量, 减少浪费等。

二、医院预算管理具体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增量预算编制方法现在部分医院普遍应用, 该方法是在完成上一年目标的基础上, 结合业务的发展和不确定因素后进行编制的新预算。这种预算缺少科学依据, 也使预算的随意性加大, 不能作为以收入成本为核心的预算体系。这种预算方法也不能合理应对较大的变化, 如成本上升, 药品价格上涨, 就医人数增多或减少等情况, 弹性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对特殊的项目进行专项预算, 有的医院就忽略了这一点, 使得预算管理无法限制项目开销。

(二) 预算内容不宽泛

预算管理要包含医院几乎所有部门的资金走向, 如果某一项没有算在内, 就会造成资金风险。某些医院对于业务和活动的开支没有合理进行预算, 导致在购入设备或进行一定基础的建设时使资金缺口变大, 风险提高。购入设备后没有对设备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 在不了解资产情况的前提下不能充分利用闲置的设备, 库存管理不到位, 致使库存积压, 这些都对资金的利用造成了影响。对医院本身的资源不能合理运用而采购过量或是资源不足也同样会影响资金的利用, 更阻碍了业务的发展。有些医院的预算过于粗放, 不能落实到部门和科室等等这些问题都限制了预算管理内容的扩充。

(三) 预算执行力度小

有些医院虽然发展的越来越科学合理, 但预算执行力度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 预算计划没有具体得到落实。医院在预算管理上只分析预算执行的结果, 对事件过程掌握的不清楚, 在进行分析时, 就容易造成预算偏差, 出现经济损失, 对医院产生负面影响, 而且这种预算执行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具有一定局限性。

预算责任主体的空缺也导致权责问题无法明确, 预算计划执行的约束力度小, 相关的指标也无法达到衡量。部分科室和部门预算执行偏离最初预算计划, 资金使用超支。财务部门不能掌控预算执行情况和情况发展的过程, 仅仅只能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不能了解业务部门相关情况, 因为上述这些问题使财务部难以深入分析究其原因, 最终无法解决预算执行力度差这个问题。

(四) 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

作为能确保预算管理效果的重要内容的预算监督评价机制也是医院需要着重进行规划的, 预算编制在预算中起到计划的作用, 预算执行则起到控制作用。在我国医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 对预算编制重视程度远远高于预算执行和监督考核的重视程度, 导致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 考核机制缺乏, 直接使预算执行力得不到约束。

三、医院加强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 使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就目前的状况分析, 科学性高的预算编制方法应该值得提倡, 首先要对下一年度的成本和收入进行预测, 结合下一年度的业务规划和目标, 有效的分析不定性因素会造成的影响, 做到以零为基础的编制预算。预算管理要包括所有的科室部门, 科学的实施三级预算管理, 设立预算管理部门。一级预算管理部门为管理部门, 职能部门则为二级预算管理部门, 三级预算管理部门是基础单位, 各级预算管理部门之间互相配合, 互相监督, 明确分责。

预算管理部门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责任, 一级预算管理部门为执行部门, 主要责任是设置预算管理专员, 审核、分析支出, 改进基础部门上报的预算。二级预算管理部门属于职能部门, 按照正确的预算管理方法, 为基础部门提供帮助, 也要同一级预算部门分析核对三级预算部门的预算情况, 并审核执行情况。各级预算管理部门之间要协同配合, 确立预算管理权责, 将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一个科室, 真正的强化预算执行。

(二) 开展全面的预算管理

在医院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 确立合理的预算目标。如果确立的目标过低, 不能有效的发挥员工的各项潜能, 使员工懈怠, 影响医院的短期收益;如果确立的目标过高, 难以达成, 则会给员工造成工作压力, 降低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影响长远的发展。因此, 合理的预算管理是有必要的, 确立适合医院自身的预算目标, 能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短期和长期目标都有一定的好处, 更能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效益。

医院全面的进行预算管理, 增加管理的内容。结合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 根据医院业务的实际情况实施分类预算, 其他方面也要仔细分类, 医院每一个方面都要确保在预算中, 使医院资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所提高。在职责分配方面, 预算目标要下达到每一个科室和部门, 使其都能了解医院的预算目标, 也要细化的分解, 使部门能完美执行自身的预算计划, 使预算管理有效的开展。

(三) 强化预算执行力度

强化预算执行力度, 实施科学的预算管理分级制度, 以科室主管为责任主体, 负责自己所在的部门。预算计划下达后, 各预算责任部门应以该预算作为依据, 将预算分解到季度和月份中严格进行执行, 确保完成年度预算计划。各预算责任部门应该将预算落实到每一层, 大家都参与其中, 形成预算责任制。定期的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上报, 上报后财务部门要进行分析,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对于购买大型设备等大的资金流动要设立专项预算, 分析论证, 提出最少两个方案选择, 最后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核确定是否合理。未在预算计划范围内的给予不通过, 急需的情况下要研究讨论, 进行追加。要严格按照规定步骤实施, 对于违反规定的部门要追究责任。

(四) 完善监督考核体系

监督考核机制对预算管理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医院可以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 设置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可以从患者、财务等多方面进行设置, 也要对财务情况和非财务情况进行综合的判断, 将执行的效果和员工的绩效结合, 提高员工的重视度, 增加约束力, 确保预算达到一定效果。

四、结语

医院加强预算管理可以说是又一个进步, 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预算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作为民生所需, 就应该长远稳定的发展, 找出不足, 查缺补漏, 完善管理体系, 才能走的长久。

摘要:医疗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完善, 体系越来越深化, 在强有力的竞争下加强医院预算管理对市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医疗改革的推进也使得医院的整体环境和制度发生了变化。目前来看, 我国医院的管理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预算管理方面还不能与医院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加强预算管理其实对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医院,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田美子.医院加强预算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6, 16:29-30.

公立医院加强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篇8

我国公立医院在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国家普惠医疗体系建立的重要载体。因此,公立医院的主要作用在于配合国家相关政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所以,盈利性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并不是首要目的。然而这也使得我国公立医院脱离了市场竞争机制的约束,失去了一定的财务独立性,也没有相应地追求资金配置高效率的原动力。随着我国各领域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公立医院的这一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了。为了规范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引导公立医院的财务体制健康发展,我国财政部及卫生部于2011年联合颁布了《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管理制度》两个指导性文件,从政策层面上为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然而,只要国家财政预算对公立医院的扶持一直存在,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就难以做到真正独立。如何激励公立医院创新财务管理,提高公立医院的经营效率,使得公立医院不断健康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的医疗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

(一)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

一般财务管理的高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算管理体制的高效率,而我国很多公立医院在预算管理体制上往往很不完善,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我国很多公立医院由于在资金方面受到了国家财政补贴的扶持,因此很多医院管理人员对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公立医院的预算制定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流于形式,真正认真制定预算并执行预算的公立医院少之又少。在评估公立医院工作经营绩效的时候也不依据预算的执行情况来进行,因此预算工作在很多公立医院不受重视,预算管理体制极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预算体制不完善一方面跟国家财政对公立医院的补贴扶持有关,另一方面也同监管的缺失息息相关。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对公立医院预算执行的情况并不做严格的评价,因此也使得公立医院的预算工作流于形式,即使年度预算执行与年初预算计划相差甚远,只要一纸报告说明原因即可,并没有相应的奖惩制约措施。

(二)成本管理漏洞百出

我国公立医院的经营成本一般较私立医院要高得多。这与公立医院缺乏科学规范的成本核算管理机制息息相关。公立医院经营成本的事后核算法使得医院的成本核算沦为了简单的数据统计工作,并不能起到激励节约的目的。在成本核算上,并没有相应的成本限制或标准,公立医院各科室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按月将成本汇总上报,因此在成本管理上都是用多少报多少,没有额度限制,这对公立医院各员工树立成本节约的理念毫无益处。另外,在公立医院总的财务资源的分配上一般是按照各科室的实际需要来分配的,这使得那些不注意节约成本,浪费现象严重的科室反而分配到了更多的资源,而经营绩效好,注意成本控制的科室反而分到较少的资源。这既不利于鼓励勤俭节约,又使得医院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三)财务分析工作不到位

在国家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财务分析工作的局限性也慢慢暴露出来了。一方面这是由于财务工作内在固有的局限决定的,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一般只能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很难对公立医院的整体情况做全面的认识,尤其对各公立医院具有自身差异化的问题更是无能为力。另外,在公立医院的财务分析工作中,很多都只是局限于对本年度的一些财务经营指标的粗略的分析,或者对不同年度相同的指标变化做一些简单分析,来判断公立医院的年度经营情况,很少有将行业内各个不同医院的财务报表做一个行业内的对比分析,这暴露出了我国公立医院的管理层在医院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上缺乏全局观,不能对公立医院自身进行准确的行业定位,不利于公立医院发展战略的规划和实施。

(四)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这对于预防公立医院的经营风险,防止重大违规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公立医院目前在很多方面都不能够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些基本要求。现在很多公立医院由于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医院领导享受编制待遇,因此官僚思想难免盛行。在涉及医院未来发展的一些重大事项决策上,往往由领导一把手说了算,缺乏民主公平的决策机制,对于重大项目缺乏必要的可行性分析。同时由于缺乏基本的风险控制管理的文化氛围,在医院内部财务人员往往只是作为医院经营的辅助机构而存在,无法对医院的一些管理决策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医院内部审计机构也形同虚设,审计工作敷衍了事,无法发挥内部审计的真正作用。

二、公立医院加强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要解决我国公立医院当下财务管理过于粗放的现状,就必须对预算管理机制进行升级完善,通过年度预算的编制工作,将财务工作进行细化,实现对公立医院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保证对公立医院的有效经营可能产生影响的各项因素的有效控制。实现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工作与发展战略的协调配合,保证预算编制对医院经营的有效指导。实现公立医院收支平衡,提升公立医院的资金配置效率。通过预算编制阶段的工作将运营效率低下的投入项目排除在医院的资金预算之外。当然,对于有利于公立医院未来战略发展的项目除外。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将这一思想贯穿在医院各科室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当中,树立医院所有职工的预算意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从基层收集第一手数据,使得预算编制符合医院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另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该加强监督,对于执行预算良好的科室要予以表扬奖励,对于实际资金运用偏离预算较多的应该要求其说明具体原因,要求合理的要履行相关程序审核通过,不合理的要予以批评教育。

(二)改变成本核算方法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的资源浪费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成本核算方法不够科学合理。我国公立医院现存的事后成本核算难以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不利于医院财务体制的发展创新。因此,公立医院应该着力转变成本核算方式,实现成本核算由事后向事前核算的转变,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对各科室可能出现的浪费现象予以监督管理。同时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通过引入相应的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实现对医院成本的数据化信息化处理。分析哪些是可变成本,哪些是固定成本,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可变成本的控制上来。同时建立相应的责任人制度,在每年财务预算初期为各科室分配合理的成本标准,对于超出成本标准的相关科室调查相关原因,由于铺张浪费导致成本上涨的要求相关责任人负责。

(三)突破财务分析的局限

财务报表分析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体制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又有其局限性,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并不能全面地掌握医院经营的所有信息。因此,我国的公立医院应该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上将财务报表难以反映的情况通过附注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帮助医院高层管理人员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全面的支持。另外,医院财务人员在做报表分析工作的时候不应该局限于对自身财务报表的分析,还应该将行业内具有可比性的医院财务报表医院拿出来与自身做比较分析,从而找出医院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公立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找好行业定位,促进医院科学规范的发展。

(四)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我国公立医院加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医院上下应该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做好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对于涉及医院发展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建立相应的决策委员会集体决策,避免一把手说了算,发挥集体智慧从而降低医院经营的风险,避免公立医院的发展前途控制在最高领导一个人的手里。对于公立医院要引进的重大固定资产或者要投入的重大项目,应该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对于可能给医院稳健经营带来风险的因素要充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同时我国公立医院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赋予审计部门独立的工作职权,保证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避免医院高层可能的贪污公共资产的舞弊行为。对于公立医院相关设备、医药的采购也应该加强管理,将采购权,资金支付权,存货保管权分开设立,实现各权限之间的对接和制衡,保证采购成本最小化和医院存货的完整。

结语

在我国当下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进程中,公立医院的改革进步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如何激励公立医院创新财务管理,提高公立医院的经营效率,使得公立医院不断健康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的医疗服务水平至关重要。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创新是医院改革很重要的一步。虽然我国公立医院在当下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医院管理层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就会越来越好,从而为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芙蓉.浅谈新时期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2014,(8).

加强医院药品与材料成本管理研究 篇9

一、加强药品与材料的预算控制管理

医院药品与材料的预算即为在计划年度内医院依据整体目标消耗、储备和购买药品与材料的定量计划, 是一种量化控制和预测资源配置方式。要想加强药品与材料的预算控制, 就应当定期编制预算报告, 指导、协调和干预医院未来医疗活动会应用的药品与材料的成本、结余、收入、费用等项目。利用药品与材料预算控制, 医院可以更加全面地熟悉药品资金具体的运作规律、药品与材料的购销动态、药品与材料的消耗结构及药品与材料的收支现状, 最终实现缩减医院成本, 提升医院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的目标。

二、加强药品与材料的采购成本控制

药品与材料的采购是药品管理的重要环节, 其是医院药品与材料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药品与材料的采购应当依据医疗业务的具体需求, 定期编制合理的采购计划, 并且综合医院库存情况和市场供应现状, 严格依据计划组织采购活动。同时, 处理好药品积压与紧缺这两方面的矛盾, 分析和掌握用药规律, 熟悉药品市场动态, 及时了解供求信息, 扩宽购药渠道, 尽可能通过主渠道进药, 完善内部流通体系和外部调整网络, 科学预测药品应用前景, 确定最佳采购时机, 规避盲目采购和超定额采购的现象发生, 预防产生过高的药品采购和储存成本。财务主管部门要仔细核查药品的采购发票和采购合同, 强化药品与材料采购的内部控制, 及时分离确定供应商与询价、付款与采购等诸多不相容的岗位, 以提升药品与材料价格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缩减药品费用和采购成本。

三、加强药品与材料库存成本控制

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 药品与材料的存货占据医院流动资金的比例通常会高到五到六成, 大量的流动资金被药品与材料库存长期占有, 不仅导致了医院损失大量的资本利息, 也造成了医院管理费用、储备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大幅增加。医院必须平衡库存量与流动资金的关系, 既要确保充足的临床药品供应, 又要减少库存量, 缩减医院成本, 使流动资金实现最佳配置, 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当前医院普遍使用的方法有品种数量控制法、金额控制法等。而其中, 常用的品种数量控制法主要包括双维控制法、滚动计划控制法、ABC分类控制法等。

医院药品与材料种类繁多, 部分药品的品种数量非常少, 但单价可能非常高, 如果医院管理不善, 就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损失。相反, 部分药品即使品种繁多, 但单价微小。所以, 医院应当对药品与材料分成A、B、C3类进行科学管理。其中, A类药品与材料的特征是单价巨大, 但品种数量不多。B类药品与材料则单价一般, 但是品种数量较多。C类药品与材料则品种数量繁多, 但单价非常少。三类药品的单价比大致是7:2:1, 而品种数量比大致是l:2:7, 医院通过对药品与材料进行A、B、C分类, 不仅能够辅助医院弄清楚管理工作的主次, 还有利于医院制定相应的策略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A类药品与材料应当重点管理, 非常严格地控制药品的库存量, 降低储存周期, 加多采购次数, 进而提升资金周转率, 常用的储存期以30天为宜。B类药品与材料的状况居中, 可进行一般常规管理, 储存周期设定为60天左右。C类药品与材料则可以适当增加储存量, 延长储存周期, 缩减采购次数, 进而实现降低采购成本, 缩减工作量, 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四、结论

总之, 药品作为医院最为特别的成本消耗, 是医院控制成本的关键, 也是为病人减轻经济负担的主要方面。医院应当切实强化药品与材料成本管理工作, 采取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手段, 努力缩减药品与材料的诸多成本消耗, 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摘要:药品与材料作为医院最为特殊的成本消耗, 是医院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 也是为病人减轻经济负担的重要方面。医院应当强化药品与材料的成本管理, 应用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手段, 尽可能降低药品与材料成本, 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实现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关键词:医院,药品与材料,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魏玉霞.浅谈医院药品储备成本控制[J].财会通讯, 2009, (5) .

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篇10

新医改提出了要改革公立医院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 采取“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管理形式, 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以权利分工、互相制衡、效率与责任并重为理念, 为保障财产所有者利益而在所有者和代理人之间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和制度结构。各地在改革的实践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路径。鞍山市、潍坊市、七台河市、芜湖市、鄂州市、株洲市、遵义市设立市政府管理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 北京市、洛阳市成立了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 镇江市、宝鸡市直接委托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 上海市、马鞍山市、昆明市在卫生行政部门之外设立公立医院管理机构。这些探索一方面加强了管理层之间的权责分工, 对医院法人的监督, 建立了有序、合理的管理关系; 另一方面提高了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使公立医院形成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

2 建立公立医院多元化筹资格局

一方面, 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特别是要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投入应该既定项又定量; 医保是政府对医院的间接投入, 因此, 医保应该成为医院实施零差率后的主要补偿渠道。另一方面, 应充分利用其他融资手段, 引入社会资本。国外公立医院在引进社会资本方面值得我国借鉴, 虽然各国政府财政补贴的情况不同, 但是各国均在不同程度上引入社会资本, 主要模式包括银行贷款、慈善捐赠、融资租赁等。因此, 应积极鼓励和引导我国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 从而形成多元化筹资格局。

3 加强预算管理,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3. 1 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全面预算的构成内容比较复杂, 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包括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和弹性预算法、定期预算法与滚动预算法。公立医院编制预算应结合自身实际, 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在这里, 笔者建议应混合采用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和定期预算法。

医院内部各科室应根据预算管理目标, 针对计划期内各费用项目的目的以及需要开支的费用金额编写一套方案, 由医院预算部门进行汇总分析, 对不可避免费用项目必须保证资金供应; 对可避免费用项目则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尽量控制将其纳入预算当中。同时, 应把预算期内可供支配资金在各费用项目之间进行分配, 优先安排不可延缓费用项目的支出, 然后再根据轻重缓急确定可延缓项目的开支, 选择适当的业务量计量单位, 例如人工工时和实物数量等, 然后确定各项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从而计算各项预算成本。

3. 2 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公立医院收入预算按照国家卫生部规范的医疗收费项目编制; 公立医院支出预算的编制既要考虑刚性支出, 如人员工资, 水电燃料费用等, 又要保证医疗业务费设备维修费材料费等其他各项成本的支出。支出预算的编制要以收入预算为基础, 根据会计的谨慎性和权责发生制原则, 将收入和支出合理配比, 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防止财务赤字。

4 完善成本核算与管理, 降低医疗成本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 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是为了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 强化成本意识, 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医院绩效, 从而增强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4. 1 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科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一般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 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该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

4. 2 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医院财务部门应该联合各相关业务部门, 共同建立起一个全面、动态的财务信息支持系统, 将财务管理信息的脉络延伸至医院各个经济业务的发生地。实现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数据统一和数据共享, 消除数据的重复和冗余, 为医院决策者和财务管理者提供时效、唯一、共享的数据支持。

4. 3 运用成本谱, 提高成本核算与管理质量

将医院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 通过一定的测量方法, 根据医院经济核算单元、项目单元、产品单元, 分析各种成本现状, 建立一套对医院绩效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的数据或表格, 称之为“成本谱”。成本谱的作用主要是为决策者提供医院运营成本的分析、为医院战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科室的成本分析了解科室运营的成本管理重点和医院专科发展重点; 通过对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的分析, 为医院选择重点开展的项目和病种, 并为制定绩效管理指标提供参考依据。

5 强化内部控制, 加强外部监督

5. 1 强化内部控制

首先, 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自我监控和自我完善的主要管理机制, 是从医院大局出发协调各部门使其配合更加紧凑的有效工具。公立医院只有充分重视内部控制制度, 才能使医院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完善体系网。在这个内部控制体系网的带动下, 医院可以完成对财务部门及各个部门的监管以及逐步完善的过程。其次,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通过制度化、体系化来弥补程序上的漏洞, 并且可以规避风险。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医院的资金、收入、成本费用、内部审计等控制制度等。当这些制度体系逐步规范完善并且实施之后, 医院财务管理的内部风险才能降到最低。最后, 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在充分了解医院自身的经济业务实力后, 才能根据医院具体情况设定控制点和控制目标、确定控制措施, 并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定期检查控制点是否需要调整以及是否存在控制盲点, 所以财务管理人员除了要掌握基本业务知识还应该熟悉医院的整体流程。

公立医院只有建立并完善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 才能实现自我监控与自我完善, 通过内部控制体系来弥补财务程序上的漏洞, 找出控制盲点, 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

5. 2 加强外部监督

取消以药养医后, 监督补偿资金的使用情况, 加强医疗机构财务管理, 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成为公立医院监督的发展方向。

首先, 要加大政府监管力度。不光是卫生行政部门, 财政、审计、物价、医保等相关部门应同时发挥各自的作用, 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及医保资金的报销和使用情况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其次, 应引入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监督机构的审计与评估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往公立医院尚未开展注册会计师审计, 原有审计模式受到政府审计的非常规性及内部审计非独立性限制,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医改的实施。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 将医院等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表纳入注册会计师审计范围。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医院年度财务报告应按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还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注册会计师审计现已在试点城市逐步推开。

再次, 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 国家和省市有严格的管理要求, 要完善资金拨付方式, 进一步加快资金拨付进度,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加大资金监管力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不得将补助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和人员培训等其他支出。

最后, 充分发挥信息披露和社会舆论的作用, 由政府筹建医疗行业信息平台, 患者在诊疗结束后可以在网上为医疗机构打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公开医院的运营状况、医疗行为、药品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患者满意度等重要信息, 从而使医疗机构信息公开透明, 接受来自整个社会的外部监督, 刺激行业内部竞争, 形成长效的激励机制。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同时也是公立医院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 是其他管理活动的基础, 它以资金管理为核心, 采用价值管理的观念来指导医院各项管理活动, 协调各项经营活动, 从而全面反映公立医院经营成果和最终绩效。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方鹏骞, 李璐, 李文敏, 等.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进展、面临的挑战及展望[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 (1) .

[2]陈亚光, 张甄, 唐胜辉, 单顺芳.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13, 33 (5) .

[3]安然, 曾理斌.浅析完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途径[J].卫生软科学, 2012, 26 (7) .

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研究 篇11

摘 要 医院财务管理与其他单位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的改革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对医院经营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医院财务管理 医院经营管理 对策

医院财务管理就是医院使用、分配、筹集资金等经营活动进行的考核、协调、控制、组织、计划等系统的工作统称。医院财务管理与其他单位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的改革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对医院经营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克服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医院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地发展。

一、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需要提高医院财务管理风险意识

医院要想得到科学发展,就需要建立自我发展的财务制度和新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市场风险几乎为零,医院需要钱政府出,政府是资金的主要供应者,医院的各项事业基本上都是由政府包办。这样也就造成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高。为了使医院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必须意识到医院也会存在财务风险,也应当提高风险意识。

2.医院薪酬分配制度缺乏激励作用和竞争性,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

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重点学科带头人断档,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在医院的科研队伍、临床当中,由于受到一些企业优厚待遇的诱惑,导致优秀人才流失尤为严重。同时,一些年轻的、有潜能的高学历人才由于思想不稳定,导致不能担当学科建设的重任,出现断层现象。医院薪酬分配不能增加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够起到激励员工作用,缺乏激励作用和竞争性。

3.医院预算管理不科学、不规范

很多医院的预算管理不科学、不规范。(1)预算流于形式,资金运营效率较低,预算编制不科学、不规范,编制随意强,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沟通和考证。(2)医院的预算执行力度不够,一些非财务人员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医院对预算管理宣传不够。

4.成本核算管理还不够完善

成本核算是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实行科学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面对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市场的竞争的日益激烈,通过医院的成本管理与核算,才能增强医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力,才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不断挖掘增效,降低医院成本支出。

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促进医院经营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一些中小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在新的财务环境下还不能胜任财务工作,综合素质还需要提高。因此,医院需要通过进修,培训,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在不断地参与管理、参与改革的实践中,使财务人员逐步脱离传统的会计业务,逐步从单纯报账记账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专门致力于经营过程改进、战略计划制定、盈利预测、财务分析等。医院财务人员要推行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影响医院经营的构成因素进行克服、研究、分析财务管理环节的弊端,对财务环境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理财环境。医院要利用各种资源,使用新人才、新技术、新知识,形成医院核心竞争力。因此,医院的管理者要使医院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提高医院服务效益,完善医院财务管理机制,适应变化的新环境。

2.加强医院预算管理,保障医院经济运行正常

医院要使财务预算的执行和编制成为一种规范,倡导预算管理是全局性管理的理念和行为。各科室、部门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出比较合适的预算方案并进行上报,院部进行分轻重缓急、量入为出、成本效益分析进一步细化各项目标。预算管理的本质也就是强化医院管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经营策略,一切经济活动围绕医院目标进行。因此,要最大程度地调动职工、管理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施绩效挂钩,制定严格的预算考核方法,明确责任人、责任科室,落实预算执行管理制度。

3.实现效益最大化,应当实行全成本管理

全成本管理就是实行全过程控制,从不同的角度对各种成本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全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降低运营和服务成本,节能减耗,控制支出。

对于提高医院内部管理,全成本管理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重新定义医院财务管理职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建立对开展成本效益分析评价工作、建立成本考核指标、规范核算单位的收支范围和收入费用项目、建立成本管理网络和成本核算组织都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成本控制能为价格决策和价格竞争提供依据。成本控制可根据标准成本或定额成本对设备购置、人员支出、公用支出、材料消耗等进行超前控制,达到盘活优化增量资产、存量资产的目的,为医院价格决策和价格竞争提供支持,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单病种成本核算和项目成本核算。

参考文献:

[1]徐艳.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经营效率.经济师.2011(11).

[2]赵文.浅析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促进医院发展.现代经济信息.2011(19).

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初步研究 篇12

1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1.1 医院人事档案材料不全, 有的人事档案内容失真

材料齐全、内容真实, 是人事档案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体现。而现在有的档案材料中, 本该齐全的如:履历表、学历、职称、工资表等材料不全, 档案内容填写的也不完整, 有的甚至失真, 如年龄、生日、毕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晋级时间等填写的随意性较大。究其原因:一是部分职工对人事档案的认识不够, 他们认为自己近年来工作没有太大的变化, 填写时能省则省, 履历表中的简历是从参加工作开始填, 家庭成员及社会主要关系则都没有。还有一些如学历、培训、职称等材料, 一旦落入个人手中, 他们就紧紧地放在自己身边, 认为这样安全, 用起来也更方便。二是分管人事的部门没有将材料及时收集归档。一些医院分管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并非专职人员, 往往身兼数职, 于是只是将档案材料作为要保存的资料加以收集堆放, 既不检查填写项目也不核实内容的真实性, 准确性, 导致档案中个人材料内容不全, 有的人事档案内容失真。

1.2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封闭、方式单一、内容单调陈旧、信息化程度不高

人事档案是由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实行全封闭的管理, 除供领导或组织使用外, 很少有人能看到属于自己的档案。现行的人事档案都使用统一的格式、统一的分类、统一的保管方式进行管理, 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制定标准来管理。目前的人事档案材料分为固定的十大类, 内容单调陈旧, 根本反映不出个人的专长和特点, 无法对当事人作出全面评价, 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人事工作的需要。

1.3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现行的人事档案缺乏现代化管理, 虽然现在已经有人事档案管理的软件, 但并没有普及使用, 而且很多版本内容标准不统一, 使得数据无法汇总, 软件之间不能相互兼容, 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1.4 医院档案资料编撰宣传少, 社会利用率低

保存人事档案, 仅仅是人事档案管理的手段, 而不是目的。编撰档案宣传材料, 提供给社会阅, 使宝贵的档案资料受益于社会, 才是档案管理的目的。但现在对医院档案资料的应用价值重视不够, 对档案如何为医院的医疗、科研、管理的目的不明确, 人事档案资料利用领域比较狭小, 多数档案仅具保存价值, 不能很好地为医院的医、教、研、管服务, 不能很好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社会。

2 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

2.1 领导重视是关键

根据当前实际, 领导层首先应当高度重视人事档案工作, 定期对档案管理进行检查、指导、督促, 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并建立人事档案管理达标升级考核机制, 实行定量定性考核, 分类分级指导, 等级升降动态管理, 进一步推进人事档案规范化建设。

2.2 加强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 确保归档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首先, 要转变思想观念, 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 认识人事档案在人事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清楚人事档案的社会价值。其次, 规范人事档案的内容, 分类、档案用品标准, 对人事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时间要有具体的要求, 将侧重点放在反映干部员工要作能力、工作业绩等档案材料上:档案管理人员在接收人事档案材料时要严格把好审核鉴定关, 从纸张规格到字体都要严格要求, 拒收不规范的档案材料和缺公章、少签字的材料。第三, 建立健全材料收集工作的协调机制, 加强与部门的沟通, 及时追补和不断补充新的材料, 力争档案资料能够反映出最新、最全的个人档案信息。保证档案材料形成规范真实、收集齐全、归档及时。

2.3 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人事档案社会利用率

人事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档案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因此, 档案管理人员要强化三个意识。首先, 强化档案利用意识。档案的管理不仅是收集、整理、保管, 更重要的是如何开发利用, 医院档案室应对现有档案进行归档整理, 编写出一些适合利用者查阅的编研材料。其次, 强化档案的开放意识。将编研材料整理成册编写出目录, 提高查阅速度, 便于阅档。第三、强化档案服务意识。将被动服务改为主动服务, 随时了解工作动向, 及时掌握有关需求信息,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使人事档案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2.4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自身建设,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创新, 人事档案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 从事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具备熟悉人事工作, 熟悉档案工作、能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能力。其次, 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真实性、保密性很强的工作, 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原则, 不能随意篡改、泄露档案材料。第三、档案人员要通过自学、业务培训、经验交流、参加专家授课辅导或外出参观学习, 从而提高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

2.5 加强人事档案工作的基础建设

一方面要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 配置铁质的档案柜, 另一方面, 还要在库房内设置空调、去湿、灭火等设备。库房设施要做到“六防”, 即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 做到“三室分开”即库房、阅档室、办公室三室分开。

2.6 建立健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

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补充, 档案材料的鉴别, 档案的移交和转递, 档案的登记、借阅、检查等环节中都要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 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 以保证人事工作的政策性、纪律性, 人事档案内容的连续性、完整、归档材料的真实性和精炼, 避免有人无档, 有档无人的现象发生。

2.7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

要不断完善医院人事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工作, 积极采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 应用计算机管理软件, 建立科学有效的人事档案存储和检索工具, 更有效地实现人事档案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利用。这样, 既能保证医院在进行人才培养、干部聘任、职称晋升等方面实现科学化、公平化管理, 做到人尽其才, 而且能够为医院进行人事资源整体调配, 充分发挥人事资源优势, 为医院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

2.8 加快现有人事档案数据库建设, 推进资源共享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侧重于档案实体管理, 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编、管理、提供单位利用, 工作量大、效率低, 费时费力。人事档案数据库实现信息化后, 档案管理更多地体现自动化, 实时化和网络化, 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就可以多次反复利用。在局域网内部进行数据共享, 从而使库房查找变为网络即时检索查询, 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3 结论

上一篇:平整度控制措施下一篇: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