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研究(精选12篇)
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研究 篇1
摘要:现如今,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也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岗各单位都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纳入了其管理工作中,但是医院在网络安全依然存在着些许问题。文章主要研究医院网络安全问题,希望能够对医院有所帮助。
关键词:医院,网络安全,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安全管理问题在各行业的信息管理工作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不同与其它的领域,网络安全涉及数据杂,端口多,且风险较大。所以网络安全问题需要经过多种手段,多方渠道的共同作用,它是一项动态化系统。近些年,作为主要的医疗服务机构,医院也正在大规模地投入人力、物力及财力进行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从而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并且已经初具规模。通过调查得知,医院的管理人员其计算机水平不高,对系统地安全维护能力差,并且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从而构成了计算机安全的潜在隐患。文章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希望可以对医院的安全管理有所帮助。
1 医院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医院工作人员拷贝数据的时候使用非办公程序从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所有在医院的局域网范围电脑都没有安装光驱,并且进行了CMOS加密,无法去使用USB接口。通常来讲,所谓的系统层安全,主要是指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而对于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其往往会不幸成为黑客攻击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黑客得手的主要渠道。由于在各种操作系统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系统漏洞,无论是微软的Windows系统还是其他各种商用的Unix操作系统其实都存在着自身系统的漏洞,这也就意味着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大部分的医院网络都在使用Windows系统进行业务的开展,而存在于操作系统的漏洞来说,其发现时间和被利用时间越来越短,所以针对操作系统的漏洞问题进行有效的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医院管理人员也应该积极的去下载并更新各种漏洞补丁,从而及时地有效地对漏洞进行修补完善。
1.2 病毒感染问题
其实每台计算机都存在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病毒往往有可能会隐藏在程序代码、文件夹等计算机数据中,所以在医院进行信息数据的网络传递及拷贝的过程中均可能会感染的隐藏在文件中的病毒,计算机病毒感染路径如图1所示。而病毒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一般型病毒会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会严重地降低系统的运行速率,而有些病毒会导致文件数据的严重丢失,最为严重的就是会引发整个运行系统的瘫痪。医院中有较多的客户端口,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病毒查杀,一旦病毒侵蚀,医院中那些隐藏在文件或程序代码中的大量的病毒就会通过网络或者是移动型存储介质等多种途径进行大量的自我复制,实施危害性的传播。情况不算严重的一般就是会占用存储空间,是系统的运行效率明显降低,情况要是严重的话,就会毁坏数据,甚至是会删除所有数据,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瘫痪。
1.3 黑客入侵问题
通常情况下,黑客是通过进行服务攻击或非法入侵等方式实施对计算机系统的入侵。前者会使单台计算机甚至是整个网络系统都陷入一种瘫痪的状态,而后者产生的后果就相对的有些严重。后者会在不同程度上破坏计算机数据,比如删除数据、毁坏数据等。如果医院少数的工作人员通过非法手段或者是黑客对系统进行访问,并且获取到密码,这样同样会严重地威胁到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
2 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
2.1 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通常作为计算机系统的一道安全可靠的屏障。对于普通电脑来说,加装防火墙配置是最简单、最经济、而且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对于防火墙,指的是由电脑软件与硬件共同构成的,在局域网范围内计算机通向外界之间架设的一道隔离墙,主要是对外界用户访问局域网信息的权限进行有效地限制,以及对内部用户访问外网的权限进行有效的限制。防火墙的设置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网络安全系数,一方面有利于对系统内部的网络安全进行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可对外界的非法侵入进行有效地阻止。医院可以通过进行防火墙的设置,来重新地划分局域网络的部分网段,对重要的网络区域进行重点有效地保护,进而有效地提升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安全。
2.2 控制用户访问授权技术、数据的加密设置
用户授权访问控制的应用中最为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系统内的静态数据不受到外界的恶意破坏。此项技术操作通常是在操作系统中进行完成的。而数据加密设置主要侧重于保护系统内的动态信息。更通俗地讲,数据加密技术是指基于符号单元来进行数据的移位或者是数据的置换。而所有的变换都是需要在“密钥”的控制下来有效完成的。DES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对称加密算法。在加密与解密过程中要是通过没有任何联系,即随机组成的加密/ 解密密钥对完成加密过程,那么则称之为“非对称加密算法”亦或是“公钥加密算法”,而与之相对应的加密、解密密钥则分别称为为“公钥”和“私钥”。公钥是对外公开的,所有人都能够提高公钥进行加密,然后将密文传递给私钥的持有者。而私钥则是对外保密的,主要用于解密接收到的由公钥加密过后的数据。
2.3 培训管理人员
网络安全是一门新时期的新型的技术,而医院的信息安全目标主要是提高医护、技检、行政等职业部门来共同实现的。网络的安全工作是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来有效完成的。因此,在一些相关的电脑应用软件和系统网络安全方面是很有必要对医院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适当地知识培训的,让医院的全体工作人员能够基本懂得对恶意代码的识别和病毒的辨别以及对病毒的查杀能力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术,进而有效地保证医院的内部信息不受到恶意地侵犯,有效保障医院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促进医院更为有效的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使医院能够更好进行医治病人工作。
2.4 加大对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投资力度
医院的负责人要认识到网络信息系统在整个医院工作中的重要性,医院应该加大投入,不断对系统的软件进行更新,进而来强化系统的功能。在硬件的配置方面,一定要选择有质量保证的设备,而且对于那些相对重要的计算机文件要进行有效地储存备份,严格避免因为硬件的问题而对系统造成影响;对于软件系统,最好是选用那些功能相对完善、且要具有一定抗病毒以及具有数据修复功能的软件,这样就可以在系统发生异常时,相关的有用信息也能够被及时地找回。此外,配备功能健全的杀毒软件同样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就能够对来自于病毒的威胁进行有效地防范,尽最大可能地避免客观原因所导致的信息系统受到破坏进而造成的不利影响。
3 结束语
医院是一个给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专门机构,医院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至关重要。一方面,在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中存在着大量涉及到患者隐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数据要是泄露出去,就会严重侵犯患者的个人隐私权。另一方面,医院网络系统的安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医疗的服务质量.因此医院必须适当地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加强医院网络的安全管理,在充分履行医院救死扶伤的天然职业准则的同时完善医院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加强对医院网络信息的安全化、可靠化管理。
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研究 篇2
为了加强我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管理工作,保证我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运行,防止泄密和传输非法信息、不健康信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应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规定。
2、计算机网络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和用户使用权限控制。安全等级和用户使用权限以及用户口令密码的分配、设置由网络中心专人负责制定和实施。
3、网络中心主管我院网络系统安全保密工作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4、严格办理机房出入手续,进入机房要办理审批和登记,与工作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5、计算机网络系统设施附近施工,不得危害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如无法避免而影响计算机网络系统设施安全的作业,须事先通知网络中心,经中心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后,方可实施作业。
6、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共合法利益的活动,不得利用医院网络系统泄露国家机密、医院机密,不得损害医院网络系统的安全。
7、严禁将携有黄色、淫秽的磁盘(片)、光盘在计算机
上运行,一旦发现从严处理。
8、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使用科室和个人,都必须遵守计算机安全使用规则,以及有关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所有进入网络系统的软盘,必须经过严格杀毒处理,对于造成“病毒”蔓延的有关人员应追究相关责任。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发生的问题,有关使用科室负责人应当立即向网络中心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报告。
9、对计算机病毒和危害网络系统安全的其他有害数据信息的防范工作,由网络中心负责处理。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时,有关科室应积极配合并提供详细情况和资料。
10、科室和个人使用的计算机均不得擅自接入我院局域网,凡通过我院网络进行国际连网或与院外其它公共网络连接的必须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
11、医院局域网内工作用的计算机绝对禁止进行国际连网或与院外其他公共网络直接连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
12、各科室要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室的计算机的数量、型号、分布情况、用途要做到心中有数,建立严格的使用和管理制度,重点要管理好本科室的涉密计算机。
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 产房 医院感染管理;分娩;安全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451-01
产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对于医护人员和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产房采取多项安全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认真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为了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保证产房的安全。
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分娩总数2656人,年龄18—42岁,平均26.5岁。分娩时行会阴侧切786例。其中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176例,妊娠合并梅毒1例,这2656例产妇未发生院内感染,786例会阴侧切伤口均I期愈合。
2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2.1 健全组织机构及各项规章制度 科室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产房指派医院感染监控员。根据医院院感的要求,结合本科室的实际制定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操作。
2.2 建立产房的管理和监督体系 护士长负责全面质量和安全管理,医院院感专职人员对产房的院感管理进行指导、监督和重点监测,每月上旬对空气、物表、无菌物品、无菌溶液等进行抽样作细菌培养,下旬对各项制度进行考核,不定期对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措施、无菌物品的存放及有效期、一次性用物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进行检查。产房医院感染监控员每月月初将上月考核的内容以书面形式上报护士长。
2.3 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知识,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 每月组织全科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对新来的人员进行培训,并考试,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把六步洗手法的宣传画贴在洗手水池边,提醒医护人员按要求洗手。医务人员手在纷繁的医疗护理工作中,手的微生物污染严重,革兰氏阴性杆菌携带率为20—30%,并分离到金葡菌等。接触患者污物后未洗手时带菌率为100%。可见手卫生是预防微生物交叉感染传播从而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1]。
2.4 加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落实标准预防. 由于在产房工作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和羊水,所以要进行标准预防,对于有特殊合并症者要穿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止发生职业暴露。0.004毫升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针刺伤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HIV的传染源是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工作中被HIV血液污染的针头或利器刺伤皮肤含有0.3%感染的危险[2]。一旦发生应立即按相关处理措施实施。建立医护人员健康记录,每年体检一次。
2.5加强手术物品。器械及一次性用物的管理。 采用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因此产房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对于普通器械用后先用含氯(1000毫克/升)消毒液浸泡,然后清洗,最后高压灭菌。对于有特殊合并症者如妊娠合并梅毒、妊娠合并HIV等使用过的器械除按上述方法处理外需进行二次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
2.6 完善产房管理制度 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进入产房必须更换产房专用的衣裤,手机不能带入分娩室。有文献报道,医务人员的手机污染严重,菌株检出率为95.5%,HBsAg为13.3% [3]
2.7 医疗废弃物的科学分类和无害化处理 每个产房放置一个黄色的锐器盒,用于收集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针头,手术刀片,缝合针等锐利废弃物,非锐利废弃物用二层黄色垃圾袋放置,需终末处理的医用废弃物用红色塑料袋放置,生活垃圾用黑色垃圾袋放置。每日下午由医院感染科的专职人员收集,双签登记本,及时送医院感染科统一处理。一次性用品必须按要求分类放置,用后毁形后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每天下午由医院专职人员收集并与可使双签后送医院感染科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维护医护人员身體健康的重要工作。我们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方法,加强产房医院感染管理,使产房工作人员提高了医院感染的认识,自身保护意识增强,最大限度地控制了产房内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保障了工作人员和分娩安全。
参考文献
[1]齐辉.手卫生现状及预防策略.[J]医学综述.2009.15(2)248—249.
[2]张兴友,范江主编.艾滋病病毒感染与艾滋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5.
医院资金安全管理研究 篇4
一、医院资金安全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1、医院资金安全管理的目标
医院资金安全管理的目标, 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界定, 从微观上看, 主要是保证医院资金的足额和及时供给, 医院资金的收付款业务符合法律法规, 防止资金被贪污、挪用, 以使资金在运行过程中能得到事前预防、事中检查和事后监督。其中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 也就是事前预防、事中检查。从宏观上看, 通过防范医院资金管理风险、堵塞资金管理漏洞, 来实现资金管理的安全、完整, 降低资金运行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并通过资金的安全、有效流动来控制单位、部门的各项建设活动和财务活动, 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总之, 医院资金安全管理的直接目标就是确保资金的足额和及时供给, 最大限度地及时生成战斗力, 顺利完成各项保障任务。
2、医院资金安全管理的原则
医院资金安全管理原则是医院资金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是从医院资金管理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并在资金管理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行为规范。现阶段, 医院资金的安全管理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相互牵制原则。通过资金授权审批、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等措施, 确保每项资金业务必须经过具有相互制约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处理, 实现岗位间的相互牵制, 从而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 以减少和降低资金管理上舞弊的可能性。二是协调性原则。医院资金安全管理应该加强财务部门与医院事业部门之间的相互适应;各部门、各岗位也必须相互配合, 协调同步。三是责权利结合原则。在资金安全管理过程中, 应明确各岗位的责任、职责和权限, 完善财务人员的监督考核机制, 以责任为核心, 以权利为保证, 以利益为手段, 通过责权利的有机结合确保资金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四是内部稽核原则。即设置内部稽核单位和人员, 建立内部稽核制度, 加强对医院资金管理的监督, 以及时发现资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改进对资金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策略。五是全面性原则。在符合体系要求的前提下, 医院资金安全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必须覆盖医院资金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岗位。六是支出预算原则。为了更好地监督和控制医院资金支出数量和规模, 在支出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各单位的预算进行。七是定期轮岗原则。落实好岗位轮换制度是加强资金安全管理的保证。财务部门人员要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特别是出纳岗位。通过轮换岗位, 减少资金管理和控制中产生舞弊的可能性, 并及时发现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
二、加强医院资金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
1、确保财经法规严肃性的必然选择
医院资金安全管理是社会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资金安全管理的质量。在加强资金安全管理的问题上, 各级政府和单位都十分重视, 依据国家金融法规, 结合实际情况, 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对加强医院资金安全管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可操作性。在资金管理过程中要深入学习财经法规和现行的规章制度, 切实把制度中的各项条款落实到资金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 进一步落实好相关政策规定, 维护好财经法规的严肃性。
2、确保医院资金管理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
医院资金安全管理是医院资金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安全防止事故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 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医院的责任。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 要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其中就一定包括安全发展的要求, 必须把安全发展作为医院建设的重要理念确立起来。在医院建设发展过程中, 应降低发展风险, 提高发展效益,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统一。落实到医院资金的安全管理上来就是要堵塞资金管理漏洞, 提高资金运行效益, 规范医院资金管理秩序, 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
3、实现医院资金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
医院资金管理的最重要的目标, 就是确保资金的足值、足额, 最大限度地及时保障医院顺畅运行, 顺利完成各项医疗服务。医院资金管理不应将谋取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 而是必须把社会保障和实现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医院资金使用具有极强的时限要求, 必须按时、足额到位, 否则就会延误时机。现在, 有的单位唯利是图, 把本应用于医院事业建设急需的经费挤压出来, 私自用于投资、拆借、放贷, 形成了不小的呆账死账;有的单位克扣截留下级资金, 造成本应用于医院事业任务建设的资金在机关结转, 形成单位家底;有些单位医院经费不能按时到位, 逼得下级拆东墙补西墙, 有的甚至耽误任务完成。
三、影响医院资金安全的关联关系分析
1、医院资金安全与制度的关系分析
医院在资金取得、分配、使用和核算各个运行环节中, 各级管理部门会通过一系列的激励和约束措施来规范财务人员的理财行为和医院事业部门人员的经费使用行为。这些激励和约束的措施就是财务制度, 大到总部颁发的纲领性的制度和规定, 小到各单位或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增订的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的医院资金管理细则, 这都是医院经费日常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办事依据。在医院资金管理过程中, 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相当于在资金运行的内部管理环节设置了一道安全屏障, 它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责任, 使之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 规范了各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方法和基本要求, 使资金的收付得以严格控制, 遏制了舞弊行为的发生。科学健全的制度可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有效控制, 可以堵塞各种漏洞和安全隐患。不科学、不完善的制度就会使资金管理无章可循、无据可依, 致使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因此,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职责分明、规章健全、相互制约的医院资金管理制度, 是医院资金安全、有序、高效运行的保证, 是规范资金管理的准绳。
2、医院资金安全与制度执行力的关系分析
医院资金安全管理不仅取决于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科学性和完善性, 还取决于医院资金安全管理的执行者对制度的执行力。各项规章制度在医院资金管理中的生命力和活力在于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得到有效执行。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和医院事业部门在资金使用上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所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去用好、核算好每一笔资金, 使有限的资金用到部队建设和发展的刀刃上。因此, 制度再多, 制度内容再全面、再具体, 再完整, 关键还在于狠抓落实, 如果只是写在纸上, 讲在口头上, 落实不到行动上, 都将是一纸空文, 没有丝毫意义。只有不折不扣地抓好制度落实, 才能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运行。
3、医院资金安全与职业道德的关系分析
在医院资金管理过程中, 资金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关乎着资金的安全, 各级承担医院资金管理的后勤部门要把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贯彻实施紧密结合起来, 既运用这些法规对相关财务人员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 又运用职业道德规范对广大财务工作者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和启迪, 使他们自觉做到时刻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并按照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去履行好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承担医院资金管理任务的财务人员应该按照财务法规、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财务工作, 保证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真实、合法、准确、及时、完整。这就要求管理医院经费的财务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揭露问题, 抵御来自各方面的诱惑, 敢于抵制歪风邪气, 为医院资金安全管理保驾护航。
四、强化医院资金安全的对策建议
1、强化资金安全管理的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意识是客观物质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具有能动性的特征, 支配人们的行动。在医院的资金安全管理过程中, 如果没有时刻绷紧“安全管理”这根弦, 没有安全管理的意识, 医院资金安全就得不到保证。因此, 加强资金管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强化“风险意识”、“法规意识”和“责任意识”。
2、完善医院资金安全管理的制度平台
制度是一只无形的手, 时刻控制和约束着那些试图超越它的人和事, 但这一切只有在制度健全, 并能有效执行时才能做到。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并贯彻落实好, 是医院资金安全管理的关键。事实告诉我们, 资金管理出问题, 往往就是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监督不到位。我们抓医院资金安全, 要从细枝末节入手, 防微杜渐, 完善资金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 完善各岗位责任制, 环环紧扣, 细化到人, 用制度管人、管事, 用制度控制资金的流量、流向。同时, 要严格考核制度, 加大执行力度, 明确各岗位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制度, 明确处罚标准, 对出现问题逐一追究领导责任、主管责任和当事人责任, 把执行制度作为铁板一块, 绝不能手软。
3、加强医院资金运行流程的安全管理
医院资金运行是指资金以货币表现的资源价值在医院系统内为满足完成医院事业建设需要所进行的位移。医院资金运行的环节是指资金运行过程中经历的、相对独立的, 但又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各个阶段, 只有这些环节共同配合才能实现医院资金的良性运行。医院资金运行主要包括划拨、存储、支付和结算等环节。要加强医院资金的安全管理, 就应该从规范资金运行流程的管理入手, 建立起科学合理、衔接紧密的运行流程。
4、严格落实资金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
通过近年来的资金专项检查发现, 凡是按规章制度办事的单位或部门, 其资金保障效益就好, 财经环境就好, 经济案件就少。凡是那些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 我行我素, 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执纪不严的单位, 资金保障效益就低, 经济案件就多。因此, 严格执行国家金融政策和财经法规、资金管理规定, 是确保医院资金安全的关键, 不折不扣的抓好规章落实显得尤为重要。在法规面前, 人人平等, 不能讲感情、讲人情, 要讲政策, 讲原则, 讲党性。对不严格按照法规办事, 使得资金管理不善, 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或严重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纪律的, 要严格依据有关法规进行处罚, 除相关财务人员要负直接责任外, 还要追究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的责任。
摘要:强化资金的安全对医院资金管理的意义重大。本文针对医院资金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对医院资金安全管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并提出了加强资金管理安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院,资金,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宋立根、牛凌云:加强财政资金安全和规范运行的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 2011 (12) .
[2]解满蔚:加强医院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 2011 (22) .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 篇5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是医院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火灾与人的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火灾的发生往往与人们缺乏消防意识和消防知识有着直接的关系。
1、医院的每个职工必须接受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医院应当经常性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适合单位实际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从而提高广大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应对各种灾害的应急、自防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2、医院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由医院安全保卫部门统筹安排,由院科两级分别承办,培训程序、培训内容应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需求。
3、院级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由医院安全保卫部门负责,每年不少于2次。培训对象为部门、病区、重点部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员及义务消防队骨干。科级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由各科室(部门)具体负责,每年不少于2次。培训对象为本科室(部门)员工,培训内容由保卫部门安排。
4、新招员工、来院实习人员、进修人员、劳务工和临时工,在上岗前均应参加消防安全培训。
5、节假日期间,医院均应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上级有关消防安全文件,医院应及时组织职工传达学习;春、冬季防火期间重大节日、活动前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6、医院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重点部门人员应经常接受公安消防部门组织的消防安全培训活动。
7、医院消防安全培训的内容、时间、人员、质量都要实行严格考核。
8、消防安全宣传、培训情况,应做好记录并要有季度或总结。
9、医院应告知病人和家属安全疏散、火灾自救等防火安全注意事项。
10、医院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内容
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本医院、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灭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消防知识和技能的实地演练。
医院消防安全防火巡查制度
为确保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医院应按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实行每日防火巡查。
1、医院消防安全每日防火巡查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
2、院级每日防火巡查工作由院保卫部门负责,专职消防管理人员主管,护院保安人员定时实施。医院日防火巡查的部位主要有:公共消防设施、院区消防通道、院内消防重点部位等。日防火巡查时间及次数:早班、中班每班不得少于2次,夜班不得少于3次。
3、科级每日防火巡查工作由各科室、部门、病区、班组各自负责。其中,病区日巡查由护士长指定三班护士轮流巡查,白天每4小时巡查一次,夜间每2小时巡查一次。其他消防重点部位由该部位所属部门负责人指定的防火责任人负责日巡查,每班不少于2次,夜间应再增加1~2次。
4、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发现初起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
5、院级每日防火巡查应当填写巡查记录。记录表由保卫部门按有关规定设计印制。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当在巡查记录上签名。
医院消防安全检查制度
1、医院每半年应对消防安全状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评估,重大节日或上级有要求时,医院必须按要求组织消防安全大检查,检查工作由医院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
2、医院应组织保卫、基建、总务等部门对消防安全重点、要害部门、部位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检查内容按公安部规定的十二项内容安排。每次检查均应填写检查记录。
3、院内各科室(部门)、消防重点部位责任人对本责任区的消防安全状况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对查出的隐患必须进二整改。本科室(部门)无力整改的应书面报告医院保卫部门帮助其落实整改措施。
4、医院保卫部门及专兼职消防犷鳖臀理人员应对全院各科室(部门)、消防重点部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对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爆工作及时进行跟踪督查。
医院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1、医院存在的下列情况,应确定为火灾隐患:(1)布局不合理,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或灭火救援行动的。
(2)消防设施不能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3)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容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的。(4)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时违反消防安全规定。
(5)擅自改建、扩建医院用房,未经消防专业部门验收审批的。
2、医院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1)医院消防安全责任人是火灾隐患整改责任人,负责提供人员、场地、资金等资源。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人员,落实火灾隐患的整改措施,承诺按时完成火灾隐患、整改并组织验收检查火灾整改工作。
(2)医院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责成有关部门及时予以消除或整改,对日常安全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应由消防管理人负声组织整改。
(3)对违反有关消防安全规定且可以当场改正的行为,应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有关情况应作记录并存档备查。
(4)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医院保卫部门应按规定及时填写“火灾隐患限期整改报告单”,将存在的火灾隐患向医院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责任人报告,提出整改方案。医院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责任人应当落实整改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科室(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经费。在火灾隐患未消除前,医院安全保卫部门应当协助、督促其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5)火灾隐患整改完毕,负责整改的部门或人员应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医院消防安全责任人或管理人,经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
(6)对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整改的火灾隐患,医院安全保卫部门应及时向消防安全管理人、责任人报告,提出整改方案,经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责任人批准后,组织有关部门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完毕并写出火灾隐患整改复函,报送公安消防机构。
(7)凡医院确无能力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医院应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8)对不能及时整改火灾隐患的个人或部门,医院应根据相关奖惩措施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医院消防安全监控室值班制度
1、消防监控室须昼夜24小时设专人值班,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严禁脱岗。未经专业培训的无证人员不得上岗。
2、值班人员要认真学习消防法律、法规,学习消防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严格按章规范操作。
3、值班时间严禁睡觉、喝酒,不得聊天、打私人电话,不准在监控室内会客。严禁无关人员触动、使用室内设备。
4、熟悉本院灭火、应急疏散预案,严密监视设备运行状况,遇有报警要按规定程序迅速准确处理。做好交接班工作,认真填写值班记录及系统运行登记表、控制器日检登记表。遇有重大情况要及时报告。
5、应定时进行检查消防监控室的设备及通讯器材等,定期做好各系统功能试验,以确保消防监控系统运行状况良好。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不得擅自关闭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
医院灭火器材管理维护保养制度
1、灭火器材管理要实行“四定”,即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期二检查保养、定期维护换药,确保其始终处于完好有效状态。
2、医院安全保卫部门应对全院灭火器材统一定点配置、统一编号建账、统一维护换药,并负责院区内公共部位灭火器材的定点管理、定期检查工作。
3、各科室(部门)负责各自责任区内灭火器材的定点管理和定期检查工作,不得擅自移位、拆装或挪作他用。发现器材缺少、损坏或失效时应及时向医院保卫部门报告。医院保卫部门应对各科室(部门)灭火器材自管自查情况定期进行抽查。
4、购置、充灌灭火器须到经公安消防监督部门批准认可的经营单位,不得购置、充灌无型式认可证及合格证的灭火器。
医院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制度
医院消防设施,包括室内外消防栓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探测器及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分隔系统,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疏散过道,安全出口,避难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应急广播和辅助救生设施等。
1、消防设施投入使用后,医院消防管理部门必须建立专项档案,档案资料的内容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2、医院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由医院保卫部门负责,基建、总务等部门共同协助配合。
3、医院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修保养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保证消防设施处于良好有效状态。
4、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医院虚酱狄煎有关规定定期对其自动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测试,检测报告应存档。
医院义务消防队组织管理制度
1、医院应依法建立义务消防队,配备相应的消防装备、器材,并组织开展消防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不断提高预防和扑救火灾的能力。
2、医院职工(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及在医院的实习进修人员都有参加医院义务消防队活动的义务。
3、医院义务消防队应做到组织健全、编制合理、防区明确、职责到人。医院义务消防队由医院消防安全管理人领导,下设通讯联络组、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安全救护组、现场警戒组。承担医院火灾自救和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参与灭火、组织人员疏散。
4、三级医院及规模较大的二级医院应设义务消防大队或增设专职消防队。大队一级的消防队应配设若干中心组,以协助大队长指挥协调通讯、灭火、疏散、救护、警戒等工作。大队下设若干中队,如门急诊义务消防中队、内科义务消防中队、外科义务消防中队、行政义务消防中队、后勤义务消防中队。各中队设通讯联络组、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医院义务消防队实行逐级负责制,即大队长抓中队长和中心组组长,中队长抓本中队各行动组组长,各行动组组长抓本组人员,做到上卞关系明确,人员熟悉,职责清楚。
5、医院应组织义务消防队员每半年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应急演练,使义务消防队员通过培训达到“三懂”、“三会”的要求。
6、各义务消防队员应熟悉医院灭火应急疏散、灭火预案,以及自己的职责,一旦发生情况,能立即到达指定位置实施作业。
医院消防重点部位管理制度
医院应当将容易发生火灾或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严重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及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1、医院防火重点部位要明确、合理,在重点部位要设立明显的防火标志。
2、重点部位防火责任人要明确、公开。
3、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制度要落实,防范措施要到位,尤其是火源管理、用电管理、危险品管理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4、订有符合本部门工作特点的安全操作规程。重点部位工作人员的配置应符合资格管理要求,作业人员的安全和技术素质良好。
5、医院安全保卫部门建立的消防重点部位档案,内容包括部位名称、部位平面图、人员登记表、火灾危险性、预防措施、安全状况(含火险隐患情况)登记表、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和火灾情况登记表,并做到一个重点部位一份档案。
医院消防安全其他管理制度
医院除以上消防安全制度外,还要完善制定以下制度: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灭火和应急预案演练;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包括防雷、防静电);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和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内容。
泵房的安全管理制度
1、当班人员应定时巡视泵房的水泵及电机控制柜情况。
2、随时注意压力表压力的大小、仪表上下限,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3、严格注意控制柜的工作情况,注意启动时间长短,严禁在不明情况时改动柜内线路。
4、禁止非电工人员操作泵房电器设备系统。
5、保持设备房内的环境整洁、卫生。
6、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增强防火意识。
7、定期做好泵房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8、不准无关人员进人泵房及在室内进行其他活动。
9、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办事。首次开机,应由单位指定专人负责,进行现场交底。
10、在设备运转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声音、震动、发热等情况,应有记录并停机检查。重大情况上报,待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
11、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或更换泵房内各种设备、装置及管线等。
12、电机的传动带应加护罩,防止人员被卷人等重大工伤事故的发生。
13、冬季应对水泵露天管道进行保护,防止冻裂而影响医院正常供水。
14、应对其转动轴、套注意保养,经常加注润滑材料。
15、对其配套用配电柜、箱的用电安全的管理要加强,不得私拉乱接电线。
污水处理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污水量、污水的水质、受纳水体对出水的水质要求而确定。
2、定期对次氯酸钠发生器维护保养,确保次氯酸钠发生器安全可靠
3、接触次氯酸钠的容器、管道、设备和配件都应使用耐腐蚀的材料。
4、固体氯化钠应堆放整齐,运输时应防撞击、防曝晒,搬运时应戴手套,防止对人体腐蚀。
5、氯化钠的运输及存贮应按国家规定执行,氯化钠严禁和有机酸、氧化剂混装、混储。
6、原材料进出应建立登记、记录制度。
7、保持消毒间的清洁,定时开启排风扇,保持室内无异味。
8、消毒设备,严禁非工作人员操作,出料阀门和反冲洗阀门必须按规程开启和关闭,出料阀门无非常状态不得关闭。
医院贵重、成瘾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1、医院药剂科贵重、成瘾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必须按《剧毒、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办法》的精神进行采购、管理和使用,医疗单位及个人,不得自行更改管理办法。
2、医院贵重、成瘾药品只限于医疗、教学、科研需要,医院制剂室制备具有麻醉药品的制剂,需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方可自行配制,未经批准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配制。
3、具有医院贵重、成瘾药品处方权的医务人员必须具有医师以上技术职称,并经考核能正确使用贵重、成瘾药品,本院医务人员的贵重、成瘾药品处方权需经医务科负责批准,并将医师签字式样送药剂科备查。
4、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医务人员经考核能正确使用麻醉药品的,在进行手术期间有麻醉药品处办权。
5、贵重、成瘾药品用量每张处方针剂不得超过2日常用量,片剂,配剂、糖浆剂等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日。
6、贵重、成瘾药品处方书写要求处方要用专用处方(红底黑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写明病情,医师签全名,划价、配方、发药及核对人员均应签全名,并进行麻醉药品处方登记,医务人员不得为自己开方使用麻醉药品。
7、经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断需使用麻醉药品的,凭医疗诊断书和身份证或户口簿等有效证件,建立病历等文书档案开方取药,具体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8、医院药剂科应根据国务院对剧毒、麻醉、精神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和监督本院剧毒、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禁止非法使用、储存、转让或借用贵重、成瘾药品,对违反规定滥角剧毒、麻醉、精神药品者,药剂科有权拒绝发药,并及时向院领导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9、医院抢救病人亟须麻醉药品的,如手续不完备时,可先发放该病例一次性使用剂量之后再补办手续。
10、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所用的麻醉药品按《剧毒、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办法》使用,药剂科要严格执行《剧毒,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保管,合理应用,杜绝滥用,防止流痹,严格实行贵重、成瘾药品的“五专制度少: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专用账册,专册登记。
11、剧毒、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应完整保存3年备查。
12、药剂科各班组贵重、成瘾药品的管理和使用,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班班交接,认真填写贵重、成瘾药品交班本及处方登记本。
13、药剂人员在调配贵重、成瘾药品时,一要严格审查处方,对不符合规定的麻醉药品处方,拒绝调配。
14、药剂科主任应定期检查本院贵重、成瘾药品管理使用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医院贵重、成瘾药品使用管理安全制度
1、科室使用贵重、成瘾药品时,必须设有贵重、成瘾药品专用处方,并由有贵重、成瘾药品签字权力的医师开处方,盖有医师的印章,本科室主任签字后,方可使用。
2、医院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已取得职业医师资格的医务人员,经所在部门推荐,院有关部门考核批准,报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才能取得在本院开具麻醉药品的处方权,只有在本院已取得麻醉药品处方权的医务人员才能开具麻醉药品处方。
3、医院应为具有麻醉药品处方权的医务人员配备麻醉药品处方专用章,麻醉药品医师专用处方印鉴应送所属的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印鉴和签名手迹送门诊、急诊、住院等药房和必须配备麻药品的病区,供调配麻醉药品处方时核对。
4、医师开具贵重、成瘾药品处方时,应在病历中记录。不得扮些人开具不符合规定的贵重、成瘾药品处方,不得为自己开处方使用麻醉药品。
5、医院药剂人员对书写不完整、字迹不清楚、被涂改、超量或剂量不正确的处方不得调配;对具有麻醉药品处方权的医务人员为自己开具的麻醉药品处方不得调配,对违反规定滥开滥用麻醉药品的人应拒发,同时有责任向相关领导汇报。
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1、机房应由专人负责管理。
2、进人机房须更换拖鞋,自觉维护机房内整洁,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人机房。
3.网络管理人员须每天查看24小时值班员日志和设备运转情况,对错误事件及故障应立即分析原因,及时解决问题。
4、保证服务器24小时不间断正常工作,不得随意在服务器用电线路上加载用电设备,严防服务器掉电。
5、采取有效的病毒感染防范措施,杜绝网上病毒感染的现象发生。
6、机房内备有防尘、防火、防热、防潮、防磁、防盗、防破坏等设施。
7、制定网络信息存储和保管规定,采取多种手段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制度
1、采取严密的安全措施,防止无关用户迸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
2、计算机网络系统口令必须由信息中心专人负责掌管,并定期更换。
3、各部门计算机应用操作人员应有互不相同的用户名,定期更换操作口令。严禁计算机应用操作人员泄露操作口令。
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病毒防范制度
1、各部门应有较强的病毒防范意识,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发现病毒立即处理并通知信息中心。
2、使用国家许可的正版防毒软件并由信息中心负责更新软件版本。
3、新软件系统安装前应进行病毒例行检测。
4、经远程通信传送的程序或数据,必须经过检测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
5、严禁上网下载或网上运行任何游戏软件。
四、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保密制度
1.根据数据的保密规定和用途,确定数据使用人员的存取权限、存取方式和审批手续。
2、禁止泄露、外借和转移专业数据信息。
3、制定业务数据的更改审批制度,未经分管院领导批准不得随意更改数据库后台数据。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与安全 篇6
关键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1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Security
(Chongqing Steel General Hospital,Information Department,Chongqing400080,China)
Abstract:With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medical records and the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alized strategy,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records has been extended to the stage of supervising resources electronic and digital,also the informationalized features is more evident.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taken to standardize the medical records management processes,improve its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law,will be a long-term and arduous task for the quality manager.
Keywords:Medical records;Informationalized;Risk prevention
随着医院医院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战略的规划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医院医院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医院管理已由手工保管、重复翻阅纸质文件过渡到医院资源电子化、数字化的信息化管理阶段。
一、医院信息的管理特征
(一)信息技术是医院信息存储的保障
随着临床信息系统的发展,HIS、LIS、PACS等系统逐渐走向成熟,越来越丰富的临床信息以电子化、数字化以及多媒体的形式直接服务于临床医疗活动,这些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使得医院对医院信息数据集成的需要越来越强烈。过去鉴于医院采集技术及存储成本等原因,医院信息收集的范围和层次有限,随着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医院电子化、数字化变得容易、可行,超大容量存储设备和数字化转换设备,可将一所医院全部档案信息压缩存放到单张或数张光盘上,借助多媒体技术还可将医院中涉及的实物以真实的多媒体信息存储起来,有等同实物的使用效果。
(二)互联网技术是医院信息传播的平台
档案法不仅提出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要求,而且赋予了公众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随着公民利用档案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医院的利用需求必然增大,迫切要求打破其管理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患者不再仅仅要求诊断、处方、配药,而且要求医疗服务全方位开放,提供咨询服务。因此,医院利用的社会化,可以增强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整合,提高卫生监管,全面提高区域医疗卫生的服务水平。为了客观评价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美国HIMSS Analytics提出了一套评价医疗机构实施医院管理水平的模型,这个模型被称为EMR Adoption Model,它可以评价从单一的科室系统到完整的无纸化EMR环境各个信息化建设阶段。该模型中评价等级被分割为8个阶段,其第八阶段为临床信息,可以和其他区域健康网络上的主体通过电子事务共享或者实现电子记录交换。因此,医院利用的社会化将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最高目标,要实现必须要以互联网技术做平台。
二、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与防范
(一)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分析
病案是患者享受医疗服务的真实记录,它既是医疗、教学、科研的基础资料和确定医疗报销范围的基本凭证,也是司法部门判决及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由于它客观、完整、准确地记录了患者的病情变化、诊疗过程及护理经过,其中有些内容可能涉及患者的隐私,维护患者的隐私权不仅是医疗工作者的义务也是电子医院全面推广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预防非法的信息存取、防止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截获或窃取。数据加密技术被誉为信息安全的核心,其原理是利用加密算法,将明文转换成为无意义的密文,防止非法用户查看原始数据,从而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因此,医院的泄密风险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用户认证和信息加密技术加以防范。同时建立医院打印日志,记录每一次医院打印操作。通过打印日志可以对任何一次医院打印操作进行跟踪查询。
(二)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
病案管理主要依托的是各类功能卓越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而运行异常,数据丢失等又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不可避免的运行风险,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风险的主要部分。因此,应从计算机安全方面进行风险防范,以保证正常运行。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医院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在医疗卫生系统中,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规范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完善其管理制度和法律规定,解决医院信息化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防止因法律制度跟不上造成管理不到位或法律缺失的风险等,将是质量管理者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杨栋,苏小刚.电子病历归档系统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44-46
[2]余本功,李娜江,澎基,等.基于第三方的电子病历信息整合平台研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8,5:2-6
[3]武育秦,赵彬主编.医院信息与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研究 篇7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办于1925年, 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公立医院, 是昆山市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的医教研中心。医院拥有一院三区, 总占地面积120亩, 建筑面积16.9万m2, 设置床位1 500张。全院拥有员工2 000余名, 设有27个临床专科、33个病区、7个医技科室。2014年8月2日, 昆山市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粉尘爆炸, 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作为伤员的主要救治单位, 我院深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管理者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举措, 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1 主要举措
1.1 加强组织领导
先后召开安全生产工作动员会和工作推进会, 及时传达市政府、市局安全生产会议精神, 组织学习市局安全生产文件精神, 积极制定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方案, 动员全院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 主动排查医院、科室隐患, 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确定医院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和联络员, 及时反馈安全生产情况。
1.2 建立责任体系
积极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 制定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工作一岗双责实施细则, 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 建立由医院领导、科室负责人、科室安全生产管理员组成的三级监督管理体系, 将安全生产内容纳入院科两级目标。确立院领导包干联系点, 医院安全生产实现网格化管理。
1.3 落实目标任务
与市局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明确安全生产目标任务。与院科两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确保安全生产有效落实。建立安全生产定期检查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置制度和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先后组织行政查房和“回头看”检查, 排查安全隐患60多处, 整改率90%。
1.4 开展主题活动
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成立领导小组, 确定一把手院长为组长。成立生产安全工作组和医疗安全工作组, 明确活动内容, 历时3个月有效开展各项活动。全面梳理医院安全风险清单, 结合医院实际, 以管理中心为单位, 公布21条风险管理清单, 并制定风险管控细则, 进行长效管理。临床科室制订科室内部安全风险清单, 立行立改, 有效杜绝安全隐患发生。
1.5 进行隐患排查
建立总值班巡视制度, 加强非工作时间医疗区域重点科室、薄弱环节的安全巡视。制定医院安全施工管理实施规定, 严格按章执行。利用“走动式”管理, 实施由外包单位为主体的巡查制度;修订《安全生产承诺书》, 强化对承包商的管理, 严格执行各外包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组织安全生产自查自纠, 积极开展本部院区消防设施改造。落实预防性维护管理, 对各保障设备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排查安全生产隐患点并进行整改, 加强设施设备的巡视力度, 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有效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行。逐步完善智能监控报警系统, 覆盖到电梯、锅炉的运行监测, 做到对特种设备实时有效的监控, 把特种设备运行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1.6 加强应急演练
积极开展生产安全灾害事件脆弱性分析, 科学制定应急预案, 相继组织Ⅳ级重大交通事故医疗救援实战演练, 及多次信息瘫痪、水灾火灾、停电等流程培训和沙盘演练。及时应对了7次计划以及3次非计划的停电停水, 有效保障了正常的医疗秩序。组织了40个部门, 800余名员工参加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落实专人负责月度消防器材的巡检工作, 全年组织3次新员工、后勤人员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器器材的使用演练。制定反恐反暴安全预案, 组织技能培训和演练;组建安保特勤分队, 并按市公安局特勤中队的标准配备警用器械, 加强院区的安全巡逻和重点科室部位的守护。落实食品安全, 严把采购关、人员关、消毒关和操作关, 加强食品留样制度, 落实并组织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学习演练[1]。
2 取得的成效
2.1“8·2”救治全力以赴。
8月2日, 昆山市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爆炸, 造成187名伤员被送往医院救治。其中, 有107名伤员被送到我院急救, 大部分伤员烧伤面积超过90%, 我院紧急抽调600多名医护人员组成多个救治组, 紧急展开救治工作。国务院、省市级等领导现场指挥, 省内外多家医院专家救援支持, 成功转运伤员达97名, 救治流程和医疗技术受到卫计委专家的高度赞扬。在我院救治的10名伤员, 除1人救治无效死亡外, 其余9名均取得有效救治。医院被评为昆山8·2特大事故医疗救治工作先进集体, 30名医务工作者被评为先进个人。
2.2 公共卫生事件沉着应对。
完善三级应急管理网络及救援队伍建设, 健全快速应对、逐级响应、准确报告的应急处置机制, 全年共妥善处置突发事件10余起, 参与抢救人员达100余人, 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医院作为全市H7N9禽流感定点救治单位, 组织医护骨干完成发热患者排查400余人次, 成功救治重症肺炎18名, 为疫情有效防控作出了贡献。医院配合全市, 积极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登革热、结核病等疫情可能发生, 有序组织流程培训, 开展救治演练, 储备应急物资, 全力保障疫情防控。
2.3 规范落实常抓不懈。
开展不良事件根因分析, 对医疗隐患与管理缺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整改;规范开展诊疗技术, 保障使用安全, 全年共有经皮肾穿刺碎石、游离皮瓣、食管超声、人工椎体植入、人工肝技术等五项二类技术通过省厅准入, 9项三、四级内镜诊疗技术获得准入。组织开展患者安全月活动, 排查诊疗安全隐患, 将科室自查与督察整改有效结合, 年内无重大安全事件发生。深化平安医院建设, 成立“医患沟通中心”, 一站式处理投诉更加规范。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与联防联控机制, 共同促进和谐环境, 并代表全省县级医院接受了国家卫计委打击涉医违法工作专项督查。全年投诉登记60起, 同比下降27%, 纠纷赔款52起, 相较去年减少20起。
3 努力方向
3.1 全面推进依法治理。
开展以依法执业与规范服务为主题的“安全宣传月”活动, 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开展“文明服务, 你我共行”活动, 大力弘扬“精勤亲近”的医院精神;加强制度建设, 组织新一轮岗位职责、制度规范、应急预案的修订汇编, 开展“制度规范培训月”活动。
3.2 强化安全生产管控。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21条风险清单责任制要求;建立医院安全生产规范标准, 强化科室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 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加快形成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 确保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
3.3 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推动患者安全管理。
落实创建平安医院的要求, 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服务意识, 优化医疗执业环境;加强投诉管理, 完善医患沟通中心制度与流程建设, 提高纠纷处置效率。
3.4 加强不良事件管控。
建立健全质量缺陷报告, 分析改进机制, 提高质量意识;修订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实施网上报告工作流程, 每百张床位年报告≥20件;建立主动报告激励机制, 实行非惩罚制度;对重大不安全事件采用根因分析, 利用信息资源改进医疗安全管理。
3.5 坚持医院公益性。
加强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院内外、各科室间的协调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定期开展分类培训及应急演练, 切实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有效组织, 全力保障各类应急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 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 我们要提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继续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十二字方针”[2], 有效落实一岗双责, 切实进行长效管理, 常抓不懈, 确保隐患排查无死角, 安全生产零事故。
参考文献
[1]朱忆寒.落实安全生产创建平安医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0 (1) :80-81.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篇8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人类已经进入到以数字化信息及网络化信息为基础的经济时代,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也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医院信息管理在历经了传统管理时期、技术管理时期以及信息资源管理时期的发展阶段之后, 正逐渐向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阶段迈进及转变, 在此种管理模式的影响下, 医院的信息管理工作和医院的服务方式必将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并向着良好的方向逐步发展, 也必然会产生新的社会发展需求。
一、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医院文献资源或数据资源, 其中包括文字、图像、医疗器械及信息等资源, 而对于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则是如何对医院当前拥有的现状进行一个比较系统且完善的数据统计及调用,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1. 数字化的存储形式
传统的资源存储方式是将所有信息记录在纸质文件上, 封存留档, 这样费时费力并且需要大量的空间来存储, 而现今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数字化存储的特点, 将原有的纸质文件转换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 或者光介质上的光传播来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这样不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也使得查阅信息更加便利, 同时具有存储量大的特点, 可以无限制的存储信息, 以数字化的存储方式来实现医院信息资源的管理, 不但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防护保密处理, 同时也可通过网络功能进行资源的共享。
2. 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在纸质文件上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 在存储及查阅方面均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 而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 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进行查阅与共享, 如文本、音频、软件、视频和图像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展现, 涉及的领域较广, 可以更好的促进行业间的交流, 使得资源共享, 做到利益最大化。
3. 以网络作为传播载体
传统意义上的医院信息资源管理通常以纸质或磁盘作为载体进行管理,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计算机网络已经应用于医院的信息资源管理当中,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 用虚拟多样的形式展现给人们, 人们可以直接利用互联网查阅和浏览医院信息, 方便快捷, 便于医院信息资源的管理, 同时, 医疗和科研工作者也可以利用网络来获取更多的新资源和新技术, 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这体现了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传输性和共享性。
三、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核心
在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当中, 数据库的建设和数据库技术是一切管理内容的核心, 它是所有数据存储及数据调用查阅的基础和来源, 数据库技术可以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 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功能, 并能节省很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能够保障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保障医院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同时可以更加精准的计算医院的收支情况。在保障医院利益的基础上,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使用, 也可以记录医院患者的病历信息等, 给医生和患者节省了很多查询病史的时间, 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从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树立医院品牌形象, 使医院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1. 历史信息的维护及物品设备的管理
医院的历史信息是医院发展的见证, 对医院今后的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而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可以渗透到医院的每一个发展历程, 记录医院成长过程中的一点一滴, 可以减少过去纸质文件所占的空间, 并节约资源。同时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可以更精准的记录医院内的每一种药品及设备, 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分门别类进行管理, 保障各部门间协调统一, 工作稳定运行。
2. 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建立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核心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 可以让更多用户通过网络可以进行信息的查阅和使用, 医院在建立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后, 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对医院进行宣传和资源共享, 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通过资源共享, 提高医生的医学素养, 加强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更快速的实现医院内部、医院和医院间的、甚至是医院与其他领域间的互动与交流, 实现利益最大化。
结束语
目前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系统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医院当中, 人们感受到了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系统利用给患者带来的便利, 同时医护人员也感受到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系统后的工作效率之高,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正日趋占据医院发展的主导地位, 使医院的发展日益壮大, 其发挥着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最大潜能和利用率, 使医院的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树立科学化管理的医院形象,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使用, 将会更好的促进医院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计算机网络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当中, 其中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在各个医院中的应用, 大大的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优化了医院的工作方式及方法, 医院进入了信息网络化管理的时代, 在医院的实际应用及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及作用,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将成为医院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必然因素及发展前提。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华才, 时玉凤, 马秀林.医院信息资源管理的兴起与发展趋势[J].医学信息杂志, 2014, 16 (4) .
[2]郝晓猛.浅析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18:119+121.
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研究 篇9
1 海恩法则的内涵、安全管理和护理安全的概念
1.1 海恩法则的内涵
海恩法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 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 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 000起事故隐患[3];要消除一次严重事故, 就必须敏锐而及时地发现这些事故征兆和隐患, 并果断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或消除。海恩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 再完美的规章, 在实际操作层面, 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海恩法则的基本观点是:任何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1.2 安全管理概念的界定
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及时、有效的控制[4]。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 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 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
1.3 护理安全概念的界定
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 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5]。随着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 护理安全还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 即在执业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与限度以外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和保障, 同时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6]。本文主要从患者的角度讨论护理安全。
2 基层医院常见护理安全问题
基层医院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往往比较简单粗放, 护理安全普遍存在着不足与问题。以我院为例, 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2.1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低龄化, 护理经验不足, 安全预防意识差;护理人员学历起点低, 医护差别大, 临床上护理人员普遍以中专为主, 而医生普遍以大专和本科为起点;工作态度不严谨, 违反操作规程;专业知识缺乏, 护理记录不规范等。
2.2 医院管理因素
医院从成本考虑出发, 严格控制编制等导致人力资源紧缺, 护士压力负荷过重, 缺乏足够的时间对患者进行细致评估和沟通;护理人员的非护理工作量大;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完整、质量监控不得力、约束力不够、组织培训不够;护理管理人员年轻化, 导致安全管理经验缺失。
2.3 病人及社会方面的因素
病人期望值过高, 对医院的硬件设施、病房环境及护理工作的期望值都有所提高, 病人的某些需求难以满足;病人价值观改变, 部分病人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 向院方提出经济利益成为重要目的;某些媒体热衷于医疗纠纷的报道, 造成舆论压力, 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危机, 甚至出现激化医患或护患矛盾的现象。
3 护理安全改进措施
海恩法则的精髓是:控制安全事故的关键在于及时排查处理“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根据这个理论, 我们医院护理安全管理转变思路, 采取以下措施:
3.1 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
3.1.1 安全教育
定期举行护理安全教育培训, 就一些典型不良事件进行警示学习。新护士上岗前增设安全专题培训, 重点学习医疗护理有关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晨会、周会分析当前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问题, 结合现状点评护理安全的盲点和干预的切入点。每季度质量分析会专门针对本院或外院典型的护理缺陷、差错案例进行讨论, 每位护士、每个护理单元都要有书面讨论报告, 确保讨论效果。
3.1.2 技术培训
定期按层级进行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知识、操作技能考核, 按科室特点开展应急预案演练;针对年轻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扎实, 开展“静脉穿百针”活动;开展沟通情景演练等, 加强岗位练兵。
3.2 规范工作流程、落实责任人
对照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 规范护理工作流程, 如查对制度落实双人核对等。同时要求每个科室把工作各细节分解到每个岗、每个班、每个人。工作流程细化, 大到危重病人的抢救步骤, 小到抢救车整理, 都有明确的规定。并在护理行为中明确第一责任人和第二责任人, 将责任折分为第一责任人30%、第二责任人70%。第一责任人为初次接到护理工作任务并负责完成人员, 第二责任人为序贯任务完成人员或复查人员。第二责任人责任心的加强对杜绝隐患、差错起到决定性作用。
3.3 排查、预警安全问题并定期检查
护理部成立安全干预小组, 对照《护理安全评估标准》、《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以及《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护理并发症处理流程》等, 以排查问题为起点, 以患者安全为目标, 从工作量、医嘱执行情况、护理时间、设备、安全信息对高发人群、高危时段、高危环节进行不定期安全巡视检查与教育指导工作, 增强护理人员对事故先兆的敏感性。
3.4 建立主动报告制度
安全管理将重点转移到过程管理, 重视对系统的改进而非对个人的惩罚。每个护理单元都建立“护理缺陷记录本”, 把每天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或未发生的隐患记录下来, 采用相关责任人匿名、非惩罚或奖励、自愿原则, 以个人或病区为上报单位, 通过电话或书面报告, 0-I级每周报告, II-III级24小时内报告, IV级以上立即 (要求6小时内) 上报, 上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的事件地点、不良事件项目分类, 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患者的损害程度及后果和改进措施。做到人人参与管理, 同时将事件呈报作为护士长考核的一项内容, 纳入目标管理, 建立有效的病人安全事件通报系统。
3.5 整改安全问题
根据事件发生的频率、严重性、原因, 护理部从基本任务、基本技能、基本程序着手, 针对性地寻找出可整改的措施, 认真分析其可行性, 制订出可操作的制度、流程等, 并明确执行负责人、执行时间, 反馈评价结果、评价时间。如措施实施后反馈较好, 则在每月护理安全工作会议上组织学习, 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并对原有的干预方案和工作制度、流程进行修正和改进。如措施实施后反馈不好, 则发出预警信息, 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懈, 直至整改到位。
4 体会
4.1 践行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 使护理不良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重视安全管理应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 不应是救火式的事后补救[7]。将安全工作重心前移, 从源头上查找事故征兆, 对护理隐患不放过, 从小事抓起。海恩法则管理模式实施前, 护理人员不愿意上报不良事件。他们认为是自己工作不到位, 不愿意对外暴露科室的缺点, 护理安全员常将一些发生的不良事件记录在安全员手册中, 科内秘密进行学习。实施后, 护士长充分认识到不良事件根源的复杂性, 认识到分析、查找原因也是一种学习, 愿意从教训中学习、改进、更愿意与他人分享教训, 全院营造了人人学习安全, 讨论安全, 重视安全的文化氛围,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增加了33.04%, 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了0.37%。
4.2 建立安全文化保驾机制, 提高了护患满意度
安全文化就是将安全提升至优先地位, 向着更安全方向推进的一种组织行为以及对待安全的态度、信仰和价值取向, 努力将服务过程中可能引起的不安全降低到最低的文化[8]。通过运用海恩法则, 规范了护士的工作行为, 理顺了护士的工作流程, 建立了积极的安全文化氛围。护理人员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增强了护患交流和健康信息传播, 使患者参与了安全管理, 增强了患者发现问题的能力。患者及时的信息反馈, 为护士提供了大量的改进意见, 为预防不良事件发生赢得机会和时间, 提高了管理效益, 提高了护患双方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上升了9.16%, 护士满意度上升了13.34%。
4.3 转变管理理念是关键
通过海恩法则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我们体会到, 管理者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开拓工作新局面的关键因素。传统的管理理念常将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直接归咎于护理人员个人行为错误。然而绝大多数医疗护理缺陷并不是孤立的, 是众多环节因素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发生改变所致, 这即有系统的因素, 也有个人的原因[9]。Notan[10]认为, 虽然我们难以对导致犯错误的人本原因加以改进, 但可以对系统过程加以改进, 减少缺陷的发生, 保障医疗安全, 从而使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由“过错在个人”转变为“过错在系统”;由“人不应该出错”转变为“人是容易出错的”。当错误发生后, 事情的关键不是追究谁犯了这个错误, 而是弄清楚系统出了什么问题以及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11]。由此可见, 要预防和消除差错, 有效的策略是对系统加以改进, 抓住重要时段、重要环节、重要人员, 把问题想在前, 工作做在先。
参考文献
[1]杨亚娟, 周立.我国护理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J].上海护理, 2005, 5 (1) :56-58.
[2]崔妙玲, 李敏燕, 杨连招.医院护理管理中患者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1) :76-78.
[3]吕国荣, 高志坚.影响世界的100条管理定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209.
[4]史自强, 马永祥, 胡浩波, 等, 医院管理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238.
[5]刘红娟.护理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6 (8) :36-38.
[6]王佩瑶.护理安全管理隐患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2) :533.
[7]薇青.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9) :830-832.
[8]朱爱军, 刘慧, 马丽华.构筑护理安全系统探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 (7A) :1019-1020.
[9]韩光曙.医院的安全文化与医疗安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0 (3) :129-131.
[10]N otan TW.System changes to im prove patien t safety[J].BM J, 2000, 320 (7) :7.
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研究 篇10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管理,维护策略
医院计算机内存储了大量的医务信息, 增加计算机设备的运行负担, 为强化医院信息的运行能力, 确保信息存储的安全度, 针对计算机网络设备, 采取管理及维护的策略, 不断优化医院信息化的环境, 满足医院信息化的发展需求。计算机网络设备在管理与维护的作用下, 表现出高效的运行特性, 为医院发展提供最基础的条件。
1 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策略
1.1 除尘管理
医院内计算机网络设备处于频繁运行的状态, 设备运行过程存有静电感应, 吸附了大量的灰尘, 灰尘聚集在设备的表面, 干扰设备的正常运行, 导致网络设备的运行速度明显降低[1]。所以医院安排管理人员, 采取除尘管理的措施, 保持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清洁度。医院应要求管理人员定期清理机房环境, 保障设备内外均不受灰尘的干扰。
1.2 定期检修
定期检修是网络设备管理的重点内容, 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 潜在了故障隐患, 如果不能及时排除, 很容易导致医务信息无故丢失或出现未保存情况, 不利于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定期检修, 需根据设备运行的具体情况, 制定合理的检修周期, 由专业的管理人员排查设备的运行状态, 发现有问题的设备立即进行运行测试, 重点解决网络设备的性能问题, 以免其影响医院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
1.3 设备更新
计算机网络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 而医院更是需要先进的设备, 才能满足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医院安排管理人员进行市场调研, 不断引进新型的计算机网络设备, 促使其迅速投入到医院的信息化发展中, 在计算机运行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新型的设备能够提高医院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效率, 而且具有很强的防护能力, 不仅能保障自身的安全运行, 还可以维护医院系统的安全运行, 对网络设备管理起到积极的完善作用[2]。近几年, 医院内计算机网络设备管理人员, 积极更新运行设备, 逐步强化医院的网络系统, 着实提升医院的发展能力, 进而提高医院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
2 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策略
根据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基础环境, 规划出可行的维护策略, 确保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例举维护网络设备可行的策略, 如下:
2.1 维护操作系统
据有关数据显示, 我国90%以上的医院选择了Windows系统, 需根据Windows系统的运行特点, 制定维护策略。以某大型医院为例, 分析其在操作系统方面的维护措施, 首先该医院针对操作系统设定了访问权限, 做好系统维护的基本工资;然后随时更新操作系统内的病毒库, 防止病毒入侵, 定期执行计算机体检, 维护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最后切断不必要的数据端口, 以免攻击者通过端口窃取医院的数据, 提高操作系统的维护能力, 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
2.2 构建安全维护制度
结合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 构建安全维护制度, 积极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 科学维护计算机的网络设备。例如:某医院机房在网络设备维护方面, 构建安全维护制度, 划分设备维护的范围, 要求维护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要求, 进行设备维护, 该医院非常注重人才建设, 提高设备故障的排除能力, 同时还可根据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 提出可行的优化措施, 利用技术化的维护制度, 强化设备的实际维护。安全维护制度有利于强化设备的维护实践, 改善网络设备维护的途径。
2.3 执行安检维护
安检维护属于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维护策略中的基础, 具有全面维护的优势。医院的计算机网络设备, 负责海量数据的运行和存储, 所以其在维护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 安检维护主要是站在安全的角度进行, 在设备维护中还能发挥预防的作用。网络设备的安检维护可以全面排查设备运行, 明确找出潜在故障的网络设备, 进而采取合理的维护方式, 控制设备的安全运行[3]。安检维护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 由此才能保障设备维护的专业进行, 最大化的规避设备运行的风险, 提升设备的维护水平。
3 结束语
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管理及维护具有优化作用, 改善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环境, 提高医院的基本性能。医院非常重视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以此来强化设备运行的能力, 安全保护医院内的医务信息, 防止医院内的信息丢失。因此, 医院利用可行的设备管理和维护策略, 改善设备的运行环境, 促使其可具备较高的运行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可超.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维护策略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2. (22) :24-26.
[2]盖淑花.浅谈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策略[J].价值工程.2012, (26) :34-36.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篇11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预防;院感现状;医疗安全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51-01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
医院感染不仅严重的影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同时也阻碍着医学技术的发展[2],在当今社会,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各级医疗机构共同面对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 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1.1交叉感染,病人入院时正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此时病人就是该病的传染来源。与其同室居住的病人,就有被传染发病的可能,同时不同传染病,收容在同一病区消毒隔离不严或者虽然一病室收容同一种传染病病人,但如果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叉感染。
1.2 病菌感染,医院的消毒等做的不够严格,导致许多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存在,如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由于病人的抵抗力降低,而造成自身感染。
1.3 化学药物导致的医院感染,随着各种新药品的发展,特别是抗生素的不断更新换代及其大量滥用,导致抗药菌株增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屡见不鲜,而造成院内感染。抗生素滥用已经是当今国内医疗领域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其滥用导致病人抵抗力降低,从而成为医院感染的一个主要因素。
1.4 医院管理的不当,如医院探视制度不严,导致病人家属等探视者随便出入病房,而在这些探视者自身或许有某种疾病,带有某种病菌,或者其所带的食物,物品等遭到污染等而产生一些病菌,这些都会引起医院感染。另外,医院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不洗手消毒而又去处理其他病人;食品、食具被污染未处理等都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1.5 新的临床治疗手段的发展,随着时间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新的临床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但由于一些新的治疗手段还不成熟,这也容易造成医院感染。
2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国家对于医院管理的宏观调控不够,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或有某些制度未能完全落实,当前的医院感染管理都是各医院各单位自己操作,虽然近几年国家卫生机关不断的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并没有统一的执行,很多规定流于形式,流于应付上级检查等,因此必须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3]的统一监管,使相关工作真正落于实处,真正落实于日常工作之中。
2.2 医院对于医院感染管理投入不足。首先,资金投入不足,医院现在名为事业单位非盈利,但为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都以盈利为目的,但医院感染管理却是只有投入,短时间看不到效益的工作,因此大多数医院都不乐于在资金方面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投入,而是更注重投入产出,更注重眼前效益;其次,人才投入不够,虽然近几年大学开展的医院管理,医事法律等相关专业,培养医院管理人才,但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业状况并不是很好,个别医院甚至认为这些所谓的管理人才不能够快速的给医院带来明显的效益,也不想养这些“闲人”,以至于不重视医院管理[4]人才的使用,这都导致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落后。因此医院领导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资金投入与人才引进,保障医院感染管理与时俱进,良好发展。
2.3医疗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首先一些医生重治疗而轻视预防,导致抗生素滥用,新药新技术滥用等,是一些不合理不成熟的医疗手段进入临床,导致医院感染增多加重;其次,一些医疗人员不注重自身的卫生,医疗行为随便,增加了医院感染发生的几率;另外一些医疗人员在“医者仁心”的情况下,没有做好自身的保护,自身受到感染,这也是医院感染的一个组成部分。
2.4 当前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专业性也不强,不能够完全适应当今医疗发展的需要。部分医院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人员大多为为护理人员,缺乏真正的卫生管理专业人员,使得很多医院感染管理流于形式,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等同充数。另外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难度大,任务重,但在当今医院这些方面工作的人待遇又最低等,使得感染管理队伍不稳定、人才缺乏,这严重影响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不断完善。
2.5 社会群众对医院感染的不了解,使得医院患者家属等不遵循医院规定,随意探视,随意出入医院等,医院感染更易发生,更不好控制。
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安全[5],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3.1 充分发挥国家法规政策的导向作用,完善并认真落实相关法律政策,建立医院、患者利益的共同点,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将医院经济效益与医院感染率连在一起,促使医院真正重视医院感染。
3.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的设施,而不能只顾眼前效益而忽视对医院感染的资金投入等。
3.3 保障医院感染管理的人才引进,引进一些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同时提高当前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另外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岗位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保障医院感染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3.4 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责任制,完善、规范和落实各项制度。各项工作专人管理,专人负责,领导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措施执行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3.5 加强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加强对医院各科室人员,特别是临床医生的院感管理教育,使其真正意识到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而不能掉以轻心。其次,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朋友等的宣传教育,使其为了自身与家人的安全,更好的管理好自己的行为,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加强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必须在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发生原因及医院感染现状的情况下,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红梅,车会莲,刘君等.医院管理分析[J].医院管理学, 2011,39(4):387-388.
[2] 李夢军,刘晓东,黄光明.医院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439-440.
[3] 宋秉岐,王爱民,邢晓伟. 医院感染管理专业队伍规范化管理初探[J]. 医院管理学,2008,36(6):733-734.
[4] 刘自贵.结核病[M]//杨绍基. 医院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5-193.
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研究 篇12
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特殊用电场所,一般而言其用电的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都比较高,但由于其是一个人员密集、人流量大,且存在大量使用价值高、设计复杂精密的医用仪器设备,因此,因不可抗力、供电系统故障、医院管理问题、人为失误等方面的原因,仍存在发生各类电气突发事件的风险。如果医院发生了电力方面的突发事件或事故,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影响。一方面病人在发生停电或电气短路引发火灾等突发事件时缺乏自救逃脱能力,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突发停电可能会使医疗设备损坏、医疗数据丢失,并可能导致对电源的可靠性要求很高的手术室、急诊部监护病房、血透室、分娩室、婴儿室、CT扫描、配血室等科室受到影响,进而可能会造成医疗事故,危及病人的生命。因突发停电或漏电造成的病人伤亡事故已经发生多起,2005年12月15日,辽源市中心医院在配电室改造过程中,电缆铺设违章操作并使用不合格电缆。在医院出现停电时,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未查明原因的情况下强行送电,致使配电室电缆出现火险而发生特大火灾,造成37人死亡、9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800多万元[1]。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当今世界工业企业事故中,约有85%直接或间接源于人的因素,在国内核工业事故中约有70%与人因有关,在化工、航空、冶金、采矿等行业也类似[2]。医院是用电重点单位,一般是两个电源供电,有的医院还备有应急发电机组,其电力供应和保障性较高。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医疗、电气设备和仪器的可靠性不断提高, 电气操作的规则和步骤越来越规范,尽管如此,电气突发事件仍不断发生。其中,由人的误操作或不安全行为因素而诱发的电气方面的突发事件已成为医院非医疗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医院电气安全管理的人因失误分析,预防和规范安全规范用电,有针对性的加强医院电气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医院电气安全操作方面的人因失误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人因失误定义与分类
多年来,在生产过程的人行为模式研究中,各国学者对人因失误和人不安全行为进行了大量分析和研究。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James Reason认为人因失误是:人们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有计划的心理操作或身体活动,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而这种失败不能归结为某些外界因素的介入。1972 年Wiggle Sworth 提出了人类失误构成所有类型伤害的基础。他把人类失误定义为:错误地或不适当地响应一个刺激。人对人- 机系统的控制,可用心理学提出的模式来表达: 刺激(S) →意识(O) →反应(R)。由此得出引起人因失效的环节是: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行为输出三个方面[4]。我国学者张力将人因失误定义为:在没有超越人—机系统设计功能的条件下,人为完成了其任务而进行的有计划行动的失败,它包括个体的、群体的和组织的失误[2]。Senders和Moray在分析总结不同定义的基础上,将人因失误定义为操作者没有意向、规则或外部观察者没有期望却导致任务或系统超过可接受阐限的操作者行为。Rothblum认为:人因失误是不正确的决策、不恰当的行为或不恰当的不为。THEMES认为:人因失误是指任何导致系统负面后果以及没有必要执行的行动或不为[3]。
由于人因失误本身存在形式的多种多样,不同学者对人因失误研究的目的和手段不同,对人因失误的分类也不相同。如Reason 将人的失误分为三种类型: 错误(mistake)、过失(lapse) 和疏忽(slip)[3],并指出: 系统的最大危险来自潜在的组织和管理方面的失效的潜伏性积累。组织管理的可靠性对于系统运行安全显得至关重要。丹麦瑞索国家实验室的Rasmuseen通过分析生产事故报告和心理测验,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对人的认知活动分类方式,对人因失误进行了分类。他认为,通过不同的信号、迹象和符号,人的认知活动表征为技能基,规则基和知识基三种类型,因此,人因失误也可以分成相应的技能基、规则基和知识基三类。除此以外,对人因失误的分类有很多,如按反应过程分类,按系统阶段分类,按发生频率分类,按原因分类,按影响程度分类等等[3]。
2 医院电气突发事件人因失误分析
医院发生电气安全事故的原因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但相当一部分原因还是组织管理方面和人因失误方面的原因。
造成电气事故的技术原因主要有绝缘失效、安全隐患、缺乏技术措施、接触电阻大、短路、过载、泄漏电流、电能质量恶化等,大多数停电事故和电气火灾都是由于绝缘失效引发。有一部分电气火灾是施工中缺乏技术措施引发,如经常发生的电焊、切割等所引发的火灾等技术方面的原因。
造成医院电气事故组织管理方面和人因失误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如医院购置先进设备、调整科室、变更电气原设计用途、忽视陈旧线路的更新等导致电力超负荷等。组织管理因素归根结底也是一种人因失误,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缺陷、不充分培训、管理者错误决策等。人因失误方面典型表现形式有违章行为、误操作等。
可见,医院电气操作中人因失误不断发生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图1所示。本文将主要从个人和组织角度两方面进行分析。
2.1 个体因素方面的人因失误分析
人因失误的个体影响因素可从心理因素、生理因素、认知与技能因素三方面来分析。其中,心理因素方面的失误包括动机、心理承受能力、逆反侥幸心理、习惯等失误;生理因素方面的失误包括个体年龄、感观、思维反应能力、体力、耐力、生理承受能力,生物节律等失误[5];认知与技能的失误包括分析、感知、记忆、决策、操作技能水平等失误。主要可分为有意思和无意识两种失误形式。
2.1.1 有意识人因失误及表现
大多数事故源于员工的有意识人因失误,如为了省力,作业不按规程规定履行开工、竣工手续,酿成事故;擅自扩大操作范围, 越权限操作,做操作票规定以外的操作等。2005年的辽源市中心医院发生的特大火灾就是在医院出现停电时,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未查明原因的情况下强行送电,致使配电室电缆出现火险。
2.1.2 无意识人因失误及表现
无意识的人因失误行为指的是操作人因自发的、一时冲动的或者不自觉的差错行为。主要有两类:一是知识缺失而形成的无意识失误,该类行为主要是由于员工自身知识的缺乏,而不知晓所采取行为的对错或者后果,而无意之中造成了错误[3];二是精力不集中而导致的失误行为,医院电力运行人员的工作性质属于全天24小时连续倒班作业,由于作息时间经常与常规相违,所以在连续进行作业后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或错误理解,造成无意识、疏忽失误的产生。
2.2 组织管理角度的人因失误分析
人的行为除了受个人因素的影响,还受其所在社会、企业、家庭等组织的外部影响。员工的任何行为都是客观地存在医院的组织管理之中的, 如果现场静态、被动管理,监管力度不够,或由于工作组织上的不恰当或人员配置不当,以致工作现场与指挥系统的联系渠道不明确,或没有相应的程序约束接口关系[7],这些组织管理因素也是会造成人因失误的重要影响因素。
2.2.1 用电管理职责较差,架构不畅
在医院,长期沿袭下来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医疗、行政、后勤部门各司其职,遇到安全问题,是先平行交涉,再向主管领导汇报,不属于分管范围的,还需要相关领导共同协商,沟通效率低,信息沟通不畅,缺乏整体的安全防范战略思考,不安全事件屡屡发生。
2.2.2 电气人员激励不足
一线医疗工作和安全是医院的主要工作和重点,对包括电气运行等的后勤保障工作和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不够的情况。电气人员在医院属于辅助工种,工资收入和奖金收入一般都低于同类同级的临床工作人员,职称评定中,当名额有限时也是优先考虑临床医务人员。在安全资金和投入等方面也很少,例行的安全检查不能与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奖惩挂钩。另外,人员工作负荷量大,医院一般是按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电工或工艺电气工程师,由电工兼管的用电维修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用电模式要求。
2.2.3 设备设施用电技术培训更新不及时,管理工具手段缺失
大多数医院对电的管理措施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水平,缺乏有效管理工具,但临床上医疗电子仪器设备发展突飞猛进,各种设备更新速度比工厂企业的设备更新快得多,型号、性能及操作安全要求各不相同,这都对电气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仅凭老经验而又不加强安全观念和技术的更新学习,一般人员是不能胜任的,是无能为力做好电气安全工作的。
3 医院电气安全管理的人因失误预防措施
通过人因失误机理分析可以知道,人的可能失误情况是能够预见、控制和避免的,个人行为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制度和管理水平的影响。鼓励、传授、强化正确行为,个人的行为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理解并追踪历史事件同时吸取历史上重大事故教训,就能避免重复性的安全事件发生。本文提出从组织制度建设、人员技术等方面提出预防与减少人因失误的措施与方法。
3.1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设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违章行为的根源在于制度上的不完善或者制度落实的不到位,制度与措施的漏洞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行为者违章的效价或期望值。因此,为了从行为者自身根源上减少或者杜绝违章行为发生,必须建立健全完善安全操作规章制度,从技术上减少人因失误的发生;严格安全检查与监督制度,加强对违章行为的监督;完善奖惩制度,严格违章管理的措施,增加员工违章的成本和难度,降低违章的期望值,削弱违章的动力。
3.1.1 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章制度
医院要建立健全用电及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的电气设备和环境特点,建立、健全各种安全操作的规章制度。如:电气安全管理制度、变配电室安全管理制度、巡视检查制度、电气设备定期检修和预防试验制度、临时用电、临时线路、临时设备管理制度、重点电气设备事故预案等。
3.1.2 安全检查与监督制度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电气安全及预防电气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检查内容包适:检查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是否完整和落实情况;电气设备的绝缘有无损坏、绝缘电阻是否合格、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是否可靠、保护装置是否符合要求、手提照明灯电压是否为安全电压、安全用具和灭火器材是否齐全、电气连接部分是否完好等。对检查出来的隐患,应列出计划,及时进行整改。
医院发电机、变电室是医院供电的中心,一旦发生故障,就会造成全院大面积停电,因此,必须定期对这些重点设备进行安全情况检查,检查配电系统运转情况,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保障医院安全稳定运行。另外,要对重点用电部门如高压氧舱、病理室、手术室、急诊室、透析室、ICU以及CT室、彩超室、放射科、生化室等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用电设备电源及线路是否存在漏电、短路等情况。医院要对这些重点设备系统和重点用电部门建立进行安全用电重点检查和监控制度。
3.1.3 完善奖惩机制,强化激励
可在完善操作规程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来强化激励,加强管理机制。将职工学习情况、培训效果的奖惩纳入月度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对于成绩优秀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对成绩合格者给予恰当的精神奖励,对那些能果断、迅速、准确地进行处理事故的运行人员给予通过表扬。加重对事故责任人查处力度;完善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对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处置不当、措施不实,从而致使电力设备损坏、事故扩大的运行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强化教育、严肃批评,甚至给予经济处罚。
3.1.4 注重安全文化建设
提倡和实现真正的安全,降低和预防人因事故,必须通过组织的文化建设来实现,良好的组织文化对人因事故的发生起着关键的作用,要让安全扎根于每个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并渗透到日常行为与工作习惯上。医院的安全文化建设,要强调医院后勤安全保障与临床医疗一线并重,通过组织的安全文化建设,树立安全第一、安全维系健康和生命、安全创造效益等观念和意识,提高员工对医院服务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达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的目的。在注重安全的氛围与意识下,个体要在安全生产思想教育、法规、法纪教育、以安全技术和劳动技能教育为主的岗前、在岗教育下,形成和提高个体主动要安全的意识;通过每个个体树立的“安全第一”思想,在整个群体形成良好的安全风气,形成一切人员都为实现医院安全服务协调一致运作的共同的安全行为准则。用集体良好的安全意识风气和氛围杜绝和减少个体失误的发生。
3.2 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技术素质
人的技术素质是影响人因失误的关键性因素。要想降低人因失误率,首先要提高人的基本素质[8],尤其是技术素质。要强化包括安全法制、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教育和安全态度培养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提升电气操作人员整体的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技能方面的专业素质培训,提高安全操作技能,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事故的判断、预测和处理能力,有效减少人因失误事件,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3.2.1 加强教育与培训
一方面是电工队伍培训。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医院会有很多没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被充实到后勤保障的电工队伍中来,其专业知识匮乏,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另外,很多医院电气工作人员存在业务不精,工作不够认真等,因此,定期对电工进行专业培训,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尽快适应迅速发展的医院工作的需要。利用系统化的专业培训,提高电工的整体技术水平、事故应急能力,熟悉设备的参数、运行要求、负荷情况、变化规律等。通过严格的安全管理,全面形成规范操作、标准化作业、安全操作程序等安全生产习惯,有效预防违章和误操作。
另一方面是电气操作人员培训。要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岗前培训、在岗人员再培训以及职业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将专业培训同日常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放在重复性事故的发生和“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方面。结合春检、秋检、迎峰度夏等专项安全检查的特点,以及日常检修、维护特点和上级下发的安全、业务知识培训指南,将安全知识的培训内容分门别类,保证工作人员具有岗位所需的工作技能,杜绝因工作能力因素造成的人因事件,同时提高排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后果的能力。
3.2.2 提高个体安全素质,减少人因失误
个人安全素质的高低,是减少或杜绝事故,确保安全的关键。对于某些重要安全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如配电室人员、系统检修、维护人员),要用科学、客观的人员选拔方法,选拔在知识、技能、生理、心理和性格等各方面合格的人员。并建立良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体系,合理安排工作,避免电气人员超负荷工作,保证在岗人员的身体、生理、心理等状况保持在良好状态。个人要有责任意识,树立安全意识,主动学习和参加专业技能教育与培训,严格按岗位操作规程操作,从生理、心理、技能等各方面提高本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素质与技能,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各种人因失误。
3.2.3 加强设备综合性检修,落实安全责任制
保证设备健康运行和安全供电。改变停电检修方式,以状态检修代替定期检修;进行预知检修,延长检修周期;制定临时过渡方案,缩小停电范围、减少停电时间,减少停电检修对医院工作带来的影响。经常到临床一线检查维修,是搞好医院安全用电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要让每名供电管理人员都担负起医院供电安全的一份责任,电工要坚持每天到临床一线进行巡修,主动对医院的配电网和科室用电安全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做好登记,纠正违规违章用电,消除安全隐患。
4 结束语
可靠、安全的电气系统是服务和保障医院安全正常运行的基础,要从技术层面、组织管理层面和个体层面保障医院电气安全生产。要选用质量上乘、可靠性高的配电线缆、开关设备等,确保设备性能良好,提高供配电质量,从技术层面减少和避免由于绝缘失效引发的停电事故和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另外,加大对医院供配电系统的关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在购置大功率先进设备、调整科室、变更电气原设计用途、陈旧线路的更新等,严格按制度和规定进行。制定切实的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资金投入,定期培训相关岗位人员,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从组织环境、人员素质和技能等方面,预防和减少人因失误,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用电环境,为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辽源市中心医院特大火灾7名责任人受党政纪处分.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062/5088242.html
[2]张力,王以群,黄曙东.人因事故纵深防御系统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12(1):34-37ZHANG Li,WANG Yi-qun,HUANG Shu-dong.Systemmodel for preventing in depth the accident due to humanfactor[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2,12(1):34-37.
[3]武淑平.电力企业生产中人因失误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4]刘国中,张勇军,李哲,等.基于CREAM追溯法的变电运行人因失效分析[J].中国电力,2007,40(5):85-89LIU Guo-zhong,ZHANG Yong-jun,LI Zhe,et al.Hu-man errors analysis in substation operation based onCREAM[J].Electric Power,2007,40(5):85-89
[5]李艳.基于轨迹交叉论的电力生产事故预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6]廉士乾,张力,王以群,等.人因失误机理及原因因素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33(11):46-48LIAN Shi-qian,ZHANG Li,WANG Yi-qun,et al.Studyon human error and causal factors[J].Industrial Safety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7,33(11):46-48
[7]张言滨.核电站人因失误的产生机理及其预防措施[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27(1):76-78ZHANG Yan-bin.Generation mechanism of human errorsand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in nuclear power stations[J].Power System and Clean Energy,2011,27(1):76-78
【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研究】推荐阅读:
【论文】医院网络舆情危机对策研究05-27
医院网络安全管理08-23
医院网络安全与管理05-21
医院网络安全管理方案07-02
医院网络资源管理02-18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08-12
医院网络管理系统应用10-17
医院网络管理与维护05-25
医院输血网络化管理07-10
医院网络管理技术分析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