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输血网络化管理

2024-07-10

医院输血网络化管理(精选9篇)

医院输血网络化管理 篇1

血液是医疗、抢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临床治疗手段, 它在人的生命体征中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药品、疗法所不能替代的。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血液本身可以成为致病物质的载体, 成为最严重的医院感染的原因之一。自2005 年以来我院认识到血液可能造成致病物质的载体, 成为严重的医院感染原因之一, 为了保证安全输血, 从控制献血者开始, 严格筛选检测血液, 避免传染病的发生也减少了医院感染病例。

1 输血与传染病的关系

输血是抢救生命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但是输血也可以引起经血液传播性疾病, 如HBV、HCV 、HIV 等严重疾病感染, 血源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同时也是困扰临床输血的一大难题, 安全输血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长期以来, 各类输血机构在采、供血管理及输血前检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控制传染最关键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测指标, 如加强对献血员的筛查[1]。我国是肝炎高发区, 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较为常见的血源性传播疾病。输血性肝炎 (PTH) 最多见HCV, 约占PTH 的90%以上.对于低水平的肝炎病毒、HIV 携带者或抗体价低于检测阀值的献血者、遗传性疾病均可通过基因的转传, 即由供血者基因随血液进入受血者体内, 引起受血者的遗传性疾病, 如地中海贫血、血友病等。我国目前血液检测在客观上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检测方法较为局限, 还无法识别和排除病毒, 因此输血可引起血源性疾病。

2 安全输血、防止医院感染的对策

2.1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范, 在人力、财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确保血液质量的关键环节无纰漏, 从低危险度的献血者采血、严格筛选检测血液、临床合理用血为目标, 做好每项工作。目前世界上任何先进的检测设备和试剂, 均不可完全避免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 因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检测方法都存在窗口期, 也就是说在感染初期病毒抗菌抗体还未在血液中出现时, 就会出现漏检, 而窗口期漏检是与患者献血群体病毒携带成比例, 献血者的病毒携带越低, 窗口期的漏检率也就越低。在加强血液质量管理同时, 把住筛选检测血液关, 确保输血工作符合法规和行业标准, 做好血液的初筛、复检工作。为解决窗口期的局限性, 对血液进行再次检验的同时, 除把好血液检测关, 还做供、受血者的检验工作, 严格做好两对半及艾滋病初筛的检验, 还制定出工作人员及技术操作的职责和技术规范, 定期检查质量。

2.2 减少非必要用血 “窗口期”的存在是世界性难题, 目前的检测手段尚不能将威胁输血安全的病原微生物完全检出, 而且巨细胞病毒、T细胞病毒、疟疾等项目的检测并未在采供血系统全面开展, 因此输血具有一定的风险, 临床医生在决定给患者输血前一定要权衡利弊,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可有可无的用血, 抛弃过去“促恢复血”和“安慰血”的做法

2.3 加强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感染感染指标检测 做好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工作为医院感染诊断可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 更重要的是检测结果能为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否已感染上述四种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对患者输血后是否被感染相关疾病提供诊断依据并可明确责任, 避免由输血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也为举证倒置留下有利的证据。在一些医院术前仅做常规检测HBV, 而对其他几项检测仅针对相关指征的患者进行, 不做为常规, 一旦术中输血, 术后一定时间后再检测, 发现某项指标为阳性时, 已无法明确是否为医院感染;如输血前检测阴性, 受血后一定时间再检测, 根据相关诊断可确诊, 对术后感染的患者诊断提供依据, 这对患者是一种保护;对医院方面, 如不能确定是否以前本身已被感染, 还是因输血感染, 对医院的自我保护不利, 医院无法证明自身无责任。因此, 输血前四项检测对杜绝医院血源性医院感染提供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 可发现潜在的传染源, 对提醒患者住院相关科室医护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 加强操作隔离防护, 避免医疗损伤而造成感染。对被阳性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它物品严格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 控制传染和传播, 使医院感染控制有的放矢。

2.4 严密临床合理用血制度 现代输血观点提出的合理用血和一血多用, 一是患者真正需要时才输, 二是患者需要什么血液成分就输什么, 而不是一律输全血。我血站根据用血者血液检查结果, 向临床提供合理用血, 做到血站抓好献血关的同时, 协助医院把好临床用血关, 不必输血的患者坚决不输血, 能自身输血的尽量不输异体血[2], 这不仅避免了传染病的发生, 也可防止免疫反应, 减少患者负担和医疗纠纷。

2.5 加强医院输血科工作管理, 增强医务人员责任心 ABO血型不合的输血会引起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反应, 短时间内就可危及患者生命。造成上述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医务人员工作粗枝大叶、责任心不强, 错贴标签、弄错患者床号等[3] 。针对上述现象医院应加大管理力度, 培养输血相关医护人员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同时保留配血管以备回顾性检查。

通过对输血过程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的反析, 从控制献血者开始, 严格筛选检测血液、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加强医务人员责任心是避免传染病发生和减小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加强输血管理, 预防医院感染。方法分析我院因输血导致医院感染的原因, 并提出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应对策。结果通过严格检测筛选血液, 避免了传染病的发生也减少了医院感染。结论从控制献血者开始, 严格筛选检测血液、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加强医务人员责任心是避免传染病发生和减小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输血管理,防止感染

参考文献

[1]高峰, 张晰, 王迅, 等.血液病毒标志物两次检测模式的探讨.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4) :205-206.

[2]耿玉如.防止因医患沟通不当引发医疗纠纷.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 18 (4) :226-227.

[3]杨裔明, 田云龙, 冯锐, 等.2例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抢救.中国输血杂志, 1997, 10 (2) :83-84.

医院输血网络化管理 篇2

18.输血管理

医院严格贯彻执行《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设立了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经常性的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建立了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制度,努力节约用血。设置了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血库面积达到70m2输血科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血液来源于规定的供血机构,无非法采供血。输血科定期向采供机构申报临床用血计划,制定并严格执行标本管理(采集、送检、接收、登记、储存、无害化处理等),严格执行临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ABO正反定型、Rh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选、抗血清效价测定),配血检验符合有关要求:生物安全管理符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要求,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省级以上室间质评PT成绩100%为合格。

但受血者输血前检查相关指标缺项,合理用血教育和培训记录不全,无输血后评价,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工作记录不全,专业技术人员、输血科(血库)主任学历、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不完善,不具备24小时供血能力,标本管理制度、生物安全防护记录不完善。

基层医院输血安全管理探讨 篇3

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必要措施,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青海省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结合我院输血科的实际, 确立了以“质量为本、强化管理、全员培训、持续改进、优质高效、患者满意”的质量方针, 成立了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建立了较完善的临床输血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 作为我院临床输血工作的指导。

2 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及医院输血管理文件的培训, 提高安全输血意识

医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而且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许多差错事故、医疗纠纷都是由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不规范操作引起, 因此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很重要[1]。我院院领导首先透彻了解了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并对输血科的软硬件建设加大了投入。其次我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 由医务科组织输血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重点培训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我院制定的临床输血管理文件。以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 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 规范输血医疗文书的书写及存档要求, 防止医疗差错,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 加强业务技术培训, 提高输血诊治水平

我院采取派医护人员赴省血液中心短期培训、邀请省血液中心老师来我院授课和进行技术指导、临床科主任对全科人员进行输血知识培训、输血科主任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及技术操作考核等方式, 更新我院医护人员的输血知识, 使其了解各种成分血的作用和输注特征, 合理应用成分血, 以此不断提高输血诊治水平。

4 及时与临床沟通

与临床医护人员做好及时沟通也是安全输血工作中的重点, 输血科要经常与临床联系, 针对输血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解决, 杜绝安全隐患。对于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实施方法, 要做好充分的解释和宣传工作:印发输血通讯到临床各科室;并在医院内网上发布通告[2];或者由输血科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讲课, 推广新技术、新项目, 指导临床规范工作。

5 细心做好技术工作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输血科最关键的工作, 因此, 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工作过程中要谨慎、细致[2], 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 并做好复核工作, 避免任何细小的疏忽。

6 加强质量控制

建立健全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输血科室内质量控制, 配备专用的血液冷藏箱、专用离心机等设备, 按规范做好设备的保养维护、室内温湿度等各项监测记录, 不断提高临床输血技术操作水平, 确保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水平。

总之, 输血是医疗、护理、医技共同完成的治疗措施, 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影响输血质量, 规范输血科管理、不断提高输血工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及输血安全意识是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兆珍, 王晓翠.影响输血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8, 22 (6) :323-324.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质控方案 篇4

为监督血液安全,加强对医院医疗临床血液质量管理,有效地保障患者权益。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为提高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水平。

以培训教育为抓手,加强对临床医生的业务培训教育,通过教育培训,合理掌握临床输血指征,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做好血液开源节流工作。

二、加强血液冷链管理,确保血液安全。

冷链是一套用于血液和血浆储存和运输的系统,以安全的方法维持血液及成份制品的各项功能。不仅领取血液的人员资质要到位,而且领取血液的设备也必须符合冷链要求;为保证血液安全,推广血液冷链设备的使用,要配合县献血办做好本单位血液冷链的自查的迎查工作。

三、加强对临床用血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严格按照国家《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要求,督促建立规范的用血制度,并做好年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考核检查工作。

四、要加强输血科的建设。

加快输血科血液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加大硬件投入、加快人才培养,鼓励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障技术。

五、严格落实输血科工作人员备案制度。

要严格按照市卫生局下发的文件精神,建立健全输血科工作人员备案制度,尤其是对新参加血库工作的同志要加强培训,落实备案,严格管理。

六、利用网络和刊物加强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医院橱窗、宣传栏等阵地,宣传临床用血的政策、信息;大力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好处。积极宣传动员家庭互助和社会援助献血,使献血无损健康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黄骅市人民医院

加强医院输血管理避免差错的发生 篇5

1 加强输血科的管理工作

1.1 检验人员培训

输血相容性检测需要对实验室所有操作人员做系统的理论和技能操作培训, 目的在于加强操作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这就需要操作者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 更要求操作员掌握具体的操作程序、步骤和每个环节。在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后还需要有对应的考核, 只有考试达到标准后, 才能上岗。

1.2 交叉血样的检查处理

遵照SOP操作规程, 认真核对标本与送检单的信息是否正确, 包括患者姓名、标本的质量状况等。对于抗凝全血标本应放置于37℃水浴30 min, 以利于血清的析出。采集血量要求不少于3 ml, 急用标本3000转/min, 离心10 min, 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关注离心质量, 对检验结果会有影响, 比如纤维蛋白原。的非特异性反应, 一些因素能形成假阴性结果, 比如非特异性反应等, 溶血的标本红细胞破坏后, 这是因为红细胞内会有酶类物质所引起。全血标本经过检验后的应放在4℃冰箱进行保存, 在全血的有效期内以备复检;对于血清标本在全血有效期到达后半年内, 这是血清保存期。有些标本需要复查就必须有明确的标识, 并且注明复检的项目。对于需要复查的标本需要保存应放置在污染区。对所有的标本都应一律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

1.3 入库血液的检查

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包括运输条件, 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括是否合格, 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者姓名或条形码编号、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制备的日期及时间, 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及条码, 储存条件等。

1.4 试剂质量的控制

为提高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选择质量可靠的厂家生产的检验试剂, 并定期的对检验试剂进行批间对照和批内重复性试验, 并参加全国的质控。

1.5 检验过程的质量管理

遵照SOP操作规程要求, 严格按要求操作。每个实验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要求检查者和审核者操作的习惯也得一致, 以利于核对。

1.6 检验结果和检验记录检验结果的质量管理

如何管理好检验记录, 通过《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有对应的各项规定。因为记录反应了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基本情况, 这属于原始的记录, 若应为输血发生医疗纠纷我们可以拿出这些记录进行举证倒置, 这点很重要。因此在平时工作中, 需要对记录的收集、保持并整理, 并给予高度重视, 控制程序与检验记录需要完整。检测记录包括标本的等级处理保存销毁记录试剂管理记录和试剂使用记录, 检查结果的分析记录, 质量控制记录, 试验时的分析记录, 检测结果的分析记录, 质量控制记录试验管理及使用记录, 实验室安全记录, 仪器使用记录, 医疗废物处理记录, 试剂冰箱温度记录。要求书写这些记录要字迹清楚, 有完整项目内容、没有缺项和漏项, 若有些地方要更正时必须保证原始内容清晰可辨、并需要您所更改的内容、原因和日期、并在更改处签名, 确保更改内容正确有效。

2 交叉血样的采集、血液的运送及输注过程中的安全

2.1 交叉血样的采集、运送和保存

因交叉血样采集错误而发生的输血反应现象是屡见不鲜的, 而且这种错误的后果往往是很严重的。为了保证标本的质量, 必须严把标本采集关要求两名护士同时在场, 留取标本的试管要干净, 保证血标本标签粘贴端正。保证标本完整保证标本完整、无渗漏、无污染、无稀释、并标明采血日期及采血时间。

2.2 标本的存放与血袋的运输

标本应装在防水防渗漏防物理损害的容器中, 血袋的运输应过程保证“冷链的温度 (2~8℃) ”。

2.3 输血的时间、温度和速度

输注的环节也是常发生问题的环节。开始输注的时间是血液离开冰箱30min之内, 输注全程的时间是4 h之内。血小板应立即输注, 20 min之内尽快输完。新鲜冰冻血浆应30 min之内输完, 输注速度是9~14 ml/min。

2.3.1 血液的加温

通常在血液输注速度不快时不需要加温处理。但是低温的血液可造成输注的静脉痉挛, 可采用干燥状态下缓解症状, 只是防止烫伤。输注的环节也是常发生问题的环节, 有的护士在血液输注前加热, 人为造成血液凝集成块、溶血, 应特别培训。当输注速度>1 000 ml分时, 血液低温是导致心脏骤停的一个因素。在特殊情况下, 如大量快速输血, 新生儿换血治疗患者体内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冷凝集素等情况下, 是需要适当的专用的血液加温器加温的。

2.3.2 输血速度

输血速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耐受情况进行调整。通常, 开始时输血速度较慢, 一般为5 ml/分, 观察输血反应和循环系统耐受情况都正常可适当加速至10~15 ml/min, 通常每30~40 min输完200 ml。心功能不全和老年患者输血速度应减慢。儿科输血速度30 ml/h, 即2~4 ml/min。以上情况均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如不能按照规定输注, 应在患者能承受的范围内, 尽快输完。

参考文献

[1]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61-62.

[2]杨天楹, 杨成敏, 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1993:21-12.

医院输血网络化管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所新申请用血医院输血科 (血库)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对其资料进行现场审核。

1.2 方法

以《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依据, 对新申请用血医院的输血科 (血库) 进行输血管理制度、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环境条件、传染源控制、医用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 审核分为两次, 即一次审核和二次审核。未通过审核的医院采取适当的整改措施, 再对其重新审核, 通过现场审核的医院由卫生行政部门颁发许可证, 才能设置医院输血科 (血库) 。

2 结果

10所医院1次审核达标3所, 不合格7所, 合格率仅为30.0%;经两次审核合格8所, 还有2所医院未通过复审, 合格率80.0%。见表1。

3讨论

医院输血科 (血库) 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0所医院现场审核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其输血管理制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医院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临床输血的安全意识认识程度不深, 对国家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理解程度不够, 缺乏专业性的临床指导。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不够规范, 使得受血者安全输血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1]。

医院输血科 (血库) 的基础设施, 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统一标准实施, 按照具体面积将清洁区与污染区、半污染区划分开来, 按照血液储存、血液发放及血液检验等不同需求, 使其洁净度达到标准要求, 远离污染区。审核发现, 基础设施不合要求的主要原因是房屋面积小, 无法将各区域系统划分。同时发现, 洁净度检查合格的仅有2所, 3所不合格, 5所未进行检查。输血是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 其容易受到外部细菌感染, 影响血液质量, 故不仅对输血科环境要求较高, 对于各科室在输血过程中的环境也应符合洁净度的标准。如环境洁净度不达标, 输血安全难以保证。

输血 (辅助) 仪器的配置上, 仅2所医院配置齐全, 其余配置均不齐全, 为临床输血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输血安全是为了保障受血者的用血安全, 不仅包括血液的质量, 更是对医院输血条件及水平的检验。真正做到临床安全输血, 离不开医院输血科 (血库) 、各科室医护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和操作, 以及血液质量的保证[2], 本文根据新申请的10所医院输血科 (血库) 的审核结果得知, 初审时除了3所医院合格之外, 其余7所医院不合格, 经过二审, 各项标准合格的医院达到8所, 达到临床输血所具备的基本条件。

由此可见, 医院输血科 (血库) 需要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制定标准化准入验收程序, 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下, 组织现场审核工作,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 推动临床输血的标准化及规范化建设, 保证受血者的人身安全[3]。

参考文献

[1]侯静华.输血安全管理[J].医疗装备, 2010, 23 (8) :43-44.

[2]许丽影.基于提高输血质量的输血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2 (25) :278-279.

县级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心得体会 篇7

1 建立并完善输血科的规章制度, 确保输血安全

完善和健全输血科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必要措施。通过学习其他医院输血科的管理模式, 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我院输血科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41项。以下是部分制度和执行情况。

1.1 临床用血申请及审批制度

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 连同受血者血样于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决定输血治疗前, 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征得同意, 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对一次用血量≥2000mL的须经科主任批准, 医务科备案。

1.2 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制度

(1) 凡申请输血患者, 必须做经血传播疾病输血前9项的检查, 即:乙肝5项、艾滋病、梅毒、丙肝、转氨酶。 (2) 凡输血患者必须做ABO血型正反定型、Rh (D) 血型的检查。 (3) 凡遇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做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患者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4) 凡输血患者必须做盐水介质交叉配血和凝聚胺配血试验。

1.3 标本管理制度

(1) 患者标本和供血者配管应存放在4+2℃冰箱内至少存放7d。 (2) 对超出存放日期的血样标本进行定期无害化处理, 并记录。

1.4 审核制度

(1) 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检验单送交输血科时, 输血科医务人员要同临床医护人员双方认真逐项核对。 (2) 白班和夜班都实行一值班和二值班, 定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由2人分别做实验, 互相核对并签字。 (3) 发血时输血科医务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双方要进行逐项核对。

1.5 血液发放管理制度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律不得发出: (1)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 血袋有破损、漏血; (3)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 血浆中有明显汽泡, 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 血浆层与红细胞界面不清或交界面出现溶血; (7)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 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

1.6 输血反应检查制度

疑为溶血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应立即停止输血, 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 做以下核对检查: (1)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2)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 (D) 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 重测ABO血型、Rh (D) 血型, 做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实验。

1.7 输血传染病及不良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输血科人员要认真收集 (登记) 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 及时反馈给血液中心及医院主管部门, 不得漏项。

1.8 报废血液管理制度

如有血型偏型导致过期的、血袋破损、絮状等其他原因不能使用的血液, 经科主任签字, 由专人做无害化报废处理。

1.9 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24h值班, 保证临床输血的需要, 严谨脱岗, 标本随到随查, 及时发血, 上下班当面交接班并写交班记录。

1.1 0试剂使用管理制度

新购试剂, 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试剂均需作比较试验。

1.1 1冰箱温度登记制度

每天4次对储存血液冰箱 (包括红细胞悬液4°C冰箱和血浆-20°C冰箱) 和试剂冰箱进行温度登记, 夜晚的冰箱温度登记由二值班的工作人员执行。

1.1 2细菌监测制度

每月对输血科进行室内空气培养、冰箱内空气培养、桌面细菌培养、洗手培养、配血用生理盐水细菌培养。

1.1 3 血液储存、发放制度

每天对在血液中心取回的和已经发给临床的血液进行登记。了解库存和发放血液的数量, 便于血液的管理。

2 注重人员素质培训

输血科成立初期, 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而近几年随着医院新大楼的建成使用, 临床科室由原来的15个增加到现在的21个, 特别增加了心胸外科等大型高难度的手术, CCU和泌尿科的扩建, 使输血科的工作量增加, 工作压力增大, 针对这个问题, 科室实行了以下措施:通过各种培训, 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 每年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年终考核, 大家都养成了爱岗敬业的精神;派工作人员外出进修或参加全国性会议, 拓展视野, 接收最新的医学信息, 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结构, 使我院输血科水平向全国先进的医疗水平看齐;更重要是工作中把好质量意识关, 强化工作人员对安全输血的思想意识。在2010年贵州省医疗机构临床输血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中, 我科室所有参加考核的工作人员全部都取得了合格的成绩。

3 做好与临床、血站、患者的沟通工作

(1) 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沟通:输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而部分临床医务人员的观念仍未更新, 对于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实施方法, 输血科做好充分的解释和宣传工作:印发《输血知识通讯》和无偿献血有关条例到临床各科室。对于输血相关事宜打电话做好沟通联系。 (2) 做好与血站的沟通工作:与中心血站开展全方位的业务交流, 共同做好临床输血工作,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把临床用血的不同需求报告中心血站, 工作中注意每个环节, 避免由于沟通不足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损失。 (3) 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 对于患者关于输血方面的咨询, 输血科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对于新鲜机采血小板、洗涤红细胞等需要预约的输注, 尽量给患者做好沟通工作, 在准备妥后第一时间通知患者。

4 已经开展的工作

ABO血型正反定型、Rh (D) 血型的检查、盐水介质配血、凝聚胺配血、卡式微柱凝胶不完全抗体筛查。

5 现有设备

储存血液和血浆的专用冰箱、试剂冰箱、血型学用离心机、免疫微柱孵育箱、数码恒温解冻箱、普通离心机、显微镜、温湿度计, 恒温水浴箱、专用取血箱。

6 发展方向

提高血液质量, 减少输血反应, 引进科学的方法、先进的设备, 使临床输血更安全更放心, 是输血科工作的发展方向。例如急性等溶性输血、自身输血, 既降低患者输入异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的几率, 也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光量子血液疗法、不完全抗体的测定、疑难配血、特殊血型的鉴定、输血信息化管理等。现在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 暂时不能满足区域分工。我院输血科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发展空间还很大。

参考文献

[1]杨立华.输血科防范输血纠纷措施探讨[J].中国临床实验室, 2002, (3) :126. 

医院输血网络化管理 篇8

输血科的建设、发展和管理在大中型医院, 特别是三甲医院比较规范, 和卫生部的要求基本同步。但在县级医院, 组织机构不全、设施落后、工作人员编制不足, 管理混乱, 差错时有发生。现就如何建设和发展遵义地区输血科, 加强输血科建设及管理提出构想和探讨。

1 辖区内县级医院输血科的现况

根据卫生部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对县级医院血液安全专项检查的要求, 遵义地区由遵义市卫生局牵头, 成立了血液质量督导专家组, 在10~11月对辖区内县级医院进行为期2个月的检查, 发现:

1.1医院的输血委员会工作的大部分指派输血科负责人兼任, 形同虚设, 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履行委员会的职责。

1.2输血科的建设明显落后, 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输血科的业务用房普遍不足, 流程及分区欠合理。设备落后, 像离心机、冰箱等基础设施不是输血专用的, 临床取血冷链无保障。人员的配备按照国家要求 (100~150张床配1名) 严重不足, 学历、职称低, 与输血科的发展难以匹配。

1.3输血科 (血库) 的各项记录 (血液出入库, 输血申请单信息填写、输血同意书、用血审批、输血不良反应、血袋回收等) 不完整。

1.4输血科的实验检查格式五花八门, 有的还有缺项, 大部分医院血型鉴定只作正定型, 即使反定型也未用有批文的试剂 (自己洗涤配制红细胞) 。几乎不用经典的抗人球方法配血, 甚至多数医院还用盐水方法配血。

1.5临床合理用血方面, 内科系统的对输血的适应症掌握较好, 而外科系统输血指征把握不严, 存在输注安慰血、营养血的不合理情况。而且在用量、种类的选择不是很恰当有待提高。

2 遵义地区县级输血科建设构想[1,2,3,4]

输血科的工作模式, 已由传统的发血、储血, 转变为指导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的输血模式。笔着通过对输血科管理, 认为遵义地区县级输血科的建设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2.1 硬件的建设

流程及房屋合理分区 (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 面积足够 (不少于100m2) , 满足功能要求 (发血室、配血室、办公及值班室、疑难研究室、资料室) , 添置输血科必需基础设备和专用设备。

2.2 软件的建设

建立健全输血工作的规章制度, 确定科室的质量目标, 编写程序文件, 操作规程, 记录表格等。

2.3 人才培养

根据医院的规模确定编制, 人员固定, 合理流动, 短期培训和专项培养相结合, 指导和监督临床合理用血, 实现新形式下输血科发展的需要;

2.4 信息系统

网络信息化管理已广泛用于医院, 构建输血信息管理系统, 与医院HIS、检验科LIS、血站网络系统连接, 实现血站与医疗机构资源共享, 减少人为误差, 提高工作效率。

3 管理模式探讨[5,6,7,8]

输血的管理归根结底是血液质量安全和临床用血的风险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临床安全输血追求的目标, 循序渐进, 持续改进, 使临床输血管理工作上新台阶。县级医院的输血科管理可尝试如下的方法, 逐渐走向规范化, 切实发挥输血科指导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职能作用。

3.1 依法管理

医院临床输血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精神, 制订输血委员会、输血科、临床用血的职责、制度, 结合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 规范化管理。

3.2 流程化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 输血关键环节的控制, 实行流程化、精细化管理, 可以使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操作方法、程序、记录保持一致, 不会因个人习惯不同导致误差, 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例如:受血者血液标本的接收, 临床送血人和输血科收血人应遵循的流程:

3.3 引入ISO15189体系, 进行实验室认可, 标准化、规范化地管理输血科

ISO15189是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 目前国内有多家医院实验室及检验科通过ISO15189的认可, 解放军301医院的输血科今年作为输血专业的唯一的实验室通过国家认可委评定。作为一个管理体系, 可以把它当成目标, 缩短差距, 输血科的建设、发展、管理一定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

总之, 输血医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 既古老 (百年历史) , 又年轻 (新兴科室) 。只要我们勇于思索, 创新, 不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就一定能够把医院输血科建设与管理得更好。

摘要: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手段之一。近十年来, 由于输血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 临床输血的观念、知识得到更新, 输血技术不断提高。但由于地区、医院级别的不同, 输血科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特别在县级医院尤为突出。笔者通过多年输血工作的管理, 提出辖区县级医院输血科建设、管理的模式的构想, 借以提高输血工作的质量, 安全、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临床输血, 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关键词:遵义地区,县级医院,输血科,建设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武峰.加速输血人才培养, 保证输血安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3, 10 (4) :58.

[2]舒象武, 李碧娟.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0, 12 (2) :183-186.

[3]张孟尚, 辛贺孔, 周建英等.医院输血科建设与临床输血安全的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8, 21 (4) :207-208.

[4]张印则, 章昊, 孟庆宝等.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解决方案[J].中国输血杂志, 2008, 21 (3) :214-215.

[5]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S].199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S].199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2000:184.

医院输血网络化管理 篇9

1 宁波市民营医院开展输血的基本情况与问题

一是整体规模偏小, 临床用血量少, 在数量上占全市临床用血医院的17.3% (18/104) , 但用血量只占全市用血总量的5.8%。二是虽然设置血库, 但仅4家医院有独立的储血室, 8家医院配备血库冰箱, 且均挂靠于检验科。三是输血用途主要以计划生育为主。占55.6% (10/18) , 但用血量少, 只有305.5单位, 占全部民营医院用血量的3.6%;综合医院和骨伤科占33.3% (6/18) 和11.1% (2/18) , 用血量分别占84.4%和12.0%。这都与民营医院总体规模小, 结构单一, 医疗技术、人才、设备、服务设施等与公立医院相差悬殊, 以及病源少, 病种单纯有关。此外, 没有进入医保和社会对民营医院的接受程度也可能是原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管理体制不健全。输血科、血库、检验科的关系定位比较模糊, 职能不清楚, 职责不明确, 资源配置不合理。二是运行机制不顺畅。输血科、血库的行政、业务管理、协调职能比较弱化, 对临床科室业务指导、质量监督等方面难度较大, 有的是纯业务技术科室。三是科学合理、规范化的临床输血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质量体系不完善。大多数民营医院没有一整套完整、切合实际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对一些关键环节、控制点控制不够, “文件”与操作不相适应, 输血医疗文书记录资料、病历书写难以应对举证责任倒置的需要。

2 对策

2.1 民营医院临床输血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二是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三是质量第一、服务第一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四是管理体系运行、实施、监控、评价、改进相结合的原则;五是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适宜性的原则[1]。

2.2 民营医院临床输血管理的基本职能

2.2.1 卫生行政部门

科学规划设置临床输血科 (血库) ;合理配置输血资源;对医疗机构的临床输血能力, 输血科、血库建设进行认定和评审, 审核批准供血协议书, 对开展特殊血液治疗的 (如器管移植、非血缘干细胞移植等) 实行准入;监督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血液质量监管;紧急情况下的采供血预案的起草与实施。

2.2.2 采供血机构

为临床提供安全、数量充足的血液及血液成份;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开展血液及血液成份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区域临床用血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对输血科 (血库) 建设进行指导和监督。

2.2.3 民营医院临床用血

建立和完善院内临床输血管理组织并明确职责、任务;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确定医院输血工作的方针和目标;审核临床输血计划并监督实施;按标准建设输血科 (血库) ;科学合理规范临床用血;建立和完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指导下一级用血单位的业务技术。

2.2.4 加强民营医院输血科建设与管理

该科是全院各科用血的管理组织, 具体负责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主要任务是为临床提供合格、安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以满足临床需要。为保证血液安全, 医院输血科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对输血科内部及临床输血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向当地中心血站申报用血计划, 贮备血液, 确保临床医疗用血的需求;培训临床输血技术人员;指导临床科室及下一级用血单位科学合理用血;配合临床开展成份输血和血液方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血型鉴定、抗体筛选、交叉配血及相关的血清学实验诊断服务;结合临床开展输血医学科学研究, 推广应用输血新技术新项目。

2.3 民营医院临床输血管理的基本思路

2.3.1 建立区域内输血管理组织

一是辖区内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 采供血机构、临床医院等机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规划、协调、组织重大问题的调查、业务检查、质量监督, 突发事件应急情况下的采、供用血的组织协调等。二是辖区内的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或办公室。负责采供血机构、临床用血单位的血液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三是临床医疗用血单位内部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本院的临床用血管理及质量监督工作。

2.3.2 资质评审

一是对辖区内所有临床用血单位进行检查和评审, 符合条件的, 签订供血协议, 予以供血;二是按照卫生部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建设输血科及储血点, 对符合临床输血科、血库标准的, 按区域输血科建设规划进行指导并建设, 发放许可证件, 并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3.3 临床输血科建设

按照科学规划设置, 合理配置资源, 分级分类管理, 强化质量监督, 确保安全高效的原则。

①输血科分级及功能:大型综合型民营医院按公立三乙医院必须建立独立的输血科, 其基本建设按《输血科建设标准》执行, 主要职能负责本院临床用血;承担辖区范围内疑难血型的配血、特殊抗体的筛查以及相关科研工作;负责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周边下级医院的血液储存、发放、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及患者血液的相关监测。

②小型综合民营医院按公立医院二乙医院必须建立独立的输血科 (血库) , 按二乙医院输血科 (血库) 标准要求建设。主要负责本院的临床输血;负责辖区专科医院及下级医院的血液储存和发放及输血技术指导。所有医疗机构输血科, 不再独立设立储血室, 其储血室划归输血科, 由血站进行业务指导及监督。

③储血室:用血量较少的二乙医疗机构 (年用血量在10万ml以下的二乙医院) 及距中心血站相对较远的医疗机构, 按储血室标准进行建设。职能:单纯储血、发血。血液监测、血型鉴定由本院检验科承担或附近的二乙医院以上输血科负责。由血站进行业务管理和质量监督。

2.4 民营医院临床输血的质量管理

安全输血对于达到输血治疗目的, 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保障社会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不论是民营还是公立医院都应当严格按照《办法》和《规范》的要求执行。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质量管理网络, 提出临床输血的质量方针、目标;二是建立质量手册, 明确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三是建立各种程序文件,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四是建立临床输血各项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五是制定各种记录表格, 严格临床输血质量标准;六是从严监督、检查、考核和评审, 注重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 对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改进, 并提出预防、纠正措施。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确保临床输血规范、科学、高效和安全。

摘要:目的:探索和规范民营医院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方法:调查考核了宁波市18家民营医院临床用血情况。结果:民营医院临床用血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 运行机制不顺畅, 质量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结论:严格按国家卫生部一个《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试行) 》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建立全面临床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临床输血规范、科学、高效、安全。

关键词:民营医院,临床输血、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上一篇:身体成分下一篇:刑事诉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