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成分

2024-07-10

身体成分(精选8篇)

身体成分 篇1

身体成分是反映人体内部结构比例特征的指标, 只有各成分之间以合理的比例存在, 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才能保持健康的体魄。近年来,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伴随着人们的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生率也在增加, 亚健康状况也困扰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为了宣传国民体质健康的有关知识, 并完成“甘肃省体育科研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规划”课题任务, 课题组成员在兰州市东方红广场进行了两次公益性身体成分测试活动, 第一次于2008年4月6日, 共测试323人, 第二次于2008年4月11日, 共测试309人, 期间分别给省体育局、省科技厅的机关干部196人进行了测试, 合计测试838人, 本文以测试中45~59岁之间的209名中年人 (按世界卫生组织新的年龄划分标准, 45~59岁为中年) [2]为研究对象。通过身体成分来了解中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测试法, 测试人数838人, 其中45~59岁209人, 男78人, 平均年龄 (51.95±4.209) 岁, 平均身高 (171.09±7.166) cm, 平均体重 (73.84±11.113) kg;女131人, 平均年龄 (50.93±4.226) 岁, 平均身高 (161.07±5.478) cm, 平均体重 (60.302±8.434) kg。

1.2 方法

1.2.1 现场测量法

采用韩国产DX-200身体成分分析仪, 让测试者站在仪器上, 并将仪器的数据线连接到测试者的身体上, 即可得到的身体成分数据, 包括脂肪百分比、瘦体重、水分含量、基础代谢率等。

1.2.2 相关标准

体脂百分比是身体成分测量的一个指标, 可以说明身体脂肪的含量, 也可以间接说明瘦体重和肌肉的含量, 男性的体脂百分比在13.0%~16.9%, 女性在20.0%~23.9%的范围内时属于正常体脂, 当男性体脂百分比大于25%, 女性大于30%时被界定为是肥胖[1];瘦体重是身体非脂肪成分的总称。瘦体重=体重 (W) -脂肪重量 (f) [3];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时为正常值, 即体水分=标准体重×65%[3];超重、肥胖使用的指标为体质指数 (BMI) 。使用由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 (WGOC) 于2003年制定的中国人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标准 (超体重百分率 (%) = (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100%) [4,5], 基础代谢率是人体在清醒而极端安静情况下, 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称为基础代谢率, 单位为KJ/m2/h (千焦/平方米/小时) , 已测定的正常值为43.85J/m2/S[6]。

1.2.3 数理统计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处理, 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对于男性和女性中年人的数据结果采用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在测试的838名群体中, 45~59岁的中年人共计209人, 根据人体生理特点及现实工作、生活状况, 此阶段的人群如果不重视体育锻炼、合理营养, 则容易在身体健康方面出现问题, 所以选定该阶段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该年龄段人群体成分测试结果见表1。

2.2 体脂百分比

男性体脂百分比在13.0%~16.9%, 女性在20.0%-23.9%的范围内时, 属于正常体脂, 当男性体脂百分比大于25%, 女性大于30%时被界定为肥胖。从表1的结果看出, 兰州市45~59岁中年人中男性 (22.57±5.44%) 的体脂百分比虽然低于肥胖水平, 但明显高于正常值 (13.0~16.9%) , 男性体脂百分比与正常值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女性 (30.34±5.27%) 的体脂百分比达到了肥胖程度。男女体脂百分比组间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 (F=95.420, P<0.01) 。

2.3 去脂体重 (瘦体重)

瘦体重=体重 (W) -脂肪重量 (f) , 按照上述公式, 通过计算, 兰州市男性中年人的正常瘦体重应该在61.91±5.80kg间, 女性正常瘦体重应该在40.86±3.19 kg间。但从表1的结果看出, 男性去脂体重低于正常值, 女性去脂体重高于正常值, 男女去脂体重与正常值比较均存在差异 (P=0.022, P=0.033) , 但不是非常显著, 而男女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F=203.187, P<0.01) 。

2.4 体水分重量

依据人体水分计算方法, 兰州市45~49岁男性中年人的体水分应该在43.34±5.50kg间, 女性体水分在34.84±0.41kg。从表1测试结果看出, 体水分男 (42.035.95kg) 基本在正常值范围内, 与正常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女 (32.56±3.35kg) 略低于标准值。与标准值比较, P值接近0.05, 所以不能说存在明显差异, 但男女组间比较 (F=203.55, P<0.01) , 存在显著性差异, 造成的原因可能是性别差异及兰州市的气候因素影响。

2.5 体质指数

从表1看出, 男性中年人体质指数 (25.15±2.92) 大于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肥胖水平 (在10%~20%之间为超重;20%~30%之间为肥胖;30%~40%之间为轻度肥胖;40%~50%之间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 女性体质指数 (24.37±2.80) 介于超重和肥胖之间。

2.6 基础代谢率

人体已测定的基础代谢率正常值为43.85J/m2/S, 一般在此基础上上下波动±15%以内都算作正常。超过这一界限就被认为基础代谢异常。从表1看出, 男 (39.55±13.81 J/m2/S) 与正常值比较P<0.05, 说明存在异常, 女 (31.19±9.50J/m2/S) 与正常值比较P<0.01, 也存在异常现象, 男女基础代谢率组间比较 (F=302.458, P<0.01) , 存在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体脂百分比是身体成分测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年人体脂百分比与青年人要高一些。中年以后发胖的人数也较其它年龄段的多。特别是女性更容易发胖。但体脂增大引起的肥胖是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的温床, 所以应该充分重视, 瘦体重对促进能量转换和氧耗、调节水盐代谢等具有重要意义。体水分是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 也是机体各种营养素功能得以实现的环境基础, 如果体水分超过正常值, 会引起水中毒, 如果过度缺少水, 食物中的养料不能被吸收, 废物不能排出体外, 后果是很严重的。因此对体内水分的含量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基础代谢率对了解人体能量平衡、能量消耗和代谢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测试结果表明, 男 (22.57±5.44%) 女 (30.34±5.27%) 的体脂百分比均高于正常值;男 (56.99±8.26) kg的去脂体重低于正常值, 女 (43.83±4.66 kg) 的去脂体重高于正常值;体水分男 (42.03±5.95kg) 基本在正常值范围内, 女 (32.56±3.35kg) 略低于标准值;男性中年人体质指数 (25.15±2.92) 达到肥胖水平, 女性体质指数 (24.37±2.80) 介于超重和肥胖之间。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 应该引起中年人的足够重视。

摘要:目的通过对兰州市中年人身体成分的测试分析, 了解中年人的健康状况;方法: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男性体脂百分比 (22.57±5.44) 低于肥胖值 (大于25%时为肥胖) , 但高于13.016.9%的正常值, 与正常值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 , 女性 (30.34±5.27) 的体脂百分比达到了肥胖水平 (大于30%为肥胖) ;男性去脂体重 (56.99±8.26kg) 低于正常值, 女性去脂体重 (43.83±4.66kg) 高于正常值, 两者与正常值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 ;反映超重和肥胖指标的体质指数, 男 (5.15±2.92) , 女 (24.37±2.80) 与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BMI值[1]比较, 也存在差异。结论从测试群体的数据结果发现, 兰州市中年人的身体成分结构比例存在不合理问题, 身体成分比例的不合理是影响健康的潜在因素。

关键词:体脂百分比,去脂体重,体质指数,基础代谢率,健康

参考文献

[1]张荣欣, 薛长勇, 郑子欣, 等.成人BMI与体脂含量和脂肪分布的关系[J].营养学报, 2002, (2) :144-147.

[2]http://www.39.net中年人营养保健.

[3]陆大江, 陈佩杰, 李效凯.身体成分测定方法介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2.5 (, 3) :332-336.

[4]邢超, 陶芳标, 万宇辉, 等.马鞍山市初三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 (9) :1055-1056.

[5]中国肥胖工作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 (2) :97-102.

身体成分 篇2

关键词:体成分;BMI;体脂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01-02

一、引言

体成分指的是人体中脂肪组织及非脂肪组织的含量,及其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百分比。人体成分的相对平衡,对有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维持健康是极为重要的[1]。运动员体形的特征是在标准体重或超过标准的体重中,肌肉量较多,而且上体非常发达,与普通人相比肌肉量明显多于身体脂肪量,身体脂肪率很低,上下体和左右都非常均衡,可以看出这种体形是在锻炼中形成的[2-4]。

本文对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民汉族学生的体成分水平进行研究,了解体育学院学生身体形态及素质现状和特点以及肥胖的发生率,旨在研究在校体育学院学生体成分的现况,为科学地指导体育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9-3、07-1和07-2班部分学生进行身体成分测定,被研究对象统一测量如下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MI)、身体脂肪比率(BF%)、肌肉形态等。

(二)研究方法

采用百斯人体成分分析仪(Biospace.InBody3.0),测出的人体体重、水份、蛋白质、骨骼、脂肪的总量及腹部比率等多项指标。采用SPSS软件及excel表格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质指数及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BMI各等级的人数比例

身体质量指数(BMI),依据凯特勒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算得,是国际公认的人体肥胖程度的评价标准[5]。中国成年人一般在19-24,就可看作正常。这并不是通过体内成分分析得出的值,它是表现外表肥胖的指数[6]。从表(1)可以看出,在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的BMI指数进行比较后,研究对象中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BMI指数有微小差异。但经调查的学生体质指数平均水平均处于正常值。这也是由于体育学院的学生长期进行体育运动锻炼,以及与每天进行晨练有关。

(二)脂肪比率

脂肪不仅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也是人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并具有抗寒、保护人体等功能,但是脂肪含量过多,即体脂百分数过高将会引起肥胖。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肥胖可被简单地定义为过多脂肪在体内积累到引起健康损害程度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6]。因此肥胖的判断不能仅依据体重来判定,而应根据身体脂肪比率来诊断。身体脂肪比率表示身体脂肪量除以体重得出的百分比。健康成年人标准身体脂肪比率约为:男性10-20%,女性18-28%。身体脂肪比率比标准低的情况称为“低体脂肪”,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运动量多的肌肉型体格,是十分理想的身体成份组成比率。肌肉型低脂肪多为超体重或接近标准体重;身体脂肪含量正常或比正常低,第二类是因为营养缺乏,身体脂肪含量与非脂肪重量都未达到标准的不健康状态。

由于体育学院学生中,部分非学校训练队学生的运动强度与运动量较高中而言大大的下降,平时的饮食不好习惯及生活习惯的原因。

四、结论

(一)通过对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部分学生BMI、身体脂肪比率等数据,并计算出相对指数与体成分。研究发现,身体成分各项指标中,体育学院学生少数民族族蛋白质和脂肪缺乏导致的营养缺乏情况多于汉族学生。同时,这与不同民族学生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二)学校中的民族学生的BMI指数中的肥胖鉴定中,少数民族的肥胖率高于汉族。

五、建议

(一)在均衡膳食的前提下,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将体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脂肪与去脂体重两部分的比例适宜,能有效减少营养缺乏及肥胖的发生率。

(二)在日常运动训练中,可以参考体成分指标进行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价。

(三)在运动选材中,体成分致病可作为评价运动员潜力的参考指南。

参考文献:

[1]刘华,郝文亭.体育测量与评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80-85.

[2]董晓虹.大学生BMI的分型与身体技能和素质性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2(2):42-45.

[3]梁文会,周玲,宋平,等.不同人群骨密度与体重和肌肉功能相关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2):194-195.

[4]刘卫,李丰祥.大学生身体成分特征与运动能力及体质健康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4,1l(1):52-56.

[5]黄玉山,胡柏平,汤长发.运动处方理论与运用[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55-57.

[6]汤一平.基于ARM的人体脂肪测量仪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16(6):887-890.

[课题资助]新疆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支持(XJNU1019)

[作者简介]阿布都克依木.热合曼(1972-),男,副教授,主要从事运动训练及运动疲劳监控。

身体成分 篇3

济南市60-69岁健康老年人168名。随机分成实验组(N=86)与对照组(N=82)

2、研究方法

对照组不参加任何专项运动。

实验组健身快步走:用polar表和计步器(全部佩戴计步器)监控运动中心率和步频涉频90-120步/分,靶心率95-120次/分)。运动时间60分钟,其中准备活动5分钟,整理活动5分钟,靶心率运动时间50分钟,5次/周,共12周。锻炼前一周进行所有指标测试,锻炼结束后一周再测试一次。脂肪含量采用Omron电子脂肪测量器HBF-306进行测试。

3、结果与讨论

3.1、健身快步走运动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1)锻炼后上臂围减小。

本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锻炼后上臂围(上臂紧张围和放松围)显著减小,原因可能为:健步走作为一项典型的有氧耐力运动,对全身脂肪都有消耗;健步走要求锻炼者伴随步伐两臂交替摆动高于心脏水平线位置,对肩关节及上臂肌群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受试者上臂紧张围和放松围在锻炼后减小,说明上臂的脂肪有所消耗;而肌肉体积(围度差)无明显增长,可能由于运动周期较短及健步走运动中上臂的运动强度有限。

(2)锻炼后腰围、臀围减小。

本实验受试者锻炼后,腰臀围均明显减小。实验结果说明健步走使腰腹部脂肪减少,增强了肌肉力量。这种减小是因为机体在长期有规律的锻炼中利用脂肪的能力相对于利用糖的能力提高了,可通过减少体脂对抗伴随腹部肥胖的代谢紊乱。

(3)腰臀比无明显变化。

本研究锻炼后WHR无明显改善,可能有以下原因:1)锻炼后,实验组腰臀围都有减少,减少比例基本相等导致比值变化不大;2)受试者腰臀比大多处于正常范围内,健步走的影响相对不明显;3)12周的锻炼时间相对较短,健步走对改善腰臀部脂肪的效果还没显现。

3.2、健身快步走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1)锻炼后体重下降。

本实验受试者锻炼后体重下降了1.26kg(P<0.05),占锻炼前的1.89%。通过实验组锻炼前后体重均值和FAT%均值,可粗略算得锻炼后减掉的脂肪重量1.02kg。可以推断:体重减轻主要是由于腰腹部脂肪消耗所致,健步走对老年人减重有良好作用,尤其是对腰臀部的锻炼有明显效果。

(2)锻炼后FAT%、BMI下降。

本实验锻炼者健步走后,FAT%和BMI明显下降。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健步走是一种全身运动,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系统变化,血浆中抗胰岛素如儿茶芬胺、胰高血糖素、生长素、糖皮质激素等浓度升高,抑制了胰岛素分泌,随着运动时间延长,促使脂肪水解过程的限速酶、甘油三酯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柠檬酸合成酶活性增加,这些酶与脂肪的摄取、活化和动用有关,加速脂肪水解。整个过程中,机体代谢以分解代谢为主,体温增高,使运动后的新陈代谢高于运动前,持续1h-2h甚至更长,这也是体脂减少的原因。

4、结论

(1)12周健身快步走,60-69岁老年人的体重、臂围、腰臀围、BMI及FAT%显著减小,说明健步走能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成分,使锻炼者保持体形,减轻下肢负担,提高代谢水平,起到很好的减重减脂的功效,在老年健身中值得推广。

(2)健身快步走是一种深受老年人喜爱且健身价值较高的有氧运动。锻炼时可根据自身状况随时调整运动量和强度。

参考文献

[1]李辉,李可基,张宝慧,有氧运动训练与脂代谢关系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2).

[2]赵之心.大步走的锻炼价值-社区健身指导手册[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王松涛.王安利,王正珍等.不同强度健步走锻炼对老年男子身体成分和血脂影响的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5).

[4]迟化,朱粟文.身高增龄性下降与身高关系的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6,16(3).

[5]周北凡,武阳丰,赵连成-等.我国中年人群向心性肥胖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2).

身体成分 篇4

关键词:动感单车,中年女性,身体成分,心率

动感单车课程(spinning)是一项结合音乐,视觉效果,节奏控制等多种健身元素的一项室内自行车训练课程。具有动作美,音乐美、空间美和人体美。Spinning从被引入中国健身市场至今,已经成为一项极受欢迎,不可或缺的健身选择。与普通健身车相比,动感单车加装了阻力器,并且配备了相应的视觉听觉刺激来增强运动效果。动感单车在踩动时采用延续性无冲击的踩动方式,360度都要用力,这种“圆圈技巧”可以产生更强的力量,使全身主要的大肌肉群都得到锻炼。动感单车的课程从运动强度的角度来划分可划分为耐力区间(H Rma×65%-75%)和间歇区间(HRma×65%-95%),以分别满足运动者的减肥健身或者强身健体的健身需求。有研究显示,从1992年至2002年的10年之间,我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38.6%和80.6%,45至59和60岁以上人群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45.2%和43.7%,影响身体成分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健康状况、健美程度和人体机能,一般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状况和身体机能。肥胖会增加各种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包括心脏病和中风,体重和脂肪的积蓄模式与死亡率的增加相关。身体成分可以分为瘦体重和脂肪。瘦体重包括水,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器官组织和牙齿。

本研究通过12周的运动时间,探究动感单车课程对中年女性身体成分的影响,希望能够为大众健身提供指导。

1、实验对象与方法

1.1、实验对象

从参加天津某健身俱乐部新入会从未参加过动感单车课程训练的中年女性中随机选取15名作为本实验的实验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3岁。其基本情况见下表。

1.2、饮食控制

受试者在本实验期间均采取一般性饮食,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1.3、研究方法

(1)运动处方。

正式开始单车课之前进行1周适应学习训练,使受试者学会以主观RPE,心率控制蹬踏单车时的运动强度。正式运动开始时单车课频度:每周三次。单车运动时间:45分钟。共持续十二周。主观RPE各等级的分数乘以10,即为其运动时的心率。本实验将主观感觉有意识的保持在11至15级,即费力阶段,帮助受试者在标定的运动强度中训练,达到实验要求的效果,理论依据为运动负荷理论。

(2)运动强度监控。

心率的监控,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遥测心率法。

(3)测试指标与方法。

受试者在实验前后接受身体成分测试,采用日本百利达公司生产的(TANITA)TBF-418B人体成分分析仪。

(4)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用mean±S来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分析。数据统计采用Excel 2003软件统计处理完成,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测试结果

12周的课程锻炼之后,受试者的体重、体脂肪率明显下降,呈现高显著性差异(P<0.01)体脂肪量和体重指数呈下降趋势,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非脂肪量指标减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者左右腿体脂肪率,躯干脂肪率和躯干脂肪量均出现高显著性差异P<0.01,但肌肉总量增加,但增加值很小。

3、分析与讨论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经过12周动感单车课程的训练,受试者的体重显著下降,呈现高显著性差异,体重指数也呈现显著性差异,说明动感单车项目的减体重的效果非常明显。进一步从体脂肪量和体脂肪率的角度来看,这两个指标为下降趋势,呈现了非常显著的变化,说明动感单车课程的减肥效果显著,尤其是对于体内脂肪的减少效果非常明显,结合肌肉重量的指标来看,肌肉重量无显著性变化,说明动感单车课程并没有刺激肌肉增长的作用,其主要功效在于减脂效果,非常适合以减脂瘦身为目的的健身人群。

从微观局部的角度来看,受试者左右腿体脂肪率指标减少的幅度非常均匀,基本都减少了2%左右。躯干脂肪率和躯干脂肪量也明显减少,但与左右腿脂肪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躯干脂肪减少更多了,可以达到4%,证明动感单车的局部减脂效果非常明显,而且减少脂肪量比较均匀,以躯干的减脂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动感单车课程对围度的改观也比较显著,对塑造健美的体形和身材有较好的作用。有报道显示,动感单车课程对体重和腰围的围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但是对臀围的减小无明显的作用。

4、结论

动感单车课程对于减肥减脂具有明显的功效,适合有减肥减脂目的的健身人群,对身体的塑形和体姿体态的改善也有较好的作用。但是要注意运动强度不要太大,如果有减肥减脂健身目的的人群心率保持在110-150之间效果最为显著。

参考文献

[1]王磊.张波.动感单车运动与美育教育之关系.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2-691X(2007)02-0109-03.

身体成分 篇5

前一段时间在美国运动医学会网站读到了一篇文章“营养与运动表现”, 文章很长, 有二十三页, 全英文, 读起来有点吃力。坦白地说, 我看这篇文章有点困难, 首先不说语言上的理解障碍, 单从文章中出现的专业术语、专有名词上, 就足够让我去查几天图书馆了。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确实领先国内很多。在看完这篇文章后, 我大脑出现了很多空白, 于是我又求助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营养学”、“运动表现”等关键词, 发现目前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确实与美国不在同一个档次, 相关文献较少, 且很少有比较全面或综合营养与运动表现等方面的研究。这篇文章是由是美国饮食协会, 加拿大营养师协会和美国运动医学学院, 从体力活动, 运动成绩和运动恢复与最佳营养强化的关系角度切入提出的一些建议。这些组织建议高校体育生在最佳的液体和食物摄入时机, 选择补充恰当的液体和食物, 从而提高健康和运动表现。国内的文献对我有了一定基础的帮助, 对于这篇美国运动医学会的文献专业性之强, 我只能从以下一个部分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认为身体成分很大程度上决定运动表现

身体成分和体重是两个有助于最佳运动表现的诸多因素之一。综合来看, 在高校体育生追逐一个既定项目的成功时, 这两个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潜力。体重会影响他们的的速度, 耐力和力量, 而身体成分会影响他们的的力量, 敏捷, 和外型。一个精干的身体, 即一个更大的肌肉、脂肪比例, 往往是有利于这些如涉及速度的运动项目的。运动成绩的准确预测不能完全基于体重和身体成分组成, 而应考虑到许多因素都会有影响。有些被运动支配的高校体育生对他们的体重和结构进行更改, 从而使他们成为更好的高校体育生。比如参加体重级支配的运动, 如摔跤或轻赛艇的高校体育生可能需要减肥或增重, 以进行特定的重量级别。而参加身体意识支配的运动, 如舞蹈, 体操, 花样滑冰, 或潜水的高校体育生, 可能会被迫减去身体某一部分脂肪而得到一个精干的体魄, 尽管他们现在的体重对健康和性能是相当合适的。年龄, 性别, 遗传和运动的要求等因素影响个体高校体育生的身体组成。当一个高校体育生在与他的一个最优竞争选手的体重相比时, 虽然相对身体肥胖, 但如果他是健康的, 我们就应该给予肯定。此外, 高校体育生和教练员应该知道, 为避免所有与身体组成技术相关的错误, 而为个别高校体育生设置特定的身体脂肪比例目标是不恰当的。相反, 应提出一系列的身体脂肪值的建议目标百分比。高校体育生的体脂百分比取决于高校体育生的性别和运动。体内脂肪与健康兼容的估计最低水平是男性5%, 女性12%, 但是, 最佳的身体脂肪百分比不是适用于每一个人, 可能个别高校体育生比这些最低要求要高得多, 我们应以个人为基础来确定。

三、通过合理营养重塑身体成分, 提高运动表现

由此得出, 身体成分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一个高校体育生职业生涯的成败。正如一句话所说的:“真正努力过的人才会知道天赋的重要”。身体是父母给的, 成分也早已由上天注定, 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通过合理营养来调整和重塑。营养虽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然而它对高校体育生训练计划的正确实施、最佳竞技能力的保持及运动性疾病和创伤的预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认为, 我们国家应该注重对营养和运动表现方面的科学研究, 从而为我国体育运动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摘要:身体成分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一名高校体育生职业生涯的成败。正如一句话所说的:“真正努力过的人才会知道天赋的重要”。高校内体育生可以通过营养学手段调整和重塑自己的身体成分, 重塑身体成分对高校内体育生训练计划的正确实施、最佳竞技能力的保持及运动性疾病和创伤的预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体育生,身体成分,重塑,运动表现

参考文献

身体成分 篇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测试兰州市居民853人, 其中男性352人, 女性501人。年龄20~87岁。以国家体质测试分类为年龄分段依据[1], 分为20~24岁、25~29岁、30~34、35~39岁、40~44岁、45~49岁、50岁以上男女共14个组。受测试人员基本情况, 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与身体成分、国民体质及身体健康等相关的文献资料。

1.2.2 测量法

采用韩国产DX-200身体成分分析仪, 让测试

者站在仪器上, 并将仪器的数据线连接到测试者的身体上, 即可得到的身体成分数据, 包括脂肪百分比、瘦体重、水分含量、基础代谢率等。

1.2.3 数理统计法

全部数据采用 Spss 12.0 软件处理, 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2 结果分析

2.1 853名男女受试者体成分测试结果

身体成分是反映人体内部结构比例特征的指标。人体主要由肌肉、脂肪、骨骼和水分等成分构成, 不同性别和年龄者身体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随着生长发育和体力活动等的进行, 人体的身体成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其中, 脂肪含量的分布和变化对人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生理功效的不同, 通常可分为体脂 (Fat Mass, FM) 和去脂体重 (Fat FreeMass, FFM) , 它对人体的生理特性、身体健康均有一定影响, 当体脂超过一定比例 (不同地区判定标准略有差异) , 即判定为肥胖。有研究发现, 至少有23种疾病与肥胖有关。从力学和能量代谢上对机体产生的作用也不同。身体成分的结构和比例是否合理, 对有效地控制体重、维持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兰州市853名城市居民不同年龄组受试者体成分测试结果及变化见表2。

2.2 讨论分析

2.2.1 853名城市居民不同年龄组体脂百分比结果分析

体脂百分比又称体脂率 (F%) , 人体内脂肪 (Fat) 的总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体脂百分比是身体成分测量的一个指标, 可以说明身体脂肪的含量, 也可以间接说明瘦体重和肌肉的含量, 男性的体脂百分比在13.0%~16.9%, 女性在20.0%~23.9%范围内时属于正常体脂。当男性体脂百分比大于25%, 女性大于30%时被界定为是肥胖[2]。不同年龄段男女体脂百分比变化曲线, 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男女体脂百分比随年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男子组在45~49岁年龄段达到最大值24.29±4.832, 低于25%的上限;女子组在50岁以后达到最大值30.39±5.520, 接近或略高于30%的上限。但总体看, 男女体脂百分比变化基本

符合人体内脂肪随年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2.2.2 853名城市居民不同年龄组体质指数 (BMI) 结果分析

体质指数 (BMI) 是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值, 与肥胖有很强的相关性。兰州市853名城市居民体质指数变化曲线, 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 不同年龄段男女体质指数随年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男子组在30~34岁和45~49岁年龄段体质指数达到最高, 分别为25.64±3.355, 25.61±2.684, 而在35~39岁和40~44岁年龄段略有下降, 女子组体质指数在25~29岁年龄段为最小值20.64±3.355, 50岁以后达到最高值24.61±3.123。2007年我国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 国民的体质指数在45~59岁年龄段, 男性BMI均值大于女性, 但差距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 之后女性接近或超过男性, 但男性BMI达到最大值的年龄在提前, 也使得因肥胖病而引起的其他疾病增多的年龄也在提前。因此, 男性应注意加强中年期的保健和锻炼, 防止发生“中年早衰”。

2.2.3 853名城市居民不同年龄组去脂体重结果分析

去脂体重是除脂肪以外身体其他成分的重量, 测量瘦体重对检测体内能量转换和耗氧、调节水盐代谢等具有重要意义, 瘦体重发达说明身体强壮, 体质好。不同年龄段男女去脂体重变化曲线, 如图3所示。

图3结果显示, 男性去脂体重呈现出中间高 (30~49岁年龄段) , 两头 (20~29岁和50岁以后) 低的变化, 这与瘦体重指标的意义相吻合:女性去脂体重基本呈稳定发展状态。总体来看, 男子组瘦体重明显高于女子组, 这可能与性别差异有关。

2.2.4 853名城市居民不同年龄组体水分结果分析

体水分有着输送营养成分、回收废物、保持体浊等重要机能。853名城市居民不同年龄组体水分变化曲线, 如图4所示。

从图4看出, 男子组体水分随年龄变化也呈现出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 在30~34岁年龄段达到最大41.74±5.676, 之后略有下降;女子组体水分随年龄变化略有上升, 但变化不明显。

2.2.5 853名城市居民不同年龄组基础代谢率结果分析

基础代谢指的是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正常指BMR值在临床上不超出正常平均值的±15%。基础代谢率在生理状态下有一定的变动, 如男性高于女性, 幼儿高于成人, 成人高于老人等, 基础代谢率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有较大的意义。兰州市853名城市居民不同年龄组基础代谢变化曲线, 如图5所示。

图5结果显示, 男子不同年龄组基础代谢率也表现出中间高, 两头低的分布, 即在30~34岁年龄段和45~49岁年龄段为最高值, 分别为1 612±162.693, 1 614±187.528, 而在50岁以后, 基础代谢率呈下降趋势;女子组随年龄增大总体表现出上升趋势。男女对比发现, 男子组基础代谢率明显高于女子组。

3 结语

1) 身体成分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不同类别人群体成分的差别, 区分肌肉型超重和肥胖, 帮助人们合理减轻和控制体重, 指导能量摄入和膳食中营养素摄入的比例, 从而使人们保持最佳身体状态。

2) 兰州市853名受试者体脂百分比随年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男子组体脂百分比总体低于参考值, 而女子组体脂百分比在50岁以后超过我国国民体质监测规定的标准值;男性体质指数均值大于女性, 但差距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 之后女性接近或超过男性;去脂体重男子组呈正态分布状态, 女子组去脂体重分布相对均匀, 男子组明显高于女子组, 这与性别有关;男子组体水分和基础代谢率随年龄变化呈正态分布, 女子体水分随年龄变化略有上升, 但变化不明显, 女子组基础代谢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07年国民体质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

[2]张荣欣, 薛长勇, 郑子欣, 等.成人BM I与体脂含量和脂肪分布的关系[J].营养学报, 2002 (2) :144-147.

[3]邢超, 陶芳标, 万宇辉, 等.马鞍山市初三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 (9) :1055-1056.

[4]陆大江, 陈佩杰, 李效凯.身体成分测定方法介绍[J].中国运动医学, 2002.5, (3) :332-336.

身体成分 篇7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本着受试者自愿的原则, 随机抽取15名中年肥胖女性进行研究, 经过一般的健康检测结果合格, 无心血管病史, 选定样本后, 持续参加5个月网球运动后测量各项身体成分, 按照局部与整体, 肥胖和超重的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

在研究过程中, 根据研究需要检索和查阅了中国学术刊网和学位论文数据库所有关于身体成分和身体体质、运动处方等方面的文献, 进行了大量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为本论文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实验法

对中年肥胖女性实施网球运动干预, 总时间为5个月, 每周锻炼四次, 每次运动50~60min, 心率是最高心率的65%~75% (125~150次/min) ;每三周调整一次干预方案, 同时进行医务监督, 前两周为适应恢复期练习。实验时间为每天下午17:20~18:20, 试验对象不参加任何其他重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 饮食方面控制少进高脂、高能量物质。

1.2.3 数理统计法

所有测试数据指标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体重指数 (BMI) 大于26为肥胖, 体重指数=体重/身高 (m) 2, 根据这一规律, 体重指数小于或等于20为体重过轻, 体重指数 (BMI) 在20.1~25.0之间为标准体重, BMI在25.1~30.0为体重过重, BMI在30.0以上为肥胖。

2.1 网球运动对中年肥胖女性身体成分的影响

本次实验前中年女性的体重指数为27.05±1.98, 体脂百分比为33.1±3.65均达到肥胖标准。由表1可以看出, 肥胖中年女性通过参加半年网球运动后, 其体重指数由27.05±1.98下降至25.18±1.71, 体重由70.34±4.22下降至62.32±3.26, 体脂百分比由33.1±3.65下降至28.3±2.32*, 人体腹部皮褶变化最大, 脂肪百分比由33.1%减少到28.3%, 实验前后呈高度显著性差异 (p<0.01) 。说明网球运动能有效地减少身体各部位上的脂肪。

2.2 网球运动对中年肥胖女性基础代谢的影响

由 (表2) 可以看出基础代谢率 (BMR) 由1160±8.9增加至1228±7.3*, 蛋白质总量由8.6±2.5增加至9.8±3.2, 矿物质重量由3.7±0.1减少至3.5±0.2*, 身体总水分由54.2±2.5减少至53.1±1.8。本实验受试对象在经过5个月的网球锻炼后蛋白质量、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 身体水分量减少, 提高了人体的基础代谢率。

2.3 网球运动对中年肥胖女性体重、身高、臀围、腰围、胸围的影响

注:实验后与实验前比较*P<0.05;**P<0.01, BMI-体重指数, BMR-基础代谢率, WHR-腰臀指数, Oeder-皮脂指数

注:实验后与实验前比较*P<0.05;**P<0.01, BMR-基础代谢率

由 (表3) 实验结果可知, 使受测者人体身高没有改变, 胸围有所增加, 但增大不明显 (p>0.05) 。其体重、臀围、腰围都缩小, 试验前后腰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 5) , 特别是体重腰部脂肪减少最为明显 (p<0.01) , 而胸部随着身体的运动, 使胸大肌有所发达, 虽然围度没有缩小多少, 但有效的减少了脂肪。

2.4 网球运动对中年肥胖女性身体机制的影响

2.4.1 网球运动对中年肥胖女性蛋白质的影响

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约占细胞干重的8 0%以上, 蛋白质能提供一部分能量, 能加速胰岛素、生长素、性激素和8 0%甲状腺素等不同程度的合成, 促进支链氨基酸的增加。W o l f e等人报道, 网球运动后, 人体肌肉蛋白质合成速度率增加, 并可持续至运动后2 4小时, 其中肌肉蛋白质降解增加5 0%左右, 肌肉蛋白质合成增加1 0 0%, 使肌肉蛋白质合成大于降解, 导致肌肉粗状。

2.4.2 网球运动对中年肥胖女性脂肪代谢的影响

当机体营养过剩且活动减少 (消耗的热能大于摄入的热能) 时, 贮脂量增加;当合理营养且肌肉活动增加时 (消耗的热能小于摄入的热能) 时, 贮脂量减少, 为了调节平衡, 机体便把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网球运动之所以能减肥是因为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 并且运动能增强肌肉中线粒体酶和脂蛋白酶的活性, 使骨骼肌线粒体体积、数量、单位肌肉毛细血管密度都有增加, 改善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血脂异常。

3 讨论

中年肥胖女性在参加网球运动前, 能量摄入并不多, 但呈现非常显著性能量正平衡;参加网球运动后, 通过有规律的身体锻炼, 脂肪百分比、体重、脂肪重量、基础代谢率等指标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除基础代谢率显著升高外, 体重、脂肪百分比、脂肪重量等都在减少, 所以长期坚持网球运功锻炼能改善肥胖中年女性的身体成分。

4 结语

(1) 经常参加网球运动, 可以减少肥胖中年女性脂肪堆积, 体脂含量显著性下降。

(2) 经常参加网球运动使肥胖中年女性的腰臀比有所下降, 腹部皮脂厚度和Oeder呈显著性降低 (P<0.05) , 使得女性体形更加优美。

(3) 经常参加网球运动可以增加肥胖中年女性的基础代谢, 提升新陈代谢, 有效燃烧脂肪, 增加脂肪供能效率, 提高机体对脂肪的利用, 并加速脂肪的动员速度。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中年肥胖女性网球训练前与网球训练后身体各项指标进行对比, 观察参加网球锻炼前后身体成分各项指标变化, 分析网球运动对中年肥胖女性身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长期网球运动锻炼能够显著改善肥胖中年女性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身体成分的各项指标, 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身体成分 篇8

1 研究对象及指标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兰州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中抽取220人, 男女各110人。其中男性平均年龄20±1.3岁。平均身高171.09±7.166cm, 平均体重68.84±11.113kg, 标准体重62.74±7.714kg;女性平均年龄201.22岁, 平均身高162.07±5.478cm, 平均体重56.302±8.434kg, 标准体重53.80±2.637kg。

1.2 研究指标

形态指标:身高和体重、体脂百分比 (F%) 、体质指数 (BMI) 、去脂体重、水分含量、基础代谢率。

指标评价标准: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的中国人的超重和肥胖界值为切点。定义:体脂百分比成年男性超过20%, 女性超过30%为肥胖[1,2];男女2为正常27.9kg/m 2为超重;BMI≥28kg/m 2为肥胖[2,3];去脂体重采用身高标准体重-脂肪重量为标准[4], 经计算后, 本研究以男性56.11~67.71kg, 女性37.67~44.05kg为标准;体水分以占到体重的65%时为正常值[5], 经计算后, 本研究以男性37.84~48.84kg, 女性34.43~35.25kg为标准;基础代谢率以43.85kJ/ (m 2·h) 为标准值[6]。

1.3 方法

1.3.1 身体成分检测

采用韩国产DX-200身体成分分析仪检测身体成分, 主要包括脂肪百分比、瘦体重、水分含量、基础代谢率。

1.3.2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样本均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2 结果

兰州理工大学220名大学生体脂百分比 (F%) 、体质指数 (BMI) 、去脂体重、水分含量、基础代谢率测试结果以及与标准值比较见表1。

表1的数据显示, 兰州市220名大学生中, 男性体脂百分比为22.746±5.63, 女性体脂百分比为30.34±5.27;体质指数男性为25.15±2.92kg/m 2, 女性为24.37±2.80kg/m 2;去脂体重男性为56.99±8.26kg, 女性为水分重量男性为女性为32.563.35kg;基础代谢率男性为39.55±13.81kJ/ (m 2·h) , 女性为31.19±9.50kJ/ (m 2·h) 。

注:P<0.01显著性差异, P<0.05差异不显著。

3 分析讨论

3.1 体脂百分比

从我国1985~2002年近20年来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情况看, 除了身高体重 (形态发育) 水平明显提高外我国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力量和肺活量等素质均出现全面的下降, 肥胖的学生显著性增加, 而体脂百分比是评定肥胖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表1的结果看出, 220名大学生中, 男性体脂百分比低于女性, 男女体脂百分比都低于标准值, 且两者与标准值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男女体脂百分比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 。

3.2 体质指数

体质指数是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值, 与肥胖有很强的相关性, 表1的统计结果显示, 男性大学生体质指数略高于女性, 这一结果与2007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整体趋向是一致的[7], 即:在一定年龄段, 男性BMI均值大于女性, 其差距随年龄增长逐年减少, 之后女性超过男性, 但男性BMI达到最大值的年龄在提前, 也使得因肥胖病而引起的其他疾病增多的年龄在提前。男女体质指数略低于标准值, 且与标准值比较均存在差异 (P<0.05) , 但从P值 (男性P=0.035, 女性P=0.026) 来看, 差异不显著;男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说明220名大学生中存在超重或肥胖的现象, 但男女之间超重或肥胖的现象没有明显差别。

3.3 去脂体重 (瘦体重)

去脂体重是除脂肪以外身体其他成分的重量测量瘦体重对检测体内能量转换和耗氧、调节水盐代谢等具有重要意义, 瘦体重发达说明身体强壮体质好。表1结果显示, 男性大学生去脂体重接近标准值, 女性去脂体重低于标准值, 从男女去脂体重与标准值比较来看 (P=0.022和P=0.032) , 男女去脂体重与标准值之间存在差异差异不显著;男女组间比较, 男性去脂体重的均值高于女性, 且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极显著 (P<0.01) 。去脂体重的结果说明220名大学生中, 男性肌肉和体质状况明显好于女性, 这与性别差异有关。

3.4 体水分重量

体水分有着输送营养成分、回收废物、保持体重等重要机能。表1测试结果显示, 220名大学生体水分与标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男性P>0.05, 女性P≈0.05) , 说明大学生的体水分属于正常。男女体水分组间比较 (P<0.01) 存在显著性差异, 且男性高于女性。

3.5 基础代谢率

表1结果显示, 男女性基础代谢率均高于标准值, 男女基础代谢率与正常值比较 (P<0.05) 均存在差异;男女组间比较, 男性高于女性, 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基础代谢率是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主要辅助方法, 甲状腺机能亢进时, 基础代谢率可明显升高, 甲状腺机能低下时基础代谢率则明显降低。如发现基础代谢率异常, 建议应及时接受检查

摘要:了解大学生身体成分的比例结构及身体健康状况。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兰州理工大学220名大学生, 其中男性110人, 女性110人。应用均数比较和t检验法分析了研究对象的身体成分数据。结果表明, 女性体脂百分比 (20.34±5.27) 高于男性 (18.746±5.63) 的体脂百分比, 两者与标准值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 ;体质指数男性 (17.15±2.92) 高于女性 (16.37±2.80) , 与标准值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差异不显著;男性去脂体重 (54.99±8.26kg) 高于女性 (35.83±4.66 kg) 的去脂体重, 两者与标准值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差异不显著;男女大学生体水分与标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男性P>0.05, 女性P≈0.05) 。从测试群体的数据结果发现, 大学生身体成分结构比例基本合理, 应进一步加强身体锻炼。

关键词:体脂百分比,体质指数,去脂体重,基础代谢率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07年国民体质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

[2]张荣欣, 薛长勇, 郑子欣, 等.成人BMI与体脂含量和脂肪分布的关系[J].营养学报, 2002 (2) :144-147.

[3]邓树勋, 王继.高级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邢超, 陶芳标, 万宇辉, 等.马鞍山市初三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 (9) :1055-1056.

[5]陆大江, 陈佩杰, 李效凯.身体成分测定方法介绍[J].中国运动医学, 2002, 5 (3) :332-336.

[6]曹志发.新编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运动监测论文下一篇:医院输血网络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