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分离成分

2024-05-16

活性分离成分(精选12篇)

活性分离成分 篇1

臭参为桔梗科(CAMPANULACEAE)党参属(Sect. Codonopsis)植物心叶党参(Codonopsis cordifolioidea P. C. Tsoong)的根,别名土党参,棱子党参,古灯茶根,古东根等,臭参根含有黄酮香豆素、挥发油、糖、氨基酸、蛋白质、生物碱、有机酸、鞣质、酚类、树脂和少量皂苷等成分,其中黄酮香豆素为其主要成分之一。①臭参在云南有野生者,家种者,但市售多为家种,其移为家种已有近百年历史。臭参产量高,价廉,资源十分丰富,每年秋冬季集市上随处可见,售量相当可观。臭参在云南具有悠久的应用史和广泛的群众应用基础。臭参的根具有补中益气,润肺生津,补肺止咳的功效,在云南作为廉价的滋补品使用,每逢秋冬季节在蔬菜市场大量销售,与同属中药党参相比,臭参还具有排除体内积气的作用,类似“以通为补”。②③

野生植株全体近于光滑无毛或叶片疏生短刺毛。根未见。茎缠绕,长1 米以上,直径约3~4 毫米,有少数极短分枝。主茎上的叶稀疏,互生,两叶相距约10 厘米左右,叶柄线状,长5~9 厘米,叶片阔卵形,甚大,长宽可达10×7 厘米,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近于心形,湾缺方形,叶脉明显,侧脉自基部分出,近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短细枝顶端通常仅2 叶对生,叶柄较短,长不及1 厘米,叶片与主茎上叶片相似,但湾缺不呈方形而远较细小。花单生于叶腋外,花梗与叶互生,长3~6厘米;花萼贴生于子房中部,筒部半球状,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1 厘米,宽5~6 毫米,顶端渐尖,全缘,湾缺尖狭;花冠钟状,长约1.7~1.8 厘米,直径约1~1.2 厘米,顶端近于1/2 浅裂,裂片披针状三角形,深蓝色;花丝基部扩大,长约5 毫米,花药亦长约5 毫米。蒴果下半部半球状,上部有喙,直径约1.5 厘米。种子多数,近于椭圆状,细小,棕色,有不明显网纹。花果期9~10 月。④

1 仪器与材料

仪器:

分析太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ISO 9001 京制00000249 号c=10d Max220 d=0.001g

索氏提取器一套(500ml圆底烧瓶,100ml索氏提取器,配套冷凝管)旋转蒸发仪RV8 032014(IKR公司)

MA99-2A自动核酸蛋白分离层析仪(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有限公司)系统配置:HD-2 核酸蛋白检测仪1 台,BS-100A自动部分收集器1 台,BT-100 恒流泵1 台,TH-500 梯度混合仪1 台,XWT-S台式记录仪1 台,标配层析住1 套(1.0*40 普通层析住1 支,1.6*50 普通层析住1 支,2.5*60 中压层析住1支)50ml的分液漏斗

试剂:

柱层层析硅胶型号:规格3,粒度:200~300 目,批号:0140015(青岛海泽化工厂分厂)

乙醇(95%)分析纯批号:2013 年5 月02 日执行标准:GB/T 679-2002,许可证号:(滇)XK13-011-00001-38(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

乙酸乙酯分析纯批号:20140402 执行标准:GB/T12589-2007,许可证号:(粤)XK13-011-00005(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氯甲烷分析纯批号:20121208 执行标准:GB/T682-2002,许可证号:(滇)XK13-011-00001-34(云南杨林工业开发区汕滇药业有限公司)

丙酮分析纯批号:20111203 执行标准:GB/T 686-2008,许可证号:(滇)XK13-011-00001-24(云南杨林工业开发区汕滇药业有限公司)

甲醇分析纯批号:141225 执行标准:GB/T 683-2006,许可证号:(川)XK13-011-00015(四川西陇化工有限公司)

石油醚(60~90℃) 批号2013092601 执行标准:GB/T15894-2008,许可证号:XK13-201-00306(四川西陇化工有限公司)。

植物材料:

臭参原材10 公斤,市售品,于2015 年1 月购买,产地云南宜良,农户栽种品种。

2 提取与分离

2.1 臭参活性成分的提取

从市场上购买的臭参原材10 公斤放入-70℃的超低温冰箱中保存,使用时从超低温冰箱中取出臭参原材在常温下解冻,清洗干净表面泥土,在干燥通风阴暗的环境下把洗净的臭参原材表面水分晾干待用。用菜刀把处理好的臭参原材切成片,用分析太平称取50g用纱布包好放入100ml的索氏提取器中,用量筒量取95%乙醇300ml放入500ml的圆底烧瓶中,安装好索氏提取器装置后进行验漏处理,确认装置完好、可以正常使用。接通冷凝水,打开水浴锅加热,温度设定为78℃,回流提取3 次。取提取液经过旋转蒸发仪处理减压回收溶剂,得到浓缩后的提取物2g。

2.2 臭参活性成分的分离

浓缩后的提取物2g加入10ml蒸馏水悬浮,放入50ml的分液漏斗后加入10ml石油醚(60~90℃)进行萃取,萃取操作为:(1)进行验漏处理,可以通过对磨砂口涂抹少量凡士林来进行防漏。(2)关闭分液漏斗的阀门,一手紧握阀门防止摇晃时松开、一手用玻璃塞塞紧上出口,水平放置后充分摇晃使里面的两种互不相融的液体进行充分接触使萃取物能被萃取液充分的溶解,每摇晃一分钟左右后应该打开上出口放气,控制分液漏斗内的气压在安全范围内。萃取摇晃3 次后把分液漏斗竖直静置,直到两种液体的分界线不再变化为止。(3)打开阀门从下出口放出在下层的液体,上层的液体从上出口放出。把萃取后得到的水部分在用乙酸乙酯10ml进行萃取,得到乙酸乙酯部分和水部分。用得到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梯度洗脱,经氯仿——甲醇(100:0~70:30)梯度洗脱。

2.2.1 准备工作

(1)把系统电路和液路安装好。

(2)在断电情况下,把“滤光片”安装孔中的检测波长调整到280nm,换上280nm波长的“滤光片”盒,波长数字正面向上插入孔中。

(3)打开检测仪的电源,首先让检测仪预热30-60 分钟。

2.2.2 样品(液体)流向及管路连接

缓冲液体或样品→层析住→“进口”(上)→层析住(下)→检测仪“进”口(下)→检测仪“出”口(上)→恒流泵→收集试管

2.2.3 系统调试

(1)检测仪调试。

①仪器预热30~60分钟后,可对检测仪进行调试。

②检查检测仪波长是否正确。

③把“灵敏度”选择为“T”档,“T”指示灯亮,调节“T”旋钮,使“T”为“100”(此时透过率“T”为100%,显示屏显示“100”)。

④把“灵敏度”选择为“1A”档,“A”指示灯亮,调节“调节”旋钮,使“A”为零(此时透过率“A”为零,显示屏显示“0”)。

⑤用分析太平称取40g柱层层析硅胶(200~300目)于100ml烧杯中,在用量筒量取40ml三氯甲烷加入该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直至溶液中无明显颗粒状物,把搅拌充分的溶液装入到1.6*50 普通层析住中,装柱时要连续不断、一气呵成。装好后接通恒流泵电源,调节到1ml/s的流速,使“缓冲液”流过检测仪“样品池”进行洗柱,用木棒不断敲打层析住使里面的气泡从上方排除。此时调节“T”旋钮,使透过率“T”为“100”,调节“调零”旋钮,使吸光度“A”为“0”。此时系统达到平衡,样品流过检测仪时,电脑根据样品浓度绘制图谱成一条平行于坐标轴横轴的直线时说明此时柱子已经洗干净,可以进行上样检测。

(2)收集器调试。

①准备工作。将电源线、试管盘、竖杆、安全阀、漏液报警板等正确安装和固定好。开启电源,试管盘自动复位至起点,液晶显示屏亮,全中文显示。按任意键,进入待机状态。

②滴头定位。调节滴头到第一个试管的中心位置(外圈第一管),拧紧三个固定螺丝,(竖杆固定螺丝,安全阀固定螺丝,小横杆固定螺丝),完成滴头定位。

③参数设置。设置起始管号和终止管号,设置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设置收集时间1 分钟1 管的速度收集。

2.2.4 样品上样

当层析住表面的缓冲液快干时用滴管取待测样品滴加到柱子表面3~4 滴即可,等到待测样品逐渐向下流使柱面快干时加入洗脱液,液面始终保持高于柱面约1ml左右。

关闭梯度混合仪的混合输出阀门(旋转方向向左),将浓缩溶液倒入左杯,打开混合阀门(旋转方向向右),让溶液经过通道渗入右杯,立即关闭混合阀门。将另一稀释溶液倒入右杯,使两杯液位相同,然后在打开混合阀门,使两液面保持平衡。打开输出阀门,根据需要的斜率,缓慢调节输出流量。

2.2.5 图像绘制

如图1 所示,根据电脑根据样品内不同的物质浓度绘制出图谱(若绘出的图谱出峰太小,可改变菜单中“灵敏度”选择),乙酸乙酯部分经氯仿—甲醇梯度洗脱(100:0~70:30),⑤得到A、B、C、D共4 个部分。

3 实验结果

在00: 02 时出现了一个较高的波峰,说明这个时间出来的物质含量较高。到00: 05 时又一个较高的波峰,说明此时出来的物质含量很大,到00:06 时波峰又达到了顶值,说明此时又有含量很大的物质流出,在00: 08 时波峰达到顶值,说明有大量的物质流出。到0014 后图像逐渐形成趋势于横轴的直线但存在很多的波动。此次实验说明了臭参原材在经过索氏提取法提取和萃取后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了4 个部分的活性成分。

注释

11李树帜,叶光正.臭参的初步研究[J].云南中医学报,1994.17(4):17-20.

22 Li SZ(李树帜),Ye GZ(叶光正)1Preliminary studies on Codonopsis bulleya na Forestex Diels.J Yunnan College Trad Chin Med.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7:17220.17-20.

33 Chen ZQ(陈子珺),Wei QH(韦群辉),Zhou JY(周吉燕).Research progress of Chou2Shen.Yunnan J Trad ChinMed Materia Medica(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19220.18-21.

44 Codonopsis cordifolioidea Tsoong,Contr.Inst.Bot.Nat.Acad.Peiping 3(3):95 .f.7.pl.12.1935;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774,1975;沈联德等,植物分类学报,13(3):62.1975.

55梅任强,吕青,胡艳芬,程永现.臭参化学成分的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Na tP rod ResD ev 2010,22:2382240文章编号:100126880(2010)0220238203.

活性分离成分 篇2

没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没药属(Commiphora)植物分泌的胶状树脂作为没药(myrrh)为世界多个国家常用植物药,其所含成分包括萜类、甾体、黄酮、木脂素等次生代谢产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没药提取物和所含的化学成分具有细胞毒、抗细菌、抗真菌、镇痛、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没药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

作 者:沈涛 娄红祥 SHEN Tao LOU Hong-xiang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药学院,济南,250012刊 名: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ISTIC英文刊名: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年,卷(期):20(2)分类号:Q946.91 R284.2关键词:没药属 没药 萜 生物活性

蕴含新一代活性成分 篇3

传统的头发护理行业对此的反应是,这种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护发仪式,可与皮肤护理相比,提供头发护理产品完全适合解决指定的头发护理的问题。这包括,护发油,免洗产品,可过夜的头发护理产品和发膜,所有提供远远超过传统的洗发水和护发素。其他产品创新解决头皮的健康,抗衰老的头发护理和修复。那么所有这一切会影响天然化妆品吗?天然植物性术语也越来越多地用于传统的护发产品。消费者希望(通常是这样)拥有一切,但并不真的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对于天然化妆品来说是一个特定的挑战。根据GfK的市场研究人员的调查,既能够赢得特定品牌的普通消费者,也能够赢得天然化妆品头发护理的消费者,并且产品是否真正有效和可持续,这是一个问题。应对这个市场,法国绿科公司提供了三个新的解决方案:去头皮屑概念、卷发护理、头发整体修复。

头皮屑:雪花慢慢飘

似乎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有这个或那个问题,但是每一个消费者在这三个问题上,头屑问题是最突出的,它是可见的。在这里我们给它区分为干头屑和油头屑。

Dandrilys*是一个针对头屑的活性成分,它可持续效力72小时,主要针对的是干性头屑。

这也是伴随着严重的瘙痒和快速止屑。而且它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效,减少头皮屑和正常化皮脂生产。它是一种有效的替代锌羟基吡啶硫酮的成分,它比后者更快更强烈。此外,它治疗头皮发炎和正常化皮脂分泌,与PTZ不同。

在南美洲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干燥的森林区是德国的两倍。常绿Joazeiro(Zizyphus Joazeiro)是这个干燥森林和其他南美干燥森林里最具特征的树,它以它的生物多样性而引人注目。虽然鹦鹉享受这棵树的水果,但是几个世纪以来这棵树的价值是它的树皮,因为能够对抗发烧。从树皮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在洗发水已经被证明。因为含有三萜桦木酸、皂苷这样的三萜类成分。

微炎症常常会导致头皮问题,如头皮屑、头皮干燥、瘙痒。组胺等神经递质(介质),从肥大细胞释放出来,将引发瘙痒。这事实上经常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抓挠,病毒进入,炎症和破坏皮肤屏障。

法国绿科公司研发的dandrilys成分在降低头皮屑方面比锌吡啶硫酮更快、更有效。

体内试验:6天后提高了大约37%。它的主要功效包括:

*减少瘙痒:组胺释放降低27%

*头皮放松:舒缓头皮的作用,由于减少5-脂氧合酶

*清洗和头皮:富含丰富的泡沫

*有效长达72小时

在2014年*产品被Frost & Sulivan授予头皮屑天然活性成分方面的新产品创新领袖奖。

卷发

除了产品的功能,还有一个对于卷发的需求,就是不要沉重感,能够和平常一样造型。

Tilicine活性成分是蕴含于新鲜还生长着的酸橙树花中,经过法国绿科公司的专利生产流程低温萃取。酸橙树蓓蕾的组织富含生长调节剂,例如植物激素、蛋白质和糖。当应用于更多卷的细绒毛时,活性成分中的多糖形成一个环绕头发的薄膜。类黄酮帮助改善头发的角蛋白alphahelix的网络。

这个活性成分的糖分子形成一个保湿化合物。染色和持久定型将破坏覆盖在健康头发表面的皮脂保护膜。在这层皮脂膜下面的毛发层不会稳固,很快就会变得多孔和粗糙。头发内部的水分从毛发孔里散失,从而使头发变干。这里的活性成分具有修复功能。静态装载时,这通常是一个问题。显微照片*显示高浓度的生物聚合物形成保护膜保护环境对头发的影响,调节水分和使其表面顺滑。

整体修复

使用发油的趋势仍在继续,现在即使在沙龙护理也能见到。欧米茄脂肪酸是头发护理的焦点。印加果油使用生态农业和旧的传统方法,从秘鲁的印加花生中提取。果油从采摘到压榨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在秘鲁压榨之后,果油直接运送到法国。在这里除臭和填充维生素E,然后惰性包装在受控条件下存储。印加果油富含丰富的高质量的欧米茄脂肪酸,无硅油添加,能保证头发从发根到发梢的修复。这种轻质油适用于全部的头发修复产品。它能直接被受损的头发吸收而不是简单地覆盖其上,也不会使头发变得更沉重。头发被明显修复,光彩夺目而且易于梳理。halfhead测试证实,发油有助于改善头发打结,提高梳理性能,并添加更多的弹性和卷曲。

农作物对护发的作用

谷物中作为护发成分而使用的是植物中提取的硅酸。它有助于支持人类头发的生长过程,改善发质结构和头皮环境。头发和农作物事实上有一些共同点。在健康状况良好的条件下,他们两者都非常有弹性,并且表面平滑光亮。谷物中的成分,例如蛋白质,硅酸和其他矿物质,在人类头发中找到了同样的化学成分。

干燥的燕麦,干枯的头发

燕麦片的结构活性及其保护性和构建特点,是今年最晚收获的植物,所以它能通过水的形式最大化利用太阳能形成硅酸,硅酸反过来又能够使它生长。

小麦提供了结构和平衡

活性分离成分 篇4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分离,抗氧化活性

丹参主要能够入药的部位是其干燥根和根茎,丹参由于外观为红色又被称做赤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够种植丹参。丹参能够缓减患者的痛感、消除淤血、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活动、恢复患者神智及缓解疲劳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胸闷、心绞痛、腹胀腹痛、四肢麻痹、失眠、月经失调及经痛、浮肿及溃疡等症状。本文主要阐述了丹参的化学成分分离的方法及以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现分析如下。

1 丹参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两大类,脂溶性化学成分和水溶性化学成分。丹参中的脂溶性化学成分中二萜醌类化学成分占最大比重,其中又以橙黄色的丹参酮和橙红色的隐丹参酮为主[1]。丹参中水溶性化学成分中以酚酸类水溶性化学成分居多,酚酸类水溶性化学成分中主要有丹参素、迷迭香酸、丹酚酸、原儿茶醛等化学成分[2]。医学界目前对于丹参中的水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中,掌握准确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丹参素、迷迭香酸、原儿茶醛、丹酚酸A、B、C、D、E、F、G等[3]。丹参素是由2个HO分子、1个OH分子及以1个CH2分子和COOH分子构成,迷迭香酸是由2个O分子、2个HO分子和2个OH分子及1个COOH分子构成。

2 丹参的化学成分分离

将丹参碾成粉状,使用4倍分量70%浓度的乙醇浸泡提取4次,将丹参溶液浓缩至100 L,然后提取溶液,在常温中放置24 h后,使用清液将溶液中的乙醇去除,将溶液加热至室温,将溶液的pH值调至3,将乙醇浓度压缩至80%醇沉,将溶液中的乙醇过滤提取致无醇状态,将溶液的pH值调至5,使用乙酸乙酯对溶液萃取3次,将溶液浓缩得到提取物45 L,后添入45 L石油醚,将溶液中的沉淀物溶于乙酸乙酯中,得到无水硫酸溶液,将其脱水,最终分离出含丹酚酸类化合物的样品4.01 L。

将富含丹酚酸类化合物的样品放置烧杯中,使用硅胶进行第1次正相分离,放置8 h后,使用正己烷或乙酸乙酯进行第2次洗脱,后分成6份样品,分别为Fr1、Fr2、Fr3、Fr4、Fr5、Fr6。将Fr2样品使用SephadexLH-20柱层析,然后使用比例为40:9的甲醇进行水梯度对Fr2样品洗脱,得到含有迷迭香酸的样品,接着使用CG161柱层析,再使用比例为40:9的甲醇进行水梯度对含有迷迭香酸的样品洗脱,最终得到迷迭香酸。将Fr4样品使用SephadexLH-20柱层析,然后使用比例为60:13的甲醇进行水梯度对Fr4样品洗脱,得到含有丹酚酸B的样品,接着使用CG161柱层析,再使用比例为60:13的甲醇进行水梯度对含有丹酚酸B的样品洗脱,最终得到丹酚酸B。将Fr5样品在常压下使用硅胶柱层析,后使用正己烷或乙酸乙酯进行梯度洗脱,后得到25 g的样品,对25 g样品使用SephadexLH-20柱层析,然后使用比例为50:17的甲醇进行水梯度对25 g样品洗脱,得到含有丹酚酸A的样品,接着使用CG161柱层析,再使用比例为50:17的甲醇进行水梯度对含有丹酚酸A的样品洗脱,最终得到丹酚酸A。

3 丹参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前对于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方式主要是使用Fenton体系、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还原体系、DPPH体系、抗卵黄脂质过氧化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4]。本文使用其中两种方式分析丹参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活性。

3.1 Fenton体系

Fenton体系主要是对于丹参中化学成分进行OH清除,其工作原理是在Fenton与丹参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OH,由此可得出丹参中化学成分的OH数量[5]。

检测方式:使用2.5 ml的乙酸乙酯溶液(7 mmol/L),然后加入1.5 ml硝酸钠溶解剂(pH 7.6;0.3 mmol/L),搅拌均匀后加入2.5 ml磷酸盐溶液(含二乙烯三胺;2.8 mmol/L),充分搅拌后加入纯净水,于常温中放置,后测得丹参中化学成分的OH数量。见表1。

3.2 还原体系

实验使用高锰酸钾比色法则判断丹参中化学成分的还原能力,当Fe3+分子与丹参中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还原成Fe2+时,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形成有色溶液,溶液的颜色越深,表示化学成分的还原能力越强[6]。

实验方法:在试管中放入2 ml的丹酚酸A样品,加入3 ml硫酸亚铁缓冲溶液(pH 6.7;0.3 mmol/L),3 ml高锰酸钾溶液,搅拌均匀,在常温中放置2 h,后加入纯净水3 ml,测得丹酚酸A的还原能力。见表2。

4 讨论

丹参是一种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我国中医学对于丹参在病理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研究,是传统中医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药材,且丹参中所含的化学成分非常丰富,能够制成抗氧化剂,并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中。医学界目前对于水溶性酚酸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有许多新发现,其中表面丹参中的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效果,有着非常好的药用价值。

丹参能够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能够发挥扩张血管、防止脑血栓作用。而丹参有特殊的化学成分,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展、扩张血管、防止脑血栓等药用价值。丹参中的化学成分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药物制作中,如复发丹参丸、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口服液等。本文主要讨论了丹参的化学成分分离以及丹参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的实验,实验证实了丹参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作用。

参考文献

[1]余世春,琚小龙,段广勋.丹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综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43-47.

[2]梁晓原.云南丹参酚酸类成分水醇法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4(4):6-8.

[3]王志平,范晋勇.丹参提取液的树脂吸附及醇沉工艺对比研究.离子交换与吸附,2013,19(6):554-560.

[4]任德成,杜冠华,张均田.总丹酚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药理学通报,2002,18(2):275-277.

[5]杜冠华,裘月,张均田.丹酚酸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作用.药学学报,1995,30(10):731-735.

活性分离成分 篇5

杉木心材精油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杉木心材精油,并进行柱层析分离、气-质联用分析和抑菌活性试验,比较分析了精油含量、化学组成和抑菌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杉木心材精油含量为1.794~2.076(w/w);气-质联用分析共分离出47个色谱峰,鉴定出27个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99%),其中主要成分为柏木脑(76.27%);杉木心材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等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柏木脑是杉木精油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

作 者:叶舟 林文雄 陈伟 俞新妥 YE Zhou LIN Wenxiong CHEN Wei YU Xintuo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州,350002刊 名:应用生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年,卷(期):200516(12)分类号:Q599 S78关键词:杉木 精油 抑菌活性 柏木脑

番茄茎叶活性成分杀虫试验 篇6

关键词 番茄茎叶提取物;杀虫;LC50;植物源性农药

中图分类号:S48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117-02

番茄是茄科茄属番茄亚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茎叶含有多种抑菌杀虫成分。20世纪70-80年代,国内外学者已开始研究其挥发性物质的组成:潘雪峰等利用气—质联机分析了番茄的挥发油组成;吴利民,陆宁海等研究了番茄茎叶提取物对菜粉蝶生物活性的影响;Dirinck等研究认为主要有己酮、2-己烯醇等成分。本研究采用乙醇溶剂提取,对番茄茎叶提取物的杀虫活性做了深入研究,期望能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性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番茄茎叶

由吉林工商学院实验中心实习基地提供。

1.1.2 菜青虫

采集于吉林工商学院实验中心实习基地。

1.1.3 化学药品

化学药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1.4 仪器与设备

喷雾器、旋转蒸发仪、电子天平、粉碎机、干燥箱。

1.2 方法

1.2.1 番茄茎叶有效成分提取工艺

以水、乙醇、乙醚、石油醚等4种不同提取溶剂,在室温下按照郝严雷的方法提取活性成分。

1.2.2 菜青虫的饲养

在培养室中种植卷心菜,将菜青虫接上,试验时选用大小一致的健康若虫。

1.2.3 番茄茎叶乙醇提取物萃取工艺

1.2.4 番茄茎叶提取物杀虫活性的测定

采用离体叶片法,在菜青虫相对集中的叶片上,保留3龄若虫进行试验。用喷雾器将提取溶液喷洒在叶片上,直到叶片滴水,将叶片放入培养皿中,加湿棉球保湿。每个叶片做3次平行试验,用清水对照,24 h后检查死亡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1.2.5 试验方法

取番茄茎叶提取物,做杀虫试验。其中有番茄茎叶不同溶剂提取物杀虫试验、乙醇提取物的杀虫试验、不同溶剂萃取物杀虫试验、石油醚萃取物杀虫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溶剂番茄茎叶提取物杀虫试验结果

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菜青虫若虫的校正死亡率有差异,说明不同溶剂提取的成分活性不同;其中,乙醇提取物杀虫效果最理想,乙醇提取物的浓度为20.00 mg/mL时,其校正死亡已率超过84.0%;水提取物的活性最差,校正死亡率仅达7.2%,石油醚和乙醚的提取物,校正死亡率居中。综合来看,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效果最佳。

2.2 番茄茎叶乙醇提取物杀虫试验结果

番茄茎叶乙醇提取物对菜青虫的杀虫效果很好,浓度为10.00 mg/mL的乙醇提取物,校正死亡率已达到52.0%,浓度为40.00 mg/mL时,校正死亡率达到96.6%。即使浓度为2.50 mg/mL的提取物,杀虫效果也略高于对照组,说明了提取物浓度与杀虫效果呈正相关。对实验数据分析,求得回归方程,计算出提取物对菜青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 为

10.40 mg/mL。

2.3 不同溶剂萃取物杀虫试验结果

由试验结果可知,不同溶剂萃取物杀虫效果差别较大,其中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杀虫效果较好,在浓度为20.00 mg/mL时,24 h后的校正死亡率达98.0%以上,正丁醇萃取物24 h后的校正死亡率为46.5%,水相24 h后的校正死亡率较低,几乎没有杀虫效果。

2.4 石油醚萃取物杀虫试验结果

番茄茎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相浓度不同,校正死亡率不同,其校正死亡率与浓度具有正相关性,大于5 mg/mL的浓度,杀虫效果较好,浓度为10 mg/mL时,24 h后的校正死亡率达到64.9%,浓度为20 mg/mL,24 h后的校正死亡率为92.7%.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求得回归方程,计算出石油醚相对菜青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 为6.58 mg/mL。

3 结语

选择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对菜青虫的杀虫效果较好,在乙醇提取物的浓度为20 mg/mL时,校正死亡率已经超过84%;番茄茎叶乙醇提取物活性成分杀虫试验显示,提取物浓度与杀虫效果具有相关性,对菜青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 为10.4 mg/mL;不同溶剂萃取物杀虫试验得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杀虫效果较为理想,说明杀虫活性物质的极性较低,浓度为20 mg/mL的溶液24 h后的校正死亡率达98%以上;番茄茎叶乙醇提取物石油醚相杀虫试验说明石油醚萃取物浓缩了番茄茎叶提取物中杀虫的有效成分,对菜青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 为6.58 mg/mL,低于乙醇粗提物的半致死浓度,更加说明了石油醚萃取物的杀虫效果。

活性分离成分 篇7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原材料野艾购于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 产地广东, 超临界萃取装置、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均为国内研发制作。试验所用蒸馏水均采用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制作。 菌株均来自武汉大学的菌种保藏中心, 实验采用牛肉汁蛋白胨培养基 (酵母浸膏1 g, 牛肉浸膏4 g, 蛋白胨10 g, 葡萄糖10 g, 琼脂15 g, 水1 L, pH= 7.0, 121℃灭菌30 min) 培养。

1.2方法

1.2.1挥发油提取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进行挥发油提取[1,2]:①将收集的野艾地上部分洗净阴干切碎, 称重为8.9 kg, 装入萃取装置;②萃取装置温度设置为35℃, 通入CO2,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③打开压缩机, 调节仪器内部压强保持在16 MPa, 调节CO2出口阀, 保存20 kg/h;持续80 min, 打开分离器, 取出萃取物;④关闭萃取装置, 放空CO2, 取出挥发油粗制提取物, 然后放入2倍的无水乙醇, 搅拌均匀, 静止24 h;⑤真空抽滤, 再除去蜡质沉淀物, 最后将滤液在30°回收乙醇, 得到精制野艾挥发油。

1.2.2抑菌圈测定

试验对野艾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测定使用的是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3]。 首先, 在三个固体平板均匀涂上牛肉汁蛋白胨培养液;其次, 取已灭菌的滤纸片 (7 mm) 粘取约15 μL已稀释好的挥发油样品置于平板上, 每个菌种取6个平行组;最后, 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细菌组温度为36℃, 24 h, 真菌组温度为27℃, 48 h, 测算菌落直径3次求取平均值, 并以左旋氧氟沙星为对照。

1.2.3最低杀菌浓度 (MIC) 和最低抑菌浓度 (MBC) 的测定

采用稀释法对MCI和MBC进行测定[4]。 在96孔的平板上涂上液体培养基、接种菌落、再加入已稀释好的各浓度挥发油样品。 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细菌组温度为36℃, 24 h, 真菌组温度为27℃, 48 h, 后观察, 每个菌种的每个挥发油样品相同稀释度的实验各三组, 重复两次。 MIC的确定标准[5]:肉眼无法观察到培养基内培养物浑浊的样品为最低抑菌浓度。 MBC的确定标准:首先是取出培养后无浑浊的平板再培养, 以再培养后平板无菌落生成为最低样品的抑制浓度。 并以左旋氧氟沙星为对照。

1.2.4使用质谱联用仪对野艾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首先, 将挥发油样品以1∶5的比例溶于乙酸乙酯, 摇匀, 分流进样。 鉴定分以下两个部分:

1.2.4.1色谱条件色谱柱 (25 m×0.25 mm) , 柱温:前两分钟保持45℃, 再以5℃每分钟的速度提高至100℃, 保持2 min, 再以10℃每分钟提高到220℃, 进样量:0.5 μL, 流速:1 mL/min, 载气:He, 分流比:30。 采用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的百分比含量。

1.2.4.2质谱条件进物口温度220℃, EL电离方式, 电离电压为70 EV, 离子源温度为330℃, 扫描范围为35~350 amu, 各组成成分分子式通过NIST进行检索。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野艾挥发油结果和化学成分GC-MS分析

经气相色谱分离出挥发油中的39种成分, 再经质谱图NIST检索确认, 再用面积归一化法, 分析出其各自的相对含量, 其余成分因各种原因未能确认。 表1结果显示, 野艾挥发油主要的五种成分分别是蒿酮 (15.52% ) 、 蒿醇 (9.63% ) 、 顺式丁香烯 (8.71% ) 、 艾醇 (7.37%) 和桉叶素 (6.47%) 等。

2.2野艾挥发油对三类菌的抗菌效果

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果相对较好, 对真菌的效果一般, 对革兰阴性菌无效。 具体见表2。

3讨论

试验对野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了气-质联用的分析方法, 首先通过使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野艾挥发油进行分类提纯鉴定[6], 其次再使用气相色谱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离鉴定, 查出挥发油中所含有的各化学成分组成, 再利用归一法测算挥发油中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最后再通过质谱联用仪进行确定, 采用NIST计算机分子库进行自动检索, 确定挥发油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及其含量[7]。

注:DD:抑菌圈直径;MIC:最低杀菌浓度;MBC:最低抑菌浓度

试验中对于野艾的杀菌抑菌研究也表明野艾挥发油对测试菌种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尤其是对革兰阳性菌的杀菌活性很强[8]。 在过往的研究中也曾有过类似的报道[9,10,11], 蒿酮、蒿醇和桉叶素对革兰阳性菌有很强的的杀灭作用, 对部分真菌和革兰阴性菌也有抑制作用, 在这种也可以看出这三种物质是野艾抗菌的物质基础, 野艾挥发油对几种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会随着挥发油浓度的提高而加强[12,13,14,15]。

本文对挥发油抗菌活性的研究还利用了挥发油中芳香类化合物包括柠檬烯、 蒎烯等的抗菌作用, 尤其是萜类的化合物。 有数据显示[4], 芳香族化合物 (例如柠檬烯) 的特点是:其一, 具有较强的香气;其二, 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其三, 具有较高的药物成分;其四, 具有较大的生物活性。 因此可将其作为制作生态抗病毒杀菌剂的合理材料。

摘要:目的 对中药野艾的药用价值进行研究, 主要对其挥发物进行抑菌活性研究及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 进而为野艾的药用价值寻找依据。方法 ①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 (CO2) 萃取法提取野艾的挥发油, 然后测定挥发油对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的杀菌抑制作用;②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鉴定。结果 ①挥发油对革兰阳性菌杀菌效果较好, 对真菌的效果一般, 对3种革兰阴性菌无杀菌活性;②分离鉴定出39种成分, 野艾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蒿酮 (15.47%) 、蒿醇 (9.55%) 、顺式丁香烯 (8.85%) 、艾醇 (7.28%) 和桉叶素 (6.78%) 等。结论 挥发油对所测试的菌落有很好抑制作用, 对革兰阳性菌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活性分离成分 篇8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中药复方包括古代流传下来的有确切疗效的传统方剂,也包括现代临床使用的疗效明确的一些新复方。几千年来所积累的方剂数量多达数十万,明代的《普济方》所收载的方剂达61 739首,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对流传下来的方剂更是费尽心血整理研究,仅1997年出版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中选收的方剂就达96 592首。各少数民族也积累了大量的药方,常见的如藏药有400多种,蒙药500多种,维药310种,壮药70多种,彝药324种,白药151种,苗药163种,等等。中药是我国的传统优势资源,其价格低廉、效果确实。因此,寻找能够治疗浅表皮真菌感染的中药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其活性部位或者单体,探明其物质基础,提高药物疗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的研究遇到了一些难题和理论上的瓶颈,中药往往由很多味中药组成,包含的化学成分有成千上万,有些复方往往由很多种化学成分共同作用,因此,中药作用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很难阐述清楚,对药物的质量控制也造成了一定困难。而在国际上,上市药物必须确定作用成分和作用机理,这就对中药进一步研究、走向世界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一部分科研工作者试图完全用西医的理论体系来研究并寻找中药中起作用的化学单体,但往往发现中药化学成分是一个整体作用,在经过成分拆分后往往分开几部分都没有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创新的方法进行研究,尽快攻克中药现代化中存在的难题[5,6]。

珊瑚藓净是一种治疗足癣的民间药,经临床证明对足癣有很好的疗效,目前还没有对其有效成分和药理学的相关研究。足癣病多由浅部或者深部真菌感染而生。引起足癣的真菌很多,主要有白色念珠菌、红色毛藓菌、须子样毛藓菌(石膏样毛癣菌)等[7,8,9]。本研究拟以抗菌活性为指导分离珊瑚藓净的活性成分并初步研究珊瑚藓净的药理作用。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微量稀释法对珊瑚藓净药敏活性进行测定[10],并以珊瑚藓净抗白色念珠菌活性为指导,对珊瑚藓净进行分离纯化,寻找其抗菌活性成分,探明其作用的物质基础。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给药前后白色念珠菌外部形态的变化,初步了解其对白色念珠菌作用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红色毛藓菌(T.rubrum)ATCC294;

石膏样毛藓菌(Richophytion mentagrophytes)LZY8905;

白色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ATCC10231。

(以上菌种由中科院微生物保藏中心提供)。

1.2 试剂

正己烷、氯仿(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SH1珊瑚藓净水煎剂提取物(自制);

L1 两性霉素B(sigma公司)。

1.3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1200,Aglient Shimadzu LC-20高效液相色谱仪,

Waters HPLC2695-2487 ;

核磁共振仪:Bruker Avance 500MHz,Bruker Avance Ⅲ 400MHz,TMS为内标,

2D-NMR标准软件—XWIN-NMR,version 2.6 software;

旋转蒸发仪:RE-52A型,上海亚荣科技有限公司;

酶标以仪:TECNAⅡ-SAFIRE2酶标仪,瑞士TECAN集团公司;

真空冻干机:FD-1E-80,深圳三利试验仪器公司;

扫描电镜:日立S-3400N扫描电镜。

1.4 培养基

LB培养基:胰蛋白胨10g,酵母粉5g,NaCl10g,纯净水补齐1 000mL,121℃高压20min。

土豆培养基:马铃薯200g沸水煮5min左右,葡萄糖20g,琼脂16g,纯净水补齐1 000mL,121℃高压灭菌20min。

沙氏培养基:葡萄糖20g,蛋白胨10g,琼脂粉18g(固体),纯净水补齐1 000mL,121℃高压灭菌20min。

2 试验方法

2.1 珊瑚藓净有效成分的初步分离

将珊瑚藓净用8~10倍体积用氯仿反复提取,合并提取浓缩得浸膏4.729g,将所得样品用硅胶柱层析,洗脱液为正己烷—氯仿的梯度混合溶液 (体积比10∶0~4∶6),结合薄层层析检测结果,合并相似成分。将得到组分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成浸膏并称量。

2.2 微量稀释法测定珊瑚藓净抗菌活性

将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的Fra1、Fra2、Fra3、Fra4四个组分用真空冻干机冻干至粉状蒸干,并用沙氏培养基溶解至浓度为1 280μg/mL.并在96孔聚苯乙烯板中倍比稀释,并分别接种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须子样毛癣菌悬液,使每孔终体积为100μL,48h后用肉眼直接观察结果,小孔内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小浓度为MIC值。

2.3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Fra2主要成分

将fra2在真空冻干机冻干,用80% 甲醇溶解。溶液进行离心(12 000r/min,15min),取上清,用HPLC分离并收集其中主要组分。

2.4 微量稀释法测定Z1、Z2、Z3三种化合物抗白色念珠菌活性

将得到的化合物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试验方法同2.2)。

2.5 核磁共振仪鉴定化合物Z2结构

用核磁共振仪检测单体化合物Z2(溶剂DMSO),通过氢谱(1H-NMR),碳谱(13C-NMR),DEPC-NMR,HSQC-NMR,HMBC-NMR分析Z2的化学结构。

2.6 扫描电镜观察Z2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形态影响[11,12,13,14]

药物在细胞膜内与脂醇(Ergosterol)结合而造成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导致真菌细胞内的成分,钾离子及其他成分如氨基酸、蛋白质等泄漏到膜外,破坏真菌正常代谢及抑制生长,细胞产生裂解而造成细胞死亡[11,12,13]。因此,拟采用本试验观察珊瑚藓净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影响。将Z2在灭菌后的24孔聚苯乙烯板中倍比稀释,并接种白色念珠菌菌悬液使每孔终体积为200μL,将载玻片放入24孔板所示各孔孵育48h后取出并在电镜下观察结果[14,15,16]。

3 试验结果

3.1 珊瑚藓净有效成分的初步分离结果

将珊瑚藓净氯仿提取物用正己烷-氯仿体系进行梯度分离,得到Fra1、 Fra2、 Fra3、 Fra4四个流分,重量分别为0.35g、1.23g、0.58g、0.89g。

3.2 微量稀释法测定Fra1、Fra2、Fra3、Fra4四种组分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Fra1、 Fra2、Fra3 、Fra4对红色毛藓菌、石膏样毛藓菌均无明显抗菌效果。而Fra2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达到40ug/mL(见表1),而珊瑚藓净氯仿粗提物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40ug/mL,因此Fra2为珊瑚藓净的活性成分。

3.3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Fra2主要成分结果

由图1可知,高效液相色谱在Fra2中共分离到三种主要化合物(图中标示为1、2、3),收集化合物,记做Z1、Z2、Z3,称重得到重量分别为85mg,121mg,32mg。

3.4 微量稀释法测定Z1、Z2、Z3三种化合物抗白色念珠菌药敏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化合物Z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0μg/mL,Z1、Z2均没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因此Z2是Fra2中的主要抑菌成分 。

3.5 核磁共振法(NMR)鉴定化合物Z2结构

经过NMR图谱结果分析,Z2结构为:

命名为1,3,4,6-4氨基己烷(1,3,4,6-4 amino hexane)

3.6 扫面电镜观察Fra2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影响结果

在药物浓度为320μg/mL时(图7),白色念珠菌基本死亡,电镜下几乎看不到白色念珠菌细胞,只能看到少量没有生长到一定体积细胞就发生破裂的白色念珠菌细胞。能看到少量散落的菌丝,细胞壁有明显的褶皱。在药物浓度为80μg/mL(图8)时,在电镜下能观察到已经破裂的白色念珠菌细胞和菌丝体,细胞壁有明显褶皱,与阳性对照两性霉素B药物浓度10μg/mL(图12)下观察到的结果相似。在药物浓度为10μg/mL时(图9),在电镜下未能观察到已经破裂的白色念珠菌细胞,正常存活的细胞细胞壁有明显褶皱。在药物浓度为5μg/m(图10)时,在电镜下未观察到破裂的白色念珠菌细胞,正常存活的细胞细胞壁未出现褶皱,菌体表面光滑,生长状态正常,与阴性对照(图11)观察到的结果相似。从扫描电镜结果可以看出,珊瑚藓净有效部位Fra2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呈现出对药物的剂量依赖效应。

4 讨论

明党参的活性成分分析 篇9

1 仪器与试剂

仪器:菲力浦SP-300型红外分光光度计, HPWZZ-1型自动旋光仪, Nicolet R 3m/E x-衍射仪, HP6890GC—5973MSD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等。药材:新鲜明党参 (江苏句容产) , 取其新鲜根部。试剂:乙醚、正丁醇、吸附树脂等, 均为分析纯, 由北京华大生物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2 提取方法

取明党参300g, 置于一下端具磨口塞, 上端开口的500m L球形瓶中, 塞紧瓶口, 下端依次连接预装有大孔吸附树脂的层析柱和抽滤瓶以及真空抽气泵。加沸水至明党参全部淹没, 加热回流提取2~3次 (2h/次) , 合并提取液, 依次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正丁醇减压浓缩萃取;所得成分混适量硅胶, 用热乙醇溶液溶解, 经石油醚—醋酸乙酯硅胶色谱梯度分离洗脱, 收集得到5个流分的粗成分;以上各流分经硅胶柱再次色谱分离纯化, 所得样品置冰箱结晶析出。

3 结果

3.1 成分鉴定

我们采用钠溶法、凝胶柱层析、旋光、IR、UV、酸水解产物纸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气相色谱等技术分析馏分结晶的元素、分子量、比旋光度、纯度、键结合构型等, 主要鉴定出下列物质[3,4,5]: (1) 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鉴定出明党参含钾、铜、铬、锂、镁、锰、钼、镍、磷、硒、钙、钻、铁、锗、钠、矾、锌等人体必需或有益元素, 其中钾的含量最为丰富; (2) 明党参磷脂主要成分为卵磷脂类, 棕榈酸为其组成磷脂的脂肪酸主要成分, 而据文献报道, 明党参生品卵磷脂含量低主要以磷脂酸的形式存在, 提示煮制加热可阻止磷脂分解, 抑制卵磷脂酶活性; (3) 通过高速氨基酸自动分析技术鉴定明党参含20种常见氨基酸, 如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酸, 其中天门冬酰胺含量最为丰富; (4) α-型糖苷键明党参多糖 (CSP) , 具有845nm红外吸收峰, 分子量52 000, 由6种单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组成, 摩尔比为11.95∶1.57∶1.03∶0.18∶0.26∶0.08, 主要成分为葡萄糖, 具体结构尚待确定; (5)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从挥发油鉴定出β-蒎烯、6, 9-十八碳二炔酸甲酯、乙酸十四烷醇、豆甾醇、β-2谷甾醇、单棕榈酸甘油酯、香草酸、胡萝卜苷等。

3.2 药理学实验

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 两组小鼠均给予酚红、氨水喷雾, 氯化乙酰胆碱和磷酸组织胺混合物刺激, 实验组小鼠灌服明党参天门冬酰胺结晶水溶液, 对照组灌服同容量的生理盐水。2h后, 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小鼠气管酚红排泄量显著增加 (P<0.05) , 对氨水刺激引起的咳嗽以及对氯化乙酰胆碱和磷酸组织胺引起的哮喘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P<0.05) 。由此可见, 明党参天门冬酰胺对止咳、平喘、祛痰具有显著疗效。实验组小鼠口服明党参多糖水溶液, 能显著提高在高温、常压以及氰化钾所致的化学性缺氧等条件下的存活时间, 并且对二硝基氯苯 (DNCB) 所致的小鼠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显示出极显著的抑制作用, 提示明党参多糖能提高正常状态下小鼠的耐受能力, 并对各种极端条件所致的变态反应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实验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明党参多糖水溶液, 小鼠脾细胞NK活性、巨噬细胞受体激活活力和数量, 胸腺指数、脾指数、外周血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等均显著增高。提示明党参多糖对小鼠NK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可促进机体免疫功能以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增强机体防癌、抗感染能力。

4 讨论

天门冬酰胺作为明党参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对评定不同产地的明党参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电位滴定法、微量滴定法等用于测定门冬酰胺的含量,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 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采用以高效液相色谱为主的分析技术, 将天门冬酰胺与其它结构相近的成分较为准确地分离出来, 从而为探讨其纯化物药理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性, 以及操作的主观性, 实验条件控制的不确定性, 虽然我们成功分离出了天门冬酰胺和部分其它文献已经报道过的成分, 仍有一些成分不能准确分离。另外, 对有些已经分离出来的成分的化学结构, 以及不同成分的相互作用及药效发挥机制, 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据文献报道, 除了传统的止咳、平喘、祛痰等药效外, 明党参还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适应力等作用。明党参还有活血化瘀、降低全血粘度、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的作用, 能显著抑制小鼠血栓的形成, 减少小鼠体外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法形成的血栓重量。另外明党参还能促进机体自由基的清除, 增强超氧化歧化酶 (SOD) , 从而抑制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频率以及环磷酰胺诱发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 降低体细胞遗传物质的突变。此外关于明党参帮助消化、降逆止呕、改善肠胃等功能也有报道, 但由于实验条件所限, 我们仅对此做了部分药理学动物实验, 结果显示明党参除了具有传统的止咳、平喘功效外, 确实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 提高机体适应力的功效。当然, 关于其具体机理, 以及文献报道过的其它功效, 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明党参活性成分的药理学性质以及分离鉴定方法。方法:采用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的分析技术进行成分分离和鉴定, 并用鉴定出来的活性成分进行药理学实验。结果:分离出天门冬酰胺等一批活性物质。动物实验证实, 明党参活性成分具有止咳平喘、增强机体免疫力和适应力等功效。结论:明党参具有多种功效, 但其活性成分的具体作用机制, 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明党参,活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

参考文献

[1]任东春, 钱士辉, 杨念云, 等.明党参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 2008, 1 (31) :47-49.

[2]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第1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3]王亚敷, 阵建伟.明党参炮制品中磷脂成分的研究[J].中成药, 1992, 14 (9) :21.

[4]李祥, 陈建伟.明党参中胆碱的分离鉴定和不同采收期的含量测定[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94, 3 (6) :37.

牛心朴子有效成分的活性试验 篇10

1 材料

1.1 牛心朴子

牛心朴子草, 采自宁夏盐池县, 由盐池县草原站鉴定。

1.2 动物

ICR小鼠, 体重18~24g, 雌雄各半, 购于宁夏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1.3 仪器

AR 1140电子天平, 美国生产;RE-52A型旋转蒸发仪,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生产;WFH-203三用紫外分析仪, 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Db-2型电热板, 苏州威尔实验用品有限公司生产。

2 方法

2.1 牛心朴子不同提取部位水剂的制备

牛心朴子草地上部分, 粉碎, 用工业乙醇冷浸或用热回流的方法得到总浸膏, 用1mol/L的盐酸溶解、抽滤, 弃去滤渣, 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9~10;用氯仿反复萃取7次, 得氯仿部分;用正丁醇反复萃取7次, 得正丁醇部分。定量称取牛心朴子氯仿提取部分和正丁醇提取部分, 分别用适量的注射用水溶解, 配成50mg/mL, 高温灭菌, 备用。

2.2 毒性试验

2.2.1 试验分组

将小鼠随机分成预试验组和试验组, 预试验组又分成9个处理 (氯仿提取部分5个处理, 正丁醇提取部分4个处理) , 每个处理4只, 雌雄各半, 按A~I顺序编写组号;试验组分成5个处理, 每个处理10只, 雌雄各半, 按字母J~N顺序编写组号, 其中J组为对照组。

2.2.2 给药方法

试验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 用50mg/mL的牛心朴子提取物, 首先对4只小鼠给药, 如全死或全不死, 以0.6为倍数向下或向上翻剂量给药, 初步摸索出小鼠的死亡剂量;再对所得剂量以0.9为倍数分别向上、向下翻剂量, 观察小鼠死亡情况, 以Blis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

2.3 牛心朴子生物碱对小鼠热板法镇痛作用的影响

准备水浴锅, 水温55℃, 小鼠因热刺激而出现踢后腿或舔后足或四肢乱动的反应, 以此反应为痛反应指标。试验时用马表记录小鼠自放于热金属板上至出现痛反应的时间, 以此为痛阈指标。在给药前先测定每只小鼠的痛阈, 反应不规则者如过敏、迟钝或喜跳动者挑出不要, 在给药后第1小时每隔15min测1次反应时间, 到第2小时再测1次, 若该药具有镇痛作用则反应时间延长, 但以60s为限, 不出现反应亦把小鼠取出, 以免损伤足部。小鼠以雌性为好, 雄小鼠因阴囊受热刺激易松弛, 与热板接触面积较大, 会影响反应结果。

2.4 牛心朴子生物碱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的影响

将40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 每组10只, 第1组为对照组 (生理盐水组) , 第2组、第3组、第4组分别用0.5, 1.0, 1.5mg/mL牛心朴子生物碱注射液经臀部肌肉注射, 每次0.5mL, 每12h注射1次, 共注射3次, 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末次给药1h后在小鼠左耳涂二甲苯 (25μL/耳) , 45min后剪下2片耳片称重, 以左右耳重量差计算耳增重。

3 结果

3.1 毒性试验结果

3.1.1 预试验结果见表1、表2。

3.1.2 正式试验结果见表3。

回归方程为Y=-18.845+10.069X (式中Y代表回归机率, X代表对数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233.4mg/kg。LD50 (校正) 95%的可信限=192.15~268.09 mg/kg;LD5=160.23 mg/kg, LD95=339.99mg/kg。

3.1.3 试验结果观察

中毒症状:腹腔给药后小鼠出现精神委靡、弓背、蜷缩等症状, 对外界刺激敏感, 四肢运动不协调, 喜聚堆, 有的出现间断性兴奋, 有的垂直向上跳跃, 随后四肢麻痹, 精神萎顿至沉郁状态, 体温降低, 最终死亡。

3.2

牛心朴子生物碱对小鼠热板法镇痛作用的影响 (见表4)

3.3 牛心朴子生物碱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的影响 (见表5)

注:乙组无药物, 仅加0.5mL水。

注:**表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 ;ΔΔ表示与第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 。

4 讨论

试验对牛心朴子不同提取部位, 即氯仿提取部分和正丁醇提取部分进行了毒性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牛心朴子的毒性成分主要集中在氯仿, 而正丁醇部分在2 000mg/kg仍未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经证实氯仿部分主要以生物碱为主, 而正丁醇部分主要以黄酮为主。可见牛心朴子的毒性主要集中在生物碱部分, 具体是由哪种毒性成分引起还需进一步证实。

试验通过热板法对牛心朴子的镇痛作用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牛心朴子生物碱的浓度在50mg/kg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这与杨宁莲等[1]、祁利民等[2]报道的牛心朴子总生物碱对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而其挥发油的镇痛作用不明显相吻合。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的试验证明, 牛心朴子的浓度在1.0mg/mL时对二甲苯致小鼠的耳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与农兴旭等[3]报道的以老瓜头总生物碱36.5mg/kg给药2h后均可明显抑制由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作用基本相符。杨卫东等[4]报道了牛心朴子总碱对急慢性炎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以明显降低大鼠足趾肿胀部位炎症组织内前列腺素E2 (PGE2) 的含量, 提示牛心朴子总碱的抗炎作用与其抑制炎症部位前列腺素E2的合成和释放有关。具体的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宁莲, 陈志清, 任力, 等.老瓜头生物总碱提取工艺及皮肤刺激实验[J].宁夏医学杂志, 1998, 20 (增刊) :14-15.

[2]祁利民, 杨洁, 贾健荣, 等.宁夏野生植物——老瓜头药用有效成分的研究[J].新技术应用, 1991 (4) :18-21.

[3]农兴旭, 樊亦军, 周军.老瓜头提取物初步药理研究[J].中草药, 1987, 18 (12) :21-23.

活性分离成分 篇11

关键词:保健食品 活性成分 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3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居民对于自身的健康管理意识逐步增强,随之出现的是大量的保健食品。种类多样的保健食品虽然给居民的选择留下了充足的空间,但是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却存在质量不一的情况,尤其是近年来,各种非法制造、非法销售、非法宣传的保健食品充斥着整个保健市场。这些保健食品存在着严峻的的安全隐患和功能隐患,尤其是功能隐患对于消费者的不良影响最大。商家过分夸张保健食品的功效,归根结底,是因为质监部门的检测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了对于保健食品的功效检测。因此,对于保健食品中的活性成分检测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我国常使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光学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两大类。

1 光学分析法

不同的成分拥有不同的光谱特征,所谓的光学分析法就是利用物质的不同的光谱特征,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常见的光学分析法有多种,但目前经常被使用的主要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两种。

1.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所谓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即指通过观察分析物质在紫外线及可见光区分吸收光谱的情况,对活性成分进行研究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建立的基础是朗伯-比尔定律,其依据的原理是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众所周知,分子中价电子的充分活跃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光谱现象,因此,分子中价电子的活跃程度决定了吸收光谱的存在和分布情况。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包含四种类型的光度计,分别是单光束、双光束、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以及多道分光光度计。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因其不可多得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这种光度计不仅仪器价格低廉且操作简单快速,具有超高的灵敏度。依据有机化合物在特定波长所测得的吸光度的不同,可用来作为鉴定食品纯度以及食品成分含量的依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以用来鉴别食品中的甲醛、果胶、果糖、葡萄糖、脂肪等成分,除此之外,还可以排除食品中违禁剂的添加使用,比如复合防腐剂、复合甜味剂以及复合鲜味剂等。

1.2 红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由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知,红外可见光光度法即指利用物质中的红外光谱对食品中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不同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动,红外光谱的吸收作用是通过分子中原子的多种振动实现的,不同的振动形式有其独有的吸收峰。不同基团的吸收峰相应的总是集中在特定的区域,近红外光线具有非凡的穿透能力,而远红外光线则具有特别的加热特性。近红外光谱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能得到样品密度、粒度、高分子聚合度以及纤维直径等物质的物理信息。除此之外,红外光谱的独特优势还表现在:

(1)操作简单,没有繁冗复杂的前处理过程以及化学反应;

(2)测试速度比较快,可以大大缩短测试周期;

(3)对测试人员要求较低,不必具备专业测试技能,且单人可完成多个指标的测定,大大提高了测试率;

(4)测试过程绿色无污染,具有相对低廉的检测成本;

(5)随着测试数据的不断积累,模型被不断完善,测试精度得到显著提高;

(6)测试范围可以依据具体情况不断扩展;

红外光谱的检测范围比较广,除了可以检测常规状态下的固体物质、液体物质、气体物质外,还可检测粉末物质、糊状物质、肉类、乳类等物质。

2 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是利用色谱技术对食品中的物质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色谱分析法最早是俄国植物学家在分离植物色素时应用的,后来逐渐发展产生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又出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电泳色谱法等新兴色谱分析法。在目前我国的食品分析法中主要用到的色谱分析法主要是这两种:

2.1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以气体为流动相进行食品检测分离的技术方法,主要包含两种类型,即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填充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分析速度快以及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其应用范围之广,既可以与化学方法相结合使用,也可以与红外光谱仪器结合定性。在食品的分析检测过程中,凡是能够在温度许可的范围下,可以直接或间接气化的物质,都可以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物质定性检测,常见的检测物质主要有:氨基酸、蛋白质、糖类、防腐剂等。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以气体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即以液体为流动相,主要是以高温下的液体为主,以此来分析物质,这种色谱分析方法是以传统的液相分析为基础发展改进而成的。这种分析方法作为一种主要的分析手段,主要应用在沸点高、分子大、热稳定性较差的有机物质之中,主要用于检测氨基酸、蛋白质、生物碱、维生素等,在维生素、抗生素的检测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许多新兴的检测仪器不断问世,比如糖分析仪、这些仪器在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添加劑等方面意义重大。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可以与其他检测技术互补结合,不仅大大提高了检测安全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检测范围,使得检测技术明显提升,随着经济与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高效液相色谱法必将得到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3 结语

与一般的食品不同,保健食品主要发挥调节功能,只有保健食品中的功效成分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够发挥作用,因此,测定保健食品中的活性成分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技实力的增强,我国将不断提高检测技术,完善检测体系,加强保健食品的安全使用意识,促使保健食品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芬.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测定方法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5,2(12):67-72.

[2]李伟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9(24):90-95.

[3]王顺民.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8(15):90-93.

柚子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篇12

1 黄酮类化合物

柚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芸香苷等黄烷酮类,其中柚皮苷占80%以上(Rouseffetal,1987)。柚皮苷是柚子的主要苦味物质和特征性黄酮类化合物,占柚子中二氢黄酮总量的89%。但俊峰[1]通过对不同品种袖果果皮的不同部位进行分析,发现4种袖果果皮中均未检测到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只有在外果皮中能检测到多甲氧基黄酮,并且橘皮素的含量大于川陈皮素的含量。在有囊衣生成后,袖皮苷的含量(g/kg鲜重):囊衣>白皮层>外果皮。庞瑞等[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柚皮中柚皮苷的含量,结果表明化橘红中柚皮苷的含量最高,胡柚皮次之,普通柚皮中柚皮苷含量较少。

柚皮苷的提取方法有乙醇法,兼以超声波辅助提取,除此之外,脱苦去除柚皮苷的方法主要有吸附剂法、柚苷酶法、超临界萃取法、膜分离法等。董朝青等[3]采用乙醇提取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柚子中柚皮苷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90 ℃,乙醇浓度为70%,提取时间为90 min,液固比为25:1。刘英等[4]探讨超声波辅助提取柚皮中柚皮苷的优化工艺条件,提高了柚皮苷的提取率。周强等[5]对柚皮中柚皮苷的超声提取方法进行研究,得出超声波提取柚皮苷的最佳工艺条件:超声温度25 ℃、超声时间30 min、饱和Ca(OH)2溶液与柚皮质量比4:1、超声频率25 kHz,精制柚皮苷平均收率达1.82%,为常规浸提法的1.58倍。刘学仁[6]对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提取方法分别进行了研究优化,结果确定:水浴回流提取法:80%乙醇、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60 ℃;微波提取法:80%乙醇作溶剂,微波萃取仪功率400 W,提取时间10 min,提取温度40 ℃。索氏提取溶剂是95%乙醇,超声提取溶剂是甲醇。孙胜亮[7]通过用70%乙醇对柚皮进行提取,进一步反复重结晶,得到了纯度较高的柚皮苷;以柚皮苷为原料,通过化学裂解的方法,使得其支链上的糖苷键一个个被裂解下来,经过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分别得到了樱桃苷与柚皮素。

2 香精油的提取及功效

柚皮中含有丰富的香精油(essential oils),主要香气成分是烯萜类的种种氧化衍生物如酮类、醇类、醛类、酯类等(叶兴乾,2005),含量最高的成分为柠烯,占挥发油总量的60%左右(杨荣华,2001)。SawamuraetaL(1991)还从柚的各种变种中鉴定出63种挥发油成分,发现园柚酮是唯一能将柚区别于其它柑桔属植物的挥发油成分。柚子提取物中起抑菌作用主要是香精油类物质,如百里香酚、紫苏醇、乙酸芳樟醇等。蒋玲艳等[8]对沙田柚柚皮提取物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柚皮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100 μg/mL的青霉素效果相当,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酵母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对米曲霉和黑曲霉没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温度对柚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有明显影响。林捷等[9]用不同溶剂提取梁平柚皮并对提取物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乙酸乙酯浸提而得的柚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好,而乙醇、石油醚、丙酮、乙醚浸提的样品抑菌效果并不理想。

目前,柚皮挥发性成分分析常用的样品制备方法,主要有水蒸汽蒸馏法、同时蒸馏萃取法、压榨法、溶剂浸提法、超临界CO2萃取法以及微波辐射法,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点和局限性。樊猛[10]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质联机分析不同品种柚皮挥发性成分可知:沙田柚柚皮中化合物圆柚酮的质量分数占27.29%,远高于蜜柚外皮和化橘红,制备富含圆柚酮的柚皮挥发性成分采用沙田柚外皮为原料较佳。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质联机分析沙田柚以及蜜柚外皮与其内层白皮挥发性成分可知:内层白皮挥发性成分含量低,外皮所含萜烯类成分远多于内层自皮,制备挥发性成分应尽量采用外皮作原料。比较同时蒸馏萃取法与超临界CO2萃取法两种样品制备方法可知:同时蒸馏萃取法制备的沙田柚外皮挥发性成分中圆柚酮的质量分数占27.29%,远高于超临界CO2萃取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制备富含圆柚酮的柚皮挥萃取物较佳;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备的沙田柚外皮挥发性成分保持了柚子特有的香气构成,提高挥发性成分中酮、醛、醇、酯类含氧化合物总质量分数,可提高萃取物的香气质量。谢建春[11]研究了柚皮香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以萃取率和气-质联机法从萃取物中鉴定出的各种含氧化合物的总相对百分含量(相对峰面积)两个参数作为考察指标,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柚皮香成分的较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7 MPa、萃取温度40 ℃、CO2流量33 L/h、萃取时间1 h;此条件下,萃取率1.03%,含氧化合物含量12.82%

3 柚子果胶

柚子果胶的提取方法主要采用酒精法、盐析法、微波法、离子交换法等,去除果胶的方法主要是酶解法和超滤法。赵梅等[12]采用酸解法浸提并用碱法脱酯提取低甲氧基果胶,研究得出从柚皮中提取低甲氧基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液料比(mL/g)21:1,提取液pH 2.0,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70 min。刘峥等[13]在微波条件下用盐酸溶液萃取,硫酸铝溶液提取果胶,大大缩短了果胶提取时间,其粘均分子量、凝胶性能、色泽等指标都有所提高。刘焕云等[14]对新鲜柚果皮中果胶进行微波提取,采用咔唑比色法测定提取液中的果胶含量,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对果胶得率有极显著影响,微波处理时间影响较小。储君等[15]采用乙醇沉淀法提取柚皮果胶,结果表明:当柚皮浓缩液与原提取液体积比为2:5时,果胶沉淀得率为75.56%,且产品的表观品质较好;沉淀用乙醇与柚皮提取液体积比以1:2较合适,沉淀用乙醇浓度取80%。混合体系中果胶浓度为3.678 mg/mL,乙醇与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分别为44.4%和55.6%。当沉淀时间为30 min时,果胶沉淀得398.55%。余先纯[16]采用微波联合果胶酸酶法提取柚皮果胶,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240 W、超声频率24 kHz、超声波处理时间20 min、单次提取时间50 min、缓冲液pH 5.0、酶提取温度55 ℃和酶液用量1.0%,在此工艺条件下用酶提取3次,柚皮果胶的平均得率为236.2 mg/g。比而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常规水浴法的果胶提取得率高22.8 mg/g,且果胶纯度较高,不含蛋白。Xie等[17]研究了用0.01 mol/L HCl和纤维素霉、β-葡聚糖苷酶与原果胶酶提取柚子果胶,并对提取果胶的乙酰化作用、凝胶强度、分子量、黏度进行了对比,发现用酶法提取的果胶D-半乳糖醛酸含量、分子量更低,不过乙酰化作用更强。戴玉锦等[18]研究了用离子交换法从柚皮中提取果胶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法提取柚皮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是:732阳离子交换树脂用量7%,提取液酸度pH值2.0,提取温度85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0,此工艺条件下,果胶得率为22%。

4 膳食纤维

柚皮具有高纤维含量,是一种优良的食物纤维源,是一种新型的食品配料。柚皮中含有一定量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成分,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膳食纤维产品,必须有效的去除这些成分。梁敏[19]等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柚子皮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同时对化学法、酶法、酶与化学结合法提取柚皮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酶与化学结合法提取得到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品纯度最高,生理活性最好,产率50.98%,蛋白质含量1.35%,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为2.092 g/g、3.25 mL/g。江敏芳等[20]对柚皮中膳食纤维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脱色时间60 min、H2O2质量分数6%、pH 7.0条件下脱色有最佳效果,其中加热加压时间20 min、水料质量比30:1和加热加压时间30 min、水料质量比40:1条件下提取,可以将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提高1.2倍。许勇煌[21]采用生物酶法制备柚皮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的酶解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淀粉酶最佳酶解时间为20 min,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时间为25 min,确定了H2O2对袖皮膳食纤维的脱色条件的最优工艺:脱色时间为40 min,H2O2:质量分数6%,pH为8.0;同时对制备出的柚皮膳食纤维进行多种物化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柚皮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胆固醇、吸附胆汁酸、降血脂和抗氧化的能力。贾冬英[22]对柚皮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胆固醇吸附研究,结果显示,柚皮IDF具有良好的持水和膨胀特性,其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为19.12 g/g和20.88 mL/g;IDF对胆固醇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其吸附的适宜条件为:IDF用量0.1~0.2 g,胆固醇浓度1.2~1.5 mg/mL,吸附达最大的时间为90~120 min;IDF的粒径可明显影响其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粒径越小,吸附量越大;低温有利于吸附,37 ℃ 时IDF对胆固醇的吸附量为18.44 mg/g;IDF对胆固醇的吸附规律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方式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5 结 论

金柚是我国特色水果之一,果实食用或加工后大量果皮剩余,如将其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大部分活性成分存在柚皮中,通过对柚皮进行深加工,从中提取出黄酮类化合物、香精油、果胶、色素等,将其提取纯化应用于食品医药工业。在柚果皮的利用上,应继续改进提取和纯化工艺,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将提取工艺产业化,应用于实际生产,争取能在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条件下获得高附加值产品;将提取物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的研制与开发。

摘要:柚子中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的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物质、果胶、香精油、膳食纤维等,本文主要对柚子中这几种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方法有:乙醇法、吸附剂法、柚苷酶法、超临界萃取法、膜分离法、微波法、离子交换法。

上一篇:教学形式和方法下一篇:虚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