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物质

2024-06-20

表面活性物质(共12篇)

表面活性物质 篇1

引言

液体晃动问题是航天器动力学建模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充液航天器的不断发展,对液体晃动控制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晃动频率和阻尼是工程上最为关心的两个参数,关于晃动频率计算目前比较成熟,理论计算和实验基本吻合,但是晃动阻尼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理论预测与实验之间还存在差异.Miles等[1,2]的研究结果表明接触线移动耗散和表面活性物质导致的液面耗散是导致晃动阻尼存在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对表面活性物质对液体阻尼的影响进行分析与计算.

表面活性物质对液体晃动耗散作用的观察和研究有着久远的历史,公元一世纪Pliny就在他的《自然记(Nature History)》一书中记载了水面的油污对波浪的镇定作用。对液体晃动阻尼进行比较精确的实验测量时,需要特别注意液面是否受到了来自空气中的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这一点在Henderson和Miles的实验中表现得很清楚[2]表面活性物质是指能使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一般随着表面活性物质浓度的增加,液体的表面张力逐渐降低.表面活性物质能在液体晃动的过程中带来能量耗散是由于Marangoni效应,即液体层内由于表面张力的差异导致的质量输运.液体发生晃动时液面产生变形,液面有的地方被压缩、有的地方被拉伸,导致液面静止时均匀分布的表面活性物质变得不均匀,液面被压缩的地方浓度高,液面被拉伸的地方浓度低。浓度差异会导致表面张力分布差异,从而驱动液面附近的液体发生流动,引起黏性耗散.

对于液体小幅晃动过程中表面活性物质导致的能量耗散,Miles[1]提出了一种边界层近似的计算方法.首先不考虑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对液体小幅晃动问题进行求解,然后在求得的流场的基础上通过边界层近似方法计算表面活性物质导致的能量耗散.他的论文中这一方法的计算公式是针对柱形容器中液体小幅晃动这一特例进行推导的,本文将推导一般形状容器表面活性物质耗散阻尼的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结合液体晃动有限元计算的表面活性物质耗散阻尼数值计算方法.

1 表面活性物质耗散阻尼计算理论分析

本节针对液体小幅自由晃动对表面活性物质耗散阻尼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如图1所示,设边界层上面边缘的切向速度为u,流体速度势函数为Φ,下面边缘的切向速度为▽Φt,这里▽Φt取为▽Φ的切向速度分量。边界层上下边缘切向相对速度为

在边界层表面有如下的本构方程

其中,τ为作用在自由液面上的切应力,η1和η2是表面活性物质层的膨胀和剪切黏度系数,σ是表面张力系数.对于液体自由晃动,令ω;为液体自由晃动频率,i为虚数符号,则根据液体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物质表面集度的关系以及表面集度与体积浓度之间的守恒关系,可由式(2)推导得到如下表达式

其中,Γ0是液面静平衡时表面活性物质均匀分布情况下的表面集度,Γ为液面晃动时的表面集度.推导中用到了如下的近似,即u与△Φt平行,这对于液面边界层来说是合理的,令u=C△Φt,C只与位置有关,与时间无关.另外一方面,由Stokes边界层理论可得到τ的另一表达式

其中,μ为动力学黏性系数,ρ是液体的密度.由于△(▽Φt)和▽Φt的方向不一定平行,因此式(3)和式(4)可能存在矛盾,这是由于采用了u与▽Φt平行这一近似的缘故,对于柱状容器△(▽Φt)和▽Φt的方向一定平行,因此式(3)和式(4)表示的完全一致。而对于一般的情形,为了进行近似计算的需要,本文假设只需要式(3)和式(4)的模相等即可.对于小幅自由晃动▽Φt可写成时空变量分离的形式▽Φt=(▽Φt)eiwt,可得到

其中

最后来计算自由液面附近的能量耗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切应力在表面活性物质层上做负功带来的能量耗散,另一部分则是液面边界层内的黏性耗散,综合这两部分得到能量耗散计算公式为

其中,v为运动学黏性系数.

2 表面活性物质耗散阻尼的数值计算

在对表面活性物质耗散阻尼进行计算之前需求解液体晃动模态,本文采用了文献[6]提出的有限元计算方法,除表面活性物质耗散阻尼外其他因素耗散阻尼的计算也采用文献[6]的计算方法,这里不再详述。

2.1 数值计算方法

由式(6)结合文献[6]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可得到有限元离散情况下用边界层方法计算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耗散的表达式

其中,Φij是第i个单元中第j个节点处的Φ值,l是液面上每个面单元的节点数,Mj是固壁面单元内第j个节点的插值函数,Si是第i个液面单元代表的曲面。这里Φij已由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因此关键是如何计算C.在C的表达式(5)中可以看到需要对Φ求三阶导数。如果想通过在有限元模型中直接对插值函数Mj求三阶导数来进行计算,要求Mj在单元边界上是C2连续的,而这对实际插值函数的构造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这里将采用一种间接的方式来计算C,本文将以圆柱容器且液面为平面的情况为例阐述这种方法。

设插值函数Mj在单元边界上是C0连续的,则Φ的一阶导数能够直接通过对Mj求导得到

为了计算Φ的二阶导数值,如图2所示将在自由液面所在平面内构造一个将自由液面包含在其内部的正交网格.设Poi,j为该正交网格第i行第j列上节点,为Poi,j中落在图中圆形区域内节点的集合。下面以为例来说明如何计算Φ的二阶导数。若Poi,j∈,则该点处的值可由式(8)计算得到,接下来可通过曲线拟合的方法来计算Poi,j处的值。首先令{Poi,j}(j=j′,j′+1,j′+2,…,j'+W1-1)为正交网格的第i行上所有属于集合的W1个节点,则可通过这些节点处的值拟合一条B样条曲线γi,γi有如下的表达式

其中,Hk()是三次B样条曲线的基函数,Qk为该B样条曲线上的控制点.通过对上式求导就可以得到Poi,j∈的节点处的值,采用同样的处理方法可进一步求得的值.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得到圆形区域内任意一点Po′处的值。设Po1,Po2,Po3和Po4为Po’所在的矩形网格的4个顶点,如图3所示。如果网格足够小,可以使Po1,Po2,Po3和Po4都在集合之中,因此Po1,Po2,Po3和Po4处的值都可通过前面的计算得到,令分别为Po1,Po2,Po3,Po4和Po'处的值,(x1,y1),(x2,y2),(x3,y3),(x4,y4),(xP,yP)分别为它们的坐标,则可通过采用如下的线性插值得到

这样就求得了圆形区域任意点处的值,类似可得到圆形区域任意点处,的值,进而可通过式(5)求得C,最后由式(7)求得液面处由于表面活性物质带来的能量耗散.

2.2 算例分析

Henderson[7]在圆柱容器中对覆盖不同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第一阶对称模态的晃动阻尼进行了精细的试验并将实验值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这里将采用他实验中的例子来对前面的计算方法进行检验.算例的具体情况如下:圆柱容器的半径为2.77cm,液深为2.0cm,液体为水,覆盖的表面活性物质为甘油二酸酯。计算采用的是10节点四面体单元,单元个数为5318,计算中没有考虑接触线的影响.图4给出了本文计算值和Henderson[7]的实验值和理论值的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到,当表面集度小于4时,计算值、理论值和实验值三者吻合较好.计算值普遍要比理论值大一点,这是因为本文的计算中没有忽略液体内部的黏性耗散阻尼,而Henderson[7]的理论值则将其忽略了。当表面集度大于4时表面活性物质达到饱和,这种情况下理论值、计算值与实验值三者之间差异较大.文献[7]的理论值是假设表面活性物质达到饱和后Marangoni效应即不存在得到的,而本文计算基于饱和后仍存在与未达到饱和时相似Marangoni,这是二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而理论值和计算值与实验值均相去甚远表明饱和后认为Marangoni效应即不存在或者与末饱和时相同均与实际情况不符,饱和情况下的液面耗散机制尚不明朗,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 结论

本文对表面活性物质对液体晃动阻尼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液体小幅自由晃动对表面活性物质耗散阻尼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合液体晃动有限元计算的表面活性物质耗散阻尼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Henderson[7]针对圆柱容器的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物质表面集度小于饱和值时计算值、理论值和实验值三者吻合很好;当表面活性物质表面集度达到饱和后计算值、理论值和实验值差异较大,计算值较理论值更为接近实验值.

参考文献

[1] Mile JW.Surface-wave damping in closed basins.Proc.R. Soc.Lond.1967,297(1451):459-475

[2] Miles JW,Henderson DM.A note on interior vs.boundarylayer damping of surface waves in a circular cylinder.J Fluid Mech,1998,364:319-323

[3] Cocciaro B,Faetti S,Festa C.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apillarity effect on surface gravity waves:non-wetting boundary conditions.J Fluid Mech,1993,246(185):43-66

[4] Hocking LM.The damping of capillary-gravity waves at a rigid boundary.J Fluid Mech,1987,179:253-266

[5] Miles JW.The capillary boundary layer for standing waves. J Fluid Mech,1991,222:197-205

[6] Wang W,Li JF,Wang TS.Damping computation of liquid sloshing with small amplitude in rigid container using FEM.Acta Mechanica Sinica,2006,22(1):93-98

[7] Henderson DM.Effect of surfactants on Faraday-wave dynamics. J Fluid Mech,1998,365:89-107

表面活性物质 篇2

海洋肽类活性物质研究

海洋中的生物为了适应海洋的独特环境,在漫长的.进化中形成了许多特殊的结构,可为人类提供众多功能独特的活性物质,如萜类、甾醇类、生物碱、甙类、多糖、肽类、核酸、蛋白质、酶等,成为人类保健和药品的天然宝库.其中,肽类物质来源广泛,含量较高,可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生产药物,因此成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热点.

作 者:吴继卫 李国华 迟桂荣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学院医学系生物与遗传教研室,253014刊 名:职业与健康 ISTIC英文刊名:OCCUPATION AND HEALTH年,卷(期):200723(21)分类号:Q178.53关键词:海洋肽类 活性物质 研究

表面活性物质 篇3

(新疆伊宁卫生学校 新疆 伊宁 835000)

【摘要】 通过案例加以探讨因酒精依赖导致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来重温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精神病;酒精依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中图分类号】 R11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32-02

本文通过对近日收治的一例因酒精依赖所致的精神活性物质精神障碍来讨论本病相关的以及对精神活性物质致精神障碍的认识。

患者:迪某某,年龄:45岁,高中文化程度,习惯饮酒15年,自言自语、夜不眠3年,加重3天为主诉入院。追问病史:患者15年来几乎每天饮酒,从起初的每日饮酒500—1000毫升至今的200—300毫升。自2007年患者开始出现四肢抽搐、自言自语,曾多次去县、市医院以“继发性癫痫 ”接受治疗。症状控制后继续饮酒,听不进家人劝告。近日前述症状出现频繁,并于一周前开始出现幻视:看见多种动物,如马牛羊等,并时常看见有人宰杀动物致使动物血喷洒到自己身上。有时看见某物挡住自己的行路致使自己无法行走。并有幻听现象:常听见有人和他说话,有时自己跟他说,并常觉得脑子一下子空了,白天坐立不安,夜里睡不着。由于病情加重而被送入我院。入院查体:一般内科检查基本无异常。精神检查:外观与年龄相符,衣着整洁、意识清楚、对时间、人物、地点定向无异常,对环境陌生,在病区来回走动,自言自语。感知障碍,引出言语性幻听、幻视。思维障碍,答非所问。情感方面:情绪低落,易激惹,自言自语要酒喝,有伤人行为。智能有明显损伤,回忆不起昨日发生的事,计算能力十分差,对一般的常识及判断能力均有损伤。患者行为明显增多,四处游走,亢奋和烦躁不安,自制力缺如。住院后经过各级医生及专家会诊诊断为:酒精依赖所致的精神活性物质精神障碍。住院后除给予支持、对症外,主要针对病因及心理治疗,住院月1个月病情明显好转,前述症状基本消失而出院。

本文作者通过本案例无非是想引出关于本文要讨论的话题。其实,本病在我们新疆比较普遍,就近5年来仅我院就收治了近百名此类患者,未就诊或就诊不起的还很多,我们无法统计。因我们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文化素质也明显落后于内地发达地区。加上很多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因素,导致本病增多的原因之一。故本病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可视为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为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医生,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将此类不应该是问题的问题再次搬上来探讨而引起全社会的参与和关注。通过上述读者已经基本清楚了本病的社会现象。下面重点探讨对本病的一些新的认识共同行参考和加以参与。既然我们前述本病与酒精有着密切相关,那我们的话题就从酒精开始好了。

有专家警告:很多吸烟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自己少吸几根烟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浑身不自在,什么事情都没有心思去做,这其实就是对烟形成依赖后出现的戒断反应。一旦成瘾,当活性物质的使用被终止或减少时就会出现生理性戒断状态,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我们不主张酒精依赖的患者在医院外自己戒,也是因为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有生命危险。

据介绍,酒精依赖的患者都有起床就饮酒的习惯,医生称之为“晨饮”,这是因为经过一个晚上的代谢,体内的酒精浓度下降了,身体受不了了,不喝就要出现戒断症状。不少饮酒者刚拿起酒杯时存在手颤抖的情况,饮酒后这种症状就消失了,实际上这就是酒精依赖患者短时间内未饮酒而出现的戒断症状。 

一项涉及全国1.3亿成年人的大型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群精神疾病现患率为17.5%,专家据此推断,全国有1.73亿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相对于区别躯体疾病的一个总称,涵盖所有精神心理障碍,除了人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那些精神病性障碍外,还包括酒精滥用、心境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焦虑、强迫障碍等很多病种或疾病单元,而这些疾病类型在人群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提升了整体精神疾病的现患水平。据统计在我们新疆就有600万人以上的酒精依赖者。调查结果表明,成年男性酒精使用障碍包括酒精滥用、酒精依赖的现患率为6%。精神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慢性持续发展的特点,这些特点都会明显增加精神疾病现患率水平。但人们并未从心理上对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抱有同等的态度,有的人出现精神疾病症状,也不愿意接受治疗。比如成年男性酒精使用障碍者,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喜欢喝酒是个人爱好,与朋友交杯换盏显示自己豪爽,家人朋友也不以为他应该到专门的医院看病。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的变化,增加了人们患精神疾病的风险,有人甚至认为现在进入了精神疾病的时代。其实,与其这样认为,倒不如说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及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展,更多的精神心理问题将纳入研究与医学干预,人们对 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会使更多的人接受医学或心理卫生服务。不久的将来,可能是社会、人群普遍重视精神医学发展,更多享受精神卫生服务的时代。心理学专家指出:酒精依赖已成新型精神疾病。因酒精依赖导致疾病牵涉面比较多广,下面我们就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做一小小讨论。通过本文开头的病案大家已知与精神活性物质(简称物质)相关的精神障碍疾病的一些特征。精神活性物质相关的精神障碍疾病一类是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物质依赖障碍和物质滥用),另一类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障碍,包括:精神活性物质中毒,精神活性物质戒断反应,精神活性物质所致谵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持久性痴呆,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持久性遗忘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心境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焦虑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性功能障碍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睡眠障碍。追述其病因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尤其是慢性酒中毒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一般认为是个体生物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仅用某单一因素进行解释。1.遗传因素调查资料证实,酒中毒的家族聚集性非常明显。嗜酒者子女患酒中毒的风险率为正常对照组子女的3~4倍。双亲酒精中毒越严重,其子女患同病的风险性也越大。北欧国家双生子研究表明,单卵双生子慢性酒中毒的同病率为58%,而双卵双生子仅为28%左右。寄养子调查发现,酒中毒病人之子长大后患有同病者占22%~28%,是同为寄养他处的非酒中毒子女的3~4倍。此外,神经心理学家研究结果提示,嗜酒者的儿子多具有特征性的神经心理缺陷,如冲动性、过于自信、活动过多以及对伤害的回避能力差等。这些特点受到遗传影响,使得嗜酒者的儿子易发展为酒中毒。 2.生化异常酒精能引起大脑某些区域多巴胺(DA)系统功能的异常。研究结果表明,给予实验动物DA拮抗剂可引起其嗜酒增加,化学损毁DA神经元亦能强化动物的觅酒行为。上述研究提示实验动物需摄取酒精以代偿DA的功能不足。另有研究报道,嗜酒与5-羟色胺(5-HT)系统异常有关。嗜酒鼠额叶皮质、纹状体和海马等脑区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乙酸(5-HIAA)含量比对照组显著下降;免疫染色检查发现嗜酒鼠5-HT神经元数目减少,并由引起5-HT1A和HTa受体数目代偿性增多。基他研究发现人类摄入酒精之后引起内源性鸦片物质的释放。给实验动物注射吗啡后造成啫酒量的增加,给予鸦片受体拮抗剂能控制动物的嗜酒行为以及能控制酒依赖动物因戒断而发生的惊厥。但目前尚未发现与嗜酒或酒依赖相关的特异性鸦片受体亚型,内啡呔在酒依赖发生和发展中的生化机制尚需进一步阐明。 3.社会环境因素既往研究提示社会、家庭以及经济方面的种种问题与酒精引起的精神障碍关系密切。不少患者病前都曾企图通过饮酒来缓解应激造成的紧张和焦虑,从而促进饮酒行为不断强化。社会文化因素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北美和大部分欧洲国家慢性酒中毒的患病率远高于中国、日本和以色列等国家。在我国,慢性酒中毒高发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其特有的饮酒文化与习俗。据调查,长期生活于寒冷和潮湿地区的人群以及从事重体力劳动者中慢性酒中毒的患病率也较高。另外,酒产量剧增以及相应的酒宣传亦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因素。 4.精神障碍对酒精中毒先证者的研究发现,其他精神障碍常与酒精中毒共存。一些调查显示,近80%的酒中毒患者至少同时合并一种其他精神障碍,以抑郁、焦虑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最为常见。酒中毒病人常有情绪低落和焦虑,或出现反社会性行为;相反,有抑郁焦虑或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也常常大量饮酒。上述结果提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关系难以确定,可能互为因果。[1]

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酒精由胃和十二指肠吸收,主要经肝代谢酶系统氧化生成乙醛,最后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饮酒后酒精能迅速进入血循环而分布全身,但酒精在各组织器官分布不均,以脑组织、脊髓和肝含量最高,均超过血浆酒精浓度的1/3以上;因此,酒精对神经系统和肝的损害也最为严重。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表现错综复杂种类繁多,因篇幅的关系因饮酒而引起的精神障碍大体有:1.单纯醉酒 2.病理性醉酒 3.复杂性醉酒4.依赖综合征。依赖综合症这是由反复饮酒所引起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病人有对酒的渴求和不断需要饮酒的强迫感,可持续或间断出现,若停止饮酒则出现心理和生活戒断症状。①对饮酒的渴求,无法控制;②固定的饮酒模式,病人必须在固定的时间饮酒而不顾场合,以避免或缓解戒断症状;③饮酒已成为一切活动的中心,以至明显影响工作、家庭生活以及社会活动;④耐受性逐渐增加,病人为取得饮酒初期达到的效果,或者防止生理性戒断症状的发生而需要不断增加饮酒量;⑤戒断综合征反复出现,如果病人减少酒量或延长饮酒间隔,即引起体内酒精浓度下降而出现戒断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是手、足、四肢和躯干震颤,共济失调,情绪急躁,易有惊跳反应;还可见多汗、恶心和呕吐。若及时饮酒,上述戒断症状能迅速消失。因夜睡时间较长,血浆酒精浓度下降明显,故式断症状多发生于清晨。所以,绝大部分患者均在清晨饮酒,借以缓解戒断症状引起的不适。这种现象称做“晨饮”,对依赖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病情较重的患者如若相对或绝对戒断,可出现严重惊厥、意识混浊或震颤谵妄;⑥酒依赖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戒断后如重新饮酒则更为迅速地再现依赖综合征的全部症状。 5.震颤谵妄:病人在长期饮酒后骤然减少酒量或停饮可很快产生短暂的意识障碍。震颤谵妄也可由躯体疾病和精神刺激诱发,但较少见;某些病人在发作数日前即有情绪低落、焦虑紧张和失眠等前驱症状。发作时患者意识不清,有时间和地点向障碍,出现生动而鲜明的幻视与被害妄想;因而表现为极端恐惧不安或冲动行为。同时可见病人四肢粗大震颤和共济失调,并常伴有发热、大汗、心率过速、血压升高以及瞳孔散大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震颤谵妄持续时间不等,一般为3~5天。恢复后患者对病情经过部分或全部遗忘。 6.酒中毒性幻觉症:这是一种因长期饮酒引起的幻觉状态。病人在突然减少或停止饮酒后1~2天内出现大量丰富鲜明的幻觉,以幻觉视为主。常见原始性幻视以及评论性和命令性幻听。在幻觉基础上,亦可出现片断妄想以及相应的紧张恐惧或情绪低落。发病期间,患者的意识状态清晰,亦无明显精神运动性兴奋和植物的神经功能亢进症状。酒中毒性幻觉症持续时间不定,少则几小时,最长一般不超过6个月。 7.酒中毒性妄想症:病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嫉妒妄想与被害妄想,临床上以前者多见。8.酒中毒性脑病:这是慢性酒中毒最为严重的精神病状态,是长期大量饮酒引起脑器质性损害的结果。临床以谵妄、记忆力缺损、痴呆和人格改变为主要特征,绝大部分患者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表现为:(1)柯萨可夫精神病(Korsakov psychosis):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多数病人在一次或多次震颤谵妄后发生,也可在饮酒数10年以及营养缺乏的基础上缓慢起病。临床特点为近记忆缺损突出,学习新知识困难,常有虚构和错构,病人无意地编造经历与情节或远事近移以填补记忆的空白。除近记忆损害之外,许多患者有欣快表情、定向力障碍和感觉运动性失调。尽管病情较重,但多数病人无明显即刻记忆障碍、意识障碍和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 (2)酒中毒性痴呆(alcoholic dementia):由于长时间饮酒以及多次出现震颤谵妄发作后可逐渐发展至痴呆状态,呈现出多种高级皮持功能,诸如记忆、思维、理解、计算、定向能力和语言功能的损害。严重者常常影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人格的改变也非常显著,病人变得自私、控制能力丧失、行为粗暴和残忍等。[2]

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在掌握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要点的基础上,一般不难与其他精神障碍进行鉴别。急性酒中毒应排除:①某些脑器质性疾病急性发作,如癫痫、脑血管意外等;②躯体疾病引起的谵妄状态;③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④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躁狂发作。慢性酒中毒引起的幻觉症与妄想症应注意与精神分裂和偏执性精神障碍相区别。柯萨可夫综合征、酒中毒性痴呆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认知功能减退、痴呆状态以及人格改变等鉴别。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对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尤其是慢性酒中毒的治疗多采用综合性疗法,其基本步骤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均较接近。 1.戒酒戒洒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步骤。一般应让戒酒者在住院条件下接受治疗,以断绝酒的来源。临床上应根据病人酒依赖和中毒的严重程度灵活掌握戒酒的进度,轻者可尝试一次性戒断,而对酒依赖严重的病人应采用递减法逐渐戒酒,避免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以至危及生命。无论一次或分次戒洒,临床上均要予以密切观察与监护。尤其在戒酒开始后第一周,特别是注意病人的体温、脉搏、血压、意识状态和定向能力,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戒断反应。 目前尚无成熟的戒酒药物。纳洛酮(naloxone)和纳屈酮(naltrexone)虽已在临床试用,但做为常规临床使用仍需进一步积累资料。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系统的戒酒药物还处于研制阶段。 2.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紧张和失眠症状,可用抗焦虑药,如安定、甲基三唑氯安定、安泰乐等对症处理,宜给予能控制戒断症状的最低剂量。若病人出现抽搐,可肌肉注射安定或利眠宁,剂量分别为10~20mg和50~100mg,必要时每4小时重复注射一次,利眠宁亦可口服,日剂量为40~100mg,分3次给药。因为上述药物均能引起依赖,故只宜短期使用。对于兴奋躁动明显的病人,可小剂量给予氯丙嗪或氟哌啶醇肌肉注射或口服治疗。应用促大脑营养代谢疗法对减轻戒断症状也有较好的效果。 3.支持治疗因多数病人有神经系统损害以及躯体营养状态较差,应给予促进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同时补充大量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素。对合并有胃炎和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一般常规使用治疗胃炎药和保肝药物。 4.心理治疗临床实践证明,行为疗法对帮助病人戒酒有一定的作用。戒酒硫(disulfiram)是一种阻断酒精氧化代谢的药物,能造成乙醛在体内聚积。如在服药期间饮酒,可产生乙醛引起的恶心、头痛、焦虑、胸闷和心率加快等。使用戒酒硫是行为疗法中常采用的一种手段,能促使病人建立对饮酒的厌恶反射。该药有一定的毒性,不可长期使用,一般3~5天为宜,每日剂量500mg左右。此外,国内外应用阿朴吗啡的厌恶反射疗法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其他心理治疗方法,如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等也有益于帮助患者戒酒和预防复发。[3]

参考文献

表面活性物质 篇4

1 对象

选取2004年1月~2007年6月我院NICU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7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在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出生情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具体情况见表1。

2 方法

2.1 PS给药方法

2.1.1 气管插管:对符合NRDS诊断标准患儿,仰卧位置辐射保暖台,吸净口鼻腔分泌物,无菌操作下行气管插管。体重<1 000g者,选择气管导管内径为2.5mm;体重1 000~2 000g者,导管内径为3.0mm;体重2 000~3 000g者,导管内径为3.5mm。

2.1.2 PS给药方法:选用固尔苏(猪肺磷脂注射液),将药液抽至5ml注射器中。气管插管固定后先用复苏气囊通气1~2min,待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达95%。观察组采取严格消毒气管导管外壁后用4.5号头皮针从气管插管一侧刺入气管插管内,将固尔苏少量缓慢注入导管内,同时用复苏气囊正压通气使药物充分均匀压入各侧肺内。对照组分别采用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打开气管导管接头从气管导管口分次直接注入1/3药液后再用复苏气囊正压通气。

2.1.3 PS给药剂量:两组均为100mg/kg。因固尔苏价格昂贵,在剂量范围内尽量用完整支。

2.2 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治疗 两组均用相同生产厂家和相同型号的机器(德国斯迪芬)。发病早期立即给予经鼻CPAP通气治疗,氧浓度(21%~80%)、气体流量(4~7L/min)、PEEP压力4~7mbar。59例给药后持续CPAP治疗48~72h,8例经PS替代治疗和CPAP通气治疗后6~24h病情无改善且加重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2.3 其它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包括保暖、补液、维持正常血糖和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合理喂养等。

2.4 观察项目 (1)血气分析: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0.5、6、12、24、48h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2)胸部X线检查: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6、72h拍胸部X线片,以观察肺扩张程度。(3)头颅B超:于生后7d行头颅B超检查。

2.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或中位数和范围表示。

3 结果

3.1 血气分析比较

气管内注入PS过程中,观察组有1例出现短暂一过性发绀,对照组有13例出现一过性发绀。PS给药后患儿呼吸困难和发绀迅速减轻,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患儿用药后0.5、6、12、24、48h血气分析pH值、PaCO2、PaO2、 sPO2比较无显著差异。见表2。

3.2 胸片改变

观察组在给予PS治疗6h后胸片显示肺部病变改善14例,72h肺部病变基本恢复33例;对照组给予PS治疗6h后胸片显示肺部病变改善13例,72h肺部病变基本恢复30例。两组均未发生气胸、气漏;观察组有1例、对照组有3例重复用药后复查胸片显示肺部病变改善。

3.3 疾病转归

观察组平均氧疗时间(10±8)d,对照组平均氧疗时间(11±7)d。注入PS过程中观察组无出现脱管和药液外溢,对照组有3例脱管和4例药液外溢。观察组出现肺出血1例、慢性肺支气管发育不良2例、肺炎3例、动脉导管未闭11例、颅内出血2例、呼吸暂停21例、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治愈32例;对照组出现肺出血1例、肺炎5例、动脉导管未闭9例、颅内出血5例、呼吸暂停23例、早期出现休克和DIC各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2例,治愈31例。

4 护理

4.1 正确气管内插管

患儿置于预热的开放式辐射保暖床平卧,头轻度后仰,根据患儿体重和胎龄选择合适内径的气管导管,导管太粗会导致会厌的损伤,太细会导致气道阻力增加,并影响通气和吸痰效果。插管深度以导管首端离气管分叉处2~3cm(第1~2胸椎体水平),两侧肺部呼吸音对称为宜。插入过浅容易滑脱,过深常易插入右侧支气管,不但影响正常通气,还会导致PS在肺内分布不均匀而影响疗效。两组患儿均做到确定气管插管位置正确后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使固尔苏在两肺均匀分布。

4.2 PS给药的护理

将固尔苏从冰箱取出,使用前将药瓶升温至37℃,上下转动,勿震动,使药液呈均匀状态,注意避免泡沫形成,以免影响药物剂量。对照组患儿头部抬高,先取仰卧位,用注射器抽取固尔苏,打开气管导管接头从气管导管口在患儿吸气时直接注入1/3量药物,立即连接复苏囊加压给氧3~5min,提高通气峰压,然后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分别以同样的方法注入药液,最后抽取0.5ml生理盐水冲洗药瓶内的残余药液,患儿取仰卧位将残余药液注入气管插管内,以保证药量准确。观察组用头皮针从气管插管一侧刺入气管插管内,将固尔苏少量缓慢注入导管同时用复苏囊正压通气使药物充分均匀压入各侧肺内。两组患儿均做到在气道内给药的整个操作过程戴无菌手套、口罩,严格无菌操作;患儿给药后6h头高30℃斜坡仰卧位,颈下放小棉卷,使气道伸直,利于呼吸通气;6h后改变卧位,有利于肺循环和肺扩张,未出现一例皮肤压疮。

4.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呼吸机的运转情况,双侧胸廓起伏,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面色、甲床及末梢循环情况,观察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密切观察有无皮下气肿、气胸、气管食管瘘及胸腔内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滴入PS早期(30min内)由于PS滞留在气道内,未在肺内均匀分布,此时要密切观察,报告医生随时上调呼吸机参数,以改善缺氧症状。用药后不久由于肺泡的扩张、氧合功能的改善,患儿肺功能迅速改善,此时要协助医生及时下调呼吸机参数,以避免肺损伤和高氧所致的氧中毒、早产儿视网膜损害。

4.4 呼吸道管理

在注入PS前要尽可能吸净呼吸道分泌物,强调“按需吸痰”,注入PS后6h内尽量不吸痰。采用正确的吸痰方法,吸痰过程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吸引负压小于100mmHg(1mmHg=0.133332kPa),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15s,选用前端有2~3个侧孔吸痰管,其外径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以避免因吸痰造成的气道粘膜损伤及肺内PS减少和增加感染机会。密切观察患儿有无烦躁、发绀、血氧饱和度是否正常,肺部有无痰鸣音,痰粘稠者给予湿化,必要时才作气道冲洗。

5 讨论

NRDS是由于肺发育不成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分泌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广泛的肺泡萎缩、肺顺应性降低,临床表现为生后4~6h内出现呼吸困难,且进行性加重,出现低氧血症、酸中毒、肺水肿等,病死率较高。大量研究证实,PS替代治疗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缩短需要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天数,使NRDS的死亡率降低30%,无慢性并发症的存活率增加17%[2,3,4]。PS替代治疗的理想状态是患儿两肺均匀分布有剂量恰当的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故有学者认为给药时应变换患儿体位,有利于在肺内均匀分布[5,6]。但多体位给药法操作过程长、对患儿干扰大,增加脱管与发生一过性青紫的机会,尤其是小早产儿,过多的搬动可能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我科通过对两种不同气管内给药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发现:仰卧位正压给药与多体位非密闭式气管内给药法在临床疗效上无显著差异。两组在用药后48h内的血气分析比较、胸片显示NRDS的恢复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在早期并发肺不张、气漏、肺出血的发生率并无增加,无出现一侧肺不张而另一侧肺过度膨胀现象,但观察组脱管次数及发生一过性发绀的次数明显减少,无出现药液外溢情况。对照组由于每次注入药量相对较大或对呼吸功能较差的患儿,注入药液过程中由于暂时的机械通气或气囊加压给氧的中断,造成的一过性青紫次数明显增多;有4例呼吸功能较强的患儿,给药后接气囊加压给氧前呼气时出现有药液外溢的情况,并且有3例患儿变动体位给药过程中气管导管脱出。

因此,仰卧位正压给药法临床效果好,在给药的同时不停止供氧及中断通气,不易引起患儿缺氧,操作简单,给药方便,对患儿的搬动及干扰少;解决了当药液量过大或对呼吸功能差的患儿注入药液过程中由于暂时的机械通气或气囊加压给氧的中断造成一过性青紫;避免了对呼吸功能较强患儿给药过程呼气时有药液外溢的情况,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索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将6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仰卧位正压气管内注入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体位非密闭式气管内给药法。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后血气分析、肺部X线改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后在血气分析、肺部X线改善情况、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仰卧位正压给药法与多体位非密闭式给药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无差异,但前者操作简便,对患儿的搬动、干扰少,气管导管脱出和给药引起的一过性发绀的机率小,在减少药物喷出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护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437.

[2]Suresh GK,Soll RF.Exogenous surfactant therapy in newborn infants[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3,32:335.

[3]Holliday HI.History of surfactant from1980[J].Biol Neonate,2005,87:317-322.

[4]Valls I,Soler A,Paramo AS,et al.Prenatal corticosteroid and early surfactant therapy in infants born at≤30weeks gestation[J]·An Pediatr(Barc),2004,61(2):118-123.

[5]陈光明,叶礼燕,陈新民,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40(1):61-62.

表面活性物质 篇5

采用平衡批处理法,研究了模拟根系分泌物--草酸溶液的浓度、pH对酸性磷酸酶在针铁矿、高岭石及黄棕壤和砖红壤胶体(<2 μm)上的吸附及比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针铁矿对磷酸酶的吸附量受草酸浓度的`影响较小,其它供试胶体对蛋白的吸附量随草酸浓度的升高,一般表现为先急剧降低(0~5 mmol・L-1),之后逐渐升高到与对照相当或略低.这与草酸在土壤胶体和矿物表面的配位形态及其对载体表面的电荷改变、溶解有关.草酸体系中,供试胶体对磷酸酶的吸附顺序为针铁矿>黄棕壤>高岭石>砖红壤.酶在草酸体系中的最大吸附点位一般出现在蛋白的等电点(IEP)和供试胶体的PZC之间,而酶在草酸体系中被固定到供试胶体上之后,其最适比活点随胶体类型的不同而没有变化或有所高移.

作 者:赵振华 黄巧云 蒋新 王代长 郜红建 李学垣 ZHAO Zhenhua HUANG Qiaoyun JIANG Xin WANG Daizhang GAO Hongjian LI Xueyuan  作者单位:赵振华,ZHAO Zhenhua(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黄巧云,王代长,李学垣,HUANG Qiaoyun,WANG Daizhang,LI Xueyuan(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

表面活性物质 篇6

关键词:金荞麦;(-)表儿茶素;体外抑菌

中图分类号: S482.2+9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1-0308-03

收稿日期:2014-02-18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KJ2012A280);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编号:201210376004)。

作者简介:黄仁术(1976—),女,新疆阿克苏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天然活性物质研究。E-mail:ahhrs@126.com。植物是抑菌活性物质的天然宝库,Grange等报道约有2 400种植物具有防治有害生物的活性[1]。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作为一种具有开发前途的资源植物,目前有关其抑菌方面的研究较少,且未涉及具体的抗菌活性物质成分。如有关文献报道金荞麦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等有抑制作用[2-5];而陈福勇等发现金荞麦乙醇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无抑制作用[6];张永仙等则报道金荞麦乙醇提取物对猪霍乱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猪与鸡的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猪链球菌、克氏肺炎球菌等几乎无抗菌作用,但在体内却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7]。实际上,金荞麦乙醇提取物为一类含原花色素的缩合性单宁混合物,主要由(-)表儿茶素及其二聚体组成,其中(-)表儿茶素单元的含量占65%~70%[8]。为此,本研究对金荞麦乙醇提取物——(-)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对一些代表性细菌和真菌的抗菌效果,从而为无残留、无毒副作用及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金荞麦采集于安徽省潜山县;(-)表儿茶素纯度为98%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试验菌株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细菌和真菌,其中革兰阳性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代表,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代表,真菌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灰绿青霉(Penicillium glauc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arlsbergensis)为代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PDA培养基。

1.2仪器设备

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202-1型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浦东英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H-2/HH-4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YX-450电热蒸汽压力消毒器(上海三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PYX-150HA恒温恒湿培养箱(科立仪器),SW-CJ-1C洁净工作台(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1.3试验方法

1.3.1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提取与测定建立香荚兰素-盐酸分光光度法对(-)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含量的测定标准曲线:D=0.226 2C-0.012 6,R=0999 3,其中,D为吸光度,C为测定液浓度(μg/mL)。称取20.0 g金荞麦根部粉碎物,70%乙醇浸泡24 h,提取物用布氏漏斗抽滤提取得到上清液,上清液继续用旋转蒸发仪旋转蒸发得到浓缩提取液,直至冷凝装置不再有液体滴出,倒出提取液,量出为37 mL,封口冷藏保存。提取液测定时,用移液枪取10 μl提取液和10 mL乙醇于50 mL容量瓶中,用1%香荚兰-浓盐酸定容,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测定液中(-)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浓度[9],试验重复测定3次。

1.3.2供试菌株的复苏与纯化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37 ℃条件下培养 1 d。接种酿酒酵母、黑曲霉、灰绿青霉于PDA培养基,28 ℃条件下培养3 d。再用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接种培养,如此重复4次,得到纯种菌体。用接种铲刮下纯种菌体,无菌水稀释备用。

1.3.3牛津杯法测定(-)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抑菌效果在倒好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分别加入100 μL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菌液,在PDA培养基上分别加入100 μL酿酒酵母、黑曲霉、灰绿青霉菌液,涂抹均匀。用镊子夹取已经灭菌的牛津杯置于平板中央,用已灭菌的移液枪移取200 μL浓缩物加入牛津杯中。细菌在37 ℃条件下培养1 d,真菌在28 ℃条件细培养3 d,观察并测量抑菌圈。

1.3.4(-)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MIC、MBC测定每组取灭菌小试管10支,按照1~10编号,细菌每管加入牛肉膏汤1 mL,真菌每管加入马铃薯葡萄糖液1 mL;采用二倍稀释法,用吸管吸取提取液 1 mL放入第1管,并反复吹匀;接着从第1管吸出1 mL放入第2管同样吹匀后吸出1 mL放入第3管,依次逐管进行稀释到第8管;然后各管加入0.5 mL供试菌菌液。第9管为加入1 mL提取液但不加菌液的阴性对照管,第10管为不加提取液只加0.5 mL供试菌菌液的阳性对照管。细菌在37 ℃条件下培养1 d,真菌在28 ℃培养3 d,根据各管菌液生长情况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

nlc202309040105

进一步将未见细菌或真菌生长的各试管内的培养液移种到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或PDA培养基上,细菌在37 ℃条件下培养1 d,真菌在28 ℃条件下培养3 d,根据培养皿中菌落生长情况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

2结果与分析

2.1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含量

由表1可见,金荞麦的乙醇提取物经旋转蒸发浓缩后,其(-)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含量达到10.019 mg/mL,总提取量占其块根干物质质量的1.85%。

表1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含量测定情况

重复测定液吸光度测定液中活性物质

含量(μg/mL)提取液中活性物质

含量(mg/mL)Ⅰ0.4391.9969.982Ⅱ0.440 2.00110.004Ⅲ0.443 2.01410.071平均0.4412.00410.019

2.2(-)表儿茶素类 活性物质抑菌效果

由图1可知,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在10.019 mg/mL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大肠杆菌均形成抑菌圈,表明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但对黑曲霉、灰绿青霉没有形成抑菌圈,表明没有抑菌作用。进一步测量表明,相同浓度下,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对上述菌群的抑菌圈直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表2)。

2.3(-)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MIC、MBC

从表3中可知,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252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5.010 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 2.505 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的MIC为 5.010 mg/mL。

3讨论

金荞麦乙醇提取物原液——(-)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含量在10.019 mg/mL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对黑曲霉、灰绿青霉没有抑制作用。(-)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的MIC分别为1.252、2505、5.010、5.010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为5010 mg/mL;因提取液原液的浓度关系,未测定出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的MBC。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抑菌活性不同,主要原因是活性成分对不同菌种的菌丝或孢子的生长抵制能力不同所致[10]。同时,试验结果与前人对金荞麦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情况报道不一,可能与提取液中的活性物质浓度不同相关。

香荚兰素比色法测定(-)表儿茶素时,所测物质应包括(-)表儿茶素、(+)儿茶素,以及二者的二聚体和没食子酸酯等(-)表儿茶素类物质总含量[11]。此类含原花色素的缩合性单宁混合物可以通过结合细菌细胞壁蛋白质,聚集细胞脂质,以及单宁自氧化产生过氧化氢,干扰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进一步改变细菌细胞壁脂肪酸的组成,从而减缓细菌的生长[12]。

表2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对供试菌的抑菌圈的影响

供试菌抑菌圈直径(mm)金黄色葡萄球菌13枯草芽孢杆菌10酿酒酵母12大肠杆菌9黑曲霉-灰绿青霉-注:“-”表示未见明显抑菌圈。

表3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MIC、MBC

参考文献:

[1]Grange M,Ahmed S. Handbook of plant with pest control properties[M].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1988:41.

[2] 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29-632.

[3]冯黎莎,陈放,白洁. 金荞麦的抑菌活性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24(3):240-244.

[4]艾群,王斌,王国清. 金荞麦制剂的抑菌研究[J]. 黑龙江医学,2002,26(9):666.

[5]周玉岩,乔红杰,李春玲,等. 金荞麦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 中兽医医药杂志,2009(5):44-46.

[6]陈福勇,甘孟侯,何静荣,等. 金荞麦对几种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J]. 中兽医学杂志,1987(4):5-7.

[7]张永仙,王权. 金荞麦有效成分的抗菌抗感染作用[J]. 云南畜牧兽医,1996(2):22.

[8]姚荣成,黄梅芬,吴友仁,等. 云南产金荞麦根茎抗肿瘤有效部位的化学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1989,11(2):215-218.

[9]黄仁术,王得胜,何晓梅,等. 分光光度法测定金荞麦(-)表儿茶素含量的方法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2,31(3):36-39.

[10]冯黎莎,付先龙,陈放,等. 金荞麦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初探[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3(3):688-691.

[11]黄仁术,尹汪斌,何晓梅,等. 乙醇提取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工艺[J]. 生物加工过程,2011,9(4):35-40.

[12]刘秀丽.植物缩合单宁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的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罗明华,张卢水,阮期平,等. 四川省不同种质金银花绿原酸含量的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311-313.

表面活性物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2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患者, 其中男13例, 女7例, 胎龄29~35 (30.8±2.8) w, 体重1.1~2.3 (1.4±0.6) kg。患儿临床表现主要有:呻吟样呼吸、三凹征、面色发绀与呼吸暂停等, 通过X线辅助检查均有明显的支气管充气特征、部分颗粒状或小片状影以及肺扩张等。患儿出生后均使用呼吸机与PS, 平均出生后7.7±3.1h使用呼吸机, 出生后19.8±8.6h使用PS。

1.2 诊断标准

NRDS患者临床确诊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X射线诊断, 患者均需进行机械通气。

1.3 方法

本组患者PS制剂主要有牛肺提取SURVANTA、猪肺提取CUROSURF以及人工合成EXOSURF。患者给药剂量按照100mg/kgoo次, 本组患者均给1次药。给药时先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吸净, 利用与注射器相连的细硅胶管通过气管插管分次注入, 再用球囊加压吸氧1~2min后进行机械通气。在患儿用药后6h不进行拍背与吸痰, 并密切监控并发症的发生。用药后, 密切观察发绀情况变化, 三凹征缓解情况以及有无呼吸道梗阻现象出现。另外, 给药前5min、给药后1h、12h、24h以及48h分别对动脉血作血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及百分数表示, 对用药前后配对t值进行检验。

2 结果

本组20例患儿给药后, 发绀现象立即改善, 皮测SaO2达90%以上, 伴周围循环改善。三凹征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无呼吸道梗阻病例发生。患儿用药后血气变化情况见附表。

注:与用药前相比, *:P<0.05

患儿用药后氧合和肺功能指标及呼吸参数变化得到明显改善, 与用药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用药后并发症主要有肺炎17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 3例患儿因脑出血死亡。用药后10d, 17例患儿存活, 用药后28d, 14例患儿存活, 3例患儿因反复腹部感染而死亡。

3 讨论

NRDS病发主要由于新生儿缺乏PS而引起的大范围的肺泡萎陷, 肺顺应性明显降低。对NRDS患儿置入PS, 能有效降低肺泡表明张力, 增加肺泡顺应性, 可明显改善肺部氧合作用。近年来, 由于选择性剖宫产病例的增加, NRDS发生率逐年增多, 早期给予PS替代治疗, 并减少机械通气治疗, 避免因机械通气带来的急性肺损伤、感染、颅内出血、气胸等并发症, 增加存活率[2]。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NRDS患儿在接受PS治疗后, 发绀与三凹征明显得到改善, 1h后PaO2及PaO2/FiO2上升明显, 表明肺部氧合能力显著提高, PaCO2明显降低, 提示萎陷肺泡得以迅速有效的扩张。

对NRDS使用PS治疗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有文献指出在患儿气管内快速注入PS后肺血管阻力迅速降低, 改善了肺部的通气功能, 增加了肺的有效循环量, 导致肺组织充血性水肿, 使脑室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演化的危险增高[3]。在给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脑出血以及肺出血, 本组患儿接受治疗后, 3例患儿因脑出血死亡。另外, 本组研究中患儿在给药后均未出现过敏反应, 也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毒性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2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患者, 对其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 对患儿用药前后氧合、肺功能指标、呼吸参数变化以及常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用药后氧合和肺功能指标及呼吸参数变化得到明显改善, 与用药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用药后并发症主要有肺炎、动脉导管未闭、脑出血以及肺出血等。结论 肺表面物质能够快速有效改善呼吸窘迫早产儿肺功能与肺泡充气程度, 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参考文献

[1]周晓光.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策略[J].临床儿科杂志, 2008, 26 (3) :169-172.

[2]沈刚, 寿佳慧.儿科药物手册[M].上海:第三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4.167.

表面活性物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困难早产儿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出生体重<1500g 12例,1500~2000g 15例,2000~2500g 9例;胎龄29~37周,<32周20例,32~34周11例,34~36周5例;1型呼吸衰竭7例,2型呼吸衰竭29例;所有患儿出生后5小时内均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口唇青紫、面色苍白等临床症状,紧急给予胸片检查,根据胸片表现均诊断为NRDS。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珂立苏注射剂(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70mg/支),每次用量为70mg/kg,用药方法为:患儿仰卧位,在无菌状态下用气管插管将气道分泌物吸尽,将药液通过与注射器相连的气管导管注入气道,然后将患儿上胸部稍抬高、略倾斜,用复苏气囊加压通气2min,使药液均匀分布。珂立苏治疗后立即行CPAP治疗,根据病情调节PEEP等相关参数,后再连接CPAP,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观察监护仪指标,注意CPAP参数需要随时下调,在用药后6个小时内切忌气管内吸痰。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反应及不良反应情况,记录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小时FiO2、PEEP等CPAP参数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由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临床反应

所有患儿均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用氧5~10min后可见患儿的发绀情况得到缓解而转向红润,呻吟声减弱至消失;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的1个小时内,可明显看到患儿的呼吸困难症状得以显著改善,吸气性三凹征得以缓解,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胸片透亮度明显增高。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儿病情出现反复,需要继续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但因患儿家庭状况原因放弃继续治疗;其余35例患儿在治疗48小时后,各项参数均得以改善,经3~4天撤机。35例患儿均成功救活,随访3个月未发现并发症或后遗症,疗效显著。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药液注入时造成气道部分阻塞带来的反应,其中呛咳9例,一过性发绀7例,呼吸暂停1例,但均在药液注入完毕后经正压通气2min内消失,无任何过敏反应,也无气胸或肺出血等并发症。

2.3 CPAP参数变化

治疗2小时后,患儿的FiO2、PEE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2.4 预后情况

胎龄<32周的20例早产儿经治疗后均存活且症状显著改善;胎龄>32周的16例早产儿经治疗后均存活,但有6例患儿需行气管切开通气治疗。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的肺泡广泛性萎陷及肺顺应性降低引发广泛肺不张,从而造成患儿呼吸困难,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5]。因此,使用外源性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是针对本病的治疗方案。肺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的复杂混合物,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已有20多年历史,而我国只有10年左右,但已成为了常规的治疗方法。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的顺应性和呼吸功能。

大量调查研究已证实,CPAP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显著优于单一的通气治疗或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使NRDS患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而且,部分患儿在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12~24小时内会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等不良反应,这是由于NRDS仍处于高峰期内,体内炎性蛋白增多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效用,正如本组放弃治疗1例患儿,继续使用第二剂肺表面活性物质是必要的治疗方法[6]。本研究除1例因家庭经济原因自愿放弃治疗外,其余35例患儿均取得了良好疗效。

本研究还发现,CPAP联合珂立苏治疗胎龄<32周的早产儿其疗效显著优于胎龄>32周者,可显著降低有创通气的使用率,值得国内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36例呼吸困难早产儿早期均采用CPAP联合珂立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CPAP参数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33例患儿治疗后呼吸困难状况得到明显改善,X线片亦显示病情明显好转;治疗2小时后,患儿的FiO2、PEE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早期治疗NRDS早产儿疗效显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对胎龄<32周的早产儿疗效更佳。

关键词: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困难

参考文献

[1]郑维美.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观察[.J].广州医药,2008,39(3):50-52.

[2]丁玉红,邓晓毅.NCPAP联合肺袁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470-4471.

[3]牛世娥.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5):179-180,184.

[4]张华,张艳,陈力.INSURE策略联合动物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25):84-85.

[5]黄润忠,黄建伟,苏永棉,等.肺表面活性物质及鼻塞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6):85-87.

表面活性物质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存在呼吸困难症状的早产儿68例, 其中男36例, 女32例, 胎龄为28~34 (31.8±0.6) 周;出生时间为45min~8h, 平均为 (5.3±1.2) h;患儿体质量为1523.8~26187.6 (1613.4±120.5) g;入院时新生儿出生时间为30min~8h, 平均时间为 (3.5±0.7) h;将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 2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时间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吸氧、吸痰、补液、静脉营养及保暖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以气管滴药方式给予患儿固尔苏200mg/kg, 给药方法为:彻底清除患儿气道中分泌物, 利用无菌注射器抽吸固尔苏药液 (约37℃) , 自气管将药液缓慢滴入, 滴入后给予2min气囊加压通气, 促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均匀的进至患儿肺部。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将气管插管拔出。2组患儿连续治疗6h, 治疗期间不进行拍背、翻身、气管吸引等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NRDS发生率、血气水平、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NRDS发生率及血气分析结果

观察组3例患儿 (8.6%) 发生NRDS, 对照组14例患儿 (42.4%) 发生NRDS, 观察组NR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出生后6h观察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及p H显著高于对照组,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临床症状

观察组呼吸急促、发绀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 (7/3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出现并发症4例 (11.4%) , 其中坏死性结肠炎1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 颅内出血1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8例 (24.2%) , 其中坏死性结肠炎1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4例, 颅内出血3例,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NRDS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人群中, 发病机制为早产儿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未能发育至成熟, 致使患儿体内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量大幅减少引发[7,8]。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导致肺泡壁和肺泡中气体交界位置表面张力降低, 可对肺泡稳定性加以维持, 若患儿体内缺少肺表面活性物质, 则容易导致肺间质水肿、肺泡萎缩、形成肺透明膜及严重肺不张[9], 最终引发呼吸衰竭。已有临床研究揭示, NRDS是造成早产儿围生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且大部分患儿死亡于出生后72h左右[10]。过去NRDS的常用预防措施是在早产前常规给予促使胎儿肺成熟的相应药物, 然而由于此时胎儿病情紧急且用药时间不足, 常难以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11], 因此寻求预防NRDS的有效方法十分重要。

已有研究[12]显示, NRDS发生风险和患儿胎龄之间有明显的反相关关联, 对于胎龄越小的患儿而言, 其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就越大。虽然目前很多医院主张在胎儿早产前, 使用常规药物促进肺胎成熟, 然而因为早产的突发性, 很多产妇并不能及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或者用药时间过晚而导致药效不能充分发挥, 故而难以有效预防NRDS的发生。现阶段NRDS防治主要方法是给予新生儿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补充, 以促使早产儿安全度过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期, 从而提升患儿存活率。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为: (1) 可促使肺泡容积维持稳定, 避免肺泡在呼吸末期发生萎缩; (2) 促使肺表面张力下降, 有利于肺泡扩张; (3) 加快肺部液体清除速度; (4) 对肺泡与毛细血管间压力予以维持, 以免发生肺水肿; (5) 肺表面活性物质中的SP-A及SP-D等可促使呼吸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大幅提高。 (6) 促使支气管末端表面张力降低, 防止毛细支气管发生痉挛或阻塞。由于患儿胎龄越小则NRDS发生几率越高, 故而在为NRDS患儿进行治疗时, 应尽早利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以取得更为理想的预防效果。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对患儿肺泡萎缩等情况予以有效改善, 促使其肺泡氧合能力大幅提高, 同时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与分泌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故而该药物可对NRDS的发生发挥显著预防效果。

国内研究[13,14]显示, 对于新生儿而言, 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时间越早, 则其对NRDS预防作用最佳。肺表面活性物质最佳给药时间是在患儿未出现NRDS之前, 最佳给药方式为通过患儿气管插管给药。在本次研究中, 68例有呼吸困难症状的患儿经过随机分组后, 对照组以常规方法展开治疗, 主要措施为吸氧、吸痰、补液、静脉营养及保暖处理, 而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固尔苏对早产儿NRDS的发生加以预防。固尔苏是一种天然有效的、具有生理活性的猪肺表面活性物质, 通过液胶层析纯化过程, 可确保磷脂含量高达80mg/ml, 在临床中应用时不易引发新生儿呛咳等现象, 使用情况良好。本次研究通过对患儿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对新生儿初始阶段肺气体交换发挥促进作用, 对表面活性物质在气液交界面中的分布情况予以改善, 能够降低毛细血管中血清蛋白的渗出, 减少气压伤,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对于早产儿预防性使用呼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时间应恰到好处, 在NRDS早期时即应给药。

有研究[15]提出, 可以为NRDS患者展开机械通气治疗。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 发现机械通气治疗可引发慢性肺病, 相较于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机械通气治疗可给患儿造成伤害, 这不仅会对患儿造成巨大的痛苦, 同时也会影响其治疗效果。为促使NRDS发生率的有效降低, 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肺表面活性物质, 以对NRDS加以预防, 同时尽可能避免患儿并发症的发生, 以最大限度促进患儿的康复。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中14例患儿出现NRDS, 其发生率为42.4%;而观察组共有3例患儿出现NRDS, 其发生率为8.6%, 经对比观察组患儿NR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这一结果表明固尔苏这一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有显著的预防作用。通过对2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 发现对照组呼吸急促、发绀症状发生率为21.2%, 观察组呼吸急促、发绀症状发生率为2.86%, 观察组呼吸急促、发绀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说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呼吸困难患儿的呼吸情况。同时,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气分析显示观察组Pa O2及p H显著高于对照组, 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 这揭示固尔苏这一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对存在呼吸困难表现的早产儿发挥显著治疗效果,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情况, 降低患儿NRDS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表面活性物质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其中, 胎龄28~31周33例, 31~32周27例, 胎龄33~34周20例。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 男23例, 女17例;胎龄 (31.2±3.1) 周;体质量 (1599±560) g;入院年龄为30min~9h。对照组40例, 男22例, 女18例;胎龄 (30.9±3.5) 周;体质量 (1521±570) g;入院年龄为30min~6h。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患儿纳入标准:胎龄<34周, 孕妇分娩前未用促胎肺成熟药物;产后2h未出现呼吸困难;入院X线检查正常[1]。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吸痰、吸氧、补液以及静脉营养处理。治疗组患儿给予200mg/kg固尔苏, 气管滴药, 患儿气道分泌物清除后使用无菌注射器吸取37°C左右的药液, 药液经气管缓慢滴入气道, 每次滴入之后气囊加压通气约2min, 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均匀进入肺部。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拔出气管插管, 注意避免给药6h内气管吸引[2]。对照组不给予固尔苏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给予患儿治疗后监测患儿呼吸机周围循环情况, 动态监测患儿血气分析, 治疗6h由放射学诊断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 并了解是否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及并发症发病率, 如肺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出血以及充血性心衰等。放射学诊断仪胸部X线为诊断标准, 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临床症状:新生儿出生6~12h内出现青紫、呼吸困难、加剧性伴呼气性呻吟及三凹征[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对比

见表1。

治疗组患儿的PaO2、PaCO2及pH值与对照组患儿相比, 具有明显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对比

治疗组40例患儿2例 (5%) 出现发绀、呼吸急促;对照组40例患儿9例 (22.5%) 出现出现发绀、呼吸急促。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并发症

治疗组40例患儿1例死亡, 病死率为2.5%;对照组40例患儿11例死亡, 病死率27.5%。两组患儿并发症见表2。

两组患儿相比, 治疗组患儿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并, 是指婴儿出生不久后出现的青紫、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征、呼气性呻吟、以及呼吸衰竭等, 该类临床症状主要见于早产儿, 因其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而引起的进行性肺不张。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使早产儿度过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的阶段。根据相关文献报道, 使用各种来源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研究表明, 预防性地给予患儿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给予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促使新生儿初始阶段肺气体的交换、改善表面活性物质在气液交界面分布、一直血清蛋白在毛细血管的渗出以及降低气压伤, 从上述作用来看, 对患儿用药时间要恰到好处, 尽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给药[4]。本次研究中肺表面活性物质采用固尔苏, 固尔苏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天然有效的猪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液胶层析纯性的过程磷脂含量可达到80mg m L, 其不易引起新生儿呛咳, 临床效果较好。另外,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话, 可能引发慢性肺病, 与预防性地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相比, 机械通气治疗会给患儿带来伤害, 为了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并最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参考文献

[1]刘博, 韩万凤, 黄晓戈.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 18 (12) :99-101.

[2]杨慧敏.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J].当代医学, 2011, 17 (31) :61-62.

[3]朱冬卉, 付志萍.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5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0, 16 (3) :53-54.

表面活性物质 篇11

关键词:富硒;荞麦苗;黄酮类化合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中图分类号:S517.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100-03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硒可引起某些重要器官功能失调,导致许多严重疾病发生[1]。通过对硒的补充,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维护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的正常功能,预防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荞麦营养成分全面,有“五谷之王”的美称。荞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粗纤维、矿物元素等,同时富含类黄酮化合物。大量研究表明,芦丁是荞麦中起保健作用的主要功能成分,它能有效降低微血管脆性和渗透性,具有多种保健功能[2]。荞麦芽作为一种新兴芽菜,具有良好的风味及保健作用。相关文献报道,通过对植物进行富硒处理,能提升植物中硒含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GSH-Px活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材料:市售甜荞及苦荞种子发芽后生长13~20 d并经过富硒处理的荞麦苗,干燥粉碎后,过40目筛备用。

试剂:柠檬酸三钠、叠氮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二硫二硝基苯甲酸(DTNB)、谷胱甘肽(GSH)标准品、芸香苷标准品、无水乙醇、30% 过氧化氢;试验提取与分析用水为超纯水。

电子天平FA2004N(上海箐海仪器有限公司)、可见分光光度计722S(上海箐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KQ-3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SF-170型高速粉碎机(上海中药机械厂)、HG-101-1电热鼓风干燥箱(南京盈鑫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3-6]测定。吸取0.2 mg/mL芸香苷标准溶液0、0.2、0.4、0.6、0.8、1.0 mL置于6个25 mL的容量瓶中,依次编号;各加5%NaNO2溶液0.4 mL,摇匀后放置6 min,分别加入10% Al(NO3)3 溶液0.4 mL,摇匀后放置6 min;然后再各自加入 1 mol/L NaOH溶液4 mL,最后用50%乙醇定容至刻度线,摇匀,放置15 min,在波长510 nm处测定吸光度。精确称取 1.0 g 复习荞麦芽,加入10 mL 50%乙醇,超声处理(240 W)在45 ℃下提取30 min,多次离心去不容物,用相同浓度乙醇定容至25 mL,吸取1.0 mL按照标准曲线测定方法,在波长510 nm处测定吸光度。

1.2.2 GSH-Px活性测定 采用DTNB比色法[7-8]测定,用 13~20 d 生长期的甜荞苗及苦荞苗整株。取1 g 新鲜材料,加10 mL 磷酸提取液冰浴中研磨成匀浆,12 000 r/min 离心15 min,分别取200 μL 上清液置于2 支试管中,将其中1 支放在沸水浴中加热10 min。分别向以上2 支试管中加入 400 μL GSH 溶液和200 μL 37 ℃ 预热的H2O2溶液,迅速置于37 ℃水浴3 min,加入4 mL偏磷酸溶液,12 000 r/min 离心10 min,保留上清液,其余步骤与黄爱缨等方法[7-8]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对荞麦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2.1.1 标准曲线的绘制 按照“1.2.1”中的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测得对应浓度下的吸光度,以吸光度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图1)。

2.1.2 不同生长时期荞麦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在常温环境下分别使甜荞麦苗、苦荞麦苗生长14~19 d,烘干粉碎后,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甜荞麦苗、苦荞麦苗不同生长时期下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由图2可知,苦荞麦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远远高于甜荞麦苗。当苦荞苗生长至14 d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10.117 mg/g;而甜荞麦苗生长至14 d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5.748 mg/g,随着生长天数增加,荞麦苗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逐渐升高。当生长至17 d时,苦荞麦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达到最大值,为12.584 mg/g;甜荞麦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则在生长 18 d 时达到最大值,为8.125 mg/g,随后荞麦苗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

2.1.3 富硒后不同生长时期荞麦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荞麦苗在20 mg/L亚硒酸钠溶液影响下,生长开始受到一定抑制,当使用亚硒酸钠溶液浓度达到40 mg/L时,生长受到较为严重的抑制,发芽率降低至70%左右,当使用浓度达到 60 mg/L 时,发芽率降低至50%以下。本试验用浓度为 20 mg/L 的亚硒酸钠溶液分别培养甜荞麦、苦荞麦,当荞麦苗生长至14~19 d时,烘干粉碎,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富硒后不同生长时期荞麦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由图3可知,经过富硒后,荞麦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有所提升,其中苦荞麦苗中的黄酮含量提高的幅度高于甜荞麦苗中的黄酮含量。当富硒苦荞苗生长至14 d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10.424 mg/g;而甜荞麦苗生长至14 d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6.878 mg/g,随着生长天数增加,荞麦苗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逐渐增高。当生长至17 d时,苦荞麦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达到最大值,为12.847 mg/g;甜荞麦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则在生长18 d时达到最大值,为 8.895 mg/g,随后荞麦苗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

2.2 單因素对荞麦苗中GSH-Px活性的影响

2.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按照“1.2.2”中的方法绘制GSH-Px标准曲线,GSH浓度分别为0、20、40、60、80、100 μmol/L,以GSH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图4)。

2.2.2 不同生长时期荞麦苗中GSH-Px活性的变化 在常温环境下甜荞麦、苦荞麦生长14~19 d,烘干粉碎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甜荞麦、苦荞麦苗不同生长时期的GSH-Px活性,结果见图5。甜荞麦苗的GSH-Px活性高于苦荞麦苗,当生长至13 d时,甜荞苗GSH-Px活性为0.724 4 μmol /(g·min),而苦荞麦苗GSH-Px活性为0.306 1 μmol /(g·min),随着生长天数增加,荞麦苗中的GSH-Px活性也逐渐增高。当生长至17 d时,甜荞麦苗、苦荞麦苗中GSH-Px活性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847 7、 0.597 7 μmol/(g·min)]随后荞麦苗中GSH-Px活性逐渐降低。

2.2.3 富硒后荞麦苗中GSH-Px活性的变化 在常温环境下甜荞麦、苦荞麦生长14~19 d,生长过程中以浓度为 20 mg/L 亚硒酸钠溶液水培富硒,烘干粉碎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甜荞麦苗、苦荞麦苗不同生长时期下的GSH-Px活性,结果见图6。

经20 mg/L亚硒酸钠溶液富硒处理的荞麦苗GSH-Px活性发生了较大变化,苦荞麦苗的GSH-Px活性普遍高于甜荞麦苗。生长至14 d时,甜荞麦苗GSH-Px活性为 0.739 8 μmol /(g·min),苦荞麦苗GSH-Px活性为 0.860 1 μmol/(g·min),随着生长天数增加,荞麦苗中的 GSH-Px 活性也逐渐增高。当苦荞苗生长至16 d时GSH-Px活性达到最大值,为1.020 5 μmol /(g·min),当甜荞苗生长至18 d时GSH-Px活性达到最大值,为0.986 4 μmol /(g·min),随后荞麦苗中的GSH-Px活性逐渐降低。

2.3 正交试验结果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不同品种荞麦、浸种处理、生长时间、硒使用浓度4个因素对荞麦苗中GSH-Px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表1、表2)。结果表明,当亚硒酸钠溶液浓度高于40 mg/L时对荞麦出芽及生长产生了较大的抑制作用。

表2结果表明,以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指标,荞麦品种的极差最大,表明荞麦品种的影响最大,各因素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程度依次为C>B>A>D,且C因素对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反应条件最佳组合为C2B4A3D1。以GSH-Px活性为指标,富硒处理中的亚硒酸钠溶液浓度影响最大,不同因素对GSH-Px活性的影响依次为B>A>C>D,最佳组合为B4A2C1D1,综合考虑黄酮类化合物和GSH-Px活性2个指标,荞麦品种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显著,对GSH-Px活性的影响相对较小,亚硒酸钠溶液浓度及浸种处理选择一致的B4和D1。从荞麦品种考虑,苦荞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远高于甜荞,富硒后GSH-Px活性显著提高。从生长天数考虑为16 d。综合考虑,最佳组合应为A2B4C2D1,即生长时间16 d、亚硒酸钠溶液培养浓度为 40 mg/L、荞麦品种为苦荞、20 mg/L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处理。

3 讨论与结论

经过试验证实,苦荞麦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远远高于甜荞麦苗,甜荞麦苗的GSH-Px活性高于苦荞麦苗。随着生长时间延长,荞麦苗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逐渐增高。当生长至17 d时,苦荞麦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值达到最大,为12.584 mg/g;甜荞麦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则在生长18 d时达到最大值,为8.125 mg/g;当生长至17 d时,甜荞麦苗、苦荞麦苗中GSH-Px活性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847 7、0.597 7 μmol/(g·min)。随后荞麦苗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GSH-Px活性逐渐降低。

经过富硒后,荞麦苗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有所提高,苦荞麦苗中的黄酮含量提高的幅度高于甜荞麦苗;荞麦苗的GSH-Px活性发生了较大变化,苦荞麦苗的GSH-Px活性普遍高于甜荞麦苗。随着生长天数增加,荞麦苗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GSH-Px活性逐渐增高。当生长至17 d时,苦荞麦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达最大值,为12.847 mg/g;甜荞麦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则在生长18 d时达到最大值,为8.895 mg/g。当苦荞苗生长至16 d时,GSH-Px活性达到最大值,为1.020 5 μmol/(g·min),当甜荞苗生长至18 d时GSH-Px活性达到最大值,为0.986 4 μmol/(g·min)。随后荞麦苗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GSH-Px活性逐渐降低。

经过正交试验得出结论,综合考虑富硒试验中最佳组合应为A2B4C2D1,即生长天数16 d、亚硒酸钠溶液培养浓度为40 mg/L、荞麦品种为苦荞、20 mg/L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处理。

参考文献:

[1]Moskovitz J,Stadtman E R. Selenium-deficient diet enhances protein oxidation and affects 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 (MsrB) protein level in certain mouse tissue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3,100(13):7486-7490.

[2]黄凯丰,时 政,欧 腾,等. 荞麦苗的营养保健成分分析[J]. 北方园艺,2011(10):22-24.

[3]查甫本,陈向明. 山核桃外果皮黄酮提取条件的研究[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9(3):68-72.

[4]陆 英,吴朝比,蒋华军,等. 红薯叶黄酮分离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性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14):114-118.

[5]杨 乐,王洪新. 笋壳黄酮分离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36(8):184-189.

[6]吴建中,欧仕益,汪 勇. 甘蔗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09,25(2):165-167.

[7]黄爱缨,吴珍龄. 水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测定法[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1(4):24-27.

表面活性物质 篇12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肺透明膜病,新生儿

新生儿如果缺少肺表面活性物质可能会导致肺透明膜病 (HMD) 的产生[1], HMD是一种很严重的呼吸系统障碍, 常常会导致早产儿死亡。近几年来, 肺表面活性物质以及机械通气法在治疗新生儿HMD上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 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新生儿病死率, 提高了新生儿的生存质量。采集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4例肺透明膜病患儿, 并且这24例均应用了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一年间我院收治的48例肺透明膜病患儿, 平均胎龄是28~33星期, 体质量为1~1.5kg, 48例患儿在出生后1d之内都住院。我们把48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24例。研究组在出生后1d内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来治疗, 对照组不使用。比较X线、并发症和呼吸时间, 评测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效。另外, 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在胎龄、性别方面的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 因而他们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24例患者使用剂量为100mg每千克的固尔苏, 取患儿卧躺姿势, 保持两侧胸廓起伏适度, 同时双肺呼吸保持对称, 清洁呼吸道和呼吸气管, 将回温到37℃摇匀的药物缓慢的由气管插管注射入, 同时给予正压供氧。缓慢轻拍叩击患儿胸部, 使得药物扩散。随后使用呼吸机吸氧。在其后的7h内保持患儿平躺体位, 不进行任何气管内吸引等动作。在治疗前后观察记录血氧浓度和呼吸系统状况, 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在治疗后的第2天拍胸片。对照组:不采取固尔苏给药, 常规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用SPSS13.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来比较研究组以及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在P<0.05下, 差异可以看作是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基本情况

见表1。研究组男性患儿为14例, 女性患儿为10例, 胎龄为 (30.23±2.18) 周, 体质量为 (1.46±0.23) kg;对照组男性患儿为17例, 女性患儿为7例, 胎龄为 (31.08±2.20) 周, 体质量为 (1.45±0.23) kg。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情况

见表2。研究组肺炎为8例, 颅内出血为7例, 呼吸暂停为3例, 硬肿症为1例, 败血症为1例;对照组肺炎为18例, 颅内出血为2例, 呼吸暂停为3例, 硬肿症为1例, 败血症为0例。

注:卡方值为5.6221;P<0.05

2.3 两组患儿住院情况和呼吸时间情况

见表3。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为 (17±0.4) h, 住院平均天数为 (20.1±16.1) d, t值为9.205, P<0.05;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为 (18±0.5) h, 住院平均天数为 (32.4±17.12) d, t值为2.432, P<0.05。

3 讨论

肺透明膜病主要是产生于胎龄在35周以内的早产儿, 由于肺部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肺部系统正常运作的必要物质[2], 一旦缺少该物质, 新生儿就会出现肺部肺泡萎缩下陷和肺部系统顺从性减弱, 会导致肺透明膜病的产生, 即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在临床上表现为呼吸障碍而且进行性加大, 进而呼吸衰竭。肺部表面活性物质包括磷脂、中性脂肪等, 因此可以直接被胎儿肺泡Ⅱ型细胞直接循环利用, 少部分经过气管和淋巴系统或者血液循环等清除或者巨噬细胞处理后降解再被吸收利用。使用肺部表面活性物质后, 肺泡表明的扩张力因为活性物质的使用直接就降低了, 因此可以有效避免肺泡萎缩下陷, 使得整个肺部呼吸循环系统有足够的气体以维持内外交换[3]。大量研究发现, 活性物质类药物对新生儿低氧状况有着很好的改善。患儿病死率由原来的60%降到了15%左右。本次研究发现, 肺部表面活性物质在预防和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上具有卓越的疗效, 在呼吸机通气时间和住院平均时间上研究组都比对照组显著缩短。同时由表2可看出, 心脏、肺部、脑部和肾脏等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新生儿存活率增加, 这与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一致[4]。

由于肺透明膜病是造成一些体质虚弱的新生儿特别是极低体质量新生儿病死率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要积极的预防来避免肺透明膜病的发生。对于经过诊断发现实在无法避免的早产, 可以使用地塞米松药物来避免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目前国内常用预防肺透明膜病就是采用6mg的地塞米松, 0.5d内肌内注射一次, 或者使用双倍剂量的倍他米松, 1d内肌肉注射2次。在用药后的1~2d内分娩最佳, 能够很好的避免肺透明膜病。羊膜腔内部注射地塞米松或者倍他米松等活性物质可以直接作用于胎儿, 较少的剂量就可以起到不错的疗效, 而且药物不经过母体的循环, 因此为胎儿避免肺透明膜病提供了不错的条件。但是在临产是往往由于时间紧迫, 或者人员设备等紧缺, 导致羊水过少使得羊膜腔内给药不及时或者无法给药, 因此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肺透明膜病不失为一种紧急而又疗效甚好的手段。根据国内相关文献报道, 在临产前使用激素可以降低肺透明膜病的发生, 并且可以降低发病严重程度, 特别是能很好的减轻两胎及其以上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的发生[5]。如果产后已经发生了肺部透明膜病, 应积极使用肺部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救治, 应尽早的使用肺部表面活性物质介入治疗, 使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加, 减少肺泡表面的张力, 减少肺泡的萎缩陷入程度, 使得肺部透明膜病在早期就能得到治愈。

我们应尽量减少肺部透明膜病患儿的出生, 如果一旦发现患有肺部透明膜病的患儿, 应立即使用肺部表面活性物质加强治疗, 维持肺部系统气体交换的平衡, 防止肺炎、颅内出血、败血症、硬肿症以及呼吸暂停等并发症的出现, 及早的提高新生儿的存活几率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Avery ME, Mead RJ.Surface properties in relation to atelectasisand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J].Ann J Dis Child, 1959, 97 (5 PartⅠ) :517-523.

[2]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51.

[3]余加琳, 刘刚, 胡发远.影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病及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3, 18 (4) :274-276.

[4]杨杰, 刘英.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CPAP预防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实用医学杂志, 2005, 21 (13) :1455-1456.

上一篇:畲族旅游资源开发下一篇:教师隐性知识管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