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应急网络(精选9篇)
医院应急网络 篇1
目前, 医院的医疗业务和各项工作已越来越依赖于医院信息系统 (HIS) 的正常运行, 而网络系统是HIS运行的支撑平台, 它承载着医疗信息的传输、接收和数据共享等重要功能。然而, 一旦网络系统出现故障, 如交换机断电、损坏等, 就会造成HIS的大面积瘫痪, 医疗数据无法传输, 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医疗活动。可以说, 计算机终端的故障只会造成个别部门的局部性问题, 而网络故障将给整个医院的医疗工作带来全局性问题, 给医院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因此, 建设一套应急网络系统对于保障医院的网络安全是非常必要的[1]。
1 医院应急网络系统应的特点
1.1 独立性
医院应急网络应能够独立于现有的业务网, 当业务网络因故障瘫痪时, 应急网络作为临时可替代性网络发挥作用, 保证医疗业务数据正常传输与接收。通常, 医院业务网络采用有线网络和三层交换结构, 即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每个层次完成不同的功能。核心层进行不同区域间的连接, 提供网络不同区块间的访问, 提供高速的路由交换服务。汇聚层将接入层设备接入网络, 定义广播域, 进行虚拟局域网 (VLAN) 间路由, 提供安全措施。接入层直接为部门、楼层的终端设备提供接入网络的服务。作为核心交换层的功能设备核心交换机一般放置于医院的机房中, 工作环境较好, 且通常采用双核心交换机形成冗余架构, 故核心层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较小。而汇聚层和接入层的功能设备汇聚交换机和接入交换机, 通常放置于各个楼层的弱电间中, 经常有后勤、物业等部门在弱电间中进行施工作业, 会引起汇聚交换机与接入交换机出现多种故障, 如掉电、灰尘过多及振动引起的短路、光纤折断、甚至交换机硬件损坏等。作为有线网络发生故障时的应急之需, 医院应急网络系统应当独立于当前运营的有线业务网络, 单独形成网路, 而建设一套无线应急网络系统, 可很容易完全独立于现有的有线网络系统。
1.2 覆盖面广
医院业务网络通过三层架构可覆盖至医院的各个部门, 涵盖了医疗业务的所有环节, 包括挂号、收费、门诊、住院、检验、药房等。而作为应急的网络系统, 也要达到广阔的覆盖面, 使得在现有业务网络中断的情况下, 数据的传输仍可通过应急网络进行。无线网络信号可覆盖广大区域, 且不受建筑物空间布局的限制, 采用无线网络系统作为医院的应急网络是很好的选择。
1.3 便于维护
作为医院的应急网络的网络系统, 其实是一个备用系统, 平时较少使用, 仅在业务网出现故障时应急使用, 待业务网络恢复正常后, 所有的数据传输又转到业务网上, 备用的应急网络又处于空闲状态。这种特点要求应急网络日常的维护工作应简单、便捷, 不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和物力。无线网络系统不需要布线, 在建设完成后, 维护和操作相对简单、方便, 符合这一特点。
2 医院应急网络系统的建设原则
根据对医院应急网络系统的特点分析, 采用无线网络系统作为医院应急网络是很好的选择。建设基于无线网络架构的医院应急网络系统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先进性。医院的无线应急网络系统应采用先进成熟的无线网络技术、方法与设备, 能够反映当前的先进水平, 同时能够给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应急无线网络系统应充分采用当前国际、国内流行和成熟的技术, 保证网络能适应技术的快速发展。
(2) 实用性。医院应急网络面向医院的医疗业务, 网络建设需注重实际效用, 可分布实施, 并逐步加以完善, 确实能够起到应急之需的目的, 不能成为华而不实的无线网络, 网络建设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3) 安全性。应急网络系统应具有灵活方便的权限设定和控制机制, 具有防备非法侵入和信息泄露的功能。
(4) 开放性。应急无线网络的建设所选产品应具有较好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 并符合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 即使发生变化, 也能够最大可能性的开放标准。
(5) 可靠性。医院无线应急网络系统要运行可靠、稳定, 一旦系统某些部分出现故障, 便于查找并尽快恢复, 避免给医院的医疗业务造成过大损失, 给患者的就诊带来不便。
(6) 可扩充性。无线应急网络系统应是一个可以逐步发展的应用环境, 具有升级换代的可能, 这种扩充要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7) 可维护性。医院无线应急网络系统要具有良好的网络管理、网络监控、故障分析和处理能力, 使系统具有很高的可维护性[2,3]。
3 医院应急网络系统的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 采用了无线网络系统作为医院应急网络。
3.1 医院无线应急网络的架构
医院无线应急网络系统是独立于现有医院有线业务网络的一套应急替补网络, 在设计上为一套独立的网络系统, 其拓扑结构, 见图1。
在目前医院业务网的核心层接入若干无线网交换机, 无线交换机可根据应急网络需要覆盖的空间和部门部署于相应的楼宇及楼层中, 并将连接至交换机的AP (Access Point, AP) 安装于门急诊大厅、病区走廊等需要部署无线应急网络的地点, 以保证应急区域信号的无缝覆盖。
3.2 医院无线应急网络的设备选择
在网络设备的选择方面, 无线应急网络的供电交换机及AP等设备应符合行业的802.11系列最新标准。自从国际通用标准802.11系列实施以来, 经历了802.11a, 802.11b, 802.11g等标准, 直至目前的802.11n。802.11n可以将无线局域网 (WLAN) 的传输速率由802.11a和802.11g提供的54Mbps增加到150Mbps, 最高达到300Mbps, 它采用多入多出 (MIMO) 与正交频分复用 (OFDM) 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MIMO OFDM技术, 提高了无线传输的质量, 使得传输速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在覆盖范围方面, 802.11n技术采用了智能天线, 通过由多组独立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 动态调整波束, 使得无线网用户能够接收到稳定的信号, 并可以减少其它信号的干扰, 极大地提高了无线局域网的可移动性。
AP, 即无线接入点, 是基础设施无线网络的必需设备, 在医院无线应急网络的建设过程中, 为了达到无线信号较广的覆盖范围, 在建筑物的每一层可能部署若干AP, 整个应急网络所需安装的AP数可能达到上百个。对于传统的无线局域网络, 无线接入点分散在覆盖区域里面, 分别给各自有效的覆盖区域提供无线信号、用户安全管理和接入访问策略, 每一个AP都是一个独立的工作体, AP之间各自为战, 互不相干, 这种模式显然不适合医院这种大型无线应急网络的管理。因为在AP数量较多的情况下, 我们不可能对每个AP分别进行单独的管理, 必需要以无线交换机为核心和简单接入点 (瘦AP) 的集中式架构进行管理。在这种模式下, 无线应急网络有高度的可扩展性, 可较容易地实现无线网络的不断延伸。在网络运维和管理方面, 所有的与无线应急网络相关的配置都可以通过配置无线控制器统一完成, 如开通、管理、维护所有AP设备和移动终端、无线网络的安全、认证以及接入的用户等功能。另外, 采用这种集中式架构的无线网络, 还有利于网络的负载均衡和故障点的快速定位, 方便日后的维护工作。
3.3 医院无线应急网络的安全保障
无线网络利用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交换, 其信号在网络覆盖区域无处不在, 这种开放式的网络系统允许任何客户端的接入行为, 为窃听、篡改、泄露网络数据和对网络进行DOS攻击提供了条件, 造成了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因此, 为保障医院应急网络系统的安全, 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安全保障:
(1) 应急网络与外网物理分离。医院无线应急网络是医院业务网络即内网的一部分, 是在医院有线业务网无法正常连通时作应急使用, 服务于医院信息系统。为避免医院内部网络进入外部的木马、病毒和遭到非法攻击, 应急网络应与外网即与因特网直接连通的网络作物理隔离。
(2) 加强用户接入无线网络的认证控制。可在医院无线应急网络中部署用户认证系统, 使建成后的医院应急网络能够完全融合进该认证系统中。同时, 还可以利用无线网络的认证安全功能, 为内网中不同的用户开设不同的认证权限, 杜绝未经授权的用户接入应急网络。另外, 由于每块无线网卡只拥有唯一的MAC地址, 可为AP设置基于MAC地址的访问控制表, 确保只有经过注册的设备才能入网, 即实现按权限使用的网络管理策略。
(3) 采用加密的数据传输机制。没有加密的数据传输是非常不安全的, 无线网络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加密方式:WEP、WPA、WPA2。WEP即有线等效加密, 它在链路层采用RC4对称加密技术, 用户的加密密钥必须与无线接入点的密钥相同时才能获准存取网络的资源, 从而防止非授权用户的监听以及非法用户的访问。WEP加密位数越高, 破解难度越大, 安全系数也就越高。WPA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可靠数据加密方法, 它可根据认证用户传输数据包的多少、接入网络的时间等动态地改变每个接入用户的加密密钥, 弥补了WEP的弱点, 比WEP的密钥更具安全性和保护性。WPA2是第二代WPA标准, 支持更高级的加密算法, 为无线网的数据传输提供了更安全的方式[4,5,6]。
4 制定医院网络故障的应急预案
在建设医院应急网络系统的过程中, 应该做好医院在发生网络故障时的应急预案, 保证应急机制的正常启动, 从而保障医疗工作运行的连贯性和患者就医, 维护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一份详细的应急预案也是对建设和启用医院应急网络系统有益的帮助、必要的补充和执行方面的具体指导。医院应成立由一把手和主管院长牵头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 成员除了医务部、护理部及负责应急网络建设及维护的信息中心等部门, 还应包括医保办、财务处 (收费处) 、各临床科室、挂号处、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等管理、业务和医技部门。应急预案应说明应急网络系统启动的条件和具体方案, 如有线网络故障发生多长时间即应启用无线应急网络, 哪些部门需切换到应急网络, 如何操作等。另外, 各临床及医技科室需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及具体的执行方案, 作为医院整体应急预案的必要补充[7,8]。
5 结束语
建设一套完善的医院应急网络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它是医院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维护医院在紧急情况下的正常医疗秩序, 保障患者的就医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无线网络覆盖面广, 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又比较容易单独组网, 是构建医院应急网络系统的不错选择。建设医院无线应急网络系统除了网络软硬件方面的建设, 还需要有完善的应急预案与之配套, 对紧急情形下无线应急网络系统的启用、操作等步骤做出指导。此外, 在日常的工作中, 还应加强信息系统的应急培训, 并定期进行网络故障方面的应急演练。
参考文献
[1]余平.医院门诊应急信息系统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 2008, 37 (21) :2416-2417.
[2]赵振平, 赵云杰, 赵磊, 等.无线网络在医院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09, 24 (6) :62-63.
[3]沈崑, 杨松.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与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 2011, 26 (6) :67-69.
[4]林达峻, 任忠敏, 邓晓焱, 等.医疗行业中的无线网络技术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 2009, 4 (4) :19-20.
[5]张守波, 刘留宾.医院信息系统中无线局域网组建安全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 2009, 30 (10) :45-46.
[6]孔灿红, 朱小卫, 卜庆祝.医疗行业无线网络的建设[J].中国数字医学, 2010, 5 (11) :106-107.
[7]张殿勇, 夏宏斌, 王炯.医院信息网络故障应急方案的制定与实施[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0 (10) :639-640.
[8]郑萍, 罗书练, 邵新, 等.医院应急医学信息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中国医疗设备, 2011, 26 (3) :54-56.
医院应急网络 篇2
一、网络故障的定义:
本预案所指的网络故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整个或局部网络不能运行,各终端完全不能访问数据库,不能处理任何医疗工作的故障现象。
1、当网络中心一旦确定为网络整体故障或停电,首先是立刻报告信息科主任和分管院长(节假日应报告总值班室)。信息科(值班员)应立即按上报程序向办公室及院领导汇报。
2、当发现网络整体故障或停电时,根据故障恢复时间及停电时间的程度将转入手工工作的时限明确如下:
A、30分钟内不能恢复——门诊收费、挂号转入手工,启用平时备用的手工临时收费收据,不影响收费。并按电脑操作程序,保存好各种数据,防止丢失;及时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认真填写各种数据,恢复网络或正常供电后立即将数据输入电脑。
B、6小时内不能恢复——医技检查转入手工。C、48小时以上不能恢复——将出院核算转入手工。
二、整体网络故障的具体协调工作:
1、所有工作的统一时间须由信息科通知,相关单位严格按照通知时间协调工作,在未接到新的指示前不准私自操作计算机。
2、门诊挂号工作协调:[1]门诊挂号协调工作由门诊收费处负责协调请示,如手工挂号的转入、转出时间等;[2]当网络系统中断或停电后,改为手工挂号,但正常分配ID号;[3]网络恢复或正常供电后,及时将中断期间的患者ID信息输入到计算机;[4]如有从收款处返回须重新输入ID号者,应优先录入,以配合收款处进行机器收款;[5]在以后的工作中如发现某位患者的ID号机器内没有记载,应详细询问患者以前是否是在网络故障时就过诊。
3、门诊收费系统工作协调:[1]由财务科负责总体协调,并与信息科保持联系,及时反馈沟通最新消息;[2]当系统网络运行中断超过10分钟时,应通知收款处转入手工收款工作;[3]门诊收款负责同志应建立手工发票使用登记本,对发票使用情况做详细登记;[4]进行手工操作时,药品划价由药局进行,其他特殊治疗、检查凭小票划价;[5]当系统恢复正常时,由收款处负责同志负责对网络运行稳定性进行监测,如不稳定,及时向信息科反映情况。[6]在接到使用计算机的指令后,门诊收款负责同志应组织收款员逐步转入到机器操作。
4、住院费用核算系统工作协调:[1]由财务科负责总体协调工作;[2]原则上,不在收费处进行费用补录,防止帐目混乱;[3]当系统停止运行超过3天时,对普通出院患者,推迟出院结算时间。对急出院的患者应根据病历和临床科护士工作站记录进行手工核算出院。[4]在网络停运期间出院的患者在核算时应追查是否还有正在进行的检查。
三、整体网络故障恢复工作和正常供电后:
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篇3
本预案所指的网络故障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整个或局部网络不能运行, 各终端完全不能访问数据库, 不能处理任何医疗工作的故障现象。
2 判断网络故障
当网络系统终端发现计算机访问数据库速度迟缓、不能进入相应程序、不能保存数据、不能访问网络、应用程序非连续性工作时要立即向网络中心汇报, 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对科室提出的上述问题必须重视并核实后给科室反馈信息。信息中心负责人应召集科室有关人员进行讨论, 如果故障原因明确, 可以立刻恢复工作的, 应立即恢复工作。如故障原因不明确、情况严重不能在短期内排除的, 应立即通知相关负责人员, 以利于在网络不能运转的情况下协调全院工作。
3 分类网络故障
按故障的严重程度一般分为三类
一类故障:服务器不能工作;光纤损坏;主服务器数据丢失;备份盘损坏;服务器工作不稳定;局部网络不通;数据表被人损坏;重点终端故障;规律性的整体、局部软、硬件故障。
二类故障:单一终端软、硬故障;单一病人信息丢失;偶然性的数据处理错误;某些科室违反工作流程要求。
三类故障:各终端由于不熟练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错误。
针对上述故障分类等级, 处理方案如下:
一类故障———由信息中心上报医务部, 由医务部组织恢复工作
二类故障——由工程人员上报信息中心主任, 由信息中心集中解决。
三类故障———由工程人员单独解决, 并详细登记情况。
4 网络整体故障的首要工作
4.1 当信息中心一旦确定为网络整体故
障, 立即按上报程序向分管院领导汇报, 信息中心应马上组织恢复工作, 并充分考虑到特殊情况如节假日、重大会议、航班车次、人员外出及医院的重大活动对故障恢复带来的时间影响。
4.2 当发现网络整体故障时, 根据故障恢复时间的程度将转入手工工作的时限明确如下:
4.2.1 10分钟内不能恢复--门诊收费、挂号、门诊药房转入手工。
4.2.2 6小时内不能恢复--原则上将医
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中心摆药室、入院、急诊检查、手术室、医技检查转入手工 (具体实行时间及步骤由医务部护理部通知) 。
4.2.3 48小时以上不能恢复--将出院核算转入手工。
5 整体网络故障的具体协调工作
所有工作的统一时间须由医务部或信息中心通知, 相关单位严格按照通知时间协调工作, 在未接到新的指示前不准私自操作计算机。
在无法保证整体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信息中心应先保证几个重点部门的使用, 如收款处、住院处、门诊医生站、检验科等实时面对病人的科室。
门诊挂号工作协调:门诊挂号协调工作由收款处主任负责协调请示, 如手工挂号的转入、转出时间等;当网络系统中断后, 改为手工挂号;网络恢复后, 及时将中断期间的患者信息输入到计算机。
门诊收费系统工作协调:由收款处主任负责总体协调, 并与信息中心保持联系, 及时反馈沟通最新消息;当系统网络运行中断超过10分钟时, 应通知收款处转入手工收款工作;门诊收款负责同志应建立手工发票使用登记本, 对发票使用情况做详细登记;进行手工操作时, 药品划价由门诊药房进行, 其他特殊治疗、检查凭小票划价;当系统恢复正常时, 由收款处负责同志负责对网络运行稳定性进行监测, 如不稳定, 及时向信息科反映情况。在接到使用计算机的指令后, 门诊收款负责同志应组织收款员逐步转入到机器操作。
住院费用核算系统工作协调:由住院处主任负责总体协调工作;原则上, 不在核算室进行费用补录, 防止帐目混乱;当系统停止运行超过3天时, 对普通出院患者, 推迟出院结算时间。对急出院的患者应根据病历和临床科护士工作站记录进行手工核算出院。[4]在网络停运期间出院的患者在核算时应追查是否还有正在进行的检查。
临床工作系统协调:床科工作由医务部、护理部共同协调;网络故障期间临床科室详细记录患者的所有费用执行情况;科室详细填写每个患者的药品请领单 (包括姓名、ID号、费别、药品名称及用量) , 一式2份, 一份用于科室补录医嘱, 另一份用于到中心摆药领药;出院带药由经治医生负责掌握经费情况, 如出现费用超支情况由医生负责;根据医务部通知时间及要求补录医嘱;如患者急需出院, 应向核算室提供详细费用情况, 对正在进行的检查应予以说明。
医技检查工作协调:在网络停运期间应详细留取、整理检查申请单底联;在网络恢复后根据检查单底联登记, 通过手工记价补录患者费用;对产科出院快、其他有出院倾向的患者, 应及时和出院处勾通费用情况。
中心摆药室工作协调:中心摆药应严格按照网络中心规定的时间及要求进行计算机操作;网络故障时根据临床科提供的药品请领单发药;网络恢复时对临床科补录的摆药医嘱进行发药补确认, 同时与发药时药品请领单内容详细核对, 如发现内容不符, 必须详细追查;网络恢复后对出院带药处方及时进行录入;数据补录工作结束后应查看机器内库存与实际库存相符情况。
网络停运期间临床科室应恢复重症上报及手工日报等统计工作。
6 整体网络故障的工程恢复工作
由信息中心严格按照服务器数据管理恢复方案进行恢复工作, 具体如下:
工作人员A可运行桌面上程序中间层测试, 如果发现某个中间层有问题, 具体查一下此中间层的内存使用情况和CPU占有率, 如果确定中间层有问题, 将此中间层从F5上撤下处理。工作人员B, 检查网络连接状态是否正常;如果系统在规定时间之内系统无法正常恢复, 工作人员C通知住院处、收款处、门诊部启动手工应急模式, 工作人员D可通过院办发送短信通知病房护士站及医生站进入手工模式。在启动应急后, 工作人员可继续监控系统及网络运行状态, 以便找出问题的根本, 解决问题。
7 网络修复后的数据处理
财务科组织核校患者费用情况。各门诊单位补录工作量, 并补录综合查询信息数据源。中心摆药校查库存。临床科补录患者医嘱。病案室整理补录病历, 统计室补充统计信息的生成。
参考文献
医院地震应急预案 篇4
各科室:
现将《***县人民医院地震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县人民医院
2013年11月5日
***县人民医院地震应急预案
他破坏性地震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六、组织机构及职责
根据地震灾害地特点,医院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八个应急工作组:办公室、宣传工作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避震疏散组、通讯保障组、交通运输组、安全保卫组等机构。
(一)成立医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
总 指 挥: *** 院 长 *** 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
成 员:
职责:
1.组织实施本预案,对医院抗震救灾工作实行统一指挥。
2.负责自治区、市、县人民政府地震指令的传达,制定地震震灾时医院有关各种条例、规定、措施等,对医院地震灾害损失、人员伤亡的上报、对外联络。
3.统一部署医院现场灾情的评估和实施抢险救灾工作。
4.草拟并及时向县卫生局和县政府报送震情,灾情及救灾工作报告。
5.统一安排、调用和分配市、县政府调拨、支援的资金、物资、食品、设备、器材、衣物、药物等。
(六)做好震时接待工作。
必要时支援兄弟单位的抢险救灾工作。
4.医疗救护组
组 长:
组 员: 职能、临床、医技等科室全体医疗卫技人员。
职责:
抢救震时受伤的院内人员,震后院内的防疫及危重伤员外送、监测食用水、食品等筹集药品、医疗器械,死亡尸体的处理,组成医疗队随时接受县卫生局指派医疗救助任务。
5.避震疏散组
组 长:
组 员: 后勤科全体人员、各临床科室护理人员
职责:
负责全院职工、患者及其家属按院抗震总指挥部安排的疏散路线、地点进行疏散,并对老、病、弱、残者给予重点保护,负责疏散场地安全、仪器发放、衣物发放、医疗救助等工作。
6.通讯保障组
组 长:
组 员:
职 责:
保证院抗震防灾总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办公室及各应急工作组之间的通讯联系,保证指挥部与市、县抗震防灾部门的通讯畅通,并专设与市、县电话专线,禁止任何人占用。7.交通运输组
人不得阻拦。
(四)地震时全院职工、患者、家属等所有人员就近避震,利用有利地形、地物保护自己,保护重要设施和个人安全,以减少伤亡。
四、震后应急处置
(一)震后应急工作
1.对院内震损的建筑和生命线工程危险部位进行检修、排险。
2.对重点科室(手术室、急诊科)的设施进行抢修,迅速恢复医疗抢救、护理、手术等。
3.通讯、供水、供电,各部门应对其损坏部位抢修,保证院内医疗救助、生活用水、用电、通讯畅通。
4.如有伤亡或压埋人员立即组织排险救人,做好抢救、护理、治疗、处理工作。
5.对各避震场地人员及时供给救济物品、食品、饮水,保障职工、患者、家属的基本生活,并做好转移和安置。
6.保卫、消防部门应严密监视火情,如出现火情,及时扑灭,并抢救火区物资、人员,保卫科应做好治安防范,对院内重点部位进行保护。
7.对易燃易爆、溢毒、易污染的次生灾害源,如有险情,立即采取果断措施,防止次生灾害蔓延。
8.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将此次地震的抗震抢险工作进行总结,对在地震救灾抢险工作中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对救灾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进行批评处理,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的追究其法律
1.要培养和建立一支思想作风好、业务技术强、熟悉医院情况的抗震队伍,院各级领导要深入地震伤亡、损失大的区域部门认真搞好抢险救灾工作。
2.震时、震后各科室要组织本部门做好地震应急工作,人员由各科室选配,医院的抢险救灾组设立的应急分队的任务由医院总指挥部下达,任务要落实到科室或个人。
(二)医疗设备、器材、药品等物资准备
抗震防灾办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器材。
1.购置防寒大衣,防雨雨具、照明器材等。
2.购置铁锨、十字镐、钢管或撬杠、架子车等。
3.购置医疗抢救所必须的医疗器材、药品等。
六、后期处置
(一)抗震救灾领导组安抚受灾员工。
(二)抗震救灾领导组根据情况安排组织恢复生产、生活设施。
(三)减少地震灾害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四)统计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五)检查并向政府报告抗震救灾情况。
***县人民医院
医院建筑应急功能的建设实践 篇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一所有着76年发展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入, 医院经过近几年的改扩建, 有了较快的发展, 目前编制床位2100张, 实际开放床位达2800张。但受到地处城市中心区, 用地面积小, 老医院改造布局难的制约, 院内医疗建筑整体布局仍不理想, 尤其是医院门急诊楼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建筑, 已远远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而该院又是新疆急救中心, 新疆急救研究所, 全疆急救培训基地, 兴建急救综合楼迫在眉睫。
一、设计思路与方案
(一) 常规设计思路
符合急门诊一般属性定位及功能要求, 满足急诊基本流程。方案具有普遍适用性。
医院2005年下半年开始筹划建设急救综合楼, 经过医院与设计院相关人员区内外考察, 了解国内先进的急救理念、急救流程、必备功能, 便于吸取先进经验, 少走弯路。在符合国家急救门诊建设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2006年初完成急救综合楼设计, 在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动工建设。该楼占地面积1638m2, 总建筑面积46000m2, 框架剪力墙结构, 地下两层、地上24层, 其中地下两层为停车场、人防战时急救中心。一至四层为急救用房, 其中一、二层为急救门诊, 三层为新疆化学中毒救治中心, 四层为急诊ICU, 十三层为手术室, 十九层、二十一层为急救内科病房。其余层为普通病房。急救中心用房建筑面积达6000m2, 急救床位108张。
该楼主楼面对城市街道, 紧邻医院门诊、医技楼、住院部, 后接外科手术楼。内设竖向医用电梯8部, 一至三层设有扶梯, 易于急诊服务。一层设急诊诊室、抢救室、清创缝合室、设有CT室、DR室及公共、辅助用房。二层主要为急诊留观、急诊药房。三层依托化学中毒救治中心检验设施也为急诊检验服务。从急救功能、流程看该楼能满足一般急救要求。
(二) 强调区域性急救中心与其特殊功能需求属性定位, 满足特异性要求
医院急救综合楼虽然在功能设计、流程布局等方面对照国家急救建设标准, 满足急救基本功能需求。但考虑到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是新疆急救中心, 新疆急救研究所, 在承担全疆急救任务同时, 还负责全疆疑、难、危、重症救治任务。新疆地理位置特殊, 远离周边大城市, 遇突发群体急救事件, 难以在短时间内向周边城市疏散救治。我院地处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 可以及时辐射、覆盖周边地区, 实施自我救治, 具有区域性急救中心性质, 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和优势。因此, 该楼不能局限于满足一般急救需求, 而应满足我院在区域性急救方面更高、更难、更广之特异性要求, 必须加以深化改进。
首先对该楼急救区域进行重新调整, 突出突发群体事件的急救功能。针对一层公用大厅面积过小, 不利突发群体事件急救的缺陷, 以及新疆地处严寒地区, 住院病人活动不便的问题, 医院决定增扩急救中心一层1000m2的急救前大厅和连通内科楼、外科楼、急救中心楼近3000m2住院活动大厅。
为易于突发群体事件急救分诊、周转、抢救, 强化分诊台醒目位置, 扩大抢救室面积及加强配置。增设急救车直进急救大厅专用入口。一层增设妇科、儿科急救诊室、洗胃室。扩大二层急救药房、急诊留观室。增设急诊注射室。三层除常规检验外增加了其他急诊检验项目、增设急诊心电图室、急诊B超室。为及时进行急救患者急救手术, 在十三层手术室层设急救手术室, 并通过增加空中连廊与原外科手术室 (20间) 连通, 便于医护人员、血库的血液、医疗设备及时调配达到, 也使得急救功能更加趋于完善。增加了收费室、护理外勤办公室、值班室, 增加了银行自动取款机, 完善了辅助设施, 方便了急诊患者。在地下负一层增设物资、设备、一次性医用耗材、护理外勤等库房, 储备应急物资, 保证应急所需。增设全院空调、消防、安防远程监控联动。
二、以“急救”为核心, 全方位满足需求
急救中心急救功能的齐备、流程的合理仅仅是基础, 要使急救实现“绿色通道”救治, 还需从道路、交通、垂直运输、通讯网络、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全方位保障, 方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急救。
急救中道路的畅通、是生命通向希望的“绿色通道”。我院急救楼除主入口与急救大厅相通外, 还设置了两个独立的急救出入口, 实行人车分离, 各入口处均为无障碍通道, 满足急救车辆顺利出入。大楼门前沿街路面原围护栏取消, 地面全部采用花岗岩铺设, 拓展了急救场所及急救车辆停靠空间, 突显急救场所效应。
急救中室内水平、上下垂直交通的畅通, 是与死亡抢时间。除保证室内各通道通畅, 必须设手术专用电梯, 应急电梯, 使急救病员、医护人员、药品物资及时到位。
通过增扩急救前厅、住院楼连通大厅不仅解决了急诊救治所需大面积, 也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一个遮风避雨、候诊休息场所。室内人工模拟自然小环境, 为病人家属稳定心情, 缓解急躁情绪, 康复锻炼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建筑与装备经受住考验
2009年7月5日傍晚, 乌鲁木齐市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事件发生后不久, 医院迅速启动急救绿色通道, 面对大量伤员的到来, 重伤者由大小急救车辆由绿色通道直接送至抢救室, 轻伤者由另一入口进入诊室进行救治。宽敞的急救大厅里急救指挥部成立, 医疗、护理、药品、器械、物资、洗消供应、供水、供电、膳食、护理外勤、安防保卫全方位启动应急预案, 医护人员将接送来的伤员及时进行分诊, 护理外勤等人员将伤员进行有序分流、转运, 专用电梯直达手术室、ICU……急救现场秩序井然、忙而不乱。急救绿色通道的设置, 门前地面无障碍的合理规划, 应急预案及时启动和沉着的现场指挥。
乌市“7·5”事件受伤者多为开放性脑颅、肢体外伤, 伤情严重。在当晚抢救过程中, 急诊抢救室最多时同时可容纳8人的抢救, 挽救了大量生命。新增设的诊室全部启用, 除一间诊室仍为一般急诊救治服务, 其余5间诊室均为“7·5”事件伤者服务。使用可移动B超、心电图设备, 在急救大厅现场流动为伤者进行生命体征检查, 缩短检查转运时间。医院外科手术楼、急救综合楼各专用梯专人驾驶运送伤员及时通往手术室、ICU室、留观室, 手术、麻醉科全部处于紧急状态, 随时手术。为药库、血库、物资库等药品物资运送开通单独的出入口, 使急救所需药品、耗材、血浆、被服等物品在第一时间内到达抢救现场。急救大厅1~3层扶梯不间断运转, 大大方便了患者及工作人员在急救层的上下, 为抢救伤员争取了宝贵时间。
由于急救大厅宽敞明亮, 诊室多, 设备齐全, 急救垂直、水平交通设施的合理设置, 保证了急救药品、一次性耗材、消毒供应、物资配备供应交通运输需要, 使抢救迅速, 处置及时, 分散合理, 没有耽误一名伤员救治。抢救从当日19时开始直至次日凌晨6时历时11小时, 共紧急救治伤员245人, 手术50台。此时的急救中心方显现出其应对大型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作用, 经受住了考验, 是对医院根据客观实际, 不拘泥固定思维的创新设计的肯定, 是对急救中心准确定位的肯定, 是对急救中心建设成功的肯定。
医院地处“7·5”事件中心地带, 事发当晚, 局势不明情况下, 被接至该院的受伤人员及家属越来越多, 在实施医疗救治的同时, 为避免再次受到暴徒袭击, 医院在加强戒备同时, 将住院大厅作为收留伤员家属及过路避难群众的临时场所, 为轻伤员、家属、群众免费提供晚餐、饮水。安抚了伤员家属及群众的情绪。当晚, 急救大厅内接纳周转伤员300余人, 容纳医护人员、工作人员、避难群众500多人。
四、几点经验
(一) 准确定位与政策扶持对急救中心的建设发展至观重要
设计医院急救中心应根据当地医疗资源状况, 结合医院整体发展战略和自身实力进行准确定位。在按照国家急救中心建设标准进行设计的同时, 要根据医院急救中心定位, 医院具体实力, 设计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急救中心, 完善急救相关配置。对于区域性、地区性的大型急救中心建设政府应给予重视与扶持。此类急救中心在应对突发公共急救事件时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急救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二) 急救流程顺畅、功能完善是急救中心建设的核心
大型区域性急救中心设计首先做到医疗流程顺畅, 急救功能用房齐全, 应设计急救大厅, 急救门诊尽可能配置急救医技检查检验设备, 或者与医技检查检验临近, 与手术室、ICU顺通。以满足急救医疗需要。
急救中心应设置在城区主要交通干道边, 门前应有较为开阔的广场, 地面通行平坦防滑无障碍, 设专用人车分离急救入口, 便于急救车辆快速出行, 病员及时送诊, 真正做到绿色通行。
(三) 急救建筑装修要经济适用、简捷明快
急救中心地面易采用防滑耐磨易清洗材料, 墙面尽量采用耐污染易清洗材料, 吊顶材料选用防尘防塌陷材料。各部位装修材料满足防火要求。保证急救场所洁净、安全。内外标示醒目, 提示引导明确, 易于急诊患者找寻。急救中心的供电设施除采用双路电源供电外, 必须有可靠的第三电源保证。插座、洗手盆设计位置合理, 数量充足。照明灯光明亮、柔和不刺眼。安装消毒灭菌灯, 感应水咀。冷热水供应到位。通风采光状况良好, 网络通讯、呼叫、供氧、负压吸引畅通。施工做到牢固美观。方能应对突发群体急救时需要。
(四) 医院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医院投资近200万元, 依托急救大楼在地下室新建了视频监控中心, 在急救中心周围安装了视频监控点, 并与医院其他医疗建筑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相连。其固定影像摄像功能, 不仅为医院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方便, 也给“7.5”事件后公安刑侦部门准确、迅速甄别犯罪分子提供了有力依据。各大型综合医院应根据医院自身经济实力、医院地处周边社会治安状况综合考虑进行必要的投资, 安装视频监控装置, 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创造安全的医疗环境。
(五) 通讯畅通在应急抢救中的作用
在“7.5”突发事件造成局域通讯网络联络中断时, 医院紧急启动院内网络通讯应急预案, 首先保持医院内部通讯联络畅通。使指挥部命令及时传达到医院每一个科室。保持上下同心, 步调一致。
(六) 第三电源在医疗救治中的重要性
医院后勤高效应急管理的探讨 篇6
绿色医院的概念是本世纪初由欧美国家提出的,涵盖医院建设运行的方方面面,其目的是为了将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和医院的建设以及运行结合在一起。为了促进我国医院的发展,上海申康医院管理中心受中国医院协会委托,成立了《绿色医院高效运行评价标准》编制组,在绿色医院高效运行标准中提出我国的绿色医院建设应以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为目标,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为手段,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原则,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2]。医院后勤应急管理是实现医院高效运行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本文阐述医院后勤应急管理中如何体现绿色医院的建设理念。
1 高效应急管理的内容和意义
医院的中心任务是提供医疗服务,而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特殊性也决定了医院后勤工作的连续性和特殊性。由于医疗工作需要大量的设施设备,其建筑结构和内部功能远较普通的住宅甚至商务楼复杂,并且有一些特殊部门如抢救室、急诊科、手术室和监护室等,对后勤支持也有更高的技术要求。当前国内医院,特别是大型医院的超负荷运转,更是给设施设备运行和后勤保障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如医院电梯系统,由于人员数量众多,而且必须保障24h运转,其负荷量是一般商务楼或宾馆的2~4倍,不仅增加设备损耗,而且给正常维修保养带来压力。因此,医院的后勤部门必须确保工作的连续性,或者在出现间断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修复。同时,后勤部门还应当在医疗工作有紧急需要的时候,提供恰当的后勤支持服务。因此,医院后勤的应急管理是后勤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后勤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是医院管理水平的体现,同时也能够保障医院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作出正确反应,确保及时地救治病患或者尽可能降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在绿色医院高效运行的评价标准中,也对后勤应急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指标主要是为了保障医院能够提供安全连续的医疗服务。一方面是在高效医疗中分别在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中提出: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有必须的应急物资与设备储备;有应急管理的定期评估与持续改进机制[3]。该项目列入高效医疗的范畴,主要是因为该内容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规模的群死群伤事件,需要医院紧急提供大量的医疗服务,其可能包括灾难,大型事故以及传染病等等。但是一旦发生上述事件,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积极投入,后勤部门必须保障必要物资的供应,否则将影响医疗救治的效率和结果。另一方面是在高效后勤中也分别在控制项和一般项中提出:制定后勤保障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有针对后勤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和应急事件处置记录[3]。该条款的项目包括在日常管理中所发生的各种同后勤相关的事件,常见的有停电、停水,医用大型设备故障等。这些事件在任何医院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即使实施了最为完善的预防措施也不能完全避免该类事件的发生,有些事件还直接影响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健康甚至生命,及时、有效、妥善地解决这些突发事件是医院顺利运行的有效保障。
2 高效应急管理方法与步骤
2.1 组织管理
实现高效应急管理首先要建立一个管理体系,由于医院内部发生的应急事件内容各异,有些仅影响很小的范围,比如单个电梯突然停运,只需要个别人或者一个部门就可以处理,而有的牵涉面广,如大型交通事故导致群死群伤事件,就需要管理、医疗、护理、后勤等各部门共同参与。因此,需要设立一个完善的组织架构应对突发事件,才能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更充分地发挥医院的整体力量。并且,该体系必须由院领导亲自牵头,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参与,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风险评估
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后,要设置相应的目标,医院发生的紧急事件林林总总,医院不可能以同样的精力来应对每一项事件。因此,需对不同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将这些事件分为不同的等级,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医院可以将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和可能性分别分成5个等级,危害性越大或者可能性越大的事件其分值越高,将两者的分值相乘,分值越大的事件就是风险越大(表1)。医院可根据分值,将突发事件分为不同的类别,以判断其重要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方案。各事件的风险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而确定。比如在山区停电的可能性较大,而缺水地区则停水几率较高,有大修或建筑工地的,火灾发生几率就比较高。
由上表可见,该医院作为突发事件,社会群死群伤事件的估测分值为12分,火灾为10分,是医院最应予以重视的突发事件,应有针对性的措施。
2.3 制定预案
应急预案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之中、之后的任务,并规定了相关人员的责任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保障等。其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的影响及严重程度,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各个方面预先作出的详细安排,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应急反应的行动指南。制定应急预案可以明确相应紧急事件的应急管理范围和体系,有利于相关部门对于紧急事件作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尽可能减少紧急事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可能造成的损失[4]。
预案的编制至少应遵循以下原则:(1)职责明确,应对应急事件往往是有一个团队,团队中每个人的都应用明确的职责和分工,才能在紧急事件发生时有条不紊;(2)重点突出,突发事件的特点就是突然性,因此不能要求应对面面俱到,一定要明确应对的重点,比如火灾应对中就应当将报警列为首要的任务,不能要求现场人员完成救援、疏散、灭火等所有方面的应对举措;(3)切实可行,由于各医院的情况不尽相同,应急措施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同时要尽可能简便,确保大多数人能够完成基本操作,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
2.4 培训和演练
应急预案的制定只是高效应急的基础,要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离不开培训与演练。培训不仅可以对应急预案进行一定的宣传,而且可以提高医院员工对紧急事件的警惕性。而演练则是从根本上提高医院内部应急反应的能力,增加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技能,同时也可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医院应定期对重要应急预案安排合理的培训和演练,努力提高应急培训和演练的效果,特别要注意在培训和演练中强化区域和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机制。
2.5 长效管理
医院的应急管理虽然针对的目标是突如其来的紧急事件,但在日常工作中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也应将其纳入长效管理的体系,这样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真正体现应急管理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日常的监督与检查,检查内容首先是明确的制度,这是高效应急体系的基础,是确保应急管理常态长效化的有力保障[5],其次是物资配备情况,应急物资的质和量都应达到应急预案的要求,再次,人员培训实施和效果,应培训人员是否接受了应有的培训,受训人员对应急预案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否达到培训要求;最后,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是医院努力的方向,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理念的更新,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应急预案,是确保高效应急管理的必要手段。
3 关于应急管理的思考
医院提升后勤应急管理能力也是提高医院后勤管理水平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确保医疗工作顺利进行,满足患者需求的保障[6]。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医院从事后勤工作的员工个人素质和专业素质并不令人满意,即使是管理人员也有很多是转行而来。这首先要求医院对后勤工作应当有足够的重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后勤工作不像医疗工作那样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后勤工作是医院正常运营的保障,医院应当承认后勤工作人员同样需要专业技能,也应向后勤人员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使其能学习新的技术和理念,并鼓励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和应急能力。
后勤应急管理涉及面广,除了物资准备之外还需要针对各种专业设备和特殊情况,比如,电梯、锅炉、氧站和大型医用设备等都有可能发生各种各类的特发情况,而医院自有人员要完全处理这些突发状况尚存在技术和装备的限制。这就需要医院不仅要提高自有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使自有人员具有一定的处理手段或至少要避免情况的恶化。同时医院应利用相关的专业资源,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文本,保证医院能够及时得到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
在后勤应急管理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从实际条件出发,围绕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后勤的每一项工作几乎都是医院的基础工作,而应急管理更是要在紧急情况下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不能只讲原则,而应把每一步的操作列在应急预案中,越具体越简洁越好。当紧急事件发生时,直面突发事件的人员在心理上也同时承受很大的压力,只有具体简洁的方案才能提供最有效的指导,真正达到使人能正确应急的目的。
摘要:医院应从组织架构建设、风险评估、制定预案、培训演练和长效管理等方面着手,同时加强后勤人员培训,促进专业技术的合作,从实际出发切实提升医院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实现高效应急管理,达到绿色医院的标准。
关键词:绿色医院,后勤管理,应急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元峰,宋平,张文远,等.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质量考评体系的构建与运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1):41-42.
[2]朱永松,吴锦华,诸葛立荣,等.绿色医院高效运行评价标准的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2,15(2):113-115.
[3]魏建军,朱永松,张建忠,等.绿色医院高效后勤评价指标的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12,15(2):116-118.
[4]吴卫青.突出重点,完善医院应急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0,8(1):27-28.
[5]吴宇彤,王兴芝,姚铮,等.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统筹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11):835-837.
医院管理系统应急方案的制订 篇7
我院信息管理系统承担医院各科室日常业务的管理工作, 此系统是以网络为平台, 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为中心搭建的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系统中除医技科室采用C/S结构外, 其他科室均采用B/S结构。这样就造成了系统中环节相对复杂且各环节间依赖性较高, 如其中某一关键环节出现问题, 很可能将导致整个管理系统陷于瘫痪或者重要数据丢失、混乱等, 给医院造成重大损失。所以为保障医院日常工作稳定、高效、24小时不间断的运转, 必须制订一套完整的应急方案。
2 应急方案概述
目前各个医院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普遍提高, 对服务器、数据库、电源、网络等设备的冗余都考虑得非常全面。此HIS系统应急方案主要考虑系统出现问题后的应对方法, 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定位故障点, 及时解决问题。应急方案由故障分类、故障涉及范围、故障定级, 以及对定级故障分别进行处理。
2.1 故障分类
(1) 硬件故障:客户端电脑及外设故障、服务器故障 (如操作系统损坏、硬盘损坏) 。
(2) 软件故障:应用程序故障、数据库故障。
(3) 网络故障:交换机故障、传输介质 (如光线折断) 、光纤模块故障。
2.2 故障定级对应响应级别
一级故障:响应级别最高, 其故障导致HIS系统陷于瘫痪, 各子管理系统不能使用, 影响范围广、涵盖科室较多。一级故障包括:Web服务器宕机、主数据库死锁、核心交换机瘫痪或核心交换机光纤损坏。
二级故障:响应级别其次, 其故障导致局部科室不能正常工作, 影响范围涵盖部分区域, 部分子系统还可以正常工作。二级故障包括:部分Web服务器宕机、子系统表错误、部分汇聚层交换机故障。
三级故障:响应级别最低, 其故障导致客户端不能正常工作, 影响范围单一。三级故障包括:科室客户端故障、单一病人数据错误、客户端外设故障、违反操作流程所导致的错误。
3 故障解决方案
信息科主任与工程师首先定义故障级别, 确定响应机制。一级故障需通知院长和主管副院长, 由主管副院长抽调信息科、医务科护、护理部、财务处、挂号室各主管领导, 组成故障排除协调小组及时查清故障发生点, 并对故障引发的相关问题进行解决, 在此期间工作人员必须详细记录排查记录。信息科组织工程师排除故障, 根据卫生部关于医院挂号等候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要求, 如果10分钟后仍不能解决故障, 信息科主管领导向主管院长请示启动手工挂号和手工收住院, 经院长批准通知信息科、财务科、挂号室、住院处共同协作迅速启动手工挂号系统和手工收入院系统, 事后做好信息补录和财务工作。半小时后问题仍不能解决, 考虑此时大夫已经给病人开完医嘱, 病人到收费处交钱取药或是作相应的检查, 收费处根据病人排队情况向院长申请启动单机版收费系统。一小时后问题仍不能解决, 医务科申请院长病房启动手工流程。二级故障需通知局部故障科室主管领导, 由院主管领导带领故障科室领导以及信息科领导分析解决故障。故障科室人员向信息科工程师描述故障前后情况, 信息科工程师准确判断故障点, 如故障解决时间过长, 故障科室需要启动手工工作模式。三级故障由信息科领导带领工程师及时解决。
4 总结
一套完整详细实用性强的管理系统应急方案可以保证医院HIS出现故障后能够及时对其排查和解决, 从我院日常故障解决经验来看, 新制订的应急方案为我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证, 以往医院系统出故障后之所以没能及时解决, 问题在于发现问题后只是单点地分析和解决故障, 没有故障分类定级文档和故障文档可查,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错失了解决故障的关键时机。应用新的应急方案后效果大不一样, 新方案有了对不同等级故障的处理方法, 因此可以及时解决突发故障, 对故障类别进行准确界定, 保证故障发生后根据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及时准确解决故障。新方案还有效地避免了对低级别故障的过度处理。新方案对故障分级分类有各级和各部门领导参与, 有针对性地对故障分析迅速拿出解决方案。同时新方案还避免了软硬件工程师在全局故障中对某一单点故障浪费时间过多, 延误故障源头问题的解决时间。新的应急系统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还需要经常做一些应急演练, 以便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系统, 从而更快地消除故障。
参考文献
[1]鲜荣华.刘雄, 郭文虎, 等.医院信息化建设必须重视人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 (18) :550-551.
医院应急医学救援模块化问题研究 篇8
1 应急医学救援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利益的拓展, 我国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也正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进行渗透破坏, 恐怖主义趋于国际化, 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问题可能成为恐怖活动和动乱的根源。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屡见不鲜以及不明原因传染病的流行都可能给社会生活秩序、国民经济发展、公民健康带来巨大影响[1]。同时, 由于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如洪涝、地震、地质和海洋灾害频发, 都会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此, 国家提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 要求建立军民一体的应急医学救援体系, 健全应急反应机制, 做好一切应急准备, 实行军民联防联控。
军队医院作为国家应急医学救援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不仅承担军队战时医疗保障和平时医疗服务任务, 而且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地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医学救援任务。由于保障范围扩大, 保障内容增多, 医疗需求多变, 医院的应急救援任务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既要做好医疗救治应急准备、实施军队伤病员分级救治和军人医疗保健, 还要积极参与国家、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暴力事件及事故的应急医学救援工作。因此, 军队医院必须灵活组织保障, 进行模块化抽组, 建立完善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的医疗保障体系, 改善卫生装备, 提高机动能力, 以适应多任务的需要。
2 应急医学救援的特点与要求
2.1 应急医学救援的概念和范围
应急医学救援是指对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伤病员, 按时效救治理论和原则, 组织并实施医疗救治的活动。发达国家把应急医学救援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基本生命支持, 由受过急救技能专业训练、取得急救证书的人员及急救技士完成。主要工作是实施急救技术, 如胸外按摩、人工呼吸、止血包扎等。另一层是高级生命支持, 由急救医生及高级急救技士完成。主要工作是实施用药治疗和人体侵入性治疗等[2]。军队医院应急医学救援主要包括对以下5种情况的人员实施快速医学救援: (1) 受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的人员; (2) 联合国维和、联合军事演习、反恐维稳等军事突发事件伤病员; (3) 公路事故、空难、海难等事故灾难伤病员; (4) 地震、洪涝、森林灭火等自然灾害伤病员; (5) 受化学物质泄露、职业中毒、核放射和食品中毒事故等危害的人员。
2.2 应急医学救援的特点
2.2.1 伤情复杂。
各种应急医学救援行动, 不管是自然灾害, 还是暴力事件;不管是重大事故, 还是疫病暴发流行, 往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伤员大多为复合伤, 伤情比较复杂, 要求各种专业人员合理搭配, 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 救治技术全面, 为后续的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强调短时间内具有处理群体伤员及多发伤、复合伤的能力。
2.2.2 时效性强。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突然, 尤其是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 短时间内造成大批量人员伤亡。抢救生命、防治伤病、减少伤残、控制疫情等卫生工作的时效性强, 要求医疗机构不动则已, 动则至急, 快速反应、快速机动、快速处置, 争夺第一时间, 把握黄金时间, 优化救治时间, 提高救治效果和保障效率。
2.2.3 环境艰苦。
由于各种重大灾害使当地的公共设施遭受严重的破坏, 各种重大的疫情也会严重破坏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 导致灾区各种物资匮乏, 如缺电、少水、药品短缺等。在灾区补充医疗物资及药品极为困难, 应急医学救援时间和地域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且保障对象多元、空间多维、环境复杂, 生活、工作条件十分艰苦。
2.2.4 协同困难。
应急医学救援涉及的部门多, 军地之间、军队内部之间、指挥与保障机构之间层次关系复杂, 需要协调的事宜多, 相互协同难度大。如在抢险救灾中, 军队卫勤不仅要依托地方实施保障, 也要对地方实施支援保障。多种力量, 如医疗与防疫、排险与搜救、交通恢复与通讯抢修等分队同时展开工作, 需要司、政、后、装和国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因此, 协同工作十分复杂而困难。
2.3 应急医学救援的要求
一是必须加强快速救援的准备。应急医学救援要求救援力量在接到任务命令后能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赶赴事发地点实施救援。军队医疗机构要在应急救援中发挥更大作用, 必须进一步加强机动能力, 确保卫生组织、制度、技术、物资落实到位, 平时制定和完善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 定期组织有关科目的训练。二是必级提高快速救援的技术能力。应急医学救援是以急救技术为支撑的, 军队医疗机构除了要提高常态下急救医疗技术之外, 还必须充分发挥军事医学知识的优势, 在核、化学、生物武器损伤防护等方面担当重任,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分级救治医疗理论, 总结野战外科的经验, 用于提高平时应急医学救援的技术和勤务水平。三是必须形成军民一体的快速救援合力。无论是应对恐怖行动, 还是处理意外灾难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医院外发生的大批危重伤员, 都要由政府、军队、地方卫生机构及时联合组织救援力量, 迅速赶赴事发现场, 实施紧急救护。因此, 必须在平时建立起军地一体的应急医学救援体制, 充分发挥各种应急医学救援力量的作用, 力求把各种危难对人的生命、健康的伤害减到最低程度, 挽救生命、减轻伤残[3]。
3 应急医学救援存在的问题
我国应急医学救援体系在经历SARS、禽流感等灾难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还尚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1) 工作模式相对落后。我国现有的医学救援模式是“多应急处理、少应急管理”, 在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 需要临时成立救援指挥机构, 缺乏持续运行机制和常设机构, 难以应对复杂的救援管理和指挥, 往往导致职责不清、各自为政, 管理运作的随机性大, 效果难以控制。 (2) 监控预警体系还不完善。医学救援监控预警体系和机制不健全, 信息渠道不畅通, 不能实现联勤联动, 监控报告信息不能及时报告, 信息资源不能实现共享。 (3) 救援理念较为滞后。存在“重救轻防、重个体轻群体、重眼前轻可持续、重躯体轻心理”, 导致在医学救援的监控预警、组织管理、资源配置、控制评估上不完善[4]。 (4) 救援能力尚显不足。医院大规模医学救援能力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据总部设在香港的政治及经济风险咨询机构于2003年对世界各国 (主要是针对亚洲地区) 处理严重疾病的分析, 美国以0.86分遥遥领先, 我国以7.50分排在亚洲第10位 (0分代表最好, 10分代表最差) 。这一点在应对SARS和汶川特大地震应急医学救援已有表现, 相当多的医院缺乏应急处置的必要设施, 医务人员缺乏应急意识和全科知识, 应急医学救援能力亟待提高。
4 模块化编组相关问题
4.1 模块化的概念
按照美国权威的《韦氏英文辞典》解释, 所谓的“模块化”, 就是指“以标准化的单位为组件、达到易于塑造或灵活安排的目的”。换言之, 就是为满足某种需要, 按照“积木原理”或预先设定的组合框架, 对可利用的资源或力量进行抽取、编组, 进而形成具有特定系统功能的力量聚合体。
4.2 模块化编组的特征
模块化编组是指按能力要求和任务需求, 将必要的要素或功能模块进行临时性的模块式组合。其较传统的编组模式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动态融合性。模块化编组围绕应急医学救援任务的最终需求, 只融合那些具有相应核心功能的模块, 以实现编组内模块功能的外包和弥补。二是插入兼容性, 即指对模块编组的可重构性、可重用性、可扩充性等特征的综合。三是灵活适应性。模块内部只需遵守相关的规则即隐含规则, 对外只需通过标准化的界面和协同规则与其他模块进行协同。各功能模块自身拥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 为追求功能发挥最大化或救援效果最大化, 可以在不违反上级意图和协同联系规则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4.3 模块化编组的意义
模块化编组的基本目标是追求“1+1>2”的功效, 与以往的编组相比, 其合成的程度更高, 层次更多, 方法更活。模块化编组实现了结构的多样化, 灵活性增强。应急医学救援工作时间紧迫、任务多变, 可根据不同救援任务的需要, 进行不同的模块编组, 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编组不同的医学救援力量。模块化编组实现了各专业的合成化, 系统性增强。医院自身的机动、保障能力较弱, 必须以部队为基础进行模块编组, 构建医院与部队、科室与科室相互衔接、互联互通的救援、支援和保障模块, 确保医学救援能发挥最大效能, 从而提高医院应急医学救援的系统性。模块化编组实行了医院建设的一体化, 适应性增强。能独立执行应急医学救援任务要求的军队医院必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只有实行模块化编组, 才能统一规划所需装备, 做到成套论证、成套研制、成套生产、成套装备, 达到互联互通、互相支援、互相保障的目的, 提高与其他部队接轨的能力, 增强适应性。
5 应急医学救援模块化编组的对策
推行应急医学救援“模块化”编组, 既是一个崭新的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全新的实践课题。必须从实际出发, 贴近未来医院担负的应急医学救援任务, 搞好总体筹划, 立足现实和理清工作思路。
5.1 按照“任务类型”筹划设计编组模块的建构体系
筹划设计编组模块体系和种类, 必须牢牢把握“应急救援需要什么就编什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使之真正与“任务类型”相匹配, 同“组合需求”相对接。从军队医院未来可能担负的应急医学救援任务看, 大致可划分为“自然灾害医学救援”、“事故灾难医学救援”、“社会安全医学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救援”和“军事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等类型的任务。执行这些任务, 需要由具备相应救援功能的医疗组织组合成相应的力量体系来支撑。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建设应集中围绕上述任务所需要的模块体系, 统筹设计好各种编组模块单元。要求医院平时要对各个力量体系如何组织进行构建, 对每个力量体系需要哪些种类模块单元进行组合, 预先做到心中有数, 并切实体现到实际工作中去, 逐步形成多类体系框架结构、多元化模块单元合成的应急医学救援编组格局。
5.2 围绕“精确化”抽组区分定位编组模块的功能要素
“精确化”抽组, 其目的是以最小的抽组范围达成最大的救援效果。因此, 在进行“模块化”编组过程中, 必须对编组模块所具备的功能和要素做出精确定位, 详细区分哪些是通用模块, 哪些是专业模块, 哪些是支援模块, 哪些是独立执行任务模块。医院必须改变传统的“粗放型”观念, 以重精度、重效能的“集约型”抽组理念指导“模块化”编组, 按照编组模块的功能要求, 采取灵活的编组、抽组方式, 打破科室与科室之间的界限, 确保编组模块基本要素齐全;对医务人员数量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核对和登记, 实施“模块化”储备, 逐步建立规模和类别清晰、要素信息准确的模块数据库, 为实施“精确化”抽组提供依据。
5.3 力求“轻便快捷”合理设定编组模块的单元结构
医院担负的应急医学救援任务, 救援重心的定位、集中力量的方式、救治力量投送的手段都与平时医疗服务不同, 要求编组灵活多变。因此, 在实行“模块化”编组过程中, 应着眼模块抽组和系统组合的“快捷化”, 力求编组模块单元结构“轻型化”。形成以应急行动能力为基本标准, 以提高应急快速反应速度为目标, 以轻便灵活、善于机动为原则, 合理确定各编组模块单元的编制结构, 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特别是对专业保障模块单元, 只要专业要素齐全即可, 不必一味追求人员数量的多少。
5.4 着眼“聚合能力”规范明确编组模块的组合层级
能否形成“聚合能力”, 是衡量“模块化”编组成效的主要标志。军队医院组织执行应急行动任务, 既有国家、军队的联合统一行动, 也有地区、单位针对某种情况的具体行动, 不同层级力量编成对编组模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战略层面考虑, 目前军队医院编组的重点应是专业技术分队, 原则是“救命第一”[5], 因此在建设标准上必须高于其他组织, 切实按照“定任务、定单位、定人员、定装备器材、定机动车辆、定保障措施”的要求抓好平时建设, 确保一声令下, 随时能够拉得出, 并与相关力量迅速组合, 一体化联合执行任务。为此, 军队医院应依托部队军事组织编组本级模块组合体系。只有做到模块层级清晰,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才能保证各个模块有序链接和功能聚合。
参考文献
[1]陈文亮.新时期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任务与要求[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5;12 (6) :514.
[2]程红群, 等.军队医院的应急医学救援[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6;13 (2) :119.
[3]秦银河.关于建立我国灾难医疗系统的设想[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2003;15 (5) :259.
[4]陈锋, 等.医学救援体系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3 (2) :101.
医院应急网络 篇9
一、信息系统常见故障分析
总结归纳常见的信息系统风险和故障主要有:
(1) 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涝灾害、雷电等;
(2) 人为客观因素引起。如操作不当, 病毒入侵计算机, 导致系统瘫痪;
(3) 疏忽大意、操作不当等工作行为造成系统数据丢失;
(4) 火灾、水灾等意外事件, 线路遭受毁坏, 造成服务器瘫痪, 数据库的损坏。
二、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分级应急处置预案的建立
2.1信息系统预案的建立原则
首先, 根据易出现瘫痪的程度、范围与时间, 对故障信息系统进行分级, 针对不同分级的网络故障建立相对应的应急预案及解决措施;其次, 树立全院人员主人翁意识, 对计算机操作人员开展新业务培训, 使其具备迅速恢复正常工作的应急能力。
2.2信息系统预案的分级建立
2.2.1成立医院应急指挥部
建立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 各职能部门参加的信息系统安全运行领导小组, 负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和信息系统日常安全运行管理的组织协调及决策工作。
2.2.2信息系统故障分级
Ⅰ级故障:由于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光纤损坏、软件问题等造成信息系统全面瘫痪并且预计故障持续时间超出90分钟。
Ⅱ级故障:信息系统全面瘫痪且预计故障持续时间在90分钟以内。
Ⅲ级故障:信息系统局部故障, 影响少数部门业务, 预计故障持续时间在60分钟以内。
2.3信息系统故障应急处理流程
1、挂号收费应急处置信息系统故障时, 挂号室负责人掌握故障的严重程度与可能持续的时间。中断超过10分钟, 转入备用服务器。手工录入患者姓名、身份、费别、就诊科室等项目, 费用信息将保存到备用服务器数据库中, 正式服务器恢复正常后, 备份服务器中的数据向正式库中导入。若备用服务器也不能正常工作, 转入手工操作。系统恢复后由收费处负责联系患者, 将手工票据信息转录入计算机, 并出具门诊收费正规票据。
2、门诊药房应急处置故障超过10分钟, 发药窗口接到医生站已缴费的处方, 严格按照“四查十对”, 仔细核对并调配、发放药品, 发药完毕将处方留存, 待故障排除后确认信息;若是处方盖有“已收费”印章或已自助缴费, 发药窗口应当核对发票或缴费凭证后发药, 同时保留处方备查和确认信息;抢救急诊患者时, 向药房借药, 抢救结束后尽快补齐相关手续。
3、临床科室应急处置医生手工开具医嘱、书写病程记录、治疗执行情况及病情进展情况;护理人员记录护理和费用执行情况, 填写患者的药品请领单 (包括姓名、ID号、费别、药品名称及用量等) 。
4、非临床科室应急处置对军人、医保及住院患者继续做检查, 命名保存记录及图像;对门诊、急诊患者出具手写报告;突发停电时, 检查室内UPS提前报警, 立即保存检查者的相关检查数据, 然后关机;只对急诊重症患者行床旁检查;检验科应备好“检验科项目临时检验申请单”等。
2.4故障状态解除
信息系统恢复并具备工作条件后, 通知相关部门/科室, 重新启用信息系统, 完成手工模式到信息系统模式的转换, 完成手工数据的补录工作及数据生成的后续工作;故障排除后2天内, 组织技术研讨会, 分析故障原因, 制定预防措施, 完成故障排除报告。
三、小结
信息系统支撑着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维护好信息系统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程, 医院一定要根据实际制定、监督和落实预案, 定期进行维护检查, 组织应急演练,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全院人员也要积极配合, 高度重视, 避免侥幸心理, 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朱长生.数字化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及对策[U].医学信息.455A (B)
[2]陈春涛, 卢祖洵, 孙传彬.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7, 23 (1) :47-50.
[3]华骏.信息时代医院数字化及其信息安全问题探讨[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 (07) :37-39
【医院应急网络】推荐阅读:
医院内应急预案09-05
医院护理应急预案10-17
医院应急预案流程12-20
医院应急物资储备清单07-07
医院停水应急演练脚本08-26
医院辐射事故应急措施12-14
医院应急体系建设中11-09
山体滑坡应急演练医院05-14
乡镇医院防汛应急预案05-31
医院特殊药品应急预案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