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通用12篇)
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篇1
小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独立学习的意识,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和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间,将基础知识教学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进行,以兴趣促效率。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开始,学生建立了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就会主动思考,其自主学习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得到提升。
一、充分利用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创建有效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引入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强,通常会对新鲜、奇特的事物迸发兴趣,教师抓住这个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创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
比如,在进行《表内乘法的复习》这个知识点的复习教学时,由于任务量大,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课前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为学生创建一个“雪山乐园”的情境,画面一开始出现了一扇紧闭的门,画外音介绍:“这是通往美丽雪山的大门,打开这扇门,就能看到一个奇妙的世界,打开这扇门需要填好门上的通关密语,填好通关密语的小勇士就可以进入门的另一边,去领略里面的奇妙景色。”(这里所谓的通关密语就是乘法口诀)通过这样的导入,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十分契合,对于小学生来说,探险、寻宝是最感兴趣的事情,教师利用这一点来设计情境,学生的探索欲望会立刻被点燃,甚至会跃跃欲试。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独自完成口诀的寻找和填写,让他们亲身去体验学习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爱上学习,主动学习。
二、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释放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小学数学课堂时间有效,如果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大量占用课堂时间,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就会减少,独立学习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所以说教师对每节课的教学时间应该进行合理规划,手脑相结合,尽量多设计一些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动手、动脑提供条件,提升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比如,教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内容时,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锻炼学生认知能力方面,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对各种图形去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再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些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将图形的特点和性质总结出来。以“梯形面积计算”为例,教师首先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接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以简明扼要的数据语言阐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接着让学生以此作为参考,自己亲自去拼一拼,折一折,这样可以充分给予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空间,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加强小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学生独立学习模式,不仅要关注学生自学意识的培养,还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懂得分享、懂得合作、懂得相互帮助,同时大家集思广益,思路会更加开阔,自主学习模式得到进一步升华。
如,进行《个位数的加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西游记情节导入教学中,唐僧师徒共有四人,现在悟空手里有一个果子,八戒贪吃,手里有三个果子,沙僧手里有1个果子,师傅有两个果子,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师徒四人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呢?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在教师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学生容易理解,从而主动进行思考,很快就可以算出一共有五个果子,并加深了对个位数加法的印象。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探讨,摸索解题方法和渠道,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以及数学的魅力。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会逐渐建立,并且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以及学习兴趣都会得到提升,是促进小学数学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摘要: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心理特点,是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原则的集中体现,针对小学数学课堂如何组织开展自主学习的策略进行几方面研究。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方式,小学数学
参考文献
[1]林众,冯瑞琴,罗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质及其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孙智昌,郑葳,卿素兰,等.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1(8).
[3]夏本宏.数学教学要着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J].考试周刊,2011(28).
[4]卢瑞玲,孙静.合作学习:21世纪重要的学习方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4).
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篇2
一、关于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产生背景
我国数学教育历来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生数学功底扎实得到了普遍的赞誉。但是,几次大规模的国际数学教育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几乎排在十几个被调查国家的最后,与排名榜首的我国中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
《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些在公开教学活动中时有所见,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却是难得一见,因为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入学年龄小,很贪玩,学习的目的不明确,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强,几乎是教师逼着或是家长压着来学习的。
2、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研究基于普遍反映学生的学习不主动,对数学知识不能系统的进行整理和建构。学生自主学习几乎成了一句空话。阅读看的也只是看一些作文或是童话之类的,对数学阅读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这与现代社会所要求的构建学习型社会、终生学习的要求是相悖的。长期以往一个人的成长,一个民族的发展势必会受影响。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学习不应被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即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教师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的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的条件,提供更多的发挥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策略的机会,提供更多的解释和评价他们自己的思维结果的权利。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2、开放教育的教学观:
开放的课堂教学就应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既是课堂的主体,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设置教学情境,提供教学素材,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究的引路人。
3、动态生成的教学观:
一般来说,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最常出现的是“教大于学”,其次是“教等于学”,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学大于教”和“有教无学”。理想的课堂教学应当建立在“学大于教”的逻辑起点上,这是现代教学应当追求的境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理论”等,都是以“学大于教”为出发点和归宿的。
三、相关研究综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但在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地贯彻与实施。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现在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的意义不明白,就会对题意理解不清,造成学习困难。我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这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二、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例如,我在教学面积计算时,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想一想等启发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基础推导出来的;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平行四边形是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梯形是通过拼合成平行四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导学生在这些关键的地方思考,把面积计算知识系统化,既沟通了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了思路,又渗透平移、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圆的面积”时,就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实验操作、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三、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题目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6+6+6+6+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6*4+4(2)6*5-2,出乎我意料的一
个同学却是做7*4。我热情表扬他大胆创新,同学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不知不觉地参与辩论。此时全班的同学学习热情及课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各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立性。
四、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好,让后进生“吃”得饱。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比为1:2:1。前后座按比例组合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依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分别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得到发展,争取进步。例如:在教“带余除法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筐里有50个橘子,(1)平均分给8个同学,每人几个,还多几个?(2)最少加上几个才可以平均分给9个同学?
(3)拿走几个就可以平均分给7个同学?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上等生做第3题。鼓励相邻几个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启发,促进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并随着进取意识的增强,不断的向上一个层次递进。
四、关于研究目标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重建,促进知识的迁移;改善学生数学学习状况,提高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
构建“开放式、建构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出“自主建构”数学课堂的理论模型、程式和方法。即探索有利于小学生 “自主建构”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
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力和水平;发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素养、数学精神和数学实践能力。特别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广泛联系,学生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习与运用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以期能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改变并完善目前小学教师数学教学和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教师通过指引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激发起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浓厚的求知欲,养成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和习惯,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使其保持终生。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的现象必须得到有效的改善。
五、研究内容
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每日一题”的活动。先由教师每天出一道趣味性、探究性比较强的数学题,让学生在课外练习,让一部分学生“冒尖”,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生的好胜心,并让解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讲解;然后逐步发展到让每一位学生每天轮流出题,并进行讲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要去收集这样的题目,这样学生在课外的数学阅读势必会得到发展。其次在学生中开展写数学日记的活动。通过数学日记的撰写,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283-01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习惯于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不愿意主动去学习数学、思考数学。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的动力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兴趣,再好的教师和再好的教学资源都是徒劳。很多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根本毫无兴趣,他们每天都在教师和家长的逼迫下机械而又被动的接受着数学知识,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就在这种消极和被动的心态下学习数学,那么学习的效率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教学的前提就是要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会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能够进一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不能在黑板上画出要认识的图形,然后手把手的教导学生认识这些图形,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应该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的观察教室里的每一个物体,然后描述它们的特征。如在观察黑板的形状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边和角出发,让学生拿着尺子上台测量,学生就会发现黑板有四个边和四个角,并且每个角的度数都是九十度,由此便得出了长方形的特征,学生也就清楚的了解了长方形的概念。紧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学生还可以认识长方形的作业本、长方形的桌面、圆形的纽扣、三角形的支架等等。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也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会从内心深处扭转对数学的看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引导小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不是天生存在的,是需要我们在后天的学习中不断的培养而逐渐形成的。事实上,很多学生是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的,甚至于有些学生到了中学阶段仍然习惯于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由此直接导致离开了教师的学生根本就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要从小学生抓起。首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教师要尽可能的鼓励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开发自身的学习意识。比如在学习“时、分、秒”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认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那么在学习之前,我希望同学们可以结合教材和你们手中的手表,尝试着去自主学习我们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可以吗?”如此,学生便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去阅读教材,从而逐步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有些教师喊着自主学习的口号,却在课堂上剥夺着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学生根本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策略,把学习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如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之后,教师就要给学生留出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一起交流学习的心得,如此便能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都知道,提出一个问题的重要性往往大于解决这个问题,而我们的小学生恰恰缺少这种提出问题的意识。更多的学生倾向于教师单方面的言传身教,一旦养成这种错误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学生将产生不良的后果。所以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开始,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思考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学习的态度,更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利用教材以及其它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提问的环境,让学生随时提问、随时解决。如在教学“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长方形变为正方形的动画,并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问号将对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提示作用。有的学生就会提问:“既然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么计算正方形面积的公式是否也是计算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特例呢?”学生在产生了疑问之后,势必会通过各种途径去加以解决,由此得出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公式将会被学生掌握的更加牢固。当然,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情感因素,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能够给予赞许和肯定的态度,以此来消除学生提问的顾虑,从而提高提问的效率。
四、教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自主学习并不是让学生一味的看课本,而是让他们从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发现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说看课本只是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除此之外,学生也要加强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才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另外,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与别人进行合作学习。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学生,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学生不能一意孤行,要把自己放到学生中去,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保持足够的耐心去听别人说什么,而且可以锻炼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总结别人想法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总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上的不断创新和学生的不断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田杭君.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成功(教育).2008年07期.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4
一学生利用已有知识, 自主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延伸。
所谓延伸, 就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让新授的知识变成学生熟悉的东西,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区别点与共同点, 经过学生主体认知、改造、消化, 使之成为适合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从而被学生被理解与掌握。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 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 可以运用转化思路, 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第一:转化方法的形成。 (1) 让学生数一下老师画在黑板上的方格, 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2) 假如没有方格, 给你一把剪子, 你能比较出它们面积大小吗? (3) 巧妙引导学生通过拼、移、剪, 把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再进行比较。
第二:自主学习, 实现转化。
质疑:给你一把剪子, 一根尺, 你能求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总结:写出几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这样的设计方式突破了新知识“平行四边形面积”与旧知识“长方形面积”之间过渡的难点, 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二学生动手操作, 进行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互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动脑思索、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眼观察,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课堂上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动手操作创设有利条件、创造氛围。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时, 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1) 出示课前搜集的各种纸盒, 让学生先对它们进行观察并分类, 再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2) 让学生找出, 每一个面都是长方形的一类盒子。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 看看有什么特征。 (3) 通过学生的发现、教师的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 (4) 让学生小组合作, 用学具做一个正方体、一个长方体。
这种课堂实践过程, 不但能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更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强烈的内心需要, 让学生尝到自主学习的甜头。
三启发感悟, 发展自主学习
学习过程不应是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应是学生用原有知识、经验, 主动积极地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教师的职责不只是多讲, 而是进行引导,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环环相扣, 把课本中的现成结论演化成学生探索的对象, 促使常规的知识动态化, 动态的只是简单化, 让学生自我发现、自主探索, 从而达到自主感悟。如教学“乘法的分配律”时, 可以设计相关的练习, 观察并发现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自主感悟, 从而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四激励学生创新, 是自主学习的升华
2013年, 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俄罗斯期间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经多次谈到“实施素质教育, 重点是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手段, 改变教育观念, 最重要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并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风采。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请计算出图中表示的这块花园的面积。这是一个组合图形, 是不可能直接算出它的面积的, 但是解答这道题有“剪、补、拼”三种途径。出示题目后, 教师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解答出来?
学生在思考后想出了两种解题方法;教师又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想一想, 小组展开讨论。学生又研究出三种解法。临近下课时, 教师又引导学生:“课后请同学们再动动脑筋, 看还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法。”
一位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罐子, 而是一团需要被点燃的火苗。”课堂教学过程, 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感悟, 就应该创设参与性强、开放性而民主的氛围,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 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再创造, 实现学生思维的飞跃。
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篇5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往的数学教学中,课堂上教师一直占据着主体的地位,学生只要一味的接受教师的讲解就可以了。而如今的课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所以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字】小学生 数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在当今社会,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有所改善,孩子们已经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包括在学习上也是如此,不善于动脑,习惯性地等待着老师来传授知识,在学习上完全没有主动性,尤其是数学,孩子们都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枯燥烦琐的事,对于数学几乎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极缺乏自主性。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提供自主学习卡,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每节课课前,教师就给学生下发自主学习卡,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卡内容的设计主要是一些复习内容还有与新课相关的简单知识,层层递进,带领学生一步一步的走进新课知
识,题目的设计也必须具有开放性,要让学生有讨论的欲望,求知的欲望,不由自主的就参与到自主学习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并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把他们弄不懂的知识进行记录,然后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另外,自主学习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过:“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自主学习卡只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中介,在学生领悟自主学习的方法之后将取消自主学习卡,到时每位学生都将会有一种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愿学、乐学、想学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内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合理创设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中,首先借助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物体,让学生有一种感性的认识,也就是在学生的脑海里先建立这种模型,再让学生动手用线测周长,先一次性把长方形围起来看是多少厘米,接着再一边一边的测量,然后相加,在测量时学生很容易就发现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进而发现长方形的周长实质上就等于它的两条邻边之和的二倍,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课堂当中也可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播放录像、投影、多媒体课件等不同的教学手段,将学
生带进生动活泼、愉悦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亲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和用眼看数学”,要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乐意,让学生的观念从“要我学”变为“我爱学”,进而在数学学习中发挥主人翁精神。
三、培养学生主动地合作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改革以往的那种“接受式”、“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应在课堂中多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所以我认为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合作这一方面是构成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1、科学合理地分组
首先对全班同学进行全面地分析:分析他们的知识基础;分析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语言表达能力,领导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等)。然后结合学生的各种能力将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
2、科学合理地分工
在四人小组当中,任命组织能力强的同学为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当中的每一次学习活动,引导本组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在针对有疑惑的问题展开讨论学习,但在讨论学习过程中,组长要安排好各位同学的任务,推选出一位记录员,一位汇报员,一位督促员。并且还要协调好本组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只有这样,学习小组的成立才有意义,也才能发挥实效。
3、加强对学习小组的培养
在学习小组培养的过程当中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①组织每个小组制订出有小组特色并适应于自己小组的学习制度;②对小组的每个岗位成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让每一位岗位成员都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明白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比如:组长的职责是:学会怎样组织每次学习活动,教会他们怎样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教会他们怎样去鼓励本小组的同学,培养他们要有“领头羊”的能力等;汇报员的职责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将小组的成果展现出来,教会他们汇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监督员的职责是:监督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自主学习,并监督小组内的同学认真完成作业;记录员的职责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负责记录下来有疑惑的地方以及合作学习的结果;③每个星期评选出本周的优秀小组并授予“优秀小组”的荣誉标志,以示鼓励。
四、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地评价
在一堂课中,给予学生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之下,教师要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等方面出现的积极变化。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又是鼓励学生学习的手段之一。所以对学生的评价要适当、合理、有针对性。另外在课堂中我们要瞄准机会对学生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尤其是学习成绩稍差的同学,就会更加渴望获得老师或同学的表扬,而得到激励之后就会增加孩子们的成就感,就能增强学习的兴趣。总之,在实施激励性评
价时,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于学生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鼓励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多采用精神奖励(多指鼓励性评语),如:教师在课堂中应多说:“你真厉害”,“你这次真不错,加油,老师相信下次一定更棒!”,“哇!你的想法真妙”,“你真是一个乐于动脑的宝贝”,“你有一双雪亮的眼睛”“聪明的宝贝,你的想法真独特”“不要紧,能再来一次吗?大家相信你一定行。”等鼓励性语言。总之,教师要采用形式多样的鼓励性措施来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五、用爱心感染孩子,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捷尔任斯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爱,是对学生进行一切教育的开始,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蹲下身子,与孩子站得一样高,让孩子们觉得老师也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在课余要与孩子交心,与他们成为好朋友,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原来老师是爱我的。“亲其师,信其道”,当孩子们喜欢你这位老师,他就愿意听你的话,愿意完成你布置的任务,慢慢的孩子们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主动学习没有那么艰难。
总之,在如今的教学课堂中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发展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因此,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参考文献】:
1、郑君文,张思华著《数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让小学生自主快乐的学习数学 篇6
关键词:小学生 自主快乐 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在传统的课堂上,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往往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下去。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笔者出示了一群小兔在野外采蘑菇的画面,问一共有几只兔子。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学生就极其自然地进入情景,加上他们细心地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左边的8只兔子加上右边的7只兔子,一共有15只兔子;另一种是10只白兔加上5只灰兔;学生还发现:看见眼睛的9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6只;弯耳朵的加上不弯耳朵的;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着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2、创设教学内容的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
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1、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我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你们看一看,又摸一摸,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2、让学生在动手参与中体验成功。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给学生创造自主合作的空间,使学生学会共同生活
与人共同生活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保护意识比较强,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但多数孩子乐于交流,因而为了帮助孩子形成与人合作的能力,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首先从与同桌合作开始。如第一课《数一数》就让同桌小朋友合作一起完成,让他们感受到合作成功在带来的喜悦。而在《认物体》等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桌椅改成马蹄形,全班分成几大组,便于学生间的交流,为合作学习创造环境和氛围。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相信这对他们今后与人交往,学会共同生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比如,在教学“分类”时,充分利用主题图启发学生:“来到商店,你们发现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毛巾是生活用品,不应放在卖文具的地方。”另一个学生马上发现:“皮鞋也应放在卖鞋的地方,放在这里不方便卖也不方便买。”还有的学生说:“墨水瓶太小,放的位置太高不好拿,应该与地球仪的位置对换。”……通过创设这样的空间,学生不仅懂得了分类的实用性、多样性,还体验到了探索者发现奥秘的乐趣
四、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入手,促进学生学会生存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篇7
一、抓住数学学科特点, 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活动
1. 数学知识生活化,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 结合学生购物的生活实际, 创设相关的情境, 让学生根据需要进行模拟购物, 再进行尝试性的计算。学生会提出用加法、减法、连加等计算问题。如: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钱?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钱?三个人一共用了多少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把本课的知识要点:数位 (小数点) 对齐 (即相同单位相加减) 、不进位、进位、整数部分退位、小数部分退位、连加等一一突破。用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解释数学问题, 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作用, 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 数学知识系统化, 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等都是内在联系的。当学生触及那些“源于已知又发展已知的新的东西”时, 就会因不能由已知顺利过渡到未知而产生冲突。这时组织讨论, 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点, 让“新知之舟泊于旧知的锚桩上”, 从而顺理成章地获取知识。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 通过比与分数、除法的比较, 学生发现比与分数、除法是有共同特性的, 那么分数和除法都有基本性质, 比有没有呢?然后引导学生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进行分析比较, 让学生发现, 比也有这样的性质。这样把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台阶, 参与的热情会不断提高。
3. 数学作业趣味化,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 他们会对新异的问题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恰当地设计趣味性练习,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4. 渗透数学思想,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
如转化思想的渗透, 在学习平面图形面积时渗透, 让学生通过转化把不能计算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会计算的图形;在学习体积时, 把不能计算的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的物体等, 学生在转换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数学的神奇, 以及其中的操作、思维的过程和成功解决问题的愉悦,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品质。
5. 渗透数学美, 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如在复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时, 通过动画演示, 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看成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 把正方形看成是上底、下底和高都相等的梯形, 把三角形看成是上底为0的梯形, 即把梯形的上底不断地变化, 成为其他的平面图形。学生发现在图形的变化中, 梯形面积公式 (上底+下底) ×高÷2中的计算原理不变, 而方法在变化, 使学生在变与不变中感受图形的美、公式的美、思维的美,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和谐与统一。
二、改进教学活动形式,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1. 重视学习目的教学,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态度端正, 是提高学习积极性并长时间起作用的重要因素。教师要结合实际, 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 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和实际价值, 诱发其学习动机。同时, 教师还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数学问题, 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激发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2.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 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 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 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 才会乐于学习数学。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旧观念, 多与学生沟通, 跟孩子们交朋友, 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 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对数学的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从而更加热爱老师、热爱数学,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 改进课堂教学设计,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1) 创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生的经验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 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促使学生充分地、自由地、快乐地思考, 使学生在丰富经验、构建知识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2) 体验成功愉悦, 培养自主学习的乐趣。成功是最好的激励。学生学习成功而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它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 “跳一跳摘得到”的“最近发展区”, 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愤”与“悱”的最佳时机。因此, 教师应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 使不同智力的学生都能获得经过自主学习而掌握数学知识的愉悦感。
(3) 设计开放习题, 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现代的小学生喜欢看脑筋急转弯等趣味性、开放性的书籍,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开放题符合学生追求新异、独立思考的心理特点, 能够使更多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篇8
小学阶段, 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 小学生在学习阶段接触到正确的学习思想与方法,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能够克服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足的问题,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教学改革的成果可以被小学生享受,促进创新数学学习理念在学生头脑中的植入.
一、利用导入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入活动, 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部分. 课堂导入活动的效果, 对于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课堂导入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对课堂导入进行创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第一,针对学习内容提出竞赛的目标,促进其学习兴趣的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竞赛点先告诉学生, 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 在讲解关于乘法的知识时, 我是这样进行课堂导入的:“大家都知道体育场吧,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将对不同大小体育场的面积进行计算,看谁计算得最快. ”话音刚落,学生就变得活跃起来,对于竞赛的内容有着极大的兴趣,跃跃欲试.
第二,利用问题进行悬念设置.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利用悬念性的问题进行课堂导入,会让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推动.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来给学生制造空白, 让学生对未学知识具有探究的欲望. 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知识时, 我给学生呈现3 × 5,12 × 3,22 × 5,2.3 × 4这几组数 , 让学生一起对其进行计算. 但计算到最后一个时,课堂的悬念就出现了. 当学生面带疑虑时提问“2.3 × 4可以像之前几组算式一样计算吗 ? 小数点应该放在哪里呢 ? 课本中的内容就解决这个问题. ”就这样,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二、利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 是小学数学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要促进学 生自主学 习,教师就要关注课堂问题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 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所需要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更为准备地明确数学学习中的重点 与难点. 一般来讲,小学生的思维偏于形象化,教师要将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形象化处理, 向小学生呈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数学现象. 利用真实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必要性,从而开展自己的自主学习活动.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中开展测量活动,测量课桌的长与宽,测量铅笔的长,测量自己的腰围等. 学生会给出40 cm,52 cm等数据,在小学生测量活动的实施与测量结果的分享过程中, 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以学生的活动为情境,对学生提出:“如果我们都用分米为单位去表达这些数据,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样的问题,让课堂问题与学生的活动情境融为一体, 便于学生思考. 学生于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究中走近小数,得到小数,有利于其自主学习成就感的提高.
三、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 自主学习意识也不足. 因此,要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方式方法.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一样,教师向小学生传授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才能让小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小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有效培养,让小学生从旧的知识出发去发现新的知识点,促进小学生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利用自主学习让学科学习满足自己的学习追求.
比如教学《认识图形》时,我们要让学生掌握图形分类的方法. 为了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我是这样进行指导的:你们都认识哪些图形? 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哪些特点相同,哪些特点不同呢? 先就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再一个个去解决. 当问题解决了,学习任务也就完成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自主学习,也许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但当问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解决了,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是相同的.
四、关注知识应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学习内容与 生活是紧 密联系的. 在小学数 学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利用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乐趣.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开展数学学习. 在教学《游戏公平》时,我就让小学生去观察生活中有关于公平的事情,并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
结语
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释放天性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自身的角色,学生在学习时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探究,以此帮助培养自身的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力的培养,制订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方法,释放学生的学习天性,达到最好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一、自主学习的理论指导
1. 人本主义的相关教育思想
人本主义相关教育思想主要是由罗杰斯和马斯洛提出的。它重视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个人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考虑,相信只有内在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对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现自我[1]。因此,自主性的学习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2. 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特点
大部分的学生,其自身都会存在着一种乐于探索的心理,且对周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人曾说,儿童都对自己成为发现探索者充满了向往。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分析探究性,真正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将记忆作为学习知识全部方法,而是应该将学生的自主性进行激发,促使其创新,促使其实践操作能力得以加强。
二、 自 主 学 习 的 教 学 策略—释放学生学习天性
1. 自主探索之给予学生学习的权利
(1)让学生自主获取信息,提出相应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整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其相关材料的供应方。教师的职责便是设定出一系列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活动以及为其自主与合作学习交流提供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自主积极性的激发作为出发考量点,给予学生必要的信任,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比解决更为关键。”在问题提出时,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是当时的情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对问题所在的情境进行合理设定,尽量赋予其生动趣味性以及适当的挑战性,使学生在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果学生长时间通过听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那么极易出现厌烦情绪;而且小学生们年龄小,好奇心强,精神力旺盛,无法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更加容易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学会适当地放手,让其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并解决好相关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实行“半扶半放”的教学,与情境图相互结合,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促使其争抢着回答解决各种问题。此种方式能够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以及实践,能获得较好的成效。
2. 合作探究之给予学生课堂,实行科学的合作学习
科学正确的合作学习,能够将学习的主动地位还给学生。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2]。”例如,在进行乘法教学时,先给出一个示例,如“15×5”,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便能够得到两种计算方法:15+15+15+15+15=75;10×5=50,5×5=25,50+25=75。就本题而言,两种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如果将数值进一步改变,将其进一步扩大化,那么第二种方法便会显得方便许多。通过合作实践学习的方法,学生对乘法计算给予了充分的认同,在实践操作的比较中,分析探究出了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篇10
其实,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所提出的各种教学目标, 只有通过学生的心理过程, 才能内化为知识和能力。学是根本, 教要立足于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遵循教学规律, 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 创设一种民主而又和谐、紧张而又活泼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完善自我, 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
一、创设情境, 激发参与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根据具体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方式创设各种鲜活的教学情境,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引入新课时, 精彩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 在新异、好奇的感觉刺激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主动地把即将进行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
记得公开教学《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时, 我采用了一则谜语引入新课。“一件东西真稀奇, 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给它脱一件, 等到年底剩张皮。”学生一下子就被这个谜语吸引住了, 教室内像炸开了锅, 你一言我一语, 气氛非常热烈, 并且很快把谜底猜出来了。这时我趁热打铁, 引入新课, 效果非常好。
当然,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许多, 除了像文中例举的那样借助谜语、故事等激趣外, 还可以通过设置矛盾、创设悬念、动手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但无论我们用哪种方法, 都要注意运用得恰当, 要切合实际, 讲究实效。
二、激励成功, 增强参与信心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引起满足的感觉, 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信心。《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
其实,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就一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因材施教,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 为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 激励他们内在的学习热情、责任和成就感。对于学困生, 教师更要额外关心。课堂提问时,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注意层次性和针对性,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回答, 要多表扬鼓励, 少批评指责, 即使回答错误, 也要利用“内隐评价”等教学艺术, 变可能的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通过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 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记得在教学苏教国标版第三册《统计》这一内容时, 我安排了一个小组讨论环节, 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打算统计的东西。学生有的说统计文具, 有的说统计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也有人说统计自己喜爱看的电视节目。这时, 我发现班上那个不大爱说话的女孩小悦似乎有话要说。于是我就叫了她, 鼓励她说出想说的话。她涨红着脸, 结巴了半天才说出自己的想法。原来她想统计本班学生的生日情况, 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去统计。我把问题抛给了全班学生, 问题很快解决了。在小结这段学习情况时, 我特别表扬了她。让我后来没有想到的是, 她好像变了一个人, 上课时经常小手举得高高的, 有时见解还很独特。
她的变化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原来赏识教育的魔力这么大。现在的我一点都不吝啬表扬激励语言, 常常用“放大镜”去留心观察学生, 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 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增强他们自主参与数学学习的信心和求知的欲望。
三、启发思维, 提高参与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舍得花时间, 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做到胸有成竹, 有的放矢。教师要善于揭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间的联系, 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让学生自主参与、全员参与学习的机会, 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与概括, 同化吸收与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相吻合的知识, 发展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 我事先做好了一个只露出一只角的教具, 让学生猜一猜, 这是个什么三角形?当露出一个直角时, 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 猜测正确;当露出一个钝角时, 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 猜测依然正确。受思维定势影响, 当露出一个锐角时, 学生异口同声说是锐角三角形, 而偏偏这时, 老师拿出的却不是锐角三角形。这时学生产生了疑惑, 为什么露出一个直角、一个钝角时, 猜测正确, 而露出一个锐角时, 却猜测失准, 不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呢?通过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既解决了问题, 又懂得了如何正确而又全面地进行数学思考。
再如:教学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一亿有多大》时, 我精心设计, 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我首先用电脑出示学生非常熟悉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以及它的身价3—5亿美元, 让学生从提供的素材中获取信息, 产生疑问:3亿是几个亿?一亿究竟有多大?接着引导学生猜一猜、数一数、量一量、称一称、比一比, 推算出人不吃不喝地数一亿本数学本大约要3年, 一亿张白纸摞起来的高度超过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从时间、高度等角度体验了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参与学习, 不但对所学到的知识掌握牢靠, 而且对探究知识的过程记忆犹新, 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与增强。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11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首先,教师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教师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变化,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向他们提出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及时鼓励。其次,要平等对待成绩不同的同学。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智力能力家庭背景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教师只有平等对待,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热爱。再次,教师应相信学生具有主体发挥的能力。在教学中,不再大包大揽,在可能的情况下,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的真相,你的信任会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任的知心人,才能真正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重要保证。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哪门功课感兴趣,对哪门功课不感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课讲生动,让学生学懂弄通,使其对你所讲授的课程感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进步及时给以表扬,不断激励求知欲,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学生以前所接触的平面图形都能用直尺准确量出它的周长,而对测量闭合曲线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安排教学活动。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同学们可用直尺和布条去测量,具体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是人人参与,你搞那个实验,我搞这个实验,气氛十分活跃,之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动办法测出这几个圆的周长。”有的说:“我认为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方法比较好。”教师先肯定他们的思维方法,然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一个实验:用细绳的一端系着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像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电脑演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圆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至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识,促进了知识的内化。
三、营造探索氛围
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多让学生去做,例如: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数学。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尝试操作,先做先为,自己决定探索方向,要诱导联想,捕捉灵感,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以教学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先找一找身边圆形的物體,然后用圆形物体画一个圆,并剪下来,教师拿着这个圆,提问:“你已经知道了圆的哪些知识?”学生有的说:“我知道生活中哪里有圆,如车轮、碗口、钟表等。”有的说:“圆有大小。”教师进一步引导:“圆中还有哪些知识?你能不能用手上的材料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从中你能发现什么?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学生独立探究,生动地探索新知,这样可以使学生有自由探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激励学生自主探索。
四、挖掘认知潜能
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认知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模糊的认识明朗化,具体的对象概括化,成为学习新知中可利用的认知条件,这不仅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报出了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多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例如:327→372,732→723,273→237,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来的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新数和原数间有什么联系?这里面有什么奥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产生了“愤”“悱”的强烈情绪,这样学生们主动深入探究,并从相互联系中概括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学生动脑思考后概括出的知识结构不仅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深化,而且还从中挖掘了学生的认知潜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推动了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篇12
关键词:培养兴趣,营造环境,学习小组,评价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采用的自主学习方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思想还不成熟, 思维方式比较简单,而且比较喜欢玩,因此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少,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来强化小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小学生从小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学习。首先,让小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次,小学生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玩耍是学生的天性,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把心思全部用在学习上;最后,小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转变传统的思想,改变对数学教学的认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课程的热情,真正地把数学这门课程学好。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
1.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把学习小学数学当成一种兴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可以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十分抽象、枯燥无味,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小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学。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小学教师可以把数字变成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教学,在教学“1+1= 2”时,教师可以用生活中小学生常见的小鸭子作为数字来进行加减法的运算,一只鸭子身边又来了一只小鸭子,加起来让学生计算结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把抽象的数字运算变成有趣的图文游戏, 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热爱程度,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课堂中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在乐趣中学习。
2.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环境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小学生心理素质正处在不断发展之中,受外界影响较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给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小学生自 主学习。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使小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次,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小学生的能力有差别,教师不能厚此薄彼,而应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使其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小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学习;最后,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教学态度亲切、语言有感染力,都可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把小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把自己的意见通过小组形式充分表达出来。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开阔自己的思路,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从而集思广益,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感情,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4.评价方式多元化,树立正确的自主学习目标
教师要改变过去对小学生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再简单地只以成绩来看待学生。结合小学生平时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增加这一部分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以提升小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不再简单地以一次考试成绩定性学生。这样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评价学生,还应该与学生的自身特点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先给自己一个评价,让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待自己,也使学生之间能相互了解,最后再对学生进行测试,这两部分的成绩加起来组成对学生的评价显得更为客观公正,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推荐阅读:
小学生自主学习07-31
小学生自主实践数学08-27
小学生自主学习调查05-19
引导好小学生自主学习06-25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09-01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浅析06-09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7-23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1-14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调查报告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