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4-09-07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精选11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1

一、模拟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就越高,效果越显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如在墙上钉衣架用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在投篮、跳水等物体运动的问题用到抛物线等。学生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变换课堂角色,因势利导,激发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指导、点拨、激励,促使学生主动求知,从而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使认知过程的价值追求通过主体的主动参与顺利实现。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揭示课题后,先让每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 引导他们用剪刀剪成两部分并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然后启发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有何发现? 剪痕有什么要求? 后得出中位线的性质定理,让学生在动手拼图、动脑思维、动口表达中参与推导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三、营造数学学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重视班级数学文化环境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构建学生自主体验、接受教育的机制,是“自主学习,多元发展”的基础。班级的墙、校园网、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源,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知识源,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

1.创建数学园地。在班级的墙上创建数学园地 ,展示学生每周精彩的自选题和原创题,营造浓厚的学习、研究数学的氛围。

2.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数学杂志的活动。校园图书馆有不少的优秀数学杂志, 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杂志进行自主学习。有的杂志上征集学生的学习心得或学习论文,有的征集问题解答,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这类活动。当学生的名字出现在杂志上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3.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 , 如学校、教研片区、市级、全国竞赛,积极撰写心得、数学小论文参加比赛,以激发自主学习热情,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四、革新课外作业观念,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课外数学作业是学生暂时脱离老师的直接指导, 进行相对独立状态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利用课外数学作业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是一条可操作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调控, 作业的形式和评价体系对能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

1.作业量因人而异 ,自主选择。分层次有梯度作业布置 :有必做题(基础题)、选做题(提高题、拓展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相当部分学生的自学意识增强,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作业量不统一,可根据学生自学的程度选择作业量。

2.学生参与作业评价。根据作业性质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有一定深度的作业,先批改程度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并与他们探讨他们作业中的问题,然后由他们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 再请他们帮助程度较低的同学; 对于基础的作业,先批改学习较困难的同学的作业,再完成相同的程序。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每一评价主体都发挥特有的作用,提高作业批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强化作业评价的交流、学习、竞争的功能。

3.学生参与作业讲评。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及题目的难易,在评讲上,选择合适的学生上台评讲,既锻炼学生又激发其进一步自主学习,最后老师再做适当补充、强调。

五、创新评价机制,多元评价学生,激发、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教学实际,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1)设立优胜奖:每次单元测试达127.5分及以上的;(2)设立进步奖:不管成绩几分,只要有进步,即可获奖;(3)设立评星制度:有今日之星、每周之星、明日之星等,主要是结合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回答问题等)评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教师应该传给学生的有用的法宝。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是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怎样使学生自主学习呢?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2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随着新课程计划的实施,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全新的必修课程摆在我们面前,这是新世纪的数学教育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性学习就是以育人为本,以主体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要求发扬人的主体性,重视人的发展,对传统教学中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进行改革,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迫切要求。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有效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地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其重要含义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学习会事半功倍。相反,“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状态下被动学习,其效果必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到底是谁的事情。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就不是自主学习。再次,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审视、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如何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笔者从以下方面作过尝试,颇有感触。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学中始终坚持贯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理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才有可能调动教师内在的积极的创造力,想方设法去实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目标。课程改革不是一堂课、几堂课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改就能成功的,学生情况的差异将影响课改的成效,许多时候课改是不能立即见效的,但不能因为一时的无效而否定课改,否定课改的整体优势,要矢志不渝的贯彻课改的基本理念。

二、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数学兴趣的培养是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其渠道是多方面的。新教材中有许多素材能运用,如教材中的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阅读材料,教学配套光盘等,但还不够,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去提炼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化”。在每堂课的情境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引入问题与所涉及知识的相关性、类比性。上课的语言要精炼,有幽默感,富有激情,有抑有扬,知识的展现方式要多样化,能让学生动手的一定要让学生实践,如七年级上空间与图形中立体图形的制作,简单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等,能让学生欣赏的图片要让学生欣赏,如七年级下册中奇妙的图形,多彩多姿的图案等,涉及到数学史的要尽可能扩展,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对于“数学世界”中的一些趣题、思维题、规律题,我尽量的分化到各知识点上,不定时的出给学生见面,激发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思维美、内在美,感受数学的魅力,淘冶情操,让其对数学有一种渴求。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多鼓励、表扬学生,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教学

“课内情绪化”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调节。首先,教师要放松课堂,去“严肃性”,大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允许学生充分讨论,提出不同的见解、意见,特别对一些独特的看法,思维方式,解题方法,要不惜牺牲上课时间去给予鼓励、表扬、发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个别学生的不“正规性”问题,要善意指责,不呵斥,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对话,课堂的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充分估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有探讨性和解决的可能性,不过分拨高课标的要求,这是学生思维能得到展现的一个重要因素。知识的检测题目难易要适当,针对本班学生命题,不照抄照搬资料,尽可能让90%的同学能及格,让大部分的同学能感受到学习是成功的,从而具有积极性,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四、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

通过调查,现在的学生有绝大多数没有预习数学书的习惯,因此,我进行了自学辅导法教学。对于课本上较简单的、“明显性”的知识,常采用此法教学。首先通过情境教学引入课题,列出自学提纲,让学生充分自学课本,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抽组内代表讲解、阐述自学问题,最后通过习题检查自学效果,师生总结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因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所需时间和效果往往不同,开始常常在一节课内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它对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模仿能力,思维能力很有帮助。经过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同学都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且有时在一节课内会出现许多思维亮点。

五、制定、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设立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档案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外部标准,它必须通过内在的努力才能实现。学生对自已的学习目标有时表现得很强烈,但有的却在短时间内表现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因此必须加以强化,对此,我设立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案”在一段学习时间后(一般是2个月)发一份给学生,让其对本段时间内的学习成就(含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情感、态度),取得成就的原因进行总结,找出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和改进的问题,列出学生对老师、家长、同学的希望或建议,订一个后期的学习目标(打算),再由学生干部评议,最后由教师给每位同学的综合学习情况作出等级评定和评语,然后反馈给学生本人,学生本人看后由学习委员收集钉成册放在班上,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资料或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材料,对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目标颇有效果。

六、设立教师助手,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合作意识

教师工作是繁忙的,设立适当的教师助手,不但可适当减轻老师的工作量,也能锻炼学生,增强所选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调查,我校有一半左右的同学有问题不想或怕问老师,而直接喜欢问同学,对此,我在班上设立了“数学问题小组”,由成绩较好的12人担任,2个组长,10个组员,其作用是收集班上同学学习数学的问题,为同学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老师检查课外作业,代替老师向同学讲解部分“难题”,有的问题由“问题组”攻破后向同学讲解,有的问题由“问题组”向老师请教后再向同学讲解,老师不定时的进行督促、检查、抽查,同学之间形成了一个探讨氛围,有利于合作学习。

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3

摘要:新课程理念指导我们初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从 而形成主动学习意识,养成自主 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对学生自律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自主学习的强化剂。主动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培养学习兴趣,而且会让他们有了不断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途径,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1.实用性。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使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比如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测量我校旗杆的高度。学了圆锥面的展开图的内容后,让学生练习制作形状为圆台式的灯罩,圆锥形状的烟囱帽等活动。

2.规律性。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数学概念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概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及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比如我在九年级几何《圆》一章学习弦切角概念时,先让学生回忆并观察刚刚所学过的圆周角,即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我们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圆上转动圆周角的两边,当转至一边与圆相交而另一边与圆相切时,请同学们给予命名,从而得出弦切角的概念。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学生既学习了弦切角的概念,又渗透了对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主动学习兴趣

1.进行情感交流,促进自主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初中生的情感容易在行动中反映出来。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老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若一位学生因事受到有关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会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而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关系,亲近他们,爱护他们,对学困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在教与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也能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2.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好奇是青少年的天赋,“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有其独特的魅力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促使他们为之绞一番脑汁,费一番苦心,探索它,解求它,所以课堂上应根据该节课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到新奇,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另外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利用课外活动讲数学家的故事,猜数学谜语,针对学生喜胜不服输的心理,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竞赛和游戏,这些都非常受学生欢迎,适时地把他们引入课堂或课外活动中,可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过程,培养主动学习兴趣

1.消除学生的学教“相离”现象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讲授法,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学教“相离”现象较为严重。学教“相离”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学教“相离”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幻灯片播放电子动画,声音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立体几何图形的截面生成,极限过程等等。这些直观的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会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3.组织精彩的活动包括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

在课堂中通过一些简单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如何做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以及观察他们的性质。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自己做轴对称的图形,不仅体会了参与的乐趣,而且能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如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学习方法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等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4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这就告诉我们搞教育的,不应该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学习习惯,而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氛围,唤起主体意识,激起需要,才能真正去调动学生自身的潜能,使他们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特别是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更应如此。怎样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愿意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笔者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一是要求理解乘法的意义,形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的观点;二是要求学会分析、理解几个几是多少,并掌握类推的方法。笔者在这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用5根小棒摆好的5把小伞,从屏幕里一个接一个地飞出来……这样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活动中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起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二、诱导思维,使其乐学

乐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知识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地诱导其思维,帮助其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其乐学。

三、自我评价分析,使其会学

评价是课堂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答案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了评价自己,因为,在评价别人时,自己必须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四、分层指导训练,使其善学

由于一个班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好。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把他们分成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比为1:2:1。前后座按比例组合成四人一组的小组。依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分别确定各层次的目标。组织形式实行全班分层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多种措施和手段,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得到发展,争取进步。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5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具体怎么操作,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觉得语文教学全部过程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空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等,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新的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教学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

应的学习方式。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具有自主性。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深究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战斗在第一线教师努力探索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认真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同时,也在实践层面上进行了一些摸索,把自己的一些做法记录在此,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希望得到专家的批

评指正。

一、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掌握语文规律”。我们老师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首先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当然要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我们众多教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保留着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还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岂不是更糟?这是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心理问题和认识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因此,语文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考虑如何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笔者认为每节课应给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世界观。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至少要保证有一半的时间是学生自己读的,写作教

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作更是天经地义的。

二、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科学实验证实;从极端恐惧或愤怒的人身上取出血液注射到天竺鼠体内,不到2分钟就会导致它们死亡,不愉快的情绪会促使大脑分泌一种思多芬的物质,抑制人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备课时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教学过程要实现“三个沟通”——全员互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克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卖弄学问”的倾向,善于营造情景、利用情景、促变情景,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交流,着眼“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或一个赞赏的微笑就是一束灿烂的阳光,足以照亮孩子整个人生。再者,不强迫学生一定要接受老师的答案,学生的意见往往有其独到的,适于孩子理解的优点。例如,在《背影》的教学时,一学生提出为什么要买橘子,不买别的水果?另学生脱口而出“橘子就是吉祥的象征”,我立即夸奖他这个解释多么富有文化内涵,说他读的书多,见识广,也许作者根本就没这么想,但这样解释应该是最好的。我这样一说,那位学生不知有多么幸福。

三、引导学生质疑,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帮助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 现在有很多教师还是经常采取传统的老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种方法。如果长期都是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之展开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惰性和依赖性,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就得不到培养。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要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剥夺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知提出问题。

但是,何处寻疑?怎样质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开始时,肯定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方法,从扶到放,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们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首先,抓住课题质疑。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课文的标题。看标题是什么结构,中心词是什么,这样的标题适合写成什么样的文体,重点应该写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自己都能回答自己的“为什么”,就说明学生已经懂得了命题的意义,如果不能回答,这就是疑问,就需要探

究。

其次,就文章的整体把握质疑。要求学生学会问本文是谁写的,写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写这些,是怎样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这些刚开始时是比较难,如果都能够回答,阅读能力就不错了;不能回答,就可以通过合作探究讨论解决,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够得到培养。

第三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句子质疑。告诉学生文章那些地方的词语和句子是关键词句。比如描写事物的定语和动作的状语,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每一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说明文中总结概括的句子,议论文过渡的段落等,看它的含义和作用

是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

此外,还可以从“看似矛盾,却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发问,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发问等。总之,应该在学生想知道处,在学生易出错处,在学生理解片面处,多角度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兴奋点,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

四、教给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埃德加·富尔所著的《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他们一个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比如:字词学习的方法,写字的方法、造句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或用肢体动作演示理解;或查字典等等,学生积累了这些字词学习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主动识字学词,不断扩大词汇量。对课文学习,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中心,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

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 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

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初中学生好动,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能力。活动可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不一定只指课外活动,课内也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活动。比如课前5分钟的讲故事比赛,演讲与口才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的查字典比赛、书法活动、仿句练习、网络资料搜寻、网页制作等活动。专门开设语文活动课,分小组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比如自我介绍、家庭介绍、宠物介绍、家乡介绍、民居介绍;自创相声小品表演、自创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节目主持、社会热点

评论、小辩论„„

通过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淡化某一活动的具体目标,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大目标,在活动中重探究,重应用,让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马上能够应用,获得锻炼的机会,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重过程,重参与,要求全体学生主动经济参与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重方法,重体验,不需要讲太多的大道理。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6

一、原课标与新课标的区别与联系

在数学教育改革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标准》) 由教育部正式颁布, 它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标准》是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要求制定的, 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标准》是整个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枢纽, 它的内容涉及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等各个具体领域, 它的内容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而且, 《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中明确指出了“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与应用意识”等数学观念与数学意识, 目的在于促使这些原本处于“隐性”状态的数学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和新的数学课程的主题.《标准》还将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加强内容,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等各方面的数学素质.

二、新课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

数学活动课旨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学生自主活动, 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核心要素, 实践与自主是数学活动课的精髓.数学活动课对活动目标、活动教学内容和活动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整合,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这意味着角色的转变、课堂的开放、教材使用上的创新.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 激发兴趣, 让学生想探究

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一方面要求“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另一方面强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 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现实世界, 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利武器, 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例如, 以人体体重估计人体血液质量的问题, 说明人体健康指数是人体质量 (千克) 与人体身高 (米) 平方的商.这些习题特别贴近生活, 学生回家后都饶有兴趣地测量爸爸妈妈的身高体重, 计算双亲的健康指数和血液质量, 学生反映, 父母普遍对此感兴趣, 并纷纷夸奖自己的孩子.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感到学数学不是枯燥的数学游戏, 学数学不是单纯解题得到一个结果, 而是去解决一个问题, 获得一种体验.

2. 开发提问, 提供探究空间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 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于数学是模式的科学, 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大部分都割裂了与现实的联系, 失去其直观背景, 而成为量化的模式, 这就使得学生面对的是抽象的数学知识, 而不能体会数学知识从现实中产生所需要的数学观念与意识, 失去了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机会, 这不利于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的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来建立数学模型, 解释、应用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过程, 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与意识.

3. 教给方法, 让学生会探究

教学本是一门严谨、抽象的学科, 这就需要教师将数学问题生动化、具体化.注意将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件、故事、谜语等引入数学活动之中, 力求知识的多变性.通过安排学生自己制作并使用教具等活动使问题实际化、简单化、趣味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处方式”教学设计,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情景化、个性化的特点, 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想、推理、交流.

传统教学有注重结果轻视过程的偏向, 学生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重视教学过程的体验性正是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的过程, 即组织学生体验和引导学生反思.如, 在负数的引入、同类项合并、代数式的加减、视图的画法、平行线的特征等知识的获得上, 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 自己获得所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原课标与新课标的区别与联系

在数学教育改革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它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已进人一个新的时代。《标准》是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制定的,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标准》是整个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系統中的一个重要枢纽,它的内容涉及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等各个具体领域,它的内容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中明确指出了“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与应用意识”等数学观念与数学意识,目的在于促使这些原本处于“隐性”状态的数学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和新的数学课程的主题。

二、新课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

数学活动课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核心要素,实践与自主是数学活动课的精髓。数学活动课对活动目标、活动教学内容和活动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这意味着角色的转变、课堂的开放、教材使用上的创新。

数学课堂活动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融入了活动课以知识的应用为主,强调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主动性、自主性的优点,进一步完善了数学学科教学体系,使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更具有时代的气息。为此,我们设计考虑如何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下,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为推广数学活动课提供一种更方便、更实用的教育实践环境。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激发兴趣,让学生想探究

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一方面要求“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另一方面强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利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例如,以人体体重估计人体血液质量的问题,说明人体健康指数是人体质量(千克)与人体身高(米)平方的商。这些习题特别贴近生活,学生回家后都饶有兴趣地测量爸爸妈妈的身高体重,计算双亲的健康指数和血液质量,学生们反映:父母普遍对此感兴趣,并纷纷夸奖自己的孩子。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感到学数学不是枯燥的数学游戏,不是单纯解题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

2.开发提问,提供探究空间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于数学是模式的科学,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大部分都割裂了与现实的联系,失去其直观背景,而成为量化的模式,这就使得学生面对的是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不能体会数学知识从现实中产生所需要的数学观念与意识,失去了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机会,这不利于数学观念与意识的培养。弗赖登塔尔的“现实数学”的思想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而又复杂的背景材料,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数学观念与意识的培养也一样离不开现实情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现实情景,激发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来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与意识。

3. 教给方法,让学生会探究

数学本是一门严谨、抽象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将数学问题生动化、具体化。注意将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件、故事、谜语等引入数学活动之中,力求知识的多变性。通过安排学生自己制作并使用教具等活动使问题实际化、简单化、趣味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处方式”教学设计,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情景化、个性化的特点,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想、推理、交流。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8

一、切实改善师生关系 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三、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

四、重视学法 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五、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应用知识 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面对新课程, 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 而在教学生学”。应 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 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 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起学习需要, 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 进行自主学习, 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

一、切实改善师生关系 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所 持态度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说:“并不一定伴随认识 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的评价和培养。对学生而言, 情 感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 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课堂生活其实就是师生间心的沟 通,情的交流。不到心心相印的程度,是教不好学生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以情换心、以情引行、以情动情是最有效的方法。实施情感教育是对传统教 育教学模式的一种反省,是所有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原则的前提,是促进

学生主动性发展,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力保证。

注重情感投入, 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使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乐园。首 先是建立三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是合作的师生关系, 二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 是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师生间平等、民主、和谐、快乐。因为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平时注重对 学生情感的投入, 热爱学生, 了解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 机会, 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 在成功时给予赞扬, 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 差异,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评价时做到不 “褒此贬彼”。其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 堂氛围,激发学生困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进 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 与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 等方法, 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 进入发现者的角色, 从而激发学生生 疑质疑。最后, 尊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一贯持续表现出来 的学习策略的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 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 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 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 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 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 也有人喜欢运用动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 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 有人偏爱合作 学习, 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 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地 工作和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 也应倡导主 动参与合作学习, 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经历并 体验探究过程, 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 建立 “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这三方面并不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容 的,可以相互交融。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 合理创设情境,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 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

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 学地虚拟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 动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 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 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如,在教 学“年、月、日”时,我采用谜语导入法。教学伊始,先出示谜语:“一件东西 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在我绘声绘色 地朗诵下, 学生情不自禁地被这个谜语吸引住了, 每一个细胞都活跃起来, 大家 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来,很快就把谜语猜出来了。这时的学生兴趣盎然,跃 跃欲试。教师趁机引入新课, 学生产生了一种进一步了解事物真相的欲望, 自主 意识自然被激活了。

三、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

布鲁纳说:“ 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途径。课堂教学中, 教 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 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 “ 三角 形面积计算 ” ,课前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 锐角三角形各一对及几个平行四边形纸片。课堂上让他们先用每对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 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通过自已动手去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 算方法。有的同学用一对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有学生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方 法, 也能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老师引导学生观察,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 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 动手操作实验, 发现平行四边形的 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 公式。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通过一步步地探索,边操作,边 观察,比较、讨论、总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旧引新,发现规律, 获取新知识。老师在教学中应大胆放手, 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机会、课堂上鼓励 学生做到八个 “ 会 ” :会发现问题,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

会提出问题,敢于和善 于提出问题;会作出假设,敢于和善于作出假设;会观察,敢于和善于观察;会 实验,敢于和善于实验;会思考,敢于和善于思考;会讨论,敢于和善于讨论;会想象,敢于和善于想象。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参与,不仅智力 因素参与,非智力因素也参与;不仅思维参与,其他感官也参与。由此培养了学 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争论的精神, 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四、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学生自主学习也贵在得法。达尔文说:“最 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学好知识形成能力方面, 一定要掌握一定 的学习方法。目前学法有预习、读书、听课、观察、质疑、讨论、练习、反馈、复习、考查等方法。教师除了要循序渐进地加以指导。还要与良好学习习惯密切 结合进行反复指导,反复训练、培养。例如,乘法口诀的学习方法。从教 2的口 诀开始, 就教学生:⑴看图或实物列出连加算式;⑵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⑶根据乘法算式编制乘法口诀;⑷掌握口诀特点记忆乘法口诀。教学生按照这样 的程序来学习, 那么学到 4或 5的口诀后, 学生自己就会学习后面的口诀了。总 之, 自主学习知识总要经过一定的途径, 采用一定的学习方法, 也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五、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现实生活或教学材料中挖掘和构建出有创新的问题作为 导向,启发学生灵活应用新知识。例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抓住三个要点。(1它表示两个数量的比;(2比的后项是 100;(3它有特殊的写法。

我组织学生进行配制糖水的实验。⑴配制含糖 3%的糖水;⑵随意配制糖水, 算出含糖的百分数;⑶尝尝不同浓度的糖水的甜度。让学生亲自经历百分数从产 生、建构到应用的过程, 认识到糖水的甜度既与糖水中糖的含量有关, 又与水的 含量有关, 是由这两者的关系即它们的比所决定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已发现 或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 如:王

师傅要生产 400个零件,计划 8小时完成。现在任务增加到 600个,要在 原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每小时要生产多少个?练习后, 引导学生提出联系生活实 际的不同问题,进行自主解决或讨论探究。有的学生就提出“如果增加到 600个, 要在原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每小时必须多生产多少个零件?”有的学生提出

“要提前 3小时完成, 该怎么办?”等数学问题。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

总而言之,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 是一种主动学习, 因为每一个学 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这是教师、家长不能代替也是替 代不了的, 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 除有特殊原 因外, 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 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 讲 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 究学习, 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 得十分重要。

学习成功是每一位学生都向往的, 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工作目标。怎样 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永远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 [2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9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自主学习;初中英语;培养策略

教育家爱弥儿说:“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初中生活泼好动,影响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情景和语境,多途径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保证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昂扬、奋发、进取的心理状态。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激趣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英语自主学习

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自于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也就是说,要学生愿意学,乐意学,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果能把学习英语培养成一种兴趣,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就能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生在初学英语时都会感到新奇,希望了解它,对英语都有一定的兴趣。但因中学生缺乏意志力,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容易因困难和乏味而转移或中断。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才能保持他们积极的学习动力。①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途径,如课件、远程教学、英文歌曲、英语电影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教师应尽量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游戏、辩论、排演小品、制作朗读录音、拍摄课文录像、观摩原版VCD等,把课堂变成一个交际的小舞台,把课本中对话、课文的角色分配给学生,让他们把自己体会到的动作、表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和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引入英语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二、开展课外活动,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大纲指出,课外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课外活动可以锻炼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在课外活动中,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临场发挥力将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由于没有课堂的严肃气氛,学生会无拘无束,自由发挥,从而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可采用课外表演、英语角、唱英语歌曲、读书会、故事会、书法比赛、观看VCD教学片等活动形式。英语课外活动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把较为枯燥的被动学习变的生动活泼、积极主动,使学生从中领略到获得新知、提高技能的成功感。

三、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

注重全体学生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中心思想。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爱好不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水平不同,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良好情感态度的培养,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按照因材施教原则,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帮助、鼓励在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树立起主动学习的精神。借助这样的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

四、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指导

《英语课程标准》中,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形成适合自己地学习策略,使学生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正确指导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提问的精神。要时刻引导学生从“要学”到“会学”再变为“爱学”。教育心理学家布鲁斯纳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将我们带到某处,而且应该让我们在前进时更为容易。”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也会受益匪浅。如:怎样记忆单词的方法、单词词性的转化、构词法、英语语法时态特点等。如科学、有效安排学习时间。除了课堂上自我思辨能力培养外,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收听VOA、BBC等广播节目或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学唱英文歌,这样的语言体验过程既扩充了学生的词汇量,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课外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教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启发、激励学生养成自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注重成功反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动力

有些心理学家提出,许多英语学困生由于有太多失败的经历或得到过多负面评价会产生一种失意心理,学习情绪低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源于两个因素:一是自己获得知识、技能的价值感的满足,这是内在因素;二是别人的表扬、鼓励所带来的荣誉感的满足,这是外在因素。所以,教师在评价中要以表扬、肯定为主,无论学生取得怎样的进步都应该给予表扬,尤其是学习差的学生更应即时鼓励。教师不应该认为差生的进步不真实,这种行为极大地挫伤了差生学习的积极性,会使他们心灰意懒,导致学习意志消沉。这就要求教师随时寻找、捕捉他们身上那些闪光的东西,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寻找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一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表扬,以此使它成为后进生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转折点。也许教师对他们的一丝微笑,一次疼爱的抚摸,一句鼓励的话,就能使学生慢慢地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多一次表扬,多一次鼓励,就会有多些进步。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个成功点便会变成他们成长历程的一个个加油站。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自主学习;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是指一个人主动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是一个人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它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当一个学生有了自主学习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步入社会参加了工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作者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下面作者从几个方面—— 来谈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1.實用性。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使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例如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测量我校旗杆的高度等活动。

2.规律性。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数学概念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概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及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比如作者在进行二次函数的教学中,与一次函数对比,首先研究它的简析式,其次,研究它的图像,最后,研究它的性质。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又渗透了对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确立学习目标

没有目标,人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没有准备的人就是准备失败的人。所以,要认真进行自我发展设计,规划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涯发展路线。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长期、中期、近期学习目标及详细计划,并坚持执行。

三、留给学生探索思考的余地

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能探索出来的问题,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应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条件,由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所要解决的问题。努力将一言堂变为群言堂,将新课标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

让学生在课堂上借助多种形式来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同桌互说、小组讨论、师生切磋、大组交流、全班共议,让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出结论,这样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记得牢固,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裕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一个便于自主学习的良好情境,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

四、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1.消除学生的学教“相离”现象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学教“相离”现象较为严重。所谓学教“相离”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教“相离”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学教“相离”现象呢?作者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学生代表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并评价总结,最终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地通过数学幻灯投影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电化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立体几何图形的截面生成,极限过程等等。

这在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方面也起到明显的效果,因为形象直观的视觉和听觉会给学生学习数学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如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学习方法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等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

此外,采用小组教学,个别辅导等形式,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多与学生沟通,便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新课程实施以后,出现了一些创新试题,如开放性试题、阅读理解题型、探索题型、示例题型等等。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规律,增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绝不是个别教师在某个学科在较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实践与总结。

作者简介:牛志霞,女,汉族,47岁,1967年3月出生于陕西靖边,陕西靖边第六中学,中学一级教师,1991年毕业于宁夏教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11

首先, 教师要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 关心学生, 了解学生, 尽力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师要真正地对学生投入情感, 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帮助, 在他们成功时要给予表扬, 在他们失败时要及时鼓励。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以正确的心态积极面对,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其次, 教师要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第一, 教师要营造出适合学生质疑解惑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当中, 教师要注意使学生产生疑问, 同时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第二,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充当发现者的角色, 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二、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指的是学习者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而采取的一系列的学习方法。比如, 有的学生喜欢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进行思考和记忆, 而有的学生喜欢用数学概念来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有的学生更擅长通过视觉来获取知识, 有些学生则通过听觉来获得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态度、动机和学习环境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 有些学生喜欢独立解决问题, 在相互竞争中学习, 有些学生更倾向于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他们不同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学习, 又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使学生能够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 让学生逐步适应“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学习的初始阶段, 教师首先要传授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最终实现不依赖老师就可以把数学学好的目的。这样一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分析关键词句和数学符号的能力;能读懂例题意思的能力;能找出教学内容中主要句子的能力;能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数学时做到:第一, 初读内容, 扫清文字和数学符号障碍, 了解内容大意;第二, 细读内容, 要字逐句地通读课本内容, 把本课当中的重点和难点标记出来;第三, 精读内容, 在基本掌握了本课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完成相应练习题之后, 再进行重点分析、归纳和总结。这个环节教师通常会采用提问、抽查、检测等方式来检查学习效果。上课过程的时间和内容安排主要是这样进行的:

第一, 课堂开始阶段, 教师先引导学生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自学,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然后独立完成自我检测, 这一步骤大概进行20分钟左右。

第二, 教师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就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强调重难点。

第三, 通过讲解之后, 教师再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测, 大概需要10分钟的时间。

第四, 利用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结合检测结果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并把容易出错的地方提出来交流改正, 教师要适时指导, 使学生记忆深刻。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 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手给学生, 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进行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教学过程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可以这样进行:

第一, 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工作, 这些预习工作包括了解课堂内容、自己试做课后练习、自己制作上课需要的教具。上课第一个环节中, 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讨论解决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 在小组讨论中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放到班内来讨论, 由其他小组或者老师来解答。教师要适时地讲解本课内容的重难点, 可以让能力较好的学生运用自己制作的教具到讲台上进行板演和讲解,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又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 用大概10分钟的时间来做一些自我检测。这些是由学生自己编写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题目, 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才能做到难易适中。做完后, 学生之间相互交换评阅, 教师要巡视指导, 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第四, 由学生总结归纳, 学生总结不到位的地方, 教师做出补充, 把巡视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再次强调, 加深学生的印象。之后, 教师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和要求。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引导启发技巧, 不着痕迹地自然过渡, 由最开始的教师来拟定自学检测到后来由学生自己来设计自学检测,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热情。

第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特别关注对于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有意识地观察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态, 发现他们的弱点和问题后及时纠正和指导, 改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 使他们也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爱上数学。

第三, 注重分层次教学和分层次布置作业。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 教师要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 提高作业的难度和广度;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可以布置少量的作业, 不求多做, 要求做对、做会,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鼓励, 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形成良性循环。“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就是要做那个“授之以渔”的人, 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 更要让他们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作为教师, 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和努力, 为了我们学生的全面发展始终前行在新课程改革的征程上。

摘要:现行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模式,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人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如下浅谈。

上一篇:质量保证及服务承诺书下一篇:桂林旅游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