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论文(通用12篇)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论文 篇1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论文
根据教育部《工作要点》,教育部已“发布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并修订教材”,借以完善实验了之久的“新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与国外的教育相比,中国教育的优势在基础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这得益于小学数学教育扎扎实实搞双基.然而,中国有不少的数学天才,却鲜见数学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缺失.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既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内容与主要目标,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筑了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认为:“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已经不能仅仅把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终极目标,还要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作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把以往只重视演绎能力发展为归纳能力、演绎能力并举,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呢?
一、有效训练,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课堂是否有效、实效、高效,有效训练是关键,有效训练是有效课堂的落脚点和重要体现.通过有效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得到提高,数学思想方法得到锻炼,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和数学才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进行有效训练,加强设计“精品”习题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在知识和难易程度适宜的基础上设计有一定的“坡度”、“难度”、“密度”的习题,练习时注意加大知识间的“跨度”,变换形式间的“角度”,求新、求近、求活,让课堂练习不断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让学生身处“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不尽”的学习情趣中,让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
二、挖掘内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悟数学思想,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呢?
1、归纳演绎.归纳就是将多个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也就是演绎.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2、类比联想.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有理数时,可与小学所学的“数”进行类比;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与一元一次方程类比;学习分式的运算时,可与小学所学的分数的运算类比等等.
3、反思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除了我们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和训练外,还是要靠学生自身在反思过程中领悟,在数学学习过程,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让学生亲身体会这一数学思想的魅力.
布鲁纳曾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
三、做中感悟,协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感体验和应用意识.经验的获得一定是在数学活动中形成的,数学活动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以及反思的过程等,获取丰富的过程性知识,最终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但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让学生在展示、训练活动中体验这种方法的经验.经验离不开活动,数学活动是经验产生的源泉,离开了数学活动,就根本不会形成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经验,只有亲身经历体验了才能形成经验,并将经验固化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掌握“渔”的技巧,才能在以后学习中自觉运用,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要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就要进行有效训练,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挖掘教材内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做中感悟,协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论文 篇2
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数学, 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个精彩的导入,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 如在讲“时分的认识”, 教师可以采用猜谜语的方式, “哥哥倒比弟弟短, 天天竞走大家看, 弟弟走了一大圈, 哥哥刚好走一格。 ”谜语一出, 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给出的答案也五花八门。 这时教师拿出一个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 揭示谜底。 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刚才谜语中的哥哥和弟弟各指的是谁?它们是怎么走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节课就这样轻松地展开, 学生接受的也比较自然。 因此, 为新课的导入创设情境, 可以把单调的导入变得生动有趣, 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而且能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主动思考的状态中。
二、在教学中让学生们“动”起来, 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只有增加教学的生动性。 “动”是学生的天性, 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动手、做游戏,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只有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剪一剪、折一折, 以“动”促“思”, 才能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一课时, 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 拼一拼, 自己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这样, 学生通过操作, 一下子就发现: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是个平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就这样, 这一教学难点, 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下, 自己突破了, 学生学得轻松, 记忆深刻;教师教得轻松, 效果显著。 因此, 作为教师, 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手脑并用,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
三、让多媒体在课堂中发光,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文声像完美地结合, 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讲课一开始, 配上一段动画来烘托气氛, 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学生都喜欢看西游记, 非常喜欢里面的孙悟空和猪八戒, 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唐僧四人分吃饼的动画情景, 孙悟空打算把一张饼平均分成四份, 每人一份。 猪八戒觉得自己吃得多应该多吃, 于是提出要分得两块。 孙悟空转转眼珠, 有了主意, 偷偷跟师傅商量, 把饼平均分成八份吧, 给猪八戒两份。 通过观看画面, 让学生分析猪八戒是否多吃到了饼? 为什么? 从动画情景里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 再如, 在讲“角的测量”时, 我采用动画展示量角器的特点以及用量角器测量角大小的过程, 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 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用心赏识学生,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 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认可与赏识, 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深刻意识到这一点, 因为可能一句表扬鼓励的话, 就能改变一个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以及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因此, 教师应经常赞美学生, 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 树立向上的信心。 如在教学过程中, 曾有这样一个小女生, 她长得挺漂亮, 但是学习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我一开始没有声张, 悄悄地观察了她一段时间, 发现她不是不学习, 只是在做题的过程中缺乏自信, 一做题就紧张一紧张就做错。 基于这种情况, 我找她谈心, 鼓励她:“慢慢来, 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很好。 ”然后每天都守着她做题, 由开始的紧张做错到后来的全数都对, 学生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 做题也越来越有自信, 成绩也越来越好。 其实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只要教师多一些耐心, 多一些关爱, 多一些鼓励, 每一个学生都是特长生。 因此教师应多给予学生肯定, 多给予学生鼓励, 让学生在充满爱的激励中, 茁壮成长。
总之, 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应该展现出生机和活力的一面给学生,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信满满、热情洋溢地学习数学。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了简要论述: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 让多媒体在课堂中发光, 用心赏识学生,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论文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意识 培养 应考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085
考试成绩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重要衡量方式,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对学生学习的极大肯定,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获取一定的成就感,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初中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努力进行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十分重要,同时为了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使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能够更好的在考试过程中得以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收获更好的“果实”。
一、提升教师培养学生应考能力的意识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对掌握有效的数学应考方法与技巧,并没有太强的意识,因此,想要使学生的应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需要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而教师是否有较强的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的意识,直接影响到学生应考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应考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提升教师培养学生数学应考能力的意识。
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考能力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虽然十分努力,但是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应考方法,致使学生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应考能力进行培养十分必要。教师不仅要有较强培养学生应考能力的意识,而且还要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更好的应对考试,考出自己最好地水平。
二、注重日常培养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长期的教学中,人们归纳总结了很多有效的应考策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数学教师如果在临考前对学生进行相关应考方法与技巧的指导,虽然对学生更好的应对考试有一定的帮助,然而产生的影响却是较小的。因此,教师要将对学生应考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去,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可以穿插以往一些对知识点考查的考试题目,通过做题目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使学生掌握更多解题的思路,这样学生在以后的考试过程中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就能够很好的解决。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考心态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方法,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考心态,这样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水平。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也能够有效的完成作业,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显得游刃有余,然而在考试的过程中却难以考出应有的水平,导致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心态欠佳,部分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会出现焦虑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发挥。为了避免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由于心态欠佳而影响考试成绩的情况,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考试心态。教师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试心态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理念。为了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理念。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考试只是测试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并不能代表学生所有的付出,对于考试学生应该放松心情,冷静对待,在考试的过程中沉着对待,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考试效果。
2.科学定位。为了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使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定位,尤其在重大考试来临之际,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对个人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定位。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对自己提出较高的定位,而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不要对自身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会严重影响自身的考试心态,过高的定位不仅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会使学生焦虑,致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出现心态失衡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考试之前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科学定位,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考试的过程是学生进行知识输出的过程,因此,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心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结果,在备考阶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应考理念,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考试心态。
四、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尤为密切,在应考的过程中初中学生要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扫除知识盲区,这样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才能顺利的答题。那么,在应考阶段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对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1.教师引导。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会先带领着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这样能够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复习思路,引导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
2.学生自主复习。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个人也要进行自主复习。学生要积极的对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一旦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教师或同学。通过学生个人的努力梳理出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能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继而产生更好的复习效果。
五、处理好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
在应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复习,而且要能够处理好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复习的情况。对于重点知识,要求学生引起高度重视,重点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考试的重要考点,因此,要求学生能够有效把握。对于难点问题,也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学习,在复习难点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否则,学生可能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去复习,却难以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论文 篇4
说题:就是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的思维过程按一定规律一定顺序说出来。这里提到的说题,主要从学生审题技巧展开,学生通过互帮互助,解决审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小组合作:以5~6人为一个单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组建一个学习小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一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学生在学习中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三、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自主探究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去探究,多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机会,把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尽可能地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卷入学习过程,让他们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充分遵循学生主体。
2.合作性原则
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有组织地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等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学习以其在教育的广泛性、充分性和个体性等方面的优势,成为数学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四、研究内容
(一)提升说题能力之“说错因”的策略研究
学生在说题过程中,首先要能帮同学找到错因,若能找准错误之根本,便可以帮助同学走出对题目理解的误区。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学生解题和审题过程中的错因,错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读题草草了事
在审题时,有相当多的学生阅读题目一遍又一遍,却百思不得其要领,根本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关键,而且有时有些题目所给的条件比较隐晦,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推理,方能正确作答。很多学生对题目的解读往往停留于字里行间,缺乏对题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从而看不清题目的本质,导致做题错误。
例如,一个实数的算术平方根小于3,那么这个实数可能取的整数值为______。
错解:有学生答0,1,4。
分析:题中求的是这个实数的整数解,但对此实数的算术平方根是否为整数并无要求。得出0,1,4错解的学生,误以为所求整数的算术平方根也必须是整数,因此漏了很多解。正确答案应为:0,1,2,3,4,5,6,7,8。
2.思考思维定式
有的学生为赢得做题时间,粗读题目后便依据头脑中固有的解题模式对问题做习惯性的处理,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如,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连结A、B两点,总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很少反过来画;再如,画三角形,总习惯画锐角三角形,很少画直角三角或钝角三角形,造成解题错误或解题不完整。
3.做题望而却步
很多学生一看到以前没有做过的新题或者是篇幅较长的题就冒冷汗,立即就产生一个心理映射和暗示:这个题肯定很难,我估计做不出来。于是乎,学生连认真仔细读一遍题目的勇气都没有,只好望题兴叹,选择放弃。
4.答题粗心大意
在应试中,学生因粗心大意而失分的情况非常普遍,在做题时不是看错题目就是选错答案。学生在进行考后反思或试卷分析时,往往对因为粗心而出错失分的现实在心理上不能接受。
(二)提升说题能力之“说解题”的策略研究
虽然数学题目形式各异,说题方法也可以多种,但对于如何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说题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步骤和方面进行练习。
1.学会耐心读题
小组合作说题时,首先要在组内养成独立认真读题的习惯,有些学生对于题干较长的题目总是没有耐心,所以,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员在说题之前,要先一起耐心读题。尤其是那些材料很长的题目或者是以与高科技、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但自己又不熟悉的材料为题材的题目,首先要有一种心理:越是长的题目,越简单;越是复杂的题目,条件给得越清晰。并且,在读题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把题目与所学过的问题模型、知识点相联系,寻找突破口。只有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思考过题目以后,组内说题才有效果。
2.圈出题中关键
说题过程中,首先可以一起找一找关键词。所谓“关键词”,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数学名词或数量关系的描述,也可能是对所求的研究对象、过程的界定,在审题时若能抓准关键词,也就切中了题目的要害。
3.打破思维定式
所谓思维定式,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和模式。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式能够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但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定式会束缚人的思维,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如,一条抛物线y=ax2+bx+c经过(2,0)与(12,0),最高点纵坐标是3,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本题按常规解法,先把(2,0)与(12,0)两点坐标代入y=ax2+bx+c,再根据顶点坐标公式,得到方程组,求出a,b,c,进而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但解方程组难度较大。也可用抛物线的顶点式,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h)2+3,再把(2,0)与(12,0)两点坐标代入,转化为解方程组,解方程组求a、h也很困难。现考虑抛物线的对称性,(2,0)与(12,0)恰好是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则抛物线对称轴是直线x=7,则抛物线顶点是(7,3),设抛物线为y=a(x-7)2+3,将点(2,0)坐标代入很容易求出a,进而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关于这类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式影响的题目,学生说题则可以利用倒推法,说说这种思维定式的解题过程,主要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该如何解决。而很多类似的题目,只要你发现了思维定式的问题所在,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4.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
大部分学生认为图像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比较有帮助,并且比较可靠,但喜欢用这种方式的并不多。练习时,解题只想套用公式,得出最后答案,没有画图帮助解题意识,草稿纸基本是数字运算。而初中阶段,有很多内容若能利用图解,都可以将题目化繁为简。因此,小组合作说题时,大家尽量要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解题方法,有些题目大家可以一起画一画图,然后再一起说一说、评一评。
例如,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过A(-3,0),B(0,2)两点,则kx+b>0的解集是
A.x>0B.x<0C.x>-3D.-3
解:由题意知,此一次函数图像为直线,又过点A、点B,可以画出函数图像,要使kx+b>0就是函数值y>0,联系图像,当x>-3时,图像均位于x轴的上方,即对应的y=kx+b对应值为正,所以解集是x>-3,故答案选C。
分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利用图像的位置来反映相应的自变量和函数值的范围。若不利用函数的图像,则先要算k、b,再求不等式kx+b>0的值,那就太繁琐了。
5.挖掘隐含条件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干中没有明确给出,而隐藏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图形、图表或生产实践中的条件。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对顺利、正确地解题起着关键、重要的作用。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将题目的具体情境、过程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的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被隐藏的可能是研究对象,也可能是初始条件、变化过程等。因此,说题时,对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比较难说的一方面,如何讲述自己挖掘隐含条件的过程尤为重要。
例如,菱形ABCD的边长是5,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AO、BO的长分别是关于x的方程x2+(2a-1)x+a2+3=0的根,求a的值。
分析:大多数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可能会立即采用常规解法即根据韦达定理得AO+BO=2a-1,A0・BO=a2+3,到这一步后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接下来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感觉就像走进了死胡同。但是,若仔细观察题目,就可以发现该题的隐含条件就是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即菱形的两条半对角线可以和边长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可以利用△ABO为直角三角形得AO2+BO2=(AO+B0)2-2AO・BO=(2a-1)2-2(a2+3)=52,解得a=-3或a=5;接下又隐含方程有根,根的判别式≥0这一条件,a=5不符题意,应舍去,所以a=-3。
(三)初中数学课“说题”教学的实践操作策略
“说题教学”是让学生成为主角,教师以引导为主,兼做配角,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己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有知识缺陷造成的,又有能力缺陷造成的,也有逻辑上、策略上造成的,更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课堂上由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阐述本组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把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在全体学生面前,并穿插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反思,最后经教师讲评,达成共识。
1.说解题之“审题”
学生在审题时由于概念模糊、错误或小理解题意会导致审题错误,或由于对题目条件的挖掘不足和由于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导致审题错误而使题目错解是学生常见的错误,而通过学生有目的地说题,分析审题时出现的错误,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信息反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例如,要建一个面积为130m2的小仓库,小仓库的一边靠墙且墙长16m,并在与墙平行的另一边中间开一道1m宽的门,现有能围成32m长的木板,求仓库的长与宽?
让学生说出本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解得结论,这个问题属于哪类题型,需运用哪些数学知识点,解题的关键点是什么(长不超过16cm)通过说审题,学生便能及时找出审题错误,并及时改进,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提高审题能力。
2.说解题之“妙解”
在进行“说题”活动时,由于教师已对试卷作了批改和统计,这就可以以思想方法的应用为主线串出本次考试中出现的好解法,并让这些想出金点子的学生把他获得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给其他学生作一次展示。
如,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cm,E,F分别是BC,CD的中点,连接BF,DE,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在课前准备时了解到大部分会做的学生是用阴影部分是不规则四边形,作辅助线转化为规则四边形或三角形,才能运用规则四边形或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也有用间接求解:先求出空白部分的面积,再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但有一学生解法比较巧妙,于是笔者让该学生说他的妙解:
如图,过O作GH//DC,PQ//DC,分别交正方形四边于G、H、P、Q,设HO=x,OG=1-x。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矩形ADQP的面积。
由△BOC∶△BFC得 ,得矩形ADQP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
说妙解不仅提高了这个学生的表达能力,强化了他关于这个试题的思维痕迹,增强了自信心,也让其他学生拓展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共同享受解题之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说解题之“错误”
说题不仅说“妙解”,更重要的是要说“错误”、练习中出错的典型题,往往是最应该让学生去“说”的地方,一方面是对对应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是对全体学生进行警示,以防再次出错。
如,已知三角形两边长为3,4,要使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求第三边的长。本题学生出错的比较多,很多只写出一个答案,于是我就让学生来说错,学生就有的说看到边长为3,4,马上联想到勾三股四弦五,而没想到第三边可以是直角边。
实践证明,有的错误很“顽固”,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或者经多次纠正,才能改过来,所以说,追究“错因”更具有实质意义,通过学生说错误,学生明白了自己的弱点所在,教师也明白从哪里入手调整才能更有成效。所以只有让学生大胆、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错误根源所在,这样的习题、例题分析才是有的放矢。
4.说解题之“灵感”
在“说题”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在说题的一瞬间产生灵感,在不经意中产生一些教师也意想不到的思路,如果这时能让学生说出来不仅能满足学生内心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学生打开创新之门,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
如,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如图试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通过课前的整理了解,笔者在课堂上就让做对的学生说本题解法,可以在AC上找一点F构造一个等边三角形,这样可以通过说明△DEB≌△FCE得到AE=DB,在讲完这一题时,另一学生突发“灵感”,说出了可以过D点作DG//AC交AB的延长线于G,来说明△DEG≌△ECA,也可以说明AE=DB。
说灵感就是让学生说出各自尝试的解题方法和体验,尽情地发挥他们独特的思维和想象,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
同时,在说解法的过程中,展示思维,相互启发,及时调整解题认识链,再做新探索。
5.说试题之“变式”
在“说题”教学活动中说解题的“成功”或“失败”只是常规之举,如若打破常规,引导学生分析试题中给出的条件和结论,对试题的条件、结论进行一些变化就会让学生说题活动的质量再上一台阶,比如,改变某个条件或结论进行变式编写,或弱化某个条件、结论归纳出类型题,或进行横向、纵向拓展引申出一般规律等,通过教师这样的点拨与引导,“说题”活动一定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借机摆脱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构思、探究、推理及数据和信息处理等多方面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如,已知函数y=(2-k)x-3k+15是一次函数,则k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让学生说变式问题,就有学生把题目变为:k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2-k)x-3k+15的图象经过原点,是想考点的坐标和函数图象的关系;也有把条件改变了一下,就是k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是想考三个一次的关系;还有学生把条件改变了一下,变成k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2-k)x-3k+15中5随x的增大而减小,是想考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又问k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2-k)x-3k+15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从中可以发现,通过学生会对数学试题的改编,不仅巩固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与性质的问题,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更有信心。
(四)提升说题能力之奖励机制的研究
要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说题,更积极地去准备、争取说得更好,则还需要一套奖励机制,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将说题的效果与小组评比挂钩
将说题的参与度与小组得分相结合,对于给别人说题的学生加分,说得好的学生如果得到听者的好评则加倍加分,即使差评也不扣分。而对于不愿意参与的学生,则下达任务,不说或者也不提问的学生则扣分。
2.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我善于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态去对待那些为自己说题的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去体会给人说题弄懂以后的成就感,去体会帮助人的乐趣,最重要的是,告诉他们铁一样的事实:给人说题,自己的收获比听者高十倍。对于想要学好的学生来说,这是个不小的诱惑。
3.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
要逐步推动学生说题,一定要让学生放下包袱。很多学生因为表达问题,总怕自己讲错了,生怕老师责备、学生取笑。要让学生都动起来,起初可能效果不佳,但是不必因此责备,反而要多加鼓励。
五、研究成效
1.说题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说题”过程中改进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发展学生“说题”能力,既能消除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心理障碍,便于双向交流,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说题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挖掘学生思维潜力
学生说题是在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尝试及验证后由学生说出这道题的整个思维过程,然后由大家共同交流,相互补充而得出最后的解题过程,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者度,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说题教学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
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结果,不能暴露其全部思维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了学生说题这一方式恰好能弥补这一不足,它不仅能反映出学生思维结果的质量,还能体现出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偏差,从而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切实纠正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错误及偏差,使学生达到在运用中小结巩固、深化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国富。“说题”教学:初中数学试卷讲评的实践探索[J]。读写志,(12):77.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论文 篇5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处于一种核心地位。它不仅是实际教学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值得我们认真的去研究。如何才能提高初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就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和探讨,以供大家交流和思考。
【关键词】:能力
培养
学生
解诀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也处于一种核心地位。它不仅是实际教学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值得我们认真的去研究。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实现解决问题的多能性目标,对于孩子的思维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的思维可以进行扩散,同时也可以有效的转化。所以解决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是一个关键时期。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解决问题”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从数学知识的本身魅力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化抽象为形象,把单调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事物。七年级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表现欲很强。因此游戏、生活也是他们乐于和愿意思考的学习内容。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明明是一道数学过程非常简单的题目,有些学生却总是出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语文阅读的特殊性。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原因,他们数学阅读的能力很低,缺乏足够的信息识别能力,对数学概念认识模糊不清等。优秀学生总能从一个关键词、一种关键符号中捕捉住最关键的信息,对题意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判断。对于“低分”学生而言,不理解题意也就是一些学生常抱怨的“读不懂题”和解题过程不规范是导致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高度抽象,学生学习困难;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重视不够,缺少训练。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思维与阅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多样,常用图文结合或文字的形式出现,因此分析关键句、理解重点词,可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扫除应用题的障碍。应用题中经常见到些常用的数学术语,即重点词,有的学生不能从图中准确的找出已知信息,常因词意不理解而不会列式。因此为扫除这个障碍就要理解词意。
三、鼓励学生尝试、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要使学生通过尝试和探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现实。为学生充分提供有趣味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学习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加强操作以及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其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成长平台,给予更多的展示机会和时间,使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尝试、探索解决这些新问题的可能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观察、猜测、尝试,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加以再创造。教学时,注重指导学生画图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并充分利用迁移原理,使学生灵活选择解题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在讲解练习题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这一学期的努力,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最后,在学生尝试、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他犯错误。教师通常认为在需要克服困难的地方是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因此,常常在学生犯错误之前就提醒学生加以注意,甚至直接给学生正确的示范。实际上学生的错误是必然的,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它是通向更高理解水平所必需的中间阶梯。教师应该意识到,如果让学生在活动中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探索和尝试,学生可能会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认识。
如何提升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 篇6
2、提升孩子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数学里的符号、公式、方程式、图形、图表以及文字都需要通过阅读才能了解.孩子不仅需要一般的阅读能力来理 解数学中的文字,而且还需要特殊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数与符号”,所以家长经常会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孩子,数学成绩却未必好,原因即在此.对于存在数 学语言阅读理解困难的孩子,首先应提高他们的文字阅读能力,其次是培养他们对“数与符号”的理解力,家长或教师应查出儿童对哪些“数与符号”存在理解上的 误区,然后实施针对性的补救.
3、提升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对数学材料的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的灵魂.因为数学的精髓就在于,它舍弃了具体的内容,而仅仅抽出“数与 形”,并对这些“数与形”进行操作.若家长发现孩子存在这方面的困难,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材料的概括能力.其次,培养孩子对数 字的概括与推理能力.例如家长给孩子这样一些数字:“1,3,5,7,”让孩子概括出这列数字的规律后一位比前一位多,并根据规律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9).最后是培养孩子对图形的概括与推理能力.例如家长给孩子看这样一组图形:(←,↑,→,↓,)让孩子寻求其变化规则,顺时针方向每次扭转90度 角,并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图形←.总之,通过“文字数字与图形”这三种材料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对数学材料进行概括的敏感性.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论文 篇7
一、活化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俗话说: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推进器和润滑剂。”作为学习活动主人的学生, 特别是初中生, 他们对充满浓厚趣味的数学知识更是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和冲动。因此, 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时, 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 善于创新教学教法, 能够将枯燥、无味、抽象的知识, 通过充满幽默风趣的语言, 形象夸张的态势, 采用示范法、概括法、求解法、推理法、反馈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自觉主动的融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提升学习活动实效。比如“轴对称图形”知识新授教学时, 教师通过向学生出示生活中的常见的栅栏、衣服、蝴蝶、双喜、贴花等不同图形, 让学生动手对折提供的这些图形并讨论所发现的现象, 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经过讨论归纳, 并最终得到 “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及其性质。教师这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哪些事物符合“轴对称图形”的要求, 这样, 学生在教师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的引导下, 对“轴对称图形”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体现数学特性, 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使学生善于动手探索解决问题
众所周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具有生活性;数学知识复杂深奥, 具有抽象性;数学知识关系密切, 具有逻辑性, 数学知识严谨细密, 具有严密性, 等等。新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既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 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要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摆上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 既要“授人以鱼, ”, 更要“授人以渔”, 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又要引导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自主能动地进行探究, 实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有效转化,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如在中点四边形知识探究教学时, 教师通过出示“如果顺次连接四边形的四边中点能够有什么样的图形?①三角形中点连接所成的图形和原图有什么关系?②四边形中点连成的图形具有什么特点?它和原图有什么样的关系?③如果它是矩形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的探究问题, 然后采用独立解决探究情境, 画图并猜测, 讨论探究, 解决探究的一般办法,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这种教学方式, 对学生良好动手习惯的养成, 探究能力的提升, 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三、善用典型例题,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使学生实现思维创新能力提升
基础数学学科教学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用少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数学问题, 进行一些特殊的教学处理,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实效。”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典型例题, 按照“精、细、活、实”的要求, 精选典型数学例题, 善于选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开放性问题, 激发学生思维灵活型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综台知识水平, 从而实现学生应变能力, 创造能力等特性显著提升, 为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形成和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知识时, 教师先向学生出示并要求解答“已知函数y= (3-k) x-2k+18是一次函数, 求k的取值范围”问题, 然后联系所学知识, 对这一问题进行适当的变式, 向学生呈现“ (1) k为何值时, 一次函数y= (3-k) x-2k+18的图象经过原点; (2) k为何值时, 一次函数y= (3-k) x-2k+18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 (3) k为何值时, 一次函数y= (3-k) x-2k+18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 k为何值时, 一次函数y= (3-k) x-2k+18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等四种变式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答。学生在变式问题解答过程中, 思维创新能力和求变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促进了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
如何提升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兴趣;师生关系;实践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29-01
通过在平岩中心校十三年初中数学教学,让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太重要了,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此时的他们更加渴望师长的关注,也更加渴望表现自己,同时也拥有更多自己的认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从师生关系的构建、数学特色的展现、实践运用的落实等几个角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打好铺垫。
首先,需要教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常言道“亲其师则信其道”,只有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和蔼可亲,才会愿意和教师亲近,才能够更好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步骤与教学计划,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在初中时期,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求学,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而此时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强,一旦他们认定某一个事件,其他人就很难去改变。同时此时的他们也希望能够得到教师、家长的支持与信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日常生活中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多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尊重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了解学生的生活困难以及学习需求,以便能够制定更加贴近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使教学能够符合学生的口味、满足他们的知识需求,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面对的是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在尊重的前提下,教师在与学生交往,在学生犯错时,教师要换位思考问题,多从学生角度去考虑,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求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其次,需要教师展现数学的知识特色。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很多学生眼中,初中数学知识是枯燥无味的,特别是“代数”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同时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失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效的展现数学知识的特色,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有很强的规律性:只要掌握了一个规律,就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这节课的时候,笔者就引导学生先测量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之后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就会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四边形是360°,五边形是540°,六边形是720°……都是呈180°增长,所以就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即多边形内角和是有定理的,得到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引导学生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仅与边数有关,与多边形的大小、形状无关;强调凸多边形的内角a的范围:0°
另外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有较强的实用性: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任何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够找到它的影子,也能够很好的指导我们的实践。《有理数》中的数字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整式的加减》能够让表达、计算更加简便,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我们就能够快速的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多联系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解决,通过学生的研究来加深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提升他们学习成就感与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以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更多特点,就能够很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次,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特别是在数学科目的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数学“为生活服务”这一原则,引导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进行实践的锻炼,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也得到了更深刻的理解。比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顶点给班上同学每人分配一个“坐标号”,让大家了解自己在班上的位置特点;在学习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制定一个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方法,促进他们对于三角形性质的理解与运用;在教学二次函数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收益最大化或者最低花费的计算……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意义,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王再彬.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2] 樊彦芳.初中数学兴趣教学之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1,
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9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就是创设与教学内容、目标相适应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的自学情景,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具体生动地呈现自学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情感,充分调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使它们协同作用、和谐发展。
1、运用新异刺激,唤起好奇注意。刺激的新颖性、醒目性、变化性、奇特性,容易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注意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多样而富有趣味的教学形式(如播放视频、问题探索讨论、分组比赛、上网阅读、交互式课件、游戏、戏剧化的表演、艺术性的语言等)均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调动他们自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
2、降低教师权威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情感。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可使学生无拘无束,敢说敢做,学习热情高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就显得更为兴奋;课堂上的教学气氛,学生的态度情感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直接的影响。
3、教会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的方法,使他们能为自己制定一个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导向,它在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调整、控制教与学的策略、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谁都会认真地干”。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行确定学习目标,可使他们觉得足自己的事情,必须要由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引发学习动机,使之更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二)借助媒体,引发问题使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借助媒体,引发问题”就是学生通过教学媒体所展现的情景发现(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学习上的问题或直接提出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它可以以疑问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阅读的广度、深度,使他们的各种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是学生进行自学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训练。
1、丰富学生知识经验。人在思维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都离不开知识和经验。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从不同角度、深度,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途径具体生动地呈现自学信息,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及经验,使其思维活动建立在雄厚的感性知识基础上,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思维能力结构。
(1)要注意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了解学生思维特点。可多用“你的意思是指?”、“你是如何理解的?”、“这是为什么?”之类的问题。
(2)要运用好培养各种思维能力的相关方法。如:教会学生分析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养成对事物、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的习惯,可发展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借助媒体,显示不同事物的性质、特征,让他们进行比较,帮助他们抓住问题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可发展他们思维比较能力;让学生根据媒体所提供的文字,想象其中的情景(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示意图去表示出来),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事物的本质、大意等,或让他们参与板书的设计等,均可培养他们思维的抽象能力与概括能力。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论文 篇10
论文关键词:人文素养道德规则
论文摘要:中学语文课堂以实现提升人文素养为目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精神,使其成为具有高尚情感和道德修养的人。
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怎样紧紧围绕教材,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
首先,坚持抓住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这个根本。从学生人学开始,就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爱它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为它的富强尽心尽力;教育他们了解我们这个民族悠久的历史,为人类及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让孩子们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有自豪感的人一生是无比高兴的,是充满信心的,这样的人生才会有许多创造奇迹的可能。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民族的楷模,詹天佑、钱学森为祖国和民族创造了奇迹,神五、神六、神七的六位航天英雄,没有对祖国的爱,没有铮铮铁骨为民族献身的精神,何以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教学中,应紧扣教材,结合现实,积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情感。
其次,爱的教育是主导,树立理想,拥有科学精神。人世间的一切作为都应该源于爱,一个有爱心的人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更是会有所作为的.。我们对学生应进行广博的爱心教育,让他们爱惜生命,爱自己、爱家人、爱亲朋、爱自然、爱生活,用爱心去对待一切,才会甄别真善美与假丑恶,有了爱心才会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朱自清的《春》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爱,《谁是最可爱的人》更体现了爱的崇高。尽量张扬文体中爱的成份,让学生明白,爱人与被爱都一样光荣和幸福。
对学生经常进行理想教育,把每天做的事都称为理想,做好每一天的事,实现每天的理想,让学生有成就感,不盲目、不虚空;把短期目标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七年级上册教材一、二单元的内容就是对孩子的人生理想教育,有了理想,就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催人奋进。
教育学生学习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基本出发点,有科学精神和意识,用科学道理解释所有现象,让学生感到学而有用,更有一种探索的欲望和动力。现实中的事例证明了这些,“嫦娥一号”升空探月,“神七”多人多天飞行,成功出舱活动,让学生知道中国科技的发展水平,读一些科普文章,用科学的眼光了解身边的一切。
再次,坚持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和道德教育。人最可贵之处应是讲道德,能合理渲泄情感;与家人、亲朋之间要讲亲情,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忘,师生之间的培育之情不能缺,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利用教材对初中学生进行健康而高尚的爱情教育,遵守婚姻道德,这是人类良好秩序的开始。
我国是一个有优良道德传统的民族和国家,从文本中挖掘其本质内涵,教育学生从中吸取精华,讲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同情并帮助弱者,是一个不断走向完美的必然。让学生知道,追求高尚你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追求低俗你就会成为一个低俗的人;高尚的人时刻受到别人的敬仰和爱戴,低俗的人则会被别人和社会唾弃。
最后,教育学生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守规则的人。社会进步要求人的文明和进步,特别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沟通日益密切与快捷,文明既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更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让学生不断更新观念,多谈一些这方面的时新短文,体会其内涵。知道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礼貌待人,与人友好相处,这是一个人走向文明高尚的必然之路,更是一个人继承和发扬礼仪之邦优良传统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抓住北京奥运期间的事例。感受讲文明、守规则会受到世人的赞誉和敬仰,我们也感到无比自豪。
社会要进步,更要协调发展,就需要用规则来看守这个世界,就要教育学生遵守法律和道德,更应遵守一些其他规则,如交通规则、网络规则、校纪校规等等。自己守规则了,也就有更多方便与自由了,大家都有了这种意识和做法,社会才会进步的更快。
要达到以上教育目的,当前语文教育应急需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教师敢于打破常规,教书育人并重。只有把学生、教材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教育的意义和实质。只要把学生引导到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道路上,教育的功效就会事半而功倍。
第二,必须改革评价体制。人的全面发展应当占有很大比重,它是一个指挥棒,左右着教育的成与败。终端管理有很大的片面性,使很多孩子被埋没,成为碌碌庸人,新课标三个阶段的培养目标是灵魂,是标准。根本改变考试、甄别、淘汰的做法,应该是考试、甄别、培养的模式,让人人都有成才的机会。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论文 篇11
一、从学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地开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因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走进学生,掌握学情,做到因材施教。而学生在语文课文和各类文章的阅读中,则需要认识和掌握文章的生僻字和生词,并能理解它们的含义,这样才能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进而明白文字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寓意。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阅历也较浅,因而还不能很到位地理解和感悟文章,如果再出现生僻字词,那学生就更难理解文章的意思了。为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熟知字词的意思和读法,练好基本功,这样才能辅助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有效阅读的方法
做好语文阅读不仅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态度,还需要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育领域教给人知识不如教给人获得知识的方法。初中生不善于总结和反思学习方法,也没有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情,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学会阅读。
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有效的预习可以提前熟悉新知识,了解新知识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可以有的放矢,在上课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学习。初中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预习习惯,甚至还不知道该如何预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针对阅读预习提出相应的要求。如:查找生字词,理解不熟悉的句子的意思;熟读课文,做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在阅读的基础上有所思考,了解文字背后的那些寓意,然后能有所感悟等。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也就知道该如何阅读了,在此过程中,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采取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比如开展阅读比赛、集体阅读等,以提高学生的各项阅读技能。由于阅读的种类很多,因而教师要教给学生速读、略读和精读的方法,有步骤分程序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老师的讲授之外,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结合自身情况,强化阅读训练,并且善于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当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我们知道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比较传统,没有考虑到学情和学生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也相应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改变教学思想,改善教学方法,充分整合学情、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等各项要素,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培养他们的阅读个性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挖掘出文字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实现人本化的教育教学。在以往的阅读教学和训练中,一般都是老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因此,新形势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想方设法地让他们通过一定量的阅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下要想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必须转变教学思维,做到与时俱进,并且要有效地整合学情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论文 篇12
一、营造适宜氛围,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潜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趣味和向往, 才能有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建构在心理自由的基础上。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贴近生活, 和谐的学习环境, 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主动地深入到学生中间, 即时掌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习状态,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能动性和愉悦感, 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潜能。教师要容许学生向老师进行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对同学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意见大胆质疑, 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同时,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要持一种肯定和接受的心态, 虚心接纳学生的正确意见, 并给予及时的肯定性评价, 从而建立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 课堂上师生的关系才会更加融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实现优势互补, 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在学习沟通过程中交流各自的学习信息, 使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体现生活数学, 增进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
学生学习成绩和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对数学知识进行能动学习和追求的兴趣和热情。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其进行了很好的阐述。由此可见,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文化知识、主动进行探究活动的内在动力和重要条件。夸美纽斯说, “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我们用不着劝说一只鸟儿去飞, 樊笼打开之后它立刻就会飞的”, 这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精辟阐述。因此,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 开展开放、互助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手段, 激起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找轴对称图形种类的比赛;又如在“一次函数的应用”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节能型角色扮演, 模拟用一次函数图像来表示收费方案的游戏。这种让学生动手的操作活动能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科的生活性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能动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探究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有着自己主动进行探究知识的欲望, 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发挥, 影响和制约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特点, 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数学学习活动固有的特点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多给学生一些进行思维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 并设计成具有思维情趣、探索意向、思想方法、生活趣味的问题, 让学生主动地去体验, 解答, 从而构筑起师生互相交往, 共同发展的和谐互动教学关系,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供展现时机, 促进学生积极探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身心都有着特殊性, 都喜欢在各种场合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这与人本思想的核心个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探究式学习是人的个性、独立性、毅力等因素综合的体现。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 抓住时机进行思想教育, 让学生自觉树立自主选择、积极探究、互助合作的意识, 让学生提升个性化思维水平,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进行函数坐标的教学时, 我把函数坐标放进学生经常遇到的生活实际情境中, 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坐标, 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 学生很快说出各自所在的位置。这时进行适当的引导, 学生很快就对函数坐标的定义有了深刻的理解。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论文】推荐阅读:
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如何提升论文10-26
职业指导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论文12-06
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05-26
如何提升店长的能力心得12-08
如何有效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08-16
如何提升初中英语09-13
如何提升自我能力07-03
如何提升创新能力10-22
谈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05-23
如何不断提升学习能力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