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论文

2024-12-06

职业指导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论文(精选12篇)

职业指导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论文 篇1

一、高职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技能工作者的重要人才培养机构,以培养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综合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高职院校现代化教学培养体系的指标中,能够总结出四项职业素养的能力体现: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专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道德,是学生在其行业内的发展中,是否能够以普遍社会价值观形成其职业操守,以及基本的企业和社会道德标准。职业意识,指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能否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个人职业能力,迎合企业发展与时代创新的需求,同时也是其职业素养的重要意识培养方向。专业技能,是学生赖以生存的技术手段,也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方向。赋予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创造社会价值是高职院校的必备责任,同时也是职业素养的重要基础。职业态度,指学生是否具备在职业压力中,摒弃不良的思想格局,始终以敬业精神为主导,发挥出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为社会发展做出义务的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的四个组成部分,就是职业指导的重要方向,完善各部分能力的共同提升,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

二、依托职业指导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

第一,建设“活动性+课程性”为基础内容的职业课程体系。基于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方向的引导,在职业指导课程的构建中,应当体现出教学本质的课程性,突出以实际工作能力为依托的教学方向。

一方面,针对课程内容规划出具体专业技能的应用实践课程,通过丰富本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形成专业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普遍的多专业共同开展的.职业指导课程,应当涵盖职业道德与操守的内容,从而明确学生在职业态度上的奉献精神与合作意识的提升。对于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系统化的课程安排,同样需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参加更多的活动,丰富个人经历的同时,在活动中体现出课程内容的实质性与活动性。通过不同的活动内容,促进学生职业化的性格与个人修养同步提升,而活动中熏陶出的个人气质,将体现出传统教学无法提升的职业素质。

第二,促进“专业技能培养+人文素质培养”教学资源完善。以专业技能为培养需求的方向上,需要完成职业标准的客观需求。那么就要从就业方向上完善学生的个人能力,而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其专业技能方向也有所区别。那么提升各个专业的学生完善个人专业技能,需要与实际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以企业实际需求为教育发展方向,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学习资料。在明确学生的专业技能方向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例如会计专业,通过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其实践工作的操作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参加会计初级考试与中级考试等,而同时也要为学生规划出整体职业生涯,令其在就业之后的不同时间段都有具体的发展目标与学习计划,成为社会实际职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与此同时职业指导中也要附加人文素质培养的内容,通过整合项目化实训资源、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以及教材资源,在校园中形成实践工作与活动资源的融合。形成“教、学、做、练、行”的整体教学模式,以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升为发展方向,有利结合校园资源与社会资源,促成素质教育中完整的资源体系。体现出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培养的综合化职业素质提升。

第三,发挥“文技”结合的多元化职业素质培养方式。学生培养职业素养需要多元化的平台体系,从而促进多方面职业素质的普遍提升,以及共同培养职业素养的学习生活环境。其平台的完善与整合内容包含学生学习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校园文化、专业技能、社会活动与校园活动、实践演练与创业实践、素质拓展与技能竞赛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那么在职业指导的教学内容中,应用不同方式的培养内容,丰富学生对于课程体系的全面认识,激发学生内在的职业素养形成。同时开展“日清日高,日事日毕”的管理规范,从校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方面职业素养的提升,包括时间管理意识在内的多重职业意识的构建,创新意识、敬业意识、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沟通意识、以及服务意识与服从纪律的观念形成。令其在多种课程的配合中完善自身的职业素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构建其职业文化活动的整体氛围。

第四,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师生沟通交流。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并非朝夕之间,而多数职业指导课程中未能形成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模式,主要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变化。无论是职业道德还是职业意识,都是思想范畴的综合素质内容,那么只有保障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与良好的交流模式,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导学生走出思想误区,建立正确的职业素养观念,形成对于工作内容的客观认识与工作责任的主体意识。在职业指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包括亲人、教师、朋友、监护人、鉴证人、指路人等多重教育指导的不同身份转换。才能够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保持实时沟通和深化了解的交流模式,最终促进学生形成职业素养的多方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军,颜晶晶.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5):126-127.

[2]祁怀远.试论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基于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04):105-106.

职业指导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论文 篇2

职业素养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它包含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习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多个方面。职业素养可分为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其中, 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习惯属于显性素养, 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 或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则属于隐性素养, 它们不能直接用各种证书来证明, 却能在更深层次上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竞争力。一个人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素养的高低。从高职学生的角度来看, 职业素养是实现就业并胜任工作岗位的基本前提;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 职业素养是选聘人才的首要考虑因素。因此, 高职学生应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着手, 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二、为什么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 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历史还不长。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由原来的普通中专合并升格或高专、职业大学等改名而成的。可以说在这么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里, 高职院校在数量上和规模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在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出台之前, 许多高职院校重点放在规模扩张上, 此时为了突出专业技能, 往往牺牲了文化基础课和一些人文素养课程, 这样虽然可以增开一些专业课时, 但是从长远来看, 对学生后续发展 ( 特别是转岗等) 不利。

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如何? 近几年由于高考报考人数的急骤减少, 高职院校生源竞争日趋激烈, 高职批的投档分数也已经低到200分以下了。由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比较薄弱, 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导致学习兴趣不浓。为了改革这种状况, 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改革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调整。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加强了校企合作、工学耦合, 以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以增强特色为重点, 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合作深入融合, 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得到了加强, 弥补了学生文化知识的不足, 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快地投入到新的岗位中去, 实现了“零距离”上岗。但是, 由于这期间过分强调了学生的技能培养, 忽视了学生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教育, 使得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和以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一是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是许多高职学生团队意识差, 不能很好地与人合作; 三是许多高职学生工作主动性差, 责任意识不强; 四是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缺乏恒心、毅力, 自律意识差;五是许多高职学生后续发展潜力不大, 转岗后适应性差等,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高职学生亟待解决和要加强的。

下面这一段话就是2011年教育部职成教育司在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全国高职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 高职院校与当地著名企业家, 就高职教育的现实困惑、未来寻求突破方向所发表的见解。

董刚 (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 “我们曾经邀请部分在津的世界500强企业, 让他们把有关学生就业的10个问题做个排行, 结果显示, 学生的外语、技能分别排在第四、第六位, 前三位分别是团队精神、工作态度、沟通能力。现在高职的高等教育特性有些缺失, 高职是工具导向还是人文导向, 这是关键。高职不应狭隘于技术, 也不应是技术的狭隘。校企应把‘邻居’变成‘亲戚’关系, 在单一的人才培养以外, 还要做人才、科研、研发, 找到新的平衡点, 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

徐伟强 ( 中国皇冠投资集团董事长) : “企业首先考虑和最关心的是如何面对竞争, 之后才是利益, 最主要的是忠诚比能力更重要。现在企业用人的困惑是, 高职学生可以很快适应技能岗位, 但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此外, 现在的毕业生沟通能力、心理抗压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转移能力较弱。职业院校应依据企业、行业竞争趋势来规划培养人才。企业对于人才选取的界定是理想主义者、现实主义者不用, 用的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更欢迎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这一点对高职院校学生应有所启发。”

从董刚校长和徐伟强董事长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企业对我国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是比较认可的, 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精神、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对企业的忠诚度、心理抗压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这一点对高职院校学生应有所启发。

三、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1. 掌握专业知识, 提高实践能力

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求职者的职业方向, 专业的好坏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方向, 因此大学生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通过多种途径, 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有:

(1) 培养和增强对专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和积极的探索, 并从中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 表现出积极而且自觉自愿的正面情绪。兴趣能使人思想活跃、观察敏锐、注意力持久恒定, 从而促进灵感的出现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2) 重视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是一种高效率获取知识的学习途径。老师一节课所讲的内容, 可能是一个科学家一生研究的成果, 且课堂学习是一种集体学习, 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 可以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产生智慧的碰撞和火花, 这样的效果是个体学习难以达到的。

(3) 不断拓展和优化知识结构

大学生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和实际需要, 自觉地补充、更新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 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随时积累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

(4) 考取相关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

从业资格证书是一块敲门砖, 大学生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打牢基础的同时, 也可以通过考证来充实自己, 获取迅速进入相关行业专业领域的资格。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实践能力在工作中表现出来才能发挥作用。如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为一个单纯的书库, 而不注意在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自觉锻炼、发展实践能力, 那么知识的学习也会变得没有意义。尤其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中, 激烈的求职竞争其实就是知识、能力的竞争, 从业者不仅要拥有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有: 做好专业实验, 提高操作技能;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机会, 选择与职业目标相对应的行业及岗位实习;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参与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开展社会调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参加社区服务工作; 参加校内外兼职或者勤工助学活动。

2.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通用技能

大学生要想在未来的社会中很好地生存和发展, 只凭一技之长是行不通的, 还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等通用技能, 一定要进一步完善自我,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 学会关心集体, 乐于奉献,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要踏实肯干, 诚实守信, 增强艰苦创业的意识; 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增加社会阅历, 多方面培养、发展、提高自己的通用技能。具体来说, 大学生培养和提高通用技能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 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安排学习

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课堂资源, 积极参与课程学习, 不断积累系统、全面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 构建自己最优的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结构。

(2)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教学计划之外, 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健康的文化活动。

(3) 广泛参与社会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合理的知识技能结构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有效积累, 而且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4)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媒体

不同媒体有不同的时效性, 将它们科学地结合起来, 就能传递与获取丰富的知识技能和最新的信息资料。

(5) 参加课外业余培训

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社会上一些技能培训, 从而获得自己迫切需要的职业技能。

3. 加强大学生自身各方面的修养, 提升个人素质

大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外, 良好的个人素质也不可或缺。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 常因个人素质的问题而与大好机会失之交臂。因此, 大学生要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 提升个人素质, 进而增强择业、就业能力, 使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有:

(1)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当今社会, 要干好某一职业, 必须经过专门的职业训练, 这个训练过程也就是个人素质的培养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尤其是个人思想道德行为的形成, 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精神品质。

(2) 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专业学习是获得专业理论理论知识的基本途径, 也是了解专业、了解职业及其相关职业岗位规范, 培养职业意识, 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主要途径。因此, 在专业学习中, 要教育学生重视技能训练, 刻苦钻研, 提高本领, 不断提升个人素质。

(3) 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个人素质的培养和良好素质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个人素质培育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 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培养职业情感。

(4) 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自我修养是提高个人素质必不可少的手段, 是形成个人素质的内因。自我修养的关键在于“自我努力”。

(5) 利用校园文化陶冶

大学生通过积极参加校园社团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 使自己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受到陶冶, 获得新知识, 增长才干, 培养情操, 博大胸怀, 增强团队意识, 使自己的个性和社会相协调, 更好地发展个人的特长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湖南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长沙:湖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职业指导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论文 篇3

引言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往往极大的不适应工作环境,表现为吃苦耐劳能力弱、对工作环境不适应、眼高手低等,很多人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历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想在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充分认识自己,明确自我身上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所缺少的技能,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通过组织、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提升职业素养,成功实现就业。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素养之间的联系

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有重要意义。学生在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能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就业环境与就业形势,以及目标职业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在自身素质与目标职业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之间进行比较后,学生在学生生涯有针对性培养自身的素养与能力,对成功实现职业目标积极地作用。所需要的职业素养

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人才测试工具对职业生涯规划者的职业兴趣、个性特征、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等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对职业环境进行分析、总结,进而确定个人职业目标。在确定职业目标以后,设置清晰、合理、有效的实施路径,并为实现职业目标付出努力。科学制定评估职业目标的标准,并依据个人与环境的变化对职业目标方案进行调整与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的五个步骤如下:

1、自我认知。学生运用专业测评工具,对自我兴趣进行探索,确定自己的兴趣类型,做好职业与兴趣之间的平衡。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探索自己的性格特征,并通过自身性格的了解,探索理想的工作方式。学生描述自身所具备的的专业知识、可迁移、自我管理的技能,并进行证明。运用价值观交换的方法,明确自身的价值观。通过对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的分析,学生对自我有个清晰认识。

2、职业认知。学生通过搜集国家整体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目标职业的行业环境与现状,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景与就业需求;通过职业人物访谈熟悉目标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从事目标职业所应该具备的技能与素养。

3、职业决策。在进行职业决策的过程中要以了解行业的形势、发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环境机遇与挑战为基础,以自身的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为依据,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作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目标。职业的目标制定要具有可执行性且具备可持续性。

4、计划与路径。在作出职业决策后,制定短、中、长期的行动计划。短期的计划包括专业的学习、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实践计划等,要详细、清晰,行动方案可行。中期的计划要清晰,具有灵活性。长期计划要具备导向性。职业发展路径要符合逻辑与现实。

5、自我监控。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的工程中进行检验,科学制定标准明确的职业目标评估方案,正确评估行动计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依据个人、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制定可执行的调整方案。

三、职业素养提升的实施途径

1、利用就业指导课,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利用就业指导课,教师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步骤,指导全体同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学校的时间,提升职业素养。

2、教学与学生管理相互渗透。专业教研室利用每个周二下午开展教研活动,学生管理人员积极参与,明确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专业素质目标。根据专业素质目标的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给全班同学强调学习专业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飯碗”;通过召开班委会,让各班委明确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谈心谈话,让个别同学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找准学习方向,通过大学的学习与锻炼,顺利实现就业。班主任在参与教研活动时向任课老师反馈学生的各科学习情况,任课老师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任务,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任课老师兼任班主任、积极参与学生管理的专题会议。任课老师通过兼任班主任,了解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以外,还需要提高其他方面的素养,并有针对地组织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学校、院系、班级的各项活动,如鼓励内向的学生参与全民宣讲,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另外,任课老师积极参与学生管理的会议,明确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素养,还要培养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各方面的职业素养,在进行项目教学任务设计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内容融合进去。通过加强任课老师、学生管理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真正实现教、学、管一体化,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进行教学改革,实施项目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实施项目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课程,把课程讲解通过实施一个项目来进行,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在教学单元的设计中,设置任务,通过各个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情景模拟,一方面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岗位所具备的素养有哪些,另一方面,通过情景模拟,有针对性地提升职业素养。通过教学改革,一方面学生了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关于大学生应该如何提升职业素养 篇4

了解职业个性是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社会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个性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被誉为职业指导之父的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弗兰克帕森斯就明确指出:人的个性影响职业行为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征,每个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人们要想在职业生活中充分地施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实现自己的个性要求,获得尽可能大的自由感、满足感和适应感,那么在择业前,就应该了解自己所属的个性类型及其职业适应性。

因此,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例如,他喜欢什么样的同事,喜欢怎样的活动,对什么问题感兴趣,这些问题都会与他们未来的工作状态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学生了解这一点,在确定自己的工作时,会多一层理性的思考,择业的针对性就会增强一些。如个性偏内向的学生要知道自己的个性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个性外向类型的学生在做研究工作时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作为管理干部要善于交往沟通,多角度思维,关心下属;而商场营业员则必须具有主动、耐心、热情等性格。可以说,从事每一种职业都有一定的职业性格,好的职业性格有助于个体在相应职业中更良好地完成工作。目前,学校用于测量职业性格的量表“职业偏好问卷”及“职业自我探索量表”是著名的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编制的,还有美国职业心理学家库特尔编制的“职业偏爱选择记录”等等,这些量表对学生理解什么是职业个性都具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论文 篇5

大多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度相比,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轻视职业素养教育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将教育重点放在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从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造成了一种不平衡的局面产生。而用人单位对员工职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缺乏职业素养的学生很难完成各项工作。用人单位“择优而录”的规则使得缺乏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难以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在高职院校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时候,可以让高职学生逐渐意识到自身的职业专业性,与此同时,可以用一种积极想上的心态去学习专业技术。这样可以促进高职学生自身心态养成和社会适应能力,以便在今后就业过程中,有充分的岗位适应能力。提升高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益处多多,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从而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本校与其它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大大地增加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的核心竞争力,更符合了我国现今职业教育理念要求。

职业指导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论文 篇6

摘要:本文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发展出发,以宿舍文化以及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基本内容为切入点,对高职院校如何实现宿舍文化的创建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相融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宿舍文化;职业素养;融合

宿舍文化创建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合到高职院校宿舍管理模式中,构建有职业特色的宿舍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高校可持续的宿舍管理系统的形成。

一、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含义及作用

高职院校宿舍文化是指学生基于宿舍这一特殊的环境而形成的,能够反映学生精神面貌的文化形式,它主要包括文体活动、职业技能、休闲娱乐等内容,以及在这些内容中所形成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宿舍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教育作用,宿舍文化既是高职生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对学生课后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良好的宿舍文化的熏陶下,可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导向作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在宿舍这个大环境下,学生会在与学生、宿管人员的相处中突破交际障碍,进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3.规范作用,宿舍文化通常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宿管制度之上的,在这些硬性制度的规定下,学生会逐渐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并建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4.凝聚作用,学生在宿舍这个小群体的沟通交流中,逐渐建立友谊,形成情感共鸣,进而形成对集体责任感。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内容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人在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具体到高职院校,由于其教学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优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它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职业道德,即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这些精神品质可以引导学生在工作中树立责任感,并严格遵守公司的制度规范,进而为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出贡献;2.职业技能,即学生为符合职业发展要求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汽车修理、计算机操作等,这些技能可以帮助学生在工作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内容,并不断地实现技术的突破与创新;3.职业行为,即职业人与工作环境所建立的行为关系,它主要包括与工作的关系以及与同事的关系,前者包括对待客户的态度以及在工作困境中所采取的措施等,后者则包括与上级、平级以及下级同事相处时所表现出的行为。

三、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创建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融合的途径

(一)注重校企合作制度的融合

管理制度既是学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基石,也是约束学生行为道德的基本规范。因此,高职院校在实现宿舍文化创建与学生职业素养相融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校企合作制度的建设,并将企业的管理制度纳入到宿舍管理制度之中,这样学生就会在宿舍文化中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内涵,并在落实宿舍管理的同时,理解、接纳企业管理制度,从而帮助其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迅速适应企业的相关规定。当然在引入企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坚持从宿舍管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剔除企业制度中不符合学生发展的内容,避免生搬硬套,从而保证宿舍管理制度建设的可行性。

(二)重视物质文化的融合

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只有物质文化充足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精神文化建设上,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宿舍的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良好的物质文化熏陶下,实现职业素养的提升。高职院校在建设宿舍的物质文化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如注重对宿舍外围环境的建设,在这一空间内张贴一些名言警句、爱岗敬业先进人物、以及企业工作的现场等图片,以保证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对宿舍内部环境进行规范,即在宿舍内张贴管理规范,并通过“最美宿舍”等评比活动,鼓励学生对宿舍环境进行改造,以提高他们集体的荣誉感。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物质条件中感受宿舍文化的内涵,进而引导他们在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活动中不断提升职业素养。

(三)重视精神文化的融合

精神文化建设是学生职业素养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在良好的精神品质的支持下,学生才能够形成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内在动力。高职院校在精神文化的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将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引入到宿舍文化之中,如学校可以以宿舍为基本单位,模拟职场情境,从而让学生在参与职场挑战中,形成一定的职业素养,并形成对宿舍集体的责任心;学校还应该严肃宿舍规章制度的执行,即对考评优秀的宿舍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对考核落后的而宿提出整改意见,从而让学生在奖罚分明的宿舍管理环境中,体会职场管理的内涵,进而提高职业素养。

四、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在宿舍文化创建中应根据学校、社会以及用人单位的基本需求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而实现宿舍文化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融合,无论是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月红.试论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创建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融合[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

[2]韦小双.高职院校和谐宿舍文化:蕴涵、创建与呈现———基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三和谐宿舍”创新实践[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职业指导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论文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模式,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近年来, 在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实施的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举措支持下, 高职院校的数量、在校生规模、招生人数稳步提升,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特别是2014年全国高职教育工作会议以后, 按照中央改革部署, 全国各地陆续出台有关政策文件, 在完善投入机制, 推进招生制度改革, 加快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等方面应重点发力、积极探索, 将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步伐不断向前推进。高职院校迈入内涵质量建设的新阶段。

然而目前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和社会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不能很快地融入到企业中去, 比如:职业技能不全面、不过硬, 与岗位的结合度不高, 缺乏创新意识, 个人在企业内部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受限。因此,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我们要思索和探寻职业教育新的育人模式。职业教育要在授予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上, 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终身受用的职业素养, 不仅使学生能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当前需要, 而且能够适应社会未来发展和变革。

所谓的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绪、平日的修养等方面, 重在自身素质涵养在职业中的良好体现。在培养学生成材的过程中, 重在对学生的专业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和涵养, 有利于缩短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岗位的适应期, 有利于劳动者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持续发展[1,2]。

1 积极探索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 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实际出发, 可把人才培养课程分为以下4类:通识课、专业课、兴趣课和创新创业课。其中:通识课包括公共基础课、文化艺术课等, 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身心素质;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综合能力培养课, 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兴趣课程, 包括各类选修课和社团活动, 着重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 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素质以及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创新创业课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参加创新、创业的实践及成果, 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各类课程的开发建设, 均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为宗旨。

2 构建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都对改革教学模式提出了要求。传统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已经难以满足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需要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多种形式的授课制, 如, 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分层分项教学、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与创新大赛、技能大赛及有关考试考证相关的集训教学, 实训课的协作教学以及各类现场教学等[3]。在此基础上, 采用现代化的高科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 运用微课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一方面这种新的授课方式现代青年学生乐于接受,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

3 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观念是人们对于人才培养及其发展规律的总看法或根本观点。人才培养观念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先导,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前提。鉴于学生发展路径的多样性, 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可选择性, 单纯地按专业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做法是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因此,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针对不同专业, 按专业发展方向编制人才培养方案, 合理设置各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在此基础上, 再根据学生各自的特殊性确定专业发展方向, 引导他们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和个性化学习方案。此外, 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 必须重构课程体系, 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比如:学生深入企业参加生产, 通过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来学习技能, 积累生产经验, 养成职业素质。同时通过课堂学习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形成的经验上升到理论, 实现知识、技能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 最终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和“升华”, 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两个环节不是互相孤立的, 而是通过“课程”来互相融会贯通的[4]。

4 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传统的评价机制不适合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模式, 必须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激励机制。一是评价内容力争全面。建立以职业素养为核心、以课程为载体的综合性、模块化的评价体系。二是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将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学生自评结合起来, 专业课程还融入企业和社会的评价。三是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根据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考核方式, 打破单一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 广泛采用口试、考证、做项目、写调查报告、表演展示等方式。四是激励方式的多元化。不仅设立了综合性评选表彰项目, 还设立了各类单项评比表彰项目, 如, 技能之星、创业之星、小发明家、月度优秀学生等引领更多的学生发展个性, 体验成功的喜悦。

5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企业文化内涵的把握, 需要一批熟悉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 更快更好地引领学生快速进入企业的场景中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根据学校需要, 可以直接从企业引进技术过硬、满5年工作经验的高水平的人才到学校充当老师, 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引进直通车, 可以同时引进企业生产线和研发中心及企业员工发展机制, 这样就能在实训教学环节中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 使学生在接受实践教学的同时受到企业环境的熏陶;使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充分融合, 发挥职业学校企业环境的教育功能, 初步形成有企业环境特点的职业院校的育人环境, 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更快更好地融合于企业中去。

职业教育值培养的是特定岗位的精英。因此, 高职教育应高度重视专业教育, 并且更加讲究专业对口和学生的职业能力, 培养的学生, 不仅仅在学习结束毕业后有满意的工作, 而且到了岗位之后学校还应一直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在岗位上走得更稳、更远。只有全方位服务好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才能逐步树立起高职在各行各业中的地位。所以, 学校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做好教学设计和制度安排、条件保障, 把满足学生专业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 把引导学生职业成长同服务终身发展结合起来, 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职业素养[EB/OL]. (2008-10-29) [2012-2-1].http://baike.baidu.com/view/604827.htm.

[2]李宜嵘.职业素质:我们素质教育中缺失的一环[J].教育与职业, 2008 (27) :37.

[3]王肖婧.麦克利兰的素质模型[J].财经界·管理学家, 2009 (3) :61-64.

高职生职业素养提升研究 篇8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素养;提升

许多生活经历告诉我们,美好生活的获得,不仅需要行动,机遇,更需要我们善良的品质。当下,在众多高职院校中,高职学生在用人单位所表现的心理素质较差、不能迅速的适应岗位、频繁跳槽、“诚信缺失”等行为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声誉。笔者曾多次和学生一起到顶岗实习企业参与实习实践,在与许多企业用人单位沟通时,用人单位均表示:公司所需要的员工首先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给员工的每一份工作。其次就是态度,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乐于助人等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而言,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成为众多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近五年的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大学生具备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高职学生要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传统的技能型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原因

职业素养的缺失将导致高职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变化,会严重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根据学院近三年毕业生的追踪调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具体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缺乏一定的团队意识,并在工作态度上缺乏踏实肯干的实干精神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高职学生自身、高职院校和用人企业等三方因素构成。

2.1 高职学生自身因素影响职业素养的提升

近年来,高职生的主体群以90后为主,且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高职院校中,这个群体中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前途的茫然,对学习不积极主动;在为集体效力时不能吃苦、责任意识不强;在学习专业技能时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这一系列的因素让他们没有意识到职业素养对他们未来就业的重要性。

2.2 高职院校忽视职业素养的培养

第一,随着市场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导致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重职业能力轻职业素养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在专业技能方面比较拔尖,但是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缺乏内在的职业素养。

第二,高职院校混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概念,并且对职业素养的认识不深。笔者曾走访湖南省多所高职院校,在学生思政教育的开设课程方面,几乎所有院校都将思政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就业指导、人际沟通与交流等课程设置为高职生德育教育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没有单独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

2.3 用人企业忽略职业素养的引导

第一,近年来由于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并且以超高的薪酬吸收人才的引进,加大了人们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误解。这种误解,让学生、学生家长、学校加大了对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职业素养的培养,造成新形势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

第二,用人单位对技能单一化的需求标准,使学生在学习技能时加入了功利性质的元素,错误的引导了高职学生对职业素养意识的偏差。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生为了将来优质的生活一心追求技能证书,而忽视了对自身内涵的培养,这种不正确的引导已经影响到了新形势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3 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3.1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在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保障。辅导员、班主任是高职三年和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人,他们通过经常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指导和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加强辅导员、班主任思政教育、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能力,才能有效的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良好养成。

3.2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

专业教师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因素。因此,专业教师要通过监督、引导,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的培育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品质。

首先,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科教学更多的是趋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具体教学中,一般是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为此,我们在学科教学中,要重新定位学生的职业身份,告诉学生他们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学生,要有职业意识,要灌输职业思想。通过在专业教学中导入职业环境,设计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服从意识、踏实肯干精神等,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其次,要设置职业素养课程,并对高职三年学生生活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个体与整体、技能与素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大一新生,更多是积极引导对专业的认识,对目标的明确,为大二的学习奠定思想基础。对二年级的学生 更多是要培养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对大三毕业生,要注重培养职业创新和综合职业能力,并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模拟的演练,最后得出考评结果。

3.3 学生会社团活动中践行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生会社团活动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责任、诚信、感恩、团队等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要多组织具有培养职业素养意识的活动,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学校,进入班级,加强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增强学生对职业能力、职业精神、职业规范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调整就业心态,为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成功就业提供保障。

3.4 校企合作单位中实践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院校历来是走的“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办学道路,因此,在校企合作单位中实践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之一。学生的职业素养只有在职业环境和实践中才能真正形成,为此,学校应加强和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提前演练机会,让他们能实实在在的接触到实际生产,真实感受到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品牌形象、员工要求等职业环境的熏陶。相信,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体会和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元锡.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与就业指导[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2]许玫,张生妹.大学生如何进行生涯规划[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

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计划书 篇9

有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通过专业学习达到预期的结果。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在专业能力方面和实际应用方面达到较高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壮大,现代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大学毕业生应该拥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知识结构的根基。拥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有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专业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大学生要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知识和技术精益求精,对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深的认识和系统的了解,并善于将其所学的专业和其他相关知识领域紧密联系起来。

职业指导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论文 篇10

1使身心健康更好地发展

1.1更好地提高身体素质

足球是一项体力活与技术活,它充分地考验你的身体素质。足球场特别的宽阔,有很大的空间,因此对于足球运动员而言,就必须要拥有较一般人更好的体魄。通过足球锻炼这项运动,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人体的内循环,充分改善本身的呼进呼出的频率,使其更加稳定,很好地加强了身体各机能的运转,与此同时,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食欲,其身体各方面吸收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对于高职学院学生而言,这项运动需要机体各方面完美的配合,是一项全身运动,例如身高、体重、四肢等完美的比例。在足球运动中,可以充分地锻炼学生们的力量,大多数学生们的耐性不怎么好,这项运动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耐性,由于其需要很高的速度以及灵敏度,这就又充分地培养了他们的耐性与灵敏度。通过足球活动,可以充分地锻炼学生的肌肉、韧带力量等,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身体素质,使他们的身体素质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就业需要。

1.2更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

校园足球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各个层面的`比赛。一场足球比赛,必定是十分激烈的。所以不仅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更加需要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这就需要学生们将更好的技术以及完美的战术结合在一起,大脑充分地思考运作,支配身体完美结合。对于足球运动而言,需要学生们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取得球赛的胜利,所以它可以充分地培养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拥有平静的心态,这在以后的就业生活中尤其重要。俗话说得好,冷静的心理会使人做事事半功倍。举个例子来说,在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有一批人平时课堂成绩十分优秀,但是一碰到稍微大型的考试,他们考得却没有想象中理想。大多数学生表明,他们每次考试之前心里都十分紧张,考试的时候以往知道的东西都想不起来了,大脑一片空白,所以这就需要一颗冷静的心,只有你客观冷静地思考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恰恰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

2使学生们拥有坚定的意志

足球运动是一项运动与技术相结合的运动,是一场耗时耗体力的运动,这不仅仅需要同学们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需要运动员具有很好的意志力。在一场足球比赛中,这种顽强的意志力及战斗作风,可以使比赛更容易获得胜利。在足球训练中,可以充分地提高学生们本身所缺乏的判断力以及该有的果断,以及对事物所应有的坚持。长期进行这项运动不仅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很好地培养其意志力。对于当代高职学院学生而言,这也是他们所缺少的。通过校园足球教育活动,学生们获得勇敢、自制力、强意志力、自主性、果断性等很重要的东西,对于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会有很大的帮助,会使他们职业生涯更加顺利。

3充分培养了他们的团体意识

足球运动是一项耗时持久战,也是一场团体赛,这就更需要全体队员的团结,需要每一位球员相互配合,团结一致,做到完美的契合,给予对手无法反驳的力量。一个优秀的足球队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个人的力量是卑微的,团体的力量才是可怕的。对于一个球队而言,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胜利的,必须球队的每一名成员相互配合、合作,胜利的希望才会更好。例如,一个蚂蚁是无法搬动比它体积庞大很多倍的东西的,但一群蚂蚁就不同了,它们相互合作,完美地配合,总是能将对于它们而言的庞然大物搬回家了。就如同蚂蚁的合作精神,足球比赛中更加需要团结一致,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最强大的力量,完美地配合,以集体利益为团队的中心。所以,足球运动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融入集体中。

4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操

在国足中,如果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升华。例如,1976年中国足球队首次参加亚洲杯便获得季军的荣誉,1978年再接再厉获得亚运会季军,对于中国人而言,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全国人民都在狂欢,庆祝,那种民族自豪感空油然而生,更好地提高了民族凝聚力,他们的爱国情怀也更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5结语

总体而言,在高职学院进行校园足球教育活动,更多是带来利益。可以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很好的发展,团队意识得到加强,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加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也可以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总结起来,校园足球运动有三大优势:一是促进学生们身心健康;二是加强他们的团队意识;三是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足球运动是一项在学生中受到热烈欢迎的运动,而且当今社会中不仅仅需要技术与实力,更重要的职业素质,所以既然学生们很喜爱足球,就可以充分抓住这个主流,加以改革创新,使学生们在校园足球活动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有益知识。所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当充分发挥校园足球教育的优势,更大程度地加强当代学生们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郭东民.浅谈高校足球课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辽宁体育科研,(1):27-28.

[2]佘国林.高等学校应重视开展足球运动[J].四川体育科学,1994(3):31-33.

职业指导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论文 篇11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提升;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36-001

当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具有责任心、能吃苦、品学兼优的职校毕业生更是受到企业的欢迎。今天的中职生,只有具有深厚的职业素养,才能真正的立足于社会,获得一生的幸福。可以说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这种形势下职业学校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体现鲜明的职教特色,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以下便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口语交际教学提升职业素养

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是按照听说活动的基本实践形式,以社会生活(兼具职业特点)为内容分编于4册教材之中。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听话、说话、说普通话、介绍、听广播、复述、推荐、即席发言、交谈、当主持人、采访、商洽、讨论、面试、演讲、辩论等。我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因势利导,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职业素养。比如学了《听话》《复述》后,我让学生听记然后复述以下内容:李素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徐虎甘当人民的勤务员;任长霞扫黑除恶,除暴安良,铁面无私,鞠躬尽瘁;华益慰高超的医术与完美人格的结合;霍英东民族大义高于一切,赤子之心胜于财富等感人事迹。复述练习完成后,接着让学生从事迹中总结出人物有哪些突出的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及对自己有何启发。学生认识到他们既是平凡之人,又是伟大之人,他们以不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成为21世纪追求职业素养崇高境界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和人格给人们留下了不尽的财富。总之,精心设计每一节口语交际课,利用这些活泼生动的口语训练形式,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每次口语训练完成后做到“寓育于教”、“寓育于学”、“寓育于乐”,会显著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二、利用阅读教学提升职业素养

中职语文教材阅读教学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同时也兼顾时代性和实用性。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关注并积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阅读教学的德育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思想教育的因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宏观把握全套教材,有意识地去发现各册各篇课文的德育内容,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渗透职业素养教育。我在备课的同时着手于寻找教材内容与职业素养教育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把它写进每一课的教案,有意地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这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高速发育期的职业高中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如教学刘心武的散文《为你自己高兴》,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如何面对自己的现实,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刘心武的这篇文章,能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和指引,可以引导大多数普通的中职学生面对现实,摆脱自卑,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找好自己的人生坐标,感悟自己的人格魅力与人生价值,做一个积极乐观,幸福快乐,对社会有益的人。阅读教学占语文教学的绝大部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职业素养教育和语文教学相结合,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一定会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三、利用写作教学提升职业素养

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利教便学的原则,语文作文教学分为应用文写作和实用文写作,同时推进,贯穿全套教材。这里只谈谈实用文写作中如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综观近年来中职作文,无论是给材料作文还是直接命题作文,都是在引导考生把命题所蕴涵的问题同生活、同社会联系起来,“文以载道”在作文命题中一直有较充分的体现,多年以来,中职作文都自觉不自觉地承担着树立主流价值观、鉴定思想品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职能。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对真、善、美的褒扬,对社会上丑恶现象的批判;对错误问题的引导,对生活中问题的正确认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更适合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面对作文,我先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进行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我们面临一场信用危机:假冒伪劣屡禁不止;虚假广告铺天盖地;股市上虚报利润现象层出不穷。人们不知道,哪块云彩是雨,哪块云彩是风。但有一条规律是不变的,诚实的企业经营终究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欺诈的经营最终会落到无人问津的境地。然后和学生一起例举诚实守信成就一番事业的个人和企业,欺诈失信的个人和企业最终遭到社会的唾弃和惩罚。最后得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以质求信,以质求财”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创业的成功定律。良好的个人信用,是人的第二张身份证。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难以生存。通过这次作文练习,对学生进行了诚信教育,很大程度提升了学生的诚信意识。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审题、选材、评改等整个作文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教育,提升职业素养。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成才立业的必要前提。我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发挥学科优势,不断探索,以教材为依据,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职业素养,使语文教学突出职教特色,为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个中职教育的目标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叶卫青.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1期

职业指导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论文 篇12

1 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内涵与特点

1.1 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内涵

所谓“人文素养”, 从字面上理解为“人文”和“素养”两个概念。可以理解为人通过一定时间的系统学习、训练和实践而掌握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能力、修养等内在品质的总和, 这种品质主要体现在人文知识、人文行为、人文思想、人文精神这些方面。

因此, 我们可以将“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内涵解析为高职学生在社会职场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内在品质, 而这种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能力、修养等内在品质需要他们在大学期间通过文学、哲学、艺术、管理学等人文知识必须课程和美术、音乐、礼仪、诗教、心理学、交际学等人文知识选修课程以及学生社团、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第二课堂的不断学习、训练和实践才能内化。

1.2 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特点

通过调研和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合, 我们得出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具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 存在先天遗传性和后天习得性的辩证统一;第二, 存在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变化性的辩证统一;第三, 存在共同性和差异性;第四, 存在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第五, 存在整体性。

2 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缺乏的问题归因

2.1 在社会中存在“重技术, 轻人文”的思想

当今社会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现实情况是科技还不够发达, 所以人们崇尚科学技术、热爱科学技术、重视科学技术, 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讲, 在现实的市场经济社会中, 相对于企事业而言, 科学技术的价值是直观的、显性的, 然而人文素养的价值则是模糊的、隐性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种思潮下, 很大一部分人重视的是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 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而对人文素养知识的学习, 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意识相对薄弱。因此, 人文素养的作用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2.2 高职院校忽视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教育

通过与下沙高教园区部分高职教师的问卷调研, 我们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管理者往往重视职业环境的建设、专业技术的教育、职业技能的培养, 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社团文化建设等传统模式方面, 弱化了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来培养职业人文素养的部分;大部分任课教师认为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对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培养没有实际意义;认为高职学生只要将专业技能学精通就可以;认为高职院校没有必要开设职业人文素养的教育课程, 对职业人文素养的培养存在一定的轻视。另外,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很多高职学生十分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 强调专业技术的掌握;他们普遍认为, 与专业技能相比, 职业人文素养的这些知识是空的, 没有必要花上精力、时间去培养自身的职业人文素养, 最终导致了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缺乏问题丛生。

3 志愿服务活动的独特价值和优势

3.1 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导向功能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这个社会实践载体, 高职学生能够有效的启发思想和教育行为, 把他们的思想、行为规范引导到符合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

3.2 志愿服务活动具有弘扬志愿精神的凝聚功能

志愿精神极具吸引力和粘合作用, 可以将一些本来分散的、孤立的东西, 有意识的聚合到一起, 以形成一股强大的作用力向着目标前进的一种机制。因此,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这个社会实践平台, 高职学生能够将志愿精神在今后就业过程中隐性表现出来。

3.3 志愿服务活动具有自我提升的激励功能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 高职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获得一些的启发和刺激, 从而产生一种奋发向上、士气高昂的进取精神, 一方面调动了高职学生在服务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 另一方面为高职学生的自我提升方面起到了激励效果。

3.4 志愿服务活动在多变环境中具有自我管理功能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高职学生能够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 完善心理的素质能力, 提高自我的管理能力等。

4 构建志愿服务活动下的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培养体系

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种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 一方面拥有学校第二课堂的功效, 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具有职业人文高素养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建立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 是推进培养职业人文高素养人才的重要保障。下面就以我院阳光志愿队为例, 谈几点课题研究体会。

4.1 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引导

要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就要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引导, 使其健康有序发展。因此, 在组建阳光志愿队过程中, 要吸收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 以党带团,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从而保持志愿队先进性、志愿服务活动方向的正确性。

4.2 注重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道德建设

要发挥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陶冶、培养作用, 就必须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道德建设。因此, 阳光志愿队可以把道德教育作为志愿服务业务培训的重点, 并大力开展以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

4.3 完善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机制

目前, 对于阳光志愿队存在组织松散、活动无序、层次较低等一些问题, 必须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机制。通过规范志愿队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 建立下沙各高校志愿队的服务活动交流模式, 以及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不仅能够形成“品牌化”的阳光志愿队, 而且有助于建立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

4.4 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考核机制

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志愿服务活动, 发挥高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就必须要增加一定的激励机制。因此, 阳光志愿队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志愿服务活动绩效考核机制, 激励方式可以采用内容具体、形式多样, 使其达到人人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目的。

4.5 建设良好的志愿组织环境

为了保证阳光志愿队服务活动的顺利发展, 就必须加强志愿组织的内部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的舆论环境、营造高职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法制环境等多方面, 从而提升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一种新途径,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然而, 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培养是高职院校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 才能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运作模式和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 2002 (11) .

[2]杨叔子.再谈高校文化素质教育[J].高校教育管理, 2008 (3) .

上一篇:g类雅思书信写作下一篇:为了祖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