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调查报告

2024-11-27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调查报告(通用10篇)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调查报告 篇1

一、树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意识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带有一定的自卑情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够明确,而抱有这些心态不可能学有所成,又怎能让自己通过三年的大学生活完成化蛹成蝶的蜕变?所以,任课教师应该在上第一课堂时,首先告知学生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将来在专业技能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那些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奉献精神的毕业生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告知学生不仅要有技能而且要有专业“头脑”,今后无论在什么行业工作,所面对的问题都是纷繁复杂而且瞬息万变,要想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有系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高等数学是培养学生极好思维的载体.让学生了解到大学生活是一生中成长的关键时期,不要随便挥霍时间,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为自己成功地转变为“职场人”做好准备.除了指导学生树立培养职业素养的意识外,教师也要注重培养自身职业素养的意识,利用和学生相处的每一节课,挖掘学生的潜能,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加强学习,把数学课讲授得风生水起富有感染力,把数学知识讲得深刻易懂,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二、加强对数学文化的了解

正如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数学文化也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可以理解为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性部分,而数学思想、意识、精神等观念即为其精神文化部分.针对高职学生怕吃苦、比较浮躁、缺乏做事的恒心和毅力、意志力较差的现状,用数学文化去影响他们的求学态度,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在高数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们意识到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从其产生、发展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数学研究过程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数学家们那种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及相互之间团结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也能激励他们锻炼自己的意志.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通过不同时代数学思想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鼓励学生像那些伟大的数学家一样对传统的观念和传统的理论作批判性的思考,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发展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批判性地改造前人积累的成果而把数学推向前进的,而不是简单地承袭过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整体素养和道德水平.

三、改进数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偏重知识本身的传授,学生本身没有了升学的压力,面对高数的学习很是苦恼.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会做题,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归纳求解方法.以高等数学中极限和积分的求法为例,求极限的方法有代入法、公式法、结论法、罗比塔法则等,求积分的方法有基本积分法、凑微分法、第二换元法等,同一个题可用不同的方法求解,这时学生就会沉浸在一题多解的成就感和喜悦中,就像很多事情也是有着正反两面性,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积极调整自己的思想,用乐观来代替悲观,将人的巨大潜能发挥出来,实现生命价值.其次传统的高职数学教育忽视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所学和实际应用脱节.高职教育应该注重应用人才的培养,教学实践中应该遵循“教必须以学为基础”的理念,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讲授+自学+讨论),引进数学建模的思想.

四、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善于营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使数学教学过程充满着尊重、关爱、理解和激励,为职业素养的渗透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其次,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敬业、诚恳和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垂范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我发展、自我提升,为学生提供榜样的力量。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调查报告 篇2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然而, 人是一个集各方面能力于一身的综合体, 在就业过程中, 除了职业能力之外, 还涉及到职业道德、就业能力等各方面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使其成为既较高的职业技能, 有具备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职业素养, 笔者从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能力等6个方面, 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分企业调查、已毕业学生调查、在校生调查、教师调查4个部分进行。

二、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1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 主要是要了解企业对从业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满意程度以及企业对职业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 了解毕业生在从业过程中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培养状况及社会及学生需求状况, 了解在校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期望等, 旨在为高职院校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职业素养培养的目标定位寻找依据。

2调查对象及方法

企业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浙江省丽水市及周边30家企业的负责人、人事经理等46人展开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46份。

已毕业学生调查

采用网络在线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近3年毕业的高职毕业生进行调查, 共有152人参加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152份。

在校生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0名学生在校生进行调查, 其中大一60人、大二70人、大三70人, 回收有效问卷200份。

教师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丽水职业技术学院30名在职专业课任课教师进行了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30份。

3问卷内容

企业调查

问卷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 (1) 从企业的角度看, 在业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各方面状况; (2) 企业对职业素养各方面重要程度的排序, 对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建议。

已毕业学生调查

问卷主要涉及毕业生对工作岗位中所需的个人能力的适应情况及对职业素养培养的建议两个方面。

在校生调查

问卷主要涉及学生对职业素养的理解、提高整体职业素养的愿望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教师调查

问卷主要涉及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理解,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综合职业素养培养的意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企业调查

(1) 93.5%的企业人员表示, 以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 完全能胜任或基本能胜任现在的工作;73.9%的人认为, 工作中的高职毕业生能接受新的技术和知识, 并且经过自学后能掌握;86.9%的人认为, 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强或较强。

(2) 54.3%的人认为, 高职毕业生对从事现有工作的自豪感缺乏;41.3%的人认为, 高职毕业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

(3) 在职业素养的各个方面内容中, 企业认为重要程度占前三位的分别是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就业创业能力。

(4) 当问到企业对高职职业素养培养的建议时, 50%以上的企业认为, 在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工作的忠诚度、对自身能力的定位等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以上情况说明, 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基本职业技能较满意, 但是职业尊严和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对缺乏。从企业需求的角度来讲, 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职业理想等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已毕业学生调查

(1) 85.5%的人认为, 自己完全胜任或基本胜任现在的工作;

(2) 62.5%的人认为, 目前工作中所使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是在校期间学到的比例在40%以下, 其中有近一半的认为在20%以下;

(3) 对于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技能和新知识, 有44.7%的人通过自学能迅速掌握或基本掌握, 有42.1%的人需要通过较多的他人指导或借助于培训才能掌握;

(4) 有64.5%的人有职业生涯规划, 但其中近2/3的人规划比较模糊;

(5) 对于现有工作, 53.9%的人是自己通过招聘会等途径得到的, 有46.1%的人是通过亲戚介绍或家人安排的;

(6) 在问到对学校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建议时, 有65.8%的人都提到需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 有45.4%的人认为需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以上情况说明, 高职毕业生的基本职业技能普遍较强, 但是在自学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仍需加强。另外, 学校技能培养与工作实际零距离接轨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3在校生调查

(1) 有88.5%的人认为在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学好实践技能;

(2) 76%的人表明, 在校期间的学习主要以老师教为主, 较少涉及课堂以外的学习领域;

(3)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有43%的人表示要注意自学能力、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锻炼;

(4) 当问到职业生涯规划时, 有45%的人表示会考虑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但仅有8.5%的人有比较明确的规划;有61%的人有较明显的就业意向;

(5) 对于学校在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的建议, 86%的学生希望能加强与工作实际相适应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67%的人希望能加强就业指导。

以上情况说明, 在校生普遍重视职业技能的锻炼, 但对综合能力的锻炼相对较少, 对职业生涯规划等较高层次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较欠缺。

4教师调查

(1) 86.7%教师表示, 在教学过程中, 主要侧重于专业技能的教学和训练, 而极少涉及培养其他方面的职业素养;

(2) 100%的教师都认为, 学生在就业过程中, 除了专业技能外, 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能力等都同样重要。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调查 篇3

为此,笔者选取了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校,进行了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研,共计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30份,有效问卷1060份,有效率为88.3%。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还存在着理论知识无法有效转化为实践能力、职业敏感程度较低、创新意识较差、职业道德的执行力度低于认识水平等问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亟待提升。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职业素养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熟练应用的职业技能、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和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是学生顺利迈向职场的必要条件。从对两所高职院校的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还存在如下的问题。

理论知识无法有效转化为实践能力。调查显示,学生所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有时无法有效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无法胜任工作和实习岗位。以通信业务的课堂教学为例,有67.2%的学生自述上课认真听讲,专业知识扎实,有18.3%的学生表示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而14.5%的学生认为课程难度较高,感觉某些专业知识很难掌握。尽管大多数的学生自认为掌握了课本上的专业知识,但遇到实习中的各种问题时,只有42.8%的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迅速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

职业敏感程度较低。在对职业意识的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职业学习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将影响到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他们会主动地参加专业技能、交流沟通相关的培训,并积极参与各项资格认证。以通信服务类专业学生为例,在调查中,持有计算机证书的学生为31.8%,商务英语证书的学生为14.3%。而在关于职业价值的调查中,41.4%的学生能够从行业前景、自我追求、社会影响等层面经常性地思考自己的职业价值,45.3%的学生表示仅仅关注过通信服务行业的招聘信息和就业率,很少关注和发掘自己的职业价值,对个人在工作以后的发展前景考虑较少。13.3%的学生对该问题没有思考,认为跟随大部分人的选择即可。职业价值体现了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是设定和追求职业目标时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上述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工作的选择和职业发展认识模糊,很少对职业价值进行深刻思考,这必将影响职业选择以及就业后的工作态度,在职业选择、成长和转换过程中敏感度较低。与此对应,在对于学校如何加强职业素养培养的建议中,88.2%的学生希望能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适应工作的实际情况,有62.1%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加强就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

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差。在关于实践环节的调查中,超过75.9%的学生表示能够胜任实习中交付的各种任务,适应实习岗位,仅有2.8%的学生认为实习存在相当难度,无法完成实习工作。对于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方面,仅有5.5%的学生在实习中曾经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曾经考虑过成本效率和市场供需等因素对现有工作的影响,但限于自身认识水平不足和对行业发展现况不了解等原因并未解决该问题。有13.2%的学生表示仅仅是发现过目前存在的问题,但未进行深入思考。有81.3%的学生只是完成领导交付的既定任务,没有考虑其中是否有不合理或者可以改进的方面。调研表明,大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于执行具有固定套路的工作。

职业道德的执行力度偏低。职业道德是在工作中需要遵循的、体现了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在对责任心、团队合作,服务精神、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以及其实际执行力度的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职业道德对于职业素养的重要程度,但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学生占56.7%,基本执行的学生占35.8%,而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方面,能够严格执行的学生仅占37.3%和31.6%,基本执行的学生占40.2%和35.6%。研究表明学生在遵守规则制度、工作认真负责和团队合作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工作与人事关系,对企业有较高的忠诚度。但是作为学生,他们的服务意识较差,在处理用户业务咨询、服务投诉、电话营销等方面的服务态度和处理技巧方面有待提高。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

为了满足社会和行业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学生尽快成为既掌握通信技术又懂得运营与服务的应用型职业人才,必须在课程设计、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切实改进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课程设计要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由于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而抽象,57.3%的学生认为实习中所使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于在校期间的课堂知识,因此通信服务专业的课程设计需要考虑理论联系实际,避免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无法及时消化课堂知识。另外,需要加强能够体现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来培养学生内在的职业素养。鼓励学生采用主动式、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模拟的职业环境当中,从而获得与现实相似的实践体验,逐步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应在各类活动中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销售语言和各类礼仪知识,在日常交往和活动中也要有意识地练习标准的服务方式和规范的礼仪动作。很多社团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是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学生之间可以自由设定各类谈话和销售场景,从而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们需要培养自我组织、团队合作、协调统一的工作方式,以增强团队精神为目标,学习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以引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有些高职院校的老师教学水平程度一般,课堂教学的内容单调枯燥,无法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而在教学方式上,照本宣科,缺乏激情,难以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以至于学生缺乏认真听讲和钻研的兴趣。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素质建设,通过专业化的教学培训与进一步深造,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熟练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从而提高教师科学开展教学工作的能力。

有些高职院校老师讲授的理论内容大于实际操作,与此对应,学生缺乏实际职业技能的训练,这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符。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汲取先进的行业信息,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素养,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加强校企合,增加服务性实习的比例。培养人才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毕业后将直接面向消费者,这就要求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阶段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在校内实训阶段,可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另外,可以聘请专家或优秀毕业生以作报告的方式传授经验体会,积极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相关岗位,使之熟悉通信服务的工作流程。

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 篇4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保证学生在能够学到一门技术的同时,让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这要求学校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素养包含了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两个方面。目前,用人单位对员工的隐性职业素养有着高标准、高要求。因此,学校必须通过一定的培养模式来提高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另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应采取措施来对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进行量化评价,从各方面加强对于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模式;量化评价;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就业单位对于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有着特别高的要求。另外,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高职院校不仅要使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技能教育,还要加强对于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其能够符合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这使得高职院校必须通过教育理念的改变以及培养模式的创新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在当下,培养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实现教育理念创新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一、职业素养的概述

在从业者的职业活动中,职业素养需要通过大量的学习和锻炼来不断地积累。这一方面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是一个人职业能力和习惯的体现。而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包含了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主要是指学生所掌握的一些职业技能,包含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在校期间所获得的一些证书等,这能够体现出学生在今后发展中的外在表象。而隐性职业素养则指的是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行为和意识,需要通过长时间的鉴别才能够体现出来。隐性职业素养对显性职业素养起到一定的决定性和支撑作用。对于隐性职业素养而言,显性职业素养能够通过一些外在表象来体现出隐性职业素养,而隐性职业素养则对从业者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1]。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还应当把培养的重心放在隐性职业素养上。这能够使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得到同步发展,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整体培养。

二、培养隐性职业素养的意义

(一)实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学校在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更应当重视学生的道德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精神,促进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可持续发展。这也已经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隐性职业素养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来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教学体系。高职院校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能够更进一步地实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重视度,使得学生的操作能力在职业生涯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在长期的教育中,高职院校却忽视了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显性职业素养,而缺乏隐性职业素养,降低了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学生隐性职业素养低下已经严重影响了其就业的稳定性。因此,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培养。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在实现学生就业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一方面需要实现教育理念的创新,另一方面又要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于全面人才的需求。

(三)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目前,在我国就业市场上,高职学生的就业稳定性差,其发展不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使得我国高职学生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这主要是因为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只注重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的整体能力和素质达不到就业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职学生就业困难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的原因主要是高职学生自身缺乏一定的隐性职业素养。面对目前这种形势,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通过改变职业教育的方法来实现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的提高。这样能够从最根本上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及在今后的职业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

(一)职业指导理念的树立

1.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目前,学生在临近毕业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只是通过招聘会、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来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而不能从对职业的认知和锻炼来对学生进行一个全过程的指导。这使得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降低了学生就业的稳定性和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应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在加强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的同时也应克服传统就业指导的缺陷,实现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能够充分体现出职业指导的理念。职业指导理念的应用不仅需要高职院校能够加强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教育,还应更加注重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就业的稳定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2]。

2.加强全程化指导的构建在长期的职业指导过程中,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会在毕业来临之际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为学生提供一些就业的技巧,或者是为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这些虽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临时性。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没有能够获得关于职业道德以及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使得在就业时没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指导全程化的构建,将职业指导深入到学生日常的教育和培养当中,加强对于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刚进入学校时,高职院校就应通过分析各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需求来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来进行专业的选取。另外,高职院校应帮助学生分析不同职业对于职业素养标准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了解就业标准的同时实现对于自身的职业生涯的规划,这样能够全程化地引导学生对于自身的隐性职业素养的塑造。

3.实现全员参与对于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而言,在经费、师资以及思想认识等大量的客观和主观原因的制约下,使得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只是通过专门的部门和教师来进行指导,导致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缺乏一定的整体性,不能够全面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实现全员参与来提高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将职业指导中的任务进行分解,加强对于每个部门的分工,使其在工作中能够积极配合。另外,各个班级的教师也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专家讲座、交流会等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使学生能够了解当下的就业政策,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计划,使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一定的主动性[3]。这样能够在校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就业氛围,全面促进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

4.以学生为本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加强对于自身人生的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而职业指导是指指导员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料,使其能够进行自由的`分析和判断并最终得到一个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职业指导应以学生为本,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应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使学生在了解了自身的优缺点的同时能够确立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这样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自己的目标的选择以及判断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逐渐适应今后的职业发展,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5.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职业指导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仅要通过就业的指导和分析职业的发展来实现学生对于自身的职业目标的建立,还应加强对于学生的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沟通、管理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学校应建立具有一定特色的校园文化平台,加强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的塑造。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国情以及社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品质。因此,高职院校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来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理论内涵,使职业指导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

在日常行为规范中,高职院校应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制定一套训练方案,从而加强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首先,学校应加强考勤制度的建立,使各个班级的学生能够准时上课,杜绝迟到早退现象的出现。其次,在课堂中,学校一方面应使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坐姿,另一方面也应限制学生使用手机,使学生在规范行为的同时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最后,学校应组织学生对各个班级的卫生进行检查等。这些都能够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加强对于职业素养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三)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将职业素养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第一,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来实现全程化职业指导的构建,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于职业的认识以及对于自身的职业方向的定位。另外,课堂教学中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职业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谋生,还能够通过施展个人的才华来体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服务。第二,指导员可以通过对学生提出要求来加强学生的责任心等方面的锻炼。另外,指导员必须通过成立一个班级内部的管理部门来加强对于学生的卫生以及外表形象的管理,使学生在注重自身形象的同时也能够注重公共区域的卫生。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不应当只局限于职业本身,还应当加强学生对于职业环境、内容等方面的学习和了解[4]。因此,不仅要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还应当使学生更注重创业和谋职的重要性。

(四)校园文化的营造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通过校园文化的营造来加强对于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来体现自身的生活理念和工作态度的积极性。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培养自身的思想精神,开阔自身的胸怀,使自己置身于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当中。这样能够使自身得到全面的发展,加强对于自身的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五)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第一,高职院校可以开展一些有关企业管理和制度建立的校园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参与校园活动来更好地了解企业文化。这样学生能够在进入企业之前加强对于企业制度、管理以及成果的了解。第二,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的管理和制度引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当中,使企业的管理理念更好地渗透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当中更好地了解企业文化,为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创造更多的机会。第三,高职院校的领导也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当前的用工情况来调整培养目标,从各个方面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的稳定性[5]。

四、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研究

(一)量化评价体系的构成

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体系主要由职业意识、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三方面构成。第一,职业意识是指学生的情感、态度等心理反应,能够实现对于行为和活动的调节。职业意识主要包含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内容,主要通过法律、制度等来体现。职业意识是从业者在工作过程中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意识。第二,职业知识主要包含专业知识和通用知识两个方面。专业知识主要是指从业者所具有的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通用知识主要是指从业者所应了解的一些最基本的管理和经济知识。专业知识是从业者在职业当中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条件,而通用知识则是从业者在职业中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第三,职业能力是指从业者的综合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从业者的就业方向,也能够体现出从业者在职业中的成就[6]。

(二)量化评价的方法

首先,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应当被分解成许多子目标,再将子目标分解成更细小的目标,使其形成一个具有层次化的评价模型。在这个评价模型中,隐性职业素养的整体水平位于模型的最上层,属于最抽象的一部分,而隐性职业素养中各个具体的元素则位于模型的最下层,属于最具体的一部分。其次,对于隐性职业素养的最具体的内容进行识别。最后通过逐步综合形成来实现对于隐性职业素养的整体评价。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要求高职院校更应当注重对于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应当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就业服务平台,从各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学校也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责任心等的培养。另外,学校也应加强对于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使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够得到更好的考察。总之,这些方式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现学生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我国社会培养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安洪斌,王琴.培养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途径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13).

[2]张翔云,胡振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

[3]王欢,杨杰.基于“冰山理论”浅谈对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4,(6).

[4]欧阳冬梅,张玉荣,焦江福.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及培育途径分析[J].职教通讯,,(11).

[5]朱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调查报告 篇5

伴随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就业市场对于高技能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许多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职业素养及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更应该注重他们的隐性职业素养,助力高职生职业能力持续发展和就业稳定性的提升,从而应对就业市场对人才的全新需求。

1关于“素质冰山”及其视域下的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表示人在自身职业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它代表了从业者的职业内在品质与外在行为能力表现,是人们通过后天不断学习实践、积累经验而逐渐形成的职业习惯与职业能力。197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cClelland提出了“素质冰山”理论模型,该模型将人类的个体素质通过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水面以上的冰山部分”与“深藏于水面下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水面以上的冰山部分就代表了人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外在表象,这一部分能力是容易被理解和测量的,它们可以通过培训来实施改变从而得到长远发展,是人的“显性职业素养”。反观水面以下的隐藏冰山部分则代表了人类个体的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社会特质与行为动机,另外还有职业行为中人的责任意识、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协调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等。这一部分是难以测量的隐藏属性能力,它们不容易被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但却能够对人的职业行为表现产生关键性作用,McClelland也将这部分称之为人的“隐性职业素养”。为此,美国著名教育学家Carnegie就曾经评价“一个人的成功基因中只有15%是依靠知识与技术,而绝大部分的85%是要靠人为人处事的能力与方法。”基于以上理论观点,高职院校在培养高职生职业能力及素养时不仅应该重视“素质冰山”浮于水面上的部分,磨练他们的专业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隐藏于水面以下的隐性职业素养,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等等因素,使高职生的显性职业素养与隐性职业素养平衡发展,最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社会发展。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调查报告 篇6

高职文秘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邓云川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22期

[摘要]职业素养是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一种隐性素质。职业素养是高职大学生谋求职业、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高职院校要构建系统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活动、实训教学等方面强化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职业素养 养成教育 文秘

[作者简介]邓云川(1971-),男,云南昆明人,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和写作。(云南昆明65003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3-0119-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多元化、全球化,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职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人才价值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职业化程度。人才市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有两点:职业道德品质和职业精神(态度、责任心、诚信等)。

这意味着,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不能只强调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就如一位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认为的:现在的大学生知识转化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发挥专业优势、运用所学知识。其原因在于大学里欠缺职业化素养的教育,从而影响学生自身知识的转化,所以职业化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意识(态度)、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形象(行为习惯)等方面。它渗透在个体的日常行为中,影响着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行动的方式。职业素养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范畴,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而养成。

与职业素养相对应的是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指从事某项职业所具备的技术、能力,它与职业资格紧密联系,具有相应的职业技能就意味着能从事某项职业,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而形成。

职业素养是高职大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其谋求职业、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素质。

二、高职文秘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

由于职业素养的培养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要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才能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用以培养学生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它引导、规约着学校如何去培养人才。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注重职业素养培养的理念。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少提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养成。而这又会影响到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职业素养方面的课程比例将大大减少;具体到课程教学时,只侧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忽略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突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理念,要把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放到与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对等的地位上,并在培养目标中体现出来。其次,课程体系中要加大职业素养类课程的比例,如开设“职业素养”“职业形象设计”“社交礼仪”“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形体训练”“客户沟通”等有利于直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最后,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要在课程考核中,明确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指标与要求,以规范、引导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及考核。

(二)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理想

职业意识是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职业意识明确,学生才能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找准发展方向。因此,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入学教育、专题讲座以及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较早地认识所选专业的性质、培养目标、职业工作内容及特点、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及职业素养等,使他们有充分的就业思想准备,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这样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专业学习,规划职业方向,养成职业素养。

(三)创设秘书职业化文化氛围

职业素养是一种隐性素养,需要长期的陶冶、培养才能养成。因此,创设一种良好的职业文化氛围,将十分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职业化氛围的主要表现,就是大家在职场上都使用同样的语言讲话,用同样的方式沟通交流,用同样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行为来做事。对于一所高职院校来讲,营造全校性的职业文化氛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对于一个学院、一个专业来说,却是很有可能的。

1.教师要起好一个职业人的示范榜样作用。身为教师,就要以教师职业准则和标准来要求自己,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下辅导、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与学生交流谈心等,都应体现出职业人的素养,以此来影响、教育学生。

2.树立“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意识,在抓好课堂教学确保学生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强化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和课外活动引导。通过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强化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行为习惯。如把企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引入学生宿舍管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企业管理方式,强化职业环境体验;举行秘书节活动月系列活动(4月),请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秘书部门领导、骨干到校举行讲座,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秘书职业人的素质和风范;由学生自己负责组织秘书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大赛锻炼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3.通过宣传栏、板报、院报(刊)等宣传、介绍秘书职业知识和文化,营造职业文化氛围。文化氛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长期的建设、长时间的沉淀。只有进行长期、反复的宣传、培育,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情感才会慢慢深入人(学生)心,内化为人的一种意识、一种素养。

(四)构建立体化教育平台,强化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有了正确的职业意识,并不等于有了良好的职业工作行为习惯。职业素养的“养成”性,决定了其培养过程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我们要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构建立体化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平台。

1.理论课程教学,教师要把“德”(职业素养)和“知”(知识技能)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常把“德”和“知”的教育分开进行,而在职业教育中,这两者应该融为一体,同时进行。教师在课堂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可有意识地把职业人的素养要求引入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如学生在回答问题、上台讲演、参与活动时,会表现得较随意,总认为自己是学生,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此时,教师就可把学生的表现与职业人的表现进行对比,引导、教育学生要从日常、细微处树立职业人的角色意识,从细小处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让学生知道:职业素养不仅体现在工作中,也体现在校园学习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职业素养的养成,关键在于平时的用心修炼。

2.实训课程教学,要努力营造仿真职业环境,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工作规范意识,让学生学会遵守职业道德,养成爱岗敬业、遵守纪律的良好职业行为习惯。(1)建立高度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在建立校内实训室时,要尽量创设与管理、服务相一致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切身体会,完成职业选择和定位,增强职业的认同与热爱。如“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的建立,要按照公司的部门组织结构(前台、秘书办公室、会客室、经理室、会议室等)来设计,办公室要配备电话、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设备,会议室要配备投影仪、白板、视频系统等,墙壁上贴 “请勿吸烟”等提示语,全方位营造职业氛

围。(2)编制实训工作规范手册,制订严格、规范的实训室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职业人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严格遵守工作秩序和要求,工作规范,遵章办事。为此,可根据每个实训室的功能,编制实训室工作规范手册,让学生熟知实训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学生一进入实训室,就知道要做什么、该如何做、做的标准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实训时,就能有意识地以职业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遵守实训室规定,规范操作。这对学生职业纪律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十分有利的。同时,实训教师在进行指导时,也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养成教育。(3)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坚持校外实习不断线。校内实训室毕竟与真实的工作场所有区别,学生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切身体验真实的职业气氛,转变角色意识,形成职业工作态度和职业行为作风。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每学年都能有一定时间到校外实习基地(政府、企业等的秘书部门)实习。可考虑在教学计划中,专门留出1~2周,集中安排实习活动;或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安排一学期(或一学年)的顶岗实习,让学生深入工作单位,以职业人的身份开展工作,在真正的职业岗位上运用知识、锻炼技能、磨砺意志、培养职业责任感和职业品质,提升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但我们不能强调了应用、技能,而忽略了隐藏在其后的职业素养的培养。知识、技能只是漂浮于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这座冰山要漂得远,隐藏在水面下的基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等职业素养一定要深厚而坚实。这是高职大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其谋求职业、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参考文献]

[1]理清.大学生职业化能力[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2]张希玲.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3]胡文静.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三条途径[J].江西教育科研,2007(9).[4]王海梅.从现代企业秘书的职业素养谈秘书专业的教学改革[J].秘书之友,2007

怎样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篇7

1. 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1.1 职业素养的概念

职业素养其本意是指一个从业者受到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氛围逐渐形成的一种道德品质和自我约束的意识。职业素养包括很多方面, 一方面指的是从业人员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具有较好的道德素质, 不仅仅是具有较好的专业技术, 更应该有较强的自身心理素质和礼仪素质。另一方面是指高职学生受到学校社会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影响, 形成一种自我职业意识形态, 其中包括对自我的职业管理和职业技能的锻炼。一个真正具有职业素养的人, 可以在不同的职场环境下, 都有一个良好的职业行为、职业形象和职业意识具有充分的职业化形态。

1.2 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原因

大多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度相比, 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轻视职业素养教育的问题, 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将教育重点放在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 从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造成了一种不平衡的局面产生。而用人单位对员工职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缺乏职业素养的学生很难完成各项工作。用人单位“择优而录”的规则使得缺乏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难以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在高职院校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时候, 可以让高职学生逐渐意识到自身的职业专业性, 与此同时, 可以用一种积极想上的心态去学习专业技术。这样可以促进高职学生自身心态养成和社会适应能力, 以便在今后就业过程中, 有充分的岗位适应能力。提升高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益处多多, 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从而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本校与其它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大大地增加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的核心竞争力, 更符合了我国现今职业教育理念要求。

2. 高职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2.1 提升高职学生的自身职业素养意识

培养高职学生自身职业素养应对未来职业竞争, 应该从多方面去培养。应该注重学生对于“两课”学习活动。加强学生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提高学生“自我”意识, 让学生在心里自己树立一种自我管控、自我约束的意识形态。让学生自己懂得注意纪律的严格性。

在学生日常生活中,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意识养成, 从“衣”、“行”、“言”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从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细节培养学生自身职业素养意识。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 培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还可以通过实习训练的活动增加学生职业自我规范意识, 提高对职业的认同程度。

在高职学生对专业理论和实践课学习中让学生强化职业素质的培养, 大多数高职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也积累了许多自身技术特长和专业知识, 但缺少一些必备的社会技能。例如在日常的第二课堂活动和日常社团活动中, 与教师积极配合, 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合作能力。与此同时, 注意多方面的小细节培养, 包括学生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体态表达培养。

2.2 高职院校提升高职学生素养方法

在培养学生的自身职业素养意识的同时, 高职院校同样也应该提高学校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方法。高职学校应该从课程安排、教师教授、校企联合、实训教学和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学校日常课程设置安排中, 应该开设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相关课程。增设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和自身形象塑造相关的课程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提高学生自身形象, 逐渐对学生的个人体态特征习惯进行规范和培养,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对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教师素质的建设, 提高教师的素质修养水平, 要求教师在掌握自身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应该多了解其他业余知识。能够做到既是学生学习的教师, 又是学生工作的导师。这就要求老师应该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技能和学生素养培养技能。能够在学生学习中不断影响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专业技能。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所在。

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将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形人才, 与用人单位联合办学, 不仅解决教学资源问题, 又让学生提早的适应了工作环境。同时应该注重学生实践实训教学的培养。高职学校通过实践实训等活动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自身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提升高职学生素养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 注重学生的技能学习培养。学校建设中应该和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相结合, 高职院校不能通过简简单单的模仿用人单位企业的物质建设。应该从根本去挖掘去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 使得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相结合, 做到“因企制宜”和“因校制宜”, 从真正意义上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结语:随着教育的高度化发展, 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高文明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应该结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安排,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合理建设,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从就业方面切合实际的培养高职学生, 使得学生在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摘要:高职毕业学生的专业化广泛地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培养高职学生具有高度职业素养有助于高职学生的就业, 对于改变现今高职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现状有明显的帮助。同时高职学校也可以通过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来加强自身教学质量和竞争力。所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以此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是高职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希玲.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2008 (3) .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调查报告 篇8

摘要: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职业中所体现出的道德品质,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应当在院校中就接受职业素养教育工作才能确保在就业中可以形成良好的品质观念。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对于社会以及用人单位而言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文章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进行论文简单的分析并针对目前形势提出了更好的实施的途径与方法希望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与观念。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路径探讨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核心部分,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内学生的职业发展关乎到国家发展社会发展,所以应当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工作,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

在竞争不断增强的今天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变成了一项急需解决的难题,高职院校内的学生就业率等方面都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由此更应当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在近几年发展中不管是设备上还是师资力量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学生的专业技能较往年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在职业素养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不单单体现在教师的忽略上,包括在职业素养认知上都有待加强,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无法满足不能适应企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设定,所以加强高职院校内学生的职业素养成为目前教育中的重要问题。高职院校内主张培养全能型人才,不仅要求学生需要掌握所学专业领域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全面发展并且具备高素质。如今高职院校内将专业技能知识的讲授放在首要位置,导致学生即使掌握了专业知识却仍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目前高职院校急需做的教学改革,职业素养可以帮助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并在以后的就业中能够适应并且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招聘的要求。

如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上,对人才的职业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在毕业就业过程中对待工作没有热情甚至不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心理素质达不到要求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经常不知所措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导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企业单位在招聘时除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硬性要求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也需要十分重视。让学生在具备专业基本功的基础上兼具良好的道德素养职业素养。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一)营造重视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社会氛围

有关调查表明企业员工在就业中应当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首先应当具备对工作基本的热情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将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给企业。企业也会优先选择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因为这类员工大多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面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不管是企业还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职业素养都是一个重要环节,希望通过职业素养的教育工作可以让学生变成全能型人才,让社会以及高校逐渐形成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理念以符合新时代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

职业素养教育工作除了教师在课堂的讲课还需要学生家长与公众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相互协调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如今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已经不单单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更多的需要院校以及外界的配合让学生多方面感受到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职业素养教学中院校内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参与企业单位实习工作,让企业单位与院校一起共同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负责,让学生在以后的就业工作中能够具备职业操守道德素养。一旦学生在就业中存在任何的问题企业单位需要信心的发掘并及时提供给院校教师,在企业与院校的交流沟通中让学生变得更加完美。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体作用,通过课程教学培养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内教师给学生进行专业教学是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的核心步骤,作为职业素养课程的专业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将职业素养作为重中之重。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专业讲解包括专业中可能涉及到的行业知识进行拓展丰富。对学生在企业中可能担任的岗位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在以后就业中可以更好地胜任。让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深入了解的同时也让学生对以后的就业充满了热情与信心,甚至更加愿意去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为职业素养专业教师在课程开设中应当采取针对性政策对相关专业学科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将不同专业对职业素养的不同要求标准进行设定,职业素养课程需要结合专业内容来进行具体的教学,甚至可以邀请就业指导教师来对学生进行专题将座,让学生对就业有初步认知。在职业素养课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就业意识并且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敬业和诚信为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

职业道德要求学生在从事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守职业操守,对待工作应当兢兢业业,并且能够诚信待人这是每位走上就业岗位的学生应当遵守的规则。热爱自己的岗位并且诚实守信是基本要素,也只有具备这些基本原则才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职业生涯是每位学生所必须面临的一步,是步入社会之前需要对自身进行的要求与洗礼。每个学生都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范,找到自己未来应当努力奋斗的方向和目标。高职院校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做具体安排,保证学生在课程中既能学到理论知识也能获得实际操练的机会。这一做法可以让学生离自己的就业岗位更近一步,让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更加明确。在学习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应当选择跟自己所学专业更近的知识内容,让职业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知识点也能被丰富拓展并巩固,在以后的就业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为高职院校内的学生应当对自身做明确的定位,清楚就业岗位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引导性作用,不断提升自我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院校内教师认真对待仔细教学,除了教师的教学之外学生自身也应当引起重视,在社会与大众的共同努力下为学生职业素养创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朱有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理想教育途径研究[J].黑河学刊,2012(02)

药学高职生职业素养论文 篇9

一、药学高职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分析

职业素养是完成和发展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意识、能力和知识的集合,反映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职业素养体现在职场上是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包括职业能力、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职业能力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而后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根据与我院建立长期合作的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对药学高职生工作情况的反馈信息,药学高职生的职业素养不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职业技能不专

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职业技能是职业院校培养的最基本的技能,学生面向的是职业工作,注重的是动手能力,而根据企业对现实情况的反馈,部分药学高职生专业能力不突出,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等等,总体职业竞争优势比较弱,达不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

2.职业意识不强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我院药学专业实施“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专业知识两年,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很多药学高职生在校期间的两年学习对专业了解不深,在第三年的顶岗实习中就有些手足无措,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还没有适应工作岗位和找准自己的定位。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职业意识。

3.职业道德不高

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学专业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提供药学服务的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具备药学服务相关的药事管理与法规知识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药学服务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尽量保证对病人的药物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并且尽量降低总的医疗费用。但目前,仍有部分学生只顾提升自己的营销业绩而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抛之脑后,偏离了药学职业道德。

4.职业态度不正

态度决定一切。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发挥出实力,对于一些细小的错误一定要及时地更正,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的等态度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药学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针对目前药学高职生存在的职业素养方面的诸多问题,找出正确的培养方式和方法,探索合适的培养途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已显得尤为重要。

1.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中

我院药学专业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不断创新培养模式,现采用1.5+0.5+1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1.5即为期一年半的并行学习,0.5即为期半年的串行学习,进行岗前集中培训,最后的1即为期1年的在企业顶岗实习,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最后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通过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紧密对接,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社会、工作现场,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共同不断加强药学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最终培养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中

专业教学是职业素养培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平台,在专业教学中,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不仅要重视课堂讲授的方法,更要重视通过职业活动来实现,这是由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决定的。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根据不同就业方向选择合理的课程体系,遴选教学内容。我院响应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地对药学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将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做合一组织实施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将固有的重知识理念向职业教育重技能理念转变,以提高药学高职生职业素养,使药学高职生尽快适应技能型人才需求岗位。

3.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校园文化中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学院学生会、学院团委会、学院工会等不仅成立了中医药协会、粤语协会、登山协会、跆拳道协会等各种协会,增强了师生某一方面的特长和沟通能力,而且举办了如职业规划大赛、元旦晚会、迎新晚会、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中英文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我院秉承“励志、笃学、厚德、创新”的校训,弘扬百年办学优良传统,践行“育人为本,崇实重用”的办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道路,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形成了具有职业素质教育特征的高职校园文化。

4.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技能竞赛中

院药学专业多次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比赛的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使教师将技能大赛的最新行业标准及时融入日常技能教学中去,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了药学高职生专业技能水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根本目的,就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进技能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当然,这种规模的技能大赛只有一项,若要真正全方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则必须举办各种技能比赛。如我院药学专业与益丰大药房合作每年举办“中药材展学会”评选出最佳解说员;针对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举办药物制剂不同剂型制作的技能比赛;举办药用植物鉴别技术中腊叶标本制作的技能比赛等,这些比赛不仅仅提高了药学高职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顶岗实习中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调查报告 篇10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对于目前的高职药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教育标准,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提升学生们的职业素养,所以本文将针对高职药学教育中提高职业素养这一课题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素养 教育发展

在目前的高职药学教育改革过程之中,还存在着不能够明确高职药学人才的培养定位等问题,并且在课程设计上也存在着与现实职业应用相脱节的状况,所以下文将对高职药学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此进一步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在理论层面上推动高职药学教育变革的进步,实现教育的延伸与推广。

一、高职药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在高职药学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的高职药学教育还停留在职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定位之中,而忽视了对于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无法正确认识学生们的教学教育成长需要,并且对于未来学生们的岗位发展以及培养需求缺乏正确认识。

另外从课程设置上来看,原有的教学中会开设医学基础课程以及药理课程,还有一些实用型不强的课程,所以综合来看目前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上,往往会与实际的医学用药现状产生脱节现象,无法从根本上深化素质教育,不能够正确认识药品市场营销以及药物分析现状,其教?W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课程内容也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就业需求[1]。

所以高职院校如何在明确学生们职业素养提升标准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手段、教学课程内容设计以及教学目标制定进行相应的改进,是目前高职院校在药学教育中所需要攻克的重要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明确高职药学教育发展现状,实现教育改进与优化,才能够让药学专业教育能够真正与社会岗位接轨,培养出高素质的药学人才。

二、高职药学教育中提高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

在目前的医药领域的发展过程之中,医药人员仅仅具备职业能力以及理论知识是不能够满足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建设标准的,需要提升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同时增强其人文关怀能力,以此来实现医药领域的职业和谐建设与医患关系的缓解。

从学生培养的角度上来看,是学生提升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健全人格的必然选择;而从社会发展上来看,也需要建立完善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才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和谐建设,是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的有效深化的必然选择[2]。

三、在高职药学教育中提高职业素养的具体策略

1.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

在目前的高职药学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之中,需要充分明确学生们未来的就业情形,虽然仍然以职业教育内容为主,但同时也需要注重岗业的人文性与文化类教育。

根据我国的医学教育职业调查上来看,医药类院校学生在就业方向上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药品科研人员、医院的药剂药检人员以及医药的销售人员,但针对就业比例上来看,真正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的仅仅占一小部分,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是被各个医药公司以及制药厂吸收,另外我国对于健康服务产业与医药工业的发展方面上也有相应的规划,所以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之中,也该有效地结合学生们的就业形势以及国家规划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以此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3]。

首先从开设的学科上来看,可以结合国外的药学教育案例,开设多类学科,分别是自然科学和生物科学及其相关实验、普通教育、以及生物医学制药及健康服务等学科,这些学科能够充分锻炼学生们的药学研究能力、增强其对于药品生产技能的理解与运用,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将药品临床应用。

在课程的考核之中也不能够仅仅将职业技能以及理论知识作为唯一的考核与评判标准,需要强调学生们综合能力的体现,因为药学教育之中不仅仅需要掌握药学理论技术以及药学技能,另外还需要突出文化特征,落实好保健教育;学生在参与协调卫生保健工作的基础之上,明确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倡导。学校只有将素质教育贯穿到高职药学教育的始终,并且强调实践的重要意义,才能够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促进高职人才的有效培养。

2.优化高职药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

在职业素养的提升上,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是不能够满足教学标准的,所以需要通过优化高职药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等方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这里可以借鉴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教学形式以及“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通过与医疗事业单位以及医药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的形式,从用人单位的实际岗位职能需求处进行着手,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让学生们能够明确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之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与技术能力,促进学生们合理运用所学习到教学知识[4]。

另外校企合作的教学形式也体现在了师资队伍的扩大上,可以聘请医疗卫生单位的医药师或是医院科研人员进行讲座,或是担任科任教师,从而给予学生们更有实用价值的教学内容,丰富其教学体验,而这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也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让目前的在校教师能够向技术型、实践型方向进行转变,从而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推动高职药学教育的发展与建设[5]。

结语

高职药学教育的发展需要以素质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为依托,从技能培养、素质培养等多个角度,实现教学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在明确药学教学发展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正确认识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通过优化高职药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构建完善的高职药学教学课程体系,从而为药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基础,推动我国药学事业的创新。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公司职称评审指导意见下一篇: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