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2024-10-07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共12篇)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1

一、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现状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内容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两个层次。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这也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学生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

1.从学生方面看, 对职业能力认识不够。有研究者曾指出, 将近80%的学生认为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就很好了, 主体意识不强, 对生涯规划、职业能力没有更多的清晰概念, 将职业能力与找工作等同。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将找到工作作为自己根本且唯一的目标, 不能主动设计、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从学校方面看, 对职业能力重视不够。据调查, 在求职过程中, 最困扰毕业生的十项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就业指导不够。原因主要是就业指导方面学校缺乏专业的机构和人员, 没有科学规范的职业指导制度, 就业指导课主要就是开展就业政策的宣传、择业技巧讲解等, 导致很多高职毕业生不能很好的把握自身的优势实现更好的发展。

3.从企业方面看, 职业能力与需求不匹配。企业需要的是“上岗即工作”的毕业生。有些学校认为只要学生找到一份工作, 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不能满足企业的期望。由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缺少深入有效的沟通,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生的的顺利择业。

二、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迈进, 经济社会对从业人员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人的道德、态度、意志等层面的内在素质, 还包括在职场上的工作思维、方式, 职场规则、常识等, 就是怎样做人、做事的能力。高职学生在初中阶段, 他们的语、数、外等成绩不是很突出, 这很容易造成他们缺乏自信心, 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渺茫。高职学生在课程教学及校园活动中, 必须强化自己的职业素质, 增强自己的体质, 形成良好的道德观, 端正自己的态度, 磨练并增强自己的意志。

2.职业生涯协调管理能力。职业生涯管理能力表现为内省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职业选择与抉择能力、获取与分析信息、整合与利用资源、了解与分析职业环境、处于个人生命周期与职业发展周期冲突的能力、规划职业与转换职业的能力等, 是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负责的表现。

3.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动手操作、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或制作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 更是保证高职学生就业率的主要因素。更是专门人才必备的实践技能, 是将知识转化为物质的不可或缺的保证。

4.良好的语言运用与沟通能力。社会是由人际关系组成的复杂网络, 交际沟通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表面上来看, 沟通能力似乎就是一种能说会道的能力, 实际上它包罗了一个从穿衣打扮到言谈举止等一切行为的能力。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 他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 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中左右逢源, 人生价值得到体现, 取得事业的成功。

5.团队协作能力。社会是一个团体, 人不能离开社会团体而单独存在。团结合作、协同攻关是团队作战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 要考虑到整个团队的需要, 并不遗余力地为整个团队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真正达到1+1>2的积极效果。

6.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 在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是职业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突出体现在结合专业特点, 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产品开发、技术改造, 创造出满足或超越社会需求或期望的产品, 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策

1.加强个体指导。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特长, 对学生进行职业评价, 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和职业期望, 因人而异、量体裁衣, 指导、帮助学生规划今后的职业发展。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 分阶段、针对性地开展实训内容, 逐步提升职业综合素质。

2.加强就业指导。突出职业能力培训的长期性和针对性, 强化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全程就业指导。第一年重点进行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 初步建立事业目标;第二年重点进行就业观念、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同时强化人文素养提升;第三年重点进行就业政策指导、交流就业信息, 为学生的成功就业与创业打下基础。

3.加强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衔接。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社会性强, 涉及面广。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 要牢固树立多赢思想, 高职院校应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加强与毕业生联系沟通, 多方面了解社会最新需求, 将教育与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 构建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市场人才需求目标一致的立交桥, 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加有效。

4.加强高职学生交流沟通、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 充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沟通相关任务, 加强团结协作, 发挥自己才能, 提升干事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系列活动, 以情境吸引人、熏陶人、感染人, 培养学生的兴趣、团结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及创造力。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和要求, 从学生、学校、企业等角度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能力的措施建议, 以供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艳东.高职院校IT专业毕业生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 2010.

[2]马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应对策略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2

摘 要: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在大量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笔者确认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与职业能力。其具体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素质与能力,另一个是专业素质与能力。本文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与职业能力,其具体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素质与能力,另一个是专业素质与能力,提出了素质与能力的具体要求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基本素质 专业素质 职业能力 具体要求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在大量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笔者确认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与职业能力。其具体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素质与能力,另一个是专业素质与能力。

一、学前教育专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较好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体育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并具有一定的竞技能力。

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达到国家普通话考试二级甲等以上水平;能写一手好字;英语要获得国家统一考试的二级(或三级)证书,能用英语进行“双语”教学;能运用计算机处理日常工作及开发幼儿智力,并会制作幼儿园的教学课件,同时要获得国家非计算机专业等级考试的四级证书;具有健康的体魄。

培养方法、手段与途径。注重学生入学时的军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道德规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组织好认识实习,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组织儿童故事大赛,促进普通话的提高,并参加国家级普通话等级测试。请外教上课;去社会“英语角”训练口语;去幼儿园见习“双语”教学,并利用社会实践时间去幼儿园体验“双语”教学。进行教师模拟计算机等级考试训练,并让学生实际去参加国家级计算机等级考试。⑤组织好学生体育达标考试及儿童韵律操考试。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1.具有组织综合教育活动的素质与能力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对儿童的发展负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即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容忍和尊重幼儿的差异,尊重并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支持幼儿学习,促进幼儿认知和智力发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人格的积极性和谐发展,对幼儿的学习发展负责。

儿童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不同儿童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掌握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规律,在与儿童交往和教育过程中研究儿童发展。有效地组织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活动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幼儿教师的创造性与幼儿的创造性高度相关。

2.具有艺术素质与能力

高职学前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好的艺术素质与组织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在音乐方面要具有识谱和创作儿童歌曲的能力,要具有边弹边唱、即兴伴奏、为他人伴奏和演唱歌曲的能力;在舞蹈方面要具有儿童舞蹈创编、表演、编排的能力;在美术方面,要具有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布置的能力,具有指导幼儿绘画和制作玩教具的能力。

除第一课堂教学外,要开展第二课堂延伸教学。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强化技能训练,促进个性发展。加强音乐边弹边唱和即兴伴奏的综合能力的考试,并自编教材《儿童歌曲弹唱》,以培养学生边弹边唱的能力。加强儿童主题画创作和玩教具制作等美术综合能力和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法综合能力的考试。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会和美术画展,学会艺术欣赏。去幼儿园实践,为幼儿园编排舞蹈和进行环境创设与布置。

3.具有科研素质与能力

学前科学研究亦即幼儿科学研究,是探索幼儿教育科学的认识过程,以揭示并促进发现幼教的客观规律,研究幼儿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为目的,进而用于指导幼儿教育实践,改进幼教内容和方法,提高幼教质量,更好地完成幼儿教育的任务。所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具有探索幼儿教育规律和方法的能力,具有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现代的幼儿教育需要的是研究型幼儿教师。

4.具有管理素质与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具有掌握国家政策法规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幼儿园管理意识,掌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具有幼儿园管理的理论知识。不仅要具有管理一个幼儿教学班的能力,而且要具有管理一所幼儿园的能力。

运用案例教育、模拟教育等方法进行教学。请专家做报告,请幼儿园园长兼职教学。参观幼儿园的管理。开展做园长助理的社会实践活动。⑤实习保育员和教养员的全部工作。

5.具有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信息时代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具有如下能力:具有运用多媒体进行幼儿园教学的能力及制作课件的能力。具有驾驭信息的能力。即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具有运用信息技术自主、高效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具有信息时代公民的人格教养。即努力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应有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6.具有国际化观念与借鉴国外幼儿教育先进经验的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具备国际交流的能力,善于接受各国的文化和信息,熟悉国际的通行规则,加强国际合作,具有借鉴国外幼儿教育先进经验、洋为中用的能力。

讲授国外幼儿教育的最新理念,观看有关录像。参观幼儿园的蒙氏班和瑞吉欧班。让学生亲身实践并学会蒙氏教具的使用方法。进行专题研究与实践课,撰写中外学前比较教育的文章。通过国际合作办学,推动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进程。通过国际合作,推进课程和教材的国际化。通过国际合作,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认证的国际化。

三、结语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与职业能力,其具体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素质与能力,另一个是专业素质与能力,其中包括组织综合教育活动的素质与能力、艺术素质与能力、科研素质与能力,信息素养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国际化观念与借鉴国外幼儿教育先进经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肖湘宁著的《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 篇3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网页制作;岗位群;考核体系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是有区别的,而现在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和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由于外界或者自身的因素,依然不能将高职教育脱离传统,要么是延续本科教育的体系教育,要么是变成中职教育,或者是只教授技术的技校教育。其实,高职的教育是有本身的独特的特点的,笔者结合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校级课题《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以《网页制作》课程为例,课程组成员研读了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学习了戴士弘教授课程设计的方法,形成了符合本校的网站建设方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法。

1 网站建设方向学生职业能力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培养的人才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直接面对生产、管理、技术和服务第一线,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培养合适的人才[1]。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更要立足于本省、本市的经济,要为地方培养地方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因而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是与辽宁浑南信息产业园、沈北新区德国产业园、三好街电子信息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1.1 网站建设方向专业学生从事岗位群分析

通过网上职位搜索及其对辽宁省沈阳市三十多家企业(包括大型、中型、小型)的实地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分析了行业发展的趋势,明确了网站建设方向建设网站的过程,通常建成一个网站的基本步骤是:对网站进行需求分析→网站建设总体设计 →网站建设详细设计→网站制作 → 网站测试→ 网站发布。由此可见,根据网站建设的程,面向网站建设方向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群包括6个职业岗位:调研员、网站架构师、网页设计师、网页制作员、测试人员、网站管理人员[2]。

1.2 网站建设方向学生职业能力定位

网站建设的岗位群确定后,相应的岗位确定,并确定对应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确定网站建设方面毕业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三方面的能力。在专业能力中应该达到如下的目标。

①会用Dreamweaver软件建立静态网站站点,建立网页,在网页上建立网页元素;②会用绝对和相对路径,能够建立超链接、图像链接,图像映射;③会用css层叠样式表设计网页样式;④会用表单建立交互式页面;⑤会使用Html语言中的标记设置颜色、文本格式和列表;⑥会用表格和框架对网页进行布局;⑦会用css+div进行网页布局;⑧会在Html中嵌入JavaScript代碼,能看懂和修改JavaScript特效网页源代码。

在知识能力中要达到如下目标:

①了解WWW、HTTP、HTML、CSS的概念和作用;②深入理解服务器、客户端、B/S结构、浏览器的概念;③理解HTML语言中的各种文本格式、字符格式、段落设置、列表、标记的作用;④深入理解CSS样式表的作用;⑤理解表格、框架、层、表单的作用和使用方法;⑥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在素质能力中要达到如下目标:

①制作网站过程中要与客户和后台技术人员以及页面设计人员探讨构建网站的需求,逐渐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②在实施虚拟项目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项目工期,用来锻炼学生的遵守时间、不怕辛苦和能够拥有良好的责任心; ③在实施完成较大网站项目时,逐步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④通过大量的网页制作,让学生具有初步的网页设计创意、设计素质。

2 网站建设方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针对网站建设方向的岗位需求,我们明确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并重点主要从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师资培训几个方面加强网站建设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2.1 构建面向网站建设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

参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以“够用”为基准,构建以“企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新体系。在具体的课程构建中,组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借。课程体系的建立不是某个人拍拍脑袋就定下来,而是从岗位群出发,确定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经过反复论证其正确与否,最后校企专家确定学习情境,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建设课程体系。避免了教师在校内闭门造车的行为,也避免了学和用脱节的现象[2]。分析岗位职责,确定工作任务,由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再从学习领域转到学习情境,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确定相应的课程内容,制定相应的课程标、构建具有特色的教材,确定合理的课程实施方案。[3][4]

2.2 建立完善的职业实践体系

高职职业教育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由谁来教,采取什么方式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从教学一线的教师到院系专业建设主管领导到学校领导,以及一些教育专家都在探索这个问题,课题组成员围绕这三部分建立了网站建设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①网站建设方向的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之路,借鉴“教学工厂”的理念,在校园内,将实训室建成虚拟的工厂,将课程设置成项目,学生在虚拟的企业环境中汲取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的技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技能的学习,还有企业文化的渗透,职业精神的培养,整个的学习过程就如同一个真实的项目一样,例如动态网站建设、网页制作、综合布线这样的课程,非常适合虚拟真实环境。实训的环境设置成企业的工作环境、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成一个工作任务,将每一个小组的学生设置成一个项目开发小组,将整个教学实训过程设置成真实的工作过程,将课程的考核变成企业中对员工的考核。不再单独的设置理论课、实践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采取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任务中将理论知识渗透,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②加强校企合作方式,建立校内教学工厂,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为公司提供设备、技术人员。或者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设备、教师,企业提供技术人员,企业将真实的项目,例如XXX平台的开发,拿到学校内,企业管理人员作为项目经理,学生作为员工共同开发项目,进行真正的校企合作。另外,跟部分企业进行合作,将学生的实践课程设置在企业,实行顶岗实习,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2.3 建立学生职业能力多元考核体系

以往的考核体系,期末一张卷子就决定了一门课程的成绩。在职业教育中这种考核是及其不合理的,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积极探讨合理的考核模式,根据不同性质的课程、不同教学目标的课程构建不同的课程考核体系,例如在网页制作这门课中,把考核方式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学生的企业文化,一部分是学生的职业技能。注重平时的考核,每一个任务都给出考核的方式,学生在知识上、职业能力上以及职业素养上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是合格,什么样的水平是良好,什么样的水平是优秀,什么样的水平是不及格,没有达到课程设置的要求,没有实现课程目标。一个任务不达标,不代表这门课程整体不达标,在一次不合格后可以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完成课程内容,掌握相关技能。

2.4 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有能够教授他们职业能力的教师,因此要下大功夫培养教师队伍的素养,让教师有能力去培养学生。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有多方面,其主要举措有:①加强校内教师的培养,鼓励在岗教师继续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利用假期去企业进行技能的学习和企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要给出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也可以将企业的工程师请进学校,培训相关内容。②实施引入政策,将教师的招聘渠道主要放在企业,可以直接招聘为专职教师,也可以成为外聘教师,实行双岗双责,将企业的先进技能、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带到学校内,不仅仅带给学生,还要带给广大的教师,让在岗的教师吸取更多的社会知识,避免目光狭隘,跟社会需求脱节。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个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必须条件,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必要的、必须的、迫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也依然在探索之中,应该探索更适合本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設。

3 职业能力培养效果

经过一年时间课程实践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考核体系来看,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都提高了很多。学生在分组实践中能够跟同组的同学,跟其他组的同学,跟教师进行语言交流,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调研,85%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非常适合。

参考文献:

[1]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J].江苏高教,2010(01):131-133.

[2]丛迎九,曲桂东,姜荣.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例[J].职教通讯,2012(17):24-26.

基金项目: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2014年课题,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网页制作》课程为例(LJZYL201404)。

作者简介:

高职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 篇4

这里所指的职业英语, 是指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以及今后从事的职业 (或就业) 相关的“技能英语”。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英语, 而且包括与学生职业生涯紧密相关的各种英语的表达, 甚至包含在英语中的思维方式。具体而言, 高职学生在阅读方面应能够读懂设备名牌、简单的说明书、外文图纸、工艺卡片及相关专业资料等。口语方面应会使用常用的生活用语、车间日常工作用语、英语专业名词及其缩写等。也就是说, 高职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相关英语 (包括专业术语、表达方式等) 后, 还应掌握求职、就业以及上岗后与岗位相关的种种英语表达, 以适应职业发展的各种需求。因此, 如何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职业英语技能就成为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目前, 教育部正积极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旨在通过建设一批示范性院校和示范性专业, 积极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和社会生产力的具体操作者, 具有较为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 因而不同专业还要根据各类专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职业分析, 确定其具体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要求, 将各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个性化。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也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需求, 分门别类设定适当的教学目标。这不仅体现在专业英语教学上, 还表现在基础英语教育当中。专业英语的教学力求突出专业性和就业导向, 而基础英语教学除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更重要的在于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 即使是在专业不断发展、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的条件下, 学生仍具备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能力为主导, 注重实用性, 有机结合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 使英语这一项技能能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切实的帮助。课程设置上, 以基础英语为先导, 进而带动专业英语, 同时反过来促进普通英语的学习和掌握。基础英语的教学内容既贴近生活, 又和具体职业情境密切相关;专业英语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实际需要, 分门别类, 使教学内容模块化, 突出实用性。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掌握特定岗位、特定专业的术语、原理及相关英语的表达与互动, 还有利于了解国内外、行业内外的技术动态, 并容易掌握和提高。另外,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高职英语教学不同于本科, 不能过度重视英语文法的教学, 选材内容应以学生具体情况为转移, 与专业内容紧密结合。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职英语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在方法和手段上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既不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 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 高职英语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时, 应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愿意参与、乐于参与。在教学组织上, 教师可利用情境教学法, 即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 让学生现场用学过的英语知识解决问题, 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发言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在具体工作环境中该如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另外, 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工具书等获取知识和提高自身的水平。最后, 教师可通过组织一些竞赛、特色活动等促进学生职业英语水平的提高。

四、教学设施与教材的选取

由于高职英语教学突出实用性的特点,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显然不能像以前一样仅通过口头讲述进行教学, 应借助特定的模型、道具或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施, 更加直观地、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特定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在实训室进行授课, 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现场学习和使用英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下厂实习, 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和运用英语, 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材的选择上, 笔者认为, 高职英语教师应选用那些有机结合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教材。或者说, 高职英语教材应充分体现职业英语的特点。一方面, 这样的教材和专业相结合, 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 由于融合了一定的与职业相关的内容, 可有效消除由专业英语带来的枯燥乏味的影响。另外, 考虑到高职英语以应用为主的特点, 教材在具体编排时, 应结合口语和阅读, 突出口语, 强化练习, 使学生能够迅速地掌握实用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五、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施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也是培养学生具备出色的职业英语技能的关键。“双师型”教师, 具体到高职英语教师, 指的是那些既懂专业、又可以熟练使用英语处理相关业务的教师。目前, 这样的“双师型”英语教师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数量还不是很多, 因此, 我们亟需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一方面, 可以让专业教师通过培训、进修等形式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 我们可以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 让他们在专业上充电, 迅速掌握和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和业界动态, 从而有效地开展职业英语教学。总之, “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有赖于专业与英语的密切结合。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5

卢清周艺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以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素质为前提和保证。职业素质由职业意识、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三个模块构成,其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文章主要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社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论述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试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近年来,由于国家高度重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各高职院校加强管理,苦练内功,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但在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一方面高职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好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却招工难、用工荒。这说明高职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对接上还不够紧密,高职学生距离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是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尚未形成,尤其是终身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上下工夫,摸索出一条具有现实操作意义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新路径。

一、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发展规模和速度又过快,在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还不能实现完全一致。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缺乏专深精湛

目前,有的高职院校把知识传授和文凭的取得放在首位,忽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的高职院校缺少学生真正动手的实训企业,导致学生职业能力停留在理论层面;大多数高职院校虽强调和重视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学生终生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不能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和培养学生的灵活性、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互动和团队意识等。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熟练的专业技能。

尤其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学院教育与实际生活工作脱节严重,理论与实践不能统一,教学中常常是让学生先学一些所谓的知识技能,然后到实践情境中去应用。对如何使学生具备终生受益的就业能力、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与长远的发展、如何让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落实这些重点问题思考不足,缺乏具体举措和考核机制。

2.未形成“全学程、全方位和全员化”的教育方式

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计划只能体现出一项或者两项的职业能力特点,教学内容上出现一定的工学结合,但仍然没有形成完整的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没有把核心技能整合到教学大纲、所有课程和年级中,没有把强化职业能力特点突出地体现在课程模块和教学计划中。现行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阻碍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难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来看,与企业和市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使教学导向出现偏差,不利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仍然以卷面知识考核为主,对实际职业能力的考核较少,并未将其纳入课程考评的范围之内,对于实习和实践的记录缺少反省和反馈。

3.学生真正实践动手的机会较少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践以毕业前顶岗实习和某些课程的模拟实践教学为主,而除此之外的大范围的学生参与和学生学习转化仍然处于理论阶段。学生被统一安排到企业实习时,考虑到安全等因素,一些大型企业大多不允许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高职院校中实行以工作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并在制订切实可行的包括带薪学习、社区学习和社团学习的服务学习计划方面探索较少。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中心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单位资源库和岗位库,同时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缺少阶段化和循序渐进的安排。同时,在鼓励学生创业实践方面也很少涉及,不能实现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1.找准职业能力定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是其根本和特色。职业能力包含提升个人素质、适合工作岗位的能力,同时也包含终生就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个人生活技能及专业技能,鼓励他们形成对其未来发展和就业有帮助的积极态度。高职院校应该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各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目标,发挥好有企业人员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作用,把让学生具备终生受益的职业能力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与长远的发展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体系,实现高职院校教学和企业职业能力需要的无缝对接。

2.完善以职业能力为本的课程建设

将书本知识与能力联系在一起,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引导学生自主地从学习领域转化到实践领域,并加以应用,从而形成把核心技能整合到教学大纲、所有课程和年级中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通过“做中学”的行动导向学习理念,促进学习者主动参与专业实践,和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实训互动,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实践活动,通过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认真钻研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使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的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3.探索有专业特色的、以工作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要想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必须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包括认识实践、模拟实践、顶岗实践和毕业实践的综合性的实践学习计划,全面实施体验式实践教学。

除了利用好合作企业的实训环境,还要构建好校园内的模拟实习场景,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反思能力和公民责任感,建立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发展大学生必要的沟通协调和领导等技能。

要制定详细准确的课程评估标准、并严格考核,记录学生的工作经历档案,指导学生从工作中学习,完成档案表格内容。把实际的职业能力考核纳入课程评估的范围之内,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鼓励高职学生创新创业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实习和创新创业体验活动,从而提高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高职院校要探索校园内部模拟创业实践,建立企业项目资源库,不同专业的各个项目还可以相互合作,好的项目可以获得学院的支持真正投入运作,从而形成校园内部的“社会体”,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搭建平台。

还可以采取订单培养,使学生一入学就成为准职业人;到企业拜师,创新师徒式教学,建立新型师徒关系;建立校内研究机构,组建师生科研团队,与行业内的企业共同研发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聘请企业的技术能手担任导师,向学生传授最新的专业技能;举办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大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小结

总之,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动形成的,更不是短时间的实训或者实习可以完成的。

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以企业岗位人才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标准,要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顶层设计,组织所有教师把它贯穿到整个课程设计和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职业技能,实现高职教育的“提高学生终身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述超,郭杨.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及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08(1).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篇7

一、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晚、发展快。造成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欠缺、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有着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原因。从大环境看,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忽视了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没有把职业教育摆在应有的地位, 导致了教育结构的不合理, 出现了当前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状况。从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看, 也有着多方面的问题。

1) 高职教育大而不强。近年来, 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 学校数量、在校学生数有了显著增加, 并且已在向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 即质量和效益方面转移, 但还有相当部分高职院校仍重视做“大”而忽视做“强”。

2) 教学组织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在观念上仍然存有学科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 课程教材仍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传统课程观、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

3) 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环节薄弱。实验、实训、顶岗实习是获得直接的经验知识, 训练职业技能, 形成实际工作能力, 养成积极的职业态度等重要环节。这是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界, 多年来一直将实践课程称之为“实践性教学环节”。由于在观念上并没有把它当作一门课程, 在实际工作中就影响到学生职业技能的系统训练和能力的发展。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提出把加强所谓“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来, 不少学校大量增加了实践课程时数, 有的已占40%~50%, 有的专业还要多, 这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但是, 实践课程时数的增加并未取得相应的预期效果, 其原因主要有:第一, 观念上的局限, 人们在传统上笼统地将锻炼所谓的“动手能力”作为实践课目标;第二, 课程结构的“刚性”, 实践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分段开设, 造成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张皮”的现象。因而, 仍然未能够解决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不能得到系统训练的问题。

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的对策

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努力实现从教师的外在教育向学生的内在追求转化, 从理论教育向实践锻炼拓展。这就要求职业能力培养必须贯穿于学生实践的全过程。

1) 校内的实验、实训、实习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要依靠校内的实训场所。加强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培训中心建设, 改善校内实践环境是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要不断增加对校内实训场所的资金投入, 按企业生产环境的要求建立实训基地。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 要认识到更新实践教学理念,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是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实现从重硬件建设向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的工作新思路转变, 建立一系列规范的实验、实训和实习制度, 引入企业生产管理的相关要求, 使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职业生活气息, 领悟到较真实的职业精神。为了增加学生专业实践的时间, 实验、实训基地在课余时间应向学生开放, 使学生在自主选择实验、实训项目的过程中, 进行职业能力训练和提高。

2)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强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学习内容实施不同的实践方案,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一是顶岗见习。有学期内轮流顶岗见习和假期顶岗实习两种。高职院校各教学部门要主动与社会联系, 在各类企业建立实训基地, 根据它们的业务需要每学期派出若干批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1个月左右的见习;要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行为期1个月左右的生产实习, 使学生既能得到校内老师的教育, 又能得到校外行家的指导。第三学年, 要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 使学生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对接。二是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 大胆引进企业, 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 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 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 探索校企双赢的合作路子, 使学生在全真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背景下, 轮流参加实质性生产、经营和管理, 做到产学结合, 工学交替。

3) 课外实践活动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补充。课外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对学生的锻炼和影响也是极为广泛的。在组织学生课外实践时有意识地引入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 实现职业能力培养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和延伸。要积极探索职业能力培养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一是技能性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专业课老师的作用, 实施“专业导师制”, 要求专业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承担指导学生开展专业技能训练、或学校某一专业方面的技术维护, 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技能竞赛, 组织校内“技能节”活动,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技能性实践的积极性。二是专业性的课外实践活动。专业导师将“全真”或“仿真”的课题布置给学生,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职业愿望选择某个项目, 然后进行设计和制作, 学生作品成果由学校以“实作展”的形式进行展示, 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术、和适应职业环境的能力。三是素质拓展性的课外实践活动。学校要组织文化艺术节, 科技下乡, 志愿者服务队, 心理素质拓展营等实践活动, 并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开拓、创新、团队、诚信、奉献、敬业等职业精神, 全方位培养学生走向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进取意识和沟通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不鲜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强、对高职人才的偏见等原因导致高职生在社会就业等问题上认同度不高。

针对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笔者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并进行了深度访谈、调研,设计了一份“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问卷”,对苏州的五所高职院校12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根据年级及性别比例分配,共发放调查问卷430 份,回收有效问卷385 份,有效回收率为89.5%,分析结果如下: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学生将就业难的原因归咎于自身能力不足、学历偏低;学校职业指导力度较弱等。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受传统就业观的影响,对自身认识的不足和很多用人单位将高职学生的学历作为重要的参考价值。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要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群的需求,职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分析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知识、技能、素质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它不是单一的一种能力,也不是一个个孤立能力的机械相加,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是各种能力的综合。高职院校的职业能力一般由职业基本能力、岗位群专业能力、职业关键能力等三大能力构成。

1.职业基本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基础性通用能力,具有在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的普适性、通用性等特点,是高技能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和诚信意识、基本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

2.岗位群专业能力:指从事和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是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岗位一线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直接的工作能力,具有直接操作性和现场应用性的特点,主要包括岗位群专业理论知识、工艺流程掌握程度、工艺熟练程度、实践操作能力、检查维修技能、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能力和推广能力等。

3.职业关键能力:指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行业的核心能力,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跟踪技术进步、满足岗位变换、进行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具有可迁移性、跨行业性等特点,主要包括主要包括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发展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一般来说,还可以把职业能力分成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1.基本职业能力。基本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包括职业知识运用能力、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协调能力、职业熟练程度、职业基本道德、人际交往能力及对环境的适应力等等。

2.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顺利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表达了一个个体人胜任专业岗位的全方面能力。国内学者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唐燕萍《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基本内涵的界定:人的职业活动能力可以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对于高职人才的能力结构可从下图来认识。

在上述能力分析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又可分为基本的和较高的两个层次,基本层次可称为“从业能力”,即岗位素质能力;较高层次可称为“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所强调的不是某种具体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而是所有职业共同具有的能力,是对不同职业的适应性能力,也称为一般素质能力。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关键能力”部分是与其他类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相同的,不同的是“从业能力”部分,即针对用人部门提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术素质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特殊之处。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1.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教育为核心。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职业工作岗位第一线上从事操作、服务或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专业设置上要动态化,加强打造特色品牌专业。高职课程的作用就在于使学生获得各种高技能、掌握为各种高技能服务的相应知识。高职教学改革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其中,课程项目化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构建龙头专业、以其他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高职教育只有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才能激发个人的天性,发挥个人的能力,所以培养对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应以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是用人部门提出的岗位技术应用能力、职业技术素质为主线来设计。高职院校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邀请相关企业参与,进行充分调研,贴近社会需求,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社会发展对岗位应用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要求,胜任岗位工作。因此,高职课程目标必须按照职业领域加以确定,具有明确的职业导向性。

2.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以最近行业分布作为职业能力培养依据、最终建立其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操作中尽量实现教学内容科学实用;教学方法实务化;实践能力培养明晰化。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上要坚持立足于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强化与企业及事业单位联手为实践教学提供更现实的指导。要结合专业特点引入职业能力本位思想,按照适应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要求,组织实践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的应用性、整体性、综合性为目标,探索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人才培养要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满足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要。

3.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职双师”教师队伍的培养。注重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充分共享资源,达到互惠共赢。开辟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举办多种多样有企业参与的培训班,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环节中来。经常与企业沟通,派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培训企业员工,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教材、科研项目等等,营造“校企合一”的教学环境。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案、切实可行的教学标准是实现培养职业能力目标的基础;校企合一、“双职双师”教学团队则是实现培养职业能力目标的关键。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在校外要按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类型和专业课程所涉及工作的内容成立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培养”,与校外实训基地、人才供需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的结合;教学与生产、科研工作的结合。

4.加强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职业发展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的着眼点,就在于结合实际的生产环境和过程,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从业能力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运用技能、知识与经验的能力。高职学生除了学好自己的理论知识、拥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外,还要培养自己完善的综合素质,包括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应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等。只有拥有了这些综合素质,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高职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造就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的必然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敬业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等。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全国大赛或从事课题研究,鼓励技术创新与小制作、小发明。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不同的地区、学校特点不断丰富职业规划大赛的形式,在增强大学生的可就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上下功夫,要进一步争取政府和企业及用人单位的支持,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这个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实习乃至就业机会。

三、结语

浅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9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不应只停留在知识教育的表面,而是应该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调整对学生的培养机制,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目标。

1 职业能力的内涵

据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状况研究报告》中一项名为“现在工作岗位最需要能力及职业态度与素养”的调查显示,行业企业人员认为高职学生最应具备的能力:排名第一的是社会能力,排名第二的是认识方法能力,排名第三的是职业态度与素养,排名第四和第五的分别为职业专项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而行业企业人员认为高职学生最缺乏的能力排序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职业态度和素养。

由此可见,行业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职业能力的概念概括起来包括三方面:一是专业能力,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等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二是方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独立制定计划能力等”;三是社会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跨岗位、跨职业的工作能力”,对学生提高个人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培养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2.1 提高学生个人素养

目前在校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缺乏动力,不爱动脑,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没有吃苦精神,自律性差,对学习过程没有耐心,对前途比较迷茫等现象,但是很多学生对实际操作还是有一定的兴趣。在高职教育期间通过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可以使学生对专业感兴趣,能够独立自主学习,能够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将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讲诚信、能独立学习思考、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职场需要人才,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

2.2 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希望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是目前的高职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依赖性强,独立解决问题差,一旦遇到问题不能冷静客观的看待和解决。有些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面对社交场合比较拘谨,人际交往能力和方法的欠缺影响人际关系。高职教育中的职业能力培养包括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通过日常活动和学习中的团队合作,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技巧,形成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平时及时疏导心理压力,使学生善于在工作和生活中与人沟通,提高情商,提高就业竞争力。

2.3 适应社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提高就业能力

学生的就业与人才市场的需要息息相关,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教育的成果是否有效将由社会需求检验,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紧密与社会需求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现在的用人单位除了对学生专业能力有所要求外,更多的是对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希望学生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和道德修养,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够独立完成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企业忠诚度等。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良好的职业能力,才能在就业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3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

3.1 加强学习领域教育,指导学生多方面领会职业能力内涵

在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面向岗位设课程,面向就业加强技能。在专业学习领域以典型工作任务和主要工作岗位为载体,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项目法教学,根据岗位设置将工作划分为任务模块,模块下设置子任务,将技能知识点包含其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能力,同时通过团队合作沟通加强了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3.2 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引导学生主动提升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大赛是提升技能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促进教学改革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技能大赛的组织和参与,使职业技能大赛和教学中的技能培养互相促进,使高职教育能够适应职业技能大赛及未来学生岗位技能要求。改革现有教学体系,以技能大赛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大赛中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加强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同时用教改成果提升大赛成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使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培养社会经济需要的符合职业特点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3.3 利用顶岗实习对学生进行锻炼,使学生适应社会要求

高职学生应该充分利用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机会,充分学习与专业相关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学会与工作相关的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在顶岗实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对专业工作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加强,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够积极思考和解决,但仍需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监管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学中将教师的作用改为引导者,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实践教学中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教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担任提供学习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指导学生遇到的困难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任务。教师应更多地走出校园,多到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学习实际工作知识的同时思考如何更好进行教育改革。应鼓励教师考取相关执业资格证书,获得“双师”资格。同时应吸收一定数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进行授课、讲座、培训等工作。

总之,社会的进步对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和学生应着力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自身价值。

摘要:高职教育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专业能力以外,还应具有人才市场所要求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全面掌握职业能力才能够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从分析职业技能的内涵和培养职业技能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职,职业能力,就业

参考文献

[1]林晓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基本职业能力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6.

[2]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J].江苏高教,2010(1).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10

据调查, 与本科生比较, 社会普遍反映高职生工作上手快, 本科生上手慢。但三五年之后, 本科生专业技术和工作能力普遍比高职生提高快。高职生专业技术、工作能力提升慢, 后劲不足。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帮助高职学生实现职业持续发展?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1 高职生职业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原因

1.1 学校对学生职业持续发展问题关注不够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学生就业问题, 对学生就业率进行严格考核, 促使学校重点关注学生就业能力, 而对学生职业持续发展能力关注不够, 缺乏系统性的培养。

1.2 欠缺目标教育和职业发展指导

一是学校没有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目标教育, 高职生普遍欠缺清晰、长远的人生奋斗目标, 自我实现、自我奋斗的意识差;二是职业发展指导不够, 学生不了解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生涯, 不了解职业发展不同阶段对知识、能力和任职资格的不同要求, 没有职业发展规划, 没有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成长计划。

1.3 欠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职生录取分数越来越低, “有的高等职业学校降到总分100分、80分录满为止, 这意味着, 高考5门课程平均每门成绩20~30分的学生都可以上大专”[1], 学生学习基础差, 学习兴趣低,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力度不够, 学生学习能力低。进入职场后, 不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方法, 不善于分析和总结, 工作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自然缺乏发展后劲。

2 培养职业持续发展能力, 为学生职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1 学校要改变观念, 高度关注学生职业持续发展问题

2008年就有人提出, 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跳出就业能力培养的小圈子, 树立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基础, 以关注学生一生职业发展为宗旨的新的教育理念[2]。笔者认为, 人才培养, 不但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让学生赢在起跑线,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和持续发展, 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 学校要树立以职业发展为主线, 以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为核心, 以实现学生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要改变观念, 高度关注学生职业持续发展问题。

2.2 开展目标教育, 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人生奋斗目标

高职生发展后劲不足的原因, 关键就在于缺失人生目标。因为没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学习欠缺主动性, 努力程度低, 学习差, 就业竞争力弱。进入就业后, 难较快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 影响工作能力的提升, 影响职业持续发展。因此, 在高职教育中, 首要任务就是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在学生中开展目标教育, 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人生奋斗目标。

2.3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编制《职业发展指南》, 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对应职业, 了解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对知识、能力和任职资格的要求, 了解就业上岗核心职业能力和职业持续发展核心职业能力, 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制定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成长计划, 为职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培养执行力

很多人理想和人生奋斗目标都很远大, 但就是没什么成就, 关键原因就是没有行动和努力。古人说,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目标不管有多大, 最关键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 是把目标分解成计划并完成计划。这就是执行力。学校要帮助学生学会分解目标、制定计划、有效管理时间、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高效完成计划, 这是实现学生职业持续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2.5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现代社会处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理论、技术、观念, 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在不断的创新。要想实现职业持续发展, 就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观念。学校在夯实学生就业核心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要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需要选择学习内容,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实现学生职业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工作能力的基础。

2.6 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工作, 最关键的就是三句话: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再多的知识和专业技术, 都是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能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 决定了一个人在职场中的竞争优势。因此, 学校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确保学生在职场赢得竞争优势。

2.7 培养团队协作与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强调分工与协作的社会, 一个人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 是保证其在工作中能够协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对他人公正宽容、获得他人协作与帮助、胜任岗位和拓展事业的重要条件。所以, 在学校, 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与人际交往意识,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与人际交往能力。

2.8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职场上, 避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管理者最喜欢、最愿意栽培的是在工作中能主动寻找任务、主动完成任务、主动创造财富的员工。在单位人手不足或者是领导没有及时安排到的工作上, 能及时补场, 毫无怨言。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来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 而是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 勇于负责, 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业务上追求精益求精, 认真处理那些难度大、要求高的工作。因此, 学校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在没有外力驱使的情况下, 积极主动寻求任务、设计目标、制定并实施计划以及追求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

2.9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 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推动事物不断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创新就是要在旧的观念、技术、体制下, 培育出新的观念、技术和建立新的体制、创建新的事物。人们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工作能力, 就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在一个人的人生职场中, 是不断发展个人事业的基础。一个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人, 是不可能得到事业上的突破和良好的发展的。”[3]学校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会换位思考、系统思考, 培养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和视野, 变换角度看问题, 学会不断创新思想理念、调整思维角度和工作方法。

摘要:高职教育不仅仅要把学生从学校送到就业岗位, 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学生职业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不仅仅看就业率, 最重要的是要看毕业生进入社会以后的事业成就。学校要改变观念, 从高度关注学生就业要转变到高度关注学生职业持续发展, 采取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剑平.纪宝成:市长市委书记孩子几乎不上职业院校.http://121.192.32.131/web/articleview.aspx?id=2013041508363547-2&cata_id=N002[.2013-04-15].

[2]唐婧妮.联系职业发展改革高职会计课程体系[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4) .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浅论 篇11

【关键词】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一、职业核心能力

(一)职业核心能力概述。职业能力包含了职业特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以及行业通用能力,其中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是综合性的职业能力,是每一个行业都离不开的能力。在职业核心能力中不仅包含着职业需求的基本能力,还包含着各种专业岗位以外的其他能力,所以职业核心能力可以适应各种行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指一种知识,更多的是可以使人受用一生的能力。在职场中,职业核心能力是职场人发展所需要的重要能力,是企业中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的重点,也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向。

(二)职业核心能力现状。在很多学校对于职业核心能力关注较晚,所以很多人对于职业核心能力并不了解,但是从2000年开始,国家开始重视在高校中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希望可以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出专业型的人才,教育部也在2006年发布了相关文件,希望可以在高校教育中树立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意识,在不断地渗透中达到发展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中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重要性

职业核心能力作为可以影响人们一生的重要能力,其在职场以及所有社会活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普遍性以及可迁移性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并且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核心能力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满足社会需求的变换。

(一)符合高职教育改革的需求。在高职教学中,有些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所以对于高职教学进行改革迫在眉睫,对于学生的教育是为了给学生更好的未来,为了给社会带去更好的发展,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对于社会企业需求进行调查,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对于高职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就业率。现阶段的社会中,对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在高职的教学中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更加适合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方向。

(二)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能力至上的二十一世纪,学历已经不是证明能力的主要证明,只有自身具备的技能才是促进个人、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所以职业核心能力的出现,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地对于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并且只要学生掌握了职业核心能力的重点,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所以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

(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多方面的能力,不仅适用于职业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十分适用的能力,所以在学生毕业以后的不断自我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在时代变换中的立足能力,提高学生竞争力。只要掌握了职业核心能力基础,就可以将其应用于生活各个方面,从而实现全方面的发展。

三、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能力开发是重中之重。核心能力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长时间的共同合作,核心能力的开发需要政府、学校、大学生、就业部门和培训机构等的大力支持,而不是仅仅依赖考核发证机构提供的培训。而目前来看核心能力课程开发缺乏系统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如同培养专业技能一样,应通过一系列课程来实现。而且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加强有关能力的培养。但真正把职业核心能力纳入能力目标体系,并通过教学设计与实施来实现教育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缺乏足够的高素质培训老师。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要求有所不同,他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了解其它相关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培训与测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三)尽快形成社会各界对该项目的认识。国家职业核心能力项目负责人李怀康用《剑客》表达了期望职业核心能力项目的开发和推广。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对人才需求突显,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面向所有职业人的核心能力正是实现国家宏图伟业的关键因素。经过几年的发展,社会各界已经开始慢慢了解、欣赏、实践,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当然,该项目的社会认知度依然不高。教育机构、行业企业、个人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达成共识,认识到这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

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重视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在推动职业核心能力开发工作中承担起应有的职责。而且政府部门应做好职能转变,以利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管理还应该站在宏观的角度,高度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的指导。目前,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代表政府为我国的职业核心能力开发体系的初步建立已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

(二)院校应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众所周知,职業核心能力的养成不同于一般的职业能力,这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应用某种技术方法去做事的能力。最佳的途径应该是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渗透来实现,核心能力的养成不是知识的获取,而是个体行为发生转变,但这个转变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种长期的外部氛围引导、激励他。多渠道多角度渗透式进入所有课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为己任的教学理念就显得格外重要。

五、结论

社会需要可以适应社会规则的人才,企业需要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员工,所以在高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着很大的重任,如何确保高职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可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是高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更好的实现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教育,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高职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张少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观下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

论高职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 篇12

一、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造成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欠缺、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有着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原因。从大环境看,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忽视了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没有把职业教育摆在应有的地位,导致了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出现了当前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状况。从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看,也有着多方面的问题。一是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学校数、在校学生数有了显著增加,近年来已在向教育的核心问题,即质量和效益方面转移,但还有相当部分高职院校仍重视做“大”而忽视做“强”。二是在思想观念上仍然固守学科中心的传统教育,课程教材强调的是知识的学术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传统课程观、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和编写教材。三是实践性课程效益低。实践性课程主要是获得直接的经验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形成实际工作能力、养成积极的职业态度等。这是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界,仅仅将实践课程称为“实践性教学环节”。由于在观念上并没有把它当作一门课程,在实际工作中就影响到学生职业技能的系统训练和能力的发展。

国家教委颁布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变实施过于强调传授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归根到底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重点。职业能力教学体系的改革是高职教育办出质量、办出特色的关键。

所谓“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即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把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作为教学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教学最终目标,强调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互动结构。其中的理论教学指的是系统学习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训练是指围绕着职业能力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在现代社会活动和生产过程中,按人才的职能作用与需求倾向,人才一般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等四种类型,与之相对应的有:通常所说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等。前两种人才分别由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培养,后两种人才则由职业教育培养,而高职教育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就是技术员这个类型。这里的技术员既指生产技术人员,又包括同层次的管理人员等。这样的定位,明确了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高职教育的职业能力培养指出了明确方向。由此可见,人才培养的规格及教育目标的定位成为高职教育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二、“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原则

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 针对性。

针对技术员层面的专业人才的特点,分析学生未来岗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确定教学体系的总体框架和具体的培养方案。

2. 实用性。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从实际、实用、实践的角度出发,建立课程教学体系、保障机制和考核体系。

3. 一体化。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语言能力与商务技能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4. 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相结合。

教学体系应包括适应学生未来岗位的专业技能,还包括与专业能力相关的综合能力,如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新知识获取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三、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是一项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近年来,我院注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破除校本位观念、增强实践教学、积极尝试。

1. 课堂教学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首先有赖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高职学生比较好动,应提倡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通过张扬他们的创新能力来培养职业能力。英语是一门技能,教师应把英语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根本,在做中学,在学中练”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 科学设置教学项目、内容及方法。

设置教学项目时,需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拓展、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加强开口和情景训练,强调能说会做,体现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根据社会市场调研、企事业专家的建议、毕业生反馈、对外交往等,及时了解和洞悉社会一线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丰富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就业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培养学生学习、调研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习惯,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分别由教师和学生讨论、分析、总结案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也可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由教师提出教学任务、教学要求、考核方式和标准,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以英语为工具开展商务运作的职业能力。

3. 校园活动和校内实训锻造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有着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优势,应尽量为学生提供校园活动的平台,将校园活动中的综合实践、特色的专业技能训练等活动向学生开放,让学生积极参与。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发掘学生的职业潜能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例如,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角、口语竞赛、商务文化节、英语辩论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踏进职场,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过渡,可以开办相关讲座,使学生了解专业最新动态、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择业观。

4. 大力开展校外参与实训。

高职教育要坚决打破传统观念,要拆墙入海,破除校本位观念,把“职业能力”培养推向社会大舞台。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要深刻把握实践教学的内涵,明确教学目标,准确设置实训项目。近年来,我们建立了一系列校外实习基地,在实训活动中寻找与教学内容契合的项目,组织学生参与,使学生迅速掌握理论知识、运用技术要领和实际要求。我院与开发区华海、久安等大型酒店建成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参与酒店中较多方面的工种。此项活动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策划和组织能力、较强的管理与协调能力、高度工作责任心及开拓创新的热情,从而保证实训效果。

5. 加强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实施培养的基本保证。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投入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而且要有专业理论知识,能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练,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校制定了一系列教师培训和实践锻炼方案,安排教师到企业学习、见习、体验、实践,而且还请业内人士来校交流、培训。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人才竞争现实给高校提出的一个新课题。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是一个体现高职教育规律、不断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需要不断创新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规范、打破常规观念、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才能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体现高职教育强大的生命力。为使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培养,我们要逐步改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商务运作和管理的现实问题主动思考。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实践过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知识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等得到有效的训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拓展学生的就业前景。

摘要:对高职教育特色的认识, 是探讨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着力点。应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对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 以能力为本位, 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建立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中的创新下一篇:数字化产品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