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业

2024-10-06

高职学生创业(共12篇)

高职学生创业 篇1

摘要: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 自主创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因而大学生创业已成为高校研究的热门话题, 但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与创业的实务操作, 而对于大学生创业模式的研究比较缺乏。创业模式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文章对高职学生创业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模式,高职

一、高职学生创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困难,迫使大学生自谋出路,为了就业而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若干优惠政策以鼓励大学生创业,很多高校也开设了关于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使得大学生创业成为热门话题。而高职院校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不以理论教学为重,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技能、动手能力。所以高职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不多,就业岗位也不能走高端路径,主要是一线岗位工作,拿的薪水不高,还得看上级的脸色,于是有些有才能又好强的年轻人就会选择自主创业。高职学生创业的现实意义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其他学生创造就业机会。一个创业能力很强的大学毕业生不但不会增加社会的就业压力,相反还能通过自主创业活动来增加就业岗位,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为此,国家各级党政部门,纷纷把“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作为化解当前社会就业难的主要政策之一。

2. 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

高职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紧密结合,做自己感兴趣、愿意做和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在社会舞台中大显身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获得合理的报酬。当前社会鼓励大学生创业,虽然这是从化解就业难的角度,但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其创业的主要原动力则在于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3. 提高高职学生自身素质。

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的素质问题就成为社会的疑问,而在提高大学教育管理水平与大学生素质的各类探索实践中,大学生创业无疑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高职的文化水平相对来说要低。通过创业与创业实践,大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自身就业心态,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也只有这样,大学生创业才能成功。对于一个能自我学习,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与财务,善于拓展人脉关系,并能够主动调适工作心态,积极适应社会的大学生,其就业将不存在任何问题。

4. 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职学生的创业活动,有利于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把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的创业者。美国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其大学生的创业比率一直在20%以上。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一个国家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就是创新,这是国家强大与繁荣的根源。中国的未来寄希望于青年一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永恒则离不开旺盛的创造力与创新追求。

二、目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模式分析

优良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政策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尝试加入创业队伍,但是创业的成功率却不高。创业模式的选择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创业之初选择合适的创业模式尤为重要。不同的创业模式,要求的素质也不同,所以选择适合自身素质的创业模式显得很重要。

创业模式是指创业者为保障自身的创业理想和权益,而对各种创业要素的合理搭配,即创业的组织形式、创业的方式确定、创业的行业选择组成了创业模式。一个合适的创业模式,就是创业者有能力操作的并且能够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的模式,却未必需要投资大笔资金,或者很大规模。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实践中的创业模式不断增多。目前学术界从各种不同的维度对创业模式进行划分,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

大学生创业模式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划分。

1. 按照参与创业时间有四种模式。

(1)兼职创业:是指大学生不放弃或中断学业利于课余时间从事创业活动。这是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主流模式,为了不影响学业,需要妥善安排时间。例如义乌工商学院(又称创业学院)的学生创业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主要是开网店批发、销售一些小商品,成功的例子比较多。也有在校园周边开实体小店的,主要是课余和假期经营,上课时关门或者请人看店,有些只是短期的,如新生入学时摆摊销售宿舍用品。或者是作为自由创业者。

(2)休学创业:为了创业选择中断学业,申请休学。因为受到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选择这种创业模式的极少。休学之后何时复学也不能确定。

(3)毕业后创业:即完成大学学业之后再创业,通常是为了解决就业或者实现自我价值,大学毕业后创业者的知识技能和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提高,所以对创业的考虑也比较成熟。这种模式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也是国家提倡和引导的创业模式,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各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都是针对这种模式的。

(4)退学创业:为了创业提前结束大学教育,这种模式对创业者的成长和创业的成功来说应该是弊大于利的,所以一般选择这种模式的很少。当然也有成功的例子,如比尔·盖茨就是典范,他在哈佛大学只读了一年就放弃了锦绣学业,与人一起创办了计算机公司。

2. 按照创业的形式有四种模式。

(1)代理加盟创业:是指大学生个人或两三人代理加盟某知名品牌的“办公室型小企业”的创业组织模式,这种模式占很大比例,选择的行业主要是科技含量比较低的服务行业,通常是立足校园服务学生消费群体,由于创业者自身对学生消费需求的了解,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消费市场。该模式启动资金比较少,规模不大,风险较低,尤其适合一些勤工俭学的在校大学生,且代理加盟品牌形象好、顾客信任度高,省去了前期的广告宣传费用,所以很受大学生创业者的青睐。

(2)网络创业:当今的大学生对网络可说是游刃有余,自身就热衷于网上购物,于是创业的大学生也就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创业活动。在网上开店从事销售,或者以某个电子商务网站的门店的形式经营。这种创业模式门槛低,投资少,风险小,方式灵活,所以在大学生创业者中也很比较普遍。

(3)入驻创业园、以技术创业:主要是一些高新技术专业的大学生采用的创业模式。随着高校不断涌现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各地也创建创业园区,又有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发挥其专业特长、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业,撰写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吸引风险投资商,进行创业。该模式要求创业者具有高新专业特长及统筹计划能力,能够取得投资商的信任,同时要有好的产品和创业理念,经得住市场竞争的考验。这种方式创业可以得到政府和创业园的各方面帮助,信息通畅,所以风险低。如上海大学生创业园、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创业服务中心的一些企业是很好的成功例子。

(4)法人股份制的小型公司:即多个大学生以股份制形式合资从事创业活动。选择这种模式的主要是临近毕业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由家人提供资金支持,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这种模式还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这种创业组织模式相对稳定,但是风险大,直接面对市场机遇和挑战,投入资金也比较多,同时需要创业者在管理、人事、财务等方面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经验。所以多数是大学毕业后先在其他企业的某些岗位工作两三年,取得一定的工作基础和经验后再开始创业,这样成功的机率会大一些。

三、高职学生创业模式探索

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三年,不能掌握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他们通过系统的实习实训、职业技能的培养,具备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一些一线岗位上比某些眼高手低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的适应能力更强。所以高职学生创业多在专业技术层次比较低的领域。目前笔者所在的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有关专业的创业教育中,主要采取以下递进的创业模式:

第一步,可以成立模拟公司。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组建一个模拟公司,设立若干部门,分别安排学生负责。学生可以进行仿真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技能,再安排一些创业竞赛,也可以对外联系业务。如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房地产策划工作室”、“物业管理公司”和市场营销专业的“某某营销公司”等,都有完整的企业制度,几乎不需要投入成本,却对外承接了一些业务,获得了实际的创业经验和一定收入。

第二步,建立小型实体。在校园内成立小型实体企业,由教师指导,学生具体经营,面对本校师生消费市场进行营业,建立财务核算制度。如市场营销专业的“8度超市”、“复印社”等,既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学生又得到创业的真实体验。

第三步,成立真实企业实体,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出资,设立企业,由学生经营,或者找合作企业,成立分支机构。如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正在筹备中的“房地产中介公司”,是我们2009届的三个毕业生成立的“万汇房地产经纪公司”的分公司,由总公司出资50%,教师和学生出资50%,教师指导,学生经营管理,对外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既可以帮助学生创业,又可以带动就业,还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也可以由几个学生合伙共同创业,如上述“万汇房地产经纪公司”就是2009届的三个学生创立的,他们通过毕业前半年的顶岗实习所取得了经验和客户关系,进行创业,经过几年的经营,其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已经开了两个分店,也为我们的在校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和就业的机会。

创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创业者在企业定位、战略策划、市场营销、生产经营、团队组建和财务制度等方面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的积累。无论选择哪种创业模式,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保持创业激情的同时,要做好创业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发展目标;寻找合作伙伴,组建团队,加强协作;学习企业管理运营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撰写详细的创业计划,做好创业规划,使所创企业尽快走上商业化和正规化的轨道。同时,创业者还要在人际交往、信息辨别、经验借鉴等方面加强培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彭小娟, 陈祖新.大学生创业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 2009 (5)

[2].万细梅, 朱光喜.我国大学生创业模式探析[J].青年探索, 2007 (1)

[3].张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 2009 (3)

[4].徐小慧.怎样设计高校的创业孵化机制[J].中外企业家, 2011 (9)

[5].罗碧华等.大学生创业孵化机制设计研究———以湖南省为例[M].数字时代出版集团, 2012.5

高职学生创业 篇2

挑战,一切皆有可能;创业,在激情与风险的浪尖;携手,与梦想同行的守望。大学生充满激情和梦想,创业对于他们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乐趣,更是一份事业。

据广东省教育厅统计,2009年广东的高校毕业生将超过33万人,比去年增加4万人左右。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广东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长预计将有所放缓。

就日前的形势求职者将超50万,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介绍,2008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共有29.6万人。截至08年9月1日,已实现就业人数达26.7万,比去年同期增加4.8万人;初次就业率为90.24%,比去年同期增加1.64个百分点。

2008届的毕业生刚刚“尘埃落定”,2009年的找工浪潮又汹涌而至。据统计,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约610万人,广东超过33万人,比2008年增加4万人左右,人数再创新高。加上外省到粤求职以及往年暂缓就业的学生,2009年预计有超过50万名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广东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长速度预计将有所放缓。近期到学校开展招聘活动的企业,尤其是金融、证券、房地产等行业的企业在减少,提供的岗位数量预计较往年为少。不少用人单位也取消或延迟了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招聘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型,而作为祖国的栋梁——当代大学生,人数不断上升,队伍不断扩大,高职高专生的就业形势则愈显严峻。从广东省来看,高校毕业生每年平均以4.5万的速度上升,广东省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之一,被全国各地大学生视为就业的“黄金宝地”,毕业生大量进入广东就业,使广东省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创业成为社会关心的热门话题,创业对于尚未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是才华的释放,实现梦想的征途,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一种值得关注的新思路。

创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创业不等同于创办企业,创业不等同于创意,广义的创业观念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创意固然重要,但重要的还是执行创

意的能力;创业不是一个创意而是一连串成功执行的创意组成的。创业被认可说明创业是一项有挑战性的活动,这是一种思想解放的结果。

一、高职高专学生创业的必然性

1、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2、缓解就业压力的要求。在大学生就业当中,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令人担忧,虽然就业绝对人数和就业率每年都有所增加,但存在着就业质量“差强人意”和在夹缝中生存的现象。

二、高职高专学生创业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高职院校对学生创业的重视,学生创业出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

1、创业人数逐年递增,创业深入学子心。

2、依托校园创业场地进行创业。

3、创业项目多与所学专业相关。

三、高职高专学生创业出现的问题

但是,在高职高专学生的创业过程中,也普遍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学生创业的潜能完全取决于校园创业氛围。创业教育开展的比较好或者建有创业场地的高职院校,进行创业学生相对多一点,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还缺乏创业氛围。

2、缺乏经验。大学生有理想与抱负,但“眼高手低”,在创业过程中除了能“纸上谈兵”之外,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目前,对学生创业的管理大多归并到就业指导这一块,而现阶段我国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的整体水平很高且参差不齐,开展就业指导也是勉为其难,学生进行创业是摸着石头过河了。

3、资金成为学生创业的瓶颈。现在注册非公司企业法入的最低资金要求是3万元,而注册有限责任公司则要10万元。高职高专学生还是消费者,学费和日常开支已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再要拿出几万元来进行创业,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难事。

4、学生创业首先要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还要有责任

感,要对公司、员工、投资者负责,务实精神也必不可少,必须踏实做事,但很少学生能完全做到。

5、创新能力薄弱,创业容易守业难。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如有学生因创业的第一桶金来得比较容易,对市场经济的风险认识不足,导致经营频频失误;也有学生因不了解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惹上了官司。

四、高职高专学生创业的主要对策

1、创业准备。首先你必须有一个项目,也就是你所开公司的服务项目,因而在项目的选择上要慎重。在有了一个合适的项目后,你就得着手准备软件和硬件条件。所谓硬件条件就是开公司所需的物质条件。如资金、办公场所。所谓软件条件就是团队的建立和磨合,自己一个人是不可能承担完一个公司的工作的,你便需要精心打造自己的团队。

2、在创业前积累大量社会实践经验。创业前利用兼职等机会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经验积累,对自己今后的创业大有裨益,而这也是所有大学生创业者的一个共同点。

3、慎重选择创业方向。在创业方向的选择上,高职高专学生应该更慎重,低风险、花费少、与自己专业相近的项目更容易取得成功。许多高校老师也建议,很多大学生创业只是一时的突发奇想,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分析,走了很多弯路,甚至认为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觉得输得起。所以,他们的创业生涯开始得快,消亡得也快,高职高专学生创业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是实现创业风险最小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

4、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创业要很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发展才能更有效地降低风险,迈向成功。特别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形成,处于复杂的国际市场经济情况下,经济的高速运转使得信息有特强的时效性。这就要求自主创业的高职高专学生随时关注市场动向,对创业有关信息多作沟通和交流,清楚独特资源的优势,明确市场目标,对特定的消费群体和消费环境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知其所需,投其所好,从而率先打开市场大门。主动获取相关创业知识的能力是比较强的,有较强的市场分析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触觉,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精明的投资,从而一击即中,这对于社会经验并不丰富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是特别

重要的。

5、多渠道筹备创业资金。资金和办公设备的来源途径有很多,主要来自家人的给予、朋友合资、其它公司的投资、融资、自已的储蓄和所赚的钱。但是得到资金的过程相当困难,不仅要运用自己的能力向他人证明自己创业计划的可行性,而且还要有其它方面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有信用的人,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拥有物质方面的资源就要合理利用,以达到最大的效益。

6、用平常心来看待创业的失败。当前,高职高专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在观念上要允许创业失败,关键是在失败中能找出成功的机会。在创业路上,有人如鱼得水,有人叫苦不迭。创业路途漫长,很多人说“创业难,守业更难”。要去保持现有的经营状况,并使之蒸蒸日上,不掉创业大队,有持续地经营下去,需要比创业更多的心力和智力。“热情和责任感”也成为了守业的关键。没有相当的热情,会对工作产生倦怠感,使事业停滞不前,难以守住,而相反,空有热情,事业也不能走得更远。当然,多参加各种活动学习诚信教育,了解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懂得一切创业活动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开展投资和理财研究,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转模式,从而使自己的事业快速、健康的步入正轨。

7、不断学习,并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以及决策后坚韧的毅力。

五、高职高专学生创业的建议:

1、不要一毕业就创业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提出的高职高专学生该不该退学创业和一毕业就创业的问题,很多专家都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反对高职高专学生一毕业就开始创业,有时是退学创业的学生,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目前的环境很复杂,高职高专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非常低,你凭什么能成功,很多高职高专学生说,因为我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但光有好想法是不行的,你更应该学会如何建立自己事业的保护壁垒,否则的话,你的竞争对手很容易超越你,击败你,因为他们比你更有资本。而且,我认为,当下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具备一毕业就创业的条件,这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所造成的,因此,大学生需要先积累经验,成功的机会才会多。

2、不要为创业而创业

对于那些还在读书的学生,首先应该问问自己,在知识、心理和生理上是否都做好了准备?如果一旦失败,能否付得起代价?其次,是让有经验的人多给自己泼些冷水,“只有泼过冷水后,自己还在发热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创业者”。要记住,不要为创业而创业。创业应该源于市场需求,要有好的创意。一方面,你愿意为社会创造财富,另一方面,这种财富还必须是社会所需要的。其次,对于涉世不深的学生创业者来说,要有合作精神,有团队意识,加上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最终保证事业的成功。

高职学生创业 篇3

关键词 创业 高职 能力

创业计划大赛是借用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方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自1998年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在清华大学举办以来,各高校掀起了一股举办创业大赛的高潮,已出现了一批创业成功的典型和案例。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计划,对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拓宽就业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大学生创业计划可操作性的几个要点

在以往的创业计划大赛中,学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中不乏创意好、思路宽的作品,但大多数的创业计划都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立创业教育课程,奠定创业管理知识基础。

创业教育课程是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的主要平台,高职院校要通过开设《创业管理》、《大学生创业实践》等课程建立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如校园拍卖、小型超市、企业管理沙盘模拟等)对学生进行创业训练,增强学生的创业综合实践能力。

2、组建创业导师团,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大学生创业团队缺乏风险融资、成本核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由于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缺乏社会实践等原因,存在对市场把握不到位、对企业运作规律认识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可成立由专业教师、企业老总、创业成功者等有关人士组成的创业导师团,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创业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提升创业计划的可行性。

3、做好赛前培训,增大项目转换的机会。

高职院校可邀请企业老总、创业成功的毕业生等人士到学校举行演讲、讲座,现身说法,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过程及所需要的品质素养,提升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学生也可以借此机会结识商界有关人士,为将来创业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网络打下基础。

二、创业计划大赛对培养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作用

1、培养、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个体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主要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创业意识的形成与强化是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力。目前很多大学生把毕业后找一个高新、稳定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作为自己择业的首选。而对于创业活动,既缺乏正确的认识,也缺乏进行自主创业的决心和勇气。高职院校可通过创业计划大赛,让那个学生投身于创业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对创业建立正确、清楚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能激发起学生的创业热情,促使他们在毕业后把创业作为自己的一种就业选择,利用自己的优势的特点创办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的企业,不仅为自己创造美好的将来,也为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2、帮助学生建立创业的知识技能体系。

成功的创业要建立在充足的知识与技能的储备基础上,要想在某一领域内开展创业活动并取得成功,就必须对该领域内的活动与基本规律有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创业计划大赛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是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续。学生在制作创业计划书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学习及参加有关的讲座、培训,能够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体系,为创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技能储备得越多,其创业活动越能有效开展,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

3、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在参与团队创业计划的过程中,必须与团队成员共同协作、相互激励,在相互交流中感受灵感火花的跳跃,分享成功的喜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说服能力、组织能力、信息收集与加工能力、心理承受力等多种能力素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些素质能力是大学生完成创业过程并实现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完成自身从探索创业者向企业家转变所应具备的重要条件。创业的过程艰辛而曲折,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不具备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是难以成功的。

4、是学生结识未来创业合作伙伴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创业,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风险承受能力都是非常欠缺的。因此,寻找好的创业伙伴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团队成员多数是同学、校友关系,相互了解,互相信任。同时,相似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也使得團队成员之间在价值观、发展志向等方面更容易趋向一致。作为一个团队,价值观与为人处世的相互认同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同学往往是创业伙伴的首选。现实生活中,同学合伙创业并取得成功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参与创业计划大赛是大学生结识未来创业伙伴的重要途径。

高职学生创业心理培养 篇4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业心理,创业行为

影响高职生创业行为的因素有很多, 创业的未知性造成创业本身难度比较高, 创业政策、社会市场环境、个人能力等都影响着创业的成功与否。外界因素必不可少, 但内部因素更为重要, 创业者心理因素对创业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素质已成为影响的创业行为的关键因素。

一、心理因素的重要性

(一) 心理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创业不是固式化的工作, 它没有经验可循, 没有模式可套, 创业就是开创, 需要自己去摸索。一个创业者仅仅有一腔创业的热情是不够的, 更重要是的是能够坚持创业, 并排除困难取得成功, 而支撑这一切的就是创业者的心理素质。

(二) 心理可以对高职生创业过程中的创业行为进行调整

创业的起始源于创业意识和兴趣, 创业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创业成功更需要的是持久和毅力, 困难和挫折往往更能体现创业的艰辛, 高职生往往创业准备不足, 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差, 意志薄弱, 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正确调控创业过程, 把创业行为引向正确的轨道。

(三) 不良心理品质阻碍高职生的创业行为

高职学生富有朝气, 技能扎实, 动手能力强。高校扩招, 高职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很多, 机制、政策、个人能力等等, 但更重要的是高职生个人的心理因素, 心理素质不好是阻碍高职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创业心理因素的主要内容

(一) 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创业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人的创业意识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影响, 它对创业至关重要, 往往能够决定创业的成败。创业意识贯穿于创业行为的始终, 良好的创业意识在创业过程中起到内在调控器的作用。所以应强化高职生的创业意识, 注重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二) 创业动机

动机是一种内驱力, 是从事一项活动的内部动因。创业动机是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内驱力, 是创业者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一个创业者必须明确自己的创业动机和目标, 正确的创业动机是高职生创业成功的前提, 它能够对创业行为进行很好的引导, 激发创业者的潜能。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划分, 高职生的创业动机大概可以划分为生存需要、积累需要、成就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 创业意志

创业意志是创业行为得以持续的保障, 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它是指一个创业者依据一定的创业目的, 调节自身, 克服困难, 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要有充沛的精力, 坚忍不拔, 不畏困难, 保持良好的斗志。在创业过程中, 不可能一帆风顺, 创业本身就具有挑战性的特征, 未知的困难挫折以及失败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创业是不容易的, 这就需要创业者具备顽强的意志。

(四) 创业个性

每个人具有不同的个性, 创业的成功与否不仅与创业者的知识、能力有关, 更与其个性紧密相关。很多成功创业者往往具备自尊、自信、坚忍不拔、善于合作等个性特征。学校教育对学生个性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应发挥教育功能最大化,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等创业者必备的一些个性品质。

三、高职生创业心理特点

(一) 热情很高, 理性不足

就业压力下, 政策的支持和舆论的导向对高职生选择创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高职生成功创业的典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社会对高职生创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些都极大的激起了高职生创业的热情。很多学生都曾有过创业的想法, 跃跃欲试, 想一展身手, 仿佛自己明天就是一个成功的老板。然而, 许多学生却没有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 没有经过创业前的分析准备, 没有想到创业可能产生的各种困难, 更没有创业的风险意识。把创业简单的认为只是自己想象的创业, 或者创业动机不端正, 只为挣钱, 创业行为缺乏理性, 创业动机功利化明显。

(二) 主动性强, 缺乏耐心

高职生敢于尝试, 具有较强的进取心, 只要他们认定的想去做的, 往往能够积极努力的去做, 会在自己心中描绘一个创业的蓝图, 在创业之初, 对创业前景充满了信心。但由于没有创业的经验, 往往对创业中存在的很多困难估计不足, 凭直觉去做决策, 这样就会产生很多的挫折或走很多弯路, 其结果最终导致失败, 然后退缩, 放弃创业。面对失败缺乏耐心, 这种创业心理使得好的创业想法或项目夭折, 成为高职生创业道路上的“拦路虎”。

(三) 创业经验缺乏

高职生创业者多为在校生或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 没有什么社会阅历, 对社会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 有的只是一些理论, 缺乏创业的直接或间接经验。没有经验就缺乏对市场的判断, 对市场认识和分析不足, 从校园走出后, 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四、高职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

(一) 创业心理课程的设置

创业心理课程的设置一定要符合创业行为的特点, 注重理论和实际训练的相结合, 而且更应该突出模拟实践的一面。理论课程的设置要包括创业心理素质相关的内容, 尤其是良好个性品质、创业意志、创业动机的引导和培养, 通过知识结构、能力和思维的建构, 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弥补创业经验的不足, 在提高自身的同时也就相应的降低了风险, 提高了创业的成功率。

创业实践课程应成为创业心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在课程设置方面利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特点, 校内或校企间建立创业实训中心或基地, 同时健全相关机制, 为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另一方面,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 实施创业练兵, 开展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 选取优秀的创业设计作品为其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以鼓励支持学生开展创业相关社团, 成立创业论坛等等, 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的实践能带来及时的反馈, 提升学生创业的成就感。而学生全身心的投人到创业实践中, 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磨练坚强的创业心理品质。

(二) 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

创业心理以及创业行为的产生与创业者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 校园是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环境。校园创业环境和文化是创业行为产生的催化剂。学生在校园中的各种创业尝试都会对校园文化产生影响, 同时也受到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于校园内的各种创业课程、活动实践等都应注意提炼, 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鼓励、支持、服务创业行为, 营造积极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紧密联系职业生涯规划

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生涯规划息息相关,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对学生进行引导, 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疏导,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心理测试、团体及个人辅导、创业榜样引导等形式建立创业心理训练体系, 培养学生完善的个性品质。创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 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规划, 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特点, 避免盲目、非理性创业, 降低学生的创业风险。

总而言之, 高职创业学生要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点、特质, 合理客观的自我定位, 明确自己的优点长处, 了解自己的缺点不足, 扬长避短, 有的放矢。一个有理想、想创业的高职生, 应该是有明确的创业目标, 自信、果敢、意志坚强, 并且为了这个目标坚持、努力。

参考文献

[1]车丽萍, 李守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路径探索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11) .

[2]苏继春.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心理储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0) .

[3]龚雨玲.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 2011, (1) .

[4]陈新开.论高职生的创业素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2) .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难点的思考 篇5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难点的思考

就业难,创业更难.即便是有着一技之长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要想成功地走出一条创业之路,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然而,创业准备之难,可能超出每一个打算创业的.大学生的想象.只有结合自身条件对所创之业面临的困难进行充分的评估,才有可能真正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作 者:金优  作者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刊 名:科技致富向导 英文刊名:KEJI ZHIFU XIANGDAO 年,卷(期): “”(6)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就业   创业  

高职学生创业创新素质的培养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创业创新素质培养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创新精神也逐渐为国家、社会所重视。高职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更应当努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1. 大学生创业创新素质培养教育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教育在二十世纪末才开始起步,而且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创新的重要性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一文件提出了对今后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了要求。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它的重要性却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大力支持。1999年始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受到了各个高校的一致好评,对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这表明,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都在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作出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

2.高职院校在创业创新素质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发展也相对较慢。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创新创业教育受重视程度普遍提高。截至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付诸于实践中。但是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创业创新教育理念难以落实不到位

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逐渐意识到高职学生创业创新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且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该课程的一部分。即使如此,大多数老师将重点放在了职业生涯的教导方面,而对创新创业教育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中,大多数的授课仅停留在理论上,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存在应付现象,老师对学习成果的监督不严。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实不到位,在实践方面仍然不成熟。

(2)创业创新教育师资力量缺乏

高职学生的活动范围多数集中在学校,他们对社会的接触较少,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学生们对于进入社会创业或多或少地存在惧怕心理,这时就需要由专业化的老师对他们进行教导。就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多数直接从其他学科调配过来,有些甚至是兼职担任。这些老师将重点放在自己的主修学科上,在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教育上并不专业,有些老师甚至单纯为了应付学校安排而授课。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自然也无法得到保证。

(3)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也只是把其作为选修课,在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没有体现。从现实情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多是通过简单的选修课或者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与其他学科不能紧密联系起来。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即通过教师授课以灌输知识的模式,形式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而且高校的创新创业社团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不利于学生在创新创业问题上的沟通和交流。这些都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1)落实创业创新素质教育理念,建设教育基地

意识对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发展创业创新素质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将深化教育理念摆在重要位置。而教育理念的深化,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流于形式,而是要脚踏实地。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创业管理培训学院等专门机构开展创业教育,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其次,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老师最基本的责任是教书授业,身为老师就应当认真对待创新创业教育,正确认识创业创新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最后,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就业问题事关学生的前途,高职学生应当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之中。

(2)加强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创业创新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常来说,教师自身的能力在教学质量上具有直接体现,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对于提高创业创新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缺少专门化创业创新教师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解决。一是直接引进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二是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定期专业化培训,提高其创业创新教育水平。在教学内容方面,鼓励教师吸取一些高等院校的先进教育经验,并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探索出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创业创新教学模式。

(3)优化创业创新教育内容,完善教育体系

很多高职院校为了降低成本,仅仅开设大课堂形式的创业创新讲座教育模式,这种方式收到的成效甚微,很多学生都是进去做别的事,玩手机写作业的大有人在,这與学校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因此,笔者认为开设小课堂教学,专门设定这方面的课程,更有利于创业创新教育的展开。另一方面,根据社会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提高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一定创新创业技能。

4.结束语

高职阶段处于从学生到职业人的生涯发展转换期,面对未来的环境变化和激烈的职场竞争,创业创新素质的培养不仅可以解决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更可以扩展学生的就业空间,提升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改革方向之一。总之,大学生们应当从自我做起,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万春芬.培养高职学生创业创新素质[J].机械职业教育,2011,(6):52-53.

[2]胡先学, 王文鑫.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探讨——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6):30-31.

[3]潘杰, 蔡艳莉, 龙昌茂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华章,2013,(15):128.

高职学生创业 篇7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 这点是大家公认的。自从上世纪90年代, 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 它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的世界, 没有互联网, 人们的工作、交流和休闲旅游等都将面临不可想象的困难。互联网对学生创业的影响用李克强总理的话来说, 就是“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之所以这么说, 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来看, 最能说明问题。

根据CNNIC的最新统计, 截至2015年6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 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 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 整体网民规模继续增大。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 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 为24.6%。随着网民规模的增长, 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对个人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从简单的信息获取和沟通娱乐需求到与医疗、教育、交通等公用服务深度融合的民生服务。与此同时,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台, 互联网将带动传统产业的变革和创新。

这些数据都向人们显示了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以及潜在的巨大市场, 这也就为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提供了机遇和可行性, 如图1所示。

2 高职教育的现状及网络创业形势

近年来, 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截至2014年底,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1327所, 在校生1006.6万人, 为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培养了大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成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坚。

21世纪是大学生创业优势凸显的新时代。结合互联网经济时代浪潮,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及各地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潜力、选项有很多。与传统的实体商店相比, 网络创业具有进入门槛低、自由支配度高、选择机会多、网络人气旺、市场广阔等独特优势, 非常适合在校大学生。相关数据显示, 大学生网络创业群体中高职、大专层次学校学生占62.23%, 本科院校学生占31.48%, 而研究生仅占1.45%。因此可以预见, 大学生, 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 正日益成为网络创业的重要生力军。然而, 面对着浩渺的网络海洋, 高职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如网络创业模式单一、缺乏必要的网络创业知识、网络创业融资难、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等。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网络创业知识培训, 让学生树立网络创业意识和风险意识, 对创业初期到创业过程中、后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初步的了解, 或掌握相应的知识, 化解网络创业过程中的难题。

3 网络创业意识的培养

网络创业并不是像有些学生想象的那么容易, 其中有机遇, 有挑战, 也有风险。要想在网络创业中取得成功, 首先要在创业前树立起相关的创业意识, 从而在创业过程中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规避风险, 然后才能在网络的大潮中游刃有余, 做一个成功创业的弄潮儿。具体说来, 高职学生应具有的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培养分析市场, 掌握机遇的意识

自2003年以来, 网络经济在中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网民的数量、消费次数不断增加, 网络市场也在进一步扩大。网民中又以80后, 90后的大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由于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 敢于创新, 故而成为网络经济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与此同时, 很多大学生因为就业形势严峻、加上网络创业成本低廉, 积极参与到无限商机的网络创业中。但创业之初的激情在遇到现实的问题后, 往往很快被磨灭。因此, 创业之初或在校期间, 就要首先树立分析市场, 发现机遇的意识, 掌握市场动态, 找出市场规律。如开网店, 就要先了解什么商品受欢迎, 销售的技巧有哪些, 目前网络上同类店铺有多少等等, 或是通过一些模拟的电子商务活动来了解市场, 分析市场, 才能在之后的实战中迅速找准商机, 立于不败之地。

3.2 培养迎接挑战, 克服困难的意识

与所有的创业过程一样, 网络创业也是一个充满艰辛与困难的道路。只有在克服了这些困难, 坚持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持之以恒地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才能笑到最后, 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创业项目的选择方面。大学生在创业之初是充满激情的, 向往着开创一个新天地, 打开一个新市场。然而, 没有好的创意, 没有好的项目, 激情很快会被市场的大浪浇灭。如何寻找机遇, 找到市场需要, 同时也是自身能力可及的产品, 是大学生在创业前就要考虑或学习的内容。

(2) 创业资金的筹措方面。在校或刚毕业的高职大学生没有很多的创业资金。有的资金是从父母处借来的, 有的是贷款得来的, 还有的是几个大学生共同创业, 大家共同筹集资金来成立一个公司或网店。而没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创业一旦遭遇困难, 就会支撑不下去, 导致创业无法继续进行, 从而半途而废。

(3) 创业模式的多样性方面。由于缺乏网络创业的知识和技巧, 高职学生在网络创业方面容易跟风操作, 没有自己的特色, 如千篇一律地选择开网店卖服装。卖什么样的服装, 销售对象是哪些人群, 定价多少合适, 又有多少管理费用等等问题都是大学生在创业开始前就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学校能够给予学生相关知识的引导, 让大学生能够充分挖掘网络市场的潜力, 采取多样化的网络创业方式, 势必会增加网络创业的成功性。

3.3 培养创业与专业相结合的意识

创业并不是一个独立于专业学习之外工作过程, 而应该是与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相互辅助, 相互支撑的两个方面。夏守慧把专业学习与创业的关系描述为:学习——网络创业——发现不足——有针对性的再学习 (夏守慧, 2010) 。现实生活中, 很多高职学生却把两者孤立开来, 认为学习与创业不相关, 或创业用不上专业知识, 因而不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 把注意力和时间都用在了网络创业上。这样既不利于在校的学习, 也不利于自己的创业, 而且有可能造成两头空的结局。要解决这个问题, 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 同时还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在传统的授课内容上增加创业的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加大创业方面的指导, 并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与创业过程相融合起来,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还能为学生未来的创业之路打好基础。

4 网络创业的一点建议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以及互联网+理念的提出, 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 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高职大学生处于这个互联网+的时代, 正面临着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创业的大好时机。然而这其中也是机遇与风险并存, 利润与亏损也许就取决于一个念头和一个营销策略上。对于高职学生而言, 要进行网络创业, 除了应该具有上述的几个创业的意识之外, 还可以从下面的几个途径进行尝试。

首先, 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创业时, 需要选择低成本, 风险小, 容易操作的项目, 不能在一开始就一味追求高利润或急功近利。如何选择项目, 一个靠自己对市场的考察和调研, 二要靠对相关领域的成功人士的咨询与请教。然后还要看自己是否有进行该创业的恒心和毅力, 因为只有不怕苦, 不怕难, 坚持到底, 才有可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其次, 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创业。自身的优势包括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 如营销, 电子商务, 沟通技能, 管理技巧等;也包括周围的人脉资源, 资金的准备以及其他市场资源的掌握等方面的优势。只有在创业时, 拥有了这些优势, 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有备无患, 在创业的道路上减少困难, 少走弯路。

网络就像是一个浩渺的海洋, 其中既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根据媒体报道, 仅2015年双11一天, 中国网络销售的总额就达到了912亿元。这说明网络创业的确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但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或有能力进行网络创业。成功的网络创业需要我们整个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自己从意识形态、政策扶持、思想态度及课程准备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具备了所有的这些条件, 从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的情况下, 我们有理由相信, 高职学生必将成为未来网络创业中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夏守慧.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困境与对策[J].电子商务, 2010 (11) :58-59.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篇8

二十一世纪是以创造、创新、创业为特征的世纪。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培养与教育, 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自1999年以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见凸显, 供需矛盾日见突出。在这种情况下, 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培养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 也是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创业教育起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教育理念, 其本质是要求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我国于2002年开始对高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其标志性的事件是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当年在北京召开的“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目前, 各高职学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 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 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培养体系。

二、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内涵及培养价值

1. 创业能力的内涵

广义的创业是指在现有的岗位上, 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能够作到在岗位立业;狭义的创业是在没有岗位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创办一个新的企业。广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开创型人才, 培养具有生存意识和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个人;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具体的操作技能的培养, 是培养那些自主创办企业的未来企业家和创业家的教育。

创业能力 (enterprise competencies) 一词, 是在1989年亚太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与华裔专家朱小奇研究后确定的, 王一兵译为“事业心和开拓技能”。创业能力培养, 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学校教育必须既注重知识的传授, 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是指一个人或是团体创业所具有的能力, 涉及到人力资源、资金、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 具体来说创业能力包括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品质等素质, 是多种素质构成的综合素养。

综合上述观点, 笔者认为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将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定义为:是蕴藏在学生身上的以智力为核心、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具有突出创造特性的综合性能力。该能力可以转变成学生开办各种经营实体能力的基础。

2. 创业能力培养的价值

(1) 满足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掌握了现代管理技术的大学生有义务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创造出新的职业或创造出更多的企业, 尤其是在传统服务业, 创业投资少, 对员工技术要求不高, 经营管理较为简单, 经营风险小, 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创业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

(2) 有利于提高就业率。劳动力供需不平衡, 就业难在我国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创业能力的培养, 进行自主创业。比如开办小型企业 (工作室、公司) , 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 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 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成熟与发展。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高职大学生们树立创业意识、风险意识, 有助于他们在将来的就业或创业中获得比一般社会创业者更好的成绩。换句话说, 接受了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大学生们其开办企业的成功率会高于一般创业者。通过培养高职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相关知识应用于创业实践中, 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不断修正自己的能力盲区, 从而最大程度上为毕业后的择业或创业创造条件。

(4)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我国, 高职教育的发展还没有经历很长的时间。如果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无法就业, 那么高职教育的正常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三、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容

1. 培养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主要有创业需求、动机、理想、信念等,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 大学毕业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而是需要在市场里求生存。学生从入学之日起, 就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能力培养与引导, 让他们认识到培养创业能力不但是必要的, 而且是大势所趋。要让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亮点, 为今后开办企业实体做好准备。

2. 学习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的学习是创业的基础。缺乏必要的创业知识, 会给创业者和创业活动带来不良影响, 使创业能力培养受到影响, 使创业活动无法顺利进行。学生不但要掌握一般的创业原理、创业步骤、创业技巧, 还需要掌握企业服务与管理的专业知识, 更需要重点关注和掌握企业创业的要点和难点。同时, 学生还需要掌握与创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与创业相关的财务知识、税收政策等。

3. 提升创业实践能力

创业实践能力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操作能力, 是将自身的想法、理念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落到实处的能力。

学校要为学生开办各种企业实体提供服务平台, 通过提供场地、资金等不同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比如,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通过学校出资的方式为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办了“爵色98”, 该专业的学生通过“爵色98”的运营, 训练了其从原材料进货、财务管理到员工管理、产品推销等一系列的运营能力。

4. 提高创业心理素质

创业心理素质不仅包括情感和心理品质, 还包括对自身评价、风险意识、应变能力、耐挫折力等。高职院校进行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该专业学生创业成功的机率。通过邀请行业专家举办讲座、学生下企业实践等方式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

四、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1. 设置企业创业课程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企业创业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 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设置企业创业课程一方面使创业课程成为管理教育的常态教学任务, 确保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连续性, 另一方面企业创业课程的引入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对高职教育改革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 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一是大力宣传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利用学校广播、校报、橱窗等宣传工具, 进行创业宣传, 使培养创业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 同时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 形成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敢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成立创业者协会, 创业者协会通过社团沙龙的组织管理、活动的设计组织、报刊杂志的创意策划、企业金融实践的模拟等活动来宣染创业氛围。

3. 加强企业创业训练

一是开办企业创业实体。学生通过开办与管理专业相关的创业实体, 一方面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 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由于与所学专业相关, 学生们比较熟悉企业的服务与管理, 也比较容易获得来自学校的资金支持与教师们的技术指导。例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该校的管理专业学生开办了创业实体“爵色98”。通过“爵色98”的运营对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创业训练, 该酒吧对外运营, 真正做到了通过“知行合一”来培训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素质。二是建立学生创业团队。在开办创业实体的同时, 支持和鼓励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自愿组成创业团队, 通过开展如创业沙龙、创业论坛等等活动, 让该专业有志于创业的学生, 通过创业团队活动, 在相关的创业指导老师指导下, 锻炼自身的各种综合能力, 为创业积累经验。

4. 举办学生创业大赛

通过评价参赛学生“创业计划书”, “创业项目答辩”等方式, 在寻找较好的创业项目的同时, 修改大赛评委提出的创业计划中的不足之处, 从而提高学生创业的能力, 创业的成功率;由于创业大赛本身包括了对参赛学生社会活动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训练。也就是说, 大赛是检验学生们的实践, 并为提高这些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5. 改革管理专业学生考核体系

实施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必须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今后对学生的评价应在以往的评价方式中突出创业能力评价, 通过学生的创业课程得分, 通过学生参加创业团队的贡献、参与创业实体运营的表现等方式进行综合考核。

高职教育引入创业教育是大势所趋, 特别是在目前人才供需不平衡、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 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鉴于此, 高职教育要加大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要加强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 这些对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摘要: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目前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 文章从创业能力培养的背景与现状入手, 诠释了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与培养价值, 通过对创业能力培养内容的分析, 构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文俭.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学习时报.2009, (6) .

[2]吴娜.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10) .

[3]孙文清.试论广告学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企业经济, 2009, (l) .

[4]田丽.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6) .

[5]李丰乾.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9, (6) .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篇9

关键词:高职,创业,现状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为缓解这一矛盾, 政府和教育部门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开始自主创业, 但问题也在逐步显现, 比如:缺乏经营管理经验、项目技术含量低、创业成功率低等。为针对性地提高高职学生创业能力, 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进行了研究。

一、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

为掌握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现状, 本文随机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本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 回收有效问卷779份, 有效率为97.4%。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一) 创业泡沫大

问卷中76%的学生对创业感兴趣, 但面对未来就业, 只有4.9%的学生选择先创业。目前已创业的在校生只有3.8%, 而创业成功率更低至0.8%。

(二) 创新意识不足

调查显示, 高职学生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低, 只有5%是高科技项目, 42.2%是商贸或服务类等低成本、低回报项目。这主要是因为68%的学生在创业的选择上, 主要解决的是谋生问题。

(三) 创业素质低

创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调查显示, 58.3%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缺乏创业能力, 这其中39.1%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经营管理能力。

(四) 创业环境认识不足

调查显示, 学生对社会现有的创业资源认识不足。了解国家创业政策的学生为15%, 了解国家税收减免政策的学生只有1.8%, 知道学校创业帮扶措施的学生有22.3%。

二、影响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因素

(一) 政策支持针对性不强

为支持大学生创业, 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 涉及融资、税收、创业培训等方面, 但在具体落实时, 却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 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创业帮扶虽较多, 但往往发布在不同的平台上, 内容零碎松散。同时一项创业政策的执行也经常涉及多个部门, 配合不协调时有发生。第二, 学生创业贷款落实较难。虽然国家有贷款政策, 但学生创业贷款由于无抵押风险高, 与银行零风险无抵押放贷诉求相矛盾。

(二)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水平较低

虽然全国各高校积极发展创业教育, 但创业教育的深度还远远不够。首先, 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现在高职院校的创业课一般是选修课、讲座, 没有将创业课融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中, 更无专业的系统课程。其次, 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一般由学工处负责, 任课教师由辅导员兼任。创业教育要求教师须同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创业经验, 而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大多缺乏创业实战, 授课往往纸上谈兵。

(三) 高职学生自身创业素质欠缺

成功的创业要求创业者各方面的优势能力高度集合, 但很多高职学生缺乏优秀的创业素质。首先, 缺乏经营管理能力。创业要求学生具备营销、财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这是大部分高职学生所欠缺的。其次, 缺乏必要的社交能力。高职学生在创业期间, 对外缺乏社交能力, 无法快速建立商业人脉, 扩大和留住客户群;对内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导致团队不合、凝聚力瓦解。最后, 缺乏创业实践。很多学生只是从书本上认识创业, 没有参与过实践, 对市场、行业、消费对象的了解不充分, 导致创业成功率低下。

三、提升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受政府、学校、自身三个层面的影响。只有发挥好三个层面的合力, 才能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 完善政府创业政策

以创业带动就业, 各级部门一定要将国家的政策贯彻到实处, 为学生创业提供有利条件。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整合各部门扶持政策, 扩大惠及面, 使广大高职创业者从中受益。同时, 政府应为学生创业拓宽融资渠道, 简化银行贷款手续, 调动政府和民间资金, 解决创业资金难题。

(二) 加大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力度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应加大创业教育力度。首先, 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通过课堂传授学生系统的创业知识与技能;其次,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一方面增强创业指导教师的培训, 另一方面外聘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来校担任创业指导教师。

(三) 提升高职学生自身创业素质

高职学生自身创业素质的高低, 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核心环节。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应从三方面着手:第一, 学习创业相关知识, 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 为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 鼓励学生多参与社团活动, 锻炼自身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协调能力等;第三, 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兼职实习, 投身实践, 积累经验, 为以后创业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周久军.论具有高职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策略[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2) :97-99.

[2]鲁凤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13 (5) :103-105.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探讨 篇10

鼓励自主创业成为我国就业工作的重要政策, 早在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要求, 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高等院校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倡导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众多高校也对创业教育比较热情, 纷纷开设创业课程, 但大多数效果不大, 学生毕业后真正创业的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欠缺。我院在本学期进行的择业调查显示:在“你是否想过自己要创业”的选项中, 选择“想过”的学生占74.9%。在被问及“你认为自己的创业能力如何”时, 回答“很强”的同学只占5.1%, 回答“强”的同学占12.5%, 而回答“一般”的学生占57.5%。回答“较差”的学生占14.5%, 回答“差”的学生占5.9%, 回答“很差”的学生占4.1%, 后4项加起来高达82%。这表明学生对创业有向往, 但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缺乏开创精神。所以提高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是走出该困境的关键。

二、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

1、社会能力。

交往能力本质上是利用社会能量的能力。无论是生存还是发展, 创新还是创业, 个体不仅要发挥自身能量, 还必须利用社会能量, 而且自身能量的获得也离不开利用社会能量, 或者说就是利用社会能量。社会能力包括如下因素:

(1) 决策能力, 如发现并有效利用机会的能力, 也就是决定做或不做、做什么、怎样做和什么时候做的能力;

(2) 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如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能力;

(3) 言语能力, 如领会言语 (听) 和生成语言 (说) 的能力;

(4) 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如策划、计划能力, 实施计划的能力;

2、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即人们通常说的智力, 是指人脑输入、存储提取、加工、输出信息的能力, 是个体在心理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心理条件。奥斯本所提出的智力分类“吸收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即是认知能力。它是正常个体顺利适应社会、生活、工作必备的心理条件, 是创业能力的核心因素。认知能力有如下因素:

(1) 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创业也是一种创新, 创新离不开对事物内在联系的发现, 离不开对事物外在信息的系统周密精确的感知观察。创业是一系列的创新, 而创新是一种输出, 它的前提是输入, 输入之后还得“存储”, 这就离不开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在认知能力的结构中位于底层, 是在后天的活动中培养并且是在早期培养起来的, 职业教育中的创业教育准确地说要发展受教育者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 “培养”应该是基础教育的任务。

(2) 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创业能力因素中智力因素的“上层建筑”, 具有“意识生成”的特征。创造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是创业能力的核心。

(3) 学习能力。如阅读和写作能力、安排学习时间的能力、优化学习过程的能力、探索运用有效学习方法的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落实创业认知能力的培养就要重新认识职业教育中理论知识教学和手工操作技能的关系, 纠正重技能而轻理论的倾向, 在技能领先其他类型教育的同时, 保住理论知识教学的底线。

3、操作能力。

广义的操作能力包括以心智运动为特征的认知能力, 狭义的操作能力仅指以肢体或躯体运动为特征的实践能力。职业教育作为突破了传统教育让动脑的人不会动手、让动手的人不会动脑的局限, 以“手脑联盟”为教育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 决定了创业能力培养不能是片面的。

三、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学生的种种创业能力需要在创业实践、包括受雇于创业者从业的历练中不

断增强、提高, 但是, 在校学习期间有目标、有计划地备战培训, 练好基本功, 显然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奠基。只有准备好这些能力基础, 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顺利地走向就业和创业征途, 才能使得所学的文化和专业知识技能有用武之地, 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更贴近职业、更富有实践性等特点, 是加强创业基础能力培训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和创设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方法, 在教育教学等活动中加强上述能力的培养训练。主要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去探索实施。

1、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从理论层面引导学生认知、认同创业所需能力的内涵和外延及其前瞻性、现实性的价值意义固然是必要的, 但必须注重这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如搜集利用各有代表性的创业典型案例 (或讲中引证, 或走出去采访或请进来讲座等) , 组织鲜活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那些创业者的真人实例中获得震撼, 由感性到理性地得到启迪和触动。有时候成功者的一次经历、一条经验、一句话, 会使听者茅塞顿开, 铭记难忘, 促使奋发, 或引以为戒, 强能补短, 受益终生。

2、注重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必要基础和工具, 但并非必然, 不等于有了知识就自然成为能力。要促使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就必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能力的操练与积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应用知识的体会、感悟、经验和心智能量的积累, 从而促使知识内化成能力。比如教学人际交往、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知识的过程中, 就必须配之以模拟的或真实的相关实践性“作业”训练, 在训练中培养、增强活用知识、举一反三、迁移创新的能力, 促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积淀和增值。

3、鼓励学生自觉壮弱强能。

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创业能力及其价值意义, 激发起壮弱强能需求欲望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正确评价、自我认识目前的能力状况。从而明确自觉壮弱强能的目标和行动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利用和争取机会并努力创造机会, “逼”着自己“乘机”练能强能, 尤其是对某些能力弱项的自我“强迫”性的历练。能力是在生活的实训实践中练出来的, 需要个体具有强烈的自我需求、自我完善的主观意识和自信心。学校和老师一方面要为他们创造条件, 拓展平台, 提供更多更广的历练机会, 一方面要鼓励他们踊跃地利用这些机会, 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利用和创造机会, 勇敢地投入其中, 锻练才能。

4、强化实践中的实训功能。

毕业前的各类实践活动是各种能力综合实训的最好平台, 必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能力训练功能。尤其要重视创业通用性能力的强化磨砺。一是在项目选择上要选富有挑战性的最有利于历练能力的, 要克服选熟避生、就易拒难、只求轻松走过场的习惯倾向;二是要将综合能力检测和训练提高程度同专业技能一样列为实践目标与考评内容, 并占较大的权重比;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放心放手地把学生“推下水”, 让他们在游泳中学游泳, 熟悉水性, 练就驾驭风浪、自主沉浮的能力。指导老师的“指导”主要在目标方向上的指点和心理上的鼓动引导, 而不是具体问题、具体方法上的教授和“帮助”。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转变办学思想与就业观念, 培养高职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将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走向成功的职责所在。

摘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教育, 增强学生的创业信心和能力, 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加强对学生创业的指导, 以便让学生毕业后择业之路更为宽广。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华北庄、胡文宝等:《中国产学合作教育探索》,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9。

[2]周栋良:《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困境及对策》, 《唐山学院学报》, 2010, 01。

[3]王学岭:《论高职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2。

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22-01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尤其是高职教育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不容乐观。笔者认为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毕业生走自主创业的道路,是高职教育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高职学生就业面临压力的主要原因

高职学生就业比较困难,有高职教育外部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 也有高职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还有高职学生自身对就业问题存在的一些误区。

高职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外部不利因素主要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够。一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性质缺乏应有的了解。二是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了解不够,他们还是按原来的思维定势来招聘所需的人才。三是用人盲目性。某些单位、某些行业和岗位工种、用人高消费或用廉不用优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少高职毕业生因此被拒之门外。

而高职教育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首先,办学历史短,缺乏名校作用,社会影响力小,特别是相比于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其次,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还没有真正凸显,高职院校从清楚认识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到创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第三,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一些专业的教学内容缺乏前瞻性,甚至滞后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实践性教学还没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产学研结合还停留于形式上;第四,专业设置与社会用人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也是造成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之一。

高职学生自身对就业问题存在的误区主要是认识问题。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估计不足,定位偏高,只愿意去大都市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农村、山区、海岛等偏远乡镇的用人单位缺乏兴趣,对自主创业缺乏信心。

二、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拥有的有利条件

目前,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有着极好的机遇与条件,高职学生完全可以大胆地进行自主创业的尝试。

1、党和政府对自主创业问题十分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各党委和政府在关心就业、再就业问题的同时,十分重视自主创业问题,把自主创业作为带动就业、再就业的一项重大措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规定。这些都适应于高职学生的自主创业。

2、产业结构的调整为自主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产业结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为人们的自主创业提供的机遇。

3、高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其日后自主创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高职教育是以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应用性人才的教育形式。

三、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创业是一项艰苦而繁重的任务,它涉及的领域广内容多,因此,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必须大力加强自身素质,而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很多数高职学生希望日后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因而非常关注就业信息,却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缺乏应有了解,在就业时往往只能消极等待就业机会。

2、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创业的过程是无疑要历经种种艰苦磨练,创业者也必定会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像来自社会、亲友的压力,创业成功与否的压力、资金、产品、销路、商业合作伙伴等等。

3、调整培养方案适应学生创业需要。学生自主创业既要有扎实的本专业职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有丰富的相关知识与信息。高职院校在制订实施性培养方案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自主创业的需要。

4、广泛接触社会,锻炼学生创业能力。学生自主创业,除自身要具有扎实的内功外,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这种社会经验主要体现在了解社会需求,把握市场前景,协调各方关系等方面。而社会经验在课堂上是无法培养的,需要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学习与积累。因此,高职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就不能实施封闭式教育。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建设好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组织学生深入到校外实训基地,了解、分析、处理实训基地出现的实际问题,实行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应切实制订相关制度与政策,鼓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广泛接触社会,在不影响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对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应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企业,组织学生参与或帮助有关企业制订创业、再创业计划的策划,亲身体验创业的艰辛,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任 媛.高职院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11)

[2] 杜 玲.张天然,李蔚.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01)

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 篇12

1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 是创业者创业所必备的各种能力、品性、习惯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从简而言之, 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完成创业行动和创业任务所需要的全部主体要素的总和。就其结构, 笔者认为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能力素质等部分。

培养大学生较为全面的创业素质对促进大学生创业、顺利创业、成功创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风险性较强的一项活动, 创业者是否具有较强的创业素质直接关系着创业活动的成功与否。从创业的风险来源看, 既包括市场的变动、政策的变化、创业资金缺乏等客观风险, 也包括创业者的身体与心理素质等主观方面的因素导致创业失败的可能性, 这些均可以通过创业者凭借过硬的素质有效化解或降低。从创业的过程来看, 从识别市场创业机会到创业筹备、创业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的创业风险, 也对创业者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要创业者提高自身素质。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 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素质, 增强就业稳定性。”

因此, 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工作是提高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 必将有力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

2 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2年, 教育部确立了清华大学等九所本科院校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自此之后, 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纷纷出台政策, 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 具体措施包括将创业就业课程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提供在校创业实践、举办各级各类创业指导大赛等, 形成了浓厚的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

但是, 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目前在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中仍存在不足需要解决。我们曾经以驻石家庄市各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 对未创业学生创业意愿和部分在校创业学生的创业实践现状进行调查, 涉及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资源分析、创业动机、学校创业指导等内容。调研结果表明, 一方面在校高职学生具有创业意识, 但多数仅限于想法而未付诸实践;无论未创业还是已经创业的普遍对大学生创业的内涵、创业政策、对自身创业素质的自我认知等均存在不足。同时, 已经创业的学生则以“积累社会经验”、“丰富人生”和“赚钱”等为目的, 创业所需资金主要通过父母支持、合伙创业等形式筹集, 普遍感到目前的创业教育需要强化和完善。

3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途径

创业生的创业素质培养是一个持续、综合的培养过程。笔者认为, 高职院校要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着手, 做好创业课程体系及内容设计, 打造专兼结合的创业教学团队, 落实能力本位的课堂教育, 强化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 进而合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3.1 转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根本保障。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过程中, 要在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教育教学内容与创业实践需要相对接;在创业课程授课中落实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提高创业理论与实践、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的有机融合。可以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出发, 以校企合作开发的真实创业项目引领创业课程教学和实践, 进一步提高创业知识、创业心理素质、创业实践操作能力等的教学效果。

3.2 改革创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创业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的平台和依托, 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等为课程教学内容。从创业素质培养的内涵分析, 创业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创业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 从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团队的组建到创业资源的整合等实践能力均需要在创业教育中提高, 这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系统的课程体系。根据资料, 在国外创业教育进行得比较好的国家已经开发了相应的教材、评价标准等。反观国内, 多数的创业素质培养以选修课为主、讲座为辅的形式进行, 课程以创业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为主要内容。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素质, 要以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构建创业课程体系, 形成符合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的课堂教学资料、实训指导教程、课程标准、考评标准等。

3.3 打造专兼结合、多元化的教学团队

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创业素质教育, 必须要有一支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及实践指导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条件。目前的高职院校多是将创业教育的教学任务交给了基础课教师、辅导员等完成, 这些缺少创业经历、缺少实践的校内教师是无法独自完成创业教育的。因此,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 要求高职院校利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 在提高校内教师创业理论水平的同时, 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深入企业体验创业过程, 熟悉企业的运作、发展、管理与经营, 提高创业实践能力。同时, 邀请、聘请一些有创业经历的专家、知名人士以及成功创业的毕业生等加入到创业课程的教学团队中, 通过承担创业实践指导任务、举办创业专题讲座等形式, 弥补校内教师在创业实践方面的不足, 丰富创业素质教育课程内容, 提高教育效果。

3.4 鼓励、加强学生自主创业实践

创业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动态过程, 始终离不开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实践活动, 它贯穿于学生整个求学过程和创业过程中, 是一个不断学习和长期锻炼、积累的过程。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使学生自主创业, 所以创业实践活动的最直接形式使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尝试。

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 高职院校应在国家的创业政策基础上, 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外围环境, 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在高职院校校内, 可以通过开辟“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减免水、电、办公室费用等措施, 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创业实践活动, 如从事小商品销售、软件开发、技术服务等活动, 通过边学边实践的形式, 在学习创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通过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经营管理能力。

摘要:近些年来, 为积极应对高校严峻的就业压力, 拓展大学生就业途径, 从国家到各高校都高度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素质培养。随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不断改革, 高职大学生创业的意识、创业心理素质、创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践环境等因素制约, 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教育需要改善。要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业课程体系、打造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强化学生创业实践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郑毓, 叶锡恩, 余斌.高校创业素质培养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2) .

[2]李春青, 聂淼.高职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1)

上一篇:起动方案下一篇:创新管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