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刍议

2024-08-14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刍议(精选12篇)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刍议 篇1

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有关“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至少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要求,各高等职业院校将学生顶岗实习作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的重要途径,正式列入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难度,由于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等原因,大多数学生在顶岗实习单位很难安心工作,常出现辞职、私自离岗等现象,给单位带来不便和损失,给学校带来很大的管理难度。解决学生流动问题,除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以限制外,还应从思想上引导教育,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转变其传统就业观念。

一、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流失情况严重

由于顶岗实习单位较为分散,学校没有能力安排专门人员到实地去管理,只能借助QQ、电话等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管理上可能出现疏漏,再加上相关的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以致学生流失情况极为严重。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学生流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工资待遇不高。许多企业没有对实习学生执行员工一样的待遇,只给基本的生活补助。二是生活环境不适应。高职学生面临的工作环境都是在生产一线,有的是生产车间,有的是项目工地,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很难适应。三是工作强度大。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很少干家务,缺少生活的磨练,习惯了家长的百般呵护和老师的耐心教导,突然让其独自承担工作的压力,面对工作的困难,学生从思想上和身体上都难以接受。

(二)锻炼价值不大

许多生产项目周期性很长,生产单位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往往安排学生在固定生产岗位上,长期从事单一的工作,对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作用不大。

二、顶岗实习的价值

顶岗实习是教学环节的一部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深入企业,树立爱岗意识、吃苦意识、竞争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能够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拓展自身素质的主要载体之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的结合。刚毕业的学生大都“眼高手低”,而理论知识通过应用后才能被深刻领会,顶岗实习正是这样一个环节,它对学生进一步的专业课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此外,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拓宽知识面,磨练意志、发展个性、锻炼能力,能够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成为“学历、素质、技能”一体化的实用型人才,从而为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能够使学生丰富社会阅历,积累工作经验,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职场中的决定因素,但在校园里很难学到,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缩短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顶岗实习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日积月累,可以把体验融入自己的知识,通过实践的检验,最终升华为自身的阅历和经验,使适应能力、与他人的协作能力以及自身的创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得到提高。此外,顶岗实习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调整与人相处的方式,逐渐适应环境,学会更好地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市场意识和正确的就业观

通过顶岗实习,高职学生能够提前了解社会、认识自己、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在就业过程中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面对目前的就业状况,如何做出抉择是关系个人成长和未来的头等大事,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服务于生产一线是就业的主要渠道,是高职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高职学生的特长所在。高职学生不要把目光集中在地方招考等就业途径上,毕竟在知识层次上高职学生和本科生是有差距的,再加上名额有限,高职学生考中的几率非常小,即使考中了也会分配到偏僻的山村任职,不但生活不方便,个人成长和发展都受到了限制。因此,应该勇敢地走出去,在生产一线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工作中继续学习、磨练、深造,寻找属于自己更广阔的天地。高职学生具有很强的操作技能,又通过顶岗实习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通过实习,学生能够认识社会中的优胜劣汰规则,培养竞争意识,能够在实践中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在校期间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端正就业态度,克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真正做到量能定位和量力就业。

三、对顶岗实习的认识

顶岗实习对学生专业能力的锻炼、职业精神的培养、就业竞争力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实习学生应该放眼未来,克服眼前的困难和挫折,利用实习机会使自己在实践技能、社会阅历、综合素养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在实习过程中,除了完成实习单位安排的任务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学习,强化技能,提升专业素质

生产单位在技能培养方面比学校更具优势,首先是生产单位具备本行业最先进的设备,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单位在设备更新方面的投资力度非常大,而学校由于资金、场地等的限制,设备更新的速度要滞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弥补学校技术设备落后的局限。其次是生产单位有很强的技术优势,由于长期从事专业技能操作,技术人员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掌握了本行业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实践技能比老师要强,实习学生应该利用工作机会多和技术人员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有效补充。另外,技术人员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些优势都是学校无法提供的宝贵财富。实习学生不应该急功近利,要志存高远,不要过分计较收入的多少,要把个人的成长、锻炼放在首位,选择实习单位时要选择有锻炼价值和发展空间的单位;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只有从基层做起才能掌握最基本的生产技术,才能亲身体会产品的生产流程,才能为进一步进入管理岗位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不要满足现状,要不断进取,在实习单位要通过参加生产项目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简单的工作容易完成但锻炼价值不大,只有完成别人完不成的任务,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才能享受别人没有的待遇。要勇于承担有挑战性的工作,利用参加项目的机会锻炼自身的能力,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专业基础。另外,在实习单位不但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更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单位技术人员不会向老师那样耐心教导,要利用一切机会多向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要谨记“善思多问、勤学苦练”的古训。实习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单位的设备优势和技术优势,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本行业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技能,为今后工作奠定专业基础。

(二)磨练意志,陶冶性情,增强适应能力

现在的年轻人多数为独生子女,很少经受困难的考验,很少经历挫折的磨砺,也没有经历多少生活的洗礼,在对待事物上具有明显的自私、狭隘和责任感不强等弱点。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这些优良的品质都离不开生活的磨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不会被困难压倒,才不会被挫折屈服。因此,高职学生一定要提高对顶岗实习的认识,消除懒惰、浮躁情绪和见异思迁、眼高手低的弊病,脚踏实地、勇往直前,把繁重的工作、艰苦的环境当做磨练意志的大熔炉。

(三)掌握技能,捕捉发展机遇

实习单位大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这些地区提供的机会要比内地多,发展潜能也很大。实习学生应该利用闲暇时间多和他人交流,多了解当地的文化及市场需求,提高认识,开阔视野,改变就业和价值观念,为自己今后的奋斗和发展明确方向。

总之,顶岗实习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提升,是对学生吃苦精神的培养和塑造,是对学生就业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实习学生应该充分利用机会,提升专业素养,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刍议 篇2

来自中国职教http://

摘 要:本文对我院2007年下半年全院300多名顶岗实习学生和24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顶岗实习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 顶岗实习办法

为了掌握学生顶岗实习的基本情况,2007年下半年我院组织了四个系的419名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并由实习管理部门在实习结束前对35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覆盖面为83.5%,回收有效问卷331份,回收率为94.57%。所调查的学生涵盖了所有班级。同时,我们对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24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全部回收。

这次问卷为表格式,有分项评价和意见填写,分学生用表、实习单位用表,24个实习企业有实习生总体信息反馈,占实习单位总数的大部分,且多为学生较集中的企业。

一、学生顶岗实习调查情况

1、岗位与专业对口问题

我们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当中十分强调专业对口,但由于对口企业专业对口的岗位较少,难以满足专业实习的要求,其调查结果如表1(表1略):

2、学生生活安排问题

尽管我们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特别注意学生生活的安排,但在调查中发现其满意程度也仅达到50%左右(见表2(表2略)),即使有些企业的宿舍是带空调的,其结果也基本如此,所以学生生活安排问题仍需努力。

3、企业指导人员辅导问题

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必然会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师傅、专家为学生的指导教师,但由于学生的原因和企业技术人员、师傅、专家指导方法等问题,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其满意程度还不到50%(见表3(表3略))。

4、学院指导教师问题

学院对学生顶岗实习同样派出指导教师,因为教师缺乏企业实际操作经验,指导工作不到位,与企业实际要求仍有距离,所以仅有四成左右的学生对学院派出的指导教师满意(见表4(表4略))。

二、企业对我院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调查结果

学生到企业实习除了学院对学生进行常规考核管理外,我们要求学生同时遵守企业管理制度,最后请企业给顶岗实习学生一个总体评价意见。我们对学生较集中的24家企业进行了无记名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团队精神、工作业绩、生活纪律等八个指标进行调查(其结果见表

5、表6(表5、6略))。

数据表明,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各个方面的表现基本上持满意态度,并希望继续接收顶岗实习的学生,所以我们得出结论:这次顶岗实习是成功的。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评价好的意见

(1)工学结合能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上升到实践层面,及早接触社会和认识企业,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顶岗实习丰富了大学生活,能加深工作体会、积累工作经验,对所学专业了解更深,就业方向更加明确。

(3)企业设备先进,管理严格,师傅技术水平高,指导耐心,对提高技能很有帮助。

2、学生建议改进的意见

(1)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尽对口;每天工作时间十多个小时,时间过长,工作枯燥,工作辛苦;因为是顶岗实习,所以企业师傅与学院教师指导不是很到位,进步不快。

(2)有的工厂环境太差,气味大,设备老化,危险性较大,同时有的企业主不及时发放工作报酬,加班费少,伙食差,极大地影响了工作热情和成效。

(3)请安排实习时注意学生轮岗问题,让学生多学一些技术。

3、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意见和建议

(1)绝大多数学生服从意识好,纪律性强,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工作积极,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关心企业,能对企业提出改进建议;悟性好,很有潜质。

(2)不足的方面主要有:

①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希望学校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

②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学校教育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努力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结合实际多安排实践活动,特别是企业模拟实践活动,不要被动地适应环境,从而带来学生思想的不稳定。

③学生顶岗实习时间短,很难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工作,品质观念薄弱,废品率高。

4、做好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对策

(1)转变观念,由“要我去”转变为“我要去”。高职教育的基本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学生进行实训和到企业顶岗实习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理念要从学生入学时开始就必须进行教育,把在校期间学生必须参加顶岗实习的要求,变成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渴望,学生接受顶岗实习的安排就会从被动变为主动。

(2)建立校企合作企业群,确保顶岗实习专业对口。学生顶岗实习由于专业不对口而产生意见,应该说责任是学校的,因为学校无法提供数量足够的专业对口的岗位,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校企合作企业群。我们既然通过广泛的专业调研设置了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反过来,我们也应该从专业设置出发,寻求适合该专业实习的岗位群,以岗位群为主线建立起能提供足够实习岗位数量的校企合作企业群,变学校寻求企业安排顶岗实习为企业要求或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同时,让学生在同一岗位可从多家企业中选择顶岗实习的单位。这时就不会出现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了。

(3)合理安排,科学管理,学习、实习、生活统筹兼顾。学生思想不稳定、有意见常常是从学习、生活的小事情萌发出来的,在安排顶岗实习之前应制定周密且细致的实施方案,方案制订得越细致,实施起来困难和问题就越少。学校应从动员开始到出门上车、进入企业、食宿安排、实习待遇、岗位要求、技能要求、考核要求、人员调配与安排、人员分组、制度要求等,都必须面面俱到、统筹兼顾,让学生感受到实习是学校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就会安心、工作有信心,顶岗实习的目的就会达到。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安全防范研究 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危机防范

一、顶岗实习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1.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身份认定存在空白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实习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并不明确,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身份尴尬。第一种观点认为,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身份还是学生,因此,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不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种观点认为,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学生的劳动权益也应受到劳动法律保护。第三种观点认为,顶岗实习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劳动者。顶岗实习学生仍然是学校在籍学生,同时又与企业正式员工一样需要遵守企业规定,履行岗位职责,在身份上具有双重性。由于身份的不确定,所以导致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2.实习学生在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各方责任划分不清

由于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身份认定的不明确,所以在危害后果发生时,责任的承担主体和划分就成最大的问题。企业人身伤害风险是危害情形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学生是生手,经验不足、专业能力欠缺、安全生产的意识较为淡薄,都会引起操作失误,面临各种生产安全事故的威胁。而在损害事故发生后,由于现行法律对于赔偿责任方没有明确规定,学校与企业之间往往也是约定不明,导致双方互相推诿责任,致使实习学生权益受损。

3.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经常出现过高的流失率与违约率

没有签订劳工合同,受损害的不仅仅是参与实习的学生,实习单位同样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学生没有了合同的约束,跳槽现象就会频繁发生,并且不少学生也会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实习,大大影响了企业的稳定性,这也直接影响校企合作关系,以及学生就业率与院校声誉等。

二、顶岗实习期间产生法律风险的原因分析

1.危机意识培养实效性不强

部分职业院校的危机防范意识淡漠,不能正确地理解危机管理的内涵。部分师生错误地认为,危机管理只是在危机发生后,对危机事件进行的处理,而忽略了,危机管理中首要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危机防范阶段和具有重要反馈价值的阶段——危机善后阶段。因此,职业院校现在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实习实训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防范意识培养的实效性。

2.危机防范预案不完备

很多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对学校是否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都持不知道或不太清楚态度。本人认为,这是学校危机管理不成功的表现。某些职业院校危机管理预案不完备,更有甚者没有预案,学校的管理者只是凭借自己零散的实践管理经验处理问题。这样做降低危机处理的有效性,或许在危机爆发的短时间内能够应对,但往往成本高,带来的事后影响性大。危机管理意识的淡薄促使某些职业院校缺乏必要的危机管理预案。

3.危机防范组织体系不完善

部分职业院校未组织固定的领导班子或设立危机管理小组来制定危机防范的方法和措施。学校的危机管理并没有进入长效化、常态化日常管理阶段,职业院校实习实训缺乏必要的组织保障。没有完善的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就必然缺乏危机防范预案和应对危机的科学思路,一旦发生危机,只能短期应付,危机的善后处理也无法保障,严重缺乏危机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

4.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多数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法制教育非常有限,主要来自于两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加上高职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培训,轻法律素质培养的现象,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让人担忧,在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实习过程中,因缺乏社会经验又急于就业,往往容易轻信他人上当受骗。(2)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的态度不够坚决。(3)学生重视自由和权利,但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对维权途径不甚了解。

三、顶岗实习期间法律风险的防范对策

1.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学生实习实训前着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列举相关的安全事故及安全隐患,让学生知道每一次事故的发生将会给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给家庭造成沉重的打击,给学校和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学生在实习实训前便具有了超强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培养学生掌握事故处理能力不但能很好的自保,还能减少事故损失。学校应在学生实习实训前将常见事故处理方法印刷成册发给学生,在安全教育中着重讲解并教会学生使用一些防护工具,如灭火器等。

2.完善管理制度

高职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学往往是在校外企业完成,对学生的管理就涉及到学校、企业、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是提高学生实习实训安全性的关键所在。①要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规程以及实习学生的管理方法等方面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学生有章可循。②在学生进入企业后,安排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 安排有经验、技术好的员工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 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生实习进度等。做到实时指导。③指导教师应根据课程需要并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实习计划、大纲。不断深入企业一线学习,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力。④学生的校外指导老师应具有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和安全风险防范知识,在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不但要负责教会学生必要的技能,还要随时解决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于可能出现的危险给予及时的提示。

参考文献:

[1]郑玉莲、曹浩 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法改革研究 2011(4).

[2]赖咏梅 浅议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建设 新西部 2011( 21) .

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状况研究 篇4

关键词:顶岗实习,心理状态,措施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学习之后, 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性学习的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 可以使学生理论结合实际, 深入透彻地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还可以使学生提早接触和了解实际工作环境, 增强职业意识和职业责任感, 为毕业后顺利融入和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 在实习过程中, 由于学校不够重视、学生不适应、企业过于追求利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导致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不但导致学生不能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影响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甚至有可能对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日后长远的职业生涯产生不良影响。因此, 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找出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

(一) 顶岗实习前期的心理状态

顶岗实习前期是指高职学生完成在校课程学习, 准备正式开始到企业进行实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 学生既有对即将进入新环境的好奇与期待, 又有担心不能适应实习环境的焦虑, 呈现出一种矛盾统一的心理特点。

1.对新环境的好奇感与期待感。由于实习前绝大多数学生一直处在家庭和学校的环境之中, 对于外面的社会环境所知甚少, 甚至一无所知。因此, 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得非常好奇, 甚至有些兴奋;同时, 由于长时间“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单调学习经历和网络等新兴媒体对学生的影响, 使他们对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即将到来的工作经历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希望通过顶岗实习来理解工作、认识社会, 把自己从一个单纯的学生变成一个成熟的职业工作者。

2.担心不能适应新环境的焦虑感。学生长期处于学校这个单纯、有保障的稳定环境中, 很少参加社会实践的锻炼。因此, 在面对实习单位这个崭新的、从未经历过的新环境时, 学生难免会对未来的实习生活和工作产生一种焦虑感, 严重的可能还会产生恐惧感。一方面担心自己不能顺利适应和融入新环境, 另一方面担心自己十几年来的理论学习经历不足以帮助自己应付即将到来的工作压力。

(二) 顶岗实习中期的心理状态

顶岗实习中期是指高职学生离开学校, 到企业进行实习与工作的阶段。刚进入企业时, 新环境会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但随着实质性工作的展开, 各种心理问题会不可避免地相继产生。在习惯和克服了大部分的问题后, 大多数学生最终会逐渐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 并顺利完成实习。

1.刚进入新环境后的新鲜感。学生刚进入企业时, 企业一般会安排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上岗培训, 包括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操作规程学习等内容, 并带领学生参观生产车间和工作流程。由于此时并未进入实际的工作环节, 并且接触到了一些学校里未见识过的新文化和新事物, 因此大部分学生此时会表现得比较兴奋, 对企业的新环境会有一种新鲜感。

2.心理落差带来的失落感。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后, 大多数学生都会对顶岗实习跃跃欲试, 希望能够一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但实习开始后, 企业一般会先将实习学生安排在低端岗位, 从事生产、服务等一线的具体操作工作, 以便进行培养和观察。由于学生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际能力, 对顶岗实习抱有较高的期望值, 因此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失落感, 让学生感觉自己做的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杂活, 既学不到任何技能知识, 又完全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3.工作压力带来的苦闷感。顶岗实习期间, 企业一般会将学生作为正式员工对待, 要求学生严格执行企业的日常管理规章制度, 否则会受到严厉的经济处罚。再加上大部分学生从事的虽是较为简单的、重复性的基础工作, 但通常劳动强度大, 工作时间长, 部分岗位可能还需要学生进行倒班作业, 工作条件较为艰苦。由于学生习惯了在校期间舒适安逸的生活, 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品质, 又没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导致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压力。

4.人际交往不顺利带来的孤独感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 人际关系比较单纯, 学校和教师处处以学生为中心, 事事为学生着想, 同学之间相互平等, 只是单纯的同学和朋友关系, 这导致了高职学生缺乏一些必要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在进入企业后, 工作上遇到问题时不愿意或不善于跟领导同事沟通, 而是选择将问题压抑在自己心里, 这一方面导致学生没有归属感, 感觉非常孤独, 另一方面问题压抑久了, 一旦爆发极易造成跟领导、同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学生孤独感的产生。

5.逐渐融入企业后的归属感。顶岗实习期间, 虽然学生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但在学校和企业多方沟通协调下, 在学生自身努力调整下, 大多数学生会调整自身的定位, 逐渐适应并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在生活上能与企业老员工打成一片, 工作上也开始感到得心应手, 顺利承担起了自身的责任, 对企业也逐渐产生一定的归属感。这段时期, 学生心理状况基本能够保持稳定, 努力工作, 同时在工作中学习, 积累自己的经验, 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综合实力, 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阶段。

(三) 顶岗实习后期的心理状态

顶岗实习后期是指高职学生完成实习, 回到学校后进行总结与反思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大多数学生在完成顶岗实习后会有一种轻松自豪感, 但与此同时, 也有部分学生经过顶岗实习后, 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产生了一定的迷茫感。

1.完成实习后的轻松自豪感。在企业和学校的帮助下, 实习学生通过自身的主动调节和努力坚持, 解决了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克服了实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终于成功完成了顶岗实习课程, 此时大多数学生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此外, 经过半年到一年时间不等的工作历练, 学生们普遍感觉自己积累了较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 提升了自己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专业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对自身的成长和进步充满了自豪感。

2.对未来职业选择的迷茫感。经过顶岗实习的锻炼, 虽然学生们普遍感觉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获得了较大提升, 但与此同时, 大部分学生也对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有了较为清醒客观的认识, 对自己毕业后即将从事的行业和企业的运作模式、工作环境、待遇水平等方面有了较为直接和真实的了解, 此时, 部分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职业选择感到非常迷茫和矛盾, 不知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

二、针对学生不良心理状态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 顶岗实习前期的对策措施

1.召开顶岗实习交流动员会, 使学生认识更加客观。在实习之前, 各院系一定要组织顶岗实习交流动员会, 做好前期介绍动员工作。一方面要强调顶岗实习的意义和重要性, 明确顶岗实习的具体要求, 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做好实习企业各岗位及工作性质的介绍, 可以邀请合作企业代表来学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车间进行现场参观, 使学生对日后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有一个客观冷静的认识。

2.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消除学生焦虑情绪。在实习前的动员教育中, 还应该加入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 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深入了解学生对顶岗实习的真实看法, 帮助学生消除焦虑情绪;同时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容易出现的失望、苦闷、孤独等负面情绪, 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即将面临的工作环境, 努力调整心态, 更加积极地面对顶岗实习期间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二) 顶岗实习中期的对策措施

1.帮助学生调整自身定位, 适应岗位需求。针对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心理落差问题, 班主任等负责老师应该保持跟学生的密切沟通,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既要看到自己专业理论知识上的优势,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工作经验和能力上的不足之处, 调整好自身定位, 要脚踏实地, 不能眼高手低, 要从单位安排的一线工作做起, 争取做好自己负责的每一件小事, 通过这些小事逐步积累自己的经验, 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以期获得企业更多地信任。

2.引导学生自我调节, 尽快适应企业工作压力。顶岗实习期间, 学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生身份, 而是企业的一名员工, 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 尽快适应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心态转变。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积极融入顶岗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 接受实习单位的管理模式, 严格遵守单位的日常管理规章制度, 端正工作态度, 积极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要让学生认识到离校进行顶岗实习, 就是要通过实习培养和磨炼自己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以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压力。

3.做好协调沟通工作, 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老师要保持跟学生的密切沟通, 及时了解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针对学生不方便直接跟企业沟通的问题或学生跟企业协商不成的问题, 老师应该及时跟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和融入工作环境, 有效防止矛盾的产生和加剧;针对学生沟通技能不足的问题, 老师可以多向学生传授一些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小技巧, 提醒一些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沟通技能, 更好地与领导、同事和谐相处, 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

(三) 顶岗实习后期的对策措施

1.召开顶岗实习座谈会, 组织学生总结反思。顶岗实习结束后,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对自己的自信心普遍得到提升。此时, 学校应该及时组织学生对自己的顶岗实习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方面总结自己的实习成果和取得的经验, 另一方面反思自己在实习中表现出的缺陷和不足, 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予以改进。同时, 学校应组织召开实习总结交流会, 一方面对实习情况进行总结通报, 发现问题和不足, 为以后的顶岗实习积累经验, 另一方面可以安排学生代表进行交流发言, 让学生进行相互借鉴和学习, 也可以安排下一届学生参加交流会, 帮助他们提前做好实习准备。

2.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明确职业方向。完成顶岗实习后, 学生对以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 对于自身工作能力、职业素质以及优缺点等情况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时, 学校应该及时引导学生, 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等客观情况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 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 树立职业目标, 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出一个长远的、科学的职业规划。

高职学生进入企业开始顶岗实习前后, 由于环境、身份、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学校、企业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会使得学生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 必须研究实习学生的心理状态, 识别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指导, 以帮助学生调适心理状态, 直面困难和挑战。只有这样, 才能顺利完成顶岗实习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顶岗实习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又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常经营.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心理状态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2) :119-121.

[2]陈惠.对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与分析[J].现代交际, 2012 (2) :181-182.

[3]谭元荣.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 (2) :89-90.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刍议 篇5

各二级学院教学运行办公室、教学系(部):

本学期,我院2011届高职毕业生部分班级开始顶岗实习。学院将通过“顶岗实习管理系统”进行教学管理,相关工作说明如下:

1、请各教学系(部)按文件规范要求,准备好各专业《顶岗实习教学大纲》、《顶岗实习计划》、《顶岗实习指导书》。这些教学文件于顶岗实习开始前两周提交到“顶岗实习管理系统”。

2、各教学系(部)提早做好顶岗实习岗位的联系工作、做好顶岗实习所需各类教学条件的准备工作,保证学生如期到岗开始实习。

3、顶岗实习安排两个学期(第五学期后半段、第六学期)的,教学文件按一个整体进行设计。第五学期给出阶段成绩,不录入系统。待顶岗实习结束后,统一评定、录入学生成绩。

4、2011届高职毕业生的证书管理通过“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完成,工作要求见附件(关于2011届高职学生提交证书信息的通知)。

5、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的网址:,相关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已在系统首页发布,请查阅。

6、二级学院教学运行办公室、教学系(部)安排教师负责顶岗实习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工作联系与协调,保证顶岗实习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务处工作联系:吴燕电话:8006;8461647

5附:

1、顶岗实习管理系统--教学运行办管理使用说明书

2、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专业系管理使用说明书

3、顶岗实习管理系统--教师用户使用说明书

4、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学生用户使用说明书

5、关于2011届高职学生提交证书信息的通知

教务处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刍议 篇6

关键词:高职学生 顶岗实习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最基本的要求。高职学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在本职工作岗位中遵守职业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无私奉献,团结互助,勇于探索,钻研业务,忠于职守。安排在学生在校最后一年,即走向社会前期的顶岗实习教学任务则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可以真实地体验工作环境的复杂,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培养的最佳时期。

一、顶岗实习中加强职业道德培养的必要性

近年来,企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今许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约束力差,自我纪律性差,意志力不坚强,乐于享乐的特点决定我们必须要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否则学生将在步入社会后迷失自我。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工作岗位,锻炼技能,增强自我管理能力。顶岗实习是学生在脱离学校教育之前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下开展的职业活动。在这期间,他们与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企业员工一同工作,优秀员工的表现、品行、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都将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顶岗实习中进行职业道德培养面临的问题

1.学生自主性不高,自我约束力欠缺

多年的校园生活使学生习惯于这种生活环境,学校强加的顶岗实习教学活动,使学生未毕业而提前步入社会,一时间,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角色的转换,再加上学生长久以来对就业的美好期待与实习单位的条件形成极大的反差,导致学生产生反感、抵触的情绪,用消极、冷漠的态度对待工作,排斥企业的管理。这就导致学生对自我的要求较低,不能进行自我监督,工作懒散,纪律意识不强,严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2.学校的职业教育意识淡薄,缺乏对学生的监督管理机制

学校安排顶岗实习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多依赖于企业环境的熏陶、企业员工的感染,缺乏教师的正确的引导。

学生顶岗实习地点多且分散,学校无法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管理,多是通过电话、网络了解一下学生的情况,将精力多集中在安全教育及遵守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教育。由于实习学生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企业不能使用员工的标准来制约和管理学生,导致学生不遵守纪律。学校对顶岗实习的考评体系缺少对职业道德的评价标准,对学生无约束力。

3.企业重物质轻精神,缺少职业道德的培养

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最大的原因是获得劳动力资源,重物质而轻精神,缺少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大多数学生实习的企业为私营企业,他们没有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多依赖于公司的规章制度、员工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约束,强调生产纪律、安全生产,起不到职业道德的引导作用。

三、顶岗实习中加强职业道德培养的具体措施

为充分利用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学校、企业、学生应结合起来,建立新的职业道德培养模式,提高职业道德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学校应搞好顶岗实习的前期教育、过程控制及评价体系

(1)结合专业课理论教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将专业课内容中涉及的安全生产、职业规范、操作技能、团结合作、敬业精神等职业道德内容自然地融于专业课的讲解中,可以结合事故案例教育,通过实验实训锻炼学生团结合作、友爱互助,勇于探索的精神。

(2)以就业指导课为契机,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职场角色的转换及塑造职业道德。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换,学生应详细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生产流程和岗位职责,做好角色定位,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加强协作意识,敢于吃苦,虚心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3)以素质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设计素质教育活动时,应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诚信、勇于探索、团结合作、奉献精神等,寓教于乐。

(4)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指导,定期与学生进行网络上的沟通,定期与学生干部交流,定期向企业领导和企业指导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

(5)建立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奖罚分明。明确定岗实习中学生应遵守的守则、顶岗实习中的任务、顶岗实习成绩的评定办法,以制度促学习、促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6)将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列入综合测评考核体系。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将学生平时的工作态度、合作意识、纪律性等职业道德体现等计算入期末成绩,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将“德”和“能”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2.企业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1)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为企业发展储存人才,建立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2)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为员工提供安全、舒适、文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增强学生对企业的感悟,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3)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将职业道德培养融入其中。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是一个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企业文化中蕴含着职业道德,职业道德通过企业文化这种载体去体现。

(4)加强职业道德师资培养,拓展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更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善于发现典型,宣传优秀员工,作为良好职业道德的榜样并给予物质奖励,鼓励员工养成职业行为习惯的积极性。选择具有职业道德修养和掌握职业教育理论的员工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3.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充分利用实习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已经是一名“职场人 ”。学会约束自己,在工作中,不能随心所欲,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听从企业指导老师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学会自我管理,有目的地进行实习活动,制订自己的实习计划,不断地超越自己,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学会与企业员工合作,不耻下问,锻炼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加强校企合作,明确企业和学校的职责,实现共同管理

以企业管理为主,学校管理为辅,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教育。学校应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管理协议,企业负责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任务布置、安排企业指导老师等。学校负责协调解决企业与学生之间的问题,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关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和工作能力。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最佳时期和最佳环境,学校、企业、学生,应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优化职业道德教育环境,改进职业道德培养工作,努力构建职业道德培养体系,培养出德能兼备的技能型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雷.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3.

[2]刘立.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职业道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

[3]王树宵.中职学校顶岗实习中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0.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模式 篇7

一、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主要学习基础课程知识、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和校内实训课程知识,第三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侧重提高实践技能、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是学生以准员工身份从事具体工作岗位或参与企业生产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快速提高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力, 进而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学院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提高实训实习要求,同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顶岗实习使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会如何适应环境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同时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每年都要安排学生前往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实习合作企业数量多、涉及地域广,管理难度加大,同时又要面对不同企业管理制度的适应, 尤其是实习学生进入企业后因缺乏适应能力而流失, 已经成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学生适应能力差 ,离岗现象普遍存在 。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意义、作用和目的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调整好实习心态,自我定位不清晰;二是学生刚刚从学校到企业,变成准员工,校企文化的差异需要学生转变观念,面对新的实习生产环境,工作任务繁重,学生难以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逐渐失去实习兴趣,产生失落的心理情绪;三是学生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比例较高,家庭依赖性强,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

(二 )学生沟通能力欠缺 。

主要原因在于,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处理好单位同事之间、宿舍成员之间、上下级之间及师徒之间的人际关系,压力较大,容易焦虑不安。

(三 )学生管理困难 。

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部分高职院校不够重视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也没有相应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走访调研少,对实习企业、实习学生的情况不了解,甚至有些高职院校认为顶岗实习等同于就业,走走形式即可。二是多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采用分散和集中两种方式,导致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实习岗位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加大。三是企业对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只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缺乏对实习学生的培养、指导和管理。

三、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保证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安全、有效和高质量地实施,在此笔者拟提出“三环推进,三管齐下”的对策建议。

通过“三环推进”,即“岗前训练、实习管理、考核评价”三环节进行全程管理;“三管齐下”,即“进行组织管理、制度管理、考核管理”,不断提高实习管理水平。通过规范实习管理制度,开展职业行为养成训练,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和培养等,解决顶岗实习管理难题,提高实习管理水平,提高实习质量和效果,完善内部管理,培养更符合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一 )“三环推进 ”,进行学生实习全程管理 。

1.岗 前环节 ,进行实习行前职业行为养成训练 。

高职学生实习行前职业行为养成训练,主要从细节入手,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并就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性训练,多采用直观案例交流、互动讨论、情景式分析等帮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和企业工作、生活节奏的方法和技巧。多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如开展体验团队意识和工作纪律的拓展训练及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和服务意识的技能竞赛等。

2.实 习环节 ,加强实习期间管理 ,预防实习学生流失 。

注重细节管理,加强“弹性”管理。通过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不完全照搬企业员工管理制度实施实习学生管理,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成长规律, 在学生实习前与合作企业充分沟通,客观对待学生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及时快速地处理问题,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安抚和引导工作。在日常管理过程中, 实习指导教师和辅导员老师要善于从与学生的交流中或其他同学的交流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考 核环节 ,完善学生实习考核评价 。

建立一套实习成绩评定制度, 即在高职学生实习行前训练时就让每个学生清楚自己实习的目的和技能提高的标准,力争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目标实习。在顶岗实习期间,将学生实习生活操行、工作表现、技能提高程度和获得奖励等相结合,由实习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和实习就业办共同实施实习成绩综合评价。在企业的配合下,由学院教师定期到企业开展技能考核活动;同时由企业制定适合学生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服务能力竞赛等, 将学生参与企业活动和培训的表现纳入实习成绩考核中。

(二 )“三管齐下 ”,提高实习管理水平 。

1.组 织管理 ,确保实习管理工作有条不紊 。

(1)高度重视实习组织管理工作。其中高职院校实习就业办负责主要管理工作, 教务部门要和企业一起制订实习期间教学安排或培训计划、修订适合学生的实习手册;学生处负责指导辅导员老师配合做好实习学生的信息沟通工作。尤其是高职院校各部门要明确职责、齐抓共管,提高管理质量,让学生即使不在学校也能经常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指导。根据顶岗实习学生人数和当地交通情况, 在每个区域设置多名实习指导教师。为提高实习管理质量,院校与合作企业应形成定期互访机制,以促进指导教师管理水平的提高。

(2) 加强校内辅导员老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衔接工作。学生在校期间的辅导员对学生负有跟踪管理责任:一是制定信息反馈机制。要求实习指导教师每月定期将实习学生实习表现、基本情况等汇总登记;二是建立方便的交流平台,设置单独的教师工作群(QQ或者微信)和学生信息群(以原班级为单位设置)。

2.制 度管理 ,保障实习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

尝试建立“弹性”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配合,建立规范的、人性化的实习学生考勤管理、成绩评估制度和病、事假审批制度等, 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不能单纯照搬企业员工管理制度,要有一定的“管理弹性”,客观地从实习岗位安排、生活条件、气候环境、工作量方面分析学生的承受能力、实习心态等,及时地和企业沟通,做出调整。

当前,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在与企业签订规范的实习协议中,应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充分保障实习生权益,明确学生的实习内容、安全保障、工作时间、实习报酬、保险福利和企业必须承担的职业培训等。在学生实习结束时开展实习成绩汇报或职业能力竞赛,并根据企业鉴定、实习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职业技能成绩等综合评价高职学生的实习成绩。

3.安 全管理 ,加强实习期间安全教育 。

在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实习前训练时, 多采用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形式,开展行前安全教育。在学生到达实习企业前,提前与企业人事、安保部门合作,一起制订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做好学生上岗前的安全指导工作。另外,在生活中,实习指导教师还要用制度帮助学生将安全意识固化。高职院校都应制定《实习生手册》和《实习生实习责任书》,明确实习期间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问题探析 篇8

一、学生顶岗实习中问题分析

1.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缺少充分认识。学生在校期间, 虽然已经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 在实践教学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但是由于学生对实际工作辛苦程度的估计不足, 在实习工作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即使在实习之前, 已经对同学进行顶岗实习动员, 要求同学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但是进入企业以后, 学生无法适应企业较长的工作时间和较大的劳动强度, 表现出各种情绪抵触工作。综合分析就是学生们平时养尊处优, 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 社会实践能力又太差, 仅靠毕业之前一次顶岗实习不能完全调整学生的认识, 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达到用人单位的需要。应该改变教学模式, 结合课程的特点, 可以在企业进行教学, 也可以将顶岗实习进行分期进行, 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2. 实习岗位分析。

岗位实习缺少轮换, 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 目的是想获得更多的实习技能和积累更多的实践知识。而企业能接收大量的学生进行岗位实习时, 往往都是工作的旺季, 学生到岗之后, 只有很少的时间用来进行岗前培训就匆忙走上了工作岗位。面对繁重、单一的工作, 学生在适应新的岗位的同时, 疲于工作, 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或总结每天的工作, 这就使得学生对实习的期望产生很大的落差, 逐渐产生了厌倦的心理。半年或一年的顶岗实习, 学生几乎全部时间里都从事某个岗位工作, 对其他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根本就没有学习和了解的机会, 如果调换岗位, 学生一般在两周左右掌握基本技能, 两个月左右才能熟练地运用此项技能。企业出于成本考虑, 不愿意为学生提供转岗培训和实习的机会, 否则将影响他们的正常经营和管理。

3. 企业管理分析。

企业管理缺少针对性。企业的定位是赚取更大利益, 这毋庸置疑, 但是校企合作, 需要双方协商运营。顶岗实习学生进入企业, 以低工资的形式参加企业的岗位工作, 一边是学习一边也是为企业赚取更大利益。但是一些企业在管理机制上缺少一定的人性化管理, 相对缺少对学生的教育与关心, 仅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员工进行使用, 缺少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方面的疏导。这势必导致学生对工作状况的不满, 认为自己付出的劳动与员工相同, 获得的报酬相对较少, 甚至认为是校企之间对学生的一种压榨, 这就需要进一步探讨与完善更为合理的办学形式。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析

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是学校的任务, 然而面对顶岗实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需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办学形式和教学环节, 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同时要端正学生的思想, 明确到企业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上下齐心, 同心协力, 积极应对与解决实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确保企业实习达到预期的目标与效果。

1.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学校应该在学生入学时即向学生进行专业介绍, 明确专业的要求, 树立学生高度的实践意识, 不断地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 强化顶岗实习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及意义, 让每个学生都把企业实习当作是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 而这个课堂不仅有专业教育, 更有实践教学和社会教育。在顶岗实习的前期, 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定顶岗实习的工作方案, 与岗位实习单位进行沟通协商, 洽谈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相关事宜, 以学生家长的心态为学生着想, 充分考虑学生进入岗位后的种种待遇, 工作、生产环境等问题, 尤其是安全问题。在进入实习岗位之前, 积极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 经常向同学们讲解顶岗实习的意义、在顶岗实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并且在课程教学中, 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为学生能进行顶岗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 建立多样化的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根据专业特点, 对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考查, 选择那些适合自己办学要求, 具有规范的管理体制、良好的企业文化、优异的服务质量、较好经济效益的企业, 尤其是能充分认识学生实习目的和意义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 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平台, 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人才创建良好的摇篮。注重实训基地的多样化建设, 双方本着互利共营的原则, 通过合作, 搞好关系, 做到共同发展。

3. 加强岗前教育和培训。

岗前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前提, 虽然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 但是要深入企业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必须熟悉企业的实际情况, 针对企业的性质和岗位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可以提前请企业的人员到校对学生进行培训, 也可以由教师将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工作流程、企业文化等纳入培训内容, 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 为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4. 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 在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会遇到较多的问题和困难, 需要校企合作,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解决, 以人文性关怀, 化解学生的不满情绪, 充分调动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顶岗实习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进而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可以说最终目标是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为了使学生的顶岗实习获得成效, 学校和企业要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管理方式等内容, 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顶岗实习的形式, 充分完善顶岗实习的各项制度, 为顶岗实习有序地开展和良性地循环提供基本保障。

学生顶岗实习是一个复杂的实践教学环节, 是对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有效检验, 学校只有深入到企业中, 密切校企之间的关系, 才能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水平, 才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与社会的人才对接, 为企业输送合格的高技能实用型的专业人才。

摘要:高职院校通过相关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 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认真分析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密切校企合作, 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与社会的人才对接。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分析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

[2]钟忻.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 .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思考 篇9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企业紧密联系, 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 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1]。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理论与应用的综合性成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开启了学生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顶岗实习既不是见习期, 也不是试用期, 它是高职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已推广实施“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 要求学生到企业参加半年以上顶岗实习逐步得到落实, 但是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运行体系和制度, 特别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2 顶岗实习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学校对顶岗实习过程管理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管理主体, 而且其对学生的过程管理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 既包括顶岗实习岗位的落实、实习期间的跟踪指导, 又包括过程考核评价。顶岗实习中的岗位问题, 岗位的数量和质量是否符合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要求, 这是直接影响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实施“顶岗实习”的必要条件是要为学生设立相应的岗位, 没有岗位, “顶岗实习”只能是纸上谈兵;同时岗位选择是否恰当也将直接影响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和最终效果。[2]

目前的状况是随着各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人数迅速增长, 与原有单个企业的合作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需求。有的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还停留在协议合作的层次, 大规模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局面还没有打开, 成建制以小组为单位到对口企业开展实习还只占少部分, 学院为学生谋求对口岗位的负担过重, 致使目前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过程中, 普遍存在符合顶岗实习要求的岗位数量不足、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实习企业规模过小、效益差、岗位技术含量不高等现象。正因为顶岗实习的岗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学生对岗位没有选择的余地, 学生被草草推入社会进行“放羊式”实习, 学生实习岗位分散、岗位技术含量参差不齐, 没有实现顶岗实习的规模化和规范化, 缺少专业教师的跟踪指导, 同时学生远离学校, 对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和实习效果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 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2.2 企业的合作意识及积极性有待提高

企业往往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企业主要目标, 由于顶岗实习中学生给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 有的甚至认为支付适当的劳动报酬给学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同时企业还要承担学生的安全管理, 因此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即使接受了学生来企业顶岗实习, 也因为没有深层次的合作, 对来实习的学生缺少管理、缺少激励机制, 学生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3 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及适应能力有所欠缺

一方面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模糊, 不能根据自身的内在和外在条件适当选择岗位, 不同的岗位工作的难易程度不同, 福利待遇有别, 工作环境有差异, 有的学生就会因此而产生失落感, 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尤其看到一些平时比自己差的学生可能在顶岗实习中受到了企业领导的重视、工资福利比自己高, 就会产生换岗、离岗的想法或做法, 不能站在“以学习和锻炼为重”的角度正确对待实习中遇到的挫折, 实习目的不明确, 对待实习患得患失;另一方面, 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 学生从学校来到企业, 由于企业的要求与学校的管理明显不同, 生活的环境也发生了改变, 有的学生适应不了企业的严格规章制度, 违反实习纪律, 有的则适应不了企业的工作环境, 怕苦怕累, 甚至有的学生由于长时间离家离校, 产生想家想同学的思想状态, 不能坚持正常工作, 出现中途离岗。

3 过程管理及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内涵

过程管理, 这是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强调的管理方法, 它主要是在企业管理当中的每个节点进行质量控制, 通过每个过程细节进行控制管理, 从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管理的理念是:管理活动中, 过程和目标同等重要。过程管理的原则是:凡事要善始善终, 干事要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总结、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过程化管理强调关联性, 从组织者到实施者, 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脱钩。

由此,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也可借鉴企业过程管理方法, 并提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内涵、特征、内容构成。

3.1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内涵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是指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管理, 参与管理的主体, 不仅包括学院、企业, 还包括政府, 甚至学生本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包括学生实习之前的管理、顶岗实习中管理、顶岗实习后管理三个阶段, 其具体节点为提高对顶岗实习的认识, 严把思想关;建立审核制度, 严把单位选择关;重点抓好中期检查, 严把指导关;抓好后期管理, 严把考核关;抓好评优管理, 严把成绩关。每个环节的管理质量必然或多或少地影响整体质量, 因此对每个环节细化管理并严格把关, 实现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过程管理, 可以提高顶岗实习管理的整体质量。

3.2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特征

3.2.1 管理时间的长期性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延续学生顶岗实习的整个过程, 以顶岗实习时间为一个学期 (一般为第六学期, 即每年的2月-7月) 为例, 而其过程管理应当从上一年的12月、甚至11月就已经开始了, 前后时间延续半年至一年。不少人往往重视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的顶岗实习管理, 而相对忽略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阶段的管理与引导, 殊不知准备阶段工作的不到位, 必然导致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过程中存在偏颇, 从而直接影响学生正式实习阶段过程管理的正常开展以及有效性。

3.2.2 学生身份的特殊性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 一方面他 (她) 仍然是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 他 (她) 必须接受学校纪律的约束, 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 他 (她) 同时又是实习单位的“准员工”, 他 (她) 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制度;同时, 学生往往可能因受到正式职工的影响, 在其思想、言行上更趋向“社会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双元”身份, 使得对其管理的内容出现复杂性, 也必然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3.2.3 管理内容的复杂性

对于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 既要管理他们是否执行学校规章制度、落实是否实现实习目标的状况, 又要管理他们在企业期间的出勤、劳动纪律以及是否服从学校和企业的安排等, 其管理内容呈现明显的复杂性。

3.2.4 管理主体的多元性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主体具有多元性特征, 一般认为学校是其中的最主要的主体, 事实并非如此, 由于学生实习期间基本都是在实习单位参加劳动的, 所以实习单位管理才是最有效率和质量的, 实习单位必须配合学校积极承担管理功能。此外, 政府部门还将以政策、法令等形式通过直接作用于企业来实现对实习生的管理, 与学校、企业相比, 政府的管理是抽象的、宏观的。而学生本人也应当是其实习管理的主体之一, 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也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

3.3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内容构成

3.3.1 落实单位的管理

如前所述, 实习单位和岗位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学生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学生选择、落实实习单位时, 必须做到规范、合理, 可以通过组织招聘会的方式让企业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对于学生自行选择的实习单位, 必须严格审核其资格。在高职生顶岗实习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频繁变更实习单位也是影响学生有效实现实习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政府、学校、企业都应该关注学生实习的稳定性。选择一家专业对口、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实习单位, 并确保实习单位的稳定性, 这是有效完成学生顶岗实习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3.3.2 生产实践的管理

关注学生在实习单位参加的生产实践, 首先应确定不得安排学生参加存在安全隐患的实习劳动, 必须切实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其次, 从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教学目的而言, 我们还应关注学生的实习岗位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 应该说关联性越强其顶岗实习的实际意义就越明显。

再次, 企业安排学生的实习劳动的强度必须适当, 一般不得安排学生周实习时间超过四十小时, 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最后, 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在实习劳动过程中是否实现了顶岗实习的目的, 其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是否得到不断提升。

3.3.3 考核评价的管理

建立健全学生顶岗实习评价考核管理, 并严格执行有关制度, 是规范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的考核评价体系太过简单, 考核内容比较单一, 大多仅以实习报告或小结等内容考核学生, 实习鉴定一般由带教老师或师傅写评语、盖图章。这种考核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实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特别是对学生整个实习环节的实践技能训练状况无法实现实时跟踪, 不能对过程进行考核评价。[3]

因此构建校企齐抓共管的考核评价机制就特别显得重要了, 在考核内容上, 既要考核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沟通技巧等各方面, 又要考核实习考勤、遵章守纪等方面。在考核形式上, 可以可分为月度考核和总体考核, 总体考核以每月月度考核为基础。考核主体主要是学校指导教师为辅, 以企业指导师傅为主, 并加大对考核结果的信息反馈, 促使学生对不良行为得到改正。

4 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4.1 深化“校企合作”, 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精心设计学生顶岗实习岗位

实习不同于就业, 其目的主要是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强化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整体职业素养, 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因此对口的专业岗位群和较高的岗位技术水平才能过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加强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和社会信誉及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合作, 另一方面要建设和完善集“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是寻求高质量岗位的有效途径之一, 高职院校必须加深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和理解, 校企合作不是单方面的, 要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 学校要善于引导企业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

4.2 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制定制度、规范管理, 做实“顶岗实习”。

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 要加强对实习的过程管理, 注重实习的效果

实习学生不在学校, 给日常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但学生毕竟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学校的学生, 又是企业的“准员工”, 因此日常管理也应接受双重管理, 仅仅按企业的管理模式对学生不合适, 对其在思想品德、实习纪律、实习态度、技能操作各企业的标准不一, 因此学校要从校、企两方面考虑, 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 按制度严格对实习进行过程管理和适时监控, 以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4.3 树立长远的企业发展战略和高层次的企业价值观, 加强校企合作

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 重视并充分利用实习生正逐渐成为跨国大公司的一个有效的招聘战略。很多跨国公司乐于将实习生作为潜在资源, 将学生的实习看作为宝贵的人员考察机会以评估实习生成为正式员工的可能性。这样的思路很值得我国的企业借鉴, 其实, 实习生并不仅仅是短期劳动力, 更主要的是企业员工的有效供给来源。企业如果从自身的长远发展考虑, 充分认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业务领域拓展及企业形象提升的战略意义, 主动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 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机制, 依托学校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 以提高企业竞争力。[4]

4.4 开展实习过程指导和心理辅导工作, 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通过实习动员和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双重身份, 扮演好“学生”和“准员工”的角色, 一方面接受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另一方面接受企业的管理和约束, 尤其要习惯企业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对企业专家给予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接受;要正确看待实习的报酬问题, 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不要被眼前利益所羁绊, 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 学会站在他人和企业的位置思考问题, 正确对待实习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 胜不骄、败不馁, 以奉献的精神对待工作, 以健康的心态完成实习任务。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 借鉴过程管理理论, 对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内涵、特征、内容构成进行了阐述, 对如何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考核评价,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2]戴海燕.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再认识[J].职教论坛, 2009 (9) :17-18.

[3]李丹.管理不到位缺乏过程评价顶岗实习待机制保障[N].中国教育报, 2010-01-09.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的研究 篇10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 (教学) 实习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 是职业院校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重点推行工学结合, 培养实践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有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高职的顶岗实习是在学生完成基础课和某些专业课后进行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顶岗实习, 能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 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 体会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一个飞跃。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在顶岗实习阶段, 学生一定要走出校门, 在真实工作岗位上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实践, 接受所在企业文化的熏陶, 这样有助于实现由“学生”向“员工”身份的转变;顶岗实习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有效完成专业培养目标;引导建立企业接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 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各校少数专业与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生校外实训或顶岗 (教学) 实习都在合作单位有计划进行, 但大多数专业没有相对稳定的顶岗 (教学) 实习单位, 实习无计划或实习计划无法实施, 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相当松散。学生顶岗 (教学) 实习实际上就是准就业, 这已成为几乎所有职业技术类学校的潜规则。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 这种现象学校是无力改变的。

企业的参与意识不够强。校内教学完成后, 学校给学生推荐顶岗实习单位, 并与用人单位签订顶岗实习协议 (多数未落实) , 旨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但用人单位的实际目的就是招工, 很少有用人单位配合学校实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 其中不少顶岗 (教学) 实习岗位不对口的学生问题更为突出。实习单位的教育、教学、管理职能大多数没能体现出来。政府对于企业承担院校学生实习没有形成制度性保障体系, 企业认为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 而且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考虑到生产安全、产品质量以及实习学生带来的人员不稳定、生产组织管理的复杂等因素, 较大的降低了企业接收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某些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岗位不一致, 很难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

在实习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情况, 在实习期间, 学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脱离了学校环境, 处在不同于学校的社会环境里。学生处在“半工半读”的状态, 同时扮演员工和实习者两种角色, 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繁重的生产劳动、严格的企业管理以及各种无法预知的人和事, 会让学生在实习期间, 在学习、角色、心理上出现不适应, 甚至某些学生违反企业的纪律, 给企业造成一定损失, 影响学校的名誉。实习中的不可预知性、实习点的分散性是教学管理的难点。目前, 离校顶岗 (教学) 实习的学生已基本接受了推荐就业的事实, 实习期间“学生的安全意识、企业文化与制度教育、职业道德与养成教育”等确实得到了较大提高, 但实习计划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部分的内容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经调查各校学生顶岗 (教学) 实习期间40%左右随意自行改变“实习”单位, 不少学生长时间不与学校取得联系, 只是在毕业生信息确认、参加毕业答辩、交个人资料时学校费尽周折才能找到他们, 给学校实习跟踪指导带来很大难度。

当前多数学校的多数专业的多数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 用人单位把学生当做顶岗生产的职工使用 (不少岗位技术含量较低) , 但待遇一般低于正式职工 (仅作廉价劳动力使用) 。而学校既要执行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规定, 又无力单方实施顶岗实习教学计划, 显然降低了培养质量。当然, 这种现象在减轻了学校的教学负担的同时, 提高了学校的经济效益。

二、强化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措施

完善高校管理和服务体系, 成立专门的学生校外实习管理机构。建立跟踪管理与评估考核制度;设立职业指导中心, 切实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发展指导、心理辅导及相关的政策咨询;为学生进行实习维权服务, 开展劳动维权法制教育;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记录等。

顶岗实习在综合实践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它由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参与, 具有实习地点分散化、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确保高职生顶岗实习的有序、顺利进行, 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至关重要。为此, 必须构建规范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不断改进顶岗实习方法。从指导顶岗实习到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等各个环节, 都是由校企共同组织实施, 这样才能确保顶岗实习工作有效、有序地完成。学校要充分听取企业建议, 根据就业导向和专业技能训练等要求, 完善和制订顶岗实习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对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 明确学校指导教师及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的责任。对于顶岗实习学生越来越分散的情况, 除了确保每个实习学生有企业指导教师外, 学校应安排足够的校内教师管理学生顶岗实习, 要求学校指导教师按时进行现场指导, 同时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交流, 充分利用学校现代通讯工具、网络教学平台等手段, 为学生辅导答疑,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学生实习期间应按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并定期写出实习心得或总结。学校教学部门要加强对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监督, 及时收集学生、企业、教师的反馈信息, 及时发现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不断总结评估, 建立能持续改进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机制, 确保顶岗实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顶岗实习在实施前, 高职院校应为学生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 以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确定实习的目标, 实习的目标是:实现实践过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达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等。制定顶岗实习工作计划依据已确定的顶岗实习目标, 结合学生的知识、职业态度、技能等现状, 考虑学校现有的校外实训条件, 制定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制定计划的现实条件分析、总体工作计划预期绩效分析、总体工作计划实施主要内容分析等。顶岗实习总体工作计划应着眼于实效性和可行性。要保证执行总体工作计划的条件已具备, 总体工作计划的过程应与基本事实规律相符合并可以顺利进行, 总体工作计划的预期绩效成果应符合实习目标的要求。制定组织方案顶岗实习要达到预期目标, 需要制作一个合理的人员组织结构;同时保证实习工作的正常进行, 还要依靠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的教师及其他人员的努力和相互配合。在顶岗实习中, 设计的组织结构可依据学校现有的管理模式, 考虑顶岗实习的特点及工作过程, 考虑设计人员组织结构, 考虑工作分解及组合, 确定人员岗位。可以选择矩阵型、直线型、事业部等管理结构模式。

实际操作中, 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跟踪服务和指导长期以来难度较大, 主要原因是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分散性。建议: (1) 建立学习管理制度。各专业要积极运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 利用通讯、网络或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 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指导, 为学生辅导答疑。 (2) 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利用教务管理系统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相关功能, 加强对顶岗实习教学的指导、协调和检查工作, 并搜集相关教学信息, 做好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 引入企业评教评学机制, 收集反馈信息, 总结经验, 形成持续改进的教学管理机制, 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 建立弹性管理制度。根据企业提供岗位的季节性和时间性, 要以适应企业要求为出发点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进度;在学制和学分管理上, 试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办法适应顶岗实习的要求。 (4) 充分利用好班干部和班级优秀学生在班级中的作用, 由原来的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制转变为在校内指导教师领导下的就业服务小组。小组组长可以由班委或班级优秀学生组成, 小组成员可以根据顶岗实习单位地点划分组成。小组成员以每组不超过10人为宜。顶岗实习期间, 由校内指导教师负责总指挥, 各小组组长每周定期向组长反馈小组成员的实习情况及联系方式的变更情况, 由组长负责定期汇总, 并反馈给校内指导教师。以便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及时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及时上报。

结束语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是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们国家追求的一个教育理想, 就是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顶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的研究、推进和进一步完善对我国的高职教育和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 职业院校学生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不对口、技术含量低、企业配合不利等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实习单位的教育、教学、管理职能没能体现出来, 亟需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文件落实的具体实施意见, 并加大政策落实的监管力度。文章分析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如何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措施。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勇:《论大学生带薪实习及其权益保障》, 《高教探索》, 2009-2。

[2]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徐州职业技术学院。

从顶岗实习谈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篇11

一、頂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是职业期望较高,岗位意识较差。在实习过程中,有学生对实习不能认同,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不应该从事简单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劳动。有学生不愿意从事艰苦的劳动,认为将来自己就业不可能选择劳动强度大的职业或岗位。对基层劳动的轻视和就业期望较高是学生中普遍现象。同时学生在生产中的岗位意识较差,没有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把自己的所谓“尊严”放在首位。

二是合作意识较差,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在生产实习过程中,由于合作意识较差,有学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不能正确理解别人的意思,往往造成一些误解,产生一些纠纷。

三是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品质需要提升。学生顶岗实习多数从事最基层的生产劳动,而且劳动时间相对较长,要完成生产任务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

四是劳动纪律和岗位责任意识需要加强。在实习上岗前,虽然经过了岗前培训,对企业的相关制度和规定有所了解,比如请假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等,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一部分学生不能遵守企业的制度和纪律而受到相应的处罚。甚至有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岗位规范的程序操作而造成事故。

五是动手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全真的岗位,复杂的工作环境,定额的生产量,都需要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有学生一方面认为操作过程非常简单,另一方面对动手干活心理压力较大,也不能完成生产定额。这种眼高手低的状况,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影响将来的求职就业和职业成就。

二、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与对策

一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职业,建立切合实际的职业期望。首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个人所处的客观环境,了解社会,认识职业,从而确定自己的理想目标和行动方向。这种建立在对自己和社会认知基础上的职业期望克服了盲目性,使学生不再“眼高手低”。其次,组织学生进行职业人物访谈,听取具有一定职业经验的人员对职业情况的认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职业情况,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

二是加强日常管理,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责任意识。学生的纪律观念和遵守纪律的习惯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学校应该把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作为常规的教育来抓,使学生认识到遵纪守法的好处以及违反纪律所要承担的责任,树立遵守劳动纪律和岗位规范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具有开放性的活动,促进学生自发萌生规范意识,体验规范和纪律的重要性。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团队精神是人的社会属性在当今社会团体的重要体现。现在用人单位一般都把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作为两个最重要的评估标准,而对于后者更加强调。团队精神的培养只有在活动中进行,校园内外的活动,是培养团队精神的最佳途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情境模拟练习,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特别是高职院校,更应该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改革教学模式,始终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在设计活动与场景时,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把课堂的舞台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意思清楚地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强化操作,采用任务工作法等措施,改善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分组教学,组间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五是加强社会实践、实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检验必须通过职业实践进行。顶岗实习活动,在全真的职业环境中让学生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通过顶岗实习,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知识面拓宽了。顶岗实习活动,提高了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团队意识。

总之,高职院校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要求,成为应用型、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搞好顶岗实习对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求职择业和创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问题与对策 篇12

一、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 高职院校都开设有顶岗实习实践课程,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较快地适应以后将面临的工作岗位, 有效地完成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但在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从三个角度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 学生角度。

顶岗实习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一份工作, 学生对工作环境的适应往往会经过较长一段的时间。学生对工作环境的不适应, 并且刚入行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往往看不透, 对自身的定位也不清楚, 所以经常感到迷茫和困惑。由于是新手, 在工作中会遇到诸多问题,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他们往往会更加无助。等到他们适应了工作环境, 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也就结束了。

通过调查发现, 在顶岗实习中, 学生的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很多学生与人沟通能力较弱,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不够扎实, 操作技能水平较低, 学生对学科知识结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应用, 不能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上岗时不知道该如何操作, 面对真实情境的实际操作时找不到头绪, 很多学生所学专业和实习单位工作内容都不对口, 实习单位需要对其培训一段时间后才能勉强让学生上岗。很多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与同事关系处理的不是很融洽, 沟通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对工作环境和待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增加了实习单位的用工成本。

(二) 实习单位。

实习单位往往有自己的运行周期, 只有在任务相对少的时候才可以把某些岗位提供给学生实习, 实习单位往往不敢轻易把重要工作交给顶岗实习的学生, 担心如果学生做得不好会耽误企业的工作流程与效益。实习单位往往把学生安排到车间, 安排到单位办公室整理资料, 并且多数学生是做助手, 大多数学生都固定在一个岗位上, 没有机会轮岗, 真正的核心岗位和核心技能用人单位是不愿意让顶岗实习的学生接触的, 因此通过顶岗实习也不能学到各个岗位的技能。实习单位也不把顶岗实习的学生当成他们其中的一员, 平时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很少交流。

(三) 学校。

据很多学生反映, 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在顶岗实习中绝大部分都用不着。在高职院校中, 很多青年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的硕士生或博士生, 他们的理论水平很强, 但实际的操作能力却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这一点从学生顶岗实习中得到了反映。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困难。近年来,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大众化教育体制的改革, 学校的规模在逐年扩大, 每个学校每年都有大量学生面临毕业和就业。为了让学生尽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通过顶岗实习, 让学生实现学习和工作的无缝对接。但是顶岗实习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很多学校校外实训基地缺乏,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顶岗实习的开展。很多学生没有顶岗实习的机会, 即使有也是去帮实习单位整理资料, 打打杂之类的工作, 没有安排真正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岗位。

学生的管理问题也影响着顶岗实习的开展, 一般而言一家实习单位不可能接纳太多的实习生, 在10个左右就很不错了, 一个专业往往上百人, 所以在顶岗实习中学生较为分散, 具有动态性和随意性, 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由于学生较多, 每位学生都找到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单位不容易。

由于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较为分散, 学校安排的指导顶岗实习的老师往往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据我们调查发现, 很多学生都抱怨学校安排指导顶岗实习的教师不起作用。当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问题时, 指导老师大都不在身边, 根本起不到指导的作用, 很多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只和指导老师见过两三次面。

据我们调查发现, 学校和实习单位对于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待遇和利益保障问题事先没有协商好, 等到出现问题后才做安排、沟通与协调, 使得大家都不愉快, 使实习效果和自身权益都受到较大影响。

二、对策措施

(一) 高职院校学生要积极参与顶岗实习。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 时间较短, 所以学生在参与顶岗实习期间要调节自身的心理, 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来面对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快速适应顶岗实习中企业所安排的岗位, 快速适应实习环境, 适应企业的文化。顶岗实习学生不但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还要尽量完美地完成实习单位或上司安排的任务。针对实习单位安排岗位与自身所学专业不对口和工资待遇问题, 在实习单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自己主动与实习单位进行协商, 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提高实习的有效性。

(二) 实习单位要转变对实习生的态度。

企业要树立校企合作意识, 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企业要树立长远发展战略, 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企业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通过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 发现有潜力的学生, 使之留下了为企业服务, 为企业储备人才。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 尽可能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方便。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工作计划, 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过程中, 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掌握实践技能, 促使学生顺利就业。企业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使企业在合作中提高竞争力。

(三) 高职院校要积极改革为顶岗实习做充分的准备。

高校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在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 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 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或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学校全面的改革给予配合实施,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学校与企业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 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学校要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增加对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指导, 完善顶岗实习评价制度。

摘要:顶岗实习是国家对高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实施过程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从学生、实习单位、学校三个角度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顶岗实习,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吴文侃, 杨汉青.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张玉臣.第三年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 2006.6.

上一篇:复杂硬地层下一篇:无意插柳柳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