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精选12篇)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篇1
摘要: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突出高职办学特色,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文件) 和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文件精神, 结合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根据高职大学生特点, 特书写了高职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方案。
关键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1 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指导思想
1.1 坚持以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1.2 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
任务,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3 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 以职业工作为本位, 在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 强化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加快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产学研一体化, 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长期重要任务。
2 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职业素养培育, 面向企业一线岗位, 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 培养的对象
本方案适用于三年制高职大专生, 五年制高职生可参照执行。
4 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内容
4.1 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六大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
4.2 培养具有较强的七种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
数字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学习与自我发展管理能力。
5 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5.1 本方案由高职学院素质培养领导小组负责实施,
在学工保卫处设学生职业素质管理办公室, 各系部分设相应机构, 围绕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这个中心开展工作, 创出自身特色。
5.2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 把学生综合素质测
评结果与奖助学金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以及优秀团员、团干等各种评优结合起来。
5.3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来实施, 作为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量化考核标准。
5.4 测评结果:
学生综合测评的基本分为80分。学生毕业时, 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基本分80分的, 发给学院级《大学生综合素质证书》。
5.5 凡在校大学生, 在校学习期间除按规定完成必修课、选修课外, 还要求取得《大学生综合素质证书》。
综合素质测评在全班前30%名者才能评定综合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 (团干) 、优秀毕业生等院级以上的综合奖励。
5.6 成绩管理与发证:
各系部应建立综合素质测评数据库, 负责对综合素质教育进行初审和管理。在学生毕业前夕, 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进行汇总, 将可以获《大学生综合素质证书》的毕业生名单报综合素质管理办公室。经综合素质管理办公室审核后, 发放《大学生综合素质证书》。
6 实施步骤
根据学生入校的时间, 按学期计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一年级一期
(1) 入学报到、入学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提高校园文化认同感,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树立质量意识、服务意识。 (2) 军训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 树立起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国防观念。培养自信、勇敢的性格和顽强拼搏, 坚韧不拨, 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培养自觉性、自制性的意志品质。 (3) “7S”管理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现场管理规范意识, 对公共及个人学习生活、工作环境现场能做到常整理 (Seire) 、常整顿 (Seition) 、常清扫 (Seiso) 、常清洁 (Seiketsu) 、常自律 (Shitsuke) 、常安全 (safety) 、常节约 (save) ,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4) 迎新生暨庆国庆晚会。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修养, 培养大型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5) 家庭困难学生调查与助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和同情心, 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强自尊的精神, 健康向上的人格, 诚实守信的品质, 报效社会的责任感, 使他们常怀感恩的心。
第二阶段:大一年级二期
(1) 体育锻炼活动和比赛。培养良好的身体锻炼意识, 顽强拼搏精神, 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与观念,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2) 宿舍文化艺术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构建良好的宿舍文化, 提高审美修养。 (3) 社团文化艺术节。树立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营造积极向上、百花齐放、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激发学生热爱艺术、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热情和动力,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 发展个性, 启迪智慧, 激发创新意识。 (4) 5.25心理健康教育节。通过系列心理健康活动,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培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较强的挫折承受能力, 良好的自我减压能力。 (5) 三下乡活动。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特长, 培养爱心精神、社会责任与公德意识, 学会关心他人, 培养社会服务意识。提高社会活动与组织管理能力,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第三阶段:大二年级一期
(1) 大学生辩论赛、演讲赛、课前一分钟训练。以课前一分钟训练活动, 通过各种比赛, 树立自信心、激发强烈成功动机,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良好的艺术修养,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以及较强的文字口头表达、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干部培训。提高学生干部政治思想水平, 树立廉洁意识,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养成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的习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掌握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 (3) 党校、团校培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认清新时期共产党 (共青团) 员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 (4) 校园环境整治与爱国卫生运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和社会公民意识,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7S”管理意识, 提高自律能力。
第四阶段:大级二年二期
(1) 君子莲大讲堂。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讲学, 丰富精神领域的基本知识,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理念, 培养一定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 职业技能竞赛。引导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培养爱岗敬业意识, 培养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提高“7S”管理素质, 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规范意识。 (3) 校园安全教育。养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 谨记常用安全知识, 培养防骗、防抢、防火、防盗能力, 培养安全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4) 暑期社会实践。利用暑假, 正确认识社会、培养社会公民意识, 丰富社会工作经验, 提高社会生存能力, 培养交流与沟通能力提高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
第五阶段:大三年级一期
(1) 创业培训与创业规划大赛。培养学生创业欲望, 诚实守信、坚韧不拨、吃苦耐劳的品质, 冒险精神, 良好的报告力与敏锐的商业头脑。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培养团队精神。 (2)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正确认识专业的发展趋势与学习重点;认识专业学习与职业工作的关系;具有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与职业认同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树立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学习意识。 (3) 感恩教育和爱心传承活动。培养知恩图报的道德观念, 唤醒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学会用实际行动去回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平等、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4) 毕业前教育。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增强法制观念, 遵守学校各项校纪校规;用积极的心态处理和面对工作、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会缓解因择业、就业等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增强毕业生的诚信意识, 以诚信维护学校的声誉;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强意识, 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母校、回报社会;帮助毕业生提前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做好步入社会的心理准备。
第六阶段:大三年级二期
顶岗实习阶段:顶岗实习阶段是学生深入社会进行思想道德实践的重要阶段, 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增强职业岗位意识, 明确岗位素质要求, 增强社会经验, 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扎实工作作风。调整好心态, 做好由“学生”向“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尽快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旭.浅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就业能力的提高[J].社会科学论坛 (学术研究卷) .2009 (07) .
[2]凌春, 解世杰, 杨开屏, 艾建勇, 柴大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04) .
[3]樊宏伟, 付梅莉, 李玉荣.在实习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尝试[J].石油教育.2005 (05) .
[4]罗邕生.培养职业素养, 提高就业力[J].广西轻工业.2008 (09) .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篇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培养模式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为此,就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旨在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作 者:胡春霞 张沙艳 作者单位:抚顺师范专科学校,辽宁,抚顺,113006 刊 名:辽宁高职学报 英文刊名:LIAONING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JOURNAL 年,卷(期): 11(3) 分类号:G711 关键词:高职教育 创新教育 综合素质 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 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87-02
【Abstract】Currently,all most colleges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ignore fostering cultivation.This paper will combines with students daily life of study and living,tell innovation、respect, Using multi channels、forms to develop activiti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ltivation
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状况
学生心理素质
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缺乏自信心,并且对自己的认识也没有建立正确的观念和观点,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1]。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模块,各地高职院校每年都会通过采用心理健康自评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的方式对新生进行整体的测评和分析。根据多年的测评结果和总结,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存在以下特点:
1.整体状况逐年提升
根据多年测评结果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整体心理素质正逐年呈现提升的趋势,如图1所示。该现象表明,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正在逐年转向良好的趋势。
2.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表征突出
测评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缺乏自信,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对周围人的对自己的态度也表现的相对敏感,同时还表现出对他人的有依赖心理以及叛逆的情绪。综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以上特点,与同年本科院校相比较,数据表明,本科院校总体上优于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对心理健康意识较高,但是对心理咨询却认可度很低,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不想去咨询、不相信心理老师甚至不敢去找心理老师进行咨询,从而导致心理问题未能及时处理和解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是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也是各个院校较为重视和加强的板块。从日常学生事务的处理工作当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道德素质相对较高,然而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部分学生表现不佳[2]。这部分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当前学生大部分处于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中“地位”相对较高,因此在踏入校园之后仍然表现的我行我素,甚至对身边的老师不以为然。家长在学生入学前对学生的学生成绩严格把关,却忽视了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导致学生存在错误的认识,无形中养成了并不良好的习惯和素养。该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应该予以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学生专业知识文化素质
调查证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同时缺乏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知识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存在盲目性,不清楚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随波逐流,盲目更风。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被家长强制送往学校。因此出现高职院校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的情况。
学生职业技能素质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技术型人才[3]。因此,大部分选择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比较认可,并且渴望学习一定的技术,以便走向社会时能够更好的被社会吸收。然而实际培养过程表明,学生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对知识的片面性,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不求深解,只看到眼前。这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仍然是不容乐观的,简单的了解和掌握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是必修的课程。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
1.加强辅导员自身素质
辅导员是学生入学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最为直接的学习对象,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同时应该逐渐建设更加完善的师资队伍,这样才会通过学生日常管理和学生理论学习两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2.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以及面对学习生活的态度和观念。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人文讲座、科研成果讲座、专业技能比赛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4]。同时还可以加强学校社团的建设和社团活动的组织,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内容积极向上,具有一定引导意义的活动,形式内容可多样化,达到拓展学生视野、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的目的。
3.构建完善素质教育平台
目前众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素质教育都是通过“第二课堂”和“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实施。而这两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被学生更好的吸收,形式单一、成效微薄。再加上学生的“第二课堂”和“主题班会”多在教室进行,不免学生会有厌倦和麻木的现象,随之出现的就是走形式。不能达到实质性的学习目的。因此,学校可以建立良好完善的素质教育基地和设施,合理编排学生理论学习和拓展学习的周期性,使学生能够彻底的通过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收获学校预订的教育意义。
4.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
学生在入学后由于存在对专业知识的不了解,以及对就业前景的盲目性,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因此院校可以在新生入学之后进行一次彻底的专业知识讲解以及就业方向的指引,是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学习重点和就业目标。另外院校也可以组织进行企业参观、校企结合的方式以专业技能为中心大量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是学生能够在培养专业认识的同时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
5.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当前学生由于家庭的溺爱使之在离开父母之后不能良好适应学校或者社会[5]。学生内心承受能力较差,导致很多学生面对同学或者老师面前不能正确的处理自身的心态,出现行为过激的现象。因此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尤为重要。学校可采取通过心理讲座、个人心理咨询、心理教育课等形式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的承受力。使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将来就业和生活均有着重要意义。应当予以重视,通过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在娱乐中学习,学习中成长,最终达到高职教育一直以来坚持的以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汀.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探析.教育与职业:2009,(2):169-170.
[2]张红菊.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时代教育:2014,(22):88-89.
[3]吴海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途径的探究.高职高专教育:97-98.
[4]许丹丹.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科技创新导报:2015,(2).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量化研究 篇4
关键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量化
1 综合素质量化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天津市大学生操行指导与评价手册》等文件精神要求,对高职生在校期间的品德与修养、知识与技能、特长与实践等通过分析、评分和综合等几个环节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统计,从而弥补以前单纯性定性评价的不足。综合素质量化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标准所列的各项活动,促使其了解自己在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不足。方便了教育者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综合比较,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情况,为今后开展辅导工作提供一手参考资料。
2 综合素质量化的形式
量化的形式可以分为一次量化、二次量化、类别量化等多种形式,其量化性质、量化作用、量化特点也不尽相同。
一次量化是对测评对象的直接量化,测评对象通常具有明显的数量关系,如“献血”次数、参加“公益劳动”次数等,这些量化数据直接反映测评对象的实际特征,具有实际意义;二次量化是对测评对象进行间接的定量考核,测评对象通常没有明显的数量关系,但存在质量或程度上的差异,如学生操作“优”、“良”、“中”、“差”,可以用5、3、1、0来量化。
类别量化就是把素质测评对象划分到事先确定的几个类别中去,然后给每个类别赋予不同的数字。
3 综合素质量化的原则
一是规范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制定量化方案和构建量化指标体系时,方法和程序应要尽可能规范,量化的结果要体现较高的度。量化工作要能起到良好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综合成为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努力的方向。二是可行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素质量化方案及指标体系,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正确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突出被测评对象共同属性的可比性。三是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将综合素质的内容分层次地细化为可量化测定的若干方面,在对各方面进行量化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定性分析,将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使素质量化更符合实际,具备可操作性。
4 综合素质量化的功能表现
一是激励导向功能。素质量化方案及指标体系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顺利成长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量化的结果能进一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充分利用高校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逐渐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二是反馈指导功能。素质量化是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评形式,量化过程包含了大量信息。班主任或班级管理者通过及时地收集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地指导和调节相关的量化工作,结合考评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自我,充实自我,发挥自身优点,尽力克服不足从而真正提高量化工作的有效性。三是客观分析功能。以前的综合素质测评方式主要采取了定性描述的方法,如写评语或凭借主观印象、师生关系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概括性强,难以在学生个体之间看到差异和综合比较,因此评价的效果不佳。通过综合素质量化,学生素质各方面的表现可以用数字的形式进行表达,我们也能够借助计算机等手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实现量化的可操作性与可比较性。
5 综合素质量化的效果分析
量化主要是解决了测评结果的可比性,当两个测评对象的综合素质量化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其综合素质表现绝非完全相同,因此,量化的分数不能表明这一事实,评语却能较好地描述这种差异。然后,在对全院学生综合素质评比时,我们通常侧重客观与总括性的大致了解,并不需要作具体详细的情况了解,量化分数基本上满足了这种要求。相反从评语中却难以比出高低,因此,综合素质量化对测评对象以分数形式进行评判,具有可比性,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管理的有效手段。
6 结束语
在制定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标准时,高度重视高职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分量化管理,将考核标准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划分,并纳入学生学分考评体系,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使学生能从学业、德育、操行和社团活动等方面获得相应分数,也进一步引导并促进了日常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转化机制的关键就在于寻找并确立质与量之间相互转换的度,并以此制定量化管理的指标体系。度确立得越客观、越准确,素质量化的效果就越好。构建科学而规范的综合素质量化指标体系是开展量化工作的首要任务。
结合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从教育理论和实践角度对综合素质的内涵和量化的概念进行了全面分析,对综合素质的标准和量化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总结并制定出《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认证规定》。规定已经在学生综合素质量化测评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在全面提升。但在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素质量化的内容是否全面,能否客观地代表综合素质的具体内容;综合素质是否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是否都能用数字量化出来;一些具有描述性质的综合素质是否能够量化,怎样量化出来;量化过程中的评分定级环节是否合理,能否将综合素质在质这个指标上进行合理区分等具体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也可以作为日后进一步推进量化工作的工作思路与发展方向。
素质量化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核心与主要目标,做好素质量化工作对于提高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加强思想政治意识,规范思想道德认知和行为,提高学生参与学习和各种活动的积极性,锻炼完善自我,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力开展,提高教育质量,为祖国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过硬、更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丽萍.认真贯彻【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德育规程】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5).
[2]杨绪峰.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11(4)
[3]虞丽娟,孟宪明.大学生才质模糊评价系统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7)
[4]刘金阳,宁睿英.科学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J]农家科技,2011(S2).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篇5
【论文关键词】职业能力 探讨
【论文摘要】围绕实训室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就如何发挥实训室的潜在教育功能,在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上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院校实训室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实践教学在整个高职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工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除具有广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综合能力(高素养、动手能力强,肯动脑,有团队协作能力等的综合)和创新意识,其中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来自实践性教学环节。只有彻底破除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专业特点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制定出一系列较强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二、实训室在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定位
1.基本技能提升是实训室基础功能。以实训室为阵地,让学生独立进行实训的准备和操作,并进行讲授练习,是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重视了技能培养的程序化和有效性,将实训内容项目化,对每一个项目的技能培养要求、培训时数、指导教师能力要求和人数配置、技能考核等标准,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并采取步进式考核方法,对学生完成实训项目情况一环一环地进行考核,未达到上一个环节考核要求的学生不得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实训,有效地保证了实训教学的质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提升有了必要的保证。通过实训室针对实训内容反复实践和训练,也可以自行设计、开发创新型的.实训项目或内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检测、判断和处理高新技术设备故障的技能。通过改造、设计、制作、采购等方式大量引入汽车检测专业所需的实训设备,将现在企业在用的设备或产品的相关培训前移至实训室,以直观、系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对产品的了解,而且对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拓展视野,增强动手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紧跟社会与企业的发展现状,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学生供不应求。强化基础技能,学生参与教学设备的开发,以实验室作为基础平台,学生参与开发了大量的教学设备用于实际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2.团队意识营造是实训室的重要功能。(1)在实训中营造团队合作气氛,引导协作意识。我们将实训任务分配给学生,整个实训室资源充分的由学生调用,在这个小团队中树立合作的观念,鼓励他们彼此协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在实训项目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营造良好合作氛围。通过了解学生的喜好,特长,关注点,将人与实训任务一一相互匹配,让大家能够取长补短,使团队合作成为可能。我们始终注意与引导团队在面对问题时,团队成员要坐在一起研究,各抒己见,探讨问题的根源,并寻求解决办法,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2)在实训中进行团队合作训练。首先是成立实训小组,对实训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与疑问,看法不一定相同,通过沟通交流,找原因想办法;其次是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建立模型,对其产生原因、表象、分析过程、解决方案以及各环节潜在失效模式进行归纳,转化为标准化的手册,使一个问题成为一类问题,建立标准化的解决模式;最后是将此标准化手册作为学生学习资料、传阅并存档,使得团队的学习成果充分展示,也显示了团队协作的成功和重要性,使学生明白良好的团队协作,是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的保障。(3)团队的组建和管理是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前提,和谐进取的团队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才能有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训练,学生上岗后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依托实训室,深化素质教育。(1)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多岗位适应能力,实训室的实践环节并非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经验技术,更为深刻的内涵是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具有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创新能力,这是职业能力中最重要部分。(2)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训教学是体现出认知、分析、逻辑和分析的理性方面,人文教育更多是体现情感、意志、直觉及综合的非理性方面,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充分发挥实训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主要载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注重从智力、情感、道德及行为的整体与和谐的育人观来考虑,才能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去适应各种竞争和挑战。(3)以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与工矿企业的规章制度接轨,既突出人性化的管理,也有铁一样的纪律保证,在实训过程中规范了学生行为,端正了学生态度,摒弃了常见的不良习惯,学生个人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向才毅.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职教论坛.(9)
[2]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篇6
关键词:高职;综合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92-01
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更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质量方针就是以促进首都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为己任,提供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服务,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与期望。所以探究学生的需求与期望是至关重要的。结合问卷的调查结果和高职办学特色,觉得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制度,创新思想,引导学生。
一、立德树人,礼仪修身,积极引导学生行好事做好人
价值观是一个人的文化核心,行动的准则,具有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一定要结合实际,结合学生们身边的小事儿开展教育,可以达到好一点儿的教育效果。有个学生因为学校不允许男生留长发,竟然说出了不让留就退学的话。虽然只是个例,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学生的价值观是有问题的,认为头发比他的学业还要重要。还有在调查中有一部分学生的道德修养这个方面有一定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日常习惯的养成、成长环境的塑造、平时忽视礼仪三个方面。所以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养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定要加强日常生活学习中习惯的养成教育。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模范典型,给学生指引正确的道德方向;二是全员塑造崇德尚善的校园氛围,以环境影响人,让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尊师重教的环境中,对他实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三是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而且這些活动要长期坚持,督促学生不断进步。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口头上,需要以理服人,亦需要以情感人,将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培养兴趣、学有所成
新生入学教育的专业介绍非常关键,学校可以大胆创新,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比如说可以把学生们做的电子产品进行展示,可以邀请成功的学长回学校进行交流,可以将参加全国大赛的录像、照片播放等等。有了兴趣才能够认真的开展学习,肯钻研专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从而顺利就业。同时大学生必须锻炼和培养学习的能力,学会利用各种资源,不断进行自我学习,提升对专业的认识。
三、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问题家庭学生
频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教育里必须具备的内容。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就很难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他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等更是无从谈起。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重点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注重潜能开发、着眼建设性和未来希望感塑造的教育理念,强调“既治标又治本”,即解决心理问题又要培养健全心理素质。
通过将近一个学期与学生的接触,有问题的学生,包括上课不好好听讲,迟到早退,旷课,说谎等等问题学生,深入接触了解以后,往往和他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就是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慢慢让他们养成了现在一种行为习惯,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
要想调整这些问题家庭出来的学生心理问题,可以从朋辈入手,让他的同学、他的朋友去影响他,引导纠正他的不正确的行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交往最多的人就是微环境中的同学,比如宿舍同学、班级同学等,因此宿舍环境和班级环境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宿舍文化心理塑造。宿舍是学生除了教室以外很重要的一个活动场所,除了上课,有很多时间都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和谐的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可以让同学们获得一种归宿感,让学生对宿舍产生家的感觉,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激发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2)班级文化心理建设。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所以在教室上课的学生自然形成一个班级的群体,班级是学生相互交往的重要组织形式。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可以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并且对班级建立积极的班级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同合作精神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四、积极引导,科学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根据我院就业工作部门每年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反应,毕业后不能顺利找到工作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能力不行的人;一种是素质品行低下的人,这两种人注定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另外一种人是有知识有技能,但脑子里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念。
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行为,既是同学们对单位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福利条件、劳动强度的选择,也是单位对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技能水平、个人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的选择。只有双方的条件都能被对方接受时,就业才能实现。学校也需要从大一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意识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大一的时候就树立一个毕业后的目标,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把这个三年后的就业目标分解到每一年、每个月,甚至每一天。一点点向着自己的就业目标努力,一步步的靠近自己的就业目标。有了努力的目标,有了前进的方向,学生们也就不再迷茫,不再无所事事,自然知道该怎么去努力,该怎么去学习了。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强大人格魅力的人才能应付新的严峻挑战。未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生存于社会的难易,为了更好的生活,也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势在必行。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篇7
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概念的界定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和各种能力等的综合素养。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思想道德素质。 主要指学生的政治方向, 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品质, 包括真诚、守信、勤奋、有责任感等。
2.专业素质 。 主要指学生的本学科 、本专业知识 、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3.心理素质 。 主要指学生应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 如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 积极乐观的心态, 健全的人格等。
4.身体素质 。 主要指高职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体魄 、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5.社 会 能力 和 拓 展素 质 , 等等 。
二、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1.思想道德素 质。从客观分析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极少部分学生的道德状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明明知道诚信的重要性, 但往往还是会在考试中作弊;唯我独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不断滋生, 没有团结协作精神, 价值观念偏向自我, 缺乏社会责任感, 做事缺乏韧性和毅力;对事业献身精神和对集体奉献精神有所减弱, 缺乏拼搏意识和敬业精神, 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
2.专业素质。 从客观看 , 部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 学习目标不明确, 自我学习能力差, 专业知识学得不精、不专、不扎实, 只是简单记忆专业知识及理论, 缺少实际操作能力, 使得知识与能力脱离, 难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高职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神, 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决心, 缺乏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阻碍了专业素质的提高。
3.身体心理素 质。从高职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 , 他们存在一些负面心理, 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 易出现焦虑、急躁情绪, 心理承受力差。部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 盲目从众, 好高骛远, 一日三变, 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 可见学生心理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身体健康方面, 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科学锻炼身体的态度及有规律的生活方式, 不愿意上体育课, 不认真锻炼身体, 体质较差。
三、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学生的思 想政治教 育 , 提高学生的职业 道德。高职院校教师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要深入贯彻落实育人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要针对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现状,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平台, 加强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真正达到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目的。
2.强调学习 目的 , 开展专业技能 训练。在加强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同时, 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生涯目标, 从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更应努力创造条件, 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种专业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控制能力、语言能力、管理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并开展多样的专业技能竞赛, 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 寓学于乐。
3.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及创新素质。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高职院校应该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开展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中可增设一些德育教育活动, 如挫折教育, 团队协作精神, 户外拓展训练;诚信教育、奉献教育等活动。经常邀请专家、学者对学生做专业讲座, 利用学生会、团总支活动平台, 组织学生开展文化体育等活动, 通过活动的组织和参与, 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培养创新精神。
4.通过社会实 践活动 , 提高高职学生就 业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高职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学校可以建立实习、实训、见习一条龙的实践体系, 让高职学生走出课堂, 深入社会,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从而融会贯通。同时, 开阔视野,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在实践中体现自身价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职业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达到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为日后的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5.开展各种学生社 团活动 , 促进学生个 性健康发展。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 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素质的学生社团, 比如建立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K歌协会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 开展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种活动和实践, 培养各方面能力, 活跃校园氛围,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其今后的求职与就业, 高职院校通过开设心理课程, 使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心理知识, 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解压、自我调适。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月”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营造“关注心理卫生、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现场心理咨询、专家讲座、心理卫生知识展览、趣味心理游戏、野外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7.教师根据实 际情况 , 采取灵活多样的 教学方式 方法 ,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善于学习, 并且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安排课程教学。针对个性不同的学生, 在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采取渗透性的教学方式, 把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渗透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 提高职业素养。
8.构建适合 本专业高职学生 的综合素 质测评体 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根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 构建合理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激励学生有目的地提高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更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修改、调整测评指标的权重比例, 形成相关制度, 为学院评优比先提供基础材料, 为用人单位遴选人才提供客观依据, 并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总之, 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是新形势下人才结构发展的具体要求,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能否成功找到工作, 要看高职学院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邓峰, 等.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2 (9) :96-97.
[2]孙文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技术教育, 2005-4-20.
[3]李革.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 (7) .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篇8
案例二:乙是某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 在校学习成绩中等, 英语水平较好, 做事认真、稳重, 沟通能力强, 人际关系好。乙应聘某跨国银行某地分支机构人力资源部经理助理一职, 参与竞争的不乏国内知名高校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 一路过关斩将, 乙笑到了最后, 并签署了一份无固定期限合同。
1 学生素质评价的4个主体
上述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案例引发了对大学生素质评价标准的思考。作为稀缺人力资源大学生的培养与使用是一个多方利益相关的系统工程, 学校只是培养的一个环节, 利益相关者之一, 因此对毕业生是否合格就不应是学校自己说了算。有学者将职业院校合格毕业生的标准分为学校标准、国家标准和用人单位 (或者市场) 标准, 3个标准的依据分别是学历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聘用合同[1]。撇开普通高校与职业院校的不同, 就共性而言, 合格毕业生的标准至少应包括4个层面或者说4个主体, 一是社会评价的公民标准, 表现为遵纪守法、合乎公民基本道德水准等社会口碑和认可度, 是最基本的标准;二是学校评价的培养标准, 依据是学习成绩单、各种奖惩和学历证书等;三是由用人单位或者说劳动力市场评价的市场标准, 表现为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 这是最重要的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对传统教育的工具主义色彩过浓的批评日渐增多, 强调应关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因此, 第4个评价的标准就是学生自己评价的个人全面发展标准, 即毕业生是否具备了目前能就业、今后能转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自信。这个标准也表现为学生对学校的培养是否满意。
2 学生素质评价的内容
学习成绩一直是学校对学生评价的主要标准, 好学生的学习一定要好, 但案例一中的甲的境况值得反思。教育部高教司曾经就普通高校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进行过一次大型调查, 结果显示, 企业对求职毕业生最不看重的多个选项中, 学习成绩排在第一位, 比例达到了20.7%[2]。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一课题组对区内21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 企业聘用人才优先考虑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岗位技能[3]。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素质和能力结构上与普通高校的学生有所不同, 布卢姆 (B.S.Bloom) 在其目标分类理论中将人的能力结构化为认知能力、情意能力和操作能力[4], 据此分析, 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是强项, 其竞争优势应体现在情意能力和操作能力。当然文科专业与工科专业学生情意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重要性也是不同的, 案例二中乙的情意能力比较突出, 也是获胜的关键。教育部这次调查的结果还显示, 社会用人单位对求职毕业生最重视的3个因素依次是:综合素质、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 其中对综合素质的认可度达到了87.6%。因此, 大学生素质评价的内容应该是综合素质或者说是综合性的指标体系。
3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素质能力技能和知识的概念辨析
就内涵和表现形式而言, 素质又可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知识技能素质等, 素质是个人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方面素养和潜能的体现, 是能力发挥和技能运用的基础。能力可理解为素质的物质化表现 (行为方式和结果、工作绩效等) , 对能力划分有不同的见解, 譬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认为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又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也有学者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将能力分为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等;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 能力总是与特定的职业情境相联系, 体现为一种职业能力。技能则是能力在某一个或一类职业工作中的体现, 总是与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相联系, 技能又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知识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知识也被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职业教育研究中, 技术和技能的概念也时常被混淆, 技术被认为是科学知识、原理的物化, 以物为载体, 是稳定的;而技能可以理解为技术的物化, 以人为载体, 是不稳定的, 有学者形象地将技能比喻为带体温的技术, 这一点也表明了技能人才培养的特殊性[5,6]。
3.2 综合素质评价的“冰山理论”模型
要说清楚上述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并非易事。素质评价的“冰山理论”模型则比较形象地将人的综合素质的结构关系展示出来。如图1所示[7], 该理论认为, 一个高绩效员工的能力素质包括以下6个方面:
1) 知识: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和经验型信息。
2) 技能: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
3) 社会角色: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和风格。
4) 自我形象:一个人自我认知的结果。
5) 特质:个性、心理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一贯反应。
6) 动机:推动个人为达到一定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内驱力。
该理论认为, 知识和技能只是浮在水面上可以被看到的冰山的一角, 可称之为显能, 而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才是水面下看不到的冰山庞大的底部, 可称之为潜能。模型解释了现实中学历不高的人为何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也可以解释为何会有高学历低能力的人的存在[8]。
素质评价的“冰山理论”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甄选、调配和培训开发等多个方面得到了应用。对高等教育而言, 其意义在于, 在教育实践中, 既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这事关学生的就业能力, 同时, 从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理念出发, 高校也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态度、自我认知、动机等方面的培养和引导。
3.3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运用素质结构分析法, 借鉴素质评价的“冰山理论”, 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大学生为分析样本, 构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通用指标体系, 见表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适应城市轨道交通 (主要包括地铁和城际轻轨) 事业迅猛发展而设立的一个新专业, 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该专业设立于2004年, 时值深圳地铁开通运营之际, 专业立足于为深圳地铁、香港地铁 (地铁三号线) 和珠三角城际铁路培养基层运营管理人才, 职业类别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就业岗位群包括站务员、行车值班员和客运值班员等, 未来的管理系列晋升岗位包括值班站长、站长和站务室主任等。
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普通院校, 其学生综合素质的大类、中类和细类指标基本一致, 区别在于各评价维度下的具体指标的重要性有所区别, 评价时赋予的权重可不同。
参考文献
[1]黄景容.技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
[2]杨志坚.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王晓敏.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1) :14-16.
[4]和震.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分析[J].工会理论与实践, 2002 (5) :86-88.
[5]赵志群.促进全面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J].职教论坛, 2009 (6) :1.
[6]李怀康.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报告[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7 (1) :4-8.
[7]彭剑锋.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篇9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推行, 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关键。本文在分析高职学生核心素质能力定义的基础上, 探讨了学分制评价基本模式, 剖析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论证了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的创新路径。
1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是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在构建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与人本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将学生核心素质能力培育与学分定量评价制度紧密结合一起, 以个人申报集体评议为基础, 按照预先设定的测评指标体系, 对高职大学生的核心素质能力进行学分制激励评价。
1.1 高职学生核心素质能力定义
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在不同学者的解读下, 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学生核心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大学竞争能力、大学生职业能力等, 但其内容大部分都可以概括为“是指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 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1], 但这些定义往往却没有考虑企业对高职大学生能力的需求, 因而导致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与企业人才需要脱节的问题出现。因此, 本课题组借用企业核心能力的基本内核将高职高专核心能力划分为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发展和创造的基础, 是以个人专业能力为核心, 掌握信息收集和筛选、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 从而形成一种可以快速融入社会, 被社会认可, 独具个人特色的核心能力。
学习能力就是怎样学习的能力, 因所处环境和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下形成的、积累性和概括性的经验或习惯, 它直接影响了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取得的成效。其本质上要求学生学会对日常学习工作进行反思, 对实践结果进行阶段性总结, 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通过对学习和实践的反思形成一种自我激励的能力。与此同时, 学会学习也意味着其他能力的隐性发展, 学习能力是其他职业核心能力成长的必要基础。
创新能力即指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运用新的思维或方法,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日常学习以及实践积累的感悟, 形成的工作学习方式的能力。创新力是以其他核心能力为依托, 进而成长起来的能力, 需要相关基础的积累, 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独有性的核心能力。
创业能力指拥有发现或创造一个新的领域, 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能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它们, 然后产生各种新的结果。创业能力是高职大学生核心素质能力的直接表现。可以说, 创业力是其他核心能力能够成功地综合运用的结果和呈现。
1.2 学分制评价基本模式
学分制是一种重要教育模式, 其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为核心, 教师指导为辅助, 通过“学分”或“绩点”对学生学习实效性进行综合管理的评价制度。对高职大学生核心素质能力进行学分制评价, 构建出以“基本分+奖励分-惩罚分”的素质拓展学分制度模式, 是健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 是实践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理念, 促进高职育人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目标的重要举措。
2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体系的形成不够重视。部分高职院校虽然根据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将职业能力、专业能力作为基础课程加入了课程设置当中, 但实际上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重视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 未在教学过程中将各项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如调查组通过问卷调查关于“你对学校素质评价制度的看法是?”的问题中, 表示认同的仅有18.23%, 高达32.23%的受访学生表示不认同, 选择“不知道”和“无所谓”的分别占18.68%和30.86% (如图1所示) 。
可见, 高校的素质能力评价制度并没有得到学生的真正认同, 甚至还有些同学“不了解”或“不知道”学校的素质能力评价制度是什么。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前高校教师还是以传统综合测评体系作为学生能力评价标准, 评价比例还是侧重于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 往往“会应试”和“背多分”学生能够成为这种评价制度的“受宠者”, 这种评价导向的“误区”、评价功能的“片面”、评价方法的“单调”严重地阻碍评价制度引导性和激励性功能的发挥。
其次, 高校的素质能力评价制度只注重静态数据的分析或偏重共性表征信息的搜集, 忽视个体个性的表现, 忽略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导致评价结果不能正确评价学生能力, 无法科学合理地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测评结果。如部分高职院校的综合测评制度按照学生的年级、学习成绩、参与实践活动的表现等来评价学生, 这虽然能够通过一定的指标来定量描述学生在某一阶段的表现, 但却不能反映出大学生在成长过程的动态变化。而且在这种综合测评制度中, 往往采取“一票否决制”的方式, 譬如学生如果出现违规违纪的情况, 就取消一切的评优评奖, 更有甚者还会影响学生下一个学年乃至整个大学生涯的评优评先, 这种评价的方式不仅不能够充分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而且还会严重地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你认为学校的综合测评制度合理吗?”的调查反馈中, 有高达73.24%的受访学生认为“不合理” (如图2所示) 。
可见, 这种缺乏对高职大学生多元动态发展进行反馈的单一评价制度, 最终会导致学生不能充分的认知自我存在, 成为一部只知道学习的机器, 变成“高分低能型”的存在, 这必然不符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造成他们进入社会后很难快速进行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的转换。
最后, 当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 部分高职院校仍处于理论阶段, 缺乏针对实践性的各类具体实施方案。部分高校虽然有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评价的范围之中, 但在评价准则中却没有进一步地对实践活动类别进行细化和归类, 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去真正地拓展自己的核心能力。有42.83%的受访学生对于“你认为学校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对你有帮助吗?”问题的反馈是“没有帮助”, 有12.42%学生认为“学校没有举办或者自己不知道有课外实践活动”, 这种对实践性活动缺乏有效规划进一步导致大学生“知易行难”、”纸上谈兵”的状况出现。
3 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的创新路径
3.1 以职业能力为切入, 提升评价体系的全面性
职业能力是高职学生将来能在社会安身立命之本。在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标准中应该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一起, 通过实践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理念, 开设职业技术教育培养, 将职业能力、专业能力作为基础课程加入到课程设置, 结合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并形成可持续的、科学的学生能力培养指标。譬如要加大学生在“第二课堂”或“校外实践活动”表现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测评体系的评价比例。从而让学生在认真学习相关职业能力教程为第一课堂之外, 也能在课外通过开展商务谈判、礼仪风采、技能大赛、学生素质联赛等的第二课堂、校企合作社会实践基地的第三课堂中得到职业能力的锤炼、提升和深化, 从而改变过去学生综合测评制度当中偏重学习成绩的“应试教育”评价模式, 提升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3.2 以学习能力为目标, 增强评价体系的人本性
与本科院校相比, 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薄弱, 我们应该通过综合素质能力评价的引导与激励, 进一步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 将学生素质能力的评价与“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知行合一”的实践式教育模式紧密结合一起。例如, 可以将专业课本的内容变成一项项的“任务”与“项目”,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自己运用相应的专业知识“动手”去解决这些任务, 并且根据这些“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认定和评价学生的能力素养。这就打破过去“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机制, 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真正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的热情, 让他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真正寻找到对该专业的兴趣点和兴奋点。
3.3 推行“素质拓展学分”制度, 凸显评价体系的发展性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开发、塑造和深化学生的潜在能力, 譬如“创新”已经成为“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自主创新能力无疑成为大学生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让学生自觉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这离不开大学生评价体系的引导, 其中“素质拓展学分”制度的推行是重要的环节。在推行“素质拓展学分”制度的过程中, 有几点是需要注意:一是推行的主体必须成立专门的部门机构, 如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素质拓展的认定工作本质上就是一种内容复杂、涉及面广、认定时间长的繁重工作, 如果没有专门负责的人员进行规划设计、协调沟通、跟踪反馈, 这必然会使大学生的素质拓展流于形式。二是推行的内容必须细致, 在以“基本分+奖励分-惩罚分”的学分制度基本模式的基础上, 应该将“奖励分”的内容进一步地阐释和细分, 让其能够基本囊括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方方面面, 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的同时获得加分的奖励, 极大调动他们投入、参与和创新的积极性。三是推行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譬如可以建立网络素质拓展学分的“微商城”, 利用新媒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素质拓展的项目、完成项目对应的学分、学分记录直观地展现在他们面前, 并且获得的素质拓展学分可以发挥类似“虚拟商品”的功能, 用以兑换一定比例的奖励分、公共选修课学分。激发学生素质拓展的主体要求, 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
3.4 积极打造学生创业平台, 完善评价体系的实践性
首先, 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中设置创业相关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创业竞赛活动, 在创新实践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环境下, 培养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市场敏感度等, 具体而言, 如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创业指导、创业法律指导等基础理论, 在课程外积极开展“淘市场”、“商务谈判”等校内创业比赛, 形成激励机制, 出台《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协同就业指导中心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等激励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其次, 在校园内构建大学生创业基地, 为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提供平台, 强化学生实践意识, 建立健全的创业基地的管理机制, 探索基地的运行模式和长效机制, 力求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在校园内发展对创新创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社团, 激发学生创业兴趣, 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最后, 形成工学结合模式下人才培养, 要求教育模式应是向创新教育转变, 重视学生潜能开发,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共同培育人才, 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 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各种资源整合, 以“培养适合企业或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在校园内形成良好创业文化”[2]。
综上所述, 提升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增强评价体系的人本性、凸显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完善评价体系的实践性是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的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金泽.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视角[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 (6) .
[2]翁楚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2 (12) .
[3]翁楚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探析[J].价值工程 (上旬刊) , 2015 (12) .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篇10
语文是基础性的人文学科,人文精神是语文的灵魂,因而五年制高职语文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负载了最宽泛的教育性内容。无论是对身心的全面性,还是对分析为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全面性,或者对人格基础素质的全面性而言,语文内容都有涵盖。语文教学负载着求真、向善、立美,具有完美人格生成的意义。有人认为,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是为专业课打基础的,是从属性的,只强调其工具性,不强调其人文性,这是有失偏颇的。爱因斯坦曾深刻地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分析
所谓“人文”,原是出自《周易》“贲”卦的卦辞“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本意主要是指用礼仪、风俗、典籍教化天下苍生。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将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内化和发展为受教育者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结合人文主义内涵,人文素质是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备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即外在的人格形象和内在的文化修养。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人文能力和人格品质。
对职业学生而言,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力争使学生在人文知识、人文能力和人格品质三个方面达到比较高的程度,即在人文知识上有较多的积累,运用人文知识的能力较强,具有较为稳定的和健全的人格品质,实现外在所具备的健全的人格与内在所涵养的丰富的人文的完美统一。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有过这样经典的论述:“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他点出了教育的目的和特征即通过教育启迪人的心智,关注人的发展,重视人文素养的锻塑。美国学者在1961年得出结论:“杰出的科学家不是局限在个人的专业领域之内。他通晓和熟悉艺术与人文学科,能促使优秀的科学家变得更加敏锐,视野更加开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把“学会关心”作为主题,要求培养青年一代面对挑战并具有责任感、信心、意志和能力。由此可见,人的精神建设即人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令人担忧。学生普遍存在思想浮躁,人生理想信念淡漠;道德修养不高,社会责任感不强,不能合理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人文知识严重缺失,对文学、艺术、文史知之甚少。
五年制高职生的生源来自初中毕业生。从年龄上看,高职生一般处于15岁到18岁;从生理上看,高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成熟阶段,他们的身体外形和体内机能迅速发育成熟,有旺盛的精力和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总体来说刚刚入学的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学习较为勤奋刻苦,学习成绩较好;从心理上看,学生已脱离少年阶段,从未成年向成年人过渡,心理渐趋成熟。这一时期也是高职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思维方面已开始运用“经验”对人生进行思考。但往往是靠他们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还不能够使他们在分析是非曲直等问题时做到全面和深刻,而常常出现思想偏激和情绪不稳定。
这主要归结于,我国教育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应试性教育的弊端,忽视或者对人文知识的修养不过多投入精力,同时相对于专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能力薄弱,自我要求不严,学习动力不足,功利性强,对于人文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以致人文素养整体状况不良。而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学会做人”诸如: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方面的素养养成,却是一个慢工夫,需要长期的、系统化的、循序渐进的培养,是惠及一个人一生的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此,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令人担忧也就不难理解。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适应职业学生的学习要求
开展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是《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之一。《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等本体特征,更是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对新一代应有素养的挑战。综合实践活动正是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调动心智技能、动作技能、语言技能、交往技能展现客体情境、解决存在问题、体悟客体语言艺术、实践客体运行思路,从而提高整体素养。
(一)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以后,大多要回到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型的生产劳动,而现代企业要求技术工人能适应企业技术改造和革新的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学生的自我发现和探索代替传统的被动接受,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创新精神,因而更符合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吻合职业学生的心智特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卢森费尔在1998年所作的实验研究表明,具有应用性学习和工作倾向的学生,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表现平平,而在研究性的实践活动中却常常取得令人惊奇的优异成绩。这说明,综合实践活动更适合具有应用倾向的学生,而中职学生大多具有应用性学习的特点,更适于通过开展各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达到学习目标。
(三)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语文的社会性和实用性。传统的职业教育语文课堂常常以教材为中心,注重传统知识的灌输,过于强调掌握基础知识,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教学效果不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涉及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能反映社会生活对职业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重复低效”的被动局面,把教学过程聚焦到学生的“学”上,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写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目标,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笔者结合已开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鲜活案例,以《计划》为例,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入职业教育语文课堂中,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能改变五年制语文教学现状的途径,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给学生怎样做人,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活动目的
关于计划的学习,笔者结合江苏如火如荼开展的公民教育,将标题拟为“关于‘外地老人是否享受免费乘车证’活动的计划”,使学生学习不囿于书本,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肩负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任务的具体要求如下:
任务:关于“外地老人是否享受免费乘车证”活动的计划
目标:(1)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计划的写作;(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实践能力;(3)掌握计划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二)分组学习
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习,主要目的是充分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以自己的智慧和行动参与社会生活,并把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为开展调查“外地老人能否享受免费乘车证”活动做准备。因此,进行活动之前的计划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向学生展示例文,通过鲜活的事例,使学生从中了解计划所包含的内容及实施的步骤和措施。通过这些国内外的成功人士的人生规划,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次,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根据每个班的人数的多少,适当分为4-6组。学生分组在项目学习中显得很重要,因为通过组与组之间的比拼,能够激发学生竞争和合作的意识。
(三)调查研究
应用文与社会广泛联系,在开展公民教育活动之前,我让学生做出初步的调查研究,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深入社会,最后制订了“关于‘外地老人是否享受免费乘车证’活动的计划”。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和课外活动的时间走进工厂、社区、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
(四)制订活动计划
各个小组的项目方案确定后,各个组的成员根据确立的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并着手撰写计划。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学习计划的相关理论知识,还可以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计划的目的”旨在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进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又如“计划的步骤”主要确定此次活动开展的地点、活动的时间。在撰写活动计划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应用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五)任务演练
通过前面四步充分的工作,学生的活动计划已经基本制订好,为接下来的师生互评做好准备,从而达到小组间分享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六)师生共同评价
在这一步骤,通过以组内自评、组与组互评的方式,对学生的活动计划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总之,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现状,呼唤高职语文教育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承担起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任,让学生在语文学科里获得深厚的人文修养,提高人文素质。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应该强调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面对学生“人文贫血”现象的日益凸显,语文学科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师要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人文素质培养的新方法,为培养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虹, 胡弼成.教人做人: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核[J].云南高教研究, 1998, 2:68.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 1991:3.
[3]夏红梅.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 2005, 4:32.
[4]陈蓓蓓.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入中职语文课堂[J].读与写杂志.2012, 9:166.
[5]李向东, 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5.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篇11
【摘 要】通过对四川高职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了解四川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四川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对策,为四川高职院校构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并完善现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培养;调查分析;四川省
为加强四川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和职业应用能力,课题组开展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调查,借此将学生培养成为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情操高尚、文化修养高雅、专业素养良好、创新意识较强、有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内容
1.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和灵魂。主要包括政治信念、政治品格、政治能力和道德品质等四个方面。另外通过思想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塑造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有助于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形成高尚的人格魅力。
2.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是把综合素质培养落到实处的有效措施。科学素质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科学精神、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等。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良好的人文素质有助高职院校学生内化为是良好人格、气质、修养。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去做人;“科学”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
3.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身体素质是指学生应具备的健康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高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是人生发育最旺盛、心理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也是基本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时期。
4.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其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职业素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三个部分内容。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助于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
5.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指人在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稳定的在创新活动中必备的基本心理品质与特征。它主要包括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四川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调查概况
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入手,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切入点,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四川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四川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范围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和企业用人单位两部分。其中,高职院校学生一年级对很多问题还不是很清楚,三级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面临毕业心境浮躁,因此一二年级所选样本较少,重点集中在二年级占比达到66.67%。用人单位抽选了10多家企业,涉及人力资源部、市场部、设计部、维护部、其他等部门不同岗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4.29%。
调查涉及的高职院校既有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又有普通高职院校,既有国家公办高职院校,也有民办高职院校。涉及的企业既有中国电信公司,又有中国移动公司、中国联通公司和中国通信服务公司等,既有人力资源岗位、市场营销岗位,也有技术维护岗位,既有部门总经理,也有一般管理人员。
2.调查结果情况。
总体来看,四川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整体较好,综合素质水平评价良好以上占79.64%。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素质好。学生在公交车上会主动给别人让座(经常+偶尔)的占90%;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占93%;遵守学校教学纪律,没有迟到、早退、旷课的占52%,不认可“必修课选逃,先修课必逃”现象的占85%;选修人文素质类课程的目的是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占63.8%,拓展人文知识提高社会能力的占50.68%。
(2)专业素质好。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为一般和很好的占87%,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专业技能处于一般和很好的占94.73%;学生认为大学课程应全面学好全面提高专业素养,所设课程符合自身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的占82%;选修专业类课程的目的是发展自己兴趣爱好、拓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占84%。
(3)职业素质好。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职业素质较好、很好的占60.9%,较差的仅有1.5%;创新能力在较好以上的占53.38%,较差的仅占4.51%;95%的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途径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91%的学生参加过创新实践活动,90%的学生了解、掌握了创新知识和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职业进行了规划,62%的学生能够把握当下、谋划人生前途,89%的学生做过职业生涯规划。
(4)社会素质好。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人际关系和谐的占89.97%,辩证思维能力较好的占48.12%,仅有2.26%较差;学生认为社交能力较好,能够与同学和谐相处的占82%;具有团队精神、合作共事的占59%,经常加强与父母、同学、朋友沟通的占57%。
3.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
(1)用人单位关注毕业生的工作/实习经验、创新能力、社交与应变能力、道德素质,这四项占比均在48%以上;最不关注的是外貌形象和学习成绩,但涉及具体岗位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2)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工作缺乏热情、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缺乏工作的长久性、不愿从底层做起、眼高手低。说明当前学生没有认清形势,缺乏责任心和忠诚度,没有担当意识,没有吃苦精神。
(3)毕业生最有待提高的能力和素质是:责任心、团队精神、社交能力、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建议加强学生理想信念和责任感教育,端正职业态度,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队服务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四川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在反映当代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效做法的同时,也发现了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1)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下滑
29.32%的学生没有信仰追求、拜金主义严重、自私自利思想严重,28.57%的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有逐渐下滑的趋势,两种合计达到57.89%。说明高职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在滑坡,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才。
(2)学生缺乏感恩意识
学生对母校满意的仅占36%,而64%的学生对学校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予认可,因此表现为一般或不满意。说明学生只关注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一旦发生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将会全盘否决学校的努力,缺乏感恩之心。
(3)学生不关心形势政策
学生普遍不关注新闻报道,对国家大事、方针政策不予关注或关注较少的占66%,认为政治、国家大事和自己密切相关的仅占51%。这样不利于学生把握形势,认识狭隘、思维狭窄,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鼠目寸光的思想。
2.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1)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
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很好的占比较低,仅有17%,而处于一般状态的占比最高,达到70%,还有13%认为掌握不好。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向好的仅有48.87%,还有50%以上毕业生处于一般或较差水平。
(2)学生对双证书毕业不予理解
持双证书毕业是高职教育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实现零距离就业的有效方式。但学生认为职业资格证书用处不大或没用的占50%,这可能是本专业不是学生所爱、毕业后专业不对口、想从事非本专业工作等原因所致。
3.身心素质方面。
(1)学生精神状态不佳
学生精神风貌处于一般状态及以下的占比近80%,尤其是懒散、萎靡的占比超过11%,没有体现出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奋发向上、青春阳光的精神状态。主要原因在于71%的学生不锻炼身体,尤其是8%从来就不锻炼。这样势必导致学生体能下降,学习缺乏动力,成天睡觉、打游戏、玩手机。
(2)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仅有12.78%,极其脆弱的占8.27%,说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高,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外界压力或情感问题往往难以接受,甚至处于崩溃状态。
(3)学生不愿接受心理咨询
遇到心理困惑时,仅有20%的学生愿意接受心理咨询,80%的学生不愿接受或者根据情况再定。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心理无法认可,担心别人知道了会瞧不起自己,自认为有病产生自卑失望,宣传普及不到位等,从而导致学生出现问题也要自己憋着,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扭曲,出现病态。
4.创新素质方面。
(1)创新创业活动普及性不高
学生经常参加过创新实践活动的比重仅为21%,从来没有参加过创新实践活动的还有9%。创新创业知识与方法传播还不到位,实践活动的指导服务缺乏针对性和深入性。
(2)创新创业没有纳入课程体系
目前学生创新创业主要通过社团活动、就业指导课来实施,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学生了解一些创新知识和方法的占45%,掌握创新知识和方法的占27%,熟练掌握的仅占18%,还有10%基本不懂。
5.职业素质方面。
(1)学生课堂纪律观念淡薄
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的高达48%,上课时学生有过玩耍手机现象,进行上网、打游戏、发短信、看视频的占87%,具体原因分别是自己缺乏动力不想学(53.85%)、知识陈旧教师照本宣科(43.44%)、效仿其他同学(30.77%)、追求大学自由生活(28.96%)、过去的行为习惯(11.31%)。
(2)学生职业规划有待加强
学生做过职业规划的占89%,但一直坚持下来的仅有25%,还有11%的学生从没有做过职业规划。有7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职业规划,避免盲目就业,还有24%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也没有必要进行职业规划。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欠缺的职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行业背景,占比达到76.69%。
(3)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缺乏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很强的占41%,团队合作意识一般、不愿较好地与团队成员共事的占59%。这说明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匮乏,可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个性、家庭优越条件、社会交往障碍、利益分配等方面所致。
(4)学生不了解企业用人需求
学生对用人单位用人需求不很了解,高达82%,而企业特别关注学生的工作/实习经验、创新能力、社交与应变能力、道德素质,这四项占比均在48%以上。这就导致了供需脱节,致使毕业生对工作缺乏热情、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缺乏工作的长久性、不愿从底层做起、眼高手低等现象。
6.辩证思维能力方面。
用人单位认为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较好及以上的占比48.12%,还有49.62%处于一般水平,2.26%处于较差水平。学校应加强学生应变能力训练,开展分组讨论、演讲赛、辩论赛、模拟招聘会和学生干部竞聘会等;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等人文素质选修课程。
四、四川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
1.政策因素的影响。
国家政策是影响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个风向标,对大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政策指导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等文件,各省也制订了相应的实施意见,但各个学校在执行上参差不齐,再加上缺乏监督检查,执行上却大打折扣。
因此,一方面教育行政机构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高职院校素质培养的现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要求,以便于制定更加合理、有效、切合实际的文件,从政策层面指导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深入解读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素质培养模式、培养内容、组织架构、方式方法、测试评价等方面,不折不扣地制定并执行更加行之有效的方略。
2.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承担传承民族文化,培养一定生活能力,训练道德行为,陶冶爱的情操,学会待人接物等任务。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全面关心孩子,注意其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与塑造等。为每一个孩子年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氛围,是促进高职学生良好素质形成的重要环节。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不良的家庭环境与子女犯罪有很大的关系,如不和睦家庭易引起集团型犯罪,溺爱型家庭易引起暴力型犯罪,利己型家庭易引起盗窃型犯罪,放任型家庭易引起报复型犯罪等。
首先,家庭需要构建一个和谐环境,既要有爱心,又要有磨练,传递正能量,培养孩子健康体魄和良性心态,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其次,要加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仁、义、礼、信的良好品行。最后,家长要树立榜样,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师德师风、校风班风、文化氛围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在大学生群体中,行为是互为影响的。在一个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群体氛围感召下,学生之间竞争的气氛相应浓厚,形成你追我赶的势头,对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很有促进作用。当然班风不正,室风不良,纪律涣散,意志消沉,就不可能有积极向上的势头,原来希望有所作为的学生的意志也会随之消沉。
首先,学校要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和形势教育,实施就业的精准定位、精准指导服务;通过班团活动、青春讲堂、思政课程、干部培训、业余团(党)校等形式,强化责任教育、基层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其次,在构建课程体系上,既要重视第一课堂教学,也要重视第二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理论教学,也要重视实践教学,既要注重校内实验实训,也要注重校外企业实习,既要有校内社团实践活动,也要有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与行业企业对接,实现零距离就业。最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环境、服务指导和经费支持;强化职场教育与训练,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职场交往和职业技能。
4.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互联网的发展,高职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已超越一般时空限制,各种文化、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他们的观念态度、思想意识、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遭受社会的影响,他们的素质就是在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再加上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东西方社会的差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不同,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必须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之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加强理想教育和“三观”教育,宣传和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和传统的优秀文化,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拜金主义和西方反动思潮,增强防腐拒变能力,占领高校这个重要的思想阵地。
5.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社会生活、家庭氛围、校园文化等对大学生素质的形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些作用并不是简单的输入,而是外因通过内因产生的结果,如果没有学生自身的内化过程,任何外在刺激都会化为乌有。尤其是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道德选择能力,他们会根据时代和形势的需要,主动追求实现业已认定的理想素质。学生的心理因素都会影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显重要。
首先,加强正确的引导,解决好学生心里困惑。学生的心里困惑主要来自于就业、人际关系、学习和职业规划四个方面,占比在42%~63%不等,次之是情绪问题、自我认识、爱情。一是健康指导中心要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监测、排查、疏导;二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和基本常识,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三是引导学生明白心理咨询≠精神疾病,有了困惑、迷茫就要及时请教专业人士,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排解。
其次,加强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指导和服务,增强学生的方向性和目标性。一是学生进校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提升学生职业认知度;二是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与帮扶工作,明确就业目标,缓解学生就业压力;三是及时向学生传递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以便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四是加强学生学习辅导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强化学业警示功能,明确学习目标,缓解学习压力;五是加强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培养,讲求团结协作和团队精神,从帮助别人与接受帮助中获得快乐;六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正确处理情绪和感情问题。
最后,加强道德引领,改善环境,提升学生感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开展形势政策教育、道德模范的引领;开展党史教育,举办业余党/团校和青春大讲堂,开展理想、青春教育;改善学生生活、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生活服务、教学服务水平;着力改变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明白自由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自由;结合企业实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激情和专业兴趣。
参考文献:
[1]兰伟,冯刚.借鉴德国“双元制”构建高职“3+1”人才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5年第11期.
[2]郑少京,姜腾.借签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软技能[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8期.
[3]王彩霞.试论高职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中国林业教育.2010年第5期.
[4]肖莉.论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融合[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年第20期.
[5]肖辉赞.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
[6]程云,冯涛,吴文胜.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分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7]王丽.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策略研究[J].商业文化. 2011年第12期.
课题项目:
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四川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胥学跃 文件编号:川教函(2014)156号。
作者简介:
胥学跃,男,四川射洪人,出生于1968年,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与通信市场营销研究
万红,女,四川成都人,出生于1968年,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篇12
1 研究背景
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中,出现了一种倾向,即高职教育过于强调以就业为中心的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最新麦可思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单位走访获得数据显示,高职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水平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44%,离职率达到52%;超过50%的高职毕业生三年内转换了职业或行业。即使三年后继续留任,企业发现其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提出质疑,对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和迁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职教育不应完全等同于培养技术能力的就业教育;如何培养高职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综合素质,成为摆在高职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和教学改革的重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
国外高职教育对综合素质概念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认为,高职应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职业能力主要是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相对应的操作技能,所以能力标准就是任务技能清单。此任务能力观是传统高职教育内容设计的理念基础。现代高职教育发展又产生了新的能力观。一种观点认为,学生的一般素质是促进个体能力迁移的基础,是掌握具体任务技能的基础。一般素质包括创造力、相关知识学习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判断力、批判思维能力等,这些素质可以被应用到不同的工作环境里,高职教育内容应强调培养一般素质。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兼顾一般素质与任务能力。最近,英国提出的核心能力概念,德国、澳大利亚提出的关键素质概念,都是新的能力观的体现。国外培养综合素质的职教课程模式改革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有影响力的包括职业群集课程模式、能力本位模块模式、模块技能组合模式和“双元制”教育模式四种。总体来说,国外研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历史较长,经验也较丰富。
2.2 国内研究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重视与倡导大学生素质培养。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强调“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上,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2]2002年团中央、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推行素质拓展计划以来,诸多本科高校纷纷推行。有些高职院校在开展综合素质教育中盲目机械式的模仿是不切实际的,只能适得其反,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分析高职学生的定位及就业,进行恰到好处的综合素质教育。在研究领域,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文献较多,而针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系统研究较少;研究者大多以本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参照,缺乏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综合素质培养特色;并且,此类文献多从某个片面角度研究高职生综合素质教育,如综合素质的必要性、课程教学的角度、教学计划的制订、师资综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实习实训、工学结合等,只是单一的研究,缺乏系统化。
3 研究意义
首先要揭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探索高职生在求职、就业初期被企业关注的综合素质,以及就业三年后企业关注的给高职毕业生带来可持续发展后劲的综合素质要求,以此界定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概念和内容。高职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构建综合、多元、全方位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建议。
(1)从社会和企业需求角度,有利于满足其对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2)从高职院校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有利于打造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和优化育人效率与效果。
(3)从毕业生适应力提升的角度,最终受益者是在特定行业长期发展的毕业生,以期提高毕业生长期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竞争力体现在方方面面,有人才培养竞争力、文化竞争力、专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及特色竞争力,但最重要最关键的只能是人才培养竞争力,相比之下其他竞争力都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3]
(4)从高职教育事业的角度,通过借鉴国外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经验,融合我国国情,更好地打造高职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要倡导构建综合、多元、全方位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改变以往单纯从学校角度育人的思维定势,强调需建立融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多方努力的全方位育人体系。
4 从国外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中获得的启示
在国外各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也是形式多样,各有其特点,在德国主要是“双元制”模式,采用并行式的即边在企业中实习边完成学业,实施企业和学校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取得了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双丰收的效果,在教育领域中可谓世界之典范。在德国综合素质方面,更强调职业行动能力。
在美国形式更为多样,有交替式的(两个学期分别在企业与学校中进行交替);有并行式的(边学、边干),还有“底特律契约”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学校牵头、企业支持、媒体宣传的“合作教育模式”,这也是美国最成功的模式。
国外培养模式都是以培养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为目标的。在国外研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历史长,经验丰富。
为了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用较快的速度,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之路,有必要借鉴一些国外在职业教育中的经验,在我国特别要强调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综合、多元、全方位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六点建议
首先要发现我国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深层原因。借鉴国外高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构建综合、多元、全方位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建议。
5.1 政府加强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为
在规划统筹、师资培养、保障投入等方面要体现政府权责。更具体的在校企合作中,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校企的互惠互利,政府要加强和推动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需要推出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才能充分调动学校与企业各自的积极性。例如对校企合作好,态度积极,有措施、有效果的企业可以减免一定的税收,对在校企合作中有贡献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对学院方面能主动寻求企业合作,建好实习基地,为培养人才有特殊贡献者,有一定的鼓励政策。
5.2 行业协会发挥组织联动作用的渠道
行业协会要根据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协会要有机协调组织把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遵循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的理念,帮助职业院校认清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去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协会既是指导部门,也是中介部门,既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也要发挥指导作用。共建合作创新平台,并协调校企间各种事宜,以保证合作的长效性,达到工学结合的利益共创。实际上校企合作也是人才市场与行业市场的合作,所以协会的中介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减少合作的盲目性。
5.3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全方位设计
首先要树立“人格本位”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教师要以自已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不仅具备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在综合素质的提高上下功夫。要突破“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培养真正能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在强调“技能型”的同时要科学定位“高素质”,这也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所以要进行教学全方位设计,首先,在专业设置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又要与区域社会经济的人才需求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相适应,这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4]要建立以重点专业为核心,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5]在课程安排上,以就业为导向,按现代科学的发展方向,强调实用性。要确立四加强:即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加强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建实践教学档案及考评体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一。当前更需要提倡职业教育的创新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适应就业形势变化的,具备自学和动手能力,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职生。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结合起来,培养兴趣和能力,将教学效果与目标,与实际需求密切联系起来。[6]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拓展个性化的教育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5.4 企业加强与高职院校的紧密合作,提供高职学生企业实践的机会
为实现职业和就业导向,使学生更好地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必须要实施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创业基地等,利用学院和企业各自优势,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创建实践教学的公共平台,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建立与社会企业的关系,拓宽实习渠道。[7]还可通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产学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获得企业和学院在人才培养和利用上的双赢。
为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提倡文化育人,要将行业企业的先进文化,引入校园和教学中,使行业企业的文化和院校文化融合起来,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5.5 家庭创造有利和谐的环境,加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家庭教育,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8]家长要更多的支持孩子,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更多的接触社会,以提高孩子的社会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5.6 学生加强自我综合素质培养意识
通过学校、社会、企业、家庭等多方共同的教育,让学生认清需要怎样的人才,让学生思想上有紧迫感,能做到自我定位,自我管理,按学校要求和培养目标,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并融入集体之中,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学会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要扩展个人兴趣爱好,通过音乐、歌声、艺术等解脱被禁锢的思想,使自己始终具有乐观向上的情怀,投入到即将就业的工作岗位。
要改变以往单纯从学校角度育人的思维定势,创新性地提出构建融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多方面努力的综合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祥国,贺小春.“三化两融合”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1(9):6-8.
[2]王曙光,李兰.高等院校财政学专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167-170.
[3]侯长林.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77-78.
[4]张大然.高职人材培养模式的改革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7(2)49-51.
[5]方飞虎,潘上永,王春青.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5):59-62.
[6]黄健,何率天,王正武.加强“内涵化”教学,提高任职教育的质量[J].教育探索,2009(6):74-75.
[7]侯志伟,卜云峰.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8(12):84-85.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推荐阅读: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论文11-08
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探析08-01
浅析高职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论文10-19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09-12
高职学生优质素质教育09-13
高职数学教师综合素质08-02
高职学生干部10-18
高职专业学生05-10
地方高职学生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