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创业瓶颈论文

2024-06-16

高职大学生创业瓶颈论文(共8篇)

高职大学生创业瓶颈论文 篇1

一、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据教育部的统计, 2010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700万人, 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 随着高等教育进程的加快,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挑战。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表示:当前的经济形势变化已对一些地区和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面对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 支持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不失为一条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切实可行之道。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提高大学生就业平台, 更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有利于社会稳定繁荣。

二、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 主观影响因素

1.自信心和创业魄力

根据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 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已完全具备创业能力的只有3%, 基本具备的只有4.7%, 它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没有信心。另外, 有40.8%的学生选择“相对创业, 我更喜欢容易点的工作”。这表明即使具备了创业能力和条件, 有些学生也不一定成功, 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大学生的自信心不强。自信心不足, 缺乏创业魄力, 对前途的悲观失望, 体现在毕业生就业时, 宁愿到处寻觅工作岗位, 也不愿主动采取积极的措施, 走创业的道路。

2.创业知识与能力

实力与信心是成正比的。大多数的毕业生之所以不选择创业之路, 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自主创业没有信心, 而这归根结底是创业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的表现。自主创业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很高, 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专业才能, 而且要求学生具备法律、管理、社交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但是许多毕业生除了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外, 缺乏其它方面的综合能力, 无法担当起自主创业的重任。

(二) 客观影响因素

1.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在一些发达国家, 创业教育往往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了。而我国却把创业教育重点放在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最后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则明显不足。在这种背景下, 创业所需要的智力因素和人格特征以及对创业的压力自然难以形成, 更谈不上心理的承受能力和抗击风险的意识, 大学毕业生不敢或不想去自主创业也在情理之中。目前我国的创业课程除“创业基础”外, 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 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创业教育师资大多缺乏实战经验, 甚至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由此可知, 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2.创业条件

大学生的创业资金来源有几个方面:亲友的借贷或投资;个人积蓄;政府或银行的贷款;创业基金等。对于刚迈出校门或者迈进大学的大学生来说, 个人积蓄谈不上有多少, 政府和银行的贷款又受许多限制, 因此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父母亲友的借贷或投资。在这种背景下, 毕业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便成为创业的一大影响因素, 因此, 大学毕业生缺乏创业资金成为一个影响其自主创业的“重量级因素”。

三、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探讨

(一) 优化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 创造良好的条件

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准备, 更需要良好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和社会媒体舆论。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对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而社会媒体舆论更是能起到导向作用。就学校而言, 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 并为未接受创业教育的准备创业毕业生进行创业培训。

为大学生提供创业便利, 尤其要在户口、档案等问题上给予关注。其次, 要在创业资金上给予支持。缺少资金是大学生创业一个最大的难题, 少数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或许有一定积累, 但大多数来说都急切需要启动资金的注入。学校要为毕业生创业开通绿色渠道。再次, 设立创业培训机构, 分阶段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创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 创业咨询, 创业跟踪辅导这三个阶段, 这样可以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宣传部门要发挥导向作用。

宣传部门要对大学生创业多些关心和爱护, 多些正面的新闻报道, 少些负面的炒作;要多呼吁社会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 少炒作个别人的成功或失败, 过分渲染大学生创业成功, 不仅使成功者的心态发生变化, 不利于成功者的发展, 也为未创业的大学生形成大学生创业容易成功的不正确暗示, 使不具备创业条件的大学生错误地走上创业之路;过分渲染大学生创业失败, 会使失败的大学生悲观失望, 失去战胜困难的信心, 也容易形成大学生创业难以成功的印象, 使有意创业、有条件创业的大学生放弃创业。

(二) 学校应改革教育观念, 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加快创业教育的发展。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等, 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管理技能等方面的需求。首先, 高校要普及创业课程。目前我国只有少许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 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开设, 这种情况与需要创业人才的现状不相符。其次, 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创业活动。学校要帮助学生成立创业社团等组织;帮助其邀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给学生介绍其亲身创业的经历;要支持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上的创业活动。最后要把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力大小决定创业的成败。学校不仅要培养大学生融资的能力, 也要培养大学生创业群体市场运作的能力和领导能力, 同时要提高大学生不断接受新知识、处理和更新信息的能力, 这些都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大学生提高不断接受新知识、处理和更新信息的能力, 改变以前那种只满足于学会教师教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已经掌握的专业技术都有过时的时候, 最终决定获得成功的因素是善于学习、敢于创造、自强不息的自身素质。

(三) 大学生自身要苦练内功, 积极储备创业所需

首先, 通过创业意识的教育使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创业同样可以塑造理想的人生, 实现自我的价值, 同时还要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创业也是生存的需要, 发展的需要及社会进步的需要。其次, 大学毕业生创业群体必须要知道, 创业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要遵守法律, 合法经营, 懂得自律的重要。这就需要积极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了解法律, 使自己在今后的创业中少走弯路。同时, 还应努力学习, 培养能力, 树立信心, 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 敢于用热情去挑战未来, 勇敢地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摘要: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 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 支持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失为一条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切实可行之道。然而, 随着全国创业氛围的越来越浓, 受各方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创业初期的“激情”与创业中的“迷茫”也形成了对比, 不免让人喜忧参半。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郭崚.就业困境中的“自救途径”——大学生自主创业[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0) .

[2]孙光宗, 陈曙红.当代大学生创业调查与对策建议[J].当代教商论坛, 2009, (10) .

[3]欧清华.浅析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04, (6) .

[4]李静.高校创业教育浅谈[J].商场现代化, 2005, (9) .

高职大学生创业瓶颈论文 篇2

1、集资途径少,集资数额小

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普遍缺乏创业资金。目前我国的创业投资机制尚不健全,能通过商业贷款、亲友资助、政府资助等方式获得创业启动资金的创业者寥寥无几,资金不足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调查显示,72%的大创企业是通过创业团队集资获得的资金,只有9.74%的大创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5.19%的大创企业获得了创投、风投,5.19%的大创企业享受到了政府创业基金,1.95%的大创企业得到了导师资助。集资途径少,集资数额小给大学生创业企业融资造成了很大局限性。

2、创业经验欠缺

创业者不仅缺乏创业行业的相关知识,也缺乏创业的经验,单凭一腔热血,在团队建设和管理、市场行情的把握等方面有很大欠缺。调查显示,28%的创业者是一毕业就创业,近34%的大学生创业者从未有过自己创业行业的从业经验。

3、缺乏核心技术或优势项目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不少行业饱和度高,企业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市场竞争力。调查发现,注册持有自己独立品牌的大创企业不到30%,很多大学生企业在创办多年后依然规模很小,利润也少,企业缺乏竞争力。

4、缺乏风险意识

不少大学生盲目创业,缺乏必要的创业素质,对创业的艰苦性心理准备不足,因而大创企业的存活率较低,倒闭、停业的数量多,市场淘汰率高。调查中,31.4%的创业者认为心理素质是创业素质中最重要的一方面,也是自己非常欠缺的。

5、人才招聘面临困境

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尤其是对于刚刚起步急需拓展事业的大创企业而言尤为重要。调查发现,不少大创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创办时间不长,因而在人才招聘上面临困境。不少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都倾向于去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很少有人考虑到创业企业工作。有些大创企业发展势头非常快,运营很好,需要大量人才,但苦于招不到人。

八大成功模式

1、科技引领型

该模式是指掌握核心技术、专利或其他智力成果的大学生,通过创业活动将科技成果产品化、市场化。由于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比较容易获得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得到资金支持。成功案例:杭州励贝电液科技有限公司核心研发团队成员由电液控制、电气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的博士组成,是典型的学以致用、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科技型大学生创业企业。底获得第一轮450万元风险投资,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2、网络实体型

该模式是指大学生充分利用杭州“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比较优势,依托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运营模式进行创业活动的创业组织模式。成功案例:杭州艺福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销售、科研一体化的现代化茶业企业,主要通过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上设立运营网站,销售自主开发生产的“艺福堂”品牌茶叶及代用茶产品。

3、创意驱动型

该模式是指大学生利用个人的智慧、创造力、技能和天份获取发展动力,以及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创业组织模式,集中于广告、艺术、设计、动漫、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等行业。

4、团队合作型

该模式主要是大学生通过组建团队,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来实现共同创业目标而从事创业活动。成功案例:杭州来同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嵌入式多媒体教育娱乐产品及方案研发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型高科技企业。现有团队成员30人,其中有5人为浙江大学毕业的博士,属于典型的“浙江大学博士全职创业团队”。目前,公司拥有10多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设计研发的多款产品与技术方案都已成功进入市场,部分产品已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地区。

5.导师帮带型

该模式是指由创业导师利用自己的经验、技术、资金、专利和社会关系等各种资源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大学生创业活动。成功案例:杭州懂视掌科技有限公司是“导师带徒”计划项目之一,主要致力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导师的人脉关系和市场运作获得300多万元的项目订单,并计划继续融资千万扩大企业规模。

6、市场拓展型

该模式是指大学生通过分析市场潜力,深入挖掘市场以扩大市场份额为目标的创业组织模式。成功案例:杭州酬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为2万多家企业提供了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并与很多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目前,现公司已拥有一支150位资深网络从业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能为企业提供从策划、开发、设计、营销、管理等全方位于一体的信息化及网络营销方案。公司预计实现年销售总额达1300余万元。

7、大赛孵化型

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已成为吸引海内外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和项目来杭创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并在全国打响品牌。首届大赛已有28个优秀项目在杭落地转化,成立了30家大学生创业企业。成功案例:首届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赵子龙创业团队的“人人购”项目于3月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转化,成立了杭州爬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将销售、营销、推广试用与用户体验结合,获得100万人民币的启动资金。

8、村官创业型

该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帮扶措施,营造良好环境,推进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创业富民。成功案例:富阳市广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由3位大学生村官共同出资成立的,通过“公司+创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自我经营、自我管理。20引种4000余株蓝莓种苗,存活率达到99%以上。

高职大学生创业瓶颈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业,影响因素

当前,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 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 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选择, 是解决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出路。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 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 是政府、高校及全社会应当重视的问题。本课题立足具有浓郁创业文化的义乌, 以义乌工商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个案访谈, 分析查找高职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 期望能为全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课题以义乌工商学院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 学生专业涉及旅游管理、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文秘、商务英语等。样本学生年龄主要在21-23岁之间。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 以个案访谈为辅。为全面了解高职学生的创业影响因素, 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 采取随机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 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65份, 有效率为93%。为保证调查数据真实、可靠, 样本对象中男女生比例均衡。

二、高职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1.创业意向调查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 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希望毕业后创业。同时, 学生所学的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创业意向, 如表1所示。

随机调查的465名学生中, 其中电子商务和计算机专业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分别达到了72.3%和65.9%, 原因是他们所学的专业比较适合创业;旅游管理、文秘、机电一体化的学生则倾向于就业, 其就业率分别为54.6%、56.4%、45.5%, 原因是这些专业就业稳定性较好, 有比较对口的就业市场, 学生满足于当前的专业就业环境, 进而削弱了其创业的决心。

2.家庭背景对创业意向的影响调查

高职学生的家庭背景、父母所处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高职学生的创业意向, 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

对于家庭背景是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教师、医生等的子女有创业意向的分别为17.86%和18.82%。究其原因:他们从小所生长的环境优越, 父母及本人都倾向于寻找一份安逸、稳定、体面的工作, 而创业相对不稳定, 并且存在较大风险;而家庭背景为私营业主和农民的学生, 其创业率为69.38%和69.14%, 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及资源不多, 只能通过创业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同时他们能艰苦奋斗, 心理承受能力强, 因此创业倾向较高;家庭背景为工人的学生, 其创业倾向为29.52%, 由于家庭经济情况、父母期望, 也比较倾向于寻找一份稳定、较体面的工作。

3.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个人访谈, 从调查结果来分析, 我院大多数毕业生对创业怀有极大的兴趣和希望, 但实际上真正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创业的人数却大幅度减少, 分析其影响因素涉及诸多方面, 详见表3。

从表3的抽样调查数据中表明:制约我院学生实际参与创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资金缺乏”和“缺乏经验及社会关系”两个方面, 分别占44.73%和27.10%;“所学专业不适合创业”占9.89%;“家人反对”、“风险大, 且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分别为8.17%和5.38%。这组调查数据反映了学生对创业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学院要加大对创业的宣传力度, 加强引导, 鼓励创业。

本文采取调查问卷及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对义乌工商学院创业学院以外的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我院高职学生创业的瓶颈及其影响因素, 从而为有效地促进高职学生创业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赵彩瑞.积极面对就业压力树立现实的就业观——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孙祥林谈高校毕业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1, (7) :28-31.

[2]齐昕, 刘家树.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模型与实证[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 (16) :151-155.

[3]崔剑, 朱美燕.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与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4 (2) :26-30.

[4]邓惠芳.高校毕业生创业问题探析[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8, (4) :125-128.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瓶颈与突破 篇4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的实质在于素质教育,在于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创业不仅指创业者个人或者创业团队转变择业观念,利用知识、能力和社会资本,通过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社会经济单元。创业还指创业者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所学专业、能力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为这个职业的成功准备条件,最后创立基业或创办事业,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效益。有关调查表明,成功创业者无一例外地感觉到创业经历是那么令人陶醉、亢奋、激动,甚至欣喜若狂,能在创业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享受个人的满足感、成就感、挑战性及丰厚的回报。

创业教育不是一定要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去创建自己的企业,而主要是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养成创业素质,锻炼创业能力,让受教育者知道创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及所涉及的关键环节,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和风险。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制约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1. 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认识不清、观念落后等,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据调查了解,目前对创业教育有如下不正确的认识: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只是一部分人的自然禀赋;创业具有高风险,企业家创业的成功来源于冒险精神;创业意味着创新,意味着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把创业理解为创建企业,局限在小企业、个体户的范畴,想当然地认为创业是少数人的行为,离我们很远;创业就是创新,与技术发明紧密相关,属于技术经济、创新管理等研究范畴,等等。

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等保守观念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即使有创业想法,也还需承受来自家庭、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无形压力。此外,由于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未给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基本保障,使得大学生必须面对创业失败及由此而导致的各种后果,甚至生存危机。

2. 高校对创业教育的把握存在误区,制约了大学生创业的步伐。

高校创业教育的定位上,重创业精神,轻创业实践;在主体上,以校内行管人员和教师为主,缺少企业家指导;在内容上,以励志教育和成功案例为主,缺少商业技能;在形式上,以论坛、讲座为主,忽视创业实践和创业平台建设;在参与方式上,以创业计划比赛为主,忽视商业实战演练;在扶持方式上,以贴息、无息贷款为主,缺少股权投资。

由于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老师一般由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或者经管学院的老师承担,绝大多数没有从事过企业经营,自身缺乏创业实操经验,结果多半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随便翻看一下各种版本的创业教材就会发现,学院派的创业课程往往着眼于“创业的定义”、“为什么要倡导创业精神”、“创业计划书的格式”等书生气很浓的议题,一旦进入创业实战领域的问题,往往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不能切中要害,这也是学校创业课程往往让同学们感觉“不解渴”的主要原因。

3. 社会对创业教育扶持不到位,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及后续发展。

融资渠道不畅通增加了大学生创业的难度。国家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但都是以贴息、无息贷款为主,而且贷款金额有限,以3-5万元居多,最多也就10万元,主要用做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由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熟度不够高,风险投资的退出通道不够通畅,这使得大学生创业企业的二次融资存在一定困难。

国家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影响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后续发展。受国家科研经费投向等因素影响,国内企业并非技术创新的主体,国家对创新型企业科技研发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的目标不明确,规模偏小,影响了大学生创业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原动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企业的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

大学生创业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贷款、人事档案管理等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未能形成明确而完备的体系,相互间联系与支持的力度不够紧密和充分,政策的导向作用不明显。而且有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积极性。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瓶颈的突破

1. 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人格是开展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机构,表现为强烈的创造动机和创造的意识。这是创业人才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高校创业教育应把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放在首位,学校各方面工作都要为此作出努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拓宽渠道,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上的导向作用、动力作用和指导作用;教师应结合教学启迪学生创业精神,通过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了解创业的过程、风险,形成创业所需的坚韧性、适应性的心理品质,消除对创业的恐惧。思政等人文学科教学,应致力于对学生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精神和创业理想,形成对创新创业的价值认识。在管理中体现人本思想,引导学生处理好个性与合作性、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创业品质。同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校园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和创业精神。

2. 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需要胆识、精神、机遇,但也离不开学识和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要求的能力,是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前提,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创业实践活动的进行。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它强调机会,更要求创业者有完整、缜密的实施方法和高水平的学识和能力。创业是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个体与有价值的商业机会的结合。创业能力主要包括:诚信素养,积极心态,科学管理时间,学习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领导能力,等等。

提升创业能力,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类型可以采取课堂教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教育环境利用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手段,帮助大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硬环境指学校创业园区、小型创业孵化器等,软环境指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来建立与创业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相关咨询和帮助,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创业。其次,要重视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一是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和各类专业竞赛活动,增强创新意识,锻炼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二是以校内外创业基地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

3. 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服务。

积极引导社会专业化机构机构尽可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法律、投资、财务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整合有关部门信息资源,开通并有效利用各地的大学生创业信息公共服务网,及时发布国家和各省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办事流程、创业信息、服务资源等公共信息。

摘要:目前, 创业教育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仍存在认识片面、教育误区、扶持不到位等问题, 阻碍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作者从培养创造性人格、提升创业能力、加强创业服务等方面寻求突破口, 以促进创业教育科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造性人格,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惠琴, 赵婷婷, 郑修兴.走出创业教育的误区[J].昆明冶金高等专业学校学报, 2007, 3.

[2]张剑英, 回娅冬.论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2.

[3]何海宴.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3) .

大学生自主创业瓶颈及策略研究 篇5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 大学毕业人数逐年增长, 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然而, 就业是民生之本, 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教办[2010]3号) 指出,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 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1)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所在及其解决方法。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分析

1.我国的传统社会观念影响

我国是一个经历过漫长封建主义的国家, 为了实现并提升人的价值, “学而优则仕”逐步成为了人们择业的倾向, 而这一封建价值观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因此, 在择业观上, 同样也分三六九等, 即士工农商, 商人是最低贱的, 因而自封建社会起, 商人并不是一个受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虽然时过境迁, 但是如今, 公务员招聘考试在我国仍然如火如荼, 但报考与录用的比例才几百比一。而且越是落后的地区报考的热情越高, 因此而导致人才匮乏经济落后。如果不彻底改变传统的择业观念, 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群体素质较低的状况, 若不改变观念为创业者提供诸多的扶持和便利, 就无法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创业。

2.大学生自主创业素养的欠缺

首先, 大部分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依据“钱多、活少、离家近”的标准, 而这一标准对于创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次, 社会责任感缺失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2) 。许多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 追求创业目标时重功利主义轻社会责任, 创业思想观念方面重实用主义轻理想愿景 (3) 。再次, 大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 与社会接触少, 在处理社会事务时, 往往经验不足, 眼光有限, 难免考虑欠缺。此外, 创业绝不是凭单打独斗就能取得成功的, 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 然而不少大学生个人素质不错, 但是团队合作意识或是领导能力不足, 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 很难在创业中获取成功。

3.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资源不足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 高校创业教育还刚刚兴起, 涉及面不够广, 效果也不够明显, 创业意识还未深入到广大的学生群体中去;第二, 部分大学生对创业所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 从未接受过创业方面的培训, 对创业相关政策法规也不了解;第三,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在创业教育培训方面资源相对不足, 尤其是师资方面严重不足, 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师既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 还要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 但这样的教师简直是凤毛麟角, 屈指可数。

4.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随着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问题关注度的提升, 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也随之出台, 推动了大学生的创业。然而, 由于现阶段大学生并不是我国创业的主力军,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程度仍未上升到相应的高度, 各项工作都处于起步阶段, 还需进一步提升。一方面, 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创业企业注册、税收和资金支持等方面, 而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及指导等方面的政策则显得比较欠缺。另一方面, 一些优惠政策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 难以执行 (4) 。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策略研究

1.营造全社会的创业文化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政府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强化大学生创业硬件建设的同时不能放松对创业软件即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 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 创建由高校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创业文化环境体系。一方面, 可以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大众传媒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宣传创业成功人士,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以此来逐步挣脱传统旧观念的束缚。另一方面, 要加强我国创业的立法和制度建设, 加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在全社会树立诚信观, 对失信的行为要加强社会舆论谴责的力度, 形成一定的社会诚信机制, 提升社会诚信度,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诚信的市场经营环境, 使大学生创业活动得以健康顺利开展。

2.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 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首先应当明确创业教育目标, 完善创业课程体系, 将创业教育正式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其次, 高校应当积极地将各种社会资源调动起来, 与创业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要加强联系, 创办校企合作式的创业教学实践基地, 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加盟教学团队, 开设创业相关的讲座, 传播创业思想和理念。第三, 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时, 不仅要开展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教育, 同时还要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此外还要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吃苦耐劳的品质, 独立诚信的人格素养, 为创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3.推进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生创业教育如果需要具备良好的支持和保障的话, 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 成立专门针对创业教育的培训机构, 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体制中去, 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当中。其次,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优化师资队伍的配置, 定期对教学人员开展培训, 使教师及相关从业人员及时了解创业教学的发展动态, 并且为教师提供行业企业见习的机会, 支持教师亲身参与创业教学的实践, 提升教师创业的经验。此外, 还可以要求社会上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家加盟教学团队, 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第三, 为创业教育开创科学且系统评价体系。对于创业教学的评价主要目的是考核大学生创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心理素质和社会价值观等。评价的方式不能过于简单划一, 可以联合校内外各界资深人士和专家通过创业情境模拟等方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4.强化政府扶持创业政策

政策扶植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保障。一方面, 政府各部门之间应该相互协调, 加强联动, 把大学生创业帮扶作为工作的重心之一, 制定出切实可行, 便于大学生创业的措施, 以推进大学生创业。另一方面, 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力度, 如减免行政事业收费、税收优惠等, 并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扩大创业扶持基金的规模, 制定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方案, 使政策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 让更多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能够享受到优惠政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大学生创业受到社会环境、学校教育、自身素养和政府政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任何一个方面的不利因素, 都会制约着大学生创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推动和扶植大学生创业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程。学校、政府和社会应当三方共同参与, 协同合作, 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完善各个层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创业的顺利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大学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 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为了缓解这一矛盾, 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然而, 在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社会大背景下, 大学生创业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成功的例子寥寥无几。本文从社会、学校、大学生和政府四个层面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问题加以剖析, 同时从这几个角度有针对性地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效。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瓶颈问题,创业教育,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孟庆全, 中国大学生创业现状与思考,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35期

[2]陈文远, 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感之培育,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年第3期

[3]陈锴, 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民营科技, 2009年第5期

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意识瓶颈分析 篇6

一、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

从图1中看出, 专科院校的学生有创业意向的比率远远大于本科院校。专科学生学习时间短, 接触社会的机会多, 加之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 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创业。反之,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全国著名的专业性强的学府, 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小, 加上在校期间只注重学习, 没有太多的时间接触社会, 所以大多数人都没有考虑过创业。

如图2所示, 计算机网络类专业的大学生中65.93%有创业意向。创立IT企业技术含量高, 投资小, 风险相对也小, 也符合市场的环境, 这说明了在选择创业的时候现在大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另外, 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中仅有46.33%的人有创业意向, 低于平均水平。这也是大学生理性创业的一种表现。

二、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在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下, 每所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宣传或开展创业教育。特别是黑龙江大学被教育部、团中央定为大学生创业6所试点院校之一, 并设有专门的创业教育学院。

但调查显示, 只有47.3%的大学生明确地知道学校进行过创业教育, 其中不满意者就占总人数的22.6%。有45.8%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未进行过创业方面的教育并很需要接受创业方面的教育。这些数字充分表明了学校在创业教育上力度不够, 只是表面地宣扬并没有达到创业教育真正的目的。这就需要学校拓宽渠道, 把创业教育纳入到学生课程设计当中。因为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创业这个系统工程中极为重要, 只有通过创业教育, 才能使大学生在选择创业、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面向社会时少走弯路。

三、结果分析

(一) 大学生主观认识。

从调查的结果看, 69.3%的大学生认为资金是主要的困难, 66.5%认为社会关系不够广泛是创业中存在的困难。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可以针对性地从政府、学校和大学生自身上找原因, 研究出对策。

(二) 数据客观分析。

这次的调查问卷共有13个问题, 选取其中的10个问题作为变量。把每个问题的答案按照其对大学生创业阻碍大小进行等距量化。把选项分别量化为1、2、3、4等。数字越大表明困难越大。根据被调查者的选项一次录入进行分析。虽然有误差, 但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字来反映出减少维度后的变量个数。如图4及表1就是运用SPSS软件做主成分分析的结果。

图4是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生成的碎石图, 纵坐标表示的是每个成分的特征值。SPSS软件中主成分分析中提取主成分的一种方法就是取所有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做主成分。所以, 从上面的碎石图中可以把前4个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提取出来作为主成分。

Extraction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 4 components extracted.

表1可以看出这4个主成分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第一个主成分与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相关性高, 第二个主成分与家庭支持、身边机会和周围创业的相关性高, 第三个主成分与政府支持和环境程度的相关性高, 第四个主成分与学习矛盾有关。而个人素质这一变量与四个主成分的相关性都不高, 说明在研究该问题时作用不大, 可以忽略不计。这四个主成分根据相关的变量不同以及变量中的相关性可以分别概括出来。第一个成分为创业教育, 第二个为自身社交因素, 第三个为创业环境, 第四个为学业冲突。这一结果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哈尔滨地区大学生创业的瓶颈所在。

四、解决大学生创业困难的一些建议

(一) 创业教育。

首先, 要加大创业教育的力度, 扩充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编写专业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把创业教育从报告厅走向教室, 从校园走向市场。使创业教育不再是空话, 而是真正纳入了高校的教育体系;使创业教育不再是理论, 而是真正融入了社会实践。这就需要学校加大投资制定周全的计划来实现创业教育向非形式化的转变。其次,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创业意识和动机。不能一味逃避就业或者抱着“一夜暴富”的动机创业。创业是个艰苦漫长的过程,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动机才能在创业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坚持下去。另外, 要培养大学生形成“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的思想, 防止盲目地崇拜和尝试创业。在加大创业教育的同时, 不要盲目鼓励学生创业, 要培养大学生务实的心态。再次, 加强信息的交流。了解市场信息、人才信息、政策信息、金融信息等, 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环境, 提高创业实践的有效度。

(二) 大学生所处的内部环境。

大多数大学生都是来自异乡独自求学, 社交范围窄, 身边朋友基本上就是同学老师, 与社会接触少。因而, 消息闭塞、不善于观察、人际能力欠缺都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原因。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改变自身状况的意识, 走向社会, 积极主动接触社会上的信息, 留意社会热点问题, 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在日常小事中逐渐锻炼自己的沟通交流、组织策划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另外, 除了在校园里参加学生会社团等活动外, 最好通过兼职的方式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积累经验。大学生活是大学生踏出家门的第一次体验, 所以存在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不敢出去实践。这时学校就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例如联系用人单位, 消除学生的安全顾虑。毕竟真正能做出成绩的人才是有能力的人, 没有任何一个单位会用只空谈理论没有实际能力的“空壳”学生。然而, 学校的支持鼓励只起促进作用, 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本身对改善自身环境的认识和决心。学生创业一定要了解应具备的四个条件:其一,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发明;其二, 这一发明能转化为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其三, 这一产品要有预期的销路;其四, 要有可靠的资金提供者。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的首要条件。学生可以根据以上四点来改善自身的社交环境。

(三) 创业环境。

一是, 近年来, 我国的创业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以哈尔滨为例, 2006年10月28日,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局势紧张带来的诸如人力资源浪费等社会问题, 哈尔滨市创业服务协会大学生勤工就业服务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国内首个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 这个名为“果壳”的创业俱乐部共有15名成员, 全部都是哈工大学生, 来自电气、人文、机电、航天、能源等不同院系的近10个专业。2007年哈尔滨举办了第四届创业项目洽谈会暨国际连锁加盟及特许经营展览会。尽管如此, 哈尔滨市大学生的创业环境还存在很多不足, 特别是软环境的缺失。软环境主要是创业的法律环境、无形资产的产权以及创业软科学的发展。我国现在的政策是依法治国, 所以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只有通过法律才能获得合法权益, 防止上当受骗。现阶段我国的法律还不健全, 涵盖面窄, 民商法中没有具体的条文来保护大学生创业的权益, 这样就使得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方式来保护自身的权益。大学生创业的企业大多数技术含量高, 商业机密性高, 所以对于企业无形资产的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两会”期间出台的《物权法》,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 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是, 大学生创业的软环境相当薄弱, 硬环境也不容乐观, 需要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来改善。首先, 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有效搭建沟通平台, 使每个大学生都清楚了解政府的措施, 减少大学生创业的疑虑;其次, 在努力落实现有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的基础上, 有待于根据大学生创业实践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创业政策, 努力从开办创业园区、政策场地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并确保落实, 以从政策上为大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础;再次, 高校有必要在创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指导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水平, 尤其是加大对文科类大学生的创业指导, 以寻找文科类大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

(四) 学业冲突。

自从国家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之后, 就明确提出:在校期间参加创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保留学籍进行创业。所以说事实上创业与学业并不存在冲突, 主要问题还是出现在大学生的心理上。创业的风险性、学习的重要性都打消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大部分大学生都是通过十多年的刻苦学习才有机会上大学, 所以很珍惜机会, 再加上家长和朋友的期待, 使得大学生不舍得放弃学业。在这个问题上, 本课题组建议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勇于舍弃学业专心创业。这里的创业是在周全的考虑之后, 有了充分的准备和信心之后的行为, 而不是盲目创业。高等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 它就是为社会培养需求的人才而传授专业与技能, 很大程度上存在现实性和实用性, 而不是教育基础知识。大学生毕业后就面临找工作、独自生活的问题, 所以只要掌握了生活和生存的技能, 有了足够的经济来源, 就能完成创业这一高级的就业形式。所以一旦看好时机, 条件充分就应该积极投入。另外, 还要考虑自身的能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 要分析好自身的条件进行选择。从调查的大学生来看, 很少有人具备这些能力, 所以课题组建议那些条件不足的大学生不要盲目创业, 先在学校培养自身的能力, 在社会上锻炼自己的能力, 先就业再创业。

摘要:大学生创业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而有关专家分析, 哈尔滨市大学生的创业大军远远不及期望的阵容。对于这个问题, 通过对哈尔滨市10所高校大学生的随机调查分别从创业意向、创业教育、创业环境、创业者素质四个角度分别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最后综合分析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意识瓶颈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哈尔滨,大学生创业,创业意识瓶颈

参考文献

[1].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 (第3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第二版)

[2].姬美洲.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特别关注, 2007, 2

高职大学生创业瓶颈论文 篇7

1. 创业政策不够完善

这几年,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 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都相应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 大学生创业必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是, 大学生创业的兴起在中国才短短十几年的时间, 很多政策和制度并没有给大学生创业带来很大帮助, 如对土地的使用权限、融资的额度、工商税务的减免幅度、人事制度、投资制度等关键问题的特殊政策, 创业扶持力度远远不够, 大学生创业门槛儿很高, 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 创业政策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和落实。

2. 创业教育不成体系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重视不足, 缺乏规范化的教育和训练, 创业教育的学科基础很薄弱, 创业教育的目标不明晰, 有些甚至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创业教学方面师资队伍匮乏, 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双师型”老师更是凤毛麟角。创业教育的模式封闭, 教育方法落后, 教学途径单一, 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课堂教学的传授。很多高校仍停留于形式上的创业科技竞赛, 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创业教育的内容与学科教学、专业教育和实践体系相脱节。

3. 大学生创业意识不成熟

首先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有失偏颇, 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式, 认为创业就是创办企业, 创业就是创意, 对创业充满理想化, 缺少对市场深入的调查, 过分追求热门和高薪行业, 创业急于求成, 缺乏理性。其次, 创业虽然越来越被大学生认同, 渴望参与的人员也都热情高昂, 但真正创业实践者甚少, 大学生们创业初期信心十足, 坚持到最后者却很少, 而且很多创业都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不能脚踏实地, 经受不住挫折, 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4. 自主创业科技含量低、成功率低

虽然许多大学生在高校都参与过创业设计大赛, 大多创业设计也属于高新技术, 可实践性较弱, 当他们离开学校, 走入社会, 其力量显得势单力薄, 由于科技含量较低, 加上没有后续产品的支持,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占大多数, 只能赚取创业之初所持技术产品的市场, 很难将技术产品纵向扩大化来适应市场发展, 使得大学生创立的企业寿命往往只在几年左右。

5. 大学生自身能力欠缺

创业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所需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 创业需要掌握的知识涉及面广, 包括:管理知识、法律知识、风险投资知识、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 也需要了解基本的与公司经营相关的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方面知识, 而现实生活中连经营管理的一些常识, 例如, 如何盖章、换取支票等都可能把大学生们弄得一头雾水。同时, 现在大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 大学生自身的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也须进一步的提升, 这些素质也是创业所必需的。

二、改善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措施

1. 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服务

中央和各级政府应该继续加大领导和统筹调控力度, 推进政策创新和体制创新, 包括资金的支持、法律的援助、市场咨询等方面, 清除一切限制大学生创业的体制性障碍, 建立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信息网络体系等,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信用环境和信息环境。积极鼓励和提倡大学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 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 包括人事制度、工资制度方面的改革, 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政府要切实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儿, 扩大市场准入范围, 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可能, 依法为大学生创业减免税费、提供专项经费扶持。

2. 高等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打好扎实的根基

高等教育是大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进入科研创造尝试阶段的转折点。高校应向大学生介绍大学生创业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增加应用性与技能性课程的结构比例, 增加创业选修课的比例, 尤其是创业所需要的管理知识、法律知识、风险投资知识、人事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物资管理知识、生产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 还包括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内容, 为大学生创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同时, 高校应通过抓牢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高校立志从事于大学生创业的人才培养形式扩展到实际科学研究活动中去, 让他们的毕业论文课题更贴近市场需求的实际, 力求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为将来创业实践摸索经验。最后要做好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延伸服务”, 关注这些大学生毕业后的长远发展, 了解大学生在实际创业中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 并且利用母校深厚的科研实力, 支援他们开展实际的创业工作。

3. 着力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普及, 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已有显著增强, 但是眼高手低的现象依然存在。创业意识的形成, 不是一时的冲动或凭空想象出来的, 它源自于人的一种强烈的内在需要, 我们应通过多种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1) 更新教学内容, 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创业理念, 鼓励学生依据专业开展特色创业。 (2) 改革教学手段、方式、方法, 避免照本宣科, 倡导一种自由、轻松的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 通过案例指导,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创办、管理、市场运作之间的息息相关的关系, 发挥企业家精神对学生的偶像鼓舞作用, 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 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聘请专家举办创业讲座, 调整创业课程, 课程设置内容涉及创业营销、创业计划书写作等多方面知识。 (4) 加大大学生课余实践内容, 可以依据学校固定的实习基地, 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社会, 使更多的学生强化竞争意识, 进而萌发创业意识。 (5) 利用创业竞赛, 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 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竞争意识的良好途径, 通过大学生创业竞赛可以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全方位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4. 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为成功创业作扎实的准备

大学生在高校自主创业时, 应充分利用周末、假期兼职、学校提供的社会实践等机会锻炼自己, 积累经验, 在选择创业方向时, 应遵循以下三点原则: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样会投入更大的热情, 也就容易取得成功。二是做自己熟悉的事, 无论从事哪一行, 只有自己熟悉各个运作环节才能得心应手, 不会找不到头绪。三是做好市场调查工作, 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和数据, 加以研究和分析, 为市场的预测提供可靠的依据。确定创业方向后, 要制订详尽的创业计划, 包括筹集资金方式、渠道, 撰写计划书。创业计划一般包括:执行总结、产业背景和公司概况、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战略、总体项目进度及安排、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团队状况及能力、公司管理、企业经济状况、财务预测假定、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风险资本的退出策略等十二个方面, 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大学生要提升个人能力, 提高自身素质, 为创业提供必备的条件因素

高职大学生创业瓶颈论文 篇8

一、内容目标模糊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

如今,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潮流, 创新创业活动方兴未艾。可为什么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效果不理想?从教育的角度看, 是由于多年来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模式陈旧、教育方式僵化等问题一直未根本解决而导致的, 尤其是没有形成清晰而明确的教育内容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目标既是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依据, 又是教育效果评价的导向。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目标又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创新创业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决定的。早在1989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报告中就阐述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创业能力, 并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学术性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创业需要多方面条件的支撑, 诸如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资金和个人品质等。创业资金是创业的物质前提, 创业知识为创业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体系保证, 创业能力则使创业资金增值成为可能。[2]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发展模式, 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 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培训模式。

内容目标模糊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是传统的倡导创新创业知识掌握型学习, 高等学校蜕变为学生就业培训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否是检验大学教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 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人才质量的核心要素或者是检测关键点。[3]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成为国外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基本趋势的背景下, 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目标应转变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上, 无论是“创业者特质教育”, 还是“创业知识教育”, 还是“创业技能教育”, 都应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 高等学校也应转变为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摇篮。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范围:创新创业能力构成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目标, 但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哪些能力呢?由于不同行业或企业对创业者的要求不同, 也由于个人能力结构和能力内容的差异性, 创新创业能力要求也不一样。但是,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应当存在而且可以存在一个通用模型, 否则创新创业教育也就失去了根基和方向。创新创业能力, 泛指在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基础上,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和科学加工, 从而产生新思想、新概念、新知识、新方法, 并应用它们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4]我们把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意识层面的能力和实践层面的能力。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共同体现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之中。创新创业意识能力是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是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的体现和结果。

(一) 意识层面的能力

意识层面的能力, 即创新创业的认识能力, 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动机、意向、精神等主观要素的总和。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强烈的驱动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驱动力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上的内在推动力, 也即创新创业的动机。强烈的驱动力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并获得成功的动力因素, 也是最终决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寿命的关键因素。它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 创新观念。创新观念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 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 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观念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2) 创业精神。约瑟夫·熊彼特将创业精神看作是一股“创造性的破坏”力量, 彼得·德鲁克将这一理念更推进了一步, 称创业者是主动寻求变化、对变化作出反应并将变化视为机会的人。[5]我们认为, 创业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 是进行创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具有开创性的意志、信心、勇气和个性等情操特征。创业精神不仅是未就业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而且还是已经就业或者即将就业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3) 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思维能力, 就是要求大学生打破惯常思维, 从创新创业的视角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怕苦畏难的消极思想, 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思想, 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保守思想, 坐而论道、夸夸其谈的漂浮思想。所以, 创新创业思维对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4) 遵纪守法的意识。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创业不仅是创业成功的保证, 还是创业基业长青的基石。所以, 大学生创新创业应当首先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2、敏锐的洞察能力

洞察力是指深入观察、分析事物或问题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洞察力是认知创业机会、把握创业机会的必要条件。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调研能力, 即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这是把握商机进行创新创业的基础和前提。 (2) 感知、发现、识别商机的能力, 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善于捕捉来自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 以获得感知, 觉察现存社会中商品或服务的存在的缺漏、瑕疵, 发现现有事物的发展方向。

3、科学的分析能力

创新创业需要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全面分析与创新创业相关要素。该能力具体包括: (1) 宏观环境分析能力, 即对世界、国家、行业宏观经济形势的客观认识和分析。 (2) 市场需求分析能力, 即对某一种产品或服务进行消费需求分析和数据整理, 以此作为产品开发和项目的决策依据。 (3) 产品定位分析能力, 即在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正确定位有前景的产品或服务。

4、客观的自我评估能力

所谓自我评价, 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素质、水平等高低优劣程度的评判。自我评价并非越高越好, 合理的自我评价对于创新创业影响巨大。就创新创业而言, 客观的自我评估能力包括几方面: (1) 自我实力评价能力, 即对自己性格、知识、能力的评价能力; (2) 平衡力, 即分辨、平衡自己和他人的创新点的能力。 (3) 商业风险的警觉力。商业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领域, 尤其是对于没有商场经验的大学生而言, 更要对商业风险有高度的警觉性。

(二) 实践层面的能力

实践层面的能力, 即创新创业的操作能力, 是将创新创业的动机、意向、精神等主观要素与物力、人力、财力等客观条件充分结合的能力。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卓越的决断力

决断力就是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根据客观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管理能力的核心部分, 管理者决策水平的高低对创业企业的成败影响巨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不仅需要敏锐的机会意识, 而且还需要高超的决策水平。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 (1) 制定战略能力; (2) 创新产品研发能力; (3) 处理和配置关键资源能力; (4) 适应能力, 即适应创新创业的角色转变能力。

2、高效的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 是指贯彻战略意图, 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高效的执行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高效的执行力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 (1) 成熟的领导力。包括创业者作为企业领导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创业者具备的正确的个人价值观、优秀的人格品质、坚毅的进取精神能使组织成员对其产生敬佩、认同和服从等心态, 增加其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 严格的贯彻力。主要是指督促员工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完成任务的程度。 (3) 实效的推动力。现代企业的管理日趋复杂化和程式化, 高效的执行力必须依靠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工具”, 比如先进的管理体系、可控的管理软件等, 创业者应当具有熟练使用特定领域内的工具和技术的能力, 有时还需要成为某行业某领域的专家。 (4) 明确的监督力。企业的经营活动要得到很好的执行, 责任是关键, 监督是保障。所以,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要培养责任意识、监督意识。

3、和谐的公关能力

良好的公关能力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素质之一。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善或维持与政府、媒体、战略合作伙伴、消费者的关系。具体包括: (1) 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2) 商务谈判能力; (3) 与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能力; (4) 与政府、媒体、消费者、社区等的互动能力。

4、流畅的应变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着更多更大的风险。成功的企业家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 而且具有超强的心理素质, 尤其是企业受到挫折, 甚至是面临危机之时, 能临危不乱, 大胆进行革新, 让危机成为转机。流畅的应变力应包括以下几部分: (1) 变通力。变通力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失败后的应对能力, 另一方面是指创新创业取得阶段性成功后的创新能力。 (2) 否定力。即承认自己的不足, 否定自己的能力。但否定自己不是全盘否定, 而是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陷, 进而改正自己。 (3) 抗风险能力。风险即使真的发生, 创业者也应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境和超强的忍耐力, 勇于面对风险, 坚忍不拔。 (4) 坚定力。风险发生后, 创业者不应该一蹶不振, 而应该处变不惊, 敢于在困境中奋斗, 在低谷中崛起。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教育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 我国传统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是属于倡导知识掌握型学习。要使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尽快得到长足发展, 需要坚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大力普及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一) 意识层面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格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要摈弃和根除高等教育中接受现成事物的接受意识、习惯心理和迷信心理, 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怀疑意识、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 培养大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创新思维, 使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能够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创新创业教育中, 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 弘扬自尊自立、勇于实践、艰苦奋斗、勇创一流、坚忍不拔、永不自满、讲求实效的创业精神。同时, 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和自豪感是激励自己创业的不竭源泉。创新创业的成功满足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6]可以通过创业成功案例研讨、成功企业考察, 以及与成功企业家座谈等方式, 激发大学生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强烈的创业欲, 增强大学生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 使其具有追求成就的强烈欲望, 富于冒险精神和献身精神。

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创新创业的法律与政策分析教育, 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立法机构制订的有关法律、法规, 各级政府颁布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等。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做到知法、守法和用法, 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 让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可持续发展。 (2) 创业软环境分析教育, 包括地方政府政策、人文环境、个人背景等。使大学生在决定进行创业实践之初, 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最合适自己开展创业道路的环境。 (3) 全球市场、行业以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教育。使大学生对于国际和国内市场具备一定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确的分析、解读能力, 使他们能在复杂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系统中准确地抓住商业点, 不断顺应市场和政策的双重要求, 进行创新和改革, 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二) 实践层面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培训计划、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等途径,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决断力。[7]也可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提高其决断能力,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新生企业管理教育, 包括开始创建新企业时的一系列问题, 如新生企业所采取的不同发展模式、创建新企业的潜在利润和局限性分析、新生企业建立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 早期融资管理教育, 包括如何最大化地使用已有资源, 学习并熟练运用谈判技巧, 争取和各种资金资源 (包括风险投资) 达成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3) 创业财务管理教育, 包括创业时期的财务管理办法和处理手段, 创业过程中的财务知识和财务处理技能。 (4) 销售技术与销售管理教育。当然, 大学生创新创业决断力教育还包括人事管理、项目管理、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大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提高其应变能力和“逆境商”: (1) 风险管理控制教育, 包括金融投资风险、自然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控制等, 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让风险最小化。 (2) 创新创业的经验与教训案例教育, 前人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是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生动教材, 可以帮助克服学生创新创业中自卑心理, 增强自信心。 (3) 公司成长策略教育。管理阶段性成功后, 要警惕“创业发展综合症”, 制定新的公司中期和长期成长策略, 追求卓越。

参考文献

[1]李时椿.江苏高校创业教育调查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青年科技, 2008, (01) .

[2]徐萍.个性品质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01) .

[3]鲁保富.论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02) .

[4]李涛, 肖云龙.适应创造力经济的创新创业型教育观[J].求索, 2007, (04) .

[5][美]彼得·德鲁克蔡文燕译.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1.

[6]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268.

上一篇:无正压通气下一篇:移动富媒体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