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论文

2024-08-26

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论文(通用12篇)

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论文 篇1

毕业论文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也是学生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理论联系实际, 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笔者在多年的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指导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不重视, 时间紧, 过分依赖指导老师

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所以, 许多学生就片面地认为只要会做, 会操作就可以了, 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因此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根本就不重视, 认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况且毕业论文写作通常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临近毕业, 学生既要完成实习任务, 又要忙于联系工作, 须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 面试等。时间非常紧, 所以, 对写毕业论文, 往往采取应付的态度, 不愿花太多的时间去做。平时不注意知识的积累, 不注意论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等到论文马上要交的时候才仓促上阵, 大量摘抄拼凑成篇, 有的连自己都不甚理解, 更有甚者直接网上下载一篇完成任务。对指导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也不予理睬。许多学生甚至认为只要交上一篇给指导老师就算完成任务。至于论文的好坏就是你指导老师的事情了。把毕业论文的写作当作了指导老师的任务。

2、写作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欠缺, 论文质量差

许多学生由于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 写作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较欠缺,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以至于毕业论文的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论文选题盲目。不少学生不知如何选题, 选题的随意性较大, 有的选择的题目竟然是与所学专业无关, 自己又不熟悉的内容, 因此, 完成起来就非常困难, 并且也不符合要求。 (2) 论文中心不突出, 结构不合理, 论据不充分。有些论文非常散, 一会讲这样, 一会讲那样, 中心思想不突出, 不知道他到底要讲的什么。有些论据不充分, 所列举的事例不能对论点进行有力的论证。有些论文只是大量材料的堆积, 各部分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有些论文只是为了完成规定的字数, 论文段落划分生硬, 拼凑痕迹很明显。 (3) 论文专业性不够强, 凡是牵涉到专业知识了一般都不能深入地论证下去, 只是简单阐述, 草草收兵。 (4) 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规范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 但少数论文也存在语句不通顺, 词不达意, 误用标点符号, 错别字较多等问题。

3、指导老师待遇低, 任务重, 没有积极性

指导老师待遇低, 任务重, 没有积极性。我校规定指导老师指导一个毕业生按1.5个学时计课时。老师指导毕业生的论文工作量很大, 要经过多次的修改指导, 这个待遇实在太低了, 况且由于毕业生人数太多, 往往一个老师所带的学生有时多达十几二十个人, 压力相当大, 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严重倒挂, 老师没有积极性。同时, 指导老师教学任务重, 学生不能与指导老师及时沟通, 得不到及时指导。指导老师一般只能在学生完成初稿后就事论事进行论文修改的指导, 很难做深入的指导。

二、对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几点建议

1、建议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培

由于许多毕业生缺少系统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 往往对毕业论文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 心中无数, 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写, 不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怎样去组织文章, 怎样去论述。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所以, 我认为在写论文之前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专题讲座培训, 使他们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是非常必要的。那么, 毕业论文写作的总体原则是什么?在写作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毕业论文写作的总体原则:客观公正, 论证翔实、严密等是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基本原则。

总体来说, 毕业论文在写作时要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 (1) 理论客观, 具有独创性。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 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 论据翔实, 富有确证性。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 多方佐证, 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 有主证和旁证。 (3) 论证严密, 富有逻辑性。作者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4) 体式明确, 标注规范。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 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 (5) 语言准确, 表达简明。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因此, 文章想的清, 说的明, 想的深, 说的透, 做到深入浅出, 言简意赅。

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序论, 本论, 结论三段式: (1) 序论。毕业论文的序论, 在写作上也应包括下列内容: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提出问题。这是序论的核心部分。说明作者论证这一问题将要使用的方法。 (2) 本论。这是展开论题, 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 (3) 结论。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写论证得到的结果。这一部分要对本论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 引出基本论点, 及注意事项。这是课题解决的答案。

写毕业论文的基本步骤: (1) 选题。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 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 (2) 搜集资料。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网上的资料, 做实地考查等。

2、提高指导老师待遇, 调动指导老师的积极性

提高指导老师待遇, 调动指导老师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毕业论文的写作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如果指导老师能在论文写作的各个阶段及时给予学生以针对性的指导, 就可避免学生写作时少走弯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指导老师应该不断提示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实习岗位选择课题, 要针对实习过程中的突出疑难问题收集资料, 要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作为写作毕业论文的动力, 写自己较为熟知的内容。这样的论文才具真实性和说服力, 才有实际的价值。

总之, 毕业论文的写作不是一个易事, 它需要毕业生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 收集资料, 能力训练, 同时也凝结着指导老师的心血, 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劳动的成果。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锻炼, 愿我们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论文 篇2

你们好!非常荣幸能作为教师代表,向即将踏入社会的09届毕业生说上几句心里话。首先我代表全体教师衷心地祝贺在坐毕业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走向社会,建功立业。

近年来,我们全院师生秉承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发扬“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和“树木树人、行知并进”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四方携手、项目驱动、生产育人”的办学特色。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院在XX年年6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估,被确定为“全国优秀高职院校”,2010年8月,成功申报**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作为**院09届的毕业生,在校三年学习期间,同学们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亲身领略了学校为大家成才而做出的努力。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为同学们毕业后适应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院这片沃土上,你们已经练就了自己健康的体魄,成熟理智的思维。你们勤奋努力,追求进步,你们以成竹在胸的姿态迎接生活的各种考验。

刚刚毕业,即将走向社会,我衷心的建议每一位毕业生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从零开始,从小事做起,虚心向他人学习,真诚向实践请教。书本上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社会才是一个大课堂。你们毕业后,面对很多选择,但不管它是否符合你们的专业,只要能发挥你的才能,你就勇于实践,开拓创新,想各种办法取得成功。我们每一个**院人、我们每一位**院毕业生都应当成为想办事,会办事,还能办成事的人。

今天,在你们即将要离开这熟悉而美丽的校园,准备踏上新征程之时,请别忘了带上全体老师对你们的殷切期望和祝福。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人生的征程上,有许多个驿站,只有平时练就过硬的素质,成功的机遇才会属于你。记住: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赋予的,其他的一切都要靠你的努力和奋斗去争取。我们期待着你们更大的进步,期待着你们的捷报频传。

希望我们师生常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希望你们一如既往的关注学校发展,学校就是你们的家;希望你们常回家看看,全体老师欢迎你们!**院欢迎你们!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调查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调查 职业规划

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扩张以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0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高职学生以来,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他们的去向如何,是否能够运用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找到合适的工作,学校迫切想知道答案。正是出于这个目的,外语系在广安职业技术科研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于2009年6月对部分毕业生做了跟踪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简述

本次采取的是抽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随即抽选,主要涉及我院4个系的500多位毕业生。共发550份调查问卷,约占毕业生总数的40%。调查的覆盖面大,能很真实反应毕业生就业状况。选取调查对象时还注意了专业的区别,对毕业生人数不够多但很有代表性的专业,发放调查问卷的份数相对较多,这也是为了尽可能多地覆盖较多专业。我院师范教育是强项,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不是均等的,男生占40%,女生占60%。调查中的学生主要来自四川各个县市,占总人数的95%,外省学生仅占5%。调查的结果经过研究小组的分析,筛选出不规范的问卷,实际纳入统计的问卷有530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就业战线比较长。到2009年6月为止,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约占31%,在实习或试用的占39,还有30%选择待业或准备各种就业考试。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对工作基本满意;试用或实习的学生对工作充满期待,但是部分学生持悲观情绪。比如,对将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对就业前景也不看好;待业学生主则想为将来就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有的选择考公务员,有的选择为各地市的教师招考复习备战,还有的为创业做准备。

总的来说,毕业生对就业有清醒的认识,对人才市场也有相当的了解,说明我院长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非常有效。一般在第五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供实用的就业技巧,这些都对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学校、社会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并制定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的措施。

2.专业对口的观念正在改变。以往学生就业时,都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随着社会发展,就业面越来越广泛,这种专业对口的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的需要了。如果固守陈旧观念,只能眼看着就业机会从身边溜走。

在这次问卷调查中,针对专业对口这个焦点问题专门设置了题目“你认为就业一定要和所学专业对口吗?为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75%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剩下25%的人认为有必要。在对原因的回答上,有的认为专业具有滞后性,3年前的热门专业现在可能不再热门,因而必须改变观念,在专业之外不断提高各方面素质。有条件和机会的话,最好再学一门技术或掌握其他专业知识;有的认为,现在很多岗位对应聘者的专业能力要求并不是太高,所学知识可能根本用不上,不能为了固守专业而失去就业机会;还有的学生坦诚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得并不好,对口和不对口没有太大差别。

3.学生就业缺乏主动性。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就业信息主要来自学校招生就业处的通知,只有17%的学生通过学校以外的途径,比如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主动联系工作。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生都是等着学院每年一度的招聘会或是用人单位主动到学校招人。这说明,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对学校的依赖相当严重。学校每年举行招聘会,联系各个公司、单位来校选拔优秀毕业生,及时在网上发布最新的用人信息,这本是为学生就业做的一件好事。但却让许多学生产生了依赖性心理,以为学校会不断提供就业信息。事实上,仅凭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还远远不够,学生应该利用社会、家庭、朋友等渠道主动获得就业信息。工作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找出来的、跑出来的。這也告诉我们,在以后的就业指导中要加强学生对就业紧迫性和主动性的认识,引导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获得就业信息,最终找到理想的工作。

4.毕业生普遍缺乏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学生就业时必备的理念。调查中问道“在就业之前你有明确的职业意识吗?”,79%的学生回答“没有”,21%的学生回答“有”。说明学校在树立学生职业意识方面所做的工作还不够,应该在入学时就开始接受职业意识方面的教育,而不是等到毕业时才考虑性格爱好、就业偏好、生涯设计等问题。在以后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应给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早日接触社会。只有对社会有了深刻了解,才能在就业时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5.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简称,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过程,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设计三部分内容。在调查中,只有14%的学生思考过自己的职业发展,并制定了事业规划。大部分学生没有认真想过自己的职业发展,更谈不上做近期和远期的职业规划。还有学生认为,就业就是找份工作,挣钱养活自己,没有考虑性格特征和工作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自己价值等职业规划的问题。可见,他们的职业规划意识还不成熟。这是以后应补充的重要方面。

调查中还发现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对就业大多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忧。鉴于上述种种问题,高职院校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不断深化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继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合,探索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使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三方受益。对学生而言,首先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此外,政府应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给予学生政策优惠。总之,大学生就业不是哪一个机构的问题,而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学校、社会和大学生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晋.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论文 篇4

建设合适的毕业顶岗实习基地, 是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的第一步。在选择单位时, 职业院校不必都冲着大企业去, 而是选择能与学校深入合作的企业作为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基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和院校合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职业院校只有和专业对口的企业进入深度合作, 才能有效地、连续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院校和企业深入合作的基础在于双方对人才标准的要求相同, 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认同。因此, 毕业顶岗实习的岗位应该按照企业的需求来设定。实习单位的选择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 (1) 管理规范, 在本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 专业对口的企业; (2) 就学生实习期间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应承担的权利和责任签订实习协议。

(一) 安排实习指导教师

在学生进行毕业定岗实习的前一个学期, 即在大三上学期, 学校就应该安排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种是设置专职实习指导老师, 随学生进企业与企业进行协调并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另一种是实习指导老师仍然在校授课, 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与企业和学生进行沟通。这一个学期中, 指导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 给学生介绍顶岗实习单位情况, 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顶岗实习单位, 提示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应注意的事项。同时, 指导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本行业和即将实习的企业的历时发展, 现状, 未来发展规划。使学生了解企业, 并能够选择自己在企业的定位, 力图将自己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二) 进行实习前动员

职业院校应在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前, 开展实习动员大会。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毕业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会上应由专业教师全面介绍本专业对口就业行业和代表性企业以及涉及的主要工作岗位。实习期间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等, 主要为圆满完成毕业顶岗实习任务, 起到宣传、鼓励和引导作用。

二、切实保障毕业顶岗实习顺利进行

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定岗实习后, 有一个企业和学生相互适应调整的过程, 对于企业和学生双方互相认可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切实保障在这个适应期内学生能尽快地适应企业环境, 进行角色转换。学校和企业需要就以下方面进行约定并签署就业协议, 以保障毕业定岗实习顺利进行。

(一) 毕业顶岗实习制度的制定

为了保证学生毕业顶岗实习顺利完成, 必须让学生了解到企业后学生应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毕业顶岗实习的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顶岗实习的时间, 通常为一个学期, 这是为了防止学生到顶岗实习企业以后, 随意找理由离开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认真进行顶岗实习, 要制定顶岗实习的考核标准, 实习成绩应与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相挂钩, 从而提高学生对毕业顶岗实习的重视。

(二) 毕业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保障

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人身和健康安全保障十分重要。这是校企合作的前提。通常的保障安全措施包括:实习前企业对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企业为学生购买保险等。尤其要明确一旦出现工伤事故时, 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权责利分配。

(三) 毕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报酬

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期间, 由于双方已经签署实习协议, 按照国家劳动法规定企业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报酬。学生因为工作有收入而有生活的保障, 对顶岗实习工作也会建立信心, 有利于学生安心实习。报酬的支付, 虽由企业决定, 但学校事先应当了解清楚, 并告知学生。企业支付报酬的高低, 以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为宜。

三、高职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体系建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高职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 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和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 存在很许多问题, 有企业方面的, 学校方面的, 有学生方面和社会方面的, 需要认真对待、及时解决。

(一) 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无法满足学生就地、相对集中顶岗实习的需求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大型企业数量多、规模大, 使得当地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比较容易运作。而内陆高职院校一般由于所处地域, 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 或者还没有形成集中的技术开发区, 这种经济背景无法满足学生就地或相对集中顶岗实习的需求。

(二) 一些企业不愿接纳学生顶岗实习, 或有岗位限制

部分民营或私营企业规模小, 虽然对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也很强烈, 但是却不愿意耗费精力培养学生成才;并且接纳学生毕业顶岗实习, 企业还要承担管理责任, 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负责, 还要支付给学生报酬, 因此有的企业不愿接纳学生顶岗实习。

而部分愿意接纳顶岗实习的企业, 有的也主要是从企业的功利性出发。不少生产和销售季节性强的企业都希望利用实习生来集中完成大量繁重的简单劳动;以弥补劳动力的不足等。

学生在这些企业中顶岗实习, 一般是在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岗位, 重复简单的劳动, 很少有轮岗的机会。因此, 学生难以完成实习计划和内容, 毕业顶岗实习的功能被降低。

四、高职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体系建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要想切实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 需要学生、院校、实习单位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努力与合作。

(一)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高职院校要主动积极地寻求地方政府的扶持, 地方政府也应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 为职业院校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创建良好的环境:一是要尽快在国家法律许可范围内出台相关法规, 对区域内企业接纳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给予实际的, 经济或政策等方面的规范和激励, 引导企业积极接纳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二是利用职业教育集团牵针引线, 联合地方职业院校、行业协会、重点企业, 为校企双方搭建坚实的纽带和桥梁, 建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 接纳不同高职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 实现毕业顶岗实习资源共享。

(二) 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长期稳定的毕业顶岗实习基地

要提高毕业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率, 高职院校必须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固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具体需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一是积极争取企业参与专业建设, 合作办专业、办班级;争取企业参与专业教材的编写, 教学计划的制定;校企合作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教学与管理;二是职业院校要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 与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员工培训;三是校企双方人员相互聘任, 参与对方管理, 并在设备、技术、人力等方面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对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 应以战略眼光看问题, 要真正为合作对方考虑, 真正放弃自身的所谓管理困难的借口, 本着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真正深入企业, 了解企业需求, 在满足需求中找准双方利益契合点, 寻求持续合作。

(三) 建立以过程考核为主, 校企共同评价的考核体系

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的过程, 就是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形成和提高的过程。因此, 对毕业顶岗实习要重视过程管理, 重视顶岗实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要事先通知学生考核标准, 使考核评价成为规范学生实习行为、保证实习效果的有效措施。考核学生平时上工的出勤率、实习完成情况及效果、实习和工作纪律遵守情况等, 而不能只重视终结性考核 (如毕业顶岗实习报告、实习设计、实习论文等) 。并且要建立校企双方共同评价的机制, 实现评价主体的双重化, 从而更加客观地对学生毕业顶岗实习进行过程评价。

(四) 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学生具有良好的爱岗敬业、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安全防范等职业素质, 是提高毕业顶岗实习质量与效率的一个必要条件。目前, 一些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中途以各种理由离开, 折射出了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 与日常的职业素质教育紧密相关, 因此必须有意识地大力加强学生的职业操守的培养。

首先, 在校内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其次, 在毕业顶岗实习的过程, 校企双方指导教师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感, 并作为顶岗实习要着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

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论文 篇5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是社会的焦点、难点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3/5,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就业质量如何,事关政府公信力及和谐校园建设。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探索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律,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根据本人从事就业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对策,供同仁参考。

制定对策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种环境因素系统分析,加以组合,可以得出一系列有利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可供选择的对策。

对策一:依靠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会:①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订单式”培养的深度与广度。由于竞争激烈,企业为了求生存、求发展,需要学校为之培养“量身定做的专业人才”,因此,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②树立理性就业观。要拥有阶段性就业的理念,即不要想通过一次就业就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而应是分阶段从低级向高级理想岗位迈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不要一味地追求高薪,要在日常工作中学会忍耐和积累,要在职场中获胜,必要的经验储备是必不可少的。③灵活务实地设置专业,强化竞争优势。从理论上讲,专业技能应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看家本领,而这种技能的获取主要来自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是否具有时代价值,是否能满足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学校的专业设置对毕业生就业影响很大,俄新社观察家奥莉加·索博列夫斯卡娅尖锐地提出:“如果全国紧缺高级技工,而与此同时高达60%的大学毕业生又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那么,高等教育的意义何在?”面对时代的“日新月异”和就业形势的“风起云涌”,高职院校必须审时度势,根据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灵活务实地设置专业,加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时效性与前瞻性。

对策二:利用优势回避、转换、削弱甚至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①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普通高校偏重理论教学,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发挥这种优势,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②以过硬的职业技能弥补学历的不足,以能力对抗学历。“技术和技能是职校生的看家本领。”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进一步加强技术技能训练,以消除在学历上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威胁。③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以创业促进就业。创业不分学历的高低,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抛开文凭弱势,利用自身技术技能的优势和吃苦耐劳的品性,独立创业或合伙创业。

对策三:是利用外部机会弥补、改善内部条件的不足和基础的薄弱: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而许多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心想进大公司、大企业,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调整就业心态,不放弃进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的机会。②加强职业道德的培育,用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个性修养弥补文化素质的不足。当今企业越来越重视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等非技能、非学识性因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实际上包含了工作态度评价和工作能力评价两个方面,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是敬业精神。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要顺应当今企业文化的发展潮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养成诚实的品性、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这些职业技能之外的因素也能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成功就业。③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竞争面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历低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一时无法改变,但可以利用一些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职业技能这一契机,进行多种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较多的职业资格证书。多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就多一份就业竞争的筹码,也就多一线就业成功的机会。

对策四:通过克服劣势减轻威胁,寻求突破,应对不利因素的影响:①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知名度。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看重的几种因素是:工作能力、学历、专业、学校的知名度和地位。学校的知名度是隐性的就业筹码,能为毕业生“镀金”。②完善高职院校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据调查发现,与2008年相比,2009年毕业生通过“网络招聘”求职成功的比例上升了2个百分点,而通过“招聘会”求职的成功率则下降了5个百分点。这表明网络在求职招聘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应大力构建就业信息网络体系,探索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上联盟,进一步整合网络资源,促进部门、行业、高职院校等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随时在网上查询就业服务信息。③利用各种人脉关系,为自己的就业“搭桥铺路”。人脉关系包括血缘关系以及亲戚、伴侣、同学、朋友、同事、邻居等各种关系。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利用人脉关系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甚至直接找到工作岗位。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指出:“我所认识的全世界所有成功者最重要的特征是‘创造人脉,维护人脉’。”有人说,21世纪的成功哲学是:20%专业能力+40%观念想法+40%人脉=100%成功。拥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就能使人左右逢源,事半功倍,这也是高职毕业生就业时弥补内部劣势、减少外部威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尚不能结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综合判断。然而,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也是动态的,因此,必须审时度势,适时调整策略,促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杨金土。中国职教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9)。

[2]蒋建华,赵学敏。2005教育中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69。

[3]曾湘泉,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6。

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论文 篇6

关键词:毕业班班主任管理模式

一、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班班主任的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毕业班指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最后一年期间。在此一年中,学生不光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理论课程的学习任务,还要完成毕业设计等专业层级较高的科研任务,还要进入实习单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思想、知识、心理等各方面的水平,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最终进入合适的就业单位学习。可以说,对于学生从学校至社会,毕业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人生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于毕业生的管理中,一般来说,多采用学校、系部、班级三层级管理模式,但是开展具体工作时,主要以辅导员起管理全系毕业生工作之功效,而毕业班班主任则作为第一管理人,则具体负责本班学生的就业工作。因此,对于毕业生的管理,毕业班班主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名成功的毕业班班主任能帮助学生顺利成长,圆满完成这个过程的转型。

二、目前毕业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面:对于毕业班的管理存在误区

毕业班基本只有3个月左右在校学习,其余的时间均在校外实习,所以很多相关管理部门及人员对于毕业班的管理比较忽视。多数认为学生不在校,管理的难度降低,以至于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班主任的配备等方面都比较滞后,缺乏学生实习期间的跟踪,以至于在学生实习期间事件频发,或者在最后毕业期间审核毕业率和就业率时发现问题,确无法弥补。

2学生方面:纪律观念淡薄,实习期间问题频发

学生一方面自我意识过浓、纪律观念淡薄,认为是毕业班了,自己又是成年人了,可以脱离学校和家长的管教了,因此有意识地脱离了学校和家长的监控,如屡屡有不遵守校纪校规的行为、改为去外地工作、手机号码更改不告诉父母和老师以至无人可联系到等现象出现。

另一方面,学生初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不能较好地适应职场和新环境,在实习期间出现很多问题:把实习当作跳板、职场角色未能转换,心理容易波动、未感受到被重视、产生心理落差,甚至有学生受朋友所骗或急功近利,误入传销。

三、毕业班班主任的“分段式”管理模式的运作

很多班主任遇到问题便不知所措,认为毕业班学生事务较复杂,不知道如何管理。本人认为:在实际的操作工程中,毕业班班主任可对学生实行“阶段化、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即针对其不同的状况,将毕业班管理分为三阶段,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三阶段的工作又相互呼应,实行“动态化”的管理模式,以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这三阶段即将学生最后一年按照不同的要求所分成毕业生在校学习阶段、毕业生实习阶段、毕业生签约阶段。

1、毕业生在校学习阶段

该阶段一般是老师比较容易忽视,但是确是最重要的阶段。如果管理得当,后期就比较顺利,且可以功效百倍,此阶段视各学校和专业的教学安排为准,时间不一。在此阶段,班主任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1)建立有效的联系制度。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有手机,所以很多老师只有统计学生的手机号码,但是随着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实习单位。大部分的学生会因为种种原因更换手机号码,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联系制度十分重要,一般来说,班主任必须统计学生本人的号码与家长的号码。家长的号码要尽量为多个,如家庭电话,爸爸的联系电话及妈妈的联系电话,除此以外,尽量要统计一个其亲戚的电话。而且,需要核实这些号码是否真实,且与家长保持有效联系。往往有学生为了逃避学校的监管,故意报无效的电话号码,或者有些家长无固定的联系方式的,而像此类学生却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此外,可利用现在先进的科技做辅助,如建立班级QQ群、飞信群等方式。以及时与学生保持有效沟通。这对于后期的管理相当有利。现在很多单位工作的时候无法接电话,通过飞信等可以和学生保持及时的沟通。

(2)初期的实习及安全指导。很多老师认为,学生有就业指导课程,因此并不需要班主任再次进行。其实,班主任的就业指导才是比较有效的,因为班主任对于学生的个性情况比较了解,做相关分析的时候,结果更为难确。班主任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于学生进行以下几类的指导课程:a安全指导课程。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在企业实习时易出现安全事故,甚至有学生走上了传销等违法道路。b职业生涯规划。现在学生基本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对于专业和岗位了解的过于粗浅,而很多学生盲从性很高,总认为同学的工作好,自己的工作不好,并没有从自身出发去审视工作。而班主任对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学生就业的意愿、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就业信息的掌握和对就业的把握都较强,应据此对学生进行积极指导,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比较有利。c心理辅导。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一般,长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使得初入职场后极不适应,认为企业对自己不够重视,从而频频跳槽。

2、毕业生签约及毕业阶段

一般在5—6月份,一方面,学校对于毕业生进行毕业答辩及资格审核,如有不符合之处,仍有补考等相应措施。这需要班主任及时关注所有学生的情况,通知学生,督促学生完成相关学业,常常有学生由于工作繁忙,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业和工作的分配关系,不完成毕业设计及答辩,而到毕业的时候懊悔不已,这都需要班主任的提醒及跟踪。

另一方面,很多实习单位都会选择自己满意的毕业生签约。但是,有些学生受外在影响,并不能作出一些与自身相适应的选择,如认为某同学在校表现不如自己,但是签约的单位比自己好。就拒绝现在的实习单位,一定要找比他更强的单位,确没有看到该同学实习期间的出色表现。这时也需要班主任及时关心,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学生作出合理判断。

好老师,对于学生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好的毕业班班主任,对于学生良好的职业生涯将起着指引作用,做一名班主任,需要在毕业生整个管理过程中跟踪性、及时性管理,这样才能辅助学生成功的从一名学生成为一名“社会人”。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论文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现状,对策

毕业 (设计) 论文是高等学校学生必经的最后一道综合性教学环节, 它是对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基本技能的一次综合检验, 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毕业 (设计) 论文的写作过程也是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检验, 是对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否成功的检验。为此, 必须重视高等学校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作者根据自己指导本校高职移动通信专业学生毕业 (设计) 论文的工作实践, 同时和其他老师进行了多方位的交流和探讨, 对如何做好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做了深入的思考。

1 毕业设计论文现状分析

1) 态度不端正, 忙于应付。有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写作就是一种形式, 把上一届同学的论文直接拷贝过来, 差不多就行;有些学生忙于课程、顶岗实习、找工作, 选定题目后也不与指导教师联系, 往往是论文格式不规范, 方法应用也不合适;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思考、如何构建文章框架、如何组织语言, 最终就是照搬、照抄别人文章的内容, 拼凑出几千字的论文, 内容牵强, 缺乏逻辑。在论文答辩的时候, 很多学生自己对论文内容理解不到位, 很多专业术语含糊带过, 整个答辩过程逻辑混乱, 提问环节一问三不知。

2) 选题随意性强, 避繁就简。通过对学生论文选题的分析, 发现部分学生没有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工作预期方向进行选题。例如移动通信专业的学生在无线局域网设计方面偏重了家庭网络和办公网络方向, 没有对移动运营商的网络进行分析。在指导老师给定的选题中往往选择手边有现成资料或是能找到以前学生论文的题目作为自己毕业 (设计) 论文的选题;也有些学生在开始的时候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但是做了一段时间, 由于没有现成的资料, 不愿花时间收集整理资料, 觉得论文写作困难, 就提出更换题目, 选择有现成资料的选题。有个同学开始选的题是《智能小区网络通信系统技术》, 后来在写作过程, 发现现有的资料很分散, 就改成了以前有同学做过的《WCDMA O2站型基站开局与数据配置》。对于在企业实习的同学的选题虽然贴近实习岗位的要求, 紧紧联系工作现场的情况, 由于他们参加了企业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流程培训, 对实践操作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 但是选题方向又过于侧重现场操作, 毕业 (设计) 论文往往变成了现场操作规程和问题处理报告。无法体现出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和对后续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仅限于了技术工人的层级。

3) 论文内容陈旧, 格式不规范。在学生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中, 发现很多学生论文中引用的数据、案例陈旧, 不能代表目前该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例如有同学在《WLAN家用局域网组网分析》中引用的组网模型仍然采用独立的PC (个人计算机) 作为网关, 无线路由器只起到汇聚作用的组网, 但是目前主流的家用无线路由器已经具备了网关功能, 不需要独立PC。还有同学在《移动通信发展及我国3G现状》中对于WCDMA提供的分组数据传输能力, 还停留在IMT2000 (国际电联提出的第三代无线移动通信标准, 1996年更名为IMT2000) 初始提出的目标上, 对于当前广泛使用的HSPA/HSPA+ (高速分组接入技术) 技术反而不做描述。在论文格式方面, 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字体和图表编号上的问题。一篇论文从开始到最后, 正文部分的字体包括了宋体、仿宋、黑体、楷体, 能有4~5种, 图表存在有编号无引用和有引用无编号等问题。学生还普遍存在对文档编辑工具不熟练的情况, 不会使用Word的目录编辑、分节功能、页眉页脚页码编辑等功能。

2 应对策略

1) 提高对毕业 (设计) 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 创造论文写作的条件。

从学生自身来说要认识到毕业 (设计) 论文的重要性, 是一次对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 要积极主动的去准备;在写作过程中检验自己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问题分析能力;把它当作是自己一次独立完成工作的机会, 为自己将来到社会中独立工作打下基础。

从学校方面来说, 虽然目前学校调整了毕业 (设计) 论文的时间, 把毕业设计放在第5学期, 但是第5学期课程还是比较多, 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毕业 (设计) 论文的写作。学校可以适当的缩减集中授课课程, 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毕业 (设计) 论文写作这一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同时指导老师要加强过程监控, 避免学生由于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的放羊状态。

2) 加强论文选题的实践性和与将来工作的相关性

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强调的是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强调对学生工作技能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个培养目标, 毕业 (设计) 论文的选题应该尽量靠近学生的工作实践同时要有体现学习过程。

对在校学生选题的“假题假做”, 要让学生多收集实践案例, 贴近当前专业/行业发展的现实, 整理自己的知识学习过程和工作实施步骤, 尽量做到“假题真做”, 为以后新知识学习和独立承担工作积累经验。

对企业实习的同学“真题真做”, 除了要求实践部分以外, 还要增加理论分析或是实践总结,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养成在工作中主动思考的习惯, 为后续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 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训和指导

对学生在毕业 (设计) 论文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资料整理能力不强, 对专业/行业发展不明感的情况, 要在中期检查重点关注, 及时引导学生思考, 拓展他们的视野。

对学生表现出的工具使用的问题, 有针对的进行辅导, 除了共性问题的集中讲解, 对于个别同学的问题, 有进行一对一的演示, 提高学生对工具的使用能力。特别是对Word, Excel, Auto CAD等工具的使用, 也是将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基本技能要求, 在毕业 (设计) 论文阶段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

3 结束语

毕业 (设计) 论文是每位高职生毕业之前所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特别是对于移动通信专业的高职学生, 很多同学将来从事的都是移动通信设备维护和移动网络优化的工作, 移动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要求学生要有终身学习能力, 不断学习新知识, 接触新设备;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 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心思慎密, 思路清晰。毕业 (设计) 论文写作过程是一种洗礼, 可以坚定学生的心志, 强化克服困难的信心。当然目前毕业 (设计) 论文写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需要我们指导老师积极思考、深入探讨, 找出可行方法, 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高职教育的最后环节。

参考文献

[1]曲良谱, 李霞, 吴红.提高职业院校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学报2013, 19 (07) :166-168.

[2]王筱蓉, 姜根柱.提升高校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深层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 2013, 1, 1 (1) :75-77

[3]訾鸿, 赵岩.学生毕业设计与企业相结合模式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 (2) :87-88.

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论文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论文,思考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 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 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 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一、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 抄袭现象严重。

部分毕业生认为毕业论文质量对顺利毕业没有太大影响, 很少有师兄师姐因论文不合格而不能毕业。在这种思想认识下, 很多大学生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毕业论文上, 懒得去看书查资料、做实验, “轻轻松松地‘复制+粘贴’”。

究其原因, 我们认为有二:一是外在形势所迫。在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大环境下,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更多地忙于各种职业证书的考试, 尤其是进入大三阶段, 各类证书、公务员及各种招聘考试不断, 使学生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做毕业论文。每年到了十月份, 用人单位的招聘活动就陆陆续续地开始了, 一直持续到学生毕业, 而毕业论文恰恰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毕业论文暴露出质量不高、抄袭之风严重等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二是学校教学监控不到位。不少学校为了寻求高毕业率与就业率, 提升学校对外影响力, 对毕业论文的要求逐年降低。各种教学检查、毕业论文检查都是匆匆走过场, 学生论文即便不合格, 最后往往也被强行通过。

(二) 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差。

很多学生不知论文如何选题, 始终认为几乎所有的论题都被前人研究透了, 没有什么可写, 所以伸手向指导教师索要论文题目;老师给了题目, 他们又无从下笔。毕业论文的写作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 可许多学生对文献检索一无所知。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又出现了更为棘手的问题:错字连篇, 病句丛生, 写作水平堪忧。

究其原因, 同样有二:第一, 大学扩招导致生源下降。大学扩招, 使很多在以前本来上不了大学的学生也有了进入大学的机会, 高等教育逐步迈入大众教育时代。在扩招过程中, 生源质量的下滑, 严重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 进而导致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第二, 学生进校后, 疏于写作, 有的学生毕业后连一篇像样的通知都难以拟定, 何况毕业论文?功夫在于平时的积累, 在日常教学中, 专业教师往往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

(三) 毕业论文指导处于“放羊”状态。

在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创作期间, 出现了学生无人指导, 放任自流的状态。随着大学扩招力度的加大, 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在这种背景下, 学生数量的井喷与教师队伍建设落后之间的矛盾也就逐渐突显。据华中科技大学周光礼教授《中国博士质量调查》显示, 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 最多的高达47名, 更何况专科生?指导教师本来就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 有的还从事相当繁琐的管理工作, 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成了“空谈”。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指导简直处于“放羊”状态。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一) 加强引导与资金投入, 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度。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与引导, 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掌握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提高分析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得到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综合性训练。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 加大资金投入, 特别是对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的物质奖励力度。

(二) 调整教学计划, 提前论文启动时间。

在教学计划中应该安排“毕业论文写作培训”课程。开设相关的论文写作培训课程, 或者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 以论文撰写中常见的问题为抓手, 促进毕业生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方法和规范, 以此提高学生在选题、构思、写作技巧等各方面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 高职教学计划都将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六学期, 而毕业生在这个时期已经按捺不住, 忙于四处找工作。建议在第四学期就开始启动毕业论文的准备、开题、论证工作, 并完成初稿。第五学期修改论文并定稿, 第六学期一开始就组织答辩工作, 以将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与求职时间错开。

(三) 多渠道聘请指导教师, 资格准入严格化。

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与大学生数量的激增之间的矛盾一时难以解决。鼓励各系聘请相当于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校外工程技术人员或研究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有条件的系可同时安排校内指导教师, 实行双导师制。指导教师应由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且具有相应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首次参加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师, 各系应安排有经验的高级职称教师对其工作进行指导。要通过建立制度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 增强责任意识, 把指导毕业论文计入教师教研工作量。

(四) 健全组织, 加强监控。

高职院校要成立以主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各系系主任、院教学评估委员会专家、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处、教务处等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毕业论文评价工作小组。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前期阶段主要是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检查, 看学生的选题是否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课题是否新颖, 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是否全面, 对要做的论文内容是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中期检查阶段主要是了解学生实验完成的情况, 毕业论文能否按时完成;后期就是检查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情况。在毕业论文全过程中, 学校、各系、教研室应不定形式、不定方法、不定时间地对毕业论文 (设计) 工作进行质量跟踪,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处理, 尽早对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及其指导教师给予指导或提出警示, 将毕业论文工作的评价结果纳入对各学院的目标考核中, 实行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每个专业随机抽取若干份毕业论文的全套资料, 对抽查的毕业论文无开题报告、指导记录、评阅意见、答辩记录或上述记录及毕业论文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 将视情节相应扣发指导教师指导费或评阅专家评阅费。若发现论文中存在严重抄袭或雇人代做情况的, 就取消学生学位授予资格, 扣发指导教师全部论文指导费, 并对相关指导教师及评阅教师、教研室主任及系部主任进行全校通报批评。问题特别严重的, 给予相应处分。

参考文献

[1]刘显芳.高职毕业论文工作中问题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07.9:109-110.

[2]李艳军.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与提升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10.3:59-63.

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论文 篇9

1 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现状

1.1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较低,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毕业设计不过是简单的写一篇文章,地位连一门选修课都不如。另外,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处在实习阶段和找工作阶段,花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很少,很多学生甚至只用了不到两个星期就“拼接”出一篇论文,另有一部分学生直接拿前几届毕业生的论文充数,其质量可想而知;还有部分学生由于专接本,忙于应付考试,根本没时间参加毕业设计。

1.2 教师工作强度大

由于论文指导教师大部分为专职教师及实验指导教师,而专职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在学期快结束时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在毕业设计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部分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多达20个,这在论文指导上难免力不从心。

1.3 企业参与程度不够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企业参与的很少,其实企业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担任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绝大部分来自企业的生产实践,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也与企业息息相关,企业若疏于管理,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很难达到理想的水平。

1.4 毕业设计选题不合适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综合实践设计的开题工作往往被忽略,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只凭自身的爱好或从是否容易答辩的角度考虑,结果部分学生的选题通常存在不少的问题。

1.5 毕业设计阶段教学设计不合理

现阶段高职院校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仍然以课堂教学方式为主,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极大地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高素质、高技能的要求,对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 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改革方法

2.1 前期的准备工作

笔者对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医学专业近几年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发现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部分毕业生不能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因此,为提高毕业设计的工作水平,在教学计划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安排。可提前一学期将毕业设计涉及的规范、内容和格式要求以讲座等教学形式介绍给学生,而且要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使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2.2 毕业论文的设计阶段

2.2.1 毕业论文的命题选择

毕业设计要符合职业岗位的需求。毕业设计的命题或选题时要有企业的参与,鼓励学生与企业合作设计开发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课题。

2.2.2 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

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采取工学结合、企业参与的方式。教学地点可以灵活多样,对知识的理解需求较强的可以在校内进行,而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可以在企业进行。

2.2.3 毕业实践岗位的选择

毕业生可根据专业情况及自身的爱好情况选择合适的毕业实践岗位。一般毕业实践岗位有: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外专业对口企事业单位及校外专业非对口单位等。

2.2.4 毕业论文的撰写

对于当前的高职院校来说,毕业论文的撰写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针对某方面的综合报告,可以是针对某个病例的讨论,可以是对某种疾病新特征的描述,可以是心得体会等。最重要的是要写出自己的东西。

2.2.5 毕业论文的评价体系

由于选题的多样化,课题形式、课题内容及要求等方面不尽相同,因此,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以便学生能够选择一种最适合自身情况的方式来完成这项工作。毕业设计成绩除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小组成绩外,还应引入社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机制,正确引导学生,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2.2.6毕业论文的监控方法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势必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会因此下降,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监控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多层次”的监控方法是指在新的模式下,采取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四方互动约束等理念建立起来的一种毕业设计过程监控方式,它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应付、教师糊弄、最后糊涂的问题。

3 小结

从近3年毕业设计的改革实践来看,效果比较明显,受到社会、企业、学生等各方面的认同和赞扬。平均89%的学生毕业设计获得了良好及以上的成绩,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再是简单的抄袭,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论文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就业教育改革

自1999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 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急剧增长, 2010年应届毕业生比2000年增加了5倍, 2011年达到660万, “十二五”期间年平均超过700万。同时, 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和本科以上的大学毕业生相比较, 高职学生就业现状更为严峻。据教育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 (2002-2012) 》的数据, 2011年高职在校生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量的46%, 招生人数占当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48%, 均占了将近一半, 高职生的就业状况对社会影响很大。[1]因此, 有必要全面掌握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 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中国人民大学曾湘泉教授在2009年时就提出一个观点: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就业岗位的缺乏, 而在于就业能力的缺乏, 高校需要加倍重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本课题组对国内外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进行了梳理, 并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药品经营与管理、助产、护理3个专业的毕业生为对象进行了多项调查, 掌握了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学院目前在就业与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高职院校构建就业及创业教育新体系的一般性思路, 并就医学类专业提出了具体的就业导向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新思路。

一、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内涵分析

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多种多样, 没有统一的定论。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并保持工作、在工作中取得进步以及应付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英国的就业能力研究专家Lee Harvey认为, 就业能力即个人潜能, 一般表现为学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英国学者Peter则提出了可雇佣性构成的USEM理论。可雇佣性由学科理解力、技能、自我效能感及元认知能力组成。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认为, 就业能力不单单指专业能力, 还指有助于个人有效地、成功地开展工作的综合能力。

澳大利亚教育科学训练部于2002年发布《未来所需的就业能力》白皮书, 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就业能力框架定义, 主要包括13项个人品质和8种就业能力。其中个人品质包括忠诚、奉献、诚信、热诚、可靠性、自我表现、常识、自尊、幽默感、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的态度、应对压力的能力、激励性以及适应性等, 就业能力包括理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规划与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技术能力等。[2]

我国学者对于“就业能力”的内涵有不同于国外的理解。刘清亮认为, 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括分析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作态度3个方面, 包涵16项能力素质。其中分析判断能力包括分析能力、市场敏感度、创造力、明确的目的性、学习能力和结构化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包括领导力、沟通影响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客户服务能力;工作态度包括开拓能力、正直诚信的品质、职业化的行为、高效的工作能力、计划与自我管理能力、充满工作激情等。崔影慧则将就业能力归纳为4个层次的内容:人格品质、知识、技能、应聘能力。[3]

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 笔者认为, 就业能力是指获得就业机会、保持就业岗位、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的能力, 它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者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能力, 包括三个要素:基础素质、专业素质 (专业知识与技能) 、创新与发展能力。基础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基础知识、一般能力和个性心理素质等, 其中身体素质指毕业生是否具备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一般能力和个性心理素质有很多, 关键的是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求职应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全的人格和自我意识、自主性与责任感、较强的挫折承受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创新与发展能力是指创新精神、实践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创业能力等。

根据以上分析, 显然, 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单单是开几节课进行职业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这么简单, 还必须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的教育活动之中。现在各高校提倡“创业教育”, 这是一个新的教育概念,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 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成长为创业者, 使他们“愿创”、“敢创”、“会创”, 这是就业能力教育基础上的深化。

二、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就业创业能力分析

通过院学生处、班主任、相关专业毕业生QQ群、同学会等渠道掌握衢州职院毕业生联系方式后, 发送调查问卷, 对2011~2014届的药品经营与管理、助产、护理3个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多项调查。回收有效问卷份数分别为:2011届, 药管22、助产16、护理76;2012届, 药管53、助产52、护理255;2013届, 药管49、助产51、护理256;2014届, 药管85、助产89、护理268。合计1272人。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 2012~2014届毕业生比2011届毕业生的离校就业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专业对口率也有所提高, 其中2012届助产专业在二乙以上医院工作比例高达92.4%, 2014届护理专业在三甲以上医院工作有105人, 这说明医学院毕业生有较强的就业能力, 就业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创业率方面, 2011届药管专业高于全省所有高校、高职院校的平均水平, 而助产、护理专业几乎没有自主创业的学生, 这同专业属性也有关系。

我们对医院、连锁药房等单位进行了访谈,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看法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从表中可知, 医学院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还是不错的, 基础素质离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浙江省教科院对2011届衢州职院毕业生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 也显示出综合素质是最欠缺的。大部分毕业生普遍认同求职时单位最看重的因素是“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所学专业及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 而“岗位相关资格及证书”、“性格和特长”、“外语、计算机水平”等也被少部分毕业生列为求职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由此可见, 毕业生的一些软性条件对于求职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生源、户籍、年龄、外貌等硬性条件影响并不大。[4]

资料来源: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 (2011届)

三、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思路

(一) 重硬件建设, 轻软件配套

很多高职院校硬件设施比较强, 但软件设施相对比较弱。花了一大笔经费招聘教职人员, 但招来的大多是刚毕业不久的研究生, 年龄与知识结构不合理, 大量缺少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衢州职院医学院通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 培养了大批“双师型”教师, 并通过与医院合作办学的“工学结合”形式开展专业教育, 保证了毕业生的专业素质。

(二) 重专业素质, 轻基础素质

一些学校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 却不够重视综合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认为只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就可以了, 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 殊不知一名优秀的专业人才必定是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人文知识素养不高, 综合能力较差, 已经成为许多高职毕业生的通病。一些用人单位反映, 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抗挫折能力较差。

学校改善基础素质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增加人文方面的选修课, 多组织一些校园文艺活动, 鼓励学生多办社团, 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以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

(三) 重专业理论教育, 轻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很多高职院校比较重视专业理论的教育, 不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表现为实践课较少, 实习培训机会不多, 很多实训课也是走走形式, 实际效果不好, 很多学生毕业后甚至不会实践操作或者操作不熟练。有些企业有这样的感受:一些高职生招进企业后, 搞研究搞设计不行, 搞现场操作又不会, 这让企业很为难, 以至于许多企业宁愿招收技校生也不愿招收高职生。

高职院校必须改革专业设置, 通过以就业为导向来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 以企事业单位的要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向,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教育”是一种好的培养模式, 学生毕业后能缩短磨合期, 有利于快速融入企业文化, 更加胜任工作岗位。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近几年通过设立“衢医班”、“柯医班”等来进行定向培养, 毕业生能很好地胜任相关医院的护理工作岗位, 学院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四) 对就业与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不够。就业教育多数还只是简单的岗前培训、就业指导、应聘技巧以及了解职业技能等, 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就业能力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学期的课程大纲中, 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行就业能力的渗透。就业能力的培养要取得实效还必须配套有效的评估方法, 让评估与课程考试相结合, 使评估结果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就业教育培养目标, 构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新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构建从课程设置开始, 到教材编写、考试考核方式都与实际就业密切相关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2) 构建校内实训、岗位实训、勤工俭学、顶岗实习等多个环节的社会实践体系; (3) 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发明创造大赛、素质拓展训练、成功企业家创业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 (4) 构建以就业心理辅导、创业心理专题培训、励志类选修课为主要内容的创业心理教育体系。

四、医学类专业就业导向的专业设置、教改思路与建议

(一) 注重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近些年来, 各地发生的医患纠纷不断增多, 这种现象的产生固然同目前不合理的医疗制度有关, 但在很大程度上也跟现在的医务人员人文素质的下降有直接关系。现在各个医院的医生、设备配置都比以前提升不少, 在硬件上也较为类似, 但各医院的医疗质量却相差较大, 其实这同医护人员的人文精神有关。医学院校的学生大多侧重于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 忽视了人文知识的消化, 这种重物质、轻思想的精神导向学生逐步变得功利和世俗, 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技术只是为了有一个好饭碗, 而忘记了医学治病救人的本质, 部分医学生并没有在学科学习的同时塑造自身完整的人格。[5]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医院等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欠缺的素质就是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因此, 医学类高职院校首先必须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明确人文素质教育要作为重点课程。

(二) 鼓励学生获取“多证书”

推行“多证书”, 即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的同时考取职业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两种证书的制度, 学生毕业后, 职业适应性更好, 这也是高职学生就业的最大优势之一。

衢州职院医学院2012~2014届药管、护理、助产专业毕业生中取得“医药购销员证”、“护士”、“育婴师”资格证的比例达到98%以上, 这是获得较高就业率以及较好工作岗位就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三) 持续推进以培养就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

衢州职院医学院自2010年开展“工学结合”教改以来, 在许多专业和课程中创新教学模式, 比如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 实行早期接触临床的“工学结合、一贯式” (实训—见习—实习) 模式, 根据护士职业资格标准, 构筑学校里建“病房”、病房里设“课堂”的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新型教学体系, 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优化了学习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教学成绩与技能成绩,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增, 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1]张威.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探究[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2) :46-50.

[2]徐中意.澳大利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报告的经验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6) :155-158.

[3]刘清亮.大学生就业与就业能力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04) :80-81.

[4]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 (2011届) [R].2012-20-21.

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论文 篇11

随着我国大学生毕业生数量持续多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连续多年的社会热点话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单位,另一方面很多就业单位却普遍反映难以找到合适的大学毕业生。那么如何培养出合适社会的大学生,是各高校和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长期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掌握目前大学毕业生的思想状况、择业情况和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发展方向提供研究依据,并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针对性,我校学工部在应届毕业生中进行了一次毕业生思想状况调查。

二、调查数据分析及应对策略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256份,收回1240份。收回的1240份问卷,涉及专业29个。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377人,占总人数的30.40%;女生863人,占总人数的69.60%。学生的生活坏境结构为城市177人,占14%;中小城镇209人,占17%;农村854人,占69%。调查的内容和应对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调查中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态度,有40%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表示“喜欢”或“很喜欢”,有52%的学生表示“一般”,有8%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表示“不喜欢”。有66.4%的学生表示在择业选择中希望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有13.8%的学生明确表示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无关,另外有19.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结合这两点可以看出,我校毕业生在经过大学的三年学习后,对自己学习的专业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虽然部分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已经有所下降,但是绝大多数毕业生还是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希望毕业后能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但也应该看到,有不少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有所下降。所以,学校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所学专业,尤其要引导部分认为将来工作与专业无关的学生,正确处理专业与工作的关系,使学生懂得刚走上社会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更容易找到合适工作单位,能更快融入社会,有利于先就业再择业。

在学生毕业前的思想情绪变化调查中,有79%的学生觉得起伏变化大不,有11%的学生觉得说不清楚,有10%的学生感到起伏变化非常大。这表明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平静的对待毕业和就业这一特殊时期,都能平稳地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转换。同时我们也应高度关注部分思想情绪波动非常大的学生群体。这一部分学生,面对毕业和竞争非常激烈就业形势,思想压力大,包袱重,很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这一毕业生人群,学校要早发现,早引导,多关心,多帮助,让他们能顺利度过这一特殊的时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单位,顺利走向社会。

在择业标准方面,有52.02%的人认为“有良好的发展前途”是重要的标准之一,注重“具有再学习,培养的机会”的占7.5%,认为“有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分别占7.34%和2.34%。认为“丰厚的经济收入”和“能够发挥个人才能”的分别占17.54%和13.26%。在薪酬方面,有51.77%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1000-2000元的月薪,而有44.76%的学生表示月薪至少要达到2000元以上。这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择业标准基本正确,能够脚踏实地从底层做起,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但也要看到相当多的学生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薪酬期望较高,对职业生涯发展和自我提高的认识还不够,缺乏对自身职业的科学规划。学校应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和工作现状,正确对待起点薪酬,懂得只有通过勤奋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不断取得良好的工作业绩,才能逐步获得较高的薪酬和经济待遇。

在“大学时期主要的学习动力是什么”的选项中,选择“未来的前途”和“不辜负父母或关心自己的人的期望”的占70.24%,有23.31%的学生表示“学习兴趣”也是自己主要的动力,而认为“获得奖学金”和“获得老师或同学的表扬”分别占4.92%和1.53%。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对学习方法并不是很看重。有近70%的学生会利用多种方式学习,但是频率较少;经常利用多种方式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占16.77%;上述数据表明,我校学生学习动力较为充足,其动力主要源于自身“未来的前途”和“不辜负父母或关心自己的人的期望”。但要长期保持强劲的学习动力,关键是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应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另外,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要帮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和自身特点掌握和运用多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善于思考,多想问题,不要靠死记硬背。尤其要勤于实践,要善于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本届毕业生中有52%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对自己成长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学人员,而班主任、思政管理人员、校领导各占“35%”、“8%”和“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专业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的言行、态度等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学校教师和班主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要用自身高尚的师德、强烈的责任心、渊博的专业知识、丰硕的科研成果、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尤其要注重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言行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在学生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调查中,有50.16%的学生认为“好”或“较好”;有40.16%的人认为“一般”;有9.68%的学生认为“差”。在调查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时,学生中有36.3%的人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有32.3%的学生认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不够”,有14.4%的人认为“课程内容陈旧,不实用”,有11%的人认为课堂上学生参与不够,有6%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够敬业”和“教师专业能力差”。从上述的数据看,绝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给予充分的肯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校课程设置一般,也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学校应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并有效的组织实施。同时要提高对实习和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投入,加强校企合作,切实加强教学实习和实践环节,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采取各种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调查中,认为求职最合适的时间为“毕业前6个月”和“毕业前2个月”的占75.64%;认为毕业前一年的占18.47%;认为“论文答辩时”最适合求职的为5.89%。因此学校应在学生毕业前的2-6个月这一时间段,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多方联系用人单位,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及时发布就业信息,有效组织各类招聘会,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就业便利,努力帮助学生在求职最合适的时间段找到满意的工作单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服务依次为: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占47.3%,学校专门开设的职业指导课占38.1,阅读职业指导、职业规划方面的书籍占11.2%,付费的专业咨询公司占3.4%。从上述数据可见,相对付費的专业咨询公司,学生更愿意接受“学校专门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和“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这样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服务。尤其是喜欢来自企业第一线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咨询。因此学校要尽可能多聘请、多邀请有经验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来校,与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指导与咨询。同时要加强校内职业指导课程建设,提高学校职业指导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另外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要增添学生就业以及职业规划与指导方面的书籍、杂志及资料,供学生借阅。这样使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取得更好的效果。

经过三年学习,学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评价感觉“很满意”和“满意”的占77%,“不太满意”的为12%,“无法评价”的为8%,“不满意”的占3%。这说明学生基本能认同学校的教育模式和管理理念,这是对学校办学成果的肯定。当学生赞同学校的办学模式之后就会对学校怀有感激之情,这是学校将来发展的一笔巨大财富。

高职院校毕业实习管理与实践 篇12

一、毕业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外在社会环境的变化及大学生就业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毕业实习管理中仍面临许多问题。

首先,师生对毕业实习重视不够。由于对毕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对毕业实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随便找个单位完成学校要求提交的各项资料,如实习周记、实习证明等,而实际上根本未曾去单位实习。在实习指导教师方面,由于部分老师自身并不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大部分老师主要的精力忙于发表论文、评职称、申请项目,也导致了师生之间沟通、监督的不到位。

其次,毕业实习管理工作难以到位。当前,实习方式日益显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自行联系实习模式、产学研相结合模式、订单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实习模式,为学生的毕业实习提供了更多选择余地,但却给管理出了道难题。随着高校的招生,指导教师的平均工作量日益增多。实习模式的多样化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监管难度。而实习经费投入的不足,如有限的通行补贴、食宿补贴,又限制了实习管理的质量。

再其次,企业消极对待毕业生实习。由于考虑到市场竞争压力、企业技术机密、知识产权保护及学生自身工作能力和经验的限制,部分企业并不愿意给实习生安排具体的有实质性的工作岗位,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的实习积极性。

二、毕业实习管理策略

1. 做好毕业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

要毕业实习之前,要做好毕业实习动员工作。通过实习动员,使学生和教师充分认识毕业实习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学习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发放毕业实习工作手册,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指导教师在实习指导工作方面,要做好全方位的指导,指导内容包括:如何寻找实习机会,本专业对口的行业、企业及相关情况,本专业有可能从事的职业及相关情况,实习过程中应培养的职业素质,实习过程中的权益和义务,涉及实习过程中的其他注意事项等。

2. 提高指导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

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会对学生的实习态度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指导毕业实习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多的实践知识。高职院校应激励青年教师由“双门型”向“双师型”转变。如让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相结合一起带实习;让青年教师在假期参加由学校组织的顶岗实习;让部分青年教师分批次去企业带薪实习等。同时,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讲解时,应注意与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深入认识所学知识,切实感受到“理论指导实践”,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3. 双导师联合指导。

双导师联合指导是指为实习学生在校内安排指导教师,同时在企业安排校外指导教师。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实现双导师的关键是聘请到合格的企业实习导师。聘请的兼职教师应是各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或是业务骨干、管理骨干等。校内导师要求在学术和教学掌控上有丰富经验。双导师制有利于实现学校教学和社会需求的双向互补,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按照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培养人才。

4. 制定严格合理的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包括对实习生的考核和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行的是2.5+0.5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即在最后一个学年的第二学期学生全部的时间都将用于毕业实习。这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行为规范进行衡量和观测。考核指标包括:实习周记、实习报告、考试成绩、企业对实习生的实习纪律和态度的评价鉴定等。实习指导教师要求保证每周通过电话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对于集中实习,要求教师至少每星期到现场指导一次,对于记录,并交系主任助理审核。

上一篇: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下一篇:兴国土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