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2024-09-30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精选12篇)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篇1

摘要:高职院校重在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毕业设计是学生实践提升的重要环节。高职学生要撰写出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需要学生端正态度, 积极收集整理资料, 学习相关工具的使用;也需要指导教师根据论文写作方法、专业特点, 结合学生特点、顶岗实习课题, 合理确定论文选题, 科学运用指导技巧, 使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现状,对策

毕业 (设计) 论文是高等学校学生必经的最后一道综合性教学环节, 它是对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基本技能的一次综合检验, 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毕业 (设计) 论文的写作过程也是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检验, 是对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否成功的检验。为此, 必须重视高等学校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作者根据自己指导本校高职移动通信专业学生毕业 (设计) 论文的工作实践, 同时和其他老师进行了多方位的交流和探讨, 对如何做好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做了深入的思考。

1 毕业设计论文现状分析

1) 态度不端正, 忙于应付。有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写作就是一种形式, 把上一届同学的论文直接拷贝过来, 差不多就行;有些学生忙于课程、顶岗实习、找工作, 选定题目后也不与指导教师联系, 往往是论文格式不规范, 方法应用也不合适;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思考、如何构建文章框架、如何组织语言, 最终就是照搬、照抄别人文章的内容, 拼凑出几千字的论文, 内容牵强, 缺乏逻辑。在论文答辩的时候, 很多学生自己对论文内容理解不到位, 很多专业术语含糊带过, 整个答辩过程逻辑混乱, 提问环节一问三不知。

2) 选题随意性强, 避繁就简。通过对学生论文选题的分析, 发现部分学生没有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工作预期方向进行选题。例如移动通信专业的学生在无线局域网设计方面偏重了家庭网络和办公网络方向, 没有对移动运营商的网络进行分析。在指导老师给定的选题中往往选择手边有现成资料或是能找到以前学生论文的题目作为自己毕业 (设计) 论文的选题;也有些学生在开始的时候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但是做了一段时间, 由于没有现成的资料, 不愿花时间收集整理资料, 觉得论文写作困难, 就提出更换题目, 选择有现成资料的选题。有个同学开始选的题是《智能小区网络通信系统技术》, 后来在写作过程, 发现现有的资料很分散, 就改成了以前有同学做过的《WCDMA O2站型基站开局与数据配置》。对于在企业实习的同学的选题虽然贴近实习岗位的要求, 紧紧联系工作现场的情况, 由于他们参加了企业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流程培训, 对实践操作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 但是选题方向又过于侧重现场操作, 毕业 (设计) 论文往往变成了现场操作规程和问题处理报告。无法体现出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和对后续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仅限于了技术工人的层级。

3) 论文内容陈旧, 格式不规范。在学生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中, 发现很多学生论文中引用的数据、案例陈旧, 不能代表目前该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例如有同学在《WLAN家用局域网组网分析》中引用的组网模型仍然采用独立的PC (个人计算机) 作为网关, 无线路由器只起到汇聚作用的组网, 但是目前主流的家用无线路由器已经具备了网关功能, 不需要独立PC。还有同学在《移动通信发展及我国3G现状》中对于WCDMA提供的分组数据传输能力, 还停留在IMT2000 (国际电联提出的第三代无线移动通信标准, 1996年更名为IMT2000) 初始提出的目标上, 对于当前广泛使用的HSPA/HSPA+ (高速分组接入技术) 技术反而不做描述。在论文格式方面, 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字体和图表编号上的问题。一篇论文从开始到最后, 正文部分的字体包括了宋体、仿宋、黑体、楷体, 能有4~5种, 图表存在有编号无引用和有引用无编号等问题。学生还普遍存在对文档编辑工具不熟练的情况, 不会使用Word的目录编辑、分节功能、页眉页脚页码编辑等功能。

2 应对策略

1) 提高对毕业 (设计) 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 创造论文写作的条件。

从学生自身来说要认识到毕业 (设计) 论文的重要性, 是一次对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 要积极主动的去准备;在写作过程中检验自己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问题分析能力;把它当作是自己一次独立完成工作的机会, 为自己将来到社会中独立工作打下基础。

从学校方面来说, 虽然目前学校调整了毕业 (设计) 论文的时间, 把毕业设计放在第5学期, 但是第5学期课程还是比较多, 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毕业 (设计) 论文的写作。学校可以适当的缩减集中授课课程, 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毕业 (设计) 论文写作这一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同时指导老师要加强过程监控, 避免学生由于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的放羊状态。

2) 加强论文选题的实践性和与将来工作的相关性

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强调的是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强调对学生工作技能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个培养目标, 毕业 (设计) 论文的选题应该尽量靠近学生的工作实践同时要有体现学习过程。

对在校学生选题的“假题假做”, 要让学生多收集实践案例, 贴近当前专业/行业发展的现实, 整理自己的知识学习过程和工作实施步骤, 尽量做到“假题真做”, 为以后新知识学习和独立承担工作积累经验。

对企业实习的同学“真题真做”, 除了要求实践部分以外, 还要增加理论分析或是实践总结,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养成在工作中主动思考的习惯, 为后续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 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训和指导

对学生在毕业 (设计) 论文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资料整理能力不强, 对专业/行业发展不明感的情况, 要在中期检查重点关注, 及时引导学生思考, 拓展他们的视野。

对学生表现出的工具使用的问题, 有针对的进行辅导, 除了共性问题的集中讲解, 对于个别同学的问题, 有进行一对一的演示, 提高学生对工具的使用能力。特别是对Word, Excel, Auto CAD等工具的使用, 也是将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基本技能要求, 在毕业 (设计) 论文阶段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

3 结束语

毕业 (设计) 论文是每位高职生毕业之前所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特别是对于移动通信专业的高职学生, 很多同学将来从事的都是移动通信设备维护和移动网络优化的工作, 移动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要求学生要有终身学习能力, 不断学习新知识, 接触新设备;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 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心思慎密, 思路清晰。毕业 (设计) 论文写作过程是一种洗礼, 可以坚定学生的心志, 强化克服困难的信心。当然目前毕业 (设计) 论文写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需要我们指导老师积极思考、深入探讨, 找出可行方法, 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高职教育的最后环节。

参考文献

[1]曲良谱, 李霞, 吴红.提高职业院校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学报2013, 19 (07) :166-168.

[2]王筱蓉, 姜根柱.提升高校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深层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 2013, 1, 1 (1) :75-77

[3]訾鸿, 赵岩.学生毕业设计与企业相结合模式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 (2) :87-88.

[4]权国政, 梁建婷, 周杰.学生对现行毕业设计选题的看法与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4) :136.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篇2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改革措施

1.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应与当前社会文化、经济、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紧密衔接,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保质保量地完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虽然高职生生源质量较差、基础知识薄弱是长期存在的现象,很难立即解决,但是高职院校也应对此引起重视,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制订有针对性、有个性的人才培养计划,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艺术设计教学方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学生应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自身的`发展条件,确定专业层次与类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有特色、高质量、可满足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提高学校的特色与声誉。

2.明确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根据本校专业设置,明确艺术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按照既定目标进行教学,保证基础教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首先,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绘画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其次,教学需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独立判断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与联想,激发学生学习艺术设计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3.构建科学的基础课教学体系

在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体系设计中,很多高职院校仍沿用传统的三段式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应性和实用性较差。因此,教师应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和教学方向,构建科学的基础课教学体系,对基础课程进行分类,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交错、横向排列的基础课程群,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构成完整、合理、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新型的教学体系,使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使学生成为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进行具体设计、管理、施工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二、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发展迅速,国家教育部对职业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为两年半,除了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之外,还必须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阅,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而且对于离校后从事的任何工作都将是宝贵的经验。在学生调动各种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一篇系统性、总结性学术论文的同时,教师必须正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

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花费时间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更不用说用英语撰写文章。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系应用英语专业2006届96位学生的毕业论文中,优秀率为5%,合格率为74%,基本合格率为21%。从中可以看出,论文的优秀率不够理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老调重弹,缺乏新意学生论文的选题有49%与商务英语的语言文化有关,6%与英美文学有关,5%与语言教学有关,14%与语言翻译或英语交流有关,另外还有26%与企业和贸易有关。一方面,这些论文查阅的文献资料大同小异,缺乏新颖性,更谈不上学术性。例如,关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讨论的话题总是那几个方面,就连例句也相差不多。学生难以把自己的社会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基本上在实习之前就选好了毕业论文的题目,带着理论知识去实践并无可非议,然而如果学生能够从实习中发现问题再做研讨应当会更切实际,也更便于通过论证得出有新意、有价值的见解,而这正是学术论文的灵魂。

主观议事,缺乏科学性许多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往往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把平时的一些偏见也写在论文中,并说服别人去接受,而不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探求真理。例如,有的学生谈论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得出的结论是“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只需要拥有好的条件”等等。这些片面之词缺乏客观依据,使原本真实的事实变得模糊,给论文留下许多漏洞,这是论文的大忌。

选题范围不妥,说服力不强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完善的相关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在外贸企业从事经贸和商务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的论文选题应该紧紧围绕专业和就业,紧扣培养目标。因此,英美文学和语言教学方面的题目不太适合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完成。另外,我们发现,学生关于题目的选择不是过宽就是过窄,例如,关于“中西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英语介词”等论文题目和篇幅过多,涉及大量的事实和观点,3000~4000字对于以上题目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初次撰写论文者,无论在时间上抑或是能力上都难以驾驭。再如,“论宁波方言”、“英语称呼语的表达”等题目,除了少数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以外,难以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选择论文题目应当避免这些问题。

语言不规范、粗糙、不明确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许多病句、错句,尤其是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用英语写出来的论文语法错误接连不断,语意表达含混不清,语句不够连贯。有的学生因为英语水平欠佳甚至选择“金山快译”,直接导致了“中国式英语”。这种做法必须摒弃。

学生中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学生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这种行为就是剽窃别人的劳动成果。此外,这也是没有独到见解的一种表现。再加上一部分学生本身的英语水平有限,而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使用英语撰写论文的能力,很容易选择抄袭。这是对自己很不负责任的,同时也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必须严加杜绝。

提高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

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教師应当分析与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学生的潜力为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指导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难度适中的课题并给予一定的分析讲解,开拓学生的新思维,这就必须打破常规。通常情况下,毕业论文要求用说明文或议论文来撰写,但是教师不妨允许学生用英语来撰写有关专业方向的文章。选题可以由教师拟定,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爱好来选择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先让学生根据他们的喜好确定同专业相关的问题,再由指导教师加以指导。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指导论文的同时需要强调科学性毕业论文一定要讲究科学性。所谓科学性,是指论文是由科学研究的任务来决定的。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规律,必须根据科学这个总的任务去探讨、研究。因此,论文的撰写不得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不能主观臆造。

学生应适时向指导教师取经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面不是很广,在选题时可能会觉得很难把握尺度,为避免泛泛而谈,应将选好的题目交给指导教师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拟定提纲。在撰写过程中,学生要尊重指导教师,主动接受指导教师的检查和指导,定期向导师汇报论文的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保证毕业论文能够反映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在语言选择上要讲求灵活变通目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还处在初级阶段,语法一直是最薄弱的一环,很难保证学生写出的长达3000词以上的英语毕业论文中不出现语法错误,只能要求学生尽可能避免明显的语法错误。教师在语言选择上可以放宽要求,无须要求所有学生都运用全英文进行撰写与答辩。基础好的学生应当尽可能使用全英语,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选择中文。通过透视我院2006届毕业生的论文以及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目前要用全英文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语言的选择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特色,不能盲目照搬本科院校使用全英文进行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的做法。要保证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使学生具有某种成就感,不再具有“赶场子”的念头。要注意采用奖励与惩罚这把“双刃剑”,对于论文完成得好的学生予以嘉奖,对于抄袭他人之作的学生予以惩处。当然,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终将实现使用全英文进行论文撰写与答辩。

成绩的评定采用奖励与惩罚并重的原则对于抄袭或网上下载之作要做严肃处理,并记入档案。同时,对于使用英语进行撰写与答辩的论文,只要不出现较大错误或失误,在成绩评定上要给予倾斜。成绩可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等几个等级,不及格率尽量控制在极少数。通过指导教师的帮助带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论文撰写。成绩评定的要素应当包括学生论文的撰写态度、选题、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内容和答辩效果等等。

总之,毕业论文的质量与指导教师的学识水平、科研能力和责任心关系密切。教师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把好关,做好指导之前的准备工作,指导要有针对性。另外,有关职能部门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和安排要有制度和原则。学生要重视这一环节,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尽力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并出色地完成论文撰写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严运桂.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系统性要素的理性思考[J].应用写作,2007,(3).

[2]刘春生.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胡丽纯(1958—),女,江西萍乡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方面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篇4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工作的核心。围绕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成为目前众多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重点。改革与创新之后, 如何对工作的成果进行评价, 就成为新的问题。目前, 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多以考试为主, 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知识本位”的考试评价方式, 使得学习质量的评价偏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评价项目不够全面, 科学性明显不足, 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是必然的选择。

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 高等院校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工作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完成, 评价主体单一, 将学生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评价结果不全面, 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出现。随着“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推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呈现多样化, 以分数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要求。将学生、教师、行业专家、管理者纳为评价主体, 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评价结果更全面, 也更科学, 可以从个人到集体、课堂到课外、校内到校外、学习到工作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2. 评价项目片面。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依据为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其个性发展影响很大, 也不能充分表明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真实情况。在以成绩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中, 只注重对学习成果的评价, 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得不到体现, 部分学生的学习是以考试为中心, “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也就不奇怪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实施以后,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还要实现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当由“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 构建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个人素质为核心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同时兼顾学生的自身发展与个性发展。

3. 评价方式单调。

当前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单纯地以教师评价为准, 以分数论英雄, 评价结果过于片面, 主观性较强。因此可采取以下措施来改进:教师评价和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评;校内同行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对试卷、书面报告评价, 口头表达、展示的评价。根据课程性质与实际情况, 多种评价方式相组合, 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有利于教学改革、课程内容改革的进行,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传统教学中以总评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质量的度量标准。受空间、时间的限制, 使得评价的结果并不能充分、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现状, 分析学习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体系中, 采用多元化、综合性评价方式。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经过认真讨论、分析与实践, 我们将评价体系分为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四个模块, 然后针对不同的模块建立了可操作、可观测的二级项目。我们的评价体系如图 (见下页) 。

在所构建的评价体系中, 评价主体由学生、教师、行业专家、管理者构成, 分别负责不同时期, 根据学生的表现与行为对学生进行评价。本体系由4个一级项目, 20个二级项目组成, 从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不同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 得出更全面, 也更科学的评价结果。

在近几年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教学实践中, 评价结果表明: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提高;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对职业的要求明确, 职业素质基本养成;组织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加。但也存在些许不足:该评价体系在设计过程中, 在不同性质的课程评价过程中, 效果偏差比较明显, 比较适合于实践类课程, 对于理论性课程评价结果并不是很理想;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评价项目不是很具体等。在今后的工作中, 应该对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合理的方面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与优化,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摘要:高职院校非常注重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但研究中发现, 很少涉及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本课题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现状, 分析了学习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在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体系中, 采用多元化、综合性评价方式, 建立了由不同的评价主体, 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个人素质”为主要评测目标, 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和表现, 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评价, 同时兼顾学生的自身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何志红.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学习质量评价模型[J].科技信息, 2010, (10) :96.

[2]冯必波.BP神经网络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0, 38 (4) :97-99.

[3]时憧宇.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中州大学学报, 2008, 25 (2) :77-8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篇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职院校扩招等新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缺乏热情。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做着单调的、程序化的工作,被动地接受工作,不主动思考并用消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对他人缺乏关心。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从事的是助人行业,对于他们所需要服务的对象的关心较少,服务理念较薄,且用傲慢的、淡漠的行为去对待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问题;对自己缺乏信心。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现在大多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的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对自身产生一种否定心理,渐渐缺乏自信,使自己对工作不认真。

二、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1、职业态度差。对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来说,他们的行政管理工作只是循章办事,缺乏技术含量,不用主动思考,只用被动接受,以此,造成了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逐渐拥有消极的工作心态,不认真对待工作。而这种公众认识倾向和社会舆论对高职院校组织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定位模糊,工作积极性消磨。在学校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较轻松,较之于教师,没有教学的压力,但工作较重复琐碎,导致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与他人易发生误会冲突,或有部分教师不配合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易使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心理。2、职业荣誉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大多都在从事单调琐碎、程序化的、循章办事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使专职行政人员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也背离他们所学的专业,逐渐的会使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产生厌倦心理,难以找准自己的定位,会感到迷茫不安。上传下达、循章办事的工作使他们觉得无所作为,缺乏相应的成就感,难以对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管理因素。1、工资待遇低。高职院校重视教学科研,在分配制度上,天平就会慢慢向教师方面倾斜,而反之,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会降低,较低于教师职业,工资待遇逐年拉大,即使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做得再出色,也难以使工资待遇提高。久而久之,行政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所做的工作与他们所得到的实际报酬不相符,会让他们心里感觉不平衡,心生厌倦,工作不认真做,产生职业倦怠。2、发展空间小。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晋升较困难,学校行政机构人员的限制,年龄学历的高要求,都为他们的晋升之路建起高高的门槛。行政管理人员长期工作在这个岗位上,难以晋升,机会渺小,前途渺茫;学历深造难,评职评教难,都使他们感觉希望渺茫,难以向更高的地方发展,长此以往,易使其产生职业倦怠。3、层次差异大。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但迫于社会的就业压力,他们不得不选择行政管理工作,心理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且繁琐的工作使他们毫无成就感,而且他们的工作协调力与能力经验的不足,易受到领导的批评与不认可。因种种原因的限制,不能使他们拥有较多的晋升机会,为了自己的发展,会将工作放在一边,埋头做认为对自己有益的事情,这样更容易降低对工作的积极性,且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压力倍增,也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

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要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减轻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通过社会、学校和自身三个角度,帮助专制行政管理人员树立积极的心态,缓解压力,明确目标,建立自信,实现价值。

(一)科学管理。1、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宣传是人们认识了解高职院校专制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并尊重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支持他们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举行一些活动,以此来缓解行政管理人员的压力。2、提高工资待遇。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与晋升机会,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要一视同仁,评优评先,运用积极的激励制度,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为学校多多献策。3、加强并改善机制。对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与学习培训,学校都应引起重视。公平的对待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开展培训,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对于行政管理人员应适当的进行奖励措施和津贴,不仅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也会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他们在工作领域的成就感。通过锻炼,使他们有更高的水平来适应工作。

(二)自我调适。面对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与消极心态,行政管理人员应该进行自我调节,缓解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1、正确认识。对于自己的职业应该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对社会对学校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产生职业认同感,产生积极心态,积极的参加工作,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2、明确目标。根据自身的发展与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明确的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做出努力,勇敢的面对挫折,不用空想而是用积极的心态去向自己的目标前进。3、提高素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等新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努力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为。在工作管理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文化水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心理素质,面对困难,面对压力,勇敢去面对并解决。

四、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包装技术 就业与培养

在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中,都开有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但是到底这个专业在高职院校中学习什么知识,并且在毕业之前学生又能掌握什么技术呢?这都是广大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学生及其家长所关心的问题。

与传统的印刷专业相比较,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这个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广泛,并且有很多女性学生来学习这个专业。但是在毕业后,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并且工资也很低[1]。这种情况在德国是相反的,很多德国的高职院校中的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每年招收很多学生,远远多于印刷专业的学生。并且在毕业后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的学生都能很容易地找到工资满意,工作强度又不大的工作。所以很多年轻人都以从事包装行业作为自己的职业定位。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作者根据对当地开设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的一些高职院进行调研,并且结合中国和德国两国各自的国情差别,在学生培养和学生就业方面积累和掌握了一些相关情况。

1 学生规模和师资队伍

自2000年以来,当地的一所高职院校招收了第一届的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学生,一共30人。从此以后,这所高职院校每年都在扩大招生的规模。目前,每年招收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人数大概为240人。随着包装技术的不断发展,包装技术专业已经成为了这所院校的第三大专业。院校中的教师很多都是从德国留学回来的海归,还有一些骨干教师远赴德国进行了三年的深造学习。近年来,该院校每年会有2名德国籍教授来进行专业的指导和课程的建设。培养了一批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学生。目前学校中专业教师全部为硕士学位或硕士在读,专业背景主要为包装、印刷、机械、材料、设计[2]。

2 认清就业市场

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存在一些困惑,也走过一些弯路,在2003年第一届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学生毕业的时候,全专业30人只有6人真正地找到了与包装相关的企业工作,其余的24人都进入到印刷行业工作,导致了学不得以致用。而在2004年第二届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学生毕业的时候,很多单位都来招一些书刊装订的岗位。从这个信息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很多大企业都开始引进书刊生产线,从而导致国内书刊装订人才的紧缺。因此,2004年,学校与很多印刷企业进行联合招聘,使得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学生中的一部分解决了就业问题。

除了满足书刊装订用人需求外,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包装企业的用人需求。从2007年开始,学校开始对沿海地区的包装企业进行了随访和调查,通过随访和调查,发现了几个特点。

(1)一些用人需求量很多的包装企业大多是外资或者私企。(2)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大的包装企业主要分为四类:折叠纸盒包装企业、瓦楞纸箱包装企业、不干胶生产企业和其他包装企业;(3)对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学生需求量最大的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其次是渤海地区。(4)我国的包装企业与德国的包装企业相比,技术实力相对于落后。(5)很多包装企业对于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主要以复合模切联动操作、模切机操作、糊盒机操作、包装结构设计和刀模绘图、生产工艺控制、品质管理等。(6)很多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第一年的工资不高于3000元,但是很多企业都为学生购买保险,加班很多,没有加班费[3]。

3 结合学生就业期望

从理论上来讲,专业的就业问题是最重要的,学生在就业时候是一个双向的选择,学生愿意到企业中,企业也需求专业的学生,最后才能成功地实现就业。

对于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学生来讲,大多数都会有明确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和工业待遇。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企业的性质没有过多的要求,无论国企,私企和外企,只要待遇合适,都愿意前往去工作。据有关部分的调查显示。很多内地的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学生都最愿意去长江三角洲进行工作,还有一部分愿意去珠江三角洲工作,其他剩余的一小部分愿意留在内地工作。很多学生考虑到南方的房价高,消费高等观念就选择了留在家附近工作。学生对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不再那么着迷了,而且更理性的趋向于中小城市[4]。

一部分学生对于包装销售兴趣很大,但是,从事销售行业的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学生只有10%对目前的工作待遇满意;30%学生对目前自己的待遇较满意;60%学生对目前的工作待遇不太满意。因此,包装销售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4 以就业来指导教学

很多学校每年毕业季都会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这是学校的本职工作,同时也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学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所学去服务于企业和社会。对于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学生而言,如果得到良好的就业指导,那么就业相对容易一些。该院校开设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十五年来,每年都会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这些学生主要就业定位于包装企业和印刷企业,在企业中从事包装印刷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及包装品检测等工作。该院校从2008年开始对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进行分类,分成两个专业方向,一个是包装技术,另一个是包装设计。

就该高职院校从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建设而言,包装技术和设计专业拥有了多个实验室和一些实训的设备和基地,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逐步地培养了以能力为中心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体系。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每年都会对专业的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2014年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包装概论、印刷色彩、包装工艺、包装印刷、包装结构设计、造型设计等,主要的课程实践包括,在学校实验室中进行包装实践以及在包装基地进行实习。主要实习内容包括生产设备及工艺,瓦楞纸箱的结构设计、生产设备及工艺,不干胶及软包装的结构设计、生产设备及工艺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包装工业将保持高速的发展,包装行业设备将会不断的更新。因此,高职院校中必须不断结合包装企业中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来培养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学生。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像德国等发达国家学习,学习先进的包装知识,不断地改进,使得包装技术与包装设计专业学生对就业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刘颖辉,张伟.包装行业的前进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8):

28+55.

[2]龚肖新,芮延年.包装技术的发展前景[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

(08):242-244.

[3]葛付存.包装技术与包装行业的发展情况[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01):42-43.

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 篇7

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管理系统, 目标是在学校中建立一个科学的、高效的、方便的数据信息处理环境;使学校管理人员可以更好、更快、更有效的了解和收集到学生个人信息、班级信息、学生成绩、实习记录等信息;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相连。

一、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就是说在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之后, 依据这些信息来设计相关的系统。系统分析阶段将包括:系统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系统详细调查以及提出系统逻辑方案。

(一) 系统调查

1.现在许多学校基本还是依靠文本这一类纸质介质来处理相关信息, 不仅工作效率不高, 对于档案的管理也不科学。

2.系统的维护功能不强, 可以通过增加一些适当的项目来弥补。

3.数据比较容易丢失, 安全性还不高。

4.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 这样对于开展工作是不利的。

综上所述, 可以通过建立起完善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使得学校的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 提高工作效率, 便于以后查找数据, 提高档案系统的安全性, 一个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二) 系统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就现在的情况来看, 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 可以说每个学校都有计算机, 这就为设计这个系统提供了很好的硬件环境。在建立了校园网之后, 校园网在学校的基本场所都有所覆盖, 比如, 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等等, 这些都可以作为信息通道。同时, 其他部门的一些系统也在不断建立起来, 比如说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等, 在这一系列的系统建立之后, 也在一些方面为设计档案管理系统提供了或多或少的帮助。

2.用户可行性。在应用该系统之后就可以在极大的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一旦数据输入到网络数据库之后就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也可以快捷的完成查询工作, 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保证了工作的准确性。与此同时, 工作人员也都可以熟练的应用计算机技术, 在使用新的系统之后, 他们也可以比较迅速的进入工作状态, 开始新的工作。

在使用新的系统之后, 学生可以更加便利的查询相关数据, 在操作方面也更加简单, 只需要按照页面的提示, 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功能, 就可以查找到需要的数据, 而至于系统的结构以及运行也不是使用者将会关心的事情。对于管理者来说, 该系统的操作也并不复杂, 管理者只需要将需要的数据录入到系统中, 在平时负责一些简单的管理工作即可。而这些功能都是可以再以后的操作过程中实现的, 也就是说, 该系统在使用可行性方面上不存在问题。

3.经济可行性。在使用这种新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之后, 不仅仅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 并且还可以极大的节约人力物力, 节约资源, 在加快处理学生信息之后, 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将会有极大的提升。

(三) 功能需求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就是为了实现高效科学管理学生档案的目的, 该系统还可以对学生的个人信息、课程信息以及试卷情况等等这一系列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维护。学生在这个系统的帮助下也可以随意地浏览所需的资料, 并且还支持下载以及打印功能, 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而系统管理员对于班级、成绩、学生、教师、毕业设计选课、试卷、公告及留言信息等等可以进行统一管理。

(四) 性能需求

在设计系统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全面, 不仅需要考虑到现在系统的“标准性、安全性、兼容性、高效性、保密性、可维护性”, 更加需要为以后系统的升级考虑, 同时还需要注意系统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使用, 所以系统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功能即全面性、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高效性、可维护性。

二、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和工具

(一) ASP技术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 社会大众对于信息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Web页面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增强了Web站点的功能性, 供给大众使用的功能也在增多。从HTML、Client Script到CGI, 再由JAVA到Active X, Web页面设计一直在受到冲击, 微软公司对之前的设计作分析讨论, 从新出发, 设想Web页面设计的真正目的, 最后, 设计出了Active Server Pages (ASP) 来替代CGI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通用网关接口) 的技术。

(二) ODBC技术

ODBC (开放数据库互连, Open Data Base Connectivity) 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一套开放的数据库系统的应用程序接口规范, 这样一来的话就可以更好的规范该软件可以使用的环境, 在ODBC操作技术的开发进程中, 最常使用到的就是ODBC接口、SQL语言, 至于另外的一些操作的话可以借助数据库的一些相关驱动来帮助实现。这样一来的话就使得应用程序有着更加全面的功能。

(三) B/S模式

B/S模式已经采用了新型的MIS系统的平台模式, 以WEB技术为模板共同完成对于系统的任务。B/S模式的客户端对于客户端的简化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 不但可以免除许多的硬盘存储的问题, 还可以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灵活性和简便性。B/S使得传统的MIS的功能有所扩大, 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网上信息的发布工作, 可以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减少了人力和物力, 提高了经济效应。

(四) SQL Server 2005

SQL Server 2005具备两种重要的特性, 一方面能够以强大的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有效地工作, 另一方面, 数据库引擎也可以用于本地的存储独立数据库中, 进行数据的快捷运行和提高工作效率。

三、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一) 系统模块设计

1.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系统登录设计、用户账户管理、系统权限设置和系统维护功能。

2.学生信息模块。学校对学生资料都需要进行详细的登记, 而这些重要的资料也是以后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基础, 一定需要进行定时的维护。主要信息有学生的专业、学号等等。

3.学生成绩模块。在每个学期期末的时候都会将学生的成绩录入到系统中, 以便于学生查找自己的成绩, 对于考试没有提高的学生来说也可以尽早做好准备, 报名参加补考, 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将成绩汇总到教务科。

4.公共管理模块。在这个模块中主要有留言管理、通告管理等等。

如系统功能模块图1:

(二) 系统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图由以下元素组成:数据流 (Data Flow) , 处理 (Process) , 数据存储以及数据源。

数据流 (Data Flow) :为有名称以及流向的数据, 一般通过箭头表示。

处理 (Process) :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 表示方式为矩形。输入的数据将指向已有的数据, 输出的数据则指向相反的位置。

数据存储:以文件方式或者通过数据库存储方式保存的数据, 主要的表示方式也是借助于箭头。

数据源以及数据终点: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表示数据的去向, 在一般状况下只在起点或者在终点出现, 它还可以被叫做外部实体。

该系统数据流图如图2:

(三) 系统E-R图

数据库概念概念结构设计要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 然后设计出可以满足客户需要的实体, 这样也可以为接下来的逻辑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的E R模型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建立实体之间的联系。在需求分析之后, 便需要对不同的实体进行相关的考察, 然后才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联系。这样一来的话就能够的出实体之间是以1:N, M:N, 或者是1:1。在此之后还需要进行一项工作, 就是需要考察一个实体, 两个实体, 或者是多个实体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E-R图为实体-联系图, 可以用来表示实体型的属性以及联系。这也是用来描述显示世界的概念模型。在E-R图中表示方法如下所示

实体型:可以通过矩形来表示, 在矩形内输入的实体名;

属性:用椭圆表示, 要将实体连接起来的话就需要用到属性。

联系:用菱形来表示, 可以在菱形内输入联系名, 并且还可以和实体连接起来。与此同时在旁边标明联系的类型 (:1, 1:n或m:n) 。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全局ER模式:见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全局E-R图

(四) 数据库设计

在充分完成对学生管理系统的分析以及对数据流图、E-R图的研究之后就可以得出数据库的相关数据项以及相关数据结构。

学生信息表见下表1:

在该表中主要涉及到的有以下一些数据:学号、姓名、民族出生日期、家庭情况、入校成绩、进入学校的政治面貌、实际住址、相关专业、邮政编码等等类似的信息。

不仅如此还需要收集学生家长的相关信息, 其中就包括:父母亲的工作岗位、父母亲的具体职位、父母亲的文化程度、父母亲的具体联系方式。

表名称标识:student

四、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现

(一) 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1) 系统的登录设计。在登录设计的过程中, 一般分为两个小的模块, 分为管理者登录以及学生登录两种。管理者想要进入系统中的话, 在登录界面需要先选择登录用户的类型, 然后按照具体要求输入正确的用户名以及密码之后就可以进入系统。

(2) 用户账户管理。系统的管理员一般可以凭借对用户的管理实现对新用户的注册, 或者是删除等等相关操作。

(3) 权限管理功能实现。在单击界面菜单之后, 通过“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就可以进入权限管理界面, 根据界面的提示先需要输入用户编号, 之后可以借助界面中间的两个向左向右键, 帮助选择权限, 最后在操作基本完成之后只需要点击“确定”键即可完成全部操作。

(二) 学生信息模块的实现

对于学生信息窗体来说, 其功能就是可以对学生的信息进行一定的操作。只需要点击录入按钮, 然后于光标所在地添加需要的信息。

(三) 学生成绩管理模块的实现

学生成绩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考试课程信息的设置, 考试成绩查询, 考试成绩录入及考试成绩的统计汇总等等。需要查询成绩的是时候可以通过进入系统的“成绩管理”然后点击“学生成绩查询”菜单项, 然后就会出现一个对话框, 我们可以依照需要查询的范围, 输入需要的信息, 就可以查询到所需要的成绩了。

(四) 公告管理模块的实现

公告管理模块的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最新的通知通过最快捷的方式传输给大家, 这里使用到的工具有新闻编辑器。操作流程也并不复杂, 只要管理员添加了公告信息, 用户就可以很快看到。无论是老师或是管理员都可以对学生的留言进行恢复, 但是不可以随意删除。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系统可取代手工传递工作, 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 减少人工开支, 节省资金, 并且可大大提高信息量的取得, 缩短信息处理周期, 提高学生信息的利用率, 为学校的工作效率带来了一个质的飞跃, 还可以使敏感文档更加安全等等。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是为了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大量的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该系统的开发不仅能辅助学习的发展决策, 同时还能提高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效率。系统运用ASP进行开发, ODBC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是基于B/S结构, 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系统需要实现对学生相关数据的修改、对学生相关数据的添加、删除、查询工作。

对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论文的初探 篇8

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不重视, 时间紧, 过分依赖指导老师

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所以, 许多学生就片面地认为只要会做, 会操作就可以了, 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因此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根本就不重视, 认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况且毕业论文写作通常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临近毕业, 学生既要完成实习任务, 又要忙于联系工作, 须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 面试等。时间非常紧, 所以, 对写毕业论文, 往往采取应付的态度, 不愿花太多的时间去做。平时不注意知识的积累, 不注意论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等到论文马上要交的时候才仓促上阵, 大量摘抄拼凑成篇, 有的连自己都不甚理解, 更有甚者直接网上下载一篇完成任务。对指导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也不予理睬。许多学生甚至认为只要交上一篇给指导老师就算完成任务。至于论文的好坏就是你指导老师的事情了。把毕业论文的写作当作了指导老师的任务。

2、写作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欠缺, 论文质量差

许多学生由于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 写作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较欠缺,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以至于毕业论文的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论文选题盲目。不少学生不知如何选题, 选题的随意性较大, 有的选择的题目竟然是与所学专业无关, 自己又不熟悉的内容, 因此, 完成起来就非常困难, 并且也不符合要求。 (2) 论文中心不突出, 结构不合理, 论据不充分。有些论文非常散, 一会讲这样, 一会讲那样, 中心思想不突出, 不知道他到底要讲的什么。有些论据不充分, 所列举的事例不能对论点进行有力的论证。有些论文只是大量材料的堆积, 各部分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有些论文只是为了完成规定的字数, 论文段落划分生硬, 拼凑痕迹很明显。 (3) 论文专业性不够强, 凡是牵涉到专业知识了一般都不能深入地论证下去, 只是简单阐述, 草草收兵。 (4) 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规范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 但少数论文也存在语句不通顺, 词不达意, 误用标点符号, 错别字较多等问题。

3、指导老师待遇低, 任务重, 没有积极性

指导老师待遇低, 任务重, 没有积极性。我校规定指导老师指导一个毕业生按1.5个学时计课时。老师指导毕业生的论文工作量很大, 要经过多次的修改指导, 这个待遇实在太低了, 况且由于毕业生人数太多, 往往一个老师所带的学生有时多达十几二十个人, 压力相当大, 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严重倒挂, 老师没有积极性。同时, 指导老师教学任务重, 学生不能与指导老师及时沟通, 得不到及时指导。指导老师一般只能在学生完成初稿后就事论事进行论文修改的指导, 很难做深入的指导。

二、对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几点建议

1、建议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培

由于许多毕业生缺少系统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 往往对毕业论文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 心中无数, 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写, 不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怎样去组织文章, 怎样去论述。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所以, 我认为在写论文之前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专题讲座培训, 使他们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是非常必要的。那么, 毕业论文写作的总体原则是什么?在写作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毕业论文写作的总体原则:客观公正, 论证翔实、严密等是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基本原则。

总体来说, 毕业论文在写作时要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 (1) 理论客观, 具有独创性。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 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 论据翔实, 富有确证性。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 多方佐证, 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 有主证和旁证。 (3) 论证严密, 富有逻辑性。作者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4) 体式明确, 标注规范。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 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 (5) 语言准确, 表达简明。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因此, 文章想的清, 说的明, 想的深, 说的透, 做到深入浅出, 言简意赅。

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序论, 本论, 结论三段式: (1) 序论。毕业论文的序论, 在写作上也应包括下列内容: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提出问题。这是序论的核心部分。说明作者论证这一问题将要使用的方法。 (2) 本论。这是展开论题, 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 (3) 结论。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写论证得到的结果。这一部分要对本论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 引出基本论点, 及注意事项。这是课题解决的答案。

写毕业论文的基本步骤: (1) 选题。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 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 (2) 搜集资料。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网上的资料, 做实地考查等。

2、提高指导老师待遇, 调动指导老师的积极性

提高指导老师待遇, 调动指导老师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毕业论文的写作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如果指导老师能在论文写作的各个阶段及时给予学生以针对性的指导, 就可避免学生写作时少走弯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指导老师应该不断提示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实习岗位选择课题, 要针对实习过程中的突出疑难问题收集资料, 要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作为写作毕业论文的动力, 写自己较为熟知的内容。这样的论文才具真实性和说服力, 才有实际的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篇9

建设合适的毕业顶岗实习基地, 是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的第一步。在选择单位时, 职业院校不必都冲着大企业去, 而是选择能与学校深入合作的企业作为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基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和院校合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职业院校只有和专业对口的企业进入深度合作, 才能有效地、连续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院校和企业深入合作的基础在于双方对人才标准的要求相同, 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认同。因此, 毕业顶岗实习的岗位应该按照企业的需求来设定。实习单位的选择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 (1) 管理规范, 在本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 专业对口的企业; (2) 就学生实习期间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应承担的权利和责任签订实习协议。

(一) 安排实习指导教师

在学生进行毕业定岗实习的前一个学期, 即在大三上学期, 学校就应该安排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种是设置专职实习指导老师, 随学生进企业与企业进行协调并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另一种是实习指导老师仍然在校授课, 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与企业和学生进行沟通。这一个学期中, 指导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 给学生介绍顶岗实习单位情况, 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顶岗实习单位, 提示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应注意的事项。同时, 指导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本行业和即将实习的企业的历时发展, 现状, 未来发展规划。使学生了解企业, 并能够选择自己在企业的定位, 力图将自己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二) 进行实习前动员

职业院校应在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前, 开展实习动员大会。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毕业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会上应由专业教师全面介绍本专业对口就业行业和代表性企业以及涉及的主要工作岗位。实习期间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等, 主要为圆满完成毕业顶岗实习任务, 起到宣传、鼓励和引导作用。

二、切实保障毕业顶岗实习顺利进行

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定岗实习后, 有一个企业和学生相互适应调整的过程, 对于企业和学生双方互相认可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切实保障在这个适应期内学生能尽快地适应企业环境, 进行角色转换。学校和企业需要就以下方面进行约定并签署就业协议, 以保障毕业定岗实习顺利进行。

(一) 毕业顶岗实习制度的制定

为了保证学生毕业顶岗实习顺利完成, 必须让学生了解到企业后学生应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毕业顶岗实习的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顶岗实习的时间, 通常为一个学期, 这是为了防止学生到顶岗实习企业以后, 随意找理由离开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认真进行顶岗实习, 要制定顶岗实习的考核标准, 实习成绩应与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相挂钩, 从而提高学生对毕业顶岗实习的重视。

(二) 毕业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保障

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人身和健康安全保障十分重要。这是校企合作的前提。通常的保障安全措施包括:实习前企业对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企业为学生购买保险等。尤其要明确一旦出现工伤事故时, 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权责利分配。

(三) 毕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报酬

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期间, 由于双方已经签署实习协议, 按照国家劳动法规定企业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报酬。学生因为工作有收入而有生活的保障, 对顶岗实习工作也会建立信心, 有利于学生安心实习。报酬的支付, 虽由企业决定, 但学校事先应当了解清楚, 并告知学生。企业支付报酬的高低, 以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为宜。

三、高职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体系建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高职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 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和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 存在很许多问题, 有企业方面的, 学校方面的, 有学生方面和社会方面的, 需要认真对待、及时解决。

(一) 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无法满足学生就地、相对集中顶岗实习的需求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大型企业数量多、规模大, 使得当地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比较容易运作。而内陆高职院校一般由于所处地域, 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 或者还没有形成集中的技术开发区, 这种经济背景无法满足学生就地或相对集中顶岗实习的需求。

(二) 一些企业不愿接纳学生顶岗实习, 或有岗位限制

部分民营或私营企业规模小, 虽然对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也很强烈, 但是却不愿意耗费精力培养学生成才;并且接纳学生毕业顶岗实习, 企业还要承担管理责任, 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负责, 还要支付给学生报酬, 因此有的企业不愿接纳学生顶岗实习。

而部分愿意接纳顶岗实习的企业, 有的也主要是从企业的功利性出发。不少生产和销售季节性强的企业都希望利用实习生来集中完成大量繁重的简单劳动;以弥补劳动力的不足等。

学生在这些企业中顶岗实习, 一般是在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岗位, 重复简单的劳动, 很少有轮岗的机会。因此, 学生难以完成实习计划和内容, 毕业顶岗实习的功能被降低。

四、高职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体系建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要想切实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 需要学生、院校、实习单位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努力与合作。

(一)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高职院校要主动积极地寻求地方政府的扶持, 地方政府也应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 为职业院校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创建良好的环境:一是要尽快在国家法律许可范围内出台相关法规, 对区域内企业接纳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给予实际的, 经济或政策等方面的规范和激励, 引导企业积极接纳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二是利用职业教育集团牵针引线, 联合地方职业院校、行业协会、重点企业, 为校企双方搭建坚实的纽带和桥梁, 建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 接纳不同高职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 实现毕业顶岗实习资源共享。

(二) 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长期稳定的毕业顶岗实习基地

要提高毕业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率, 高职院校必须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固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具体需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一是积极争取企业参与专业建设, 合作办专业、办班级;争取企业参与专业教材的编写, 教学计划的制定;校企合作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教学与管理;二是职业院校要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 与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员工培训;三是校企双方人员相互聘任, 参与对方管理, 并在设备、技术、人力等方面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对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 应以战略眼光看问题, 要真正为合作对方考虑, 真正放弃自身的所谓管理困难的借口, 本着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真正深入企业, 了解企业需求, 在满足需求中找准双方利益契合点, 寻求持续合作。

(三) 建立以过程考核为主, 校企共同评价的考核体系

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的过程, 就是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形成和提高的过程。因此, 对毕业顶岗实习要重视过程管理, 重视顶岗实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要事先通知学生考核标准, 使考核评价成为规范学生实习行为、保证实习效果的有效措施。考核学生平时上工的出勤率、实习完成情况及效果、实习和工作纪律遵守情况等, 而不能只重视终结性考核 (如毕业顶岗实习报告、实习设计、实习论文等) 。并且要建立校企双方共同评价的机制, 实现评价主体的双重化, 从而更加客观地对学生毕业顶岗实习进行过程评价。

(四) 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学生具有良好的爱岗敬业、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安全防范等职业素质, 是提高毕业顶岗实习质量与效率的一个必要条件。目前, 一些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中途以各种理由离开, 折射出了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 与日常的职业素质教育紧密相关, 因此必须有意识地大力加强学生的职业操守的培养。

首先, 在校内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其次, 在毕业顶岗实习的过程, 校企双方指导教师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感, 并作为顶岗实习要着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篇10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 高校学生总体质量下降, 特别是作为最后批次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更是参差不齐, 这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 同时也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总体成绩下滑, 考试不及格人次增多、学生中途退学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 不能按期毕业人数增多, 这已经是高校共有的现象, 高职院校生源的特点, 决定了高职院校不能按期毕业现象尤其严重,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本人在教务处从事学籍管理多年, 每年都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按期毕业, 这给他们与用人单位签约、就业、落户等带来一系列问题。这些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通过延长学制, 参加课程重修, 有的在规定时间内尚可以完成重修任务, 取得毕业资格, 领取毕业证书;有的则难以完成重修任务终生结业, 以致给学生本人、家庭、学校、社会都带来了严重影响。为此对某高职院校近四年的毕业生毕业率及其不能毕业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从毕业年份来看, 某高职院校近几年的学生按期毕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不能按期毕业的原因可以看出, 该校学生不能按期毕业的原因依次为必修学分不够、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较低、选修学分不够、专业技能、汉字录入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未能取得。学生不能按期毕业, 甚至终身结业, 一方面, 从学校来说, 学校没完成一个教育机构应该完成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 每一名毕业生都是一个无形的广告, 这些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必然会对学校产生怨恨心理, 他们遍布全省甚至全国各地, 他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 会对学校的招生、就业等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这些本来不具备毕业资格的学生一旦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 很可能不能发挥一名合格毕业生应有的作用, 这不仅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 也影响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 给学校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从学生及其家庭的角度来看, 学生用最宝贵的两三年的青春年华, 花费家庭几万元费用, 有的家庭甚至是倾其所有, 却换不来一张毕业证书, 影响学生就业落户等, 更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学生自己深感内疚, 父母痛苦不堪, 这是我们每一个有良心的教育工作者所不愿看到的现象。因此, 针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率问题开展教研教改研究, 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课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不能按期毕业的原因分析

(一) 学生自身原因

1.学习动力不足, 缺乏主动性。

这是高职院校学生不能按期毕业的最主要原因。从调查中得知, 该校有33.26%的学生不能按期毕业, 是因为学分没有修够或英语等级没有通过。高职学生的主体是“三校生”以及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动力上比较欠缺, 并可能有较多常见的心理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就读高职并不是因为自身渴望学习, 而是无可奈何或出于应付家长的要求, 对自己所学专业并没有太多了解, 学习目标不够明确;部分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 自信心不足, 自制力也比较弱, 缺乏刻苦钻研精神, 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 这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浑浑噩噩, 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多少, 经常是上课时看小说、玩手机、聊天、睡觉, 甚至逃课;考试时抱侥幸心理, 企图蒙混过关, 甚至考试作弊等等, 导致考试不及格, 拿不到学分, 不能按期毕业。

2.没有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当前在高校大学生中活跃着一批“当官族”, 这些人根本不把学习当主业, 却醉心于当学生干部。一些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把主要精力用在当官上, 千方百计, 托人找关系也要弄个一官半职的。在这些人看来, 当学生干部要比学习更重要, 认为当干部可以出风头, 出名儿, 全面公关, 广交朋友, 既可以锻炼工作能力, 还美其名曰:提前锻炼,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一种负担, 而对当官却有着一种强烈的欲望。这些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干部, 整天忙忙碌碌, 陷于事务之中, 把干“工作”当主业, 把学习当副业。有时课可以不上, 但会不能不开, 这些学生由于没有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业, 等到发现问题时为时已晚, 造成他们不能按期毕业。

3.没有正确处理好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关系。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该校有10.51%的学生不能按期毕业, 是因为计算机等级、汉字录入考试和专业技能未能通过。一些高职学生还沉浸在中学的学习模式中, 只注重理论学习, 应付考试, 却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 不重视实验实训课, 上机操作课时他们往往不听老师的讲解, 只顾自己埋头上网、聊天, 甚至玩游戏, 导致技能考试无法通过, 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很多高职院校将通过各种技能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必要条件。

(二) 学校本身的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原因

1.教师教学方面。

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关键。部分教师仍然固守传统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单一、古板, 讲课艺术欠缺, 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少数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 备课不认真, 对学生要求不严, 导致学生逃课或者人在课堂心在外的现象, 使得他们经常成绩挂红灯, 影响其按期毕业。

2.部分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高等教育越来越与市场紧密结合,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和专业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充分考虑社会和市场需求, 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和专业, 但往往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时受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 使得在这一方面不尽如人意,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造成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另外一些特殊专业, 如艺术类、烹饪类等, 由于在招生时生源文化基础较差, 加之他们进校后自身不够努力, 使得他们除了所修学分不够外, 还没达到英语和计算机等级等公共技能要求, 也是一些学生不能按期毕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学生管理方面, 扩招后各高职院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 但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数有限, 且队伍不稳定, 还有很多省市建立高教园区, 学校所在地与教师居住地相距甚远, 这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 客观上造成了一些学生管理的真空地带,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做得不够细致, 不够到位。由于对学生管理不够到位, 影响了学校良好校风班风形成, 造成部分学生考试不及格, 影响其毕业率。其次是学籍管理方面, 一些高职院校借用别的院校的学籍管理制度, 而没有将制度本土化, 造成管理脱节, 还有一些规章制度只是纸上的东西, 根本没有真正落实, 缺乏对学生学业、纪律的及时监控和反馈系统, 使得一些学生盲目学习、盲目选课, 等到发现自己所修学分不够时为时已晚。

三、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全方位改革: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率的路径选择

(一) 学生学习驱动力教育教学改革

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学习原动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为提升学生毕业率奠定主体动力条件。

学习动力, 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力量。它由学生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各种非智力因素以及对其学习活动起促进作用的外部因素或情境等构成。研究表明, 学生只有在学习动力充足的情况下, 学习的效果才会明显。高职学生不能毕业的最主要原因是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要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就要分析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这既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也有学校和教师以及外界环境方面的客观原因, 其中主要是学生自身原因。因此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率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 在他们刚进学校时就要让他们知道整个高职期间的教学计划和学习内容, 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安排, 哪些是本专业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 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心态, 目前其具体的努力方向, 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载体, 加强职业理想教育, 并以此为切入点,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也可以列举目前社会上一些在本专业本行业有显著建树的成功范例, 来激励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 引导他们“学一行, 爱一行”, 帮助学生分析自身条件, 引导学生将自身条件与即将从事的职业的从业者的专业素质比较, 在比较中寻找差距, 以树立奋发向上的信心,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 高职学生专业教学内容调整与改革

针对少数专业学生毕业率较低的情况, 适当调整一些不适应高职学生特点和水平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选用和编制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材课件, 为提升学生毕业率提供有效的教学条件。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技能性、应用性特点, 高职院校要按社会需求原则, 针对性、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设置专业, 适当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在课程设置与内容上应围绕社会的需要, 坚持以职业对技能和知识的实际需求为课程设置的依据, 注重课程的职业功能性;以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按社会需求原则, 针对性、适应性相结合原则设置专业;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按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重组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增加技能实训。在教学方法上应当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组织教学,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选用和编制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材课件,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 强调因材施教, 追求实效, 以使更多的学生能按期毕业。

(三) 理论技能测评考核方式改革

加强课程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改革, 探索和实行测试高职学生“理论够用、技能优先”的考试考核新举措, 为准确测试高职学生知识与技能状况提供合适的评价依据。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考试, 主要考核对知识的记忆量, 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 学生必须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内容, 临考时心理压力较大, 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对此必须加以改革。首先是考试内容的改革。学校应给予教师一定程度的自主权, 不要过分强调试卷的题型数和试题数, 教师除了给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上做一定的测试之外, 还应给学生在能力、素质、应用方面及对最新科技知识的了解上做一定的测试和考核。减少记忆性试题, 增加能力性试题, 注重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其次是考核方式的改革, 实现考试方法的多样化。除传统的闭卷笔试外, 还可以采取笔试、口试、操作、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 这些考试方法既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又能有效克服学生靠突击、取巧、作弊来应付考试的倾向。并且在课程考核过程中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多种考试方法相结合, 平时与期末相结合, 分阶段、多站点进行的考试成绩评定模式, 一改传统的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模式, 以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

(四) 学生管理、学籍管理和预警机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学籍管理机制, 及时进行学生学分情况信息反馈和监控, 加强班主任管理, 督促学生学习进度, 为提升学生毕业率提供信息预警机制。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学校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 应充分考虑管理对象的复杂性, 通过分层次分阶段,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实施相应的管理办法。对那些行为习惯差、自控力较差、纪律意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不够的学生, 落实专人进行成长指导, 定期对学生进行帮助教育, 实行检查通报制度, 严格日常管理, 有效地规范其行为, 并实行定期与家长联系制度, 让家长知情, 争取让家长共同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避免其无法按期毕业的现象。对一些“不务正业”的学生干部, 班主任、辅导员要加强对其正确引导, 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 做到既能做好本职工作, 又不影响自身的学习, 真正成为同学的楷模。

学籍管理是通过对学生的入学、成绩考核、编班、休退学、奖励与处分毕业、结业等一系列规定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制约。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 对提升学生的毕业率有着重要意义。实现科学化、人本化管理, 对一些确实需要转学转专业的学生允许其转学转专业;对一些暂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允许其休学;进一步完善学分制, 让学生可以更自主地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老师和课程, 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多学或缩短其在校学习时间, 以他们为榜样促进一些后进学生,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实行学籍预警制度, 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和监控, 对那些成绩较差, 不及格学分较多, 旷课较多的学生及时提出预警告示, 并与其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及时沟通, 联合多方力量教育感化他们, 使得他们及时调整心态, 改进学习方法, 督促他们及时补缺补差, 以便他们能够按期毕业。对那些已经离校尚未毕业的学生, 班主任应与其保持不间断的联系, 及时提供重修补考信息, 使他们能够尽快取得毕业资格。

总之,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率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它需要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按期毕业, 为社会培养出更好更多合格人才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摘要:学生不能按期毕业是当前高等学校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高职院校更是如此。剖析高职院校学生不能按期毕业的原因, 探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率的路径, 应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紧迫课题。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全面改革, 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毕业率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率,原因,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永跃.高职生源不整齐的教学管理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6, (5) 88-91.

[2]李觐, 周导杰.对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思考[J].职教论坛, 2006, (6) 26-27.

[3]董光, 李铄.浅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J].农业与技术, 2006, (4) 191-193.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改革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毕业设计改革就业

一、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改革成果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传统的毕业设计环节主要采用写作毕业论文的方式,从撰写开题报告、综述,设计论文格式到答辩评分,这样的毕业设计基本上是本科模式的缩写,只注重理论环节,而忽视了实践环节,难以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大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出现了滑坡,引起了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随着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的出台,高等院校毕业设计的改革受到了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他们对毕业设计阶段的设置方式、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进行了探索和变革。目前,国内外的改革成果主要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不同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及工作任务情况,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及组织、管理、实施采取了以下不同的方法:

(一) 项目组织法

所谓项目组织法,即以企业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根据项目的大小及难易程度,将学生分成不同规模的项目小组,并要求各项目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该项目。同时,根据学生各自的能力、水平、特长,安排他们在小组中担任不同的工作,使毕业设计环节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发挥个性又体现精诚合作。

(二) 社会实践法

所谓社会实践法,即让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毕业社会实践活动,对专业性质、职业内涵、岗位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实践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论文或实践报告,并结合实践中的案例对职业岗位工作进行剖析,进而说出自己的看法、认识或建议。

(三) 企业顶岗法

所谓企业顶岗法,即要求学生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工作,同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完成工作任务,并按规定格式和要求写出总结报告或相关论文,对岗位工作的性质、特征、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分析;对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进行描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结合企业的研究课题,提出自己的设想,等等。

(四) 综合交叉法

综合交叉法是指对于一个综合性的设计题目,需要打破毕业生的班级、专业界限,跨专业交叉组合进行毕业设计。

二、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改革与优化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正大力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普遍开设了实训课程,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应用能力。毕业设计作为学生迈出校园的最后一道门槛,也应该发挥它衔接校园生活和社会工作的重要作用,不仅要为教育服务,更应该为就业铺路。

改革现有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模式,不但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灵活地运用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操作技能,积累岗位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职业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具有创新能力、个性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下将借鉴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改革成果,对毕业设计的改革与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一) 改变传统的选题观念

过去高职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基本都是套用本科的标准,理论性较强,然而,由于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较低,因而抄袭现象十分严重。对此,应改变传统选题观念,高职毕业设计的选题不仅要有理论价值,更要注重实践意义。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确定的毕业设计选题更为合理,即通过改革现有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模式,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模式,结合工作岗位的要求,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毕业设计中,以工作职责为中心来设计选题。

(二) 改革毕业设计的形式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也有所减少。对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各高校也纷纷开设了相关的创业指导课程和建立了创业园区,“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了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新办法。高职院校可以此为思路,改革毕业设计的形式。不同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应多种多样,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可以采用项目引导、团队合作、任务驱动等多种方式。

1. 项目引导。为了实现帮助大学生创业的目的,毕业设计选题应以筹建公司的项目为例,工作岗位的设置应与所学的专业相接近,整个毕业设计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展开,突出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同时,结合社会调查分析市场的实际情况,收集毕业设计的有关资料,通过典型案例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创新。

2. 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法”是将班级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其中1人为组长,负责团队管理工作。毕业设计过程中许多活动都以小组形式参加,如小组内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演示,小组内推荐考核员对其他组的作品进行评价等。通过“团队合作法”,可形成团队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法,”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组织有针对性的市场调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体,教师则是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指导者,以完成任务的效果与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 角色扮演 。在学生制定设计方案实践环节,应采用工作岗位的“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能够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三) 优化毕业设计成果评价体系

为了让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更加丰富,毕业设计成果的形式也应该多样化。过去,毕业设计的成果一般为个人单独完成的毕业论文,成绩主要由指导教师评分;如果改革毕业设计的形式,以团体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那么,考核标准的设置也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社会调查报告、计划书、多媒体课件等也可以作为毕业设计成果。同时,毕业设计的答辩形式也由过去的学生单独答辩改为小组答辩的方式。在答辩时,由各小组的组长负责成员的分工合作,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要求各小组的每个成员作出各自创业计划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身的能力。通过回答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应对今后的求职面试和实际工作。

毕业设计的成绩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自我评价,占总分的20%;二是组长的评价,占总分的20%;三是指导老师评价,占总分的30%;四是答辩小组评价,占总分的30%。成绩优异的创业计划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作为创业项目推荐到学校的创业园去付诸实践,增加学生创业的信心和激情。

【参考文献】

[1]李锋,袁克强.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毕业设计的必然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

[2]叶如意.论高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创新与优化[J].教育与职业,2008(9)

[3]王新蒙,秦补枝.高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5)

【作者简介】苏宗敏(1980-),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经济统计。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篇12

一、在线考试系统的发展背景

信息全球化时代, 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们可以利用网络传递信息、进行交流。 学校考试中的问题、答案等也属于信息, 因此能通过网络处理, 实现在线考试或者无纸化考试。 在线考试利用计算机随机出题, 可以自动改题, 让学生通过电脑在线答题, 既节省空间、时间, 又大大节省资源, 有助于实现考试真的公平和公正。 目前, 大多数等级校考试都采用在线考试模式。

二、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特点

(一) 先进性

在线考试其实是无纸化考试、网络在线考试, 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具有先进性。

(二) 稳定性

用户只需要使用连接网络的计算机安装浏览器就可以使用, 非常稳定。

(三) 通用性

不同种类的考生都可以使用在线考试系统, 而且有适合不同种类的考生的不同种类的试卷, 具有通用性。

(四) 随时性

在线考试使学校可以随时组织学生进行考试, 教师随时能够看到题库的更新状态, 学生交卷后就能看到自己的考试成绩, 具有随时性的特点。

三、在线考试系统的分析

(一) 在线考试系统的目标

1.在线考试系统使用计算机与人联系的方法, 信息的查询快捷方便, 试题的存储具备很强的安全性。

2.严格核实对照管理者与考生的登录信息。

3.在线考试系统自动阅卷, 考生答完卷就能看到成绩, 避免人为性的失误。

(二) 一般需求分析

在线考试系统省略人工出卷和试卷印刷的烦琐环节, 不仅可以降低学校成本, 节约资源, 而且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另外, 在线考试系统的开发环境采用Eclipse外加My Eclipse插件, 利用Hibernate、Spring和Servlet技术, 很大程度上节约开发所需的成本。

在线考试系统坚持实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将用户分为考生、教师、管理员三种不同的身份, 而且这三种身份拥有的操作权限不同。

(三) 系统的功能模块的划分

1.学生模块

注册:学生在注册系统时要填写班级、专业、学号等个人基本信息, 以方便教师管理。

登录:在学校局域网系统内学生可以登录考试系统。

练习:系统随时提供学生联系的机会, 这样学生能够及时地将疑惑向老师咨询, 以便考试时得心应手。

考试:在学校局域网覆盖的范围内,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地点登录系统参加考试。

查询:考试结束后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 也可以在考试结束一段时间后登录系统查询。

2.教师模块

教师可以对试题进行添加、更改和删除, 还可以建立供学生练习的习题库;可以对主观题进行阅卷评分;可以从人数、及格率等方面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 分析学生知识的薄弱点。

3.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可以进行管理员登录, 对用户信息进行更改、管理考试题库、管理成绩、对教学进行管理等。

四、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 在线考试数据库设计

目前, 在市场上有Access, oracle, Mysql, SQLServer等数据库产品, 其中Access适用于个人或者小型的系统, Oracle价格贵适用于大企业, 而对于在线考试系统来说SQLServer比较合适, 它具备日志记录、网络功能等服务, 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 在线考试的数据流程

考生登录, 输入用户名、密码, 然后与数据库中的考生表上的信息进行核对, 无误的话可以进入考试页面, 假如该考生已经登录过, 则进入正常考试页面, 如果跳出出错的页面就要重新登录。

(三)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1.登录模块的实现

登录模块是系统依据不同级别的用户进行登录, 其中学生用户登录之后, 能够进行个人信息修改、在线考试和查询成绩等操作;教师登录后可以进行主观题阅卷评分、成绩管理等操作;管理员用户登录后, 可以进行所有操作, 因为管理员具有所有权限。

2.考生考试模块的实现

在线考试的一个重要模块是考生答题模块, 进入系统后考生选择自己的科目然后进行考试, 此时系统自动启动倒计时, 考生如果对答题进行修改, 系统则自动覆盖原来的答案。 考生需要在倒计时结束答题结束并前交卷, 交卷成功考试结束, 如果超出倒计时时间, 系统就自动交卷, 结束考核。 考试结束后系统自动对所有试卷进行阅卷, 阅卷结束后给出考生成绩。但是如果考题中包含主观题, 则需要教师给主观题打分之后才能看到成绩。 另外, 如果考生通过考试, 考生就不可以再次进行本科目的考试, 如果不合格, 则需要教师公布补考的时间, 再补考。

3.试题及成绩管理模块的实现

在线考试系统的核心模块就是试题和成绩模块, 教师、管理员登录考试系统, 可以添加试题、删除试题、修改试题, 模块的向导方式方便教师和管理员操作。

在线考试系统具有节省空间、节省资源、节省时间、有助于实现考试真正的公平和公正等优点, 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要积极地探索设计和实现高职院校在线考试系统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上一篇:接触网系统下一篇:成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