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选课论文

2024-09-18

高职院校公选课论文(共9篇)

高职院校公选课论文 篇1

近年来“公选课”开放式教育深受关注, 许多大学都在加速推出公选课。公共选修课程是高职院校基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公选课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 开拓学生更大的事业, 提高学生的修为礼仪, 使其建立相对宽厚、合理的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因而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现状分析

第一, 自由报名体系。应采用网上和现场相结合的方法报名, 让学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第二, 增加种类选择。开设的选修课程种类能再多些, 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第三, 公选课避免讲死课。

第四, 增加硬件设施, 让学生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解决课程内容单调, 枯燥无味现象。

第五, 考核方式应多样, 不宜单用写论文的形式代替考核, 应采用平时、作业、提问等形式进行。

2 问题分析

2.1 开设课程太少, 学生选择受限

在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公选课建设, 积极开设公选课, 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缺乏能开设公选课的优秀教师, 尤其是缺乏跨学科、跨专业的优秀教师。

2.2 缺乏理性和程序化

由于公选课开课的门类繁多、开课教师的层次和课堂讲授水平及教学环节的设计情况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且每位教师开课前的工作准备也不一样。

2.3 学生只在混学分、应付考试的现象一直存在

由于学生要修够学分才能毕业, 有些质量不高的课程也不得不勉强开设而未被淘汰。

2.4 教学质量难以控制

由于公选课的教学投资不足, 而其又具有课程灵活、不断更新变化的特点, 使教学质量监控的难度增加, 对各门课的教学效果及课程质量的评价都难以做出规范的要求。因此, 没有合适的教材势必学生在选修的时候就有不认真的情绪存在, 这样必定会影响选修课的开设目的及效果。

3 优化措施

3.1 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

开设学生喜欢的、适应社会发展、能开拓学生眼界的公选课。优化公选课的内部质量和教育学的质量。

3.2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不管理公选课还是必选课, 在教育学生方面都要实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是教学更灵活, 更能适应市场, 使学生不会落伍。

3.3 适当的开展创新教育, 多做宣传

在开设公选课前多做相应的宣传, 是学生能在短时间了解公选课的概况, 并针对自己的喜好和社会需要来选择必要的公选课。

3.4 选修课要大众化, 要有时代性

开的选修课不能落伍、老套、照本宣科, 必须要体现丰富多彩的特点, 要能跟得上时代。

3.5 增加硬件设施, 在条件成熟情况下开设课程, 条件不成熟时, 应缓开或停开课程, 确保开课质量

没有相适应的公选课设施设备, 当然就没有灵活的效果, 所以学校一定有配备相应的设施来发挥公选课的作用。

4 结论

高职高专院校要开设更多丰富且有价值的共选课, 能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并领悟其中的多彩性。同本文的分析得知要具备较好的设施设备、较高的公选课教学水平、同时要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感, 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品味, 开拓学术和社会人生视野为目的, 使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力, 开展社会研究及社会简介, 能跟上时代快速适应发展灵活的市场。

摘要:公共选修课是高等职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占据了相当的课时和学分, 学校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公共选修课, 在计划制度上科学合理安排好公共选修课, 学生才能根据本专业的要求和自己知识基础以及能力与兴趣、爱好选择好所喜欢的课程, 才能真正达到选课的目的。

关键词:公选课,高职,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景丽.关于开设好公共选修课的思考[J].素质教育, 2003 (12) :47-48.

[2]李玉杰, 张可佳.公共选修课现状分析[J].教书育人, 2007 (12) :111-112.

[3]徐云清.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与高校素质教育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07, (34) :230-232.

高职院校法语公选课教学模式探究 篇2

【关键词】法语教学 公选课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98-02

随着各国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各行各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持续不断增长,现实需求激发了大学生们选修第二外语的热情。法语作为全球性的5大语言之一,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教学显得十分必要,在高职院校开展法语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拥有一些阅读能力和为进一步自行学习打下语言基础,使他们借助字典能够阅读简单的文章。而如今法语公选课对学生而言仅仅是积累学分的一个工具,并没有起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因此,如何更好的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法语教学,是我们二外教学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法语公选课的教学情况深入的调研,发现当前形势下法语公选课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教材选择与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匹配

高职院校学生选修法语作为公选课时,一般对法语没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同时由于法语教材的编写多偏重于语法等,造成学生上法语公选课时死气沉沉的现象,因此,教材选择与学生的基础的匹配性是法语公选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教学教案、授课方式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匹配

目前,在法语公选课的教学中,我们一般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即:以讲授完预定的教案为目标,这种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会造成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师的教学教案预期目标产生脱节,因此,教学教案、授课方式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否匹配是法语公选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3.教学内容脱离生活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我们如今的语言教学中尤其是法语公选课教学中还存在着授课内容的即用性不足,比如我们讲授的单词或者语法只是单纯讲授知识点,而缺乏对其可以在何种情境下实际应用的讲解,造成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足,因此,教学内容是否有其现实即用性是决定学生是否有兴趣继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4.学生获取的知识和职业发展方向脱轨

在高职院校中,法语公选课授课时间较短,学生选修法语课只为获得学分的情况比较普遍。作为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即用型人才是我们的首要目标,但是现如今授用脱节,造成高职院校中,法语公选课的学习对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几乎没有帮助,即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职业发展方向脱轨的问题也是制约高职院校中法语公选课教学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二、通过以上对目前高职院校中法语公选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作者对今后在法语公选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出以下探索,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高职院校更好的服务社会的作用

1.以法国文化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外语教学中起决定性作用,如何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应从课堂讲授内容上入手,通过文化教学来实现语言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法国文化的过程中进行法语语言的学习。所以教师在讲解文章时,应穿插和增加关于法国文化知识,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的介绍,将语言教学内容与文化要素、文化共性、文化差异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对法国文化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语言教学从工具型转变为文化理解型,教会学生与法国人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开展交际活动,从传统的直接教学法转变到现在的交际语言教学法等。

2.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提高课堂讲授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已实现更新换代,多媒体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越来越普及,要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制作一些优良的课件、PPT以及播放一些优秀的法语歌曲,电影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3.提高学生运用法语的实地交际的能力

针对公选课授课时间短的特点,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采用互动式情景教学法,每一课可以安排一个会话场景,如自我介绍、点菜吃饭、问路等,先有教师演示,再有学生操练。将传统的教师一人说的单一课堂转化为突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和中心的课堂。通过任务驱动来带动学生,课堂教学能体现互动性,通过课堂讨论、观摩视频、会话表演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边做边学,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4.鼓励学生参加法语应用实践

结合我校的特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去法语企业或者法国相关的公司实习,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以及乐趣,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法语口语以及法语交流习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自己学习法语的兴趣。学校有必要帮助学生找一批相关企业,让学生每年到企业中实习几个月。逐步培养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恰当得体地进行有效言语交际的能力。据调查,青岛有一些法国公司,这为我们做顶岗实习提供了一些机会。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相关公司,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使他们在进入企业以后,以最短的时间融入到企业中,为企业进行定单式的人才培养。

三、结语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决定了法语的人才需求会持续不断的增加。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具有法语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十分必要。我们需在高职院校的法语公选课教学中改变单纯注重语言的教学模式,通过文化介绍、多媒体授课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生活的实际,使得学生通过法语的学习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方仁杰编著.法语社会语言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 赵爱萍.第二语言习得与阅读输入强化,教学研究,2002年.

[3] 顾嘉祖,陆升主编.语言与文化,外语第2期,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

高职院校语文公选课建设探析 篇3

1 开设语文公选课的意义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教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既能够平衡学生们的知识结构, 同时又能够向他们提供发展其他兴趣的机会。况且语文教育向来都是我们教育和学习的重中之重,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同时又能够为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如今国家日益重视和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和语言教育的时期, 在高职院校当中加强语文公选课的建设不仅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 同时也适应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

2 公选课课程运行和管理中的问题

2.1 学生逃课现象严重。

在许多高职院校当中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 语文选课时学生都很积极, 但是在真正上课时往往是第一二节课和最后几节课上课率比较高, 而在上课期间学生到场的却比较少。这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学习语文公选课是迫于学校的规定, 学生本身就没有多大的兴趣。而且有些教师对于每节课上课的人数并没有明确的了解, 在看到学生不认真的情况之下就会采取应付的教学, 机械的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在学生不认真和教师机械教学的情况下, 学生的逃课现象只会越来越严重, 他们能够学到的知识也就会有限。

2.2 教学方面的问题。

语文作为一种公选课的形式出现本身就会使学生从心理上降低对它的重视程度, 而在高职院校当中学生们可能会因为需要参加其他考试而与上课时间冲突, 这时有些老师会让学生直接去参加校外其他考试, 这也就降低了其重要性。而且有的院校对于语文公选课的多媒体以及网络化远程教育设施并不十分全面, 或者是管理层领导的不重视都会导致语文公选课出现学生缺席严重和教师不重视的情况。而且由于公选课课时安排少但是任务量比较大, 有的老师会出于同情学生的心理, 在期末时出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直接通过考试并获得学分。这些都会在无形当中降低语文公选课在师生心目当中的重要性。因而教学方面的问题也是影响语文公选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3 高职院校语文公选课建设管理的改进方式

3.1 鼓励多种考核形式。

语文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是不同于学生们所学专业课的, 可以说它更加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 同时也促进其个性的发展。由于学生和教师在观念上对这门课的不重视, 也导致了课堂的效率和教学效果并不能够达到理想状态。而且一般语文公选课在期末的时候, 采取的考核方式或者是做卷子或者是写一篇论文, 但所采取的是开卷的方式, 这就降低了课堂考核的难度。因而我们必须转变语文作为公选课的观念, 鼓励多种考核方式的推进, 同时在平时也应当考虑到学生的表现并将其作为一定比重纳入考核成绩。通过改变考核方式, 更多融入思维性和灵活性知识的回答是能够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表达能力的。因而考核方式能够直接影响到师生们对于语文公选课的态度。

3.2 加强对公选课教学质量的评估。

公选课的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其在学生当中的受欢迎指数, 当然学生们也是在认可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语文公选课。如今随着高科技深入到教学当中, 学生们网上评教也成为了对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相比于教师之间的互评, 学生评教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当然也可以邀请督导和管理人员对公选课进行随机听课, 这样不仅能够对教师平时的上课情况有明确的了解, 同时也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听课结束后可以和教师、学生进行分别的交流, 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听课的作用, 也才能够在心理上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因而, 采用多种方式对语文公选课的教学情况进行观察和督导是能够有效提高语文公选课教学质量的。

4 小结

本文是基于我对于高职院校公选课的了解展开的, 在文章当中我首先论述了开设语文公选课的意义, 而后又分别从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来分析了公选课课程运行和管理中的问题, 最后则从鼓励多种考核形式和加强对公选课教学质量的评估这两个角度说明了高职院校语文公选课建设管理的改进方式。然而宥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 在文章当中我并未能够就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详尽的论述, 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志英.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类公选课建设的几点思考.现代语文, 2012年01期.

高职院校公选课论文 篇4

【关键词】非专业类 高职院校 演唱 公选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177-02

目前,各类高校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开展教学。音乐的本质是一种感性艺术,是衡量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指标。在高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音乐选修课不仅能让学生活跃思维,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下面就非专业类高职院校开设演唱类公选课意义及实施进行分析。

一、非专业类高职院校开设演唱类公选课的意义

(一)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增强素质、提高能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而在这些方面,演唱类公选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唱选修课不仅能提高大学生交流与创造的能力,而且为师生带来巨大心灵震撼。一直以来,高校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单纯的社会文化,是各高校师生在特定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创造的校园特色文化。学校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更是新文化产生的殿堂,只有校园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相适应,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追求高素质的良好风尚。校园文化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为社会注入丰富多彩的新文化。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只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适应,融合不同的师生文化,结合校园精神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培育社会良好风尚。

(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能使人意志坚定,哪怕遇到困难,也能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如今,很多学生因自卑心理而不够自信,害怕当众唱歌,害怕舞台的气氛,更有甚者从来不敢开口唱歌。而歌唱选修课则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能够让学生自由的发挥,释放对音乐的热爱,自信的歌唱。

兴趣与信心像是一对孪生姐妹,学生自信心的提高,离不开兴趣的积累与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从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上下工夫。课堂的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不拘泥于书本,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更加吸引学生的关注。学校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现自身才华的高台。在那里,学生的兴趣被充分开发出来,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深情地演绎、尽情地歌唱。在歌声中学生们找到自信的支撑点,自信唱出内心的声音。

(三)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的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差异性能力就成为竞争的关键,这种差异性体现在学生在就业中充分发挥优势,展现自身综合素质。凭借着这种优势,增强内在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的杀手锏。

高等院校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就要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在教学形式和课程结构等方面加入个性化色彩。部分高职院校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教育手段,认为社会不需要不会独立思考的人才,这是不可取的。为此,学校可以引导在校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演唱选修课旨在为大学生提高差异性能力,在专业过关的基础上,音乐可以拉近与别人的距离,从而凸显竞争优势。

(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所谓艺术,就是借助于一定的方式,真切地表达感情,把自己体验过的深刻感情展示给别人,使他人产生思想的共鸣。不同的时代人们对艺术的理解不同,而人们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对艺术内涵的不断创新就是我们说的艺术素养。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见解,这种见解有高雅和庸俗之分,而高雅的见解就需要鉴赏的人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审美品位。从这个角度来说,演唱选修课就变得相当重要,对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演讲和学生的探讨,从而对演唱有了更多的理解,在储备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素养的养成还应该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学习兴趣是维持艺术素养的重要的内部因素,亦能使大学生主动学习,演唱选修课能够在艺术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从而保持对艺术追求的坚定信念,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

二、演唱类公选课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过程

就演唱类公选课而言,它大致要经历以下的教学过程:

1.初步了解学生。在开学伊始,首先应对学生的乐感、嗓音等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以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通常情况下,此项任务可以在学期第一堂课上完成,其中比较常用的形式就是让学生让歌唱的方式来做自我介绍。

2.自信心训练。在现实中,多数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之所以如此,与学生的信心度低或者性格内向有关。针对这个问题,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增强学生的松弛度与自信心,通过反复上台、大声朗诵、放松训练等方法来完成。

3.加强呼吸训练。在呼吸训练的教学中,不能循规蹈矩,要善于打破常规训练方法。创新练习方式,可以让学生采用微笑、坐着、行走等不同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练习方式,还突破了原有的时间束缚。把教学融于生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提高。

4.通俗歌唱技巧训练。老师把一首完整的作品分割成几个部分分门别类的进行颤音练习、高低音练习、弱声练习、歌曲情感掌握技巧、混合音掌握技巧等,条理清晰,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迅速完善对歌唱技巧的把握。

5.加强与学生沟通与交流。课堂上教师既是良师亦是益友,平等的与学生交流探讨。充分挖掘学生的奇思妙想,随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鼓励和支持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

6.重视每一名学生。老师们通过模拟演唱比赛的方式,轮流上台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不足,并作出指正,每个学生都能够不断进步,使比赛逐渐成为高水准的演出。

(二)教学方法

1.松弛法。要在课堂上保持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首先要忘记自己是一位师长,在讲课中保持可爱幽默的一面,才能让学生忘记自己是大家的师长,从而保持轻松的心情。除此之外,学生们轮流上台演唱,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也不失为放松心情的好方法。老师们除了教习歌唱基本的松弛技巧外,还会要求学生重视思想上的松弛。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比如: “当唱到高音时,要暗示自己、太容易了”。这能使学生们在唱歌时保持松弛的状态,从而展现出更为精彩的表演。

2.开声。开声是演唱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部分同学唱到高音时,就不敢放声高歌,就会造成了气嘘、音暗的不良效果。这可能是因为平时环境或性格的原因养成了一种不良的习惯。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通常会采用些比较有趣的训练方式,如用一口气念1-2-3-4-5-6-7-8-9-10,规则是一个数字比一个数字的声音大,这是为了让学生们感受腹部的用力变化。以此类比来试唱歌曲,声音很容易就被放出来了。除此之外,大声朗诵也是一种有效方式。

3.呼吸。在歌唱中,呼吸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环节。但是,它却是贯穿整个作品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才能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呢?这是一件非常考验教师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教师会让学生紧贴在教室的椅子上面练习吸气和呼气,用心感受呼吸的收缩力度,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练习在家里同样可以自己训练。

4.技巧。演唱的技巧因人而异,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来演唱。所以,在演唱中,各种技巧的运用程度和组合方法不尽相同,这样在演唱中才有百家争鸣的盛况。总的来说,灵活运用演唱技巧的前提是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习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比如说演唱中如何打开喉头放松技巧的问题就可以在生活中打喷嚏时是充分解决。此时,要大声的把声音释放出来。把握好练习的机会,体会用气位置的强度和变化。教学中,我们把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与学习结合起来,轻松掌握演唱的技巧。

5.情感。一首歌曲真正的价值在于人赋予它的真情,只有以情带声才能成为灵魂的歌者,才能真正地唱到听者的心里,进而产生灵魂的共鸣。所以,在通俗唱法里表达出真挚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用最通俗易懂的方法来解释情感变化。原因是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不能完全统一。只有先用心看懂歌词的情感寄托,充分理解歌曲的情感才能把歌曲原汁原味地演唱出来。同时在演唱过程中,要全身心地投入,歌者首先要打动自己,才有可能打动别人。

三、非专业类高职院校开设演唱类公选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非专业类高职院校来说,它们在开设演唱类公选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应熟练掌握普遍的发声规律,通过理解消化,把通用的规律融合到自己的演唱中,使自己养成科学的用嗓习惯,进而做出更为精彩的表演。其次,要在普遍的演唱方法中,找到寓于普遍性之中的特殊性。简单来说,就是在演唱一首完整的歌曲时,不能盲目模仿原唱歌者在气息的流动、发音等方面的方法,要找到演唱普遍性与自身特殊性的契合点,二者相结合,才能唱出自己的味道。最后,对于唱法来说,不管其是否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因其具有的特殊性,在各种选秀节目和专业声乐领域里都会占有一席之地。我们不能因为主流唱法的普遍性就否认其他唱法存在的意义,而应该尊重每一种唱法的独特性。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加强非专业类高职院校演唱类公选课教学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为夯实该项工程的基础,增强该项工程的实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对非专业类高职院校开设演唱类公选课的极端必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要对当前非专业类高职院校演唱类公选课的开设现状有一个全面的剖析;最后,要对加强非专业类高职院校演唱类公选课教学的路径有一个科学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此项事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关颖,仲伟来,王闻环.农林高职院校人文类公选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农机,2013(7)

[2]邹茜茜,张正兢.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1)

[3]庄发扬.高职学院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4]李荣侠.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2

【作者简介】陈 华(1976- ),男,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间音乐,音乐学。

高职院校公选课优化的途径探索 篇5

现在社会对复合型的人才需要越来越大,为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其目的就是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以,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公共选修课的地位举足轻重。

二、高职院校公选课的价值取向

高职院校的公共选修课一般包括科学、人文和哲学等,属于核心知识,此外还包括一些方法与实用技能,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进行选择与学习。它是使学生得到通识教育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通识教育的理念比较落后。同时,高职院校的人文气氛相对较弱,因此对公选课的认识存在许多不足。另外,由于扩招生源过多,教学与师资压力过大,导致高职院校对于通识教育方面的思考力度不足。

相关分析表明,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就是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而公共选修课作为通识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必将会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三、高职院校公选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少规范合理的教材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规范的公选课教材,他们有些使用网络资源教学,有些使用非高职类教材,还有些使用教师自己编写的没有编印成册的讲义,从而产生了教师“讲课快”、学生“听课忘”的现象。而教师考核的方式也过于单一,通常让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完成。而部分学生为了完成考核从网上抄袭论文,教师也不仔细批阅,可想而知,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怎样。

(二)随意开课但授课质量很低

高校扩招导致生源过多,教师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变大,只能够勉强完成规定的必修课内容,更不要说花费时间去研究公选课了。但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公选课任务,很多教师不得不被动地接受研发公选课的任务。专业教师的学科掌握范围有限,会造成公选课的种类单一的现象,并且许多教师是被动开设公选课,讲课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缺乏创新,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三)学生选课随意,只重学分不重课程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较差,所以在高职院校学习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把心思放在专业学习上,至于公选课的选择往往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选课一般都是经过别人推荐或者看上课时间是否合理,并且大多数人选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学分,他们通常会选择学分较高或者通过比较轻松的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大,导致教师讲课时不能与学生很好的互动,只能单纯的完成授课任务。

四、高职院校公选课的有效优化途径

(一)完善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公选课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一种依据,能够体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思想。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都只是规划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但对于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公选课,并没有具体课程与选修方向的规定。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将公共选修课纳入其中。在培养方案里边,可以把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有机的结合起来,把零碎的课程整合统一起来,按照不同的领域进行分类,例如社会、人文、自然、生命科学等,并要求学生在每个板块中分别选课且各个版块都要选择,这样可以让学生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知识,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公选课考核与监督力度,健全日常管理与奖励制度

前文我们也提到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很具体的规划公选课,而且在教学的业绩考评范围中也没有真正的将人才培养方案纳入。此外,公选课一般都在晚上或者周末安排,这时教师已经下班不在学校了,根本没有教师进行查课和监督,这样,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缺乏了压力与动力,无法保证课程质量。基于上述情况,高职院校应该健全考核制度与公选课的评价系统,并将公选课归纳到正常教学的考核范围中,组织督导教师进行公选课的听课检查,同时还要把公选课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加分项目,使教师从自身方面对公选课产生重视,从而把公选课的质量提升起来。此外,若将公选课纳入到精品课程的评选之中,教师讲课有了动力,更能提高公选课的质量。

(三)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选课,提升公选课的学习效果

兴趣是人们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本身对课程十分感兴趣,带着兴趣去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建议公选课的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相关途径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了解与掌握,然后根据调查的结果组织相关人员开设课程。此外,要尽量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根据自身需要与兴趣进行选课,不要盲目从众,并且在开课之前,校方应该通过校园网和宣传墙将可选课程公布出来。在对学生的考核上,应该把学习过程加入进来,把最终成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平时成绩,比如上课出勤率、课堂互动回答问题、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另一部分是课程结束后的考核,比如论文形式或卷面形式等,有了平时成绩,能够更加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四)注重培养师资力量,增强课程建设的水平

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授课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到公选课的质量,所以学校应该想办法提高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从目前高职教育的情况来看,那些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专业素养、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职称的教师,工作量基本上都处于饱和状态,教师本身的工作量已经非常大了,若让他们再花费精力开设公开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基于上述情况,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力度重点培养工作量较少且精力较旺盛的年轻教师开设公选课程,并针对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选择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均较高的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学校还可以将指导青年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纳入教师高级职称评选的条件之中,还可以与其他单位进行合作,通过聘请校外兼职教师,例如校外在职科研人员、领域内著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的形式开设公选课程,这样做既可以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让学生产生兴趣,又可以丰富和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保证公选课的质量。或者,学校也可以结合自身需要,组织素质高的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公选课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形式,它的开设与实际教师必须要受到学校和师生的重视。通过公选课这一途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容不迫的适应未来的市场变化与发展,并在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也要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在顶层设计、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监督、制度规范等全方面地对公选课进行改良与优化,并将公选课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将公选课的价值发展到最大化,最终实现全方面培养人才的目标。

摘要:公共选修课目前已经是高职院校用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社会用人需求的重要平台。但公选课在实践教学中并没有发挥出预期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公选课进行优化,使学生根据各方面因素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真正实现公选课的价值。

关键词:公选课,高职院校,优化途径

参考文献

[1]张香萍.高校公选课存在问题及对策[J].民办教育研究,2012,(3):82-86.

[2]邹茜茜,张正兢.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1):80-82.

高职院校公选课论文 篇6

关键词:舞蹈公选课,高职教育,实践

舞蹈公选课的开设是以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核心作为教学的目标。舞蹈公选课作为艺术公选课的重要内容, 其开设的好坏以及教学模式的发展, 对高职院校开设的目标有很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舞蹈艺术公选课的开设, 是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基础, 将更多的艺术元素引入到其中, 以提升学生的自我实践认知为基础, 与高职院校专业开设的职业性导向能够结合在一起, 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办法。

1. 高职院校专业特点

高职院校学科专业设置注重的是学生实践能力, 都是以产教结合的形式作为学习的基础。舞蹈公选课开设一般都与艺术性质作为重点, 注重艺术魅力与实践性学习在高职教育的优势, 体现优胜劣汰的教学原则, 也注重了学生学习效果, 提升他们在艺术方面的认识, 对以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2. 高职院校舞蹈公选课课程模式分析

高职院校的课程模式一般都是以实践活动作为发展的重点, 舞蹈公选课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是侧面提升实践的重要举措, 对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在高校开设舞蹈实践教育课程, 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专门的舞蹈家, 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 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 提高舞蹈欣赏水平, 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科学文化水平和人文素质, 进而提高全民族的艺术素养、科学文化水平和人文素质。

2.1 以实践为基础课程设置。

具体来说, 在舞蹈公选课基础内容的设置上, 舞蹈教育和高校素质教育的主旨是通过舞蹈欣赏、创作、训练、表演, 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的教育, 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 从而为社会主义培育新人。只是怎样开设实践课程, 并且让大部分学生能学到相关知识, 是目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面料的重大课题。

2.2 舞蹈公选课中双向教学项目设计分析。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舞蹈公选课课程设置方面, 以基础学校老师教学和校外艺术团体教学为主。采用双向老师教学的形式, 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也能够加强学生对舞蹈艺术元素的了解, 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同时对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2.3 参加舞蹈表演的艺术认知教学。

以往舞蹈艺术公选课在教学中, 都以老师讲解知识作为基础, 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将学习的知识转变成自我能力, 但是学生根本没有认识到学习选择舞蹈艺术公选课的作用。为了加强学生对舞蹈的理解, 可以参加一些舞蹈义演的活动, 在提升舞蹈艺术性认知的同时让学生更加了解舞蹈的实际情况, 从认识理念出发, 提升学生对舞蹈公选课的认识, 同时也对舞蹈艺术教学的一个考核。

3. 舞蹈艺术公选课实践案例分析

3.1 案例梗概。某职业技术院校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设了民族舞艺术公选课。其课程的内容包括:民族舞发展、民族舞构成、民族舞鉴赏和民族舞实践四部分。其中民族舞实践教学中安排了常规小班的教学模式:第一, 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民族舞基础教学, 让学生认知民族舞的基本规律, 总结民族舞在构成上的特点。第二, 采用循序渐进的模式, 逐渐加强学生对民族舞的了解, 多欣赏一些民族舞的视频。第三, 将选择舞蹈公选课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以小班教学的模式, 为学生示范民族舞的动作, 从学习别人的动作开始, 达到会跳一支舞的目标。第四, 结合民族舞动作的特点, 让学生根据民族舞的特点, 进行舞蹈创新, 学生结合民族歌曲的律动节奏自编自演民族舞。

3.2 案例分析。

针对舞蹈公选课来说, 阶段性教学模式, 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 选择舞蹈公选课加强了学习的自主性, 同时也具备了团队的设计意识, 认识到自身的价值。针对领悟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来说, 激发了阶段性学习, 可以逐渐加深学生对舞蹈的认识, 最终达到能够自己设计舞蹈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民族舞的接触了认知, 感受到民族舞的特点, 当在完成自身学习目标的同时, 也提升了自己的舞蹈实践能力。

4. 舞蹈公选课实践推动教学发展

4.1 教学模式与舞蹈课实现了学生素质创新性提升。

高职院校中舞蹈公选课的实施, 有效的推动了学生的艺术精神的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不断的实践, 提升了自我认知的能力, 同时也对舞蹈的艺术环节加强了练习, 促进了学生舞蹈艺术素质的增长。高职院校舞蹈艺术公选课的发展, 是以舞蹈实践为主题, 加强双师任教形式在其中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舞蹈艺术的魅力, 对学生的艺术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4.3 舞蹈公选课推动了高职教学一体化发展。

舞蹈公选课的设计, 促进了高职院校和校外相关舞蹈团体的联系。舞蹈公选课的设置, 将舞蹈表演引入到教学中, 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学习和社会演出实践各方面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另外, 学生加强了对舞蹈艺术水平认识, 也提升了对其他艺术认知水平, 最终也实现了高职院校教学的目标。

结束语

艺术公选课作为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 在增加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公选课的开设, 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增强, 学校的教学目标实现全面提升, 实现了高职院校教学的最终追求。

参考文献

[1]穆兰.大力发展高校舞蹈艺术公共选修课的建设性意见——湖北地区高校舞蹈艺术公选课调查报告[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 20 (12) :172-173.

[2]余嫒媛.普通高校开设公选课 (舞蹈作品赏析) 的诸多探索[J].青年文学家, 2011, (12) :88-89.

在高职院校开展形体公选课的意义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重指数,形体

一、形体课及开设现状

形体课是一门通过引用舞蹈中基本功训练的方法为主要手段, 结合音乐针对人的基本姿态进行的身体活动练习, 主要目的是融健身、健心、健美为一体, 塑造优美体形及姿态和加强形体美的审美教育课程。形体课是以健美练习, 姿态练习, 协调练习为主要手段, 来改变体形的原始状态, 提高人体运动系统的灵活性, 控制力和表现力, 培养高雅气质, 并向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门专业课。

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体育选修课中, 主要以球类、田径、武术、健美操等为主体的传统体育项目,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任务是培育高科技社会需要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形体健康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形体是大学生必备的条件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苛刻。过硬的专业知识是基础, 多种能力是关键, 端庄、大方的仪态则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良好开端。从近几年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测评数据来看,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身体指数不达标, 甚至有一部分学生的体重严重超标, 不能选修所开设的任何体育科目, 所以在高职院校开设形体课非常有必要。

二、形体与身体健康

体质指数 (BMI--Body Mass Index) 是评估体重与身高比例的参考指数。它的计算公式为:体重 (K G) 除以身高 (M) 的平方 (BMI=公斤/m2) 。国际上一致公认:1 8至2 5之间为健康的标准体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下的标准, 亚洲人的BMI (体重指标BodyMassIndex) 若高于22.9便属于过重。亚洲人和欧美人属于不同人种, W H O的标准不是非常适合中国人的情况, 为此制定了中国参考标准见下表。

每个人的身体都或多或少有不匀称性、不对称性及不协调性, 为了纠正这些先天的缺陷, 只有通过后天的形体训练来弥补。现在, 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 形体训练不仅能增强体质, 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而且能塑造人体, 是使人体形体美接近理想标准的基本手段。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发展的中期, 正是塑造体形的关键时期。形体教学中的舞蹈、姿态、礼仪等不仅能促进新陈代谢, 完善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 还能减少脂肪堆积, 提高身体重心, 健美身体围度,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得以及时纠正, 塑造理想的健美体形。

三、形体与心理健康

1、增强自信力, 提高表现能力

在高职院校开展形体练习课, 并对参加本校试点学习的学生进行课程调查, 从反馈情况看, 大部分的学生都通过形体训练课增强了自信心, 而自信心的增强又让这些学生在学会了优美的动作下, 更懂得学习如何表现美, 体现美, 克服了参加练习课之前的心理障碍, 更通过学习, 换来了身心健康。

2、形体训练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学生通过参加训练活动, 可以获得非常微妙的愉悦感, 满足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成就需要和尊重需要, 使由于学习所带来的紧张、焦虑、疲劳等不良情绪得到有益的调节与放松。

3、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了解, 增进友谊

经常参加训练活动, 可以提高学生对同伴、对集体和社会的适应力。使他们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豁达合群的性格, 愉快乐观的情绪。从而适应各种人际关系, 胜任各种社会角色。

四、形体与审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 希望自己的身材匀称, 体态健美, 步态潇洒。尤其是女性, 就更希望自己能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优雅、大方的气质。大家都知道, 身体姿势的外显性常表现于日常生活中。坐姿、走姿和站姿是人类的基本身体姿势, 它不仅展露了人体各个部位的曲线美感, 而且还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内涵和文化素养。

审美活动是促进当代高职生各种审美要素发展的根本途径, 发展学生审美能力主要在于审美经验的积累和提高。形体训练是在缓慢、优雅、动听的音乐中通过各种体位的变化及波浪动作和肢体的屈伸、合展、踢、拉、控、压等基本动作的练习, 感受肌肉的用力 (即拉长、伸展) , 加强全身的控制力和平衡力, 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动作的感染力, 增强肌肉的弹性和灵活性, 促进身体正确姿势和形态的形成, 是融音乐、舞蹈、健身于一体的教学项目。它能使学生发掘对美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具备现代人的健美外形和优雅的举止风范, 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通过形体训练课的教学, 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初步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 陶冶她们的审美情操, 并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得到良好的教育。

五、形体与就业

由于历史性原因, 长期以来, 职业院校一直把培养“单纯技术型”人才,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随着社会对职业技术院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也就暴露出职业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单打一”的教育弊端, 特别是人才市场引进激烈的竞争机制之后, 这种传统的教育机制缺乏市场竞争力, 使职业技术院校人才的输出陷人尴尬的境地。职业技术院校“单打一”的教育现状, 势必严重影响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改革单纯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使之向创业型、操作型、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是职业技术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职业院校要改变“单打一”的人才一教育现状, 就必须以市场需要为出发点, 除积极加强专业技术理论各环节的教学改革外, 应通过形体教育的特殊作用, 加强人才包装, 实现职业技术人才的“内秀外美”, 以改变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呆板土气”的印象, 使新型职业技术人才更顺利地走向市场, 从而实现“学校—市场”的“顺利接轨”, 进一步实现职业技术人才全新的社会价值。所谓“出新招者制胜”, 在日益激化的市场竞争中, 职业院校必须学会对人才进行包装, 尤其在酒店管理、旅游、服装表演等专业对学生进行形体课的训练, 才能提高其外部竞争力, 拓展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六、形体课开设的前景趋势

形体课教学是一项很有教育意义的工作。通过形体课的“动手动脚”, 可以抑制学生, 特别上是独生子女性格中的许多弊端弱点, 在塑造健美的形体, 提高了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节奏感合身体素质的同时, 还可以加强学生与人交往、沟通、协调的能力, 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潜在素质, 同时, 可以加强学生从主观意识上进行自我形体锻炼的意识, 掌握一些科学必要的锻炼方法。形体课的开设, 是符合社会发展, 学校体育与终生体育接轨, 学校体育与国际体育接轨等需要的。

参考文献

[1]栾飞.高校形体训练的现状与发展[J].中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5卷第6期

[2]李晓帆.对高职形体训练课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6期

[3]祝莹.对女大学生形体课的教学探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9月第3期

[4]骆文英.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形体练习和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J].科技信息

高职院校公选课论文 篇8

关键词:日语,公选课,教学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 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频繁的联系和交往。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中日关系有了更深入的发展。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 日语人才急需, 掌握日语成了刻不容缓之事。因此, 许多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日语公选课。但日语公选课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时间短、教学质量欠佳等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日语学习能力促进日语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笔者就这几年在日语公选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如下探讨。

1 日语公选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1 选课存在盲目性, 学生缺乏积极性

目前, 由于在公选课选课方面缺乏指导, 使学生对公选课缺乏应有的认识。笔者就公选课的选课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 从访谈中得知, 学生对公选课意识淡薄, 对待选课不够慎重。他们认为公选课对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没有帮助, 仅为获得学分而选。甚至有学生仅根据课程的名称猜测内容, 或者只选择娱乐性较强的课程, 有些则看别人选什么自己也选什么, 或是因为其它的课程都报满了只能选剩下的课程, 甚至由别人代选。如此看来, 学生对自己想学的和应学的没有明确规划, 存在着盲从心理。种种想法表明学生选择公选课带有一定功利性, 存在着混学分等错误思想。这些都导致了学生上课缺乏兴趣, 没有积极性, 只是抱着通过课程的想法来上课, 自然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1.2 课堂人数众多, 学生消极怠课现象严重

一般的公选课班级人数约为100人左右, 面对100人左右的课堂, 大多数教师都会有种顾此失彼力不从心的感觉。首先, 众所周知外语专业授课基本都是小班教学, 大班授课对外语教学来说是很不利的。人数多就难以保证每位学生的发言, 再加上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接触过日语, 可以说授课对象基本都是日语零起点的学生。没有开口说的机会, 缺乏师生间的交流, 自然会渐渐消极怠课。其次, 由于盲目选课, 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才发现所选的课和自己所想相差甚远, 导致兴趣缺乏, 再加上人数众多, 如果教师对出勤考查不严, 会让学生产生易浑水摸鱼的想法, 出现由别人代点名或点好名就逃课等现象。最后, 公选课时间基本都安排在晚上, 和学生的娱乐时间冲突, 加上对公选课本就不够重视, 这也成为了他们逃课的理由。

1.3 授课时间短, 难以选择合适教材

我校开设的公选课一般为32个课时。32个课时不要说是掌握日语这门语言了, 就是掌握基本词汇和句型知识也显得十分仓促。且现今大部分学校的外语教学依然是采用灌输式教学, 师生缺乏互动, 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而大部分学生选修日语公选课是希望能够开口说。这就导致了老师教的和学生所想所需有一定差距。从教材来看, 有些学校不统一订购公选课教材, 老师只能建议学生购买, 而日语公选课一般选择如新标日或者大家的日语等二外教材, 这些教材都是从单词、语法一步步进阶的, 且单词量较多, 对公选课的学生而言过于深奥, 加之授课时间短, 往往课程结束时只学了书本前几课内容, 学生对课程的印象还只停留在一开始的语音知识。

1.4 教师和学生关系冷淡, 公选课考核不严

公选课一般安排每周一次, 也就是师生一个礼拜才见一次, 且学生来自各个专业, 平时和任课老师也没有交集。加上班级人数多, 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有印象。一个学期下来, 能够记住的学生面孔也不过屈指可数。更不用说和学生关系密切、存有默契了。就考核方式而言, 公选课的考核方式多由教师自行决定, 大多以上交论文为主。即使笔试, 也以开卷居多, 且都由教师自行出题、改卷、提交合格与否, 监督机制较薄弱。

2 改进日语公选课存在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2.1 加强学生选课指导, 防止盲目选课

为避免盲目选课, 高校管理部门可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学生因知识结构、阅历等的欠缺对如何选择公选课缺乏一定认识, 因此可以指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选课导师, 有针对性的给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建议, 引导他们正确的选课。作为教学管理部门应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备选课程的信息。如设立专门的公选课网页, 规定文科学生一定要选修一定的自然科学学分, 理科生一定要选修一定的人文科学类学分。

2.2 采取一定措施, 避免学生逃课

学校可以采取各类相关措施避免学生逃课多发问题。首先, 作为教学管理部门, 可以开设公选课小班级教学, 将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如果选修的学生多, 可以进行分班授课。针对混学分选课或与预期期望不符而想退课的同学, 学校可以安排试听课1周, 在1周内可以换课或退课。其次, 作为教师可以适当加强对公选课的考勤制度, 将考勤列入考核范围, 如在课上进行随机点名, 或者在第一次课时告知学生无故缺课2次以上者取消考试资格等。最后, 可以适时的在课堂上讲一些日本文化知识, 如花道、茶道、动漫等, 激起学生的兴趣。

2.3 优化教学方法, 采用合理教材

针对公选课授课时间短的特点, 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 秉着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这一思想, 摒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采用互动式情景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让学生每一课都能有所收获。每一课可以安排一个会话场景, 如自我介绍、点菜吃饭、问路等, 先由教师演示, 再由学生操练。将传统的教师一人说的单一课堂转化为突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和中心的课堂。通过任务驱动来带动学生, 课堂教学能体现互动性, 通过课堂讨论、观摩视频、会话表演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边做边学,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针对无合适教材这一问题, 笔者觉得标日或大家的日语等教材是为非日语专业的二外学习度身定做的, 并不是日语公选课的最佳之选。日语公选课教学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 或者取教材的听说部分而淡化语法和单词。此外, 教师也可自编教材, 让学生真正学到可用的知识。

2.4 搞好师生关系, 严格公选课考核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两者没有默契, 或一方消极的话就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要搞好师生关系, 首先老师要有爱心, 要接近学生, 真正的去亲近他们。其次还需要诚心, 放下教师的身份, 融入学生中, 与他们真心交流, 以一颗真诚之心赢得学生的信任。最后还需要一点耐心,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要多一点宽容和耐心, 让学生一点点的进步。在考核形式上, 应采取平时成绩和考核分数相结合的方式, 将学生平时出勤率、课堂表现及作业纳入考核。考试内容可以减少对记忆知识的考查, 加大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作为教学管理部门, 可对教师出卷、改卷进行抽查, 抑制草率出卷、改卷等现象, 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总之, 高职院校开设日语公选课有着积极的意义。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多掌握一门外语、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完善与改革日语公选课将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这也是值得高职日语教师不断深思的问题。S

参考文献

[1]张娅萍.大学日语公选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8) .

[2]李娜, 毛永强.浅析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9) .

高职院校公选课论文 篇9

1、理论上缺课

这里指的理论上就是很多高职院校缺乏一定的美学课程,同时也缺乏审美修养的培养课程,所以在开展审美教育中缺乏合理的教育体系。通过点差可以得知,大约有80%的高职学生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美育课程,而且很多学生对美育课程的重视力度。在分析原因时,笔者认为,大部分高职学生认为职业教育仅仅是学好一门技术即可,因此在学习时其重点学习专业技能,除此之外,由于很多高职学生是农村人,所以其从小到大接受的美育教学不多,个人认为美育重要性不高,所以很难从根本上落实美育教育。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美术赏析课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现艺术类公选课的价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实际中缺美

这里所说的实际中缺美就是指缺乏一定的美育教育资源,同时教师和学生缺乏一定的美育意识。按照调查数据可以得知,很多高职学校缺乏一定的教育机构,学校领导对美育的重视力度不足,在开展学校美育过程里,很多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情商不高,审美水平低下。另外,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里审美观教育不足,所以学生没有足够的辨别力,不知道什么是丑什么是美,容易出现审美扭曲。由于美术赏析课的缺失,艺术类公选课难以发挥其作用,学生很难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二、加强高职学校美育的措施

1、树立“以美育人”的教育模式

要想建立良好的美育教学模式,就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第一,美育教学要以文明教育为基础,学生不仅要学习良好的审美情趣,还要有一定的文明意识和规范的言行举止,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道德情操。对于文明教育来说,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第二,要把艺术教育当作教学的核心。对于艺术教育来说,它是开展审美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开展美术赏析课课程,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第三,要把做人教育作为美育根本,崇德扬善,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这是审美教育的最高水平。

2、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作用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对其审美能力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里,各个教师要以身作则以美育人。第一,教师自身要具有良好的美育知识,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第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里,教师要以美示人;第三,教师要在整个教学环节里贯彻落实审美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引导学生自觉提高审美能力。

3、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在审美教育中,校园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熏陶,有利于更好的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校的校园文化要充分提现学校特色,从目前来看,很多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并没有自身色彩,单纯模仿普通高校的文化模式,导致缺乏学术氛围,缺乏和学校特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在布置教学环境时,一方面要具备和职业教育有关的人物画像和名人名言,另一方面还要具有良好的市场人才需求信息,使学生可以感受到自身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高学习动力,通过开展和美育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4、完善美育评价和保障体系

在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中,必须建立系统的美育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开展高职学校美育工作。通过建立合理的美育评价和保障体系,有利于发挥其引导和激励作用。在过去,美育评价体系不够公平,其有效性不高,对于过程性评价不合理,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美育保障体系,保障美育地位的同时进一步落实美育教学,使美育可以贯彻到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里,同时还要和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把美育工作和自身生活有机融合。对于美术赏析课来说,通过落实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进一步发挥赏析课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艺术欣赏课类课程创新的方法

1、完善艺术欣赏类课程体系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公选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所以高职公选课课程体系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进一步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完善高职院校艺术类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完善这一体系,有利于降低课程开设的盲目性,学校就要按照自身特色研究科学的艺术类公选课课程设置,科学的制定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学生的需求状况和学校优势艺术专业,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除此之外,要动员学校的力量,进一步完善公选课课程体系,确定好公选课课程类别,形成良好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

2、加强艺术类公选课质量监控和管理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强化公选课的质量监督体系,通过加大管理力度和监控力度,提高艺术类公选课质量水平。首先,要完善公选课开设审批制度,控制公选课的质量水平,同时还要组织专家审核艺术类公选课的质量,保障公选课可以科学严谨的开展;其次,制定公选课教学规范,设置一定的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同时艺术类公选课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文件;另外,学校要通过专家和领导的监督开展教学检查,评价艺术类课堂,把一些在晚上的公选课也加入质量监控体系里,通过质量监控和管理,从源头上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3、加大重视力度,深化教改来提高艺术欣赏类公选课教学质量

对于教师来说,他们不仅培养学生艺术素质,同时还促进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任何一名优秀的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师都要转变自身授课方式,通过教师和教师的合作交流,拓宽艺术领域的知识,自觉组织多种课外活动,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的有机结合。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学生现有审美水平的基础上开展课外活动。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美育教学质量,创新艺术类课程教学方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艺术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审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探究高职院校美育缺失的原因,进一步探究了开展艺术类课程的具体措施,为创新艺术类公选课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健.高校“公共选修课”应强化以人文素质为底蕴的创新思维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10.9

[2]曹颖.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高教研究》2011,11

上一篇:盈利能力实证下一篇:常态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