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论文(精选11篇)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论文 篇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高职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加强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渗透在教学、实验、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 尤其作为就业前综合性工程训练的毕业设计, 是高职院校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 将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应用和锻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个教学环节, 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平台, 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独立开展工作的一座桥梁。通过毕业设计, 学生可以获得感性知识, 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 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促进良好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可以说, 它对培养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且这种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加强对高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模式的改革, 对高职院校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负担过重、投入远远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需求等矛盾却日益突显,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也不容回避。因此, 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近年来, 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毕业设计工作新思路, 但有些院校毕业设计工作改革倾向于将学生推向社会, 变毕业设计为企业实习、变毕业设计课题为单纯的毕业论文等。高职院校这种毕业设计的“改革”倾向固然有其深层次的背景:我国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难局面, 许多高校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几乎都在校外找工作, 急于上岗。但是, 这种一味地“推出校门”式的“改革”使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形同虚设, 毕业设计没有实质内容, 只有毕业论文的形式存在, 毕业设计答辩更是流于形式。
根据对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部分学生毕业设计现状的调查结果, 我们可以看出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毕业设计的材料来自书籍、报刊或网络, 存在抄袭问题;毕业设计选题没有结合实际, 内容空洞、陈旧、重复;毕业设计时间与学生找工作时间重叠;毕业论文写作不够规范、基本功不够扎实;等等。有鉴于此, 改变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运行模式是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选择。如果长期维持下去不进行改革, 毕业设计必将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 必将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产生负面影响。如何突破这一瓶颈, 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的提出就是针对目前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为突破口, 在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中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三、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思路
毕业设计模式改革选择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2008级部分专业的学生, 通过分析查找现有的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在毕业设计实践时间周期模式、毕业设计课题选择与指导教师学术造诣提高模式、毕业设计规范量化改革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时间周期模式改革。传统的毕业设计开始时间是第6学期的前10周, 鉴于这个时间学生毕业在即, 把找工作放在首位, 毕业设计容易流于形式, 我们将毕业设计教学提前到第5学期的前10周进行,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校安心进行毕业设计。
第二,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选题要有工程训练背景和较强的实践价值, 要达到既有综合训练又有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在选题方式上, 多选用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的题目, 也可由校企双方协同指导。题目类型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提倡真题真做, 这样能够使学生感到自己做的课题有价值、有意义, 产生成就感和创作的欲望, 激发学生搞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
第三, 突出高职特点,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高职工科教育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要提高毕业设计水平和质量, 关键是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只有让高职教师多参加社会实践, 才能提高他们的指导能力。指导教师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 能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设计规划。
第四, 加强专业文献阅读, 注意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设计初期, 安排一周时间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 有助于了解毕业设计题目相关前沿的学术动态, 拓宽知识面,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出课题的初步研究方案。
第五, 坚持标准, 全面考核。毕业设计的考核由导师评语、专家评阅和论文答辩等环节组成。导师评语主要评价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实际表现, 如学习态度、综合能力和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等。专家评阅主要对毕业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数据采集的可靠性、结论的正确性及论文撰写的质量等提出评审意见。因此, 应加强管理, 规范评语的内容要点, 未经认真评阅的论文不予提交答辩组;要加强答辩小组的师资配备、答辩环境的学术氛围营造和答辩程序的规范。
四、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实践证明, 对2008级部分学生实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 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认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 帮助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对学生专业学习的连贯指导, 加大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大幅度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归纳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推动了教学改革,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机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 要求教师重视科研, 争取各类课题, 可以进一步把产学研结合起来。
二是增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和统一, 有利于系统训练, 多出成果。选择恰当的毕业设计与制作课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导师的指导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 可以大幅度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促进了毕业设计与学生择业的有机结合。由于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 系 (部) 应加强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既有利于搞好毕业环节教学, 又有利于学生就业选择。学生可以安心做设计、写论文, 并合理安排求职时间;对用人单位来说, 能够提高录用人才的效率, 缩短“磨合期”。
四是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具有企业背景的题目, 学到大量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 为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尤其是参与企业项目, 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增强社会适应性。
五是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了教学相长,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设计模式改革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科研水平和实践技能。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是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明显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规范程度大幅度提高, 论文表述更加符合科技论文国家标准, 大大增加了论文的可读性, 强化了对学生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金凤, 冯宪章, 高长银.普通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8) .
[2]黄汀.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2) .
[3]赵晓静, 杜文艳.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教学版) , 2006, (26) .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论文 篇2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高职院校教育已步入快速发展道路。作为艺术类的基础学科,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与一般专业有很大区别,除了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电脑及相关软件外,还对学生的设计思路有很高要求。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平面设计人才非常不利。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和教学特点,提出了创新平面设计教学的策略。
一、平面设计概述
平面设计是视觉语言,是集专业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综合视觉表现。平面设计是在二维空间进行的设计活动,以视觉作为交流和沟通的途径,把符号、色彩、图形和文字等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一定的设计方法和创意达到传递信息或思想的目的。平面设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并历经美术—工艺美术—商业美术—美术设计—工业及艺术设计等多个发展阶段。我国的平面设计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到现在也才有30年的发展历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平面设计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和关注,其价值和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并引起了企业、商业和文化界等行业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平面设计专业的迅猛发展,平面设计逐渐发展成为网络平面设计,并呈现出用视觉、听觉、互动视觉传递全球化信息的特点,通过整合多种文字及图片信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吸引力。就当前高职院校的平面设计教学而言,在认识与方法上还存在着误区,对实验性及探索性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过程缺少原创性空间和探究式学习,学生在作品创作时缺乏创意,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亟须创新。
二、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现状
(一)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课时较短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制设置一般为三年,扣除正常的暑假、寒假、星期天及法定节假日,学生每年在学校的时间也仅仅半年而已,再加上学校还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实习和顶岗实习等,而且很多学校在大三时都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很多学生实际上就是参加了工作,因此学生正常的课程学习时间也就一年多点。在这有效的一年学习中想要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显然时间是不够用的。
(二)学生文化课水平相对较差
平面设计专业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除了先天的艺术素养和超前的设计思想外,还要能够熟练地操作电脑及相关软件。因此,对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的知识越多越有利于产生设计创意和灵感。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文化课和专业课水平较低,有的学生甚至不能熟练地操作电脑,更别说运用设计软件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式落后
平面设计专业需要学生有先进的设计创意,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创作灵感。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对平面设计专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学习习近平面设计需要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学生静坐在教室里会丧失思维主动性,完全失去了创新意识。而且,平面设计专业注重实践活动和实际操作,只有在实际创作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产生创作灵感。
(四)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缺乏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由于我国开展平面设计教学的时间相对较晚,在教学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模仿和借鉴西方国家的教学内容,这对平面设计教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有些院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缺乏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这不利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呼吁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中国元素,以更好地体现我国的文化性和民族性。
三、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想使学生在平面设计上创作出好的作品就必须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也就是学生要拥有创意能力,善于用新方法、新思想设计出独具特色和创意的个性作品。因此,在平面设计专业学习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习理论知识和参加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不但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色彩、造型及点线面组合等基本技能,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平面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走出“教师讲—学生听—布置课后作业”的教学困境,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视野观察事物,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能够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事物。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设置教学目标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彰显学生个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优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积累和储备更多的知识
平面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创作过程,需要学生拥有多领域、多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倡学生广泛学习和涉猎多方面知识,以便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在教学及实践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构思,多方面搜集和积累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用超前的创作意识和丰富的知识创作出优秀作品。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所谓感悟能力就是指创新意识和思维,具有创造性活动,要有积极主动的创作态度和创作意识,这也是进行平面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贯穿于平面设计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通过观摩和临摹优秀作品、观察客观事物、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结合学生特点研发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材
当前,平面设计专业所使用的课本一般都是高校的通用教材,然而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接受知识及个人素质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在遵循教学和专业规律的前提下,要结合学生特点研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教材,同时要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走平面设计的“中国之路”,使平面设计专业得以健康发展。总之,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实际大胆创新,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但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平面设计专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齐平.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现状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1).
[2]刘静瑜.初探高职平面设计教学与创新[J].科教文汇,(23).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艺美术;图案设计;教学
一、概述
图案是教育家陈之佛先生1928年提出:图案是构想图。它不仅是平面的,也是立体的;是创造性的计划,也是设计视线的阶段。 根据其表现形式则分为具象和抽象之分,具象图案其内容可以分为花卉图案、风景图案、人物图案、动物图案。《辞海》艺术分册对“图案”条目的解释:“广义指对某种器物的造型构造、色彩、纹饰进行工艺处理而事先设计的施工方案,制成图样,通称图案。
《图案设计》一般开设在大一下学期,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是一门衔接素描、色彩等课程与专业课的一门过度科目。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以使同学们增进艺术修养,拓宽艺术设计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对该课程乃至艺术设计专业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教学模式陈旧
现在很多高校的很多课程依然循规蹈矩的的教学,按部就班的将学生放置在课堂,脱离了市场这个大环境。这当然与该校的教学制度及老师有关,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希望学生在课堂上上课,方便教学管理的同时,使同学们失去了外出到市场大环境学习的机会。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不应该再像小学、初中那样规规矩矩坐在课堂上,而是多与社会接触。比如《图案设计》这门课,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临摹一些古建筑上的传统图案;可以去一些墙绘公司参观,去现场观摩墙绘师怎么绘制墙绘图案的过程;另外,还可以分组去超市进行包装图案的考察。
(二)比例失调
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理论和实践环节比例更加倾向于理论,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给同学讲什么是二方连续,什么是适合纹样等,并让学生按课时去完成作业,这样的教学往往会占用整门课程课时的四分之三以上,关于实践环节仅在课程的最后简单讲一讲,做一做,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何要学习《图案设计》这门课程,乃至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笔者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学习怎样去将这门课程去运用到实践环节,比如,户外传统图案的写生等内容可以穿插到整个教学环节,以便使学生通过亲眼所见,增进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同时,也学到了专业基础知识。
(三)学生对课程及原有教学模式不感兴趣
教师应该分析学生之所以这么做的真正原因,从根本上研究问题所在:是这门课程太枯燥还是自己讲课存在问题,应当在实践教学中,琢磨学生到底想上什么样的《图案设计》课,如何使学生慢慢接受这门课程 ,摆脱原有低头看手机的习惯,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去分析、研究。寻找根源,并根据高职同学的专业基础及自学能力的评估,按照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课堂教学。根据这些情况,另外在开设该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所学专业课进行实践环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使其带入到课堂上来。
在我国国内,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高职院校开设产学合一模式教学模式,开展产学一体化教学。比如旅游产品设计专业,可以开设师徒制课堂,聘请一些手工艺人或是公司技术人员来学校讲学。并且在学校开办工厂,让工厂进入校园,使得同学们在学校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在入学后,进入一定比例的理论学习之后,转入基础课程的学习、软件的学习,同时学习木工技术、焊工技术、数控机床操作的能力等综合技术能力,培养出一个毕业后立马能上岗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使其成为广而精的技术型人才,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有侧重点的培养其专业特长。
省内外很多高校的一些优秀案例就值得我们学习。例如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当地的陶瓷文化底蕴,近些年开设了陶瓷专业,从许昌的陶瓷发源地禹州市神垕镇请来当地有名的师傅来学校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在校完成正常学习后去神垕陶瓷厂进行实践操作,毕业后可以从事本行业的工作。又比如,广州市南郊大学城南郊的小洲村,是一个千年古村,也是一个旅游之地。小洲村因其毗邻广州各高校,同时靠近广州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很多师生利用传统图案设计手工制作的的小手工艺品在这里的店铺出售,还有很多设计专业毕业的同学在这里开小作坊(陶艺作坊、手工布艺、纸艺坊、木艺坊等),将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图案等专业技能运用到手工制品上来,使得他们的专业更加紧密的联系市场,让中国的传统图案也得到发展和传扬。
三、结语
不论是国外的二元制教学模式,还是国内正在趋向成熟的一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培养技术型人才,更加倾向于技术的运用。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进行改革,并且一定要区分于本科院校。本科院校重点在于培养研究型人才,侧重点在于研究。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在紧抓当前市场需要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基础上,不忘专业基本功练习的同时加紧实践练习,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图案设计》就是艺术设计专业其中一门很重要的实践基础课程,在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一定要增加专业方面的课程实践环节,才能更好的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下的技术型人才。通过教学改革,使得该门课程在教学将上有一个新的提高,使得该门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L·迪·芬克.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综合性大学课程设计原则胡美馨刘颖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德国双元教育http://edu.qq.com/zt2011/dgsyzjy/
[3]http://wenda.so.com/q/1407865530724488
[4]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3Ex_jb5gsXuMT6xs3ZioohePnLe3maL7kAIqmfIh6NSqAUNuY1Pvphv6zH8y-bMg-8KF7j2odJqaWImSdhDcgK
谈高职院校《设计色彩》的教学 篇4
一、目前设计色彩课程出现的问题
1、传统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教师在前面滔滔不绝的讲授知识点, 重点和难点, 没有注意学生的反应, 基本陷入自我陶醉式的讲课状态中, 学生是否学习了, 学习效果如何在所不问。而学生的任务是什么?主要是进行被动的听讲, 没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或者有另外一种情况, 教师简单说了画法的原理, 剩下的全是学生在操作, 教师不再讲解, 学生只靠自己的理解来学习, 摸着石头过河。这样可能走弯路。
2、设计色彩教材水平参差不齐
作为教学的主要工具, 教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市场上各种设计色彩的教材比较多, 编者水平不一样, 导致教材编写的水平参差不齐, 教材没有一定的科学性, 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形成阻碍。
3. 师资严重不足, 缺乏专业方向的专职教师, 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质量不稳定。
目前高校扩招, 导致高等院校尤其艺术类院校学生素质的下降, 进而影响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 随着老教师的退居二线, 更加需要大批的年轻教师, 但他们的业务水平还不如那些老教师, 快餐式教学培养的师资无法满足现在教学的需要。
二、加强设计色彩课程的改革措施
原有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交给你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 因此, 针对目前设计色彩课程存在的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措施:
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决定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也反映在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无法适应专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结果造成设计色彩教学模式的枯燥、不灵活, 最终出现色彩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无法衔接脱节现象, 可能出现色彩设计课程形同虚设的情况。要想使教学取得成效, 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模式。现实的情况是:许多艺术类学生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和向往, 对艺术大师和艺术殿堂的崇拜, 才进入高校, 学习艺术设计, 即使学习设计, 但他们之前所接受的专业训练主要以绘画为主, 所以对设计色彩的理解模棱两可, 不是十分清晰。要求教师通过教学, 让他们明确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不同, 从学习传统色彩的感性认识逐渐转入利用主观色彩理性地表现画面构成, 在思维层面上摆脱传统色彩训练对主观色彩思维创造的束缚,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转变设计色彩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思路, 以便学生及早进入设计色彩的学习状态, 走出对设计色彩认识观念的误区。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意识和设计创意能力, 意识是艺术的灵魂, 往往需要刻苦的磨练和感受, 要有扎实的基础和不断的努力。现在许多高校的设计色彩教学, 仍然沿用三原色对比与视觉对比等教学套路。这种方法缺乏主题性设计的导入, 导致学生学习的僵化, 不会灵活处理。打击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抑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设计色彩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 要转变教学理念;同时加强基础色彩与专业色彩的联系, 不要割裂开来, 从色彩基础学习转型到专业色彩设计中来;掌握最新的设计方面的内容, 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将设计色彩教学重点放在色彩主观表现能力与创意培养方面, 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开发的能力, 为后续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便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进而让学生在就业时基本具备胜任相应岗位的能力。
三、色彩设计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色彩设计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有计划的变化。色彩设计是遵循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的, 不能偏离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轨道,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课题设计时在内容上要注意围绕画图的主题并学会运用方法和技巧, 要严格限制设计的时间、技术、规格、流程等方面。围绕新的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计划来设计新的训练课题。在进行课题设计, 主要需要较严谨的设计态度和工作方法性。同时要兼顾趣味性、活跃性, 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并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并能更好的让学生学会思索和解答, 主要想想对色彩的感受、分析、记忆、表现与创造的热情, 研究色彩的主观性、风格的多样性因素。从而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 发挥学生个性思维, 这也是色彩设计课程的独特性所决定的, 增强设计色彩的客观形态向抽象形态转化训练过程的主动性。比如在风景设计中, 运用冷色调来表现阴沉的天气和灰暗的气氛, 暖色调来表现和煦的阳光和融融的春意。学生在进行设计时, 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同时要根据学生难感受来进行设计, 加进一些自己的思维的内容, 来充实这些色彩的理论知识。
总之, 色彩设计经过理论结合实践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式, , 由浅入深的设计能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进行色彩的配比和融汇, 来进行绘画作品的创作, 这样让学生体会更深, 并在日后的工作进一步加以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许亭方:《设计色彩》,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5年。
[2]胡明哲:《色彩表述》,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图案教学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案教学
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图案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教学内容如果仅仅停留在训练装饰设计技能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探索培养能够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要通过对自然形象的加工和变形训练,达到培养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也就是不断提高想象力和创作力。只有掌握了这个基本原理,才能在专业中对任何具体设计进行变通。但是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存在着轻视或忽视图案教学的现象,人为地造成了图案教学的薄弱和质量滑坡,严重影响或制约了专业设计水平的提高。
在新形式下职业院校艺术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专业人才,学生们不可能像纯艺术院校学生那样长时间的造型训练、色彩训练,和纯艺术的创作。他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有针对性的作业训练,强化和提高自己的创作构思能力,增强表现能力,以达到一个较高的审美和技巧操作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设计人才。在三年制高职的图案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搞好图案教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积极调动学生兴趣,在鉴赏中不断汲取传统图案精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首先,开展作品欣赏教学。传统图案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各类视觉艺术门类潜在发展之动力。从古老彩陶艺术上的装饰图案中,我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人类那无穷的想象力与巧夺天工的技艺结合是多么默契与生动。在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中,图案设计始终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诸如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敦煌艺术;威严神秘凶猛冷酷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形象生动有趣、造型古朴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魏晋南北朝的石窟、建筑装饰;唐代的唐三彩、陵墓雕刻;以及元明清的青花瓷等各个朝代丰富的装饰样式和图案面貌;还有广为流传的民间剪纸、木版年画、皮影、蓝印花布等朴素自然、活泼亲切的民间艺术;以寓意、象征、夸张等手法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参考资料。
努力引导学生经常沉浸在这些精彩的图案艺术中,将会潜移默化的促使他们产生更多更丰富的设计灵感。因此,借鉴优秀的图案艺术,不失为引导学生学习好图案设计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只有在深入领悟了传统图形的艺术精华之后,才能在现代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通过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设计出属于我们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现代图形。
2、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写生与造型变化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具备了一定的鉴赏和学习能力之后,我们就会对图案设计的审美与形式产生一定的兴趣。审美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判断与欣赏。而这种判断与欣赏是遵循一定的形式来进行的,形式是图案的造型以及它的构成规律,如图案的格式、平衡、对比、韵律等。一幅形式感很强的设计作品,那一定会具备较好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又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大自然是美的,也是艺术的源泉,这是因为大自然中蕴藏着自然的创造魅力、合理完美的结构和丰富而奇特的梦幻形式。而图案也是以自然作品作为灵感启发的源点。因此需要一定的写生训练,通过写生收集资料,仔细观察所要描绘的自然形象,从不同的写生角度得到不同的形体特征,从中加以总结,为图案变化打好基础。针对高职艺术生基础稍差,造型能力欠缺等特点,可以多从基础与单一的对象开始,如一片叶子、一个花瓣或者一根羽毛,它们的许多纹理都可以作为图案变化的资料。写生是图案的基础,通过写生训练提高学生的变化能力,抓住对象的特征,选择最动人的姿态、最适宜的角度进行描写,如果能够掌握这些,写生的目的就达到了。
紧接着是造型变化训练,也就是用装饰的艺术语言对写生所得的自然形象进行加工和美化,经过一定的艺术处理,把自然形象变化成装饰图形,这是图案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必要的临摹训练和针对性的造型训练,使其能体现出设计者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具有个性的表现意识,它不仅是图案学习者的设计思维培养,更与设计实践工作的创新性相吻合。因此,如何进行变化就成了图案教学中的焦点问题。从具象形态到抽象形态的变形,是抓住具象形态的总体特征进行提炼、归纳与简化。许多图案设计之所以让人激动,让人难以忘怀,都因为它有成功的造型,如著名的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设计,就是较为成功的现代范例。而传统的图案中,汉瓦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造型,也是极具代表性。造型成功与否,夸张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在课上要不断让学生找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同学之间要经常互相评价,教师也要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这样既可增进浓厚的学习氛围,又可虚心听取他人的评价,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从而更好地进行图案训练。
3、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维能力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图案课作为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由基础课向专业课的过渡课程,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曾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就是要把这几乎要被遗忘的想象力激发出来,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何来创新?教师要教会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去感受周围的事物,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激发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就会有无穷无尽的新发现。想象不但可以描绘看到的,还能描绘心里所感受的,这就是艺术想象力为设计所带来的无限生命。每个人都有想象力,但并非每个人都具有把理想、观念、精神用想象的思维转化为视觉图案的能力,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将想象与意念形象化、视觉化,这是创意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
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进度的情况,通过多向学生展示一些成功的图案作品,不断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把自然原形通过想象力创作出吸引人的图案,这既是介于人与自然之间取得平衡的一种关系,也是人的创造走向丰富过程的反映,缺乏想象力必然无法产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设计出的图案必然陷入雷同、僵化,必然成为拼拼凑凑,被手法和法则框死的毫无意义的图形。另外,在技法的表现上也应加以创新,除传统的点线面变化外,可根据造型的需要,适当增加如擦、刮、皱、褶、印压等肌理效果的表现,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图案设计的创新与现代意识使创作的图案锦上添花,富有韵味。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论文 篇6
近年来,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就业压力空前增大。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将学生的就业率纳入评估指标,就业率成了评估体系中的一项硬指标。在时间安排上,毕业设计环节一般安排在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阶段刚好是学生毕业求职的时间。一方面,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为了求职,学生无法保证充足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另一方面,为了学生的就业和前途,学校和指导教师不得不作出倾斜的选择。因此,一些院校往往将毕业设计环节看成学生毕业前走过场的例行程序,有的院校不得不缩短甚至放弃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以保障学生的就业需要。
毕业设计是集学习、实践、探索及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环节,在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毕业设计也是学生从学校学习过渡到实际工作的桥梁,是与学生就业及日后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铺垫。因此,改革毕业设计的教学方式,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毕业设计环节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实现该培养目标应该体现在人才所具备的能力上,而不应该片面地强调以既定的岗位(群)为前提培养上岗能力,以能达到“零距离”适应为目标。高职毕业生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满足复杂多变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和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一个人一辈子可能要从事多种职业,而多种职业技能不可能在学校几年的学习中获得。所以,高职人才必须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当前技术岗位的要求;必须具备知识更新与迁移能力,有进一步学习提高以适应将来岗位变革的能力;必须学会在没有他人指导的前提下获得新知识、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的方法。毕业设计正是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能力训练的最佳时机,为了解决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学生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要用自己的双手操作,要对提出的方案进行论证或检验,要检索最新的文献和信息并加以运用,要与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毕业设计可以提供一个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发挥的空间和平台,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从文献、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中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都会有所提高,具备了这些能力,学生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立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
高职生经过两年或两年多时间的在校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但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将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尽快形成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学生就业前面临的问题,而毕业设计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毕业设计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可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是根据学生毕业实习岗位的任务和目标确定的,因此,毕业设计是从理论到实践、从实习到实战、从校园到职场延伸与链接的过渡环节,不仅能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丰富和发展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使之转化成更高层次的经验、技能和技巧,而且能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走出校门就能顶岗操作,就能适应企业环境,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
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毕业设计环节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以谋职为取向,强调培养适应型、对口型人才,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随着就业方式的改变,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校教育应逐步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从传统的寻找工作转变为创造工作,进而为别人提供工作。毕业设计作为高职教育最后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毕业设计可简单概括为“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要经历选题、调研、提出方案、确定技术路线、实验验证、总结、答辩等阶段,从中学生可得到提出问题、检索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实验验证、撰写说明书和毕业论文、接受答辩等基本训练。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对一些新的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对一些新的想法加以修正、完善,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可以得以解决。经历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将大大提高,其创新、创业意识将得以形成,得到激发,创业的信心将得以增强,综合素质也将得到较大提高。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办学层次、水平及理念不同,各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各校毕业设计的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就业压力迫使学生投入的精力不够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学期,这段时间正是毕业生择业谋职的时间。从寒假开始,学生就奔波于校园内外的招聘会和人才市场,忙于招聘单位的笔试、面试和培训等。如果应聘成功,一般要到单位试用几个月,这样的话,学生实际上已离开学校。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一切以就业为主,一切为就业服务,用人单位在选聘学生时很少考虑学生的毕业设计做得如何,学生也认为毕业设计的成绩对就业没有多大影响,已落实单位的学生更是认为毕业设计无关紧要,所以很难把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东拼西凑,有的甚至抄袭,毕业设计工作很难按照要求完成。指导教师对此也无能为力,严格一点的教师可能把关紧点,更多的教师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放过去了,毕业设计质量可想而知。
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使毕业设计难以务实
近年来,高校招生不断扩大,使本来并不宽裕的教学资源变得尤为紧张,这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与教学硬件设施上。一方面,学校扩招后,某些专业师生比例失调,教师的教学任务加大,一个教师要指导的学生太多,精力投入不足,难免会顾此失彼;另一方面,学校扩招必然带来新教师的引进,许多新教师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这部分教师角色转换太快,课堂教学压力大,缺少必要的锻炼和见习机会,在毕业设计辅导过程中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另外,大部分学校教学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毕业设计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不够,图书馆及信息网络供给不足,图书数量和种类不能满足毕业设计的需求,再加上有的学校对外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或者实习单位无法接纳大量的学生,因此,学生缺乏毕业设计实践的机会,毕业设计也就只能纸上谈兵。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毕业设计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是近几年升格而成或合并而成的,其教学和科研水平还处在需要提升的阶段。一般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平时少有时间进行科研,也难有机会到企业挂职锻炼,全面型、综合型的教师不多,学校也没有充足的经费让教师进修学习,因此,教师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与生产实际有相当远的距离,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选题难免脱离生产实际。虽说有部分学校聘请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毕业设计的选题和指导,但这对于毕业生而言仍是杯水车薪,何况外聘人员的职责难以界定,很容易流于形式。
毕业设计抄袭现象严重
近年来,学术论文抄袭大有盛行之势,这种现象同样也存在于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中。由于网络的普及和发达,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和发展,毕业设计期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下载所需的各种信息和资料,网络一方面丰富了毕业设计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为某些学生的抄袭提供了便利。毕业设计中出现整段整段从网上文献中摘录的内容,有些学生甚至直接将下载的文章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或设计,这已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如何遏制这种现象,成为毕业设计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提高质量的措施
针对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为了让毕业设计环节落到实处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方法或措施,以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指导教师要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
毕业设计开始之前,指导教师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这种准备工作不是简单的毕业设计选题、资料准备等,还涉及指导教师对整个指导过程的设计和把握。每个教师在选题时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好的学生应达到怎样的水平,差的学生怎样才能顺利通过毕业设计。教师还要考虑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情况,有的学生可在实习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而有的学生在实习单位可能无法进行毕业设计。如果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将这些问题进行了通盘考虑,则指导毕业设计的针对性会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也容易监控。
毕业设计课题可提前下发
由于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的重要任务是谋职就业,这对毕业设计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针对这种情况,将毕业设计环节适当提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应对措施。如我校生物系食品加工专业和商检技术专业,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中,第五学期下半学期为生产实习时间,教研室一般会在第五学期初督促动员教师准备毕业设计的题目和资料,在该学期的前半学期将指导教师的安排告知学生,学生与教师可进行双向选择。指导教师和学生确定下来后,教研室要求每位指导教师要给所指导的学生集中上课,除了向学生介绍课题的基本内容、毕业设计如何进行(如如何检索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设计研究方案)之外,还要强调毕业设计的格式、规范、基本要求及毕业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通过这种较为正式的途径向学生传达“毕业设计非常重要、必须重视”的信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一方面进入生产实习环节,另一方面可以开始着手毕业设计工作。若生产实习的内容能够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则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可以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在这段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学生的精力相对会比较集中,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压力就会减轻。
与企事业单位联合,以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实习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
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一般与毕业实习同时进行,这段时间学生在准就业的情况下投身实际工作,在实践中可发现问题,并可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如我校生物系食品加工专业每年都有部分学生进入当地的中小型食品企业实习,有些学生会参与新产品的开发,一般而言,这些学生会以新产品开发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对于一些小型的或新建的食品企业,这样的毕业设计很受实习单位的欢迎。另外,学校的合作单位或校外实训基地也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良好场所,如我校生物系与当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该单位除了向我校商检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认识实习的机会以外,每年还允许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在此期间,学生可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借助该单位优秀人才的指导和先进的检测设备,学生可得到严格的训练,其毕业设计的质量较高。利用这些条件,可缓解校内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有利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展,增强企业与学校、学生的沟通,也有利于提高校内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毕业设计模式应多元化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是教师出题,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先进行文献检索,搜集资料数据,然后进行设计或实验验证。在这种形式下,课题类型、设计要求及考评方式都是统一的,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和个性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毕业设计的选题方面可以多元化。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爱好与专长,选择教师拟定的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也可根据兴趣特长或就业岗位的需求自拟题目,经教师审定即可;同时对学生跨系、跨专业进行毕业设计应给予支持和鼓励。关于毕业设计的形式,除传统的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之外,也可以是调研报告、实践报告等。这样一种开放的、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模式,可以顺应当前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要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监控,对毕业设计进行严格管理
毕业设计教学监控和管理不严是导致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各学校都制定了毕业设计的工作规范、检查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但在实施时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比较普遍,也有部分学校制定的规程不科学、不系统,要求不具体,操作的随意性较大。为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应制定科学、规范的毕业设计教学规程,明确校、系、教研室和教师各自的职责和管理目标;学校要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和目标管理,实行毕业设计全程跟踪和检查评价制度,强化指导教师的责任心;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考评机制,正确、客观、公正地评价毕业设计成绩,杜绝拼凑、抄袭等不良现象,对毕业设计不合格的学生不可降低要求。
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良好开端,是连接校园与就业岗位的绿色通道和桥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针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创新,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简述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探讨高职院校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黄尧.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1):12-14.
[2]邢鸿雁,李树森.浅析毕业设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轻工教育,2007,(2):42.
[3]李志生,梅胜,李冬梅,夏蓓娅,吴俊.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与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增刊):143-144.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论文 篇7
毕业设计 (论文) 是高职院校检验学生综合性能力的综合性课程,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课程开设在第六学期, 毕业设计 (论文) 是学生离开学校之前, 学校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综合培养与测试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 (论文) 是高职人才培养中不可替代的一个环节, 尤其在越来越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今天, 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教育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系为例, 分析毕业设计 (论文) 环节目前的状况, 并针对这些状况提出了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改革的探索。
2 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前的状况
2.1 没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指导
计算机系传统的毕业设计安排, 首先由各个教研室提供相应的毕业设计内容及对应的指导教师, 学生进行初步选择, 若是出现某个教师的选择人数过多的情况, 则由教学秘书进行适当调整, 基本是按学生人数均等划分给各个专任教师的原则进行分配。其次, 指导教师与学生自行沟通, 确定见面指导时间。最后由指导教师发放毕业设计规范之后, 学生按照各个教研室提供的毕业设计内容,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完成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在整个毕业设计安排的过程中, 没有针对毕业设计的理论课程, 学生对毕业设计没有一个系统性的知识, 经常出现题目不清晰, 排版不合理, 论文思路不明确, 内容主次颠倒的状况[1]。
2.2 投入不足
毕业设计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分别是学生投入时间不足, 教师投入精力不足及学校设备及经费投入不足。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系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六学期, 这个时间阶段, 很多学生找到单位进行毕业实习, 有些学生则在忙着找工作, 有些学生甚至已经提前就业。学生投入时间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表现在工作岗位上, 学生对学校课程学习的意识逐渐淡薄, 忽视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不自觉地只考虑工作而忽略毕业设计;另一方面是离开校园, 学生没有了课堂学习的紧张氛围, 放松了对课程学习的要求, 养成了拖延的习惯。
教师除了教学任务以外, 每年还有科研任务的考核, 有的教师还兼任繁杂的班主任工作, 由于各项工作考核的压力较大, 相对而言, 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投入精力显得不足。学生的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抄袭现象的出现间接导致了教师指导工作量的增加, 指导很容易陷入到恶性循环当中。
学校对毕业设计投入的设备与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资源匮乏, 计算机系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作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场所, 学生分散在各个地方自主学习, 难以得到有效的监控。学校没有专门经费供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使用, 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时, 由于没有专门设备与经费的投入, 毕业设计的范围无形中缩小了很多[2]。
2.3设计内容与实际需求关联度低
毕业设计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关联度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高校教师基本上毕业后就到高校任教, 从学校毕业就直接到学校就业, 对社会新技术及新事物的敏感度不够, 知识更新较慢。第二, 高职院校在近几年进行了专业教学计划的大改,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系各专业的专业课程可分配的课时有较明显的缩减, 由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 教师在授课时基本上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 对于知识应用的讲解和实践很少, 只有少数学习能力特别突出的学生, 通过自身的努力, 在所学知识的应用上有进一步的提升。第三,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都是在新生入学前半年开始制定, 教学计划制定完成之后, 学生在校的三年中, 需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由于时间跨度比较长, 计算机系曾出现学生毕业后, 在校时所学习的某一门专业课, 已经不属于流行软件的使用趋势。
2.4 创新不够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系的毕业设计过程, 无论是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式, 还是论文的写作规范, 抑或是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这样一个知识创新的时代, 都显得墨守陈规。
教师的指导方式过于陈旧, 在时间安排上因循守旧。计算机系指导教师在进行毕业设计指导的时候, 多采用见面统一指导的方式, 由于第六学期多数学生已经离校, 有的已经实习或者就业, 即时指导教师能牺牲自己的周末时间, 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返校, 导致很多学生实际上没有得到指导教师系统性的指导。
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照本宣科, 没有针对性。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有一个统一的论文写作规范, 由于对计算机专业的针对性不强, 该论文写作规范仅在大方向上对计算机系学生有引导作用, 在细节帮助上的作用微乎其微, 学生甚至连参考文献的书写规范都不能得到明确的帮助,
学生创新意识没有形成。社会在不断发展, 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逐年降低, 有的仅仅是为了通过毕业设计 (论文) 而进行学习。完成任务式的学习模式, 学生对原有知识体系的了解尚不够深, 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
2.5 论文审核制度流于形式
计算机系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改革前, 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首先由指导教师完成, 系里成立专门的毕业论文审核小组, 小组成员5 人左右, 最终由审核小组成员对论文进行最后审核。一般情况下, 审核小组都尊重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成绩的评定, 这就造成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由指导教师核定。由于缺乏一个完善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 面对严俊的就业形式, 有些指导教师担心学生不能正常毕业, 影响学校声誉, 因而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不能按照文件制定的标准严格执行, 论文审核制度流于形式。
3 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改革的探索
在近几年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 计算机系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改革主要从开设毕业设计 (论文) 讲座、改革管理制度、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创新指导方式, 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完善审核机制五个方面进行。
3.1 开设毕业设计 (论文) 讲座
由具有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举办设计 (论文) 讲座, 讲座内容主要从专业前沿技术、论文选题、文献检索和论文撰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指导, 讲座内容详细到论文写作的结构, 论文提纲的撰写等, 使学生对论文选题有清晰的了解, 能形成比较明确的论文写作思路, 分清论文正文内容的主次。通过讲座, 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 (论文) 系统性的认识, 加强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的信心, 尤其是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3.2 改革管理制度
毕业设计 (论文) 管理制度改革主要从论文时间安排、实行导师制、挖掘现有资源几个方面来进行。针对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上, 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计算机在近几年, 从第五学期开始安排学生接触, 指导教师安排、论文选题、讲座及初步指导都在第五学期完成, 由于学生还在校, 能够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去关注毕业设计, 即使第六学期学生离开学校, 也能通过QQ、微信、邮件等方式和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由于学生离校前已经对毕业设计有了系统性的认识, 因此第六学期学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的学习工作量相对轻松。
计算机系在近几年实行了导师制, 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指导。导师制在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始实施, 采用全员参与, 全员分配的方式, 即所有教师都作为导师参与导师制, 所有学生都分配有导师进行指导。以三年为一个实施周期, 导师从学生入学之后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地给予帮助, 主要从专业角度给予学习方面的引导[3]。时间安排上提前到第五学期, 对于指导教师来说, 学生对毕业设计 (论文) 的认识提高, 指导起来也会相应轻松, 无形中减轻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最近几年购买了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的部分数据, 基本满足学生论文写作的要求,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
3.3 充分考虑企业需求
计算机系近几年抓紧了和企业及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新增校外实训基地10 个, 综合实践教学阶段, 由指导教师带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综合实习, 学生在企业中参与实际项目开发工作, 实践结束后, 由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在毕业设计阶段,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成果展示, 在原有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求, 作为毕业设计内容, 这就打破了毕业设计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的尴尬局面。计算机系近几年开始进行专业校企合作共建之后, 逐渐引进企业教师进行专业课程的教授工作。校企共建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向培养教学, 教学大纲核心课程与企业的核心课程进行置换, 计算机系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 企业发挥自身的职业能力培养优势。除此以外, 计算机系在进行教学大纲制定时, 提前召开校内外专家交流会, 充分听取企业专家对本专业教学大纲制定的建议;并由系领导带队, 各个专业教研室主任及部分教师参与, 多次去到其他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同时召开学生座谈会, 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多管齐下之下, 教学大纲的制定更能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 促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衔接[4]。
3.4 创新指导方式
计算机系有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制作和物联网应用技术四个专业, 各个专业归属不同的教研室, 往年的毕业设计都是各自为政, 近几年, 在系领导的高度重视之下, 计算机系开始尝试走多专业联合进行毕业设计的尝试, 各专业学生发挥自身优势, 联合进行毕业设计, 再从专业角度进行论文选题及撰写。多专业联合的优势, 正逐步显示出它独特的优势, 除了在毕业设计方面, 计算机系学生近几年获得的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奖项均是多专业联合的产物。多专业联合提供了学生与其他专业同学间的紧密联系, 各专业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与积极心态, 对各专业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撞击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
对于毕业论文规范, 计算机系在学校统一的毕业论文规范的基础之上, 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论文规范, 在规范中把一篇论文包含的几个部分分别罗列出来, 对论文每一部分的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并给予写作建议与篇幅量的限制, 还提供一些范例进行参考。在论文写作规范中还把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汇集, 避免学生进入误区, 有效帮助学生提升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
针对学生毕业论文排版混乱的现象, 计算机系在2014 年编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时, 结合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把毕业论文排版作为一个项目, 添加到word 2010 的应用案例中, 使学生入学初就对论文排版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解决了学生毕业论文排版不合理的问题。针对毕业论文题目重复率高的现象, 计算机系要求每个教研室主任严格把关, 每年的论文题目更新率不低于75%, 这也促进指导教师紧跟时代步伐, 更关注本专业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对教师自身进行科研有一定的帮助, 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
3.5 完善审核机制
为了更好评价及监督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 专门设置了毕业设计指导情况记录表, 表中内容包含指导时间、地点、参加学生、指导内容、学生反馈等信息, 一个指导教师带6个到8 个学生, 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一周至少一次联系, 并对指导情况进行记录, 指导教师每周通过邮件提交更新之后的情况记录表到系里, 由教学秘书进行归类存档。计算机系教师建立了一个工作交流QQ群, 每周在群上公布指导教师更新的情况, 也起到督促指导教师按时完成指导工作的作用。论文审核小组在进行审核时, 以毕业设计情况记录表作为审核参考内容之一, 计算机系还把毕业设计指导效果纳入本系年度评优的考核范围内。
4 总结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综合培养与测试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毕业设计的指导及学习过程都会发生变动, 本文从开设毕业设计 (论文) 讲座、改革管理制度、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创新指导方式, 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完善审核机制五个方面进行了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改革的探索, 尤其是近几年导师制的实施, 对提升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作用重大。
摘要:针对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系毕业设计 (论文) 的状况, 从开设毕业设计 (论文) 讲座、改革管理制度、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创新指导方式, 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完善审核机制五个方面进行了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改革的探索, 尤其是导师制的实施, 使学生得到系统性的指导, 对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作用重大。
关键词:高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桂林, 谢红梅, 陈盛明, 等.工科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化学类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 2015, 42 (18) :21-24.
[2]朱景锋.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2, 28 (1) :51-54.
[3]黄曼莹, 朱景锋.导师制在高职感知实践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科技风, 2013, (24) :198.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论文 篇8
1 本课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从题目、内容及做法上一直沿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的作法。不可否认, 到目前为止, 这套体系对工科机械类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仍具有现实意义。但这套体系主要培养的是从事细节设计的设计人员, 对于设计的全局性问题的研究考虑不够, 因而, 对于培养具有更广阔视野的设计人员来说就显得有些欠缺。
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日新月异,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向机械行业渗透, 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机械概念。新的设计、生产和制造方法不断涌现, 生产模式由“少品种大批量”转为“多品种小批量”。而当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现状却与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很不适应。长期以来, 设计被误解为仅仅是翻手册、套公式、照葫芦画瓢。课程设计命题单一陈旧, 内容主要围绕传统的齿轮减速器设计, 以教授传统的经验型手工设计为目标, 计算机技术没有成为有效工具反而成了包袱, 常常使学生机械僵硬地模仿,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的措施
2.1 改变传统的课程模式, 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变课程设计任务发放时间, 将课程设计上延到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去。一开始就将任务书下发给每一位同学。使师、生在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始终围绕设计这个主线教、学。学生预先了解课程设计内容,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地收集资料和考虑各种复杂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行某些创造性思维。同时设计这个主线还可以把所学知识串起来, 循序渐进, 使学生感受到本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有机联系,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避免过去经常出现的课程设计做完了才明白机械设计学的是什么。
加强青年教师的工程背景训练。对于新分来的青年教师, 只要没有工程背景, 就必须下实验室, 定期下工厂锻炼, 指定导师, 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常言道:师傅敢脱鞋, 徒弟敢下水。只有教师具备了基本工程设计能力, 才可能教出更高水平的学生。
课程设计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 创新能力应该如何培养呢?美国耶鲁大学校长莱文认为, 教学中不给学生特定内容, 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能力, 严密分析的能力, 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是最大的。同样, 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 不应该受到原有模式的限制, 要采用多样化形式。在设计的形式上, 不仅可以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也可以采用学生自己设计的实物形式, 或者是计算机设计的实物形式。在选择设计的题目时, 可以是老师指定的设计内容, 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题目,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和创新能力。
2.2 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
计算机绘图已成为各大企业主要的绘图方式, 因此高职生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应用计算机绘图, 既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 又可以减轻绘图压力, 同时有助于一些学生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创新。目前, 对高职生来说, 应用最多的绘图软件主要是CAD和Pro/E, 但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原本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同时利用计算机绘图便于修改的特点, 使学生在课程设计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方案论证、结构设计创新方面上来。实践证明多数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在了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上, 因此反而增加了工作量, 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细节设计能力必然下降。更有甚者, 有的同学拷贝其他人的零件图, 为此, 我们要求学生必须用手工绘制出方案图及装配图的草图, 并经指导教师签字方可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和绘图, 这样也便于教师视学生基础设计能力的高低因材施教。
2.3 增加感性认识和工程观念, 建设“校企合一”的教学环境
应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为重点, 依托校内生产企业或者是校外实训基地, 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中, 适时布置学生阅读设计指导书中有关内容, 并完成相应的课程设计内容。如讲完机械传动一篇后, 即可介绍减速器一章, 安排学生观看减速器录像并进行减速器装拆实验, 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布置学生自学指导书传动装置总体设计部分, 然后进行传动方案的拟定或分析, 完成传动装置总体设计及传动零件设计。学生能初步感受到工程设计的特点, 逐步进入设计角色。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更有动力, 设计效果会更好。同时, 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及学生的意志力、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等, 学生的未来执业能力会明显增强。
3 结束语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课题, 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就必须使教学和实际生产相结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必须打破原有模式的限制, 其改革应紧跟时代的步伐。谁先取得成功, 谁的学生就会被社会承认, 就会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 节约宝贵的时间, 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机械系统和结构的创新。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打造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
摘要:总结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发展的历史, 分析了新形势下课程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践体会, 提出了在继承传统、把握学科底线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的措施。
高职院校教学辅助系统分析与设计 篇9
1 矛盾分析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让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技能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是当前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手段,它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弊端,但是面临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学资源的匮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教学安排
在传统的教学安排过程中,由于教学资源的紧缺,往往是先讲理论再集中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完成学习,仅仅变成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这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法实现经常会脱节,从而难以真正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1.2 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确定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一般相对比较稳定,但随着新技术、新软件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便产生了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与知识更新速度快之间的矛盾。
1.3 实践教学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一般是由教师集中演示操作、学生自主练习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在这期间教师只能在巡视部分学生的操作和人工批阅所有上机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因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得到及时、全面的了解和反馈,从而最终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为能实现知识的快速、高效地传播,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缩短知识更新周期的目的,国内学者已经展开了各种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加快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步伐。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搜集,关于“教学辅助系统”的研究数量并不少,例如:在中国学术文献数据库中,可以检索到八千余篇有关“教学辅助系统”的文献资料,但是一部分是针对某一门课设计开发设计的,另一部分是针对考试系统而设计开发的,真正能够集辅助教学、上机练习指导、考试测评于一体,实现教中学,学中做的现代化教学辅助系统还很少,相关的研究文献也十分欠缺。
2 教学辅助系统
2.1 设计目标
本系统旨在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一个教中学、学中做的服务平台,有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缩短知识更新周期的目的。为此本教学辅助系统在综合运用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等多种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可以对自己所需的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师生之间可以进行讨论流、支持教师主导下的自主学习、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及时更新学习资源等功能,为教师和学生真正提供一个辅助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服务平台。
2.2 开发关键技术
为了教师和学生更有效方便、高效地使用本系统完成教学与学习任务,本系统采用B/S框构来开发,将所有的教学和学习资源集中存放在服务器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浏览器完成对各类资源进行查询、浏览、管理等操作。本系统主要运用ASP.NET和SQL Server技术基于B/S结构实现整个系统的开发。前台采用XML文件存储数据,综合运用HTML、ASP.NET和JavaScript等技术实现人机交互部分的设计;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完成后台数据库的管理。
3 数据库
本教学辅助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都会涉及到相关数据的访问及操作,数据库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辅助系统的工作效率,为此,数据库设计的合理化在整个教学辅助系统的开发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教学辅助系统中相关数据库表的结构设计如下:
(1)用户基本信息表:用户编号、用户名称、用户密码、类别(教师、学生、管理员)。
(2)教师信息表:教师编号、教师姓名、教师性别、隶属部门、授课编号。
(3)学生信息表:学生编号、学生姓名、学生性别、专业编号、班级编号。
(4)授课信息表:授课编号、教师编号、课程编号、授课时间、章节编号、描述。
(5)选课信息表:学生编号、课程编号、学习时间、章节编号、作业成绩、综合测评。
(6)教学资源信息表:课程编号、章节编号、资源类别、文件名、文件类型、文件路径。
(7)学生提问信息表:问题编号、问题主题、内容、提问时间、学生编号。
(8)教师答疑信息表:问题编号、教师编号、答疑内容、答疑时间。
4 系统模块
根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际需要,本教学辅助系统按其功能划分主要包括:教学资源管理模块、试题作业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在线交流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其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1)学资源管理模块。该模块是本教学辅助系统的核心,教学资源管理主要分为两部分:1)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的平台,系统中会展示出课程相关信息、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分析、教学视频、课件、学习资料等各类教学资源;2)为教学提供辅助教学的平台,教师可通过该系统组织管理自己的教学资源,系统以树形目录的形式呈现课程的知识结构,并以网页的形式来组织各类教学资源,学生可选择相应的内容浏览、在线播放或下载,同时还能进行在线互动交流。
(2)试题作业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为学生提供课上或课后练习、单元测验、课程考试、综合测评等的功能,为教师提供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单元测试、期中、期末等进行综合测评的功能。学生不仅能在该模块中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提交系统,等待老师批阅或系统智能阅卷,还可以实现在线考试、查看自己作业或考试成绩;教师在该模块中可以完成管理题库、批阅学生作业、管理学生考试成绩等工作。
(3)教务模块。该模块主要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成绩管理,对于学生来说,在该模块中可以查询个人的各门课程的学习记录、作业完成率、综合测评成绩等信息;而对于教师来说,在该模块中主要完成对学生的学习记录、课程成绩的综合测评等内容的管理,教师可按照系统中评估模型实现学生的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
(4)在线交流模块。该模块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答疑解惑、交流互动的平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疑问时,可以在线提问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考虑到教师在短时间内无法应对所有学生的问题,系统对一些简单或常见的问题可以进行自动答复,也可由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代替老师回答,同时学生还可以留言的形式给老师留言,等待教师的答复。
(5)系统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用户基本信息管理、文件上传或下载管理、公共信息管理等功能,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进行个人基本信息的维护、学习资料下载的管理;教师在该模块中可以实现个人信息及公共信息的维护、题库的管理、学生信息的管理等。
高职院校讨论课教学的组织与设计 篇10
关键词:讨论课 引导 教学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提高教学效率,教育体制改革内容中对教学课堂的模式提出了新的理念,师生的课堂角色定位相对平等,开展上下互动,对课件及思想进行热烈的讨论,开拓学习主体的观察能力及创新思维,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的目的。
1 讨论课的内在涵义
讨论课,顾名思义,就是进行讨论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采用一问一答、一问多答或多问多答等方式进行多向商讨,直抒胸臆,对问题的看法及态度,发表见解,从而达到问题症结冰释。问中学,学中问,这种互联关系使学生学习热情激发,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养成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避免了不顾学生的学习状况,自作主张的认为学生已经理解而被忽略的教学内容。讨论课一方面是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具备一定的组织技巧,另一方面成为高情商的合作伙伴,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大有益处,同时,对增进教学活力和课堂生机都有积极的作用。
2 讨论课教学的组织及实施策略探析
讨论课教学通过教师在课前将课堂的讨论课题布置下去,由学生自己思考,拟出提纲,准备在课堂上发言。在讨论课上,教师进行开场白后,快速将学生进行分组排列,指定会议组长开始共同研讨,鼓励学生开展热烈的口头辩论和写作训练,待各组学生的思想及意见达成一致时,委派学生代表到教师台上发言,最后由教师总结概括,针对不同的争论结果,教师发表自身的看法和见解,以正纲要。
2.1 对讨论课题的精挑细选,要对症下药,与实际相符
讨论课题的对路,是组织讨论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教师在课前对所讲授的课件要相当熟悉,驾轻就熟地将课题的内容输出,指点出难点和重点,使学生在教师简浅易懂的说理中明白所学的知识。在选择课题时,要选择与课堂内容息息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对课题内容进行课前采集相关信息,为讨论课发言做好准备。课间重点强调讨论课不是寻找一个正确答案,而是一种思想形成过程,允许犯错,可以纠错,充分调足学生们的讨论热情。如果不对路的讨论题材,往往会造成几种状况,第一,课堂氛围过于活跃,学生讨论的课题内容太泛,扯得太宽,不得要领,第二,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学生知识层面没达到要求,相关的知识理论没有掌握,不了解话题的真正含义,摸不到头绪,造成无话可说或说了也不知说什么的尴尬局面,既浪费时间讨论又没有实际意义,达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要使讨论课成功,教师要花大精力和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课题,给出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预习课文、利用互联网、图书馆查阅参考文献等方法,有目的、系统地组织好发言资料,甚至可以到社会取材,撷取人们生活中的生活片断充实发言内容,加以论证发言资料的观点,在讨论课堂上畅所欲言,一语中的。比如:在课前将“婚姻,你将怎么看?”作为讨论课的主题,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资源进行调查研究,走向社会去体验真实的人生,组织好个性化的、有见地的讨论稿,在讨论课上,学生们放下思想包袱,敞开心扉,表明立场,积极参与其他同学的观点讨论,各抒己见,同时,教师引出更深层的如:同性恋、离婚等一系列社会现象,让学生反思,促使学生们在人生路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掌握指导方式,把控课堂主题及节奏,搞活讨论课氛围
讨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要引导者、策划者,而不是主要演讲者。教师在课前要精心策划情境,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创设氛围,调动学习主体的主动性思考与积极发言的情绪,激活讨论课的课堂气氛,捕捉课堂随机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讨论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状况,教师要恰如其分的拿捏课堂的局面,讨论的话题不能太散,飘到十万八千里,偏离了方向,离开了预定设定的范围,讨论进程也不能过于缓慢,个个缄默不语,没法开展讨论。对有争议的话题,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集思广益,踊跃发言,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博采众长,就见解的焦点内容进行分析。
2.3 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有助于课堂的完美教学
在讨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集倾听、指导、学习、调节及总评者为一身的角色,是课堂的核心主宰,一堂课的教育效果,就在教师的策划下显现出来。讨论课上,教师拟定的课题,在学生们的热烈讨论中展开,倾听学生们畅所欲言的思想、赞扬他们的胆识,对课堂的节奏进行把控,比如:一方面讨论偏离主题,泛泛而谈,教师要及时地将议题牵回;另一方面讨论冷场时,气氛尴尬,缺少活力,教师要巧妙地诱导,另辟蹊径地开拓思路,调动课堂的活跃性,鼓励不善言辞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参与讨论中。在讨论课堂中,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身架,和学生一起讨论,了解自己拟定的课题是否和学生的知识层次与个性相匹配,检查自身的知识储备是否能够在课堂上运用自如,知识面尚有哪些方面需要充实。在讨论课上,教师拟定的教学议题受到实际的检验,来源于学生们讨论质疑的压力,使教师的知识储备能力受到极限的挑战。
经过一堂热烈的讨论课,撒满了学生们的想法及观点,就像一盘散沙,只有加入了水才能沙子聚成塔,因此,综合评定、总结概括的责任就落在教师的身上,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讨论一番最终没有得到圆满的评价,学生们的思想仍旧达不到统一,从沙里淘不出黄金,那就是讨论课堂教学的遗憾。教师要对整堂课的过程做足功课,记录并梳理好学生的观点,尤其是有争议的观点,在点评时,加以阐述讨论的重点及实践意义,帮助学生对原有的知识建构进行修复,形成更全面的知识框架,明辨是非,对观点明确、积极表现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观点见解偏差、积极性有些不足的学生进行激励,最后,要求学生用短小精悍的语句,写出想法与收获。
3 结束语
现如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广阔,阅读的课外书籍更加广泛,接触的社会现象和对社会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讨论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推理综合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特点,在讨论课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也可从学生们搜集过来的资料中,学习到自身所缺乏的知识,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教师与学生都得到了综合素质的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莫蕾钰.优化高校讨论课之教师定位及策略[J].重庆高教研究,2013(01).
[2]任玉波,赵延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讨论课的设计与分析[J].教学研究,2012(03).
[3]冯桂艳,巴一.谈讨论式教学法在高职法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1(08).
[4]王艳.建构主义心理学视野下讨论课的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设计 篇11
1 系统简介
教学质量监控是对教学状态进行监控,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由学生、教师、督导专家、校领导等多个评价主体从不同角度对各教学管理、教研室、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及效果、考试、实训等教学活动, 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及效果进行监控、评价。通过评价指标和公式, 将评价内容数据化, 并对数据进行搜集、加工处理, 形成各种汇总报表, 提供给教学管理部门考核分析, 实现对教学质量的监控, 为出现的问题提供客观的数据依据, 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1.1 系统目标
以校园网为依托, 建立一套基于B/S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以数据库为核心, 使教务处同学院各个教学部门、二级学院、系、部、处实现信息共享, 数据互联。
通过系统, 能够实现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全过程的监控;通过对日常教学活动的调控及监督, 完成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数据保存及评价, 统筹教学资源, 达到节约教学成本、优化教学资源、考察教学质量的目的,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组织实施
我院对教学过程进行的监控主要分三个阶段, 以学期为单位进行, 每学期为一个监控阶段, 完成一个监控流程的工作。
开学前:这一阶段的主要监控内容是教学相关文件、教学规章制度、教学活动规范等文件及其执行情况;主要监控手段是检查;主要任务是保证教学单位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相关教学规范、制度执行教学。
2 需求分析
2.1 系统主要功能
2.1.1 教学文件 (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进程、授课计划等) 准备阶段
教学资源调配, 相关教务安排及发布;教师上传上课前的教案, 课程规划。
2.1.2 教学过程监督及考评阶段
教师上课考勤由指定学生完成, 上传数据, 记录教师上课考勤;教师授课内容评教:评教权重依次减弱, 以学生考评为主;学生评教:学生对授课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阶段性评价;督导评教:专家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抽查性考评;同行评教:专业老师通过听课对教师授课内容进行考评;领导评教:领导对授课老师授课内容进行抽查性考评。
2.2 系统功能划分
2.2.1 修订教学文件
教务处根据专业建设方案, 事先拟定好《教学计划进程表》。
每学期末, 教务处将拟定的《教学计划进程表》分发至各二级学院教务部门, 由各二级学院根据下学期的校历和实际教学情况, 制定出精确的《学期教学进程表》报教务处审核, 审核通过后放入系统保存。
系统分发《学期教学进程表》给各二级学院, 再由二级学院分发给各系部教研室主任, 教研室主任根据《学期教学进程表》及教研室任课教师情况, 制作《教学任务书》, 并分派给对应教师。任课教师收到《教学任务书》, 在假期中完成对应课程的《授课计划》和《教案》, 并在新学期开始前提交至系统。
2.2.2 教学过程监督及考评
对各种教学对象的监控表格已事先由系统管理员制定存入系统, 在学期中时, 由教务处指定需要评估的教学对象, 并授权对应权限的人 (如教师讲课记录评价由教学督导员填写, 学生测评教学评价由被授课班级学生填写, 教学意见反馈表由听课校领导填写, 班级周教学情况记录由班级学习委员填写等等) , 权限人登录系统查看并需要时能够打印待填写的资料, 于教学过程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并将资料录入系统保存, 已保存的评估结果可由有权限的人登录查看、存档。
摘要:为了严格的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全国高职高专的示范性院校,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决定结合信息化技术, 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该系统以校园网络为依托, 基于B/S平台, 以数据库为核心。通过系统, 能够实现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全过程的监控。通过对日常教学活动的调控及监督, 完成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数据保存及评价, 统筹教学资源, 达到节约教学成本、优化教学资源、考察教学质量的目的。利用评价的诊断功能,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友生.软件体系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张雁.B/S结构中职教务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天津:天津大学, 2006.
[3]张枝军, 蔡锦锦.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山野职业技术学院, 2007.
[4]黄和平.基于Internet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广东工业大学, 2006.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09-30
高职院校毕业生论文06-28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学08-17
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论文08-26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论文07-16
试论高职院校设计色彩教学的思考及其改革09-05
高职院校广告设计05-11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10-30
高职院校动漫教学06-24
高职院校听力教学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