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

2024-05-21

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共12篇)

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外交流的空前活跃,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衡量、选拔人才的重要指标。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个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有别于其他院校, 在人才的培养上要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实践型人才为己任。这将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交际课程的教学推向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然而, 与之相对的, 高职院校口语教学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却尤为突出。首先反映在生源英语基本素质上, 整体呈现出先天不足的态势。且不说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本功与一本、二本学生的差异显著, 他们更是中学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典型代表。高职阶段的英语口语教学理应是在中学教育基础上的应用和延伸, 然而, 我们却往往不得已地重蹈中学教育的覆辙。其实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和必要的语法知识, 在读、写、语法、甚至听的实训中能够取得不俗的成绩, 但是一到要他们把知识储备转化为输出---进行口语交流的时候, 他们就变得张口结舌、不知所措。不管是在中教还是外教的口语课堂, 也不管使用什么版本的口语教材, 口语课常常遭遇卡壳的尴尬局面。如何迅速、有效改变高职院校口语教学现状, 使其达到既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呢?下面我谈谈在口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见解和体会:

一、利用网络, 广开渠道, 整合现有教材, 以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的话题为切入点

现有的很多版本的口语教材都是根据“政、经、文、卫、科学、环境”等主题分章节引出话题的, 都是给出一些与话题相关的常用单词和短语, 要求学生牢记, 然后再依照教材上的模板进行对话练习。问题首先是其中大多话题与学校、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 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有限, 要求学生用英语探讨, 常使他们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二是这种教学模式与学生中学时所经历的“生词-句型”教学模式几乎毫无二致。换汤不换药的结果非但不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只能让学生重回旧路, 失去交际的兴趣。其实把责任都归于教材是不公平的, 哪怕是最优秀的教材, 容量和形式都是有限的, 不可能面面俱到、放之四海皆准。我们应该摆正教材的位置, 即它只是教学内容的导向。我们已身处E时代, 网络资源包罗万象。基于教材这个导向, 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与该话题相关的、离学生实际更近的谈资。比如谈到文化教育这一章节, 我们不用把时间浪费在谈论世界名校的教育体制这种艰涩的话题上, 我们完全可以把学生拉回到自己切身楚地的实际学校生活里, 可以谈谈自己的学校的优势劣势、自己本专业、本班级的状况, 甚至谈谈自己对学校的意见和感受等等。在这样的口语课堂上, 学生个个有理有据, 异常活跃, 甚至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独到见解。这时候课本其实不是被摒弃了的, 因为学生有感而发、有表达的欲望, 他们在碰到生词和短语阻碍他们表达的时候, 会主动向老师和书本探究, 这时候老师可以把书中地道的相关表达因势利导出来, 学生因为能够现学现卖而对书本的固有知识理解更深。这样, 既达到了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 又对教材内容作了有益的扩展和延伸, 还能收到出乎意料的实际效果。

二、关注过程、鼓励参与, 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兴趣和热情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密不可分。好的动机才能造就成功的交际;感受到了成功才会产生自信, 提升交流的兴趣;而进一步交流的热情正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的;有了对口语交流的热情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口语交际”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复杂过程, 需要教师在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个体的表现, 引导交际的走向、激励全员勇敢参与, 积极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允许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问题的角度, 适时而真诚地给予赏识, 即使出现有碍理解的大错误也应尽量先鼓励、再委婉地指出, 使口语交际活动的全程得以顺利进行。教学实践证明, 高职院校的学生最亟待弥合的不是专业知识的不足, 而是由于长期自信心缺乏而造成的自卑心理。教师不留痕迹的正确引导和过程中无微不至的鼓励会激发出学生潜伏的进步动力, 会在很短时间内就激发出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创造逼真口语教学环境, 让教师和学生在快乐中教和学

口语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课堂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发挥度、真实性和实用性。口语课堂应该是学生为主体的、活跃的、互动的、不拘泥于一个场景和模式的。现代科技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了计算机、投影仪和因特网等介质, 使我们的口语教学实现了成为一种高仿真的语言活动过程。在口语课堂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情景教学, 比如可以通过播放英文原版影片让学生作配音或角色扮演的方式, 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一个逼真的场景里进行口语练习;还可以让学生就本章话题上网查询所需资料, 自编自导一些相关的剧本, 制成DV, 再由大家一起赏析, 在延展了教材内容的同时又快快乐乐地练习了口语。我11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这些方法既简单又实用, 还不时地给教师带来惊喜。

参考文献

[1]吴祯福英语中级口语1992

[2]付昌萍一个亟待改革与创新的领域2002 (3)

[3]倪惠民动态教学模式与设计要素[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5)

[4]杨雪燕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状况与意义[期刊论文]-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1)

[5]谢邦秀多边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期刊论文]-外语教学2002 (2)

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 篇2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存在师资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材选用不科学等问题.本文旨在正确分析其现状,提倡切实从师资、教学等各环节对其进行改革,尽快实现教学目标从应试能力到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转变,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

作 者:余贽 袁华平Yu Zhi Yuan Huaping 作者单位: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年,卷(期):“”(26)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问题 改革措施

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高职英语 翻译教学 教学策略

引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翻译技能是高职学生应具备的一项英语能力。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颁布《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对高职学生翻译能力(英译汉)做了如下要求:能借助词典将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中的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为检测高职高专学生是否已达到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全国开展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

笔者从一次PRETCO的模拟测试结果分析中发现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基本要求》的具体要求有一定差距,回顾我院翻译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进教学的建议与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及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一、翻译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所在学院的防雷技术1001班和集控1001班合计106名学生进行2009年6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试题模拟测试。翻译题型中61-64题单句翻译每题2分共8分,平均得分5.12分,65题段落翻译占12分,平均得分3.76分。随后对学生进行试卷成绩分析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89.7%的学生认为65题的段落翻译难,61-64题的单句翻译相对容易。

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如下:单句翻译中提供四个备选答案,学生可以比较分析四个答案或者凭感觉猜出答案。段落翻译不仅综合考查翻译技巧、语法、词汇、汉语组织能力等,还涉及学生不太熟悉的商务信函、产品说明等实用文体材料,给学生的翻译带来一定难度。

整体来看,翻译题的得分不高,与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的缺乏有直接关系。考试中翻译部分的分值占总分的20%,必须引起教师对翻译教学的重视。因此,在我院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加强翻译教学的力度,重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二、我院翻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在我院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采用的教材到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方面都存在不足,教师对翻译教学也不够重视。

1. 笔者所教的上述班级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二册。该教材本着“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以实用交际为话题,每个单元分为说听读写四个模块,基本都设有相关翻译练习题,但没涉及翻译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学生在完成相应的练习时也是凭有限的翻译水平生硬的翻译,没有任何理论做指导;教师课上对课文中难句长句的分析和翻译也是零散的,补充的练习也很有限。如果将翻译方法的介绍加入,以交际为目的的听说读写译五个环节紧紧相扣,才能充分发挥实用的功能,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2. 高职英语教学目标贯彻“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更多时候在课堂上努力创设英语交际情境,针对日常生活和专业发展加大听说训练的力度,排斥母语,回避语法翻译教学方法。但是教师并没考虑我院学生英语水平不高而且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这种授课方式使学生只知道模仿使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一知半解。而学生对许多基础知识和句型的理解和记忆很多时候依靠母语,可能会在英语——汉语——英语之间多次转换来记忆,长期下来势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机械记忆的知识也不能灵活地实践。

3. 一年级学生在第二学期要参加PRETCO考试,教师在考前进行辅导,也只是针对考试中出现的翻译题型进行考试技巧的指导,对于选择题,如何能选对得高分,对于段落翻译题,只能是笼统地说说如何翻译得通顺以及做翻译题的注意事项。因此,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学生尝试翻译,老师对句子段落中的词汇,语法,句型进行简单分析;甚至直接给出最后的译文和答案。

三、改进翻译教学的建议和策略

针对我院英语翻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我院高职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与基本要求之间的差距,笔者提出以下的教学建议与改进策略:

1. 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教授翻译知识

由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课时有限,不可能专门开设翻译课程,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增加翻译教学的比例,也可以开设选修课,或者二者相结合。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以实用为目的的英语教学中,翻译就是交际,只要翻译的内容被接受就发挥了交际的作用。《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没有设置翻译讲解这一部分,为使学生轻松地接受翻译理论和技巧,教师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准则,选取适合高职学生英语实际水平的翻译课本,删除繁琐的翻译理论并取舍实用的翻译技巧作为补充,也可自编更符合本校学生职业发展要求的校本翻译教材或教学材料,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范围更贴近社会实际和专业发展要求,使翻译能力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交际技能。

2. 发挥考试的反拨作用,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PRETCO考试前做简单的指导,很显然还是应试教育的延续,要想真正地发挥考试积极的反拨效应,培养学生翻译能力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在培养听说、阅读、写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双语转换的能力。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发挥其创造性,同时要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如,教师先对翻译的实用技巧进行讲解,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学到的技巧翻译句子或篇章,然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比较哪种翻译更合适,分析具体的小地方如何处理。这时教师在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后帮助学生分析并归纳总结。教师还可布置给学生与所学专业相关或实用性的材料,以任务为中心,在真实语言的环境下让学生理解、翻译、互评、探讨,并鼓励学生归纳总结翻译方法和技巧。这既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翻译能力。

3.宏观上对比英汉语言,微观上夯实基础知识

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无法全面系统地介绍翻译知识。而英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不同语言间的转换,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从阅读、写作、听力材料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对英语有立体认识,并鼓励学生从宏观上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了解英语的“行合”与汉语的 “意合”,语言结构之间的转化,意识到英汉词汇的词性、词义、词汇不是一一对应的,再使用语义分析法分析原文内容,处理好长句难句的翻译。因此,如词汇、语法、句法等基本知识显得尤其重要。学生必须夯实基础知识,在翻译实践中逐步提高翻译能力。

4.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翻译中最难逾越的障碍是文化差异,教师要进行跨文化意识地渗透,缩小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必须学好文化。要想更好地交流与分享,文化学习首当其冲地成为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生活环境、社会习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知识,逐步转换成跨文化交际的一种能力。

小结

翻译能力是高职学生必备的一项英语能力,翻译教学就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翻译教学有机地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而且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具备高等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张贺玲.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7).

[3]赵丽琢.也谈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翻译技能的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行动研究 篇4

1 行动研究的定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被引入我国英语基础教学领域。其中, 行动研究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的方法, 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行动研究 (Action research) 是一种实践者的研究 (practitioner research) (王蔷) 。即实践工作者针对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分析和反思, 采取行动以解决问题和改进实践, 从而提高实践的效果。实践者通过系统地观察、分析、思考和论证, 选择和实践具有理论和实证支持的行动, 通过收集和分析有关数据, 边分析、边反思、边调整, 达到提高实践效果的目的, 最终以所收集到的实践数据来分析和评价行动的效果, 同时, 通过不断的反思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自我反思的、基于行动的、情境化的、实验性的、参与式的、合作的。教学行动研究是以教师为主导,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和桥梁。教师作为推动教育进步和课程改革的主体, 是提升教育质量关键所在。教师的教学应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的宗旨, 要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需要。近年来, 外研社组织教师开展英语教学行动研究研讨, 英国阿斯顿大学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Anne Burns和我国语言学专家王蔷教授为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就行动研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在教学中, 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困难和挑战, 教师通过自己的经验或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解决问题、改善教学。但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知识结构等, 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因此, 总会产生新问题, 总有一些新问题是无法简单地通过经验来解决的。因此, 要通过系统地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行动研究的方法

为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从日常教学活动入手, 收集和分析定性数据, 如访谈、调查、教学日志等, 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采用勒温 (K Lewin) 的螺旋循环模式 (图1) :

操作程序表述为:

1) 问题-发现问题: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感受, 意识到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教师的角度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找出学生表现差的原因:

(1) 学生缺少真实的口语交际的语境和机会; (2) 学生缺乏必要的词汇; (3) 学生缺少自信心; (4) 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5) 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

2) 计划-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1) 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2) 加强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活动; (3) 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的讨论; (4) 长期课上5分钟的话题讲演。

3) 行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教学实施: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采取各种方法, 如视听法、交际法、任务驱动法等,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习兴趣。

4) 评价-对行动效果好坏进行评价: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直观、作业、问卷、检测等。

5) 反思-反思实施方案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解决学生的各种学习问题, 不间断地调试、改进问题解决策略。反思是重要中间环节, 它决定着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效。

第一轮的研究结束了, 教师再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测试等活动, 收集信息、观察分析, 查找问题, 准备进行新的一轮的研究, 这样循环往复的教学过程, 以最终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提升教育质量为宗旨。

3 行动研究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施

3.1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内容

教师把教学内容变成一系列的问题, 用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的方式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问题环环相扣, 促使学生思考、分析、推理, 从而有效解决问题。针对具有内涵的主题和蕴意深刻的内容, 启发学生思考,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造真实交际语言环境。这样, 老师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他们的问题所在,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拓展知识, 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

以生活和职场工作情景为载体, 利用教学内容、体态语言、多媒体以及模拟交际活动等形式, 创设生动、有趣的语言情境, 引领学生进行基本词汇、句法、文法的学习,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使不同学生的思路互相激活、贯通, 使集体学习氛围和共同创建的学习语境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创新应用现代科技成果, 丰富英语教学的形式与内容, 借鉴传统课堂教学的经验和精华, 凝练远程网络的教学精华, 为学生搭界英语自主学习平台, 搜寻自己想要学习的新的英语知识和信息, 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全方位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组织英语角、英语竞赛、英语讲座以及晚会等各类英语实践活动。与课堂、网络教学紧密相结合, 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相联系, 引领学生开展各种校内外英语社会实践活动, 将课堂、网络信息应用于具体的英语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将课堂理论教学转化为强有力的实践型教学。通过具体可操作的英语实践增长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 实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3.2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减少和防止单纯的讲解式教学, 积极开展适合学生间的互动和多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语音实验室和网络资源平台。英语教学要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观, 建立“以学习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 注重语言特点, 强化口语训练, 突出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性, 使学生得到知识、能力、态度三位一体的训练。

教师把“单元主题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项目法”和“互动交际法”贯穿始终, 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启发、讨论、研究、讲授、案例驱动以及小组学习法为主, 辅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二课堂活动以及开设英语特色的选修课, 营造英语学习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 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3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评价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观察, 直观评价。评价者凭借自己的学识、经验, 通过眼神、表情、精神状态、注意力、动作、气氛、回答问题、发言、活动、制作及实验操作等, 准确给予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即评价主体多元化, 由任课教师、学生本人、学生团队、英语应用能力认证机构等联合组成的评价队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的评价。同时, 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特别要加学生自评和同学之间互评的比重,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

3.4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效果反思

口语表达能力不是一种被动的技能, 不是一种接受的技能, 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技能。有效的口语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从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入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愿望, 最终达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的目的。职业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差, 其原因分析为:英语课程缺乏合理的设置;学生缺乏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 导致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理解障碍;学生习惯于用母语思维, 对英语口语表达产生负面效用;学生口头表达的心理障碍, 对英语口语学习的负面影响;而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 都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所以,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口语交流活动, 使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语言焦虑, 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内在的外语学习动机, 为学生创造一个舒缓、宽松、和谐、愉快的语言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4 结束语

探索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必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师要更新观念, 要注重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涉外交际和职业业务的实际操练, 要重视语言学习规律, 设置教学情景, 增加语言输入,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发挥主体作用, 善于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充分发挥。也就是对学生的思想和态度做出具体引导, 对学习方法做出具体指导, 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理查兹.第二语言课堂的反思性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3]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从理论到实[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Anne Burns.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5]Patricia A.Duff.应用语言学中的个案研究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 篇5

航海高职院校轮机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本文分析了目前航海高职院校轮机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面临的航运业的`机遇和挑战,认为培养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船员势在必行,并据此对轮机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 者:宋旭 SONG Xu 作者单位: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外语部,山东,青岛,266071刊 名: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DAO OCEAN SHIPPING MARINERS COLLGE年,卷(期):29(1)分类号:H319关键词:课程设置 视听媒体 情景教学 教辅结合

高职院校英语科目的团队教学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共英语 团队教学

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相比于高等院校,更注重對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是中国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与高等院校有所区别,因此高职院校对英语科目教学也有着特殊的要求,团队教学作为我国高职院校英语科目教学的教学方法之一,其在高职院校英语科目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高职院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特点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英语语言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英语应用技能。为了实现对学生英语基础语言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上采用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渗透应用英语的教学方法,实现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掌握一定本专业英语应用技能和方法。

二、团队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教学团队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可以增进学校各方面的协作和整体能力,有效地提高组织效率。团队教学理念的提出由来已久,但由于团队教学对师资力量的要求较高,且教育投入较大,因此一开始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推广和应用。而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一直致力于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进行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英语的知识,也要让学生掌握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英语的方式和方法。

团队英语教学方法在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将传统的英语教学分为普通英语语言教学阶段和专业英语教学阶段。普通英语教学阶段主要是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能力进行系统培养,教师多数只具备英语专业背景,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渗透一定的专业英语的内容。然而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对师资力量有很高的要求,也会延长英语教学时间,导致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时间的缩短,影响高职院校正常教学计划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将基础英语教学和英语应用技能的教学同时开展的方法,即利用英语的团队教学实现英语的项目教学,以项目开展的方式将高职英语教学融入教学体系中,在实现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英语项目应用能力。

三、高职院校英语科目团队教学的开展策略

1.构建团队英语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英语科目的团队教学,不仅对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能力有所要求,还要求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在培养基础英语教师时,要让英语教师融入到学校的专业教学中,把握好某一专业学生对英语的专业需要,以便实现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对专业英语的渗透,最终利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实现高职英语教学对学生英语语言水平提升和英语应用技能的掌握。

2.清晰划分教师职责。英语的团队教学法,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把握好英语教师的角色,还要英语教师能够把握好项目教学中英语教学需要发挥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团队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对教师自身的职责进行清晰划分。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把握好英语在项目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在做好英语基础语言教学的前提下,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英语在项目中发挥的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职责,根据英语教学要求和专业项目对英语的应用技能要求,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保证学生能够用课堂学习的应用知识,推进项目教学的正常开展,为项目教学中英语应用技能的渗透打下基础。

3.强调合作团队英语教学。实现团队英语教学,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展有效的教学合作。如果在英语团队教学开展时,英语专业教学和项目教学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出现矛盾冲突,则要求团队中的英语教师,能够在保证基础英语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下,实现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对英语应用技能的渗透,将团队教学中的矛盾影响降到最低。高职院校英语科目团队教学开展过程中,团队中的英语教师之间亦要懂得,沟通合作是双向的过程。英语教师不但要掌握英语教学在项目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而且也需掌握目标项目的专业知识,以便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对英语应用技能教学的渗透,实现在项目教学中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开展的有效配合,保证英语团队教学稳步开展。

4.注重团队英语教学的方法模式。高职院校英语科目的团队教学,大致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在讲授基础英语言知识的同时,辅以文化、英美文学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了解当地文化,对日后的交流大有裨益。(2)在基础语言的基础上,加入专业英语的教学,和相关就业指导,让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日后的工作中更有竞争力。(3)教学团队中的教师相互合作,将高职英语基础教学分为普通语言英语和英语应用技能教学两个教学阶段融合在一起,同时项目中的英语教师注重相互交流,例如合作教学,每位教师负责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力图做到少而精,专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4)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课堂上的互动以及课下通过网络媒体,例如微课、电子作业等进行交流。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应掌握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特点,了解团队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从而更好的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团队英语教学策略,并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掌握团队教学的要义精髓并加以灵活运用,对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英语语法教学探究 篇7

1. 设问法

法,代表规则。英语语法就是英语语言的规则。但遵守规则并不等于顺其自然,教师应该择机设问,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在学习情态动词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can, may, could, might, ought to, must这几个词按某种顺序排列。乍一听,学生可能反应不过来,因为课本上只说了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没有谈它们之间的联系。但仔细一想,反应快的学生可能很快就会找到答案。因为它们有语气强弱的差别,即must>ought to>can>may>could>might。实际上,书上对每个词的用法都有详尽的解释,只是没有把它们联系起来。这么一问,零散的东西被穿成了珠子,既便于学生记忆,又把“死”东西学活了,一举两得。紧接着,教师还可以发问:might>could>may>can>ought to>must成立吗?学生马上又开始思考,他们会发现反过来这个不等式仍然成立。因为它们的委婉程度不同,语气越肯定的委婉性越弱,反之亦然。学生通过思索从多个方面用联系的方法掌握了情态动词,既简单又活跃了课堂。

设问法非常简单,只要教师会发问、问得巧妙,不仅能使课堂活跃起来,而且教学效果也比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要好得多。

2. 论证法

论证法即是用数学当中证明的方法来阐释语法现象。这种方法直观明了,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例如,我们知道英语有16种时态,那么是否这16种时态都有被动语态呢?这个问题一定会让学生深思良久。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用论证法来论证。被动语态的结构是be+p.p,凡是被动语态都必须满足这个结构。比如说,要知道现在进行时是否有被动语态,我们可以作如下证明:

∵被动语态的结构为:be+p.p

又∵现在进行时的结构为:am/is/are+doing

∴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为:am/is/are+being+p.p

这个结构在理论上是存在的,而且在实际上也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就证明了现在进行时有被动语态。那所有的时态都有吗?再来看一下过去将来时:

∵被动语态的结构为:be+p.p

又∵过去将来时的结构为:would+be+doing

∴过去将来时的被动语态为:no such structure

这个结构在理论上不能够成立,因为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不能同时出现。所以这就证明不是所有的时态都有被动语态。事实上,常用的且有意义的被动语态一般来说是八个,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写出这八个被动语态,学生一定会有兴趣的。

3. 归纳法

所谓归纳法,即找出事物内在的规律并且把相同点或相似点总结出来。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往往能把复杂的事物条理化、明晰化,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英语语法当中它的适用范围是相当广的。比如说,英语的时态有16种之多,如何教学生记住这16种时态,在这里我们就可以采用归纳法。我们可以把时间和体分别作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划分出四大组。在时间坐标上依次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和过去将来时;在体坐标上分别有一般式、进行体、完成体和完成进行体。这样,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相交,16种时态就可以轻松地记住了。

归纳法非常适合于语法教学,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教师留心,就能发现很多的语法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4. 讨论法

讨论法也是一种设问法,只不过采取的方式不一样。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找出答案,从而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的。

举个例子,动名词和现在分词同形,并且都可以作句子的表语和定语,那怎么区分呢?学生对这个问题一定会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观察和讨论。如:

通过观察很容易发现:作表语时,动名词相当于一个名词,而现在分词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作定语时,动名词表示用途,而现在分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当然,教师可以给出更多的例子,这样便于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思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语法教学思路,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地找寻语法内在规律,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实践,笔者觉得这一思路非常适合高职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这种思路的教学下明显提高。在这个思路下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各位同仁来共同探究。

参考文献

[1]GeorgeYule.如何教授英语语法.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11.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研究 篇8

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要求以教学大纲为基础, 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 还应该认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目前, 外语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此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疲劳、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 同时师生、生生间缺乏沟通交流。同时, 此种教学形式过于简单化、机械化, 学生的学习方法过于死板, 容易给学生的思维造成局限。

采用新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师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体任务。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 并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家互相学习共同研究,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新的教学法在英语课堂的应用改变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应用外语的能力, 使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所提高, 充分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突出语言实践训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 学生互相研究, 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2 研究教师与学生

新的教学方法, 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持者或引导者。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伙伴、朋友、咨询员等角色出现在学生中, 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 为此, 要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要付出更多心血。要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角色得到了转换, 一是从讲授、灌输, 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交流、讨论, 共同学习。使学生清楚知道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

我们要认识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应该营造轻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建构主义的观点指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而并非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也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 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启发;当学生取得进步时,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 树立其对学习的自信心。讲求理论联系实际, 更突出实践性

3 研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法

3.1 观察法

观察法是科学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 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进行考察而获取其事实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要做到: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在观察中要了解什么、搜集哪方面的材料) , 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通过检索资料, 搜集有关观察对象的文献资料, 并进行阅读分析, 编制观察提纲。对观察到的情况要进行明确分类, 对搜集到的资料详细记录。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3.2 实践法

实践法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亲身的实践活动掌握教学内容, 形成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目前的教学系统中,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条主要途径。实践教学法是基于学生学习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到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 是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 将概念化、条理化、抽象化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社会学课程的目标要求, 实践教学法主要包括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社会学知识和原理进行各种类型的社会调查的方法、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方法、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的方法等。

3.3 比较法

比较研究法是对事物同异关系进行对照、比较, 从而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或以往的经验、教训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 从而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点, 对事物进行分类, 并对各个事物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后, 得出事物的内在联系, 从而认清事物的本质。

比较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劳动, 是和观察、分析、综合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比较研究法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也是一种思维方法。我们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项目教学法”进行比较, 纯理论教学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 学生听,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参与研究, 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任务。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篇9

一、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材选择

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具有鲜明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综合性等特点, 因此, 教材的选择也需要紧密地结合这些特点, 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课程的专业设置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 不仅需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院校资源和班级资源, 拓宽教学空间, 更要进一步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策略等。一本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对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知识基础, 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自主意识, 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打破传统教育只注重传授知识的模式, 在改革中强调英语知识的系统性、实用性, 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材的选择也关系到了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对课程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 所选取的教材内容应该做到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 循序渐进地由基础英语向应用英语过渡。此外, 教材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 也要考虑到高新技术, 除了专业知识之外, 还需要增添新的外延知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师资的改革

一些高职院校对英语公共课程的开展不够重视, 这也就导致了对英语专业教师的不重视。从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可以看出,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学生首先需要提高本专业的师资水平, 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英语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广博深厚的英语基础知识, 还要懂得如何更好地教授英语。因此, 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 需要选择专业的英语教师来教授这一课程, 适当地引进教学人才, 聘请英语水平较高的研究生或者留学生担任英语教师, 并对其进行与之相关的培训。

众所周知,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合格的高职英语教师极其稀缺, 除了学校引进人才之外, 学校还需要对现有的英语教师加大培养力度, 培养出一批专业知识扎实、英语教学水平高、英语运用能力好、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此同时, 英语教师也需要在课余时间不断进行自我“充电”。例如, 教师在教授有关国际交流方面的知识的时候, 首先需要对国际交流有所了解, 掌握丰富的英语词汇、国际交流的某些专业术语, 以此确保在课堂上可以游刃有余地进行课堂讲解。

三、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路, 英语教学也需要教师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英语学习成功者的学习经验和方法, 例如钟道龙教授的“逆向英语”学习法等,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小案例来调节课堂气氛, 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例如, 学习市场营销的学生经常会见到很多的国内外产品的中英文对照说明书, 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说明书来展开一堂课, 将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堂, 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为学生的学以致用打下基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法, 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任务为中心, 就某一专业问题向学生提出相关的任务, 针对这个专业问题设定相关的场景, 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利用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积极搜集资料, 主动与其他学生进行探讨交流, 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 由此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反复试验总结, 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付雪凌.高等职业院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3) .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篇10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与“学”中的问题

(一) 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速度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步伐

从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来看, 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 教师在教学中仍扮演着教材的“忠实粉丝”, 将教学大纲、教材作为教学权威, 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 并以此为基础, 机械地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 机械地扮演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再加上, 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知识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他们对高职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有些教师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高职教育以及高职教育的特殊性, 并且他们中的某些人一直将在校期间学到的教学观念作为教学指导, 没能对教学观念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 造成教学与现实严重脱轨。一些院校将招生作为工作重点, 在师资力量有限的背景下扩招, 直接导致英语教师教学负担加重, 一位教师需要承担三至四个班级的教学工作, 这就造成教师工作量普遍“超标”。过大的工作量使教师的课下学习时间减少, 他们甚至很少有机会参加校外进修活动。这就使教师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机会去接触新教学理论和教学发展新动向, 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2.缺乏双向型师资队伍

和普通院校的教师比较而言,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具备更扎实的知识功底, 更高超的教学技能以及更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 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常常是一专一能, 即英语教师只需要掌握英语教学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即可, 缺乏跨学科教学能力。例如, 有一些英语教师在讲专业英语的时候, 由于缺乏物流、会计、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英语知识, 使课堂教学活动只能按照公共英语的模式来展开, 将单词、短语、语法讲授作为教学重点, 学生对此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因此也学不到期望获得的知识。

(二) 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评价缺乏科学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传统高职院校教学评价常常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通过考试所获得证书等级来作为主要评价手段。这也就使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学习只为考试的想法, 甚至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出现作弊等情形。事实上, 考试成绩只能代表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 并不能完全验证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能力。而且学生学习英语, 不仅是在学习英语知识, 更是在学习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因此, 高职院校需要在学生能力评价方面放下分数这个唯一评判标准, 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标准相适应的英语课程评价标准, 将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对策思考

(一) 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上文所提及的“教”与“学”方面的矛盾, 职业教育改革首先需要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入手, 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例如, 对英语教师来说, 需要密切关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发展动态, 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 形成既博又专的知识结构。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建立一支观念新、方法新的教师队伍, 并在队伍中建立竞争机制, 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二) 学生英语评价

在英语能力评价方面, 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评级方式对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例如, 评价内容实现多元化, 在英语评价中, 既要将基础的英语知识纳入评价体系, 还要对英语文化、语言应用、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学主体实现多元化, 如英语评价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更需要学生之间、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在日常英语运用中实现互评和自评;评价标准实现多元化, 如在对学生英语学习进行评价的时候, 既要以教学标准为基础, 又要将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作为参考因素, 实现全面评价。

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究的时候, 首先需要从现阶段的英语教学现状出发,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以实现英语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雷静.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高职院校英语阅读教学改革 篇11

关键词: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阅读教学

任务型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群体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让学生对自身的主体地位有所认知。一方面,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通过学习氛围设计和渲染后,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真正正融入到英语课堂上来,认清自己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认知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中心基础理论。其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心人物,并且教师能够通过他们知识学习产生的积极回馈,来认定他们对新知识认知的构建进度。任务型教学模式将构建主义的教学观点充分凸显了出来,切实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学生的需求中定位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加轻松。

二、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

2.1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课程应用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学习任务完成的动态过程可以称得上是“工作”过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工作者(即学生)”需要秉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为了保持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妥善实施,其实践过程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阶梯原则。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群体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更为明确。而教学任务的设定,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阶梯型”的任务布置就是从易到难、由简入繁、层层递进地形成为一个阶梯链,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英语学习中形成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2.真实性原则。语言类学科的教学,一定要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保证英语科目学习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

2.2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其中心内容就在于任务的设计上。教师群体要将任务设计和任务本身加以区别。任务的种类可分为无意识任务和潜意识任务,而无意识任务中又包含生活实践任务和课堂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针对于某一特定知识点进行英语课程学习,这种任务设计时,教师就要结合生活实际的一些细节部分,从而开拓教育任务的资源。

如上述观点所论述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对真实生活尽可能地开发,让学生结合了自身的实际体验,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教学任务布置的目的在于完善学生自身的知识认知构架,重点放在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养成上。站在现代教学环境限制的角度上(包括场地、生活场景以及体验过程的限制),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更适宜于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所以,高职教师应该在任务设计是掌控好任务比例,保证教学效率的稳定和提升。下一论点中,笔者将结合教学实例来谈谈高职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三、英语阅读课堂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

3.1阅读教学第一阶段,任务准备

3.1.1对阅读材料的背景介绍

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运用不同的介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了口述这种一般的叙述方式,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影音方式来播放阅读材料的相关内容。记得笔者在介绍有关于电影历史的章节中,就采用了这一方法,搜集了一些学生年龄阶层比较感兴趣的国外影片的片段,在上课时播放出来。这一举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1.2课前阅读预习的合理安排

课前预习作为任务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施行方式有一下几种:1.联系生活实际,适当地安排预习任务,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2.探究性预习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在接触到阅读材料之前,对阅读任务有所了解,从而在阅读学习中,调动自身学习思维;3.依据材料难易程度,合理布置综合分析能力较强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有所准备。这几种预习任务的安排,提高学生在阅读课程进行之前的资料搜集能力,同时贴近了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运用中巩固学习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阅读课前预习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独立学习空间,提升英语阅读的理解能力,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2阅读教学第二阶段,任务施行

3.2.1提倡快速阅读,初步掌握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

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整体进行快速浏览阅读,通过基础阅读能力的运用,大致把握住阅读材料的整体构架,并且在有所掌控的基础上,弄清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对文章的表达意思具备基本的了解。笔者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当中,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情况时,就会提供一些阅读图文资料,让学生选择与阅读材料关联性大的一副,从而判断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给予其阅读的时间是否充分。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采用分組讨论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带动彼此的学习热情,结合阅读材料的内容分类进行教学。找出最适宜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提升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3.2.2针对学习重点进行提问,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

高职的英语阅读教学,教师要从课前准备开始着手,依据阅读材料的内容,结合材料重点设置问题。在阅读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增强学生的阅读目的性,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文章意义的理解。这个阅读阶段,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升,逐步培养他们进行独立阅读的习惯。

3.3阅读教学第三阶段,任务结尾

3.3.1对课文进行复述

材料阅读进行到这一阶段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及网络信息技术运用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进行阅读教学。比如学生在完成了阅读之后,教师再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材料相关的图片资料或视频,学生在这种渲染氛围中,能够结合掌握的阅读内容进行关联记忆,再通过自己的综合整理,叙述出自我对阅读材料的看法和理解。

3.3.2课后拓展

在阅读材料学习完成之后,教师群体要对课后拓展格外重视,这一阶段除了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知识运用的能力以外,还能够充分拓展学生思维的构建。笔者在教授报道类阅读材料时,就会让学生仿照材料模板,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写资源利用报告或校园生活体验感谢。这类教学任务的布置,能够让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之后,拓展自我除了英语阅读以外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阅读方面的教学应用能够将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积极性、创造性及主动性进行充分调动。通过笔者亲身进行教学实践,从学习情境的创设到学习合作的组织,让学生在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自我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列. 需求分析对职校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J]. 现代企业教育. 2010(14)

[2]吴明. 如何强化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训练[J]. 辽宁高职学报. 2009(01)

[3]万梅洁. 高职英语文化教学策略分析[J]. 科技信息. 2009(05)

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篇12

1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第一、写作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写作能力是英语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四种语言能力之一, 但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 写作教学是由精读教学分担的, 由于每一单元的教学课时较少, 而课上所需要涉及的内容却很多, 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精读课文内容及语言知识的分析讲解上。若精读课能按教学计划顺利完成, 教师就能利用有限的时间“蜻蜓点水”般地对写作进行简单讲解;否则, 写作教学就被无情地忽视和删减掉, 完全成为精读教学的附庸。这种教学现状导致学生对写作无论从字词运用还是篇章组织方面的知识都停留在一个不完整的、时断时续的认识层面上。而且教师一般都只用一本写作教材, 由于篇幅限制, 教材中所举的写作范例也是有限的, 这样学生就难以通过大量阅读典范文章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 而这种能力是一个能写出好文章的人所应该具体的基本素质之一。还有些教师仍然使用较陈旧的写作教材, 致使课堂上教授的信息滞后于当今的社会, 学生很容易丧失对英语写作的兴趣。

第二、教学任务繁重, 批改作文流于形式。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许多高校英语师资队伍相对缺编, 因此每位教师不得不超负荷地承担教学任务, 学生的习作批改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教师很难经常地对每位学生作文做详细批改, 而大部分学生也不能从教师对作文的批改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更无法获得有益启迪。这样就使得许多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练习的兴趣, 如此反复, 有些学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停留在较低写作水平上, 最终放弃写作练习。

第三, 由于高职院校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英语写作的主观能动性。许多学生都觉得英语写作课枯燥, 甚至一些学生一谈到写作文就发憷。此外, 由于现在过级考试的需要, 许多学生在经过一定训练之后就只会写英文“八股文”了。这不但对于学生是可悲的, 对于老师又何尝不是可叹的呢。

第四, 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差, 缺乏活学活用, 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笔者在长期的写作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在使用单个字词及单句方面的能力较强, 对单句的语法结构处理显得游刃有余, 可是当他们在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时, 常常出现措辞重复、句式单一、篇章结构衔接不流畅等问题。反映出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过于僵化, 不能够将已掌握的语言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对策

(1) 抓好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

写作是一种书面交际。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语法能力是包括词汇、语法等在内的语言知识。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 无法把自己的思想用英语明白地表达出来。因此, 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时, 要从词汇、语法抓起, 从句子水平着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巩固语法知识, 使学生明确不同词汇的用法, 通过大量句型操练, 使学生对语法规律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从而可以在写作中正确地运用语言。总之, 没有坚实的语言基础为后盾, 学生的作文是不可能达到表达清楚、意思连贯的要求的。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2) 注重写作过程的指导。

用过程法取代传统的结果教学法。传统上, 我国英语写作教学多采用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结果教学法。这种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学生单独写作, 教师单独评阅”的一种单项交流的模式, 学生把写作看作一次性行为, 把初稿当作成品, 学生不能从教师的评改中获取有益的启示。与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相比, 过程写作法以写作过程为出发点, 将写作过程视为教学的中心, 使学生充分投入到写作的各个过程中, 最终获得较好的成稿。根据过程写作法, 整个写作教学过程可以通过写前准备、写初稿、反馈、修改、重写五个阶段展开。在写前准备阶段, 教师可根据写作的要求, 让学生集体讨论, 集思广益, 使学生明确写作的要求, 加深对写作主题的理解, 并拟定写作提纲。在写初稿阶段, 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而不必过多地担心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在反馈阶段, 即在初稿完成之后, 教师应以读者的身份审视初稿, 主要在内容和结构方面指出学生初稿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对文章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在修改阶段, 学生应根据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初稿进行修改, 不断完善文章内容, 寻求最佳表达方式。最后, 学生在对自己的初稿进行修改、润色的基础上进行重写, 教师对重写的文章再进一步做出反馈。必要时, 学生再作修改和重写, 如此反复, 直至形成较好的成品。

(3) 运用计算机、网络辅助写作教学。

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对英语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计算机和网络辅助教学已经显示出其独特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各种教学活动, 通过多媒体, 生动地向学生呈现写作内容, 讲授写作方法, 对学生进行各种写作训练。学生还可以在课外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 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与老师和同学用英语进行交流, 探讨写作, 活跃思维, 及时解决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将计算机和网络引入写作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写作教学比较枯燥的局面, 写作课变得形象生动, 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写作教学的效率也大大提升。

(4) 改进作文评改方法。

教师对文章的评改是写作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因为它往往是学生衡量自己写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有调查表明, 90%的学生希望文章的错误能得到指正。所以评改有助于学生写作。这要求教师在评改过程中必须既考虑文章思想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的错误, 又注重那些语法形式方面的错误。当然, 这样的要求必然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工作量, 使他们不胜重负。我们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来缓解这个矛盾:第一, 样本批改。每次作文教师只抽查部分学生的作文, 进行详细批改, 并在写作课上讲评有代表性的优缺点, 这不仅可节约时间, 还可起到以点带面的功效。第二, 设计批改符号。“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高学生自我纠错能力, 教师可设计一套批改符号, 并晓之于众。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改符号修改重写。这样既可以加快批改速度, 又可以让学生在批改中承担一些责任, 取得进步。第三, 充分利用学生本身的力量。可以让学生互改、互评。往往有这种情形:检查自己的作文时, 常常不易发现错误, 而当读别人文章时, 就会发现不少错误。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上一篇:小学生健康心理培养下一篇:校园群众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