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

2024-08-14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精选12篇)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 篇1

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教学相比, 突出特点在于其专业性。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英语教学是为了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 但在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知并不明确, 也缺乏相应的教学系统, 是当前教学改革需要关注到的地方。该文旨在实践基础上, 对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深入分析, 以期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做出启示。

1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英语

专业英语是与普及性英语教学相对的, 指的是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展开的相关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开始专业英语课程, 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求的。众所周知,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专业技术人才, 也是教育普及化的产物。当前形势下, 经济飞速发展, 全球化形势逐渐形成, 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再是拥有一技之长, 而是不仅要在技术上出色, 同时也提出了综合素质的要求。专业英语的学习, 也能够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方便学生及时掌握国外先进的技术, 并且具备文化传播的能力[1]。

1.2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在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中, 实际上尚未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首先, 作为专业课程的附属, 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在重视程度上并不突出, 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高职院校自身的课程安排, 都未给专业英语教学制定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资源开发自然也明显匮乏。在课程安排上少之又少, 根本无法形成系统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评价中, 缺少专门的评价体系, 许多高职院校将专业英语课程划入考察科目, 连最基本的考试都省略。在教材方面, 专业英语教材很不成熟, 有些教材直接是引用一些国外的相关文章, 缺少过度环节, 即使这样的教材也是相对较少的。同时, 师资配置等也相对薄弱, 这些都使得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不成体系。

1.3 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还面临另一尴尬情况就是教师的专业性。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师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是让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二是让该专业中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很明显发现, 专业英语教师尽管在英语教学中颇有心得, 但在专业课中明显力不从心, 尤其是面对大量专业术语, 很难开展教学工作。而专业教师尽管在专业课程方面比较占有优势, 但在英语教学的技巧方面却稍显稚嫩。教师力量的薄弱, 成为专业英语教学发展的阻力之一[2]。

1.4 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还应注意到的就是学生的英语基础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本就相对薄弱, 表现在英语学习中则是成绩参差不齐, 学习缺乏兴趣与技巧等, 只为学习一技之长而未考虑到更为综合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即使面对基础的英语学习部分仍然显得吃力, 遇到尽是生僻单词的专业英语, 更是不愿意学, 也无从下手。因此, 想要推进专业英语的发展, 需要及时打消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顾虑,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推进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发展的策略性思考

2.1 从意识上提高对专业英语的认识

在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发展中问题重重,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认知不足。从意识上加强对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的认知, 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必须。首先要提高高职院校对专业英语的认知。在过去,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被定位为培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性人才, 但随着教育发展的普及, 高职院校越来越承担起“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重担, 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成为突出的导向。而新时期, 人才的定义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掌握某种技术, 而是要有过硬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的人才, 要有终身学习能力。在这种背景下, 专业英语的学习既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之一, 也是帮助学生终身学习的一项能力, 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英语发展的必须[3]。

在学校提高重视的基础上, 要带动教师及学生提高对专业英语的重视。无论是任何专业的教师, 都要明白专业英语学习是为学生更为长久的发展打下基础, 并且要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将这种意识传递给学生。而学生观念的转变, 所需要依靠的正是教师与学校的传递。

2.2 构建完善的专业英语教学体系

在教学中, 要构建完善的专业英语教学体系。首先就教材的选择上, 要选择与学生发展相适应、难易适度的教材, 教材要充分体现出知识性、探究性、综合性、专业性等特点。例如在旅游管理的教材选择上, 要包括导游英语、英语导游证、饭店英语等方面的英语教学, 知识点要全面, 就算不能深入, 也要做到点到为止, 给学生留下启发。在教学中, 还要合理安排英语课时, 适当增加专业英语课程, 必要时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进行辅助。

此外, 在教学中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探索。这种探索不仅是高职院校或者某位教师的工作, 它需要整个教育部门的配合。当前高职英语教学, 尤其是专业英语教学缺乏专门的指导理念以及明确的教学目标, 使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 将一些有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却没有明确的目标, 使教学具有盲目性、冲动性的特点。完善的教学体系还应该包括教学评价体系, 严谨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形成约束。完善的专业体系, 需要从方方面面转变现有教学观念。

2.3 实现专业英语与普及性英语的合作

尽管专业英语始终作为专业课的一部分存在, 但在教学中仍然离不开英语专业课程的配合, 万变不离其宗, 专业英语教学需要与普及型英语教学相配合, 相辅相成, 共同取得进步。普及型英语也就是常见的公众英语, 是各高等院校的公共必修课, 起到普及型、基础性的作用。通过公共英语的讲解, 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以及英语学习能力,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打下英语基础。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对于一些基础性语法、单词的掌握都很吃力, 公共英语课程刚好能够为学生打下这样的基础, 并且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有意识地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中能够轻松一些。

2.4 进行专业英语教师培训

在教师的选择上, 要兼顾到专业性与英语水平, 这实际上是一个难点。但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专业性, 基于此, 专业英语的教师还要选择专业性较强的一些教师, 因此, 从专业课英语较好的教师中进行选择已经具有必然性, 至少在当前教育水平下是必然的。专业英语教师缺乏必要的英语教学知识体系以及一些理工科教师特有的严谨态度, 需要高职院校组织培训, 帮助他们适应英语教学, 使其掌握一定的教学体系。定期的英语培训以及不定时的英语组织交流活动, 都将成为教师水平提高的措施。

3 结语

在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中, 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不成熟之处, 并且进行不断探索。专业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任重而道远, 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加以创新与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英语教学, 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培养全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在当前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 存在教材体系不完善、教师授课水平有限、学生基础薄弱等问题, 导致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流于形式。问题的暴露同时为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材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存在的依据[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12 (4) :48-49.

[2]李伏生.专业英语的特点及其教学方法[J].高教论坛, 2004, 18 (8) :37-39.

[3]刘荣园.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及效果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3 (4) :233.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 篇2

[摘要]专业英语教学是专业技能培养与提升的重要手段。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一套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随着制造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技术交流的不断深化,作为技术交流和应用技能培养的专业英语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专业英语教学普遍流于形式,学校不重视、课时数少、教材不适用、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等。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英语教学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与现状

1、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大部分仍然局限在“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旧模式,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由教师讲解语言点,后逐句翻译课文内容。其缺陷主要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缺乏互动与交流。教师通过课堂讲授书本知识,学生知识被动地接受知识,造成学生知识面窄,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的提高,限制了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

2、师资参差不齐

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的专业英语教师要担任双重任务,既要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又要进行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也有部分专业,由公共课教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

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懂英语又要了解专业,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都属于单科型,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俱佳的复合型的人才甚少。目前的现实是专业教师缺乏语言基本功,发音不准,语法知识也讲不透彻,将英语课上成了专业课,学生的兴趣调动不起来。很少有既精通专业,又擅长英语的教师,使专业英语教学无法达到大纲的要求。

3、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主动性不高

高职院校很多同学的英语水平较差,学生英语程度也参差不齐。有的成绩较好的同学在经过一年半的大学英语的学习,通过了英语应用能力的测试之后,对于英语学习存在疲惫感和厌恶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在课堂上,表现为缺乏主动性,只是习惯性地被动听课,缺乏学习目标;另外,大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畏惧于冗长复杂的专业词汇和语句,缺乏学习专业英语的信心,表现为过分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既不积极回答问题,也不主动提出问题,下了课便万事大吉。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教学变成了独角戏,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

1、探索专业英语教学新模式,确保专业英语教学有效性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教师集中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堂强化训练和监督评估相结合这三个方面,通过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一方面,帮助学生扫清障碍;一方面,留下知识,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利用专业英语学习获得外文的专业知识,在课堂上,重点开展技术交流的现场模拟、现场的翻译训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当中,给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提供平台,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探索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教学的指挥棒,评价理念也是制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评价主要是采用以英语水平测试的做法,片面的反映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其他各个方面的表现,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了限制,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阻碍了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步伐。

2、加强专业英语教师再培养,保证专业英语教学实效性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语言技能,还要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所以,对于专业英语教师的要求就是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而目前的现状是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专业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不同于普通英语,是承担英语专业知识的信息载体。在语言特征和教学侧重点这两个方面均表现出独有的特点:

(1)专业英语专业词汇多、术语多、语句长、句型繁、逻辑性强。

(2)教学侧重点不同,重点掌握专业词汇、理论知识的英语表达和阅读专业英语文章。

根据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师资力量培养方面,一方面,可适当引进人才,让英语水平较高的研究生或出国专业教师担任此课;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创新专业英语教学新方法,增强专业英语教学针对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如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性的学习转变成主动思考性学习,运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更轻松走进课堂,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必不可少的。

(1)建立知识对接,引导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学习一般安排在大三学期,此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者正在学习的阶段,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没有畏惧感,可通过将专业英语学习内容与专业课程对接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信心。

(2)建立知识模块,构建学习情境。某一专业包括多项课程,其专业词汇、理论表达特点也有所不同。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模块优势,建立某一模块的专业词汇的结构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词汇,又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学习某一知识模块的理论知识的表达特点和常用的表达方式。例如,可以把机械英语分为这样几部分:机械制图、机械零件、金属材料、热处理、机械制造等。另外,结合课堂知识,从学生目前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提出探索性要求,激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英语英语能力的提升。

(3)丰富教学形式,调动课堂气氛。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问题式”课堂,师生互动教学,课堂的强化训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称为课堂的主角,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性学习转换为主动探索性学习。

(4)完善考评机制,促进课程改革。摒弃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机制,采取课堂柔性考核和课程测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在平时课堂中体现的应用能力纳入到考核内容中,更全面的呈现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减轻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畏惧感和压力,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主动性,推动了课程的改革深化。

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课程的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前进的动力。对于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专业英语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善于思考和总结,大胆尝试,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并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宋瑞苓.机电工程专业英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324.

[2]何建菊.CBI教学理念下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当代教育论坛,,(1):54-56.

[3]曹佩升,向前进.多媒体机助大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理论和实践.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6):119-121.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分析与改革 篇3

关键词: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职场情景;实训教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的国际交流活动日趋频繁的形势下,社会急需大量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英语交流的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针对这一特点,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高要求的专业英语实际应用综合能力,这样就对高职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专业英语教学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当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里专业英语教学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主导讲授,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课。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就把教材里的内容逐字逐句地完全翻译给学生,重点放到课文翻译上,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很少有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互动环节,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难以达到专业英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

2.专业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高等职业院校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一是来自外语系的公共英语教师,二是来自各系部专业课程教师,很少有专职的专业英语教师。他们在承担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多种问题,不是专业知识缺失,就是英语水平不高。因而很难满足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当前,专职英语教师是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师资来源,他们都是从本科院校英语系毕业,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全校各专业学生的基础英语教学,接受的是传统的学科体系教育,是一种偏重理论、偏重语法分析和词语搭配的教学模式。他们虽然都有丰富的公共英语教学经验,但在承担专业英语教学时,往往作为额外兼职工作对待,在自身公共外语工作量外附加上专业英语教学工作量,所以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到专业英语教学中,对各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不甚了解,也就不能有精力针对专业英语教学作出有效合理的教学改革。

这部分教师还对各行业的英语特点、惯例等不熟悉,对所教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不甚了解,对所教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因而难以将自己的教学重点放到符合本专业需要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上,很难将生动、鲜明的专业事例联系到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中。公共英语教师们承担全校的基础英语教学,他们日常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机会参与到企业实际运作当中。所以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反映出想法少、创新更少的特点。

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师还有来自各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师,他们在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又承担本专业英语教学任务。这部分教师的特点是非常了解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本专业学生的高技能综合能力要求,精通专业知识,因而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能够自如地将专业知识和英语运用结合起来。但因其在本科大学英语学习中自身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他们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会出现发音、语法分析、语篇重点分析以及语言教学特点等方面不及专职英语教师,造成语言教学的缺陷。

3.高职教育专业英语教材缺乏,难于适应教育目标的要求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行业的不断出现,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增长迅猛,因而专业英语很难选到合适的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中,长线专业如机械、电子、交通等大部分是高职规划教材,但这类教材基本延续了高等教育使用教材的体例,还是沿用传统的章节式模式,缺乏能够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实训项目,使用这种教材很难达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而短线、新上专业如连锁经营、会展、公共事业等多是采用相近专业的专业英语代用教材,有些专业可能代用教材也难以选到。

4.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英语水平偏低,影响专业英语教学质量提高

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知识水平薄弱,特别是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在日常教学中了解到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厌烦,还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缺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对英语比较感兴趣,但是受到自身能力的约束和学习方法的不恰当,导致英语综合能力始终得不到明显改善,最后基本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要求

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专业英语尚没有统一规划的教学目标要求。各地各高职院校基本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制订了相应的要求。高职院校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目的是让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在完成专业知识技能和基础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定的科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掌握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提高阅读和理解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生产经验,并将其应用到生产、管理和社会活动第一线,更好地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成为现代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打好基础。依照专业英语的基本要求,再根据各自专业的特点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要求,对该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做相应的教学改革,使学生尽可能地获得从专业英语教学中得到实践技能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措施

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要求为基础,根据专业特点和专业方向的具体要求,结合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对当前高职专业英语教学进行多方面、有效、适当的改革势在必行,也是现代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际化的需要。应用语言学认为,语言知识如何在各个领域中得到最佳利用,才是语言的真正意义。基于这点,专业英语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将英语语言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生产劳动和工程管理等实际工作中。

1.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整个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部分。专业英语的教学形式不应当再采用“读单词+翻译句子”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占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堂上基本没有学生练习的机会,对提高学生在专业实际流程中英语听说、翻译、阅读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与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大相径庭。

目前,高职院校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专业英语教学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建立“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职场情境教学。此类教学方法可为学生营造运用基础英语结合专业英语的真实场景,激发学习兴趣,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专业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成功的另一个关键,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专业英语教师要知道自己所教授的不仅仅是英语课,主要是一门与行业知识紧密相关的专业英语课。因此,课程应由具备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担任为宜。首先,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专职英语教师要重点提高自己所教专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将自己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运用于专业英语教学中。而专业课程教师应该重点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语言教学经验。具体来说,可以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做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包括演讲、报告、培训班等形式。其次,每学期的教学安排中尽量留出时间,让教师去相关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最新的信息和发展趋势。适当安排专职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互相听课、互补所缺。

3.专业英语教材建设

合适的专业英语教材是保证专业英语教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另一重要因素。好的教材会把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很好地结合起来。目前大部分专业英语教材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虽然一些规划教材加入了一些案例和实训项目,但是一些案例已经过时,一些实训项目缺乏可操作性。这就需要专业英语教师积极参与自编教材的编写,特别是根据专业特点和专业能力要求,编写更合适的专业英语实训教材。

4.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方法改革

(1)引导学生逐步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意灌输和提醒学生认识到英语是一种交流工具,如果能够用英语交流可以大大提升自身竞争力,是一门通向更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技能培养课程,而不要仅仅理解为一门普通的理论课程。

(2)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介绍国外的风土人情,增强学习兴趣。在课余时间,介绍一些适合学生的英语视听资料,培养学生的语言氛围。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聘请外籍教师与学生进行听、说等语言运用的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氛围,使他们在互动中学习语言运用技巧,在兴趣驱使下锻炼语言运用的能力。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专业英语运用于专业实践中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将来在工作中碰到与英语有关的文字、交际和文献处理等事项时有一定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更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并被社会所接受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欣.高职递进式专业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科学时报,2010.

[2]刘涌泉.应用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3]冉从蓉.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国冶金教育,2007.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析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英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引言

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教学阶段与专业英语教学阶段。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是架设在基础英语学习和专业领域英语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专业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ESP)的简称,又称专业科技英语,它的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文体严谨周密,概念准确,逻辑性强,行文简练,重点突出,句式严整,少有变化。专业英语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篇章结构的分析及技术术语和专业词汇量的扩大上,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翻译技巧并具备用英文来处理本专业业务资料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笔者在具体的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此与广大英语教师进行交流。

1、理论教学

1.1 牢记专业英语词汇和专业术语

1.1.1 联想法

在从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学习的过渡期,学生认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差异有时会给人隔行如隔山的感觉。如f i n e breeze会给人微风吹拂的美妙印象,但在工业领域却指“煤的粉尘”;boring意思为“枯燥无味的”,在机电工程英语中指“镗削”;a s s e s s m e n t意思为“评估”,在医学上指护士为辅助医生诊断而做的询问性“入院前调查”;visibility意思为“可视性”,在商业中意思为“知名度”。利用联想不仅可以加强对单词的理解与记忆,而且还能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学得更多的词汇,丰富词汇量。相关单词间通常存在着三种语义关系:组合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课堂教学中,利用某一个单词,通过联想列举其同义词、反义词、组合关系词、词根词缀相同词等等,通过比较学习,学生对专业单词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多。

1.1.2 推导法

许多专业词汇的词义都由基本词义转化而来,可根据该词的基本词义推导记忆。如:tolerance容忍─公差allowance容许─余量

scan浏览─扫描specification规定─参数

process过程─工艺uniform制服─均匀的,一致的vertical垂直的─立式的shield躲避处─屏蔽、

1.1.3 专业术语法

许多专业术语都是由专业词汇构成的,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术语记忆。

如:potential difference电势差live center活顶尖

t e r m i n a l v o l t a g e终端电压audible response音频响应

high frequency amplification高频放大centrifugal pump离心泵

tool magazine是刀库frequencymodulates调频

1.1.4 新生词汇学习法

英语是一门活的语言,英语学习单纯地记忆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收集、整理那些层出不穷的新词汇。有了词汇的积累,才会应用具有时代特征的语言。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享受新词汇在政治、经济、大众传媒等各个领域所表达的新思想、科技新成就和流行时尚。如:W i-F i(认证标记, 用以认证无线计算机网络设备间的互操作性)、ringtones(彩铃)、spyware(间谍软件,可以暗中跟踪用户的上网活动)、google (使用Google搜索引擎,在全球网络获得资讯)、m e t a d a t a(元数据)、mouse potato(整天坐在电脑前面的电脑迷)、m a n g a(日本漫画书或图画小说)、avian influenza(禽流感)、empty suit(即无能的行政人员)等等。

此外,还可采用常见的归纳法、构词法调动学生记忆单词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

1.2 培养翻译能力

培养翻译能力是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上。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2.1 原文的分析与理解

要深刻理解原文,力求从原文所包含的专业技术内容方面去加以理解。其次,要根据原文的句子结构,弄清每句话的语法关系,采用分组归类的方法辨明主语、谓语、宾语及各种修饰语,联系上下文来分析和理解句与句之间,主句与从句之间的关系。专业科技文献中长句,难句较多,各种短语和从句相互搭配、相互修饰,使人感到头绪纷繁,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更应重视语法分析,突出句子骨架,采用分解归类,化繁为简,逐层推进理解的策略。例如:

In dimensioning a drawing, the numbers placed in the dimension lines represent dimensions that are only approximate and do not represent any degree of accuracy unless so stated by the designer.

译文:在图纸上标注尺寸时,尺寸线上标注的数字仅仅表示近似的尺寸,而不表示任何精度,除非设计人员加以说明。

分析:此句中,In dimensioning a drawing为状语,主语为the numbers, placed in the dimension lines为定语,用来修饰n u m b e r s, 翻译时把它放在numbers的前面;represent为谓语,that are…the designer是dimensions的定语,解释说明dimensions的意义,其中又包含unless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强调条件。stated by the designer被动语态,专业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是其特点之一。

1.2.2 词义的选择

在翻译过程中,若英汉双方都是相互的单义词时,则汉译不成问题,如ferroalloy(铁合金)。然而,由于英语词汇来源复杂,一词多义和一词多性的现象十分普遍,比如power在数学中译为“乘方”,在光学中译为“率”,在力学中译为“动力”,在电学中译为“电力”。例如:

The electronic microscope possesses very high resolving power compared with the optical microscope.

译文:与光学显微镜相比,电子显微镜具有极高的分辨率。

Energy is the power to do work.

译文:能量是做功的动力。

1.2.3 词语的增减与变序

由于英语和汉语各自独立演变发展,因而在表达方法和语法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在英译汉时,不可能要求二者在词的数量上绝对相等,通常应该依据句子的意义和结构适当增加或减少一些词,以使译文符合汉语习惯。例如:

The more energy we want to send, the higher we have to make the voltage.

译文:想要输电越多,电压也就得越高。(主语w e可省略不译)

This condenser is of higher capacity than is actually needed.

译文:这只电容器的容量比实际所需要的容量大。(补译省略部分capacity)

英语和汉语的句子顺序通常都是按“主语+谓语+宾语”排列的,但修饰语的区别较大。英语中各种短语或定语从句做修饰语时,一般都是后置的,而汉语的修饰语一般都是前置的,因而在翻译时应改变动词的顺序。同时还应注意,英语几个前置修饰语(通常为形容词,名词或代词)中最靠近被修饰语的是主要的修饰语,翻译时应首先译出。此外,英语中的提问和强调也大都用倒装词序,翻译时应注意还原。例如:

The transformer is a device of very great practical importance which makes use of the principle of mutual induction.

译文:变压器是一种利用互感原理的在实践中很重要的装置。

1.2.4 词性及成分的转换

为了使译文达到明确、通顺和简练的要求,有时需要把原语句中的某种成分转换成另一种成分。成分的转换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引起词性的转换,而词性的转换经常会引起成分的转换。词性转换是专业英语翻译的一个技巧,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是专业英语的特点之一。

After more than a decade of articles touting the benefits of PC-based control over a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and predictions of the PLC’s demise, this much is clear:both PCs and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PLCs) have their place in contemporary control systems.

此句中,prediction尽管是名词形式,为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逻辑,翻译成动词,作谓语。

译文:十几年来,许多文章鼓吹基于P C(个人计算机)的控制优于基于P L 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控制,并且预言P L C将让位于PC。现在观点已经明朗化:在当今控制系统中,P C和P L C都占有一席之地。

笔者在训练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根据专业英语的语言特点,适当地介绍一些翻译技巧。如:被动语态的译法;定语从句的译法;长句分译法等等。在教学实践中,还应帮助学生分析课文、指导翻译并检查翻译结果。

2、实践教学

专业英语教学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应用就离不开实践。许多专业英语难以找到运用机会,但专业教师仍须重视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用英语,在实践中学英语。下列方法值得一试:

2.1 利用专业课的教学和实习巩固专业词汇学习

英语一般不会安排专门的实习,但英语有一个很重要的实践场所被我们忽视,那就是相关的专业课理论教学课堂与实践教学现场。我们所学的专业词汇有许多会被专业课教师用英语或汉语经常反复地说出,有的词汇经常出现在教师的教学课件里,只因为学生缺少学习的意识而熟视无睹。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的运用英语,如在机电或汽车专业的现场教学中,要求学生用英语指认各个零部件,在实习时,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之前,必须读懂英文图纸,英文说明书等等。英语教学要取得专业课教师的支持,使用专业英语成为学专业课程的前提,使专业英语学习延伸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习当中。

2.2 课前任务驱动

以课前任务驱动教学为模式,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与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新鲜信息,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机遇。课前布置模块作业,督促学生查阅所学有关专业书籍,复习和巩固已学的专业知识。

2.3 课堂演示与强化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直观视觉化与实例回溯式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利用教具、教学挂图、实体模型等直观教学,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内容,而且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信息,突破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2.4 课后拓展创新课堂

创新课堂——实训基地课堂,是教室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充分体现“理论→实践→应用”的教学组织模式,其配套设备都与学习情境相对应。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进一步的发挥,激发他们勇于打破陈规陋习,挑战自我,鼓励查找资料,转变角色,将所学专业英语词汇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灵活应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

2.5 互动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师生交流;生生互动;采用合作、探究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分组讨论问题和发表观点,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培养团队精神。

结束语

专业英语的学习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新时代,专业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自觉转变教育观念,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实践教学课堂,为社会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毕秀梅.电专业英语阅读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7

[2]杜立红.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 (2) .

[3]程福.机械专业英语阅读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3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论文 篇5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会计模块化教学

1当前形势下对高职会计人才的质量和技能要求内容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重。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为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这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强调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和会计职业技能素质。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学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完备的相关税法知识等素质。会计基本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1.1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

高职会计专业的学员应通晓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比如Word、Excel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较熟练操作常用的财务软件,比如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

1.2基本财务核算技能

由于大多数高职毕业生从事的基础的财务核算岗位,面对的多数也是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所以底层基础的核算知识和工作经验是高职会计人才必备的条件。

1.3税额计算和纳税申报能力

纳税申报工作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的工作,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协调能为企业争取到一个良好的纳税环境。因此,通晓纳税申报知识的毕业生很受企业的欢迎。

当然,会计人才还需要很多其他职业能力。例如财务管理能力、投融资能力、审计能力等,但对高职会计人才来说基本技能更重要。

2当前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会计教育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缺乏校外实训基地和系统、实用的模拟实训教材

由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保密性等原因,再加上高职会计毕业生人数较多,高职院校不像市场营销等专业那样容易安排校外顶岗实训。为了完成会计实训课程,许多学校通过校内会计模拟实训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会计准则也经常修订,会计实训教材的.时效性和仿真性也大打折扣。

2.2师资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 篇6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发展建设困境

随着现代社会对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高职院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学院晋级升格了,学生的素质提高了,硬件设施升级了,相比之下师资力量却还没能及时跟上。

1.教学观念陈旧

首先,教师得教学观念没有跟上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教师仍然不能摒弃传统的教学观,把教学视为简单的认知过程,进行单向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表面上得到了知识却无法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对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目标,他们认识不清,更不能把英语教育与就业导向相联系,使其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高职教育特色[3]。

2.知识结构单一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知识匮乏。双师型教师人数偏少,职称学历比例结构失调。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师大都是英语专业出身,没有行业实践背景,他们对学生未来的目标岗位知之甚少,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也不知道什么对学生有用。这些老师即使有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然而由于他们的专业知识较为欠缺,缺乏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和必要的科技知识,再加上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体验不足,教学与学生专业或职业联系不紧密,为培养合格的高职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3.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所涉及的教学能力可以归结为3种,即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在这三种教学能力中,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学能力诸成分中最高级的成分,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执行者,而且是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机制;教学认知能力是教学能力的基础,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准备的水平,影响到教学方案的质量;教学操作能力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直接作用于学生,影响教学实施的效果。目前高职院校的一大批教师中有很多是师范院校外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他们通常是未按高职教育的要求进行就业培训即走马上任,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都不强,为培养合格的高职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4]。

二、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自身发展的建议

1.善加利用网络资源

教师应该进一步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掘多媒体设备的用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各,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充分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而且,用多媒体形式设计的课件,表达规范、层次清楚,画面生动、形象、直观,既有艺术性,又有欣赏性,可以让学生们在很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5]。

2.积极参与进修学习活动

提升个人专业成长,树立专业形象,可选择出国进修增广见闻,观摩英语系的国家的英语教学成果或教室布置等。教师自身应当注重培养除英语外的其他职业技能培养,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努力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教师要将英语教学与所教学生专业结合起来,结合自身学校专业建设情况、学生基础水平和对口企业单位的实际要求,开发校本教材,实现高职特色教学。

三、对高职英语专业发展的建议

1.设立专门的英语专业

英语教师普遍对专业发展的需求度高,即英语教师对专业发展有高度认同。因而建议院校系部可设立专门的英语教学专业,规划教师的进修活动,并拟定一些发展研究奖励办法,而不是由专门的人员来推展英语教学的工作。

2.多举办英语专业研讨会

教师参与英语进修学习的机会并不多。这代表教师在走出校园,参与专业活动以及做专业对话的机会是缺乏的。教育环境的变化因素高,教师的需求及遭遇的问题也与以往不同。学院系部需多开展英语相关进修活动,如寒暑假期间,能请专业人士来做演讲,或短期的出国进修等以满足教师需求[6]。

3.降低教师的授课时数

教师的时间不够亦是导致其不能进修的原因。英语教师一周授课课时比较多而且分散,加上学校相关的英语活动,英语考试等,使得教师忙于工作的准备。教育院校系部可以适当降低教师授课时数,减少工作负荷。让教师有多一点的时间去做进修或做教学研究工作。

4.适当提高英语专业建设的投入

教师及学校仍有教学资源的问题。由于英语课程属于基础课程,该种类课程无法实现吸引招生和促进就业,故院系对该类课程的建设有限。如缺乏足够的英语图书,教学软件及教具等。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英语的专用教室,在教学活动上不能做更佳的发挥。补助英语书籍或设备,或设置英语专科教室需要经费上的补助。提高经费上的补助可使教师教学资源丰富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灵玲.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理论的高职教育学生学习专业建设测评建模与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6.12-13.

[2]周建松.关于高职教育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思考,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5-10-26/2006-6-6.

[3]Bullnheimer B., M.Dorigo.An examination scheduling model to maximize studentsstudy time and an ant approach to solve it[J].Presented at the 2n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Automated Timetabling, Toronto Canada, 2007, 2(2): 445-450.

[4]宋清龙.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华中师范大学,2007.35-36..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5-10-12/2006-6-6.

[5]朱雄才,刘鲁平.高职教育社会评价的思考,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6-8/2006-8.

[6]Bauer,A.,B.Bullnheimer,R.F.Hartl,et al.Minimizing total tardiness on a single machine using ant colony optimization[J].In Proceedings of the2009Congres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IEEE Press Piscataway, NJ,2009,12(1):1445-1450.

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绘画教学思考 篇7

动画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动画创作过程中集中体现了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按照高职高专类院校动画专业对动漫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传承传统绘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以笔者所在的安徽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 学生来源里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文科还有理科、有对口中专生源、还有自主招生上来的, 大部分选择了动漫设计专业的学生没有美术功底, 学习基础相对薄弱, 导致造型能力、对理论的形象理解能力比较差。即使其中极小部分学生受过一些艺考前训练的, 造型基础也非常差。在课程体系及课程的学时安排上,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及各部分的设置、甚至在教材选用上基本是参考学习本科院校, 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匹配。要想在入学后一年的时间里, 让学生从较低的起点上对线条塑造能力、造型能力、动态把握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空间环境的理解、表现能力等达到目标要求, 必须针对动漫专业课程进行定位改革, 建立以培养专业课程需求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素描、色彩教学课程体系。

1 教学定位

素描、色彩教学是动画艺术的基础课程, 在专业教学中一直备受关注, 扎实的素描基本功、色彩学习将为未来学生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精准的教学定位, 成为当前高职高专类动画专业教学改革所探索的关键。

1.1 全面锻炼手绘造型表现能力

动漫专业对于素描基础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即线条的塑造能力、人物、场景、道具、光线等造型能力、动态把握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空间环境的理解、表现能力。

动漫专业对于色彩基础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色彩认识能力、色彩心理把握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空间色彩环境的理解表现能力、创意色彩能力。

因此, 在素描、色彩课程教学中应该围绕这几个需求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机安排, 并且逐步探讨建立适合高职高专类动漫专业需求的专业绘画课程体系。

1.2 培养设计创意能力

动漫专业绘画课程体系的教学平台上, 绝对不能忘记设计创意的培养。借用多元的视角提高引导学生的审美意识, 为他们提供各种发展可能, 使学生从认识动漫的初始就能够打破思维固势, 发挥个人特点及自身优势。我院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职业大赛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证实了不给学生设定方向、进行创意素描、创意色彩训练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2 教学方式的改革

2.1 增加基础造型训练课时

在素描色彩教学的诸多问题中, 有些问题很快可以解决, 如材料工具的性能, 方法步骤、构图比例等, 经过老师的指导, 几次实践就可以了解。有些问题, 如观察方法的养成, 纯熟的线条、块面组织、丰富的色调变化、明确生动的造型等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的技能训练过程, 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需要量的积累才能够获得质的变化。

动漫专业课程中对于线条有准、挺、匀、活的要求, 对色彩教学有培养色彩表现能力、空间环境的理解、应用色彩的综合能力等, 要满足这样的需求, 必然要求我们提高课时的比例, 增加基础造型训练的锻炼时间。因此, 要建立适应动漫专业需求的基础教学课程体系, 我认为首先应当提高基础造型课程在总学时中的课时比例, 加大基础课程的训练力度。我认为动漫专业至少还需要增加一个阶段60学时的课程时间, 以便于更有效合理的的安排具有针对性的安排。课外还要对学生布置每日适量的作业, 要求学生达到“拳不离口, 曲不离手”的状态,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成效显著。基础造型课程结束时, 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观察比较、整体表现的方法步骤, 在技法上根据自己的特点、个人喜爱选择用线条、块面的多种方法, 在色彩学习中在抓住整体关系的前提下, 从感性和理性上认识色彩, 追求色彩的风格和表现, 对绘画造型的基本语言及一般规律基本掌握, 达到的培养要求。

2.2 项目教学, 精讲多练

采用“岗位任务驱动生产教学合一的项目导向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本着以专业需求为目标, 以创新精神为主线, 以学生自身专业能力为本位, 同时根据能力目标, 以学生现状为基础这几个方面予以实施。面对学生学情, 淡化“艺术功底和技法”要求, 探索严谨有效, 生动有趣, 适合学生具有实效的教学方法, 用尽量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手段, 使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造型基础技能。

2.3 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

2.3.1 研究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 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效果显著。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贯彻着“引”、“讲”、“练”、“赞”的教学思路。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任务驱动教学法:前期在经过企业座谈、社会调研等大量工作后筛选获取针对性强的项目任务, 运用单元项目实训任务使学生大量参与练习, 并根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边探索边思考, 提高学习主动性, 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

例:附件一 (如表1) 。

学导式教学法:教学中, 推荐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思路, 讲解关于团队的意识。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率地表达思维轨迹的思维工具。由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 变成教师组织策划、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共同讲评, 这样教与学双方都处在一个互动的模式中, 将单纯的课堂讲课与图书馆、互联网、动漫市场、动漫游戏博览会、动漫游戏公司等有形的或虚拟的教学资源全部贯通结合起来, 把有限的课堂教学与大量的课外研习结合起来, 把课堂集体传授与课外一对一的个别辅导结合起来。教学重心从教移到学, 学生自主地直接地快速地参与教学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全过程, 课堂上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由学生主动进行的, 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活动, 个体和群体相结合, 变讲堂为学堂。

案例教学法:艺术活动是创造性活动, 通过教科书、参考书中大量的教学案例为课程提供充足的创作依据。

2.3.2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在过程中的有效监控。建立学生个人作品档案, 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创造过程中的说明、自我反思 (如对自己的学习历程与作品特征的描述、评价、改进的设想) 、他人 (如教师、同学) 评价等, 持续保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激情。

2.3.3 改变单一教学场所

依据学院现有资源, 包括师资队伍、时间能力安排和教学设备, 尽可能挖掘开发可利用资源。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在教学中,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我们还经常开展校园实地写生、校外写生实践等活动,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4 提高学习效率

2.4.1 根据学生能力兴趣, 分层分方向教学

根据当前市场需要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结合我院的专业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 为提高学生专业的适应性, 对学生因材施教, 实施“分方向”培养模式。采用分层分方向培养, 根据社会经济、企业用人的需要, 将学生分为不同的专业方向, 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把学生培养成专业适应面广、技能专的专门人才。本专业采取多方向的培养模式, 分为“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两大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在第三学期根据学生前期学业基础、个人兴趣, 实施分类培养模式, 做到以学生为本, 因材施教, 体现全新的办学理念, 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4.2 优质资源共享

建立教学资源库网站以网站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作品展示的平台, 提供试题库以及电子课件, 并提供配套教材的教学录像, 方便学生学习。并提供在线答疑和信息反馈与交流, 为学生实时解决项目难题。

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我们利用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建立起教学资源库网站,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广播功能, 使学生实时清晰地观看教学过程。提供师生的交互平台, 实现电子举手以及在线答疑,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此平台还可提供文件传输, 控制屏幕等, 可以实现共享资源, 以最大限度地分享学生的创意思维, 在学生独立训练的过程中, 实现无障碍沟通。满足课程的需求以及最大条件的接近我们的教学目标。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传统“一张试卷定乾坤”的模式。通过下发项目任务书—学生创作设计—填写设计说明书—现场答辩—校园作品展示等有效环节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在班级中以学习小组形式, 进行基础训练、创意设计、写生课程等综合开发实训项目。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头脑风暴, 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创作的创意和思维能力以及快速表达的能力等。采用“岗位任务驱动生产教学合一的项目导向化”教学模式, 让学生通过执行完整的任务来锻炼综合职业能力, 改变教师本位观念,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项目设置、教学内容合理与否, 直接关系到动漫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能否顺利进行。各任务的完成通过“案例展示、任务分析、知识讲解、操作示范、课堂模仿、课后实践、问题解析、归纳总结”等步骤进行。在完成任务过程中, 鼓励学生大量读阅国内外优秀作品, 鼓励学生掌握更多动画制作的方法, 进而让学生掌握学习新技术的方法, 从而能够紧跟技术发展潮流。

在教学评价方面, 课程的总成绩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总和,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60%, 课程考核成绩占40%。在学生平时成绩中, 由学习努力程度即学习态度和单元项目考核两部分组成。学习态度成绩从上课出勤率、课堂讨论表现、资料收集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定。单元项目考核成绩从指定项目的完成情况及创新性、团队合作情况、信息收集能力、画面表达能力等方面, 通过学生的项目单元完成并参考每阶段学生的作业自评与互评等情况进行评定。期末考核成绩以限时考试来评定, 以便考核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

4 结论

综上所述, 动漫专业的绘画教学应当对专业教学精准定位, 建立适应高职高专类动画专业需求的基础绘画教学体系, 增加课时时数, 规范教学内容, 以专业课程的需求展开教学改革, 建立以培养专业课程需求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课程体系。

绘画课程体系分为两大块—————动漫素描和动漫色彩。动漫素描可以设置为三大板块:板块1以线描、速写为主要内容, 锻炼线条造型能力;板块2以以线带面的表现方式, 结合速写练习, 强化对结构和动作的理解;板块3以转面素描和场景素描为主要内容。动漫色彩教学可已设置为四大板块:板块1为色彩构成基础知识;板块2为色彩塑造与创意色彩表现;板块3为色彩的归纳与提取;板块4为动画场景与角色的协调表现能力培养。

通过系统的教学, 以求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为后续专业课程课程奠定坚实的造型基础。

摘要: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绘画教学宗旨是为影视动画服务。特别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本文从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课程谈起, 对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教改建议, 并进一步探讨了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动画教学,教学改革,专业能力,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薛峰, 于朕.动漫素描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11.

[2]乐坚.动漫色彩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11.

[3]贾否, 路盛章.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9.

高职院校网络专业教学探讨 篇8

根据国家关于高职高专"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的道路"的办学方向和学校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顺利成为计算机网络行业从业人员,具备从事网络的从业资格。

由于计算机网络发展速度极快,使得计算机网络教学相对滞后,形成教学脱离行业应用的特点,也导致刚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所脱节,专业课程相对孤立,又缺乏延续性。而学生所需操作技能不能很好引入教育的课程中,形成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无行业特点,而又对新技术不能及时跟进,导致岗位偏离市场需求。

因此,有必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进行思考,做出调整。笔者认为应当从教学入手,针对当今社会的需要入手重新定位教学内容,从行业入手校企合作整合教学资源,从就业从教学效果上入手强化职业证书的认证机制,最终实现行业需求与实际的应用接轨、人才培养与用人的需求接轨、学校课程与行业的特色接轨、教学科研与行业的发展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代计算机网络发展需要的人才。

2、网络专业发展机遇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坚持面向社会,与IT行业发展实际接轨的原则,传统的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人才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网络策划、网站建设、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的应用与开发、网络产品的营销、网络安全、软件开发或是测试等这些方向。

目前网络呈现多方面发展,具体的包括有VOIP: (H。323、SIP和MGCP/MEGACO/H。248) 企业IP通信顺应企业信息化需要,成为市场投资热点。随着3G的实施,家庭用户有望逐步成为VOIP市场最大的用户,09年的市场规模超过10亿。IPTV:IPTV业务进一步促进终端的融合。电视将不在是收看电视,它将是具有通讯、互联网、电视功能的综合数字化家庭终端。点播影视节目是进期IPTV应用的重点,逐步向多业务融合。在我中国,未来3年内IPTV业务成为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在宽带网上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视频监控:中国视频监控市场经历了模拟监控、数字监控及网络监控三个主要阶段。根据IDC的研究,从全球范围的发展趋势来看,整体视频监控市场中网络摄像机(IP Camera)以及网络视频存储 (NVR) 等IP存储的出货量开始超过传统摄像机和硬盘录像机,成为市场增长的主推力。网络安全:日益严峻的安全问题依然是网络热点问题。WLAN等等方面。

总的来说,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的新一代IT技术物联网将会到来。在物联网上,所有的物体都要求具备智能、能够互动,包括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都能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对网络体系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是(无线、存储、云计算机、IPTV、视频与监控)数字城市、业务与融合技术融合。它是全面信息感知和获取、无缝互联与协同、高度智能化的新型网络。这样,面临新的机遇,从就业定位上可以添加信息安全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数据中心工程师三个培养方向。

3、完善网络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按照高职院校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我们先分析社会需求,见图1。再从行业入手分析行业知识需求,见图2。从而得到网络知识模块图,见图3。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应包含: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网络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专业拓展课程应包括无线技术,VOIP技术,存储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4、校企合作整合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和专业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由优质的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

计算机网络专业群围绕网络技术核心专业,建立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在建设过程中,与相关院校、专业群及实力雄厚的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形成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网络专业利用自身优势,一般均可与思科、锐捷这些企业合作,不少院校在校内创办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锐捷网络大学等。

高职院校应当将企业的技术要求纳入课程体系,应当将把企业优秀的教师、教材、教学课件和教学评价体系引入学校,极大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从而可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的需求接轨、学校课程与行业的特色接轨、教学科研与行 (下转第170页业的发展接轨。

5、积极开展职业证书的认证机制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能有效地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之间的接口问题,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和项目实训课程,把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使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从而将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竞争能力。例如:常规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相关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人员资格证书考试(如三级网络技术,网络工程师,CCNP, RCNP职业认证考试)等等,从而可实现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

6、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当坚持面向社会,与IT行业发展实际接轨,抓住物联网发展机遇,实现行业需求与实际的应用接轨、人才培养与用人的需求接轨、学校课程与行业的特色接轨、教学科研与行业的发展接轨。

参考文献

[1]龚建锋;高职计算机专业的网络知识模块探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5-25

[2]陈荣征;李广松;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28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篇9

1.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现状

1.1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明确

(1) 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接受高等教育时, 都经历与感受了建立在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学科教学模式, 部分专业教师在习惯于这种教学模式的同时认识不到目前高职教育的弊端, 不能充分认识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2) 片面理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认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把高职教育定位为生存教育或就业教育, 只注重学生眼前的单岗位生存, 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多方位发展。

(3) 片面诠释毕业生“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认为其强调的是单一的技能, 从而大量减少理论知识的传授;将能力简单理解为专业知识与技能, 忽视非专业素质的培养。

1.2教师培训力度不够

(1) 高职教师培训制度保障不力。

至今没有一部专门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这个群体接受在职培训的权利、义务、条件、待遇、时间、经费来源等的法规。这样相应保障制度的缺失必定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在职培训的进行。

(2)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途径受限。

目前针对我国高职教师培训的途径主要有几种:一是到高等院校脱产教育, 这种培训方式培训数量有限, 无法对多数教师同时进行脱产教育;二是到培训基地在职进修, 但由于这些师资培训基地主要采用班级制组织形式, 以课堂讲授方法为主, 教师的学习机械、被动, 并且很少联系高职院校和教师自身的需要, 教师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难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三是进企业工厂业余锻炼, 但由于客观条件受限, 企业不一定积极配合, 教师往往不能在实际岗位上工作, 同时教师本人也难免有临时观念, 较难深入实际, 达不到预期效果。

(3) 教师教学管理任务重, 培训时间较少。

由于前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 再加上高职高专教师数量不足, 教师的教学、管理任务重。很多教师没有时间参加培训, 做高校访问学者、高层次研讨会、学历进修机会更少, 再加上高职高专院校经费相对紧张, 对教师的培训重视不够, 教师参与培训时间和内容得不到保障, 不利于提高教师适应新时期教学、科研的需要。

1.3教材不能满足教育需要

(1) 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

目前, 我国高职教材分为两类:一类是借用本科压缩性教材, 此类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 缺少具体的项目, 这种教材使教师在教的时候吃力, 学生下去自学费力,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影响高职教改的进程与深度。另一类是教师自编讲义。这种教材转抄内容较多、编写质量不高, 加工和印刷质量低劣, 这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影响教学效果。

(2) 现行教材陈旧, 创新性不够。

由于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的变动与提升之中, 这些岗位都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岗位的流动、职业的变动, 要求就业者不断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术。这必须在教材里得到充分反映。而现在极少能找到紧跟时代新技术的发展的教材, 很多教材一直都是沿用的旧工艺、旧方法、旧规范、旧标准, 这样学生毕业以后很难具备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 实训、实习教材不足。

高职教改中要求“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 可见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可是目前的实践教学基本上没有教材可用, 这必将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

(4) 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衔接。

“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 它的实施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 而且要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即要求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高新技术和基本技能, 但目前高职教材的编写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缺乏有效衔接。

2.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教改构想

2.1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 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 可以说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 只有从基础的变革做起, 才能有助于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因此, 第一,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要通过加强实际的市场调研工作, 来对当地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和行业, 尤其是对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研究。第二,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当地的学生, 毕业后的就职区域也主要是在当地。因此, 在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必须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色和需求, 来修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行业特色和企业需求设置适合的专业, 以及根据学生将来的工作内容设计课程体系。这样, 才能保证从基础上满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2加强特色师资队伍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育理念的灌输, 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高职教育不同于学科性教育,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 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技能, 能够通过“身教”的方式, 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针对师资队伍的现状, 加强培养特色师资队伍, 包括:第一,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二, 加强对师资队伍实践技能的培训和激励, 适合企业需要的实践技能是不断更新的, 这就要求对现任的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培训和激励;第三, 通过聘请企业的高技能型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开展讲座的方式, 来进行实践技能的传输, 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先进的实践技能。

2.3更新教学设备, 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硬件基础

要达到教育的预期目标, 在具备特色师资队伍的同时, 还必须必备相应的教学设备, 来辅助达到教学目标。传统的学科性教育, 需要的教学设备无外乎教材、多媒体或普通教室、实验室、相关阅读材料等;但作为高职教育, 除需具备上述基本的教学设备外, 还必须通过建立更多的配套设施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包括:第一, 针对不同的专业特色, 建立相应的实训室。第二,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 将学生的课堂从学校的教室转为实际的车间工厂, 这可以通过参观、游览、实习等方式来达到目的。

2.4深化教学改革, 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具备教学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 高职院校还必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式, 来保证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 在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 即通过教材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必须采用更多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 包括:第一, 选用、编纂适合实践教学的教材。高职院校不同于学科性教育, 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尽量选用操作性强的教材, 在实践性教材缺乏的情况下, 还要通过与企业合作等方式, 编辑适合自己学生特色的教材。第二, 鼓励实验实训的教学方式, 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第三, 突出课程特色, 以实践性课程与考证型课程为主。目前, 各行各业的就业, 都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 即是否具备从业资格证书。因此, 在教学改革中, 必须突出对考证课程的设计和要求。

2.5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帮助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考核大体来说分为三个层次, 即入学考核、在校期间考核以及毕业考核。鉴于其办学特色和目标, 高职院校必须在上述三个方面进行特色制度设计, 来帮助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具体来看:第一, 要从生源抓起,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 设计特色入学考核。目前, 高职院校的入学考核与学科性教育的入学考核根本没有区别, 是在进行同一类型测验的基础上, 来对学生进行了三六九等的划分。事实上, 鉴于高职教育的不同特色, 教育部门应在学生入学前, 就建议其进行从业兴趣爱好及能力测试, 并针对不同特色的学生, 设计相应的入学测验模式, 来保证各类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二, 学生在校期间的考核。目前, 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 与学科性教育的考试方式并没有多大区别, 多数是通过平时成绩与末考成绩加权平均的方式来实现的。而末考成绩相当多数是通过试卷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要改变这种现状, 可以通过平时表现+技能成绩+末考成绩的方式来进行。同时, 末考除了试卷外, 还可以采用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第三, 在毕业考核过程中, 学科性教育多是通过做毕业设计的方式来进行, 而高职教育多是通过做毕业实训的方式来进行。这种考核模式结合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但在注重实训总结的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对三年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融会贯通, 不能只着眼于实训。

总之, 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着诸多必须解决的问题, 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这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自身要求, 也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探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教改措施, 以期对实现培养技能型、尤其是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有所帮助。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 从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特色师资队伍建设, 更新教学设备, 深化教学改革, 更改学生考核体系等方面对专业教学教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为高职院校培养各类高级技能型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专业建设,教改,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电子专业教学探讨 篇10

一、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存在的不足

1、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欠缺。

学生还未能适应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模式, 很多问题逐渐地堆积下来。有的同学老是埋怨老师上课无趣味, 不想学习;基本上是被动上课, 不懂得如何去学习, 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差, 只知理论不知实践, 学生缺少经验, 经常是照搬教科书, 结果往往效率不高, 收效甚微, 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严重的打击, 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强, 实践技能尴尬, 有的学生学习没有计划, 不考虑学科之间的关联性, 电子专业牵涉到高数、英语等方面的知识, 因其他知识缺乏导致无法理解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局面, 培养不出“实用型”和“操作型”的技术人才。

2、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

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主动性不够的现象, 学习目标不明确, 没心思放到学习上面, 天天玩, 感觉上课枯燥无味,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兴趣不浓, 有的学生认为学了用不上, 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对自己评价过低, 丧失了应有的自信心, 认为自己肯定学不好。实验课时学生进行的是简单的验证性、重复性、求证性步骤, 几乎没什么好奇心, 只是应付。

二、高职电子专业教学

1、采用交互式教学。

加强实习实训,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树立创新观念。问题的设计一方面要反映某学科的关键内容, 同时又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 从而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事某种活动, 逐步地把体现在教师身上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从而可以独立地从事这种活动, 将潜在的发展变成现实的发展、并不断创造新的发展。比如, 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二课活动及各类电子技能大赛, 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对于电视机、收录机等课程的教学, 更应采取这种方法。应先让学生看内部结构, 可以让学生修一修电源部分的故障或其他简单故障, 以利于学生了解基本结构, 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不使学生盲目动手, 教师在动手前可以提出问题以讲座形式介绍一下基本原理, 在学生动手中随时辅导, 讲一些原理。

2、采用直观教学。

电子技术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 学生很难理解, 这时应尽可能采用直观教学。例如, 在讨论RC充放电电路时可以用示波器在实验室进行演示, 让学生观察RC充放电时流过电容的电流变化及电容两端的电压变化, 从而做出电流和电压的曲线。直观地演示实验不仅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难点, 又直观明了, 避免了繁琐的数学推导, 所以学生印象深刻, 理解得透彻。

课程的内容较枯燥、抽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讲得较多、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也多,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可以运用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 精心设计了课题题目、教学任务书及学生互评的评价表, 准备了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所需的用具。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并向各组下达学习任务书。课堂上笔者先进行了简短的引导并提示学生在进行成果展示时要注意的有关事项。随后, 各学习小组开始展示学习成果。这部分教学内容, 学生的感性认识较浅, 历届学生学到这部分内容时都会感到很吃力。但出乎意料的是, 学生的成果展示以及各学习小组之间巧妙的互相提问, 精彩地答辩, 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并显示出空前高涨的学习热情。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高校的学生相比, 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热情, 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设情境氛围, 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集图、文、像、音于一体, 动静结合, 化静为动, 生动形象, 能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讲解反馈放大器这节内容时, 其教学难点就是“反馈信号对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影响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教材是用正弦波作为输入信号, 利用瞬时极性法来解释电路的工作情况, 这种比拟方法是符合电路特点的, 但学生缺乏想象力, 有的学生还未见过信号波形和正弦波的样子, 无法在头脑中把输入信号波形、输出信号波形、反馈信号的波形和正反馈、负反馈、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相联系, 使其从抽象思维上升到形象思维。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在屏幕上观看模拟信号的形成过程的同时, 看到反馈信号如何影响电路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这样将电流转换成电荷的流动, 将教材中不动的图形变为电荷不断流动的动画, 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 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

3、采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

(1) 强化实验技能。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 而在不能实现每人一套仪器的实验操作中, 学生往往只发挥自己的“强项”。动手能力强的每次都操作, 动手能力差的则只倾向于记录数据, 这样的分工严重阻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在电子实验教学中, 充分采用“强化技能、应用实践、提高能力”的指导原则,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在实验中注重学生电子实验技能训练。要求他们从一点一滴规范做起, 循序渐进, 并且根据电子实验的基本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进行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 要求学生操作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熟练化、准确化。如对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的阐述。教师仅凭语言描述, 来讲述电子、空穴对PN结的影响, 对初学电子的同学来说比较抽象, 学生难以充分认识, 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借助开关的通断, 形象地演示PN结加正向电压导通、加反向电压截止的现象, 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应用在实验中, 如对三极管的测量的阐述。教师应尽可能多地通过图片展示三极管的外观、型号, 因为很多三极管我们都可以从外形上估测出e、b、c三极, 学生在实验时只要检证其判断的正确性, 进而大大提高测量的速度。电化教学增加了学生当堂消化、理解知识的机会, 提高了课堂效率,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增加了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 参观实物, 增加感性认识。如第一次课, 不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 而是带领学生参观电子实验室, 看实验室的实验设备, 了解各种元器件、各种常用仪器设备的功能、型号和使用方法, 这样既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又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这比课堂上讲课程任务、要求要生动得多, 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学生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对新知识的探索。

摘要:培养电子专业高技术应用性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高职电子专业现状分析, 提出教学改革的方法。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措施, 进一步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与技能的操作性, 适合于高职电子专业学生的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 篇11

【关键词】药学英语;教学;药学高职

近年来,我国医药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进出口贸易有了蓬勃的发展,这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有着巨大的挑战。若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药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交流要求高校畢业生对药学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均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高校学生在进行了基础专业课及公共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系统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药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具有了很好的基础。但高职专业药学英语的教学及学习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经历在此做一阐述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

1药学高职专业药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偏低,且参差不齐目前国内普通高校对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普遍不高,因此导致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偏低。药学英语的难度相应于大学公共英语也偏高,教师上课时不但要讲解专业词汇,还要帮助学生复习基础英语中的词汇及句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因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的积极性亦会受到影响。

1.2教材单一,缺乏适合专科程度的教材目前医药院校高职专业缺少针对性的教材,常用本科药学英语教材代替,由于本科教材中采用的文章专业性过强、难度较大,高职学生难于学习掌握。个别院校使用内部自编教材,但所收录的内容其难易程度往往不能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完全契合,同时由于不能及时补充药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实用性不强。

1.3教学模式单一陈旧药学英语的教学普遍存在枯燥乏味、忽视不同专业差异的现象。在实际教学时未兼顾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剂学、药物化学、生药学等不同专业的侧重点。教学方法通常是单一的课文翻译、重点难点词汇的讲解,而忽视了口语、听力等交流的能力。师生间缺乏教与学的互动。

1.4师资力量薄弱当前高校药学英语教师多是英语专业背景而缺乏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因此这部分教师对于药学英语专业性内容的理解也会存在一些偏差;或者为药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较难胜任英语教学。同时,许多院校对药学英语专职教师的培养缺乏重视,其结果是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低。

1.5学校及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教育教学缺乏足够重视很多院校将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教学质量评定的一项内容,学生也将是否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学习的目标。部分学生在过级后放松了英语学习,对专业英语学习也缺乏兴趣和动力,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药学英语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学习药学英语具有应付考试、获得学分的心态。某些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对药学英语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产生药学英语课时数偏少,不能满足教学任务的需要。

2对策

2.1丰富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可查阅一些专业文章及研究综述来丰富英语学习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因为这种方法能把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以讨论、问答等方式加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及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2.2培养学生学习药学英语的兴趣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英语讲座,培养学生借助词典阅读药学英文文献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放映欧美药学相关的视频,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能给学生最地道、最直接的感受,提高学习的兴趣。介绍专业的前沿与发展,让学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景及就业信息,同时使其领会药学英语对于其竞聘工作及在本领域竞争中的重要意义。

2.3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药学英这门课程既不同于专业课,也不同于基础英语课,教师队伍也参差不齐,从业教师很难既具有药学背景,同时又具有英语专业背景。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重视对药学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定期组织英语、药学方面的资深老师辅导,安排中青年教师到相关院校学习交流。

2.4加强教材建设选择及编写教材应符合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以及其所学专业的特点,融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包括药学专业的词汇和特殊表达方式,同时又能详细介绍药学基础及专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药品说明书、设备使用说明书、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等内容,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5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药学英语的开课时间应尽量安排在药学专业课程结束之后。这样学生在学习药学英语之前就对专业知识有了很好的掌握,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对所接触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药学英语的内容又能促进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回顾,加强对前期所学药学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总之,医药院校高职专业的药学英语是专业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其教学又有自身特点,对其各种改革应立足于培养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并能学以致用,同时又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药学教育工作者也应为这一教学目标和宗旨而不断丰富自己、提高理论教学水平,放眼医药前沿现状。

参考文献

[1]雷丽红,高等医药院校药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思考,华夏医学,2007,20(3):577-578

[2]林玲,高等医药院校药学英语教学探讨,亚太传统医药,2010,6(8.):190-191

[3]黎晶晶,唐霖,徐格非,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药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10,28(3):15-17

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浅析 篇12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国际技术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入, 国内的外资企业也越来越多, 对精通外语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其综合素质的要求亦越来越高。高职毕业生近几年也逐步进入外企, 或走出国门, 他们必将在未来的职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如何使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学生既懂专业知识, 又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在人才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是目前高职外语课教学的一个更高的奋斗目标。

1 专业英语的特点

专业英语, 以英语讲解专业知识, 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个把握国外同一专业发展脉络和趋势的课程, 不但要提高学生运用英语阅读专业书籍的能力, 而且要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

它具有一些特点。

(1) 词汇量大。高校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都具有词汇量大, 生词多的特点, 这给学习、记忆带来很大不便。

(2) 句子结构长。专业英语大多句子长、结构复杂, 好多句子里面从句套从句, 并列句、复合句、转折句等比比皆是。由于插入语太多, 导致大量的断裂句出现, 阻碍句义的正确理解。

(3) 针对性、理论性强。专业英语是某一行业或专业的具体知识, 有针对性和理论性的特点。因此, 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则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2 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本人在高职院校中从事工程机械与汽车类专业英语教学多年, 现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1) 学生英语水平。高职院校学生大多高中阶段英语成绩较差, 进入大学后, 学生忙于通过《全国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 而忽略了专业英语的学习。

(2) 课程设置。就我系而言, 专业英语仅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 课时一般为30个学时左右, 而且大多开课在第五学期, 在这学期学生面临工作的压力, 无心在专业英语上花费太多时间, 使得专业英语形同虚设。

(3) 专业英语教材。高校中专业英语最近几年迅猛发展, 但至今没有形成标准化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各个出版社各自为战, 造成教学内容片面化和理论化, 不利于教学。

(4) 教学方法。专业英语的教学仅限于教师的黑板板书、解词析句上, 而对听力、口语和写作的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 导致学生的听力、口语及写作不能有所提高。

(5) 专业英语代课教师。专业英语一般由专业课老师兼代, 专业教师有深厚的专业功底, 能较容易理解和领会英文专业文献的内容。但是, 专业课教师有的发音不准、句式结构不太准确的缺点;而英语教师由于没有专业知识, 在有些词句的翻译上不能准确把握, 亦不了解机械专业学科的体系内容、原理结构和重点及难点, 因而, 缺乏专业和语言能力的结合性。

3 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

专业英语是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组成部分, 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高素质的重要标志, 是应用型人才将所学专业知识和国际接轨的桥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结合我院实际就工程机械和汽车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发挥现代教学的优势。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如果采取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 学生势必产生抵触情绪。为此我们充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与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制作多媒体课件。

(2) 观看与工程机械、汽车领域有关的外文视频文献资料。

(3) 利用互联网查阅工程机械和汽车方面的相关文献。

(4) 营造积极学习的课堂气氛。

(5) 充分发挥国家示范性建设中建立的工程机械与汽车实训大厅的作用。

(2) 增加授课时数, 优化授课时间。

要改变目前专业英语教学的被动局面, 笔者认为教学主管部门和学院领导应当重视起来, 适当增加授课时数, 在大一学习完《大学英语》后, 从大二的上学期开始开设, 学习时间为一年或一学期 (周学时可增加) , 保证充分的学习时间。

(3) 切实注重教材的选择。

研究制定合乎高职教育特点的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教学要求, 选择或编写合乎专业要求的教材。针对于工程机械和汽车专业特点, 教材既要包括本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 (如:发动机的结构与原理, 传动系统的组成与功用等) , 也应包括这一学科领域所涉及的各种专业性文章和学科新进展方面的文章。

(4) 培养或培训专门教师从事专业英语教学工作。

(1) 笔者认为学院应选拔部分积极上进、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公共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 让他们结对子, 在日常教学中相互听课, 相互探讨, 弥补专业领域知识的空白或欠缺, 相互取长补短。

(2) 与兄弟院校建立良好的专业英语师资交流活动, 互通有无, 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

(3) 以学院示范性建设中的建立的“百县千企”为契机, 探索学院与企业合作的专业英语师资培养模式。

(4) 利用示范性建设中学院对教师培训和进修的支持, 选派积极上进、业务能力强的专业课教师或公共英语教师到相关院校进修。

(5) 进一步规范专业英语考核制度。

结合教学实际, 笔者建立了“平时考勤+课堂提问+随机抽查翻译+年终考核”四位一体的专业英语考核模式。比如“课堂提问”是每节课必有项目, 重点是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考核;“随机抽查翻译”是针对上课期间,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而采取的激励性措施, 回答问题的好坏直接记录在案, 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集中学生的精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 以上各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 只有努力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 才能逐步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们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为社会培养和国际接轨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国红.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2]戴红霞.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内江科技, 2008, 29 (12) .

[3]赵蕊, 麻雪冬.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素质教育论坛, 2009 (8) .

[4]刘春艳.独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9 (5) .

[5]郭元.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9) .

[6]胡珊珊, 等.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交互式多元教学实践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 2009, 34 (z1) .

上一篇:管道渗漏下一篇:艺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