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

2024-09-21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精选12篇)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 篇1

一、我国铁路及地铁行业现状

2016年铁路春运累计发送旅客3.24亿人次, 其中仅2月14日, 全国铁路发送旅客就高达1034.4万人次。众所周知, 我国铁路具有“高、大、半”三个特点。“高”就是高度集中化、“大”就是大联动机、“半”就是半军事化管理。几百万的铁路职工可以说是点多、线长并且昼夜不停地进行运转, 要想安全有序地进行, 就必须要统一指挥。目前, 我国铁路完成的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货物发送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铁路运行里程已经突破10万公里。

我国地铁发展较晚, 并且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国家逐步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发展地铁交通。目前, 我国新建地铁里程为2500公里, 规模是空前的, 地铁行业充满活力。

二、高职院校铁路专业管理育人的探索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生源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上要有自己的特色。

1. 全面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由于铁路及地铁都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 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铁路专业也必须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半军事化管理内容是相当丰富的,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时间观念、能吃苦耐劳、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 以适应毕业后铁路及地铁行业工作的需要。半军事化管理包括军训、一日生活制度、仪容仪表及礼节礼貌、请销假制度、安全演习等。军训是指学生参加军事训练, 主要是在刚入学时进行。一日生活制度包括起床、早操 (早操内容有每学期的开学典礼、每周的升旗仪式、日常的做广播操、跑步、队列训练等) 、整理宿舍内务卫生 (包括叠军被) 、课前列队、正课、午休、活动、晚自习、晚就寝。仪容仪表是指学生要按规定着装, 理论学习时要穿校服或者西装、实训课程时需要穿工作服戴安全帽, 当然着装要求会提前通知并且是统一的。礼节礼貌主要是指在校期间的, 这包括日常上课需要全体起立向老师问好、学生平时进入办公室需要敲门得到同意后需要向老师问好、同学相处要遵守礼节等。请销假制度包括请假和销假, 这要求学生要严格落实, 根据假期的长短需要不同级别的老师批准, 学生手册有明确的要求。安全演习需要定期举行, 学校提前跟消防部门协调好, 军训或大型节假日放假前演习, 主要是锻炼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成立义务消防队, 义务消防队成员由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共同担任, 不定时进行安全方面的宣传和指导使用消防器材等。

2. 严格落实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五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身心素质和拓展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表现、社会公德、遵章守纪、集体观念、艰苦奋斗、宿舍生活六个方面。科学文化素质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两个方面。职业技能素质主要是指不同学期的考工考证。身心素质包括体育课成绩、体质健康、体育锻炼、心理素质四个方面。拓展素质包括创新与创造能力、职业技术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问题特长、特殊表彰六个方面。所有这些指标都有计算比例, 每月都有月度操行评定 (就是学生的日常表现) 、每学年计算出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成绩的高低作为学生入党、竞选学生干部、推荐就业等事情的重要参考依据。

3.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以外的, 立足校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学生增长才干的重要学习方式, 内容有学术、科技、文艺、体育等等。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学生会、青协、团总支等开展。总之,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是必须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

4. 大力加强校风、学风及考风建设

良好的校风、学风及考风可以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校风、学风及考风的建设应该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校风是指加强学校整体风气的建设。学风要通过严格的考勤来规范学生的学风建设, 对于学生旷课等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考风建设其实是人才培养很重要的环节, 以考促学。通过严格的考试组织来规范学生的考试风气, 对于考试违纪以及作弊的学生绝不迁就, 并且要从严从快处理。

5. 严格学籍管理规定

要想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学籍管理是相当重要的环节。严格学籍管理是对广大学生的负责。学校对于休学、复学、退学以及开除学籍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对学生毕业、结业以及肄业也要有着具体的要求。制度定好后关键就是要执行好。当然, 执行中必须严格。否则就没有意义了。这些都可以印在学生手册中让广大学生学习。

6. 努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 说短点是学生在校期间顺利完成学业的需要。说长点是关系到学生将来毕业后能否正常工作、生活的需要。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一些有利于心理素质提高的活动来进行。例如拓展训练。

7.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队伍是老师与其余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学生干部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开展的质量。所以, 选出合格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干部是学校党团组织的责任。这关系到校园文化的传承, 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声誉。

三、结论

高职院校铁路专业管理育人是个系统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 高职院校铁路专业要全方面提高管理育人水平。与中国铁路及地铁同行。

摘要:当前, 铁路及地铁行业大发展, 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给高职院校铁路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同时也给铁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创新管理育人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铁路专业,管理育人

参考文献

[1]张大均, 陈旭。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调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白波、吉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

[3]田鹏。让你受益一生的心理学。朝华出版社, 2009

[4]方桐清。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体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7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 篇2

一、“工学结合”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双方合作流于表面,双方利益达不到一致。

校企合作中,双方必须要遵循互意互利的原则,讲求合作的效益。顶岗实习能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熟悉饭店运营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酒店管理实践结合运用的能力,也是校企双方合作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习时间安排与酒店经营的淡旺季之间不对接,对酒店经营造成负担;学生则反映在酒店实习从事的岗位单一,接受的专业培训很少,有沦落为廉价劳动力的感觉。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强。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环节,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酒店管理的专业教师不仅能教学,更要能操作;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要有酒店管理的实践经验。而现实的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掌握了系统完整的学科理论知识,却缺乏了实战的经验,在教学中难免会力不从心。

3、“工”与“学”关系不清,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酒店管理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很多理论和资讯层出不穷。有的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体系的时候一味照搬别的学校,没有根据当地社会经济、酒店业发展情况、学校教学资源水平来综合考量。有学生反映,课堂教学知识与实践内容存在脱节现象,部分教材内容老化,无法适应酒店岗位的需要,书本知识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到酒店实习时才发现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用不上。酒店也反映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达不到酒店的要求。

二、关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1、如何处理学校与企业、政府关系,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工学结合的开展离不开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合作。

学校要与政府相关部门多沟通,争取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为工学结合培养实施提供保障,在制度建设和政策保障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功能定位和责权利的关系,促进酒店和学校的相互协作,切实履行政府对学校与酒店的协调管理职能,促使工学结合真正能取得实效。

学校要与当地酒店业充分沟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合作最密切的学生顶岗实习这一环节上可以合理灵活安排实习时间,既能保证学校完成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任务,企业也可以在平旺季获得大批高素质廉价的劳动力。

在学生实习岗位安排上,采取酒店“招聘”和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既能保证酒店能挑选到合适的岗位人才,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在不同部门岗位体验。

学校要加强服务企业的力度。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科研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酒店管理的先进理论,为企业承办各类培训,共同研发服务项目,提高酒店服务质量与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而企业也要认识到支持校企合作教学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要让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重视实习生的潜在价值,让学生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从而锻造其工作能力,为企业集聚和储备人才,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局面。

2、如何建设师资队伍,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养。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说过:“凡职业学校欲聘专门教师,如不易得学校教授与经验并重者,毋宁聘用职业经验者,较之仅受学校教授者必差胜。”体现了黄炎培先生对企业能工巧匠担任职业学校教师的高度重视。为此,学校在招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时不应拘泥于学历和专业,更要看重的是教学能力与企业经验的结合,最好是能从合作企业引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资深的酒店专业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既能接触行业最新资讯,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又能为企业服务,加强了校企合作的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可谓是一举四得的好事。为此,学校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力度,鼓励教师考试与教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评定相关技术职称,到社会从事相应的兼职工作。

校外兼职教师也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专任教师的培养主要是注重教育理论的培训,专业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而校外兼职教师的培养则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酒店业特点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参与专业常规教学活动,开设专题培训讲座,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3、如何让“工”与“学”有机结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重点应坚持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坚持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在行业标准引进、精品课程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评估方面进行整合、按照学生逻辑成长和行业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构建。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不光要注重“工”,也要注重“学”,也就是学生的在校期间的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应面向学生主要就业地的酒店行业开展系统化的调研活动,通过对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分析,了解行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归纳岗位核心能力,并依据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来科学地设置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把围绕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课程实践、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形成一个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让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在“工”与“学”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社会生存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目标。

三、结束语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工学结合,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如果能坚持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工学结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将愈加显现。

参考文献

[1]谢春山贾一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J].旅游研究,2010年3月。

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实训室管理探索 篇3

关键词:高职;酒店专业;实训室;管理

【分类号】G717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主要特色在于重視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它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理论灌输的同时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酒店这一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尤其需要通过实训来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实训室,作为学生校内实训的重要场所,能否被良好的管理和使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训的效果。同时实训室又是高职院校进行技能鉴定、技术培训、社会服务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1]。因此,发现酒店专业实训室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解决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酒店专业实训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予以应用才能够融会贯通,学生在课堂上如果只是单纯的听老师讲解看别人示范,不亲自动手实践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以调酒课为例,要求往量酒器中倒入10毫升的酒,这看起来很容易,可轮到实际操作时,学生才能发现自己存在拿瓶姿势不对、手发抖、倒酒洒到外面等问题。又如餐厅服务课中上菜分菜的站姿、手拿勺叉方法等技能都必须通过反复实训才能得以熟练掌握。

2、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仅仅具备职业技能对学生来说是不够的,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职业精神的作用不可小觑,只有具备较高的职业精神,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妥善的处理个人与行业、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无论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前厅、客房、餐饮、康乐还是酒店的其他部门工作,都需要具备勤劳、细心、吃苦耐劳等基本素质,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实训中予以培养。通过实训过程中不断增加重量的托盘练习、速度与质量并重的口布折花训练,以及多种方式反复铺叠桌布都可以为培养学生做事专注、坚忍不拔的态度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酒店专业实训室管理现存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对实训室愈加重视,各大高校不仅增大实训室数量的建设,对于硬件的投入也毫不吝啬,单以酒店专业为例,就有调酒、茶艺、餐厅、客房等多个实训室。然而,在对这些实训室的管理上却存在着较多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实训教学效果。

1、实训室利用不合理

实训室利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需要使用实训室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或是权限使用,而不需要使用实训室的课程却过多的占用实训室,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比如为配合信息化教学而建立的计算机实训室就常被没有实训需要的老师当作普通教室来使用,这样就增加了学生机鼠标线折断、设备损坏等问题发生的几率。而餐厅、客房实训室大多仅限于实训周使用,其他时间不对外开放,即使是本专业的学生尚且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更谈不上面向全校甚至服务社会了,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2]。同时,实训室没有达到整体规划,任课老师们各自为政,对软件的某些要求仅为满足其个人需求,超出教学使用范围,这样一来难免造成所安装的软件相冲突或是机器速度过慢等问题。

2、物品保管不善,损耗较多

酒店实训室常出现以下几种问题:酒类、淡奶油等在课上用过后没有拧紧瓶盖及时封口而造成变质挥发;调酒器具在使用过后很多没有得到及时的清洗导致糖类凝固;酒杯碗碟没有分类放置而是随意堆砌在一起,破碎时有发生;床单被褥未能妥善清洗晾晒,造成潮湿发霉的现象,如此一来损耗严重。同时清扫用具、空酒瓶等被四处堆放,又常常阻塞安全通道,造成安全隐患。

3、实训室管理人员队伍不完善

实训室管理人员大多属于教辅人员,他们地位相对较低、工作繁重,所获福利与付出不对等,工作环境较差,有些人员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这样一来很多有能力、高学历的人员不愿意在此岗位上长期工作,这就使得管理员流动性较大。此外,学校往往安排一个实训室管理员负责调酒、茶艺、餐厅、客房、信息化机房等多个实训室。管理员大多不能兼具这些专业的相关知识,这就会给管理带来一定困难。一个有酒店专业背景的管理员即使了解餐厅客房服务流程,但也缺乏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知识,且很有可能没有接触过调酒茶艺方面内容,这样在管理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麻烦。

4、缺乏全面配合, 工作展开困难

现存普遍错误的观点认为,实训室的管理工作只是管理员一个人的责任,与其他人没有关系,其实这是不对的。任课教师如果不提前申请就直接占用实训室,很可能发生使用时间冲突、备品不齐等情况,造成混乱;实训教师在课上若没有监督学生正确使用爱护设备,仅凭管理员一人之力很难引起学生重视。管理员无法在每个课堂都从头至尾的监督各个实训室,如果实训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带食品入内、违规关闭电脑、乱放器具等行为不加制止,就会使学生肆意妄为,使实训室有序管理难以展开。

三、酒店实训室管理对策

为了使实训室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能,以便良好的配合理论教学,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从科学性、长远性、系统性、实用性角度出发,实训室的管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物品分类定点放置,数清数量贴标签

将实训室的物品分类放置。若本学期实训室上调酒课则将酒类放到固定酒架上,将茶艺课相关物品锁入柜中。同时将茶碗、茶壶、

茶杯等茶具分类,再将每类按紫砂、青瓷等不同材质细分,做到专柜专用,并在柜子上贴好柜中物品种类数量,这样不仅便于查找物品,还方便掌握使用损耗情况。

2、提前准备用具 及时清洗归位 定期检查保养endprint

课前提前将实训课用到的物品准备好,确保课上需要的红白酒杯、骨碟汤碗、筷子牙签筒等用具数量齐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可以避免上课临时找寻出现差错而导致浪费课上时间的情况。实训后及时清洗用过的器具且物品归位。同时要定期检查、保养设备以延长使用寿命。

3、实训室管理人员参与排课

教务处在排课时大多只确保各科在实训室上课的时间没有冲突,而很难考虑到实训室的实际用途,如果教师仅需要用播PPT,就无需安排到每个学生都有电脑的多媒体实训,把真正需要学生操作的科目安排过去,这样不仅可以使资源得以合理配置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实训室设备的损坏率。同时,实训人员应当根据教师的教学需要,统筹安排,对软件安装、联接外网等方面进行把关,防止因擅自操作导致电脑速度过慢甚至中毒的现象发生。

4、加强实训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专业基础扎实、技能素质过硬的实训室管理人员是实训室工作顺利展开的有力保障。因此加强实训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管理员工作的重要性应该被肯定。实训室良好环境的创造仅凭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其工作应得到主管院长、专业主任、任课老师等多方面配合。只有加强监管,人人各司其职,做好分内工作,实训室的管理才能顺利展开。同时,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需要建立。在福利待遇、培训进修、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保障,从而稳定实训室管理队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此外,还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训人员到其他院校或企业进行交流学习,也可以聘请企业专家到校进行交流座谈,促使提高业务水平的提高[3]。

5、明确责任 形成制度

实训室若要管理有序,成文的制度必不可少[4]。只有明确实训教师、学生、管理员各自责任,以及物品损坏赔偿方式、钥匙的交接流程等,并且人人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做到出现问题有据可依,才能管理有序。同时建立严格的出入庫登记制度,出库的物品需由领用人签字登记,归还时检查无损后方可入库,对于损坏丢失的物品,须由领用人按规定赔偿。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 篇4

一、旅游系会展管理专业简介

(一) 专业概况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会展管理专业于2006年开设, 首批只招收了16名学生, 其后在旅游和酒店专业相继开设了《会展概论》课程;2010年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 招收36人, 2011年招收56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群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英语、旅行社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以及营养师等方向。

(二) 成功申报省级实训基地

2009年7月, 从“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9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点遴选结果的通知 (苏教高[2009]28号) ”获悉,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由旅游系牵头、艺术系配合并整合学院相关资源申报的“旅游与会展”实训基地通过审核并立项。这是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继“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省级实训基地之后新增的第二个省级实训基地, 重点建设旅游会展策划 (在原办公事务实训室基础上) 、三维全景、会展综合、旅行社、会议厅、材料与工艺及会展设计 (均为暂定名) 等实训室。

(三) 成功申报“会展业重点联系院校”

2011年11月,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活动的通知》 (教职成司函[2011]36号) , 中国商业联合会、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联合在北京举办“2011年中国职业教育与中国会展业创新发展对话活动”。会上,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申报了“会展业重点联系院校”、作为其会展专业合作单位的苏州会议中心成功申报了“全国会展业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同时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还申报了“会展职业经理人”考试点。会展业重点联系院校的成功申报, 必将推进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建设更上新台阶, 为今后该专业的稳步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会展专业是新设专业, 考虑到师资力量以及经验问题, 系部对会展管理专业工学交替采取了慎重态度, 截至目前尚未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予以明确, 但允许对工学交替先进行理论探索, 本文是基于酒店及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经验的探索阶段性成果。

二、管理机制创新设想

管理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着工学交替发展水平。高职院校工学交替管理机制创新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在管理机制创新的途径和方法上, 结合已有经验, 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管理机制

1.“双融合”校企合作机制

“双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融合、教学标准与技术标准融合、教室与工场融合、学员与员工融合、毕业标准和用人标准融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等, 即双主体办学、双主体育人。

“双融合”校企合作不仅要考虑企业的岗位知识需求, 更重要的是该岗位未来转移能力, 要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研究, 不能企业需要什么, 学校盲目跟从, 这样无法达到深度融合。重点是整合资源, 即以资源换资源, 以服务换资源。

“双融合”校企合作建议在组织架构上可选择在行业内有影响力、声誉好的企业作为双主体成员;设立双系主任、双专业主任制度;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社区、学校代表参与的高职院校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 统筹管理校企合作办学事宜。与企业合作可建立轮调式、阶梯式、委托式、进修式与研发式的顶岗实习制度, 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标。

2.企业全程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交替必须有企业的配合, 会展专业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计划申请加入苏州市会展行业协会, 并择机邀请业界有影响力的企业经理人到学校召开座谈会,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市场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全程参与制定调研苏州市会展企业对工学交替时间、岗位和方式等的具体要求。

有别于酒店专业半年工学交替, 会展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将覆盖从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 而且工学交替时间、岗位、方式和人数都具有不确定性, 需要学院、系部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以此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

综上所述, “校企深度融合”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企业从学生入学到就业, 全程参与教学、管理及考核。

(二) 建立数字化、动态化和公开化管理监控体系

引入行业、企业标准, 通过制定工学交替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质量保障实施办法、质量评价与反馈办法等制度, 将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 注重工学交替教学过程与质量评价要素有机结合;建立由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检查等环节组成的全面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评价体系;明确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规范和创新“工学交替”实践环节的质量监督。

工学交替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将本着高标准、可操作、易推广、分阶段原则, 实施院、系、专业三级管理的专业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学生、企业、学校、专业群四方共同参与的专业质量监控体系, 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 从校企合作机制、教师巡视、突发事件处理、会展技能培训和服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 质量监控实现的关键要素是实行数字化、动态化和公开化管理, 积极探索以企业评价为中心的评价监控体系, 实现质量监控的规范化和常规化。

(三) 重视工学交替的制度化建设

制度建设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酒店、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中先后推出或即将推出的有“工学交替学生守则”、“工学交替教师巡视规定”、“工学交替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等, 学生实习期间必须完成工学交替手册和实习日志, 并加盖企业印章, 教师必须完成工学交替教师指导手册, 结合企业的评价对学生的工学交替表现进行考核等, 总体思路是把工学交替运行在一个规范的制度化平台上, 做到有据可查。

建立健全工学交替教学建设常规化和教学管理制度化机制, 重点解决执行和落实问题。制度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保障, 系部将在学院支持下, 根据建设和发展的新情况, 出台校外实习学生管理规定、顶岗实习课程 (质量) 标准、“三方”实习协议、实习安全协议等十多份文件, 为规范学院教学行为, 促进教学基本建设提供保障。

摘要:基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酒店及旅游管理专业的工学交替实践, 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管理机制创新进行了理论探索, 提出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管理机制, 建立数字化、动态化和公开化管理监控体系, 重视工学交替的制度化建设等具体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展,工学交替,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王雅平.旅游英语“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成人教育, 2009 (8) .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 篇5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有工学结合和订单培养两种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团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既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和实力水平,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旅游市场的需求。目前,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两种错误的目标模式:一种是片面强调人才的高层次,以理论教育为主,培养理论研究人才;一种是以业务技能培养为主,培养服务操作型人才。前者往往按综合性大学模式办学,以培养高学历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较高,但动手能力较差;后者则主要按职业技术学院的模式办学,面向旅游企业,培养适用性的人才,学生有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既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综合性特点,又要针对旅游行业不同的方向有所细化和区分,使学生既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知识平台,又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而不是简单地对各个方向知识课程进行累加,否则会使人才培养的目标含混不清,对人才的定位也失去方向。

(二)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学不致用

目前许多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把握不准,开设的课程与旅游管理业务的需要联系性不强,导致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脱节,“学不致用”成为相当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面对市场就业时面临的最大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旅游专业尚处于初创和发育阶段,我国旅游院校或旅游专业大多数是由其它专业、学科转轨而来,如历史专业、地理专业、管理专业等,其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带有依附专业、学科的诸多痕迹。此外,旅游业是迅猛崛起的朝阳产业,日新月异的旅游宏观环境变化及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促使知识的更新,使得旧的知识体系不断面临修改和扩充,也给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专业的结合增加了难度。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知识的使用性不强、理论落后实际的现象,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特点。

(三)师资队伍缺乏实践

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有学历,有一定理论知识,但缺乏行业的实践工作,缺乏过硬的行业岗位技能,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少,行业的影响力也无从谈起。而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它的实践性、经验性的特点特别突出,不了解旅游业发展的新情况、新理论和新的科技成果,不能及时汲取新的知识并应用于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不足,制约着旅游管理人才培养。

二、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一)确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特点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地处长江三角经济发展带,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服务连云港以及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以该区域旅游业发展为契机,以校企合作为主线,深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学生与员工的角色、教师与行家的身份、课堂与岗位的标准、教学与生产环境的融通。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师资结构

重视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总体素质和能力。可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参加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和学习考察,到具有不同学科优势的高等院校进行访问、进修,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和实践技能。鼓励优秀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学术交流,与旅游界利用多种渠道接触,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能及时掌握旅游管理的最新动态。

(三)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手段创新。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对现代化教学要求较高,课程教学应该尽可能引入一切先进的现代教学设施和设备,如投影仪、多媒体、外购与自制的CAI课件、电教片等。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限制,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信息。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创新。

为培养旅游应用型人才,应改变传统的讲演式、注入式教学,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场景教学、课堂讨论、演示教学等,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处理好灌输和引导、讲授与讨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向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创新。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 篇6

【关键词】高职 专业教师团队 人才管理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104-02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工作的推进需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来为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单个教师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往往很优秀但难以独立完成一个学科专业的全面建设和管理工作。因此,面对发展内涵型学校的重大课题,需要由若干个具有相关联专业出身的教师组成的团队来共同努力,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新能力。高职院校中的专业教师团队是承担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工作的非正式教育组织,它是由职称、年龄、学历及学缘不同的若干名教师共同组成。这样的一个承担人才培养、专业改革和建设重任的教师团队有着什么特点?又如何做好团队的人才管理呢?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的两个特点

(一)团队人数配置特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的成员人数通常不多。按照教育部提出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的等级标准,合格的生师比是16∶1,其中学生数是按各类全日制学生的自然人数计算,教师数计算范围则除专任教师外,还包括校内“双肩挑”的教学行政人员和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及返聘教师。如果一个专业三个年级(高职院校中的学制普遍为三年)共有学生200人,就需要配备约13名教师,减去教学行政人员和返聘教师,构成该专业教师团队的人数是3~10人。这样的一个数量相当于一个任务小组,是有利于发挥出团队合力效益的。一旦专业招生人数过多,就会超出专业教师团队的工作量,导致工作质量下降,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增加教师人数,并上升为教研室、学系(部)来进行管理。

(二)团队角色分工特点。在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团队中,主要的角色有以下几种:(1)专业带头人,是专家,只有1人,他是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之一,为专业的设置和专业团队的建立提供指导和帮助。在当前高职院校师资普遍不充裕的情況下,专业带头人和下面的专业负责人角色可能会重合。(2)专业负责人,是协调者、领导者角色,其主要职责是协调管理团队成员的分工和合作,还要负责本团队与外部机构的联系,确保团队成员发展、团队工作发展。专业负责人还有可能是创新者和监控评估者,即为团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带来新的突破性的思想和见解,还负责监督其他的团队成员履行职责的行为。(3)青年骨干教师,是协作者和执行者,接受负责人的命令,将工作要求转为实际的步骤,制订计划并执行,还要积极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承担创新研究工作以及难度较大的工作。青年骨干教师也有可能成为创新者。(4)其他教师,是完成者和监督评估者,他们确保所有工作都按计划完成,同时评估专业负责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决策和计划,提出建议和意见。应该说,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在担任监督评估者的角色,大家相互督促,纠正团队的错误,保证团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团队中,可能会普遍出现团队中的某些成员对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不是很清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团队角色分工的不够科学和清晰,其次是该团队成员自己对角色认知不完全正确。这种现象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专业教师团队不可能是简单的人多力量大,如果没有正确的角色认知和合理的分工,团队的气氛和工作效率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人才管理的问题

人才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吸引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不是硬件而是软件,可是很多院校的人才管理工作思路却存在明显问题。

(一)人才选拔重“形”轻“质”。高职院校在经历了一个快速扩张招生和建设的过程后,当前在国家教育主管部分的引领下已经逐步转向质量建设、内涵建设。顺利开展内涵建设亟须引进高学历和高能力的教师人才。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时都打出了“双高”条件,然而社会中的“双高”人才本就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我国高职院校薪资待遇条件的吸引力并不理想,“双高”条件本身就成了障碍。另外,高学历不一定高能力,过分关注高学历教师是否合乎比例,盲目引进与学校设置的专业及学校办学特色不相符合的高学历人才,其结果是学校的课没人上,人才却没课题做,闲置一边,学校为此付出高工资,而人才仍满腹牢骚。

(二)人才培训重“形”重“质”。有调查显示,在高职院校中,具有良好教育理论背景的专业教师比例只有25%左右。大部分高职教师教育理论基础较差,教育教学技能普遍需要提高。国家从2011年实行高校青年教师技能培训制度以后,高职学院开始重视教师岗位员工培训,每年按照计划选送一定数量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但是目前来看,相比较其他国家的教师职业培训体系,总体上存在以下问题:培训方法不够灵活、培训效果的考评片面、低水平重复培训等,导致国家教师培训投入达不到期望的培训效益。

(三)人才发展重“形”重“质”。当前高职学院的竞争焦点都聚集在人才争夺战上。高薪高福利、高配套科研经费等不断出现在高职院校的公开招考简章上。由于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缺失,许多高职院校按照产学研结合的要求引进或送培的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得不到合理地使用,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优势与能力水平,甚至有些高职学院成了硕士毕业生的中转站,学校送培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后,却留不住人才。因此,有了人才还不行,还要善于培养和运用人才,即倡导学习和竞争意识,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激发人才的潜能,培育人才的创新精神,促进人才成长和发展。

三、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人才管理的建议

人才管理的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调动人才的内在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资源,充分开发人才的潜在能力,力求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相对于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培养出优秀的专业教师团队方面尚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科学地聚才。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来正确地确定选拔人才的思路、方针和策略。一方面要明确教师专业团队内的岗位对人才需求,另一方面要认真了解人才的发展期望。例如面对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时,高职院校需充分考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能力本位”特点,广开师资引进渠道,通过吸引关注教育、有良好的教学理论的大学生、研究生等来补充教师的数量;同时重点吸收本区域经济内的各类企业中的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来校任教。高职教师专业团队内部分工不同,招聘选拔出来的人才应该考虑他们各自的特点进行岗位安排,设定不同的绩效考评指标。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兼职教师队伍选拔机制,帮助高职院校有效地从本地企业选聘有较好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充实兼职教师队伍,作为发展学院“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一项重要措施。总之,新时期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的人才引进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专业教师团队成员的技能和素质,增强互补性,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储备人力资本。

(二)灵活地训才。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人才管理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应当考虑构建一种针对性强的、操作高效的、综合考核的高职师资培训机制。在新时期互联网教育平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实现快速培训目标并不困难,难点在于培训内容的科学、培训考核的全面以及培训效果的应用。国家教育部门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总体战略,已经积极推动国内外企业在职业教师培训中的广泛参与。高职院校与企业、产业联合成立各种产学研基地、实训基地,专业教师有机会利用闲暇时间或根据工作安排到企业共同合作进行管理改革和技术开发。企业因高校专业理论人才的加入得以进行管理制度地改进、产品和技术换代升级,高职院校教师则可以在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中提高技能素质,进行理论验证结合教学技能不断成长。

(三)有效地用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是通过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一定的职权分工与合作,把一群人有机地组织起来。团队的综合竞争力来自对团队成员角色的合理配置。高职院校专业团队的成员角色也适合团队角色理论,团队中的若干角色由不同的成员来担任,每个成员担任相应的一个或几个角色,相互尊重,互济余缺,一起完成目标。成员对自己所担角色的认知,对于团队的和谐融洽是非常重要的。领导者可以帮助成员对其在团队中的角色进行认知,但是成功的团队要求所有的成员对自己的角色能够形成自觉意识,而不是外界強加给成员的。专业教师团队的人才管理应该在规划或安排工作时根据教师们的能力、兴趣和人格特质,考虑教师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才能优劣势不一,在领导者的分工指导下,彼此协调各自的活动来实现共同的教育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人才的专长和潜能为教育教学服务。

(四)真诚地重才留才。高职院校的质量、内涵建设工程的核心在于学院内专业教师团队的不断发展,着眼点则是专业团队中每一位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成长。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提供人才所期望的发展机会和条件。高校教师是接受过高水平教育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都拥有开放的、独立的思维,所以,在人才管理时要更多地给予尊重和沟通。教师团队外部或内部的管理者应与教师成员之间进行理性、专业的交流对话,尊重和分享彼此的观点,批评和调整自己的观点、态度、参与行为和信念,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实现团队成员共同合作。情感上的约束和激励更胜于制度上的约束和激励。总之,新时期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中的人才管理工作应更重视人文关怀,合理确定激励因素。

【参考文献】

[1]汤红军.社会视角的“双师型”高职师资标准及培养方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4(32)

[2]陆春桃,何宏华.广西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现状分析及建设思路[J].大众科技,2014(7)

[3]宋斌.浅谈高职院校专业团队管理的策略[J].法制与经济,2009(5)

[4]王运宏.谈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J].现代企业教育,2007(4)

[5]楼世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0)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重点项目(2013JGZ186)

【作者简介】谢平芳(1980- ),女,湖南耒阳人,硕士,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经济师,研究方向:营销管理。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

1 引言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宗旨是培养综合型人才,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此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以此来满足社会对酒店管理综合应用型的人才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对自身教育模式进行了全新的改革,顶岗实习这一重大举措顺应了教育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为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提供了保障,学生通过顶岗实习不仅可以使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还可以使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培养,学校通过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来培养具备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以此来满足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虽然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为使社会的人才需求得到满足对自身的教育模式进行了全新改革,但其教育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存在无法准确把握酒店管理就业需求人才需求、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获得、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锻炼等缺陷。高职院校担负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它是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顶岗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校乃至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陷

2.1 顶岗实习学生心理上所存在的问题缺陷

2.2.1 顶岗实习的待遇较低,实习学生心理难以达到平衡

一般学校将学生的顶岗实习期安排在六个月至一年不等,这些实习生在此期间内不会更换工作,较为稳定,而且学生在酒店企业任职期间的工资待遇较低,与酒店企业正式员工的工资待遇差距较大,实习学生心理难以达到平衡,情绪波动较大,使工作质量受的某种程度的影响甚至出现学生罢工的现象。

2.1.2顶岗实习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差,无法胜任酒店岗位的工作

酒店企业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服务性,工作负责人员只有拥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才能胜任酒店岗位的工作,为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顶岗实习学生在刚接触酒店服务行业工作的情况下,很难做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一些顶岗实习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差,无法胜任酒店岗位的工作。

2.1.3在顶岗实习期间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乏味、单调,感觉前途一片茫然

在酒店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一般酒店会将学生安排在一个固定的岗位,有些学生被安排在餐饮部,有些被安排在客房部,实习生自始至终只能从事一项工作,每天的工作内容基本类似,这些基层工作内容乏味、单调,周而复始有些学生对自身前途感觉一片茫然,一部分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因顶岗实习放弃了从事酒店服务管理相关工作。

2.2酒店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缺陷

2.2.1酒店企业无法正确处理人才培养与人才运用的关系

有些酒店只看到了眼前利益,在旺季期间需要大量的酒店人员,他们通过雇佣酒店专业的实习生这一廉价的劳动力来满足酒店的人员需求,使其负责酒店基层的服务工作,这些酒店企业无法正确处理人才培养与人才运用的关系,将顶岗实习学生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而非酒店正式员工进行全面的培养,这对酒店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2.2.2 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旺季期间酒店企业急需员工上岗就业,在未对刚刚进入酒店的顶岗实习生进行必要的劳动保护培训的情况下,就为其安排岗位、进行实习,学生缺乏相关保护经验,很容易造成工伤事故。此外,很多酒店与员工宿舍距离较远,酒店企业的上下班时间安排不固定,上下班途中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2.2.3 酒店企业的管理人员、老员工存在很严重的欺生现象

酒店企业拥有的员工数量较多,其中不乏一些管理人员、老员工自认为资格较高,对实习生吆五喝六、指手划脚,酒店企业的管理人员、老员工存在很严重的欺生现象,实习生常常因无法忍气吐声与其发生冲突。

2.3 高职院校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缺陷

2.3.1 在学生顶岗实习前缺乏相关教育与动员

一般学校将学生的顶岗实习期安排在六个月至一年不等,顶岗实习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内要求学生应该尽快适应自身岗位,这就要求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与动员,实习前对实习单位要有清楚的认识了解,如若不然实习生在酒店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后就会出不适应现象,实际工作与自身所设想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等相差甚远,没有了之前的工作动力与热情甚至出现了提前终止实习的现象。

2.3.2 顶岗实习生的教育管理难度较大

学校没有足够的工作人员对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细致的管理,实习生认为学校忽视了对他们管理。而酒店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管理也只局限于工作时间。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期间与社会有了较为直接的接触,社会上一些不正风气、思想、行为会对实习生产生不良影响。此外,那些住酒店企业员工住宿实习生的作息时间都供自身自由支配,一些自制能力较差的实习生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可能会染上酗酒、抽烟、通宵上网等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不良影响,对实习生管理上的不到位造成了诸多隐患。

2.3.3 对顶岗实习生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

很多高职院校在为学生安排顶岗实习期间并没有将学生的实习考核问题考虑在内,对顶岗实习生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有的高职院校往往只重视实习生的最终评定成绩,对实习生的日常表现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高职院校的评定成绩是由指导教师给定的,忽略了学生在酒店企业实习期间的具体表现,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

3 提高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的实施对策

3.1 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提高顶岗实习的酒店质量

学校应该拓宽与酒店企业的合作渠道,尽量与更多的酒店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实习基地相关协议,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顶岗实习平台,以此来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该多与酒店规模较大、管理较为完善、管理理念较为先进、档次较高、硬件设施较好的高星级酒店建立合作关系,这种高星级酒店企业的服务操作流程、经营等方面都有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较为成熟,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学生很多书本以外的酒店管理知识,使实习生充分感受酒店企业的先进企业文化,借鉴酒店企业丰富的管理模式、理念以及相关管理经验,使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3.2 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前要开展相关教育和动员活动,为实习生做好部署安排

学校应该对酒店顶岗实习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并对实习生提出具体实习要求,将实习生的动员工作做好,在所召开的顶岗实习动员大会中明确学生应该担负的实习任务,并将实习单位的详细信息介绍给学生,此外还应该安排部分学生到酒店实习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让实习生充分了解酒店实习单位的相关情况及其工作环境,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动员大会上要突出强调顶岗实习的意义所在,让学生意识到顶岗实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学生通过实习动员大会上指导教师的告诫保持良好心态,在酒店顶岗实习过程中做好角色的转变,尽快的适应到酒店服务管理工作当中。

3.3 酒店企业要做好对实习生的管理工作,为酒店顶岗实习的质量提供保障

酒店企业应该对进入酒店的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实习生岗前的培训工作,实习生岗前培训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酒店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等内容;在岗培训一般由学生所在部门进行安排,主要培训酒店工作的业务流程。学生经过酒店的系统培训进一步了解酒店企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为酒店顶岗实习的质量提供保障。

3.4 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保障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着眼于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 而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它强调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 掌握基础理论知识适度, 使学生成为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技术应用型人才。在高职教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非常重要。实践教学不仅授予学生知识与技术, 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可以影响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作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养成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教学的准备、观察、操作和完成后的总结分析的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同时具备了科学精神, 因此, 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据调查,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按照课程进度安排的, 实习内容与课程相关的知识之间互不衔接, 实习内容随意性较大;且涉及的专业技术面狭窄, 实习较果不明显。实习大纲中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 而且大部分实习项目都是在校外进行, 学生通过实习体现不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落后。目前, 酒店管理专业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尤其是资金的限制, 使得现在大多数酒店管理专业只能满足学生们到酒店去顶岗实习的要求, 不能满足同学们到“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室”或者“校内实习酒店”等这样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锻炼的需要。3、校企合作模式不成熟, 校外实习效果欠佳。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这已达成社会共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时, 都采用了校企合作模式。但由于实习企业的经营利益所至, 不可能按照学校预先的实习计划来培养学生。因此, 各个酒店管理专业为了得到某些实习基地, 只能改变原有合理的实习计划, 导致学生实习的岗位单一, 层次较低, 致使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佳, 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不高。在这样不科学的实习计划的指导下,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和学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导致人才培养达不到预期目标。4、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确保实践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因为重视不够,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还停留在制订实训计划及组织实施上, 配套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还未能建立。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酒店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 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 专业实践的具体目的既包括最基层服务技能的掌握, 更包括职业意识的培养, 行业、企业管理环境的熟悉, 对旅游业经营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对旅游行业实际管理活动一定的理论和经验。我们必须以此为指导,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环节及内容。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按照人才培养目标, 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理论教学进程, 可以将实践教学划分为认知实习、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职业综合能力训练4个环节。我们必须在每个实践环节配备相应的实践内容和适合于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 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认知实习, 就是要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 同时也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课程认识实习时间可以安排在新生进校时的入学教育以及专业课进行, 实习内容主要是到企业参观考察、专项任务实习。基础技能训练。结合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 安排基础技能训练内容。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 每门课程都应安排适当课时的实践教学。专业技能训练。在专业课的教学中, 安排专业技能训练。例如《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前厅服务技能训练和前厅管理技能训练《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餐饮服务技能及餐饮管理技能训练等。

2、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 必须增加对实践性教学的投入, 认真做好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 使学校具备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 为学校的实验实习和生产、科研提供保障, 并为当地企业提供服务。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加快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并对其有效管理。其次要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为学生提供良好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为一种资源利用方式, 鉴于其在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 已经成为解决校外实训基地的一种主要方式。

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人才建设和管理

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要建立起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 首先, 应增加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应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聘用条件和灵活的聘用制度, 吸引旅游实业界的优秀人员到学校担任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 以补充在职教师经验不足、来源单一的缺陷。其次, 需要建立有效的师资培养制度。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与管理方面, 首先, 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机构, 由专人负责来组织和实施实践活动。其次, 应制定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计划, 实习计划中应包含直接关系到实习工作成效的实习总体安排、实习指导思想、任务, 考核方法、考核标准, 还有时间安排、实习企业、学生人数等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细节安排。

参考文献

[1]周义龙:《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02) 。

[2]谌莲莲、齐炜:《浅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池州学院学报》, 2008 (06) 。

[3]孔璎红:《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研究》, 《大众科技》, 2010 (10) 。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 篇9

一、酒店专业法规课程开设的背景和重要性

酒店法规课程普遍应用在全国所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 在教学中将行业法规安排到各个非法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一个学生来说, 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发展和形成, 甚至个人素质与法律意识, 在大学期间都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相关法律常识及酒店法规课程, 能够使从业人员在面对目前酒店行业服务和管理时合理的解释一些涉及到法律的疑难问题。

二、酒店法规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将旅游酒店相关法律法规的讲解及我国基本方针政策作为教学重点, 是传统酒店法规课程的普遍现象, 没有从实际运用与就业的方面来提高学生在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素质的培养, 而是将学生背诵或理解了多少法律条文来当做考核标准。故而, 通过学习酒店相关政策与法规, 我们应该以现实情况作为出发点, 以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 以专业课程的建设为依据, 不但要加强人才对专业法律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能力, 还要使法律知识渗透到他们的观念和意识中去, 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依法办事、正确的使用法律。

(二)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模式应多元化。

单一的教学模式, 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求新、求变的学习心理, 以及学生对学习专业法规的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无法得到明显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 可以结合我系的实习情况, 让实习的同学回来谈下自己在酒店工作期间遇到的与酒店有关的法律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这样更生动。依托于学生学习心理基础上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要在提升教学效果, 必须有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这是需要在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

(三) 教材设置跟不上社会发展。

教材应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变化而改变, 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因为教材是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而存在的。这样才可以让人才具有时代气息, 才能称之为现代人才。可是目前酒店法规的相关教材却相对落后, 笔者所在单位的酒店法规课程的教学, 很多教师不得已选用了旅游法规的教材, 没有一本适合高职学生选用的教材,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增补、删减和调整, 从专业素养来看, 虽然旅游和酒店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是其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所涉及的相关法规也有所不同, 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3]值得一提的是, 目前相关专业人士基于酒店法规教材建设现状编写真正适合高职学生的酒店法规教材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从2010年以来陆续出版了酒店法规的相关教材, 缺乏趣味性和可读性, 应用性较差。

三、高职院校酒店法规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 确认教学目标

酒店法规教学是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掌握酒店行业的规则, 规避并能有效处理一些常见的酒店法律纠纷, 遇到问题知道寻求法律的帮助。高职院校酒店法规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既懂酒店管理、服务与运营的中高级管理人才, 又要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所以, 如何规定, 酒店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 自然他们会查阅相关的法律条文或者咨询相关法律人士。高职学生的法规教学应侧重广度和能力提升, 不应该过多的探讨法理问题。教学过程中着重要求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宽度, 当工作中遇到相关的问题时能够意识到法律对这个问题的相关规定。

(二) 案例法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充分结合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高职教学应当在教学方法上将主要是教师灌输转变为主要是学生参与, 将“以教师为中心”改为“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及得到较高的教学质量为目标, 酒店法规课程应选择适合本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教学方法, 坚持多元化原则, 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这样才能有助于让社会得到更多的熟悉政策、业务精通, 综合素质高以及职业道德良好的应用型人才

(三) 根据专业的要求因材施教。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重点制定教学大纲, 能够真实、深入的使学生结合自己已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能够与后续相关课程更好的紧密结合。[4]笔者认为高职酒店法规教材的编写应该把握几个要点。首先是教学内容的选择, 虽然需要一定的宽度, 然而也并不是内容越多越好, 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应该紧紧结合当前酒店服务与管理涉及到的相关法规进行, 摒弃一些陈旧过时、与酒店管理关系不大的法规;其次是教材难度要适宜, 由于课程面对的是高职非法律专业的学生, 所以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减少对法理的解释和说明, 增加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再次是教材编写体例, 教材应该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 章节安排上增加学前导读、章后小结、案例分析、要点提示、课后练习等内容, 以供教师和学生课堂交流和课下反馈使用。

摘要:酒店政策与法规是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 学生对酒店相关法规的掌握和运用直接影响其从业和酒店行业的健康发展。从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法规课程教学现状和问题出发, 在教学目标、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改进其课程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培养酒店管理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法规课程,教学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宝亮.我国酒店业进入黄金发展期[N].中国经济导报, 2010.8.10

[2]、连建功.《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7期.

[3]、洪冬.旅游法规教材与教学建设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 2007.8.

浅析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及管理 篇10

一、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理论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不强调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以及理论性, 它是一种“技术专业”, 技术专业知识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 专业在形式上就体现为社会与学校的桥梁, 由与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相关联的有关知识和职业世界的有关知识所构成, 从内涵上体现为岗位综合能力与课程群相结合。

专业按照职业岗位综合能力要求设置, 其培养目标是课程群组建的依据, 它将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与学校的课程群联接在一起, 并以学科为依托, 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 而学科又是专业发展的基础, 通过学科的支撑来实现专业的发展。

对专业的决定作用是职业。职业种类决定专业种类, 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出现了防止黑客攻击的网络安全, 自然也就产生了网络安全专业;职业结构决定专业结构, 职业结构随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由此要求专业结构也做出及时调整;职业岗位的职能要求决定专业培养目标, 人才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是职业岗位的要求, 它直接决定专业的培养目标, 所以在设置新专业时, 必须对职业岗位所需的职能要求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职业地位决定专业价值, 职业地位强烈吸引或排斥着社会成员对职业的选择, 职业地位越高, 专业价值也就越大, 使学生选择此专业学习, 从而保证了高职院校的生源充足, 促进学校为相应的职业岗位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为社会带来巨大效益。

为了适应社会分工的发展, 学校教育专业进行了分类, 因为社会分工是职业产生的基础, 并且是职业划分的主要依据。对专业进行分类是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较为认可的专业分类方法是按学科层次分类, 层次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按三次产业分类。由于专业的形成与发展与社会分工密不可分, 所以要依据三次产业对专业进行分类。层次为主要为农业服务的第一产业, 包括畜牧业、渔业、农业、林业和水利业等专业, 为工业和建筑业服务的专业的第二产业, 包括采掘、制造业、电力、蒸汽、煤气的制造和供给等;以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为主的第三产业, 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类专业;按行业分类, 它是按国家标准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进行分类的, 即把全部的国民经济分为16个门类、91个大类、300多个中类和更多的小类。专业基本结构是指一所学校内部设置的专业之间的联系状态。它包括同质结构、近质结构、异质结构三种, 它是决定学校进行调整内部专业结构的主要依据。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指专业的开发、规划、设置、更新和不断提升质量的活动, 它反映了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职业岗位需求的适应程度, 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教学及毕业生的就业, 与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二、高职专业管理理论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发展和提高关键在管理。高职院校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使用和配置都离不开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 高职院校才能为专业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实现专业建设的目标, 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高技能专门人才, 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专业管理的内容非常广, 它包括专业规划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管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管理、课程管理、教学文件管理、教材管理、实训基地管理、师资队伍管理等。

其中专业培养目标管理是专业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只有抓好这项管理, 才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并使教学按既定的专业培养目标, 多样化的教学, 形成学生的高技能;而专业规划管理是关于高职专业建设的目标, 发展方向、社会需求及专业规范方面的管理, 以此配备合格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料及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管理包括课程体系开发管理、课程实施的管理, 以此适应社会经济变化、职业岗位能力变化的需求;教学文件管理又包括教学计划管理, 即制订或修订教学计划需要遵循的原则、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格式要求、教学计划微调程序;而教学大纲管理主要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大纲、新开课程大纲等;再有教材管理又包括教材选用管理、教材编写管理等, 它指导全校教材的建设及管理工作;另外师资队伍管理包括学校应该制订相应的政策、设立专项培训费并科学合理制订培训方案、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聘任管理制度、制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它保证教师队伍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是专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最后实训基地管理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 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重要基础设施, 一般采用集中管理模式或建立实训基地设备使用及安全保管制度以及加强实训教学过程管理方式完成。

三、专业管理模式构建

专业管理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的保证就是专业管理模式, 因此构建专业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必须采取的手段和途径。

首先, 要确定专业管理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实现“集中决策, 分权管理, 共享信息”, 保证正确的专业管理决策, 调动各专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其次, 具体构建思路, 从本校的实际出发, 确定全校范围内的管理框架, 建立分工明确的管理关系。然后进行工作内容的分工, 完成各项教学、专业建设及管理的任务, 并进行品牌专业建设等, 提高专业设置的质量。最后, 要在制度上采取保障措施, 以完成教学计划传达、教学改革等各项工作, 做好专业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 搞好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摘要:伴随着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高职教育事业也在迅速发展。本文分析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及管理的现状, 探讨专业建设和专业管理的理论, 并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实际, 构建出专业管理模式, 对高职专业建设及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专业建设,管理模式,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海峰:《论高职专业开发的目标、原则与机制》, 《职业技术教育》, 2003, 7。

[2]朱新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研究》,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1, 4。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酒店管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随着旅游和酒店业的飞速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和教学环节中有很多方面不能紧跟市场行情、满足行业需求,出现了不少值得探讨的情况。本文结合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及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就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1 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1学生存在观念与思想认识方面的偏差

很多学生认为我是大学生,是做管理的,要当服务员根本不用上大学,就算读了大学还得从服务员干起,因而,很多人就读酒店管理专业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抱着混张大学文凭再谋其他出路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这也反映出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

1.2学生学习和实习过程中态度消极

因为看不到本专业的光明前程,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消极应付、得过且过的状态。自由散漫、无故缺课旷课、随意迟到早退现象屡见不鲜。

1.3师资力量薄弱

许多学校的旅游与酒店管理师资缺乏专业人才,没有受过正规、严格、系统的酒店专业教育,也没有受过岗前的专业培训,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只能因书施教。

1.4实践教学不很完善

对实习的学生,酒店按岗位需要,一般都安排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岗位,不考虑学生实习需要。而学生所学的是多部门、多岗位知识,如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希望到多岗位、多部门学到多技能,但实际是基本上做不到。学生所学的多部门、多岗位知识很难在实践中得到运用,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 完善本专业教育教学的策略

2.1明确培养目标,进行合理的专业定位

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定位于酒店基层管理人员和具备很强操作能力的服务人员,即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技术应用人才。必须从岗位第一线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酒店企业相应的岗位要求确定学生必备的能力要素,从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入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并始终贯穿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选择及教师的教学过程中。

2.2加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首先是服务意识,要向学生灌输主动服务意识,消除对服务的歧视心理。其次是服从意识,酒店管理是半军事化的管理,强调权威、等级、命令,注重下级对上级的服从性。最后是团队意识,酒店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团队作战。学校可通过一些集体活动,有意识地开展集体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互助意识。

培养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首先是动手操作能力。利用酒店现场和学校拥有的模拟设施让学生练习服务技能,熟悉服务程序,加重实践教学的比重。其次是沟通能力。酒店服务以面对面的服务为主,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文雅的谈吐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要求。另外是再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积累经验的素质。最后是英语口语能力。酒店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要紧贴实际,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3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

根据学生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积极引导,促使学生更新思想观念、改变消极态度,特别注重心理上的正确疏导。在校学习期间,要让学生改变过高的职业期待和过高的自我定位,并甘于从基层做起,以坚韧的毅力走向管理者的岗位。

2.4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办学(功能)定位和教学模式定位。我们应该立足于培养酒店一线基层管理者和中高级服务人员的目标定位,以实践教学工作为切人点和突破点,努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2.5采用“双向进入”模式,实现人才培养

“双向进入”模式即酒店管理专业的老师和学生进入酒店学习,酒店管理人员进入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学习。学校和酒店之间可以进行互换培训。采取双向进入、互助合作就有可能实现人才优势互补,实现零距离办学。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 篇12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高职院校更要顺应潮流,体现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为企业培养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不仅要反映在学科教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服务管理特色、教研科研特色等方面,更要体现校企合作的实用性和创新性。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更应该在培养模式上进行革新,建立共赢的“0学费”培养模式,为酒店企业人才需求、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招生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三方构建合作共赢的教育平台。

一、酒店企业人才需求

现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服务行业尤其酒店行业的用人需求亟待解决。用人企业对人才培养需求因专业而异,例如会计专业、机电专业的学生对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比较严格,操作能力要强,必须要求持证上岗;而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2015年8月暑假期间在浙江余姚阳明温泉山庄顶岗实践的过程中,对酒店专业的学生提出了酒店企业的基本需求:在校期间要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专业知识面越宽越好,更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学生必须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并具有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心理准备。根据酒店企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是企业最希望的,即使学生缺少一点专业技能也没关系,酒店企业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专业培养,与高职院校共同搭建教育平台,建立共赢的“0学费”培养模式。

二、建立共赢的“0学费”培养模式

“0学费”培养模式是指由高职院校、多家星级酒店企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三方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学生入学时需交纳学费,在多家星级酒店中选择自己满意的星级酒店,并签订培养协议。前期二年时间在校理论专业学习,后期第三学年实习期间按照协议约定到酒店进行实习,酒店每月按照实习生待遇发放每月工资,完成协议中酒店约定的实习期满后,由实习酒店返还学生在校期间三年的就读学费(不包括军训费,住宿费,教材费等其他费用)。实习结束后,学生可以双向选择,继续留在酒店工作或者重新选择新工作。

(一)高职院校方面

在合作星级酒店的选择上,高职院校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发展及全面培养的教育思想,选择的星级酒店均为实力雄厚、体制完善的大型酒店企业,学生入校按照酒店管理岗位能力要求,在校企合作成员的共同参与下,由酒店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研讨,以酒店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促进酒店管理专业与酒店企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酒店管理岗位任职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酒店运作过程、毕业证书与及酒店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构建“0学费”人才培v养模式。

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单向技能培养的实训,以培养学生适应酒店管理岗位的各项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0学费”人才培养模式施行“2加1”分阶段教学组织模式:“2”是利用前4学期的时间完成“通识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1”是后两个学期,根据酒店管理岗位能力要求,在助学酒店提供的实习基地中,完成学生的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和综合技能学习。

在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以学生获取够用的知识和能力为目标,采取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考核方式;在学生实习阶段,以学生掌握岗位操作技能为目标,采取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考核方式。加强顶岗实习管理与监控,建立学生——指导教师联系制度,由企业指导老师、学院指派的专业教师及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建立领导和监控小组,对学生的顶(轮)岗情况进行同步指导与监控。在获取足够规定学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由学校和助学企业综合评定成绩,确认学生是否可以获取毕业证书和返还在校期间学费。

(二)酒店企业方面

酒店企业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训和见习的场地,建立奖学金奖励机制,选拔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酒店专业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按照酒店方的工作要求不仅可以发放实习工资,实习期满并符合酒店约定的条件的还可以全部返还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0学费”培养模式。这样即解决了酒店的用人需求,更为企业培养优秀管理人才提供有效的途径。而相关酒店企业通过经济扶助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模式,高职学院可以按照助学企业提出的人才需求推荐相应的课程,更好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既为他们提供深造的机会,又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了一条捷径,同时也树立了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扩大了社会影响,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并获得良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学生方面

“0学费”培养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制定了一套全新的培养模式,都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完全零学费上学,解决学生的经济负担。高职职业教育,是让学生即具备了专业的学术知识和还可以获得高等教育的学历证书,才有可能成为酒店行业的管理者。大学期间除了专业论理知识的学习,并掌握了实操技能。可以省去学生毕业再实习的时间。使学生就读期间所掌握的实操技能有效的向企业展示,为日后晋升提供捷径。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高校得到系统的理论培养,满足各项实践和学习的要求,还能感受到到最高端最先进的酒店应用技术和行业环境,同时提高社交范围和人脉关系,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共赢的“0学费”培养模式的意义

上一篇: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下一篇:七年级几何入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