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管理(精选12篇)
高职院校管理 篇1
摘要:高职院校有其自身运行与发展的规律与特殊性, 学生的管理工作尤其重要。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模式应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出发, 把握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独特性, 推行和实施柔性管理。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 注重发挥人的潜能, 与刚性管理有着根本不同的价值追求和积极作用。试以一所新建高职院校为案例, 分析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
关键词:柔性管理,高职院校,班级管理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 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不仅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校园风气、办学质量和发展前途, 而且直接决定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决定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因此, 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班级管理工作, 力求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柔性管理是现代行政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原则的具体体现, 符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1], 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 同样可以在教育管理领域进行推广和应用。笔者在本地一所高职院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已有多年, 本文就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班级管理工作的独特性, 分析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
1 案例调研
笔者所在地的这所高职院校是一所新建公办高职院校, 其前身为两所中专学校, 2010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高等职业学院, 并于2012年开始普通高考招生, 现有在校生近九千人 (含中职) , 在校班级126个。近几年,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从近几年该院校高职生的招生情况来看, 入学分数普遍较低,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如2013年共招收普通专科生560名, 其中文史类最低分182分, 最高分385分, 理工类最低分236分, 最高分401分;2014年共招收普通专科生962名, 其中文史类最低分169分, 最高分386分, 理工类最低分245分, 最高分426分;2015年共招收普通专科生1 459名, 其中文史类最低分176分, 最高分439分, 理工类最低分248分, 最高分487分。另外, 该院校还招收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 但存在的问题是, 各专业录取人数差距较大, 其中卫生类专业生源相对充足, 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旅游类和农学类专业生源严重不足, 并且录取分数都较低。
面对全国高校整体格局的新变化, 对于高职院校尤其是新建高职院校, 形势会更加严峻。面对新形势, 高职院校必须创新管理理念, 开拓管理思路, 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 推行和实施柔性管理, 从而开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2]。
2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独特性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 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要求, 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 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以实现教学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首先取决于管理客体即学生。通过这几年对该院校高职生的调查和了解发现,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 高职学生有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2.1 理想信念更缺失
通过对该院校高职学生的调查发现, 大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 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自我要求不严, 不良习气较重, 没有责任感, 得过且过。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学生的增加, 有的学生怕吃苦, 表现懒散, 缺乏集体意识, 追求享乐主义。相反, 他们的知识观念、艰苦奋斗观念淡化, 对未来普遍感到茫然, 无所适从。
2.2 学习意识更淡薄
由于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高职院校后, 学习意识普遍淡薄, 没有学习兴趣, 缺乏学习热情, 学习上不刻苦, 学习方法不科学, 不求上进。许多高职学生的学习根本没有计划性, 学习能力较差。由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 学生的成绩普遍不理想, 甚至有部分高职生产生厌学情绪, 上课看小说、玩手机、睡觉、聊天。
2.3 行为失范更严重
从该院校近三年入学的高职学生来看, 问题学生越来越多, 他们普遍纪律性差, 自由散漫, 不服从班级管理, 不愿意被管束, 对辅导员的管理表露出抵触情绪, 管理越严, 逆反心理越严重, 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对抗。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 追求享受, 吃喝玩乐, 并时常做出一些不良行为, 如上网、早恋、迟到、早退、旷课、吸烟、打架斗殴等, 直接影响到教学的秩序和校园的稳定, 班级管理工作越来越难。
2.4 心理问题更明显
大部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 学习困难, 加之有的因生活和感情上的波折等原因, 个别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通过该院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了解发现, 大部分学生经常会表现出迷茫、苦闷、烦躁、焦虑等种种消极心理。面对困难, 许多学生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从而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3 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柔性管理是现代经济管理学范畴的一个概念, 与刚性管理相对。所谓柔性管理, 是一种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而进行的人性化管理。它要求管理者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 采用人性化方式, 在被管理者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刚性管理则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 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等手段对被管理者进行管理。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 注重发挥人的潜能, 与刚性管理有着根本不同的价值追求和积极作用。通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可以看出, 柔性管理理念更加适合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笔者认为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柔性管理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由于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主要在于不是依靠外在的强制力, 而是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名学生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管理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本”, 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 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最终实现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更需要由内而外的管理模式, 相对于本科生, 他们更加排斥外在的强制力量, 如果单纯依靠严厉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往往收效甚微, 甚至会激化矛盾, 增强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抗情绪。
3.2 柔性管理对学生的影响更持久
柔性管理的目标是将外在的各种管理规定转变为学生内心的自愿承诺, 并最终将这种内心承诺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虽然这一转变过程需要辅导员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然而一旦实现这种转变, 便会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上获得相对独立性, 它将对学生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柔性管理是持久稳定的, 刚性管理是暂时不稳定的。所以, 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 柔性管理更容易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更能体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特征。
3.3 柔性管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柔性管理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提倡人的自主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 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人, 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而柔性管理主要就是通过满足学生的高层次需要, 来调动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高度热情, 因而柔性管理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创造性, 具有更有效的激励作用。所以, 柔性管理更加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3.4 柔性管理方式更加灵活
柔性管理能够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作为高职生这一群体, 因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他们在行为、学习态度、心理意愿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班级管理极其复杂。如果仅仅依靠规章制度难以有效地管理该类组织, 而只有通过柔性管理, 才能提供“人尽其才”的机制和环境, 才能迅速准确地做出决策, 从而实现管理目标。
总之, 柔性管理的特征可以系统概括为:内在重于外在, 心理重于生理, 肯定重于否定, 激励重于控制。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推行柔性管理, 更能体现柔性管理的价值追求, 相对于刚性管理, 更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4 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 就不能完全照搬中学生或本科生的班级管理经验和方法, 必须适应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实施柔性管理。具体应用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 转变传统班级管理模式, 建立柔性管理目标
4.1.1 制订柔性规范, 塑造班级精神
柔性规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柔性规范有利于形成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班级精神, 从而用班级精神来沟通学生的思想和情感,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 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与班级结合起来, 自觉地为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而努力奋斗[3]。
以该院护理专业某班级为例, 辅导员从入学开始就开展班训征集活动, 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设计出很多班训, 最后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遴选, 最终形成班训:立志立德、求真求精, 并张贴在教室前面的墙壁上。后来该班班委会又集思广益, 设计出班级座右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并贴在教室后墙上。有了班训, 就有了班级文化, 就能凝聚班级精神, 形成大家共同的价值目标。后来这个班级在学院脱颖而出, 形成了良好的班风与学风, 学生学习成绩优秀, 多次被评为市级和院级优秀班集体。
4.1.2 设立柔性目标, 实现自我管理
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 柔性目标是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教育的心理动力, 其中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能使他们产生成就感, 促使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前进。对学生来说, 设立柔性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自我管理”。辅导员要经常引导学生体验战胜自我的快乐, 同时帮助学生制订具体有效的自我管理目标, 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
笔者在该院校曾担任过辅导员工作, 对学生管理工作有很深的感触, 现在的高职学生自尊心强, 心理较脆弱, 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也容易自暴自弃。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激励性的小活动, 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增强学生的自信,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针对经常旷课的学生, 坚持用鼓励代替批评, 用奖励代替惩罚, 效果也许更好。
4.1.3 实施柔性决策, 鼓励学生参与
柔性决策是一种“人人参与”的众人决策, 是班级管理中有效的方法, 它超越了辅导员的个人智慧。通过共同参与, 可以适当把管理权分散给学生, 如班级的考勤、纪律、卫生、文体活动以及班规的制定等都可以交给学生, 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班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
以该院校学生管理为例, 如果过分强调刚性管理, 单纯依赖严格的校纪校规和班规, 通过批评、惩罚、通知家长甚至开除等手段进行班级管理, 就会陷入教育的尴尬境地, 就如同该校某领导所说的, 如果这样做的话, 学院将会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会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 高职教育会更加举步维艰。因此,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 不能照搬本科生的管理模式, 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实施班级管理, 既要坚持原则性, 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在教育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
4.1.4 运用柔性策略, 做到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 个体差异较大, 所以要管好学生就要求班级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 相应地调整管理策略,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比如表扬, 它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柔性策略, 对学生要善于表扬, 只要表现良好, 不论事情大小, 都要加以鼓励[4]。
运用柔性策略, 需要辅导员做一个有心人, 要细心观察学生, 了解学生, 做学生的贴心人。比如该院校的高职学生虽然入学分数低, 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较差, 但他们也具有自身的优点, 如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等。所以, 在高职生管理中运用柔性策略, 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从而促进其在学习、纪律和行为方面的改善。
4.2 转变班级管理理念, 具备柔性管理特质
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 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柔性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营造一种充满信任、理解、关爱、宽容和自由等的班级氛围[5]。这种班级氛围形成的决定因素在于辅导员对学生的一些态度特质以及这些态度能否在班级管理中得到有效表达。笔者认为, 柔性管理取决于管理者的如下4种基本特质。
4.2.1 平等
平等态度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也是其他态度得到充分表达的前提条件。众所周知, 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普遍较低, 被称为“差生”、“低等生”甚至是“问题生”, 他们以“失败者”自居。在对该院校新生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 当被问及“你是否觉得别人都看不起你”时, 有64%的学生回答“是”, 有23%的学生回答“不知道”, 只有13%的学生回答“否”。由此可见, 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较低, 学生普遍容易感到自卑。所以, 辅导员的平等特质在高职生的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4.2.2 同感
同感就是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去了解学生, 不仅注意学生的外在表现, 而且还要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 让学生体会到辅导员的理解和关爱。
4.2.3 真诚
真诚是所有心理学家都极为强调的一种品质, 辅导员的真诚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 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目前, 该院校共有126个在校班级, 各个班级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生对简单的说教和粗暴的批评、处罚已无动于衷, 但唯一能打动他的, 也许就是真诚, 哪怕是真诚的批评和处罚。
4.2.4 接纳
接纳是对一个人的整体性接纳, 也有人称这种态度为“无条件积极关注”, 其本质就是真正地爱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需要这种“爱”。因此, 辅导员在对高职生的管理中, 要表现出宽容、理解, 而不能表现出厌恶、拒绝和批判。以该学院为例, 那些优秀的班级无一不是源于爱的教育, 反之, 那些冰冷的教育只能带来混乱。
5 结语
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比刚性管理表现出了更大的优越性, 将柔性管理理念融入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中, 更符合现代社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主流文化。强调柔性管理并不是全盘否定刚性管理, 其实, 两种管理模式在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本质上是一致的。柔性管理是对刚性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升华。
参考文献
[1]稻香.柔性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2]杨建伟.论柔性化高校管理模式的构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5) :86-87.
[3]李伟胜.班级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韩大勇.柔性管理智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2.
[5]周晋.柔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 :134-135.
高职院校管理 篇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职院校扩招等新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缺乏热情。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做着单调的、程序化的工作,被动地接受工作,不主动思考并用消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对他人缺乏关心。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从事的是助人行业,对于他们所需要服务的对象的关心较少,服务理念较薄,且用傲慢的、淡漠的行为去对待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问题;对自己缺乏信心。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现在大多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的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对自身产生一种否定心理,渐渐缺乏自信,使自己对工作不认真。
二、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1、职业态度差。对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来说,他们的行政管理工作只是循章办事,缺乏技术含量,不用主动思考,只用被动接受,以此,造成了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逐渐拥有消极的工作心态,不认真对待工作。而这种公众认识倾向和社会舆论对高职院校组织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定位模糊,工作积极性消磨。在学校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较轻松,较之于教师,没有教学的压力,但工作较重复琐碎,导致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与他人易发生误会冲突,或有部分教师不配合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易使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心理。2、职业荣誉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大多都在从事单调琐碎、程序化的、循章办事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使专职行政人员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也背离他们所学的专业,逐渐的会使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产生厌倦心理,难以找准自己的定位,会感到迷茫不安。上传下达、循章办事的工作使他们觉得无所作为,缺乏相应的成就感,难以对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管理因素。1、工资待遇低。高职院校重视教学科研,在分配制度上,天平就会慢慢向教师方面倾斜,而反之,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会降低,较低于教师职业,工资待遇逐年拉大,即使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做得再出色,也难以使工资待遇提高。久而久之,行政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所做的工作与他们所得到的实际报酬不相符,会让他们心里感觉不平衡,心生厌倦,工作不认真做,产生职业倦怠。2、发展空间小。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晋升较困难,学校行政机构人员的限制,年龄学历的高要求,都为他们的晋升之路建起高高的门槛。行政管理人员长期工作在这个岗位上,难以晋升,机会渺小,前途渺茫;学历深造难,评职评教难,都使他们感觉希望渺茫,难以向更高的地方发展,长此以往,易使其产生职业倦怠。3、层次差异大。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但迫于社会的就业压力,他们不得不选择行政管理工作,心理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且繁琐的工作使他们毫无成就感,而且他们的工作协调力与能力经验的不足,易受到领导的批评与不认可。因种种原因的限制,不能使他们拥有较多的晋升机会,为了自己的发展,会将工作放在一边,埋头做认为对自己有益的事情,这样更容易降低对工作的积极性,且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压力倍增,也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
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要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减轻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通过社会、学校和自身三个角度,帮助专制行政管理人员树立积极的心态,缓解压力,明确目标,建立自信,实现价值。
(一)科学管理。1、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宣传是人们认识了解高职院校专制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并尊重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支持他们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举行一些活动,以此来缓解行政管理人员的压力。2、提高工资待遇。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与晋升机会,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要一视同仁,评优评先,运用积极的激励制度,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为学校多多献策。3、加强并改善机制。对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与学习培训,学校都应引起重视。公平的对待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开展培训,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对于行政管理人员应适当的进行奖励措施和津贴,不仅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也会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他们在工作领域的成就感。通过锻炼,使他们有更高的水平来适应工作。
(二)自我调适。面对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与消极心态,行政管理人员应该进行自我调节,缓解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1、正确认识。对于自己的职业应该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对社会对学校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产生职业认同感,产生积极心态,积极的参加工作,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2、明确目标。根据自身的发展与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明确的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做出努力,勇敢的面对挫折,不用空想而是用积极的心态去向自己的目标前进。3、提高素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等新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努力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为。在工作管理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文化水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心理素质,面对困难,面对压力,勇敢去面对并解决。
四、结语
高职院校新生管理探析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生;管理
学生教育、管理是一门原则性、艺术性很强的学问,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生管理者大部分时间是直接与学生打交道,在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切忌摆出一副管理人的样子,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聪明还是反应相对迟钝,外向活泼还内向害羞、家庭富裕还是贫困,都要一视同仁,坦诚、真挚地进行交流和沟通。本文结合多年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经验,探讨新时期高职院校新生管理的主要策略。
一、高职院校新生特点分析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因此不但要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这与中学或大学教育截然不同,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一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学习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同。尤其是刚刚入学的新生控能力相对较差,往往使学生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更是如此,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二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有所差异。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可能存在某些自卑心理,因此要调适学生的心理,转变其观念,树立信心。三是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但是耐挫能力较低。特别是部分独生子女的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盲目自信,自我关注对、他人关注少,这与学校生活中独立自主和公平竞。
这些差异性存在,决定在进行新生管理方面的不同,要结合高职院校新生的特点去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促进新生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稳定发展,引领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涯的开始时光,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新生管理的主要策略
(一)施行精细化管理新生
一是精心安排好迎新接待。树立服务也是一种有效管理的观念,安排思想端正、态度热情的在校生去接待新生,带领新生去完成入学报到,向新生正面介绍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给新生大学生涯留下美好的记忆;二是耐心解决学生事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耐心、细致,切忌简单粗暴,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最好的教育和管理方法。三是细心感动新生。新生管理要注重细节,从细处感动学生,提高学生的信任度。
(二)关注新生的心理状况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来说,就读高职院校的新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新生,他们整体素质要低一些,包括心理素质方面。许多新生是第一次远离家庭,到陌生的城市学习,要独自一个人去适应新的环境,有时心理上会感觉到压力增加,产生一些孤独感、恐惧感。加上,目前新生中一些特殊群体的学生也在增多,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独生子女学生、单亲学生、孤儿学生等,这些学生上更容易受新环境的影响,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因此,要从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的角度,加强对新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一是要了解新生的心理状况。对有严重心理不稳定倾向的新生,要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及时采取有效的途径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二是多与新生沟通。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多与新生沟通,稳定学生的思想,从与新生谈话中捕获学生的心理信息,引导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三)開展新生专业情感教育
一方面,要做好校内专业情况介绍。在入学教育时,高职院校的二级学院都会安排专业教师对新生进行专业介绍,让学生了解专业的整体情况,明确自己专业努力方向,减少学生进来高职院校不知学什么的茫然感。另一方面,要开展校内专业实训介绍。对新生进行传统的专业情况介绍外,高职院校还要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特点,要安排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或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开展专业参观活动。这样,通过参观学习,潜移默化熏陶新生的专业思想,让新生更直观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沿发展,增加专业的自豪感、专业学习兴趣与信心。
(四)做好信息掌控工作
掌控信息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新生管理第一线的辅导员,如果单先靠自己一个人去管理新生,往往很难有充够的时间与精力与时间去了解新生,掌握新生的动态信息。因此,要重视构建学生信息员队伍,通过学生信息员反馈的信息来处理各种学生问题。如新生当中发生什么不稳定情况时,让信息员在第一时间内与辅导员单线联系。每个新生宿舍可选择一个学生信息员,这样有利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避免工作的被动与滞后,能及时处理新生的不稳定情况。
(五)精心设计好新生班会
班会是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引导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辅导员的教育、管理理念都是通过班会去贯彻,一点一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学习态度。因此,辅导员要利用新生乐于参加班会的积极性,精心设计好内容积极向上、形式丰富多彩的班会。一是重视第一次班会。有助于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与辅导员相互熟悉,为开展下一步的管理工作开好头;二是重视第一次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召开,在学生心里留下积极的影响,鞭策学生自我进步。并详细记录着每个学生的发言,对学生说今后毕业后对照同学们所言,看看大家是否言行一致,是否真的按自己想的去奋斗了。这样会让争强好胜的学生铭记在心,用一种无言的力量推着年轻人前进。
总的来说,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有效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个性、优秀品格、进取精神、创新意识的重要保证。因此,学生工作者要时刻关心和爱护新生,严格要求新生,帮助新生解决各种困难,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思想教育要耐心,工作方法要细心,克服急躁和畏难情绪,加强自身的修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确保迎新工作顺利完成,新生管理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徐艺凌.《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新生管理工作》,群文天地,2012年第9期
[2]马立明.《如何加强大学新生管理工作探析》,科技风,2012年第16期
浅析高职院校预算管理 篇4
一、高职院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十一·五”以来, 政府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高等学府, 其办学规模、招生人数更是得到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办学规模和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大, 办学资金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预算管理, 即如何管理好、使用好现有资金, 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预算管理是学校组织各项管理活动的前提和依据, 高职院校预算涵盖了学校活动的方方面面, 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全面性, 无论实行什么样的学校管理体制或机制, 在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中, 核心都是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作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 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效果不够理想, 预算管理在高职院校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二、高职院校预算管理的存在问题
(一)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 容易出现预算松弛现象
预算松弛产生于预算的制定阶段, 常见的有三种形式:1、在预算编制过程中, 预算执行人员为了预算能较轻松地完成, 在预算制定过程中故意低估收入或低估业绩能力、高估支出的现象;2、预算执行者为了自身的利益, 采取人为的调节手段增加实际收入或减少实际支出的现象, 这样也能达到与制定预算松弛相同的效果;3、预算执行者在编制项目申报预算时, 为了使新的投资项目能够获得批准, 故意压低支出, 待项目批准后, 在实施过程中再通过不断追加预算扩大规模, 从而使预算水平与实际情况相背离的现象。这些都是高职院校预算松弛的常见现象。
(二)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预算经费使用效率低下, 造成极大浪费
许多高职院校在财政批准的经费下达后, 预算经费在校内教学部门分配时, 仅仅考虑了教师、学生的规模和专业的数量, 而没有考虑重点专业的建设;各行政、教辅部门因怕资金不够而做大各项经费的预算额度。有些院校的资金分配只考虑该部门上年度经费使用情况, 按照上年经费使用情况即部门的预算完成情况来压缩或增加预算经费指标, 而且为了核算的项目不会改动太大, 各部门的经费项目也没有按预算当年具体的情况来安排经费项目, 因此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经费项目调整或追加经费指标现象。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奖惩机制, 院内各部门忙于争取资金, 而对资金使用效益却缺乏周全的考虑和有效考核, 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导致出现以下两种现象:1、有些部门平时花钱没有计划性, 遇到必须要办的事情, 要求财务部门增加预算指标;2、有些部门年底预算经费结余较大, 为了确保本部门在下一年度不被学校削减经费预算指标, 经常在年底突击花钱, 不仅给财务部门年底增加大量的工作, 还造成资金极大浪费, 甚至可能滋生腐败。
(三) 在学校预算管理中, 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系统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预算管理方面不注重预算执行效果的监督管理, 而只注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使预算运行效果成为盲点, 造成了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出现较大出入的局面。有些高职院校在预算管理上只重视如何向财政争取更多的经费以及如何把钱花出去, 而忽视了学校整体的发展和预算资金使用上的有效性和效率性,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在教育投资责任上也没有形成追踪问责机制, 或者有问责机制而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实施。
三、改善高职院校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 预算编制必须精细化
高职院校的预算编制包括部门预算编制及院内预算编制, 是一项细致、复杂、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首先是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在部门预算编制前, 必须领会好财政部门对本年度预算的编制工作要求, 把握好相关政策;对单位上年度的预算数据进行分析, 哪些是刚性支出, 哪些是弹性支出;根据财政部门的要求制定各项经费支出的定额。其次是院内预算的编制工作, 制定办公经费定额标准、设备定额标准、维修定额标准、专业课程建设费用、学生管理费、学生实习实训费定额标准等;办公经费按各部门的人数来核定, 设备维修费用按设备已使用年限来核定, 专业课程建设费用按重点专业和非重点专业来核定, 学生管理费按学生人数来核定, 学生实习实训费按专业来核定。预算定额并非一成不变, 可以根据对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 结合对各部门的调研, 合理调整定额, 为预算的科学、合理、公平、透明的精细化编制奠定良好基础, 从而达到预算的精细化管理。
(二) 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高职院校的预算编制应该改变传统的“基础+增长”的模式, 而采用零基法编制。零基法的预算编制是指在编制预算时, 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 以“零”为起点观察和分析所有业务活动, 并且不考虑以往情况如何, 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大小。因此, 需要动员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参与预算编制, 有助于调动各院系及各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使得不合理的因素不能继续保留下去, 从投入开始减少浪费, 有利于合理分配资金。在学院整体发展的考虑下, 采用二上二下的方式来编制预算, 院系的预算由各职能部门和分管院落领导来核实每个业务项目是否应该存在、支出金额多少, 而行政及教辅部门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为原则来确定各部门的刚性支出和弹性支出, 确保刚性支出预算经费, 使有限的资金流向富有成效的项目, 所分配的资金能更加合理, 从而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 预算绩效的考核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制度
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是执行预算、实现预算目标的组织保障。预算管理制度必须包括预算编制及预算绩效的制度。预算编制需根据校内各部门、处室的工作任务, 在年度预算指标以内, 采取经费切块包干的办法, 按照预算包干原则, 适时考核评价经费包干使用结果, 经费有结余可适当奖励, 超支则不补;专项经费必须严格按专款专用的原则执行, 按项目进行核算, 严禁在实施过程中改变项目资金用途、提高支出标准、随意调整项目的投资规模。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强化校内各部门的支出责任意识。要求在预算编制时就申报绩效目标, 实施绩效运行监控, 加强绩效监督和结果问责, 建立预算安排与绩效评价结果有机结合机制, 把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全过程, 既可有效缓解学校资金紧张的压力, 也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由于高职院校是以支出为目的的非赢利性组织, 预算管理贯穿于高职院校预算编制、执行和分析的全过程, 因此预算管理成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和关键, 是高职院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 也是其最重要的管理方式。高职院校预算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其年度事业计划的完成情况, 直接影响到其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 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加强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 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 促进高职院校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摘要:预算管理作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 包括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等基本环节, 它是各高校计划和工作任务完成的保证。而目前, 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效果不够理想, 预算管理在高职院校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管理、预算绩效考核三个方面来谈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意见, 以促进学校加强预算管理,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高职院校,预算,编制,执行,考核
参考文献
[1]徐联娟.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中的预算松弛问题研究[J].财务与金融, 2011 (6) ) :51
[2]龚成姜斌.浅议高等学校预算管理[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2) :71-72
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初探 篇5
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初探
学籍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高职院校树立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作用的基础上,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学籍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学籍档案的管理方法,希望为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提供参考.
作 者:胡娅丽 作者单位: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14刊 名:文学界・人文英文刊名:LITERATURE HUMANITIES年,卷(期):2009“”(4)分类号:G717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籍档案 管理
论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方法 篇6
关键词:班级管理;机制;沟通
1 建立健全科学的班级管理机制
好的管理者能够把各部门、各层次的人、财、物管理得井井有条。但是这种井井有条也是在与制度管理相联系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辅导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多用心观察,建立班级的基本管理形式。一方面,要注意制度的产生方式。可以由辅导员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但是应该以学生为主,学生最了解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也最有发言权和针对性;另一方面,班规在制定出来之后,在班级中一定要建立班规的执行机构,要确保班规能执行到位。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学会修正,健全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制度真正帮助到班级管理。
2 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章制度我们的队伍才能有相同的目标和统一的步伐,同时,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遵守制度的意识和习惯,并且发动大家相互监督,在班级里形成以遵守纪律为荣,以违反纪律为耻的良好班风。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和班干部要做到有规必循、有章必依,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严格执行。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如果说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是科学班级管理的基础,那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管理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条件,这需要辅导员以情感沟通为桥梁,以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交往,从而建立起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积极排解学生的思想问题,平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如德育课、班会、主题生活会、下寝室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谈话等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千万要避免讲一些空话套话,或者是毫无耐心说一些硬话、狠话,不要说侮辱、打击的话语,使学生的感情受到伤害产生消极的影响。
4 充分发挥班级骨干的示范作用
辅导员应该认真挑选、细心培养,发挥民主,组建高素质的班级骨干队伍。要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多给这些学生骨干锻炼和发挥才干的机会,信任并且支持他们的工作,同时,对于班级骨干要严格管理,教育他们要有服务意识。
5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成为他们能否成才的重要标准。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遇到各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面临不少的竞争压力,我们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多观察多了解情况,关注班级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与系部和学院的心理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做到及早预防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心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适应性、自主性等等健康心理状态。
6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运用好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被广泛地运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其实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好这一机制也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用荣誉激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那些学习成绩突出、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设立奖学金等形式进行奖励,以达到激励的目的。第二,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施激励。在评优评先时适当的利益倾斜,让他们获得信心。第三,用成功感来激励学生。这里主要是指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和实践最后达到一定的目标来感受成功的快乐。在运用激励机制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公平公正,同时还要注意适时地激励,不要把它当成“万能药”随时随地滥用。
7 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经过多年学习,广大应届毕业生终于要走向工作岗位了,但不少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感到不知所措,这就需要管理者在学生进入高校开始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美国的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曾经提出过一个成功的万能公式:成功=明确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要想成功,一般我们要首先明白我们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并且经常的对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进行检查修正,付诸行动坚持到底,定能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高职院校比起本科院校在校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更短,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利用好时间分阶段进行相关的教育工作,比如在学生大一的德育课里就应该安排就业的意识启蒙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的知识,大二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就业方面的讲座获得专业方面的指导,鼓励学生勤工俭学或是打假期工,通过这样与社会接触的实践活动帮助自己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学生的就业工作绝对不是一个时期或者说一个阶段的事情,而是应该纳入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这样才能在学生毕业时收获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如何搞好班集体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杨德梅.试论制度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12).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课堂管理 篇7
一、提高教师教学管理水平, 提高自身素质
1. 将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
有效的课堂管理, 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每天面对的学生性格各异, 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 就不可能有序地组织教学活动。
2. 及时巩固课堂管理制度。
一旦形成课堂管理规则, 就要及时反复加以巩固, 必要时还要加以修正, 做到及时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使课堂管理制度真正发挥实效。
3. 降低课堂焦虑水平。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 是一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的情绪反应。适当焦虑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虑过度, 则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导致问题行为的产生。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帮助学生在焦虑过度而未造成问题行为前降低焦虑强度。调控学生焦虑程度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了解、诊断焦虑的原因, 然后诱导学生把焦虑的苦恼宣泄出来, 以防止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焦虑行为。二是针对焦虑的原因适当调整教学情境, 例如调整教学要求、进度, 调整教学评价的方法或要求等。
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中许多不良习惯多为多年养成, 很难在一朝一夕加以纠正, 所以需要学院、教师多方面密切配合。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 注意组织教学, 积极引导学生。
在课堂管理中,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 形成积极良好的课堂秩序环境, 激励学生的参与精神, 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 从而搞好教学管理, 圆满地达成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其具体办法有: (1) 有效地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根据学生注意变化规律及思维特点调整学生的注意, 巧设疑问, 启发诱导。 (2) 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 调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3) 形成和谐民主、团结合作的师生关系, 消除双方的敌对情绪。 (4) 制定合理的课堂行为规范, 使学生养成自律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帮助学生获得解决课堂群体问题的技能, 防止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其他人。 (6) 学院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 在学生间形成团结友爱的良好人际关系。
2. 注重能力培养, 积极发展学生。
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与学生未来工作需要相联系, 才会对学生将来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其从“学会”转向“会学”, 因为学会学习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没有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就难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 与时俱进,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学校在制定教学规划中, 应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取“案例教学”“直观教学”“合作教学”等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 注重学生评价, 积极鼓励学生。
教学过程是学生成长的过程,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展性评价。由于学生自身的特点, 如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 只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 更会造成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心理上的失败感, 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 进而会丧失其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 应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 有利于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要采取发展式评价, 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 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 通过发展缩小与其他重点高校的差距, 减少学生的自卑感, 使学生发展进入良性轨道。
4. 注重学生心理辅导, 积极帮助学生。
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课堂纪律水平,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 排除自我潜能发挥的障碍, 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进而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 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 对学生中出现的疑惑给予及时帮助。其中, 行为矫正就是很好的方法, 行为矫正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 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
总之, 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手段不会在一夜间形成。复杂科学研究表明, 无序是有序的起源, 无序也有着重要的组织作用。
高职院校班级早期管理策略 篇8
一班级早期管理的意义和目标
班级管理是班级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总目标、配合教育教学活动而有效展开的管理活动,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班级是高职院校最基本的单位, 学生在校教育主要在班级这个集体中完成。良好的班级管理, 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 加强班级管理, 可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其次, 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赫尔巴特曾说:“如果不坚持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 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 也是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可见, 良好的班级管理是高职院校保证教学质量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保障。
班级早期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总体性目标在班级早期管理中阶段性的体现。班级管理总体性目标是指在师生共同努力下高职三年达到的总目标———创建团结合作、勤奋进取的班集体。班级早期管理目标是指新班集体刚组建的班级管理目标。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和熟悉学生、组建和培养班集体, 为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建优秀班集体总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新生在入学初期, 普遍存在目标缺损现象, 对新环境出现不适应症状, 而内心又渴望学业和能力培养上在大学阶段收获更多。解决这个问题, 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明确班级早期管理目标, 不仅使学生们都能按既定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工作态度和生活习惯, 促使其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还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全面实施。
二班级早期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一) 了解学生、熟悉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性格、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根据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基本规律, 相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下, 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是有各自规律的, 呈现出差异性。教育工作者既要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共同特征, 又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 采取有效手段, 实行因材施教。班主任接手新班之后, 需要通过种种方式了解熟悉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性格爱好、兴趣特长和家庭情况等, 建立班级资料信息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针对学生的差异性, 有的放矢进行教育, 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才能培养建立起优秀的班集体, 更好地配合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那么, 了解熟悉学生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呢?
重视第一次见面。新生报到注册时, 往往是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认识新学校、新老师。这时家长、学生对新学校陌生而新奇, 配合度较高, 班主任可以及时核实档案, 建立健全家庭资料和学生个人资料, 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建立的家庭资料名目可以有:父母工作单位及职务、父母文化程度、家长对学校与孩子的要求等。学生个人资料名目可以有:高考成绩、爱好特长、曾任职务、所获奖励荣誉等。
分析书面材料。通过对记载学生情况的高中档案、班级日志、课堂笔记本、作业本试卷等书面材料查阅分析, 可以使班主任间接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行为规范和家庭资料等情况。分析书面材料要与观察、谈话以及老师和同学的反映的情况结合起来分析, 以便使获得的信息全面、客观。
师生沟通谈话。通过谈话沟通, 可以深入详细地了解学生情况, 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新生刚进入大学都有热情、有理想, 要充分地让学生畅所欲言, 描绘发展蓝图, 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 作为今后工作学习的鞭策。可以请学生做口头或书面自我介绍, 谈个人、谈家庭、谈理想, 也可以师生双方共同交谈, 谈爱好、谈班级、谈社会等。谈话应明确目的、内容和方式, 谈话的效果取决于班主任谈话前的充分准备, 谈话时和蔼可亲的态度。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其他同学交谈等方式进行了解。
开展班级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 创设班级成员交际和活动的舞台, 提供角色体验机会。不但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 促进班级团结和睦氛围的形成, 而且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 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有利于班主任因材施教。比如:军训、主题班会、文体活动、兴趣小组、技能竞赛、公益性活动, 这些都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机会,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引导学生最终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学生情况掌握全面深入, 班级资料信息库建立及时准确, 会给班级工作顺利开展带来许多便利。比如选拔培养班干部,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 宜早不宜迟, 入学后很短时间内, 班委就要陆续完备起来。依据对学生的多方面了解和班级资料库的参考信息, 确定下来的班干部很快会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了解学生, 班主任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 班主任的观念要更新, 否则从旧观念看今天学生, 容易产生代沟, 将会影响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 防止只注意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其他素质培养。第三, 防止只注意少数优秀生, 忽视大多数。
(二) 组建和培养班集体
班集体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由全体班级成员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团体。班集体既是班主任培养教育的对象, 又是班主任进行管理教育的依靠力量, 也就是说, 它是教育的结果, 也是教育的途径。班主任培养教育班集体时, 这个集体是教育的结果, 而这个集体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力量, 教育着集体中每一个成员。这时它就成为教育的途径, 班主任的依靠力量。马克思说:“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个人的成才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优秀的班集体中, 学生们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奋发努力的学习能力、健康正确的舆论意识、自觉严明的纪律性和自律优良的生活作风;反之, 涣散的班集体中, 学生们缺少发挥、表现和确信自己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
优秀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 要靠班主任耐心培养和精心组织, 因此, 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早期管理工作。
1 做好三个“一”工作
为引导教育好思想多样、可塑性强的新生, 要做到三个“一”工作, 即开好第一次班会、搞好第一周军训、抓好第一周上课。开好第一次班会, 明确可行的班级目标, 形成良好的班风。第一次班会, 就是要在入学初期, 提出具体的大学生活和学习上的要求, 明确在校的奋斗目标, 帮助学生尽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适应, 促进学生成长。比如, 会计专业的班级, 可以树立“严谨自律、诚实守信”的班级目标, 贯穿于日常学习和生活教育教学管理中, 既突出会计专业素质, 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搞好第一周军训, 培养新生吃苦耐劳的、严明自律和团结互助的作风。新生军训, 对学生从出勤、训练、内务等都进行严格管理, 训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要求每一个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新生入学军训教育, 能够约束学生的行为和思想, 提高学生的纪律性、自律性和团队协作性。抓好第一周上课, 让学生适应陌生新鲜的大学学习生活, 班主任要做充分准备。从熟悉大学学习环境、学习内容, 到熟悉大学学习方式、学习要求都要做到认真细致的引导, 使学生尽早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方法, 才能真正在大学里达成发展与健全自我的目标。
2 建立班级“小家务”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一个家。一个家庭不能没有“小家务”。“小家务”的建立能促使每个学生热爱集体, 培养起一种“我爱我家”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的发展, 将会使集体凝聚力与日俱增, 推动班级各项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个新生的班集体, 应该建立的“小家务”, 一般包括:
布置教室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见, 环境也是一种教育力量。教室环境包括班规班训、板报、公告栏、条幅字画以及桌椅摆放等。经过共同设计共同布置教室环境的过程, 学生们不仅能体验到对新集体新教室的认同感、归属感, 而且还营造了团结奋进、和睦进取的班级文化氛围。
建立“光荣榜”。宣传同学身边学习标兵和技能能手的事迹, 表彰先进的、进步的学生, 以榜样示范的力量激励、引导学生, 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
建立兴趣小组。根据学生个人特长爱好, 班级内部成立多种兴趣小组,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为学生才能施展提供舞台, 例如成立“板报组”“通讯组”“体育组”“文艺组”“社会实践组”等。兴趣小组可以使班集体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氛围, 起到良好的教化作用。
3 建立健全班规班纪
“无规矩不成方圆”, 为确保班级管理目标的顺利实施, 必须要有健全的班规作为保障。班级班规为实施班级管理目标而制定, 约束每个学生, 使学生们明白孰可为孰不可为。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导致高职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接受来自市县乡镇各层次教育, 所受规范教育程度深浅不一, 普遍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 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 新生在刚入校时, 都希望在新环境新集体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会主动规范自己言行。这一阶段的新生, 可塑性也是非常强的。班主任要抓住时机, 趁势而为, 建立健全班规班纪, 规范和引导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
首先, 制定班规班纪。班规班纪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班规、纪律等内容。根据校规校纪和本班实际情况, 经过同学们集体讨论, 确立班纪班规, 使班级目标管理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班纪班规的制定要有针对性, 切忌面面俱到;要有可行性, 切忌空洞说教;要有制约性, 切忌赏罚不明。其次, 完善班规班纪。任何规章制度都不可能无缺陷。要根据实际情况, 不断修改和完善, 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一份完善的管理制度应明确学生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 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最后, 落实班规班纪。制定班规班纪, 关键要落到实处。在班主任指导下, 班委成员对规章制度进行日常监督考核。考核结果反映班级管理目标实施情况, 也是评定学生素质全面开展状况的主要依据。考核要求做到及时考核、及时反馈、及时教育。落实班规班纪监督考核, 可以提高学生认知, 规范学生言行, 确保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
4 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优秀班集体, 必然有一个优秀的班级核心团队。这个核心团队是由班主任和各班干部组成。班干部是联系老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 是班级管理中的得力帮手。能否组建优秀的班集体, 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班干部队伍建设包括选拔和培养的工作。
首先, 选拔班干部, 是班级早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最初阶段, 班主任可采取兼顾班主任和学生意向的民主选举方法进行学生干部选拔。这样做, 既能兼顾班主任的意向, 又能兼顾学生群体的意向。如此选举出来的班干部才能保证学生的支持和协助, 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其次, 培养班干部。班主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 还应积极教育培养。选拔出来的班干部, 虽然是本班学生中的佼佼者, 但有的学生没有当班干部的经历, 工作经验、工作能力都欠缺, 需要班主任多关心、教育、培养, 使他们尽快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班主任要求班干部在工作前学会制定工作计划、安排部署, 工作中既要检查落实、严格要求, 又要示范表率、带动他人, 工作后及时总结, 加以改进。通过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 班干部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成长同时也形成了班级的骨干和核心。
5 争取任课教师配合
马卡连柯说过, 没有教师的集体, 就不可能建立学生的集体。没有统一一致的教师集体, 就不可能对学生形成统一的教育要求, 也就不可能有一致的教育进程, 不可能有统一向上的班集体。有经验的班主任深知教师集体对班集体建设所起的重要作用。任课教师是各专业课程主要教学工作者, 了解各专业的教学情况,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班级的精神面貌。班主任主动加强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联系, 争取任课教师的配合, 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的放矢进行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与任课教师协同进行教学管理, 统一要求, 对学生进行一致而有效的教育。同时, 班主任注重加强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 促进互相了解。利用各种机会, 提高任课教师的威信。妥善处理好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增进信任与理解。教育学生尊敬任课教师,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爱教, 学生爱学, 教师集体与学生集体融合在一起, 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 班级早期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问题, 关系到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工作者要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探索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 教育培养出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卢秉繁.做好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书育人, 2002 (6) .
[2]汲广运.谈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J].教书育人, 2001 (11) .
[3]胥海军, 王萍.浅谈班集体组建的意义和初期的工作方法[J].大学时代, 2006 (11) .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探析 篇9
1 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短缺已成为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普通本科院校设置的二级学院、传统的普通专科学校或省部级以上的普通中专学校或独立设置的成人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 除少数重点高职院校外,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基本建设、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办学规模等办学条件较差, 而这些办学条件的建设与改善需要大量的资金。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 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与学生个人学费, 政府的教育投入有限, 就是这有限的教育投入, 也往往偏向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 对高等职业教育则缺乏足够的重视, 投入的不足和资金来源的单一, 使得极其有限的经费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 只能维持正常运转, 难以拿出大量资金投入硬件建设, 因此, 资金缺口已成为制约高职院发展的关键问题。
1.2 预算管理弱化, 部门之间的责、权、利不明
虽然有的高职院校编制了综合预算, 但也仅是为了向上级部门争取经费, 忽视资金预测及调控的管理意识, 使预算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常会失控, 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虽然在编制预算时, 不是赤字预算, 但从执行结果来看, 往往成为赤字预算, 使得决算与预算脱离, 不能正确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 无法体现预算的计划控制作用。
此外,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有的高职院校财权分配是在院长和中层干部之间分块负责掌控的, 这种运作制度, 虽然强调了财权的运用, 但却没有建立相应的经济责任制, 或者已经建立了分级责任制, 但在履行审批支出权力的同时, 没有落实组织收入、承担支出效果等方面的义务, 部门之间责、权、利不明, 缺乏有效的财务运行机制。
1.3 重核算、轻管理, 资金使用效益低
不少高职院校的财务工作仍停留于传统的“报账型”会计, 习惯于“记账”、“报账”、“算账”, 仍未向“管理型”会计转变, 财务管理工作比较被动, 不能很好地发挥对全校财务活动的指导作用, 无法为领导和各级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难以适应学校日益发展的需要。资产管理较为松懈, 长期未进行资产盘查, 资产的报废、调拨和变卖未按规定的程序报批, 资产处置的随意性较大, 家底不清或前清后乱, 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在办公经费的管理上, 跑、冒、滴、漏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长明灯、长流水现象比比皆是, 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1.4 成本效益观念缺乏
长期以来, 高等教育基本上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运作, 在计划经济体制庇护下, 给多少钱, 办多少事, 养活多少人, 投入不讲效益, 有些高职院校在考虑建设项目时, 很少分析项目建成后的效益, 大量设施投入, 成本大, 取得的效益却很少, 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 花钱难以精打细算, 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不高, 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普遍不重视教育成本核算, 成本效益观念不强, 缺乏经营意识造成的。
1.5 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张和竞争的加剧, 建设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政府资金无法满足建设需要的情况下, 很多高职院校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银行贷款等社会资金, 由此改善了办学条件, 使学校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我们不能不看到, 在对外筹集资金及使用资金的过程中, 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缺乏风险意识, 不重视自身情况, 盲目贷款, 贷款以后又不注重资金使用的管理或投资项目的管理, 造成项目效益低下, 还贷困难, 由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财务状况恶化, 财务风险加大, 严重影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1.6 财务关系的协调难度增大
从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看,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是合并成立的, 财务部门与各行政部门之间、财务部门与与教职工之间、财务部门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有的院校存在着成人教育、远程教育、中专教育等多层次办学, 有的院校“一校多区”等, 而且作为近几年新成立的高职院校, 各部门、各层次面临着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重任, 在改革中必然会导致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 引发各种利益的冲突, 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财务关系的协调难度日益增大。
2 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建议
2.1 依法多渠道筹集资金
(1) 积极争取财政拨款, 稳定经费来源。从当前形势看, 财政拨款仍是我国高职院校筹资的主要渠道。财务部门要及时掌握国家教育部门及财政部门的重大决策, 积极协助院领导和各部门认真规划, 加强预算的科学性、可信赖性, 为学院有关部门通过项目申报等方式来争取财政拨款。
(2) 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在预测和分析学院未来的承受能力、偿债能力的前提下, 适度向银行贷款获取建设资金, 优化长短期贷款的组合, 满足学院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3) 利用BOT项目方式进行筹资。BOT实际上是以项目构成的有关单位 (包括项目发起人、工程承包商、运营商、财团等) 成立一个股份组织, 即项目公司, 由借贷和股本投资形成债务与股权相混合的产权, 项目公司对项目建设实行一揽子总承包并在竣工后的特许期内进行经营, 以收回投资、偿还债务、赚取利润, 特许期满将项目交给政府。BOT方式是国际上通行的, 对基础设施计划工程项目的“建设——经营——移交”合作方式, 即对基础工程项目实施投资中标, 中标的投资者承担建设资金, 建成后投资方按合同获得一定年限的经营收益权, 经营期满后再把工程设施交回招标建设方。
(4) 借鉴企业商业信用方式进行筹资。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信誉, 高职院校财务部门可利用自身信用优势, 在基本建设及采购设备中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模式支付款项, 节约融资成本。
(5) 合作办学拓宽融资渠道。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实际, 与国内外的一些机构、企业等采取合作办学形式, 吸取资金。
(6) 鼓励创收, 缓解资金困境。高职院校可制定一些激励政策, 调动广大部门及教职工创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人才、科研、资产等优势, 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 开展技术咨询, 对外开放实验室等, 增加院校收入。
(7) 充分用好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贫困生的助学工作, 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和措施,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 积极与银行联系, 协议解决贫困生的助学贷款问题, 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拖欠学杂费的现状, 缓解高职院校经费紧张的矛盾。
2.2 明确经济责任, 强化预算管理
(1) 明确责权利, 实行全面预算及责任预算编制。
首先, 财务处应在院校内部突出预算管理基本知识的培训及普及, 为推行全面预算及责任预算编制奠定基础。其次, 在院长领导下成立预算编制委员会, 认真研究学校的发展规划与资金使用的关系, 办学成本与学生数量之间的关系, 组织有关部门对学院的各项收支进行预测、研究、协调, 制定整体预算规划和原则, 以有利于对办学成本进行事前控制。第三, 预算编制委员会以“收入分配与努力创收相结合, 经费使用与办事效益相结合, 落实自主权与履行经济责任相结合”为原则, 将部门预算与院校发展规划挂钩、与经济责任挂钩, 明确各系、部、处、室等二级机构在预算编制中的责权利, 根据合法性、实用性、导向性原则, 确定每一层次每一岗位相衔接的责任目标体系。第四, 在此基础上, 各部门要根据学院的整体规划和各自应完成的任务, 紧紧围绕预算指标, 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组织本部门预算的具体编制, 然后交由学院财务处及预算编制委员会综合平衡, 并以文件下达执行。
(2) 加强预算控制与反馈, 严格预算执行与考评。
对各部门的预算管理实行“经费本”控制管理, 并用计算机进行跟踪监控, 随时向各系部处领导提供经费使用结余情况, 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定期开展预算的检查与分析, 为学院领导做好决策提供参谋。加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建立对院、系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制度, 把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作为部门领导的年终考评内容之一, 对于经费预算执行较好的单位, 其正常经费结余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对执行比较差的单位负责人将给予批评或作相应处罚;对于预算执行中造成经费严重流失, 保证不了正常运转的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以真正达到硬化约束管理的效果。
2.3 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和控制
一是落实资产管理的经济责任制。对实物资产, 特别是固定资产实行“归口分级管理”, 即学院设备处及财务处负责全院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级管理) , 各系、部、处、室指定资产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的实物数量管理, 部门领导要对部门资产的完整性负责 (二级管理) , 并与年终奖惩挂钩。
二是提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 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一切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清理到报废、转让都要有严格的审批程序, 不得随意购买和处置固定资产。采用永续盘存制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全面盘点, 财务部门与设备管理部门要联合组织各部门资产管理员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 核清资产, 摸清家底, 对于盘盈盘亏的资产经核实审批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保证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2.4 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提高办学效益
一要编制成本预算、通过确定目标成本, 加强对教育成本的管理。按教育成本的含义, 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必须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服务中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因此, 高职院校首先要理清哪些办学成本内容是与教育有关的开支、哪些是与教育无关的费用, 然后以系、分专业为成本计算对象, 依据学院的年招生计划、人事计划、教学计划、物资计划、后勤服务计划等, 参照以前年度的实际支出水平, 确定出各专业每年成本、人才培养总成本、生均成本等目标成本, 以此为基础作为年度教育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 力求以最少的资金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二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对其投入与产出效益进行认真的测算, 并组织有关专家对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 力求使投资项目的风险降至最低, 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使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2.5 重视风险管理, 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是贷款要适度。根据财务杠杆的原理, 只有贷款投入项目的收益率大于贷款的利率时, 才能为学校带来净收益;反之, 则成为学校沉重的负担, 阻碍学校的发展。因此在进行贷款决策时, 应贯彻“适度贷款、保证重点、分批安排、合理使用、讲究效益”的指导思想, 必须综合考虑办学规模、项目效益、还贷能力等各方面因素, 充分论证贷款的可行性, 确定合适的贷款规模。
二要确定适当的资金到账时间。贷款资金到账过早, 将增加利息支出, 增加学校的资金负担;而资金到账过晚, 会影响款项的支付, 影响学校的信誉。因此在签订银行借款合同时, 应根据需要, 使借款资金分次到账, 既要满足资金支付的需要, 又要减少利息支出, 节约资金。
三要统筹安排好贷款的借、用、还计划, 对贷款的投放时间、投放顺序、投放数量进行科学设计, 原则上短期项目用短期借款、长期投资项目宜用长期借款搭配, 在还款时, 要善打校内资金的“时间差”, 可根据学校资金上半年资金紧缺下半年资金宽余的特点, 安排好日常资金使用及贷款的归还计划;还可在贷款授信额度内, 采取先借先还、边借边还、谁借谁还的滚动还款办法, 将贷款风险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
2.6 构建和谐的财务关系
(1) 创新服务方式,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效率。高职院校财务部门要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友善的工作态度善待每一个师生员工, 增强学校财务部门的亲和力;要对广大教职工加强对国家和学校的财经方针政策的宣传和咨询服务工作, 使大家在办理业务前, 能够了解政策规定和具体要求, 尽可能避免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事项发生;要探索建立院系财务机构或岗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尽最大限度减少教职工在各项经费开支报销方面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努力提高财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方便师生员工查询有关账务, 减少现金流通。
(2) 积极理顺与财政、税务、金融、审计部门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税务、物价、审计、财政、银行等部门必然会加强对高校的经济监督, 高职院校财务处要善于和财政、审计、物价、银行、社会中介机构等打交道, 加强与与这些部门联系与沟通, 积极理顺与这些部门的关系, 为学院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 做好领导的参谋, 及时、真实、完整地反映和分析学院财务状况, 为学院领导经营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数据和会计信息。
摘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财务管理新问题, 从高职院校的筹资渠道、教育成本管理、财务风险防范、和谐财务关系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财务关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财[2007]1号) [J].
[2]敬采云.负债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创新[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05) .
[3]花辉.论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改革[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 (06) .
高职院校机房管理的分析 篇10
0 引言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机房不仅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 也是学校向学生、老师提供的一个信息化窗口, 所以高职院校的机房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管理, 也从侧面体现出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 所以在对于计算机普及的今天, 我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管理不仅要在性能上要严格的控制, 而且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控制上都要从实际出发, 依据机房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加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机房的管理。
1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机房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机房管理的现状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计算机配置多样化, 二是使用途径多样化, 三是服务对象多样化, 四是机房管理制度不完善, 日常管理随意性大, 五是机房布局不合理。对于第一点, 根据对各大高职院校的机房调查发现, 各大高职院校配置的计算机型号、品牌各不相同, 即存在联想、惠普、索尼、TCL等品牌机, 也存在兼容机或组装机, 由于学校对机房的管理不重视, 使得管理教师对管理工作也不上心, 机房内普遍存在很多计算机由于使用或维护不当出现的死机、蓝屏、损坏无法使用等情况, 特别对于鼠标和键盘这类易耗品, 其损坏无法使用的情况尤其严重;对于第二点, 我国高职院校的机房不仅承担着日常教学任务, 同时还承担着考试、演讲、计算机培训等各类任务, 所以机房的管理教师时常会根据学校的安排对机房内的计算机安装相应的操作系统和操作软件, 遇到特别的课程还要对机房进行特别的处理;对于第三点, 由于高职院校的机房不仅提供给师生的信息化窗口, 同时也是对社会提供的一个窗口, 所以机房的使用者不仅包括了师生, 还包括了前来培训或考试的社会人员, 由于管理人员上的不足和管理人员忙于机房的各项事务, 加上机房的人员流动量大, 管理人员时常出现管理和辅助不到位的情况, 机房内的设备被偷、被盗和遗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第四点, 我国的高职院校由于对机房的管理不够重视, 使得机房的管理制度欠缺, 或者是管理制度完好而无人去监督和实行, 造成了管理责任不明、职责不清, 加上管理人员的能力有所欠缺, 对机房内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的进行解决;对于第五点, 目前的高职院校的机房采用的分散管理的模式, 只有个别的中心机房分别比较集中, 由专人管理, 对二级院系的机房管理都是由各院系进行管理, 实行专管专用, 特别对于一些使用计算机较少的专业, 计算机的空置时间长, 机房的利用率低。
2 高职院校机房的安全管理措施
2.1 完善机房的管理制度
加强高职院校的机房管理首先应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机房管理制度, 制定出《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 在此基础上进行实时的监督, 确保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能够切实的落实。通过完善的制度和监督手段来规范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机房管理和使用, 做到日常机房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以提高机房管理的效果。
2.2 加强计算机机房的安全用电规范
对于计算机机房来说, 安全用电是计算机机房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所以加强机房的安全用电规范是机房管理的核心之一, 这是因为计算机机房内的计算机数量一般都有几十台, 这就是使得计算机之间的线路连接错综复杂, 极易出现短路、接触不良、漏电等情况, 加上机房内人流量大, 小则引起设备故障, 大则造成火灾, 不仅给学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影响学校的教学计划, 最主要的是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 所以为了避免这类的严重后果, 对日常机房的管理加强安全用电的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日常管理中, 机房管理人员在对计算机管理和维护中, 特别应该注意机房内线路的安全, 应该时常的对机房内的线路进行检查, 确保各线路连接正常, 理顺复杂的线路, 做到心中有数, 对检查中发现的线路问题及时的解决, 确保教学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2.3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检查
上述主要针对的是机房内的硬件设施的管理, 机房的管理不仅要从硬件设施上入手, 还要着重的对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进行管理, 主要的管理内容是定期的检查各个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否完好, 定期的更新各系统软件, 进行及时的查毒, 要确保机房内的计算机符合各项教学要求, 加强计算机的软件管理, 不仅可以提高硬件的使用效率, 还可以提高软件的运行速度, 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4 机房集中管理
随着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设备日渐增多, 为了提高机房的利用率, 提高教学的效率, 应该实行机房集中管理模式, 这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机房设备使用率, 还具备了极大的安全性, 避免管理人员能力不足而造成的一系列管理问题。如在校内组建计算机机房管理中心, 管理全校的计算机机房管理和使用, 将计算机机房的布局尽量设置在一栋楼或相邻的地方, 以方便管理, 再者实现计算机集中管理和共享使用, 这样学校就可以及时的掌握各个机房的全面情况, 进行统一的安排和使用, 这样既保证了正常教学的需求, 也保证了机房安全管理。
3 机房环境的管理和保护
对于计算机机房来说, 计算本本身是机房管理中的重要核心内容, 但是机房的环境同样是机房管理中的重点, 机房的环境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也是机房改造和机房更加方便管理的前提。这是由于杂乱的环境不仅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还极易给计算机带来更多的外界故障因素。比如说灰尘, 看似无害, 不过它对计算机的损害可不小, 这也是为什么计算机在维护时要进行必要的除尘, 通常灰尘对计算机影响最大的部分就是主板和CPU, 灰尘附在主板上极易造成主板短路的情况, 附在CPU上会极大的降低CPU的处理速度, 严重时还会出现主板或CPU烧毁的情况, 所以机房的环境管理也是保护计算机设备的一种良好的措施。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 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已基本普及了计算机教学, 所以加强机房的管理不仅对计算机有莫大的好处, 还能切实的提高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机房安全管理, 以保证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能够正常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陈德芬.高校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现状与策略研究[J].内江科技, 2013, 34 (6) :14-15.
[2]闫信达.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现[J].软件.2013, 34 (2) :46-48.
[3]李文莉.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J].科技资讯, 2011, (10) :17-17.
[4]徐莉.试析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现状与优化建议[J].网友世界云教育, 2012, (16) :2-3.
高职院校节约水电管理探讨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50-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为适应高职教育迅速发展趋势,大部分学校采取了扩建校区的措施,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资源管理上的难题,其中最突出也是最迫切的就是水电的节能管理。水电是几乎占据了其资源费用的38%,由于高职是开放式的管理模式,不少高职学校节能措施目前注重的是行为管理和节能宣传教育,而很少实施科学的项目管理手段,因此导致了水电浪费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现象,笔者建议采用高职学院水电节能项目管理方式来管理。
一、高职学院水电节能项目管理的定义、目的及意义
1、高职院校水电节能项目管理的定义
高职学院水电节能项目管理是根据高职学院特点,在高职学院特定的环境为依托,以实现水电节能为目的,以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方法为途径,进行系统化、科学化、高效化、工程化管理的过程。
2、高职学院水电节能项目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提高资源利用率。创建节约型高职学院要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加强资源和循环利用;要重视节能节约资源新技术的推广和广泛应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降低办学成本。
第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以此带动全社会形成节约能源的良好氛围,通过广大学生的宣传影响全社会。
第三、构建管理机制,形成评价考核体制。在全国高职学院中,有专职能源管理机构的很少,凡是建立专职能源管理机构的学校,其节能工作就抓得有声有色、井井有条。
第四、完善规章制度,高职学院应该根据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能源管理规定和奖惩制度。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立“节能奖励基金”。
第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制定出本单位重点耗能设备的定额。在对用户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耗能设备定额,运用定额开展节能工作。例如:学生宿舍用水用电实行限额管理、超用收费制度。
第六、成立各部门参与的节能工作管理的群众组织是建设“节能型”高职学院的群众基础。
二、高职学院水电节能项目管理的最佳模式
用量定额管理模式
1、用量定额管理模式概念,管理部门将全校水电用量目标任务经过分解、组合、捆包后分别下达各水电使用单位,并与各方签定水电用量定额管理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各实际使用水电单位的水电用量有了定额,一旦超出了规定定额,使用单位将根据合同向学校缴纳超定额水电费,反之,如果节约了定额,将受到学校的奖励。故此种水电节能项目管理模式被称为使用单位水电用量定额管理模式,简称水电用量定额管理模式。
2、用量定额管理模式特点
用量定额管理模式的改革思路和遵循原则。为了改变传统模式下形成的水电管理不尽人意的状况,确立一种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促使校内合理配置学校资源,达到真正控制开支,有序管理的目的,,改革传统水电管理方式,建立新的水电管理模式,这种新的水电管理模式,即“用量定额管理模式”。
基本思路是:把校内的水电职能部门相当于校内自来水公司和电力局,将水电管理和水电收付职能统一划归学校水电职能部门,由其代表学校对外实施水电支付和业务联系功能,对内在学校相关规章约束下实施水电管理和水电费回收功能。
3、用量定额管理模式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应结合学校实际按规定的测算标准给各单位下达水电经费指标,各使用单位在校财务部门开设水电经费专户并由各单位自行管理,按月向水电收费部门缴纳水电费,超支部分在本单位财务成本中列支,节约可转至下年度使用。对校外单位及个人,校内经营性单位,校办产业,经费包干单位,由水电职能部门直接收取水电费。节能不再是哪个部门哪个领导的工作,我们改革的目的是全校人人参与管理。
4、用量定额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办法
(1)学校决策层和财务管理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以保证用量定额管理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给予简便易操作的水电管理保障措施,使水电职能部门有据可循,有章可依,具体讲包括水电各项收费标准的制定,水电指标的划分办法,明确各项水电管理权限等。
其次,学校管理部门应为水电职能部门落实管理经费,表计安装、设备维护经费以及水电费用周转金等各项经费。
(2)水电收费职能下放到职能部门以后,水电管理措施的实施主要由水电职能部门来落实,其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a搞好现场调查,做好严密细致的资料工作。
b配套建设。
C、加强表计及管线的日常巡查、维护、保养工作。
d、做好水电数据的采集、保存和分析工作。
5、用量定额管理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充分注重水电指标的合理性。
第二、财务、后勤部门与水电职能部门必须做到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第三、管理部门深入实际,注重全面宣传节能意识。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析高职学院水电节能项目管理的特征及面临的问题的探讨,并在结合实际实例的分析下,认为水电使用者定额管理模式是当前我国高职学校施行水电节能适合的模式。能给高职学校减轻一系列管理问题,它使得高职学校校后勤主动适应社会化管理,能够通过用量定额管理模式改革,在学校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形成人人参与管理水电的新局面,可以为高职学院节约大量资源,使其有限的资源能投入到教育质量管理上去。
参考文献
[1] 黄澄夏.合同能源管理:中国企业节能的曙光[Z].大众用电,2005,(4)
[2] 刘焕章.从创建节约型高校略论学校水电节能对策[il.科教文汇,2007, (2)
[3] 张西峰,王霜.认真开展节能工作,努力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il.高校后勤研究,2007, (4)
[4] 闰丽.加强水电节能管理,促进节约型高校建设[i1.高校后勤研究,2007,(2) (02)
[5] 曾戈君.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4
高职院校二级预算管理探析 篇12
高职院校预算管理与经费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二级预算管理对高校日常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资金保障作用。高校实行学院二级预算管理是指学院的财务收支在建立健全财经规章制度, 明确学校统一领导和校内权责关系的基础上, 将一部分经费通过一定的分配方式下拨给二级管理单位, 二级管理单位根据其所承担的事业任务对下拨的经费进行统筹安排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调动学院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关于高校资金的收入与支出
高校预算工作是根据学校开展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以及日常管理的目标编制下一年度学校的收支财务计划, 分配学校的财务资源, 以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总体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大类。
(1) 收入预算。按照资金来源, 可以分为财政拨款收入、自筹资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财政拨款收入可以分为科研经费拨款收入、教育事业经费拨款收入、其他经费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自筹收入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分为事业收入、其他自筹收入等, 其中, 事业收入包括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 教育事业收入的编制依据是学生人数和收费标准测算, 科研事业收入的编制依据是根据往年收入的测算数;其他收入包括银行贷款债务收入、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二级单位的收入一方面纳入学校的总预算收入之中, 另一方面这些收入可能是科研、办班等各类在年初时无法得到准确数据的收入, 对这些收入可以根据历年执行数进行预算。将除去财政资金外的各类收入由二级单位分别预算是提高校级预算准确率的主要途径。
(2) 支出预算。按照用途不同, 可以分为基本支出和专项经费支出等。基本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日常运行经费支出、经常性业务费支出。人员经费、日常运行经费是学校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 各个教学单位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支出;经常性业务费及专项经费是学校为提高办学、科研水平, 实现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支出。
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在学校的预算管理中同等重要, 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关系。收入预算决定了支出预算的规模及执行, 是支出预算执行的重要保证。二级预算管理实施中为了提高二级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通常针对自筹收入制定了一系列的创收分成政策。根据收入类型不同, 在上缴学校管理费和成本支出等费用后, 二级单位可以将自筹收入留用, 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支配资金。这种模式下面, 支出预算的资金由收入预算的实现资金而定,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收定支。
三、高校资金的支配管理
从学院对资金的支配管理权限上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校控限定用途资金、校控非限定用途资金、非校控资金。
(1) 校控限定用途资金, 是由学院划拨给二级单位在限定用途上使用, 主要用以保障二级单位的基本运行, 如按照学院学生数量、教职工数量划拨的人员经费等基本支出。
(2) 校控非限定用途资金, 是由学院划拨给二级单位, 或者二级单位通过合法自筹手段获取, 由二级单位根据财务管理要求可自由支配额的资金, 主要用于促进二级单位的优势发展, 如各类办班创收后分配到二级单位的可支配资金。校控非限定用途资金根据不同学校的管理模式可支配的形式也不尽相同。
(3) 非校控资金, 是由二级单位根据自身优势所取得的科研项目经费等资金, 根据国家政策法规支配使用, 学校对资金的使用安全进行监管。
四、实行二级预算的途径及目的
二级预算管理既要体现学校的整体资金管理统筹安排, 又要体现二级单位的自主管理。通常由二级单位填报预算明细和测算依据, 学校财务部门或职能部门汇总形成预算草案上会讨论。讨论审核通过后的预算下达到各个二级单位并在核算过程中予以执行。
二级预算管理中根据预算申报的管理流程, 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是自上而下式的预算申报;二是自下而上式的预算申报。
自上而下是指先由预算审核部门或职能管理部门, 根据学院经费的管理办法, 对部分校控限定用途资金进行分类, 并按照部门进行经费金额的限定, 再由各个二级单位在限定的用途和金额范围内进行明细申报, 形成全校的预算草案。自下而上是指预算草案的申报由二级单位发起, 草案提交给预算审核部门或职能管理部门, 经过讨论和审核, 权衡各部门用款计划, 形成全校预算草案。
以上两种申报模式, 都可以纳入预算编制流程二上二下中。
一上环节, 各二级单位填报支出需求、自筹收入, 收支配比。
一下环节, 学校财务部门或职能管理部门, 汇总一上申报数据, 征求各主管院领导意见及根据学院财力, 安排各二级单位的预算控制数, 其中包括了非校控支出等各类资金来源, 并下发各二级单位。
二上环节, 各二级单位根据一下预算控制数编制其明细预算。
二下环节, 学校财务部门提交校长办公会议讨论, 审定二上申报数据, 确定最后预算批复数, 经校党委会审议批准下发至各二级单位, 二级单位并以此作为预算下拨依据。
二下完成后, 学校根据最终批复结果下达预算到各个二级单位。二级单位根据下达的预算根据自身管理需要, 进行预算的再次分配以适合自身管理需要。二级单位的预算编制可以继承学校预算的口径, 在原有的预算框架范围内对本级财务进行核算, 也可以在学校预算口径范围内, 根据实际管理需要, 将预算进行更进一步的明细划分, 实现自身财务的精细化核算管理。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和多种渠道的资金投入应运而生, 中外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层出不穷。学校的收支规模不断扩大, 经济活动也日益频繁, 因此无论从教育主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 还是学校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 乃至社会对大学公开监督的要求, 都对学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二级预算管理,财务
参考文献
[1].项靖.加强高校二级财务预算管理的研究.时代金融, 2008 (03) .
【高职院校管理】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07-30
高职院校药品管理11-02
高职院校党员信息管理05-19
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研究07-02
高职院校营销管理09-19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探究08-10
高职院校实训管理08-28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05-29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06-07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