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2024-05-29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精选12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篇1

一、前言

如今, 高职院校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明显, 为社会输送了不少合格人才, 为社会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 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从“量”转变为“质”。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在于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新时期必须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培养起应有的素质, 为学生日后走进社会做好铺垫。

二、创新高职生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 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为学生是学校教育真正的主体,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学校的终极目标。管理学生时, 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落实生本信念, 相信他们、尊重他们, 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和谐氛围。目前的高职生基本是“90后”, 他们个性鲜明, 思维活跃, 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渴望管理者将他们视为独立的个性, 赋予他们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为了使高职生心甘情愿地接受学校的管理, 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在校期间感受到学校的人性情怀。

具体而言, 高职院校管理者要践行人文管理, 在各个方面关心学生、理解学生, 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并予以适当、正确的指导。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和学生党员在管理工作中的带头作用, 使他们协助学校管理。同时, 管理者要借助新媒体的作用, 利用手机短信、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对学生进行互动, 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另外, 高职院校还要多开展丰富多彩、形式不一的校园文化活动,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使学生充分享受美好的青春、释放青春的活力。

(二) 对学生加强职业指导

就业竞争已经白热化。高职院校要凸显自己的办学特点, 提升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需要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为高职生日后进入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可以说, 对高职生加强职业指导是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的必要路径。因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为高职生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创造条件, 高职院校管理者要将管理活动与职业指导相融合, 以此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管理的实用价值。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要分阶段开展,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将职业指导有机渗透到管理活动中。对大一新生, 高职院校管理者要对其加强职业认知方面的教育, 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使他们初步定为人生奋斗目标;对大二学生, 管理者要通过举办讲座、沙龙等形式, 帮助学生强化自我认知和职业定位;对大三学生, 管理者要对他们加强就业政策、就业理念、求职准备等方面的指导, 并通过校企合作方式, 安排学生进入社会企业进行见习和顶岗实习, 使学生提前感受社会工作氛围, 使自己尽快适应社会。

(三) 建立多元化评价激励机制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表扬, 高职生尤为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 目前很多高职生都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 他们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或其他一些原因而进入高职院校, 认为自己的能力没有别人高。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 高职院校管理者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机制, 以赏识教育为主,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的智能都是由多种智能构成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优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管理者多举办一些实践活动, 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参与不同的活动, 使个人才能找到用武之地, 找到成就感, 树立自信心。同时, 管理者还应该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 使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 使学生能发现自己的成长轨迹, 进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

三、结束语

与普通院校相比, 高职院校更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 高职院校管理者对学生进行管理时, 要尊重高职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办学特色, 以就业为目标导向, 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总之,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 再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以此适应高职生不断发展的需要。

摘要:尝试提出几个创新高职生管理模式的对策, 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创新对策

参考文献

[1]时倩, 徐小柏.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

[2]孙娟.对人本理念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应用中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0 (11) .

[3]张忠.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应以人为本[J].辽宁高职学报, 2008 (4) .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篇2

(一)内容单一,脱离社会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准入门槛低,办学成本不高,加上多年来持续热门。但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开从课程设置来看较为单一,一些必修的公共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几乎跟公共课一样的是填鸭子式的理论教学,缺乏其他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没有结合,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相脱离较严重,难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节奏。

(二)招生比例较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工商管理专业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在招生时占的比例较高,入学分数相对于低于本校其他专业,造成了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可塑性不如其他专业。而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看,特点不鲜明,不具有特色可言,多数学生在学习阶段和择业期间都感觉到迷茫,有些找不到学习方向,择业无所适从。

(三)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培养掌握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能够在工作中应付、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完成岗位工作。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多数高职院校仅仅是局限在培养理论型人才,缺乏实践教学,甚至个别院校为节省成本等,简化了实践教学环节,造成了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理论不如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也不强,在就业和工作中优势严重不足。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校企合作,闭门造车,很少走出去,学生也局限在校内学习,不能接触到具体工作岗位,在毕业后的就业中难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由职业高中、中职、中技工升格而已,传统的老牌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多数是以前的老教师或者行政兼职的,比较少是在企事业单位一线调入的,缺乏实战经验,与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技能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等综合素质。改善教师的专业和学历结构,聘请企业单位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任教;组织专业教师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到企事业单位考察、学习、挂职及实践调研等。

(二)改革和完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方案

据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不定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岗位的实际要求。因而,作为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创新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的方案,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可以尝试跟用人单位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或者工学结合式等形式,让学生走出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的动手能力和创业意识。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事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等,从而更具有竞争力。

(三)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师生考核

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和完善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考核评估,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实践考核代替传统的应试考试考核。对教师的考核,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套由同行互评、学生评价、督导评价等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既要由考试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又要以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同时,学校必须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师生的考核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逐渐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篇3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管理;大学生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

1.搞好学生管理工作是社会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生活现代化、思想多样化、择业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更是错综复杂。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更是给大学生提供了获得更多的信息渠道,网络、手机短信等。如何让我们的大学生既接受最前沿、最时尚、最动感的前卫意识形态,又不影响我们培养学生成为有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未来祖国建设者的自豪感的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这显然是一对矛盾体。因此,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把学生培养成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是社会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2.搞好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高校作为汇聚人才的高地和培养人才的基地,同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关系十分密切,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大任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实践表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作为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同样具有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而学生管理师完成者三大职能的基础。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联系学校实际,找到一些切实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3.搞好学生管理工作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当前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就是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着力培养高尚的道德、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把自己真正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做到这些,一方面需要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另一方面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和支持。学生管理工作者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关乎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更重要的是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高职学生管理中的情感投入

俗话说“师不在严,有情则灵”。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讲的就是通过谈心进行情感教育。和学生谈心,是一种了解,更是一种情感交流。通过谈心,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敞开心扉。

辅导员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要注意运用多种形式并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首先,面对面的交流是谈心的主要形式,老师容易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谈心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可以在办公室,也可以选择操场或公寓,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其次,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敢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这就要求辅导员改变和学生的交流形式,可以通过电话、短信、邮件、QQ卿天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意愿,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辅导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目标,坚持“情、理、利”相结合,把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辅导员循循善诱地和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教育方式,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此时无声胜有声”——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倾听艺术

倾听,对于辅导员来说,是获取信息的一种姿态,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涵养。有人说,听学生的倾诉,就像听到“花开的声音”。辅导员以宽厚接纳的态度,亦师亦友的身份,去聆听学生内心深处质朴纯澈的话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渴求的眼神。那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回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动的话语,可以驱散他们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找回他们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校正他们迷失的价值追求的方向,可以唤醒他们早已封尘的潜能,可以诱发他们心中萌动的创造的冲动。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效果?

辅导员不能把自己当作游离在学生世界之外,要善于和学生打成一片,深入学生宿舍、班级,深入学生中间、深入学生心田,认真倾听大学生的声音,倾听他们的学习,生活,倾听他们成长的快乐、烦恼……,从中获取信息,感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真实情况,帮助学生解惑答疑。

四、“弃绝恨铁不成钢”——高职学生管理中的赏识教育赏识,是为人之道,更是为师之道

威廉?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而有哪个学生不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和褒奖呢?

1.做真诚的赏识者

有位名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欣赏学生,这不仅包含了对他们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当作朋友;不仅要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他们的缺点和失误。世间万事万物,各呈姿态。美丑、好坏、优劣、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只要我们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审视学生,值得赏识的东西会扑面而来。”有了赏识,学生便获得了积极进取的不竭动力。

2.善于發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辅导员应善于发现学生特别是挖掘后进学生潜在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成绩与进步,以此点燃其心灵中上进的火花。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一个班级集体中,没有完全孤立的个别工作。对于一个学生的表扬往往会产生对整个集体的带动作用,这往往能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五、结语

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挑战与机遇并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形式、方法和思路,把握新世纪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特点,勇于实践,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美贞.高职班主任工作的认识和实践[J].职业教育[J].2003(52).

[2]徐柏才.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意义与措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11):60-62.

[3]胡锦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注意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篇4

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进入新世纪之后, 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普遍落实, 高职院校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复合型劳动者的重要摇篮, 必须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使学生在管理中得到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日后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应有贡献。本文尝试提出几点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对策, 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二、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对策

1、将学生管理与职业指导有机结合在一起

如今, 高职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为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可以将学生管理与职业指导有机融合,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职业能力, 提高职业素养。也就是说,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应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为学生教育活动为载体, 以服务学生宗旨, 凸显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既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 也帮助他们实现社会价值。

高职院校应该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针对大一新生, 学校要竭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 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 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 对个人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针对大二学生, 学校要帮助他们进行职业定位, 加强自我认知, 发现自身不足, 进而查缺补漏, 提升自身的“含金量”;针对大三学生, 学校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使学生熟悉国家最新的就业政策, 了解就业信息, 并为学生提供职业岗位实践, 创设职业环境, 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 使他们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有针对性的改善自身条件, 缩短就业适应期和磨合期。只有经过这一系列系统的职业指导体系, 学生的管理工作才有了支撑条件, 为学生日后的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2、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构建学生评价机制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必不可少, 它可以起到引导、激励和塑造等一系列功能。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来构建学生评价机制, 是高职院校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的重要方法。20 世纪80 年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 任何正常的人都具备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视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这八项智能。在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 需要教师进行挖掘。在这种情况下, 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素质测评, 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部标准, 结合国家大体教育方针, 结合科学方法, 制定符合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测评指标, 全面收集高职生在校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信息, 不仅要通过考核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还要通过考核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使学生能够从反馈信息中正确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确定目标, 有意识地促进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测评过程中, 不仅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还要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有机结合, 尊重学生的发言权, 使学生更加客观的认识自我。

3、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所谓全面发展, 就是学生的智力、体力、品德和审美情操都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自始至终都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凸显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他们发展自我服务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以更好的面貌应对日后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事实证明, 高职生个性鲜明、心思活跃, 希望管理者将他们看做独立的个体, 尊重他们、信任他们, 给他们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有鉴于此, 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努力推行人本管理。一是要发挥专业教师对学生专业方面的指导, 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成长为复合型能力;二是积极发挥学生骨干在学生管理中的有利作用, 学生骨干更了解学生的心思想法, 可以使学生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将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都吸纳到学生管理队伍中, 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氛围。另外, 学生管理工作者还要多借助QQ、E-mail、微信等先进通信手段与学生加强交流, 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及时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 高职院校还要多为学生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课外活动, 必须主题教育、文化体育、专业社团等, 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 提升他们的文化情操, 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使他们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结束语

如今, 高职教育已经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培养高级人才方面发挥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实事求是, 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从学生的发展规律出发, 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活动, 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5〕35号) [Z].2005.

[2]黄煜峰等.管理学原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3]陈至昂.职业教育模式创新与规范管理全书[M],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2.

[4]孙柏瑛, 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高职院校学生成绩管理研讨论文 篇5

一、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求认真办事

现在普遍提得最多的就是师资队伍建设,队伍建设已经纳入了学校建设,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也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部分,但因为经费限制,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往往被忽略,这不利于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本身对工作要求高,要求教学管理人员有耐心、细心,有责任心,针对日常工作一定要细心,不能出一点差错,因为如果出一点差错就是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事故,教学管理人员一定要把教学管理工作当成自己家的事情一样对待,要全方位负责任,既对老师负责,又对学生负责,也要对领导负责,更要对学校负责。教学管理出问题,日常的教学工作就无法运行,那整个学校就处于一片混乱的局面。笔者在工作中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自己的钱丢了倒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没有备份或无法备份的教学资料找不到了,那就是一件非常头疼的大事。所以教学管理马虎不得,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选好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如果不是自愿从事这个繁杂的工作,是坚决不能给予此岗位的,这就要求要纯化教学管理队伍,让做实事的人来担任,坚持自愿的原则,一定要严格考核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如是否具备耐心、细心、责任心,是否能熟练掌握office办公室软件,是否有较好的协调能力,是否有较高的执行力等等。其次要针对教学管理相关技能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对工作中必需的技能进行特别指导,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最后要根据招生情况及时地补充教学管理队伍,做到专题专人负责制。

二、细化学生成绩管理规定,坚决执行规定

高职院校学生考试大致分为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补考、清考,笔者所在学校学生考试就分为以上四种,期中考试现在慢慢在高职院校里已经相对较少了,而现在教育部规定高校又不允许乱收费,即所有的考试工作都不允许学校收取考试相关费用的,而考试的难易程度大致基本上是期末考试难于补考,补考难于清考,导致现在学生中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期末考试考不过干脆就放弃了,专门等着补考,当然学习就不认真了,要真正能学到东西就成了一句空话。笔者认为可以换一种管理方式加强对学生意识的培养,可采取对补考、清考学生进行网上公示、班级教育、学业预警等方法加强学生的考试意识,增加考试通过率。鉴于考试类型很多,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每次考试都必须要及时将成绩上报,难免会存在漏报漏登成绩现象。必须细化学生成绩管理规定,对于老师或教学管理人员未及时将正确成绩提交或登录到网上去,一定要坚决执行教学管理规定,对相关人员认定责任事故,只有这样,才能强化阅卷老师的责任意识,必须注意的是,认定事故前一定要查清责任人,不能一竿子都打到任课老师了,也不能都堆到教学管理人员头上,责任不清只会降低执行效果。

三、建立学生成绩反馈系统,及时落实到位

为防止教师将成绩误登现象,及时让学生获取到考试结果的信息,考试结束后一周内务必建立学生成绩反馈系统,学生通过在网上或在辅导员班主任处查询到自己的成绩后,规定在一周内对成绩有疑问的可以来查询成绩,及时处理成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将查询情况反馈到上级教学管理部门、学生、教师。如果超过时间教学管理部门没有受理到学生的成绩查询,那就视为对成绩无异议,过期查询将不再受理。但实际操作中对期末考试方面将学生反馈的时间推迟到开学后一周内进行,使成绩反馈系统落到实处。如果查询后的学生成绩确有疑问,及时分析原因,若是阅卷老师的失误,将严格按照教学管理制度执行,认定教学事故。

四、加强学生试卷质量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探究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1

引言:

教育不能仅仅限于课堂上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学生课外生活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里社团很多,比如攀岩协会、摄影协会、记者协会、街舞协会、轮滑协会等等,这些团体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组织的。学生参加团体活动,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高职院校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摇篮,更要重视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让学生健康成长,素质全面提升。

1.高职院校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社团的管理部门单一,力不从心。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的管理部门是校团委,校团委的职责之一是做好学生的素质差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工作。校团委老师既要负责学生团体的日常管理,又要负责校园文化的大型活动,人少事多,上级拨款资金有限,学生社团管理存在很多漏洞。作为学生社团的另一管理部门——校党委认为社团只是增加了校园气氛、在构建校园文化上作用不大,对学生社团并未主动管理,没有真正意识到学生社团也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

1.2学生社团管理松散,缺乏管理制度。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织成立的,社团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入团门槛低,甚至没有门槛。会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纯粹是玩玩,团体意识不强。社团缺少正规的管理办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策划手段,集体活动日少,会员的积极性不高。有的会员入团之初是被生拉硬拽加入的,加入之后对社团的活动不加关注,一门心思扑在专业学习上。

1.3经费有限,策划不能付诸行动。

学校给予学生社团的经费很少,高职院校社团众多,分摊到每个社团的经费就更少了,在物价上调的社会,经费根本不做不了什么;会员都是在校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缴纳过多的会费也不合理;学生社团活动商业性质薄弱,学校也不提倡学生到校外兼职,没有经济来源。

1.4活动场所不固定,设施不齐全,开展活动受阻。

21世纪以后,国家大力扶持高职院校,高职院校配套设施得到较好的完善,活动场规模增加、设备齐全,这些场所大都不对外开放,社团需要使用须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方可使用,若出现冲突就要另选时间或地点。活动场所不固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团体的积极性。

2.高职院校学生团体管理新思路

2.1上级部门重视,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校团委和校党委要正确认识学生社团在教育中作用,明确社团活动在活跃校园文化和健全学生思想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校团委,校党委也要主动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扶持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学校要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减轻校方压力。授课老师平时忙于授课和科研,无力指导学生社团管理;校团委老师工作繁琐,长期奔波于各种工作,心理难免会有怨言,工作积极性降低,甚至会敷衍;聘请新老师专门管理学生活动,成本太大;只有引导学生增加自我管理意识,强化自我管理观念,才能减轻各级部门压力,利于社团成长。

2.2强化审批制度,重视学生反馈。

学生社团虽是学生自愿组织成立的,但并不是说任意一个社团都会得到认可。校方在批准一个新社团成立之初,要对这个社团的职责、机构、分工、社团活动等进行严格的审批,还要听取学生的民愿,社团是否对构建校园文化具有正能量。社团的直接领导部门是校团委,新成立的社团要成立团支部,负责上通下调的作用。每一个社团都要成立监督考核小组,负责监督本社团活动开展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每年至少两次对社团成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上报到校团委并公布于校园,接受全体学生的监督。

2.3有效整合,节约资源。

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名目众多,有街舞社团、现代舞社团、民族舞社团等,像这样的社团可以整合为一个社团,不仅可以增强社团力量,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还可以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效率。对于活动多的社团,校方要极力支持,积极帮助社团解决场地、设备、资金等问题;对于学术性等冷门社团,校方要积极邀请专家做报告,提高社团在学生中的威望,鼓励学生踊跃加入。

2.4鼓励与支持学生办出高职特色。

高职学生因为高考成绩不好,心理上一直自信心不足,通过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高。自信心提高了也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有一些团体以社团民间性为由,结构松散、活动自如、思想混乱,没有达到入团的目的。学校要鼓励学生办出社团特色,办出高职特色,信心十足的完成高职期间的学习。

3.结语

社团是锻炼人的地方,也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没有综合素质过硬的社员,社团活动无法开展。社员在社团中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除专业知识之外获得工作岗位的“第二法宝”。从学校到学生都要正确认识学生社团的作用和地位,合理安排时间参与社团活动,让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琳艳.高职校学生社团活动管理机制研究.科技咨询. 2013(28).

[2]申佳.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管理模式探析——基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生社团调研的思考. 大众文艺. 2013(01).

[3]孙卓.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现状以及管理模式创新. 学理论. 2015(08).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篇7

一、管理模式多样化

1、分段管理

如果将一个学生的档案录取到他们毕业后对工作环境的适应, 设计成一个教育周期, 这个周期则可以按时间来划分成三个阶段, 即:学生管理初期阶段、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阶段、学生毕业跟踪调查阶段。

(1) 学生管理初期阶段

学生管理初级阶段主要是在班主任在接到学生高中档案时到学生报到后的一个月左右。在这段期间,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需要了解学生, 熟悉学生, 尽快融入到他们生活中去, 只有对他们的性格、兴趣、家庭等了解了, 才能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在管理的初级阶段, 主要任务有:

(1) 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 其中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 学生的个人爱好, 学生的生日, 学生的入学分数以及学生的生源地等;

(2) 了解学生的性格, 这对以后针对性管理有帮助;

(3) 发现有管理才干的学生, 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班委团队。

当然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还可以有所改变。

(2) 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阶段

这个阶段是最长的阶段, 基本上包括了学生所有的在校时间, 所以也是最重要的。在这个阶段管理者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栽培班委班子, 充分发挥其作用;严抓学生学习纪律性;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多组织各类班级活动, 增强班级凝聚力;

(3) 学生毕业跟踪调查阶段

并不是说一个学生拿到了毕业证, 离开了学校, 他就不再是我们的学生, 在他们在社会上没能适应之前, 对他们的教育工作都要继续。作为一名班主任, 我的做法是, 以宿舍为单位, 以宿舍长为核心, 多处搜索, 多方面扩大就业渠道, 同时, 做好就业信息反馈工作, 最大程度上减小学院及系部的就业工作压力, 保证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稳定率。

2、分人管理

一个班级, 一个集体, 是由若干个不同性格, 不同爱好的学生组成的。针对不同性格的同学, 在管理时, 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实施因人施教的原则, 以便于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 缩小每位学生的短处。

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 我们要积极鼓励, 给予信心, 提供锻炼机会, 加强锻炼力度, 争取在校期间能提高个人的交际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具体实施时, 可以根据该学生的自身特点, 个人爱好来选择较为适当的活动让其参加, 让他本身对个人以外的事物产生兴趣, 从而达到从外及内的性格培养。

平时比较爱挑事端的学生, 我一般采取的是“盯稍”方式, 在其周围安放一些消息较灵通的学生, 当有任何不对劲的苗头, 在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从而采取对策, 让一切不利于学生成长、不利于学校规章制度的事情扼杀在萌芽状态。这类学生本身性格较为活泼, 外向, 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 由于家长的呵护, 学校的管理体制所决定的, 他们这个年纪基本不会感受到因为一时的刺激与快乐所带来的后果。所以可以将他们所引起的小的恶果放大再放大, 让他们在学校受教育时就体会到自己做的事要自己承担后果, 有跟头在学校摔, 要比到了社会上再摔来的更容易让人接受, 针对这类学生, 做错事哪怕是小事也要适当严惩, 决不能包庇。

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 从原因抓起, 以一对一谈话方式进行引导, 首先要找到不感兴趣的原因, 从原因下手, 以专业的特点, 专业的就业形势引导, 从内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

当然, 一个班级里的学生的性格及特点是多种多样的, 不是局限于某一两种条条框框的内容, 所以在具体工作中, 我们学生管理人员也要具体对待。

3、分时管理

并非每个学生在整个大学时代, 只表现为一个阶段, 因为所处的环境或是所发生的事情不同, 划分的行为表现时间段也会不同, 例如家庭的变故, 身体的状况变化, 个人感情的变化等等, 针对不同的特点, 我们应该随时观察到, 从而对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二、工作措施的全面性

1、“新”理念

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 力抓德育工作, 这也是学生管理工作上的一个创新。俗话说“一个人无才是次品, 无德则是废品”, 我们学生管理工作应紧跟社会人才需求发展的步伐, 为社会提供可塑性强的, 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毕业生, 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理念。

2、“心”服务

服务的态度和方式要凸显一个“心”字, 即用心了解学生的各类信息, 细心观察学生的各种状态, 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 还要给予学生信心。我们班主任既是学生老师, 也是学生朋友, 朋友应以真心相待, 我们要做到, 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在学生最需要倾诉的时候, 在学生最无助的时候, 他第一时间能想到我们班主任, 这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安慰。

3、“近”管理

学生管理既要严, 更要近, 即“零距离”管理, 深入学生生活, 体察学生情况, 表现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就是多下宿舍, 多去教室, 多找学生谈话。

多下宿舍, 可以了解到很多方面的信息, 个人的卫生情况, 个人的爱好, 个人的交际范围等等。同时, 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地方, 老师多与学生在宿舍交谈, 可以降低学生的警戒心理, 拉近相互的距离;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看看学生上课率, 看看上课时哪些学生坐在前排听课, 哪些学生坐在后排玩手机……通过这些可以了解到班级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情况;多找学生谈话, 最好有本谈话记录, 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篇8

1 高职院校师生现状

首先, 学生与管理者之间沟通不够。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管理, 一般都是采用上级文件发放的方法, 对学生没有充分的了解, 只是形式性、任务式的地完成工作, 所以, 学生与管理者之间没有足够充分的沟通, 相互的工作脱节, 造成很多不便的问题。

其次, 师生地位不平等, 不够民主。在很多老师的眼中, 学生与老师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没有对学生足够的尊重。这在学校中比较普遍地存在,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 很多老师都是采用教训的态度与口气。新时代的学生要求民主、要求自我, 所以, 学生很容易有逆反心理, 也就得不到较好的管理效果。

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管理工作不够深入

学生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涉及到学生的各个部门工作最后的落脚点与交织点都在学生工作上, 高职教育在近些年刚刚起步, 学生形形色色, 其思想观念比较活泛, 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性。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尚在探索阶段, 这势必导致学生管理者无章可循, 缺乏现有经验, 很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一个全面适度的把握, 从而使管理表面化, 不够深入, 从而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2 对学生管理工作认识不够统一

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学或科研, 而未能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 只教书、不育人, 在思想上存在着对于高职学院教育者的一种误区, 对自身的责任领域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更甚者有人认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仅仅是政工干部、班主任的事情, 更是偏离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线。

2.3 对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

当前, 大多数高校中专司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队伍尚有诸多问题亟待整改。学生多而师资力量薄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此外, 部分高校的师资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教师队伍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思想观念复杂多变, 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 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无法形成一整套秩序井然的管理系统。另外, 目前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基本是本科毕业生, 教师本身刚刚脱离学生身份, 思维模式和教育手段都比较青涩, 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教学经验都达不到学生管理工作要求, 使得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多方面隐患。

3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3.1 占领网络这个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高校应该以占领网络阵地为突破口, 加强网络管理, 提高大学生政治敏锐性、道德鉴别力。网络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阵地, 应充分利用硬件设施和网络资源开展思政教育, 加强学生思想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本校网站上开辟十八大、两会精神学习专题网, 以博客、论坛等形式传播学校的教育理念, 使网络学习融入学生管理机制;以学生工作门户网站为主阵地不断强化专题网站宣教, 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网络文化内容, 运用新媒体新媒介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另外, 要组织、鼓励学生到社会、企业通过实践参与或调研, 帮助其摒弃一切虚浮的思想, 调试浮躁的心态, 同时激发其斗志, 使其具有时代责任感, 使他们从内心信服敬仰理论, 并自觉地脚踏实地践行, 从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

3.2 打造一支高素质学生管理队伍, 建立学生导师制度, 加强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面对新形势, 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方向, 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 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的稳定与发展, 在高职院校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提高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作为辅导员或班主任, 应该树立自己对教育事业更全面的认知。教育的根本是育人, 不单单是教授课本的文化知识, 教育还包括教育学生的德行, 教授学生各方面技能, 为社会培养全面的人才, 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 造福大众。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是作为辅导员和班主任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辅导员既是学生的管理者, 同时也扮演着服务者的角色。因此, 必须具备较高的师德修养, 时刻关注自己在学生当中的职业形象, 先正身, 再言教。通过自身好的品行举止影响学生, 教育学生。除此之外, 还要注重道德素质的养成, 让教师特有的职业道德在教育工作中闪光,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好的熏陶。辅导员在学生的互动交流时, 需要对自己的言行和工作方式适时反思, 深度挖掘自己在工作中的缺陷加以改进, 不断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水平, 为学生做好的表率。

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素质培养, 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培训、学科基本功大比武、课件设计评比和课堂教学展示等活动, 大力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辅导员或班主任入职前严格审核, 把好人才质量关, 将教师队伍做大、做强, 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确保学生有一个良性的成长环境。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学生管理工作对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重大, 它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快速变革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高职院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就应该紧跟时代浪潮开拓进取, 在学生管理方面不断进行新的尝试, 使之适应现代高职学院的发展规划, 适应现代化的人才需求,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步伐逐步加快, 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健康、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出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 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观念、方式、运行体制和操作模式已很难适应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的需求。文章从高职院校师生现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问题,现状,思考

参考文献

[1]曹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08 (2) .

[2]杨晶晶.爱心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

[3]王晓燕.自我管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不可缺失的基本环节[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22) .

[4]寇富安, 贾学政.辅导员制·导师制·学长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7) .

[5]黄阳全.关于高职院校导师制的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5) .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篇9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和不足

1、学生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

高职院校的很多工作最终都会落到学生的身上,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等方面都相对比较差,因此如果没有采取科学的、高效的学生管理形式,就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没有将管理工作同学生们的实际特点相结合,这样也会影响到学生们综合素养的提升。

2、学生管理模式相对比较单一

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是将班级作为管理的单位,这就使得管理的模式相对比较单一,管理的环境也比较的封闭,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就是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此外还缺乏同其他系统之间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这样就容易出现管理松散等现象和问题。

3、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不高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不高,连续性也比较差,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被动性。很多学生认为学生管理工作过于的形式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管理人员没有能够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来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造成学生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1、管理的机制还不够完善

在通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人员还有很多繁重的日常工作,这就难以有效的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这就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难以真正的有效开展下去,管理的力度也不大,难以将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2、学生管理人员对于工作还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对于学生工作还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一些个别的教师认为自己主要的任务就是教学,没有将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这就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难以具有一种全员意识,难以将管理的责任真正的加以落实,从而形成管理上的合力。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建议

1、建立起科学的学生管理机制

有相关的实践表明,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当中,辅导员的作用很大,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应该建立起科学的学生管理机制,可以采用班主任制度以及心理指导等形式,来优化学生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学生管理人员还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特点以及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等来开展日常的管理工作。可以采用辅导员聘任制,并且由相关的部门进行统一的安排和调配,定期对辅导员进行考核,采用淘汰机制,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2、对学生管理的相关部门加以优化

由于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律性方面都比较差,因此就更需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通常学生管理主要是采用一个部门牵头,其他的部门协助的形式,这种协助相对比较松散,难以适应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要想真正的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从而实现不同部门的优势互补,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

3、树立起先进的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人员还需要对自身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加以及时的更新,从而树立起先进的管理理念,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要想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就需要转变管理人员的观念,将管理转变为一种服务。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树立起一种服务意识,转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形式和手段,一切为学生着想。这样就可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更好的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明确他们在学校当中有着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对学生们应该享有的权利要加以维护。对于学生进行的处分和决定,也要充分的遵循证据充足和处分恰当的原则。还需要确保学生对于处理拥有陈述以及申辩的权利,学校需要建立起相关的程序和机制。

4、优化管理人员队伍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队伍是确保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队伍的素质也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有所影响,因此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工作十分必要。首先就需要优化队伍的结构,可以采用新老搭配的原则,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专职人员。此外,还要定期的对学生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建立起科学的培训的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要想进行创新,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丰富管理的手段和形式,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够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更好的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进步。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给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管理,因此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会对整个高职院校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和创新。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创新管理模式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对相关的学生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讨 篇10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只是其直属部门的工作, 当然也不能全靠班主任或辅导员来承担此项工作。处于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 在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 一定要将学校的所有教职工合理地组织在一起, 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 为学校全员育人目标的实施, 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 学校在实行全员教学的过程中, 所有教职工必须做好带头作用

由于老师的师德魅力基本上是从其人格特征中体现出来的, 因此, 所有的师德要求均是以教师的人格为基础。老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 具有较强的模范带头作用, 因此,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时, 一定要以身作则, 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以此来培养学生表里如一的品质。曾有教育学家说过, 教师的人格是做好一切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所以,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 务必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 用自身的实际行动, 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二) 强化全体教职工的责任心

建立一支能够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义务及社会责任的教师队伍, 才能对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的学生教育管理提供一系列的帮助。老师在进行学生教学管理时, 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 从专业的角度为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

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学时, 老师还必须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能力、爱好、兴趣以及所学专业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职业倾向, 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2. 强化课堂管理

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教学时, 课堂教学所涉及的知识较广, 时间较多, 它对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大。此外, 课堂教学还是对知识进行系统传授、帮助学生发展的最佳形式, 它既是高职院校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过程, 同时也是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学成果的实现。

(三) 学校管理层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层, 在对学校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时, 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同时还必须具备为学生以及教学一线服务的思想。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 一定要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 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对于学生的关爱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务必要将其体现在各个教学管理细节中。因此, 学校管理层在日常工作中, 一定要统一思想、各司其职、提高认识、齐抓共管。对于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困难一定要及时解决, 为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支持与保障。

二、改善学生管理模式, 在管理过程中推行“三自教育”

所谓的“三自教育”就是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 其核心内容就是在高职院校的服务、管理、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自教育”的实行成效如何, 主要是依赖于学生的接受以及理解程度, 各类实践活动是检验其成效的标准之一。

(一) 加强学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各个学生的视野也变得越来越广, 其个性逐渐向着隐蔽性以及个体化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高职院校就必须建立与之对应的管理体系, 且这些管理体系必须具备有效性、科学性以及民主性的特点。而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实行“三自教育”也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提升学校的管理成效。

学生的思想转变是实现学生“三自教育”的根本所在, 只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意识, 才能将“三自教育”落到实处。在实行“三自教育”的过程中, 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实践, 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三自教育”的好处。

(二) 完善“三自教育”的管理机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三自教育”, 就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对其进行分级监督管理。各级学生会以及社团组织是学生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的有效团体, 它为学生的“三自教育”提供了道德实践平台。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时, 必须尊重学生在此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还必须尊重学生的社会价值、个体价值、义务以及权利, 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均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真正主导者,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能力。

(三) 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三自教育”时, 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在各类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的学习潜能以及学习潜力均得到有效的发展。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新型技术人才的摇篮, 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以及专业技能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高等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武正林, 张莉.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9, (32) :40-41.[1]武正林, 张莉.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9, (32) :40-41.

[2]邓静, 葛志宏.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1, 01 (2) :33-35.[2]邓静, 葛志宏.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1, 01 (2) :33-35.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 篇11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64-02

当前,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职院校改革的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日益成为高职院校中的重要工作,进一步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对高职院校管理形式、管理内容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1 建立学生自律组织的重要意义

大学倡导的是学生自我管理、自主性学习,随着高职院校人数的迅速增加,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日益突显,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缺乏独立自主能力。而大学又相对分散,班级概念日渐模糊和淡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控能力有所下降。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和工作人员配备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可见,注重发挥学生自律组织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可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合作能力,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和维护学生自身权益具有重要益处。

2 建立学生自律组织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完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建立和健全学生自我管理的相关制度。学校从提高学生思想入手,制订详细的教育计划和考核实施办法,通过会议、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途径,把入学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顶岗毕业教育等作为例行工作,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端正态度,树立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建立考核结果的定期反馈制度,并把考评结果作为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采取定期公示制度、学生干部的例会通报等形式,及时把考核结果反馈给各系部,使其及时了解并有针对性地整改。建立表彰制度,发挥优秀集体和个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促进管理水平提高。

高职院校建立多种形式自律组织的学生管理模式 在制度合理、服务到位、队伍有效的情况下,依靠学生自身的作用,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组织,并保证其有效地运作。

以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社联为主体的学生组织,在专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日常学生管理,如早操、晚自习的检查,以及通过组织开展各项学生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有益的补充。

以班级助理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模式,通过辅导员选拔出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学生助理,直接参与低年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学习指导,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以勤工助学组织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模式,通过选拔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担任学校专门设置的助理岗位的服务人员,辅助教师做好管理和服务,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教学信息员组织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模式,主要从事教学信息的采集与反馈,为学校、班主任提供教学信息督查,从而促进班级学风建设。

以心理保健员宣传普及中学生心理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负责收集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向心理健康中心汇报;负责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展和心理咨询的相关建设。

另外,如成立学生自治民主管理委员会、学生校园督导队、安全提醒员、食堂管理员等,由学生组织对自身群体中的违纪行为和不文明行为进行检查监督,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从而能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又培养学生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

3 加强学生自治组织的人员培训,培养素质过硬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

一支素质良好、责任心强的管理队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学生自我管理工作部门一定要配备专门指导教师进行辅导、管理和监督,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在工作要注重个人仪表,树立良好的人格品质,能够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学生骨干作用的能力;在工作中,通过学生干部网络将工作布置到位,快速获取学生想法和意见,快速组织、协调和处理问题,给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

4 学校要为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搭建活动载体和信息平台

学校和教师要努力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发挥全体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围绕社会、学校、个人发展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团代会”和“学代会”的形式,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得到锻炼。

以网络自治管理机构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模式,使管理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实践活动。通过建立社团群、学生微博、学生QQ群、团支部博客、PU平台等,将教育平台扩展到网络,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增强教育效果。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我管理模式的作用,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值得借鉴的一种工作方式。通过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角度考虑管理中事务处理的方法,以向学生提供服务来带动学生管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与社会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李艳.政法类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3(4).

[2]陈小军.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和途径浅析[J].镇江高专学报,2010(1).

[3]高红英.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分析与策略[J].价值工程,2012(1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 篇12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满足学生合理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学生管理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尊重教育规律, 尊重人才成长规律, 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应包含五个方面:一是尽量满足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各种正当合理的需要。二是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 关心人、理解人、宽容人和引导人。三是以个性为工作切入点, 使其共性合格, 个性张扬。摒弃优秀学生品行的模式化, 注重学生个性的多样化, 尊重并保护学生的个性特征。四是坚持“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原则, 做学生的楷模。五是学生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 必须做到“三个结合”, 即把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与教育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把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与学生教育管理方法结合起来, 把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难点与热点结合起来。目前, 我院已经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学院的学生管理实践之中, 并要求全体教师用它指导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在实际工作中, 我院确立“学生是一切工作的重心和中心”的教育观, 一方面重视学生的作用, 重视学生潜在资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 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学院提出衡量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 学生管理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一是切实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如果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发挥主体作用, 不能变被动为主动, 不会独立地学习、独立地发展, 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目标将无法达成。因此, 我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视唤起大学生的自我人格意识、主体意识。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就开设有“生涯规划”课程, 每年在校内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活动, 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选一位“生涯规划”辅导老师, 使学生进入校门就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 发掘自身潜力, 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以期毕业后能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

二是让学生参与管理工作,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高职学生是战斗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需要有更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因此, 培养高职学生的“三自”意识就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日常学生管理中, 我院始终坚持开展以“三自”为主线的活动, 以育为主, 以管为辅;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积极开展公寓管理、自律自查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参与社会实践等项目, 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利用院系、班级等学生组织的作用, 让学生一起参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主体性, 满足学生培养特长的需要,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成功渴望, 促进学生主动成才的意识。实践证明, 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自己, 既学到了知识, 又学会了做人。

三是尊重并保护大学生的权利。《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根据《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关于大学生权利义务的规定, 在第二章明确了大学生的六项权利和六项义务, 并明确了学生维权的救济途径。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凡是涉及大学生权利的管理制度, 均保证学生有广泛的参与权, 避免学院单方意愿对大学生权利的强制干预。学院在处分学生或作出不利于学生的处理决定前, 都应将处罚决定及理由和依据告知学生及其家长, 并听取学生及家长的陈述和申辩, 然后作出决定。学院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处分申诉委员会”, 为维护大学生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是努力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下, 教师履行教育管理职责的核心是指导与服务, 改变过去教师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状态, 为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学院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唯师独尊”观念, 改变单方面灌输和空洞说教的教育方式, 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 建立平等、友爱、相互尊重、朋友式、同志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与学生为友, 平等地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个性。学院还在全院开展“我最喜欢的老师”、“我最喜欢的辅导员”等学生评教活动, 密切师生关系。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坚持自我特色

1.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军工特色”

我院前身是一所军工学校, 有着长期为军工企事业单位培养人才的历史, 在办学实践中积累形成了不同与其他普通院校的学生管理特色, 我们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明确提出了“军工特色”, 即:“大力弘扬军工精神, 培养具有‘忠’、‘毅’品性的人;牢固树立军工标准意识, 培养具有‘严’、‘细’作风的人;高度重视军工质量文化建设, 培养具有‘精’、‘优’质量观念的人”。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注重“严”、“慎”、“细”、“实”精神的体现。多年来, 学院始终坚持早晨军号一响, 全体学生上早操;晚上学生就寝, 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对全体学生点名查铺;星期天到部队开展“军营一日”活动;寒暑假到军工企业开展“军工情”大学生文艺演出活动。另外, 学院所在的南阳市有一“编外雷锋团”, 我们主动与他们联系, 在我院大学生中成立“编外雷锋连”, 接受“编外雷锋团”的指导, 并经常开展活动。“军工特色”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受军工企业欢迎。由于历史的原因, 多数军工企业因位于边远山区, 人才奇缺, 但我院的毕业生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发展。目前, 河南省多数军工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都是我院毕业生。

2.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职业特色”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专业课程的设置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灵活性。围绕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我们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突出“职业特色”, 十分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注重学生爱岗敬业、艰苦创业、忠实肯干、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善于与人合作等方面的训练。如, 我院有许多大学生社团组织, 多数社团与“职业”有关, 其中还有“创业协会”、“职业规划协会”。我们还聘任“中国高科技人才楷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鲁宏勋为我院兼职教授, 为我院学生做报告, 以亲身经历讲述他是如何从一名普通钳工变成一名高技能人才。学院还经常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见习、实习, 并提出“双基地”建设, 即:将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成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实习基地。学院各系还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 组织学生开展“素质拓展训练”, 培养学生工作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

3. 在学生管理中坚持“严管厚爱”

高职生入校初期都有一种“挫折感”, 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 学习无动力, 发展无目标。对此, 我院每批新生入学教育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作为重要内容, 以班为单位开展主题班会, 规划学习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 用成功毕业生的例子激励他们, 树立他们的信心。同时, 我院按照教育部要求, 对新生开展为期3-4周的军训, 进行组织纪律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在日常学生管理中, 学院始终贯彻“严管厚爱”的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学院针对学生在校期间不同阶段的思想特点和行为变化规律, 分入学、养成教育、毕业三个阶段分别施以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和措施。注重行为养成, 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坚持《学生一日学习、生活制度》, 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学院还建立24小时全天候的学院领导、行政处室领导、各教学系主任、书记三级值班管理体系, 经常深入班级和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情况。实行院级领导联系系 (部) 制度、中层领导联系班级制度、辅导员入住公寓制度, 实行学生宿舍每晚查铺制度和向总值班室报告制度, 并成立校风校纪督查队, 把《学生一日学习、生活制度》落到实处。我院在学生管理上“严”字当头, 但“爱”为中心, 所有的“严”都是因为“爱”。学院建立有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制度, 困难大学生救助制度, 学生评教制度等;成立有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大学生资助中心、大学生一站式服务事务大厅、大学生就业服务大厅、学生处分申诉委员会、学生伙食委员会等。学院提出“行政围绕教学转, 教学围绕学生转”的办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事事为学生着想, 处处关爱学生。我院有一位残疾学生, 从入校时起, 学院就成立了帮扶小组, 专门为他定做了床、课桌椅, 还为他更新了轮椅, 教务处考虑到他行动不便, 专门将他所在班安排在一楼上课, 该班辅导员与他住在一个宿舍。学院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了学生和家长, 也感动了社会各界。我院一位姓耿的班主任, 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 但当所在班学生生病时, 她日夜坚守在医院陪护;当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 她把学生领到家里, 一起吃饭, 谈心交心。多年以后, 她的学生返回母校见她时不叫耿老师, 而叫“耿妈妈”。正是学院对学生有“爱”, 培育了学院学生的爱心, 每次社会号召的募捐活动, 我院学生总是热烈响应;每个节假日和星期天, 南阳敬老院总有我院的学生志愿者的身影。学院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年年获省级先进称号, 还受到过共青团中央的表彰。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要继续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不断创建和发扬学生管理工作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邵庆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 (4) .

[2]程玉红.新环境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转型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4, (4) .

[3]曾宪军, 张晓洪.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3) .

上一篇:直流电机控制技术下一篇:双层负载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