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

2024-07-15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精选12篇)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1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更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才兼备的高技能综合性人才的需要。因此, 加强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研究, 对推动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

(一) 来源多样化, 专业、文化基础各不相同

随着招生政策的变化, 学生来源层次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传统高职院校艺术生源由纯艺术类学生构成, 而如今, 出现了艺术生与非艺术生共同存在的趋势。高校对艺术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较低, 加上受生源原有学校教学水平的影响, 艺术类学生在专业文化课上成绩差异巨大。

(二) 崇尚个性与自我, 缺乏团队精神

很多高职院校艺术生过分强调个性和自我, 日常生活中行为和穿衣打扮都追求与众不同, 甚至自我设计, 求新求怪。加上电脑、游戏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出现, 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娱乐方式, 很多学生都钟情“宅”在宿舍, 沉迷于网络和各种电子游戏中, 缺乏集体活动和线下交流。所以, 网络时代给学生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个体的影响, 更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未来。

(三) 缺乏目标理想, 享乐主义、拜金风气盛行

步入高校之前, 学生最重要的人生目标就是考入理想的院校, 这一时期该目标就是学生努力学习的根本动力, 指引着他们的生活方向。而进入高职院校以后, 学生的思想自然开始松懈, 再加上没有新动力的出现, 就很容易出现目标缺失的状态, 价值观也逐渐错位。调查数据显示, 高职院校中艺术学生认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不足50%;近52%的学生表示迷茫, 对未来并无具体规划。另外, 金钱崇拜和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也在艺术类高职院校中逐年滋生, 调查结果显示, 47.4%的学生认为艺术学生重视享乐沉迷拜金主义。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

(一) 招生政策和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给校园管理带来难度

从上世纪90年代起, 中国高校教育逐渐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高校录取比例越来越大, 考生成绩越来越低。加上现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对孩子几乎是有求必应, 尤其在教育上更是不惜代价, 金钱上的满足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过分溺爱, 也让家庭教育初衷发生了偏离。

(二) 学校管理人员缺乏、辅导员和教师频繁更换

由于艺术类高职院校一线的管理人员极度缺乏, 校内辅导员和教师经常性更换, 使学生的管理工作无法有序进行, 辅导员和教师不能跟踪掌握学生情况, 问题学生也不能得到及时得到引导教育, 无形中加快了问题学生的整体反向流动。

(三) 专业教师参与管理力度不够

我国艺术类高职院校管理仍然基本延续传统的辅导员制度, 由各班级辅导员监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专业教师只负责课堂教学, 对学生管理工作参与度较低。

三、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笔者结合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问题, 提出了几点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对策, 具体如下:

(一) 明确艺术类学生管理的目标和标准

艺术类学生在培养目标上与其他专业既有区别也有共性。相对于其他专业, 艺术类学生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但其培养目标仍然要坚持德智体美的全方面发展, 同时, 还要注重艺术专业水平的提高, 使其在艺术表演、艺术设计、艺术研究和艺术教育方面成为专业性人才, 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才资源储备。

(二) 发展个性与统一要求应相互兼顾

艺术专业的性质要求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但个性化培养的前提是要符合艺术生的个人成长, 符合社会发展和需求, 所以发展艺术生的个性并不是放任不顾, 而是要求个性与统一的辩证发展。这就要求艺术类高职院校管理教育过程中, 一定要有的放矢, 做好综合协调。

(三) 坚持严格管理和自由发展, 构建立体化管理体系

艺术生的个性化特征非常明显, 学校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分寸得当, 既要规范好艺术生的不良行为, 又要为其专业的个性发展提供一定空间, 坚持严格管理和自由发展相互兼顾。教育是一个系统化工程, 学校只是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学生的成长发展受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影响, 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 都会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阻碍。所以构建立体化的管理体系至关重要。为此, 学校应该建立学生档案, 详细记录在校生的个人信息;同时, 建立期报制度, 并安排每个学期必须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情况;此外, 可以组织社会企业进入学校, 开展专业讲座等相关活动, 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 树立正确从业观念。

为了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引导高职艺术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实现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 我们必须加强对高职艺术生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研究,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真正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与转型。

参考文献

[1]贾美倩.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6) .

[2]赵莹.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个性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艺海, 2013 (08) .

[3]潘长婷.如何做好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艺海, 2013 (08) .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2

一、研究高职院校音乐艺术实践模式的重要性

经研究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发展都普遍停滞不前,因为各方面教学计划当中的实践教学都存在片面性。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配不合理,就导致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重视理论课程。但,21世纪对音乐艺术生的要求更注重于他们的艺术创作潜能和情感、思维等方面,这也要求高职院校更要重视学生的音乐发展。一个优秀的音乐学生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有良好的艺术素质。艺术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增强其鉴赏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质。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艺术、学术和素质,学校就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这样才能从中查漏补缺,互相学习,才能使学生在学术知识、专业技能和艺术素质上得到更大的提升。

二、高职院校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高职学生只有充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才能在未来竞争的`时候多一份自信和筹码。因此,高职院校要更多地开展一些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在课堂的教学中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并针对个人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指导。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借助演唱、弹奏等形式逐渐引导学生去理解音乐带来的感觉和鉴赏音乐的美,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了解和认知。继而让学生自己上台表演,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让某同学上去演唱一首曲目,并让其发挥想象力,将自己当成是主角,感受这首歌的旋律为何是这样的,歌词安排的寓意是什么等。从这些方面慢慢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增强教学的效果。

(二)在课外进行艺术实践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善于利用课外的资源拓展知识面。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存在着选修课课时有限的问题,这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资源。但是教师要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选修课课时有限,就应该借助课外时间进行专业上的实践和学习。例如要想获得更多的资源,学生可以自己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上互联网查找;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到一些培训机构去学习,这样不仅能增强自我的专业技能,还能结识更多共同兴趣的朋友。除此之外,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积极思考、懂得钻研。例如,老师在每一节课快要下课的时候就先提出一些专业上的问题,或者是该节课内容的延伸,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回答,必要时可以给一些提示学生,让他们在课后自主思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成立校内的艺术社团。绝大部分艺术生都会被学校的一些艺术社团活动所吸引,因为这些社团举办的活动是他们展现自己才能的一个最好的舞台。因此,高职院校要想更多地让学生得到实践训练,就应该要着力发展学校的艺术社团,并请专业教师充当社团负责人,对学生的一些不足和缺点进行专业上的指导,使学生在社团里不仅可以得到艺术上的实践,还能增加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对以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社团里面除了有歌唱专业的还有各种乐器专业的,专业是歌唱的某同学加入该社团后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学到一些乐器相关的知识。学校的艺术社团是校园里面最具吸引力的一个舞台,所以学校要重视对社团的支持,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去展现自己。3.举办校外的联谊活动。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能迫使人更好地进步和成长。因此,举办一些学校和学校之间的艺术比赛,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去进行实践学习。学校可以参照目前电视台、网络等领域已经举办成功的各种比赛形式来进行校外之间的比赛,借助这样的互动模式提高学生的热情,同事,通过这样的比赛也能对学生在其音乐上的发展更加有利、更加自信。在音乐教学上,学生除了要学会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去表现自己,而与校外的联谊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音乐专业人士,高职院校应该多举办校外的联谊活动以丰富校园的课外生活。

三、结语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 篇3

关键词:艺术素质;培养;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除了注重文化教育以外,艺术素质教育也是极为重要的,并且艺术素质教育逐渐在人们的意识下凸显出重要的一面,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作为高职院校而言,应该确定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方式,不断渗入各种艺术理念和艺术实践,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修养。但是鉴于一些条件因素和人的意识因素的滞后,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方式

(一)规范教学管理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艺术教育应该体现出一定的质量和水平,为此,教学管理的严格、规范化是重点和关键。高校的文化教育重要,同样艺术教育也是十分重要,艺术教育应该和文化教育受到同等的对待和重视,制定艺术教育教学计划,实施一定的考核制度,且列入大学生的学分管理计划中。艺术教学在国外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在美国,很多综合性大学的艺术院系所开设的部分课程都是面向全校,不同的院系学生能够自由进行选修,由此得到学分,甚至有很多大学则将艺术素质教育培养列为一门必修课,由此可见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应该不断摄取其精华,引导学校实施艺术素质教育,保证教学计划中艺术教学的比例,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二)重视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

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是高校丰富大学生课外文化活动的形式,且文化艺术活动具备自由性、艺术性、丰富性等特点,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是高职院校提升大学生艺术素质的重点和关键,在高职院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艺术活动通常来说有两种形式,一是举办针对性强、主题鲜明的大型文艺活动,让大学生从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和启发;二是不断强化大学生文艺社团的管理与指导,保证各个院系建立文艺社团组织的数量,由此来保证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转变思想,坚持整体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实施全面的教育。艺术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在艺术素质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意识是需要大学生去感知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引导大学生去感悟美、理解美,通过一件事物能够看到美的一面。要想保证大学生对美产生意识、产生感情,最为基本的就是要保证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即对真善美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在当代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应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格魅力,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去对待,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观,让他们感悟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指的是在审美活动中发现、感悟、辨别、评价以及欣赏美的能力。大学生个体的不同,使得他们在同一事物面前有着不同的审美意识,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感受,但是无论怎么感悟,都是一种审美能力的体现。当下,很多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工作上,没有深层次地挖掘大学生的审美观。比如很多高校仅仅注重艺术系的大学生艺术培养,而忽视了非艺术生,这种观点是极为片面的。高职院校应该引导非艺术系学生与艺术系学生具备同样的艺术审美观,这就要求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比如对于大学生的衣着打扮、人际关系、宿舍布置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审美观,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是一个人成长过程的重点,思想品德决定了一个人品德是否高尚。为此,高职院校应该不断注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培养大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同时应该为大学生积极创设有效的实践空间,比如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大学生深入社会,组织大学生进行各种尊老爱幼、扶贫等活动,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真善美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只有具备优秀的思想品德,才能够表现出一定的审美观。思想品德素质具有决定性意义,而艺术教育的灵魂是思想性,艺术教育还具有形象性和愉悦性,优秀的艺术作品通常能够对人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部分。艺术教育涵盖了大学生的审美空间、艺术空间,而创造能力又包含了人的审美意识和思维空间。为此,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关系到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艺术素质,才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大学生提供各种自由、灵活的空间。艺术家的生命就在于他的独创性,而艺术欣赏也要求接受者进行个性化的再创造,前文提到的审美能力就是一种创造力。创造能力表达的是思维的敏捷性,思维需要艺术的塑造,只有具备艺术语言的作品才是极具创造力的作品。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是目前高职院校值得深思的重点问题。

(四)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

艺术教育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非功利性,高职院校进行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塑造出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魅力。艺术教育是一种对于人文的关怀体现,其不断探索艺术的价值,由此体现出生命的重要意义,艺术具备高尚的情操,具备审美意识是高尚情操的体现,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魅力有着极为关键的一面。此外,健康的人格意识大学生艺术素质修养的体现,艺术素质修养决定的是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本身就包含了大学生的人格、品德等方面。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十分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

结语

(五)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和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不难看出,很多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方面还存在很多漏洞,这些漏洞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予以解决。高职院校规范教学管理、重视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转变思想,坚持整体教学理念是十分有效的艺术教学方式,为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思想品德、创造能力,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凌烨丽.浅议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J].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2] 王利群.大学生艺术素养现状调研[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2)

[3] 李鑫毅.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河南大学 2008

[4] 牛少轩.高校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 大众文艺. 2016(09)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4

一、高职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 年龄特点。

由于高职艺术类院校是由中专艺术类学校升格而来的, 同时具有中专与大专的办学规模, 加之又与本科院校联合办学, 因此, 相对于普通类院校学生, 其年龄跨度大。从专业来看, 舞蹈类专业学生年龄偏小, 戏剧类、器乐类专业学生年龄参差不齐, 相差很多, 美术类、声乐类及其他专业学生年龄相当。由于年龄不同, 又同在一起学习, 因此其阅读需求也有很大不同。

(二) 文化偏低。

由于高职艺术类院校入学前都必须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其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上, 在苦练专业的前提下, 就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因为文化学习吃力而不得以选择了一门技能专业;更有一些学生抱着混日子的态度, 对学习不求上进, 只是为了混个文凭, 这样就导致了高职艺术类院校学生文化素养普遍偏低, 文化基础薄弱, 在阅读方面体现出了无计划、无系统、盲目性的特点。

二、高职艺术院校学生的阅读特点

(一) 专业性强。

高职艺术类院校由于专业的极强性, 因此有其个性化的阅读特点。艺术类学生在图书馆阅读专业报刊、借阅专业书籍、查阅专业文献资料所占比重比较大, 说明学生比较重视自己的专业, 为了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面, 加深了解本专业的前沿领域, 查据论证专业疑惑, 而忽视了文学素养的提高。比如戏曲, 老师传道授业教你如何表演, 如何唱念, 如果你没有阅读过文学作品, 你就只知道这么做, 而不知道为何这么做;要想当一个好演员不仅要有一个好的身段, 好的功夫, 更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储备, 因此对专业注重的情况下, 也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 表现作品。

(二) 图文并茂。

由于所学专业的技能技巧对高职艺术类院校学生非常重要, 学生对图文并茂的文献资源更感兴趣, 对那些冗长的文字著述没有耐心去阅读, 造成了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只理解了画面的肤浅含义, 缺乏意境和想象力, 而分析作品的文字著述对作品的理解起到了提升的作用。例如美术:美术的学习单靠技能技巧的训练, 照猫画虎的临摹, 是出不了好作品的,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学习。学习美术的人, 必须具备较好的文学素养, 因为文学欣赏与美术创作是相连的, 要把文学欣赏与美术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 并产生出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 学生才能创作出经得住推敲的优秀美术作品。

(三) 阅读时间少。

目前高职艺术类院校学生阅读状况的确不容乐观。一些学生为了早点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情况, 利用课余时间在外寻找实践机会;而另一些学生因为就业压力的增大, 用于专业练习的时间越来越多, 相对就忽视了阅读, 用于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网络的盛行, 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时间读书, 或者根本不知道读什么书已经相当普遍。因此, 图书馆如何发挥其丰富的馆藏优势, 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阅读氛围, 如何把学生吸引进图书馆, 让他们感到阅读的乐趣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高职艺术类院校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阅读现状, 结合社会大背景阅读时代的到来, 高职艺术类院校图书馆必须制定特色化的服务策略,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

三、加强阅读辅导工作

由于艺术生文化和年龄的特点, 决定了他们阅读的盲目性, 因此, 每年新生入馆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新生入学后, 图书馆要主动与各系联系, 确定各系新生入馆教育的时间安排, 并及时传达到新生辅导员, 进而传达到新生, 使所有新生都能接受到入馆教育的机会。通过实地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藏布局, 借书流程及相关的规章制度, 并通过讲座让学生明白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成才以及将来成就事业的重要性。要把阅读作为一种习惯, 因为必须透过阅读来实现知识的积累, 个人读书要有计划, 要学会用多种形式读书, 这样自己才能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

四、看名著, 读经典

经典阅读, 是指人们对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精华和经典之作通过阅读, 来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启迪人生。针对艺术生的特点, 在没有时间阅读名著的情况下, 看名著影片也不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因此, 图书馆要经常放些古今经典名著影片来吸引学生。与此同时, 图书馆要同步向读者推荐相关图书书目, 举办馆藏图书展览, 激发他们阅读相关文学作品的兴趣, 使学生能轻松地接受了信息的传递,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同时图书馆的借阅量也得到了提升。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在网络、手机、电脑的这个时代, 浪费时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点来点去, 时间不经意间就消失了, 因此, 图书馆要举办多种读书活动来吸引读者。要举办主题鲜明的校园读书活动, 比如2011年为配合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我院图书馆以“读红色经典, 增爱国热情”为理念, 开展了校园读书活动, 通过红色经典电影故事回放、馆藏图书展览、知识问答、读书心得征文等, 组织和引导全院师生读红色书籍, 感悟了红色经典图书的精髓, 领略了红色经典故事的永恒魅力。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学生的需求, 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 让学生借助阅读得到更加圆满的学业, 并根据他们在图书馆借阅量的多少选出优秀者, 给以奖励, 以此鼓励他们多读书, 读好书。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5

摘要:插花艺术课程是目前许多农、林院校及高中职学校开设了一门重要课程。为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将结合自身在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教学实践,从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定位、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测评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插花课程;高职院校;教学实践

插花艺术是一门用植物材料进行装饰的造型艺术,也是一项融生活、艺术文化和技能为一体的创作活动。市场对插花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越来越多农、林院校及高中职学校开设了插花艺术课程。为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将结合自身在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教学实践,从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定位、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测评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教学定位

(一)传授传统艺术文化,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艺术鉴赏与审美情趣

插花艺术课程在各大院校主要设置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种形式。笔者在此探讨的是作为园林、园艺、环境艺术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从专业课程设置角度,本课程教学内容应让学生系统了解插花艺术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及分类;掌握插花艺术基础理论知识(色彩、造型等);掌握东方式插花基本造型(如倾斜式、直立式等)、西方式插花(如半球型、弯月型、S型、扇型、三角型等)基本造型的操作技巧。多途径了解与掌握婚庆插花、礼仪插花等实用性插花造型的操作手法。

(二)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动手实操中才能感悟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只有在反复操作中才能掌握插花技术的基本要领。同时,当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插花作为一门艺术,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设计思维,才能创造新的作品。如通过绘制插花造型草图、基本插花造型变化引导、自由创作等方法。

(三)插花作为一门技术,将为高职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目前跟插花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有插花员、花艺师等。其中插花员有初、中、高三个级别。作为一门能锻炼动手能力与提高技能的课程,插花课程将为部门学生就业扩宽渠道。一方面学生可在毕业后根据兴趣选择专门插花培训学校进修后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成为专业插花员或花艺师,从事花艺设计工作;更多的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摸索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花艺水平,经营管理花店。

二、插花艺术课程内容设置

插花艺术课程内容共设置48个学时,根据难易程度,内容可分为三大块:插花基础理论、插花艺术应用(核心内容)、插花与职业的关系。

第一部分插花基础理论通过对插花艺术基本概念、插花艺术发展历史进行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插花基本概念与分类,并对常见插花材料与花器及其他插花工具等进行全面了解。课时量占12个学时。要求学生掌握插花的基本技能,如各类花材(特别是鲜花花材)的处理技巧、插花创作步骤以及插花作品鉴赏等。

第二部分插花艺术应用是插花课程的核心,课时量占28个学时。本部分通过教师讲述、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操练习等方法掌握插花艺术的基本技能与手法,包括宾馆、酒店绿化装饰中的插花、家居环境中的插花、商业场所的插花以及在办公场所中的插花;同时还包括婚庆和生活插花等。通过理论教学与实操相结合的手段,使学生掌握东方式插花的基本造型;西方式插花中的半球型、水平型、对称三角型、不对称三角型、弯月型、L型等基本造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现代自由式插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部分讲述插花与职业的关系,插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实用技术。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花店经营与管理技巧;了解插花员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课时量占8个学时。

除了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外,在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根据课程特点开设一周的实训课程。主要进行东西方基本插花造型的操作技能训练、现代自由式插花的引导训练与自由创造操作。

三、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课程上的应用较为普遍,在笔者此文中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整个上课内容分成独立的子项目。

教师通过分析子项目、设定项目完成预期目标、项目实施过程(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成果反馈与更正、总结等。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为使课程更有效率和有组织的进行,可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操作。以5-8人为一组,每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共同完成一个小项目或者大项目中的某一部分。一方面可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完成某些插花作品;另一方面有益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目标,实行课程过程考核

将课程的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占30分,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考勤等综合评价。教师结合项目化教学的教学大纲,将理论知识穿插到每个项目中的教学中去。实践技能考核占70分,其中平时实践技能占30分(小组得分),期末实践技能考核(个人得分)占40分。通过过程考核方法,一方面可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突出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特点。

四、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经费不足,课程实验课经费不足仍是主要的限制因素

受经费的限制,不能购买大量鲜花,学生动手完成插花作品只能应用仿真花,很难与鲜花的质感、美感等媲美。另外,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插花操作室,给实操课程带来诸多不便。

(二)技能操作与技能应用的脱轨

在教学实习时,由于受教学资源的限制,难以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模仿性技能训练比重过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不够,教师希望通过单个技能的反复性训练来提高岗位适应能。但是,单一技能的累加并不等同于综合能力的提升。重复训练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长期以来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实践学习兴趣不够高,创新意识培养与创新潜能的发挥受限制。因此,教师如何将有限的教学资源融合到真正的市场、行业中,开发与市场直接实用的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还需要长期的探索与努力。虽然笔者所在的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运用教好,但是主要针对企业与学校毕业人才的输送,然而企业文化、市场专业技术及高职课堂教学三者的实效性合作远远不够,更别提针对单门课程的校企合作了。

(三)男女生对插花课程的兴趣不一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调查结果表明80%的女生对插花课程十分感兴趣,而在所调查的同等数量的男生中却只有20%左右表示很感兴趣。因此,由性别不同导致对特定课程两种悬殊的学习兴趣比例也是该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四)师资不足,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机会少

只有竞争才会产生进步,由于插花师资的严重不足,有些高校只能勉强完成教学。根本无暇顾及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国家教育部应重视这部分的培训,目前全国性的网络在线培训课程十分流行,但是针对高职院校农林学科专业的教学专业培训少之又少。希望通过多途径加强插花师资队伍的建设。

(五)其他问题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艺术团 音乐艺术 愉快教学

0 引言

大学生学习音乐艺术,在提高学生联想能力、开发创造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能起到显著作用。为此,近年来国家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各高校建立自己的大学生艺术团。但在一些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很多学生来自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在此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任何专业的艺术教育,所以音乐艺术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参加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学生,多是对音乐艺术有一定喜好,而对音乐艺术专业知识却掌握不多。所以,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艺术团音乐艺术教育培训,有助于学校打造一支有一定专业素养的艺术团体,代表学校参加一些公开演出活动,从而提升学校形象。

对于工科类的高职院校,加强对高职学生音乐艺术教育培训也有显著意义。工科类的高职院校专业应用性强,学习和实验根据国家标准进行设计,教学存在趣味性不高、过程繁琐等特征,高职学生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工科类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也导致工科学生的性格具有一些明显特征,例如保守、谦虚、忍耐、尊重传统观念和行为标准等。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高职学生的音乐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活跃校园氛围,而且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学会利用音乐舒缓情绪,合理宣泄压力,进而更好地处理好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和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是一种学习动机,更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和活跃的心理成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是课堂,有的学生视为乐园,而有的学生则视为畏途。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艺术团音乐艺术培训课,学习兴趣同样必须被重视,让高职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使之产生学习音乐艺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关音乐艺术教育,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系统的一套音乐教学法,例如柯达依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其中,和培养学生兴趣相关的教学法——愉快音乐教学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本文将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音乐艺术教学培训课实践,探讨愉快音乐教学法的操作方式及应用对策。

1 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培训课愉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

1.1 愉快音乐教学法概述

愉快音乐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造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欢乐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就能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认真模仿老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在老师的启发下开展系列学习活动;下课后自觉地动脑、动手、动口、动耳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练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2 愉快音乐教学法的操作

那么,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音乐艺术培训课中,如何开展愉快音乐教学法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介绍如下:

1.2.1 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艺术培训课的趣味性

音乐教师在对报名参加艺术团的高职学生进行培训前,首先就考虑到一个实际情况,即: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比本科短(3年),培训时内容相对紧凑,学习压力就更重。所以,我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创建一个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增强教学趣味性,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渴求,促使他们能够自发地参与到音乐艺术学习中来。通过趣味性教学,让学生意识到音乐是一门须亲自参与到其中才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的学科,学习中在师生互动中能找到学习的乐趣。

音乐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大多数时候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亲自参与模仿和体验,哪怕只是一些简单的表演技巧和理论知识,也不容真正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尽量把音乐艺术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些方便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例如音乐知识问答竞猜、音乐表演擂台赛等,在进行这些活动的同时,将有关的音乐知识都糅合到音乐中,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就能顺带学习并牢记。譬如,在进行乐谱视唱能力训练时,我综合采用音程代替法、音阶接龙法、乐句选择填空法等教学,这样就能把乏味的乐谱视唱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都以观众的角度来欣赏学生的表演,而不是扮演一个只会一味说“错误”、“音准不够”等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裁判或评委。很多可以让学生尝试的内容,我不会直接告诉他们这样是错的,而是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尝试,让他们学习听出音乐中不悦耳的成分,然后自发的改正,这样就能让学生享受到探索成功后的喜悦。

1.2.2 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进行音乐艺术授课时,我主要围绕以下几点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一,設氛围,激趣导入。对高职学生进行音乐艺术教育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最重要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来学习。我在音乐教育中,一方面向学生灌输学习音乐艺术的重要性,介绍学科特点,名人轶事等;另一方面,重视获取不同学生的音乐爱好,在每次课堂上都让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作品,通过优美的旋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尽快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第二,师生协作,体验活动。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离不开活动,因为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才会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所以,我在音乐艺术培训课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参与音乐体验活动的主体地位,采取开放型课堂教学,课堂上授课形式注重多样性、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配合,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六动”(动心、动耳、动眼、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体验音乐艺术之美。例如,在上课时,我避免一味的在旁边强调音高、音准、节拍等教学用语,避免使学生觉得乏味而无心去思考自己到底哪里不对;而是通过利用一些游戏的手段,使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让学生有更高的积极性来面对学习。

第三,灵取巧合,引发创新。每一节课程都离不开教学内容的选择,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培训课没有固定教材供教师选用,这给我授课时对内容和方式的选择相对自由,更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现代的音乐艺术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为此我上任何一堂课,课前都会做好充分准备,对音乐教育发展态势以及乐坛情况进行一定了解,紧跟音乐时代步伐。这样,在教学中我就能做到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根据参加培训学生的年龄构成和普遍性格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乐曲来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3 让学生学会艺术审美

艺术家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情感。”而音乐之美,就在于它是表达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德智体美”中“美育”的重要途径就是音乐教育,其特点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情感审美和情感表达。对于刚接触音乐艺术的学生来说,学习的重点便是学会审美。所以,我在音乐艺术的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视师生双方主动投入、相互的情感交流活动。

首先,让学生学会聆听。让学生用耳朵用心去听,听别人发出的声音是否和谐、悦耳。学会聆听后,就开始进行模仿,模仿自己觉得美妙的声音,在这样聆听、模仿、练习当中,慢慢加入一点表演的技巧,学会用音乐去表达情感。通过反复的学习,学生学习的音乐就具有强烈感情色彩,而不只是生硬的演绎出音符来。我在音乐艺术培训课教学中,始终坚信:音乐一定要能以情感人,如果用枯燥无味的机械操练来学习音乐,学生会觉得十分无聊。教学中,我反对让学生把作品进行普通的反复练习,避免学习过程毫无趣味,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学习;我在每次上课前,都要优选训练内容,不仅重视乐曲的经典性,而且考虑乐曲的情节性、愉悦性。实践证明,选择旋律优美且有故事情节的乐曲进行教学为最佳,因为这样的音乐可以在听觉上牢牢抓住学生的耳朵,而故事情节会像磁石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心,让其身心都感受的审美愉悦。

其次,引导学生发现、挖掘音乐里的情感素材。在课堂上,我重视引导学生把音乐审美体验融入到每一个乐句的分析、处理中,形成对音乐审美动力的强烈渴望,让学生感同身受地去主动体验审美。当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获得审美体验的喜悦时,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会格外卖力,课堂教学氛围自然就变得融洽而和谐。

2 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愉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经验

通过多年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音乐艺术教育,笔者应用愉快音乐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高职学生的音乐艺术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艺术团大部分成员都享受其中。结合自己的成功教学实践,笔者特总结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愉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经验,供大家参考:

2.1 处理好生动性与主动性的关系

一节好的音乐课,一定能让学生即使是面对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也能调动学习兴趣,积极的参与到课程中来。这时,音乐艺术课的生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也就体现出来了。其中“生动”可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课堂教学的形式生动;第二、教师准备的授课内容生动;第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运用得生动。即便是普通的音乐基础训练,只要一切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教学方式也能变得生动有趣。譬如,教授刚进入大学生艺术团的学生五线谱上音阶的唱名时,为使教学更加生动、趣味,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中围成一个圈,请出七位身高不同的同学扮演音符,分别充当音阶中的do、re、mi、fa、sol、la、 si, 并在地上画出五条线,标识出一到五线(即一到五阶梯,一线为一阶梯,二线为二阶梯,以此类推),告诉他们各自站在几线几间上。然后提问:“谁最高?”学生根据阶梯的划分,就能准确指出:扮演“si”的同学站的阶梯最高。此时显而易见:由于si站的阶梯最高,所以这个音的唱名在此音阶中也就最高。这种教学方式比较直观,加上视觉与听觉的统一,学生不但加深了对音阶上音符唱名高低的理解,也提高了对音乐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掌握更广阔音域音符的唱名奠定了基础。在练习的时候,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将扮演音符的同学,按所听到的音的顺序排列位置,并在五线谱上按顺序标识出他们的“家”的位置,同时在唱准音高的要求下唱出音名。这样游戏般的課堂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有效快速的记住音阶上所有音符的位置与唱名,实现教学质量最大化。在创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后,我们要追求更高层次发展,那就是使学生产生主动发展思想。因为任何教学若是没有主动性的参与,那其生动性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主动参与,他们生动活跃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所以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因为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主动,没有主动性是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的,音乐艺术的教学也必须是生动性与主动性相辅相成的。

2.2 处理好艺术传授与创造的关系

音乐艺术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知识和经验技巧,音乐艺术的教学其实就是教师将这些经验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累积的越来越多、越来越杂,教师把这些经验、技能统一起来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在音乐艺术中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也会体现出更高的要求。在一些音乐教学法比较成熟的国家,他们的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艺术创造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即兴创作。而这是我国现阶段音乐艺术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音乐艺术教学的核心是审美,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创造性,所以创造性更要始终贯穿于审美教育之中。

另外,教师在运动愉快音乐教学法授课时,应选择贴近现今比较流行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比如,结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Flash小品、电影插曲,或让学生亲自出演一个小型的音乐剧选段,学生的积极性也将会大大增加。

结语

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的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方式受到诸多场地、时间的因素限制,有些教师对愉快音乐教学法还持有观望和质疑的态度,并没有被广大的教育同行所认可;笔者的初衷是在推广此类教学法的同时,邀请我们的教育同行一起考证这种教学方法是否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可行性。我坚信:学生的学习只要有快乐相伴,他们就能在任何领域无限发散他们的创造思维,而音乐艺术课程也不会让一颗热爱艺术的心感到失望。正所谓:乐(音乐)海无涯乐(快乐)作舟!

【参考文献】

[1]肖艳华,卢珊珊,吴贞.新形势下音乐艺术教育的路径抉择[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2]李丽.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J].教

育与职业,2006(12).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7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指具有一些共同的兴趣或爱好的学生,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为实现共同的理想、愿望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它是学校倡导大学生“三自”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对高职院校“一体两翼”团建工作的构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几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社团建设方面的经验,结合与河北省十几所高职院校的交流,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社团的发展提几点建议。

1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社团的特点

艺术类社团数量多且比例较大。从高职院校艺术类社团目前状况来看,艺术类社团占20%-30%之间,比例较高。艺术类社团涉及艺术领域广。艺术类学生社团几乎涉及艺术的所有门类。包括:美术协会、动漫协会、摄影爱好者协会、音乐爱好者协会、舞蹈协会、话剧协会、诗社、散文协会、电影协会等。此外,与其它类型社团相比,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社团还具有内容上的丰富多彩与形式上的灵活多样的特点,而且在影响力上,艺术类社团影响更广阔、更深远,尤其是艺术类社团中的音乐社、舞蹈社、美术社、戏剧社等,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青睐与广泛关注。

2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社团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2.1 社团规章制度不健全

社团管理机构对社团不够重视,一些高职院校中社团章程、制度比较完善,但经常出现有“法”不依的状况,而相当一些高职类院校,社团章程、制度根本就不完善,存在许多不健全的现象。二级管理难以推进,指导教师对社团监督、管理不够及时;财务管理不规范,经费使用欠透明;社团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艺术社团的工作程序相对不完整,这与社团规章制度的执行、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相关。

2.2 个别社团管理不规范

高职院校艺术类社团中,某些社团成员流动性较大。这与社团自身缺乏长久的吸引力有关,更与内部管理的不规范,内部制度的不健全,以致社团缺乏对会员的约束力有重大的关系。某些艺术类学生社团存在着学生只要愿意进,及时申请,交上会费,即很容易地成为该社团的会员。社团活动的约束性也不强,某些会员想参加活动就来,不想参加,随便找个借口,这种现象与社团管理不到位、不及时等原因有密切关系,从而导致了社团会员流失很大。

2.3 社团干部及成员素质参差不齐

个别社团存在社团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社团活动组织能力不强,学习与工作关系处理不恰当,日常工作不规范,与其他公益、科技、学习类社团相比,艺术类社团的某些干部综合素质欠缺的多。社团成员的素质也是残次不齐,对于非艺术类院校,学生一般都未接受过专业的艺术训练,大部分由于兴趣、爱好加入到艺术社团中来。当然,也有个别同学曾经在中学接受过艺术训练,这就导致了成员间的艺术基础及个人艺术素质的不同。

2.4 社团组织松散及缺少规划

正如某位专家指出的:“由于社团成员参加社团的动机不一,艺术综合素质及水平不同等原因,导致社团组织松散,社团组织的艺术活动往往层次较低,水平不高。”[1]社团能够开展常规活动的时间有限,参与率不高;会员参加活动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指导教室不能正常参与社团活动等。虽然在高职院校中,艺术类社团最受欢迎,数量较多,但大部分还处于自发生存状态,还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自身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

2.5 社团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创新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缺乏活力与创新,即使是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艺术类学生社团,也面临着这一问题。这与一些高职院校中社团活动未能得到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以及学生们参与艺术类社团主要抱着娱乐、交际的目的有很大关系。对于艺术类社团中的一些典型节目来说,一般院校也主要是采取社团中的老会员传帮带新会员的形式,活动秩序化,内容出现僵化与老化,缺乏必要的创新精神。

2.6 社团外部环境亟待改善

在社团外部环境中,也存在着一些学校对社团发展不够重视,指导不力,在资金、设备、活动场所方面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社团资源来源途径不能给予保障,致使部分社团发展举步维艰,发展缓慢。

3 加强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社团的对策与思考

3.1 高职院校应当高度重视艺术社团的建设

艺术类学生社团在高职院校中起着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同学们的精神情操以及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相关管理部门要对艺术类学生社团的地位、作用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对艺术类学生社团面临的困难,即使采取解决措施,将其作为一项重大的任务来抓,使艺术类社团真正成为学生们展示自我风采、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平台,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高职院校有必要将艺术类社团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到学校办学的体系中来,纳入到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计划中来;同时,还要在社团活动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2 加强指导教师在社团发展中的作用

聘请专业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团活动组织与开展中的指导作用。就一般高职院校来说,学生处、校团委、社团联合会等发挥着指导学生社团的作用。实际上,专业指导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这与社团活动的质量、层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专业指导教师的经验,能够提高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活动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从而提升学生们参与社团活动的兴趣与品位。

3.3 找准立足点,健康扎实发展

艺术类学生社团需从自身建设做起,找准立足点,才能扎实推进社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这需要有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机制。社团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艺术类社团加强内部相关管理制度建设,促进促进社团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使社团运行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正如某位社团管理者所说:“社团的发展需要加强社团自我管理机制建设,提高学生社团的领导层素质。”[2]所以,高职院校可以发挥校团委、社团联合会等相关社团管理、组织部门的作用,定期举办培训,加强交流与沟通。此外,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要选拨出“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学生干部来担任社团负责人。

3.4 整合社会资源,走“社会化”发展之路[3]

高职院校可以从当地实际出发,利用当地的一些艺术名流资源,采取邀请、聘请等方式,使其加入到院校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中来。艺术类社团的建设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促进艺术类学生社团的更好发展。通过这种交流与学习,可以借鉴兄弟院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积极鼓励艺术实践活动与社会对接,如:开展艺术下乡活动,组织慰问演出等,达到从学校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

3.5 树立品牌,提升社团文化内涵

高职院校文艺社团的发展,要有长远发展目标,须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生社团。树立品牌意识,从艺术社团自身建设入手,提高艺术社团的审美层次、娱乐水平、文化内涵。结合所在学校实际,开展一些具有专业特色,切合学生需求,具有职业特点的社团文化艺术活动。比如,就医学类专科院校而言,舞蹈协会活动的开展可以与医护人员的行为礼仪、人文修养、文明举止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书法协会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一些书写病历的比赛活动,既体现了书法的魅力,又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结合医学专业来开展活动,既体现了活动开展的普遍性,又体现了院校自身的特点,彰显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总之,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社团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与水平,更有利于营造和谐、温馨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社团管理者以及社团自身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勇于实践,不断创新,艺术类社团活动就必将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深入,在以后学校的人才培养以及学校和谐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正兴.论大学生艺术社团的管理[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6:66-67.

[2]叶刚,戴兆俊,徐磊.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高教视窗,2008,7:201.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8

关键词:艺术,高职院校,学习,能力培养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 学会学习是人们立足于社会并为之做贡献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建设文化战略强国这一目标的提出, 从2000年起, 众多独立设置的艺术高职院校相继成立。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录取政策是“先本科, 后专科”的方式, 致使艺术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以本科艺术院校落榜生和依靠短期艺术培训考学的普通中学学生为主, 这些学生的个人素质偏低且缺乏自我约束力, 专业基本功不扎实, 文化素养欠缺。因此要想提高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毕业就业率, 首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入手, 改变他们的学习理念,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优化他们的学习方法, 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理安排时间, 处理好课内与课外、博学与专一的关系。

一、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现状

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有别于其它教育, 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 艺术高职生的学习具有它的特殊性。课程的广泛、专业的特殊、内容的陌生、教学进度的跳跃、教学风格的多变等等, 这些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所适从, 不少艺术高职学生都存在着消极的情绪体验。他们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目标不明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变化, 原来“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的“精英教育”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导致生源质量特别是高职专科层次的生源质量呈明显下滑趋势。有相当多的学生就是因为不会读书, 考不上好大学才报考艺术高职院校的。因此, 在艺术高职院校,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糊里糊涂混日子的学生较多。

2. 学习兴趣不均衡。

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普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对重视专业学习, 忽略、抵触文化学习。二是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但不论是哪类学习, 学习动机均处于浅层化的状态, 自觉性不是很强, 松松垮垮, 对于深层次的、理论性的、丰富个人知识素养的活动, 表现比较淡漠。

3. 学习动力缺乏、厌学情绪严重。

由于所上的大学是专科院校, 有相当一部分艺术高职生缺乏学习动力, 认为“上好上坏一个样”, 家长让他们来学习, 他们就来学习, 学习结果无所谓。在学习上缺乏自尊心, 对考试成绩满不在乎;缺乏自信心, 没有求知的需求和激情, 平时不愿意上课, 即使上课, 也提不起精神, 对学习敷衍了事, 整天无精打采, 萎靡不振, 六神无主;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目光短浅, 胸无大志, 理想模糊;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 学习抱负水平较低, 很少体会到学习成就感。

4. 学习态度不端正, 功利化色彩较浓。

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和职业教育的特点, 使他们较早就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 如各类演出、实习实训、各种选秀活动等, 在当今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由于利益驱动的影响,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强烈地刺激着艺术生敏感的神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艺术高职生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 对艺术领域的认识是所学专业带来的金钱效益, 对学习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眼前利益上, 不能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学习情绪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5. 文化底蕴薄弱, 思维能力欠缺。

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由于自身文化底蕴的浅薄, 在艺术创作上缺乏感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且逻辑思维能力欠缺。例如美术专业的学生, 他们临摹人像、物体时可以绘得十分逼真, 但如果出个题目要他们创作一幅画, 有时却经不起仔细推敲, 常有不合理情况或违背逻辑的状况出现。又如表演类专业的学生, 在模仿教师的动作上可以非常到位, 但是如果让他们自己去分析作品, 正确表达蕴藏其中的艺术情感时, 却往往很难把握准确。

二、艺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 明确学习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当人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 就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 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 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 进而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 努力达到目标。

艺术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是具有艺术职业特色的, 开设的课程与相关艺术岗位的职业技能知识要求关系密切, 是以解决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为原则, 锻炼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 不要停留在每天对自己讲:“我今天要好好学习……”而是要对自己说:“我今天要做好下面的几件事, 分别是……”让自己的目标具体化, 并让自己清楚这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是怎样达到的。

那么, 我们应如何来设置学习目标呢?不妨按照以下来做。

首先, 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 确立目标。如所学专业的总体培养要求、各个专业课程的基本特点和要达到的能力标准、自己现有的知识情况和技能水平、自己可利用的时间和精力。其次, 将确立的目标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三个层次, 如学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天目标等。按照目标行事, 并定期对目标进行测评。

2. 增强学习兴趣, 文化、专业均衡发展。

一个艺术工作者如果缺少文化底蕴作为强有力的支撑, 在社会上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艺人”“匠人”, 而不可能获得全面的、长久的和可持续的发展, 更谈不上深厚艺术造诣。因此在学习上应当文化、专业两手抓, 哪一样也不能放松。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是给自己设置恰当的预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正确定位, 提出合理的期望值, 使自己通过努力, 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进而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激发学习的热情。

二是为自己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 大多数人在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前, 学习效率会有较大的提高, 进而克服困难的毅力也会大大增强。因此, 适当地给自己创造条件, 积极参与竞争竞赛, 会使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

3. 培养学习成就感, 增强学习动力。

在我们的学习动机形成过程中, 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自己能力所持有的信念, 认为自己有获得成功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信念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学习行为。所以, 激发学习的成就感对于增强学习动力来说非常重要。

因此, 作为艺术职业院校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决心:一是充分利用所有资源, 为学生搭建一个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通过建立艺术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办学、举办美术设计作品展、主持人大赛、校园之星选拔等实践活动方式, 为学生创造更多增长见识、施展艺术才华的机会。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在自身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并从自身的变化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由此激发学习成就感, 获得学习动力。二是创建具有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 使学生在校园中充分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通过对校园名师以及优秀毕业生真实事迹的宣传和外请行业一线专家阶段授课以及走出国门交流办学的方式, 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度, 对学校办学质量的信任, 树立学生不论是在哪一层次的大学学习, 只要努力就能够学到真才实学的思想。

4. 端正学习态度、不被社会不良风气所困扰。

艺术高职院校学生应不断地审视和分析自己所拥有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 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合理的规划, 增强自身抗外界不良因素干扰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只有用心付出, 才会收获成功。

5. 选择有效的、适用的学习方法。

在我们的知识基础既定的前提之下, 学习获得成功的诀窍便是勤奋加方法。我们应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

首先, 要了解自己所擅长的学习类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较为擅长或偏爱的学习类型。例如, 有的人喜欢通过身体或动作的实际操作学习;有的人喜欢通过看录像或图表学习;有的人喜欢通过听讲学习;有的人擅长利用各种媒体信息来学习;有的人擅长从他人身上学习等等, 运用擅长的学习类型来学习, 会大大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其次, 要善于把握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学习中我们应把握住的几个重要环节是:课前、课中、课下、阶段检验。这些环节把握好了, 就能为我们进一步获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 要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社会是最好的学堂。这就要求我们热爱生活, 善于观察生活, 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并从中思考、省悟生活的智慧, 做人的学问。

最后, 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 弥补自身的不足。多观察周围的同学, 仔细体会他们是如何学专业、学文化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吸取他们学习中好的方法和经验

参考文献

[1].李雪蓉, 《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就业观,创业观

一、调研的缘起

目前, 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的就业与创业调查方面的材料甚少, 说明该方面的工作还需要深化。在深入调查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观和创业观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 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工作的力度。

此次调研的对象是IVT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专业的学生, 主要涉及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动画专业这五个专业。调研的内容主要是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和创业观问题。就业观的调查主要包含:个人基本信息、与专业相关的信息、专业与工作的关系认识、就业观念、就业要求、职业信息等内容;创业观的调查主要包含:对创业的理解、创业打算、创业方向、创业心理等内容。

二、调研的过程与方式

调查问卷的统计工作非常关键, 得出的数据将对艺术专业就业和创业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将收集的有效问卷按专业共分五部分分别统计, 大致经过六个步骤:第一步, 看性别和答题状况。无性别和答题不全的问卷定为无效问卷, 并男女分开。第二步, 统计问卷的总份数。每个专业的统计表上注明问卷总份数以及男女数。第三步, 统计每个选项的具体数据, 分男女。如:1, (A) 男10, 女8; (B) 男5, 女4; (C) 男2, 女1; (D) 男3, 女5。到此步将每个专业的问卷基本情况统计完毕。第四步, 在前三步的基础上综合统计。统计的数据为所有专业相关选项的男女综合数据。第五步, 根据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百分比换算, 包括男女比例以及相关选项比例。第六步, 根据统计的数据撰写调研报告。

问卷调查和统计的时间为2009年6月—2010年6月, 面向艺术专业的学生总共发放问卷230份, 回收有效问卷222份, 有效回收率为96.5%。其中, 男生的有效问卷为103份, 占46.4%;女生的有效问卷为119份, 占53.6%。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26份 (男:7;女:19) , 占11.7%;环境艺术设计专业52份 (男:20;女:32) , 占23.4%;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51份 (男:34;女:17) , 占23%;动画专业63份 (男:29;女:34) , 占28.4%;产品艺术设计专业30份 (男:13;女:17) , 占13.5%。

三、调研情况分析

整个问卷设计了60道题目, 题量较大, 涉及的面较广, 以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观念, 鉴于文章篇幅, 我在此着重对部分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分析。

现在所学的专业是否是您的兴趣所在?在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我发现:222份问卷中有158份选择“是”, 占71.2%;64份选择“否”, 占28.8%。究其原因主要是与个人的喜好、专业的就业形势、高考录取是否服从调配、父母的意愿和家庭经济负担等综合因素相关。

您认为现在的专业课程设置对今后就业的影响有多大?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就毕业生在将来选择对口专业就业而言, 专业课程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是艺术专业教育的重点;当学生选择不对口专业就业时, 专业课程的影响力相对变弱。这个时候或许更注重学历、经验、学校名气、社会环境等主客观因素。

您会选择什么类型的工作?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能挖掘自我潜质的工作对学生的吸引力最大, 说明大家都希望找到一个充分发挥个人最大潜能的工作岗位, 为企业或社会更好地服务。稳定、舒适、安逸的工作岗位或许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当下是受大家追捧的。挑战性的工作岗位所占的比率较低, 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显现学生的竞争意识很薄弱。我认为, 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通过艺术设计比赛慢慢培养, 参加比赛也是锻炼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

面临即将来临的就业压力, 您是什么感觉?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这组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90%的人是可以承受和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的。这让我感到些许的欣慰。同时也说明缓解就业压力的政策和措施的必要性, 疏导学生就业心理已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您有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 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结合时代特点, 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在全面分析自己的同时增强职业竞争力, 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于就业, 您最想了解的是哪种信息?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就业需求信息比较直接地体现岗位职能与技能等资讯, 也是求职者首先关注的重点问题。实际上, 需求信息、求职技巧、就业政策和人际关系存在一种就业程序上的先后顺序。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首先会看到招聘需求信息, 根据招聘信息的要求和个人情况参加应聘, 就需要一定的求职技巧, 在选择该职位的时候可能会更多关注就业政策, 在就业之后才会涉及人际关系的处理。从这个角度分析, 调查数据中显示出递减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您对创业的理解?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创业, 顾名思义就是开创事业, 就是要以开拓性的思维、创造性的劳动建树事业。狭义地讲, 创业是组合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 进行生产性活动。目前, 许多学者都指出, 创业可以在现有的组织内部进行, 也包括从一个有问题的企业开始创建出一个重焕生机的企业。创业不只是新创企业的专利, 所有创建活动都可以被理解为创业行为。上述创业概念其实是“广义”的创业概念。也有学者提出创业概念是指“从零开始创建新企业”, 即“狭义”的创业概念。数据显示, 大学生在创业前有必要准确理解什么是创业。

如果创业计划和学业冲突, 您将如何处理?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您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有多少?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大学生创业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 但是大学生因为创业问题而放弃学业的做法还是不值得提倡的。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 若有必要可根据实情提供休学或代理创业的便利, 而这都是以将来可以顺利毕业为前提的。因此, 大学生要正确处理创业与学业的关系。

国家采取措施要求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拓宽就业门路,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 鼓励自主创业, 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 并提供各项培训、补贴和贷款等优惠扶持项目。大学生对政策的了解会更有利于创业, 甚至可以避免创业时期的各种瓶颈问题。

四、结语

通过调查我还发现, 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观念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对就业与创业的环境和政策等了解不够, 这就充分说明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构建实效的就业指导体系有助于学生走出就业和创业难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10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它的兴起为高校大学生信息获取、交流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腐朽思想, 近些年来在新媒体环境下, 高职艺术生核心价值观状况令人堪忧。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职艺术生核心价值观现状及成因

高职艺术生思想活跃, 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所以表现出个性、敏感、活跃的特征。许多人政治立场不坚定, 政治意识冷漠;受成长因素的影响, 行为上总是我行我素, 德育观念上知道勤俭但是很难控制自己;受社会影响, 相当一部分艺术生只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 功利性较强, 存在道德层面知行脱节问题。

我国社会处在转型期, 经济领域的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政治领域官僚主义、文化自信问题、文化领域的文化自觉问题等, 所有的问题综合在一起, 对学生来说可谓是重大的冲击, 影响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对高职院校的艺术生, 会因此而产生迷茫。目前, 高职艺术生德育状况令人堪忧, 究其原因, 一是外因, 即社会环境、校园小环境的影响。

二、新媒体环境下树立高职艺术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对策建议

(一) 应对新媒体对高职艺术生价值观的影响, 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的接受能力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强, 但是在其他方面略逊一筹, 比如是非曲折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把我学习的规律, 很有可能走很多的弯路, 造成学习的效率低下。所以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让他们更好的学习, 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

(二) 营造新媒体环境下艺术学习氛围, 强化审美型价值观教育。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选择艺术专业大多因成绩不理想, 学习能力不强, 这就要结合高职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 有针对性的制定统筹规划, 要注重社会的变化、市场的变化, 营造富于艺术氛围、依托新媒体创新艺术滋养模式, 比如利用微博, 微信、飞信、贴吧、开展多种艺术学习、交流活动营造新媒体环境下和谐育人氛围。

(三) 塑造德艺双馨的高职艺术人才, 加强政治型价值观的合理引导。艺术是为人类服务的, 应以人为本, 不能脱离人们社会生活。高职院校艺术生的培养要把个性发展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 从而实现艺术人生的最大价值。高职院校的教育者要反思自己, 怎么去做才能让我们的艺术教育事业做到向艺术一线社会延伸。首先应该创建符合现阶段艺术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 多向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比如:艺术实践和公益演出的机会;还可以多开展政治形式的教育讲座等, 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 不断的实践, 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国情, 了解社会, 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品质, 不断的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

(四) 加强对高职艺术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由于高职艺术类大学生个性张扬、喜欢标新立异, 对新媒体的警惕性较低, 对新媒体所带来的不良信息和腐朽思想观不能准确筛选, 在不同侧面造成价值观紊乱, 与社会主导价值观背道而驰等。高职院校必须高度关注、掌握新媒体带给艺术类大学生的影响, 引导新媒体往有益于高职艺术类大学生校园生活、学习的发展轨道上来。提升艺术生对新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 能够在媒体商业化的侵蚀下保持清醒头脑, 避免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迷失方向。

参考文献

[1]于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 2010, (11) .

[2]黄艳梅, 张劲松.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问题及教育策略[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2, (2) .

[3]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 2009, (6) .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11

【关键词】音乐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我国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的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方法、思想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而最为重要的一个改变就是当下的教育倡导的素质教育、提倡的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而对于高职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讲,这一点恰恰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然而,在当下的高职艺术院校中,学校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虽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在此以音乐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高职音乐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因此,很多院校在教学要求中也极力的要求要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运用到教学当中去,然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要比一般的传统教学难度更高,且我国教育领域在该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因而,创造性思维教学存在着多个方面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1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应用其主体就是教师,并且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还要对创造性思维教育有一定的研究。然而,就我国当下的高职院校的教师水平来讲,还有一定的欠缺。因而,就笔者看来,教师素质水平不高是创造性思维培养教学存在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

1.2教材、教学内容陈旧

创造性思维教学应用需要具有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材,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思的教材。而不是一味的讲述知识、理论。根据调查研究发现,高职艺术院校使用的教材普遍上来讲内容较为陈旧,已经不能很好的追随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

1.3教学模式不合理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通常采取大班授课制,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其教学形式大多仍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更很少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沉闷,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4教学评价单一、标准化

一直以来,高职音乐教学中教师都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未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其评判有失公允,且其评价内容、方式单一,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提高音乐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对策

由上述可知,我国高职艺术院校,以音乐专业为代表,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方面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讲是非常不利的,更加不利于为我国培养大量的艺术类的人才。笔者在此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能够为这一难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1直观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响来表现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欣赏者产生联想。在鉴赏教学中,学生通过聆听,可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强、弱、快、慢以及音乐的喜、怒、哀、乐,并能够想象出音乐表现的情景。若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就更能够正确的体会与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意境。充分了解了作品表达的内容后,通过对直观的音乐形象的感受再引导到对乐曲的感受上,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想象,同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

2.2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学生感到亲切、轻松、愉快,就能用最大的激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变静态的音乐吸收活动为动态的情感音乐表现行为,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情境审美化。

2.3即兴创作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鉴赏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节奏、律动、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填歌词、创编故事等丰富多采的创造实践,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造性尝试。即兴创作表演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的能力。由于即兴活动属于即时临场发挥,因此即兴创作的成果显得粗糙。但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音乐训练可赋予我们一种积极想象与创造的激情。所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即兴创作与表演能力是创造性教学的新举措尝试音乐创作是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高职艺术院校中的专业有很多种,但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之所以选择音乐为研究对象,是因为音乐专业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专业。而以上也仅仅只是对提高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个方面的措施,且这些措施研究的也比较浅显。而仅仅凭借这些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高职艺术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需要艺术学校的教师共同来致力研究。

结语:综上所述,高职艺术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来讲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一重要作用就给艺术类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挑战。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研究和准备,同时还需要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对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加大研究力度,要从艺术学生出发、从专业出发来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虑,进而能够更好的、更有效的解决当高职艺术学校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在教学中的问题,进而促进高职艺术院校的发展,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仲丽娟.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位中学教师的亲历亲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7)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 篇12

中国的学生的美育教育可以说在初中阶段就已停滞。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不会把美育方面的课程比如美术、摄影、音乐、舞蹈等纳入到主干课程当中, 仅仅作为学生课后“兴趣”来进行培养, 其结果首先是教师和学生乃至家长势必会潜移默化地认为升学以及为升学而考试才是整个学习的最终目标, 其次, 美育课教师在学校中显得无关紧要, 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要实现对学生在美育方面的教育引导, 就必须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以及客观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纵观学生的成长经历, 可发现他们从初中阶段开始, 多数人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 不得不选择淡漠甚至放弃原有的兴趣爱好与梦想, 在尚不具备自主选择能力的情况下, 心不甘情不愿、甚至带着抵触情绪在学校与家庭为他们铺设的道路前行, 应付考试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督促着学生进入这条单行道。这种单一性在学生的成长阶段, 不见得有利于开启学生各个方面的才智, 反而容易使学生感到精神上的压抑。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 可导致以下几个问题的出现:

1、心理问题;现时的高校中, 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被重视, 很多院校都增设了心理咨询中心、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也配备着专任的心理辅导教师, 可见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是学校关注的问题, 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心理问题在学生进入高校前就已形成, 即便通过心理辅导, 在短期内也难以达到疏通与根除的目的。

2、自我存在及价值感的缺失。在初中和高中以分数论成败的学习竞争中, 部分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在激烈的分数角逐里失利, 他们在“分数榜”上不能找到一个让人满意的位置, 因此无法展现自我价值, 而在这条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的单行道上又无法对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从而导致他们对自我价值的怀疑甚至否定, 但在来自学校和家庭双重压力的作用下, 部分学生不得不消极应付, 表现出随大流、得过且过、精神涣散的状态。

3、人生目标模糊。在美育教育不足、而以分数作为单一标准的评价体系里, 无形之中否定和埋没了学生除主修科目外的其他才能, 极易造成部分学生不能清晰地自我定位, 从而慢慢丧失追求以往理想与目标坚定的信心, 在长期的主动或被动式的忽视中渐渐模糊和背离了人生的目标。

4、业余生活的单调乏味导致空虚无聊。升入高职类大专院校之后, 很多学生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和学习,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大多认为脱离了家庭与教师的“监控”, 结束了高中时代长期高度紧张的复习、测验、考试的生活, 在专业学习之外的业余时间里, 他们会突然陷入无所适从的状态——因为再无人对他们的业余时间进行安排和规划, 一旦遭遇能使他们紧绷的神经感到完全放松和刺激的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等娱乐活动, 他们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其他一些不甚健康的娱乐当中而不能自拔, 这在高职类院校的学生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对应措施:

1、通过艺术社团, 大力推进美育教育。在课堂里的美育教育是不完整的, 理论性的知识固然重要, 同时也更需要实践作为补充, 而学生的艺术社团活动就是个很好切入点。艺术社团活动的健康开展, 有利于推动美育教育, 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美, 建立审美情趣, 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对完善自身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们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加入社团, 在社团中, 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为社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通过活动得到师长与同学的肯定, 从而使他们更容易找到自信。社团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心理狭窄的空间, 投入大家庭的怀抱, 感受大家庭别样的温情。笔者作为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 通过对学校业余模特队的指导, 亲身体验到学生社团在高校中的重大作用。近些年, 高校的学生社团有着种类增加, 规模壮大的趋势, 因此在社团的管理及运作上需要不断地进行规范化调整, 使学生社团日臻完善。

2、引导学生对美的兴趣与爱好, 点燃对生活的热爱。大多数学生在从高中进入大学这段时间里都可谓经历了高考的洗礼, 大学阶段的美育教育首先可以把他们从紧绷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 让他们的注意力从其他不健康的娱乐和消遣中转移, 培养他们对美的鉴赏力, 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以更开阔的心胸去拥抱与感受自然之美及人类艺术文明之美, 从而使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乐观处世的人生态度, 以及求真、向善、爱美的行事原则。

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兴趣和爱好不仅要从自然与人文方面进行宏观的人格建设, 也需要从日常的行为进行细节塑造。

3、适当增加美育课的课程比重, 增强美育课的师资力量和队伍建设以及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由于大部分高校将美育课设置为选修课程, 如遇到选课人数少或与其他课程发生冲突的情况, 这门课则不得不停开。有必要把美育课作为主干课程来抓, 完善美育课程体系建设, 使院系各部门提起对美育课的重视。在师资建设方面, 美育教师的引入应严格;定期要求在职美育课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或升造, 给予他们足够的提升空间,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美育教师队伍, 使这支队伍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健康与蓬勃地发展。在加强美育师资队伍的同时, 应跟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大经费投入, 以确保师生能在一个无忧的环境中施展自己的才华。

4、开设美育教育相关的讲座与交流。聘请文艺界的专家泰斗给学生普及美育知识、开展相关的学术讲座, 并加强校际之间的文艺交流活动是促进美育教育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校际之间的文艺交流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交际面、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以及社交能力, 还可以在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不足, 从而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的的动力。

上一篇:阅读讲评课下一篇:贾樟柯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