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精选6篇)
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 篇1
近年来, 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推进, 社会服务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大职能已日渐成为共识, 并在一定范围内实践着。特别是理工科类高职院校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 而文科类高职院校如何开展社会服务, 仍然存在很大分歧, 主要表现为: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建设内涵不明晰、建设措施缺乏实效性等。本文试以文科类中的艺术传媒类 (“艺术传媒类”全称为“艺术设计传媒类”, 是教育部发布, 自2005年开始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 (试行) 》中的一个专业大类, 下设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广播影视类三个二级类专业, 涵盖广告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音乐表演、影视表演、编导、广播电视技术、摄影摄像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等30个专业) 高职院校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探讨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问题, 以期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
一、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提出
(一) 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承担“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历史使命的需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特别是“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1) 十七大顺应时代要求, 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 十七届六中全会又专题研究部署了文化体制改革,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这既是历史赋予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 同时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 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不仅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以为文化建设培养更多后备人才;还要积极服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 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 这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 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重要内容
2006年, 教育部、财政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5]35号) 精神, 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这是引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在该计划中, 明确将“社会服务领先”作为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五个基本条件之一, 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作为建设计划的重要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 政策导向十分明确。2010年, 教育部、财政部为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新增100所左右骨干高职建设院校, 并再一次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作为计划实施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两个计划, 前后延续十年, 一致强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为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创建国家示范校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三) 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强化自身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高职院校内涵式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 (2) 三者有机统一, 而又相互促进。借助于社会服务, 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和技术发展动向, 以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专业布局;可以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使教师在文化建设第一现场掌握最新技术,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水平, 增强教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能力;可以为学生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 在参与实践中验证知识、增长才识,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可以促使学院科研调整研究方向, 提升实效性;还可以为学院争取到企业和社会的大力资助, 增加办学经费。然而从现实来看, 当前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大多还处在起步阶段, 表现为:认识上的不到位, 把社会服务看成为副业;能力上的不适应, 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滞后于行业的发展;机制上的不完善, 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物质技术基础不够, 演播室、剧场、实训实习基地以及信息网络建设等不能满足社会服务需要。在这种情况下, 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更是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强化自身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内涵
社会服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的社会功能和角色, 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狭义的社会服务, 是指在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 高校以各种形式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做的经常性、具体性、服务性的活动。本文所称的社会服务主要是指狭义上的。而所谓能力建设, “是对能力人的培育和对人的能力充分正确发挥所赖以进行的社会条件的创造”。 (3) 这里的“能力人”既可以是个体的人, 也可以是由人构成的组织。而无论从哪个层面而言, “能力的主体和主体存在的环境是影响和制约能力发挥和实现的重要因素。” (4) 因此, 把握能力建设的主体特征和客观环境, 是科学界定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内涵的两个基本点。
从能力建设的主体特征来看, 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首先是一种职业教育, 因其“职业性”而与其他普通本科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所区别。“本科高校发挥其学科多、科研能力强、设施完善等长处, 更擅长科技成果转化、创办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咨询服务、信息服务和装备服务等。而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其行业背景和人才培养层次等优势, 重点抓好大众培训服务、应用技术咨询服务及地方或社区的信息服务。” (5) 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明确的要求: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人才, 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面向区域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 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 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创造条件, 增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这是对整个高职院校的一般化要求, 而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还有一个特性就是“艺术性”。从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和优势, 以及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的能力出发, 本文认为其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主要集中在:传媒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 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训能力, 立足区域的文化传播能力, 以及面向艺术类中高职院校、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四个方面。
从能力建设的客观环境来看, 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还必须对接当前社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开展社会服务, 既要考虑高职院校的能力和需要, 又要考虑社会的需求, 只有把两者对接起来, 才能促发高职院校的动力, 提供有效的服务。基于这一前提, 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就是在院校和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中寻找服务的对接点和能力的增长点。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有着全面的部署, 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可以有所作为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创作、展演优秀的文化作品,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通过技术研发和理论研究, 加强舆论的分析、研判、监督与引导, 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三是通过援建电视台、文化站、广播站、社区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 共享学院剧场、演播室、图书馆、体育馆等文化资源, 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四是通过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文化建设, 参与中外文化交流等形式, 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五是为传统及新兴文化产业职工提供培训,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是全国10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100所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中首批获得立项建设的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作为改革的先锋与示范, 学院始终注意把社会责任与自身需要及能力结合起来, 已逐步形成具有艺术传媒特点的社会服务模式, 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和平台支撑, 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本文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分析, 试图为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一个参考案例。
(一) 传媒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建设
通常而言, 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弱项。为了克服这一弱项, 学院采取了多方面的举措, 其一是加大激励力度。通过制定《社会服务管理办法》、《中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管理办法》, 修订《科研管理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 落实社会服务责任, 并从时间、场地、经费、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极大地提升了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其二是搭建平台。依托发展研究中心, 整合学院研究所、工作室和其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形成对外服务的集成平台, 研究所侧重技术研发, 工作室侧重产品加工和生产。其三是构建长效机制。通过牵头组建湖南文化产业职教集团, 并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引企入校, 先后与湖南卫视、青海卫视共建“湖南电视产品生产基地”, 与广东中奥动漫公司共建“动漫产品制作基地”, 与湖南数字时代出版设计公司共建“校园数字出版平台”。实践证明, 这些措施是非常富有成效的。近五年来, 学院对外承接了20多部广告片的拍摄制作任务, 500多部 (集) 广告片、动画片、资料片的配音任务, 30多项影视动画外来加工项目, 金鹰卡通卫视2006年动画春节晚会, 《三湘职业技能大师》系列专题片, 湖南省高校首部电视剧《棕榈树》, 以及国内首部动画幻想电影《风筝手》等项目,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二) 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训能力建设
为了提升培训能力, 学院在整合原有国家动漫产业振兴基地、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所、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基地、IELTS (雅思) 培训与考试服务工作站等培训机构的基础上, 成立继续教育中心, 专门负责社会培训服务, 面向文化创意产业、区域中小型文化企业和社会积极开展各类培训。2011年, 为省内外广电行业、高校、中小学及社会人士提供各类培训达18 000人次, 这些培训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学院扩大了办学经费来源, 还赢得了文化界、政府的高度肯定。2011年, 学院还与湖南广播电影电视局成功签约合作共建“大广传媒培训基地”, 建立起由学院名师、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构成的“培训师资库”, 开发培训教材, 重点为影视动画、广播影视、数字出版、艺术设计、新媒体等领域的企业职工开展岗前技能培训、新技术培训、高技能培训和鉴定等, 每年可接纳8 000人次来基地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同年, 湖南省委省政府把新疆高校毕业生“文广班”学员为期两年的培训任务安排在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学院教学质量的高度肯定。
(三) 立足区域的文化传播能力建设
相比于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 文化传播是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强项。近年来, 学院发挥自身的文化传播优势, 不仅积极参与公益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还积极参与国际项目承接与合作, 促进中华文化国际推广。首先, 在参与公共文化事业方面, 学院师生先后担任了世界、亚洲龙舟锦标赛, 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龙舟赛等赛事的裁判及现场解说, 以及参加全国妇联、《今日女报》、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媒体大型文化演出, 为湖南省展览馆“三湘巨变——湖南省60周年成就展”担任讲解等活动, 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 美国、澳大利亚等华人龙舟组织, 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肯定;其次, 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 主动与省内外媒体、周边社区群众、区域企事业单位共享实验剧场、演播室、录音室、实训室、图书馆、体育馆、国际汉语言传播湖南基地等文化、文娱和体育设施, 使学院日益成为长沙星沙地区乃至中南地区的文化传播与活动中心。如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等名牌节目在学院演播楼录制;2011青海卫视花儿朵朵海选现场设在学院体育馆;2009年首届湖南校园戏剧节闭幕式在学院实验剧场举行等。再次, 依托落户学院的国际汉语言文化传播基地, 整合电视节目制作、影视动画、主持播音等重点专业人才优势, 开展国际项目承接与合作, 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推广。从2009年至2011年, 连续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在基地举行。2011年7月, 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第十届汉语桥中文比赛开幕式上说:“汉语桥已成为各国青年展示汉语水平的重要舞台和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特色品牌, 成为充满魅力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
(四) 着眼文化事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建设
“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辐射带动能力是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其改革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出成果和雄厚的专业教学资源等, 对其他职业院校示范、推广和服务的能力”。 (6) 在这方面, 通过发挥学院“湖南文化产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和“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的作用, 以系部为主体, 积极开展与湖南边远地区和西部中高职院校之间的校际合作与对口支援。如主持与播音专业、影视表演专业对口支援湘西州某艺术职业学校, 帮助在原有专业中渗透播音与主持、影视表演、礼仪主持课程内容与教学, 提供教师培训和学生继续教育学习, 共享教学、师资、实训等资源。网络传媒系、主持与播音系对口支援新疆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重点帮助提升办学层次、转变办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师资交流与培养、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与就业信息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学院还进一步拓展辐射带动面, 以优势艺术教育资源对口支援老少边穷地区,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出版与发行专业、主持与播音专业对口支援湖南江永县的村文化站建设, 帮助建设图书室、广播站, 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指导农民利用网络进行农副产品数字化营销, 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景区讲解员开展普通话培训和旅游讲解业务指导, 制作旅游手册, 提升民族地区旅游业品味。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 不仅使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锻炼, 还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 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村文化事业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http://www.gov.cn/jrzg/2011-10/25/content_1978202.htm.2011年10月25日。
[2]霍丽娟:《高职院校如何实现社会服务功能》, 载于《光明日报》, 2008年8月3日, 第11版。
[3]韩庆祥、张军:《能力建设: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伟大工程》, 载于《特区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6期, 第28-29页。
[4]魏明、郝理想:《“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概念透析》, 载于《职教论坛》, 2010年第15期, 第65页。
[5]廖忠梅:《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比较研究》, 载于《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 第27页。
[6]任振林:《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辐射带动能力》, 载于《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第2期, 第7页。
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 篇2
(天天享学教育武汉分校 提供亚贸写字楼B座11层1188室)
1、播音主持
播音主持艺术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专业,随着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播音主持人职业将成为未来就业领域的热点和亮点。
自我介绍、自备稿件朗诵、即兴评述、主持小栏目、才艺展示
男生170cm以上,女生160cm以上;嗓音条件好,普通话发音标准,形象气质俱佳。
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广州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近五十所高校。中传、浙传、武大三所高校在480分左右,其余高校在320-400分之间
2、广播电视编导
广播电视编导主要是指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此专业应用广泛,就业前景宽泛。
故事写作、影视作品评论及分析、文艺常识、才艺展示
具有较好的文字写作功底,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形象思维和艺术感知能力。
中传、浙传、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川音、沈音、广艺、南艺等近五十所高校。大部分高校集中在350-450分之间
3、影视表演
影视表演主要是培养电视、电影、话剧、节目主持人、音乐剧及广告演员等。就业前景较为宽泛。
声乐(美声、名族、通俗唱法均可)、形体、台词、表演
男生175cm以上,女生165cm以上;形象气质俱佳,有表演的欲望和天赋。
北影、中戏、中传、武大、重庆大学、南艺、广艺、上戏、川音、沈音、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近四十所高校。文化课分数较低,在290-320分之间
4、导演
导演专业主要培养专门为电影电视部门从事戏剧导演,影视导演,栏目编导与策划等职业的高级艺术人才。
故事写作或构图写作、文艺常识、美术基础、综合面试等
较好的文字写作功底,较强的形象思维,有一定的绘画构图能力。
北影、中戏、中传、上戏、四川大学、南艺、广艺、川音、四川师大等近二十所高校。350-450分之间
5、戏剧影视文学
戏剧影视文学主要培养戏剧影视剧本创作及管理的高级艺术人才。
故事创作、文艺常识、综合面试等
较好的文字写作功底,较强的形象思维。
北影、中戏、中国戏曲学院、南艺、中传等近二十所高校。350-450分分之间
6、数字媒体艺术
是一个宽口径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主要培养熟悉先进的数字影视技术及数字影视制作生产流程高级人才。
综合面试、绘画、速写、才艺展示等
较强的形象思维,有一定的绘画构图能力,有一定的音乐才艺及素养。
北影、中传、中戏、上戏、上海音乐学院、南艺、沈音等近二十所高校300-400分分之
除以上专业外,传媒专业还有摄影摄像、空中乘务、模特等冷门专业,这些专业招生人数少,适合报考的人数更少。专业专业考试科目简介招生对象招生高校文化课分数线
7、摄影摄像
摄影作品提交(自己以前拍的),摄影作品分析及评论、绘画
爱好摄影并有一定基础
中传、北影、中戏、浙传、南艺等近十五所高校,350-450分之间
8、空中乘务
才艺展示(声乐、器乐、舞蹈任选)自我介绍
只招女生,身高164cm-174cm之间,形象气质俱佳,身体裸露部分无明显疤痕。
南昌航空大学,320分英语过70分。
9、模特
舞台展示、身材比例测量、才艺展示
男生185cm以上,女生175cm以上
湖北美院、北京服装学院、武汉科技学院、江汉大学等近三十所高校
一般为自主划线200-300分之间
10、艺术商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综合面试、文艺常识、方案策划及评论
文字功底较好,对策划及管理有兴趣
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 篇3
【关键词】 非艺术类专业;版式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02
一、高职院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从高考的角度说,非艺术类是指只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的学生,而艺术类是指要参加省区的术科联考和高校的校考,也就是说艺术类学生在进校之前就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而非艺术类学生在进校之前基本上都是没有美术基础的。我校的城镇规划专业就是非艺术类专业,而城镇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城镇规划设计和房地产策划市场,牢固掌握城镇规划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从事规划设计、制图、建设管理、房地产策划与管理等工作的高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该专业在大一时候学习了素描、色彩和设计基础课程,对于该专业来说平面设计软件的学习应用是零基础,而版式设计至少应该掌握Photoshop和CorelDRAW等平面设计软件,作为一门非专业课程在课时设置上相当少,只有16节课,也就是说在这16节课内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版式设计的原理,还要学会版式设计的制作方法,掌握基本软件的应用,面临着基础弱、课时少的问题,具体如何实施教学步骤与教学方法将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
二、课程的定位与设计思路
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何谓版式设计?版式设计又称为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视觉传达的重要环节。版式设计要调动各类视觉元素进行形式上的组合排列,但更重要的是,版式上新颖的创意和个性化的表现。版式设计的学习对建筑规划设计的学生来说,在呈现设计方案时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对建筑规划设计的专业学习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学习版式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Photoshop和CorelDRAW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位图图像处理能力和矢量图形制作以及文字编排的能力,而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同学们在课外运用大量的时间来自主学习软件的应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版式设计训练为导向,以典型版面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通过对优秀版式设计作品剖析和模仿,引导学生建立版式设计的整体概念。并着重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解析,现场演示,修改作业中不足的地方,从而引导学生在实战训练中熟练掌握设计原则。
三、课程目标设定
(一)专业能力
1、学习版式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版式设计科学性与艺术系的统一理论,为创作出一个有序而独特的画面组织结构,使其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主题内容的表达,符合人们的接受心理和视觉要求。版式编排一方面提高版面的注意价值,强化信息传递的快速与准确,另一方面,使读者通过版式编排艺术产生美的遐想与共鸣。
2、使学生熟练掌握和了解版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构成的基本形式,掌握版式设计在作品中的应用,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让其为自己的专业服务,美化自己的专业设计,可以通过美化设计方案ppt的制作,以及画册、展板等的制作,从而熟悉常见的版式设计问题与解决办法。熟练运用Photoshop和CorelDRAW等平面设计软件进行版式设计。
3、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二)方法能力
1、能根据项目要求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
2、能够根据项目任务制订工作计划,并组织或协同执行工作计划。
3、能够充分理解项目任务的要求,并能根据项目任务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4、具备一定的对社会观察的敏锐度,能够发掘出新的观点,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创意完成相应的画册、展板等设计。
四、教学实施的主要步骤及方法
通过分析该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为解决当前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制订一套适用于该专业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该课程主要运用讲授式与训练实践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训练中主要采用了案例示范、临摹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等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前期课程主要以案例示范为基本,通过示范操作和讲解使学生掌握版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临摹版式环节放置在课后完成,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自主学习是课程学习强有力的支撑,由于课时太有限,软件操作学习的环节主要就依靠学生自主学习;任务驱动是实践训练环节的根本,推动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第一,案例示范。是指教师通过示范操作和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在前期,课程必须导入案例示范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来讲解版式设计的知识点和如何利用软件来进行制作。在本课程中,案例示范操作主要是结合所讲理论知识点,利用Photoshop和CorelDRAW软件进行版式设计实例操作演示。在示范教学中,教师对实践操作内容进行现场演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强调关键步骤和设计要点,使学生边做边学,理论与技能并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临摹版式。对于初学者来说,临摹无疑是很好的入门方法。每次课结束后都会给学生课后布置版式抄绘作业。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必须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督促学生加强训练。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各类优秀的版式设计,并抄绘版面构成。将设计较好的版式设计作品用点、线、面知识进行解构,从而加深对版式设计中点、线、面关系的处理和版式设计原则的理解。并以此让学生点滴积累,搜集素材,有了一定的模仿积累,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
第三,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老师讲解示范有了一定的版式设计理论知识和软件基础知识,课后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做到对整个学习过程心中有数。版式设计课程的重点和时间分配上主要在设计思维的培养和设计原则的掌握上,在软件的应用上基本完全靠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研究,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进行项目任务训练。有了前面的案例示范、临摹版式、自主学习为基础,最后进行项目任务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应该怎么做,而是创设某些技术上的难题,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及有关线索,即从哪里去获取相关的资料,教师要担任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去学习现成的结论。
由问题的创设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习的动力。比如,在进行个人作品集封面设计的时候,先留任务给学生,学生完成任务以后老师再评讲。设计之前,学生就需要对版式设计的开本和印刷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如开本知识点、分辨率、出血、颜色模式等;还会对构成知识的点、线、面的应用,以及美学原则等知识进行思考。留下任务,其实就是留下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设计中的问题,让老师去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第五,检查结果,科学评价。这个环节非常重要,课堂教学的目标有没有实现,必须通过课后的检查评定才能知道,这种检查可以是教师的检查、也可以是同学间的自查与互查。同学们自己从对比中找出优点、缺点,找出自己做到的与没有达到效果图的地方,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然后加以改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让学生能直观地发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找出薄弱环节,以便在后期的学习中加以注意和改进。科学的评价是指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的一种评价。评价的原则是:以激励为主,注重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的评讲也应该符合职业教育形式。改变单纯的以学生的课堂、课后作业和美观性评价为主体的方式,可以改为以学生设计、创意、制作、美观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注重每个项目任务的过程性评价,这样可以更全面的反应学生的能力。
五、小结
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很大的改变,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在经验探索中寻求一种适合于不同受教对象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案例示范、临摹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等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多维度解决教学中学生基础差、课时少等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美国]麦克韦德.版式设计原理与应用[M].侯景艳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09
[2]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5
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 篇4
一、加强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意义
( 1) 加强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 是维护校园稳定, 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当今社会纷繁复杂, 各种势力渗透, 在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和不良现象, 对校园的安全与稳定起着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所以加强学生干部培养不仅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举措, 而且是维护学校稳定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作用, 尽量消除和减少不稳定因素, 才能稳定校园, 实现和谐。
( 2) 加强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 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以艺术类学生为主且女生居多, 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较低, 且有些学生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因此, 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管理者不仅要肩负特殊的教育与管理职责, 还要承担对学生进行大量心理疏导与辅导的责任。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工作管理者中兼职者较多, 大多是刚毕业来学校做专任老师的, 队伍不稳定, 且他们不可能像学生干部一样时刻与同学在一起, 在师生交流与沟通方面就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因此, 加强学生干部培养, 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建设一支好的干部队伍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 3) 加强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 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干部不仅是学生中的佼佼者, 还是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 充当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 加强对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 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加强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的主要措施
( 1) 齐抓共管, 加大对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领导力度,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促进学生干部成长成才。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领头羊, 他们培养的好坏, 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大局。为此, 学校领导干部应站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要性, 将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来抓, 并从战略高度指导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 真正参与到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中去, 时刻准备加以指导, 确保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
( 2) 多管齐下, 通过制订一整套完整、科学、行之有效的培养目标体系, 来不断完善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学校各级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学生干部培养工作,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研究现阶段学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首先, 要完善选拔机制。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首先要从建章立制下手, 建立一套科学、平等的学生干部选拔制度, 使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在民主、平等、公开的基础上产生, 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热情, 来确保选拔出来的学生干部综合素质高, 群众基础好, 工作能力强, 工作效果明显。其次, 要优化培训机制。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人的高超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后天通过个人努力一步一步积累而来的。因此, 我们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业务能力培训, 把学生干部的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要从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着手, 使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最后, 要健全监督考核激励机制。为了建立一支合格的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 我们要建立系统、可量化的学生干部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我们还要做到一视同仁, 统一标准, 采用同样的量化监督考核指标, 使学生干部工作的成绩具有可比性, 落实干与不干不一样, 干多与干少不一样, 干好与干差不一样的奖惩机制。
( 3) 把握重点, 尊重学生干部, 相信学生干部, 依靠学生干部, 注重对学生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大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 本身就是大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校和老师的正确引领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其中的内因起根本作用, 而这个内因就是大学生和大学生干部的自我学习、自我进步和自我发展。所以培养学生干部, 我们要把握重点, 注重对学生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我们可以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课外活动等方式, 向学生干部传授党的基本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干部锐意进取的时代意识、公正无私的优良品质, 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此外, 还可以利用团校、党校、学友沙龙等多种阵地定期对学生干部开展教育, 强化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 提升其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为此, 我们要对大学生干部有信心, 要勇于推动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和发展自己,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实践工作中大展拳脚, 依靠大学生管理服务好大学校园。
( 4) 突出实效, 强化对学生干部业务能力的培养, 使其更好地为学生和学校服务。俗话说: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们可以把长期教育和短期教育相结合, 使学生干部从心理上和思想觉悟上做好为学生服务的准备。引导学生干部要有工作热情, 无论事情大小, 都是为学生服务, 都应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工作, 自身的工作将直接影响学生工作的效果。同时, 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干部多方面为学生服务的能力。学生干部要胜任工作, 应该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办事能力等。学生干部的行为举止要规范, 语言表达应得体, 在同学中要有威信和公信力, 这样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学生干部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工作, 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这就要求传媒类高职院校勇于探索、循序渐进建立起符合自身特色的高职学生干部培养方法, 并要与时俱进, 逐步完善, 同时还要在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之后, 注重狠抓落实, 务求实效,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培养出一支素质优、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孙艳华, 张肖伟.高职高专学生干部队伍培养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08, (34) .
[2]李宁.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现状及其培养方略[J].怀化学院学报, 2006, (3) .
[3]胡斌.论高校学生干部的作用、选拔与培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2, (6) .
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 篇5
关键词:学生团干部,综合素质,调研,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团干部是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职院校团员青年中的骨干和精英, 是团组织联系团员青年的桥梁和纽带, 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实际开展效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团干部队伍, 是做好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组织保证, 也是高职院校团组织发展壮大的迫切需要。笔者以传媒艺术系的学生团干部群体为调研对象, 肯定成绩, 查找不足, 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适应该校的学生团干部培养体系, 以期促进该校共青团工作进一步发展, 增强该校各级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一、高职院校学生团干部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本项调研主要采用了座谈会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 调研的内容就是高职院校学生团干部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座谈会主要针对的是传媒艺术系各班级团支部书记及传媒艺术系团学会干部, 问卷调查则在传媒系学生团干部群体中随机抽样开展的, 座谈情况和问卷统计结果显示, 该系学生团干部综合素质现状如下:
1、总体情况良好
该系学生团干部队伍相对整齐, 团干部工作积极性高, 战斗力较强, 有较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观念、团队意识, 并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 包括基本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拥有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在开展共青团工作和团的文化娱乐及社会实践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能力, 在促进该系共青团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理论知识欠缺, 政治理论素养不高。调研结果显示, 有近56.3%的学生团干部认为自己的团务工作理论水平一般或较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团干部对理论学习不够重视, 认为理论学习枯燥无味, 缺乏兴趣。更有同学认为理论学习不重要, 只要把工作做好了, 把学生活动搞好了, 即使没有理论知识也照样可以得到老师的认可。另外, 缺乏理论学习的氛围, 学习形式单一也是造成大部分学生团干部理论素养不高的原因。
(2) 责任奉献意识不强, 存有功利思想。有些同学担任团干部不以服务同学为己任, 相反将其作为班级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入党和其他各类评优的资本和优势, 更有甚者在各类评优评比过程中托关系、拉选票, 严重脱离了学生干部的本质, 也败坏了学生团干部在学生中的形象和威信。其次作为学生干部, 需要经常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来做群众性公益活动, 有些同学做工作讲求回报, 认为没有“好处”的事情不值得来做, 缺乏责任和奉献意识。
(3) 认识不足, 工作中缺乏主动意识。由于学生团干部对团的工作性质, 团的组织活动特点和工作方式认识不足, 尤其是部分班级团支部支委成员, 在团课、组织生活等工作上依赖于系部的安排, 满足于完成任务, 缺少服务团员青年的主动意识。调查结果显示, 55.2%的学生团干部承认自己在工作中没有创新意识或者不知道该怎样去创新, 50.4%的学生团干部则坦言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4) 自身能力欠缺, 业务工作能力有待提升。在学校团的工作和活动开展中, 团干部受到自身工作水平和活动能力的限制, 往往困难重重, 阻力大, 干扰多, 工作施展不开, 活动效果不理想。部分学生团干部认为自己的公文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不高, 有42.9%的学生团干部承认自己不会做或做不好PPT, 有31.7%的同学坦言自己无法很好地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 42%的学生团干部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缺乏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此外, 还有一部分团干部自尊心强, 抗挫能力差, 听不得半点批评, 遇到困难就退缩。也有部分学生团干部缺乏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眼高手低, 不善于向他人学习, 工作中骄傲自满, 固步自封。
(5) 专业知识不牢, 专业素养不高。客观上由于学生团干部比其他同学承担了相对较多的工作任务, 学习时间相对较少, 再加上不能够很好地协调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导致部分学生团干部学习成绩下滑。但主观上也有部分学生团干部以工作忙为借口放松了专业学习, 只求“60分万岁”。另外, 部分学生干部热衷于各类活动, 主观上放弃专业知识的学习;用人单位学生干部优先, 有社会实践经验者优先的选材标准, 也导致学生干部偏离主要目标, 放松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高职院校学生团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对策
在目前形势下, 切实加强学生团干部队伍建设, 提升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工作水平和能力, 必须从高职院校和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学生团干部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 抓住素质培养锻炼的关键环节, 为学生团干部的健康快速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1、举办学生团干部骨干培训班, 建立轮训机制
二级学院、系部可以每年举办1-2期的学生团干部骨干培训班, 培训人员主要包括学生团总支副书记、组织部部长以及各班级团支部书记等。培训班可以通过举行形势政策报告、素质拓展训练、理论研讨、专题讲座、参观考察、文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借助开展各种技能竞赛, 全面拓展学生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 建立轮训机制, 力争让更多的学生团干部受到系统的培训, 全面提升团干部的理论和业务能力。
2、日常工作中引导学生团干部强化“四种意识”
我们在对团干部进行培养锻炼, 全面打造理论素养, 提升工作能力的同时, 也应注重在团的日常工作和活动实践中引导学生团干部增长才干, 修炼驾驭共青团工作的本领, 不断强化“四种意识”, 即学习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3、建立二级学院团总支书记联席会议制度
鉴于目前基础共青团工作现状, 该校可以尝试建立学生团总支书记联席会议制度。可由各二级系部团总支书记轮流定期召集, 会议内容应紧紧围绕团的工作展开, 活动形式不限, 这样既可以互相交流经验, 认清不足, 共同进步, 同时, 组织会议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团干部进行锻炼的一种机会和方式。这样, 学生团干部会有种被重视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无形当中增强了他们工作的信心和积极性。
4、树立典型, 大力表彰和奖励
我们在提倡奉献精神的同时, 也应结合现实的实际, 在优秀的学生团干中选树典型和榜样, 以此来感染、激励、号召和带动其他干部共同进步。比如要建立健全学生干部奖励制度, 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 评选先进, 树立典型, 充分调动学生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事实证明, 这种做法的宣传、带动效果很明显。
参考文献
[1]曾亮.科学发展观下提高学生干部素质途径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10.
[2]陈宏振.高职学院大学生干部素质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08:180-181.
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 篇6
关键词:网络素养,现状,教育对策
近期,大学生魏则西网络求医贻误最佳治疗时机,最后不治身亡事件成为网络热点,由此引发人们对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的思考。本文拟就浙江传媒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范本,对传媒类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进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本问卷共设计46道题目,发放250份,回收238份。
一、浙江传媒学院在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
1、大学生网络接触及网络利用方面。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浙江传媒学院在校大学生网龄普遍较长,66.6%的被调查学生网龄在六年以上,85.7%的被调查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在三个小时以上。随着学生使用网络的增多,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明显,47.5%的被调查学生对网络较为依赖,14.7%的被调查学生对网络严重依赖,两者超过被调查学生总数的一半。
网络利用能力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对网络服务的利用体现了大学生网络利用能力。调查显示,浙江传媒学院在校大学生最常用的网络服务是看电影、看电视、听歌、玩游戏以及QQ、微信、微博等,反映出网络利用主要用于休闲娱乐。
2、网络媒介认知方面。
根据调查,浙江传媒学院学生网络认知能力状况并不乐观。有49.6%的被调查者表示懂得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14.3%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不知道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有24.4%的被调查者知道网络媒介的技术特征。
3、网络道德修养方面。
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得网络世界中产生越来越多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根据调查显示,浙江传媒学院学生对网络道德和法律认同度较高,79%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上的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网上言论需要遵守道德和法律。76.4%的被调查者表示会主动抵制网络上传播的黄色、暴恐等不良信息。
4、网络安全意识方面。
根据调查,有74.3%的大学生会主动给电脑安装杀毒软件,有38.7%的大学生认为现在手机上网不安全,有24.8%的学生会接入陌生的wifi热点,有31.1%的学生宁愿使用自己的移动流量。在私人信息保护方面,有42.0%的大学生会经常在社交工具上发布照片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内容。
5、网络信息的辨识与批判方面。
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受众面超过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成为大学生日常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对于网络搜索到的信息,有56.7%的被调查者会仔细阅读,做出自己的判断,41.2%的被调查者会关注作者及来源的权威性。
6、网络表现能力。
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倾向于诉诸网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网络是一种交互式传播渠道,传播者影响受众,受众的回应也影响传播者。在问及看到社交平台信息的反应时,有75.6%的大学生看到感兴趣的东西才会评论、分享、转发。在选择与他人分享信息的渠道上,有35.3%的大学生选择面对面与他人分享,有64.7%的大学生选择在网络等社交平台分享。
7、网络内容的参与和制造,网络内容的参与和制造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内容。
有53.4%的大学生表示会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在净化网络环境,弘扬清风正气上,有87.8%的大学生选择从自己做起,不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有81。5%的大学生表示应该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和互联网道德。
二、教育对策
1、建立网络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完善课程体系。
目前,浙江传媒学院只有新闻传播专业开设网络素养教育相关课程,其他专业鲜有相关课程开设。高校网络素养课程能够帮助大学生科学的认识网络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传媒类院校应该着眼于互联网发展的时代背景,调整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课程设计,完善课程体系,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日常教学环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师+课堂”的教学模式让传媒类大学生加深对网络的科学认识,提高对网络信息接收、分析、辨别、利用能力,了解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和特点,积极利用互联网,使互联网成为促进学习和自身发展的有利工具。
2、加强对传媒类大学生的引导,尊重大学生在网络素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大学生作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主体,思想和价值观日渐成熟,在网络素养教育中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仅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自身角色,平等相待,更要加强引导。针对大学生在使用网络中普遍存在的无计划性和迷茫情绪,要引导他们树立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好上网和学习时间,明确学习和休闲的界限,逐渐减少上网时间,避免长期沉溺在网络世界中产生消极迷茫情绪。教师要以丰富的网络素养知识和实践引导、感染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利用网络服务学习和自我发展,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3、加强传媒类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
中共中央于2001年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阶段,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特别容易在网络世界遨游中迷失自我,网络世界的无序性和开放性,网络上充斥的色情暴力恐怖信息,也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冲击。要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就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网络道德的自觉意识,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操。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网络道德观念,传授网络道德知识,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积极、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
4、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范围内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浙江传媒学院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势在必行。要提高大学生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轻易在网上泄露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对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更要严格保密。教会大学生利用基本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和防护软件如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防火墙的使用等手段来保护国家信息安全、个人信息安全。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浙江传媒学院要从学校的文化特质、文化内涵、文化品位、文化传播方面谋划和思考校园文化建设。要从校园文化建设着手,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净化网络空气,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校园媒体要积极发挥舆论导向功能,占领网络舆论高地,弘扬主旋律,积极传播正能量,使网络舆论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同时,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向大学生普及网络文化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认识到虚拟世界和现实的差异,从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中。
参考文献
[1]耿红卫.网络与青少年德育研究[M].新华出版社,2013,08:53.
[2]张晓.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与管理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12:222.
【艺术传媒类高职院校】推荐阅读:
非艺术类高职院校09-01
影视传媒类摄影专业可报考院校11-02
传媒艺术教育10-13
传媒艺术类学院10-28
传媒艺术对高校党建工作影响10-06
四川传媒学院2017年艺术类专业考试内容10-24
【广东分视传媒艺术教育中心】考生曲线升本,走传媒艺考路圆大学梦10-02
传媒艺术系团总支学生会素质拓展训练06-10
2023编导高考面试考官提问30问_潍坊天大传媒艺术学校07-21
高职院校综合艺术修养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