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2024-06-18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精选11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篇1

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规范的学生管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近年来,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 坚持自我特色, 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满足学生合理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学生管理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尊重教育规律, 尊重人才成长规律, 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应包含五个方面:一是尽量满足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各种正当合理的需要。二是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 关心人、理解人、宽容人和引导人。三是以个性为工作切入点, 使其共性合格, 个性张扬。摒弃优秀学生品行的模式化, 注重学生个性的多样化, 尊重并保护学生的个性特征。四是坚持“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原则, 做学生的楷模。五是学生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 必须做到“三个结合”, 即把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与教育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把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与学生教育管理方法结合起来, 把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难点与热点结合起来。目前, 我院已经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学院的学生管理实践之中, 并要求全体教师用它指导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在实际工作中, 我院确立“学生是一切工作的重心和中心”的教育观, 一方面重视学生的作用, 重视学生潜在资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 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学院提出衡量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 学生管理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一是切实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如果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发挥主体作用, 不能变被动为主动, 不会独立地学习、独立地发展, 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目标将无法达成。因此, 我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视唤起大学生的自我人格意识、主体意识。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就开设有“生涯规划”课程, 每年在校内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活动, 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选一位“生涯规划”辅导老师, 使学生进入校门就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 发掘自身潜力, 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以期毕业后能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

二是让学生参与管理工作,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高职学生是战斗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需要有更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因此, 培养高职学生的“三自”意识就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日常学生管理中, 我院始终坚持开展以“三自”为主线的活动, 以育为主, 以管为辅;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积极开展公寓管理、自律自查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参与社会实践等项目, 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利用院系、班级等学生组织的作用, 让学生一起参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主体性, 满足学生培养特长的需要,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成功渴望, 促进学生主动成才的意识。实践证明, 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自己, 既学到了知识, 又学会了做人。

三是尊重并保护大学生的权利。《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根据《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关于大学生权利义务的规定, 在第二章明确了大学生的六项权利和六项义务, 并明确了学生维权的救济途径。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凡是涉及大学生权利的管理制度, 均保证学生有广泛的参与权, 避免学院单方意愿对大学生权利的强制干预。学院在处分学生或作出不利于学生的处理决定前, 都应将处罚决定及理由和依据告知学生及其家长, 并听取学生及家长的陈述和申辩, 然后作出决定。学院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处分申诉委员会”, 为维护大学生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是努力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下, 教师履行教育管理职责的核心是指导与服务, 改变过去教师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状态, 为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学院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唯师独尊”观念, 改变单方面灌输和空洞说教的教育方式, 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 建立平等、友爱、相互尊重、朋友式、同志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与学生为友, 平等地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个性。学院还在全院开展“我最喜欢的老师”、“我最喜欢的辅导员”等学生评教活动, 密切师生关系。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坚持自我特色

1.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军工特色”

我院前身是一所军工学校, 有着长期为军工企事业单位培养人才的历史, 在办学实践中积累形成了不同与其他普通院校的学生管理特色, 我们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明确提出了“军工特色”, 即:“大力弘扬军工精神, 培养具有‘忠’、‘毅’品性的人;牢固树立军工标准意识, 培养具有‘严’、‘细’作风的人;高度重视军工质量文化建设, 培养具有‘精’、‘优’质量观念的人”。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注重“严”、“慎”、“细”、“实”精神的体现。多年来, 学院始终坚持早晨军号一响, 全体学生上早操;晚上学生就寝, 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对全体学生点名查铺;星期天到部队开展“军营一日”活动;寒暑假到军工企业开展“军工情”大学生文艺演出活动。另外, 学院所在的南阳市有一“编外雷锋团”, 我们主动与他们联系, 在我院大学生中成立“编外雷锋连”, 接受“编外雷锋团”的指导, 并经常开展活动。“军工特色”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受军工企业欢迎。由于历史的原因, 多数军工企业因位于边远山区, 人才奇缺, 但我院的毕业生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发展。目前, 河南省多数军工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都是我院毕业生。

2.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职业特色”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专业课程的设置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灵活性。围绕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我们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突出“职业特色”, 十分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注重学生爱岗敬业、艰苦创业、忠实肯干、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善于与人合作等方面的训练。如, 我院有许多大学生社团组织, 多数社团与“职业”有关, 其中还有“创业协会”、“职业规划协会”。我们还聘任“中国高科技人才楷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鲁宏勋为我院兼职教授, 为我院学生做报告, 以亲身经历讲述他是如何从一名普通钳工变成一名高技能人才。学院还经常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见习、实习, 并提出“双基地”建设, 即:将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成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实习基地。学院各系还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 组织学生开展“素质拓展训练”, 培养学生工作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

3. 在学生管理中坚持“严管厚爱”

高职生入校初期都有一种“挫折感”, 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 学习无动力, 发展无目标。对此, 我院每批新生入学教育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作为重要内容, 以班为单位开展主题班会, 规划学习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 用成功毕业生的例子激励他们, 树立他们的信心。同时, 我院按照教育部要求, 对新生开展为期3-4周的军训, 进行组织纪律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在日常学生管理中, 学院始终贯彻“严管厚爱”的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学院针对学生在校期间不同阶段的思想特点和行为变化规律, 分入学、养成教育、毕业三个阶段分别施以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和措施。注重行为养成, 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坚持《学生一日学习、生活制度》, 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学院还建立24小时全天候的学院领导、行政处室领导、各教学系主任、书记三级值班管理体系, 经常深入班级和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情况。实行院级领导联系系 (部) 制度、中层领导联系班级制度、辅导员入住公寓制度, 实行学生宿舍每晚查铺制度和向总值班室报告制度, 并成立校风校纪督查队, 把《学生一日学习、生活制度》落到实处。我院在学生管理上“严”字当头, 但“爱”为中心, 所有的“严”都是因为“爱”。学院建立有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制度, 困难大学生救助制度, 学生评教制度等;成立有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大学生资助中心、大学生一站式服务事务大厅、大学生就业服务大厅、学生处分申诉委员会、学生伙食委员会等。学院提出“行政围绕教学转, 教学围绕学生转”的办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事事为学生着想, 处处关爱学生。我院有一位残疾学生, 从入校时起, 学院就成立了帮扶小组, 专门为他定做了床、课桌椅, 还为他更新了轮椅, 教务处考虑到他行动不便, 专门将他所在班安排在一楼上课, 该班辅导员与他住在一个宿舍。学院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了学生和家长, 也感动了社会各界。我院一位姓耿的班主任, 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 但当所在班学生生病时, 她日夜坚守在医院陪护;当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 她把学生领到家里, 一起吃饭, 谈心交心。多年以后, 她的学生返回母校见她时不叫耿老师, 而叫“耿妈妈”。正是学院对学生有“爱”, 培育了学院学生的爱心, 每次社会号召的募捐活动, 我院学生总是热烈响应;每个节假日和星期天, 南阳敬老院总有我院的学生志愿者的身影。学院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年年获省级先进称号, 还受到过共青团中央的表彰。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要继续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不断创建和发扬学生管理工作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邵庆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 (4) .

[2]程玉红.新环境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转型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4, (4) .

[3]曾宪军, 张晓洪.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3) .

[4]谢学芳.高职院校学风现状与对策[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报, 2006, (6) .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篇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职院校扩招等新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缺乏热情。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做着单调的、程序化的工作,被动地接受工作,不主动思考并用消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对他人缺乏关心。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从事的是助人行业,对于他们所需要服务的对象的关心较少,服务理念较薄,且用傲慢的、淡漠的行为去对待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问题;对自己缺乏信心。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现在大多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的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对自身产生一种否定心理,渐渐缺乏自信,使自己对工作不认真。

二、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1、职业态度差。对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来说,他们的行政管理工作只是循章办事,缺乏技术含量,不用主动思考,只用被动接受,以此,造成了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逐渐拥有消极的工作心态,不认真对待工作。而这种公众认识倾向和社会舆论对高职院校组织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定位模糊,工作积极性消磨。在学校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较轻松,较之于教师,没有教学的压力,但工作较重复琐碎,导致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与他人易发生误会冲突,或有部分教师不配合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易使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心理。2、职业荣誉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大多都在从事单调琐碎、程序化的、循章办事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使专职行政人员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也背离他们所学的专业,逐渐的会使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产生厌倦心理,难以找准自己的定位,会感到迷茫不安。上传下达、循章办事的工作使他们觉得无所作为,缺乏相应的成就感,难以对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管理因素。1、工资待遇低。高职院校重视教学科研,在分配制度上,天平就会慢慢向教师方面倾斜,而反之,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会降低,较低于教师职业,工资待遇逐年拉大,即使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做得再出色,也难以使工资待遇提高。久而久之,行政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所做的工作与他们所得到的实际报酬不相符,会让他们心里感觉不平衡,心生厌倦,工作不认真做,产生职业倦怠。2、发展空间小。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晋升较困难,学校行政机构人员的限制,年龄学历的高要求,都为他们的晋升之路建起高高的门槛。行政管理人员长期工作在这个岗位上,难以晋升,机会渺小,前途渺茫;学历深造难,评职评教难,都使他们感觉希望渺茫,难以向更高的地方发展,长此以往,易使其产生职业倦怠。3、层次差异大。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但迫于社会的就业压力,他们不得不选择行政管理工作,心理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且繁琐的工作使他们毫无成就感,而且他们的工作协调力与能力经验的不足,易受到领导的批评与不认可。因种种原因的限制,不能使他们拥有较多的晋升机会,为了自己的发展,会将工作放在一边,埋头做认为对自己有益的事情,这样更容易降低对工作的积极性,且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压力倍增,也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

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要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减轻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通过社会、学校和自身三个角度,帮助专制行政管理人员树立积极的心态,缓解压力,明确目标,建立自信,实现价值。

(一)科学管理。1、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宣传是人们认识了解高职院校专制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并尊重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支持他们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举行一些活动,以此来缓解行政管理人员的压力。2、提高工资待遇。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与晋升机会,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要一视同仁,评优评先,运用积极的激励制度,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为学校多多献策。3、加强并改善机制。对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与学习培训,学校都应引起重视。公平的对待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开展培训,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对于行政管理人员应适当的进行奖励措施和津贴,不仅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也会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他们在工作领域的成就感。通过锻炼,使他们有更高的水平来适应工作。

(二)自我调适。面对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与消极心态,行政管理人员应该进行自我调节,缓解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1、正确认识。对于自己的职业应该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对社会对学校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产生职业认同感,产生积极心态,积极的参加工作,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2、明确目标。根据自身的发展与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明确的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做出努力,勇敢的面对挫折,不用空想而是用积极的心态去向自己的目标前进。3、提高素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等新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努力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为。在工作管理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文化水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心理素质,面对困难,面对压力,勇敢去面对并解决。

四、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2-0078-02

1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异军突起,发展迅速。而高职院校学生多数为高考录取中的下游生源,文化素质、纪律性普遍较差,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加,然而高职教育又承担着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任务。面对新形势,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怎样展开?

2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特点

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大 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大多数属于高考招生中的下游生,入学分数线低,文化基础差,学习难度大。进入高职院校后,他们上课时经常会出现听不懂、学习态度消极、厌学等情况。任课教师普遍反映,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教学组织相当困难。

有一定的自卑感,受挫承受能力差 因为高考成绩较差,许多高职学生入学初就有一定的自卑感。由于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以及与那些考入本科院校的同学一比较,他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逐渐形成思想上的压力,思想敏感而且脆弱。如果遇到挫折,不管大小,他们就会对自己进行完全的怀疑,内心气馁、沮丧,自暴自弃。这种错误的思想如果长期得不到矫正,就会导致这些学生思想上的禁锢和心理的障碍,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自卑心理。

人生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于自己人生的长远打算更是没有考虑过,人生目标模糊。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提问题,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也不会去问个究竟,缺少基本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认为是一种“煎熬”,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差。这就出现一些学生逃课、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现象。

自我约束力差,沉溺于网络 大部分高职生入学以后,家人对他们的管教突然减少,来到大学这个相对独立的大环境后,自我放松起来。有个别学生沉迷于网络,上课睡觉、迟到、早退,沾染喝酒、吸烟等不良习气。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不去上课,从不学习,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不仅损害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也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稳定。

组织纪律差,团队精神不够强 有一些高职学生成长在比较好的家庭环境中,从小父母就非常疼爱,使他们养成任性、占有欲强、自私自利等习气,导致我行我素,不愿接受纪律束缚,对自己的不良行为缺乏正确的判断,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组织纪律性差。进入大学后,不少人自我意识膨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观念,缺乏团队精神。

兴趣爱好广泛,善于展现自我 许多高职学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吹、拉、弹、唱,有的喜欢体育运动,有的喜欢美术绘画,还有的喜欢参加各种社团组织等。他们积极热情,善于展现自我,在校园文艺、文化、体育等活动中有激情、有热情。

思维活跃,善于动手 任课教师普遍反映,在上实訓课时,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与上理论课完全是两种状态。学生在实训中思维活跃,积极动手,学习效果较好;参加各种技能比赛,积极主动,热情较高。

3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面对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如何管理他们,培养他们?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要针对学生自身的特殊性来开展,管理他们不能用本科的管理模式,也不能用高中的管理模式,应该结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高职生的特点,有的放矢,有所创新。

以引导为主,疏杜结合 针对当前高职生受挫能力差的特点,在学生管理中应该以正面引导为主,而不能把工作重心放到“堵”上面。要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引导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同学,热爱生活,多肯定,少否定。在对学生引导过程中,班主任、辅导员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灌输一些积极向上的观念,如学会感恩、向校园不文明现象说不等,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在引导学生思想的同时,也要严格学校纪律,以此杜绝校园不良行为甚至是危险行为的发生。一方面,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在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应尽的义务,规范日常行为;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对学生所做的决定,要做到程序正当、处分恰当。

活动引导,陶冶情操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但是兴趣、特长较多的特点,可以多组织一些文艺、体育等活动,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活动,以校园文化作为学生自我管理的载体,为学生展现形象、拓展素质提供舞台。以此给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宽松的环境,释放学生的个性,用有益的活动占领学生的闲暇时间,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进而创造“快乐教育”的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实现学生自我价值。

鼓励为主,奖惩结合 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帮助学生发现并肯定自己的长处。在学习上,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在班级里,对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要加以关怀,让学生感觉到学校的温暖。

奖(助)学金的评定、学生综合测评等工作,要通过学生自评、班级民主推选等形式进行,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对于不遵守学院规章制度的学生,不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要按照相应规章制度进行处理,使学生意识到违反规章制度就要承担相应惩罚。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对其表扬和奖励,树立标兵,树立榜样。

严格为主,宽严结合 很多高职学生之所以学习基础差,是因为他们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自由散漫、不守纪律、贪玩等很多不良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必须严格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其遵规守纪的习惯。在管理学生时,坚持严格为主、宽严结合的原则,做到管理有道、教育有方。

对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明令禁止的行为,如打架、伤人等,一定要做到违纪必究、违纪必严,让学生明白制度性的错误是坚决不能犯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意识。对于学生日常的迟到、早退、旷课等问题,以教育为主,进行耐心而细致的教育、批评,使学生明白、改正自己的错误。通过严格的管理与有效的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从思想和制度上管理学生,形成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德技结合,理实一体 专业技能是学生的立身之本,培养合格的高职学生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除了专业教师对学生课堂的教授外,作为学生管理者要抓住学生动手能力强、热衷实践锻炼的特点,组织各种专业技能实习、技能比赛和知识讲座,如建筑施工现场实习、测量技能大赛等,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更高的学习热情,以此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结合品德和技能的双重培养,坚持学生品德教育和技能教育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一体化的原则,以品德教育促进技能教育,以技能教育带动学生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好的品行,以此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最终达到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目的,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江军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J].教育管理,2013(10).

[2]陈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3(7).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考 篇4

1 科学定位管理目标

1.1 保平安

安全不保, 何谈教育。所以学校管理的第一要务是保学生平安, 保学校平安。具体说就是保学生人身安全, 防止他杀、自杀、火灾、食物中毒、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发生;保学生、学校财产安全, 防止抢劫、偷盗等事件发生;保政治安全, 防止非法的游行、示威、罢课等群体性事件发生。在当前全国校园恶性事件频发的情况下, 保平安更是头等大事。

1.2 保学习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 高职学生也不例外, 要全面学习, 要重点学好一技之长。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 学生管理工作也应如此, 要培养一个刻苦学习, 努力创新的学风, 要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 形成良好的学风;用好的学风来带动好的班风、校风的建设和形成。

1.3 保稳定

稳定压倒一切。我们这里讲稳定, 主要是讲维护一个良好的教学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没有良好的“三个秩序”, 学习搞不好, 管理上不去。因此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 维护一个稳定祥和的学习环境。

1.4 保文明

讲文明, 树新风。这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更应做讲文明的表率。开展校园文明实践:搞道德银行, 道德法庭, 文明漫画, 文明文学等活动的征集、评选、奖励活动, 促进大学生的文明素养。狠抓教室文明、寝室文明、个人文明, 解决常见的随地吐痰、乱扔废物、弄脏墙壁、打人骂人、抽烟酗酒、打牌赌博等不文明、甚至违法行为。

2 积极树立学生管理模式的新模式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 就是着眼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从学生需要出发, 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 适应高职院校发展要求, 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 通过转变角色, 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首先, 要树立服务意识, 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 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因此, 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 变管理为“服务”。学生管理部门要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 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 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次,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方面, 明确地告诉学生, 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 在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 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 针对学生的决定, 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 学生对学校的处理享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 学校要有明确的程序并予以确保。

2.2 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 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在工作中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 不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 以利于消除大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 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往, 高职院校一般实行在学生工作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中心的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 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 学生管理工作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 甚至在学生管理中形成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针对于此, 学生管理中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 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 又是被管理者, 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 既“学到了知识”, 又“学会了做人”, 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明显增强。另外, 培养一支思想进步、作风过硬、素质较高、自制力强、有威信的学生干部队伍, 也是搞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法宝。

2.3 坚持“依法治校”

高教改革的迅猛发展, 大学越来越成为没有“围墙”的校园, 大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学校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 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调节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现在, 学生工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不完整、不健全, 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中仍有许多空白点, 以至于无章可循, 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二是临时性、应急性的“通知、办法”与规章制度并存, 朝令夕改难以避免, 制度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持久性不能保证;三是由于规章制度本身不严密和人为因素的干扰, 规章制度缺乏应有的权威性。依法治校、依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任务, 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 因此, 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是学生工作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步骤和规章制度, 并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 行使有效的管理。

3 全力打造专家型学生管理队伍

要带好学生, 必须加强组织管理层的自身建设, 努力把握学生管理教育科学正确的方向。学生生源的变化, 信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学生工作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学生工作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学习传统文化, 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 学生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新形势, 在圆满完成本职任务的基础上, 每个人均应根据自己的专长、理论基础、工作经验等重新定位, 着力提高自己在某一方面或某个领域的水平或能力, 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通过精挑细选和全面细致的培训, 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强、威信高、服务精神好的骨干队伍, 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注意加强对学生骨干的传帮带和教育管理, 确保学生骨干的先进性, 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骨干队伍的作用, 协助管理人员工作。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 一直是高职院校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直接关系到教学中心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得到实效。高职院校要适应时代发展, 科学定位管理目标, 迅速转变思想观念, 创新工作机制, 努力探讨适应形势发展和要求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同时要注意加强组织管理者自身建设, 科学正确把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时立文, 谢群.谈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 2007, (3) .

[2]张海霞.我国高职教育管理现状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

[3]潘志安.高职学生管理的探索和体会[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6, (1) .

[4]陈忠.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与管理[J].科技信息, 2007.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篇5

关键词:高职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在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上已不占明显优势。

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尤其是凶杀、色情等不健康信息的冲击,使学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淀,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一部分人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政治,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判别和抵御,有的上当受骗,还有的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2、90后学生思想独立,具有反叛意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现阶段社会文化思想的“百花齐放”。多种思想的碰撞,使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不是盲目的接受某种思想和理念,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自我性,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理想和信仰。许多“90后”的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但是他们的反叛意识也会出现偏差,一旦学校和集体出现意外事件,比如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的情绪和不满。“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管教趋向于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导致自我意识增强,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漠等不足。而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家庭类型相对较多,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这些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比较淡漠,往往产生社会、家庭对自己是不公平的想法,内心世界从童年开始变“老”。

二、新形式下学生管理的方法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能动的、个性化的全面发展的人。人才的多样化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素养方面的差异,还包括其内在性格、气质、爱好等非知识因素的差异。以往的高等教育更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较少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紧紧围绕“育人”这一根本任务,按照“教育为核心、管理为基础、服务为宗旨、活动为载体”的工作格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大力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通过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和尊重学生来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之才。

2、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体在思想上的差异

针对学生家庭、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以道德宣讲、理论灌输为主要的教育方法,对思想上存在偏差的学生应积极的了解并以朋友的角色沟通交流,建立相互的信任,让学生愿意接受劝慰和指导。

3、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大量社会服务与课外活动

实践性和服务性,可以说是国外高校对大学生实施德育的一个基本途径与方法。许多外国学者认为,道德伦理规范的灌输作用有限,实效性更高的教育途径就是实 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责任感,培养道德情感。因此,高职院校注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增强德育的实效。课外活动主要 包括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各类学术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与体育活动,校庆、国庆、入学及毕业仪式等全校性活动等。社会服务则是指让学生走向社会,进行 多种形式的义务服务,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服务活动有时也被称为社区服务、志愿服务活动,包括各种各样帮助别人而不计报酬的社会服务活动。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必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这就要求学校既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又要把握机遇,勇于迎接挑战,同时也要求我們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解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好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戴育滨,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教学改革研究,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03

2.黄敬宝,中国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综述,改革与战略,2011.11

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篇6

1 高职院校师生现状

首先, 学生与管理者之间沟通不够。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管理, 一般都是采用上级文件发放的方法, 对学生没有充分的了解, 只是形式性、任务式的地完成工作, 所以, 学生与管理者之间没有足够充分的沟通, 相互的工作脱节, 造成很多不便的问题。

其次, 师生地位不平等, 不够民主。在很多老师的眼中, 学生与老师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没有对学生足够的尊重。这在学校中比较普遍地存在,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 很多老师都是采用教训的态度与口气。新时代的学生要求民主、要求自我, 所以, 学生很容易有逆反心理, 也就得不到较好的管理效果。

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管理工作不够深入

学生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涉及到学生的各个部门工作最后的落脚点与交织点都在学生工作上, 高职教育在近些年刚刚起步, 学生形形色色, 其思想观念比较活泛, 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性。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尚在探索阶段, 这势必导致学生管理者无章可循, 缺乏现有经验, 很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一个全面适度的把握, 从而使管理表面化, 不够深入, 从而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2 对学生管理工作认识不够统一

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学或科研, 而未能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 只教书、不育人, 在思想上存在着对于高职学院教育者的一种误区, 对自身的责任领域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更甚者有人认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仅仅是政工干部、班主任的事情, 更是偏离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线。

2.3 对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

当前, 大多数高校中专司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队伍尚有诸多问题亟待整改。学生多而师资力量薄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此外, 部分高校的师资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教师队伍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思想观念复杂多变, 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 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无法形成一整套秩序井然的管理系统。另外, 目前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基本是本科毕业生, 教师本身刚刚脱离学生身份, 思维模式和教育手段都比较青涩, 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教学经验都达不到学生管理工作要求, 使得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多方面隐患。

3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3.1 占领网络这个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高校应该以占领网络阵地为突破口, 加强网络管理, 提高大学生政治敏锐性、道德鉴别力。网络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阵地, 应充分利用硬件设施和网络资源开展思政教育, 加强学生思想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本校网站上开辟十八大、两会精神学习专题网, 以博客、论坛等形式传播学校的教育理念, 使网络学习融入学生管理机制;以学生工作门户网站为主阵地不断强化专题网站宣教, 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网络文化内容, 运用新媒体新媒介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另外, 要组织、鼓励学生到社会、企业通过实践参与或调研, 帮助其摒弃一切虚浮的思想, 调试浮躁的心态, 同时激发其斗志, 使其具有时代责任感, 使他们从内心信服敬仰理论, 并自觉地脚踏实地践行, 从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

3.2 打造一支高素质学生管理队伍, 建立学生导师制度, 加强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面对新形势, 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方向, 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 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的稳定与发展, 在高职院校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提高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作为辅导员或班主任, 应该树立自己对教育事业更全面的认知。教育的根本是育人, 不单单是教授课本的文化知识, 教育还包括教育学生的德行, 教授学生各方面技能, 为社会培养全面的人才, 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 造福大众。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是作为辅导员和班主任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辅导员既是学生的管理者, 同时也扮演着服务者的角色。因此, 必须具备较高的师德修养, 时刻关注自己在学生当中的职业形象, 先正身, 再言教。通过自身好的品行举止影响学生, 教育学生。除此之外, 还要注重道德素质的养成, 让教师特有的职业道德在教育工作中闪光,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好的熏陶。辅导员在学生的互动交流时, 需要对自己的言行和工作方式适时反思, 深度挖掘自己在工作中的缺陷加以改进, 不断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水平, 为学生做好的表率。

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素质培养, 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培训、学科基本功大比武、课件设计评比和课堂教学展示等活动, 大力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辅导员或班主任入职前严格审核, 把好人才质量关, 将教师队伍做大、做强, 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确保学生有一个良性的成长环境。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学生管理工作对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重大, 它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快速变革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高职院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就应该紧跟时代浪潮开拓进取, 在学生管理方面不断进行新的尝试, 使之适应现代高职学院的发展规划, 适应现代化的人才需求,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步伐逐步加快, 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健康、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出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 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观念、方式、运行体制和操作模式已很难适应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的需求。文章从高职院校师生现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问题,现状,思考

参考文献

[1]曹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08 (2) .

[2]杨晶晶.爱心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

[3]王晓燕.自我管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不可缺失的基本环节[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22) .

[4]寇富安, 贾学政.辅导员制·导师制·学长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7) .

[5]黄阳全.关于高职院校导师制的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5) .

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研究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策

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把握好我们的管理对象——学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或辅导员,我们如何把握学生,如何管理好学生,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粗浅分析。

一、高职学生特殊性

要做好管理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认识自己所面对的对象,把握对象的生理、心理各方面的特点 :

1.一是文化知识基础差。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相对较大,迫切需要一种系统的管理知识的方法。

2.自卑心理较严重。高职生尤其是3+2类型的高职生属于专科层次,与本科生相比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由于社会对高职存在偏见,高职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产生偏差,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

3.自控力比较弱,环境对人的教育起着巨大的作用,高职生的生活环境和相应的学校教育,由于年龄相对于本科生还比较小,思维单纯,独立生活能力和耐受挫折能力差,导致其自我控制力较弱。高职生对自我的不足不能清晰的认识。不能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和教育,对老师的过度管理存有抵触的心理。在平时的自我管理上,年轻气盛,感情用事,容易导致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

根据上述具体问题,班主任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放在重要位置,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化学生管理,因材施教,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保障条件。

二、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1.提出班级奋斗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在接受新的班级或者是中途接受的班级,我们都应该通过诸如主题班会的形势,讨论和确定我们这个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并且让全体学生讨论提出班规条约,用以规范约束自己,这样学生有了努力方向,就会形成一种向上的动力。

2.树立模范,激发动机。在现实生活中,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为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做得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物质或精神的鼓励,树立榜样,给全班学生以示范。通过鲜明而生动的例子,影响全班同学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准则的形成,从而带动全班学生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3.注重群体效应,加强全面管理。

要建立优秀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全面了解、善于观察从“短”中发现“长处”,进而做到扬长避短。班主任在认清学生的“长短”之后,要寻求补“短”有效途径和方法,要多增加感情投资,给点偏爱,要开展个别谈心活动,进行耐心说服和引导 ;要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多给他们锻炼机会 ;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发挥自我管理,提升学生自主能力

人总是要步入复杂的社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因此,高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地,在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是关键的一步。

1.注重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先应该是意识的培养,明确学生干部的利与弊,然后是工作方法的指导,再是班级管理的艺术与技巧,教会学生管理的程序和模式,让学生能形成规范管理的理念。真正使学生干部能在工作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

在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上自习,校园文艺活动、组织课外活动等,班主任就可以在掌握大方向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自己干。上自习时,我们可以提倡轮流管理纪律,先让品学兼优,有管理能力的学生在先,然后轮换让每位学生承担管理工作,这样既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又使学生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翁。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四、加强班风建设

良好的班风是整个班级学习行为习惯的驱动力,是班级绝大多数学生言行和精神风貌的一种集中体现。良好班风的形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

1.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使学生学习校规校纪、班规班纪律,明确自己作为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让他们在纪律的约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团结就是力量。班主任要努力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使班集体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如班级写作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这样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往,增进团结和友谊。

3.开展讨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如发现不良的行为和态度,可用以集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 篇8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全国高校在组织学习的基础上, 全面清理了原有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 对其中存在的与教育部新《规定》相抵触的内容进行了删除和修改, 细化了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纪律标准、学业标准、疾病标准、处理处分的程序和申诉的渠道、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形式等内容, 制定了具有各个学校特色的实施细则。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在组织人员学习新《规定》的基础上, 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 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学生管理的实施细则, 并提出了学生管理工作的16字方针, 即“以人为本、从严治校、规范管理、科学育人”。

一、以人为本, 树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新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也是新《规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之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确立学生全面持续发展的理念, 使学生管理工作立足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一)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新《规定》明确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这就要求各高校以学生为本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的各项工作都是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展开的。

(二) 明确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大进步和突破。学院在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建章、规范管理”的原则上起草文件, 明确提出学生的权利一项也不能减少, 学生的义务一项也不能增加。

(三) 遵循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新《规定》第52条:“学校给予学生的纪律处分, 应当与学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对学生的处分应当遵从比例原则, 该原则又称“最小侵害原则”, 是指实施管理行为应兼顾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 在做出的处罚决定可能对学生的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 应将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使“目的”和“手段”之间保持适度的比例。对违规违纪学生, 处罚只是手段, 教育才是目的。学院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个别沟通、心理疏导, 开展法纪学习班等, 以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

(四) 确立学生权益救济制度

为维护教学秩序和教育环境, 学校有权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予以处分。但在实施处分失实或失当的情况下, 学生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侵害。新《规定》第59条:“学校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书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 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新《规定》贯彻实施之后, 学院明确了没有救济的权利是没有保障的权利, 没有救济也就没有权利。为充分保障学生的权利, 学院起草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听证及申诉规定》, 成立了以分管学生工作院领导为负责人的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 规定在对学生作出违纪处分之前, 要充分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意见;在作出处分决定之后, 要告知学生申诉程序, 一旦学生提出申诉, 申诉处理委员会要按工作职责启动复查程序, 即学生对处分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和申诉权, 切实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二、从严治校, 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制化

由于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 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 再加上80后、90后大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生活习惯相对较差, 高职院校必须从严管理, 依法治校, 才能推进学生管理法制化的落实。

目前, 我国法治进一步完善, 法治大环境逐渐形成, 学生权利意识也开始觉醒, 他们对自由、民主、法治等观念有较强的认同感, 权利本位的意识极强, 已经具备一定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

新《规定》充分体现了依法治校的原则。学院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新《规定》及其它有关法律和法规,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 先后召开了多次会议, 成立了专门的起草工作小组, 编写了学院学生管理制度的主体文件《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管理规定》, 然后以主体文件为核心, 制定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规定》、《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听证及申诉规定》、《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奖励规定》、《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团体管理规定》、《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校园秩序管理规定》和《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公寓管理规定》等实施细则, 形成有核心、配套的、系统化的管理规定体系。

三、规范管理,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

完善的制度离不开规范的管理, 所以规范管理是高校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保障。

(一) 深化学生管理内部改革

为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学院学生工作部在学院处级部门没有成立科室的情况下, 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部门内部改革, 将学工部划分为院团委、学生管理办公室、学生思想政治办公室、学生奖助贷办公室、学生公寓管理办公室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形成学生管理格局清晰、各个部门职责明确, 工作积极向上的新局面。

(二) 规范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程序

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 只有按程序开展工作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水平。新《规定》第53条:“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 (1) 警告; (2) 严重警告; (3) 记过; (4) 留校察看; (5) 开除学籍。”第5 5条:“学校对学生的处分, 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对于学生违纪处分, 学院严格执行新《规定》的要求, 对学生违纪处分前, 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取证、耐心的教育和引导、告知学生申述的权利。对于各类奖励资助, 学院专门出台规定, 比如《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奖励规定》、《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等, 以明确评定标准, 规范评定的程序。各项评定必须公示方可有效。

四、科学育人,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质量

高校是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 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 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以严格管理为核心, 努力实现科学育人, 提升学生的质量, 这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

(一) 变“管理”为“引导”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不能仅仅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管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变被动管理为为主动管理, 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年, 一年级重点抓新生适应性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二年级重点抓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 包括英语、计算、专业过级以及各类活动及社会实践参与情况;三年级重点抓就业与毕业教育。学生明确每个阶段自己应该干什么之后, 为达到目标就会主动地付出。学院要求学生上早晚自习以及课堂自习, 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学习, 开展各种主题班会, 所以学院学生各类过级情况, 特别是专业过级情况良好, 大部分超过国家规定的80%的标准。

(二) 转化管理方式, 增强管理实效性

学院在教育过程中除了重视教育者的主导和灌输外, 还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身教重于言传”, 在学生管理中除了要运用刚性管理, 用制度来量化管理的效果, 同时还要运用柔性管理。所谓柔性管理是指采用非强制方式, 在人们心目中产生潜在说服力, 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强调“三深入”, 深入教室、深入寝室、深入学生的心灵, 通过辅导员、学生管理系统教师和学院领导, 多层次地开展与学生的交流, 增强了管理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潘玉锋, 芮小乔.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创新——西南大学贯彻实施《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2) .

[2]刘子佳.以人为本与依法管理:高校学生管理创新之路[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8 (5) .

[3]洪少春.高校学生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的切入模式和实现途径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 2008, 15 (12) .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篇9

关键词:学生管理,学习生活,课外生活,和谐校园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 应从大一开始,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高校是一个全新的社会, 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 独立面对的新环境。人际关系, 生活环境, 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学生将会有不同的改变。这些变化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应及时了解分析这些变化, 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如何适应这些变化, 为学生成才成长创造条件。因此要在学生学习生活、课外活动、心理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深入的了解, 才能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

1 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校生活坏境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是一个自由度很大的地方, 从小学到高中, 都有父母和老师的关怀和管理, 很多大一新生的自制能力、自我调解能力和适应生活能力都很差, 很难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由于刚来学校, 很多学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由于学校有很多的自由时间, 使得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安排学习生活。空闲的时间太多, 从而产生很强的空虚感和失落感。现在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入学的年龄逐年降低, 心理都不够成熟, 不能独立地处理事情, 引导学生如何适应学校生活, 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对自己的校园生活进行合理地规划, 指导学生合理地利用时间, 对学院学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

2 规范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意义

由于学生刚刚结束了紧张忙碌的高中生活, 刚进高校学生的新鲜感很强, 做事一般都很积极很认真, 但是如果没有人正确地指导学生, 在新鲜感过后, 由于高职学习相对轻松, 整个人都会松懈下来, 整天睡觉度日, 昏昏沉沉, 没有任何的计划, 学习懒散, 迟到旷课, 缺乏自律能力, 自我认识有失偏颇, 久而久之开始厌倦学习, 逃避现实, 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等。因此大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应是我们管理工作者要抓的重点。从入校起, 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新生入校, 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开展高职学生生活规划交流会, 老师指导学生做好学生生活的规划, 使其很好地适应学院生活, 顺利地走过这个特殊期;也可以让即将毕业的优秀学生谈谈自己的校园生活, 介绍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怎样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 如何树立学习的目标。指导新生更好地做好学校生活的规划。管理工作应该以教学为中心, 每个高职院校都是由辅导员辅助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 由于辅导员管理的学生很多, 不能关心到每个学生, 而新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 对于新入校的学生, 应该安排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做好管理工作, 辅导员应该着重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经常检查学生的考勤, 定时开班会, 组织活动, 点评学习成绩, 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班主任应该协助辅导员的工作, 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督促学生学习, 帮他们树立学习的目标,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念, 指引他们成才。

3 丰富课余生活, 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可以辅助老师的管理工作

丰富课余生活, 拉近师生关系, 是学生的成长和各方面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开展社团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能动性, 让学生在社团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体现自我价值, 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成就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 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让学生互谈理想, 互相关怀, 互相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4 给高职学生适当自由时间的重要意义

高职,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一扇门, 也是一道坎。如何让自己成长成才, 是每个学生应该考虑的重点。学院, 是给学生提供成长平台的地方, 对于刚入校的学生而言, 学校是美好的, 新鲜的, 自由的, 宽阔的。

由于从小学到高中,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 上不完的课, 有父母的照顾, 学生很少有自由的时间去干什么, 由于父母在身边, 很多事都不用自己操心。刚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 不能很好地处理事情, 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学院应该给学生提供这个平台, 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 学校不仅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习, 还要让学生学会交际, 如何适应社会, 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学习能力。高职学校主要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使学生走入社会后, 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更好地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

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主, 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 让学生有时间进行适当的社会交际, 有时间接触社会, 有时间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给一定的自由时间, 对于学生提高自制力也是有帮助的。

5 总结

高职学院是培养社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高职学生管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很大意义。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需要我们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等方面做起。管理好学生, 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 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完成学业, 关注学生心理状况以及消除新生的孤独感等, 是每一个管理工作者应该做好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庆波.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之我见[J].科技信息.2009 (26) .

[2]林凌.浅析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2007 (35) .

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有效性 全面发展

高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因此学校要结合学校的特点及学生的特点进行学生管理。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何有效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一件十分重要而且十分迫切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的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经验,就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展开论述。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管理

高职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进入高职院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一技之长。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人才要掌握核心技术,而且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因此,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学生的竞争力,在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管理的过程中,更需要学校相关领导与教师都能引起高度重视。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优雅的学习环境不仅使学生受到熏陶,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得到逐步提升。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以身示范,通过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情操的教育。总之,新课改时期对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的管理十分重要,只有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学生,才能真正为社会所欢迎。

二、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管理

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管理,表面看是一种十分传统的管理方式,无非就是通过强制等方式约束学生的行为,但实际上,对于高职学校学生的纪律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高职学生是一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群体,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容易冲动,因此,如果不对学生的纪律进行管理很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好的后果。当然,在当今社会对学生进行纪律管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却不能一味地对学生采用强制措施,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尊重纪律的重要性,并能够自觉地遵守纪律。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纪律管理,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而且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学生一般都要掌握一门专业技术,而且很多学生毕业后可能会从事操作性比较强的工作,如果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旦不遵守与操作相关的程序,那么就可能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在学校阶段就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意识的重要性。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管理,学校方面应该从整个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班级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关的班规班纪。

三、狠抓学生基础課程的学习

由于高职学生都要学习一门专业技能,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很多学生都将注意力集中于专业课的学习,而对基础课程的学习没有引起过多的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对目前高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这一现象引起关注。对于现代高职学生而言,仅仅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更需要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例如:学生毕业以后成为一名技术工人,不仅要能够有效地进行操作,而且还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尤其是在引进新设备的过程中,可能会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设备,而这些设备的说明书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现,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翻译,那么势必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可见学生除了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方面,学校要对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引起重视。学校要制定相关的考勤制度,加强学生对基础课程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并且加强对基础课程的考核,将其列为必修课;另一方面,基础课程教师要对学科教学引起重视,不仅要采取有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监督,而且还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魅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学生学好了基础课程,才能更好地进行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也才能更好地解决学习、生活与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四、对学生专业课的学习进行有效管理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是重中之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为社会培养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尤其是1999年高等教育院校扩大招生人数,更是加快了我国教育大众化的步伐。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75.45万人,比上年增加66.95万人,同比增长24.31%。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到2010年,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61.76万人,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这么多人才,但是社会却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了质疑,随着学生规模地不断增加,学校教育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高职学校作为专业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更要将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因此,更要加强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管理。首先,应该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有了理论的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也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活动。其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很多专业技能只有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学校要积极地与企业进行联系,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

五、加强对高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管理

对于高职学校而言,应该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与课余时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加强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效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引起重视,从而进行有效地管理与指导。学校应该科学地安排学生进行课余文化活动的时间,同时也要不断实现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多样化,真正达到在愉悦学生身心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篇11

1 工学结合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学校管理特点的变化出现的新问题

一是工学结合教学方式的实施, 学生由校内转到校外, 实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 以及潜在的、不可预知的各种风险, 加之学生接触社会较少, 对社会的认知度不够, 加大了学生在企业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技能, 以及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是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由原来的集中变成了现在的分散, 学校管理的面大了, 管理的难度也大了, 用人单位参与了育人的过程, 让学生与企业或岗位“无缝对接”, 把社会需求和就业导向衔接起来并落实到具体教学环节中。

三是在教学上, 由原来的以课堂为主, 变成了现在的以企业为主, 面对的是真实的生产工作环境.学生到企业顶岗,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达到提高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的, 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激发学习的兴趣, 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四是心理跨度大.学生以往的学习, 校园生活环境好, 听课、作业、实验等日常学习生活从容有序;而顶岗实习, 工作繁忙紧张, 环境相对要差, 工作要求严格, 加上工作环境不熟悉、住宿等生活条件大都没有学校好, 有部分学生的角色定位不准, 理论知识还不能一下子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 这直接导致学生的自我认同度不高, 心理落差较大, 压抑感增强。

2 顶岗实习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教育管理特点的变化, 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误区:有部分学生认为学校是把他们“放羊”, 觉得脱离了学校就可以自由了, 而企业的工作环境和严格的管理与学生的心理预期形成的反差比较大;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因此, 在顶岗过程中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遇到困难容易退缩, 遇到复杂的技术问题无法解决;有的学生则没有把顶岗当作一种学习机遇, 而是过多地看重眼前的物质利益, 例如:觉得工资少, 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弱化了顶岗实习的动机。

二是管理工作人员对顶岗实习的认识误区:部分老师和管理工作人员, 认为学生顶岗去了, 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应由企业负责。同时学校对顶岗实习的管理也缺乏相关经验和有效办法, 致使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够做到及时和深入。

三是用人单位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认识误区:实习企业一般都是把实习学生当做纯粹的工人使用, 使学生在教育的层面上相对缺失, 加上学校缺乏相关的经验致使管理不到位, 不少学生甚至教师都认为实习就意味着毕业。

四是管理方式变化.学生在学校不仅有一整套管理制度的约束, 而且有老师的“管教”, 还有平时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到了企业就有很大的区别, 八小时之外便是一个自由空间, 安全隐患很大。

3 改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办法

面对顶岗实习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新问题, 我们学生管理工作者不仅要继承传统, 更重要的是要拓宽视野, 改革创新, 完善管理措施。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

学生虽然都到企业去了, 暂时离开了校园, 工作相对轻松了, 但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应该跟上去, 一刻也不能放松, 这是我们的工作和责任.学生的实习教育管理工作如果抓得好, 对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 掌握工作流程, 懂得岗位职责要求, 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缩短适应周期, 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 搞好顶岗实习管理工作, 也能密切校企合作关系, 增进校企感情, 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这也是学生工作服务功能实现的前提和目的。

二是要做好离校准备工作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是做好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工作的首要环节.学生在离校顶岗实习之前, 要切实让学生认识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责任, 让学生明白理论知识必须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真正使学生懂得要珍惜这难得的现场学习机会, 虚心向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学习,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当代大学生的文明形象, 成为学校优秀的“形象大使”.特别是很多的学生到同一个企业顶岗实习, 应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进行动员, 并在学校进行一定技术要领的模拟, 把“磨刀功”做在学生离校之前。

三是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构, 统一协调顶岗实习的各项计划的制定和组织落实工作.而且要有相应的制度.要明确指定企业指导教师, 并明确指导教师的教育管理权、成绩评价权.同时, 也要明确学校指导教师的管理责任, 而且这个规定应当非常具体、便于操作, 不能大而化之、过分原则化.

四是要加强与企业、学生和家长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中, 我觉得仅靠制度保证、组织保证和经费保证固然重要, 而更重要的是要靠具体负责指导学生实习的教师定期不定期地与企业、实习学生和家长的行之有效的联系.以营造多管齐下的育人环境。

通过实践, 我体会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联系是行之有效的。

(1) 要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培养方案, 密切与企业的联系, 这是搞好顶岗实习的基础。

(2) 要定期与学生家长加强沟通, 以便形成更强的育人合力.特别是对“问题学生”, 要有具体的培养方案。我曾经有意思的与家长进行过电话沟通, 除了问问好表示对学生的关心, 更多的则是反应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情况, 希望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管理, 事实上大部分家长和学生的联系也是很紧密的。家长对此反应很好, 认为我们的工作很细仔, 也向我反映学生与他们沟通的内容, 这对我们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有帮助的。学生家长是顶岗实习工作的后盾, 只有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学校的顶岗实习才能在学生中进一步得到推广, 学生家长还是监督者, 他们能很及时有效的向学校反映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一些问题, 是顶岗实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所以应建立向学生家长通报的制度。

(3) 要定期与学生电话联系, 因为电话联系比网络联系更直接, 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我每半个月要给学生打一次电话, 有的学生每周都有电话联系, 了解他们的实习工作情况, 提出指导意见, 根据具体情况有的联系还要多一些。学生也经常给我打电话, 既谈工作又谈思想, 也谈生活。在电话和短信中我经常提醒、关心、鼓励学生, 交给他们对一些具体事情的处理方法, 让他们感到有老师一直在关注爱护着自己, 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 不断强化安全意识, 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

(4) 有必要建立顶岗实习网络管理系统, 我们现在各班都有QQ群, 可随时进行集体联络.牵好学校与学生、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家长这根线, 对于确保顶岗实习顺利进行, 处理难以预料的各种棘手问题很有帮助.但更有必要规定一名专业教师或辅导员要指导多少名学生, 并规定多长时间与学生通过网络沟通信息的次数, 次数和内容都通过管理系统记录在案。通过实践, 我觉得每一名专业教师可以指导20——30名学生, 并规定每周与每一名学生通过网络沟通信息至少2次, 学校相关管理者可随时进行检查, 随时进行通报或提醒, 检查的结果与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直接挂钩.网络联系, 对于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思想动态效果相当好。因此, 这种联系必须常态化、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5) 有计划、有重点的定期到实习单位看望学生、调研和交流学生的实习情况, 以便适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的问题, 也强化了我们的管理工作。我每次到企业去, 企业和学生对我们的到来都非常高兴, 我们也与企业和同学进行了很好的沟通, 当我们离开时, 企业是客气有加, 希望多来调研, 而同学们更是依依不舍, 送了一程又一程, 这就说明了我们深入到企业不仅有作用, 而且很有必要。

(6) 学校相关管理者每周都要对学生进行检查, 学生每月都要写出书面汇报材料上交给管理者, 管理者要对学生的书面材料批阅指导。学校要及时通报每周每月的情况, 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要与考绩挂钩.这是我们加强实习学生管理必不能少而又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五是制定切实可行的顶岗实习教学计划

高职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 他们没有能接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 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大都不好,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 发现他们到企业去后大都很茫然, 不适应, 给自己的定位不准确。因此, 职业院校应通过和企业建立协作关系, 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在校学生的部分教学活动可以安排到工厂车间里去, 从理论到实践, 再从实践到理论, 实现学习过程的动态循环, 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实际工作需求密切连接在一起。同时, 企业也解决了用人之需。

上一篇:光机电一体化设备下一篇:4.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