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精选11篇)
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 篇1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显得越发重要。加强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 对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探索完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体系的对策, 我们组织了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以全国重点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的新型特色高职高专院校——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以无记名问卷形式对该校在校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为了能够真实反映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实际现状, 调查在涵盖了该校各系部所有专业的基础上, 随机抽取整班级的学生参加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答卷484份, 有效答卷回收率为96.8%, 其中预备党员39人, 入党积极分子63人, 普通学生382人。自编的问卷力求体现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 并暴露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现存的问题, 因此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当前大学生党员队伍情况, 学生自身状态和思想觉悟情况, 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个人党内生活情况, 学校党组织党员培养情况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的调查结果
本部分主要通过对比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和普通学生在回答当前大学生党员队伍情况, 学生自身状态和思想觉悟情况两个方面内容的问卷结果, 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别来体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的现状。
1.当前大学生党员队伍情况。
(1) 在回答“当前我校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可多选) ”时, 有两个选项选择的较多。其中选择“社会经验缺乏, 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严重脱节”的普通同学有71.5%, 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只有58.8%;而选择“受多元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缺乏远大理想”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有80.4%, 选择同样选项的普通同学只有45.5%。
(2) 在回答“当前少数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在理想、信念上存在的问题 (可多选) ”时, 普通学生对四个选项的选择差别不大, 但是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择却集中在“对政治不感兴趣, 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事”和“在关键时刻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模糊, 态度不明显”两个选项, 分别为82.4%和58.8%。对于“理想、信念动摇, 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淡薄”和“事业心、责任心不够, 党员的作用发挥不好, 缺乏奉献精神”两个选项基本没选。
(3) 在回答“身边的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是否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时, 大多数普通学生选择了“起了作用, 但不明显”, 占59.4%;相对应的大多数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认为“很好的起了作用”, 占76.5%。
对比以上问题的选择回答情况, 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自己的肯定程度远高于普通同学对他们的肯定, 他们重视入党对自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认为自己能够带动普通同学共同进步;而另一方面普通学生对理想信念问题认识没有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了解的深入, 对身边同学入党情况的漠不关心。这两方面的问题一定程度体现出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在普通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够的现状。也正是因此现状, 普通学生和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一样, 都清楚认识到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才是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体现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措施。
2.学生自身状态和思想觉悟情况。
(1) 在回答“对大学生活的规划和打算”时, 持“目标明确且身体力行”观念的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的比例为84.3%高于普通学生的67%。剩下33%的普通学生表示“还没有具体计划”也是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15.7%比例的两倍。
(2) 在回答一些反映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问题方面, 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和普通学生的选择十分接近, 但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所占比例略高。例如回答“当遇到寝室发生火灾时的做法”时, 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和普通学生的选择都集中在“及时向老师汇报, 并大声呼救”, 分别占96.1%和89.5%。再如在回答“骑自行车看到老人摔倒, 是否会扶”, 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和普通学生大多数都会选择去扶, 分别占100%和95.8%;而且去扶老人的原因都集中在“作为一名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方面, 分别占80.4%和66.7%。
对比以上问题的选择回答情况, 可以反映出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的培养状况总体较好, 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都高于普通学生, 尤其是在学习规划、服务意识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学生;而且经过党组织培养, 得到我党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的熏陶, 这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的充分体现。
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现存的问题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由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填写的, 通过对他们个人党内生活情况, 学校党组织党员培养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得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现存的问题。
1.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个人党内生活情况。
(1) 在“采用何种方式表现自己党员价值”的问题中, 选择“严格要求自己, 从小做起, 从我做起, 平凡中体现自我价值”的占60.8%, 有32.4%的人选择了“担任学生干部, 为同学服务”。
(2) 在“选择发挥党员作用的主要方式”的问题中, 37.3%的人选择了“同群众搞好关系, 乐于助人”, 33.3%的人选择了“学校的各项号召积极响应”, 27.5%的人选择了“关心时事, 做正面宣传”, 还有2个人选择了“党叫干啥就干啥”。
2.学校党组织党员培养情况。
(1) 在回答“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是否会寻求党组织的帮助” 的问题时, 表示“会主动想组织反映, 相信党组织可以帮我解决困难”占69.6%, 表示“不会反映, 但是还是希望得到党组织的帮助”占11.8%, 还有3个人表示“不清楚哪方面的困难可以寻求党组织的帮助, 不清楚通过哪种途径去反映困难”。
(2) 在回答“对党组织开展培训活动”的系列问题时, 其中关于参与度的问题, 有70.6%表示“积极参加”, 有26.5%的人表示“感兴趣就参加”, 还有3个人表示“被动的参加”。关于参与活动不积极的原因 (可多选) , 表示“活动形式单一”的最多有64.7%, 表示“效果不理想”和“内容缺乏新意”的也较多, 比例也接近, 均为45%左右, 还有13.7%的人表示“手段方法不够先进”。
综合以上情况, 主要是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中的不足。反映出现今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主要体现在学生党员的发展数量上, 而对于学生党员培养重视度和规范性不够, 特别是对已经加入党组织的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有所松懈, 从而导致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产生偏差。出现了为了学习党的知识而死板的学习, 不去切实加深学生党员对入党的理解, 没有真正提升思想层面, 使得有部分学生党员还停留在做好“学生干部”, 听从“工作安排”, 搞好“同学关系”的表面, 与党员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究其原因, 与高职高专院校的特殊性紧密相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周期相对较短。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制为三年, 学生在校时间实际上只有两年, 因此学生党员的培养时间不足, 影响了学生党员培养的效果。二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生源与本科院校相比质量参差不齐, 许多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较薄弱, 对党的认识不深, 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也有困难, 拉低了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三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对不高。与本科院校培养高科技人才不同, 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校对教师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要求较为关注, 却对师资队伍理论涵养和文化建设不很重视, 党建工作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专业性, 使得学校党建工作未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制约了学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对策研究
1.加强早期入党培养教育, 端正入党动机。首先严格控制发展质量, 其次充分发挥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 锻炼输送优秀团员进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比如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参加志愿活动等方面的培养教育;其次主动的提出要求、下任务、压担子等途径, 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 为申请加入党组织的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从而推选出综合素质过硬的积极分子入党校深入学习, 提高申请入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 从而端正入党动机,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2.创新支部组织生活机制, 提高活动质量。我校党支部组织生活通常由支部书记、支委成员唱主角, 大部分积极分子、党员只是旁观者, 参与意识不强的这种组织生活模式, 应当从“角色”上唤起积极分子、党员的参与意识, 让其真正成为支部组织生活的主角。同时可以让积极分子、党员也积极参与组织生活的方案设计, 既能培养积极分子、党员的参与意识、服务意识, 又能提高积极分子、党员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3.提高党建工作人员素质, 严抓队伍建设。我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主要是由党支部书记、支委成员、系部辅导员承担, 而他们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积极分子、党员队伍的整体水平。第一, 学校党委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 配备思想政治专业辅导员加入队伍。第二, 加强党建工作者的学习和业务培训, 全面提高党建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掌握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的现状, 分析了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产生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党员,培养现状,调查,对策
参考文献
[1]张信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措施[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5) :197-199.
[2]王石华, 李燕梅, 和智坤.高职高专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论坛, 2010 (12) :11-13.
[3]邢丽珍.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J].山海经, 2015 (16) 40.
[4]崔亮.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机制探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3) 107-110.
[5]叶丽心, 陈泽平.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5 (3) 87-91.
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 篇2
中医药学在近年来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而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大中医药学发展支持力度,在《(2015-)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4]中明确指出,中医药理念中重视个体化治疗保健,有着极为明确的疗效,兼之治疗方式灵活多变,因而是我国健康服务资源中极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健康服务主要是采用传统医学理念来促进人们身体健康,其服务内容集中体现为中医养生、保健、医疗、康复等,不断推进中医药学发展,是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的重要手段。其次,在《意见》中,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目的在于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从而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整体健康水平。而随着我国《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的实施,在乡镇等基层要建立起中医药服务重心、乡镇卫生院、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站、乡村中医卫生室等一大批基础卫生机构,其中中医诊疗量在同级诊疗机构中所占比例应当超过1/3。因此,在推动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高的同时,不断加快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的基本途径。而在此背景下,基层卫生队伍中就需要有足够的中医护理、中医治疗人才的支撑,这对于当前高职院校中医护理专业的学生又是一项促进其实现就业的措施,同时也对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2.2市场对中医护理的需求不断扩大
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 篇3
【关键词】高职 医药院校 中医学基础 教学改革 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1-01
一、高职医药院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伴随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必将对中医药类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会加剧职业的变动性。[1]改革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医药教育中医药学相关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2]《中医学基础》课程知识内容相当繁杂,与很多学科关联度大,除了指导疾病治疗和药物开发外,还可以应用到绿色养生、预防保健、文化修养等诸多领域。高职医药院校的生源主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学生都是被动地学习并进行知识积累,而《中医学基础》课程的理论体系辨证思维性强,需要学生通过理性的思维来主动地学习和积累知识。
二、高职医药院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
(一)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导向,确定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药、中药制药技术、中医保健康复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护理等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主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和必要的基础。因此,《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既要把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同时更要关注和竭尽全力地服务于学生所学的各个专业,合理优化学生的中医学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进而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需求。
(二)把握课程整体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具体教学内容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和学习平台,长期以来,中医学基础课程一直选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规划教材,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有统一的授课时数。由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涉及的学科特点也不同,基于这种情况,必须结合专业的特殊实际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合理恰当地选择教材内容,变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和专业涉及的相关课程,有序确定各章节之间的知识层次和逻辑关系,充分反映课程的整体性。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要有所侧重。
(三)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总结传统的《中医学基础》课程教育教学评价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要注重课程教学的过程评价,改革以往期末的一次性评价和一卷定终身的不科学考试方法,要科学建立课程考核体系,依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可采用课程论文、课堂发言、分组讨论、阶段性小测验、课后作业、实验课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体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和课程考试改革中来,从而保证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实施。这项考核方式改革彻底打破了千人一卷和千人一面的严重弊端。
三、高职医药院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一)学生学习效果明显,学业考试成绩突出
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专业,学生考试合格率明显提升,优秀率比重明显提高,考试平均成绩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充分说明《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在期末学生评教对教师授课的满意率测评中,《中医学基础》课程授课教师的优秀率达到了95%以上。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学改革非常满意,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二)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结合专业学习中医学基础知识
由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的学习模式也与时俱进,他们能够结合所学专业多角度多维度地去领会知识、掌握技能,注重专业契合度,紧密围绕专业积极撰写《中医学基础》课程的论文,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力求书写认真、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了学生的良好写作能力以及对一些问题上的灵活思辩能力。
参考文献:
[1]朱乔青,来平凡,曾传红,等.对综合型高等中医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2):229-230.
[2]严世芸.转变教育观念,促进高等中医教育人才培养(二)[J].天津中医药,2006,23(4):265-269.
作者简介:
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 篇4
一、医药类高职大学生网络危险的表现
当前我国网络上有很多的不良虚假信息,这些信息严重地危害着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一些垃圾信息往往会造成大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一旦陷入其中,往往会乐不思蜀,通宵达旦上网,从而导致精神衰弱、头痛、失眠,严重者更会危及生命。网络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和开发性,在传输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思想颓废的不良信息,逆反心理却促使一些大学生更加有意去挖掘一些被国家屏蔽的信息,从而导致人格分裂倾向,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当前我国还有一些高职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处处碰壁,鉴于互联网本身的平等性,这些高职大学生产生了一种被承认感,找到了一展能力的新天地。他们在网络上得到了自我满足和认可,放松了自我约束,为所欲为,所以往往会做出道德失范的事情,有的甚至会触犯法律。
二、影响医药类高职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因素分析
(一)网络因素
1. 网络的公平性因素。
互联网中无论采取何种行进方式,信息都会到达目的地,这就决定了彼此之间是平等的,其他任何终端都可共享。互联网运行的这种组织结构模式,决定了网络社会可以实现平等交流。但是,由于网络社会存在精神的不平等现象,网络中也是有地位高低的,在网络中,强弱完全取决于网络中地位的高低,在网络中技术强大者就处于网络社会的最上层。在信息社会中,网络的虚拟性特征会导致认知行为上的错觉和错位。网络行为的虚拟性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导致青少年的“双重人格”。将虚拟网络社会运用于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的处理必将导致行为方式的偏差。另一方面,虚拟的网络游戏使一些青少年对伤害不具有恐惧感,使他们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时缺乏负罪感,会导致他们的性格异化。
2. 网络的开放性因素。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帮助青少年在更广阔的环境中学习。在拓展眼界的过程中,网络却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不可忽视的潜在威胁。网络中海量的信息,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存在潜在的威胁。
(二)高职学生的主观因素
1. 高职学生心浮气躁,求知好奇。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思想大量涌入,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对青少年来说,更容易产生冲动和迷失,进而丧失进取精神。大学生在生理上产生了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网络为他们提供了自我展示的空间,在网络中,他们的表现欲得到满足,继而满足感转变为炫耀欲。有些高职学生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用黑客技术进行网络攻击,炫耀自身技术,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2. 诚信道德缺失。
在网络中,每个人都可以真正地自由实现自我。在互联网上没有必须承担的义务,乱用滥用技术和权力都不会受到惩罚,这就导致网上行为失范。
3. 缺乏法律意识。
年轻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严重缺乏法规习惯,对自身行为缺乏认识鉴别,敢于攻击网络上的任何禁区。
(三)现实社会因素
1. 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剑走偏锋。
21世纪最不缺的是人才,在社会生活中,固有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学生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高职学生以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2. 相关法律不完善,惩罚力度失衡。
我国网络技术起步较晚,网络立法和法制建设还不是很完善,缺乏应有的制约法律,相应法规的规范过于粗略,对很多网络违法行为无法做到惩罚与约束。
3. 我国网络用户网络安全观念差,加上管理员素质参差不齐,没有制订完善的保密机制,对不同的未知漏洞、系统缺陷等,缺乏处理应对方案。
三、构建医药类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的对策
(一)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深入探索有效方法
1. 强化政治课主渠道的育人作用。
高职院校主要集中于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这个根本是不能丢的,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课主渠道,与此同时,进行教学改革,使之更加贴近于医药类高职大学生,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课课堂的主渠道优势,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主导价值观。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课教学方法,根据医药类高职大学生的特点不断探索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思想教育服务。
2. 突出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
医药类高职大学生缺乏自身教育,要进一步突出自我教育的作用,以广大医学学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重视理论和情感相结合,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 释放生活德育的内在力量。
通过生活实践进行道德教育,改变平时在课堂进行理论知识灌输的形式,充分发挥生活德育的内在力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二)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监管
广大师生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用一些杀毒软件或防火墙积极开展网络安全防范,防止不法分子侵入。维护校园网络安全,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师生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医药类高职院校要强化对上网工作人员的管理,努力营造校园网络安全环境,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
当前,我国医药类高职院校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提高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判断力。要建立网上德育工作基地,创建新型德育教育模式,拓宽德育教育途径,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辐射力。要特别注重加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自觉抵御不良诱惑。
综上所述,由于医药类高职学生的特殊属性,我们必须在培养过程中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不断提升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医药类高职学生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为医药类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一切条件。
参考文献
[1]于晓霞.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理性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2]王艳东.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J].辽宁高职学报,2016(2).
[3]唐婧.高职院校网络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0).
[4]赵莹.浅析高职院校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5).
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99-02
基金项目:2013年安徽省教育厅省级教学团队项目“生物化学课程群教学团队(2013jxtd108)
2014年安徽省教育厅“医学检验技术实训中心”(2014sxzx048)
课题项目:2014年安徽省教育厅“医学检验技术实训中心”(2014sxzx048)
2000年以来,高等职业院校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各地应运而生,高等职业院校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特别以我省的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为例,全省除少数几个卫生类中职学校没有升格为高职院校,其它学院都已升格为高职学院,随着升格为高职学院,医药卫生类院校的专业建设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崭新课题,相应的适应高职学院的实验室建设问题也随之产生,本文在广泛考察了我省的部分高职学院的基础上,就为我院的专业建设想配套的化学实验室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一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建设背景
我省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在近年间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些院校大多是通过升格、合并而成,发展极不平衡,基础建设也都比较薄弱,实验、实训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高职学生学习要求,而化学实验室建设更是迫切,医药卫生类相关专业的化学实验课程的需求紧迫。
二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对于医药卫生类人才的需求旺盛,尤其是卫生技术了专业人才,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卫生类高职院校肩负重任,尤其是护理、药学、检验等专业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巨大,而这些专业对于化学实验实训要求都是极高,以我院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为例,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安排中要达到50%以上,十分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随着学院药学专业的开设,化学实验课程将更加的重要,加强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是必要和必须的。
三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大资金投入,解决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根据国务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纲要》文件精神,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实验室建设。[1]学院依据专业发展的需求,作为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部分,使建设资金有计划的用于实验仪器的购置和更新,这样才能保障医药卫生类专业人才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对化学实验教学合理化、适用性的改革。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有别于其他工科类的高職院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不同,化学实验课的方向必须符合专业的需求。如医学检验专业和药学专业,对于化学实验课的开设内容的要求应当更加偏向于有机,分析,生物化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向专业适用性过程中合理化改革。
(三)衍生化学实验室建设,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与医院、企业深度合作。与医院、企业深度合作,注意在教学产业化和教育基础建设中引入市场化、社会化的思想和方法,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社会现实的结合。把我化学实验教学和社会企业结合的切入点,使化学实验教学与社会接轨。只有这样,才能使化学实验室建设跟上专业建设的步伐,才能稳步发展。
(四)加强实验室网络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流媒体资源,开展化学实验“微课”,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的改革。信息化技术与现代科学的融合渗透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21世纪新新形势下化学实验室建设发展的一个趋势。依托网络技术和流媒体技术开展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和社会服务内容。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的拓宽化学实验室空间,可以是化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声情并茂、更有声有色、可以使化学实验室的资源得到共享。
(五)适应专业建设发展需求,多途径全方面发展化学实验室。随着学院专业建设的发展,主动配合相应专业实验室建设,如依托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实训中心建设的契机,配套发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努力融合到专业建设中去。药学、药品营销等专业的相继申报,相关专业对于化学实验的开设要求将会更加的多,实验室建设将更加的任重道远,面对当前化学实验室建设中的普遍的不足和窘态,我们要坚定信念,主动配合。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把化学实验室建设成为专业建设的奠基石。
参考文献
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 篇6
随着现代医药的快速发展, 我国中医药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同时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 服务领域趋于萎缩, 主要体现在:许多中医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野生中药资源破坏严重;中医药发展受限, 人才匮乏等。这都要求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重要场所的高职中医药院校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体现中医院校的基本特征, 巩固以中医药为主的发展方向, 更好地保持、发挥高职中医药院校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 正确认识高职中医药院校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医药学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理论体系, 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 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与根基。长期以来, 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 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 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1]。中医药在临床治疗、预防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灵活、价廉的特点, 特别是随着现代医药的快速发展, 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优势。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高职中医药院校要从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高度, 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 充分认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意义。
1.1 中医药文化是高职中医药院校的立校之本
中医药文化的建设情况决定着高职中医药院校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是树立品牌的基础, 也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2]。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在中医药院校的校园管理、教育科研、师生规范等各个方面树立起鲜明的中医药文化特征, 特别是把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融入到高职中医药院校的各项建设中, 融入到高职中医药院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 这有利于师生树立文化自信, 坚定师生对中医事业发展的信心、修德敬业的恒心和奉献事业的决心;有利于形成师生文化自觉, 主动在教学中探索中医药发展规律, 积极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有利于提高师生文化素养, 以人为本, 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 进而通过中医药院校教育使中医药整体思维、辨证论治的精髓和特色诊疗技术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应用, 使中医药服务范围得到更大的拓展, 使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这是高职中医药院校以中医药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1.2 传承中医药文化是高职中医药院校的责任
中医药院校的办学性质和办学条件, 决定了其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有利于提升中医药院校的教育内涵和水平, 满足广大学生对中医院校的要求[3]。广大学生在学好中医药知识的同时, 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药的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科学价值、防病治病知识, 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更广泛地为社会各界认同和喜爱, 不断扩大中医药发展的群众基础, 有利于营造全社会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2 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建议
各级部门对中医药的高度重视, 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同时也对中医药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中我校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为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做出了示范[4]。笔者结合我校的实践, 认为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应做好以下工作。
2.1 强化以中医药文化为内涵的教育教学核心价值观念
在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是中医药院校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关键, 要积极发挥学校优势, 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探讨中医药文化。要以中医药学的发展史、思维方式、价值理念、文化功能、人文精神等为主要内容, 探讨其科学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教育教学中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 并融合时代特征加以发扬光大, 认清中医药院校自身的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 在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核心价值观念体系如师生精神、学校宗旨、教育理念、教学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如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虽然学校升格时间不长, 教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的规律性和特点把握不足, 但我校以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为基础, 以人才培养评估建设为契机, 完善各专业的培养计划, 加强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特色专业的建设, 努力提升办学内涵, 提高办学质量。在新形势下, 适应中医药教育自身发展需求的办学模式是振兴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关系着中医药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甚至关系着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推进高等中医药教育全面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程, 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培训、教育, 大力倡导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念, 使师生形成共识, 并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始终注重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创新, 紧密围绕教学中心工作, 努力探索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的新途径;开拓多种渠道, 为中医药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同时, 注重软环境建设, 完善各项制度, 为中医药文化建设“保驾护航”。进一步以探究中医药学的内在规律为基点、以中医药特色自主实验与科创实践为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遵循学习认知规律, 开展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手段、评价方法的改革;以临床问题为导向, 改革中医技能与思维训练方案, 强化中医服务和传承能力;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实施富有中医传统人文特色的职业素养教育计划;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管理, 开展自治性组织和有效沟通平台建设;以一线服务教师为重心, 建立开放的中医药教育体系, 强化学生的中医药学价值取向,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主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的能力。
2.2 完善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建设
要学习历代医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人格精神和中医医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并将之作为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师生行为规范的重要切入点。在中医药文化精神的指导下充分体现中医药院校宗旨, 体现中医药教育的行业要求, 在完善中医药院校师生行为规范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是中医药院校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一是要建章立制。二是要强化管理, 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 形成富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教育教学文化和管理文化, 进行目标管理, 制订考核指标, 明确奖惩办法, 落实考核结果。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不断巩固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 不断加深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底蕴, 不断提高师生的中医药文化修养, 促进学校的整体行为和师生的个体行为始终坚持、遵循和体现中医药文化。如我校坚持“滇西边境教育中心”、“滇西边境医疗中心”战略, “规模适度, 特点突出, 立足保山, 面向全省, 辐射东南亚邻近国家, 以培养面向市场需要的中医药高级实用型人才为主, 集教学、科研、诊疗、生产为一体的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定位, 严格规范师生行为, 在行为规范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努力发挥滇西中成药和中药产业的龙头作用, 为中医药在世界的传播和发展做出贡献。
2.3 积极开展校园中医药文化活动
要结合“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广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为主题的“中医中药中国行”科普周活动, 组织师生采取群众看得懂、听得懂、喜闻乐见的形式, 积极开展中医药校园文化活动、中医药服务群众活动, 组织师生走进农村、社区, 进行中医专家健康咨询服务、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开展中医健身方法演示等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或者利用学生见习、实习的机会, 开展医疗义诊、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要继续开展好师生野外实践, 采集、制作好标本, 促进中医药文化建设。
总之, 中医药文化建设要有一个长期规划, 中医药院校的文化建设中应植入中医药文化, 通过中医药相关文化的建设可以弘扬传统文化精髓, 丰富院校人文教育;树立“大医精诚”风范, 培养合格医学人才;构建良好医患关系,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这对新时期中医药院校学生综合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科, 张丽, 唐利龙.中医药文化在医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0, 27 (5) :56~58.
[2]陈川.用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构建校园文化精神[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4, 7 (4) :142~144.
[3]于铁成.关于中医药文化建设[EB/OL].www.enorth.com.cn, 2009-07-01.
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 篇7
关键词:中医药高职院校,职业实用型,体育课程内容
中医药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大任务,其注重实践运用和技能培养的教育特点,迫使其基础教育课程也须要有鲜明的职业特色。每个职业都有其独特的职业特点,且对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为此,中医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利用好体育教育的多功能特性,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对学生职业性的培养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职业体能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切实帮助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一、对职业实用型体育课程的认识
(一)职业实用型体育课程
职业型体育课程是指,在对职业人才的培养中,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和将来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特点,对学生工作中所需的职业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进行培养的体育课程。
(二)职业实用型体育在中医药院校学生培养中的意义
1. 培养学生未来工作中所需的身体素质,从而预防职业疾病
体育具有多功能教育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说明了运动可以补充甚至替代药物对人的保健治疗作用,大量的研究和运动证明,参加体育锻炼是预防疾病和改善身体、心理状态的有效手段,如腰肌劳损、脊柱变形等方面的职业疾病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进行预防和有效改善的。
2. 促进职业技能的形成
学生在职业实用型体育课程中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体育知识相结合,并帮助学生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医疗体育概念或是医疗体育手段、方法,所形成的手段、方法等可以有效地辅助药物和手术对患者的治疗。在中医药院校中,医体结合的教育培养是突出和显而易见的一个事实现象,如:体育中的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体育就是中医学治疗一些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故通过医学与体育相结合的培养教育可促使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
3. 体现体育教育的中医特色化培养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统一的体育课程体系和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逐渐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
二、构建职业实用型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专业和职业紧密联系,根据学生未来职业的特点,选择能提高职业技能和体能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护理工作对学生的气质形象和身体素质都要求较高,可设置形体和健美操等体育课程,帮助学生塑造优雅的气质和体态,同时高强度的有氧健美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合理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学习劳动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运动量,要注意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劳动不一样,应区别对应合理调整。比如,临床医学和中医学专业的学习任务较重,应选择一些保健气功、有氧放松操等可起到积极休息的课程内容,并且对体育教学的学习主要以掌握方法为主,将来可以在工作中较好地指导患者,利用医疗体育改善和治疗疾病。
(三)终身性原则
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学校的教育是阶段性的,而职业却是终身性的。为此,终身性原则在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选择上是一定要考虑的问题,让学生掌握了终身体育的思想和锻炼手段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速的工作生活节奏,提高个人生活水平和工作质量。
三、中医药高职院校职业实用型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根据中医药高职院校一般开设的专业种类,按各专业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能力需要安排设计体育课程内容,本文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根据职业能力需要建立专业群,按专业群构建相应体育课程内容归类(如下表所示)。
按专业群需求和职业需要安排高职体育课程内容是合理有效利用医疗体育功能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提高医学生从事未来职业适应性的需求。
参考文献
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 篇8
1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热心于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是课程组面临的首要任务, 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3]。为此, 根据课程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以及课程组发展的需要, 结合临床工作、科研的主攻方向进行具体培养, 措施如下: (1) 积极引进优秀教师:课程组从长远目标着眼, 在道德品质、政治觉悟、业务理论水平、职业技能素养、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和认真考评, 做到精心挑选, 让真正优秀的教师进入我们的教学团队。 (2) 转变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思想:课程组通过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座谈讨论、个别交流等活动, 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此外, 强化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 让教师通过学习相关文件, 切实认识到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本质上的差异, 高职高专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教学的基本点和落脚点。 (3) 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般规律。多年来, 教研室严格执行新教师试讲、每周3次的集体备课、督导听课、学生评教等制度, 收到了良好效果。 (4) 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术会议;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业务比赛, 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双师型”教师, 让青年教师既掌握教学规律, 又丰富临床实践经验, 做到教诊并行、理实一体[4]。 (5) 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教学和学术研究课题, 撰写学术论文, 开展学术竞赛, 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 提升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整合教学内容
西医内科学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实践两部分。在理论教学内容的整合过程中, 课程组根据学校定位及培养目标修订了教学大纲, 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授课计划、教案及讲稿, 使理论讲授的内容更贴近教学实际、更贴近临床实践。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 增加疾病的中医病证名称对应和中医中药治疗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中西医理论的对比联系。通过开设西医内科学的“导论课”、“常见疾病系列讲座”、“每周病例会诊”等充实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体现以下特点: (1) 中西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机应用; (2) 疾病谱与农村、社区基层人群的高度对应, 即所学的就是所用的; (3) 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达到了培养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理念的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岗位需求的中医药专科层次人才的目标。
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5], 课程组通过充分利用校内实训中心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开展“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阶段性见习教学, 实行“以病例为先导, 以问题为中心”的实习教学模式, 制订实习规范, 定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法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 适时渗透医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进行医德、医风教育, 注意学生高尚职业品质与素养的形成[6]。
3 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课程组通过对课程教材、校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以及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运用, 建立了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1) 课程教材:与国内同类院校合作, 先后主编及参编高职高专层次供中医学专业使用的《西医内科学》、《西医临床医学》等课程教材; (2) 校本教材:通过教研活动、医院调研、专家座谈等形式开发适合三年制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工学结合”系列校本教材, 包括《内科常见疾病案例分析精选》、《内科疾病常用诊疗技术》、《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实例解读》等, 注重与中医课程的联系, 及时补充新理论、新知识与新技能, 扩大学习领域; (3) 教辅资料:建立了模拟试题库、常见疾病体征图片库、病例资源库等教辅资料并上传至课程网站中, 实现了资源共享。
4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西医内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接受临床实践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训练。为此, 课程组积极更新教育观念, 优化教学过程, 融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一体,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及临床技能实训中心, 综合运用网络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医院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有趣。 (1)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7]: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 收获大、效果好。针对三年制专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的实际情况, 我们重点运用了该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通过动画、视频、图片及病史资料的展示, 引出所要讲授的疾病, 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 教师按照疾病发展过程和诊治、预防等程序逐一讲解并适时穿插病例内容。 (2) 定期应用现场教学法:首先选择典型病例, 学生分组, 在教师指导下到病房采集病史, 进行体格检查, 提出辅助检查的项目, 然后查看辅助检查的详细结果, 自己提出诊断和治疗措施, 写出病历, 最后与医院的病历进行对比, 带教教师进行讲评。此法使学生真正接触了患者, 学习印象深刻, 主要在见习过程中使用。此外, 课程组还积极使用PBL教学法[8]、情景模拟法、自主学习法等, 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例如“西医内科知识竞赛”、“西医内科技能比赛”、“西医内科读书报告会”等, 以提高教学质量。 (3) 课程组成员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现代化信息技术, 制作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直观生动地呈现了教学内容,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 还建立了课程网站, 并将教学大纲、教案及讲稿、电子课件、习题集、模拟试题、授课录像、病案选编、实习指导等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络, 使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模拟考试、问题答疑、学习经验交流等, 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 为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 改革考核体系, 重点加强能力考核
课程考核不再局限于期末一次的闭卷考试, 将考核分成了平时考核、技能和素质考核、理论考核3个部分, 分别占总成绩的10%、40%、50%, 侧重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及职业素质的考核。既满足了基层、乡镇、社区卫生保健对中医专科层次人才的需求, 也符合了执业 (助理) 中医师资格考试的方向。
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 建设精品课程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 只有紧紧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优化师资结构, 提高课程管理水平, 才能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9]。今后我们将继续根据国家执业 (助理) 中医师资格考试的标准和基层医疗机构岗位群的实际需求, 加大教学研究力度,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模式及方法, 重点加强西医内科与中医内科等中医课程融合方面的研究,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切实实现培养目标。
摘要:西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 课程组以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整合、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考核体系重构为切入点, 进行西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建设, 以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 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西医内科学,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高思礼.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J].中国大学教学, 2003, 35 (6) :4.
[2]诸葛毅, 吴忠勤, 郑秀琴, 等.课题研究引领下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11) :81-82.
[3]唐新明, 杨玥娜, 陈江, 等.师资队伍状况对高等医学教学水平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4 (6) :150-153.
[4]李迎春, 陈玲, 戈应滨.教学导师制对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 2013, 15 (6) :632-633.
[5]王源远, 王丽萍.高校实践教学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 (1) :11-14.
[6]刘焕兰, 曲卫玲, 陈炜.从传统师德观念探究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德教育问题[J].中医教育, 2013, 32 (4) :56-58.
[7]王洪巨, 陈晓辉, 周焕.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7 (2) :224-225.
[8]张淑娟, 王振涛.PBL教学法在西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2) :74-75.
中医院校护理高职解剖学教学浅见 篇9
1. 教学内容要突出护理特点
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正常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把解剖学知识与护理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应从临床需要出发,突出护理应用特点,在介绍人体整体形态结构的前提下,适当联系临床,使其与护理操作技术,如肌肉注射术、静脉注射术、插管术、急救术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适应日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尽量结合临床护理技术,注意对护理专业适用的内脏和循环系统精讲细讲,如为了给插胃管、导尿管的操作打好基础,突出食管的三个狭窄和男性尿道的两个弯曲、三个狭窄内容;讲解肋弓时和临床上肝、脾的触诊结合起来;讲解腹膜腔最低点时联系腹腔术后或者腹膜炎患者的半卧位护理;学习血管时联系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后药物如何达到病所处以起到治疗的目的。对其他系统不适用的内容则删繁就简以突出重点。另外根据护理临床工作以局部应用为主,对局部的层次毗邻关系要求不高的情况,讲课按系统、从大体到微细结构讲述具体的器官并适当加以局部记载,如将肘后三角和肘关节的脱位、复位结合起来讲课,这样使学生在掌握正常人体基本形态结构的基础上,加深对局部知识的认识,为后期的专业培养及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方法要注重灵活多样和因材施教
护理高职专业的教学对象是大学新生,其特点是女生多,年龄小,好动不易静,加之解剖学人体的结构复杂,名词术语繁多。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我们在课堂讲授中将提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交互使用,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直观化。特别是不断地给学生介绍一些学习规律和方法,如将消化管的结构归纳为食物经口腔摄入至消化管各部吸收,最后变成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途径,用连续箭头表示;将肺门、肝门、肾门和脾门等列表归类;将讲课内容编成容易记忆的歌诀,如8块骰骨编成“舟、月、角、豆,大、小、头状、钩”歌诀;将一些内容谐音记忆,如食管裂孔平对第10胸椎,“食”与“10”谐音;将所学内容形象化,如讲解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时联系所谓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现象,等等,促进学生联想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形成,提高记忆和理解力,优化教学效果。由于护理高职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弱,讲课中可以多打比方以方便其理解,例如把神经比喻成电缆,把心血管系统比喻成水暖系统,把脑比喻成核桃,把肾的三层被膜比喻成内衣、棉袄和外套等。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常用体表标志,如骨性标志、肌性标志和动脉的搏动等可以让学生在自己身体上指认,以加深理解和记忆。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让学生走上讲台。如讲到肾脏时,在学生进行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请一名学生上台借肾脏模型讲解肾的冠状面的结构,然后教师作总结。学生上讲台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在课下积极看教材、查资料,培养了自学能力。
3. 教学手段要注重更新和交替使用
在理论课上一方面借助模型、幻灯片和挂图,能够使学生获得人体结构的感性认识,有利于他们对抽象知识的充分理解。此外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如使用blackboard平台在教学中综合运用文字、图像、音频和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解决一些因标本或模型缺乏带来的教学难题。例如,讲解神经系统传导路部分,由于教学用图的直观性不好,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传导通路的形态印象,用Flash制作传导通路的课件后,这一症结迎刃而解。另一方面抓好实验课,充分利用标本,强化课堂讲授的内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实验强化理论知识,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直观化、生动化。最近我们利用护理高职女生爱做手工的特点,安排她们在课下自己做一些模型,强化她们的动手能力及认知能力。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除了用准备好的教学标本外,也使用学生自制的教学模型,以此提高她们的动手及认知能力。例如在学动脉和静脉的部分时,让学生用红色和蓝色的橡皮泥搓成小条表示动脉和静脉,将所学的动脉和静脉一个一个连接起来,使重点、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教学效果也得到了知识水平。
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 篇10
关键词:中医药;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128-02
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经济社会方面的原因、高校方面的原因,也有中医药毕业生自己的原因。推进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高校、毕业生等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一、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长期以来,医生作为一种相对稳定而又理想的职业,与教师、公务员一样被看成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稳定的一个群体。因此,与其它专业的毕业生相比,中医药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较好。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中医药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的规模也急剧扩大,中医药专业性强,就业面相对狭窄,再加上国家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行“精简高效”政策,很多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进不了医院,只能做医药代表,或者干脆离开医药行业,使得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二、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1.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社会原因
(1)地区差别。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毕业生的需求反而越小。这些地区的医疗事业起步早,发展比较成熟、稳定,特别是公立医院人才基本上已经饱和,每年新进的人才很少。一些基层、边疆地区,极度缺乏中医药专业人才,而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却不愿意去。毕业生想去的单位人满为患,急需人才的地方却无人问津。
(2)单位吸纳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能力降低。医药类大学生的毕业量远远超过以前,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面临着找工作难的问题,无论是中医院还是西医院,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都非常有限。加之用工模式的灵活化打破了终身就业的格局,聘任制、合同制等多种方式造成了毕业生就业的不稳定性。
2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学校原因
(1)中医药院校扩招的影响。由于招生规模扩展过快,教学基地建设和教学经费投入相对滞后,而中医药学是一门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学科,上述局面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毕业生就业形成冲击。
(2)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中医药院校的专业名称大而全,不像西医院校那样有针对性,与分工越来越精细的岗位需求不能直接挂钩,导致毕业生就业处于劣势。同时,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改革,素质教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课、西医课程比例过大,占用了学生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毕业生实际水平与培养目标有差距,难以适应就业市场需要。
3.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自身原因
(1)期望过高。相对于非医学类院校而言,中医药院校学生学费更高,学制更长,学业更紧张,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更多,这些都让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希望获得比非医学类院校毕业生更高的社会回报,因此对就业具有更高的社会期望值,在激烈的就业中更容易陷入低实现的困境,因为心理失衡而影响就业质量。
(2)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受传统文化和学校文化氛围的影响,普遍存在自主就业意识不强、独立创业意识缺乏等问题,不善于利用国家政策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实现有效就业。
三、解决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指导对策
1.社会方面
(1)加强政府宏观引导与政策支持。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促进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面向城乡基层服务一线、面向西部边远地区建设一线,同时根据新需要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完善鼓励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还要从政策法规、教育制度上、教育制度上认真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精神,制定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2)政府还应对现有的中医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做一些改革。在学生毕业的同时,由学校负责组织考核中医专业毕业生的中医理论水平和医疗实践技能的实际能力,经考核合格者发给中医师执业资格证书。这样,即使他们毕业后在医院或其它医疗机构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亦可根据自己专业特长,申办中医诊所或从事有益于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社会工作。
2.学校方面
(1)维持适度的规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招生和就业成为中医药院校发展的两个瓶颈。高校为谋求发展努力扩招,虽然扩招促进了学校发展,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学生数量增加了,而原有的教学资源却不能同步增长,师资力量有限,教室、实验设备、网络设施、后勤保障等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中医药院校的大量招生,导致培养的学生质量下降、实践能力不强。因此,应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办学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适应市场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培养现代医药学理念。要改变现行高等中医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陈旧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在保证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对中医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使其人才培养与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
3.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自身
(1)转变就业观念。中医药院校生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自身素质欠佳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解决就业难问题,就必须使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2)处理好考研、实习和就业的关系。中医药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临床实习是中医药学生培养过程的关键阶段,应把实习放在第一位,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正确认识实习的重要性和当前社会对中医学人才需求的趋势,端正择业观念,把精力放在实习上,为今后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要摆正临床实习与考研的关系,全面系统的临床实习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对于中医药院校学生来说,只有掌握坚实的中医药学知识和良好的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工作。同时在考研方面,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摆正心态,提升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真正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实习安排,实习管理,就业质量
0背景
教育部出台[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至今, 顶岗实习模式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较高, 但其专业特点又反映出其流动性大、就业后稳定性较差的现状。针对这一情况, 实习管理部门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 以就业为导向,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因势利导地合理有效地安排学生实习,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提高一次性就业率和稳定性, 达到全面提高就业质量的目的。
1 新形势下就业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1.1 收入低、支出开支大
毕业生刚开始工作的一、二年收入较低、支出较高的情况比较突出。房租费用较高、收入不够开销, 往往还要家庭接济, 此时如能在父母身边就业, 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开支, 减轻经济负担。
1.2 生活基础薄弱
当初就业选择时, 向往大城市、大医院, 故而远离父母、同学。当只身前往大城市, 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发现, 在家千日好, 出门步步难, 加之没有亲人和要好的同学、朋友, 这才发现自己的生活基础不在这里, 往往易萌动辞职之冲动。加上生活成本高, 工作压力增大, 无形中增加了思乡情绪, 思盼着有朝一日回到父母身边。后悔早知今日, 何必当初!
然而, 当家乡的发展需要人才时, 当地的就业单位一般是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择员工。可能又将失去机会, 不得以求其次, 就业质量逐级降低。
1.3 家庭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 父母逐渐年事已高, 思子心切, 期盼或要求子女回到身边工作, 不得已只能离开原单位而回到家乡重新工作, 以照顾父母。
1.4 公招
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公招考试, 被成功录取。
1.5 竞争淘汰
在实际工作中因自身素质达不到单位要求, 不能胜任工作或工作业绩较差面被用人单位淘汰。
2 实习安排中的几项改进措施
2.1认真做好实习安排导向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渠道, 最好在学生进校时就通过有针对性地介绍本专业的就业实际情况,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把实习和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 把实习单位当作就业的首选目标。
2.2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家乡教育结合起来, 把爱人民教育和爱亲人教育结合起来, 把自己的成功和回报家乡父老结合起来, 使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内容更加完整、充实[2]。鼓励和提倡学业有成的学生回到家乡附近实习, 积极动员和疏导学生回到家乡实习, 优先安排愿意回家乡的实习同学。
2.3深入调查研究, 切实了解学生真实想法, 做好就业导向工作。实习安排前, 校、院 (系) 领导、实习管理老师和辅导员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动员、个别谈话, 填表统计等方式对本届实习学生进行深入调查, 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真实想法。根据调查统计摸底后的实际情况, 结合学校实习资源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寻找、联系实习单位, 做到有的放矢。
2.4坚决克服简单的、随机性的、完成任务式的实习安排。实习安排要有系统性、预见性, 尽可能安排好每一个同学的实习, 一定要把实习安排和就业结合起来, 一定把实习安排和提高一次性就业率结合起来, 一定要把实习安排和全面提高就业质量结合起来, 真正解决好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切实关心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利益, 更好地为学生和企业服务。
3 结束语
用人单位从实习生中选择员工, 既可增进对员工的了解, 又可缩短上岗后的培训时间。为了留住人才, 使员工保持相对稳定, 企事业单位乐于接受本地区 (辖区) 内的常住人口, 已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即使实习单位不能全部留用本地区的实习学生, 但只要实习生在实习中表现突出, 有为家乡建设出力的良好愿望, 实习单位的带教老师和领导可以推荐到当地的平级单位或下级单位, 其成功率也是很高的, 亦可解决基层单位用人难的实际问题。
因此, 提倡和鼓励医药类高职院校学生回到家乡就地就近安排实习, 是一条提高就业质量、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为当地百姓服务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推荐阅读:
中医药院校学生06-10
中医院校大学生08-12
中医院校大学生社交行为分析05-09
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教育分析论文09-21
中医药院校01-03
中医药高等院校01-13
中医药院校医学心理学05-17
中医高等院校01-21
中医院校大学语文06-05
中医院校研究生培养07-14